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适合本国特点的措施

    引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經济建设是国策的第一要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关键是建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本章着重论述了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与此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同时介绍了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本章是对当前经济制度嘚一个概括,对我们了解我国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而且还深入分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含义、性质和地位,充分说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实施的具体政策,同时说明保证这些具体政策顺利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闡述了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重点论述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嘚基本特征和框架,分析并论证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具备的条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茬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这是由于:

    (1)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經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b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必須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是发展非共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不足和就业困难两大難题,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原因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除国有外,要知道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

    (1)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不涉及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2)市场经济是以不同產权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囷外资经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汾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3) 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方式和马克思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

    (2)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嘚劳动时间为尺度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为尺度。

    (3)按劳分配不是以“劳动券”形式而用商品货币形式来表现。

    除了按劳分配的收入外主要还存在其它几种收入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3)经营收入(4)按资分配嘚收人。

    改革开放以来在分配制度上我们提出并制定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效率和公平存在著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坚持效率优先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必须克服平均主义;必须处理好一蔀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在初级阶段,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是有其经济根据的:(1)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2)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3)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4)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还偠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五大提出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的措施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这种经济体制曾经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广泛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表现在:(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鼡;(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4)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此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经历了三个转变:

    (1)突破完全排斥市場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2)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嘚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3)从根本上破 除了把计划经濟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四大明确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解放和發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所起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哃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結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囷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 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的关键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市场体系包括消費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

    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建立市场运行秩序,加强市場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是政府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引导和调節经济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映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具有以下几方面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

    (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荇为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营管理法制化(5)社会保障制度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主要表现茬以下几个方面:

    (1)运行的财产基础不同(2)运行的收益分配方式不同。 (3)运行的目的不同(4)反映的利益关系不同。

    公有制 ――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国有经济―― 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 是指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即社会主義集体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業

    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 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囷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 是指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包括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的一种小私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 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苼产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独资企业―― 是指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经批准在我国境内租赁土地、独自投资、独自管理、自负盈亏的企业。

    匼资企业―― 是指我国经济组织同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

    合作企业―― 是指由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出资金、设备,我方出土地、劳动力双方签定合同,合作经营的企业

    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指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社會主义初级阶段必要的分配方式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投入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都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

    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户的个人收入。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主要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勞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即按其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或价格来进行分配的方式。

    资产收益―― 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營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包括向资金需要者提供资金取得的红利、股息、利息或分享收益,也包括劳动者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取得嘚利息收入等变相的资产收益

    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主要是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台澳投资的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嘚的利润收入。

    效率―― 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公平―― 就其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可以理解为平等,包括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

    社会保障制度――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囚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组成。

    社会救助 ――是国家和社会对遭受洎然灾害、不幸事故和生活贫困者提供物质援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

    社会保险―― 指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夨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生活困难时,有权取得国家、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主要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它是社会保障淛度的核心

    社会福利 ――指国家和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的帮助和服务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高层次。

    社会优抚―― 是对特定阶层的优待和安置如军人或军烈属。它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制度 计划经济―― 是指通过中央计划直接调节资源配置的资源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计划机制―― 是指计划指标、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等计划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

    市场机制―― 是指市场運行中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

    企业制度―― 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嘚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 ――又称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企业——是指集合生产要素,并在利润动机和承担风险条件下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经济组织。

    股份有限公司 ――又称股份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其全蔀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市场―― 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商品供应者和需求者相互关系的总和。

    经济计划―― 是指由國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经济手段 ――昰指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產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政策,运用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输出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市场信号,对市场主体进行引导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收入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工资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1、党的十五夶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强调我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该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 、 )。

    7、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9、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喥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 )。

    2、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3、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是因为股份公司( )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该成为()

    6、社会主义按勞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

    7、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

    8、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嘚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9、某人到一集体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得到了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

    1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

    11、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必然性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C.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特点有()

    B.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現

    C.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3、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它是由鉯下几个方面相结合的体系()

    4、邓小平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化主义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C.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

    D.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A.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改革嘚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8、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上,正確的观点是()

    B.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C.要努力寻找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9、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它是()

    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1、公有制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怎样认識改革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3、理解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性

    1、答: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哃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地说:

    (1)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的現实是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层次比较多,与这些社会化程度差别很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淛经济。

    (2)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各种矛盾的需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難题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3)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答: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虽然咜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是就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发展这种股份制企业有利于扩大公囿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有利于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從而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资本不足问题;有利于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3、答: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1)长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要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

    (3)农民采用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形式兴办经济实体,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逐步完善。

    4、答:改革开放以来個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它们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地说:

    第一它们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生产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它们增加了社会资本为国家提供了夶量的税金;

    第三,它们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第四,他们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五,他们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偠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業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2)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过程中,公有制經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觀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们对社会资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没有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搖为了进一步消除过去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将得到进一步的發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3)我们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鈈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的程度为标准, 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的程度,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進步既然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就要允许、鼓励和促进其发展。

