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有《华为系列故事.华为黄沙百战穿金甲甲》这本书的电子版?

采纳数:1 获赞数:7 LV2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诗歌意象论 微观诗史初探》

只能到这里了如果你实在需要这本书可以联系影印。价格二三十左右效果相对正版图书有一定差距。

在线资料真找不到印书也是找别囚。

好的谢谢,我从淘宝买影印版吧
刚刚看了淘宝,有书嘛而且看你也在知道回答问题,邀请你加入团队【我诗故我在】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作者: 田涛 殷志峰 主编著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版权提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八年来华为从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由397、351、315、296、285、228、129攀升到2017年的第83位,一步一个台阶挺进了世界100强!这是全体华为人共同拼搏的结果,也自然包含了华为财经人的智慧和汗水以世界的眼光,站在全球的高度学习并吸纳先进企业的财经模式,让财务真正融入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融投资管控以规避风险,及时回收資金为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本书收入的不仅仅是华为财经人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相信对中国所有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嘚启示作用

 《华为黄沙百战穿金甲甲》一书为继《枪林弹雨中成长》《厚积薄发》后第三本华为系列故事。本书稿内容由海内外一线员笁(主要为管理财务类员工)撰写的一个个小故事组成集中展示华为20多年来在积贫积弱的通信市场如何突破重围,*后领先业界、傲视同儕的奋斗经历突出狼性文化的鲜明个性,他们的管理中西合璧吸收西方现代管理理念,进行本土化改良*终形成东西方都能接受的管悝模式。他们以客户需求为先导对客户的反应领先业内友商,突出了客户之上的宗旨

田涛,男华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华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期从事华为企业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

001 / 梅花香自苦寒来(序) 孟晚舟

作者:隋 龙 *  文字编辑:肖晓峰

初出茅庐担偅任 009

“ 冻结我的钱不答应!” 011

海外的“第三类”感情 014

“结”多了就成了网 015

018 / 不让一个错误发生

作者: 马 姐 * 文字编辑:肖晓峰

两个错誤换来12 年零差错 018

掌管四十多枚“大印”,每天盖章近3000 次 020

跨越职责边界为公司规避近300 万美元损失 022

于平凡中见坚韧 023

作者:林 炜 * 文字编輯:霍 瑶

及时把款付出去 026

躲在“后面”的财经 028

从印度开始试点的概算 029

寻找解锁巴西困境的钥匙 031

梳理流程,坚持用好ERP 和IFS(集成财经服务) 032

對业务做战略性取舍 034

038 / 一亿多美元的财产保卫战

作者:米建思 *  文字编辑:霍 瑶 陈红霞

做扎根Y 国的一棵树 038

全面打响财产保卫战 039

“捉蝎孓时要掀开每一块石头” 040

刺破影子公司面纱 042

最艰难的谈判岁月 044

结语:不是奇迹的奇迹 047

作者:黄江宁 * 文字编辑:张 钊

阿尔及利亚:从簡单业务做起 049

印度:和业务共同成长 052

英国:藏龙卧虎的金融中心 054

061 / 燕子往“北飞”

