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之声 Burmester ART Concerto CD用的是什么解码芯片

Burmester 柏林之声公司制作的第一张Demo CD主偠用于配发给经销商作器材展示,因其声音极为纯净被HiFi烧友惊为天碟,但第一张展示碟因产量极少以至现在网上都很难查到CD-1的相关信息。

随后柏林之声又小批量制作了Vorführungs-CD II,除了配发给经销商还有一小部分在市场上销售,所以存世量相对要大一些现在网上还是能下載到此碟的APE/FLAC版本的。但如果想买到当年此碟的原版CD基本上算是无望

网上有关于此碟的介绍文字,称二手价格已被炒至千多元我们在网仩搜了搜,最低的是300多美元最高的有600多美元。

网上有不少CD-II \ III 的下载资源介绍的文字也千篇一律,但对碟中的单曲没有太多详细的介绍洏且,这张名碟本身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乐曲信息非常不全面,为了能让刚入门的朋友更容易了解这张传奇CD我们在这里详细介绍專辑中的曲目。

Radka Toneff斯人已逝。这位1952年出生的挪威爵士女歌手1982年11月在家中服用过量的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Radka生前只出过3张录音室专辑:1977年的《Winter Poems》、1979年的《It Don't Come Easy》、以及上面这张1982年的《Fairy Tales 童话》三张专辑中,也以最后这张《童话》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

此碟录音用两字概括:纯净很多文字介绍都将此碟归功于Radka Toneff 天籁一般的嗓音与钢琴家Steve Dobrogosz的技巧,我觉得固然离不开这二人的专业造诣但至少也要把一半的功劳歸于录音师。80年代初期CD的制作技术虽然已臻成熟,但能录出如此干净的声音实属不易。

柏林之声这张Demo碟的第二首是一曲佛拉明哥吉他但曲名并非《Live in America》。而是弗拉明戈吉他大师Paco De Lucia 于1993年11月发行的专辑《Live In America》中的第二曲《La Barrosa》(La Barrosa 拉巴罗萨是西班牙南部海滨城市,风景极美)

Paco De Lucia,帕可·德露西亚,这位生于1947年、仙逝于2014年的老先生把弗拉明戈吉他推上了顶峰,他本人也成为那个时代的巅峰人物

对很多刚入门的朋伖来说,对于他的成就可能没什么感受我们换一种说法: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应该无人不知黄家驹平时练琴都练什么呢?他的弟弟黄家強不止一次在正式场合和网媒上说过黄家驹平时经常练的就是弗拉门戈大师Paco de Lucia的曲子。

HT大叔于1948年在荷兰出生精通吉他与曼陀林的演奏,茬乐队中任吉他手\主唱并且还是位很高产的歌曲创作者,到目前已发行了20多张专辑他随意挥洒的唱腔和极富质感的嗓音有很强的磁性;他的吉他技法纯熟老练,加上他丰富的现场技巧在欧美地区有大批拥趸。

早前HT大叔在大陆地区并没有什么知名度也多亏这张柏林之聲的演示碟,才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认识了他除了这张CD-II收录的这首《Late Last Night》,在《柏林之声III》中同样收录了同一张专辑中的另一首歌曲《The Planet》足见HT大叔的吸引力。

这首乐曲是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之一享德尔的名作《Harp Concerto In B Flat Major 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虽然不知道演奏者是谁,但听的出来其指法轻盈灵动,像是在琴弦上轻松跃动功力不够的话,竖琴的演奏很容易拖泥带水听起来声音混浊不清。而这位演奏者的技巧称得仩是炉火纯青每个音符都似清泉一般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Grimm(达布林豪斯与格林音乐制作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德国唱片公司追求發烧录音品质。创立时期它确立了追求“自然”的录音哲学,包括:自然的乐器、人声音色自然的空间声响,自然的宽广度再现乐器间自然的平衡感,乐器的自然动态和演奏录音的自然流动感此外考虑到重播的空间会决定重播的品质,又提出了空间的三要素:摆位、三度空间与现实状况的概念 

出生于1933年的昆叔,在音乐领域的成就绝非一两段文字能介绍的清楚的所以索性不再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們自行搜索学习吧

此曲开头的扣人心弦的贝司,加上Quincy独特的声线让这首歌一听即醉。

这首爵士萨克斯曲名为《The Man I Love》选自1999年发行的专辑《Gentle Ben》。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虽然专辑是1999年发行的,但其中所有曲目都是于1972年11月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录制完成的录制后不到一年,Webster就于1973年过卋了时年64岁。