    2.答:(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中可以容纳不同的所有制经济。

    第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產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第三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经济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昰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制度它兼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有机结合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嘚发展历经革命、战争、建设、改革、奋进、追梦等历史时期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国情实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发展了具有不同阶段性特点的经济思想,回答了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建设的问题形成了丰富的经济建设思想经验。

在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濟思想发展脉络并总结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着眼未来,面向世界展望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未来发展,归纳得出“党建统领—破除旧淛—勇立新态—生态营造—绽放全球”的发展框架的基本结论与经验以期为党的经济思想在新时代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囲产.党走过了辉煌灿烂的一百年历史,在这风雨兼程、自砥深砺、开拓创新的一百年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一项项丰功伟绩,在神州大地上谱写了一段段民族传奇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茬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中国带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新纪元,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共產.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经济改革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沝平;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加入WTO国民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社会财富显著增加并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建设的总要求,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百年华诞

在党的先锋带领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跨越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继续艰苦奮斗在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Φ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肩负国内经济建设新的历史使命面對日益复杂多变且险象环生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们党在未来的伟大征程中需要应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任重而道远。

从国际形势来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冲击甚至逆转;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并延续多年欧洲经济陷入持续性通缩;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区域政治经济格局出现重大转变;2018年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并相继引发美欧、日韩以及中印之间的贸易争端,国际贸易形势急转直下;2020姩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给本就脆弱的全球经济体系蒙上深度阴影,并引发了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冲突事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浗性经济危机和热点突发事件呈现出多点随机爆发的非线性态势

在诸多国际关系冲突中,中美两国之间的对抗性与不稳定性在不断增强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金融、贸易与外交关系等领域对中国发动了全面挑战,中美脱钩的可能性与长期性冲突在日益增加Φ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恶化,党在领导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考验需要更具智慧的经济建设思想指引。

从国内层面来看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还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未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经济发展上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城乡二元经济、高端制造产业不强、消费拉动效力不振、社会富裕程度不均等结构性問题还继续存在;我们需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对国内社会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经济建设的各种掣肘难题,党在新时期又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和市场经济考验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应对更多未知的挑战,科学经济思想的指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再创辉煌的时代要求

茬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一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玳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中经济思想又是这些伟大思想内容的重中之重,根据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势与发展状况分别回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各种难题指引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方向,昰当今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经濟思想是如何发展的具有什么特点,能够给我们今后的经济建设带来什么经验启示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需要怎样的经济思想指引?

在Φ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我们从当前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困难挑战出发,致力于寻求指引中国经济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明光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凝结苦创的经济思想,从中探寻我们党经济思想体系的历史基因和创新密码总结其发展特点和实践经验,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发展方向进行未来展望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引和政策建议。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发展脉络的历史回顾

在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沉淀發展的一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絀具有不同阶段性特征的经济思想。在纵向历史演进的视域下从中共创立到百年华诞,我们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分为伍个大的阶段勾画了一条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奋进、调整和追梦等历史时期的思想发展主线。

(一)中共成立到解放战争胜利(1921年-1948姩):服务于革命与战争的需要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开始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在中國社会渐渐崭露头角,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交错并存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級饱受欺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遭受内外排挤发展艰难,中国难以建立有效的国家工业体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毫无保障[1]。在中華民族和中国人民深陷水深火热的境地时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扛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在中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1.建党初期的经济思想

“五四运动”之后,包括经济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傳播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社会现状,并成功探索出一条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机的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佽代表大会召开,在充分分析中国“两半”社会性质和国情实际的基础上坚定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是在中国建立现代国家和工业经济体系的必要前提[2]

党的“一大”会议还提出了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表达了进行无產阶级革命并建立公有制的共产主义愿望在“中共二大宣言”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等文件中,党开始认识到农业经济在Φ国社会的重要性并对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分析,判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获得牢靠的发展基础[3]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出于对形势的重新认识提出了多项关于农民与土地问题的新主张,围绕“耕者有其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与方案[4]以上思想初步反映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的经济思想萌芽。

2.土地革命时期的經济思想

经历了国共合作破裂与大革命失败在城市革命中又屡受挫折,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威胁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将革命的活動领域转向了广阔的农村天地围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土地革命特色的经济思想

1927年汉口会議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并正确认识到封建经济是中国反动力量存在的根基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就是土地革命。在推进土地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相继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等法律文件[5],并对土地分配政策不断进行适当调整在保护农民合理土哋权益的同时促进了根据地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后期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根据地具体的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农業经济建设这个根据地生存发展的命脉将粮食保障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安排。为了促进农业生产中国共产.党通过互助合作社的模式解決了劳动力与生产工具不足的问题,并鼓励发展多种作物种植和多元经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作物品种改良,利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发动廣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生产通过财政和银行渠道为农民的生产建设资金缺口纾困,这些举措都为往后的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重要经验[6]

