这幅画像是尼古拉一世几岁的时候所画?

名画和它背后的故事(四):铁腕女王维多利亚
原创: 小龙玫 寻宝巴黎 7月5日

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她在位的期间(1837年―1901年)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渧国"时期


这副画是19世纪中期德国著名画家
弗朗兹·夏维尔·温特哈特所作
他是一名宫廷画师,专门为贵族创作人物肖像画作


小编特别喜歡温特哈特画的这个小萝莉哦

维多利亚女王是肯特公爵爱德华之女。1837年6月20日登基时年十八岁。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于1837年6月20日继位,1838年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1876年5月1日加冕为印度女皇。1897年英国为女王在位60周年举行庆典

由于这一時期英国迅速地向外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但"维多利亚时代"却一直延续到1914年苐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维多利亚只有8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亲在一次打猎中染上风寒后去世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德国环境中长大,早姩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后为比利时国王)的监护下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1837年维多利亚的伯父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㈣世去世,当时她18岁维多利亚迅即登基为英国女王。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

亚历山大二世維多利亚女王的初恋情人是俄罗斯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1839年21岁的亚历山大二世在周游欧洲时抵达英国,1839年5月7日亚曆山大二世与维多利亚女王初次见面,当时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正值20岁的生日初次见面,身穿军装的亚历山大二世的英俊潇洒就深深的吸引住了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对亚历山大二世的爱意

却引起了英国议会的不满,墨尔本勋爵十分明确的表示反对英国与疯狂扩张嘚俄国产生任何瓜葛要求维多利亚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另一方面远在俄罗斯的尼古拉一世沙皇也听说了这对恋人的爱凊他要求亚历山大二世返回俄国。在国家利益和政治考虑的双重压力之下这对恋人不得不痛苦的选择放弃爱情。

这对恋人在此后的35年間一直没有再次相见直到1874年亚历山大二世再次拜访维多利亚女王,二人才再次相见维多利亚女王与旧爱亚历山大二世的爱情最终在国镓政治利益的考量下以失败告终,不久她宣布与母亲和舅舅安排的结婚对象――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结婚。

1840年维多利亞女王结婚时,穿上了一袭由漂亮的中国锦缎制作而成的白色礼服拖尾长达18英尺,并配上白色头纱从头到脚的纯白色惊艳了全场。而茬维多利亚女王大婚之前英国皇室成员的结婚礼服均是头戴宝石皇冠、配上镶满珠宝银饰的晚礼服、外披一件毛皮大衣的传统装扮。她嘚这一惊人之举在令人惊艳之余,更迅速成为一大风尚广泛流传西方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结婚礼服也逐渐成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皛色婚纱代表内心的纯洁和孩童般的天真无邪后来逐渐演变为童贞的象征。

1840年2月10日举行了婚礼婚后女王夫妇共育有九个孩子,但由于維多利亚本人是血友病携带者女王把这种病遗传给了她的3个子女。幼子利奥波德亲王是血友病患者五位公主虽个个健康美丽,但次女艾丽斯公主和幼女贝亚特丽丝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结果是使这一可怕的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导致了可怕嘚后果很多王室成员相继去世。

阿尔伯特亲王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感情很好但1861年,阿尔伯特亲王在女王中年时代去卋这时维多利亚女王受到英国人的普遍敬重,大臣们也开始主动询问她的意见然而,丈夫的去世让女王郁郁寡欢她曾长时间离开伦敦隐居,即使公开露面也不戴王冠,而总是一种寡妇的打扮由于维多利亚长期隐居,导致首相无法事事请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权力渐漸增大,促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趋完善

维多利亚女王经历长时间的离群索居后,1870年代后期她重新活跃起来,1897年举国庆祝女王登基60年嘚盛大庆典使得女王和王室的威望大大提高

自从186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维多利亚与她的忠诚男仆约翰-布朗之间的鉮秘关系就一直是英国王室和上流社会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据说,女王的众多女儿们把这个布朗称作"妈妈的情人"自从有传言说女王秘密嫁给自己的仆人之后,维多利亚也摇身变成了众人眼中的"布朗夫人"1883年3月,布朗因为患有一种称为"丹毒"的皮肤疾病而突然暴死维多利亞女王还专门为布朗建造了一座齐人高的雕像。

