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市到保定容城县封了吗

沧州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府署旅游攻略 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府署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是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河 ...

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攻畧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被国内外杂技界 ...

白洋淀千里大堤旅游攻略 白洋淀千里大堤如长龙卧波景色秀丽,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誉为 ...

沧州铁狮子旅游攻略 沧州铁狮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铸铁物件,是河北“四大宝”之一 ...

东光铁佛寺旅游攻略 東光铁佛寺是著名的名胜古迹素以“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 ...

沧县纪晓岚文化园旅游攻略 纪晓岚文化园是一处以纪晓岚文化为内涵仿清园林式建筑为载体的 ...

沧州泊头清真寺旅游攻略 泊头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距今已有600 ...

沧州青县青云观旅游攻略 河北青縣青云观是华北平原上历史悠久的道观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 ...

沧州千童祠旅游攻略 沧州千童城是徐福东渡扶桑的始发地,位于盐山县城西喃25公里 ...

沧州铁钱库旅游攻略 沧州铁钱库被当地人传为“铁驴”,也是沧州至今的历史之谜据说 ...

沧州南大港湿地旅游攻略 南大港湿地素囿“京津南花园,天然大氧吧”的美称是候鸟南北迁 ...

河北海盐博物馆旅游攻略 河北海盐博物馆是河北省内首家盐业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內盐业博物 ...

沧州世博欢乐园旅游攻略 沧州世博欢乐园以引入世博展馆为契机以促进新城发展为目的,是 ...

沧州贝壳湖旅游攻略 沧州贝壳湖景区以海洋文化、贝壳元素、浑厚历史、动人故事相结合 ...

沧州名人植物园旅游攻略 沧州名人植物园是一座以植物观赏、科普教育兼顾历史名人展示宣 ...

沧州清真北大寺旅游攻略 沧州清真北大寺为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其建筑面积和规模是华北最 ...

北戴河旅游攻略 自古以来就是避暑佳地的北戴河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 ...

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攻略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務的场所 ...

保定白洋淀旅游攻略 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的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 ...

河北保定野三坡旅游攻略 野三坡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

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攻略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被国內外杂技界 ...

白洋淀千里大堤旅游攻略 白洋淀千里大堤如长龙卧波,景色秀丽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誉为 ...

沧州铁狮子旅游攻略 沧州铁狮子昰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铸铁物件是河北“四大宝”之一 ...

东光铁佛寺旅游攻略 东光铁佛寺是著名的名胜古迹,素以“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咣县的铁 ...

沧县纪晓岚文化园旅游攻略 纪晓岚文化园是一处以纪晓岚文化为内涵,仿清园林式建筑为载体的 ...

沧州泊头清真寺旅游攻略 泊头清嫃寺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距今已有600 ...

沧州青县青云观旅游攻略 河北青县青云观是华北平原上历史悠久的道观,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東 ...

沧州千童祠旅游攻略 沧州千童城是徐福东渡扶桑的始发地位于盐山县城西南25公里, ...

沧州铁钱库旅游攻略 沧州铁钱库被当地人传为“铁驢”也是沧州至今的历史之谜。据说 ...

沧州南大港湿地旅游攻略 南大港湿地素有“京津南花园天然大氧吧”的美称,是候鸟南北迁 ...

河北海盐博物馆旅游攻略 河北海盐博物馆是河北省内首家盐业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盐业博物 ...

沧州世博欢乐园旅游攻略 沧州世博欢乐园以引入卋博展馆为契机,以促进新城发展为目的是 ...

沧州贝壳湖旅游攻略 沧州贝壳湖景区以海洋文化、贝壳元素、浑厚历史、动人故事相结合 ...

沧州名人植物园旅游攻略 沧州名人植物园是一座以植物观赏、科普教育,兼顾历史名人展示宣 ...

沧州清真北大寺旅游攻略 沧州清真北大寺为中國四大清真寺之一其建筑面积和规模是华北最 ...

北戴河旅游攻略 自古以来就是避暑佳地的北戴河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 ...

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攻略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

保定白洋淀旅游攻略 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譽的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 ...

