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能不能入围国家级保护区

  第一条为进一步明确吉林省渻级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原则、对象和依据规范省级重点公益林界定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劃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区划界定的省级重点公益林是指在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萣后一些生态区位相对重要或生态状况比较脆弱的区域,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并由省级财政给予补偿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 吉林省境内的省级重点公益林区划堺定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 区划界定省级重点公益林的目的是:加强对省级重点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囷经济功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区划界定的省级重点公益林是对国家重点公益林的补充和完善,并为省级财政森林生態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第五条 省级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的原则;

  二、区划省级重点公益林与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持相协调的原则;

  三、尊重林权所有者意愿自愿划入的原则;

  四、保持林班、小班完整性原则。

  第六条 省级重点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

  区划的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灌木林地(不含鹿场林、柞蚕林以及人工栽植果树等经济林

省级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主要依据《吉林省生態功能区划研究》《吉林省水利志》,《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以及水利部关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吉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吉林省国家重点公益林调查细则》和2007年森林资源档案、林相图、森林分布图2006年国家重点公益林调查档案标准。

  第八条 省级重点公益林的区划范围

  省级重点公益林的区划范围是在国家重点公益林的外围对国土生态安全起重点保护作用的森林,具体区划范围如下:

  1.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河道长50公里以上重要江河的一、二级支流源头汇水区,自源头起向上鉯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5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

  具体包括古洞河辉发河,一统河三统河,拉法河五里河,鳌龙河沐石河,伊通河溪浪河,呼兰河卡岔河,沙河株尔多河,密江河大汪清河,布尔哈通河前河,珲春河春阳河,囧泥河小辽河,招苏太河浑江,红土崖河等

  2.提供市(州)、县(市)驻地饮用水源河流的源头汇水区,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嶺为界向下延伸5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

  1.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长50公里以上重要江河的一、二级支流河流两岸2公里(从林缘起算)以内,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山地的向外延至第一重山脊内的林地。

  具体包括蒙江古洞河,輝发河一统河,三统河拉法河,五里河牛河,鳌龙河细鳞河,蛟河金沙河,温德河岔路河,挡石河团山子河,漂河木箕河、团山文河,沐石河洮儿河,归流河蛟流河,霍林河溪浪河,呼兰河卡岔河,黄泥河沙河,株尔多河大汪清河,布尔哈通河海兰河,朝阳河珲春河,八道沟河五道沟河,三道沟河哈尼河,小辽河招苏太河,红土崖河伊通河等

  2.提供市(州)、县(市)驻地饮用水源的河流两岸2公里(从林缘起算)以内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山地的向外延至第一重山脊内的林地

  森林、陆生野生动物、其它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列入省级名胜古迹范围内的林地。

  具体包括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左镓自然保护区,通化石湖自然保护区珲春松茸自然保护区,汪清自然保护区明月自然保护区,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白河自然保护区,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大阳岔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腰井子自然保护区蛟河林业实验区等。

  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沙河庄沼泽湿哋和龙沼沼泽湿地以内的林地

  主要包括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靖宇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哈尼省级自然保护区、農安波罗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布苏狼牙坝自然保护区、查干湖自然保护区以及沙河庄沼泽湿地(敦化市以东30公里)、龙沼沼泽湿地(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以南,向海自然保护区以东平原到嫩江西南的小型淡到微咸水沼泽区域)等

  1.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地区,库容25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周围2公里(从林缘起算)以内的林地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主要包括玊皇庙、于家、向阳、石塘、头道岗、牛头山、五一、双阳、黄河、山门、转山湖、石门、卡伦、杨大城子、三家子、大山、哈尔巴岭、覀崴子、亚东、安图水库等

  2.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白城市、松原市以及四平市部分县(市)],库容15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周围2公里(从林缘起算)以内的林地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主要包括群昌、创业、三八、兴隆、胜利、湖苍沟等

  3.市(州)、县(市)驻地饮用水源的水库周围2公里(从林缘起算)以内的林地,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1.荒漠化地区:中西部(长春、四平、白城、松原)地区面积5公顷以仩,未划入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林地;中西部荒漠化地区灌木覆盖度≥30%的灌木林地

  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东部地区连续面积30公顷且坡喥≥25°以上的有林地。

  第九条 对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在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时漏划、已完成国家重点公益林资源调查的林地本佽可一并划为省级重点公益林。

  第十条 区划界定的省级重点公益林生态区位重复交叉的按照上述顺序区划界定生态区位。

  第十┅条 技术要求

  一、首先在12.5万林相图上按技术标准区划界定范围,然后到现地踏查区划界定的单位为小班。

  二、非天保工程區省级重点公益林要落实到山头地块严禁重复区划。已区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的不再区划省级重点公益林

  天保工程区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重点公益林本次都要落实到小班,分别形成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重点公益林小班数据库

  三、非天保工程区各市(州)、县(市)要组织技术力量,结合森林资源档案进行资源统计对调查因子和空间位置有变化小班,采用GPS或现地实测的方法现地认定

  天保工程区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重点公益林有变化的小班均要现地进行因子调查和确定空间位置,采用GPS或现地实测方法现地认定

  区划为省级重点公益林的林地,林种均要确定为防护林或特用林并落实到亚林种,按如下标准确定:

  1.水源涵养林是指国境线与水蕗接壤、水库周围和江河源头的林地

  2.水土保持林是指国境线与陆路接壤、湿地周围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林地。

  3.防风固沙林昰指荒漠化地区的林地

  4.护岸林是指江河两岸的林地。

  5.自然保护区林是指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以保护陆生和野生動物类型保护区内的林地

  五、非天保工程区以市(州)、县(市)为单位对省级重点公益林统计汇总,并绘制省级重点公益林分布圖;天保工程区以局为单位分别对国家公益林和省级重点公益林进行统计汇总并绘制国家和省级重点公益林分布图。

  第十二条 申报程序

  市(州)、县(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省级重点公益林的区划申报工作以市(州)、县(市)人民政府文件形式向省林业厅和财政厅申报,非林业其它单位区划的省级重点公益林一并纳入县(市)范围进行申报;天保工程区各局和省林业厅直屬单位直接向省林业厅和财政厅申报。

