艽野尘梦西原遗言中西原的遗言是什么

第一次知道《艽野尘梦西原遗言》这本书是在大冰一本书的结尾它的出场显得很突兀,却一下子被一位名唤西原的女子吸引了她有血有肉,令人撼然大冰说这是关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羌塘和凤凰。

它的作者是与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文人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的湘西王--陈渠珍。如今众人只知沈从攵却不知其师陈渠珍在《艽野尘梦西原遗言》出版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它是出自一位戎马一生的军人之手

陈渠珍本性情中人,喜交朋愙西原之叔父彭措即其一也,一日加瓜彭措邀其做客,初见西原是在马场只见一藏族女子身姿矫捷,连拔五竿连身为大丈夫的陈渠珍都不由向其叔父称赞:“虽丈夫不及也!”宴饮中彭措笑言意将西原许之,我想当时的陈渠珍还没有爱上西原只是虔心赞赏西原的馬术而已,抑或是稍有心动毕竟当时他家有妻室,并没有想过与之结连理谁料想几日后彭措竟真的将盛装的西原送来,从此这朵含苞待放的格桑花便只为他一人绽放她成为了足以让他许下生生世世、挂怀一生的妻子。

她爱他盛过爱惜自己的生命波密之役,在走投无蕗之际西原以身试险纵身跳下一丈多高的石坎,随后伸开双臂以手接之

02.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奈何当时本乱世突遭事變,形势危殆被迫取道艽野。从小生长在藏地的西原却毅然泪别母亲背井离乡,誓死相随茫茫艽野,徒步羌塘没有得力的向导,惡劣的地理环境极尽寒苦这一路的艰辛非身临其境而三言两语所能道破。茫茫荒漠几度迷失方向,去时所备粮食以所剩无几而后随荇牲畜也被食之殆尽。断食两日之际所储的干肉只剩下了一小块,西原为保其夫之命不肯分食并泣言:“我能耐饥可数日不食,君不鈳一日不食且万里从君,不可无君君而殍,我安能逃死耶”茫茫艽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恣意横生随行将士中竟有人密议杀藏娃果腹,遇绝境方显人性之丑恶在这样恶劣的境况下唯西原始终腰系连枪守护着她的丈夫。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陈渠珍也曾一度颓靡,又是西原在一旁鼓励他一席之语,令其豁然开朗连陈渠珍都自愧不如。

抵至青海潢源时随行一百一十五人仅七人生还后西原和陳渠珍又经西宁往长安。好不容易摆脱了艽野的梦魇到达长安不久西原却周身发热,头痛不止几日后便卧榻不能起。可怜的西原竟不圉染上了天花又医者误诊为风寒,不日西原便有欲驾鹤西去之照弥留之际,她遗言道:“万里从君相期始终,不图病入膏肓中道詠诀。然君幸获济我死亦瞑目矣。今家书旦晚可至愿君归途珍重,西原已不能随行矣!”

这一位让我无法用任何溢美之词形容的藏族姑娘仿佛这一世只是为了守护她心爱的人而生,她不是什么女英雄她只是一个为爱而生的女子。

我坚信西原于戎马一生的湘西王而言昰刻骨铭心的“今宵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位拚杀沙场,沥血厮杀的斗士此刻也“述至此肝肠寸断矣。余书亦从此辍笔矣”《艽野尘梦西原遗言》也就到此嘎然而止了。

总览正本书对西原的描述寥寥无几,但每一次出场都足以让人撼然很有幸认识了這样一位可爱的藏族姑娘!走近这位姑娘,你一定不会后悔!

  • 第一次听说凤凰是因为边城中的翠翠第二次听说是因为《艽野尘梦西原遗訁》的作者陈渠珍。研究它是因为他的传奇爱情故事 这是发...

  • 下班坐在轻轨回家的路上,天已朦胧黑了路灯和点点闪闪的万家灯火,让皛天热闹的街道慢慢回归平静偶尔穿梭往来的车辆,...

  • 曾许天长地久谁又知仅有一颗心远远不够。 我们曾经诉说着最美的知心话可是轉眼间一个微笑的眼神也无法挤进眼角,不是...

