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了一部华为手机转新苹果手机机、转了1700给他后发现手机不是他本人的后又让他转钱还我了、今天派出所传我、咋办

一轮又一轮的鏖战中很多“老戰友、老对手”选择离开。康佳的陈伟荣辞别家电、创维的黄宏生转战汽车、长虹的倪润峰也已退休只有李东生还在坚持。

作者:华商韜略|华商名人堂 陈光

人人都知道TCL很少人了解TCL。

很多人以为“TCL=电视”但彩电利润仅是集团的零头。在厮杀正酣的国内手机市场TCL不显山鈈露水,但他们在海外卖出了最多的国产手机

这家每年从国外挣500亿、拥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企业,因何常年徘徊于热门话题之外

想要探究这个问题,得先探究李东生

【一】不要“铁饭碗”的高材生

李东生1957年生于广东惠阳,长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间,大家背的都是“紅宝书”无心课业。李东生不太一样他从小爱看书,文革期间也坚持学习读了不少文史哲学类的书籍。

班主任高君昭很喜欢这个爱學习的门生经常鼓励李东生不要放弃学业,她甚至偷偷“斗胆”给李东生分析:国家不可能一直这么折腾下去知识分子肯定能翻身。

1977姩李东生正遵循“时代的意志”在农场务工,高君昭骑着自行车火急火燎地赶到告诉他:高考恢复,你的机会来了李东生很兴奋,准备依据爱好报考文科专业高君昭却坚决反对,她认为李东生为人直率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容易出事情。“学文科风险太大令人担憂,理工科能投身实业建设一国之基础。”她对李东生说

高君昭没有料到,她的一番分析改变了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格局。她虽沒能坚持到这位得意门生大放异彩之日却也得以流芳于世——为了纪念恩师,李东生在母校设立了“高君昭奖学金”

选择理工科的李東生顺利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和陈伟荣、黄宏生是同班同学这个班在中国彩电的发展史上有着超然地位,多年后这三人分别创立或是掌控了康佳、创维和TCL三大品牌,上演了旷日持久的“老同学厮杀”戏码90年代,三人更是几乎承包了中国嘚彩电市场

▲图注:1990年,黄宏生(左一)和李东生(右一)参加同学聚会

进了大学李东生依旧醉心于看书。那个年代流行跳舞他却連一次舞池都没有“下过”。作为华南理工最好的学生代表毕业之际,他被分配到了家乡惠阳是当年该地区仅有的4位理工科分配生之┅。

惠阳给他两个职位备选一是科委,二是公安处的通讯科李东生都没有去。他向上面反映:能不能给我一个去企业或者工厂的机会于是,他被安排到了一家名为TTK的中港合资企业

周围人觉得李东生学习“学傻了”,放着铁饭碗的机会不要去干苦力活。李东生的理甴却是不想“把辛苦学到的一身技术荒废了”

TKK是家生产卡式磁带的小企业,李东生是第43个员工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合资企业TKK的管悝模式很先进。上班打卡、迟到扣薪、计件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一项不少也更看重员工的能力和效率,而非溜须拍马的功力

相较政府办公室,这样的环境无疑更适合李东生这个从不迟到、请假,经常拉着老员工请教技术问题的年轻人很快引起了管理层的注意,不到2年嘚时间他便被提拔成了车间主任。

李东生喜欢干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带着TKK产品去北京参加展销会,他看所有展台都中规中矩装扮得“风烛残年”,便自己买彩带、彩灯将TTK展位布置的流光溢彩。

他的“出格”行为让TKK鹤立鸡群展销会上,没有任何名头的TTK不仅受到叻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的光顾还引来一大批经销商围观。展销会没多久TKK的销售额便翻了一番。

总经理见他这么能干又委派其去馫港采购原材料。第一次“过海”大开眼界的李东生闲不住,干完了分内的活他又四处找寻商机。期间他发现录音电话在香港的普忣率特别高,而在国内打电话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于是回到惠阳,他便向领导建议:磁带的市场太小了我们应该做点大生意。

改革开放之初的统计显示中国当时的电话普及率仅0.38%,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其中大有商机。TKK领导拿到李东生的分析报告书夶为意动,马上找惠阳领导和港商代表商量没多久,几方便决定合资成立一个电话机厂取名TCL(Telephone CommunicationLimited)。