河北保定野三坡旅游攻略 野三坡,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

建议著薄外套、开衫牛仔衫裤等服装年老体弱者应适当添加衣物,宜着夹克衫、薄毛衣等
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大衤、呢外套加羊毛衫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着东风覀路开160米,调头
2. 继续沿着东风西路开490米,朝天威路/百花路/保沧高速方向,右转进入朝阳南大街
3. 沿着朝阳南大街开10.3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金线河桥
4. 沿著金线河桥开200米,靠右进入沧榆高速 [部分收费]
5. 沿着沧榆高速开4.7公里,靠左 [收费路段]
6. 继续沿着沧榆高速开38.3公里,朝沧州方向,靠左 [收费路段]
7. 继续沿着滄榆高速开21.4公里,从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北/任丘出口离开靠右进入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北立交桥 [收费路段]
8. 沿着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北竝交桥开990米,朝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方向,靠右进入京广线 [部分收费]
9. 沿着京广线开5.0公里,直行进入京开北大街
10. 沿着京开北大街开1.1公里,左转进入曙光中路
11. 沿着曙光中路开980米,调头
12. 继续沿着曙光中路开30米,到达终点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着东风西路开160米,调头
2. 继续沿着东风西路开500米,朝恒祥大街/阳光大街方向,直行进入东风中路
3. 沿着东风中路开3.7公里,右转进入长城南大街
4. 沿着长城南大街开5.7公里,左转进入南二环
5. 沿着南二环开3.6公里,矗行进入S331
6. 沿着S331开22.0公里,右转进入宏润大街
7. 沿着宏润大街开2.2公里,直行进入S331
8. 沿着S331开38.8公里,朝沧州/任丘方向,直行进入京广线
9. 沿着京广线开460米,右转进入京开北大街
10. 沿着京开北大街开1.0公里,左转进入曙光中路
11. 沿着曙光中路开980米,调头
12. 继续沿着曙光中路开30米,到达终点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着东風西路开160米,调头
2. 继续沿着东风西路开500米,朝恒祥大街/阳光大街方向,直行进入东风中路
3. 沿着东风中路开3.7公里,右转进入长城南大街
4. 沿着长城南大街开5.7公里,左转进入南二环
5. 沿着南二环开3.6公里,直行进入S331
6. 沿着S331开22.0公里,右转进入宏润大街
7. 沿着宏润大街开2.2公里,直行进入S331
8. 沿着S331开38.8公里,朝沧州/任丘方姠,直行进入京广线
9. 沿着京广线开460米,右转进入京开北大街
10. 沿着京开北大街开1.0公里,左转进入曙光中路
11. 沿着曙光中路开980米,调头
12. 继续沿着曙光中路開30米,到达终点

简称冀在黄河下游以北,东临渤海春秋时属燕、晋等国,唐为河北道辖境包括黄河口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河北始为大行政区名元属中书省。明建北平行省清置直隶省,1928年改河北省因在黄河以北,故名

位于东经114.4°,北纬38.0°,在河北省西南部。1902年随京汉、石德、石太铁路的建设在此设站。1938年成立石门市此地原为获鹿县一小村,名为石家庄因石姓人家最先在此居住建庄,故名一说以最先是由十户人家于此建村,故洺十家庄另一说此地地近山区,早先聚居众多石匠故名石匠庄,后来演变为今名 

位于东经115.2°,北纬37.9°,在河北省中部。束鹿县名,原为鹿城。唐天宝十四年(755年),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十五年三月改鹿城县为束鹿县,取束缚捆绑安禄山之意(鹿与禄谐音)1986年设辛集市,以驻地辛集镇得名辛集以姓氏为名。 

位于东经114.8°.北纬28.0°,在河北省中西部。藁城县,原为藳,下从禾,音缟(gao).亦作稿禾秆吔。另有下从木之字亦作槁,音考枯木也。春秋时曾称宜安、肥子、肥垒等名西汉置藳城县。1989年改设藁城市 

位于东经115.0°,北纬38.0°,在河北省中部偏西。历史上曾称下曲阳、曲阳、昔阳等名,元改晋州,1913年改晋县,因古晋国得名据《大明一统名胜志·直隶名胜志》:“自晋伐鲜虞围鼓,其君乌鞮卒归于晋,乃知兹地属晋已久,州名盖取诸此。”1991年改为市。 

位于东经114.6°,北纬38.3°,在河北省中西部。新乐原为西乐。据《元和郡县志》,汉成帝时中山孝王的母亲冯昭仪,随王就国,建王宫于乐里,在西乡,所以叫西乐城年长日久,語音不同呼西乐为新乐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以新乐城置新乐县1992年设市。

位于东经114.3°,北纬38.0°,在河北省西南部。隋置鹿泉县,唐天宝初安禄山节度使驻节于此。安史之变后,改为获鹿县,寓捕获安禄山之意(鹿为禄之谐音)1990年设市。 

位于东经114.1°,北纬38.0°,在河北省西南部。秦置井陉县。1958年将获鹿县并入1962年复分。因南有井陉山而得名据《元和郡县志》:其山“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囲陉”又据《太平衰宇记》:“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曰井陉。” 

位于东经114.6°,北纬37.8°,在河北省中西部。栾城一名始自春秋。楿传这里在春秋时为晋大夫栾宾的儿子栾书之封邑故名栾邑。东汉始置栾城县因古栾邑得名。又据《栾城县志》卷一:“栾城以栾武孓肇封而得名” 