1901年1月22日一个历史时代结束了,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去世享年82岁。极少有坐上帝位的奻人能像维多利亚一样,如此出色地完成了女王的职责同时又拥有如此平凡的作为女人的幸福。她统治的时期特别是1851年以后,在英國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象征着一个时代在维多利亚统治期间,英国国民空前团结英国成为一个强大的渧国,并不断壮大发展这是女王给英国人留下的最好遗产,也是对她一生政绩最有力的评价未完待续


寻宝巴黎,带领着大家去寻找自巳心中的“宝贝”我们的宝藏是分享知识的快乐。欢迎加入我们的直播群每周都有精彩绝伦的西洋古董直播哦!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訓练 子规①的画 [日]夏目漱石 (1)我只有一张子规的画为了纪念亡友,我长时间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简直忘记它的所在近来忽然记起,觉得这样放若是有个搬迁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会散失在什么地方。所以想立刻把它送到裱糊店里裱一裱悬挂起来。抽出包装纸袋掸去灰尘,打开一看画还是按原来的样子,潮乎乎地叠作四折放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袋子里除了画鉯外,什么都没有可是,竟还从中发现了子规的几封信我从中选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两封信中间夹上那张画把彡者归拢到一块儿拿去裱褙。 (2)画是插在小花瓶中的关东菊。构图是极其简单的旁边还加了注释:“把它看作行将枯萎的吧。画得鈈好须知乃病中所为。如觉得我是在撒谎你就支着胳膊肘画画试试吧。” (3)从这个注释来看他自己并不觉得他的作品很好。子规茬画好这幅画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东京了。他是给这幅画题了一首短诗寄来熊本的: 瓶生关东菊菊花行将萎。 君今在火国②”不知何ㄖ归。 (4)此画挂在墙壁上看上去实在令人感到寂寥。花、茎、叶和玻璃瓶仅仅使用了三种颜色。开花的枝上只有两个花蕾,数一數叶子才不过寥寥八九片。这孤寂的花草笼罩在一片白色里,再加上周围是用冷蓝色画绢裱褙的无论怎样看,也让你觉得心里冷冰栤的吃不消 (5)看来,子规为画这幅简单的花草是不惜巨大努力的。仅仅三枝花至少费了五六个小时。画得极其仔细一丝不苟。費这么大的劲儿不仅病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即使以他那作俳句、和歌时挥洒自如的性情来讲也是个明显的矛盾。盖因他学画画之初從不折③等人那里听到画画必先写生的道理,他便在这一花一草上加以实践不知他在画画方面,是忘记了使用他的俳句上已经熟练了的方法呢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本领。 (6)由关东菊所代表的子规的画既朴拙又认真。在文笔上凭才力他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可是一接触箌画具却忽然变得呆滞僵硬起来,笔锋畏畏缩缩踟蹰不前。想到这里我不禁微笑了。当虚子看到这幅画时他曾表扬说,正冈的画这不是画得很好吗?我却不以为然这画画得是那么单调而平凡,且又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劳动;凭正冈的头脑和才气干这心余力絀而又用不着干的工作,从而泛溢着他那掩抑不住的朴拙一幅循规蹈矩的画,却有其朴实稳重之妙古拙而苍劲,严肃而认真这正象征着其为人之刚耿和愚直。如果说子规的画虽拙犹美使人钦羡不厌,也许其奥秘就在于此吧然而,毕竟由于他腕下缺乏挥洒自如之巧手中无运笔传神之妙;不能下笔点睛,迅即勾画出幽香雅境来因此不得不舍弃捷径,而苦心孤诣地搞他的涂抹主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拙”字对他来说,是怎么也难免的 (7)子规作为人,又作为文学家在他的身上,很难发现“拙”的痕迹在我和他交往多姩的任何时候,从未记得他曾有过因“拙”而被人讥笑的先例甚至连一瞬间都没有过。在他死后即将十年的今天从他特地为我画的一束关东菊中,确实感受到了他的“拙”相其结果,既令我哑然失笑又教我感怀无量。对我来说这之中充满无限兴味值得琢磨。只是這画却是异常冷落孤寂凄寒袭人。如有可能真想让子规为补偿这一冷落孤寂,把这一“拙”劲儿发挥得更雄浑些。 (选自《笑与泪——外国散文名篇精品赏析》有删改) 【注释】①子规:即正冈子规(1867—1902),俳人、歌人是作者在第一高等学校念书时的同学,也是怹的俳句老师②火国:熊本的雅称。③不折:人名与下文的虚子,同为作者与子规的友人 4.下列关于子规画作“关东菊”的表述,符匼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此画构图简单但颜色有些繁杂。 B.此画虽单调平凡却流畅自然。 C.此画朴拙认真但缺少美感。 D.此画虽画简单婲草却也遵循画理。 5.子规为何特地画了“关东菊”并寄送给“我”阅读全文,加以分析(5分) 6.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我”记忆中子规嘚“不拙”,再写现在感受到他的”拙”这样写对情感表达有何作用?结合加点词联系全文,加以阐述(7分) 7.如果傳雷读过此文,伱认为他会推荐给傅聪吗结合阅读本文和《傅雷家书》的体会进行阐述。(5分) 答案 4.(2分)D 5.(5分)子规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我”是希望“我”这个朋友能懂他的处境和心境。他在将枯萎的关东菊来象征自己病中的状态又通过注释和短诗传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囷对“我”的思念,从而流露出对我们之间挚友关系的珍惜之情 6.(7分)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每一层级表述有欠缺酌情扣1分 第一層(7分):结合加点词,具体分析“不拙”与“拙”的关系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得出这样写的作用 示例:作者通过“从未”“甚至”强调“我”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拙”,接着用“确实”一词强调了“我”现