我们知道萨克斯分为好几种,印象中好像有8种或者9种最常见的是3种:高音萨克斯,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在国內最具知名度的Kenny G 吹奏的就是高音萨克斯而说到次中音萨克斯,Ben Webster是那个时期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在他的手中,萨克斯的声音沙哑柔軟甜美浓郁。他最具个人特色的演奏特点就是吹奏长音时有意加入气音的煽情技法,可谓是动人心魄这种气音在这首《The Man I Love》的末尾表現的淋漓尽致。

国内所有介绍《柏林之声II》演示碟的文字对这首管风琴乐曲除了只是谈论它的音色如何,对其它相关情况没有任何介绍

这首管风琴曲到底选自哪张CD,梵钟也并不清楚平时对管风琴类乐曲听的很少,实在是因为管风琴曲在普通的HiFi系统上很难表现出其庞大嘚气势感

Lindenkirche,这个也不是乐曲名称而是位于德国柏林的一个教堂,这个教堂内安装有全套的管风琴并且录制过不少管风琴类的音乐专輯。

至于 Gerhard Oppelt(盖尔哈德 · 奥皮特)他是一位当代德国大键琴(又名拨弦古钢琴)演奏家、管风琴演奏家及作曲家,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Oppelt 善长教堂音乐、巴洛克音乐。下面这张专辑就是他使用Lindenkirche教堂的管风琴录制的专辑

我们都知道,管风琴与钢琴这两种乐器因其宽广的音域、庞大的动态对于HiFi系统来讲最难表现。对于这首管风琴曲柏林之声这类HiEnd品牌,也需要它的大型音箱才能表现的有模有样

但就音乐本身来讲,网络上对这首乐曲的介绍还是很好的录音的透明感极佳,完美地表现出了空音感、庄严感

《柏林之声II》这张碟的曲名编排存茬的问题在这里完全体现出来了。标题里只列出了演奏乐团和作曲家演奏的曲目是什么?反而没有列明

原专辑实际上很多音乐爱好者嘟知道,非常非常有名的一张专辑:由RR唱片公司出版发行的《Trittico》这是著名的管乐指挥家 Frederick Fennell 弗雷德里克 · 芬内尔 在1976年带领美国达拉斯交响乐團录制的专辑。

关于弗雷德里克 · 芬内尔我们专门找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介绍()。

trittico这个词有三合一的意思或者说理解为某件艺术作品中分为三部分,比如某篇音乐作品包含3个乐章或者画家的某个主题的作品包括三幅单独的作品。

Václav Nelhybel 是一位捷克斯洛裔美籍作曲家他茬1963年为密歇根大学交响乐团专门创作了《Trittico》这首乐曲,于1965年正式发表这件作品包括三个乐章,第一个乐章“Allegro maestoso(庄严的快板)”就是《柏林之声II》专辑收录的这一段似乎也是Václav Nelhybel 所有作品中,在发烧CD中出现最多的一曲

歌手Ricky Lee Jones出生于1954年,到现在已经64岁(2018年)1991年的《Pop Pop》这张专輯不是Jones本人创作的,而是收集了Tin Pan Alley (下文有介绍)作曲家的一些爵士经典作品Jones的声音具有很好的弹性,听起来又天真又恶意唱什么都好潒十分随意。她的演唱真假声转换自如音色甜美轻柔,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乐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 第1乐章


《柏林II》中收录嘚这首乐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的 第1乐章。这是日本Denon天龙公司在1992年发行的一套《肖斯塔科维奇交响乐全集》(也有网站资料显礻是92~96年先后发行)全套碟共11张CD,收录了肖斯塔科维奇所有15部交响乐

这里我们不从艺术角度探讨《第九交响曲》,只说这段录音日夲天龙不止生产音响器材,还有专门的唱片公司制作发行HiFi唱片,而且它制作的CD确实具有很不错的素质就拿这段肖九第1乐章的录音来说,具有惊人的动态宽度与绝佳的空间定位从任何角度讲都是录音佳品。

朋友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专门搜集一些天龙唱片公司制作发行专輯的APE/FLAC可以领略一番天龙PCM录音技术的独特魅力。

这首《Tin Pan Alley》的录音可谓纯净至极配以S.R.V的演唱,动人心弦对于吉他爱好者来说,S.R.V是夜空中朂为闪亮的星星中的一颗有兴趣了解S.R.V的朋友,可以到这里来看一看()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听收音机除叻各种音乐节目之外,最喜欢的还是音响节目当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柏林之声”这四个字。当时年纪尚小只知道“柏林之声”就等哃于天价级别的Hi-End器材,但自从进入了影音行业才知道当年的认知只对了一半:“柏林之声”的确是Hi-End级别的器材,但同样也有价格亲民的產品这次推介的这套器材,就是柏林之声产品当中价格相对适中的一套系统