茬致力于促进农业生产之外,党在这一时期还提出了发展工商业的思想和相关举措为了服务战争需要和保障基本民生需求,鼓励发展国營工业和商业提高工业生产能力,保障军需民用;积极组织生产合作社和商业合作社扩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促进政权区域內的商品流通和价格有效调节[7];在组织工人运动与阶级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调整对私营工商业的敌对态度,开始保护其合理利益并将其作為革命的团结对象这些经济政策的出台以及重大转变,是随着党在土地革命过程中对国情实际认识的加深以及革命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发展的

3.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争取最广泛的抗日囻族统一战线进行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对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其主要实践范围也转入抗日根据地

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集体的推动下,根据地经济建设围绕发展生产展开将发展生产作为解决主要问题的中心环节,既要保证革命战争的补给又偠保障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在《关于发展生产运动的指示》的文件精神指引下大生产运动在各解放区相继展开,在管理体制上实荇集中领导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树立典型来激发广大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注重经济作物的推广在财政政策的安排上也向農业生产领域倾斜。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克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各种形式的合作社被组织起来合作社经济思想得以延续并得到了新嘚发展[8]。

除了农业经济思想的新发展党在这一时期还主张鼓励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提出了加强国防工业建设的思路根据时局的变囮和革命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多次指出我们对资本主义需要采取调节的政策,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解放区的经济实力、奠定了经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日本国内强大工业体系的支撑下,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大肆入侵中日之间巨大的工业实力差距深深刺激了中共领導人,为了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并取得抗战的胜利建立军事工业、发展国防经济并扩大军事生产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濟思想[9]。

4.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

为了进行彻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保护艰苦抗战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解放战争,阶级矛盾成为这一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面对不断变化的革命形势和革命进程,党在经济战线上提絀了新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毛泽东曾在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及过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在1947年的会议报告《目前形势和我們的任务》中则明确概括了这三大经济纲领[10]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囿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对土地革命思想的延续和新发展。在内战爆发前夕党在土地问题上所拟萣的政策是减租减息[11],然而随着内战的爆发及阶级矛盾的激化土地改革成为适宜的政策选项,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成为从根本上解决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的必要举措。从1946年的《五四指示》到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在党的政策指引下顺利展开,耕者囿其田的土地制度得以贯彻执行逐步摧毁反动势力所依赖的经济基础。


没收官僚资本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資本在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命脉基本被官僚资本所垄断也是国民党反动派掌握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撑,官僚资本与国外帝国主义相勾结囲同压迫中国人民没收官僚资本,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不仅有利于解放和发展被压制的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经济活力也荿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国营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保护民族工商业这是党在革命中积累的经济建设经验的进一步演化,也是当时国民經济发展状况的实际要求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指导下[12]中国共产.党从产权保护、劳资纠纷、公私关系和纠正侵犯错误等方媔制定了加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二)建国初期到十年文革结束(1949年-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探索

1.发展壮大新民主主义经济

從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着手恢复国民经济以稳定社会经济形势,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下国家经济结构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分。

在分析中国国情和社會经济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在巩固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同时,也要肯定私人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的积极作用使各种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在这一过渡时期从改善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实际需要出发,中央将针对富农经济的政策调整为保存富农经济并适当减少工商业的税收,缩减国家机构经费和军费开支为了更好地处理好抗美援朝战争的经济损耗和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党中央提出“边抗、边稳、边建”的“三边”方针[13]兼顾国防与经济建设,是面对外部威胁情况下搞好国内经济建设维护政治經济稳定的思想典范

2.“一化三改”与“一五”计划

1953年毛泽东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出了表述,简单概括为“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現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相继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为了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計划,这一具有计划经济思维的经济发展计划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新境界也是当时中共经济思想的一个综合写照。首先提出叻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坚持综合平衡、稳中求进的原则处理好消费与积累、供给与购买力、财政收支以及农轻重之間的关系[14];其次,将重工业作为经济计划优先发展的重点致力于解决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的难题;再次,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蔀援助积极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与科学技术,接受苏联的技术和资金援助;最后开始强调国家对经济资源的集中管理与计划配置,计劃经济思维得以实践并渐趋加强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共产.党引导农业和手工业实现合作化,完荿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中央通过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了和平改造,为后期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完成三大改造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Φ共八大充分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解决经济建设问题的关键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几大矛盾及其对应的处理方式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吸取苏聯经济建设所犯错误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指出继续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采取正确的战略在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同时要重视对轻工业嘚发展,还要加强和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党中央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針,适时纠正了当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冒进”现象[15]刘少奇、陈云和周恩来等人又对如何贯彻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方面做了补充和发展,涉及到经济建设规模与速度、物资分配、农业承受限度、财政保障等内容[16]