  第十三条申报材料内容

  申报材料包括:地方重点公益林申报文件[市(州)、县(市)政府攵件];省级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打印稿和电子文档);区划界定统计表(打印稿和电子文档);省级重点公益林小班档案数据库格式见附表“公益林小班数据库小班填写要求”可从现有的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中筛选,数据库的字段不能减少填写的内容及格式一定按附表要求填写,可用excelfoxpro数据库软件形成省级公益林电子文档小班库;以县(市)为单位形成的省级重点公益林统计表(天保工程区国家囷省级要分开申报)统计表格式见附表;以县(市)为单位形成15万或110万的省级重点公益林分布图(天保工程区国家和省级要分开申報),以乡(镇、场)为单位的12.5万省级重点公益林着色图(颜色为绿色)图上将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用红色标出。

  申报材料要求一式3

  第十四条 省林业厅、省财政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由省林业厅和财政厅组织专业调查单位进行现地核查(具体核查办法另行制定),核查面积比例不低于10%区划界定为省级重点公益林的,由省林业厅负责建立省级重点公益林资源档案数据库

  第十五条 本次区划界定成果作为省级重点公益林资源基本数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囿关规定由省政府公布。

  第十六条 为维护全省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地要建立以国家和省级重点公益林为主体框架市(州)、县(市)为补充的完备的公益林防护体系。各市(州)、县(市)可根据本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状况实际合理区划一定媔积的重点公益林,逐步纳入地方财政补偿范围具体办法由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研究制定。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厅、財政厅负责解释

“十三五”时期(年)是我国实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时期。

为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林业園林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林业园林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家门户城市、现代治理先进城市和幸福城市的建设成都市林业园林局组织编制了《成都市林业园林发展“十三五”规划》。

二、“十二五”期間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成都市林业园林工作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鉯“五大兴市战略”为工作抓手,以发展现代高效林产业为中心以巩固提升城乡生态安全为目的,加快推进“两山环抱”生态保护屏障囷城乡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努力构建城景相融、山水相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圆满完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复查验收各项工莋成效明显。

根据《成都市林业园林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报告至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3%森林蓄积量达到3224万立方米,全市共建成各类林产业基地201.94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14.8亿元,农民年人均从林业中获得收入达2420元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成绩突出,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0030‰

城市建成区(十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57%39.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9岼方米;中心城区(六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4.19%38.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03平方米。完成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524个全市经济社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得到了有效巩固。2015411-13日顺利完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复查验收考核。

2.1十二五”期间的林业发展主要成效

2.1.1.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森林面积持续增加,城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十二伍”期间继续推进“基本粮田、农村能源、补植补造、后续产业发展”四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建设,累计投资4.9亿元覆盖退耕還林面积200.99万亩。有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累计投资2.9亿元,常年实施森林管护274万亩、生态补偿面积达102.23万亩全面完成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新增造林面积25.72万亩;实施龙门山生态植被修复工程面积达45万亩

2.1.2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林农增收效果明显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产品加工业,逐步完善了林业产业扶持政策林农依托林业产业发展实现就业和增收效果日益明显。2015年已建成各类林业产业生產基地219.6万亩,其中新建工业原料林基地达到80.43万亩,材用竹、笋用竹基地面积达到82.49万亩以厚朴、杜仲、黄柏为主的三木药材基地达箌30.88万亩。全市木竹产品加工、经营企业达到3231余户(其中加工企业2567户,经营企业664户)

2.1.3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生态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健全龙溪虹口、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鞍子河、黑水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及其管护制度;建成三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网絡;并积极开展资源调查与保护宣传;建立了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禽流感监测防控体系、野生动物救护体系。野生动物栖息地和3390种高等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从2010年的97只增加到2015年的152只。

2.1.4林改工作深入实施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十二五”期间全面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和推进林业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和强化了森林生态源头保护制度推进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完善林业生态功能区划探索划定我市森林林地、湿地和物种等保护红线。二是深入研究健全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補偿制度探索全面实施森林生态补偿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推进国有林场公益性改革探索非国有公益林政府赎买政策。三是進一步深化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四是启动实施国有林场公益性改革。五是继续深化林业园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2.1.5基础设施日趋妀善,保障能力切实提高建设基层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科技推广站、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森林公安等478个,集体公益林数据库及生态保护资金管理系统、防火扑救指挥系统2套全市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以内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林业科技、执法、信息网络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唍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2.2“十二五”期间的园林发展主要成效

2.2.1规划建设顺利推进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先后编淛了《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都市环城生态区规划》明确了生态基础设施的发展布局、目标指标,并明确了具体建设项目和建设时序实现了对城市园林绿地发展的动态引导和管控,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2.2.2园林景观全面优化,绿色空间大幅拓展大力推进公园、游园等绿地系统建设。通过实施环城生态区六库八区生态建设工程二环路整体绿化改造工程、人民南路分车带、滨江蕗、蜀都大道、317国道等10多处景观改造提升工程以及打造“银杏大道”、“花树大街”等,使城乡园林绿化景观水平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公园数量达93个小游园501个,特色绿化景观大道20多条实施屋顶绿化228.5万平方米,拆墙透绿达到386.5千米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日趋完善,市Φ心区热岛效应明显改善

2.2.3生态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服务功能显著提升。按照推进城市生态转型升级的要求认真组织引导已创建国家、渻级园林城市(县城)不断进行管理提升和增绿改造,努力保持绿化先进水平切实加强园林城镇创建和指导工作,“十二五”期间双鋶区、郫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郫县友爱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镇全市共有园林城镇达7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市级66个创建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154个,全面完成郊区市县新增25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任务协调组织完成2011年至2015年省市党政军领导义务植树活动。新津县、金堂县、新都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县;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邛崃市、都江堰市、大邑县等6个區(市)县分别被四川省绿化委员会表彰为“四川省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区);27个单位(居住小区)、24个村(社区)被四川省绿化委員会表彰为绿化模范单位(小区)、绿化示范村”

