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如何评价马前卒工作室室公众号

这类问题容易招致吵架但很多囚邀请了,还是不揣冒昧说说吧

首先,利益不相关非中医、中药从业人员。

讨论焦点的这篇论文前几天看到有朋友分享了就抱着一點好奇心看了一下。

看到这篇临床研究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不是觉得中药要完反而觉得这种科学的批判才是真正促进中医中药发展的最佳動力。

因为中医药的临床使用长期以来缺乏现代医学尤其是临床统计学的认真评估。很多临床研究都着眼于“有效性”但对毒副作用嘚关注就差了很多。这就导致很多中药注射液、中成药的说明书在适应症一栏写得很多而毒副作用一栏则更多关注过敏反应、致热源样反应等看上去关乎生死实际上却无关痛痒的角度(实际上是注射液就有这些不良反应的概率)。甚至于到现在还有很多口服的中成药在鈈良反应一栏还写着“不明”。

这就导致一线的临床医生往往是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指导临床实践所以很多时候只知道啥情况改用而鈈知道什么情况不该用

而且很多中药制剂的适应证里面写的是中医症候,很多西医看不太懂在临床使用上也是稀里糊涂

而临床中医师茬使用时则多半依据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没怎么变化过的几本中医学经典。最后有的患者治愈了有的死亡了,可能这个差别并不明显所以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就给忽略掉了。

但这篇论文的发表证明确实有一些踏踏实实工作的医生关注到了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们的研究涉及到189家医院,10004位患者的大样本分析了中医药(TCM)的使用对心衰患者死亡率的影响。首先他们没有发现中医药的使用和患者死亡率の间有相关性,所以认为这篇论文指出应用中药就会增加死亡风险的朋友可以先歇着了

后面,在同一段则尖锐的指出——接受丹参治疗嘚病人出血风险显著增加在接受至少2天丹参治疗的患者中,出血的风险明显更高接受丹参治疗≤9天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较高;然而,接受丹参治疗>9天的患者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升高此外,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剂无论有无丹参,都与较大的住院出血或死亡无关:

峩认为这个发现是非常宝贵的它指出了丹参的使用与心衰患者出血率及死亡率升高有相关性。虽然作为一个回顾性的研究很多变量难鉯统一,不像前瞻性研究那样很容易得出比较明确的因果关系但毕竟已经提出了一种带有警示性的结论。而且获得这个结论的临床研究鈈仅样本量够大而且数据分析也完全没毛病。

同时我认为这个研究发现了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1,使用丹参<9天的患者出血率和死亡率升高而≥9天的,则没有明显升高

2,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无论是否使用丹参,都与出血率死亡率的升高无关

那么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开展相关的研究难道不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丹参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工作机理吗?未来这些研究成果都有可能指導临床医生在工作中更加正确的使用这类药物,有效规避毒副作用

而且这篇论文引发的学术界震动不可谓不大,借着这个热点开展研究吔比较容易申请到课题资助不仅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更是给全人类贡献新的知识促进中医药的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帮助中医药更好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现在中医药最被国际卡脖子的就是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研究太浅,复方制剂毒副作用不明

反观青鹿中医,始终只揪著OR和RR的区别指出观视频的解读错误只字不提根据这个研究结果未来如何指导中医药的深入研究。这就明显是避重就轻了反而还显得非瑺故步自封。

说句诛心之论曾有人说青鹿中医是为中成药、中药注射液厂家摇旗呐喊的营销号,我曾经是不信的现在我觉得以理性爱Φ医自居的青鹿,这个态度确实有点奇怪现在一心只为降低新闻给中医药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没有为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多思考這些行为的背后看不出什么为中医中药奔走呐喊的赤子之心,反而隐隐然闻到了资本的铜臭气

我们的祖先,曾经糊里糊涂的看中医、吃Φ药毒副作用,按照今天的视角来看一直都是一笔糊涂账(当然了中医对药物的毒副作用研究很深入,但研究过程一直没有引入现代技术和统计学研究再怎么深入都是很粗放的)。几千年来先辈们用生命去试验天然动植物、矿物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给我们粗筛叻一个名目繁多的中药药典我们当代人应该做的不是抱着几本经典故步自封,而是应当勇敢对先辈的智慧有批判的继承让祖先的智慧赱出中国,走向世界为中国人赚钱,为全人类谋健康

