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欲釆购1000台学生用台式学计算机去哪个学校,论述从这个方案产生开始到学计算机去哪个学校安装完的过程。采购题求解!急!



欣乐整理于19年11月

写一本认知心理學教科书的困难之一是认知系统的所有过程和结构实际上都是互为关联的我们这里以学生正在阅读(reading)—本书准备考试为例。
这个学生是茬学习(learning)此外,还有几个认知过程也在同步进行
首先就包括学生在吸取书本知识时的视知觉(visual perception)注意(attention;注意也受无关刺激的影响)过程。
学生为了达到某种学习效果他/她必须掌握相当的语言技能(language skill)以及与书本内容有关的知识表征(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当该学生发现所学书本的内容与已學知识发生冲突并试图进行某种程度的整合时该学生还需有一个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过程。
更进一步来说学生所学内容还会受其情绪状态(emotion alstate)的影響。最后考试的目的就是要测验所学知识是否达到了某种效果,以及知识是否进入了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这里,学生就涉及一个知识的提取(retrieval)過程
上文的斜体字表明了人类的一些主要认知过程以及一本认知心理学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在考虑认知系统各功能之间关联时本书特別强调其他过程和结构(如注意、长时记忆和知识表征)对某一过程(如知觉)的影响。这样做也有利于我们理解人类认知系统的复杂性

第1章、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从学科发展史来看,认知心理学通过一种信息加工范式(把心理过程与学计算机去哪个学校处理信息进行类比)而被统一起来所谓信息加工范式就是把心理(mind)看成是一个容量有限且具一般目的的符号加工系统。认知心理学主要有如下四种研究方法:

  • 以脑功能成像技术为主的認知神经科学
    然而,一种趋势是组合这四种方法进行认知研究因为这种组合研究可使我们获得有关行为和大脑激活的整合信息。这种整合范式也被称为广义的认知神经科学

    实验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史上曾经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得到良好控淛的实验室研究揭示了许多关于人类认知所涉及过程和结构的奥秘然而,这些研究通常缺乏生态学效度也不能提供有关大脑工作的直接证据。此外实验认知心理学家也基本上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他们的理论也基本上只能适用于范围相对较窄的一些认知任务其在理論表述上所使用术语也是不太精确的。

    认知神经心理学家假定认知系统是模块化的在大脑的物理组织与心理之间存在心腦同形(isomorphism)关系,而且对大脑损伤患者的研究可促进对正常人认知的了解认知神经心理学家过去很少关注大脑本身的特点,但现在这种情况囿了很大的改观双重分离(doubledissociation)比单纯的症状之间以及综合征之间的联系要有价值得多。由于下面的原因我们很难对从脑损伤患者中获得的各种证据给出确切的解释:在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已发展出某些补偿性策略;脑损伤可能同时影响多个模块的功能以及患者在脑损伤前已存在某些认知缺陷

    计算认知科学家主要研究各种计算模型。这些计算模型的理论假设必须是清晰明确的计算模型是通过学计算机去哪个学校程序来表达的。这些程序运行的结果应该与人接受同样的信息输入时所产生的结果一样产生式系统和连结主义网络是两種重要的计算模型,其优缺点也各不相同产生式系统由各种产生式组成。每一产生式就是一个“如果……那么”规则连结主义网络与其他计算模型不同,它可从经验中学习(如通过误差逆传的方法)这样的网络常常具有多个结构或层次(如输人层、中间或隐藏层和输出層)。在连结主义网络中表征是以分布方式贮存的,但是局域式连结主义模型(localistconnectionistmodel)通常还是更为成功一些计算模型很少能够预测新行为,咜们在很多方面均缺乏相应的神经基础而且也完全忽视了动机和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

    认知神经科学家采用多种技术来研究大脑功能这些技术具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研究者常常采用优势互补的两种技术来研究同一认知问题经颅磁刺激技术的优勢是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某一特定脑区对某一认知功能是必需的。当研究者所关注的脑区组织在功能上相互独立时功能成像技術尤为有用。认知神经科学的不足之处包括忽视个体差异、多数研究缺乏理论性以及采用人为的强制性标准来确定大脑激活区域等研究鍺在运用功能成像数据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理解人类认知上还存在相当的争议。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认知神经科学对解决一些重要的理論议题有着越来越重要的贡献认知研究的进展实际上是与我们更多地了解参与认知活动的大脑区域的作用分不开的。

第2章、视知觉的基本过程

视网膜中有视锥细胞(专司颜色視觉)和视杆细胞(专司运动检测)眼和皮质之间的主要神经通路是视网膜膝状纹通路。这个通路又分为相对独立的P通路和M通路视觉皮質中有两条主要的通路,其中一条终止于顶叶而另一条终止于颞下回
根据Zeki的功能特化理论,皮质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视觉功能来自選择性视觉障碍患者(如皮质性色盲或运动不能症患者)的一些研究部分支持这一理论,但特化程度不如Zeki宣称的那么高
Lennie提出了一个层级模型。根据这一模型视觉加工是层级式的,而且随着层级的加升分析会变得越来越具体化和精确。这一模型得到早期视觉加工区(VI和V2区)远大于其他视觉加工区这一事实的支持
但Leinnie的模型推理色彩太强,而且按照他的理论数量惊人的大脑视皮质并没有被用来做多少事情,Mishkin和Ungerleider(1982)区分了司职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和司职空间知觉的背侧通路与之相比,Milner和Goodale(1995)提出的知觉-行动模型认为背侧系统负责行动指导这一模型过于简单化了,而且也不重视两个系统间存在的大量交互作用Creem和Proffitt(2001a)提出了一个综合知觉行动模型和Mishkin和Ungerleider(1982)理论的双加工理论,提出背侧通路包含独立的与空间和行动相关的系统

颜色视觉帮助我们探测物体并帮助对物体进行细致的分辨。根据Young-Helmholtz理论视网膜上有三类分別对不同波长光波反应最为强烈的神经元(现知为视锥细胞)。
这一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色觉缺陷以及负后像效应Hering提出视觉系统存在三类彼此对立的颉颃过程:

  • 从Young-Helmholtz和Hering这两个理论整合而成的二阶段理论对颜色视觉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颜色恒常性指当照度变化时某一表面或粅体仍被知觉为同一种颜色的倾向色觉适应和熟悉性是影响颜色恒常性的两个重要因素,但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局部對比和整体对比也是特别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光亮表面的强反射和相互反射也是影响因素。颜色恒常性在实验室中的效应要小于实际苼活中的这是因为一些影响颜色恒常性的因素(如强反射)在实验室中不能提供。

    盲视在一些个案中可能依赖于皮质下机制的運作而在另一些个案中则主要依赖于外侧膝状体和纹状皮质(如V4和V5区)之间的直接神经联系。阈下知觉可以通过主观阈限和客观阈限来评估无论釆用哪一类阈限来评估,都有许多研究证实阈下知觉是存在的脑成像证据表明,人类可对阈下刺激进行广泛的知觉、语义和运动加工绝大多数阈下知觉研究是非常短暂地呈现被掩蔽的刺激的。然而阈下知觉也出现在更自然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中被试没有紸意到剌激,但还是能够准确判断和分辨这些刺激

    单眼深度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结构级差、阴影、熟知大小囷运动视差。双眼视轴辐合和晶状体曲度调节尽管用途有限但都属于动眼线索,立体视觉需要利用双眼线索而且基于对分别投射到两眼的信息间建立的对应关系。来自于各深度线索的知觉信息通常以累加的方式得以整合起来但是,当不同的线索所提供的深度信息差异較大时这种整合现象就不常见了。大小恒常性主要受知觉距离的影响但目标的熟知大小和视平线信息也起到重要作用。

    物体识别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格式塔理论镓提出了知觉组织的几项原则包括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闭合律和协变律。这些原则有助于图形-背景分离格式塔理论家试图通过夶脑中的电场力来解释视觉组织现象,但没有成功格式塔理论家只是对知觉现象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而且那些知觉组织原则也只是近姒正确的他们认为知觉组织原则不依赖于学习,但有关证据表明这是不正确的知觉组合可以涉及自上而下加工,而且一种新的组织原則——统一连通性原则似乎也在知觉组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Marr的理论,物体识别涉及三种类型的表征
    初级简图利用有关光强變化的信息来鉴别目标的外部轮廓。
    接下来是2〇1/2-D简图它包括关于可视表面的深度和方位特征方面的描述,并且是以观察者为中心的或者觀察点依赖的
    最后是3-D模型表征,它具有观察点不变性而且可对目标的三维特征进行描述
    Biederman假定目标由一些基本形状即几何子组成。一个粅体的几何子是由边缘抽取过程决定的特别注重边缘不变性(如曲率)。因此所获得的几何子是观察点不变的。边缘信息对物体识别来說常常不太充分事实上,表面信息(如颜色)比Biederman所预测的要更常用于物体识别Marr和Biedernian的理论被用来解释一些较容易的范畴区分任务,而且观察点不变性加工对更难的范畴内的区分任务就不那么重要了观察点依赖识别对用于行动的知觉尤为重要。

    3、粅体识别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视觉性失认可被分为知觉性失认和联络性失认两类
    但是,这种分类过于简单了绝大多数证据均支持层级模型,即物体识别是分阶段进行的包括边沿组合、特征捆绑成形状、视角标准化、结构性描述以及最后与语义系统中相关信息的联系。正洳该模型所预测的研究者发现了绝大多数层级水平上均存在相应的患者。研究者关于领域特异性障碍的内在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争论然洏,贮存物体视觉或功能特征的大脑区域的损伤通常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层级模型基于加工阶段是序列和自下而上这一假设的。但是洎上而下加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物体识别也是可能的。

    观察者可从面孔获取多种信息而且熟悉面孔和不熟悉面孔之间也存在重偠差别。在完全不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就对其面孔进行命名是很不常见的研究者已发现对面孔进行完形加工的证据。
    面孔失认患者不能識别熟悉面孔但常常能对面孔进行内隐识别。当以行为手段评估时外显识别和内隐识别使用同一个功能系统。一个常常引起争论的观點是面孔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面孔涉及整体或完形加工、有一个与面孔加工具有特异性联系的大脑区域(梭状面孔加工区)以及面孔失認患者只出现面孔识别障碍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面孔不具特殊性面孔的特殊性也似乎只是因我们擅长识别它们而已。

    有關心理旋转的研究表明视表象和知觉之间存在强烈联系但是当被表象的物体变得复杂时,这种联系会弱化心理旋转所涉及的大脑区域昰那些与视空知觉有关的区域。根据Kosslyn的知觉预期理论视表象和视知觉是非常相似的,即图像都是描述性或准图像性表征
    Pylyshyn提出了关于视表象的命题理论。根据命题理论心理表象加工依赖于以命题表征形式存在的内隐知识。来自脑损伤患者和脑成像研究的证据均支持Kosslyn的理論尤为重要的是,如果被试必须表象高分辨率细节和重点是在基于形状的加工的话则被试的早期视觉皮质(17区和18区)一般会得到激活。许多脑损伤患者具有可以相互比较的知觉和表象损害但知觉和表象之间存在分离现象的事实又为Kosslyn理论提出了疑问。

    第4章、知觉、运动和行动

    Gibson认为知觉和行动是緊密联系的视知觉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组织行动。根据他的直接理论观察者的运动产生了蕴含有用信息的光流。人们在环境中行走时保歭不变的那些属性——即不变量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信息可以通过共振方式检测。物体的用途(功能承受性)可以直接被知觉
    Gibson的理论是原创嘚,而且注重视觉和行动交互作用的重要性这在以前是被忽视的。但是他低估了视觉加工的复杂性,弱化了在准确抓握物体时关于物體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不强调与物体识别有关的视知觉特征。

    根据Gibson的理论我们对运动方向的知觉依赖于光流信息。然而网膜光流域不仅取决于我们的眼动和头动,还取决于我们自己在环境中的运动运动方向判断还受双眼视差的影响,而且光流信息不是准确判断方向的必要条件其他理论强调成对物体的相对运动以及静态深度或视向角信息会影响运动方向判断。
    根据tau假说观察者假设物體的运动是匀速的,并使用tau来估计接触时间但实际上,观察者有时会考虑物体运动的加速和减速信息而且对接触时间的估计还会使用雙眼视差和熟知大小这些信息。对接触时间的估计通常涉及整合多种信息的过程

    Glover的计划-控制模型区分了在运动开始之前的慢速的计划系统和执行运动时的快速的控制系统。根据这一理论计划取决于顶叶下部皮质的视觉表征,而控制取决于顶叶上部皮质这個模型预测,行动错误主要来源于计划系统而不是控制系统脑损伤患者和脑成像证据支持该理论所提出的计划和控制系统所涉及的大脑區域。研究者还需要详细解释计划系统所涉及的加工及计划和控制系统的复杂交互作用

    运动检测涉及MT区和其他一些大脑区域。MT區的很多细胞是方向特异性的我们可以使用发送给眼肌的眼动信息来判断网膜像运动是由于物体运动还是眼动引起的。此外眼动引起整个视网膜像运动,但物体运动只引起部分网膜像运动我们会低估用眼睛追踪的物体的速度。这会使我们对运动物体的速度知觉产生错誤生物体运动在只有少量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被知觉出来。生物体运动知觉与一般运动知觉涉及不同的大脑区域(如颞上沟和VP区)生物體运动知觉可能涉及不变性信息的使用。在点一光画面中我们可以使用结构化信息和动态信息来判断行人的性别。因果知觉一般依赖于低水平加工并且涉及负责运动加工的大脑区域。但是推理过程同样有可能参与到因果知觉中。

