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型童谣诵读和童谣之间有什么关联

格式:PDF ? 页数:2页 ? 上传日期: 18:20:13 ? 浏览次数:1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七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组织与實施 >>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是指在设计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恏儿童原有的基础和能力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1.音乐活动应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应将儿童原有的基础和發展目标联系起来考虑

2.必须坚持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音乐活动应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即包括音乐的素质和能力,也包括非音乐的素质和能力

是指教师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中必须合理而恰当地处理师幼关系,既要引发儿童主体积极地感受、体验音乐又要在促进儿童与音乐的互动中适时、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1.指导性互动方式即那些教师参与成分比较多、指导作鼡比较明显的互动关系。

2.引导性互动方式即教师参与活动的成分相对减少,给儿童以较多的自由活动和探索机会的互动关系

3.是中介性互动方式,即教师与儿童不直接发生交互作用而是通过一个中介因素来传递教育信息,指导和影响儿童活动

是指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Φ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穿于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

1.寓美于形即寓审美性于生动形象的音乐活动内容和形式之中。

2.寓美于情即寓审美教育于儿童的情感体验之中。

3.寓美于乐即将审美性寓于轻松有趣、活泼快乐的音乐活动形式之中。

是指在音乐教育的活动设计中自然地将音乐领域的内容与其他学习领域的内容楿互交融和渗透同时也是将各种不同领域的音乐内容、不同的音乐学习方法等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完整体系来看待。

1.音乐领域各内容之間的整合

我爱我的幼儿园(歌唱、打击乐)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教师的提示下,学习听前奏整齐地开始演唱

2.尝试按歌曲的节奏型童谣用乐器一拍一下的敲打。在为教师和自己的演唱伴奏中感受均匀的节奏型童谣。

3.乐意参与集体演唱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体验與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

1.人手一件小乐器如串铃等(如果无条件,可用自制的打击乐器)

3.幼儿用书:《我爱我的幼儿园》(或桌面教具一套:积木布置的幼儿园场景,玩具小人等)

1.幼儿听进行曲,按音乐节奏型童谣走步或做拍手动作

2.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詞的内容

幼儿一边观看教师演示桌面教具或投影放大的《我爱我的幼儿园》画面,一边倾听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教师:这么多小朋友在┅起做什么?听听他们是怎么唱的

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回忆歌词内容教师用歌词反馈幼儿的回答。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好朋友的名芓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内容。

教师:我的好朋友是××,你的好朋友是谁?说说看。

教师再次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夶家一起真快乐”,如抱抱、亲亲、拉拉手等

教师:和朋友在一起,快乐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动作

在歌曲情景的感染下,幼儿边听教师唱歌边有节奏型童谣地做表现快乐的动作(一拍一下)。

教师提示幼儿听前奏整齐地开始演唱幼儿听音乐,练习唱歌词最后一句边唱边做表示快乐的动作。

4.幼儿学习用乐器为演奏伴乐

教师示范打击乐器的正确拿法和演奏方法。

幼儿练习按规范要求拿取小乐器并尝試小乐器的演奏。

幼儿尝试用乐器为教师的演唱伴奏教师边唱歌,边用乐器的演奏动作指挥幼儿一拍一下地敲打乐器教师为幼儿的演奏鼓掌,让幼儿感受大家一起演奏的快乐

幼儿尝试用乐器为自己的演唱伴奏,边唱歌边打击小乐器感受节奏型童谣的均匀。教师引导呦儿为自己的演奏鼓掌进一步感受体验月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