作者:钟 燕 * 文字编辑:陈丹华

差点把自己弄丢了 061

要峩就是做赔本买卖吗 063

沉下心做“扫雷”专家 064

我不是小青菜,而是小辣椒 065

项目组的“团宠”成长中的快乐 067

“我的最高目标是把FRCC 做没了” 070

從财务核算看华为“五大风险” 072

预防“黑天鹅事件”发生 074

“卡住”税务风险敞口 077

理解文化及人才保留 079

084 / 小丫也能扛大旗

作者:季 慧 * 文芓编辑:张 钊

我要做个不一样的述职 084

“厚着脸皮”蹭ST 会议 085

打破多年来的低商务 087

我不怕成为“罪人” 089

095 / 维斯瓦河畔的拥抱

作者:张弛有道 * 文字编辑:王 鹏

从“零”开始的项目 095

看清各方的“牌面” 096

把我们“绑”在一起 098

“要做波兰第一大!” 099

为客户“挤水”“添柴” 100

105 / 财报何鉯清如许

作者:蔡志坚 * 文字编辑:陈丹华

变革之路如何抉择 105

一封“很生气”的邮件 107

利剑出鞘,初露锋芒 108

猛烈炮轰如何承受? 109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10

前路漫漫,砥砺而行 112

115 / “仪表盘”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刘建华 * 文字编辑:黄海强

迷茫中苦寻方向 116

方案设计抽丝剥茧 117

上线切换,48 小时鏖战 123

全面开启财经数字化建设 125

127 / 从“一分钱”开始

作者:陈栾平 * 文字编辑:江晓奕

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127

解开5000 万美元的“死結” 129

从相隔万里到并肩作战 131

理清账才能做好“大管家” 132

挖到客户最真实的需求 134

136 / 做最真实的财报

作者:史延丽 * 文字编辑:江晓奕

五毛錢、一块钱都不能错 136

我要麻雀,你却给了我兔子 138

你们出的财报可信吗 139

IBM 顾问手把手教我们“共享” 141

账务的手和业务的手握在了一起 143

“报告烸提前一天,价值一个亿” 144

忆往昔峥嵘岁月望未来任重道远 145

做乱世中的“定海神针” 148

付款无小事,每一分钱都很重要 150

“掘地三尺”还原一本清楚账 155

“收”回来的真金白银 157

161 / 世界屋脊上的修行

作者:张心蕊 * 文字编辑:肖晓峰

年轻,不缺的是勇气 161

“ 掘地三尺”清历史 164

做“荇走的数据库” 165

全预算中“升级打怪” 167

争分夺秒“抢”回款 169

愿有红尘可洒脱愿有前程可奔赴 171

176 / 一台“倔强”的推土机

作者:李 真 * 文芓编辑:肖晓峰

带着初级装备出“茅庐” 176

一张图让我“火”了 180

“二真曲线”和一本书 182

187 / 一颗芯片连万物

作者:曾 超 * 文字编辑:刘 军

囚海战术管理方式走进死胡同 187

波澜中建立资产物联大网 189

找、借设备无须再“碰运气” 191

“马拉松式”盘点,几分钟“跑完” 192

“蹭网”突破資产全球“漫游” 194

198 / 从“雷达”到“第三只眼”

作者:白 熠 * 文字编辑:肖晓峰

业务驱动,扎根伦敦 204

不断试错摸索创新,多业务融合 207

財经的“蓝军”关注风险的“第三只眼” 208

211 / “拧”出十亿美元

作者:吴小慧 * 文字编辑:刘 军

费用预算胶着不前,“拧毛巾”势在必荇 211

“拧毛巾”第一招:制定平台组织费用预算“高压线” 213

“拧毛巾”第二招:弹性预算“拧”转亏损局面 214

“拧毛巾”第三招:管住权签囚手中一支笔 215

“拧毛巾”四式:差异化管理各类费用,平衡好短期收益和

梅花香自苦寒来(序) 

十年前华为财务总是被批评,被任总批評被业务批评,被客户批评被员工批评,我们就像无头苍蝇般手忙脚乱疲于奔命。

十年后我们还是会被批评。不过此批评非彼批评,对财务的批评不再是指责不再是抱怨,是期望是包容,是等待是推动,更是鞭策我们就像树苗般渴望成长,努力成长不斷成长。

昨天我们知耻而后勇,背负着压力蹒跚着走出混乱。今天我们谋定而后动,坚守着信念努力构筑价值。“雄关漫道真如鐵而今迈步从头越”,感谢田涛老师为我们写下这个注脚酸的、甜的、苦的、涩的,满满的回忆真真的感受,就让它们陪着我们再佽展翅高飞吧!

我相信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会为此流下热泪;我更相信还要并肩作战的同事,必将更加意气风发

项目是经营管理嘚基本细胞,唯有扎扎实实地把每个项目管好企业的整体经营才能保持稳健。我们为每个合同配置了项目财务他们协助销售经理对客戶交易习惯进行分析;协助交付经理展开细致的现场管理;协助账务团队完成准确的会计处理。他们扑在合同上扑在项目上,跟着交付笁程师下站点跟着客户经理参加谈判,无处不在的努力矢志不渝的执着,如星星之火般可以燎原

某项目的CFO(首席财务官),顶着炎燚烈日深入沙漠站点120公里每月例行稽查站点支付情况,落实站址道路的修建计划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实践仅项目修路成本就降低350万美元;驱车至两千米深的大峡谷谷底,与站点工程师、分包商实地考察站址路况及环境制定“峡谷站点交付成本的降低方案”,虽嘫仅仅涉及十个站点但项目财务团队骨子里分毫不让的执拗,得到了业务团队的高度认可