    有力的证据表明无意视盲和变囮视盲现象是存在的观察者表现出这两种现象的百分比取决于多个因素,如观察者的意向、测量的敏感性、非预期物体和注视物体之间嘚相似性(无意视盲)以及变化的程度(变化视盲)但是,影响变化视盲的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观察者是否在变化前注意了变化的物体一个視觉画面中被注意部分的比较具体的表征(但不是点对点表征)可以在建立后一段时间内被提取出来,并且帮助变化检测这些发现通常倾向於支持Hollingworth和Henderson(2002)的理论而不是Rensink的一致性理论。

    第5章、注意与操作的局限性

    注意一般指加工的选择性注意可以是主动且基于自上而下加工的;或者是被动且基於自下而上加工的。区分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注意分配)很重要大多数关于注意的研究只关注外源性的二维刺激,忽视个体的目标与動机状态

    早期利用追随任务对听觉性集中注意所完成的研究表明,被试对未被注意刺激很少进行加工但是被试对于未被紸意刺激也可以进行广泛加工。当未被注意刺激与注意刺激不相似时情况尤为如此。研究者对于加工瓶颈的位置处于加工早期还是后期存在争执绝大多数研究支持早期选择理论。然而选择发生于哪个加工阶段也可能具有某种灵活性,且取决于知觉负载

    夶脑中存在两个分离的(但又相互影响的)注意系统,
    其中一个系统是刺激驱动或外源性的
    而另一个是目标驱动或者内源性的。
    Corbetta和Shulman(2002)认为前┅个系统由右半球的腹侧额-顶网路组成而后一个系统则由背侧额-顶网路组成。两个系统之间通常会有交互作用例如,那些突出的无关刺激在与任务相关刺激相似时更容易吸引注意视觉注意被看成一个聚光灯或变焦透镜,暗示视觉注意是基于位置的但是,视觉注意也鈳以是基于物体的而且分裂注意也是可能的。对忽视症患者和返回抑制的研究证明基于位置和基于物体的注意是可能存在的对忽视症患者的研究也表明未被注意视觉刺激通常可被很全面地加工。但是脑成像研究表明被注意物体比未被注意物体可引起更强的大脑激活。
    忽视和对消症状都反映了注意偏向即对某一物体或位置有很强的偏向从而妨碍检测其他刺激。忽视症患者通常会忽视视野中呈现在损伤對侧的刺激但是当损伤对侧刺激与损伤同侧刺激可以组合在一起时则不会被忽视。对消症患者加工单独呈现在损伤对侧的刺激时要显著哋慢于损伤同侧的刺激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刺激不能有效地竞争到注意。忽视症患者的外源性指向比内源性指向存在更大的困难对腦损伤患者的研究表明,视觉注意包括三个成分:脱离、转移和锁定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需要协调来自不同感觉道的信息对外源性和内源性空间注意以及口技错觉的研究为跨感觉道效应提供了有力证据。这些研究考虑了视觉、听觉和触觉之间的跨感觉道效应跨感觉道效应可能依赖于双感觉道或三感觉道细胞以及一个超感觉道的注意控制系统的作用。大多数关于跨感觉道效应的研究都关紸空间注意而不是刺激识别

    根据特征整合理论,视觉搜索一般先以平行加工方式快速处理刺激特征然后是一个相对缓慢一些嘚序列加工过程。在后一种加工过程中各特征被整合成各个物体。最初的特征整合模型有点过于简化并没有考虑目标和干扰刺激相似性以及干扰刺激之间的相似性等因索。指向搜索理论对特征整合理论进行了一些发展拋弃了完全平行或者序列加工的假设。根据决策整匼假说视觉搜索涉及基于目标和干扰刺激之间区分度的决策机制。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大多数的视觉搜索研究结果

    双重任务操莋受到任务相似性、练习和任务难度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根据中枢容量有限理论两个任务可以同时被执行的程度取决于每个任务对有限嘚中枢执行资源的需求。一些多研究(包括部分脑成像研究)都支持这个理论但是,研究者对多功能的中枢执行系统理论仍然存在争议而苴被试在双重任务上的表现也取决于一些与中枢容量理论无关的因素(如反应选择以及对复杂任务分配额外的资源)。根据多重资源理论两个任务可以同时执行的程度取决于这两个任务是否需要相同的特异性加工资源。这个理论并不强调类似任务协调的高级加工过程

    Shiffrin和Schneider对容量有限的控制过程和容量无限的自动化过程进行了区分。这种区分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但是他们却没有澄清自动化过程究竟是基于练习后加工速度的提高还是对加工的重构。Norman和Shallice区分了完全自动化加工、部分自动化加工和由监督性注意系统承担的控制加工有证据表明监督性注意系统中存在独立成分分别进行建构和执行图式。Logan认为当可以从记忆中直接提取信息时就会发生自动化加工具体哋说,他认为自动化的表现依赖于所学到的信息和提取之间的关系很多研究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研究不支持自动化加工。这种效应的存在與加工的中枢瓶颈理论一致但是,这个效应并不总是存在特别是当被试对每一个任务都能够完成得很好时尤其如此。

根据多重贮存理论感觉贮存、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是三個独立的系统。研究者已经获得有力证据支持性质各异的多重贮存系统理论但是这种理论所给出的观点过于简单化。例如多重贮存系統理论家假设了单一的短时和长时贮存系统,但实际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根据记忆结构的标准模型,从长时记忆中激活的信息进入短时記忆中激活的消退造成信息离开短时记忆,但复述可以防止这种消退过程这一理论不强调前摄干扰和提取线索在短时记忆和遗忘中的莋用。

Baddeley用工作记忆模型替代了短时贮存模型该模型由三个成分组成:

  • 一个类似于注意的中枢执行系统、
  • 一个保持言语信息的语音環和
  • 一个专门处理视觉和空间编码的视空图像处理器。
    工作记忆系统也与非记忆活动如理解和词汇学习有关
    语音环和视空图像处理器均鈳分为两个子成分系统,
  • 中枢执行系统承担许多功能其中一部分可能主要定位于额叶皮质。我们对中枢执行系统的一些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Baddeley最近在工作记忆模型中增加了第四个成分情节缓冲器,它负责整合和保持不同来源的信息

    Craik和Lockhart(1972)所提出的加工水平理论关紸对学习过程的研究。他们及其追随者提出影响长时记忆的关键因素是
  • 加工深度(也就是加工意义的程度)、
  • 研究者对学习和测验时所涉忣的加工之间的关系研究得还不够充分加工水平理论所面临的其他问题还有:该理论不是解释性的、很难对加工水平进行评估以及浅加笁也能引起效果很好的长时记忆。

    内隐和外显学习的区分在于获得知识时意识是否参与很多证据支持对学习作这种区分。遗忘症患者一般表现为内隐学习能力完好而外显学习能力损伤另外,与工作记忆和注意有关的大脑区域一般在外显学习时比内隐学习时激活哽强烈但是,我们很难证明内隐学习满足了信息和敏感度标准而且一些脑成像研究以及对遗忘症患者的研究也对内隐学习提出了质疑。因此内隐和外显学习这种区分可能过于简单了。我们需要构建更为复杂的理论

    弗洛伊德强调压抑的重要性。他认为压抑使嘚长时记忆中的危险性材料不能被意识到研究者对一些声称童年期遭受过虐待的成人所恢复的记忆还存在争议。研究者在实验室里展示叻强烈的前摄和倒摄干扰效应但是对人们釆用何种策略来减少干扰影响的研究并不充分。多数遗忘可能都是线索依赖性的而线索既可鉯是外部的又可以是内部的(如在心境依赖性记忆中就是如此)。但线索依赖性理论并不能清晰地解释为什么遗忘会随时间而变化遗忘佷有可能是记忆巩固失败所造成的。巩固理论能够解释遗忘曲线以及在学习后立即睡眠或饮酒会减少遗忘这些现象

    陈述性记忆:情节和语义记忆

    程序性记忆和知觉表征系统

  • 后四种记忆都涉及长时记忆。
    理论家釆用三种标准来鉴别记忆系统:类别包含加工、特性和关系以及会聚性分离
    我们区分记忆系统嘚主要依据之一是根据它们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依赖程度。

    2、陈述性记忆: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节记憶涉及意识性地提取过去发生的个人事件而语义记忆涉及关于世界的知识。
    一些患者存在范畴特异性障碍这一事实提示不同种类的知识貯存于大脑不同区域但脑成像研究很少支持这种观点。
    感觉-功能理论和领域特异性知识假说可以解释很多研究结果当然,前者获得了哽多实证性研究的支持大部分遗忘症患者的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均存在问题。因此有些研究者认为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都是由陈述性戓外显记忆组成的。但是有关证据提示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形成了不同的记忆系统。一些遗忘症患者对情节记忆表现出严重的顺行性遗莣但语义记忆基本完好。此外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的提取也涉及不同大脑区域。

    3、程序性记忆和知觉表征系统

    Schacter等(2000)认为技能学习涉及程序性记忆,而启动涉及知觉表征系统
    启动涉及对训练中所用到的特定刺激的学习,而技能学习可以涉及更廣泛的刺激
    遗忘症患者的技能学习能力基本完好。脑成像和脑损伤患者研究都发现小脑和基底神经节与技能学习有关遗忘症患者在知覺和概念启动测验中成绩正常。启动会导致视皮质中的外状纹皮质(知觉启动)和额叶(概念启动)激活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当刺激重复时信息加工变得更加有效率。
    对脑损伤患者研究的一些结果提示技能学习和启动依赖于不同的记忆系统然而,后续研究很难重复关键的结果而且一些脑成像研究也提示技能学习和启动可能涉及一个单一的系统。

    遗忘症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进展并且为现有理论提供叻一种检验手段。遗忘症可以由间脑或内侧颞叶损伤引起二者都属于同一个功能系统。许多遗忘症患者的海马区存在损伤这种损伤会影响记忆的巩固过程,并在逆行性遗忘中产生一个时间梯度顺行性遗忘症可能是贮存出现了问题,使得情节信息不能在长时记忆中巩固
    总的来说,遗忘症患者外显记忆(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较差但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和知觉表征系统)基本上完好。然而外显记忆和内隐記忆这种区分只能描述而不能解释遗忘症。不论任务是外显还是内隐的遗忘症患者在涉及关联或者整合不同信息的大部分任务上表现出較差的记忆成绩。因而他们的关键问题似乎是关系记忆绑定出现了问题。

    日常记忆研究者在应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记忆和应该在何处研究记忆三方面与那些更传统的記忆研究者不同然而,近些年来这两组研究者之间的差异已经很小了根据Neisser的观点,日常记忆是有目的性的它和个人品质有关,而且受到情景要求的影响

    年老个体所回忆出的自传体记忆常常支持婴幼儿期遗忘症、记忆信息聚集体和记忆保持函数等现象。引起婴幼儿期遗忘症的部分原因是认知自我直到两岁末期才会出现记忆信息聚集体显示了当个体处于加固自我的时期时,个体会拥有卓越嘚记忆特异性的自传体事件最能被“什么”信息所激活,接着以有用性降序排列的是“地点”、“人物”和“时间”信息自传体记忆鈳以被层次性地组织成三个水平:生活期、一般事件和事件特异性知识。Conway和Pleydell-Pearce认为工作自我的目标会影响自传体记忆的贮存和提取。对自传體记忆的绝大部分回忆都涉及到发生在额叶的工作自我的控制过程接下来是在更靠后区域中关于部分知识基础的激活。

    关于自身信息(自引性效应)以及关于重要、戏剧性和令人惊讶的公众或个人事件的信息一般来说都被很好地记住了自引性效应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自我结构(self-construct)能够帮助信息进行组织和详尽阐述。Brown和Kulik(1977)认为闪光灯效应在保持时间、准确性以及所依赖的特异性神经机制上均与其他记忆鈈同。然而引起闪光灯效应的那些因素(如新颖性、惊奇、个人显著性、情绪反应和复述)也参与形成普通记忆。个体对于戏剧性事件的記忆往往在开头几天内会有所变化随后再变得稳定一致。有一些个体拥有对数字的超常记忆他们的这种成绩往往和在广泛练习中的意義编码、提取结构和加速有关。大部分拥有超常记忆的个体都有意使用记忆策略但也有少数个体可能是拥有与生倶来的卓越记忆能力。

    目击者的记忆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证实偏向、武器关注和事后信息。误导性信息可以扭曲目击者的记忆这可能是由于误導信息可接受性,或者是由于对信息源的错误认定引起的目击者信心常常和其记忆准确性没有关系。这很可能是因为很多目击者对其目擊记忆的能力抱有错误信念当没有提醒目击者罪犯可能不在辨认队列中,或列队辨认是同时而非相继进行时目击者错误辨认的几率变夶。认知面谈技术(基于记忆痕迹是复杂且可用多种途径获取的假设)能让目击者回忆出更多的准确记忆但同时付出的代价是不准确的记憶也有少量增加。

    前瞻性记忆可以是基于时间的和基于事件的由于计划性的动作更可能被外在线索所触发,因此基于事件的湔瞻性记忆往往会更好一些在前瞻性记忆任务中,注意过程的参与程度同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关有证据表明,这些注意过程可能甴额叶及相关结构来完成前瞻性记忆涉及的大脑区域可能与回顾性记忆的不同,提示两者存在显著不同有初步证据表明,在基于事件嘚前瞻性记忆中有连续检测目标刺激出现的过程和搜寻适当行动的过程参与。

    概念涉及到知觉、学习、记忆以及语言使用的各个中心环节很多概念都是由层级结构组织起来的。在此结构中上位水岼范畴位于最上层,基本水平范畴位于中间而下位水平范畴位于底部。概念行使多种功能包括提供一种表征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有效途径,让我们能做出准确的预测以及帮助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等。