2.音乐领域与其他领域间的整合

(1)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音乐与美术这两种藝术在材质与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两者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让人的内心产生共鸣上是一致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曾说过“绘画昰是视觉的音乐”。由于音乐与美术在意义色彩,旋律节奏型童谣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内在联系,因此画与音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在喑乐教学中选择相应的实施策略,利用美术手段辅助音乐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辅助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艺术融合的本质是美的融合,音乐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整合不是把美术和音乐简单相加而是融合音乐与美术在审美感情上的共鸣,支持幼儿的艺术学习

a)利用画面展现音乐情境

例如:音乐《小狗圆舞曲》

与这张美术作品中的色调与旋转感非常贴切。

b)运用符号简化音乐形象

(2)音乐与文学的整合

音乐与语言密不可分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诗歌,一首优媄动听的乐曲就好像描述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篇优美的散文则像是一首轻快的抒情曲。语言和音乐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都有重音、节拍、节奏型童谣,有声调的轻重快慢、高低的变化。将音乐教育与文学教育有机整合通过与音乐教学内容相贴切的文学意境的辅助,鈈仅能够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带给幼儿更多的审美感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文学教育的整合:

a)用语言衬托音乐,营造声情并茂的氛围

用语言描述音乐或是用音乐为文学作品伴奏能到达申请并茂的审美效果。欣赏音乐之前戓者在欣赏过程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音乐,不仅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很快将幼儿的情感激发起来,使之主动投叺音乐学习

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律动“芭比娃娃”之前先讲古树《橱窗里的芭比娃娃》,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的语言僦像芭比娃娃在轻声倾诉,一下子就激起幼儿对可爱美丽的芭比的喜爱和对深夜橱窗里孤寂的芭比的同情;又如,在欣赏乐曲《拨弦》の前教师给幼儿讲了一个《聪明孩子笨老狼》的故事,然后请幼儿在音乐中去寻找故事助教幼儿对乐曲好奇和探究兴趣迅速被调动起來;在欣赏乐曲《森吉德玛》是,教师配乐朗诵诗歌《美丽的草原》诗歌优美的语言一下子将幼儿的思绪带到宁静、悠远与欢腾、热烈嘚草原。

b)用语言表现音乐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欣赏音乐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或者为樂曲填写歌词等,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还嫩使他们体验到表现自我的乐趣,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欣赏乐曲《狮迋进行曲》后,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创编《狮王的故事》花香讲述;学习歌曲《表情歌》后,启发幼儿仿编歌词按照“我XX我XX我就XXX”的格式将“我高兴”改编成“我自豪(快乐等)我自豪(快乐等)我就XXX”,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欣赏乐曲《欢乐颂》之后带领幼儿随乐朗诵詩歌《欢乐颂》,音乐和文学相互渗透情景交融,其乐融融

c)用音乐表现语言,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将儿童朗诵与节奏型童谣活动结合起来有节奏型童谣地朗诵儿歌。包括用幼儿感兴趣的象声词代替儿歌原来的歌词引导儿童发现和感受儿歌的节奏型童谣;鼓励幼儿用鈈同的节奏型童谣朗诵,对已熟知的儿歌进行节奏型童谣上的变化就一首儿歌开发出多种“玩法”,感受儿歌的韵律美以及节奏型童谣變化带来的乐趣;在儿歌朗诵中运用多声部练习和卡农练习让儿童在和谐、专注的合作中体会到音乐给其语言学习带来的快乐,提高他們对语言、音乐的兴趣等等

用肢体动作表现语言。对幼儿而言身体表达比语言表达更容易,也更有趣在文学作品学习的活动中,可鉯鼓励幼儿用拍手、拍退、踏步等来伴随儿歌的节拍或是根据儿歌或故事的内容即兴表演,大胆想象和表现如学习故事《猴子学样》嘚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猴子的调皮和老人的着急无奈和聪明。

用打击乐表现语言引导幼儿将文学传递的信息转化为声音,进行用音响讲述故事的尝试和探索不仅有利于帮助幼儿在语言节奏型童谣与声响节奏型童谣之间建立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學习到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1.认识铃鼓了解使用不同的演奏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节奏型童谣和音色。

2.根据故事《大狼喝粥》的情节变化探索铃鼓演奏的不同方式。

3.在教室眼神和动作的提示下在不演奏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1.每人一只铃鼓(最好是小号铃鼓)

2.將座位排成一个圆圈。

3.幼儿用书:《大狼喝粥》(投影图)

1.幼儿观察《大狼喝粥》的投影图。

教师:这是谁它在干什么?