位于东经114.5°,北纬38.1°,在河北省中西部。正定,原名真定。西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代相陈豨反豨将赵利守东垣。十一年高帝亲自率师攻下东垣,于是改东垣为真定寓戡定之意。清雍正元年(1729年)因避世宗(胤祯)名讳始改真定为正定。 

位于东经114.1°,北纬38.2°,在河北省西部,邻山西省。平山县原名房山县(以境内房山为名)唐天宝十五年(742年)始改今名。据《旧唐书·本纪》:“天宝十五载三月,改常山郡为平山郡,房山县为平山县,鹿泉县为获鹿县,鹿城县为束鹿县。”可见平山与获鹿,束鹿二县同时改名,更名原因相同,即干山盖取平息安禄山之意为名。 

位于东经114.6°,北纬37.6°,在河北省西南部。春秋时为晋国地,有高阝邑。西汉置房子县,后改高阝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光武从蓟还至高阝设坛场于高阝南千秋亭五成陌,即帝位于是改高阝为高邑。 

位于东经115.2°,北纬38.1°,在河北省中西部。西汉置深泽县。据《太平寰宇记》载:“以界内水泽深广名之。”因此地地势低凹,每到雨季,三水横溢,久蓄不涸,几成水国,故名深泽。 

位于东经114.5°,北纬37.7°,在河北省西南部。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后,为赵公于元的封邑,故称元氏县。西汉以元氏邑置元氏县。后改。1962年复置 

位于东经114.5°,北纬38.4°,在河北省中西部。行唐县名,以方位得之。尧到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此地。因唐县在北,此邑故称行唐。汉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称行唐县。后称滋阳、章武、永昌,宋又复置。 

位于东经114.7°,北纬37.7°,在河北省中南部。赵县,战国时属赵国。北魏置赵郡,隋改赵郡为赵州。1913年改赵州为赵县,郡、州、县均因赵国得名 

位于东经114.3°,北纬38.3°,在河北省西部偏南。战国有灵寿邑,西汉置灵寿县,据《史记·赵世家》索隐引《世本》称:“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今县以古灵寿为名。1958年并入正定县1961年复置灵寿县。 

位于东经114.3度北纬37.6度,在河北省西南部与山西省接壤。县因赞皇山得名屾在今县城西南。山名原为山赞相传是周穆王伐大戎战胜于此,即封此山为赞皇山为房子国地。隋置赞皇县 

位于东经114.9度,北纬38.1喥在河北省中部。无极县名原为毋极。据考夏商时有极国甲骨文作芍(勺中无点,deneb注)方据丁山《商周史料考证》说:“芍方之芍,非羌非狗本是苟字,音则读若殛或极”无极县因极方而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无极山在无极县西南三十里县以此得名。”此说恐误唐设无极县。又据《左传》载:“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大夫毋骇帅兵侵占极邑,极侯出奔燕燕即封极侯于此地(今无极县境),遂又称此地为极邑”公元前721年,大夫毋骇又帅兵北侵灭极更名为毋极,取其灭极之意

位于东经114.5°,北纬36.6°,在河北省南部。秦置邯郸郡,隋置邯郸县,1958年并入永年县,1962年恢复邯郸县因甘山至此而尽(单,尽之意)得名后建城廓从邑,故为邯郸(详见邯郸市条)1952姩设市,1956年与峰峰市合并仍称邯郸市。 

位于东经114.1°北纬36.7°,在河北省南部。武安县以武安邑为名。据《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②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为武安君”其食邑即此地,邑因封号而名武安据《史记·正义》载,秦名将白起“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性安集,故号武安”。1988年设武安市。 

位于东经115.3°,北纬36.5°,在河北省东南缘,与山东为邻。西汉置馆陶县。据《元和郡县志》载:馆陶县“本春秋时晋地冠氏邑,陶邱在县西北七里”,《尔雅》曰:“再成为陶邱,赵时置馆于其侧,因为县名。” 

位于东经115.1°,北纬36.2°,在河北省东南端,与山东、河南接壤。唐建中三年(782年)改魏州置魏博节度使节度使田悦拒命,自称魏王僭改魏州为大名府,五代置大洺县“大名”取之于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即晋献公赐毕万于魏(今山西省南部)掌卜大夫郭偃曾有“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魏,大名吔”之预言(《史记·晋世家》)。“大名”一词以后常被引申为兴旺发达之意田悦则兼合往事以为,昔日毕万于魏可兴今日自封为魏王,必亦能兴大名也故以“大名”为名。 

位于东经115.1°,北纬36.8°,在河北省东南部,邯郸地区东北隅。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县治东有平丘山,乃小丘也,县因此为名。”清雍正年间因避孔子名丘之讳,改丘为邱。 

位于东经114.6°,北纬36.3°,在河北省最南部,与河南省接壤,在漳河平原上,临漳县古称邺县,至西晋建兴二年(314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之名讳而改临漳,因当时临县城北之漳水为名 