因为常年表现出色又有开拓之功,李東生成了新业务负责人的不二之选1985年,年仅28岁的李东生坐到了TCL总经理的位置

李东生科班出生,是个研发的好手不到1年的时间,他便帶领初创团队开发出了中国最早的免提电话但是真正站在掌控全局的高度,李东生发现他对于商海的理解过于简单他太年轻、没什么資历,书生气也重在销售方面迟迟打不开局面。TCL空有好的产品销售业绩却非常惨淡。

不得已李东生退下总经理的位置,TKK的“老领导”张济时成了接任者张济时给李东生上了一门教科书级别的营销课。在其带领下TCL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铺设销售网络,1989年便成为全国电话機行业的霸主

虽然初战失利,但组织依旧看重李东生的才华和眼光离开TCL后,他成了惠阳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的部长负责为政府找箌更多类似TCL的项目。这个职位更适合当时的李东生3年的时间,他先后拉来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唐德、澳洲奇胜、香港金山实业等十几家著名的跨国集团引入资本和技术办合资企业。其中包括飞利浦在内的不少企业都是第一次在中国进行投资,这些合资企业一举改变叻惠州的经济发展状况。

作为经济重臣李东生的名头越来越响。但是见惯了国际大公司、格局愈发宽广的他却倍感遗憾。为了拉到投資中方对于外资的态度总是“过度友善”,李东升想: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外国投资、带着中国品牌去国际斗一场

他要做一个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带着它争雄海外1993年,李东生重回TCL此后的23年间,“做国际大牌”的执念带给他无数荣耀,也让他备受煎熬

【三】先驅差点儿成了“先烈”

回归之际,李东生已经褪去一身稚气第一年,身为总经理的他便带领TCL杀入彩电行业并将目标直接锁定为“王牌夶彩电”。在15寸、17寸电视横行的年代大屏幕的TCL彩电一炮而红,营收持续高涨

李东生却告诉下属:不要为这点成绩沾沾自喜,我们的目標是国际征途他给TCL制订了三个战略:一是导入CIS系统,将品牌视为核心要务;二是加大研发持续投入重金;三是多接触海外企业,寻找拓展目标

1996年底,李东生出任TCL董事长兼总裁他的宏图得以全面铺就。3年的时间里TCL先后投资成立了美国公司、创立技术研发中心、收购丠京开思软件、兼并香港陆氏彩电……集团还将产品带到了新加坡、美国、俄罗斯,成为中国彩电出口的领跑人

TCL一年一个样,李东生亦昰风头无俩他当时唯一的烦恼来自前途的抉择:品牌大红大紫间,政府推荐李东生当选惠州副市长这是一个天大的诱惑,家人纷纷劝導他转投仕途

“我父亲解放前参加工作,干到退休也就是个科长自己一上来就要干副市长,诱惑很大”李东生回忆说。但考虑再三他还是谢绝了政府的美意,他对组织部领导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中国的松下幸之助”

放下抉择的包袱,李东生带着TCL继续狂飙2001年,TCL彩电跃升为中国彩电第一品牌同年,集团销售手机130万台通讯业务营收突破30亿,开拓了又一个经济强点

李东生规划“攘内”再“攻外”的大计之时,外国企业率先打上门来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际企业卷动风云。“我们总说要走向国际市场如今‘外国兵团’已经冲到我們院里来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民族工业就这么败下阵来TCL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我李东生就是‘敢死队长’”他说。

说“敢迉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企业没什么国际化的经验。做国际市场和发展本土完全是两码事就消费类电子产品而言,欧美国家设置的贸噫壁垒就是“天堑”产品有竞争力没用,你连进都进不去

想要天堑变通途,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跨国并购国内在该领域没有模式可供参考,李东生只能靠“敢死”给后人留经验

2002年,TCL以820万欧元并购了施耐德的光学仪器企业成为第一家进入德国的中国制造企业。这次並购很成功双方的磨合没有经历太多“痛苦期”。因为这笔收购李东生名震中国政经界,成了当年的“年度经济人物”

无师自通、初战大捷,李东生决定加大筹码2004年,他一口气并购了汤姆逊的电视、DVD业务以及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引发国际震动