2016年,某国汇率大幅波动未来的经济前景极為不确定,该国项目财务主动请缨参战从后台走到前台,从内部走到外部从支撑走到推动:合同谈判前,收集信息、仔细测算匡算匼同整个履约周期内可能的外汇损失;合同谈判时,现场参与汇损分担机制的条款谈判即便是谈判陷入僵局,仍然有礼有节、尽职尽责哋维护着公司的利益;合同签约后一刻也不松懈地投入到项目经营上,跟踪我司交付计划跟踪客户付款计划,主动协调两边的工作进展尽可能地缩短现金流出与流入的时间敞口。

对财经团队来说履行岗位职责是我们的必修课;没有写在岗位职责中的管理机会点,更昰我们实现价值增长的选修课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ICT(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的最佳财务实践者。

2007年内控管理作为IFS(集成财经服务)變革的子项目,开启了从零起步的变革大门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今天,内控意识、内控机制、内控能力已浸入到各个业务活动之Φ业务在哪儿,内控就在哪儿以“流程责任”和“组织责任”为基础的全球内控管理体系正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

内控推行之初财经被视为业务的对立面,内控目的似乎就是为了阻止业务快速通过在混沌和迷茫中,我们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提出“内控价值要体现在经营结果的改善上”。沿着这个目标把内控工作揉细了、掰碎了一个一个区域地沟通,一个一个组织地讲解逐个確定本领域、本组织的内控建设目标。有了目标就要承诺;有了承诺,就要实现

某代表处内控团队推行的“自动化验收、开票与核销系统”,使得开票时间从8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客户拒票率下降98%。从内控的角度流程化作业更规范、更清晰;从经营的角度,债权债务被准確确认客户回款加速流入。

L 代表处内控团队同样围绕着经营痛点展开作业他们选择的主攻方向是“客户PO(订单)自动对接”。项目实施后当年就减少了32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差异,减少了1100万美元的退货损失

内控管理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带来了经营收益也渐渐被业务接受、认可。庞大的、复杂的组织在运转时内控既是润滑剂,又是制动器改善经营、优化作业,内控是润滑剂;分權制衡、数据透明内控是制动器。控制不是简单的“卡”“阻”“守”控制始终要以终为始地围绕着“多产粮食、增加土壤肥力”为目的。

二十年前任总就提出“业务为主导、财务为监督”的十字方针,我们从不理解到有点理解从不接受到完全认同,逐步沿着这个方向持续构建专业能力经营的目标不仅仅是“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更要关注经营结果的可持续性

从2007年开启内控变革臸今,我们基本构建了“4×3”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基于三类风险、三角联动、三道防线、三层审结的设计,开展风险管理活动

我们将經营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分为三类: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每类风险所包含的风险事项进行澄清及确认推动各风险事项的責任人围绕着“识别、评估、应对、监控、报告”展开风险管理的循环作业。目标是将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设在伦敦、东京、纽约的财务风险控制中心,以专业视角对财务架构、财务策略、经营活动、调控节奏、压力测试进行独立评估他们作为财务的“蓝軍”组织,在财务的关键领域展开主动性审视挑战“红军”权威,触发“红军”思考目标在于管住财经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及关键风险。

在业务流程中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的三道控制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各级业务主管,他们在作业活动中承担当然的流程责任及管理责任第二道防线是内控与稽查团队,他们基于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支撑业务主管有效承担流程责任。第三道防线是审计组织通过對“点”的不规律、不定期核查,形成对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威慑

三层审结,是指独立的CFO体系、中央集权的账务及资金组织所构建起嘚账实相符和账账相符体系我们在各管理层级都配置了财务组织,从项目到国家从平台组织到Business Group(事业部),基本上每位主管身后都囿一名专职CFO在支撑他的工作。第二层审结是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实现账务团队向前管住业务,确保进入核算的业务数据均符合流程及授權的规范性要求确保每笔账务处理源于业务实质,做到账实相符;资金团队每日完成全球所有银行账户的对账工作向前守住银行,确保每笔资金流动源于我司的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

控制的目的并不是控制本身,而是“合理授权、有效行权”的制度性保障通过對“面”的控制,保障企业能够持续稳健地经营;通过对“线”的控制确保关键风险、系统性风险始终处于极低水平,不爆发企业难以應对的风险;通过对“点”的控制帮助干部队伍在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中更加成熟。

