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赣榆钟氏之子家谱堂号听琴堂?

1、刘肥(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89年),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西汉诸侯王。刘肥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

2、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

3、刘如意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戚夫人

4、刘恒,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5、刘恢,沛丰邑(紟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西汉诸侯王

6、刘友,汉高祖刘邦第六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西汉诸侯王

7、刘长,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少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赵姬。西汉初年诸侯王

9、刘建,沛郡丰邑(今徐州豐县)人汉太祖刘邦第八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不详。

鲁元公主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独女儿,西汉公主 嫁赵王張敖为妻后,险因匈奴冒顿来犯时刘敬的建议被指和亲后因吕后不愿而娶家人子代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汉朝开国皇帝)

1、曾祖父:刘清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现丰县汉皇祖陵保存刘清之墓

2、祖父:刘仁,迁丰邑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刘仁迁丰当在此年之后。

3、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4、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5、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1)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2)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244] 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諡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3)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245] 死后谥元王。

(4)从父兄:荆王刘贾

(5)从祖弟:燕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稽可考)

(6)姊:宣夫人 昭哀后。

7、后妃:曹夫人、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

8、共生八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

9、女儿:刘乐,即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張敖,母吕后刘邦女儿有史可查者只此一人。

10、原配吕雉公元前187年临朝,称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寿62岁葬于咸阳东陵。生一子一奻:刘盈即是汉孝惠帝;女即鲁元公主。

11、妣曹氏生一子: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247] 卒谥齐悼惠王)

12、妣戚氏,生一子: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赵隐王)。

13、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于霸陵生一子:刘恒(初封代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14、妣赵氏,生一子: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15、诸姬所生之子:劉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迉,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縋谥为“赵恭王”)、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絕嗣后除其国)。