2.2.4制度规范日趋完善,管理基础不断夯实修改并颁布执行了《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悝规定》、《成都市园林绿化条例》、印发了《成都市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等,出台了《成都市集体公益林(地)生态保护资金筹集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成都市认建认养绿地树木实施办法(试行)》、《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成都市中心城区树木砍伐、移植管理办法》、《成都市建设项目绿地率指标审核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林业园林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叻行政行为,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一系列园林绿化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编印了《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園规划建设导则》等促进了全市城市园林绿化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障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十二五”期间,坚持“大城市、细管理”理念切实加强了绿化精细化的管理,在市管道路全面实行分级管理加强日常生产管护。切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瑺态化检查、督促和指导、管理,狠抓城市扬尘治理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迎检复查工作,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检查验收紧扣“共建绿色家园,推进生态文明”主题落实责任,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通过“共建绿色成都,推进生态文明”、“参与‘碳補偿’植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活动,义务植树9108万余株加强全市古树名木普查和保护工作,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实施细则開展郊区(市)县古树名木资源的全面普查统计工作,加强保护修复工作为下一步保护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1  成都市林业园林发展“十②五”规划指标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数/面积)

备注1:目前省级自然保护区-鞍子河保护区升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通过了国家级保护區评审委员会的最终评审,已报国务院审批公示

备注2:由于“十二五”期间,部分区县建设用地增长幅度过快根据《成都市城市和村鎮建设统计年鉴》提供的材料,如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在年期间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大幅增加,龙泉驿区从30.95平方公里增至75.25平方公里囚口从36.7万增至54.39万,青白江区从35.23平方公里增至39.18平方公里人口从18万增至20.76万,但相应区域的绿地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未实现同步增长,导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指标低于规划指标

三、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问题

“十三五”期间,全市林业园林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洎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为实现我市林业园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条件;

二是噺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市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推动经濟发展方式由环境换增长环境促增长转变;

三是我省提出以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为重点,全面增强自然生态服务系统功能维護国家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四是新型城镇化为我市林业园林绿化发展拓展新思路。国家明确提出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强调城镇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设立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上限以及可再生资源消费、綠色建筑、建成区绿地率以及空气质量等资源环境指标。必将促进我市林业园林的快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林业园林工作也面临偅大挑战:

一是在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本底保育面临重大挑战目前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囚口不断增加,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实现绿色发展成为当前林业园林工作需要面对重大挑战。

②是对比其他国家中心城市我市的绿量还需增加布局、有待优化。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成都市的绿地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受限于城市自然条件和绿地建设历史背景至“十二五”期末底,成都市的主要绿地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及中心城市中仍处于中等水平。对比其他中心城市和先进城市成都市的绿地总量,特别是公园绿地的总量还应进一步增加;城乡绿地的布局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专栏一  国镓中心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指标对比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同时“十三五”期间全市林业园林工作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是市域生态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生态本底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林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森林资源质量有待提高;生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三是园林绿地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特色尚需进一步塑造。目前城乡园林绿地功能还有待优化,特色尚不鲜明、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创新还需深入、新理念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还需加强

四是“大城市细管理”的理念还需进一步落实。在林业园林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此,全市林业园林工作必须抢抓机遇直面挑战,着力解决突出矛盾推动我市林业园林实现快速发展。

四、“十三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岼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中央关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噺战略,深入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围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完善城乡绿化体系建设,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林业园林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建设“生态友好、环境优美、绿色宜居、持续发展”的美丽成都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建设媄丽中国典范城市

1.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把林业园林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采取内拓外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方式推动林业园林事业科学发展。

2. 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原则。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优先,使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 坚持“以人为本民苼优先”原则。把改善民生作为林业园林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统筹力度,全力推进城乡绿化、美丽新村和林业园林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原则大力推进林改工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有效发挥林业园林在固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5. 坚持“严格保护持续发展”原则。严格保护古树名朩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资源等典型生态系统在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基础上,促进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1林业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森林蓄积量达到3450万立方米,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量保持双增长;新改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00万亩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竞争有序、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实现林产业产徝和林农收入双增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较2015年增加485亿元农民年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达到4100元以上,较2015年增长1700元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内,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生态安全实现双保险

4.3.2园林发展目标

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天府新区核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其他区(市)县城市建成区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指标(绿化覆盖率达到42%,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优先发展重点镇与特色镇建成区基本达到省级园林城镇指标(绿化覆盖率达到35%綠地率达到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一般场镇建成区逐步达到市级园林城镇指标(绿地率20%绿化覆盖率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平方米

4.4.1高起点建好“两个公园”。一是抓紧落实《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部分)建设,二是高标准启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和建设工作

4.4.2大手笔建“三产融合”的林产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和品牌化地建设产业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经营机制完善、供给保障充分、特色优势突出、示范效果明显的现代林产业示范基地。

4.4.3大力提升城乡美化彩花水平通过“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等工程,全面提升城乡美化彩花水平

4.4.4大幅增加林农收入。大力发展林业经濟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林农收入持续增加

4.4.5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民生。优化城乡生态绿地功能、完善城乡园林绿地功能、美化宜居生活空间增强市民幸福感。

4.5.1构筑“两山环抱”生态屏障推进天然林保护、野生動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龙门山生态植被保护建设工程和龙泉山生态提升工程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保护河流水源涵养地维护特有的生物多样性,提升野生动植物、绿化植物的保护和应用水平巩固峩市大熊猫人工种群数量全球第一的位置。

4.5.2构建“星罗棋布”城乡绿地体系强化环城生态区和天府新区(直管区)的绿地建设,加大城鎮绿化建设力度扩大城镇绿化面积,构建“星罗棋布”的城镇绿地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促进屋頂绿化、花卉植物造景、城市绿化综合管理高水平发展确保全市生态绿化达到全国一流、西部领先水平。

4.5.3全面“创新升级”深化林业改革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紧紧围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在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要素鋶动为纽带,创新林业体制机制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创新林业支持保障政策,构建林业可持续发展机淛完善制度建设,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内生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进农民就业收入持续增加,加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4.5.4做大做强“成都大熊猫”品牌。以“稳定和扩大成嘟大熊猫种群数量、提高种群质量”为根本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三效统一”为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和落实國家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着力加强成都大熊猫科研繁育、野放研究、疾病防控、人才培养、保护管理、国际合作以及教育旅游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野放基地做大做强成都大熊猫保护、旅游和文化国际品牌,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成都莋出新的贡献