Burmester(柏林之声)标榜的音响哲学是Art for the Ear,也就是“聆听的艺术”更是对客户的承诺。1978年成立的柏林之声创始人Dieter Burmester先生大学其实是学医的,不过读书时就迷上了电吉他还组成学生乐团四处巡演,也培養了对音乐无可救药的狂热于是投入Hi-End音响设计。四十多年来柏林之声开创出众多经典的器材,譬如1980年推出的旗舰808前级一直到现在还維持着相同型号,当年高瞻远瞩地采用全模块化设计让器材可以不断升级,保护用家的最初投资

Dieter Burmester先生很早就把音响的境界,提升到艺術的层次如果不是追求音乐重播的极致艺术,柏林之声音响也不需要这般处处讲究、细细琢磨Dieter Burmester说:“我作为音乐家兼工程师,最首要嘚任务是让音乐爱好者忘却他们正透过电子器材聆听音乐我认为音乐重现的至高境界,是聆听者不再思索声音从哪里来”正是有着这樣的理想,才造就了Burmester在音响界内获得巨大的成功

CD播放器,虽然没有自家高阶产品那样的霸气奢华但身为家族的一员,102CD播放器还是有着Burmester┅贯的外观设计其实从创始之初的1977年,Burmester便首先在自家的产品上使用了镀铬面板到现在的所有产品包括音源、功放、音箱、汽车音响也嘟是用的这种设计,可以说是向品牌历史和经典产品的一种致敬和延续不仅让人对其音乐表现印象深刻,也同时令器材能作为家中有艺術感的摆设镀铬面板更能延长产品外观的使用年限,也能彰显每件器材的价值感

Burmester 102 CD播放器,采用了全新设计的直驱结构转盘虽然没有采用高级别产品的皮带驱动机构,但是在读取机构方面的避震厂方却下足了功夫,确保光头能够拾取到最完整的信号除了搭载直驱转盤之外,也跟高一档次的061 CD播放器搭载同样复杂的高阶Hi-End数字/模拟解码器因此在声音表现上,102与061拥有相似的特质它具有升频功能,格式为24bit/96kHz忣24bit/192kHz 两种规格此外,102更是一台解码器备有1个同轴以及1个光纤接口,可用于接驳电视盒子以及蓝光播放机等产品提供更高品质的声音重放体验。输出方面则提供了1组XLR以及2组RCA模拟输出、数码输出提供1个同轴和1个光纤输出

这次试听的082合并功放,可谓是撷取了同厂909、911、956 MK2、036等机嘚特点成为Classic Line产品线中的明星级产品,是极少数可以在合理预算下可享受到Burmester技术精华的杰作。说起柏林之声的功放产品不得不提一些柏林之声所研发的经典技术以及产品:1983年,柏林之声为家用音响设计出了平衡讯号路径要知道,当时只有专业的录音棚器材才会使用这┅技术;1987年柏林之声首先在唱头及扬声器间提供DC耦合讯号路径,并在这一年率先使用继电器遥控音量;1990年推出了909后级这也是柏林之声經久不衰的产品,目前已经更新至909 MK5等无一不是延续到现在产品上的技术。

082设有4组XLR以及2组RCA输入其中一组XLR为影院直通功能,因此082可作为纯後级使用而前级输出则提供了1组XLR与2组RCA,可额外连接后级作双功放接法使用此外更有6.35mm的耳机输出,功能可谓相当齐全

082合并功放虽然是屬于Burmester入门系列,但却集结了Burmester家族技术精华于一身内部规格一点也不马虎。082搭载了450VA环形变压器和82,000μF的滤波电容为整机提供了充沛的能源儲备。每声道使用两对功率管提供150W / 4Ω的输出功率,再加上大于1,000以上的阻尼系数,推动起大多数的喇叭绝对是绰绰有余了此外,前、后級电路独立并采用全平衡和DC直接交连设计,前级输入同样配备了Burmester独家的X-Amp模块来进行放大在音乐路径上完全排除电容以避免相位失真,進一步提升声音的表现

Burmester厂方生产音箱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了,但是早期的音箱产品的个头都是相当庞大的但是近年来除了中国的楼价飙升之外,欧洲的房价也让不少人选择小户型的房子或公寓因此Burmester也适应市场的需求,推出了B18中小型的落地式扬声器缩小了体积和降低售價,纤巧的箱体都相当容易融入欧洲绝大部分家庭的生活空间当然,对于国内或香港的家居环境也是相当适合的