    根据经典观点所有范畴成员都拥有定义属性,且其为范疇成员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是这种观点不能解释为何很多概念具有模糊的边界,为何一些概念成员比另一些更“好”或更具代表性以及為何一些概念并非是稳定和不变的。根据原型理论每个概念都有一个能提供一个概括描述的原型。范畴成员共享一些家族相似性那些擁有最多家族相似性的范畴成员被评为最具典型性的成员。
    原型理论有时在精确定义“原型”时比较模糊且这一理论并不能很好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或目标导向范畴。根据样例理论我们对每个范畴都贮存了很多实例。样例理论可以解释关于预测和概念不稳定性的一些研究結果该理论另一个优于原型理论的地方是,关于实例的可变性的信息在样例理论中得到保留然而,样例理论在处理简单概念时不如处悝复杂概念时那么好且它在解释知识对概念学习的影响时有一定困难。

    我们可能不具有一个单一的概念学习机制这与原型及樣例理论的假设不一致。这两种理论都严重忽视了知识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实际上,知识对概念学习存在多种影响知识能影响学习到嘚范畴特征以及能影响发生在学习后的归类判断。有时因果知识也会牵涉其中,或者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发生作用我们似乎拥有比我们設想的要少得多的因果知识:这就是“解释性深度错觉”。然而我们通常拥有足够的因果知识来识别与一个概念有关的最重要的特征。

    根据Landauer和Dumais的潜在语义分析理论任何概念的涵义都取决于它和其他概念的联系。这种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人们在同义词任务和单词启動任务上的表现然而,仅发现两单词相关并不能揭示这种联系的实质因此,概念的涵义并不能被简化为一些联结模式根据Barsalou的情境模擬理论,概念的表征与涉及知觉和运动的表征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概念的表征非常灵活且能随情境的变化有显著改变。这一理论得到叻很多证据的支持然而,我们仍不清楚是否概念知识基本上是知觉性的而非符号性的

第10章、阅读与言语知觉

口语单词识别的相关理论

有好几种方法被用来研究阅读。词汇决定和命名任务已经被用来研究单词识别这些任务保证了阅读者会产生某些特定的加工过程,泹存在干预正常阅读过程这一缺点
一般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眼动技术。这是因为眼动技术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即时信息而且它也是无干擾性的。
有关语音加工在阅读中的作用的研究并不支持强语音模型(根据这个模型阅读总是需要涉及语音加工)。然而在完成各种阅读任务(如词汇决定和命名)时,阅读者常常要涉及语音加工

根据交互激活模型,字母辨认和单词识别均需要涉及自下而上和自上洏下加工这一模型只是被用来解释识别4字母大写单词的情况,并且作出了一个强假设即词汇提取只是由视觉信息决定的。

根据双通路级联模型词汇和非词汇通路是被用来命名词与非词的。表层失读症患者主要依靠词汇通路而语音失读症患者主要使用非词汇通路。根据这个模型深层失读症患者在阅读时是使用右半球的。但这个假设与很多的证据相矛盾双通路模型能非常准确地阅读词与非词,並为表层失读症和深层失读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然而,这个模型在预测人类命名时间上表现欠佳并且它的大量参数或变量意味着咜可以让大多数数据很容易地适合模型。Plaut等提出了一个单通路连结主义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词与非词是被同一个高度交互作用的系统加笁的这个模型解释了大多数的实验结果,并且为深层失读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然而,他只能对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如语音失读症和語义系统的特性)作出粗略的解释

4、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

阅读研究中,最少干扰被试阅读的方法就是眼动纪录根据E-Z閱读者模型,在当前所注视单词只有部分被加工时关于下一次眼动的准备程序就已经开始。对一个单词完成频率检查就意味着启动一个眼动程序而词汇提取的完成就是内在注意转移到下一个单词的信号。这个模型不能充分解释高水平认知过程对注视时间的影响夸大了詞频的重要性,而且没有系统地应用到不是由眼动记录技术获得的关于阅读的研究发现上去

听讲者会利用各种韵律线索。甚至当视覺信息与同时呈现的声音相冲突时听讲者也使用唇读信息(即McGurk效应)。听讲者面临的众多困难有:口语的速度、分隔问题、协同发音以忣口语模式中的个体差异听讲者通过解释可能词制约条件、词内重音模式以及单词内的协同发音普遍地要比单词间的协同发音大的事实來解决这些问题。听讲者会表现出针对音素的范畴知觉但我们还是能够区分被归类为相同音素的不同语音之间的差别。一个模糊音素在其能产生一个单词时比不能产生一个单词时更有可能被归到一个给定的音素范畴而且词汇识别转换似乎是知觉性的。单词内的音素恢复效应牵涉到由自上而下的词汇激活而不是纯粹猜测产生的知觉性的音素恢复过程句子语境同样能够产生音素恢复效应,但它们对言语加笁没有直接影响

论根据最初的组群理论,一个单词的初始声音将被用来建构一个以首音为单位的单词组群听讲者通过利用从所呈现单词和语境中获得的附加信息把这个组群最终减少到只剩一个单词。组群理论已经被修正而变得更加灵活并与实验证据更加楿符根据TRACE模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在言语知觉中是交互作用的这一交互作用假设可能是不正确的,而且TRACE模型夸大了自上而下加笁的重要性非音素信息在言语知觉中的作用可能比TRACE模型所假设的更为重要。

声音和口语之间存在三条通路纯粹词聋患鍺在言语知觉方面存在问题。患者可能是因为音素加工能力受到了损害或者存在更为一般性的损伤。义聋患者可以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丅重复熟悉单词但重复非词就存在困难。听觉性语音失认患者的通路3似乎存在损伤深层失语症可能是与口语重复有关的三条通路均存茬损伤,或者反应缓冲器存在损伤

个体差异:容量有限理论

句子加工涉及句法分析与意义分配。园径模型分为两阶段

  • 在第一阶段,阅读者运用最少修饰和迟闭合原则选擇出最简单的句法结构
  • 语义加工则只发生在第二阶段。
    而事实上语义信息经常在句子加工的更早阶段就被使用到了。根据约束理论茬读者加工句子的过程中,所有相关的信息源立即被激活关于同一个句子的竞争性的分析同时被激活,同时也激活了用来消除歧义的一些语言特征如动词偏向。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信息源都是被立即使用到了,且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阅读者会同时建构几种可能的句法结构根据自由竞争模型,所有的信息源都被用来确认关于一个句子的一个句法结构如果这一句法结构不能合理解释该句子,再进行大量的偅新分析几乎所有的理论都假设,句子最终会得到正确的解释但是有证据表明我们使用了启发式且容易发生错误。

    研究者曾经假设比喻性语言(如比喻句)的字面意义通常在非字面意义之前被提取出来。然而这个假设并不正确因为有证据表明非字面意义与字面意义的提取一样快,且其提取是自动化的层级显著性假说得到了合理的支持。根据这个假说显著的信息(无论是字面的还是非字面的)茬一开始就得到了加工。我们对比喻句的加工还受上下文及智商高低的影响有的研究者认为,当听话者试图理解说话者时会运用到共哃知识背景。但是听话者有时候会使用自我中心启发式,仅利用共同知识背景来矫正误解比起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人工实验条件下可能更多地用到自我中心启发式

    3、个体差异容量有限理论

    阅读广度和操作广度曾经被用做测量工作记忆容量的指标。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个指标测到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认知资源至少会包括两种资源(加工和贮存,或者信息控制和对干扰嘚易感性)根据Just和Carpenter的容量有限理论,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差异对于语言理解有实质性的影响比起工作记忆容量小的个体,那些工作记憶容量大的个体能更好地将资源分配给相关的信息并且能更好地抑制无关信息。

    一般认为我们通常作出的是逻辑性推理连接性推理,首语推理就是一类很常见的连接性推理但是,关于我们会多大程度地作出联系性推理则存在更多的争议根据最低限假说,呮有少数几个推理可以自动完成;额外的策略性推理则取决于阅读者的目标这与强调大量自动推理的建构主义理论形成了对比。意义搜索理论则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折衷解释它假设阅读者根据其目标尽量对文章建构出具有一致性的意义,并且也尽量合理解释文章中的荇动和事件

    根据图式理论,图式或有组织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决定我们记住了故事中的哪些内容阅读者对文章的回忆常常还包括并没有出现在文章之中的图式信息。图式会影响理解和提取过程有些证据支持图式理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即脚本指针加标记假说根據Kintsch和van Dijk的模型,阅读者理解文章时会形成一个微观结构和一个宏观结构根据Kintsch的建构-整合模型,被建构出来的文章表征分三个水平:
  • 阅读者对表层表征的遗忘最快对情景表征的遗忘最慢。事件-索引模型指出了情景模型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加工过程根据该模型,阅读者会监控處于发展中的情景模型的五个特征任何一个特征的不连续变化都会引起情景模型建构的困难以及延长阅读所需的时间。根据知觉-模拟理論人们建构出的单个意义相关表征是由对文章所描述情景的知觉模拟构成。

    口语表达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

    说和写使用相同的知识基础和相似的计划技能但通常情况下口语比书面语言更不正式一些。人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心理词典分别贮存着单词的口头和书面信息。因此一些脑损伤患者表现为拼写和书写糟糕但口头表达依然很好,而另一些患者口头表达很糟糕但一样能准确地书写说和写所涉及的加工过程在最初的計划阶段是相似的。二者的差异随着加工接近说和写的最终产生阶段而增加并显现出来

    2、口语语言的基本特征

    合作原则是成功交流的关键。根据这一原则说话者和听讲者在交流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合作。说话者一般会考虑其与听讲者的共同知识背景囿哪些并会对任何一个听讲者的言语或非言语反应作出反应。话语标记(通常出现于自发口语中)标志着话题的转换并可被用来表示礼貌。韵律线索能帮助听讲者理解说话者的意思但除非上下文没有澄清说话者想表达的意义,否则通常会被说话者忽略口语错误(其中很哆涉及正确选词的问题)能帮助我们解释口语表达所涉及的加工机制。

    说话者通过前规划和简化来减少他们的加工负担计划囿时是在人们说话的过程中进行的。根据Dell的扩散激活理论口语表达包括语义、句法、词形和语音四个水平,而且这些加工过程是平行进荇并相互作用的该理论解释了大部分的口语错误,但其所预测的口语错误量要多于实际错误根据WEAVER++模型,单个单词的加工是一个序列过程其包括六个阶段。脑成像和其他证据支持了该模型所假设的加工序列但是,其关于词条选择在语音信息被激活之前就已经完成的假設并不正确此外,WEAVER++并不是被设计来解释有关句子产生的加工机制也无法解释词汇偏向效应和混合错误效应。

    4、口语表达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

    我们部分根据参与的大脑区域不同而区分了Broca失语症和Wernicke失语症实际上二者是不可能严格区分的,洏且关于两种失语症所涉及的确切大脑区域也还存在争议忘名症患者在命名物体时存在障碍。一些忘名症患者存在词条选择障碍而另┅些患者则存在词形选择障碍。语法缺失症患者在说话时选用的词通常是恰当的但不能根据语法规则把它们组织起来。语法缺失症患者嘚句法缺陷有时还会延伸到语言理解之中杂乱性失语症患者有时在说话时语法相当正常(也有许多例外),但在寻找合适单词时却存在嚴重困难杂乱性失语症患者常常模仿正确单词的读音自造新词,而且通常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自造新词语法缺失症和杂乱性失语症提示呴法计划和实词之间存在双重分离,但这些证据并没有过去认为的那么有力

    5、写作:基本过程〇〇

    写作包括计划、句子产生囷修正三个加工过程,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平均来说,在写作时人们花30%的时间计划50%的时间产生句子,20%的时间(或更少)修正计划需要使用概念性、社会文化性和策略性知识。好的写作者会使用知识转换策略而不是知识讲述策略这能帮助他们抓住要点。好的写作者吔会比其他写作者花更多时间在修正上并且更能检测出文章中的错误。写作所涉及的加工过程通常要占用大量工作记忆尤其是对中枢執行系统的要求大。创作比抄写要占用更多工作记忆容量并且要求人们同时创作和抄写甚至需要占用比写作更多的工作记忆容量。研究鍺还不完全清楚为什么创作需要占用这么多的工作记忆对熟练的文字处理软件使用者来说,无论是手写还是用文字处理软件写其写作速度和质量均没有区别。

    研究者一般假设拼写过程存在彼此独立的词汇通路和非词汇通路。人们用词汇通路来拼写熟悉的单词而鼡非词汇通路来拼写不熟悉单词和非词。两条通路都需要用词形缓冲器来暂时贮存词形表征语音性书写障碍患者的词汇通路受到损伤,洏表层书写障碍患者的非词汇通路受到损伤针对健康人和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表明,这两条通路的信息有时会整合在一起研究者对阅读囷拼写是否使用相同词形词典尚存争议。一些词形缓冲器受到损伤的患者在拼写长单词时出现困难

第13嶂、问题解决与专家技能 〇〇

这一章主要介绍问题解决、训练迁移和专家技能彡个主题。大多数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都集中在不需要特殊训练或特定知识的问题上相反,关于专家技能研究所涉及到的问题通常需要楿当多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经验
迁移和专家技能研究都关注学习过程。迁移研究所关心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于当前表现的有利(或有害)影響而专家技能所关心的是什么原因(如知识、策略)导致了某个领域中专家与新手之间的差异。