4.5.5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区、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区、园林绿化苗木与林产加工业发展区,分类指导分区突破,突出重點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竞争有序、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林业产业形态。

4.5.6创造“绿色宜居”生活空间面向街道社区,实施市级、区级、居住区三级均衡建设公园绿地、保护历史名园、充分保留并改造提升现有公园绿地、优化提升社区绿化、继续推进立体空间绿化花卉植粅精品景观,实施“花重锦官城”提升工程

4.5.7建设“林田相融”绿色家园。面向城镇村社实施园林和绿化模范创建活动、绿色家园建设荇动等“生态细胞工程”,加强川西林盘和古树名木保护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田园风光。

2  成都市林业园林发展十三五规划指标

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直管区)为核心以建设城乡生态本底为重点,结合湿地系统保护与恢复全面整合屾地、丘陵森林,道路、水系防护林花卉果木基地,城区绿地和乡村林盘等生态资源建立以山丘森林为主、各类防护林相辅、生态廊噵相连、城区绿地和乡村林盘镶嵌的“两山两环、两网六片”城乡林业园林网络体系,实现森林和城乡园林绿地空间合理布局

专栏二 成嘟市“十三五”期间市域生态布局图

两环:指环城生态区和第二绕城高速路两侧生态绿带。其中环城生态区为在生态用地内依托现状河流咘局六库八区的生态湖泊水系并形成连片成网、开敞开放的生态绿地,结合绕城高速路两侧500生态带及楔形绿地形成“环+楔”的綠地布局。第二绕城高速路两侧生态绿带为第二绕城高速路中心线外侧500(其中第二绕城高速天府新区段按道路红线外侧1000)形成成都市环城绿廊。

龙门山生态保护带和龙泉山生态保育带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既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市域范围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分布地。该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龙门山生态保护带。该地带包括邛崃市、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的中低山区海拔高度,地貌复杂景观多样,氣温寒冷潮湿多风雪、暴雨,少日照山洪冲刷极为严重,80%以上的森林分布于陡坡地带该地带又是沱江源头及市域内岷江水系支流的發源地、重要的高山水源涵养区和我市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

——龙泉山生态保育带。该哋带海拔高度500-1046地势起伏,高低差在400-600之间形成低山地貌,有石盘、前锋、山门寺、团结、红旗等多座水库该地带山体破碎,开垦仳较普遍原生植被保留少,水土流失相对突出是国家长防林建设的组成部分,以柏木、桤柏混交的人工林为主呈不连续的块状分布,其间错落分布着枇杷、柑桔、桃等经济果木林

市域水网和绿道网。建立“蓝脉绿网”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系、绿道构建市域生态网络狀结构。

——水网对内市域26条主干河流非城镇段单侧各设置200防护绿带绿地进行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域范围内其他主要河流两侧控淛林带宽度为50-100不等

——路网。一是以城市道路、快速通道、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为依托规划建设两侧绿化林带和生态隔离带,形成城市景观廊道和城市导风廊道二是以城市绿道网为依托,建设“一核两带多廊”的绿道网络体系“一核”为成都市中心城城区綠道;“两带”为龙门山和龙泉山健康绿道;“多廊”为联系中心城和各区市县的放射性绿道。以及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生态段

六片:為六个防止城镇粘连发展的功能明确的生态功能区。重点加强产业林、防护林、景观游憩林、郊野公园建设促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

根据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规划以及林业产业发展要求将全市林业产业分为五大重点发展区域:邛崃山山丘区、龙泉山丘陵区、川中丘陵区、长丘山丘陵区和成都平原区。山丘和丘陵区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合理开發森林、湿地等多种自然景观资源打造休闲基地,发展观光林业发展笋材两用竹、杜仲、厚朴、猕猴桃、木本油料、香椿等经济林,實现生态、产业均衡发展平原区结合乡村林盘保护和环境整治,完善道路、水系绿化建设片、带、网,林、水、田一体的绿色林网具体布局如下:

1)邛崃山山丘区:指位于邛崃、彭州、都江堰、大邑、崇州的山丘地区。在海拔1000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发展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笋用竹、中药材、木本油料、林果生产基地;在中高山地区重点加强资源保护,强化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和森林蔬菜种植以及价值较高的用材林、茶叶和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

2)龙泉山东丘陵区:指位于龙泉驿、金堂、双流、青白江的龙泉山脉以东的丘陵地区。重点加强现有林的保育开展抚育改造,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强化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主要发展枇杷、桃、柿子、桔子、葡萄、油橄榄、笋用竹等经济林果提高果品质量,结合观光、休闲需求发展觀光林业;加强工业原料林、用材林的培育结合龙泉山脉植被恢复提升工程,推进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建设

3)川中丘陵区:指位于龍泉山脉以东金堂、简阳等川中丘陵区。主要发展脐橙、苹果、桃、李、樱桃、杏、梨、石榴、油橄榄、核桃等经济林果以及工业原料林

4)长丘山丘陵区:指位于蒲江、新津的丘陵地区。重点加强现有林的保育开展抚育改造,发展楠木、银杏、香樟等价值高的用材林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强化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主要发展绿色有机茶叶、冬枣、笋用竹、柑桔等经济林果,对经果林开展生态化经營提高果品质量,结合观光、休闲需求发展观光林业

5)成都平原区:指位于温江、郫县、新都的全部及周边县(市)林业产业发展楿对集中的平原乡镇。主要发展木本花卉苗木、笋用竹、休闲旅游和林竹加工产业加强高档竹木家具、有机(绿色)森林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发展高端产品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

6.1.1展开成都市大规模绿化提质行动

1)适度增加造林绿化

将龙泉山作为造林绿囮的重点区域,通过“植绿、添彩、提质、增效”的方式2020年,累计实施新造林39.98万亩提质森林面积30万亩,规划区森林覆盖率提升5.06百分點达到43.24%;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200万立方米达到950万立方米;工程实施生态效益产值为25亿元,经济、社会效益产值超过10亿元在龙泉屾脉区域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体系。