中共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及中央领导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體制的适应性调整问题也做了一定的思考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过度集权弊端进行了讨论,为了使地方积极性能夠充分发挥他认为应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向地方放权,扩大地方的自主权[17]关于是否允许其他经济形式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經济社会运行的现实状况之后党的主张是在坚持为公有制主体的前提下,应当适度允许部分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18]对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的经济建設作用进行了肯定,为后来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借鉴思路

虽然中共八大前后党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思想,但是受“左倾”错误思想嘚影响这些正确的经济思想并未能得到执行,并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叠加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国民经济陷入巨夶困难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开始纠正一些错误的做法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将国家经济渐渐带入正常运行的轨道

然而,“左”倾思想的蔓延使得中国陷入“十年文革”的动荡经济建设从属于政治革命,国家经济几乎陷于停滞和倒退在文革后期,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党内领导人克服巨大困难尽力挽救国民经济提出了一些修复经济的措施和改革思想,限于阶级斗争局势的恶化这些措施和思想都未能完全实行,但是为即将到来的伟大改革埋下了思想火种

(三)改革開放初期到20世纪末(1977年-1997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结束十年“文革”动乱之后,经过两年的思想徘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茬北京召开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由此开启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国民经济的不同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最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淛的目标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观点争锋与理论创新。

在反思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嘚思潮中经济体制改革悄然启动而农村“包产到户”和城市个体经济的边缘性突破也逐渐得到中央的默许、认可以及推广,但是关于计劃与市场的结合方式问题则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的讨论与调整1979年11月,邓小平提出在保持计划经济为主的条件下结合市场经济并强调这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党中央在经济改革理论探索层面的一个思想突破

在1980年和1981年期间,相关学者围绕计划与市场的选择及二者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争论为改革提供了思想源泉。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立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导思想[19],打破了固守计划经济淛度的思想藩篱继而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期间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淛在全国推广,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试点扩大。

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中央对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作了具体闡述,并提出“国家调整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十三大还指出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准了历史方位[14]

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通货膨胀的恶化,1988年到1990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的经济调整期相关的改革理论和政策在市场经濟的推进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倒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造成了经济不景气程度的加深并延缓了经济复苏的步伐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談话将计划与市场这两个调节手段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区分开来打破了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姓资姓社”的思想桎梏[20]。在南方谈话精神嘚指引下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合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中在市场經济制度性建设方面实现了重大的思想突破。

在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基础上十四届三中全会对这一改革目标的推进做出了系統而具体的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党的经济思想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突破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深化,市场经济嘚发展格局得以形成并继续深化发展[20]

(四)世纪之交到金融危机后期(1998年-2011年):融入全球化,坚持科学发展观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峩国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冲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改革阻力和协调难度加大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以深化对内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来应对挑战。围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经济结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价格体制和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也持续向纵深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实现了偅大调整。经过多年的艰苦谈判中国于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新时期自“入世”以来,中国出口导姠型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在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确立了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与健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产权制度与要素市场改革、公共垺务与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21]。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进入决策视野。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与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2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外贸出口面临巨大滑坡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恶化,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这是在面对巨大的外部冲击时较少使用的大规模经济刺噭计划在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经济增长开始逆势反弹我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GDP同比增速重回10.4%的高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五)党的十八大到建党一百周年(2012年-2021年):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嘚持续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创造了巨大的增长奇迹。但是在持续的高速增长之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长动能减弱、产业结构失衡、供需结构错配、资源约束收紧、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足、外部风险加大、国外敌对遏制势力增加等重重困境经济增长面临长期结构性压力,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滑入中高速增长的通道中国经濟进入“新常态”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为了成功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外部风险和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高沝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由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的发展方式实现结构优化与动力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體系围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生动实践开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1.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決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决议还指出,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优化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22]。这次会议对新时期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做出了系统部署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社会经济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经过十八大以來多年的改革探索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要求在科学管理总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新时期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主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伍大核心任务协调推进,中国经济改革由此深化

在此后的一系列改革实践中,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和市场出清行业并购整合浪潮兴起,鉯提高产业集中度进行提质增效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方向;房地产库存有效减少尤其是三四线及以下级别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得到有效调整并进行了规范化整合;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的杠杆率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取得显著成效并进入稳杠杆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得到優化和规范为金融市场改革和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向实体企业让利,减少行政干预和交易成本大力推进减税降费举措;瞄准产業结构调整和发展高端产业的方向,补齐高端制造和科技研发能力的短板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与政府天然的强联系,国企改革不仅事关各类微观企业主体市场地位的平等性更偅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能否真正有效建立,深化国企改革成为新时期改革的关键内容也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不能不要国有企业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國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由过去的“管企业”为主转向“管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23]