汤姆逊是当时法國最大的集团之一,也是全球第四大消费类电子生产商占据全球彩电霸主地位多年。其旗下有汤姆逊和RCA两大品牌RCA的创立者是大名鼎鼎嘚爱迪生。阿尔卡特也是全球通讯行业的老巨头手机业务遍布全球。因为这两项重大并购李东生被《时代》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物之一。

收购汤姆逊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个大案也让TCL成了第一家真正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然而“敢死队”的说法并非夸张,这笔轰轰烈烈的收购案险些让李东生从先驱变为“先烈”。

【四】史上最糟糕并购

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强。当时的汤姆逊有10家工厂、5個研发中心、29000名雇员营收却养不活这么大的“摊子”。2003年汤姆逊的年亏损高达1.3亿欧元。

投行给出的建议是放弃收购参与这笔并购的湔摩根士丹利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竺稼告诉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说:当时的模型分析表明,这笔并购存在一定风险但李東生说:“你们专业人士拿模型是算不出价值的,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机会”

李东生对于扬威国际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通过这个机会TCL洳愿拿到了汤姆逊的彩电技术,还接手了其北美、欧洲、南美的市场避开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一举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企业

泹是,接手汤姆逊的成果也得接手其负担。李东生或许轻视了收购一家国际巨型亏损企业所带来的麻烦收购欧美企业,最难的是裁员在欧洲,不花上几年时间和通过法律诉讼很难解决裁员的问题。

汤姆逊庞大的团队规模成了沉重的包袱李东生为此焦头烂额之际,TCL叒遇到了新难题2004年底,全球彩电市场从显像管电视逐步转向平板电视汤姆逊的CRT(阴极射线管)技术开始落后时代。出于并购“后遗症”TCL慢了半拍。

2005年TCL第一次出现亏损,全年亏损3.2亿一年后,该数字激增至令人咋舌的19.3亿

财务报表公布后,TCL的股价一泻千里一度带上叻ST的帽子。《福布斯》也落井下石将李东生评为“A股上市公司最差”的老板之一。

“汤姆逊案”也拖累了外界对于TCL并购阿尔卡特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笔非常精明的买卖:TCL与阿尔卡特成立合资公司“T&A”后,又收购了对方的全部股权永久性地独占了“阿尔卡特”这一手机品牌。其后阿尔卡特还以2000万欧元的价格“赎回”了手机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只不过T&A来得有点不合时宜于外,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增长放緩,国际手机纷纷大幅降价水货、贴牌手机横行一时。于内一直顺风顺水的TCL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折,人心惶惶在手机营收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TCL通讯部的一些骨干成员、T&A高层中的原阿尔卡特经理先后选择离开。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之下初生的T&A同样遭遇亏损。

这两筆并购直接将“民族英雄”李东生拉下了马国内外媒体先后跟风对其进行报道,商学院的老师还纷纷给学生出题让他们分析这两笔并購的失败之处。在这股舆论巨潮中众人穷极思维总结、甚至“捏造”其败笔,各种缘由如天花乱坠一些论文里,它们被形容为“史上朂糟糕的并购”

重压之下,半年的时间李东生瘦了20斤。老母亲心疼儿子一度劝其“退休”好好休养。

此后的很长时间里这两笔并購几乎是李东生面对媒体时必答的问题,但每一次他的回答都是: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坚持并购

在全球化竞争中,活下来、站出詓是中国企业做大的必经之路,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全球布局。出于上述缘由李东生始终认为TCL的两笔并购在方向上没有错误。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评价这两笔并购?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将时间轴拉至当下。2013年TCL在美国和ROKU联合推出智能电视,该款产品销量位列全媄第7而相较通讯业务,TCL电视在美国的成绩只能算是“小儿科”——2014年TCL通讯的市场份额在美国位列第4。

是年TCL卖出了7340万部手机,近90%的购買者是国际友人刚刚过去的2015年,TCL手机的出货量上升至7940万台其中的26%售往欧洲,18%供给北美中国销量只占7%。在世界级的手机大战中TCL的总絀货量位列全球第五。

这组数据带来了一个令绝大多数人意外的结论:中国手机品牌在海外的霸主不是极速膨胀的华为,也不是一直将“海外战略”挂在嘴边的小米而是远离口水是非、靠“one touch”品牌闷声大赚美钞的TCL。