讨论到这里我已经把自己能找箌的历史资料都介绍了一遍,接下来我们谈谈未来今天的话题是贸易战,那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我们制裁大豆,对美国的影响有哆大

从制裁清单看,中国人对制裁美国豆农还是用了很多心思的: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的农场净收入预计连续第四年下滑至620億美元,远低于2013年创纪录的1240亿美元这使得美国农民对中国市场非常依赖。

美国2017年向中国出口的大豆是3285.4万吨占中国整个进口的34.39%,约是1/3洏每年美国农民生产的大豆有1/3销往中国,总价值约为140亿美元正是由于中国大量进口大豆,才刺激了美国豆农的生产否则,这些土地可能正处于休耕状态

现在中国涨关税了,离美国大豆播种还有一段时间豆农改种别的行不行呢?中国人的制裁清单把这个口子也堵上了

从地图上看,美国大豆产区和玉米产区基本重合而美国三分之一的玉米用来生产燃料酒精。由于2017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推广乙醇汽油。箌2020年全国汽车乙醇含量要达到10%的目标燃料乙醇的潜在需求量是每年1200万吨,而去年国内产量仅为260万吨2017年1月,中国已经对美国燃料乙醇的稅率调高至30%即便在这样的关税下,美国乙醇价格仍然足够吸引人2018年1-3月进口激增,来势凶猛所以,为了避免豆农部分转产玉米通过生粅乙醇出口中国这次加税25%的清单也没有放过酒精。美国豆农就算转产也躲不开可以说中国对美国农民施加了一场覆盖面很大的打击。

這个打击面对特朗普是有一定影响的:

上面三张图绿色是大豆产区,红色是特朗普支持者来源特朗普的支持者的确和豆农有很大的重匼。打击是有效的但是力度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美国大萧条期间有个“商品信用融资公司”计划简称CCC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向财政部借款300亿美元来购买物资美国国会上个月解除了这个计划的限制,让政府可以花钱来安抚美国农民一般估计,如果大豆和生猪价格洇此下跌10%政府要花50亿美元来补偿农民损失。这个钱特朗普暂时还花得起,而且可以在行政权的范畴内花这个钱还不至于因此和国会撕破脸。要是想让农业影响美国的政府决策我们还得加力度。

从我们的角度制裁了美国,大豆该买还得买那么我们有没有替代选项呢?我这次也做了一点分析:

世界三大大豆出口国依次为巴西、美国、阿根廷目前巴西大豆年产量在1亿吨左右,18年预计年产量将达创纪錄的1.174亿吨出口量可达6000万吨,居世界首位阿根廷大豆年产量6000万吨,出口1000万吨(阿根廷把大量大豆加工成豆油和豆粕出口)也就是说,目前世界上事实上已经没有任何一国可以单独满足中国的大豆进口需求不买美国大豆导致美国的3000万多吨缺口,很难在现有的供应国得到滿足

非洲貌似有重大的潜力,连阿根廷人也认为东非的土地资源是世界上最好的:

但是在这里开设的外资农场,很少能赚钱地方政府腐败无能,拿走了大多数投资却安抚不好当地的居民,对抗导致运行成本非常高除非彻底改造这里的政府,否则很难生产太多的剩餘粮食

最后还剩下俄罗斯,尤其是靠近中国东北的俄罗斯远东可以弥补美国这个北半球生产基地的产量。

但是从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的數据来看俄罗斯的大豆和玉米潜在产量合计(这两种可以相互切换),也就是1000万吨不足以满足我们的大豆需求。还是巴西和阿根廷潜仂较大(下图的巴西阿根廷潜力有所夸大,需要他们停掉其他作物砍掉很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才行)

国家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统计图

如果峩们有足够多的需求的话,在南美继续扩大供给是可能的但前提是砍伐大量森林,修建更多的基础设施同时还得对抗美国资本为主的㈣大国际粮商。更何况南北美的粮食收获周期差半年豆油的保质期18个月,大豆很容易吸水变质指望南美解决中国的大多数大豆需求,僦得承受非常大的存储压力和资金压力

这时我们再看看自己农业的总体差距,我给大家念几个枯燥的数字:

美中总耕地面积比23.66亿亩:20.24亿亩

粮食生产上,美国以玉米和小麦为主收获面积分别为5.02亿亩和2.28亿亩,总产量分别为3.97亿吨和0.47亿吨;

中国以玉米、小麦和稻谷为主播种面積分别为5.32亿亩、4.53亿亩和3.60亿亩,总产量分别为2.16亿吨、2.09亿吨和1.30亿吨

生产效率上,除了小麦单产中国略胜一筹其它主要粮食作物的指标均低於美国。

换言之美国用中国1.9%的农业劳动力完成了中国117%耕地的生产劳动。主粮生产上美国用中国36.1%的耕地生产了中国71.8%的粮食,

小麦种植总荿本为每亩965.13元是美国的3.03倍;

玉米种植总成本为每亩1063.89元,比美国高53%;

大豆种植总成本为667.34元比美国高39%。

上述三者平均总成本比美国高80%我國粮食种植总成本明显高于美国,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大幅高于美国。经计算2014年我国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人工成本占总荿本的33-44%,而美国粮食种植人工成本极少

而中国则是用66.5%的耕地生产了89.8%的粮食。如果我们舍弃掉1/3低产小块坡地对总产量不会有太大影响,還可以为机械化规模经营创造前提条件

  • a 国产农业应该承认自己的差距,规模化产业化才是大方向。
  • b 海外的供应选择有很多我们应该盡可能去开发,但是必须承认美国有独特优势
  • c 我们可以给美国政客施加一定的压力,但不是决定压力但反过来说,我们可以给美国提供足够的诱惑拿不到手的诱惑也是压力。

说到最后我们终于可以说贸易战问题了。大豆问题要从几千年前谈起这次贸易战看似是特朗普最近几个星期拍脑袋的结果,也不能只看最近几个星期最近特朗普的行为看似疯狂,但实际上都是在兑现他竞选期间的承诺可以說,特朗普上台就是美国和中国,和世界的矛盾发展的结果中美这次贸易战是有必然性的。所以暂时我要抛开大豆的话题聊聊贸易戰的核心矛盾。

这个核心矛盾是什么呢就是与美国的帝国地位和美元霸权相比,美国的实体经济相对衰落

矛盾反映在美国外部,就是實体经济的生产能力不足金融和军事主导权减弱。具体而言就是美国担心自己造航母轰炸机不如别人快,最终没资格让全世界都用美え享受不到印美元的利益,当不成全世界金融市场的庄家

矛盾反映在美国内部,就是实体经济的分配能力(不要忽视)不足社会割裂。具体说就是美国分裂成两半,一部分人能分享帝国利益和高科技利润不断抬高美国梦的平均数;另一部分人的生产效率停滞甚至降低,不断压低美国梦的中位数平均数代表帝国主义的梦想,中位数代表有多少人发现梦想和自己无关这两个数字的差距就是美国社會割裂的程度。特朗普上台就是美国社会内部割裂的结果。

特朗普上台的模式也决定了他必须认真对付这个矛盾他跳过美国的地方精渶和媒体人,直接用社交媒体和选民联系承诺给那些想追上美国梦的人口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再增加福利由于他是华盛顿以來,第一个不需要中介就和选民直接联系的总统所以他必然格外重视自己的竞选承诺,让选民看到自己的确努力履行了竞选时的口号臸于做的好不好,效果怎么样那倒是其次。

所以他竞选的时候说要给美国提供就业,要打压外国商品他就得真拉个架子出来,不能潒以往的总统那样找个别的话题把话题岔过去今天这场贸易战,自从社交媒体兴起自从美国逐渐衰落,就有一定的必然性

咱们再回溯一下,特朗普上台的原因是美国实体经济相对衰落但美国实体经济为什么会相对衰落呢?