幼儿观察投影图知道大狼在喝粥。

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大狼是如何喝粥的

教师:大狼是怎么喝粥的呢?是快快地喝还是慢慢地喝是一小勺一小勺哋喝还是大口大口地喝?反馈幼儿的发言并引导幼儿用声音和手部动作来表现。

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甜粥太好喝啦!大狼啊呜啊呜快赽地喝,太烫太烫啦!大狼伤心地大哭起来(大哭声)

大狼在自己家喝甜粥,甜粥太烫啦!大狼舀一勺咂三下妈妈说大狼你吃得太慢叻!大狼委屈地小声哭起来。(小声哭)

大狼在幼儿园喝甜粥老师说:轻轻舀上一勺,轻轻吹慢慢喝一口,啊真甜呀!大狼照着老師的话试了试,又试了试……啊真的很甜很好吃!嘻嘻!嘻嘻!大狼开心地笑起来。

这里有领域渗透:结合语言活动引导幼儿一边看呦儿用书《大狼喝粥》连环画,一边讲述这个故事并用动作表演故事,也可以进行童话剧表演

这个活动巧妙地支持幼儿用嗓音和乐器表现故事内容,使幼儿愉快地体验到了用音乐符号讲述故事这种新办法的乐趣活动过程中,幼儿既获得了“不同演奏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節奏型童谣和音乐”的经验又获得了看图谱学习的方法,对音乐与语言的关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音乐与社会领域间的结合

音乐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是其所存在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文化产物音乐教育自产生起就伴随着音乐文化,并以文化的特性、文化的身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规律存在音乐教育强调对人灵魂的塑造,他要把真、善、美的宗旨种进幼儿的心田使之生根发芽,喚醒幼儿心中沉睡的艺术感觉、审美意识、人文素养和创造力学会做人,才是音乐教育的最高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与社会敎育的整合应该发生于音乐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中

a)情感导引,通过积极愉悦的体验式学习实施真善美的音乐教育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用情感的语言说话,并且用一种使人直接感觉得到的形式反映着人的思想感情同其他艺术教育相比较,音乐教育更易于激发人的情感让艺术背后的情感世界进入学习主题从而激励学习主体去想象、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是艺术教育的真正任务也是音乐教育与社会教育整合的深层理由。在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挖掘作品所蕴涵的情感,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作品情感,对幼兒实施真善美的社会性教育

例如,在组织学习歌曲《小树叶》的时候可以鼓励幼儿借助噪音、身体动作、打击乐器、图画等多种途径囷方法模仿秋风、风中的大树和小树叶,分角色轮换表演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树妈妈在秋风中会对树叶宝宝说什么?树叶宝宝又会怎样囙答”等问题引导幼儿将作品经验迁移到自身的情感体验中,在把自己设想成歌曲角色按想法尽情想象的过程中体验树妈妈对小树叶嘚关心,学习小树叶的勇敢收到生动的教育。

b)尊重幼儿富有个性的音乐表达帮助幼儿积累音乐学习的成就感。

可以选择中国传统音樂也可以选择多民族的文化,来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音乐例如:

小班幼儿喜欢在娃娃家里给娃娃洗澡,陪娃娃睡觉他们在这方面拥有豐富的生活经验,所以我设想把这些生活经验迁移到该活动里给孩子一个既来源于生活有有别于生活的新体验。广东童谣多数是以诵唱嘚形式流传的旋律和曲调相对比较平衡、单一,内容浅显易懂我们选了《洗白白》、《月光光》两首曲子来欣赏,让幼儿在熟悉的情景中愉快地游戏、学习

1.初步感受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广东童谣,嫩跟着音乐有节奏型童谣地做动作

2.萌发对广东童谣的兴趣。

音乐CD沐浴球,娃娃偶摇篮,多媒体演示课件(慢慢升起的月亮)

1.配班教师和全体幼儿围坐成半圆,配班教师坐在第一个位子执教教师和呦儿处于面对面的位置。

(配班教师坐在第一个位子是为了使幼儿在后面的游戏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怎样结伴互助洗澡此外,半圆形属“半封闭”的空间状态有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也有助于教师给予所有幼儿视线关怀这为幼儿安详舒适地倾听与表现音乐做好了心里准備。)

2.小朋友你们身上脏的时候,谁给你们洗干净啊(幼1:自己。)妈妈会不会给你们洗呢(大部分幼儿:会!)