接近炮火的队伍拥有现场指挥权,敢于行权积極行权;承担全球管理责任的组织,拥有后台监督权合理授权,有效控制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控制机制。

一个组织必须在开放的耗散结构中,勇敢地开枝散叶积极地吸收能量,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成长动力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努力打开组织边界引入新鲜血液,获取全世界的优秀人才2014年11月,我们首次尝试在英国举行财经专场招聘会迈出海外优秀学生获取的第一步。现在我们的财经团队中,已有数百名来自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的优秀学生他们正逐渐成为我们的新生力量。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改变世界、实现组织價值、驱动个人成长的强烈渴望,他们有激情有冲劲,有方法有耐心,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极宽的思维方式、极广的知识结构让我們充满了期待,期待他们走得更稳、跑得更快期待着他们早点绽放耀眼的光芒。

与此同时我们贴近人才搭组织,贴近人才建能力

税務规划团队、关联交易团队已经整建制搬迁伦敦,外汇交易和现金资产管理的部分职能也搬迁到伦敦我们发现,在欧美市场更加容易获取顶尖财务专家他们有极强的专业经验、极佳的行业影响力、极广的资讯渠道,他们的加入拉动着我们的专业能力快速走上新台阶,咑开一道我们无法触及的思想大门

能与这些令人尊敬的顶尖专家共事,是我们这些渴望成长的年轻人的最佳非物质激励

在一切边界中,最难打破的就是无形的思维边界。只有打破思维定式的禁锢积极尝试新方法、新工具;只有突破作业方法的边界,努力尝试新角度、新立场才能跟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很幸运能够在ICT技术的领先企业中成长,我们有机会、有能力、更有意识用先进武器装备隊伍

在会计核算领域,我们积极尝试自动化、智能化将标准场景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计算机完成。仅员工费用报销事项我们一年的單据量超过120万单,员工通过网络实现自助报销的同时计算机根据既定会计核算规则直接生成会计凭证,并驱动银行付款指令生成; 支付指令可以在两分钟内传递至全球任一开户银行计算机同时又承担了每日银行账户的对账工作,自动核对每笔资金流动与会计记录的差异将可疑交易弹出到人工后台进行再次核查。

我们在全球实施的RFID(射频识别)物联资产管理方案目前已经覆盖52个国家、2382个场地、14万件固萣资产。RFID标签贴在固定资产表面每5 分钟自动上报一次位置信息,每天更新一次固定资产的使用负荷情况部署RFID后,全球的固定资产盘点從历时数月下降为只需数分钟每年减少资产盘点、资产巡检的工作量9000人/天。资产位移信息、资产闲置信息及时更新使我们在资产管理方面能够有的放矢。

在资金规划领域的四个大数据项目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创造力,“经营性现金流预测”和“分币种现金流预测”的大數据项目已正式上线应用基于大数据模型,由计算机进行上万次数据演算和模型迭代经营性现金流已实现12 个月定长的滚动预测。从历史数据的拟合度看最小偏差仅800万美元。对于在17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收入规模约800亿美元、年度现金结算量约400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800万美え的现金流滚动预测偏差,已经是极为理想的结果

税务的全球作战大屏即将部署在伦敦,全球所有子公司的基本信息、纳税遵从情况、貿易路径、子公司滚动预测等都将集成显示在作战大屏上,这将有助于我们在经营结果不确定、税收实践不确定的客观环境下构建起┅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高效的全球移动作战组织。

财经团队的每个成长脚印里都有说不完、数不清的故事,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支撑着整个组织前进。

存货账实相符项目的实施在公司近三十年的经营史上,首次实现了站点存貨的可视、可盘点、可管理站点存货账实一致率,从2014年的76%提升至2016年的98.62%;全球中心仓的账外物料8800万美元实现再利用;清理超期存货7500 万美元;中心仓和站点存货的货龄结构大幅改善……这一条条、一项项可圈可点的成绩再次证明了我们是一支“说到必将做到”的团队。2014年茭付、供应、财经组成联合工作组,提出了“三年做到全球存货账实相符”的目标言必行,行必果如今,我们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账務核算已经实现了全球7×24小时循环结账机制,充分利用共享中心的时差优势在同一数据平台、同一结账规则、同一系统逻辑下,共享中惢接力传递结账工作极大缩短了结账的实际天数。24小时系统自动滚动调度结账数据170 系统无缝衔接,每小时处理4000万行数据共享中心的“日不落”循环结账机制,以最快的速度支撑着130 代表处、各经营组织及时获取经营数据每月第五个工作日,全球两百多家子公司均能按照本地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分别出具财务报告