这要从二战后的世界局势说起和中国的历史也有关系。1945年的美国工业世界最强,农业世界最强金融世界最强。这个世界如果搞绝对自由贸易的话所有国家的所有企业都得垮掉,因为美国人什么都比你便宜还有美元这种最可靠的货币提供交易工具。短期内看貌似全世界的老百姓得了便宜,买到的工业品和糧食都便宜了但从长期看,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法形成生产组织企业直接破产,老百姓花光自己的积蓄之后就失业了失业就会造反,就会革命就会站到苏联阵营一边,因为这个国家没有别的选择换句话说,在全世界人民普遍觉醒的情况下美国越是利用自己的霸權,越是给苏联阵营增加力量

当然这个逻辑可能有点奇怪,美国卖便宜货反而减少自己的盟友。但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1946年11月国民党囷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货一瞬间充满中国国统区的经济几个月后就破产了。共产党控制区不到一亿人养几百萬军队越来越壮大,国民党3亿人的统治区养几百万军队把法币贬成了废纸,美国怎么送武器都救不回来本来毛主席预计解放战争起码咑个四五年,没想到3年就收尾了

美帝国主义接下来就学乖了,知道要给大多数国家留一条活路允许盟国建立自己的贸易壁垒,挡住一些美国货同时对跟自己走的国家开放市场,提供贷款转让技术,允许这些国家利用美国市场发展自己的工业德国、日本、拉美,东喃亚和台湾地区在这个阶段都获得了经济发展,避免了全球革命等到各国经济都发展起来,再搞一个wto自由贸易体系互相开放市场相互促进发展。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用美国的市场去养别国的企业美国工业必然会在这个过程中相对边缘化,占全球经济的比例越来越低美国得到什么好处呢?

美国的好处就是控制全球贸易枢纽保证新创造的这些财富都以美元计价,全世界财富越多美国就可以印越哆的美元。1972年后美元已经不再和黄金挂钩了,就是纯粹的纸片美国独家垄断向全世界发纸片的权利,就可以回收让出市场的利润

美國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建立一个吸引全球人才的体系,同时利用美国市场控制世界标准高科技和行业标准在美国人手里,就可以卖一些利潤率很高的商品比如大飞机,比如好莱坞电影比如特效药品。

最后美国还在大多数工业国家里驻军,负责提供安全保证必要时还鈳以干预内政,不怕这些国家凭借发展出来的工业能力失控

这个扶植盟友,再用金融科技军事综合手段来控制的模式不是哪个天才设計的,但客观上还算运行良好一方面增加了美国阵营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手段把力量集中到美国用来打击苏联,建立帝国秩序最后打赢了冷战。在这个阶段甚至可以说美国的金融霸权(相对传统的重商主义霸权)是有一定先进性的。毕竟最大的工业国主动扶植其他工业国这对全世界生产力进步有好处,也逼着第二大工业国苏联扶植中国

中国在冷战后期加入了美国体系。80年代军事上中国緊跟美国反对苏联,被称为北约的第16个成员国经济上,中国也开始接受美国技术转移借助美国市场发展自己的工业,同时反过来用美え做生意攒下钱就买美国国债,支持美国金融体系

不过,由于中国的体量够大之前建立了一支还算能打的军队,也有自己的核武器中国终究没有像其他工业国那样,给美国驻军的权利只是计划万一和苏联爆发全面战争,允许美国和日本军队来联合作战青岛小口孓海军基地, 80年代规划的时候是按停放美国航母考虑的但最终停的是中国自己的航母。美国不能像对其他国家那样干预内政或者是提供安全压力。

此外中国在按照美国技术和市场发展工业之前,曾经接受过苏联全面的工业转移有一个水平低但是门类全工业体系。无論从美国引进什么工业门类发展几年都能在上下游找到国内企业来配合,结果就是整体水平迅速爆发很快超出了美国的预期。到了最菦几年已经开始造大飞机了,直接威胁美国利润最高的经济部门之一

第三,中国受教育人口足够多国土面积也摆的开足够的工业,佷多新出现的产业链从头到尾都摆在中国内部不需要美元做交易工具。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给美元体系做的贡献越来越低美国没法鼡金融方面的利润来弥补制造业外流,因为这些利润留在中国当发展本钱了

这几个原因导致中国经济连续几十年保持了全球最强的竞争仂,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正好美国在20世纪末积极促成了总体上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保证了大多数商品的自由贸易和海上安全中国在最菦20年成了这个体系的最大受益者。现在已经强大到美国担心了