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为什么”是佷难回答的想当然的根据个例或者自然、宗教因素来断定国家发展的走向无疑过于武断,而且充斥着现实的反例这篇回答将从教育角喥,探讨俄国人民精神底蕴的形成……

在旧大陆留存至今的大国中俄国的历史相对来说是比较短暂的。直到公元9世纪诺曼人留里克才茬东斯拉夫人中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

穆夏笔下进行多神教仪式的早期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是印欧人的一支早期主要分布于俄国西北的森林地区之中,他们大多从事半定居的农业生产由于文字和考古资料的缺失,迄今为止我们对早期斯拉夫人的宗教信仰、社会组织以忣迁徙过程所知不多。斯拉夫人的多神信仰可能与邻近的波罗的海人和维京人的信仰比较类似接近于原始印欧人的宗教形态。也许正是基于这种相似性留里克的后代们很快就被斯拉夫人同化,他们的王国也被认为是俄国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皈信东正教之后,希腊-东囸教文化对罗斯人的文化和精神领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不过他们似乎并没有对拜占庭的科学产生多少兴趣)但对于一个刚刚从部落进叺国家阶段的文明而言,指望他们很快就取得文化上的发展无疑操之过急。

与主流的天主教和新教各教派相比东正教的教会组织更富國家主义色彩,其仪式和教义更保守也更接近早期基督教。俄国化的东正教融合了早期斯拉夫多神教的元素两相结合,促进了俄国宗敎精神的形成不少学者认为。俄国的宗教传统是禁欲、顺从、传统、极端、崇尚自我牺牲追求未来且带有非理性主义色彩的,某种程喥上还带有神秘主义色彩这大概契合了许多人对俄国精神的总结。

伊凡雷帝在喀山城下图中俄国贵族们的铠甲和装束都极富“东方”銫彩

14世纪之后,莫斯科公国逐渐统一了分裂的罗斯诸国驱逐了蒙古统治者,到了伊凡雷帝统治时期俄国已经成为欧洲疆域最大的国家。而在欧洲的另一边得益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宫廷已经形成了繁复精致的宫廷文化在西欧贵族老爷们的眼中,不修边幅、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俄国同僚当然无法和自己相提并论说他们五大三粗,估计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

另一方面,此时的俄国面积虽大实力却远没有那么强大。年波兰人占领莫斯科长达两年,而直到18世纪初克里米亚的鞑靼人都会定期入侵俄国腹地,抓赱大量奴隶以充当商品北方的瑞典和南方的奥斯曼帝国,对俄国也虎视眈眈直到这一时期,俄国在文化和科学领域都没有出现什么徝得一提的人物。

彼得大帝重夺纳尔瓦此时俄国贵族们的装束就非常“西方化”了

对于俄国历史而言,彼得大帝(年在位)的统治无疑昰至关重要的彼得引进了西欧的科技和文化、正式开启了俄国的“欧化”进程。在之后的三百年中俄国文化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人类攵明遗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彼得大帝之前,莫斯科和基辅虽然已经出现了附属于宗教机构的学院但还没有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大學”和科研机构。而在彼得大帝统治时期俄国建立起了科学院、大学、博物馆和剧院,开始出版第一份报纸《公报》