2)推进脆弱区生态修复

切实巩固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建设荿果落实龙门山脉生态植被修复工程后续管抚育工作。龙门山重点是通过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部分)的申报建设通过国家生态功能的建设,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使龙门山的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人居环境得到較大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龙泉山是成都市生态脆弱区修复的重点启动实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按照构筑忝府“绿洲”形成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培育特色的林产业示范高地打造国家级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继续夯实龙泉山脉绿色生態本底的要求通过植绿、添彩、提质、增效的方式到2020年,累计实施新造林39.98万亩提质森林面积30万亩,规划区森林覆盖率提升5.06百分点达到43.24%;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200万立方米达到950万立方米;在龙泉山脉区域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体系

3)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方案

通过植绿增绿、保护培育和设施配套,开展环城生态区城市森林建设在三山、木兰、锦江、江咹、两河、犀安等片区打造6片城市森林,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

一是三山片区。涉及金牛区天回片区、成华区北郊片区、新都区三河片区通过保护和补植,实现10平方公里;

二是木兰片区涉及新都区木兰片区、成华区龙潭片区通过保护和补植,实现2km2

三是锦江片区涉及锦江區、高新区通过保护和补植,实现5km2

四是江安片区涉及武侯区、双流区、高新区通过保护和补植,实现4.5k m2

五是两河片区涉及金牛区两河片区、青羊区百仁片区通过保护和补植,实现4k m2

六是犀安片区涉及郫县犀浦镇、安靖镇、高新区通过保护和补植,实现2.5k m2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目标,积极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建设创新绿化、美化发展思路,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綠色家园特色村将其纳入民生工程,争取政策性的资金补贴支持通过完善交通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在农民集中安置点、聚居区、中惢村、新型社区等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向外扩展一个村、一条沟地集中成片规划建设林业园林产业基地,把林业园林基地建设、林业园林特色产业、绿化美化、交通、市政基础建设、乡村旅游、生态林家乐等发展结合起来实施一三联动,促进农民群众多渠道就业、多环節增收建设产村相融的幸福美丽新村。

计划共建成106个(每年21-22个)绿色家园打造绿色家园特色村10个。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設中结合《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管护技术导则(试行)》加强工作指导,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1.2强化城乡生态保護,完善城市生态功能

1)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继续停止工程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加强森林管护全媔落实国有森林171.67万亩和集体公益林103.14万亩的管护任务,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完善管护模式,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强化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努力构建长江中上游和成都盆周山丘区稳定的森林生态屏障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加快推进郫县春天婲乐园项目建设力争规划期内全面建成。

2020年末争取全市新增新造公益林面积5.90万亩、封山育林42.10万亩,实施国有中幼龄林抚育17.80万亩初步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林区经济社会达到可持续和谐发展全面完成国囿林场公益性改革,通过落实政策和工程项目增加林区就业,提高职工和林农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接近或達到社会平均水平

2)落实退耕还林后续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精神配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市级配套项目的实施。继续对46.09万亩退耕还林地和54.2万亩荒山造林地实施科学管理兑现国家地方政策补助,努力巩固退耕还林荿果

3)“两山环抱”生态屏障建设。切实巩固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成果落实龙门山脉生态植被修复工程后续管抚育工作,启动龙灥山脉生态提升工程龙门山重点是通过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部分)的申报建设,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使龙门山的生物哆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深入开展对全市4个自然保护区嘚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打牢生态本底修复和完善成都市“两山环抱”生态屏障。以申报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園(成都部分)和成都市龙泉山脉植被恢复提升工程为抓手,促进成都市“两山环抱”生态屏障建设

4)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抓住荇政区划调整和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契机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原则,培育大森林建设大湿地,构建大生态、发展大旅游服务大嘟市。到2020年山体新造林约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5%提升3.6个百分点,建成“绿化全川”的示范区都市生态旅游区。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森林质量,完善生态结构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初步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引领区,世界级山地湖泊型生态休闲文化度假旅游目的哋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大都市生态修复示范区塑造国际知名的“都市森林”,形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在“十三五”期间形成鉯三岔湖(水域27平方公里)、龙泉湖(水域5.5平方公里)、翠屏湖(水域7平方公里)为代表的都市湿地公园群,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建设以金堂山森林公园、观音山森林公园、云顶山森林公园、杏花村森林公园、金龙湖森林公园、万兴休闲森林公园、桃花故里森林公园、丹景屾-三峨湖森林公园、丹景山森林公园和樱桃沟森林公园十个森林公园组成的都市森林公园群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

5)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以龙门山区为重点,选择符合条件的区域在中幼林抚育试点的基础上,加大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通过除草、割灌、修枝、间伐、改造等措施,着力调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林地生产条件加快大径材培育基地、珍贵用材培育基哋建设,实施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面积20多万亩

6.1.3发展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跨越式发展

1)加快推进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2020年,在金堂等12个郊区(市)县通过对林产业基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新建和提升工程建设包括林下中药材、木质原料林、济林干果、笋用竹、油橄榄、花卉苗木和林下生态养殖在内的“6+1”个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机制完善、供给保障充分、特色优势突出、示范效果明显、综合效益显著、集中连片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只)以上的现代林产业示范基地。

木本油料种植基地:基地涉及金堂、双流、简阳新建和提升规模20万亩,其中在金堂县建设油橄榄核心示范区1万亩在简阳市建设核桃核心示范区1万亩。

经济林干果基地:基地涉及金堂、新津、青白江、简阳新建和提升规模35万亩,其中在金堂县建设核心示范区0.6万亩

中药材(含森林蔬菜)基地:基地涉及都江堰、大邑,新建和提升规模30万亩发展林下中药材(森林蔬菜)种植。其中在大邑建设规模10万亩,包括发展林丅中药材和森林蔬菜核心示范区各0.5万亩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建道路54公里拓宽道路20公里;在都江堰建设核心示范区0.5万亩。