问题解决是有目标导向的涉及认知而不是自动加工过程。心理学家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属于界定良好问题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常是界定不良问题。知识丰富型问题(解决办法需要很多特定的知识)和知识贫乏型问题(不需要特定知识)之间有重要的区别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问题解决通常需要顿悟,以往经验(如功能固着和定势等)有时会干扰对当前问题的解决顿悟似乎很主观地突然冒了出来,但很可能取决于之前的无意识加工过程
Ohlsson的表征改变理论是一个新格式塔理论。它强调通过联系、放宽问题限制和重新编码来改变表征从而引发对问题的顿悟。我们至今对引发表征改变的确定因素还不很清楚
Newell和Simon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是一个学计算机去哪个学校程序。它建立在序列加工以及人们拥有有限短時记忆能力这些假设上根据这个理论,问题解决者会大量使用启发式(如手段一目的分析和爬山等方法)“通用问题解决者”的记忆能力比人类强(但计划能力比人类差)。
根据进度监控理论当问题解决者使用手段-目的分析不能成功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达标失败并且搜索替代性策略正如所预测的,问题解决者经历了达标失败后更有可能改变问题表征并且成功解决问题这个理论预测了顿悟何时发生,但没有解释顿悟是如何产生的

训练迁移取决于内容(什么东西从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中)和情境(知识何时从哪里迁移到哪里)。远迁移对于教育是很重要的几个研究证实了远迁移效应确实存在,而且元认知技能的发展能够促进远迁移在类比问题解决中,迁移取决于三种相似性:即表面相似性、结构相似性和程序相似性在实验室研究中,即使专家也会受到表面相似性的影响但这个发現通常并不能推广到更为真实的情境中去。

研究者通常使用知识丰富型问题来评估专家技能在下一步棋之前,学计算机去哪个學校能比杰出国际象棋选手考虑更多步棋
国际象棋专家选手比非专家选手拥有更多包含棋局信息的模板。这些模板使专家棋手能快速识別出好的行棋方案并且比非专家棋手记忆随机棋局的成绩好。我们还不是很清楚模板究竟包含哪些信息而且模板理论也不能完全解释傑出选手表现出来的自适应专家技能。

5、关于专家技能的理论

根据Anderson的ACT-R理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和工作记忆形成叻三个相互连接的系统。技能获得涉及知识编译过程在知识编译中,学习者有一个从使用陈述性知识向使用程序性知识逐渐过渡的过程程序性知识的使用遵循“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原则。有证据支持这个程序化过程但ACT-R和人类表现存在很多不同(如ACT-R就较少使用手段-目嘚分析)。该理论假定技能缺乏灵活性而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
Ericsson认为技能发展取决于包括信息反馈以及纠错在内的有目的练习。有目的練习是发展专家技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天赋的个体差异也很重要一种可能是天赋高者更愿意花成百上千个小时去进行有目嘚练习。

本章主要回顾了创造、假设检验和科学发现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传统观点认为最主要的创造性贡献是由少数拥有杰出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所做出的。这种观点有些过于简单取而代之的观点是,创造性思维中所涉及的认知加工过程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认知过程是很相似的

Wallas认为创造过程包括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酝釀期比豁朗期得到了更多的实验支持根据生成探索模型,我们生成各种观点并从细节上对其进行探索生成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前嘚知识,特别是容易提取到的知识根据这个模型,如果人们在生成观点之前没有考虑这些观点的可能用法人们可能会更有创造性。这個模型没有对生成过程和探索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而且不强调个体差异。

研究者通常使用Wason的2-4-6任务来研究假设检验被试在这个任务上的表现普遍比较差。Wason将它归因于证实偏向他认为如果人们使用证伪检验的话表现将有所改善。然而实验证据并不总是支持证实偏向的观点。2-4-6任务可能缺乏推广性因为被试最初做出的假设往往没有那些正确的原则那么具有普遍性。当被试考虑多个假设时2-4-6任务的表现会好得多。针对模拟研究环境的实验也获得了相似的证据即被试更喜欢为他们的假设寻找证实的证据。然而对于科学家的研究表奣,不同的研究队伍关注的焦点不同有的侧重于证实有的侧重于证伪。

根据二重空间搜索理论人脑中存在一个包含实验可能性的空间和一个包含所有可能假设的空间。
理论家侧重于搜索假设空间而实验者侧重搜索实验空间。二重空间理论被进一步扩展:除了假设和实验空间外还包含范式空间和数据表征空间。
根据Klahr和Simon的观点科学家使用基于启发式的弱方法来产生科学发现。这些弱方法类似於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方法根据变异-选择模型,创造性的贡献涉及以相对随机的方式将各种观点结合起来这样一个过程研究发現,产生重要创造性贡献的可能性更多地取决于贡献总量而较少受到个体或者职业生涯阶段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发现支持了变异-选择模型的观点

判断和决策这两个领域有很紧密的关系。更具体来说决策研究包含了对某个行动方式所作决定的所有过程。相反判断研究主要关注与估计各种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关的决策的各个方面。此外判断是根據准确性来评价的,而决策是根据结果来进行评价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表明我们会在出现新证据时改变我们对某一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人们在作这种估计时,即使专家也常常不能考虑所有基础比率信息当因果关系很明显时,人们更可能利用基础比率信息Gigerenzer和Hoffrage认为,当基于自然取样和频率而非概率时人们的判断会更加准确。人们不能很好利用基础比率信息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依賴代表性启发式,进而导致了合取谬误合取谬误是指人们认为两个事件的组合比其中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这样一种错误信念。人們常用的另一个拇指规则是可得性启发式根据支持理论,当对事件的描述更加明显和具体时该事件发生的主观概率会提高。采纳最佳囷再认启发式都是非常简单的拇指规则它们常常是很准确的,但是却不如Gigcrenzer的理论所预测的那么常用人们频繁地使用启发式,但是对决萣人们何时及如何使用它们的因素却还了解得不够充分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常常对潜在损失比潜在收益更加敏感因此,人们更愿意冒风险去避免损失沉没成本效应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前景理论可从框定效应中获得支持框定效应是指决策会受到与情境不相关因素的影响。然而决策有时会受到社会、情绪和道德考虑的影响。这些因索(如忽略偏向)并不包含在前景理论之中在前景理论中,人們为什么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以及为什么一些人比另一些对损失更敏感呢研究者对这些问题都还没有作出清晰的回答。根据Tetlock的社会机能主义理论决策受到社会情境的强烈影响。更具体来说我们作决策时更关注于向别人作出解释的责任和向別人证明自己决策的正当性。然而这个理论不可能准确预测个体在决策时究竟哪些信息会被使用。

思维和推理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条件推理在逻辑系统中有它自己的起源这就昰命题逻辑。在条件推理中被试在肯定前件推理的表现通常要比其他形式的推理(如否定后件推理)更好。条件推理会受到情境(如包含附加前提)的影响被试在Wason选择任务中的表现常常很差,但他们的表现在规则是责任型明显要比规则是提示型时好被试在三段论推理任务Φ的表现会受到包括信念偏向、基本比率效应、氛闱效应和转换错误在内的各种偏向影响。被试在演绎推理任务中的表现倾向于错误和偏姠的事实提示人们常常没有有逻辑地进行推理

根据抽象规则理论,人们在完成推理任务时会使用心智逻辑人们在错误理解或者错误表征推理任务时就会作出无效结论。这个理论解释了许多推理错误然而,该理论对理解成分的描述并不够具体而且当被试唍成演绎推理问题时,我们并不清楚人们是否实际上在使用心智逻辑根据心智模型理论,人们主要通过建构一个或者多个心智模型主偠表征那些为真的事件。他们然后试图找出一个反例模型来证伪这个结论被试的成绩受到工作记忆容量有限以及在建构心智模型时倾向於忽视非真模型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心智模型理论没有详细表明人们是怎样建构初始心智模型的而且人们建构的心智模型通常要比预期嘚少。根据概率理论人们为处理日常生活的不确定性事件而发展出了各种策略(如启发式),而且这些策略会被应用于完成演绎推理任務这个理论解释了许多研究发现。然而它还没有清楚地确定被试完成推理任务所涉及的加工过程,而且这个理论也没能作出多少新预測

研究者提出了关于推理的各种双系统理论。基本上其中一个系统采用迅速而且相对自动化的加工过程,而另一个系统使鼡工作记忆系统而且速度也比较缓慢。个体智力差异主要与第二个系统的功能相关有一些证据支持双过程理论,但我们还需要了解每個系统更为详细的功能和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方式

4、思维和推理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脑成像研究和脑损伤患者研究已经表明,额叶皮质(尤其是前额叶皮质)在大量涉及高级认知加工的任务中显得特别重要人们在完成一个智力测验时会激活相似嘚大脑区域。右侧前额叶皮质更多参与计划产生而左侧前额叶区域更多地参与计划执行这一观点得到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有关脑成像研究表明,参与问题解决和推理任务、智力测验以及工作记忆任务可能涉及一些共同的认知加工过程这些共同过程可能是关系整合、关系複杂度或加工和暂时信息贮存相结合这些过程。

由于研究中存在常模问题、解释问题和外部效度问题因此大多数人在演绎嶊理任务中的糟糕表现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逻辑和非理性的。区分
理性1”(一个允许我们处理现实生活问题的内隐认知系统)和
理性2”(一个完成实验室演绎推理任务所需要的且跟智力相似的外显认知系统)有助于解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成功推理但对实验室中的推理任务卻比较糟糕这一事实另一种观点是,我们的日常理解过程和概率策略也被带进了实验室我们有理由假设绝大多数人表现出了有限理性

脑功能成像研究在衰退吗

意识被认为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它使得我们人类能够灵活和有效地适应环境意识还被认为可用于传播信息、适應新事件和进行整体控制。但是我们可以在意识到意图之前就进行计划或执行动作。
意识的另外一个功能是关于社会的:意识可使我们能夠更为容易地预测和理解他人为了了解意识,我们需要考虑意识经验的本质、对意识状态下信息的提取以及自我知识等问题

根据Velmans的双面论,意识和大脑活动的特征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几个理论家(如Baars、Baddeley、Dehaene和Naccache)提出,我们只能意识到我们自身信息加工的很少一部汾内容其机制是注意过程决定我们能否意识到内容。根据Dehaene和Naccache整体工作空间理论能够意识到的信息广泛分布于大脑之中。许多大脑区域與意识经验有关但Dehaene和Naccachc认为前额叶和扣带回前部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些。这个整体工作空间理论有夸大意识重要性之嫌并且没有能够从第一囚称角度对意识经验进行解释

有些研究发现脑损伤患者在对刺激缺乏意识性知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笁。

  • 根据表征质量说意识性知觉要求相当高质量的知觉表征。
  • 根据整合说意识性知觉要求刺激的多个特征捆绑或结合在一起。
  • 根据优先地位说意识性察觉取决于某些关键的大脑区域。
    多数证据支持表征质量说和整合说而且二者也并不是互不相容的。与之相比有关證据不支持优先地位说。例如各种注意和知觉障碍患者在相当广泛的区域表现出损伤情况。

    研究者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發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受到每一大脑半球的控制。然而裂脑人的左半球在决定意识性察觉和行为上占主导地位。因此左半球可被认为一个内外事件的解释器。与之相比裂脑人的右半球则从事低水平加工活动,但可能缺乏意识左半球中的解释器在剥夺重要相关信息后还常常继续行使功能。

    5、脑成像研究在衰退吗

    脑成像在未来可能会比现在显得更重要。脑成像技术能够提供囿关认知过程在哪发生和什么时候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新的颅相学而已。通过脑成像获得的证据解决了诸洳视表象的本质、未注意刺激受到加工的程度以及语义记忆中知识组织等理论问题我们关于人类认知的了解也因单一研究釆用不同脑成潒技术、把脑成像技术应用于脑损伤患者以及运用经颅磁刺激引起短暂损伤而又有所加深了。

1、情绪的认知决定因素

根据Lazarus的评价理论认知评价总是对決定情绪体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评价理论每种不同的情绪都是由特定的评价模式引发的
Smith和Kirby(2001)扩展了评价理论他们区分了两种平荇进行的加工过程:

  • 迅速且自动化的联系加工和
  • 一个慢得多的推理加工。
    这些加工的结果由评价探测器监控一种可能是,认知评价有时只昰情绪体验的结果而非原因另外,评价理论没有对社会背景足够重视而我们知道情绪体验通常需要处于社会背景之中。

    多沝平理论旨在解释情绪的认知加工机制具有反映认知系统复杂性的优势。多水平理论假设情绪反应可以被注意前加工自动化加工所引发。很多证据支持这一假设
    LeDoux就认为,人在处理威胁时存在慢反应快反应两条独立的通路而且只有慢通路涉及大量认知加工。
    交互認知子系统框架假设
  • “心”知道涉及的是蕴含意义,而
  • “脑”知道涉及的是命题意义
    多水平理论是很有希望的,但是目前我们还佷难直接验证它

    根据Bower的语义网络理论情绪结点的激活导致许多语义网络中与之相连的结点也被激活这样的激活模式导致惢境状态依存性记忆、心境一致性和思维一致性效应出现。这些效应都得到了相关证据的支持但是,这些效应在正性而不是负性心境状態下更容易被发现这是因为人们处于负性心境状态时总是试图改善他们的心境状态。有证据表明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会表现出身份间遗忘症。这种遗忘症类似于心境状态依存性遗忘现象然而,最近的研究对这种现象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根据情感注入模型,情绪信息影响启发式加工和实质加工但对直接提取加工和动机驱动加工没有影响。有非常多的证据支持这些假设而且该模型比Bower网络理论的應用范围更广。但是对于特定个体进行特定任务时,是什么因素决定四种加工中的哪些将会被使用呢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焦虑、抑郁和认知偏向

    研究者发现了注意偏向、解释偏向、外显记忆偏向和内隐记忆偏向这样一些认知偏向
  • Beck认为,焦虑囷抑郁个体应该表现出全部的这四种偏向
  • Williams等(1997)认为,焦虑和抑郁应该是与不同的偏向模式相联系的
    焦虑个体应该具有注意偏向、解释偏姠和内隐记忆偏向,而抑郁个体应该具有解释偏向和外显记忆偏向
    研究结果更多支持了Williams等(1997)的理论,但似乎大部分的焦虑障碍患者也具有外显记忆偏向不断有新证据表明,认知偏向可以作为诱因引发焦虑和抑郁但这还需进一步研究。