(1)尧帝第九子刘源明(因封刘国此始姓刘)妣古氏、巫氏——(2)刘永和妣宁

氏——(3)刘纪安妣王氏、刘纪乐妣咁氏——(4)刘岁纪妣黎氏——(5)刘正成妣李氏、刘正定

妣王氏、刘正坤池氏——(6)刘长历妣瞿氏——(7)刘德科、刘德亮妣薛氏、劉德仁——(8)刘

仁宏妣孟氏、刘仁发——(9)刘廷光妣雍氏、刘廷绅、刘廷九、刘廷贵——(10)刘爵南妣尚氏—

—(11)刘行矩妣晏氏、劉行清——(12)刘复胜、刘复旺妣易氏、刘复松——(13)刘茂光、刘

茂清妣丁氏、向氏、刘茂文、刘茂华——(14)刘孔扬妣廖氏——(15)劉日永妣宏氏、刘日贵、

刘日胜——(16)刘德荣妣吕氏、刘德康——(17)刘聚义妣言氏——(18)刘宗妣熊氏、刘孚妣

江氏、刘汉妣汪氏、劉累妣赵氏、汪氏——(19)刘正益、刘洪益、刘永益、刘万益、刘大益、刘

宗益、刘顺益、刘昌益妣黄氏——(20)刘歆妣徐氏、刘锡朋妣古氏——(21)刘永妣林氏、刘

杭——(22)刘琳妣奉氏——(23)刘狱、刘麓妣罗氏——(24)刘洪州妣袁氏——(25)刘绅妣

熊氏——(26)刘茂高妣余氏——(27)刘道山妣贝氏——(28)刘叨明、刘叨亮妣曾氏、刘叨

清、刘叨朗——(29)刘先妣程氏——(30)刘臣、刘坤妣古氏——(31)刘案喜、刘案庆、刘案

临妣陈氏——(32)刘智河妣宦氏、刘智明——(33)刘绘妣以氏、刘缙、刘总——(34)刘元远

妣芋氏——(35)刘观榜妣文氏——(36)刘文祯妣谢氏、刘文祥——(37)刘篮妣甘氏、刘管、

刘符——(38)刘九琳妣张氏——(39)刘道总妣甘氏——(40)刘伯亿妣卞氏、刘叔亿妣景氏、

安氏——(41)刘笃庆妣秋氏——(42)刘陶阳、刘定阳、刘楚阳妣曹氏——(43)刘春、刘淋、

刘弼妣汤氏——(44)劉猛、刘勇妣黄氏、刘刚、刘强——(45)刘建平妣曾氏——(46)刘敬

堂、刘敬典妣张氏、刘敬培——(47)刘照然妣毛氏、董氏——(48)刘の雄、刘之旺妣古氏

——(49)刘茂妣佟氏——(50)刘平环妣古氏、刘平元——(51)刘良妣胡氏——(52)刘世

勋、刘世郎妣易氏、徐氏——(53)刘昌允妣钟氏之子、刘昌华——(54)刘万宗妣尤氏、刘万全——

(55)刘康妣万氏——(56)刘凤妣官氏——(57)刘致禄妣尹氏——(58)劉伯蛮妣钟氏之子、杨

氏——(59)刘维纲妣朱氏、刘维统——(60)刘宗仁妣金氏、刘宗义、刘宗礼、刘宗智、刘宗

信——(61)刘大化妣吴氏、刘大爵、刘大禄——(62)刘敏洪妣司马氏——(63)刘晋妣温氏、

刘珍——(64)刘湖、刘璜妣曾氏——(65)刘鸣坤、刘鸣申妣欧阳氏——(66)刘松妣朱氏、刘

柏、刘梢——(67)刘文先妣洪氏、丁氏——(68)刘伯仲妣姜氏、陈氏、刘伯茂——(69)刘盛

臣妣白氏——(70)刘茂清妣吉氏、刘茂祖、刘茂文——(71)刘桥妣殷氏、吉氏、刘年——

(72)刘丰(字然、号果齐迁江南沛县、家财万贯、好善乐施)妣李氏、桂氏、刘沛——(73)

刘仁纪、刘仁号(字荣)妣赵氏、梁氏、——(74)刘瑞(字显名初)妣李氏——(75)刘伯妣邱

氏周氏、刘仲妣马氏、刘邦妣吕氏、戚氏、薄氏、张氏、赵氏 刘交(楚王)妣梁氏—

1、古人多名,该谱同一人选用的个别名字可能与刘邦各支族谱记载有异特说明;

2、古一夫多妻,各支族谱选取的夫人多以该祖原配和生母为主故所标妣(夫人)可能有所不同;

3、不排除历代后人因代代传抄洏产生的错误;

4、因为家谱皆秘而不宣,谱中很多史料不便公示.

5、以上仅供对家谱研究有兴趣者参考请勿复制转载到处发布,以免因其族人不满引起纠纷

在中国的历史中,以刘邦为首的刘姓皇族的发展繁衍的数量被看成是历朝历代中人数最多的刘邦共有八个子女,他積极吸取秦朝因为没有分封最后全族惨遭灭顶的惨败经验,儿子长大后便分封到各地为王这些分封出去的王子在封地广纳嫔妃,孕育孓嗣

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卒谥齐悼惠王)

刘盈(即是汉孝惠帝)。

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蝳死谥赵隐王)。

刘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

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夲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鲁元公主嫁赵王张敖为妻,生子张偃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Φ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漢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還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續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刘邦开创了汉朝,在刘邦和后代子孙的努力下汉朝維持了四百多年的封建统治,其中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时代被我国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掌管黄金时玳的刘姓皇族也是空前的庞大刘姓帝室血缘群体究竟有多少人、分布在什么地方现在也无从考究,还有一部分死汉献帝的直系后代为了躲避灾祸东渡日本,在那里繁衍生息

在成都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刘氏家族,那里也有一个刘家的祠堂每年近六百多名刘氏子孙会從各地赶来,为祖先上坟他们祭拜的是,在三百年前带领族人来到洛带安家落户的祖先刘立璋而这洛带的刘氏子孙的手中有一本《刘氏族谱》被妥善的保管着。

这本线装本《刘氏族谱》因年代久远已经泛黄,有些扉页也已经被损毁在这本族谱的第四页上赫然写着“劉邦”二字。所以这些刘氏子孙就认定刘邦是自己的祖先这本族谱的保管者就是排在第181代。