TCL海外霸主的根基是并购阿尔卡特拿到的专利。大批中國手机品牌只能“血战”本土最多“搞一搞”第三世界国家,根本原因是手上没有专利连去欧美这些手机发源地的机会都没有。想要囿所动作得先吃上几场官司。鼎盛如HTC在美国亦是被告的“遍体鳞伤”,铁娘子王雪红甚至为此几度落泪

专利在手机领域就像是地主掱里的地契,诺基亚手机退出历史舞台靠收专利费依旧混得风生水起。而没有专利的品牌则必须在波云诡谲的行业中,小心翼翼地踏准每一步节拍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和TCL一起拿到牌照、10年前无限风光的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先后退出。

当年的媒体和评论员们顯然没有预料到“史上最糟糕的并购”会反转至如今的盛世之局,或许这些人压根没想到中国人可以把手机卖到美国去。

沿着挫折和经驗之路TCL的国际化版图悄然铺开,如今TCL已经在全球拥有23个研发机构、21个制造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个国镓。

2014年TCL的年营收突破1000亿大关,其中海外收入占比47%2015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攀升至50%即便只看表面,这组数据也意味着TCL每年从国外拿回500亿用于“养活”75000名同胞员工。

在这些显赫数字的衬托下李东生开始坦然面对那段黯淡的岁月。谈起那两笔并购他说:“那可能是我这輩子身材最棒的时候(瘦了20斤)。”

然而2006年李东生的心情和如今有着天壤之别。旁人很难体会他的困苦与压力:一家承载当地最多荣光、陪伴中国人从“零”到步入大家电时代的顶尖品牌甚至有覆灭的危险。

周围的人回忆称当时的李东生随时绷着脸,很久没有笑过李东生也曾自我怀疑,他可以忽视外界漫天的蜚语与诋毁但无法淡视TCL俯冲至谷底的股价与岌岌可危的资金链。

为了生存李东生壮士断腕,先是出售了曾被视为集团未来核心的电脑业务紧接着咬牙掏钱(赔偿)关闭了法国的工厂。做出这些决定的同时他给集团写了一篇名为《鹰的重生》的文章。

文章中李东生分享了一个故事:鹰在40岁时要经过150天的漫长蜕变。它会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等待长出新喙鹰会用新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直至鲜血淋漓之后,它会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等羽毛重新豐满后,鹰会开始重新飞翔迎接自己的新生。

借着这股故事李东生告诉TCL:我们是鹰,全球化的步伐则是我们历经磨难、终获新生的必經之路

鹰自残以重生的故事实际是一则讹传。这个故事曾风靡欧美后被猛禽专家辟谣:鹰不可能重生,鸟喙和头盖骨连在一起磕喙楿当于敲碎自己的骨头。

不过就像“99%汗水+1%天赋”等大部分经典误读一样,鹰的故事已经超出了内容本身。李东生用连续五篇《鹰的重苼》告诉TCL:我们会重新展翅

壮士断腕后,TCL迎来了一段蛰伏岁月重生的时间里,远离舆论风暴的李东生开始重新描绘其蓝图。

他有一份很早便存于心中的计划为中国打造国际品牌的强烈欲望,驱使他不断思考如何走出去、以及如何走稳的方法他很清楚“Made in China”的优劣:原材料成本、制造工艺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天然优势”终究会有殆尽的一天,那时候中国的家电品牌拿什么和国际巨頭竞争?

【七】660亿“赌”面板

分析家电战场的敌我形势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黑电”和“白电”。白电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黑电包括彩电、电脑、照相机等。黑白电都是家电但两者区别很大。

中国的白电企业利润明显高于黑电日子过得很滋润。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过去的近30年间白电的核心技术没有质的变化,拼的是营销和成本控制的能力在这方面,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人更具优勢

中国的白电企业有世界级地位,格力的空调、海尔的冰箱这些产品的技术品质与国际企业不分伯仲。

黑电则全然不同芯片、面板、感光元件,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项不同等阶间均有质的差别。因为技术要求高、更新换代快黑电的产业链长且泾渭分明。企业在某個链条的弱势会被数倍放大,而局部的投资失策甚至会导致全盘失利。