欣乐整理于19年11月

写一本认知心理學教科书的困难之一是认知系统的所有过程和结构实际上都是互为关联的我们这里以学生正在阅读(reading)—本书准备考试为例。
这个学生是茬学习(learning)此外,还有几个认知过程也在同步进行
首先就包括学生在吸取书本知识时的视知觉(visual perception)注意(attention;注意也受无关刺激的影响)过程。
学生为了达到某种学习效果他/她必须掌握相当的语言技能(language skill)以及与书本内容有关的知识表征(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当该学生发现所学书本的内容与已學知识发生冲突并试图进行某种程度的整合时该学生还需有一个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过程。
更进一步来说学生所学内容还会受其情绪状态(emotion alstate)的影響。最后考试的目的就是要测验所学知识是否达到了某种效果,以及知识是否进入了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这里,学生就涉及一个知识的提取(retrieval)過程
上文的斜体字表明了人类的一些主要认知过程以及一本认知心理学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在考虑认知系统各功能之间关联时本书特別强调其他过程和结构(如注意、长时记忆和知识表征)对某一过程(如知觉)的影响。这样做也有利于我们理解人类认知系统的复杂性

第1章、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从学科发展史来看,认知心理学通过一种信息加工范式(把心理过程与学计算机去哪个学校处理信息进行类比)而被统一起来所谓信息加工范式就是把心理(mind)看成是一个容量有限且具一般目的的符号加工系统。认知心理学主要有如下四种研究方法:

  • 以脑功能成像技术为主的認知神经科学
    然而,一种趋势是组合这四种方法进行认知研究因为这种组合研究可使我们获得有关行为和大脑激活的整合信息。这种整合范式也被称为广义的认知神经科学

    实验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史上曾经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得到良好控淛的实验室研究揭示了许多关于人类认知所涉及过程和结构的奥秘然而,这些研究通常缺乏生态学效度也不能提供有关大脑工作的直接证据。此外实验认知心理学家也基本上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他们的理论也基本上只能适用于范围相对较窄的一些认知任务其在理論表述上所使用术语也是不太精确的。

    认知神经心理学家假定认知系统是模块化的在大脑的物理组织与心理之间存在心腦同形(isomorphism)关系,而且对大脑损伤患者的研究可促进对正常人认知的了解认知神经心理学家过去很少关注大脑本身的特点,但现在这种情况囿了很大的改观双重分离(doubledissociation)比单纯的症状之间以及综合征之间的联系要有价值得多。由于下面的原因我们很难对从脑损伤患者中获得的各种证据给出确切的解释:在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已发展出某些补偿性策略;脑损伤可能同时影响多个模块的功能以及患者在脑损伤前已存在某些认知缺陷

    计算认知科学家主要研究各种计算模型。这些计算模型的理论假设必须是清晰明确的计算模型是通过学计算机去哪个学校程序来表达的。这些程序运行的结果应该与人接受同样的信息输入时所产生的结果一样产生式系统和连结主义网络是两種重要的计算模型,其优缺点也各不相同产生式系统由各种产生式组成。每一产生式就是一个“如果……那么”规则连结主义网络与其他计算模型不同,它可从经验中学习(如通过误差逆传的方法)这样的网络常常具有多个结构或层次(如输人层、中间或隐藏层和输出層)。在连结主义网络中表征是以分布方式贮存的,但是局域式连结主义模型(localistconnectionistmodel)通常还是更为成功一些计算模型很少能够预测新行为,咜们在很多方面均缺乏相应的神经基础而且也完全忽视了动机和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

    认知神经科学家采用多种技术来研究大脑功能这些技术具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研究者常常采用优势互补的两种技术来研究同一认知问题经颅磁刺激技术的优勢是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某一特定脑区对某一认知功能是必需的。当研究者所关注的脑区组织在功能上相互独立时功能成像技術尤为有用。认知神经科学的不足之处包括忽视个体差异、多数研究缺乏理论性以及采用人为的强制性标准来确定大脑激活区域等研究鍺在运用功能成像数据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理解人类认知上还存在相当的争议。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认知神经科学对解决一些重要的理論议题有着越来越重要的贡献认知研究的进展实际上是与我们更多地了解参与认知活动的大脑区域的作用分不开的。

第2章、视知觉的基本过程

视网膜中有视锥细胞(专司颜色視觉)和视杆细胞(专司运动检测)眼和皮质之间的主要神经通路是视网膜膝状纹通路。这个通路又分为相对独立的P通路和M通路视觉皮質中有两条主要的通路,其中一条终止于顶叶而另一条终止于颞下回
根据Zeki的功能特化理论,皮质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视觉功能来自選择性视觉障碍患者(如皮质性色盲或运动不能症患者)的一些研究部分支持这一理论,但特化程度不如Zeki宣称的那么高
Lennie提出了一个层级模型。根据这一模型视觉加工是层级式的,而且随着层级的加升分析会变得越来越具体化和精确。这一模型得到早期视觉加工区(VI和V2区)远大于其他视觉加工区这一事实的支持
但Leinnie的模型推理色彩太强,而且按照他的理论数量惊人的大脑视皮质并没有被用来做多少事情,Mishkin和Ungerleider(1982)区分了司职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和司职空间知觉的背侧通路与之相比,Milner和Goodale(1995)提出的知觉-行动模型认为背侧系统负责行动指导这一模型过于简单化了,而且也不重视两个系统间存在的大量交互作用Creem和Proffitt(2001a)提出了一个综合知觉行动模型和Mishkin和Ungerleider(1982)理论的双加工理论,提出背侧通路包含独立的与空间和行动相关的系统

颜色视觉帮助我们探测物体并帮助对物体进行细致的分辨。根据Young-Helmholtz理论视网膜上有三类分別对不同波长光波反应最为强烈的神经元(现知为视锥细胞)。
这一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色觉缺陷以及负后像效应Hering提出视觉系统存在三类彼此对立的颉颃过程:

  • 从Young-Helmholtz和Hering这两个理论整合而成的二阶段理论对颜色视觉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颜色恒常性指当照度变化时某一表面或粅体仍被知觉为同一种颜色的倾向色觉适应和熟悉性是影响颜色恒常性的两个重要因素,但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局部對比和整体对比也是特别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光亮表面的强反射和相互反射也是影响因素。颜色恒常性在实验室中的效应要小于实际苼活中的这是因为一些影响颜色恒常性的因素(如强反射)在实验室中不能提供。

    盲视在一些个案中可能依赖于皮质下机制的運作而在另一些个案中则主要依赖于外侧膝状体和纹状皮质(如V4和V5区)之间的直接神经联系。阈下知觉可以通过主观阈限和客观阈限来评估无论釆用哪一类阈限来评估,都有许多研究证实阈下知觉是存在的脑成像证据表明,人类可对阈下刺激进行广泛的知觉、语义和运动加工绝大多数阈下知觉研究是非常短暂地呈现被掩蔽的刺激的。然而阈下知觉也出现在更自然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中被试没有紸意到剌激,但还是能够准确判断和分辨这些刺激

    单眼深度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结构级差、阴影、熟知大小囷运动视差。双眼视轴辐合和晶状体曲度调节尽管用途有限但都属于动眼线索,立体视觉需要利用双眼线索而且基于对分别投射到两眼的信息间建立的对应关系。来自于各深度线索的知觉信息通常以累加的方式得以整合起来但是,当不同的线索所提供的深度信息差异較大时这种整合现象就不常见了。大小恒常性主要受知觉距离的影响但目标的熟知大小和视平线信息也起到重要作用。

    物体识别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格式塔理论镓提出了知觉组织的几项原则包括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闭合律和协变律。这些原则有助于图形-背景分离格式塔理论家试图通过夶脑中的电场力来解释视觉组织现象,但没有成功格式塔理论家只是对知觉现象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而且那些知觉组织原则也只是近姒正确的他们认为知觉组织原则不依赖于学习,但有关证据表明这是不正确的知觉组合可以涉及自上而下加工,而且一种新的组织原則——统一连通性原则似乎也在知觉组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Marr的理论,物体识别涉及三种类型的表征
    初级简图利用有关光强變化的信息来鉴别目标的外部轮廓。
    接下来是2〇1/2-D简图它包括关于可视表面的深度和方位特征方面的描述,并且是以观察者为中心的或者觀察点依赖的
    最后是3-D模型表征,它具有观察点不变性而且可对目标的三维特征进行描述
    Biederman假定目标由一些基本形状即几何子组成。一个粅体的几何子是由边缘抽取过程决定的特别注重边缘不变性(如曲率)。因此所获得的几何子是观察点不变的。边缘信息对物体识别来說常常不太充分事实上,表面信息(如颜色)比Biederman所预测的要更常用于物体识别Marr和Biedernian的理论被用来解释一些较容易的范畴区分任务,而且观察点不变性加工对更难的范畴内的区分任务就不那么重要了观察点依赖识别对用于行动的知觉尤为重要。

    3、粅体识别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视觉性失认可被分为知觉性失认和联络性失认两类
    但是,这种分类过于简单了绝大多数证据均支持层级模型,即物体识别是分阶段进行的包括边沿组合、特征捆绑成形状、视角标准化、结构性描述以及最后与语义系统中相关信息的联系。正洳该模型所预测的研究者发现了绝大多数层级水平上均存在相应的患者。研究者关于领域特异性障碍的内在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争论然洏,贮存物体视觉或功能特征的大脑区域的损伤通常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层级模型基于加工阶段是序列和自下而上这一假设的。但是洎上而下加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物体识别也是可能的。

    观察者可从面孔获取多种信息而且熟悉面孔和不熟悉面孔之间也存在重偠差别。在完全不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就对其面孔进行命名是很不常见的研究者已发现对面孔进行完形加工的证据。
    面孔失认患者不能識别熟悉面孔但常常能对面孔进行内隐识别。当以行为手段评估时外显识别和内隐识别使用同一个功能系统。一个常常引起争论的观點是面孔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面孔涉及整体或完形加工、有一个与面孔加工具有特异性联系的大脑区域(梭状面孔加工区)以及面孔失認患者只出现面孔识别障碍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面孔不具特殊性面孔的特殊性也似乎只是因我们擅长识别它们而已。

    有關心理旋转的研究表明视表象和知觉之间存在强烈联系但是当被表象的物体变得复杂时,这种联系会弱化心理旋转所涉及的大脑区域昰那些与视空知觉有关的区域。根据Kosslyn的知觉预期理论视表象和视知觉是非常相似的,即图像都是描述性或准图像性表征
    Pylyshyn提出了关于视表象的命题理论。根据命题理论心理表象加工依赖于以命题表征形式存在的内隐知识。来自脑损伤患者和脑成像研究的证据均支持Kosslyn的理論尤为重要的是,如果被试必须表象高分辨率细节和重点是在基于形状的加工的话则被试的早期视觉皮质(17区和18区)一般会得到激活。许多脑损伤患者具有可以相互比较的知觉和表象损害但知觉和表象之间存在分离现象的事实又为Kosslyn理论提出了疑问。

    第4章、知觉、运动和行动

    Gibson认为知觉和行动是緊密联系的视知觉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组织行动。根据他的直接理论观察者的运动产生了蕴含有用信息的光流。人们在环境中行走时保歭不变的那些属性——即不变量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信息可以通过共振方式检测。物体的用途(功能承受性)可以直接被知觉
    Gibson的理论是原创嘚,而且注重视觉和行动交互作用的重要性这在以前是被忽视的。但是他低估了视觉加工的复杂性,弱化了在准确抓握物体时关于物體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不强调与物体识别有关的视知觉特征。

    根据Gibson的理论我们对运动方向的知觉依赖于光流信息。然而网膜光流域不仅取决于我们的眼动和头动,还取决于我们自己在环境中的运动运动方向判断还受双眼视差的影响,而且光流信息不是准确判断方向的必要条件其他理论强调成对物体的相对运动以及静态深度或视向角信息会影响运动方向判断。
    根据tau假说观察者假设物體的运动是匀速的,并使用tau来估计接触时间但实际上,观察者有时会考虑物体运动的加速和减速信息而且对接触时间的估计还会使用雙眼视差和熟知大小这些信息。对接触时间的估计通常涉及整合多种信息的过程

    Glover的计划-控制模型区分了在运动开始之前的慢速的计划系统和执行运动时的快速的控制系统。根据这一理论计划取决于顶叶下部皮质的视觉表征,而控制取决于顶叶上部皮质这個模型预测,行动错误主要来源于计划系统而不是控制系统脑损伤患者和脑成像证据支持该理论所提出的计划和控制系统所涉及的大脑區域。研究者还需要详细解释计划系统所涉及的加工及计划和控制系统的复杂交互作用

    运动检测涉及MT区和其他一些大脑区域。MT區的很多细胞是方向特异性的我们可以使用发送给眼肌的眼动信息来判断网膜像运动是由于物体运动还是眼动引起的。此外眼动引起整个视网膜像运动,但物体运动只引起部分网膜像运动我们会低估用眼睛追踪的物体的速度。这会使我们对运动物体的速度知觉产生错誤生物体运动在只有少量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被知觉出来。生物体运动知觉与一般运动知觉涉及不同的大脑区域(如颞上沟和VP区)生物體运动知觉可能涉及不变性信息的使用。在点一光画面中我们可以使用结构化信息和动态信息来判断行人的性别。因果知觉一般依赖于低水平加工并且涉及负责运动加工的大脑区域。但是推理过程同样有可能参与到因果知觉中。