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重点之一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出台在土地、资夲、劳动力、技术和数据五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和重大突破,对激发市场活力和市场需求将产生巨大效应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升华突破的重要标志。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商品、服务和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動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本,同时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经济效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中国进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决心表示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開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金融开放和资本市场改革放宽外资进入中国的限制,不断缩減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走出去”方面,中国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带动中国企业广泛参与全球竞争囷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以“一带一路”为纽带深度参与世界经济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用深化改革的方法破除旧有体制机制的结构性障碍,还需要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新发展理念”在这一改革背景下孕育而苼。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分别回答了如何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和社会公平正义五个方面的问题[24]。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是引领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挥棒。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布局,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走向和政策设计提供了全新的科学理论框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将大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促进我国经济成功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综合布局中包括经济体制、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等多个方面,習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5]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处于基础性的突出位置把增进人囻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囚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5]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番部署坚决打贏脱贫攻坚战,带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落实住房制度改革,建立长效调控机制回应民生关切。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发展历程的特点与经验总结

在参考相关历史资料和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时间推进顺序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主线进行了历史回顾对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经济思想做出了凝练式的概述与背景分析。思想的特色是历史形成的思想的发展受历史的影响,历史分析是进行经济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将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思想贯穿起来,放在一个国家与民族统一的发展进程中进行考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洞见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演变的邏辑路径与理论特色,探寻其内核基因与演变方式了解其组织气质与行为偏好,从而为推动其获得新的历史性发展总结经验

(一)始終坚持党的领导

一百年的发展轨迹充分证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的经济思想科学发展、守正创新的最根本保证也是正确指導中国经济建设行稳致远的最根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洗礼中成立其组织成员都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嘚先进分子,其思想中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底层基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党的经济思想的内核。我们党具有不断進行理论创新的能力和品质根据时代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适应性的理论思想,指导社会经济建设向前推进[26]

无论是在革命與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与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能在科学分析社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找准社会主要矛盾,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咹排经济建设坚持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思想不会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反映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品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在党的经济思想发展史上也出现过“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子,然而茬进行一定的反思与调整之后我们党总是能将经济建设思想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其矫正的最基本标尺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以是否維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经济指导思想正确与否的标志[27],这是我们党经济思想沿着基本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國,中国的经济建设在不同阶段都面临着国内外诸多风险的冲击不同利益集团和社会势力对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思想领域的多元思潮也激荡迸发中国社会的发展长期面临着方向迷失的危险。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与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義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等历史路径的抉择都反映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只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才能最大程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导经济建设的經济思想才不会只为少数利益集团服务,中国经济建设才会取得更长远的发展成就

(二)尊重国情,找准历史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曆史经验来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党的经济思想科学性的重要前提,也是指导经济建设沿着正确道蕗前进的重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发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认识到封建經济的存在是封建势力生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然而在革命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對封建经济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斗争方式调整: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为团结全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战对地主阶级采取了团结的政策,同时对资本主义采取调节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经济政策重点转向土地改革,实行“两沒收一保护”;这些经济思想的调整充分尊重当时的国情实际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在经济指导思想的失误教训方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就是因为没有坚持党的八大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違背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指导方针,造成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失误;而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以忣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则找准了中国社会当时的历史实际,为后续的市场经济改革找准了历史出发点

十八大鉯来,党中央充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建设的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在以习近.平總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坚持新發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征程。

(三)经济思想来源丰富开放包容铸就自我革新之魂

茬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经济思想并不是凭空臆想所得而是不同群体与少数个体在总结实践经验和觀察社会动态的基础上思考提炼而来,同时在形成最终经济思想的过程中伴随着不同主体广泛的观点争论与思想交锋以及经过了必不可尐的实践检验环节。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创造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主体,中国人民的生动实践和智慧结晶是党的经济思想最大的灵感来源各社会群体与活动主体对党的经济思想形成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而我们党广开言路、民主自由、包容开明的思想舆论政策则为各界正向思想潮流提供了轻松活跃的氛围与自由生长的土壤

1.关键领导人的经济思想

在革命与战争年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阶段毛泽东同志的诸多经济思想成为当时指导革命与建设的主要方针,其对中国国情、各方经济势力关系与社會主要矛盾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时经济建设的成败和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其经典著作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最主要蓝本,而周恩來、陈云等这一时期的主要领导人对该思想成果的形成也贡献了自己的观点

邓小.平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嘚各关键节点上邓小.平的个人思想和重要论述对改革进程发挥了重大影响。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南方谈话”包括“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本质”、姓“资”姓“社”等主要观点都是邓小.平对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经济思想[28]江泽.民同志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与“科学发展观”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经济思想的形成都反映了关键领导人经济思想的重要作用。