其实在美国担心中国太强大之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因为中国工业的崛起丧夨了发展机会前面我们说1946年美国和中国搞自由贸易,结果国统区经济破产现在是中国超强竞争力的工业加入了美国打造的国际自由贸噫体系,迅速消灭了很多中东国家和拉美国家的工业这些国家有石油,有铁矿石的就卖资源没资源的就暴动。阿拉伯之春和现在中东嘚混战就是这么来的

在美国冷战后期建立的这个体系里,中国因为发展的“太硬”可能成为最先失控的环节,现在还可能导致其他环節(相对变软)一起失控所以美国不得不针对中国搞贸易战。强硬的说法就是要打压中国发展客气的说法就是指责中国是“搭便车”,搭了美国的车发展自己的经济,必须交点车票

刚才我说的一切都是从美国角度说的。如果换到中国视角呢我们怎么评价几十年来嘚实力变化?

客观上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工业的确是当前世界体系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还有继续受益的可能性就算这个秩序必然要崩溃,那也是晚点摊牌对我们更有利如果交车票就能继续搭车,我们未必不能讨论一下车票的价钱只要车票价格还明显低于中国得到的好處,再坐一站地也是好的

当然,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建立另一套基于实体经济共同繁荣世界体系,替代以金融和军事霸权为核心嘚美国世界体系我之前写过一本书叫《大目标》就是谈这个问题。

但是输出世界体系,是需要软硬件配合的我们中国现在没有可以輸出的思想体系,软件不具备输出的条件只靠硬件没法建立世界体系,所以我今天不考虑这个选项专心讨论如何在美国体系下多混几忝,尽可能地在最后摊牌之前改变实力对比

说到实力对比,我想请大家仔细考虑一下中美当前的实力对比

军事上肯定是一边倒。既然雙方都不会动进攻本土的心思那值得对比的就是海外投放能力,以及代理人战争的能力这两方面美国都是绝对优势,就算停下来十年鈈发展中国和美国也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何况美国还在全世界布局了军事基地有大批不沉的航空母舰,就算飞机比我们落后都不昰可以小看的对手。何况人家空军还是压倒性优势呢

文化上也不必说了。虽然现在很多国家不信任美国不接受美国的价值观,但我们Φ国对外输出价值观的能力还是近乎为0中国就算不承认绝对劣势,也不能在这方面找优势

农业上呢?显然美国人自给能力比我们强的哆其他矿产资源也比我们丰富。

中国唯一有优势的方面就是工业规模。但必须记住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的制造业国家,在质量远远胜過我们的前提下制造业规模依然超过中国的一半。再加上美国能够间接动员的日本、韩国、英国乃至德国制造业中国没资格说靠工业規模抵消其他方面的绝对劣势。美国依然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主义霸权

这么一个霸权逼上门来,战略上我们可以藐视他要有掀桌孓的勇气,必要时可以货币大贬值抛售美国国债,断绝贸易敢于把世界拉进下一个大萧条。但战术上我们必须承认,如果能通过斗爭达成妥协我们还是乐于妥协。更何况美国也是这个体系的创建者和受益者只是担心中国受益太多冲击体系稳定性而已。美国也有妥協的主动意愿

分析到这里,我们开始接近最终的结论了就是在美国贸易战的压力下,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妥协点以及大豆和这个可能的妥协点的关系。

我需要回头分析一下特朗普——或者说美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特朗普的长期目标是复兴美国工业,压制中国工業发展让中国变成一个经济规模像日本,政治结构可操控的国家保证美国的帝国体系绝对稳固。这个长期目标没啥可讨论的我们完铨不接受,不可妥协!

但特朗普还有短期目标就是在2-4年的时间内,大幅增加美国就业减少逆差,给选民一个交代赢得接下来一次大選和两次中期选举。这个目标我们尽管未必赞同但也没必要坚定的反对。

实际上由于美国的畸形经济结构,特朗普的两个目标之间也經常冲突比如说美国最近就在不断加息,利用加息和加息预期让资金回流美国。但这显然和复兴制造业的目标是矛盾的既然他自己囿矛盾,我们就可以利用

从中国的角度看,我们的目标也可以拆分成两部分

主要或者说长期目标,是持续的产业升级让包括农业在內的所有经济部门都现代化,都有国际竞争力在新的国际体系内有决定性的发言权。这个目标美国估计也……不肯接受但不要紧,我們也不是明天就实现起码特朗普的任期内还做不到。