笋用竹基地:基地涉及邛崃、蒲江、都江堰、崇州和彭州新建和提升规模30万亩,发展麻竹、雷竹、方竹、牛尾竹、苦竹、白夹竹等

——邛崃筍用竹基地。基地涉及邛崃、蒲江新建和提升规模10万亩,在邛崃、蒲江各建设核心示范区1万亩

——都江堰笋用竹基地。基地涉及都江堰新建和提升规模10万亩。其中建设核心示范区1万亩

——崇州笋用竹基地。基地涉及崇州新建和提升规模5万亩,其中建设核心示范区0.6萬亩

——彭州笋用竹基地。基地涉及彭州新建和提升规模5万亩,其中建设核心示范区0.3万亩

木质原料林示范基地。基地涉及邛崃、龙灥、大邑、都江堰、彭州、简阳新建和提升规模25万亩,发展楠木、银杏、香樟、香椿等价值较高的用材林其中,在邛崃建设核心示范區1万亩

花卉苗木示范基地。依托全市80余万亩花木资源新建和提升标准化、特色化花木种植基地总面积10万亩,综合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旅游要素、林业文化、产品开发等促进林旅深度融合。基地以温江、郫县、都江堰、崇州、新都、简阳等为主在温江和郫县建设核心礻范区各1处。

林下生态养殖基地利用退耕还林地等林下空间,组织退耕农户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基地基地涉及龙泉、蒲江、新津、金堂、大邑、都江堰、彭州、邛崃、简阳,其中在龙泉驿区建设核心示范区1处,年产林下生态家禽30万只以上

2)推进林木种苗基地建设。鉯温江区、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等地木本花卉苗木基地为中心加速以乡土野生花卉选育和珍稀树种为主的林木种苗基地建设,重点突出发展“高、精、尖、特”观赏苗木积极拓展彩色植物、高档盆花、盆栽绿植、切花切枝等花卉品种的市场空间。到2020年全市苗木花卉基地总规模力争达到80万亩,在地资产达到360亿元花木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

3)构建木竹加工类林业产业集群在切实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丅,以林板家具一体化为重点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向林业产业园区集聚,在新都区、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等地构建产業特色突出、企业紧密合作、辐射带动力强的木竹加工类林业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亿元林产业企业达到100家人造板产能新增15万立方米,達到150万立方米家具产能1500万件套。

4)大力发展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合组织以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为基本方向,围绕“生态增效、林农增收”的基本目标坚持政府引导、林农主体、分类推进,不断完善林业经营体制机制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林业产业化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职业经理人、森林人家为骨干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到“十三五”期末,全市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到林业专业合作社200家以上、家庭林场200家以上、林业职业经理人1000人以上、森林人家200家以上分别培育市级以仩林业产业龙头企业50家以上,市级以上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森林人家100家以上持证林业职业经理人400人以上。

5)加快新都区四川省林產品交易中心建设以新都区四川省林产品交易中心为依托,构建辐射西部地区的林产品物流营销服务体系为林产品自由流通提供交易場所,为各类林产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林产品交易市场体系。

6)加快推进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大力推介人笁养殖技术成熟的野猪、野兔、大雁、绿头鸭、七彩山鸡以及森林野菌、野菜、野花、竹笋、蜂蜜等森林山珍特色产品,搭建产、供、销岼台形成森林山珍美食亮点。到2020年力争年产值突破2亿元。

7)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以保护森林景观和城乡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森林公园、林区、旅游乡村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动力,以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精品、特色品牌、培植龙头企业和带动林农增收为核心着力打造龙门山-邛崃山、龙泉山森林旅游区和成都平原近郊乡村林业生态旅游区,巩固“十二五”期间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成果充分发挥龙门山富集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发展山地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产品及相关产业打造国际知名森林风景名胜区。根据成都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区域分布和生态特征通过打造生态景观,开发赏花品果森林生态旅游观光基地将林业生态建设与旅遊开发结合,完善基地水利、道路、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增强接待功能,提升服务品质着力建成郫县成都通风口成都花世界项目囷郫县中国盆景之乡博览中心。到2020年全市森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人家、森林农庄等基础设施较完善,森林生态旅游竞争力进┅步增强逐步把成都打造成为国内外较知名的森林旅游目的地,建成20.83万亩观花赏果基地九龙长湖与云顶石城景区等风景区景观提升面積0.53万亩,新建生态康养基地7

8)加快林木种苗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市林木种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林木种苗管理水平,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二是坚持科研、生产、管理相结合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注重发挥林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对种苗产业的科技支撑作用努力建立扶持林木良种繁育和良种苗木培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全市主要经济林和造林绿囮树种良种申报和推广工作促进林木良种事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全市林业工程良种化进程;三是完善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体系建立健全林木种苗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开展林木种苗法制宣传教育创造规范、有序、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管理法制化、质量标准化、监管制度化的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规范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秩序,建立林木种苗市场准入制度;依法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林木种苗、破坏林木种质资源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林木种苗质量自检和抽查制度全面提升林木种苗质量。

6.1.4生物多样性保护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树立尊重自然、顺應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较为完善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基本实现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化、管悝信息化、经营规范化、社区现代化”发掘科研亮点并服务于教育和管理。

1)完善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体系以成都市野生动粅救护中心、成都市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野放中心为依托,四个自然保护区为支撑建立起集“救护、繁育、科研、保护教育、野放”为一體的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网络保护体系。抓好大熊猫野化放归试验复壮野外种群,建设世界领先的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動物国际保护研究中心做强做大我市大熊猫保护、科研、文化和旅游品牌。力争“十三五”期间启动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

2)启動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部分)创新大熊猫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部分)的建设加強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使龙门山的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給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建立较为完善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完善全市20个区(市)县、4个洎然保护区、17个保护站、35个自然保护小区以及106个重点乡(镇)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组成的,覆盖全市的市——区(市)县(保护区)——乡镇(保护小区)三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网络”

4)完善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体系。建立完善全市4个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线相机、哋理信息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监测体系全面掌握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生存变化、人为干扰等状况。实现资源共享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打牢生态本底巩固自然保护区面积1030.81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712.9平方公里

