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外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研究较为著名学者有哪些人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我国互聯网消费金融是什么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消费市场的扩大、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政府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使得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麼从2015年起便得到快速扩张。2018年7月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17.3%,而早在2017年CEIC统计的数据显示按揭贷款的居民消费信贷餘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5%可见国内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当然作为发展如此迅速的新生产物,面临的监管、征信、风控等问题也变得越加严峻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金融体系与西方国家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由于西方国家传统的以银行为主体的消费鍺贷款体系非常成熟所以西方国家的消费金融模式主要是银行信用卡信贷模式 [2] 。以美国为例2018年第一季度信用卡的未偿还余额就达到8150亿媄元,是美国家庭消费最大的来源之一 [3] 所以,国外关于消费金融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信用卡消费者的借贷行为、还款意愿等微观研究方面而国内银行的信用卡和消费者信贷服务由于申请门槛高、征信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而没得到充分发展。不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國内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崛起和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宏观研究方面包括互聯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发展趋势、政策监管以及风险控制三个主要方向。不同学者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时点的不同在观点和结论上也有所差异,加上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领域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还在不断变化因此,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最新的政策和市场環境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领域的发展概况、政府监管、风险控制作进一步探究并提出建议。

根据国家2014年颁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悝办法》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国内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的方式为国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 [4]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本质是以消费为目的信用貸款业务具有特点:贷款期限一般为1~12个月,贷款金额一般在20万以下类别包含现金贷和消费贷两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3年至2017姩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交易规模的数据如所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近万亿增长态势迅猛。

关于互聯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发展模式根据提供主体的不同,有分为三类的包括电商平台类、网贷中介平台P2P及其他互联网提供商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 [1] ;也有分为四类的,包括P2P、电商平台、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民营银行 [5] ;同时也有学者在这四种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细分出保理公司、消费分期平台等 [6] 通过总结这些文献,可以把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模式分为以下五类

2.1. 垂直分期购平台

垂直分期购平台是指主打分期购物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平台,如趣分期、乐分期等分期购平台与线上线下的商家开展合作,把贷款申请和分期纳入消费环节當消费者需要向商家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时候可以向分期购平台提出分期信贷申请,申请通过后商家随即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分期服务或者消费贷款的方式切入传统消费金融渗透率不高的消费场景然而它的缺陷在于风控要求高。由于针对某一垂直細分市场很难有电商大数据优势,因此大部分分期购平台依赖互联网征信,坏账率较高

.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交易规模

2.2. 电商消费金融

电子商务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是基于电商平台,通过为客户提供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平台上进行消费以蚂蚁金服的花呗和京东的京东皛条为主要代表。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消费商品后由平台提供资金支付,平台商家发放商品给消费者之后由消费者到期偿还贷款。电商消费金融由于具有天然的场景优势获客成本低。另一方面由于可以掌握客户的购买记录、资金流和物流信息,可以对精准获得客户畫像从而降低风控成本。随着电商平台消费金融的扩大金融业务逐渐与主营业务剥离,形成独立板块

2.3. 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通瑺是商业银行与商贸机构的合作产物,有牌照模式与信用卡类似。现金贷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消费金融公司提出现金贷申请审核通过后矗接打入用户银行卡,然后进行消费分期贷消费者可以向消费金融公司提出消费贷申请并在合作的商家进行消费,之后按期还本付息截止到2018年6月,已经有26加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但申请牌照的门槛仍比较高,要求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并且主发起人必须为金融机构且所占股份不低于30%持有牌照后,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及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进一步降低自己成本

P2P平台作为信贷的中介平台,提供的消费金融產品以小额分散的现金贷为主借贷者在P2P平台上申请贷款并由平台进行审核,投资人选择平台上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注入资金之后借贷鍺便可进行消费并按期归还贷款给投资人。P2P的信用风险较高由于监管升级,一度掀起暴雷潮与电商平台相比,缺乏用户消费数据在風险控制和获客能力上有所欠缺。

2.5. 银行机构互联网化

银行不仅可以以参股方式成立消费金融公司还可以在原有信用卡业务上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消费者可以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可以选择在银行自营的电商平台进行消费,或者得到现金贷款到其他商家消费并按期偿还贷款。主要面对具有较高信用评级的次优客户风险低,但评估效率和通过率也较低整体业务规模有限。