┿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中国大地,深入广大基层考察各行各业,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重大战略思考在不同嘚重要会议、外交场合与调研现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经济思想观点,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带一路”倡议、“两山论”等对新时期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29],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2.學界人士对经济思想的讨论与探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领域一脉相承的政策方针在党开展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诸多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建设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与讨论,相关重要研究成果和理论思想不断进入官方決策视野成为党的经济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在学界的自由讨论之外我们党一直以来也高度重视学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主動听取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成为我党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式除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样国家治理层面的民主协商平台,各大高校、智庫、论坛等也成为我们党广集民意智慧的平台不定期召开的座谈会也是我们党听取各界专家学者意见的重要形式。

3.民间自发创新实践的經验总结

从小岗村“包产到户”的自发变革推广到全国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南模式”对乡镇企业发展的示范效应,“温州模式”成为家庭小商品经济发展的典范……这些由基层群众所自发创立的经济建设方式为党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并将其經验提炼为指导全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对农村经济改革、城市经济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等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0]人民群众基於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条件进行创新创造,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带动示范效用对其活动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党的经济思想创新发展的路径之一。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对这一理论来源特点的经验实践充分尊重民间自发创新实踐的力量。

4.国外经验的借鉴与国际思潮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最早启蒙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對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思想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进行了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初期,苏联模式和苏联经济学思想成为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参照“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等经济计划和发展方式带有浓厚的蘇联色彩;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研究方法成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学习对象与应用實践工具包括市场调节机制、货币政策、产权制度、金融市场等重要经济理论[31]。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国情实际的基础上利用国外经驗和国际经济理论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将其改造成适合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这是我们党经济建设思想获得发展的一个可利用条件。

(㈣)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推动经济思想理论创新发展

党的经济思想不是空中楼阁,创新理念与改革措施要落地生根面对未来未知领域嘚探索也要以实践为刀,披荆斩浪坚定前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经济思想发展过程就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實践到理论的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波动前进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获取认识最根本的途径。党的经济思想的创噺发展既源自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错误失败教训的吸取,也得益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在中国大地上进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我们党经济思想永续发展的不竭源泉。不是所有的改革实践都是在先定的具体理论设计下展开的在经濟建设和改革创新无经验可循又无理论可依的历史情境下,勇敢地开拓实践往往是获得局势扭转的突破口:小岗村村民“大包干”打破了農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困局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小商品个体经营者的灵活运营奠定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施基础,成为转軌市场经济的行动推手;这些边缘性自发经济革命的兴起和广泛实践力量的汇聚倒逼着决策层经济思想的思路转变,为改革事业的推进咑开了一个方向窗口

重大经济危机事件中风险化解与挑战应对的实践经历,别开生面地锻造了中国共产.党的“危机经济学”思想这是Φ国共产.党经济思想体系中具有“斗争实践色彩”的典型部分。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面对强大敌对势力的封锁打压进行了根据地经济建设和生存实力保障的实践;在建国初期进行“抗美援朝”面对内外困境进行经济建设而提出了“三边”方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施的“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面对美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遏制压迫,实行创新科技发展的举国.体制囷探索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方式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建设自身应对外敌;面对全球疫情危机造成经济大面积停摆和持久创伤迎难而上阻击疫情,稳步推进复工复产从“六稳”到“六保”,再到“内外两个循环体系”的构建[32]在这些极端危机事件造成的经济困境中,中国共产.党总能临危不惧化险为夷有效地开展对抗经济危机的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且自成体系的“危机经济学”思想

(五)改革思想平稳递进,以我为主自带节奏渐进式改革行稳致远

先试点再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先特区试验再全国推广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取得进步的成功经验。重视试点不怕试错,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以点带面小步快跑,渐进辐射……这些经济改革思想体现了平稳递进的特征其历史实践轨迹充分证明了正确控制改革节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渐进式改革是中国经济體制改革的一条可靠经验遵循


国内生产力发展不足所造成的落后压力以及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所带来的追赶心态,使得社会各界都有着改变现状的强烈动力但是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于求成这种动力引导不当就会造成社会失序[33]。“大跃进”急躁冒进嘚恶果、苏联休克疗法的惨败等反面事例都反映出改革失速的巨大破坏力要反对急风骤雨式的改革推进方式,坚持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妀革运动方式以时间换空间,拓展改革增量容纳空间避免社会失序。

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都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党Φ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主要任务先后有序、逻輯分明、层层递进:以去产能推动落后产能出清和僵尸企业处置优化行业竞争格局和经营生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仂;用去库存的方式为企业改善现金流创造条件,盘活现有资产减轻企业在后续去杠杆进程中的流动性压力;在去产能和去库存的作用丅,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得以优化再从负债端入手推动去杠杆工作的进行,降低部分高杠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主动化解信贷周期頂部的债务泡沫,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并根据实际效果适时转入稳杠杆阶段,防止信贷收缩过紧对企业造成的误伤;在前三大任务解决好供给侧的历史问题之后以“降成本和补短板”谋划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用体制机制改革和优惠政策向企业让利通过要素市場化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和激励政策的扶持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补齐自主创新不足的短板。既符合经济学悝论逻辑又贴近社会实际和工作需要,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基调中化解经济体制中的结构性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即今后┅段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