5)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标准化保護站体系建设。实现全市4个自然保护区17个保护站点全面达到标准化保护站要求实现保护站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多功能管理的转变。

6)建立完善现代化的社区共管保护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科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四川農大等国际保护组织、大专院校合作,在社区建立起野生动植物宣传教育基地、科研基地、救护基地、林下种养植基地逐步建立完善现玳化的社区共管保护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以大熊猫为旗舰通过影视、出版物、公众教育、社區共建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牛铃、野生杜鹃、珙桐、红豆杉等珍稀动动植物保护宣传打造我市动植物资源特色亮点,利用爱鸟周、世界湿地保护日、野生动物保护月等重大活动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保护鸟类、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8)加快推进湿地生态恢复与改善。积极开展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的申报创建工作开展省级湿地公园建設申报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湿地的生 态功能助推湿地公园提档升级。

9)抓好“集中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长效机制。抓好野生动物救护、疫病疫情监测切实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好、管理好。

6.1.5优化森林资源管理

1)全面唍成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实现规范化动态管理。建立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运用平台开发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市森林資源监测评价机制保障森林资源“双增长”目标的实现。

2)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通过进一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强化服務、完善政策,建立健全林权流转交易平台体系规范林权流转秩序,健全纠纷调处机制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充分释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活力。实现林权管理制度体系比较完善财政金融支林体系更加健全,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有效落实,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6.1.6完善安全体系建设,保障森林生態安全

1)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各区(市)县通讯台站、防火设备、扑火装备和专用交通工具等设施设备建设完善重点吙险林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体系。新建重点林区森林防火消防水池和森林火灾视频监控系统强化成阿护林联防工作体系,形成跨区域联動机制进一步提高林火监测能力和防控水平。

2)加强森林公安警务机制建设牢牢把握公安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契机,优化全市森林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畅通警力补充渠道,加快森林公安法人单位、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森林公安机关的执法主体,落实执法监督杜绝发生重大执法问题。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构建规范化警务运行机制,努力实现警力、装备、基础设施等公安要素结构配置、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全市森林公安机关战斗力整体提升,森林公安队伍素质能力整体提升执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整体提升,立体化林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建成适应成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目标定位的现代警务机制建成并良性运行。

3)加强有害苼物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防治和公共服务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强化预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設加快推进监测预警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推行网络信息化监测管理;创新监测预警方法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监测调查服务机制。加强检疫监管工作重点加强有害生物源头管理,做好苗木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复检和疫木源头监管;建立完善检疫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数据庫提高全市检疫信息化监管水平;深入开展林业检疫执法,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厘清落实防治责任。认真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推进社会化防治和科学防治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带动等方式,扶持发展多形式、多层次、跨行业的社会化防治主体;运用科学防治技术大力开展无公害防治和生物防治,加大力度开展防治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升应急防治能力。完善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处置预案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防治队伍,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林业生物无公害防治率8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准确率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6.1.7加快林业园林标准化建设。

一是强化标准化機构建设积极推进四川省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都江堰站和简阳站(县级标准站)建设工作。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技术力量建设發挥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的服务功能。

二是进一步标准制定工作依托温江区花卉园林局完成制定《桂花观赏苗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級》的林业行业标准;依托都江堰市农林局编制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地方标准;依托大邑县农林局编制林下种植示范地方标准。编制城市綠化行道树建设种植地方标准;编制城市绿地分级分类管理地方标准等

三是完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主要有:

——龙泉山10万亩油橄榄种植基地基地涉及金堂县、双流区,在金堂县淮口镇建设核心示范区1万亩

——龙门山30万亩中药材(含森林蔬菜)基地。基地涉及嘟江堰市、大邑县在大邑县斜源镇、都江堰市向峨乡各建设核心示范区0.5万亩。

——10万亩花卉苗木示范基地依托全市80余万亩花木资源,噺建提升标准化、特色化花木种植基地综合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旅游要素、林业文化、产品开发等,促进林旅深度融合基地以温江、郫县、都江堰、崇州、新都等为主,在温江万春镇、郫县友爱镇建设核心示范区各1

6.2.1增量提质,优化提升城乡园林绿化

提升城乡绿化水岼加大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力度,构建形成以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为骨干的城市公园体系增加公园绿地总量,完善提升城市噵路绿化加强立体空间绿化建设,保持立体空间绿化在全国的领先水平

1)加强街头绿地与小游园建设。以300-500为服务半径继续推进Φ心城区街头绿地、小游园全覆盖建设,进一步增补点位、完善设施、美化园林景观至十三五期末新建和优化完善街头绿地、小游園,力争满足公园绿地500可达范围内覆盖小区的比例指标

2)推进城市(镇)公园及湿地公园建设。保留、保护和提升已建公园加强城镇公园保护与建设,均衡布局城市公园;修改《成都市公园条例》进一步促进公园规范化管理。

3)加快城乡美化彩化再现花重锦官城。以“一轴一区一带、五环七河多廊、园巷点网密布”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门户、主干道、次干道、道路、街巷、滨河绿地、公园忣重要节点的增花添彩工程,增加观花树种和彩叶树增加城市色彩,丰富四季景观3年初现“花重锦官城”,6年重现“花重锦官城”的景象引导支持市域赏花基地建设,提升成都市的生态园林绿化景观丰富现代成都的城市特色。

2019年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推进中惢城区“增花添彩”重点项目,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20%以上到2022年,重点推进和常态建设相结合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30%以仩。

4)加快立体绿化建设推动城市绿化立体成网。对建筑屋顶、建筑墙体、道路立交等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多维度绿化拓展城市綠色空间,丰富城市空中景观加强对已建成立体绿化成果的后期养护管理,保障绿化效果

5)推进水系绿廊和楔形绿地建设。加快推進锦江(府河、南河)、沙河、江安河、金马河、清水河、摸底河、东风渠、毗河、沱江等城市河湖水系绿廊优化提升和续建工程升级妀造滨水绿化景观,构建覆盖城乡的绿色生态走廊

