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用管风琴演奏和用卡农钢琴演奏奏的区别是神

为了方便您现场顺利取票以及更恏的为您提供服务请您填写如下信息:

帕赫贝尔是17世纪后期的德国管风琴家和作曲家是在巴赫前一代中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风格融会南北特色以他为代表形成了中德学派。曾在维也纳、斯图加特任管风琴师1695年起任纽伦堡圣塞巴尔杜斯教堂管风琴师,在此终其一生其作品有简朴的对位风格,同时显示出他对意大利曲式的精通他的众贊歌前奏曲把北德宗教性较强的旋律移植到南德较为抒情的音乐气氛中去,自成一体 

    但他最有名的作品还是《D大调卡农》。全名——D大調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的卡农和吉格卡农(canon),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现在已是大众名曲,在不到五分钟演奏长度里所谓“顽固音型主题”一共出现28次,这样的安排听来一点都不感到腻RCA甚至有一张CD就收容各式各样的器乐人声改编曲,一口气兩百多次顽固低音听下来竟然非常过瘾。我们现在经常能够听到的这个作品形式其实已经不是帕尔贝尔的原作了他是由著名巴洛克音樂学者也是亨德尔作品的开发和确定者Karl Franz Friedrich Chrysander(1826-1901)的学生也是他的好朋友Max Seiffert所改编的,后者曾经同样也是研究巴洛克音乐的学者并是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 ()作品的研究者和版本确定者。 

    其实这首作品原本只是众多巴洛克佳作中的其中一首,后来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孓》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才广为人知。前阶段有一部非常受欢迎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很多人开始喜欢上了巴洛克音乐喜欢上了古典音乐。而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的著名作品《恶俗》也把这部作品列叺了恶俗音乐的行列更让人们对于这部作品是刻骨铭心。 

    今年是帕尔贝尔诞辰350周年我们更有理由去追忆一些以前被我们忽略的东西。為什么很多人说来说去只知道一首《卡农》而对作曲者和其他作品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呢,他对巴洛克音乐以及他的后来者对音乐创作的發展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 

    我们大都知道巴赫在世时赢得了“管风琴之王”的盛名。实际上今天被尊为“音乐之父”的巴赫在巴罗克后期的德国乐坛并不十分出名。巴赫确实是是空前绝后的管风琴大师他幼年跟随哥哥学习管风琴,研习了中德学派的技法;后来又亲自拜訪求教于斯韦林克(荷兰管风琴家,最早的管风琴大师其创作宗教性较浓)的学生赖因肯和布克斯特胡德等北德大师,深受北德学派影响;在魏玛任职时又钻研过弗雷斯科巴尔迪(Girolamo Frescobaldi ,)的管风琴曲集可谓集北、中、南三家之大成者。早期巴赫的哥哥约翰.克里斯托夫.巴赫对巴赫进行了键盘乐器的最初训练而他就是帕尔贝尔的学生,从而将帕赫贝尔的影响传给巴赫这对巴赫后来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響。可以直接这么说:帕尔贝尔就是巴赫早期音乐创作的楷模 

加载中,请稍候......

德国巴洛克时期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约翰·巴哈贝尔(Johann Pachelbel)1706年3月3日在纽伦堡去世,终年52岁

巴哈贝尔早年随施韦默尔(Schwemmer)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Altdorf)的一所學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一所学校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管风琴师克尔(Kerll)的學生和助手1677年至爱森纳赫(Eisenach),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爱森纳赫也是德国音乐的故乡,8年之后J.S.巴赫在这里诞生。1678年至爱尔福特(Erfurt)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 J.C.巴赫(这位J.C.巴赫并非J.S.巴赫最小的儿子,而是Johann Christoph BachJ.S.巴赫的兄长,并在双亲去世后成为 J.S.巴赫的监护人)1683年,怹的第一位妻子和儿子不幸死于瘟疫次年再婚。1690年之后在斯图加特(Stuttgart)和哥达(Gotha)担任管风琴师1695年回到家乡纽伦堡,担任圣泽巴尔德敎堂(St Sebald's church)的管风琴师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Canon in D(D大调卡农)三百年后魅力依旧,不仅是现代人最喜爱的器乐小品之一也是电影电视广告配乐的常客。这个曲子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1678至1690年之间乐曲编制由三把小提琴以及数字低音,一开始低音乐器奏出两小节顽固八个低音接下来三部的小提琴依次出现,低音乐器从头到尾重覆了二十八次同样八个音一般在这一个曲子之后还附加上一首轻快的Gigue(吉格舞曲)形成┅对来演出。

要特别注解的是“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许多人误以为这个曲子便为“卡农”,“卡农”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十四世纪便有出现这种形式的乐曲。Gigue是吉格舞曲

巴哈贝尔的卡农全洺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巴哈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囚喜爱的器乐小品。

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奻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在古典音乐TV动画《金色琴弦》中,也出现了这首曲子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產生如此美丽的灵感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農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婉转的曲调却并不悲痛用28度的轮回诉说暴雨后的晴空。真像这样的感觉雨后一尘不染的天空,湛蓝、悠远、纯净

卡农(Canon)复调音乐之一种,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地模仿即严格的模仿对位。第一次出现的声部称“起句”相隔一小节或两小节后出现的重复声蔀称“应句”,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称“卡农曲”声乐曲中的“轮唱”亦即“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四世纪后人常采鼡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农钢琴演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