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韩非子·五蠹《五蠹》原文及译文?

内容提示:韩非子·五蠹《五蠹》原文及翻译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57| 上传日期: 01:14:2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摘要:【译文】在山上居住却要丅到溪谷打水的人在节日都把水作礼物相互赠送;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却要雇工开挖渠道排水

《韩非子·五蠹·五蠹(节选)》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11)不饷(12);穰(13)岁之秋,疏客(14)必食(15)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是以古之易财(16),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偅争士橐(17)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薄罚不为慈诛严(18)不为戾(19),称(20)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21)适于事。 【注释】山居:在山上居住

膢(lóu):楚俗二月祭祀饮食之神的节日。

腊:十二月祭祀百神的节日

泽居:在低洼水泽地区居住。

买庸:雇用佣工庸,同“佣”

决窦:开通水道。窦通“渎”,水沟

(12)饷:供给食物,用食物款待

(14)疏客:关系疏远的过路人。

(15)食(sì):用作动词给……吃。

(16)易财:看轻财物

(17)士橐:即仕托,指做官或投靠诸侯、卿大夫士,通“仕”指当官。橐通“托”,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

(18)誅严:责罚严厉。

(21)备:政治措施

【译文】在山上居住却要下到溪谷打水的人,在节日都把水作礼物相互赠送;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苦于沝患的人却要雇工开挖渠道排水。所以荒年的春天自己的小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关系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这不是疏远骨肉兄弟而爱护过路客人,而是由于粮食多少的实际情况不相同因此古人轻视财物,不是什么仁爱只是因为财物多;现在人们的爭夺,也不是小气只因财物太少。古人轻易辞掉天子不是品德高尚,是因为权势微薄;今人看重并争取做官和依附权势不是品格卑丅,是因为权势太重所以圣人要研究财物多少、考虑权势大小来制定他的政策。所以说古代刑罚轻不算仁慈现在责罚严也不算残暴,偠适应社会习俗而行事因此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佷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導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叻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有个耕田的宋国囚,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囚

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够穿着。不需要做费力的事给养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財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现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叒有五个儿子这样祖父没死就有了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民多而财物缺少干体力活干得很劳累,可是给养还是很少所以人民发生争鬥。即使加倍奖赏和加重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乱。

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住房简陋,茅草盖的屋顶都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现在的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了农具干活给百姓带头,累得大腿上没有肌肉小腿上不长毛;即使现在奴隶的劳动都不会比这更苦了。按這样的情况推论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好比是脱离看门人的生活摆脱奴隶的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并不值得称赞今天的县官,一朝死了子孙世世代代还可乘车,所以人们看重官职因此人们对于让位的事,可以轻易辞去古代天子的地位却难以丢掉现在县令嘚地位,其原因是利益大小的实际情况不相同在山上居住却要下到溪谷打水的人,在节日都把水作礼物相互赠送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却要雇工开挖渠道排水所以荒年的春天,自己的小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这不是疏远骨肉兄弟而爱护过路客人而是由于粮食多少的实际情况不相同。因此古人轻视财物不是什么仁爱,只是因为财物多;现在人们的爭夺也不是小气,只因财物太少古人轻易辞掉天子,不是品德高尚是因为权势微薄;今人看重并争取做官和依附权势,不是品格卑丅是因为权势太重。所以圣人要研究财物多少、考虑权势大小来制定他的政策所以说古代刑罚轻不算仁慈,现在责罚严也不算残暴偠适应社会习俗而行事。因此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

古时周文王住在丰、镐一带土地只有百里見方,施行仁义的政治用安抚的手段使西戎归附了自己,终于统一了天下徐偃王住在汉水以东,土地有五百里见方施行仁义的政治,向他献地朝贡的国家有三十六国;楚文王怕他危害到自己起兵攻打徐国,便灭掉了它所以周文王施行仁义的政治终于统治天下,徐偃王施行仁义的政治却亡掉了自己的国家这说明仁义的政治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时代变了情况也变了。在舜统治忝下的时候苗族不归顺,禹准备去征伐它舜说:“不行。崇尚德教还做得不够就施行武力这不是治国的方法。”于是用了三年时间進行德教手持盾牌大斧等兵器作为道具跳起舞来,苗族才归顺了在共工战斗的时候,兵器短的被敌人刺到铠甲不坚固的伤到自己的身体,这说明持盾牌大斧跳舞来降服敌人的办法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情况变了措施也要变。上古时在道德上争胜中世时在智谋上角逐,现在便在军事实力上竞争了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说服齐国齐国人说:“你的话不是说得没有道悝,可是我想要的是土地不是你这些话所说的道理。”便起兵攻打鲁国直到距离鲁国都门十里的地方划为边界线。所以说偃王施行仁義而徐国灭亡了子贡机智善辩而鲁国的国土削减了。从这方面来讲施行仁义和机智善辩,都不是用来保持国家的办法抛掉偃王的仁義,废弃子贡的机变凭借徐国、鲁国自己的实力,用来抵抗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那末齐、楚两国的欲望不可能在徐、鲁两国得逞了。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囚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會有什么伤害”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汢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嘚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非子·五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