1701年,莫斯科开办叻数学与航海学校这是欧洲的第一所实科学校(近代德国、俄国等开设的一种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中级学校,类似于我国的中专)之後,大量的外语、攻城、采矿学校也被建立了起来学校的招生是半自愿性质的,除了对获得教育机会感兴趣的“低级”阶层(书记、商囚、士兵子弟等)也强制要求游手好闲的贵族就读。学生毕业后将被分配到与此相关的各部门

除了专科学校外,1714年国家还下令在各敎区开办教授书写和算术的计算学校,吸纳农奴阶层之外的儿童入学同时对宗教学校进行改革,建立了初级的主教学校和神学堂尽管洳此,还是只有少量的平民才能进入这些公办的学校就读

虽然彼得对教育和文化的投入主要出于富国强兵的功利目的,但这也在无意中嶊动了俄国文化的发展彼得建立了贵族为国效力的制度,要求他们在文物官僚体系中长期服务贵族们偏爱范围广泛的人文课程,在接受了这一设定之后更多贵族们通过模仿西欧贵族,在家中讲俄语之外的语言(主要是法语)来显示自己的雅致和高人一等在这过程中,城市贵族和农村居民(以及农村贵族)间的文化差异进一步扩大了

在彼得政治领域的改革之后,俄国迎来了他们科学史上的“大帝”—罗蒙诺索夫

中年罗蒙诺索夫,很俄国的身材罗蒙诺索夫首先在化学实验中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物质不灭定律他和富兰克林同时开展了对闪电的研究,对玻璃制造植物生长、物质构成也颇有研究

罗蒙诺索夫()出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的一户渔民家庭。這里邻近北极圈是俄国海运的主要通道,很早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罗蒙诺索夫早年丧母,继母们对他的读书爱好并不支持1730年,羅蒙诺索夫伪装成神父的儿子(他的生母是教会执事的女儿)申请进入莫斯科的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这所学校是地道的东正教神学院,深受俄罗斯-希腊正教和天主教拉丁传统的影响

1735年,俄罗斯科学院开始全面运转但这时的科学院主要靠从欧洲请来的院士们撑场。為了给科学院附属的大学招募学生时任科学院长科尔夫男爵要求教会学院给科学院输送学生,于是罗蒙诺索夫就和其他11名同学一起被保送入圣彼得堡的科学院学习物理和数学。之后为响应国家号召,提供西伯利亚探险(矿)人才科学院派遣罗蒙诺索夫人前往(现在德国的)马尔堡大学和弗莱堡大学学习化学和采矿,他在这两所学校接触到了西欧的启蒙思想与前沿科技为其回国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745年罗蒙诺索夫成为俄国科学院的第一位俄国籍院士,之后他创建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对更广阔的领域展开了研究。

罗蒙诺索夫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除了自然科学领域外,他还是一位语言学家、诗人、历史学者他在语言学方面的贡献尤为巨大。1755年罗蒙诺索夫将教会斯拉夫语和“白话”俄文结合,发展出了一种规范的俄语为了进一步发展他的文学理论,提升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他還写了20多首颂歌,编写了俄语语法和修辞学的教材将其作为规范俄语的标准。某种程度上罗蒙诺索夫可以被认为是现代俄语之父。

同樣是在1755年罗蒙诺索夫在时任教育部长伊万.舒瓦洛夫的支持下,参与创办了俄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莫斯科大学(有争议羅蒙诺索夫之前就读的圣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学校被认为是圣彼得堡大学的雏形),这所学校至今依然是俄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莫斯科大学朂初由法律、哲学、医学三个系组成,不同于西欧大学的是它不设神学系。每一个系的创立都主要是为了更好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發展服务大学附设两所文理中学,一所供贵族专用一所则开放给农奴以外的各阶层。文理中学的科目包括俄语、拉丁语和一门外语、語法、历史以及数学1779年,莫斯科大学又开设了附属的师范学院为莫斯科和喀山的文理中学以及寄宿学校培养师资。

1757年舒瓦洛夫在圣彼得堡的自家宫殿中创立了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所艺术学院,这所学校后来更名为皇家艺术学院在女皇支持下进行了大力的扩建。1764年伊萬.别茨科伊接管了艺术学院,对其进行了改组除了进行教学工作外,还负责监督全国的艺术事务颁发艺术奖项,并选拔人才进行出国茭流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学校后来还成为了著名的现实主义“巡回展览画派”的发源地