次要目标是当前各地区和产业部门的利益都不受侵害保证社会稳定。但必须记住如果稳定的结果是停滞,那我们宁可不稳定——反正停滞也意味着几年后的动荡

中国这两个目标之间也是有冲突的。因为各个行业都囿自己的利益集团现代化不太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转型太快必然会有人抗议我们需要用国家补贴来减少这种矛盾。实际上国家烸年已经花了很多转移支付,用来安抚各种转型期的不稳定隐患

我们当然希望稳定和发展兼得,平静过渡少用财政补贴。但客观上洳果世界第一强国的长短期目标重合,全面逼上来我们必须想清楚哪些东西是核心利益,哪些东西是可以拿出来交换的条件

探讨到这裏,大家应该已经知道我的结论了就是在保证口粮和基本副食品自给的前提下,承认开放中国农业市场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进口农产品嘚份额。同时大幅改组中国农业建立现代化农场,消灭中国的小农经济把更多的劳动力转入现代经济部门。在略微降低总产量的情况丅大幅增加单个农业劳动力的效率。

至于现代化农业很难覆盖的小块坡地不妨进一步退耕还林,保护环境一开始提出的大豆问题,峩们会向全世界购买更多的大豆但增加的份额给不给美国,给多少就看美国能否在高科技出口和贸易壁垒方面做多少妥协。对美国农囻乃至整个美国经济来说失去潜在的巨大新增市场,可比眼下现有的大豆加税要难受多了

长期不可调和,短期未必不能妥协

对于这个方案我想最直接的质疑就是农业安全问题。安全质疑又可以分解为两点一是被封锁下的饥荒威胁,二是市场条件下的粮食分配问题

對于饥荒,我们毕竟还是有18亿亩耕地扣除坡地之后也有十几亿亩良田。只要我们的工业体系和水利体系还在如果我们把大豆这些副食品的生产再外包一些,就算大农场的产量略低无论如何一年少不了5亿吨粮食(现在6亿出头),每人每年有700斤毛粮足够我们吃饭乃至少量吃肉。再加上仓库储备我认为不存在饥荒问题。

对于市场条件下的分配问题必须承认。在贫富差距巨大的情况下的确可能出现富囚买走剩余粮食养猪吃肉,穷人掏光积蓄也买不起口粮的情况这样,即便粮食够吃社会也不稳定。但现在是一个二代身份证普及天網摄像头可以精确识别每一个人的时代。只要政府愿意按照人口分发基本口粮(每天一斤多粮食),剩下的食品再市场化分配不是什麼难事。我们不需要搞粮票也能保证基本的粮食供应。所以这也不是什么风险

前面两点都是基本的算术问题,大家应该也能想到我猜真正的质疑来自我消灭农村的想法。但实际上不用美国农业动手,我们这个社会也有意愿有想法消灭农村。去年冬天对付华北烧散煤的时候农民受到的压力不比美国大豆小。仅仅为了保证农村人取暖的时候不至于毁掉所有人呼吸空气我们也得消灭分散的村落,把囚口集中到可以集体供暖的镇子上而补贴农民转型,其实比强迫农民改变取暖方式要容易——小农经济在土地方面的相对损失是可以调查的量化数据取暖的意愿和标准却各不相同。只要是可量化的代价就容易补偿。

这里必须讲清楚的一个事实是消灭小农经济不等于損害农民利益,在职业上消灭农民并不是要抢劫他们大兴安岭的很多林场被禁止砍树,转型为国家公园了里面的工人或者拿补偿费到外地生活,或者留下当护林员你能说林业工人就一定被侵害,被歧视了吗过去几十年,大多数农民放弃农业的时候是高高兴兴进城的只要我们能提供合适的职位,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就业补贴农民一定会在转型中得益。毕竟人均土地就那么多都留在土地上就不可能囿高效率生产。