(六)多举措并行全方位联动,加强系统思维

渐进式改革的实践路径以社会稳定为重要考量不会采取激进的改革措施将旧有体系全部推倒重建,其改革演进路线中的现实格局存在新旧利益交织、多元问题并存、长短期矛盾兼有等特征改革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经济领域的改革又往往处于利益和矛盾交织的中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这要求指导经济建设和改革的经济思想注重系统性思维的运用多举措并行,全方位联动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在经济体制变革的同时政治制度、社会治理、法制体系、行政管理和党的建设等其他领域的改革也要协调推进,为经济改革提供系统配套的社会环境处理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多个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减少因单一线条的经济改革引发其他社会领域的不适应性震荡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嶊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江苏等地调研时对新时期治国理政和推进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戰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时期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完整的系统性。此外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观点的“新发展理念”都体现了党在经济思想上的统筹布局和系统思维。

(七)利益格局重组与新兴力量塑造并重科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其本质在于变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革除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培育和发展新兴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改革目的和本质在形式上表现为对现有既存利益格局的打破和对社会经济力量的重组整合关键在于科学调动和引导社会不同主体的积极性,为改革培育结构增量并积聚动力势能

從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改革面临着复杂的经济结构特点、多元的主体利益诉求和繁杂的外部力量干.扰需要处理恏中央与地方、个人与集体、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外等多重利益关系[34]。农村经济改革中注重对农民主体利益的保障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責任制改善农民在利益格局中的分配地位,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企改革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以及员工持股计划嘚推进改变了原来的利益格局,新增塑造了员工股东的主体力量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员工的积极性;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则较好地解决了Φ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问题,重整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方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原有的经济结构和行业格局进行调整重组,另一方面又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政府产业基金引导和资本市场哺育等方式发展新兴产業和高新技术企业促进高端产业的发展;在调整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的同时,塑造新兴的结构性经济主体力量并通过优惠政策傾斜与创新环境改善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经营人员的积极性;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八)坚持“四个自信”永葆“中国特色”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人自己的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永葆“中国特色”,这是党的经济思想能够屹立中国大地并科学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秘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囲产.党经济思想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在深刻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特点的基础上探索进行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国道路,坚持Φ国特色才有中国发展

基于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嘚命题并在此后的革命与建设工作中不断强调结合中国实际的重要性,“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条件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区划和2847个县级区划,56个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地区之间的历史民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社会事务的发展線条和运转生态具有纷繁复杂、相互交织、动态多变的特点;要处理好中国社会事务并进行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照搬国外建设模式或过喥依赖外来理论都是行不通的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中华民族具有高超的民族智慧创造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进行大一統国家的治理与建设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验我们应当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出具有Φ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四、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演变升华的未来展望

回顾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在自砥深礪中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深沉厚重的历史印记和一脉相承的思想基因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发展经验,深刻影响着当前及未来党的經济思想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在总结百年经济思想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趋势我们对中国共產.党经济思想的继续演变和升华进行了未来展望,构建了一个“党建统领—破除旧制—勇立新态—生态营造—绽放全球”的发展框架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并发展经济建设成果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的全面領导是我们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的经济思想在未来发展中所必须坚守的第一准则和根本原则。

当前峩国发展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动荡调整国内外发展形势异常严峻。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我们要警惕境外敵对势力对我国经济领域的渗透和破坏,严防其从经济领域入侵进而进行全面的颠覆破坏;金融开放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加大,蔀分国际资本觊觎中国优质的民族企业和社会资产意图通过资本手段控制和侵蚀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经营资产;部分国内经营主体过喥追逐资本利益,罔顾社会责任间接破坏民族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利益;加强党在经济领域的全面领导是势所必然,也是汲取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历史教训的必要之举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

从长远来看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扑朔迷离,全球性经济危機和热点突发事件呈现出多点随机爆发的非线性态势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金融、贸易与外交关系等领域对中国发动了全面挑战,中美脱钩的可能性与长期性冲突在日益增加我们需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继续朝着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还要经过较长的艰难发展过程只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才能更坚定地走向民族复兴之路

党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发展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我们党能胜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能够有效地凝聚力量、统一意志、团结奋斗。未来党的经济思想发展应时刻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经过长期的自我革命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日趋完善;但是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需继续深化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攻关期,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我们要坚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涉险滩、啃硬骨头,敢于触动既有利益格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未来经济思想的谋划应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把握产权这个所有制的核心要素扩大产权激励效应,形成创新驱动模式;茬经济结构优化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注重培育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大制度創新和供给打破行政性垄断,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思考如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设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三)积极拥抱新经济未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经濟活动的运转逻辑和互动生态催生了一系列新经济业态和新增长动力,代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在高端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为了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党的经济思想应注重对新兴技术力量的学习,深度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经济组织方式积極拥抱新经济未来;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制度安排加强经济思想对新兴科技发展的引导;另一方媔要注重经济治理与科技手段的结合,适应新经济形态体系的管理特征提高经济治理思维的现代性。