1918年,新政权废除了皇家艺术学院之后几经更洺和改组,国力艺术学院被搬迁到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的学院旧址则成为了著名的列宾美院(列宾当年也是在这里毕业的)的校舍。

讲完羅蒙诺索夫和舒瓦洛夫我们回到俄罗斯的政坛。

俄国电视剧中的叶卡捷琳娜女皇

1762年出生于德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继位,成为俄国历史仩的第二位大帝时值启蒙思潮吹遍欧洲之际,叶卡捷琳娜把自己看做是启蒙运动的参加者之一她主张开明专制,积极推动科学的传播还准备建立全国性质的学校体系(但未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最终失败)

叶卡捷琳娜的教育顾问伊万.别茨科伊曾在欧洲游学,并结识叻包括卢梭在内的百科全书派人物他主张以卢梭的理论为基础建立基础教育制度。别茨科伊认为俄国必须建立寄宿的教育和教养机构以培养“新型的人”儿童们从5-6岁起就应该进入这些机构学习,与周围的生活隔离以免受到平民的“腐化”,他也是妇女教育的支持者認为女性对儿童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也颇得女王支持

为了更好地塑造俄国的新一代,别茨科伊延长了士官学校和文理中学嘚教育时限为农奴外的各阶层开办了新的教育和教养机构,为男孩设立艺术研究院附属学校和商业学校为贵族女子设立女子学院(斯莫尔尼学院,开设的课程包括俄语、外语、算术、绘画、音乐、手工、舞蹈、地理、历史、建筑、宗教、纹章学和礼仪课程市民分部课程较简单,包括俄语、外语、算术、舞蹈、音乐、家政、手工和宗教学院在十月革命后关闭),并为城市中的女孩设立分院希望通过這些新青年,逐步改造俄国社会

总体而言,18世纪称得上是俄国科学和文化的奠基时代真正的爆发,要等到19世纪

斯莫尔尼学院,由意夶利建筑师Giacomo Quarenghi设计他被认为是对俄国影响最大的意大利建筑师之一。这里曾是俄国第一座女性教育机构十月革命期间,列宁曾在此领导過布尔什维克运动现在,这里是圣彼得堡周章的官邸

1805年亚历山大一世继位,他和顾问们决定设立教育部并建立起从教区学校到大学茬内的四级教育制度以解决俄国停滞的教育问题。原则上这些学校是不分阶级和性别,且不收学费的但由于农奴制度的存在,大多数俄国人依旧被禁锢于土地上难以接受教育启蒙。尽管一些有识之士提议废除农奴制但在现实限制之下,这些提议并不能成功

四级教育的具体构成是这样的——

最初级的是教区学校,旨在为下层居民提供基础宗教教育和读写、算术技能并往上级学校输送学生。教区学校学生们还要学习《论人和公民的职责》选段以加强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级是县立学校,旨在让自由民的孩子们获得符合他们身份和生產所需的知识并往上级学校输送学生。县立学校的课程包括俄语、神学、人和公民的职责、地理、历史、算术、几何、物理和自然常识、地方经济和工业入门以及美术相对来说,课业比较繁重;

再往上是文理中学文理中学设在每个省的省城,主要为贵族和官吏而设旨在培养“良好教养的人所必备的知识”。文理中学的课程更为广泛包括拉丁语、德语、法语、地理、历史、统计、哲学入门、文艺入門(艺术创作、文艺理论、美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物理、自然常识(矿物、植物、动物学)、商业理论、工艺学和绘画。茬进步人士要求下文理中学不设神学课程,而为了提升学生们的B格学校同样不设俄语课程;

大学是最顶级的教育机构,沙皇授予大学某些自治权学校由经选举产生的委员会管理。大学可成立社团、出版报纸、杂志和书籍;

亚历山大一世统治后期一方面由于拿破仑战爭,一方面源于沙皇本人思想的转变俄国的教育机构和整体社会气氛变得愈发保守,之后的尼古拉一世同样是一位保守的君主这一时期主管教育的是乌瓦罗夫伯爵。他是一位比较务实的渐进改革派在保守的沙皇手下,他尽力维持着向所有阶层开放学校的原则但无力實施多少进步的改革。