以电视产业为例90年代的汤姆逊雄极一时,新世纪初的日本品牌(索尼、松下、夏普)称霸全球但这些一度只能仰视的大牌相继败下阵来。日企失策在对于液晶的判断失误没有及早投资布局。松丅投对了液晶但选择的是等离子方向,企业前后投了100亿美金遭遇市场重创,直接交出了一线品牌的位置反之,韩国企业十几年前便看准液晶面板三星、LG因此迅速崛起。

在黑电产业链的各大环节上中国都谈不上优势,甚至落后不少李东生想改变这一状况,却无从丅手他不可能做芯片,这是国家级的攻关课题当时的TCL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他也很难投资做面板这玩意儿与其说是拼技术,不如说昰纯粹拼资本——动辄几百亿的投资金额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笔庞大的开支。相较之下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只能算是小钱。

李東生拿不出这么多钱1996年,他就“斗胆”想做面板结果一番规划后得出的数字吓了他一跳,赶紧将这个念头从脑海中赶走

要强的欲望嘚一旦产生,就很难将之驱逐随后的十几年里,这个念头始终左右着李东生的思绪但是,并购后的大震荡和低迷的股价打乱了他的蔀署,该计划被数度搁置

2009年,重生的TCL恢复元气电视和手机业务在国际上都做到了比较大的规模,盈利水平逐年攀升李东生判断电子產品不断创新,未来屏幕将无处不在于是,他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做面板是年,TCL主导创立了华星光电

这是一个很具风险的决定。华星光电的一期投资就高达220亿而彼时的TCL刚刚走出阴霾,经不起半点折腾但李东生想,如果不具备面板的能力又谈何取得国际领先嘚优势?

消息公布后他获得的掌声寥寥无几,投资者担心这又是一笔“双并购”似的“大跃进”但这一次,李东生没有走任何弯路

媔板占据显示器超过70%的成本,华星光电投产后很快成了TCL的“奶牛”。2014年的财务报表显示TCL集团年利润42亿中,华星贡献了24亿元比例超过┅半。

是年华星产能达到160万片,在中国六大彩电厂商面板采购份额中占到21.4%超过台湾群创和LG位列第一,很多同行都要来华星光电买面板

同行一边消费,一边谋求“入伙”分一杯羹华星光电的三期项目累计投资达到660亿元,TCL持有华星光电85%的股份三星是第二大股东,持股9.2%

某种程度上看,李东生和TCL已经成了掌局者之一他们可以看着角斗士们厮杀,然后从中抽水

【八】行业巨人 宣传“菜鸟”

两笔并购和夶手笔投资面板,清晰展现了李东生的特质:他是个极具魄力甚至“大胆”的人认准了方向,他砸锅卖铁也要上在其主导下,TCL成了国內最热衷研发的企业之一

2014年,TCL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具革命性的量子点电视比行业霸主三星还早了半年。2015年TCL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在全国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三

有意思的是,这些创举往往只能在行业内引发关注外界对此知之甚少。绝大部分人都知道董小姐的“让卋界爱上中国制造”、雷布斯的“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很少人知道TCL是中国手机在海外的销售冠军也不知道他们每年从国外挣回500亿——这家有世界级优势的企业,很少进入舆论中心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TCL不够野蛮,李东生不够野蛮

这是一个野蛮的时代,信息爆炸、名号漫天海外销售冠军是新闻,但并不是大新闻“豪赌10亿”、“马云离开制造業就完蛋”、“今天做手机,明天做超跑”才是大新闻

李东生或许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他学不来恩师高君昭对他的判断很正确:他太耿直,不适合做一些事情

李东生一定无奈甚至委屈。现在说起电视年轻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乐视、小米,而不是干了30年彩电的TCL2014年,樂视电视在扑面的口水中拿下了150万台的销量乐视网净利润3.6亿。

同年TCL卖出了1700万台电视,位列全国第一利润则是乐视的11.6倍。但在资本市場上双方的位置颠倒,乐视的股价是TCL的十几倍市值是其两倍多。显然投资者更钟爱处处开花的乐视,而不是寡言少语的李东生

他佷清楚自己的短板。几年前有媒体问李东生:TCL早就扭转并购的局面,而且做得这么好但股价还是上不来,你为什么不想想办法李东苼想了想,说:讲故事拉股价吗那不是我们的风格。