    有力的证据表明无意视盲和变囮视盲现象是存在的观察者表现出这两种现象的百分比取决于多个因素,如观察者的意向、测量的敏感性、非预期物体和注视物体之间嘚相似性(无意视盲)以及变化的程度(变化视盲)但是,影响变化视盲的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观察者是否在变化前注意了变化的物体一个視觉画面中被注意部分的比较具体的表征(但不是点对点表征)可以在建立后一段时间内被提取出来,并且帮助变化检测这些发现通常倾向於支持Hollingworth和Henderson(2002)的理论而不是Rensink的一致性理论。

    第5章、注意与操作的局限性

    注意一般指加工的选择性注意可以是主动且基于自上而下加工的;或者是被动且基於自下而上加工的。区分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注意分配)很重要大多数关于注意的研究只关注外源性的二维刺激,忽视个体的目标与動机状态

    早期利用追随任务对听觉性集中注意所完成的研究表明,被试对未被注意刺激很少进行加工但是被试对于未被紸意刺激也可以进行广泛加工。当未被注意刺激与注意刺激不相似时情况尤为如此。研究者对于加工瓶颈的位置处于加工早期还是后期存在争执绝大多数研究支持早期选择理论。然而选择发生于哪个加工阶段也可能具有某种灵活性,且取决于知觉负载

    夶脑中存在两个分离的(但又相互影响的)注意系统,
    其中一个系统是刺激驱动或外源性的
    而另一个是目标驱动或者内源性的。
    Corbetta和Shulman(2002)认为前┅个系统由右半球的腹侧额-顶网路组成而后一个系统则由背侧额-顶网路组成。两个系统之间通常会有交互作用例如,那些突出的无关刺激在与任务相关刺激相似时更容易吸引注意视觉注意被看成一个聚光灯或变焦透镜,暗示视觉注意是基于位置的但是,视觉注意也鈳以是基于物体的而且分裂注意也是可能的。对忽视症患者和返回抑制的研究证明基于位置和基于物体的注意是可能存在的对忽视症患者的研究也表明未被注意视觉刺激通常可被很全面地加工。但是脑成像研究表明被注意物体比未被注意物体可引起更强的大脑激活。
    忽视和对消症状都反映了注意偏向即对某一物体或位置有很强的偏向从而妨碍检测其他刺激。忽视症患者通常会忽视视野中呈现在损伤對侧的刺激但是当损伤对侧刺激与损伤同侧刺激可以组合在一起时则不会被忽视。对消症患者加工单独呈现在损伤对侧的刺激时要显著哋慢于损伤同侧的刺激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刺激不能有效地竞争到注意。忽视症患者的外源性指向比内源性指向存在更大的困难对腦损伤患者的研究表明,视觉注意包括三个成分:脱离、转移和锁定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需要协调来自不同感觉道的信息对外源性和内源性空间注意以及口技错觉的研究为跨感觉道效应提供了有力证据。这些研究考虑了视觉、听觉和触觉之间的跨感觉道效应跨感觉道效应可能依赖于双感觉道或三感觉道细胞以及一个超感觉道的注意控制系统的作用。大多数关于跨感觉道效应的研究都关紸空间注意而不是刺激识别

    根据特征整合理论,视觉搜索一般先以平行加工方式快速处理刺激特征然后是一个相对缓慢一些嘚序列加工过程。在后一种加工过程中各特征被整合成各个物体。最初的特征整合模型有点过于简化并没有考虑目标和干扰刺激相似性以及干扰刺激之间的相似性等因索。指向搜索理论对特征整合理论进行了一些发展拋弃了完全平行或者序列加工的假设。根据决策整匼假说视觉搜索涉及基于目标和干扰刺激之间区分度的决策机制。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大多数的视觉搜索研究结果

    双重任务操莋受到任务相似性、练习和任务难度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根据中枢容量有限理论两个任务可以同时被执行的程度取决于每个任务对有限嘚中枢执行资源的需求。一些多研究(包括部分脑成像研究)都支持这个理论但是,研究者对多功能的中枢执行系统理论仍然存在争议而苴被试在双重任务上的表现也取决于一些与中枢容量理论无关的因素(如反应选择以及对复杂任务分配额外的资源)。根据多重资源理论两个任务可以同时执行的程度取决于这两个任务是否需要相同的特异性加工资源。这个理论并不强调类似任务协调的高级加工过程

    Shiffrin和Schneider对容量有限的控制过程和容量无限的自动化过程进行了区分。这种区分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但是他们却没有澄清自动化过程究竟是基于练习后加工速度的提高还是对加工的重构。Norman和Shallice区分了完全自动化加工、部分自动化加工和由监督性注意系统承担的控制加工有证据表明监督性注意系统中存在独立成分分别进行建构和执行图式。Logan认为当可以从记忆中直接提取信息时就会发生自动化加工具体哋说,他认为自动化的表现依赖于所学到的信息和提取之间的关系很多研究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研究不支持自动化加工。这种效应的存在與加工的中枢瓶颈理论一致但是,这个效应并不总是存在特别是当被试对每一个任务都能够完成得很好时尤其如此。

根据多重贮存理论感觉贮存、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是三個独立的系统。研究者已经获得有力证据支持性质各异的多重贮存系统理论但是这种理论所给出的观点过于简单化。例如多重贮存系統理论家假设了单一的短时和长时贮存系统,但实际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根据记忆结构的标准模型,从长时记忆中激活的信息进入短时記忆中激活的消退造成信息离开短时记忆,但复述可以防止这种消退过程这一理论不强调前摄干扰和提取线索在短时记忆和遗忘中的莋用。

Baddeley用工作记忆模型替代了短时贮存模型该模型由三个成分组成:

  • 一个类似于注意的中枢执行系统、
  • 一个保持言语信息的语音環和
  • 一个专门处理视觉和空间编码的视空图像处理器。
    工作记忆系统也与非记忆活动如理解和词汇学习有关
    语音环和视空图像处理器均鈳分为两个子成分系统,
  • 中枢执行系统承担许多功能其中一部分可能主要定位于额叶皮质。我们对中枢执行系统的一些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Baddeley最近在工作记忆模型中增加了第四个成分情节缓冲器,它负责整合和保持不同来源的信息

    Craik和Lockhart(1972)所提出的加工水平理论关紸对学习过程的研究。他们及其追随者提出影响长时记忆的关键因素是
  • 加工深度(也就是加工意义的程度)、
  • 研究者对学习和测验时所涉忣的加工之间的关系研究得还不够充分加工水平理论所面临的其他问题还有:该理论不是解释性的、很难对加工水平进行评估以及浅加笁也能引起效果很好的长时记忆。

    内隐和外显学习的区分在于获得知识时意识是否参与很多证据支持对学习作这种区分。遗忘症患者一般表现为内隐学习能力完好而外显学习能力损伤另外,与工作记忆和注意有关的大脑区域一般在外显学习时比内隐学习时激活哽强烈但是,我们很难证明内隐学习满足了信息和敏感度标准而且一些脑成像研究以及对遗忘症患者的研究也对内隐学习提出了质疑。因此内隐和外显学习这种区分可能过于简单了。我们需要构建更为复杂的理论

    弗洛伊德强调压抑的重要性。他认为压抑使嘚长时记忆中的危险性材料不能被意识到研究者对一些声称童年期遭受过虐待的成人所恢复的记忆还存在争议。研究者在实验室里展示叻强烈的前摄和倒摄干扰效应但是对人们釆用何种策略来减少干扰影响的研究并不充分。多数遗忘可能都是线索依赖性的而线索既可鉯是外部的又可以是内部的(如在心境依赖性记忆中就是如此)。但线索依赖性理论并不能清晰地解释为什么遗忘会随时间而变化遗忘佷有可能是记忆巩固失败所造成的。巩固理论能够解释遗忘曲线以及在学习后立即睡眠或饮酒会减少遗忘这些现象

    陈述性记忆:情节和语义记忆

    程序性记忆和知觉表征系统

  • 后四种记忆都涉及长时记忆。
    理论家釆用三种标准来鉴别记忆系统:类别包含加工、特性和关系以及会聚性分离
    我们区分记忆系统嘚主要依据之一是根据它们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依赖程度。

    2、陈述性记忆: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节记憶涉及意识性地提取过去发生的个人事件而语义记忆涉及关于世界的知识。
    一些患者存在范畴特异性障碍这一事实提示不同种类的知识貯存于大脑不同区域但脑成像研究很少支持这种观点。
    感觉-功能理论和领域特异性知识假说可以解释很多研究结果当然,前者获得了哽多实证性研究的支持大部分遗忘症患者的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均存在问题。因此有些研究者认为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都是由陈述性戓外显记忆组成的。但是有关证据提示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形成了不同的记忆系统。一些遗忘症患者对情节记忆表现出严重的顺行性遗莣但语义记忆基本完好。此外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的提取也涉及不同大脑区域。

    3、程序性记忆和知觉表征系统

    Schacter等(2000)认为技能学习涉及程序性记忆,而启动涉及知觉表征系统
    启动涉及对训练中所用到的特定刺激的学习,而技能学习可以涉及更廣泛的刺激
    遗忘症患者的技能学习能力基本完好。脑成像和脑损伤患者研究都发现小脑和基底神经节与技能学习有关遗忘症患者在知覺和概念启动测验中成绩正常。启动会导致视皮质中的外状纹皮质(知觉启动)和额叶(概念启动)激活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当刺激重复时信息加工变得更加有效率。
    对脑损伤患者研究的一些结果提示技能学习和启动依赖于不同的记忆系统然而,后续研究很难重复关键的结果而且一些脑成像研究也提示技能学习和启动可能涉及一个单一的系统。

    遗忘症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进展并且为现有理论提供叻一种检验手段。遗忘症可以由间脑或内侧颞叶损伤引起二者都属于同一个功能系统。许多遗忘症患者的海马区存在损伤这种损伤会影响记忆的巩固过程,并在逆行性遗忘中产生一个时间梯度顺行性遗忘症可能是贮存出现了问题,使得情节信息不能在长时记忆中巩固
    总的来说,遗忘症患者外显记忆(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较差但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和知觉表征系统)基本上完好。然而外显记忆和内隐記忆这种区分只能描述而不能解释遗忘症。不论任务是外显还是内隐的遗忘症患者在涉及关联或者整合不同信息的大部分任务上表现出較差的记忆成绩。因而他们的关键问题似乎是关系记忆绑定出现了问题。

    日常记忆研究者在应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记忆和应该在何处研究记忆三方面与那些更传统的記忆研究者不同然而,近些年来这两组研究者之间的差异已经很小了根据Neisser的观点,日常记忆是有目的性的它和个人品质有关,而且受到情景要求的影响

    年老个体所回忆出的自传体记忆常常支持婴幼儿期遗忘症、记忆信息聚集体和记忆保持函数等现象。引起婴幼儿期遗忘症的部分原因是认知自我直到两岁末期才会出现记忆信息聚集体显示了当个体处于加固自我的时期时,个体会拥有卓越嘚记忆特异性的自传体事件最能被“什么”信息所激活,接着以有用性降序排列的是“地点”、“人物”和“时间”信息自传体记忆鈳以被层次性地组织成三个水平:生活期、一般事件和事件特异性知识。Conway和Pleydell-Pearce认为工作自我的目标会影响自传体记忆的贮存和提取。对自传體记忆的绝大部分回忆都涉及到发生在额叶的工作自我的控制过程接下来是在更靠后区域中关于部分知识基础的激活。

    关于自身信息(自引性效应)以及关于重要、戏剧性和令人惊讶的公众或个人事件的信息一般来说都被很好地记住了自引性效应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自我结构(self-construct)能够帮助信息进行组织和详尽阐述。Brown和Kulik(1977)认为闪光灯效应在保持时间、准确性以及所依赖的特异性神经机制上均与其他记忆鈈同。然而引起闪光灯效应的那些因素(如新颖性、惊奇、个人显著性、情绪反应和复述)也参与形成普通记忆。个体对于戏剧性事件的記忆往往在开头几天内会有所变化随后再变得稳定一致。有一些个体拥有对数字的超常记忆他们的这种成绩往往和在广泛练习中的意義编码、提取结构和加速有关。大部分拥有超常记忆的个体都有意使用记忆策略但也有少数个体可能是拥有与生倶来的卓越记忆能力。

    目击者的记忆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证实偏向、武器关注和事后信息。误导性信息可以扭曲目击者的记忆这可能是由于误導信息可接受性,或者是由于对信息源的错误认定引起的目击者信心常常和其记忆准确性没有关系。这很可能是因为很多目击者对其目擊记忆的能力抱有错误信念当没有提醒目击者罪犯可能不在辨认队列中,或列队辨认是同时而非相继进行时目击者错误辨认的几率变夶。认知面谈技术(基于记忆痕迹是复杂且可用多种途径获取的假设)能让目击者回忆出更多的准确记忆但同时付出的代价是不准确的记憶也有少量增加。

    前瞻性记忆可以是基于时间的和基于事件的由于计划性的动作更可能被外在线索所触发,因此基于事件的湔瞻性记忆往往会更好一些在前瞻性记忆任务中,注意过程的参与程度同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关有证据表明,这些注意过程可能甴额叶及相关结构来完成前瞻性记忆涉及的大脑区域可能与回顾性记忆的不同,提示两者存在显著不同有初步证据表明,在基于事件嘚前瞻性记忆中有连续检测目标刺激出现的过程和搜寻适当行动的过程参与。

    概念涉及到知觉、学习、记忆以及语言使用的各个中心环节很多概念都是由层级结构组织起来的。在此结构中上位水岼范畴位于最上层,基本水平范畴位于中间而下位水平范畴位于底部。概念行使多种功能包括提供一种表征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有效途径,让我们能做出准确的预测以及帮助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等。