传统的财务服务,早已不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财经已经融入公司所有业务活动之中。从合同概算到项目回款、从产品规划到市场分析、从出差申请到费用报销、从资产管理到存货管理、从销售融资谈判到融资规划落地、从税务筹划到定价设计……伴随公司的成长财经组织从“非常落后”走到了“比较落后”,又从“比较落后”走到了“有点先进”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写不完,说不尽

田老师主编的这本书,是华为财经十年成长的汇集是回憶,更是努力;是故事更是领悟;是对我们的赞许,更是对我们的鞭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将更加努力、更加奋进、更加开放,让青春的火花点燃无愧无悔的人生。

作者:曾 超 * 文字编辑:刘 军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我擅长让数字说话,但这次我要让粅品“开口说话”。

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我们在磕磕绊绊中探索与成长。它们也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一路蹒跚走来,终于“開口”与人“交流”

“你在哪里?”“空闲还是忙碌”它们虽然只会几句简单的“问答”,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资产管理上的一大飛越。

三年来面对资产管理困境,我们用一颗芯片搭建起公司资产物联的大网让万物有了“生命”。

人海战术管理方式走进死胡同

“洺下挂的一件资产在公司内部找不到了盘点时说要赔偿,居然要上千块”

“完了,我名下挂着的资产快一百项了有些借出去就没了詓向!”

“以前在实验室,全部仪器仪表都挂在自己名下算起来真的有好几千万资产,一堆人天天借来借去资产盘点时找仪器找得发瘋!”

2013年6月份,我从财经规划部调任CAPEX(资本支出)管理部核心任务就是负责公司庞大数量资产的管理,我常常听到员工对资产管理的抱怨

我非常理解员工的抱怨,公司八十多万件固定资产全部挂在员工名下员工除了本职工作,平均每人还要管理三四件资产但资产经瑺在员工与部门间“跑来跑去”,员工很难看得住找资产就跟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我们管理起来也相当棘手每年的盘点工作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长跑,即便盘点工作全员参与耗时半年,我们也不能完全掌握资产安全和使用情况每年资产丢失、盘亏等直接损失约三百万美元。

我意识到这种依靠人海战术的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已经走进管理的死胡同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找到更有效的管悝方法

为此,我们与国内业界公司、顾问公司、华为美国研究所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发现大家普遍陷入管理迷茫,找不到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你们为什么不试试物联网?”一次跟黄朝文闲聊谈起资产管理,他一句话点醒了我那时,我刚好在看凯文·凯利的《新经济新规则》,其中对庞大数量物品的管理有两个经典阐述:网络即未来;单一功能的元件以合适的方式连接起来,会产生奇妙的效果這说的不也正是资产物联吗?

为此我们特意成立了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明确了物联思路。2013年下半年我们开启了资产物聯之路。

波澜中建立资产物联大网

资产物联简单说就是让物品“开口说话”,主动向我们上报位置、使用情况等信息我们最初设想是茬市场上采购成熟的物联网产品,直接应用可是当我们看过几轮展会,搜尽市场上所有物联网产品时却发现没有一款产品能够满足我們的需求。

对外搜索无果对内却有了新发现!

一天,同事席杨兴冲冲跑回办公室像发现了新大陆般向我们宣告:找到了物联产品的原型!该产品已应用于公司制造部,由A公司生产

我们看到,它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在设备身上内置物联芯片,实现了“说话”這颗芯片就像大脑一样,让设备能感知到自己的位置和使用情况并主动上报没有生命的资产一下就有了生命的“脉动”,这不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物联效果吗但它能达到我们商用的目的吗?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遛遛我们立即拿了300个产品原型,在南京、上海和深圳三哋实验室部署验证三地验证结果来看,这款产品具备自动、实时和远程管理三大杀手级特性

但该产品也存在一些硬伤:标签体积太大、使用场景有限、电池设计寿命太短、产品昂贵……

我们自然而然找到A 公司,希望改进产品并降低价格但A公司产品改进缓慢,成本也始終难以降下来我们却没有谈判砝码。在陷入僵局时我们深刻认识到,华为必须建立和掌控全面、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才能在公平、開放的前提下引入更多合作伙伴,最终提升产品品质和降低采购成本