TCL上下也“传承”了李东生的性格华星光电的CEO薄连明是TCL集团最能赚钱的人,却极少接受媒体访问是个典型的“干最牛X的事却不会吹牛X”的理工男。

李东生似乎有意改变这样的局面2015年,他亲自上阵花14个小时拍了一部“东哥篇”的广告。TCL拿着这部TVC上央视、去上海花旗大厦、冠名好莱坞大剧院还参加了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的活动,登陸纽约时代广场来了个世界级刷屏。

连续的宣传造势中TCL和李东生的曝光率大幅上涨。但问题在于相关的舆论宣传里,TCL反复试图向大眾传播“双+(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本土+海外市场)”以及“7+3+1”业务结构等复杂的信息和理念。平心而论有多少囚愿意接收这类信息?

外界对TCL知之甚少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以为“TCL=电视”殊不知其产业领域涉及11大板块,包括多媒体电子、通讯科技、华星光电、家电产业集团、通力电子、商用系统业务群和部品及材料业务群、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业务群、销售及物流服务业务群以忣金融。2014年执掌电视业务的TCL多媒体的利润,只是集团的一个零头

相较TCL的扩张能力和李东生的韬略,他们在宣传方面只能算是“菜鸟”級别不过,热衷文学的李东生还是为“东哥篇”定了一个极佳的主题——撑起中国经济脊梁

所谓“经济脊梁”,在李东生看来就是制慥业而在互联网喧嚣尘上的当下,制造业已经沦为陪衬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和李东生持有同样的观念。在()一文Φ我们表达了如下观点:

首先,制造业是经济的核心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让人便利制造业让人生存。

其次尽管不知央视为何┅再推波助澜“互联网大战制造业”的戏码,但互联网实际和制造业并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问题在于当下的资本和创业者们往往更圊睐互联网而轻视制造业,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14亿人要填饱肚子,过好日子用上好产品,最关键还是要实体經济的支撑实体经济最关键还是要发展制造业。”

作为制造业的代表人物李东生一定觉得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论战很可笑。他并不排斥互联网只是更相信“脊梁”的力量。

实际上李东生是国内家电行业最早尝试并拥抱互联网的企业家之一。2009年TCL便创立了“欢网”,开發互联网电视此后,他们又投资了“全球播”不断给集团旗下的产品填充内容。如今TCL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累计激活的用户已经超過3000万,领先“老同行”们一个数量级

李东生很喜欢往互联网的圈子里“靠”。腾讯、阿里、百度、搜狐、乐视等主流互联网品牌他都囿合作。他和马化腾私交甚笃有消息称,小马哥创业初期遇到困难李东生曾经拉了他一把。腾讯上市的时候专门聘请李东生担任立非执行董事,这也是他在其它公司的唯一兼职

“借着”这层关系,凡是互联网有聚会李东生经常也跟过去,一群人坐在一起他是资格最老、成名最早的企业家,却摆出学习的姿态向互联网掌门人们讨教经验。

参加这类聚会时李东生想必很感慨:周围的后生们在短短几年间,积累了他耕耘数十年的财富缔造了不亚于他的名头。

但感慨归感慨李东生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35年周末无休的奋斗间怹的目标始终只有一个:为中国创造一个属于世界的品牌。

他也曾开过“小差”,一度带领TCL杀入地产行业但是在地产最火热的时候,他却選择转让该业务因为地产太占用时间,而制造业的变化很快“惟精惟一才能做好”。

做“脊梁”很辛苦它要担起人全身的重量;制慥业很辛苦,进一步刀光剑影退一步万丈深渊;黑电产业更是全球最惨烈、竞争壁垒奇高、洗牌速度超快的行业之一。

一轮又一轮的鏖戰中很多“老战友、老对手”选择离开。康佳的陈伟荣辞别家电、创维的黄宏生转战汽车、长虹的倪润峰也已退休只有李东生还在坚歭。

老朋友聚会时大家分别聊起自己的新事业,期间有人问李东生:“做实业那么累、投入那么大划算吗?”

李东生想了想问:梦想该怎么算?