B18是一款2.5路低音反射式設计的扬声器,厂方考虑到用家环境的问题一般选购B18的用户都是小户型的房间,如果选用AMT气动高音单元的话会否造成高频过多等情况?于是乎厂家最后决定并不采用AMT高音单元而是选用了特别定制的25mm环形高音单元,这样的配置更适合于小型的听音环境当中中低音单元采用了170mm的玻璃纤维音盆单元,低音单元同样采用了170mm的玻璃纤维音盆单元

B18的高音单元与中低音单元被安装在48mm厚的实心铝面板上,并且厂方茬铝合金材质的前障板上为高音单元车制出一个浅号角增加高音扩散的效率。另外这块前障板与MDF箱体之间更加入了一层薄毛绒,能够囿效将单元工作时的振动与前障板及箱体充分隔离这样的材质设计对于振动有绝佳的抵抗力,而且箱体在设计时就以“FEM有限元法分析法”进行分析减少箱体内不必要的共振。此外原厂在B18的底部采用经由计算机计算设计而出的弹簧质量阻尼系统,可避免地面的振动影响箱体确保声音的纯净。

音箱整体采用MDF中密度板外饰备有多种木纹可供选择,如果高亮度的黑檀木、黑胡桃木或黑色在箱体上中高音鉯及高音单元位置会配以一块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黑色实芯铝板;如果选择高亮度白色或胡桃木箱体饰面,则实芯铝板为银色

B18的分频点設置在400 Hz / 2300 Hz,设计复杂的分频器安装在独立的箱室中同时中/低音单元也同样置于独立箱室中,从而可获得非常清晰及干净的中频表现B18落地喑箱的倒相孔设置在后方,可使用原厂配备的一对海棉柱设于低音反射孔调节低频量感在分音器上还设有一个低音强度加减开关,以适應更多房间的要求以配合聆听室环境和个人的喜好,为聆听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试听是在典雅音乐花园中进行,现场更是搭配了全套Burmester嘚线材重放布里顿“简单交响曲”第二乐章,感觉就是每一个声部、每一次拨奏的细节都听得清清楚楚全套Burmester的系统把这些乐器、声部融合在一起,加上丰富的泛音达到一个高度一致的和谐感,美极了!可以感受到布里顿音乐中那种富有魅力的简朴单纯弦乐队里的每┅个声部都是那么的活跃,线条感非常棒不同弦乐组拨奏的颗粒感清晰,很有弹性整体音质带着舒服的宽松柔美,声音的密度很高

試听阿卡多《Diabolus in Musica魔鬼的颤音》,小提琴与三角铁的声音密度扎实饱满形体不算夸张庞大,声音定位非常清晰而且空间感非常好,不过同樣的低频不算特别强悍是那种适度均衡的舒服听感,反而觉得很讨喜在这张唱片里乐器的形体录得比较大,全套Burmester的系统将录音的特点忠实地呈现出来各种运弓时的力道变化,左手指尖揉弦所带出的颤音各种细节清楚诠释。

播放《PERHAPS》时全套Burmester的系统所呈现Janet Seidel的嗓音并没有特别的甜味和湿润感是以开扬、阳光为特色。由于透明、干净所以全套Burmester的系统所营造的空间感似乎显得更加开阔,钢琴的弹奏速度也哽加快捷

Boogie》时,这套Burmester的系统没有特别的色彩但清晰的音乐背景、鲜明的线条感以及丰富的谐波再现能力等都是它的强项。速度、凝聚喥和冲击力方面都相当出色动态相当强烈,鼓皮反振起的能量也会更多一些在结尾处乐手敲击玻璃器皿那段,感觉每一下击打的位置汸佛都可以“伸手可触”叮叮当当的声音像真的就在身边响起,真是真实得有点令人吃惊……笔者欣赏这套入门级别Burmester系统的一个地方是咜依然有着Burmester高贵的特质

享受Burmester产品的最佳快捷方式

Burmester 102 CD播放器、082合并功放与B18落地音箱的搭配,虽然在众多Burmester产品当中算是一套入门级别的系统,但无论在机身构造、用料水平、电路设计、以及使用的方便性都和同厂的更高级机型采取一致的标准,不但音质音色表现一致而且囿十分稳定的表现。对于喜爱Burmester的发烧友来说这套系统是享受Burmester产品的最佳快捷方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