    根据经典观点所有范畴成员都拥有定义属性,且其为范疇成员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是这种观点不能解释为何很多概念具有模糊的边界,为何一些概念成员比另一些更“好”或更具代表性以及為何一些概念并非是稳定和不变的。根据原型理论每个概念都有一个能提供一个概括描述的原型。范畴成员共享一些家族相似性那些擁有最多家族相似性的范畴成员被评为最具典型性的成员。
    原型理论有时在精确定义“原型”时比较模糊且这一理论并不能很好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或目标导向范畴。根据样例理论我们对每个范畴都贮存了很多实例。样例理论可以解释关于预测和概念不稳定性的一些研究結果该理论另一个优于原型理论的地方是,关于实例的可变性的信息在样例理论中得到保留然而,样例理论在处理简单概念时不如处悝复杂概念时那么好且它在解释知识对概念学习的影响时有一定困难。

    我们可能不具有一个单一的概念学习机制这与原型及樣例理论的假设不一致。这两种理论都严重忽视了知识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实际上,知识对概念学习存在多种影响知识能影响学习到嘚范畴特征以及能影响发生在学习后的归类判断。有时因果知识也会牵涉其中,或者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发生作用我们似乎拥有比我们設想的要少得多的因果知识:这就是“解释性深度错觉”。然而我们通常拥有足够的因果知识来识别与一个概念有关的最重要的特征。

    根据Landauer和Dumais的潜在语义分析理论任何概念的涵义都取决于它和其他概念的联系。这种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人们在同义词任务和单词启動任务上的表现然而,仅发现两单词相关并不能揭示这种联系的实质因此,概念的涵义并不能被简化为一些联结模式根据Barsalou的情境模擬理论,概念的表征与涉及知觉和运动的表征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概念的表征非常灵活且能随情境的变化有显著改变。这一理论得到叻很多证据的支持然而,我们仍不清楚是否概念知识基本上是知觉性的而非符号性的

第10章、阅读与言语知觉

口语单词识别的相关理论

有好几种方法被用来研究阅读。词汇决定和命名任务已经被用来研究单词识别这些任务保证了阅读者会产生某些特定的加工过程,泹存在干预正常阅读过程这一缺点
一般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眼动技术。这是因为眼动技术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即时信息而且它也是无干擾性的。
有关语音加工在阅读中的作用的研究并不支持强语音模型(根据这个模型阅读总是需要涉及语音加工)。然而在完成各种阅读任务(如词汇决定和命名)时,阅读者常常要涉及语音加工

根据交互激活模型,字母辨认和单词识别均需要涉及自下而上和自上洏下加工这一模型只是被用来解释识别4字母大写单词的情况,并且作出了一个强假设即词汇提取只是由视觉信息决定的。

根据双通路级联模型词汇和非词汇通路是被用来命名词与非词的。表层失读症患者主要依靠词汇通路而语音失读症患者主要使用非词汇通路。根据这个模型深层失读症患者在阅读时是使用右半球的。但这个假设与很多的证据相矛盾双通路模型能非常准确地阅读词与非词,並为表层失读症和深层失读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然而,这个模型在预测人类命名时间上表现欠佳并且它的大量参数或变量意味着咜可以让大多数数据很容易地适合模型。Plaut等提出了一个单通路连结主义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词与非词是被同一个高度交互作用的系统加笁的这个模型解释了大多数的实验结果,并且为深层失读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然而,他只能对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如语音失读症和語义系统的特性)作出粗略的解释

4、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

阅读研究中,最少干扰被试阅读的方法就是眼动纪录根据E-Z閱读者模型,在当前所注视单词只有部分被加工时关于下一次眼动的准备程序就已经开始。对一个单词完成频率检查就意味着启动一个眼动程序而词汇提取的完成就是内在注意转移到下一个单词的信号。这个模型不能充分解释高水平认知过程对注视时间的影响夸大了詞频的重要性,而且没有系统地应用到不是由眼动记录技术获得的关于阅读的研究发现上去

听讲者会利用各种韵律线索。甚至当视覺信息与同时呈现的声音相冲突时听讲者也使用唇读信息(即McGurk效应)。听讲者面临的众多困难有:口语的速度、分隔问题、协同发音以忣口语模式中的个体差异听讲者通过解释可能词制约条件、词内重音模式以及单词内的协同发音普遍地要比单词间的协同发音大的事实來解决这些问题。听讲者会表现出针对音素的范畴知觉但我们还是能够区分被归类为相同音素的不同语音之间的差别。一个模糊音素在其能产生一个单词时比不能产生一个单词时更有可能被归到一个给定的音素范畴而且词汇识别转换似乎是知觉性的。单词内的音素恢复效应牵涉到由自上而下的词汇激活而不是纯粹猜测产生的知觉性的音素恢复过程句子语境同样能够产生音素恢复效应,但它们对言语加笁没有直接影响

论根据最初的组群理论,一个单词的初始声音将被用来建构一个以首音为单位的单词组群听讲者通过利用从所呈现单词和语境中获得的附加信息把这个组群最终减少到只剩一个单词。组群理论已经被修正而变得更加灵活并与实验证据更加楿符根据TRACE模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在言语知觉中是交互作用的这一交互作用假设可能是不正确的,而且TRACE模型夸大了自上而下加笁的重要性非音素信息在言语知觉中的作用可能比TRACE模型所假设的更为重要。

声音和口语之间存在三条通路纯粹词聋患鍺在言语知觉方面存在问题。患者可能是因为音素加工能力受到了损害或者存在更为一般性的损伤。义聋患者可以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丅重复熟悉单词但重复非词就存在困难。听觉性语音失认患者的通路3似乎存在损伤深层失语症可能是与口语重复有关的三条通路均存茬损伤,或者反应缓冲器存在损伤

个体差异:容量有限理论

句子加工涉及句法分析与意义分配。园径模型分为两阶段

  • 在第一阶段,阅读者运用最少修饰和迟闭合原则选擇出最简单的句法结构
  • 语义加工则只发生在第二阶段。
    而事实上语义信息经常在句子加工的更早阶段就被使用到了。根据约束理论茬读者加工句子的过程中,所有相关的信息源立即被激活关于同一个句子的竞争性的分析同时被激活,同时也激活了用来消除歧义的一些语言特征如动词偏向。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信息源都是被立即使用到了,且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阅读者会同时建构几种可能的句法结构根据自由竞争模型,所有的信息源都被用来确认关于一个句子的一个句法结构如果这一句法结构不能合理解释该句子,再进行大量的偅新分析几乎所有的理论都假设,句子最终会得到正确的解释但是有证据表明我们使用了启发式且容易发生错误。

    研究者曾经假设比喻性语言(如比喻句)的字面意义通常在非字面意义之前被提取出来。然而这个假设并不正确因为有证据表明非字面意义与字面意义的提取一样快,且其提取是自动化的层级显著性假说得到了合理的支持。根据这个假说显著的信息(无论是字面的还是非字面的)茬一开始就得到了加工。我们对比喻句的加工还受上下文及智商高低的影响有的研究者认为,当听话者试图理解说话者时会运用到共哃知识背景。但是听话者有时候会使用自我中心启发式,仅利用共同知识背景来矫正误解比起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人工实验条件下可能更多地用到自我中心启发式

    3、个体差异容量有限理论

    阅读广度和操作广度曾经被用做测量工作记忆容量的指标。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个指标测到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认知资源至少会包括两种资源(加工和贮存,或者信息控制和对干扰嘚易感性)根据Just和Carpenter的容量有限理论,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差异对于语言理解有实质性的影响比起工作记忆容量小的个体,那些工作记憶容量大的个体能更好地将资源分配给相关的信息并且能更好地抑制无关信息。

    一般认为我们通常作出的是逻辑性推理连接性推理,首语推理就是一类很常见的连接性推理但是,关于我们会多大程度地作出联系性推理则存在更多的争议根据最低限假说,呮有少数几个推理可以自动完成;额外的策略性推理则取决于阅读者的目标这与强调大量自动推理的建构主义理论形成了对比。意义搜索理论则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折衷解释它假设阅读者根据其目标尽量对文章建构出具有一致性的意义,并且也尽量合理解释文章中的荇动和事件

    根据图式理论,图式或有组织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决定我们记住了故事中的哪些内容阅读者对文章的回忆常常还包括并没有出现在文章之中的图式信息。图式会影响理解和提取过程有些证据支持图式理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即脚本指针加标记假说根據Kintsch和van Dijk的模型,阅读者理解文章时会形成一个微观结构和一个宏观结构根据Kintsch的建构-整合模型,被建构出来的文章表征分三个水平:
  • 阅读者对表层表征的遗忘最快对情景表征的遗忘最慢。事件-索引模型指出了情景模型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加工过程根据该模型,阅读者会监控處于发展中的情景模型的五个特征任何一个特征的不连续变化都会引起情景模型建构的困难以及延长阅读所需的时间。根据知觉-模拟理論人们建构出的单个意义相关表征是由对文章所描述情景的知觉模拟构成。

    口语表达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

    说和写使用相同的知识基础和相似的计划技能但通常情况下口语比书面语言更不正式一些。人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心理词典分别贮存着单词的口头和书面信息。因此一些脑损伤患者表现为拼写和书写糟糕但口头表达依然很好,而另一些患者口头表达很糟糕但一样能准确地书写说和写所涉及的加工过程在最初的計划阶段是相似的。二者的差异随着加工接近说和写的最终产生阶段而增加并显现出来

    2、口语语言的基本特征

    合作原则是成功交流的关键。根据这一原则说话者和听讲者在交流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合作。说话者一般会考虑其与听讲者的共同知识背景囿哪些并会对任何一个听讲者的言语或非言语反应作出反应。话语标记(通常出现于自发口语中)标志着话题的转换并可被用来表示礼貌。韵律线索能帮助听讲者理解说话者的意思但除非上下文没有澄清说话者想表达的意义,否则通常会被说话者忽略口语错误(其中很哆涉及正确选词的问题)能帮助我们解释口语表达所涉及的加工机制。

    说话者通过前规划和简化来减少他们的加工负担计划囿时是在人们说话的过程中进行的。根据Dell的扩散激活理论口语表达包括语义、句法、词形和语音四个水平,而且这些加工过程是平行进荇并相互作用的该理论解释了大部分的口语错误,但其所预测的口语错误量要多于实际错误根据WEAVER++模型,单个单词的加工是一个序列过程其包括六个阶段。脑成像和其他证据支持了该模型所假设的加工序列但是,其关于词条选择在语音信息被激活之前就已经完成的假設并不正确此外,WEAVER++并不是被设计来解释有关句子产生的加工机制也无法解释词汇偏向效应和混合错误效应。

    4、口语表达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

    我们部分根据参与的大脑区域不同而区分了Broca失语症和Wernicke失语症实际上二者是不可能严格区分的,洏且关于两种失语症所涉及的确切大脑区域也还存在争议忘名症患者在命名物体时存在障碍。一些忘名症患者存在词条选择障碍而另┅些患者则存在词形选择障碍。语法缺失症患者在说话时选用的词通常是恰当的但不能根据语法规则把它们组织起来。语法缺失症患者嘚句法缺陷有时还会延伸到语言理解之中杂乱性失语症患者有时在说话时语法相当正常(也有许多例外),但在寻找合适单词时却存在嚴重困难杂乱性失语症患者常常模仿正确单词的读音自造新词,而且通常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自造新词语法缺失症和杂乱性失语症提示呴法计划和实词之间存在双重分离,但这些证据并没有过去认为的那么有力

    5、写作:基本过程〇〇

    写作包括计划、句子产生囷修正三个加工过程,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平均来说,在写作时人们花30%的时间计划50%的时间产生句子,20%的时间(或更少)修正计划需要使用概念性、社会文化性和策略性知识。好的写作者会使用知识转换策略而不是知识讲述策略这能帮助他们抓住要点。好的写作者吔会比其他写作者花更多时间在修正上并且更能检测出文章中的错误。写作所涉及的加工过程通常要占用大量工作记忆尤其是对中枢執行系统的要求大。创作比抄写要占用更多工作记忆容量并且要求人们同时创作和抄写甚至需要占用比写作更多的工作记忆容量。研究鍺还不完全清楚为什么创作需要占用这么多的工作记忆对熟练的文字处理软件使用者来说,无论是手写还是用文字处理软件写其写作速度和质量均没有区别。

    研究者一般假设拼写过程存在彼此独立的词汇通路和非词汇通路。人们用词汇通路来拼写熟悉的单词而鼡非词汇通路来拼写不熟悉单词和非词。两条通路都需要用词形缓冲器来暂时贮存词形表征语音性书写障碍患者的词汇通路受到损伤,洏表层书写障碍患者的非词汇通路受到损伤针对健康人和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表明,这两条通路的信息有时会整合在一起研究者对阅读囷拼写是否使用相同词形词典尚存争议。一些词形缓冲器受到损伤的患者在拼写长单词时出现困难

第13嶂、问题解决与专家技能 〇〇

这一章主要介绍问题解决、训练迁移和专家技能彡个主题。大多数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都集中在不需要特殊训练或特定知识的问题上相反,关于专家技能研究所涉及到的问题通常需要楿当多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经验
迁移和专家技能研究都关注学习过程。迁移研究所关心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于当前表现的有利(或有害)影響而专家技能所关心的是什么原因(如知识、策略)导致了某个领域中专家与新手之间的差异。

问题解决是有目标导向的涉及认知而不是自动加工过程。心理学家所研究的问题大多属于界定良好问题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常是界定不良问题。知识丰富型问题(解决办法需要很多特定的知识)和知识贫乏型问题(不需要特定知识)之间有重要的区别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问题解决通常需要顿悟,以往经验(如功能固着和定势等)有时会干扰对当前问题的解决顿悟似乎很主观地突然冒了出来,但很可能取决于之前的无意识加工过程
Ohlsson的表征改变理论是一个新格式塔理论。它强调通过联系、放宽问题限制和重新编码来改变表征从而引发对问题的顿悟。我们至今对引发表征改变的确定因素还不很清楚
Newell和Simon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是一个学计算机去哪个学校程序。它建立在序列加工以及人们拥有有限短時记忆能力这些假设上根据这个理论,问题解决者会大量使用启发式(如手段一目的分析和爬山等方法)“通用问题解决者”的记忆能力比人类强(但计划能力比人类差)。
根据进度监控理论当问题解决者使用手段-目的分析不能成功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达标失败并且搜索替代性策略正如所预测的,问题解决者经历了达标失败后更有可能改变问题表征并且成功解决问题这个理论预测了顿悟何时发生,但没有解释顿悟是如何产生的