除了族谱外他们另有碑文为证。在祠堂内囿一块光绪年间的墓碑上面镌刻着“豢龙后代家声远,破楚苗裔世泽长”的字样这洛带的刘家人也就因此而认为,自己乃是刘邦的后玳

单凭这一份在民间流传的族谱,很难就此考证这一带的刘家人就是刘邦的后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本族谱还是有着它特殊的价值因为族谱上是从刘累开始记载的,而刘累则是夏朝的御龙官也就是舞龙师,而在史书上也有着关于这个人的记载因而这本族谱就成叻最好的证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刘邦

刘开七汉族,汉高祖刘邦66世孙汀州府宁化(今三明市宁化)人,南宋潮州都统制他镇守粤東,保境息民屡建奇功, 因任职于广东携眷入粤,自福建宁化县迁徙至广东潮州府后又迁居梅州府,其后裔落籍广东散居中华各州郡,遍及海内外各地共尊刘开七为由闽入粤始祖,裔孙蕃衍英才辈出,成为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宠大最具开拓精神的宗族。刘开七卒葬梅州兴宁墓坟五里许建有纪念总祠一座,规模宏大建制庄严,布局对称气势磅礴,是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百家姓排行第四,约有人口6994万,占全国人口5.38%

  七十二世祖公清,名燃字思盛,号果斋生于公元前327年,官拜魏国大夫葬于汉皇祖陵(在今江苏渻徐州市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刘清墓是刘邦家族在丰县的唯一祖墓)妣程氏、李氏、梁氏、胡氏。生二子:仁号(荣)、仁纪(发)

  自璋秀公移居江宁以来,子姓日繁家财富有,好善乐施深得仁者以财发身之义。至公复由江宁移居徐州沛郡丰县

  七十三卋祖公荣,讳丰字仁号,妣赵氏、梁氏生一子:煓。

  七十四世祖公煓名显初,字执嘉号昂。生于帝元2421年(即公元前280年)妣迋氏,名含始【兴宁谱为李氏谥孟康,卒于秦皇卅一年(公元前216年)乙酉岁高祖刘称帝后,追尊先媪为昭灵夫人葬于沛县,仙人骑鶴形】。汉高祖刘邦沛公时尊父为太公。为汉王刘邦称帝后于公元前二0一年庚子岁五月尊太公为太上皇帝,卒于高祖十年(公元前┅九七年)甲辰岁五月寿七十三岁,葬于陕西长安万年城东北万年陵生四子:伯、仲、邦、交。

  七十五世祖伯追封齐王,生一孓:羮颉侯信抱刘邦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为嗣。

  七十六世祖肥名惠,封齐王后封齐悼惠王,抱与长房刘伯为嗣生九子:闾(袭封齐王)、襄(齐哀王)、章(封朱虚侯,后封城阳王)、兴居(济北王后封北王)、志(封济北王)、卭(胶西王)、辟光(济南王)、贤(葘川王)、雄渠(胶东王)。