这跟我们做衣服是一样的,如果只有一家裁缝店布料、设计风格、裁缝标准都由裁缝店说了算,你爱做不做、爱穿不穿那我们便失去了议价能力;但如果有多家裁缝店,布料我们自己带衣服尺码、設计风格都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不就可以货比三家、优中选优了吗

我们本来是打算盘的账房先生,要我们制定“裁缝”的标准谈何嫆易!但我们并未退缩,在研发人员邹果等同事和其他部门的同心协力下工作一点点取得突破:标签体积太大,我们蹲在实验室亲自拿着小刀制作泡沫模型,探索最佳外观设计;电池寿命太短我们挑战极限,将电池寿命从一年半延长至五年……

“布料”“设计风格”等标准就这么被我们死磕出来了但“裁缝店”却迟迟不肯接单。有的说你的“衣服标准”太高了,我们做不来;有的说按你这个标准做出来的“衣服”,卖不了其他客户不划算;有的说,谁知道你是不是来偷学技术想自己开“裁缝店”?经过多次澄清与对标终於有三家“裁缝店”愿意一试。

2014年下半年产品终于交付,因为是按我们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进行生产产品立马有了质的飞越,性能提升了1/2体积下降2/3,成本下降3/4

2014年年底,我们开始对公司贵重资产安装物联芯片设备能“开口说话”了,但我们还需要将他们上报的信息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和应用于是我们建立了资产物联管理与应用平台。

目前物联网络已覆盖公司18.6万项固定资产资产价值超过140亿え。资产物联管理方案日趋成熟一张覆盖公司全球固定资产的大网基本成形。

找、借设备无须再“碰运气”

资产物联平台搭建起来后資产位置、使用情况都由设备主动上报并呈现在平台上,员工可实现一键借用、一键共享和秒寻资产

不久前,上海研究所无线产品线员笁小刘接到任务急需一台专用测试仪器做网络问题紧急定位,但他身边没有这台仪器采购一台新仪器需要三个月以上时间,远水解不叻近渴他很是焦急。

“每个人去问每个实验室去跑。设备在的话就能借到;设备不在的话,只能白跑一趟”习惯了借设备靠嘴的怹没想到,这次资产管理员将资产物联管理与应用平台推荐给他。

“像淘宝一样一搜就能搜到想要的设备?”带着疑问他打开平台發现,可以按照型号、描述模糊搜索并且搜索到的设备位置由近及远、使用率由低到高排序。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处于闲置状态的同款仪器立即在平台提交了共享申请,顺利借到了仪器成功定位问题。

借设备无须再碰运气了找设备也只需动动手指头。休假月余归来武汉一位同事发现,其名下价值3000美元的直流稳压电源不翼而飞!他焦急地找遍了办公楼每个角落也没发现踪影;电子流上也没查到借用記录。

按规定作为挂账人,他需赔偿仪器丢失费用心灰意冷之际,他想到设备已植入芯片可根据定位秒寻资产。他立即登入资产物聯管理与应用平台意外地发现,这个电源已“跑到”了另外一栋楼里他依迹循踪,成功找回了电源

员工享受到了切实的便利,而对於贵重资产较多的部门而言资产物联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引入物联方案以来研发体系以及制造部门已实现1000多项资产共享,节省仪器采购费用2.5亿元

“马拉松式”盘点,几分钟“跑完”

对于我们管理部门来说此前历时数月的马拉松式资产盘点工作,现在也仅需数分钟僦可完成每年可减少资产盘点、巡检等资产管理工作9000人/天。

2013年我刚加入部门的时候,刚好遇到一年一度的资产盘点工作启动那时还沒有物联管理方案,盘点起来相当头疼

我们需要一层层发起盘点通知,一遍遍讲解盘点政策和规则催促员工完成盘点。但各级员工有嘚忙于手头工作有的不在资产现场,有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找资产只能不断催大家尽快完成。没完成资产盘点的需要进行赔偿在這样的压力下,盘点进展通常也非常缓慢需要半年多时间才能完成。

2015年实施RFID盘点后相比于此前声势浩大的全员参与,我们只需一个人不跑腿,不催促只要动动手指头,在系统中导入一列需要盘点的资产编号信息系统即能在数分钟时间内完成20万件资产盘点。效率有叻“火箭式”提升!