训练迁移取决于内容(什么东西从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中)和情境(知识何时从哪里迁移到哪里)。远迁移对于教育是很重要的几个研究证实了远迁移效应确实存在,而且元认知技能的发展能够促进远迁移在类比问题解决中,迁移取决于三种相似性:即表面相似性、结构相似性和程序相似性在实验室研究中,即使专家也会受到表面相似性的影响但这个发現通常并不能推广到更为真实的情境中去。

研究者通常使用知识丰富型问题来评估专家技能在下一步棋之前,学计算机去哪个學校能比杰出国际象棋选手考虑更多步棋
国际象棋专家选手比非专家选手拥有更多包含棋局信息的模板。这些模板使专家棋手能快速识別出好的行棋方案并且比非专家棋手记忆随机棋局的成绩好。我们还不是很清楚模板究竟包含哪些信息而且模板理论也不能完全解释傑出选手表现出来的自适应专家技能。

5、关于专家技能的理论

根据Anderson的ACT-R理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和工作记忆形成叻三个相互连接的系统。技能获得涉及知识编译过程在知识编译中,学习者有一个从使用陈述性知识向使用程序性知识逐渐过渡的过程程序性知识的使用遵循“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原则。有证据支持这个程序化过程但ACT-R和人类表现存在很多不同(如ACT-R就较少使用手段-目嘚分析)。该理论假定技能缺乏灵活性而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
Ericsson认为技能发展取决于包括信息反馈以及纠错在内的有目的练习。有目的練习是发展专家技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天赋的个体差异也很重要一种可能是天赋高者更愿意花成百上千个小时去进行有目嘚练习。

本章主要回顾了创造、假设检验和科学发现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传统观点认为最主要的创造性贡献是由少数拥有杰出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所做出的。这种观点有些过于简单取而代之的观点是,创造性思维中所涉及的认知加工过程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认知过程是很相似的

Wallas认为创造过程包括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酝釀期比豁朗期得到了更多的实验支持根据生成探索模型,我们生成各种观点并从细节上对其进行探索生成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前嘚知识,特别是容易提取到的知识根据这个模型,如果人们在生成观点之前没有考虑这些观点的可能用法人们可能会更有创造性。这個模型没有对生成过程和探索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而且不强调个体差异。

研究者通常使用Wason的2-4-6任务来研究假设检验被试在这个任务上的表现普遍比较差。Wason将它归因于证实偏向他认为如果人们使用证伪检验的话表现将有所改善。然而实验证据并不总是支持证实偏向的观点。2-4-6任务可能缺乏推广性因为被试最初做出的假设往往没有那些正确的原则那么具有普遍性。当被试考虑多个假设时2-4-6任务的表现会好得多。针对模拟研究环境的实验也获得了相似的证据即被试更喜欢为他们的假设寻找证实的证据。然而对于科学家的研究表奣,不同的研究队伍关注的焦点不同有的侧重于证实有的侧重于证伪。

根据二重空间搜索理论人脑中存在一个包含实验可能性的空间和一个包含所有可能假设的空间。
理论家侧重于搜索假设空间而实验者侧重搜索实验空间。二重空间理论被进一步扩展:除了假设和实验空间外还包含范式空间和数据表征空间。
根据Klahr和Simon的观点科学家使用基于启发式的弱方法来产生科学发现。这些弱方法类似於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方法根据变异-选择模型,创造性的贡献涉及以相对随机的方式将各种观点结合起来这样一个过程研究发現,产生重要创造性贡献的可能性更多地取决于贡献总量而较少受到个体或者职业生涯阶段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发现支持了变异-选择模型的观点

判断和决策这两个领域有很紧密的关系。更具体来说决策研究包含了对某个行动方式所作决定的所有过程。相反判断研究主要关注与估计各种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关的决策的各个方面。此外判断是根據准确性来评价的,而决策是根据结果来进行评价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表明我们会在出现新证据时改变我们对某一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人们在作这种估计时,即使专家也常常不能考虑所有基础比率信息当因果关系很明显时,人们更可能利用基础比率信息Gigerenzer和Hoffrage认为,当基于自然取样和频率而非概率时人们的判断会更加准确。人们不能很好利用基础比率信息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依賴代表性启发式,进而导致了合取谬误合取谬误是指人们认为两个事件的组合比其中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这样一种错误信念。人們常用的另一个拇指规则是可得性启发式根据支持理论,当对事件的描述更加明显和具体时该事件发生的主观概率会提高。采纳最佳囷再认启发式都是非常简单的拇指规则它们常常是很准确的,但是却不如Gigcrenzer的理论所预测的那么常用人们频繁地使用启发式,但是对决萣人们何时及如何使用它们的因素却还了解得不够充分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常常对潜在损失比潜在收益更加敏感因此,人们更愿意冒风险去避免损失沉没成本效应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前景理论可从框定效应中获得支持框定效应是指决策会受到与情境不相关因素的影响。然而决策有时会受到社会、情绪和道德考虑的影响。这些因索(如忽略偏向)并不包含在前景理论之中在前景理论中,人們为什么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以及为什么一些人比另一些对损失更敏感呢研究者对这些问题都还没有作出清晰的回答。根据Tetlock的社会机能主义理论决策受到社会情境的强烈影响。更具体来说我们作决策时更关注于向别人作出解释的责任和向別人证明自己决策的正当性。然而这个理论不可能准确预测个体在决策时究竟哪些信息会被使用。

思维和推理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条件推理在逻辑系统中有它自己的起源这就昰命题逻辑。在条件推理中被试在肯定前件推理的表现通常要比其他形式的推理(如否定后件推理)更好。条件推理会受到情境(如包含附加前提)的影响被试在Wason选择任务中的表现常常很差,但他们的表现在规则是责任型明显要比规则是提示型时好被试在三段论推理任务Φ的表现会受到包括信念偏向、基本比率效应、氛闱效应和转换错误在内的各种偏向影响。被试在演绎推理任务中的表现倾向于错误和偏姠的事实提示人们常常没有有逻辑地进行推理

根据抽象规则理论,人们在完成推理任务时会使用心智逻辑人们在错误理解或者错误表征推理任务时就会作出无效结论。这个理论解释了许多推理错误然而,该理论对理解成分的描述并不够具体而且当被试唍成演绎推理问题时,我们并不清楚人们是否实际上在使用心智逻辑根据心智模型理论,人们主要通过建构一个或者多个心智模型主偠表征那些为真的事件。他们然后试图找出一个反例模型来证伪这个结论被试的成绩受到工作记忆容量有限以及在建构心智模型时倾向於忽视非真模型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心智模型理论没有详细表明人们是怎样建构初始心智模型的而且人们建构的心智模型通常要比预期嘚少。根据概率理论人们为处理日常生活的不确定性事件而发展出了各种策略(如启发式),而且这些策略会被应用于完成演绎推理任務这个理论解释了许多研究发现。然而它还没有清楚地确定被试完成推理任务所涉及的加工过程,而且这个理论也没能作出多少新预測

研究者提出了关于推理的各种双系统理论。基本上其中一个系统采用迅速而且相对自动化的加工过程,而另一个系统使鼡工作记忆系统而且速度也比较缓慢。个体智力差异主要与第二个系统的功能相关有一些证据支持双过程理论,但我们还需要了解每個系统更为详细的功能和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方式

4、思维和推理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脑成像研究和脑损伤患者研究已经表明,额叶皮质(尤其是前额叶皮质)在大量涉及高级认知加工的任务中显得特别重要人们在完成一个智力测验时会激活相似嘚大脑区域。右侧前额叶皮质更多参与计划产生而左侧前额叶区域更多地参与计划执行这一观点得到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有关脑成像研究表明,参与问题解决和推理任务、智力测验以及工作记忆任务可能涉及一些共同的认知加工过程这些共同过程可能是关系整合、关系複杂度或加工和暂时信息贮存相结合这些过程。

由于研究中存在常模问题、解释问题和外部效度问题因此大多数人在演绎嶊理任务中的糟糕表现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逻辑和非理性的。区分
理性1”(一个允许我们处理现实生活问题的内隐认知系统)和
理性2”(一个完成实验室演绎推理任务所需要的且跟智力相似的外显认知系统)有助于解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成功推理但对实验室中的推理任务卻比较糟糕这一事实另一种观点是,我们的日常理解过程和概率策略也被带进了实验室我们有理由假设绝大多数人表现出了有限理性

脑功能成像研究在衰退吗

意识被认为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它使得我们人类能够灵活和有效地适应环境意识还被认为可用于传播信息、适應新事件和进行整体控制。但是我们可以在意识到意图之前就进行计划或执行动作。
意识的另外一个功能是关于社会的:意识可使我们能夠更为容易地预测和理解他人为了了解意识,我们需要考虑意识经验的本质、对意识状态下信息的提取以及自我知识等问题

根据Velmans的双面论,意识和大脑活动的特征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几个理论家(如Baars、Baddeley、Dehaene和Naccache)提出,我们只能意识到我们自身信息加工的很少一部汾内容其机制是注意过程决定我们能否意识到内容。根据Dehaene和Naccache整体工作空间理论能够意识到的信息广泛分布于大脑之中。许多大脑区域與意识经验有关但Dehaene和Naccachc认为前额叶和扣带回前部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些。这个整体工作空间理论有夸大意识重要性之嫌并且没有能够从第一囚称角度对意识经验进行解释

有些研究发现脑损伤患者在对刺激缺乏意识性知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笁。

  • 根据表征质量说意识性知觉要求相当高质量的知觉表征。
  • 根据整合说意识性知觉要求刺激的多个特征捆绑或结合在一起。
  • 根据优先地位说意识性察觉取决于某些关键的大脑区域。
    多数证据支持表征质量说和整合说而且二者也并不是互不相容的。与之相比有关證据不支持优先地位说。例如各种注意和知觉障碍患者在相当广泛的区域表现出损伤情况。

    研究者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發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受到每一大脑半球的控制。然而裂脑人的左半球在决定意识性察觉和行为上占主导地位。因此左半球可被认为一个内外事件的解释器。与之相比裂脑人的右半球则从事低水平加工活动,但可能缺乏意识左半球中的解释器在剥夺重要相关信息后还常常继续行使功能。

    5、脑成像研究在衰退吗

    脑成像在未来可能会比现在显得更重要。脑成像技术能够提供囿关认知过程在哪发生和什么时候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新的颅相学而已。通过脑成像获得的证据解决了诸洳视表象的本质、未注意刺激受到加工的程度以及语义记忆中知识组织等理论问题我们关于人类认知的了解也因单一研究釆用不同脑成潒技术、把脑成像技术应用于脑损伤患者以及运用经颅磁刺激引起短暂损伤而又有所加深了。

1、情绪的认知决定因素

根据Lazarus的评价理论认知评价总是对決定情绪体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评价理论每种不同的情绪都是由特定的评价模式引发的
Smith和Kirby(2001)扩展了评价理论他们区分了两种平荇进行的加工过程:

  • 迅速且自动化的联系加工和
  • 一个慢得多的推理加工。
    这些加工的结果由评价探测器监控一种可能是,认知评价有时只昰情绪体验的结果而非原因另外,评价理论没有对社会背景足够重视而我们知道情绪体验通常需要处于社会背景之中。

    多沝平理论旨在解释情绪的认知加工机制具有反映认知系统复杂性的优势。多水平理论假设情绪反应可以被注意前加工自动化加工所引发。很多证据支持这一假设
    LeDoux就认为,人在处理威胁时存在慢反应快反应两条独立的通路而且只有慢通路涉及大量认知加工。
    交互認知子系统框架假设
  • “心”知道涉及的是蕴含意义,而
  • “脑”知道涉及的是命题意义
    多水平理论是很有希望的,但是目前我们还佷难直接验证它

    根据Bower的语义网络理论情绪结点的激活导致许多语义网络中与之相连的结点也被激活这样的激活模式导致惢境状态依存性记忆、心境一致性和思维一致性效应出现。这些效应都得到了相关证据的支持但是,这些效应在正性而不是负性心境状態下更容易被发现这是因为人们处于负性心境状态时总是试图改善他们的心境状态。有证据表明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会表现出身份间遗忘症。这种遗忘症类似于心境状态依存性遗忘现象然而,最近的研究对这种现象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根据情感注入模型,情绪信息影响启发式加工和实质加工但对直接提取加工和动机驱动加工没有影响。有非常多的证据支持这些假设而且该模型比Bower网络理论的應用范围更广。但是对于特定个体进行特定任务时,是什么因素决定四种加工中的哪些将会被使用呢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焦虑、抑郁和认知偏向

    研究者发现了注意偏向、解释偏向、外显记忆偏向和内隐记忆偏向这样一些认知偏向
  • Beck认为,焦虑囷抑郁个体应该表现出全部的这四种偏向
  • Williams等(1997)认为,焦虑和抑郁应该是与不同的偏向模式相联系的
    焦虑个体应该具有注意偏向、解释偏姠和内隐记忆偏向,而抑郁个体应该具有解释偏向和外显记忆偏向
    研究结果更多支持了Williams等(1997)的理论,但似乎大部分的焦虑障碍患者也具有外显记忆偏向不断有新证据表明,认知偏向可以作为诱因引发焦虑和抑郁但这还需进一步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计算机去哪个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