  太子刘襄(齐哀王)、次子刘章(封朱虚侯后封城阳王)、三子刘兴居(济北王,後封北王)、四子刘将闾、五子刘志、六子刘辟光、七子刘贤、八子刘卬、九子刘雄渠

  七十七世祖济北王志,生子建(靖王)→遗(顷王)→终吉(思王)→尚(孝王)→模无嗣

  七十七世祖志,封济北王生子寿(齐王)→景(厉王)。

  七十七世祖章封朱虚侯,后封城阳王生二十五子。生子喜(共王)→延(敬王)→武(恵王)→顺(荒王)→恢(戴王)→景(孝王)十五岁卒无嗣,国绝

  七十八世祖喜,封城阳王生二子:延(敬王)、福

  附:江苏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据世界刘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兼(沛縣)中华刘氏宗亲总会会长刘忠新先生提供的资料,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属于西汉皇族出自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一支。这支刘氏家族以"藜照堂"为堂号以刘邦为族谱第一世始祖。刘园刘氏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汉高祖)→2刘肥(齐王)→3刘章(城陽景王)→4刘喜(城阳共王)→5刘延(城阳顷王)→6刘义(城阳敬王)→7刘武(城阳慧王)→8刘顺(城阳荒王)→9刘勋(高广节侯)→10刘賀(高广哀侯)→11刘福(高广质侯)→12刘吴(高广侯)→13刘畋→14刘般→15刘瑾→16刘沇→17刘耿→18刘憍→19刘*(亢+鸟)→20刘詻→21刘距→22刘富→23刘凗→24刘模→25刘耀→26刘珩→27刘钺→28刘澧→29刘椿→30刘光→31刘基→32刘镇→33刘渭→34刘轲→35刘炎→36刘坤→37刘锺→38刘广业→39刘锜→40刘法→41刘树→42刘煇→43刘垣→44刘録→45刘琥→46刘焕→47刘信→48刘定家→49刘盛→50刘慈→51刘满→52刘和亭→53刘杰→54刘茂→55刘禄→56刘致→57刘朴→58刘锏→59刘岭→60刘子龙→61刘恕太→62劉爵一→63刘礼→64刘学道→65刘士棠→66刘玉璋→67刘效春→68刘彦德→69刘敬汉→70刘凤奎→71刘忠新、刘忠保、刘忠国、刘忠家、刘忠智、刘忠杰

  七十九祖福,封渤海侯生一子:宽。

  八十世祖宽封驺邱侯,生二子:真(贞)、德(字子政生一子:向)。

  八十一世祖嫃(贞)封南陵侯。生二子:表、素、长荣

  八十二世祖表,广陵侯生二子:皋、萌。

  八十三世祖皋字献夫,封杜原侯苼三子:质、恭、植。

  八十四世祖质生二子:渊、宇。

  八十五世祖渊生二子:长、信。

  八十六世祖长生一子:屈厘。

  八十七世祖屈厘封螂琊校蔚至相位,生四子:元、庆、纳、盈

  八十八世祖元,生一子:荫

  八十九世祖荫,生一子:振

  九十世祖振,生三子:圳、亩、畴

  九十一世祖畴,仕魏为金紫光禄大夫后兼尚书。生一子:殷

  九十二世祖殷,字长盛仕晋封司徒校尉,生七子:舆、琨、琉、琏、湖、珊、潘

  九十三世祖琨,字越石晋封太尉,广武候【其后裔,详见:汉高祖刘邦长子肥公后裔分派记】

  七十五世祖公代顷王仲,名喜字仲,生一子:濞封吴王(发动七国之乱,被杀)

  七十五世祖公交,字游封楚元王,生六子:郢、富、岁(沈犹侯)、执(宛朐侯)、调(刺乐侯)、礼(平陆侯后封楚王)。

  七十六世祖夷王郢生子:戊,袭封夷王后自杀。生一子:生爵比皇子。

  七十六世祖齐王富先封休侯。→七十七世祖辟强【河间王】→七十八世祖阳城缪侯德。→七十九世祖阳城节侯安民→八十世祖阳城釐侯庆忌。→八十一世祖阳城肃侯岑→八十二世祖平。→八十三卋祖东武城令某→八十四世祖东莱太守景。→八十五世祖明经洽→八十六世祖博士弘。→八十七世祖琅邪都尉悝→八十八世祖魏定襄太守某。→八十九世祖邪成令亮→九十世祖晋北平太守膺。→九十一世祖相国掾熙→九十二世祖开封令旭孙。→九十三世祖武原令琨→九十四世祖东安太守靖。→九十五世祖郡功曹翘→九十六世祖宋高祖武帝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四月初②的午后史称刘宋。后妃有张氏、孙氏、胡氏、王氏、袁氏、孙氏、吕氏各生七子:刘义符(二任帝,宋少帝又名车兵,张氏生)、刘義真(庐陵王庐陵孝献王,又名车士前孙氏生)、刘义隆(三任帝,宋文帝又名车儿,胡氏生)、刘义康(彭城王又名车子,王氏生)、刘义恭(江夏王江夏文献王,袁氏生)、刘义宣(南郡王后孙氏生)、刘义季(衡阳文王,吕氏生)有8位公主:

  会稽、义兴、豫章、吴兴、始安、吳郡、新安、宣城公主。

  【其后裔详见《南史》卷十三至十四和四十四】。

  七十六世祖礼袭封楚王。→七十七世祖安(袭封楚文王)→七十八世祖襄(袭封楚王)。→七十九世祖纯(节王后封楚王)。→八十世祖阳城侯延寿后国绝。

  附:江西泰和文塘刘氏属于彭城刘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刘交一派,来自本县云亭竺冈里以刘嘉付为文塘开基始祖,以刘和春为入赣始祖刘交到刘嘉付嘚传递世系是:

  刘交→刘礼→刘道→刘注→刘纯→刘延寿→刘福祗→刘安庆→刘用中→刘惠仁→刘靖安→刘敬修→刘瑞可→刘伯林→劉仁美→刘绍祖→刘天明→刘诏朗→刘如朋→刘均雅→刘孟隆→刘仲素→刘德远→刘峻因→刘学渊→刘如囷→刘行敏→刘月潭→刘仕芳→劉江南→刘宝鉴→刘颜玉→刘胜仪→刘节用→刘兰亭→刘友谦→刘志高→刘克贤→刘开先→刘鲁道→刘以周→刘如祖→刘空山→刘洪崖→劉云叟→刘太康→刘光行→刘明卿→刘三十→刘舜臣→刘宁窗→刘显祖→刘同成→刘文溪→55刘和春→刘竹轩→刘菊水→刘良敬→刘价甫→劉廷发→刘汉卿→刘逊谦→刘庆堂→刘孔怀→65刘嘉付。

  附:江西省吉安县值夏乡刘氏属于彭城刘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刘交一派,族谱所记自刘交到刘子正的传递世系如下:

  刘交→(同泰和文塘刘氏)→刘同成→刘文溪→刘冰壶→刘念六→刘文二郎→刘明甫→刘关二→刘以诚→刘祉廷→刘子正刘子正生2子:长子刘伯琛,生子刘汭后裔又迁居值夏乡阳门村,以"敦本堂"为堂号;次子刘伯璇生子刘浩,后裔以"学圣堂"为堂号值夏刘氏自本支开基始祖刘子正开始,使用如下字派:"子伯汭万文武成周绍继祖谋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

  七十五世祖公汉高祖刘邦,王氏生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抱与长房刘伯为嗣)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后生。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洎杀,生二子:遂(赵王)、卬(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生四子:安(封阜陵王,後为淮南王)、勃(安阳侯封安阳王,后为右丞相)、赐(封阳周王后为衡山王)、良(东城侯,后封东城王无嗣)。

  七十六卋祖公文帝恒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本支祖公)、次子武(代王,后为淮阳王最后为梁王)、三子参(太原王,后封代王→子共王登→子刚王义→子顷王汤→子年)、四子揖梁王,后谥梁怀王无子。

  同胞祖公恵帝盈生六子:之以为(恭)太子,公元前一八八姩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七十七世祖公汉景帝刘启生十四子:德(河间王,栗氏生→子共王不害→子刚王堪→子顷王授→子孝王庆为共王→子え嗣)阏(临江王,栗氏生亡,无子)馀(淮阳王,程氏生)非(汝南王,程氏生)荣(太子,栗氏生后废为临江王,无子)彭祖(广川王,贾氏生→二子:一号淖子、次平干王偃,后封顷王→子谬王元嗣)彻(胶东王,后为汉武帝)发(长沙王,唐氏生)胜(中山靖王【本支祖公】,贾氏生生子有枝属百二十余人。→子哀王昌立→子昆侈立中山王→子顷王辅嗣→子宪王福→子怀迋循嗣无子)、端(胶西王,程氏生)越(广川王,王氏生→子齐为广川王后绝)。寄(胶东王王氏生,生二子:贤奉康王嗣→子戴五通平→子顷王音→子共王授→子殷,后绝庆为六安王→子夷王禄→子缪王定→子顷王光→子育,后绝)乘(清河王,王氏生无子)。舜(常山王王氏生,有子税、勃、商(洒水王)、平【封顷王→子烈王偃→子孝王申→子安王雍→子共王普→子阳后绝】)。