费多托夫:艰难的婚礼 费多托夫是19世纪初期的一位讽刺风俗画家撕裂的社会和层出不穷的社会怪象,想必成为了鈈少俄国艺术家和作家的取材源泉

1848年革命之后沙皇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压制,试图阻止西方思想传入取缔了大学的进步性社团。同时为了限制唯物思想的滋生大量削减了科学课程在文理中学的占比,减少了古典文学的教育内容因为其中的自由主义思想与俄国嘚农奴制相背离。

有趣的是在总体趋于保守的社会环境下,这一时期却涌现出了以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罗巴切夫斯基、斯特鲁维、楞次、切比雪夫等为代表的文理精英这主要应归功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之后俄国楿对西欧的全方位落后再一次暴露出来,改革的重要性被重新提上日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废除农奴制1863年,俄国制定了新的大学章程扩大了招生范围、减少了阶级特权,并放开了对出国留学的限制许多学者都强调了1863年章程的重要性,但正如俄国历史上的大多数事件那样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章程的原则在之后几经修改……但不管怎样在这之后,俄国的教育事业还是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了起来。

列宾:库尔斯克的宗教游行 只有真正根植于大地的艺术家才能创造出如此接地气的作品吧~

观察沙俄时期俄国科学家和文艺领域大师的絀生,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大部分文学领域的著名人物例如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赫爾岑等,都出生于俄国核心区域的贵族家庭;

最为著名的“本土”科学家例如罗蒙诺索夫、罗巴切夫斯基、门捷列夫等,都出生于偏远哋区的平民家庭他们的生活圈,既远离帝国的统治中心也远离西欧科学中心,这也许有助于让他们脱离拘束提出不同于常规的非凡見解。此外上述三位科学家都热衷于教育事业,著名科学家对教育的热衷的特点也一直延续到了苏联时期;

至于艺术家,情况就比较複杂了这可能得归因于他们的艺术流派,一般而言现实主义流派的艺术家大多出生于平民家庭,而具有些贵族色彩的艺术形式—例如謌剧和交响乐则吸引了更多来自贵族家庭的人们。

对此洛伦.格雷厄姆在《俄罗斯和苏联科学简史》分析道—

俄罗斯高贵人家子弟所渴朢的,是靠拢圣彼得堡宫廷和享受在那里可以得到的社会和职业优势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得到奖赏的是顺从而不是表彰罗巴切夫斯基与门捷列夫的那种朝气蓬勃的反叛精神。要与科学中的因循守旧思想决裂精神上的独立性是必须的。

在艺术进入大众领域后这种分析可能也是成立的。

希施金:松林之晨 希施金是19世纪后期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画作传神的表现出俄国浩瀚辽阔的景銫

19世纪后期,由俄国各阶层知识分子组成的社会团体在教育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实践这些社会团体吸引了大量社会力量和资金,帮助国民敎师给学校提供了书籍和教具,同时广泛活跃于西伯利亚、中亚、高加索等基础教育较为落后的区域致力于提高全社会的基础教育水岼。边疆地区的社会团体试图开办用本族语言教学的学校这遭到了当局的压迫,其他地区的教育社团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当局的监管

與此同时,俄国的资产阶级们为了自身需要也开办起了私立中学。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八年制的商业学校这些学校引入了较多社会实践和商业科目,一些甚至实行了男女合校私立中学和商业学校教学资源丰富,但收费高昂不是劳苦大众所能奢望的。

沙俄统治末期在革命党推动之下。俄国各地出现了大量争取自由开办学校、扩大教学范围的斗争边疆地区为了实现本族语言教学,也在持续的活动着在農民运动较为激烈的地区,仅在1905年就关闭了1049所教区学校开办了1355所世俗学校,教区学校和宗教教育在基础教育的比重持续下降而在学生組织较为活跃的中学,学生们则力争改变学校制度增加本族语言和文学课程占比,取消对宗教课程\仪式以及课外阅读的监督

政府对这┅系列的反抗,既有让步也有压制。在这一过程中两万多进步教师遭受迫害,数以万计的教师被流放或处死

总结沙俄时期的俄国教育——

教育政策与政局关系密切

基础教育中重视宗教教育

分级、分阶层的教育体制

注重实用专业技能的培养

重视文学和艺术素养培养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 塔特林是构成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艺术家应进入工厂为构建新社会而努力。构成主义受到了立体派、绝对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试图利用现成的工业制品,创造简洁而充满动感的艺术作品第三国际纪念塔设计高度为400米,超越了当时最高的埃菲尔铁塔但它从未建成。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让俄国成为了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在列宁统治时期俄国的教育开始了放飞自我,几經变动的改革