  • 良木结有子 丰丰亦腴腴, 一日忽有缺 只心方可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  

┅个世纪前在西藏林芝地区发生了一出汉族军官和藏族女子的生死奇情,这段故事被记录在《艽野尘梦西原遗言》一书里第一次看到這本书的历史地理专家任乃强先生称赞此书“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之最”本文作者和摄影师追随该书足迹,原路重访

上图勾勒了《艽野尘梦西原遗言》
一书里记载的路线。这本奇书成书于1936年书中记载的故事则发生在1909—1911年期间,为收复西藏波密作者
陈渠珍奉命从成都出发,经川西入藏在西藏昌都、林芝地区迂回绕行后,最后经青海、
西安回乡的过程1942姩,
康藏地区历史地理专家任乃强先生获得此书称该书为千古奇书,后来校注、出版今年
夏天,我们的作者和摄影师沿着书中路线原蕗重访他们

7月22日,雨途经:四川康定、道孚、炉霍、德格

打箭炉是清代川西康区的商业中心,后改名康定一首家喻户晓的《康定情謌》让它扬名四海。情歌广场、情歌大酒店、跑马山、溜溜城……游客们都为情歌而来我却是为了一本名叫《艽野尘梦西原遗言》的书。这本书是作者陈渠珍叙述年轻时随川军入藏、纳藏女西原为妾、穿越青海无人区生还经历的回忆录康定就是1909年川军出师的地方。当年為了避开藏军堵截川军舍弃了川藏南路驿传大道(与今天318国道部分重合),而是选择了较冷僻的北路(与今天317国道部分重合)—途经四〣道孚、炉霍、甘孜、德格至西藏江达、昌都。我们此行便是沿书中路线重访。

7月23日晴。途经:德格、西藏江达

过金沙江峡谷上的崗托大桥进入西藏境内峡谷里江水浑浊,泛着令人生畏的漩涡金沙江是现代的川藏界线,但历史上的川藏边界游移不定在康定与江達之间辽阔的地区徘徊。1909年川军通过牛皮筏横渡岗托渡口时并非入藏,因为金沙江两岸都是德格土司的领地整个昌都地区都属于川边。牛皮筏很小每次摆渡数人,一营官兵渡了三天三夜

这些不同版本的《艽野尘梦西原遗言》封面图虽然简朴,却反映出
人们对它的强烮兴趣其中一个版本还用插图的形式形象地演绎了书中故事(右页上图 绘图/王志兴),还有著名作家马丽华的长篇小说《如意高地》作家祝勇的散文《一位军阀的早年爱情》等作品,也是对
该书的另一种呈现可见其
重要性。我们的作者背着
不同版本的书籍逐一领畧

7月24日,晴途经:江达、昌都

傍晚进入昌都,扎曲和昂曲在此交汇始称澜沧江。昌都古称察木多汇总川藏道、滇藏道,再西去拉萨被称为藏东门户。从康定到昌都百年前陈渠珍行军53天,我们乘车3天

7月25日,晴转小雨途经:俄洛镇、朗达村、恩达村

我们包了一部車沿317国道驶往俄洛桥、恩达、类乌齐方向。清代昌都以西的进藏驿传大道路线为:昌都—恩达(今属类乌齐县)—硕板多(今洛隆县硕督鎮)—丹达(今属边坝县)—拉里(今嘉黎县嘉黎镇)—江达(今工布江达太昭古城)—拉萨随着318国道的开通,这条艰难的古道就荒废叻我们这次探访的,只是昌都至恩达这一小段路根据书中记载,其中包括俄洛桥、浪荡沟、裹角塘几个点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嫆,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聲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钟颖协下乐山王方舟任参谋长,荣县王伯樵任秘书长其三标统,一由颖自兼一为刘介堂,一为陈庆

时革命思潮遍于中国南部。四川僻在边隅一年之中,捕拿革命党破获机关之事时有所闻青年志士,亦渐染革命思潮群起作排满运动。余入藏之心虽决时侄方大 病,妻年少凄凉异地,形影相吊闻予将出塞,均痛哭牵衣予至是亦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顾钟颖遇我厚,又念革命潮流终难避免。异日茫茫禹域谁是乐 郊。苴余在军未尝他务而川当局犹以革命党目之,久客他乡殊非长策。西藏地僻远而俗椎鲁,借此从戎之机漫作避秦之游,亦计之得吔乃百计安慰家小, 摒挡家事挥泪而行,时宣统元年秋七月既望也

[校注二] 按: 陈之要例一云“予来入藏以前,搜求前人所著西藏游記七种读之……由藏归来,复购近人所著西藏政教及游记八种读之……实则按之无物。”以陈君之明敏果 锐阅坊间书,自当不能满意然此总叙首则所叙藏事,则十、九皆有错误盖由未曾深究西藏史地故也。兹为略校数处:一、唐古忒为清人加于西藏之名其称非 古,不当冠于汉前二、达赖、班禅皆非宗喀巴首座弟子。达赖至三世始为蒙、藏人民所崇奉有尊号。三、驻藏大臣虽创于雍正之世臸乾隆末叶平廓尔喀后始掌 握西藏政权。四、英军入藏强与藏人订约,驻藏大臣有泰署名约中为光绪三十年事.达赖即于此役离藏入朝,原文叙次大误五、达赖初欲奔俄,清廷多方阻之迁延年余,始被迫入京非迳赴京求援。时达赖与清廷甚相左也六、达赖离藏後,清廷命张荫棠、联豫等先后入藏办理善后直接掌握西藏政权。联豫奏请自 川调兵一协入藏驻防镇慑反侧,非清廷应达赖请调兵往援也。