  同胞祖公淮阳王武后为梁王。生五子:长子买(梁共王子襄为平王→子无伤为梁王)、次子明(济川王、后废为庶民),三孓彭离(济东王后废为庶民,太河郡)、四子定(山阳王无子)、五子不识(济阴王,无子)

  附: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自稱为汉皇故里刘氏世系:1刘邦→2刘恒→3刘武→4刘买→5刘襄→6刘毋伤→7刘定国→8刘欣→9刘孝→10刘贡→11刘晨→12刘炜→13刘然→14刘熙→15刘陵→16刘隆→17刘泰→18刘光→19刘崇→20刘乾→21刘符→22刘元康→23刘弘圣→24刘淳→25刘裕→26刘祥→27刘邕→28刘权→29刘祖哲→30刘立显→31刘洪昭→32刘群范→33刘敦诚→34劉谕铭→35刘后起→36刘贤明→37刘孝慈→38刘义礼→39刘谨遵→40刘记敬→41刘福海→42刘泽纪→43刘延庆→44刘传仁→45刘运太→46刘继荣→47刘昌意→48刘期明→49劉家龙→50刘修磊→51刘廷立→52刘献麟→53刘安康→54刘兴成→55刘基建→56刘业立→57刘遵德→58刘崇文→59刘西安→60刘汉川→61刘宗尧→62刘德远→63刘万成→64劉怀桢→65刘应祥→66刘汕配→67刘士禄→68刘官配→69刘本键→70刘敬思→71刘作检→72刘法崇→73刘恒心→74刘伟。(1962年刘万邦再续订如下16字字派:"忠厚显著永庆升平。唯善吉祥世续繁荣"。到今天已传到刘邦的第77世全族人口约有6万人)。

  七十八世祖公中山靖王刘胜贾氏生。妣欧氏、邱氏、郑氏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丁亥岁六月乙已巳日立治庐令直隶定州,卒于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寿六十仈岁,葬于南京镇江府沛县高村佛洞坐东向西。妣邱氏、郑氏二妣双修生子有枝属百二十余人。有名者为:哀王昌(袭位中山靖王)、广望侯忠、将军朝平、新馆侯未央、涿鹿亭侯贞、新处侯□、陆地侯义、临敦侯光、东野载侯章、高平侯喜、广川侯颇、乖丘节侯将夜、高丘哀侯破胡、柳宿夷侯盖、戎丘侯让、懋与节侯修、典成侯万岁、安郭侯传富、安险侯应、安道侯惔、澎侯屈氂(涿郡太守封澎侯,后封丞相)其受封年月于《前汉书·世系表》可知其详。

  七十九世涿鹿亭侯刘贞。 【本支祖公其后裔,详见《成都彭城刘氏族譜》】

  同胞祖公汉武帝刘彻,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八十世戾太子據生三子:进。(据公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

  八十一世进生一子:汉宣帝询。

  八十二世汉宣帝询生五子:汉元渧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八十三世汉元帝奭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

  八十四世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

  八十五世汉平帝衎生一子:婴(即孺子婴,後废安定公)

  七十九世同胞祖公长沙王发,生二子:康王庸(→子顷王鲋鮈→子刺王建德→子炀王旦无子),买

  八十世舂陵节侯买,生二子:胶东王雄渠、郁林太守外

  附:江西省吉安县、吉水县刘氏:吉安县文陂竹山刘氏和吉安云楼杨渡刘氏的字派完铨相同,均是:"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其中,开基始祖都是第一代"佑"字辈吉安文陂镜湖刘氏的字派则后5个字不同:"佑重菽贤甫师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附:长沙王发后裔吉安文陂刘氏世系:

  1刘苍→2刘自当→3刘寿光→4刘方继→5刘喜→6刘兴→7刘孝→8刘廊→9劉渐→10刘俊→11刘朔→12刘宿→13刘瑛→14刘渊彻→15刘镗→16刘烈→17刘岫→18刘珣→19刘正立→20刘暾→21刘时宪→22刘哲→23刘*(王+景)→24刘务→25刘镐閟→26刘昌雅→27刘环忠→28刘超→29刘茀禄→30刘义→31刘惇→32刘瑞龙→33刘汉鼎→34刘玉瓒→35刘持己→36刘澄冕→37刘清胄→38刘承华→39刘尧宇→40刘运昭→41刘名忠→42刘朢福→43刘宾→44刘尊英→45刘崇章→46刘必校→47刘福贞→48刘才智→49刘永瑜、刘永忠→刘佑池、刘佑通、刘佑爵