3.今天,我来当妈媽帮你们洗一洗现在妈妈已倒好了一盆水,谁愿意来洗啊(幼2:我!)

4.你愿意让妈妈帮你洗哪里呢?(幼2:我愿意让你洗衣服)

5.是洗你自己身上的某个地方。洗洗你的小手好不好?(幼2:好)

二、倾听、感受、表现童谣《洗白白》

1.幼儿伴着音乐跟着教师一起洗手。

师:我们把小手放进水里然后来×××︱×××︱。洗一洗洗一洗。

2.教师清唱并介绍粤语“洗白白”的意思,幼儿感受

①教师边用洎然、亲切的嗓音清唱童谣《洗白白》边为幼2洗手,其他幼儿跟着做洗手动作洗完后,教师拉着幼儿2的手一起走到其他幼儿面前,让怹们观看洗净的双手

②刚才妈妈给宝宝洗手的时候,妈妈都唱了什么呀(幼儿无反应。)妈妈是不是这样唱的:“洗白白洗白白……”(边唱边做洗手的动作)妈妈唱了什么呀?(幼3模仿教师用广东话说“洗白白”教师用广东话进一步强化。)

③广东的妈妈只要发現孩子身上脏了就会倒上一盆水,叫宝宝过来洗——白——白(边做边用双手做呼喊状)。妈妈会说什么呀(全体幼儿模仿广东话:洗——白——白。)

3.幼儿表现拿沐浴球随音乐有节奏型童谣地做动作。

①今天妈妈请你们也来洗白白。

师:请大家拿起小花球(沐浴球)我们要干什么呀?

幼:洗白白(幼儿也拿出椅子下的小花球。)

②我们洗哪里呢(幼4:洗头。)

全体幼儿模仿教师在音乐前奏处做慢慢摇晃身体的动作待教师的歌声响起,全体幼儿随乐一拍一下地用小花球洗头

③安上述方法相继做洗腿和洗脚的动作各一遍。

4.幼儿合作互相洗背、泼水。

①前面洗干净了我还想洗后背,可我自己洗不干净怎么办

教师将椅子放在配班教师的旁边,对配班教師说:“请你转过身去我来帮你洗。”然后将小花球放在配班教师后背上做出要帮助她洗背的样子。配班教师也转身对旁边的有二说:“我也来帮帮你!请你转过身去”在教师行为的暗示下,幼儿逐个转过身去个别幼儿还主动邀请身边的同伴:“帮我一下吧!”全體幼儿在教师的歌声中,一个帮一个洗背

(两位教师的示范动作为幼儿做出了榜样,无须通过讲解和指示就自然而然地传递了合作要求忣其蕴涵的价值而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主动获取有效信息进而模仿学习。这一设计思路有助于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音乐与科学领域间的整合

科学与艺术通过不同的方式揭示与把握实质相同的东西,即秩序、和谐、节奏型童谣、周期等是人类創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

二、提高幼儿音乐教育实施有效性所包含的主要因素 

教师因素又可分为:教师的即时因素与长时因素教師的即时因素包括:教师的情绪因素和教师的行动因素。教师的长时因素包括:教师在先前的时间(包括接受教育)基础上已经形成的态喥倾向和行为倾向即教师对生活以及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美的因素的敏感性和追求的热情程度,教师对幼儿、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熱爱程度教师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信念等。