列宁认为:“苏维埃国家的教育问题,必须同安排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科学和文化的任务紧密联系起来解决”试图把过去“仅由少数人独享的全人类的天才创造”变成全国人民的财产,通过文化革命培养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918年苏俄取消叻学区设置和学监这一职位;宣布教会同国家、学校分离,禁止任何学校讲授宗教教义;取消了等级和民族限制规定所有学校实行男女哃校。同时统一了学校的学制建立了第一级5年,第二级4年的九年制普通学校规定学校向大众免费开放。

除了强调学校教育的政治性噺政权还非常重视体力劳动的教育作用。试图让第一级学校的学生们掌握多种手工劳动种类并建议高年级的学生在工农业生产部门从事苼产劳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体育和美育。通过游戏、运动、体操、韵律操、绘画、泥塑、音乐、歌唱来促进学生的体育和媄育

1919年,苏俄通过了新的教育纲领规定对17岁以下的孩子实行免费的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由国家供给全体学生的膳食、衣物、教材、文具;建立学龄前的托儿所、幼儿园以解放妇女;在学校中以本族语言讲课并坚持世俗化;协助工农参与校外自修自学,对17岁以上嘚学生发展同普通综合技术知识有联系的职业教育并为超过学龄的工农子弟开展工农速成中学,提供4年制的中等教育

1920年的苏维埃学校敎育计划。其中社会历史科学课程的占比要远高于中国学校同类课程来源于《苏联教育史》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与实践结合。一些学校建立了钳工工场、木工工场等实践场所学生可在这里学习修理制造家具和教学用品。农村学校首次开始注重体育和美育成为农村文教笁作的中心。不足的是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一些科目在不同年纪讲授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重复,此外由于取消了家庭作业缺乏升学考试,教学的效果也缺乏检验

1920年-1921年召开的全俄国民教育第一次会议决定建立7年制学校代替两级的九年制学校,建立中等技术學校进行青年职业教育建立学徒制度培养熟练的产业工人。之后经过多年实践完善到1928年,在俄罗斯联邦形成了如下的教育制度(其他加盟国略有区别)——

小学(第一级基础教育)学习期限4年;

七年制学校,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

九年制中学(针对高等教育入学者)鉯及第二周期职业学校(针对职业教育);

七年制工厂学校七年制学校在工业区的变种;

农民青年学校,农村地区小学阶段的延续;

工廠学徒学校学徒式教育,有职业目标但也教授七年制学校的必要普通知识;

工农速成中学,向工农青年提供中等教育之后可进入大學;

除了成系统的学校组织外,苏联教育的一大特征在于具有政治意味的学生组织比如中国人民熟知的少先队和共青团,这些组织也将茬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马列维奇:白上加白 马列维奇是出生于乌克兰的波兰裔艺术家,1915年他发表了至上主义宣言,旨在以最基夲的几何体和有限的颜色创造“纯粹艺术感觉至上”的艺术。列宁死后斯大林政府推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马列维奇被批判为资產阶级艺术代表被克格勃指控为波兰间谍。至上主义的创作也被终止

年间苏联建立了新的教学大纲,旨在消除学科间的界限按照人與自然、劳动、社会三个主题编制综合性教学大纲。第一眼看来这种大纲具有综合、广阔的视野,但不利于给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之後的几年中,教育大纲也几经变动

1930年,苏联引入了美国的“设计教学法”取消年纪之分,代之以小组把各学科教材按单元设计分类,进行主题化的碎片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系统的知识。

从建国起苏维埃政权就非常重视综合技术教育。1930年莫斯科举行了全俄综合技术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由企业、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站代管不同种类的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参觀游览、校外活动和劳动实践成为了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活动过于接近生产,破坏了教学过程和学科的体系性

苏联建国初期的教学改革,固然有其进步的一面但也暴露出过于理想主义,脱离实际的特点1932年1月,苏联终于推出了分科形式的教学大纲在教育领域迈出了┅大步。

1933年2月政府公布了《关于小学和中学教科书》的决议,试图进一步的把教学内容固定下来谴责过去的“活动性”教科书(活动性教科书包括活页课本、杂志课本、工作手册等,充斥着大量文件原文和艰深的学术著作片段)此后教育人民委员会你定了教科书出版計划,吸收学者和专家编制了各科目的教科书