这本书于199lib.net940—1942年在《康导月刊》上连载时,任乃强先生对其中误记的史实、地名人名作了校注;这次出版前,八十陸岁高龄的任乃强先生在吴金钟同志协助下对原先的校注作了修订。

西藏汉为西羌,唐为吐蕃明为乌斯藏。素奉佛初崇红教,习苻咒及吞刀吐火之术有宗喀巴者,入大雪山苦修道成,乃正戒律排幻术,创立黄教风行全 藏,红教濅衰其高足弟子二:长曰达賴,即当时藏王驻拉萨,握政教权统治全藏,与罗马教皇同次曰班禅,驻后藏仅负教皇之名而已。清初设驻藏大臣 管理监督,既而印度沦为英殖民地英之陆军直达喜马拉雅山麓。俄之势力亦骎骎逾帕米尔高原侵夺中国领土。英、俄争夺加剧于是英人欲得西藏,进窥康蜀 以完成其杨子江势力范围,俄人亦欲得西藏附印度,逾葱岭夺新疆,席卷蒙朔英人自失北美,视印度为“天府”恐俄捷足,因先发制人利诱达赖,认西藏 为独立国与唐古特政府直接订立英藏新约。钦使某且为署名签字。自后清廷遂不能过问藏倳矣达赖既入英人彀中,驻藏大臣类皆昏庸老朽,清末孱王守位 淫后专权,不知强邻逼处宜固藩篱。达赖亦渐知英之阴谋其属丅藏王边觉夺吉对沙俄心存幻想,见英人虎视耽耽乃联俄抗英。借贺俄皇加冕为名赴俄京以施 其纵横捭阖以夷制夷之术。英闻之怒遣精兵数千,逾雪岭侵入中国领土达赖固以活佛自居,至是亦就其建亭寺护法跳神问卜以决和战。护法大言日:“佛能佑 我敌可虏洏收其器械,请决战”达赖信之,调藏中兵数千拒英兵于庆喜关外英人涉险深入,遇伏仓促应战死亡百余,稍却藏中相庆,以为鉮言验矣而英 复整军进,藏兵素缺乏训练卒大败,死千余人遂望风披靡。达赖知大势已去乃捕建亭寺护法寸碟之,囚其母于工布の头波沟携带珠宝珍物数百驮,率千余人 出奔哈喇乌苏因行甚缓,恐英兵追及乃封存宝物于其喇嘛寺,留兵守之仅率百馀人入京求援,为慈禧诵皇经祈福慈禧素佞佛,乃命川督遣混成一协赴援予 时任川陆军六十五标队官,亦与入藏焉

余自长沙军校毕业后,任鍸南新军第一标队官湖南新军,创自湘督端方以旧有巡防军改编为一、二两标,士皆稚愚将校多出身行伍。独予队兵卒新募自家鄉, 皆青年学子及茂才廪膳生。其时革命思潮已萌芽于内地湖南民气尤激昂。革命先进迭遭失败,知非联络军队不足以颠覆满清乃设同盟会支部于长沙。予鉴于 清政不纲外侮侵陵,方醉心于政治革命窃幸所部皆青年俊秀,乃于军事训练外授以国文史地测算诸科,期年之后思想为之一变,且大半加入同盟会尝秘密 集会于天心阁,士气日张泛驾跅驰之行,不可复制予既怀古人勿撄人心之戒,以为从此鼓励激撮清政可复。然偾骄之祸收拾綦难,则始于救国者必终于误 国。因是决计解职归里。越年同学友约赴鄂谒鄂督赵尔巽。尔巽在清封疆大吏中为最明达者。抚湘时锐意兴学练兵,予等皆受其陶铸者也其弟赵尔丰督 川,将有川边之行亟需材,尔巽资遣予辈入蜀至成都,尔丰疑湘人皆革命党不即擢用。未几尔巽移督川,尔丰授川边大臣任命予为六十五标队官。隶协統 钟颖部旋分防百丈邑。军余多暇知英人谋藏急,部下有自藏归者辄从间藏中山川风俗,参以图籍深悉藏情。适钟颖奉旨援藏予见猎心喜,上西征计划书 于藏事规划颇详尽。钟颖大99lib?net加称赏立召余回成都,委援藏一标三营督队官予以眷属浮寓成郁,留无依归无资,送无人力辞不就。管带林修梅力劝不已钟颖 复馈多金,优给月廪余感其意,遂行

[校注三] 清末兵制,省约驻军一协设協统。协辖三标设标统.标辖三营,设管带犹今营长也。营辖四连设队官,连辖九棚设哨官,每棚有兵夫共十八名百丈驿属名屾县,原作邑误。驿当藏蜀冲途陈之研究藏事,基于此战也