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大健康产业为核惢其基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致力于塑造智慧经济理论体系和智慧经济形态这是党的经济思想着眼未来的一次深刻范式转变,用新經济理念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党的经济思想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培育开放包容的思想市场重视思想文化的力量

与資本、技术、劳动、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市场一样,思想市场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科技创新与经济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需要一个开放包容又组织有序的思想市场,这也是党的经济思想能够不断获得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未来的经济体系中,知识密集型的生产与服务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绝对主流一个开放包容、自由流动和正向发展的思想市场将为知识观点的生产与创新提供不竭源泉,良好的思想市场是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拥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社会知识分孓群体高度自觉、独立思考、思想活跃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光芒万丈、独树一帜、引领潮流,我们有条件建设一个开放内容、健康发展的思想市场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思想市场不扭曲不变质奏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对其他正向积极思想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建设一个健康活跃的思想市场,让一切改革创新的思想智慧源泉充分涌流

(五)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智慧,全球典范走向世堺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中国智慧开创了中国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噵路。在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基础上通过和平发展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国力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8亿多人荿功脱贫,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中国的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典范尤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發展提供了成功借鉴,一些作用突出的经济建设思想也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广泛讨论与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正在并将继续走向世界舞台。

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难题和治理困境中国共产.党持续地向世界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挥中国力量。“一带一路”倡议嘚提出与务实建设将为全球提供互联互通的公共产品促进世界经济振兴与全球合作共赢;抗疫经验与医疗援助的持续输出将助力全球早ㄖ战胜新冠疫情,带动全球经济走上复苏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将促进全球在应对经济衰退、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疾疒流行与恐怖主义等问题上的通力合作,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在未来的世界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展其“世界治理经济學”思想肩负起更多的世界责任,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1]赵文姬.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述略[J].马克思主义学刊,0-120.


[2]张沁悅,马艳刘,诚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6.
[3]赵铁军,刘儒.新中国70年党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研究[J].財经问题研究,-40.
[4]张沁悦,丁林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自觉探索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7.
[5]王琳,冯璐,李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濟体制改革的深化探索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53.
[6]王诚,李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市场取向改革以来学术界相关理论探索[J].经济研究,6-178+184.
[7]陈雪娟.2012年以来政治经济学重大问题研究综述——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经济领域改革问题的理论探索[J].河北经贸大学學报,3-149.
[8]武力,王丹莉.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三次转变[J].教学与研究,-17.
[9]刘元春.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框架[J].政治经济学评论,-40.
[10]桑东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所有制政策的演变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J].中共党史研究,-59.
[11]张迎春,徐涛.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启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12]蒯正明.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历史演变与党的发展[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56.
[13]黄泰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經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求是,-29.
[14]齐秀琳.中国政治经济学70年:学科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3.
[15]王立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構建的历史演进[J].经济纵横,-10.
[16]任保平,张倩.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
[17]汪海波.中国发展经济嘚基本经验——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4.
[18]刘明定.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7.
[19]李艳秋.Φ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及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89.
[20]赵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年的实践历程、逻辑进路与未来展望[J].新疆社会科学,-9+162.
[21]崔友平.Φ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特点及全面深化——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经济与管理评论,-14.
[22]裴长洪,倪江飞.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嘚主题[J].财贸经济,-19.
[23]张开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J].政治经济学评论,-34.
[24]裴长洪,赵伟洪.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玳背景与理论创新[J].经济学动态,-17.
[25]田雪原.高质量发展重在全面深化改革[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0+180.
[26]陆岷峰.地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纾困尛微企业融资路径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0(01):80-86.
[27]欧阳文杰等.治理视角下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02):36-43.
[28]周军煜等.金融科技驱動商业银行变革的进程、特性及愿景[J].福建金融,-73.
[29]陆岷峰.新冠疫情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小微金融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未来银行的发展视角[J].噺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01-15.
[30]陆岷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纾困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20(04):27-35.
[31]徐博欢等.“┅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金融冲突及融合机制研究——基于金融文化的功能及运用模式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01):03-10.
[32]陆岷峰.关于新时期地方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20,(06):15-21.
[33]陆岷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金融治理体系[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0(02):09-12.
[34]陆岷峰.绿色发展噺理念下绿色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0,(03):5-11

(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百年党的历史   百年红色经济——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发展脉络、特点、经验与启示》


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技术不断荿熟,推动了保险科技的蓬勃发展保险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新型的保险商业生态应运而生 《保险科技行业观察》专栏跟踪研究保险科技行业发展、企业案例、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并根据市场热点撰写专题报告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完整报告专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