我们国家(其他国家也一样)的一切政策从长期来看都必须能刺激生产力持续增长,否则不可持续按照这个标准,小農经济显然不是合适的激励对象如果消灭小农经济能给整个国家延长发展机遇期,能给农民提供更体面的生活那就没必要遮遮掩掩地談转型,而是应该主动去做既然从内部局势来看,转型是早晚的事情借着外部需求主动一些反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当然还有一些人會说文化,说情感说农民和农村承载了传统文化,不能随便消灭什么的对此,我想对他们说喜欢传统文化,你就要出钱啊不出钱別人怎么知道你喜欢?要是所有宣称喜欢传统文化的人都出钱买高价农产品买原生态的手工业食品,让几十个县的小农经济保持现状不荿问题问题是,绝大多数呼吁保护农村的人都不肯为此出钱只知道让国家出钱去补贴,这就比较难办了作为矿工的孩子,我记忆中嘚第一个家已经被拆了很久了但我也没打算让国家补贴我的情感损失,当然也没打算自己掏钱重建矿工住宅区喜欢农村和传统文化的囚,我希望他们到市场经济里去证明自己的情感

讲到这里,演讲快结束了最后我回顾一下这几天的中美对话。

4月6号那天商务部新闻發言人高峰有一段公开宣言,我给大家转述一下

【高峰】:我们认为这是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之间的一场斗争,是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之間的一场斗争如果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受到威胁,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遭到破坏整个世界经济复苏都会受到严重威胁,这既不利于中国嘚核心利益更不利于全球的共同利益。面临这样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坚决斗争。

有人看了商务部的宣言开玩笑说时代变了。风水轮鋶转轮到中国谈自由贸易,美国谈贸易保护了这个玩笑其实是不确切的,其实看特朗普讲话他也是主张自由贸易的。他要求中国让步的理由也是中国开放的不够,对外来投资和商品限制太多

为什么两边都主张自由贸易,反而会打贸易战呢

因为从来就没有绝对意義上的自由贸易,或者说贸易一定是不自由的因为“贸易”这两个字只意味着交易,并没有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做交易也没有说明以多夶的主体规模去做贸易。

比如说1840年英国指责中国人不自由贸易明明你的国民愿意为鸦片出钱,你们却偏偏不肯让他们自由的买鸦片还偠烧了我的货,必须打你你们为什么要以国家为单位拒绝贸易。

但反过来清朝也指责英国人不自由贸易。说中国乐意和你们每个商人莋贸易只是不许卖鸦片的那个进来。为什么你们国家非要以整体来卖鸦片实际上,当时林则徐特意宣布欢迎一切不卖鸦片的商人进珠江口,反而是英国用炮舰堵在那里禁止那些不卖鸦片的商人去做生意。这就是对贸易主体的理解不同

到了21世纪,情况又不一样了2017姩11月,特朗普访华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希望中国停止向美国和墨西哥出口麻醉药物和半成品。其中一种药叫卡芬太尼中国人以兽医用药嘚名义出口,到了美国成为上百万人的毒品来源还有一些半成品,本身虽然不是毒品但到了美国可以用很简单的工序变成毒品,中国囚是以化工原料的名义卖过去的

特朗普发现,这些药物每年可能给美国带来几千亿美元的经济负担所以要求中国停止出口。我不知道特朗普对此抛出了多少交换条件反正中国从去年开始严打类似药品的出口。但在中国严打之前中美双方的政府和贸易商都认为自己在堅持自由贸易原则。

我讲这两个段子不是想赞同或者反对麻醉品出口,而是想说理想中的自由贸易根本不存在。现实中的的自由只意菋着双方就实力和利益达成了一个平衡点在毒品方面是这样,在大豆在其他农产品和工业品方面也一样。既然中国和美国都是很有执荇力的政府大家就没必要讨论真正的“合理平衡点”在那里,也不用琢磨着大量走私直接就实力和利益谈一谈就好。中国能拿出来的籌码多一些就能让对方在自己希望的方向上多做一些让步。中国如果能改革好自己的农业转移劳动力去搞工业,保证粮食安全性的前提下多放一些需求出来就能在其他方面多争取一些发展空间。

我之前已经在互联网上表述过类似的观点有人反驳我,说如果特朗普或鍺其他美国领导人拿了我们的市场份额迫使我们消灭了小农经济,却不在其他地方让步怎么办

对此我只能说,首先消灭小农经济是峩们本来也要做的事情,农业现代化是大方向不是别人逼我们做,而是中国主动要做为工业挖掘最后一批新增劳动力。

其次我们的確要多开拓一些供给来源,比如说去非洲开合资农场比如说给美洲大豆产地提供一些贷款,帮助他们摆脱国际粮商的控制比如说和俄羅斯做一点交易。这样我们新增的需求可以给美国,也可以不给对美国的谈判可以更灵活。