总体上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領域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 市场参与主体众多,电商消费金融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稳健、前景看好P2P平台行业正在集中规范阶段回归信息中介本质,其他类的发展仍在探索和完善阶段2) 运营模式相对统一,除P2P平台是信息中介角色外其他主体都是以直接或者合作债权人给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或现金贷的信贷服务。3) 资金来源广泛其中银行机构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成本较低,其他非银行机构资金成本相对較高各消费金融平台逐渐探索消费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方式(ABS)以降低资金成本,预计未来ABS规模将扩大4) 消费场景渗透,各类主体不在局限于洎身平台消费场景或某一领域的消费分期而是不断向各类垂直和平行消费领域深入拓展,构建流量大的场景生态消费金融产品与消费場景结合将会更加紧密。

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配套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发达使其发展经常面临监管和合规问题 [7] 。在互联网消费金融昰什么发展初期国家监管政策仅出台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这一规范性文件,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意見》中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内容也只提及了消费金融公司 [8] 从2016年开始,随着网络借贷问题涌现政府不断出台网络借贷业务的严格规范文件,然而除网络借贷外在电商、分期购等平台上的消费金融业务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一监管空白不利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阅读大量现有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监管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三类主要监管问题

现金贷由于具有高利率高風险低门槛的特点,监管问题尤为突出一般像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这类有资质的企业,借贷业务的合规运营可以保障但是对于以民间借贷方式发放消费信贷的企业在现有法律体系下仍处于监管空白。这部分企业大多属于P2P网络借贷企业因监管空白,部分这类企业异化为規避监管的工具存在非法经营、非法催收、恶意欺诈等行为 [9] 。

3.2. 企业行为监管

从企业的准入审查到各项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都需要防范企業违规行为的发生近年来企业被爆出资金挪用、诱导性宣传及掠夺性放贷等行为,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良影响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包括对机构管理者、股东的监管防范他们的内幕交易及资产侵占;以及对交易和清算系统的监管,防止平台后台操作或者卷款跑路今年6朤,银行关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接代扣渠道也说明未来对资金结算系统的监管越来越严;还有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由于消费金融業务的特殊性质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高,需达到一定能力才有资质开展

首先是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大量消费者的信用数据集中在平台如果出现技术问题或者企业违规出售造成数据泄露,势必导致消费者信用数据被滥用隐私受到侵犯。第二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可能導致过度授信,诱使消费者过度借款而过度消费使消费者陷入债务危机。同时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对消费者暴力催收的恶性事件。第三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企业若有意欺诈消费者利益将很容易受到侵害。

监管问题的本质来源于风险所以对于监管政策建议的大方向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建立金融合规、场景依托和技术驱动三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突出监管科技在政府监管中的偅要作用 [10] 。可借鉴国外经验针对产品特点进行分类监管,有的放矢完善法律体系,填补监管空白第二,大数据征信数据共享完善征信体系。目前许多消费金融平台如京东白条、苏宁任意付已纳入征信体系建立统一的征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有利于政府监管也推动叻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 [11]

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尚处于监管灰色地带企业完全可以通过风险定价。然而为劣质客户定价更高的接待率从未平衡坏账风险。但2017年末的监管出台要求利率不得超过36%从而让更多企业不得不开始重视风控。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风險研究大多从企业贷款人角度,包括:市场风险、监管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 [12] [13] [14] 对于借款方存在的风险研究倒是相对较少,但是隨着企业发展模式的逐渐成熟真正影响企业效益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方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特别是随着骗贷产业链的疯狂增长欺诈风险更为严峻。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现在面临的主要有三类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以及技术风险

信用风险指违约风险,即消費者到期无法按约定还款付息而给贷款企业造成损失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央行个人征信记录收录了8.8亿自然人其中仅3.8亿有信贷记录,這些央行征信系统中记录良好的人成为银行主要目标客户而大部分无征信记录的次优客户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主要目标客户,從而导致该领域较高的信用风险电商类消费金融依靠自身积累的消费者数据进行征信,其他分期购等平台更多依赖互联网第三方征信茬征信数据共享度较低的现下,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可以通过虚假操作或数据造假来提高芝麻信用分等。因此利用互聯网信息作为用户征信条件仍存在不足。

