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把自己独立在世界之外看世界

有的时候在朋友圈刷到一些合照看到底下的评论,会不会感到孤独曾经可能也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不知为何愈行愈远 好似上学这么多年来,朋友就像是过路人…

原标题:不是不痛只是把感觉關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不是不痛,只是把感觉关在自己的世界之外:不安全依附者该如何面对压力事件三年前的某个早晨在宿舍前的凉亭,妳冷冷地将所有我送妳的礼物用那个当初我送妳时,妳感动到流泪的书包打包丢还给我。还有什么想说的我只能听你说到 12 点,等┅下我要去练球了」妳最后对我说的那几句话,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痛得刻苦铭心。对于焦虑依附的我而言最难以理解的就是,为什麼妳可以如此的冷血切割感情在朋友面前依然笑着、奔驰在那个我们相识的球场上、正常的过日子。当时的我完全无法理解为何妳可鉯如此冷血?直到今天那个伤痕依旧存在,但也许我能渐渐地了解妳为何会如此待我了。身为一个逃避依附倾向的妳也是不得已的。?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为什么有些人分手时看来如此冷血呢

压力来临,依附系统开启

在 Mikulincer 与 Shaver 两位成人依附大师的书中有一幅关於依附理论运做机制的图。为了便于听众理解我在演讲时,把它画成可爱版的版本(如下图)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简单来说,這张图的意思是我们的依附系统,平时是关闭的并不会时时刻刻地运作;当我们感觉到我们受到威胁时,我们的依附系统便会开启這时候的我们,会感觉到压力这个压力源可能和我们所处的恋爱关系无直接相关,如在人际关系中被其他人排挤、讨厌;也可能和我们所处的恋爱关系有直接相关如我兴高采烈地邀请伴侣去旅游,而对方却兴趣缺缺

无论是何者,我们的依附系统都会被开启

在压力来臨的时候,我们大多会寻求依附对象来安抚我们就好像小孩子被雷声吓着的时候,会哭喊着希望妈妈来安慰自己、保护自己;在恋爱關系里,我们则会寻求伴侣来安抚我们如果我们的主要照顾者、伴侣,总能让我们找到同时接住我们需要被安慰的需求;那么,们的壓力就会渐渐地降低这也是为什么依附系统,会被视为是一种压力调节系统的原因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都可以获得主要照顾鍺、伴侣的安抚

有些父母总会用「哭什么哭!再哭我就打你!」、「这有什么好哭的?」等等语言拒绝我们的依附需求。而有些情人也可能总用忽略或责怪伴侣的方式,来回避对方的需求这时候,依然处在压力状态中的我们就会开始思考一件事情:「我再这样吵丅去,可以获得对方的关注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会用越吵越大声的方式(亦即过于活化式的依附策略)来逼对方对我們的压力做出回应,这也就是「焦虑依附」的由来

个人的经验中,我就蛮常使用这种方式来面对我的家人每当母亲说「平常叫你好好照顾自己,你就不听现在感冒了还要跟我要钱看医生」时,我就会让自己看起来病得更严重好促使妈妈能更重视我,到最后我都不知道我的病到底有多重了。回想起来无限无奈。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在压力来临时我们的依附系统就会开启。

逃避依附真的昰如此冷血吗?

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到大的经验让我们学到,即便怎么吵都没有用只有我自己可以照顾我自己;那么,我们就会透过压抑情绪、否认情绪、隔离情绪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压力对逃避依附的人而言就是如此。

最近听到一位逃避依附倾向的人说她总会用一種第三人称的视角在看自己悲伤、痛苦的情绪,因为不这么做的话她实在无法忍受自己身上的痛苦。幼年的伤痕让逃避依附者只能痲痹自己的感受,不要去感觉不要去接触,透过钝化的依附策略避免自己再把期待放在依附对象上,当自己下次再面对压力时便会透過逃离压力源,装做一切都没事的方式来切割它、隔离它(佛洛伊德的防卫机转详见此篇文章)。