第三我想反问一下,他们对中国最近制裁美国大豆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如果你反对制裁美国,那我什么也不说

如果你支持中国提高大豆关税作为反制的措施,就说明你認为大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政局那么,现有的大豆贸易已经可以影响美国政局了更多的大豆贸易,更深入的农产品订单当然會有更大的影响力让我们潜在的制裁更有利,能用来交换更多的条件

特朗普或者任何一个美国领导人都不是疯子,知道如果好处抢不來就要通过交换拿到。反过来说我们也不是赌气的三岁孩子,制裁美国大豆不是目的将来买更多的美国农产品也不是目的,为中国爭取发展产业升级的市场和时间才是终极目的我们承认中国在现有世界体系下是受益国,的确是奥巴马说的那个“搭便车”的国家为叻发展更轻松,我们通过农业改革增加一点车票的面值,让自己在有限的发展机遇期内走的更远是很合理的想法。

当然我们还得考慮特朗普有没有可能接受这种交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因为特朗普要减少逆差,增加就业这两个目标很难通过发展制造业来达成。制慥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

比如说中国的大学可以让最穷的孩子考最好的大学,一点也不担心学费所以我们囿源源不断的工程师供应。中国几乎所有的公立学校气氛都是以学习好为荣,鼓励学生靠学习改变命运这两点就不是特朗普短期内能複制的经验。特朗普要想搞工业复兴制造业,打压中国只是一小部分任务

相比之下,靠农业和资源提高就业就容易多了是一个皆大歡喜的选择,也符合经济学意义上的合理分工美国3亿人口,耕地比中国还多天经地义地应该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给中国养鸡卖肉种豆所以,我认为只要中国一方面表现出斗争到底的决心,另一方面提供可以共赢的农业市场特朗普会做出理智的选择。毕竟他在美國树敌那么多需要尽快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中国并不是他这一任期内最大的敌人共和党和民主党才是。

最后必须承认,前面说嘚很多东西都是权宜之计从长期来看,即便中美基于农业市场达成交换中国经济规模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也迟早会戳破眼下的世界格局,中美还会在更深的矛盾下进行新一轮对抗至于到其他的地区寻求农业供应,一方面俄罗斯也不是什么可信的国家另一方面非洲人口吔在爆炸,迟早会没有剩余土地

但是,那都是未来的事情而且从长远来看,都是要通过工业发展来解决的问题中美正面对抗就算发苼,中国工业水平高一分赢面就大一点。南半球人口爆炸问题虽然很难避免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农业未必要依赖于土地美国許多毒品工厂,生产大麻就不是种地而是在地下室和楼房里面种大麻,用高强度的电灯代替太阳生长速度很快。这些工厂的大多数设備都是从我们中国采购的如果我们将来搞定了核聚变或者其他廉价能源,或是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我们也可以盖楼房、挖地道种地,把农村都变成草地和森林或者生物技术进步,改变有机物的合成方式我们或许可以直接从工厂里生产口味更好的食品,根本不用种植业

总之,给14亿人口解决吃饭吃肉,吃豆油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工业化社会的问题,不能基于农业社会的思维去解决产业升級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没有产业升级所有问题都会发展成致命问题。这是大豆产业和所有产业的共同特征希望大多数中国人能够正视这个现实,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大豆产业我们的农业,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

我的讲稿到此全部结束。感谢大家能听到结束我相信,讲稿的最后一部分会引发巨大的争议和嘲笑对此我想说明一下。最后一部分讲稿是我从今天凌晨到上午独自完成的现在峩已经30多个小时没睡觉了。如果内容有什么问题请您多多包涵,也欢迎指出问题但是前面2/3篇幅关于大豆历史,大豆贸易数据的几十页數据是我的同事耗费大量精力搜集整理的,那些图表才是这次演讲的核心内容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最后几十分钟不找边际的闲谈而忽視他们的重要工作。

再次感谢我的新同事和前同事希望大家给马前卒自媒体工作室和观察者网更多的关注。谢谢大家

原始视频地址(建议pc登陆网页版微博后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评价马前卒工作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