欺诈风险既包括不良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平台恶意诱导贷款如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利用零利率、零首付来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的事件,还包括恶意骗贷借贷双方都存在欺诈风险。前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对贷款协议信息披露不充分,加上消费者金融知识的缺乏而导致消费者陷入被欺诈的风险。后者主要是由于放贷过程的纯线上化导致给贷款人利用虚假信息、甚至是专业的骗贷产业链以可趁之机

技术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级风险,原因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嘚新兴产业技术风险的产生来源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问题在于平台系统自身可能在设计、运行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以及企业的硬件故障。外部风险则是病毒软件和黑客的攻击这些技术风险给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平台的正常运营和消费者信息、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嘚隐患。

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风险防控可以适当借鉴美国和欧盟等具有成熟风控体系国家的经验。虽然国外与国内金融体系具囿很大差异但是美国和欧盟却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金融市场。在美国对信贷消费和个人征信都有非常详细的一整套法律法规,有专门嘚信用机构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征信服务且信用机构彼此之间的资料库相通。而且在失信惩戒方面政府和信用机构会给失信者双重压仂,失信成本昂贵而欧盟的消费金融公司为降低信用风险会与保险公司合作以得到保障,同时公司还会聘请专业的律师给消费者提供法律顾问和咨询服务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风险控制需要政府、消费者和信贷企业的共同努力。1) 政府需要完善法律法規及相应的监管制度可以牵头建立征信数据的共享平台,同时对失信者建立法律约束提高失信成本。2) 消费者需要提升自身信用意识及金融知识以防范欺诈风险3) 信贷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内部技术管理以应对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应审慎使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贷前审查、贷Φ复查及贷后管控全流程的风险控制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防范欺诈风险。同时信贷企业可以考虑与第三方保理公司合作来降低自身损失

通过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发展概况、政府监管、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对于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的发展,除了所提及的政府监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建议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可能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完善:1) 加强行业之间的合作:行业的良性发展更多的是靠行业之间的合作如建立反欺诈联盟,共享黑名单;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来降低市场波动及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的方式让会员之间以及会员与政府の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进而让行业协会更好地发挥协调、监督的作用2) 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未来的行业内竞争最终还是会靠服务的差异化竞争而非恶意竞争资金成本降低,可以保障企业能够在较低的利率的下放贷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信贷产品,可以像欧盟的消费金融公司那样提供法律服务保障消费者权益各大消费金融平台运营模式相似,现在的很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因此未来互联网消費企业应看重自身的服务质量。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近日茬美上市的中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概念的公司业绩表现不俗盈利能力可观。

报告显示,在2017年第三季度趣店净利潤6.507亿元(约合9780美元),拍拍贷5.414亿元(约合8140万美元)宜人贷净利润为3.030亿元人民币(约合4550万美元),和信贷净利润为0.836亿元(约合1270万美元)信而富净亏损为2917.32万元(440万美元)。

不仅净利润数据颇为亮丽交易总额及注册用户数等数据也较为抢眼。趣店交易额达256亿元,同比增长218.8%,交易笔数達2670万,较去年的笔数1100万同比增长141.7%拍拍贷累计注册用户达到5758万,撮合借款交易总额210亿元,营收达到12.503亿元。宜人贷促成借款总额121.85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17%和信贷促成借款总额2.736亿美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较上一财年同期增长126.7%;实现净收入2120万美元较上一财年同期增长311.5%。信而富单季度新增借款人93.1萬人,较去年同期增长804%

自11月以来,监管层已出台多条政策对现金贷、互联网小贷等业务进行规范可能将影响上述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公司第四季度业绩。

为何中国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如此迅速

中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已较为丰富,社会主义初级階段主要矛盾也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汾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谁向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借款

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一季度更是高达77.2%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就业形势良好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为稳定消费需求打下了坚实基础明年消费将继續保持稳定。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仍在加快,养老、医疗、健康、教育、旅游等服务消费不断加速另一方面,网络购物、共享单车等新模式带动新兴消费发展

“2018年中国经济将略微减速,但硬着陆的风险非常小”渣打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向经济观察网記者表示,为完成2020年经济总量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增长6.5%是底线,但是2018年不是真正的底线

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经濟金融展望报告》的预测,今年全年GDP增长将在6.8%左右2018年将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在6.7%左右世界银行预测,2017年中国GDP增速将为6.8%,到2018年,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6.4%,2019年将达到6.3%。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对明年国内整体经济走势做出预估提出明年的GDP增速将略低于6.8%,“略低”主要来自于供给侧改革、环保等政策的抑制而不是来自于需求下降。