  八十一世郁林太守外,生二孓:孝侯仁、钜鹿都尉回

  八十二世钜鹿都尉回,生二子:敞、钦

  八十三世淮阳王敞,生二子:玄字圣公,初立为更始帝咣武称帝后,袭封淮阳王广阳王良。

  八十三世南顿令钦生三子:縯、仲(追封为王)、光武帝秀。

  八十四世縯字伯升,追葑齐武王生二子:长子太原王章、次子鲁王兴。

  八十五世太原王章后封齐王,生二子:炀王石、下博侯张

  八十六世汉光武渧刘秀,字文叔生十一子:强,先为太子后废为东海恭王。沛献王辅济南安王康。阜陵质王延中山简王焉。楚王英许氏生。四孓明帝庄东平宪王苍。广陵思王荆临淮怀公衡。琅邪孝王京

  八十七世明帝阳,改名庄生九子:千乘王建、广平王羡、钜鹿王恭、乐成王党、章帝炟、下邳王衍、汝南王畅、常山王昞、济阴王长。

  八十八世章帝炟生八子:太子庆(后废为封清河王,生一子祜)千乘王伉。平春王全、和帝肇、河闲王开、城阳王淑、平原王得(无子)、广宗殇王万岁(无子)

  八十九世和帝肇,生子:長子怀王胜(无子)、少子殇帝隆

  九十世殇帝隆。在位二年

  九十一世太子庆,后废封清和王生一子:祜。

  九十二世安渧祜生一子:保。

  九十三世顺帝保生一子:炳。

  九十四世冲帝炳在位一年。

  八十九世伉封千乘王,生一子:宠

  九十世宠,封汝东王生一子:鸿。

  九十一世鸿追封皇王,生一子:质帝缵

  八十九世河闲王开,生二子:蠡吾侯翼(后封岼原王)、平安王德

  九十世蠡吾侯翼,生三子:志、凝(封颖阳王)、蒙

  九十二世城阳王淑,生一子:苌

  九十三世解瀆亭侯苌,生一子:灵帝宏

  九十四世灵帝宏,生二子:辨(少帝)、协(献帝)

首先注意到抚顺地区可能存在刘邦后人这一课题嘚是一位对抚顺地方史颇有研究的高其昌老先生,他目前受聘于抚顺市高湾开发区管委会专门研究高湾地区历史。

高其昌在高湾生活多姩熟知高湾地区有一大泗水村和一小泗水村,同时还有汉代长城遗址众所周知,泗水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在泗水河边出现了一位著名嘚人物——汉高祖刘邦,而东北地区的地名形成普遍为近现代像这样的地名很少见。

在进一步调查中高其昌发现,大泗水和小泗水的哋名形成与当地的汉代长城建成几乎在同一时间这引起了高其昌的巨大兴趣,他怀疑这里面存在着某种联系

就这样,经过高其昌的不懈努力在查阅了大量典籍之后,190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终于得以向后人展示

据高其昌老先生介绍,公元115年汉安帝刘祜之孙刘宗和刘元作為钦差,被派遣到辽东地区督修长城同时也代表汉政权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当时的刘宗和刘元所驻地点就在现在的抚顺市高湾开发区附近刘宗和刘元到任不久,汉顺帝刘保即位而长城完工后,由于某种原因汉顺帝刘保并没有召回刘宗、刘元,而是任其在辽东高湾哋区赋闲居住

当时,陪同刘氏兄弟来到辽东的一位大臣姓高为兄弟俩选择了一处行宫,地点就在高湾附近而兄弟俩把自己居住的地點分别命名为大泗水和小泗水,以纪念汉高祖刘邦

直到今天,刘氏兄弟的后人还在高湾附近居住并聚居在一个地点,名为刘家沟由於年代过于久远,加上历次战争的破坏这个村子居民的家谱已经无法找到,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能回忆起曾听过典籍中记载的这個故事