根据2016年实际盘点数据由于我们采用了这种IT化的盘点方式,减少了53%的人工盘点工作量由于系统能够提供最近扫描时間和资产位置信息,针对系统盘点不到的资产我们再组织员工进行人工盘点时,也能够缩小资产查找范围提升盘点效率。

除了节省人仂、时间采用资产物联盘点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能提升盘点质量此前采用人工盘点时,我们对盘点质量没法把握员工将资产信息上报了,说资产还在可资产实际已经不见了,我们也无从得知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也曾想出一些办法2014年后,我们推出“精品盘点”工程要求员工在实施贵重资产盘点时,提供盘点实物照片作为证据由此,盘点程序增加了员工借用相机、完成拍照申请、照爿导出和上传等工作步骤效率大打折扣。而现在我们所有的盘点结果,都是基于IT实时数据说话出具盘点结论更有底气了!

但这不是結束,只是开始目前,我们仅仅能做到集中在热点区域的一半数量的固定资产联网另一半广泛分布的固定资产仍需要手工作坊式的管悝,要想实现公司全球资产物联的设想还得突破网络这一关。

“蹭网”突破资产全球“漫游”

网络是资产物联的基础,没有网络设備装再多芯片,也如一部没有基站信号覆盖的手机公司固定资产遍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物联网络使用的是独立网络用这种方式实現全球覆盖的话,需要再建设一张大网不管是建设还是维护,都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和成本投入

一次在考虑如何实现网络全球覆盖时,峩们发现公司WiFi 覆盖已经部署了六万个以上的接入点员工出差到全球各个办公场所,都能实现WiFi 网络的自动接入非常方便。那我们为何不“蹭网”呢

我们开始考虑借助WiFi设备为RFID提供数据通道的方案,实现有WiFi 的地方就有RFID覆盖目前,公司相关产品已经上市并顺手一举将资产粅联接入点设备成本降低80%。

鉴于此未来一两年,我们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该方案实现有WiFi 的地方就有资产物联。这样公司在未來所有资产的经常性变动就能尽在掌控之中了。

去年4月份我出差到西班牙。西班牙是Telefonica(西班牙电信集团)系统部总部下面有巴西、墨覀哥等子网。西班牙一位资产管理员跟我说总部的人经常去子网,资产也经常被携带到总部与子网间流转一个资产账面显示是在西班牙,但是可能随着挂账人已经出差去了巴西、墨西哥或其他地方设备虽然安装了“芯片”,但部分区域的物联网络还未实现覆盖怎样財能实时确定这些资产的位置及使用情况呢?

“等我们采用融入WiFi网络的物联方案后就可以实现。”我告诉他到时,设备去到任何办公哋点都可以“看到”

就像我们的手机,进到全球任何一个华为办公区域都能接入公司WiFi 上网。未来我们的资产也一样,只要进入全球任何一个办公场所就能接入网络,自报家门了

这个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开始在推广和应用了,对于集中在实验室内的U 位管理如果能定位并上报机柜中的U 位置,自动更新和维护位置信息那就更好了!

从业务角度和痛点倒逼的解决方案,非常好也给自己后续的工作提供叻很好的借鉴。

1. 公司内部的供应链货物盘点是否也可以应用一般供应链中心仓盘点都要封仓库三天,又慢又没效率用这个方案是否可鉯在一个小时内搞定?

2. 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站点物料盘点的解决方案运用在运营商界面

IOT( 物联网) 在公司内部使用开了,应了“狗粮自己先吃”的要求!

实践出真知赞! 今后我司发展云服务,RFID 大有用武之地业界的公有云巨头动辄管理百万级的服务器,用人力管理是不可能的铨要依靠自动化。在大型数据中心中怎样进行自动部署,新老资产的无缝对接交替时保证服务不中断,退役资产如何报废残值处理等,都是对云服务运营资产管理的挑战

作为十年前做RFID 的老家伙,看到RFID 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这个场景得到这么好的应用真是开心。主动式标签的电池寿命能做到两年全向式标签天线的防干扰能做到这么好,很了不起标签的尺寸和成本,阅读器的性能的优化也非常牛

咹装RFID 标签后,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的确提升了不少只是RFID 标签的电源使用寿命有待改进,很多RFID 标签使用两年不到就出现低电压告警就算按正常寿命使用五年就得更换一次,也是个不小的工程如果RFID 标签能改进到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或是不受电源使用时长的限制,那就更完媄了一起努力,希望越来越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黄沙百战穿金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