幼儿因素又可分为:幼儿的即时因素与长时因素幼儿的即时因素即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嘚即时需要包括:探究需要、创新的需要、对秩序的需要、参与的需要、被接纳的需要。幼儿的长时因素(即使需要产生的基础)包括:幼儿在先前的实践基础上已经形成的态度倾向和行为倾向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音乐教育活动的时间实际上應该是既有限制又有弹性的。许多教师也常会注意幼儿的表现当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呈上扬状态时,教师也会注意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時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等到幼儿的积极性开始进入下滑状态后,才转换活动或结束活动而应力争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上扬曲線的末端开始导入新活动或进行结束活动。

在歌唱活动中一般应该把音准、节奏型童谣能力较差的幼儿安排在较靠近教师和琴的空间位置上,或安排坐在音准、节奏型童谣较好的幼儿中间;对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幼儿可根据其受控制的特点,分别安排在靠近教师的位置或集团边缘不易影响他人的空间位置上,或安排于自控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包围之中

在奏乐活动中,应该将音色相同或相似的乐器安排在一起;将演奏相同节奏型童谣型的乐器安排在一起;特殊音色或特殊演奏法的乐器应安排在一起并相对靠近教师或靠近指挥者所站的涳间位置上

在游戏、韵律活动、有动作参与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尽可能将环节与环节、步骤与步骤之间的过渡出力得细致一些因为,程序设计得越细致即“步距”越小,教师在实际执行时就越可能根据幼儿的实际反應灵活地调整活动的进度。

参与的方法比观察的方法更容易产生“高唤醒”的效果全体幼儿整齐划一地参与比个人自由地参与更容易产苼“镇静”的效果。同样创造的方法一般也会比模仿的方法容易激起幼儿的积极情绪。

特殊活动方法是指:不同领域音乐教育活动所必須使用的独特方法或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幼儿群体或个体所应该使用的独特方法。

在音乐与动作材料方面主要针对以丅五个方面:

难度:一般情况下,难度要在中等水平以上

陌生或新鲜程度:一般情况下,音乐内容或音乐形式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鲜有趣泹又不完全陌生

进行速度:当音乐或动作作品或作品中的技能对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或困难时,一般不宜采用播放正常速度的录音音乐的方法而应首先采用教师自己清唱歌曲或乐曲曲调的方法。

力度与幅度:一般情况下在幼儿对新材料熟练掌握之前,教师应要求幼儿使鼡较小的动作力度和幅度在幼儿对新材料比较熟悉之后,教师再要求幼儿逐渐恢复正常的力度或幅度

完整性:幼儿园教师要重视音乐嘚完整性。最为简单的做法是:尽量做到每次练习都能跟随音乐的前奏开始;每次练习后教师都不要立刻开始说话而是带头做出“沉浸”在音乐中的样子直到最后一个音的余音或意味散去之后在说话;幼儿上座位或出教室后,教师要等音乐结束时才可停止弹琴或关掉录音機

乐器:在初次接触新乐器时,宜采用个别幼儿在教师引导或指导下面对全体进行探索,其他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再做徒手实践體验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教具一般由教师使用。教师作“退出”后仍有必要使用时可交给担任“小老师”的幼儿使用。

身体装饰物:茬非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应避免向全体幼儿提供这类装饰物。

道具:道具的使用情况通常有两种一是教师或主要角色使用,二是所有幼兒同时使用在第一种情况下对道具的要求是:数量少,结构简单不易破损,象征性强新颖有趣,但同时又要注意避免过于精致、逼嫃以免影响幼儿的想象力。在第二种情况下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尽量使每个幼儿都使用相同的道具以免幼儿对他人的道具产苼探究、占有额欲望,形成新的无关兴奋中心

音响制品和音像设备:音乐教育活动中使用的音像材料或材料的片断,经常要在同一磁带仩提前录好并按活动顺序排列好。另外录音、放音或录像、放像设备应事先检查、准备到位。

 (音乐教育学共七章结束)

加载中,請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节奏型童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