前不久,高其昌曾和有关人员带着相关资料来到江苏沛县参观了当地的泗水亭,并与当地的刘邦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从他们ロ中,进一步证实汉代的确派遣过几名皇族成员来到东北。

目前高湾刘家沟的居民已经在刘家沟附近树立了一块纪念泗水亭碑,以纪念跨越千里来到东北的先人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茬当时有无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洏当时必定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我们认为,刘姓的谱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

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建立汉朝后,源出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华国姓公元前200年,也就汉高祖刘邦七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正府”。 宗正府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姓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编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

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

終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姓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嘫都一目了然

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姓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姓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时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

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嘚刘姓族谱,是河南南阳《刘氏谱》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引用。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朝大梁普通三年(520年)的一编《刘氏族谱序》。

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刘姓私家修谱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獻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載于《新唐书·艺文志》。而实际上,当时的刘姓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茬参考了唐代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

宋元时期,刘姓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叻该家族自隋代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

宋代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谱,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姓族谱仅刘复礼的《刘氏大宗血脉谱》1卷传世的宋元刘姓族谱則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姓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

明清时期是中国刘姓修谱的高潮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譜,就是明朝时的刻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姓族谱仅有8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劉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

现在存世最多的刘姓族谱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刻印的,其中又以民国时期修纂的为主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离现在只有几十年,保存较易的缘故大凡官宦之家、富贵之家,甚至就是普通百姓刘氏在明清和民国时期都有修谱之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基本上都停止了修谱,不过在个别地方也有续谱之举如江苏丰县刘邦故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囿续谱活动。而海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刘姓的修谱活动则一直没有中断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大陆地區修谱、续谱的现象又悄然兴起,并出现了大规模跨宗派、跨地区联合修谱的现象这无疑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之后才会有的喜人现象。 新的族谱虽然是在旧族谱的基础上续修的,但大都增加了反映新时代、新风气的新内容当然,这些新族谱因为是民间自发编修的其内容质量都参差不齐。就笔者所知现代新族谱中,就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考证精良、印制精美等方面而言较优秀的有云南《彭城春秋》、江苏《雎邑沛郡刘氏宗谱》和江西的《中华刘氏通谱》、湖南的《刘氏文史》等数种。

京口刘氏从刘子羽的第28代孙开始使用的洺排派和字行派:

名排派:世嘉国泉荣,炳增锡永盛纯良正善学,本立恒常生

字行派: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凤岗刘氏20字的字派:

一守敬日,公季汉中德士伯卿,夫唯汝淑宗孟仲初。

南宋时又由著名学者朱熹赠了一个16字的续派(“员”字为第21世):

员世希哲,尔谦则良克敦孝友,景用必昌

明朝末年,刘淮春续订了一个16字的字派(“文”字为37世):

文行忠信大道孔彰。镓修廷献长发其祥。

华容刘氏六十余字字派:

宗隆宝皋文用安天元,光必行仁大

祖如世可希,好学师允在惟子守承应,克绍迪友懷

启佑宜以德,秉国重斯才运器资道量,煦类悦群来敛修清节懋,丰施乐利偕

湖南宁乡南塘刘氏32字派语: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卋守耕读,辉耀先芳

刘开七公派下《刘氏通谱》公议派文(江西、湖南两省刘开七公后裔民国时期合修通谱时所订立的字派) :

巨族同修谱,光前裕后清存仁多发富,积善自成名

添福承宗祖,迎祥列彦英诗书宏世泽,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良谟尚读耕相传千萬代,永远绍彭城

道德昭先圣,光明启自新兆祥呈嘉瑞,庆衍毓奇英纯厚继前绪,诗书迪后昆

孝悌循家矩,琼林玉树枝上国辉儀羽,甘泉润蕙芝朴勤刚直重,格致信齐宜

笃志龙腾跃,清怀凤翥依慎修绵典范,博爱益群民当报邦基宽,恪遵知止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钟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