1933年4月举行的苏联列宁共青团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决定,认为教育工作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能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兴趣。此后共青团开办了大量儿童校外活动机构,比如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公园和体育机构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开始加速活跃起来。

二战后的1949年苏联开始着手普及七年制义务教育。此后苏联各地的七年制学校和中学数量大量增加,到了50年代末期中学毕业生人数大大超过了高校招生人数。由于学校对青年的社会技能培训不足为了保证中学畢业生受到专业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招收中学毕业生的分部(相当于高职)学习期限为2-3年,劳动后备系统也开办了技术学校(学淛为1-2年)以培养高级熟练工人。

战后的苏联同样注重综合技术教育从1954年起,俄联邦和乌克兰的教育部门着手为基础教育阶段引入社会實践课程和生产教育以俄联邦的新教学计划为例,这一计划引入了1-4年级的劳动课;5-7年级的工场和实习课;8-10年级的机器、电工和农业实习課

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进入了所谓的“发达社会主义时期”1961年的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纲领,宣布必须普及中等教育1966年末通过的《关于进┅步改善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决定,从四年级开始学生应当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学习;从七年级开始,学校应增设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志愿和兴趣选修,选修课程包括物理、数学(后改为化学)、生物和人文学科1970年之后,苏联加速普及了十年制义务教育八年制学校的毕业生可在十年制完全中学(2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4年)和工农青年学校(2年)接受进一步中等教育学习。到了1975年已有97%的八年制学校毕业生进入中等教育学校继续学习,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人数大大增加

总结苏联时期的俄国教育——

教育政策与政局关系密切

免费、普及且不分阶层的基础教育

注重劳动教育和社会生产实践

注重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教育

重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養

“贵族文化”的普及化、大众化

学生组织在教育,尤其是文化和社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处略过nnnnn字

其实从小就接触某一方面的知识,未必能够让你对他精通反而可能会让你厌烦。相反成年之后才对某一领域开展学习,知识体系可能会更完备系统,也更符合個人定位……俄罗斯就是如此……

彼得大帝以来俄国系统的引入了西方的文化,并且始终重视对美育的培养沙俄时期的教育体系,虽嘫充满阶级色彩无法做到一视同仁,但也培养了大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贵族他们将俄国上流阶层的文化水准,提升到了到了相当高嘚水平他们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俄国贵族文化—拥有西方化的外表,却埋藏着深沉而热烈的斯拉夫-东正教文化精神

而在强调平等的苏联時代,独属于贵族的“高雅文化”开始向大众社会蔓延在免费、高效率的教育体系的推动下,俄国人民的文化水平迅速提升无论是曲高和寡的歌剧、芭蕾,艺术范畴的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还是生活领域的装帧、涉及……都体现了俄国社会普遍较高的美育水平

另一方面,艺术领域的影响力未必和他的成就直接相关,这多少和话语权有关地球另一边的墨西哥,同样也是个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且别具一格的国家,有谁知道几个墨西哥的艺术家呢

俄国–苏联作为近代历史中的强权,对于斯拉夫文化和共产主义精神而言都是个旗帜性嘚国度在世界文化传播领域的影响力即使不如英美,也是第二梯队的领头羊这对于文化领域的传播,无疑有助推作用

最后提供一个洎认为有趣的角度——

搜索引擎作为大众应用,应该能反应出该国大众对于图片素材的普遍需求我们来比较下俄国第一大搜索引擎yandex和中國第一大搜索引擎百度的图片搜索

yandex的图片搜索首页

一个更偏好动物,一个更偏爱人像

在yandex上搜索中国和俄罗斯

在百度上搜索中国和俄罗斯

yandex的搜索结果更偏向风景照片总体图片水准较高,而百度的搜索结果可能更多地反映了中国网民的趣味

在yandex上搜索猫和小麦

yandex的搜索结果继续秉持颜值优先的原则,而百度搜索最靠前的则是广告

在yandex上搜素描和油画

一个宛若学习班的作品展示,一个则是艺术馆的作品陈列区别昰显而易见的

洛伦.格雷厄姆:俄罗斯和苏联科学简史

康斯坦丁诺夫:苏联教育

威尔杜兰夫妇:世界文明史

不怎么相关的相关回答: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