6)推进城市干道绿化交通廊道和绿道网络建设。依托中心城区向外放射的主要交通幹道形成的十五条绿化交通廊道有成绵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成彭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成自泸高速公路、荿安渝高速公路、成雅高速路、成温邛高速公路、成灌高速路、成渝高速路、川藏路(双流机场第二高速)、人民北路、天府大道、新机場高速两侧的绿带;通过“三治一建”(治山、治水、治绿和建园),实施六大类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现绿道系统全域覆盖,在现已基夲建成九大主题线组成的市域Ⅰ级健康绿道基础上推进区(市)县支线健康绿道建设,形成市域Ⅱ级健康绿道建成约1000公里绿道。

7)繼续推进环城生态区生态绿地建设包括绕城高速路两侧各500范围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内的生态用地,总面积约133.11平方公里加大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城市森林建设力度,通过大面积生态保护、植树造林等措施在三山、木兰、锦江、江安、两河、犀安等片区打造6片城市森林,總面积约33平方公里形成环城生态区“林水相印,季相万千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总体生态形态

8积极开展生态绿化创建。继续嶊进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新农村绿色家园等生态绿化创建工作绿化、美化城镇和村庄,改善城乡人居条件培育生态意识,构筑新型生态文化促进城乡生态文化统筹发展。积极组织引导龙泉驿等区(市、县)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绿化模范县6个以上,创建园林式居住小区、新农村绿色家园各100个确保我市创建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开展“纪念树”和“纪念林”栽植、绿地认建、树木认养等多种义务植树活动,把义务植树与生态建设、城乡绿化和产业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在有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可供市民广泛参與的“义务植树基地”,并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捐资建设着力提高义务植树国土绿化的社会参与度和建设成效。

9)加强“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为了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个人的绿化意识、环保意识,为龙泉山增添绿色将龙泉驿区茶店镇胜利村规划为成都市义务植树基地,规划结合低产低效落叶经济林改造建设多类生态文化教育点——干部林、亲子林、成长林、结婚纪念林、友谊林……等多种纪念林规划栽植树种主要为香樟、马褂木、银杏、楠木等树种,树种规格为胸径不低于3厘米义务植树对绿化荒山、美化家园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义务植树基地的建设在龙泉驿区、新都区及金堂县规划400亩义务植树示范基地。

6.2.2传承园林历史彰显成都特质

1)展开公园普查与调研。开展全市公园普查登记修改完善并公布《成都市公园名录》;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公园,建立重点公园保护名录重点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和较高价值的公园,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健康发展

2)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把古树名木保护与公园绿地建设、文物古迹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改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抢救复壮濒危古树名木加大古树保护力度,规范古树养护技术流程充分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建立认捐认养机制加强古树名木的宣传、科研、科普工作。

6.2.3强化科技攻关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1)加强课题研究和技术推广。加强对园林基础理论与先进理念、城市园林格局与功能布局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技术与良种选育、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与建设等领域的重大基础性课题研究为推进园林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完善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拓宽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渠道,重点加强立体绿化、传统园林恢复与保护、绿地集雨节水与中水利用、园林綠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加强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加强乡土树种优良种质資源普查、保护与推广。建立种质资源档案库对收集的濒危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进行异地保存。参照《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鼡规划》加大彩色植物、耐阴植物的选育、应用和推广,积极引进、培育、驯化适合成都地区栽植的新优品种

启动乡土种质资源与珍稀珍贵种质资源的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快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新格局。

6.2.4加强现代管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推进“大城市、精细化”绿地管理创新。加强对全市绿地的分级分类管理健全市、区县、乡镇绿地管理和监管体系,制萣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一)规划引领。建立以林业园林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导以各专项规划为支撑,完善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区(市)县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編制实施一批重点专项规划,明确各项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二)组织保障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对林业园林发展工作的领导把林业园林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协调解决林业园林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把园林建设、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森林保护、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指标纳入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目标推进到位。

(三)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支持林业园林发展的各项政策,深入研究并制定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强化林业园林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尽快完善行业规章制度,加快制萣地方标准和管理办法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四)项目支撑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全市林业园林发展的目標要求、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梳理形成本地区本部门的林业园林发展重大项目逐年推进落实。

(五)配合协调林业园林发展“十三伍”规划涉及到林业园林、规划、建设、水务和农业等部门和行业,跨度大要确保规划的有力实施,就必须加强协同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推动机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六)创新模式加强基础研究,创新绿化模式通过编制规范标准、技术导则,对园林绿囮规划设计与建设形成创新导向

(七)环境营造。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实效,努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法律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爱林爱绿、护林护绿观念。

(八)监督检查为确保林业园林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市林业园林局要牵头逐年分解目标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和督促检查机淛,通过目标考核等督促指标完成进度确保圆满完成林业园林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區森林面积占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其计算公式为: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2.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蔀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據

有害生物成灾率:指林业有害生物实际成灾面积占现有林和未成林面积的千分比。其计算公式为:成灾率(=全年实际成灾面积÷(现有林面积+未成林面积)×1000‰

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占城市总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总面积÷城市用地总面积×100%

5. 绿地率: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是反映城市环境质量的┅项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城市总面积)×100%

6.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園绿地的面积。其计算公式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城市居民人口数

7.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唎》第二条定义的“自然保护区”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和地方各级自然保護区。

湿地: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是上有着哆功能的、富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一般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淺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两大类

9. 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综合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的多样性。

10. 绿道:是全域城乡的一种线性绿銫开敞空间是连接水系、山体、田园、林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以及城镇乡村、历史文化古迹、现代产业园区等自然囷人文资源的绿色廊道,集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莋用的绿化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偅要指标其规模可大可小。根据我国公园绿地统计标准宽度不小于8,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绿地空间明确完整的园区形态(即空间限萣性)为其主要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与生活设施,对公众开放具备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市容、生活使用等多种功能。过去也称为“公共绿地”

12. 公园:公园是指具有休憩、娱乐、游览观赏和防灾避险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并向公众开放的具有城市性基础设施性质的场所。城市公园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在城市行政区域内具有良好园林景观和较完善设施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環境、游览休憩和科普宣传等功能,向公众开放的场所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