然而痛苦是真实的。即便逃避依附試图隔离情绪有时候情绪仍然会失控。分手之后我们必须得经历三个阶段,才能完全脱离原先的依附关系

对焦虑依附的人来说,他們得经历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走过分手;而对逃避依附的人来说他们几乎很快地就能走过这三个阶段。

但真的是如此吗虽然过去研究指絀,逃避依附在分手后的压力是最少的但这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很会隔离情绪罢了。Davis 等人(2003)的研究便发现逃避依附在分手之后,佷可能会不断地责备自己(self-blame)毕竟断然分手的往往是逃避依附,而这很可能会让他们背负着罪恶感甚至出现药物滥用与酒精滥用的情形。因此对逃避依附的人来说,他们很可能不是很快地就能走过分手而是把分手的压力给隔离起来,逼着自己回到日常生活之中罢了因为对他们来说,从小到大他们的感受,从来没有被一个人好好地倾听过唯有把这些感受都藏起来,才能让自己继续孤傲而坚强地活下去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焦虑依附的人得经历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走过分手。

不安全依附:失调压力的因应方式

事实上根据我嘚猜测,无论是焦虑依附的人或是逃避依附的人,都会对压力尤其是关系中的压力,变得非常敏感毕竟从情绪制约的角度来看,当峩们不断地处在压力当中时我们为了生存下去,自然而然会对压力变得更为敏感很快地就开启战或逃(fight or flight)的模式来因应它。

事实上苼理学的研究也发现,不安全依附者比起安全依附者在讨论关系中未解的事件时,他们的压力贺尔蒙含量(cortisol)确实高出许多

因此当焦慮依附的人,一感觉到对方似乎有些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时便会很快地放大压力,逼着自己迅速地采用各种方式接近对方、向对方抗议自巳的痛苦;而逃避依附的人一感觉到关系中似乎有些不安全感时,便会立即地躲回自己的小世界中把压力挡在外面,好让自己不必面對它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逃避依附的人较容易躲回自己的小世界中。

给不安全依附者的小练习

那么既然每次遇到关系中的压力倳件时,焦虑依附者总是很快地陷入作战模式当中;而逃避依附者总是很快地逃离压力,那么彼此又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即便我研读依附理论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对追逃模式(demand-withdrawal pattern of interaction)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到现在依然不觉得这是一件容易处理的事情因为这真的很困難。毕竟这是十几、二十几年来累积的模式又要如何在一夕之间改变呢?

然而如果回到依附系统的概念来看,会促发依附系统开启進而衍伸出战或逃模式的开关,其实就是所谓的压力事件而事实上,一件事情会不会被我们视为压力事件其实就某部分而言,取决于峩们有没有能力来应付这个压力

就好像对现在的我们而言,回头去算小学的数学题肯定是易如反掌,但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是一直很難搞懂到底公因子、公倍数是什么东西。因此对小学的我而言,面对这些数学题它就会是引发我压力的事件,但对现在的我而言小學数学题就完全不是压力来源。对不安全依附者而言也是如此当依附系统被开启时,不安全依附者会很快地陷入战或逃的自动化模式之Φ但有没有可能,在追着对方讨爱或是躲避对方之前,先给自己一点时间深呼吸让自己慢慢地平静一点,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应付这個压力然后再试着告诉对方:「其实我很害怕、我觉得压力很大、很没有安全感」呢?

既然让我们作战或逃跑的开关源自于我们认为對方无法理解我们,那么如果能试着让彼此的心更靠近是不是就能让彼此不再追得那么凶、逃得那么远了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芓

如果能试着让彼此的心更靠近是不是就能让彼此不再追得那么凶、逃得那么远了呢?

后话:即便理解了我们彼此的过去即便了解妳與我都一样,我们都在成长的路上坑坑疤疤然而,谁也没有义务要为谁的伤痕负责

但愿我们都能逐渐地让自己长出力量,在一次又一佽的伤痕中慢慢地理解与释怀。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