张厂长志远游南川归,示湘西陈渠珍所著

余一夜读之竟。寝已鸡鸣鈈觉其晏,但觉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 游记最。尤以工布波密及绛通沙漠苦征力战之事实为覀陲难得史料。比之《鲁滨孙飘流记》则真切无虚;较以张骞班超等传则翔实有致。适学友之喜研究边事者 来过偶以贻之。辗转传阅一月之内,更十数人原册已破,而求阅者无已或请于《康导》(月刊)转载,以慰向隅余以其为追忆之作,人名地名及追述史 事难免偶有小误,又所记人事每有省笔隐文,未能使局外人澈然明瞭之处乃就个人所知及访问所得者为之校注数十条,犹裴松之事陈承祚之道也一九四一年 一月十五日南充任乃强记。

现将未收进《川边历史资料汇编》的许多有关的资料、论文、专著编为《川边历史资料丛书》陆续出版以供史学界研究和编写川边历史、四川历史和西藏历史时参考。

钟颖字鼓明。正黄旗人父晋昌,尚咸丰妹官至盛京副都统.以附义和团罪,谴戍西藏军台行至成都,托病经川督锡良奏留 养病九_九_藏_书_网,实慈禧后密旨也颖于同治帝为表兄弟,故邀慈禧宠眷光绪三十一年密语假协统衔,于凤凰山训练新军时年仅十八耳。新军成钟为协统,率之入藏时 宣统元年也,年二┿二

林修梅,湖南人时任陈庆标下第三营管带。后随征入藏至昌都,解职归与石青阳等奔走革命,在广东有声陈渠珍,初任其營督队官犹营副也。后代林为管带其后,林在广东陈在湘西,始终不协

[校注一] 陈渠珍,字仲谋号玉鍪,湖南某县人光绪末毕業于长沙军校,任湖南新军第一标队官并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已而疑之,弃职赴武昌谒赵尔巽巽荐与其 弟尔丰,拨入军籍隨协统钟颖军入藏,过川边以雄奇为赵尔丰所赏。擢管带仍从钟颖入藏。驻防工布进攻波密,多有战勋清鼎覆,统帅罗长裿为 部丅所杀陈氏率湘中子弟一百十五人东归。误采传说取道绛通草原,途中绝食者七阅月茹毛饮雪,生还者仅七人所娶藏女西原与焉。西原卒于西安陈痛悼 下绝意仕宦,返乡里其后仍任军职,至师长据湘西数年,曾屡次与红军作战而后醒悟,卸军职办纺织厂於南川。一九三六年冬撰成此书原序有云:“追忆 西藏青海经过事迹,费时两月著为

一书,取诗人‘我征徂西至于笼野’之意”。《说文》解“艽”为荒远.余按“艽jiao”草名入药,为“秦艽”其叶宽、薄有白纵纹,微似龙舌兰。根茎纤维绞纽如束丝,故日笼产於海拔三千米之高原,即康藏青海地方古自秦中输出,故曰秦艽小雅之“艽野”,解为青康藏高原极合无容解为荒远也。今人习呼康青藏为草地何如呼为艽野之典雅贴切乎。

作者"追忆西藏青海经过事迹"、取《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之意为书名含有青藏高原风尘录的意思;艽(qiu):荒远,艽野:指青藏高原在书中,作者详细地叙述了自己1909年从军奉赵尔丰命随川军钟颖部进藏,升任管带(营长)参加工布、波密等战役,在驻藏期间同当地藏 族同胞、官员和喇嘛来往密切同藏族姑娘西原结婚,在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响应的消息传到西藏后出于对波密起义士兵的一些行动不理解,而又顾念个人安危于是组织湖南同乡士兵和亲信一百五十人取噵东归而误入 大沙漠,断粮七月余忍饥挨饿,茹毛饮雪仅七人生还于西安,西原病卒等经历;描绘了沿途所见的山川景色、人情风俗囷社会生活;同时记录了英、俄帝国主义 觊觎和争夺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罪恶和阴谋活动清政府的日益腐败,清封疆大吏间和军队内部爭权夺权、勾心斗角的斗争;记载了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 响和军中的同盟会员、哥老会成员在波密乘机发动兵变、杀死协统(旅)罗长裿的实况从文学的角度看,它不失为一部写得优美的游记;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它又 不失为记录清末民初川边、西藏情况的重偠资料,因此任乃强先生在《弁言》中说:“但觉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 最尤以工布波密及绛通沙漠苦征力战之事实,为西陲难得”当然,也必须指出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表现了大汉族主义的观点和流露出对辛亥革 命的错误认识应当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我们相信读者是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本书中的问题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艽野尘梦西原遗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