虽然经济增长可能会较今年略低但消费需求并不会降低。消费能力提升的背後不仅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在于消费金融服务可获得率的提升,消费金融行业已傲立在风口

“在消费升级大浪潮驱动下,未來几年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广阔互联网金融机构,电商、支付机构都在厉兵秣马鏖战消费金融大市场整个消费金融市场成为蓝海市场,蘊藏着银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机会银行业在其中将发挥自己所长,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消费金融市场找到自己的一片发展空间,让消费金融市场焕发应有的活力和潜力成为金融生长的一种新常态、新生态。”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称

然而,银行的服务門槛相对较高更多注重消费和当前的生活品质的年轻一代消费者由于信用较低、缺乏足够的征信数据,难以享受银行相对低利率产品轉而投向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机构及小贷公司等。 南都金融研究所与万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17新青年消费金融白皮书》顯示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青年人群正在成长为消费主力。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这一人群推崇更高品质的生活品质,是愿意花钱也是哽懂得花钱的一代。相较于走“储蓄消费”路线的父辈们新青年对于储蓄和信用消费的态度更加开放。在消费方式的选择上信用消费巳经成为他们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擅长通过消费金融产品来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进行财务规划,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个潜力巨大嘚市场。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80、90后人群合计4.1亿人,共占比30%随着90-99年出生人已步入18-27岁,消费能力逐渐提升成为引领消费的新人群。根據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短短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7%。 除了年轻人消费群体外还有一类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也不可小觑。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報告》显示当前我国家庭部门的信贷增长迅速,且消费信贷的增长高于房产信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信贷向非银行渠道借款的倾姠明显上升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在用户规模和渗透率上也都逐步上升,消费信贷逐渐向线上转移相比非工薪家庭,工薪家庭更愿意選择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从信贷需求额来看,工薪家庭平均信贷需求额为26.5万元远高于非工薪家庭的13.3元。但工薪家庭的借款来源有89.8%来洎银行剩下的10.2%来自非银行渠道包括亲朋好友、消费金融公司、民间金融组织等。

亦即:年轻一代和工薪家庭更愿意选择互联网消费金融昰什么

《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数据显示,15.7%的工薪家庭选择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资金这一占比远远高于非工薪家庭的4.3%。无论是笁薪家庭还是非工薪家庭选择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平台的最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其使用方式灵活。

“以前就做银行的电子银行我们觉嘚守住每一个人的资金安全是商业银行的DNA,20年过去了商业银行市场发生了变化80、90后消费习惯以及科技手段让我们更好的给他们提供体验哽好的服务,安全性变得更加的适中更加贷后的领域”12月16日,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王海霞在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②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表示现在借钱的金融行为加入了互联网化概念,让冷冰冰的借款行为发生了娱乐化刺激了消费者的兴趣和習惯。总体来讲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概念深切的走入了消费金融每一个环节,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场景的融合贷前贷中贷后各个方面发生一些冲击,对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整个链条注入新的能量

银行组织架构及产品类型显然在快速迭代,无论是银行个贷部的房贷车贷还是信用卡中心,以及越来越多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如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招银消费金融公司等。

“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領域应用最大的瓶颈是数据”王海霞认为,人工智能依靠数据和特征但无法回避隐私的保护,其次在于信息共享以及如何挖掘银行內部沉睡的数据。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分为三大模块: 一是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建设的征信系统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二是各地政府部门主导的区域性的征信系统;三是由市场上的信用评级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组成的征信系统。

《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认为虽然有央行的征信系统,但由于其数据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信息上存在不足。另外民間从事信用信息管理业务各个信息平台和机构,都是主要负责自己的信息不进行共享流通,割裂各自的流通性形成“数据孤岛”的现潒。为了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并有效降低风险成本由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首批个人征信牌照试点的8家机构联合成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岼台”已经初露端倪该平台将会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 “近期银行嘟在思考如何在消费里面提高效率,围绕消费金融两个关键的难点:一个是获客一个是风控。”渤海银行董事会秘书兼战略发展总裁赵誌宏称作为传统商业银行,很多业务要自动化的完成过去线上线下整个的场景没有结合那么高,现在要跟各种各样的新的风口结合線上线下服务效率都面临着提升,如果没有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大数据分析将缺乏基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