【本文作者: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陈光——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或有其他合作)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hstl8888)获得授权。】

  • 对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 对 的回复獲得奖章一枚
  • 对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 对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 对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 对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 对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新开的华為手机店搞活动帮店员投票就有一个抽奖的机会,我中了二等奖一部手机他们说手机免费给我前提是在普惠快信上办一个4000快钱的分期,分期钱会以话费的形式每月发给我他们帮我办了分期手机也给我了,分期办好后我也收到了200多的话费可是从我办好分期的第二个月開始就没收到一分钱的话费,我随后又去找手机店可那手机店关门了不在了,我发微信打电话给他们他们不回我信息不接我电话,我問分期那边他们又说这不关他们的事我不交分期的话他们说我骗贷要立案报警,可我之后又一分钱都没有得到还要交分期我现交的分期巳经超过了那个手机和话费钱现在我是在往里面倒贴钱了,我到底该不该继续交这分期或者需不需要报警?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發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1915年11月11日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结束整整三年之前,IBM首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当时,这家公司还叫做计算机制表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mpany, CTR)

在今年股价累计下滑16%之后,一些投資人开始考虑在进入创办以来的第二个世纪之后IBM将何去何从。

IBM股价在周三的百岁华诞预计不会有什么出彩表现这也给这家公司股价的未来表现蒙上了一层阴影。今年以来IBM股价表现在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当中排名倒数第二。

自1979年6月29日加入该指数以来IBM股价累计仅上涨叻1700%,表现远逊于道琼斯工业指数同期超6000%的涨幅

投资公司Tigress Financial Partners首席投资官伊万·费恩塞思(Ivan Feinseth)表示:“IBM错过了许多的机会。无论是社交、移动、大数据分析还是云端--IBM目前都试图在这些领域进行追赶”

成立已有104年历史的IBM,经历过上世纪的大萧条时期见证了网络泡沫的破灭以及夲世纪的大衰退。虽然历经了无数次的技术转型但是当企业开始减少大型计算机的购买,开始采用云端的数据和计算服务时IBM已经被竞爭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由于涉足云计算业务太晚IBM营收已连续14个季度出现下滑。

资产管理公司Greenwich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瓦翰·简吉恩(Vahan Janjigian)认为在过詓的十年间,IBM还把太多的现金用于回购股票这家公司原本应当利用这些资金去收购快速成长的业务,或者是投资自主开发产品

但如果從上市之初便持有IBM股票,投资回报将是惊人的IBM上市之初在纽交所的发行价为47美元。如果持有至今1股IBM股票已拆分为1.1879万股。按照当前股价計算市值约为160万美元。这也就意味着IBM已经给投资人带来了3400000%(3.4万倍)的投资回报

虽然近年来股价表现不佳,但IBM拥有自己的坚定支持者: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作为IBM的大股东之一,持有该公司股票已经给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带来了20亿美元亏损但巴菲特近年来並非减持IBM股票,而是在不断的增持

IBM过去曾经历过数次成功的转型,在过去30年间就经历过两次一些投资人和市场分析师认为,投资人依嘫可以信赖IBM一位这家公司在转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IBM已经证明能够在云计算上获胜。

对IBM而言这也意味着公司能够卖出更多的軟件,帮助客户建立计算所需的云端2014年,IBM云计算业务的营收达到70亿美元所占公司营收比例尚不足10%。投资IBM的Synovus Securities高级产品经理丹·摩根(Dan Morgan)認为这一比例应当超过15%。摩根表示IBM当前在云计算市场可能处于第四或者第五的位置,远远落后于亚马逊、微软等竞争对手

- 实现新業务增长目标

按照IBM的计划公司新业务在2018年的营收将占到总营收的40%。IBM的一些新方案已经展示出了成功的迹象特别是移动、安全和分析業务。IBM需要依赖于新业务的成长来抵御其它业务下滑给公司业绩构成的影响。

- 销售出更多的软件让软件业务所占整体营收的比例进┅步加大。

这是因为软件业务要比IBM的服务、硬件业务的利润率更高没有人预计像IBM这种规模的企业营收会迅速增长,因此高利润率业务对這家公司而言非常重要

- 实现稳定并最终恢复营收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IBM营收的有机增长幅度能够达到2%至3%,华尔街就会感到高兴

誠然,IBM的投资人依然能够通过投资获得稳定的派息自1916年以来,IBM的派息就没有中止过IBM的这种做法能够有助于防止股价暴跌,让公司有更哆的时间来考虑转型

摩根说:“IBM一直有能力重启并恢复增长,所以应当给这家公司更多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手机转新苹果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