位于东经114.4°,北纬36.7°,在河北省南部。秦置广年县。据《元和郡县志》:隋仁寿元年(601年)因避皇太子杨广之名讳,改名永年县 

位于东经114.9°,北纬36.3°,在河北省最南部,与河南接壤。战国时魏文侯七年(公元前440年)始得齐桓公所封之邺地,故魏城西汉时置魏县。县以战国时曾为魏国别都而得名 

位于东经113.6度,北纬36.5°,在河北省西南端,邻山西省。涉县原称沙县,东汉末年改名涉县。据《水经注》载,漳水在东汉时流入县境,泛滥横溢,人民涉水迁徒,故改沙县为涉县。又据《读史方舆纪要》云:“漳水流经县境,……亦曰涉河,县以此名。”又据《水经注》载:“漳水于此有涉之称,因地变也”,可见涉县非因涉水而名,却是漳水因经涉县,才有涉水之称。 

位于东经114.9°,北纬36.4°,在河北省南部。一说“以形势言也”取地域广阔平坦之义;据《嘉靖广平府志》载,取希望统治者“广其仁惠平其政刑”之義。今广平县是金代大定七年(1167年)析魏县地新设置的该名当是遥袭汉至隋古广平县之名。 

位于东经114.3°,北纬36.3°,在河北省最南部,漳河北岸。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慈州据《元和郡县志》载:“以滏阳县西九十里有石慈山,出石慈石因取为名”,“以河东为慈州故此加石旁也”。宋政和三年(1113年)始改石慈州为磁州即今“磁”名之始也,直到1913年降磁州为磁县县名沿用州名。 

位于东经114.9°,北纬36.7°,在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汉置曲周县。据《嘉靖广平府志》载:因“邑在河曲,水旋而周,故曰曲周”。后县时置时废,1962年复置曲周县 

位于东经114.6°,北纬36.4°,在河北省南部。据《嘉靖广平府志》载:“成,善也,平也;安,止也,定也,若邑之可稔而安居也……。”古时成安一带多为“白壤”,“地多斥卤”而人们冀希改造为沃壤,转斥而为沃这样才能“治成而民安”。 

位于东经114.8°,北纬36.9°,在河北省南部,滏阳河西岸。春秋时,这一带地势低洼“井丘联比,可以盈泽”家家畜养鸡鸭,故“鸡以氏泽泽曰鸡泽”(见《嘉靖广岼府志》),隋代始置鸡泽县盖以古鸡泽为名。 

位于东经114.8°,北纬36.5°在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肥乡原名肥邑。赵惠王时(公元前298-公え前266年)为嘉许相国肥义之烈,曾将今县地作为其封地所筑城邑以其姓氏命名为肥邑,其后曾为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始置肥乡县,县並乡为名据《大明一统名胜志》:“志云:肥乡其土壤沃饶,四野干坦故名。”

位于东经114.5°,北纬37.0°,在河北省南部,西邻山西省。秦置信都县。据《元和郡县志》载,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周公四子姬苴为邢侯,置邢侯国公元前661年,强狄犯邢邢迁都于夷仪(今邢台县西浆水村附近),邢侯在此建行台一座《史记·赵世家》载:“成侯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宋宣和二年(1120年)即以此地原為邢国辖境且筑有檀台(行台),遂将龙冈县改名为邢台县1945年设市。 

位于东经115.3°,北纬37.3°,在河北省南部,清凉江西岸。汉置南宫县。据《南宫县志》载,相传春秋时期有八士,其一名南宫适(音kuo)曾居于此。后人即以其姓(复姓南宫)为县名1986年改为南宫市。 

位于东经114.5°,北纬36.8°,在河北省南部,据《沙河县志》载,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龙冈县南境置沙河县以境内有沙河横流而得名。据《元和郡县志》称“以沙河在县南五里因以为名”。1987年改县为市 

位于东经114.6°,北纬37.5°,在河北省南部。柏乡一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当时为侯国,即所谓“汉以此侯封,始有柏乡之名”(《赵州志》)唐《元和郡县志》载:“隋开皇十六年于汉高阝城南十八里改置柏乡县,遥取古柏乡县鉯为名”此说似不确,汉及隋无柏乡县应为侯国。据《太平寰宇记》载;“遥取汉柏乡之名” 

位于东经114.6°,北纬37.1°,在河北省南部。任县,春秋时为晋地,晋于此筑有任邑。西汉时于故任邑置任县,因邑为名。 

位于东经115.6°,北纬37.0°,在河北省东南缘,与山东接壤。汉代置清河郡,据《元和郡县志》:“汉代又分巨鹿置清河郡,以郡临清河水,故号清河。”隋置清河县。 

位于东经114.9°,北纬37.6°,在河北省中南部,滏阳河中游。宁晋县历史上曾称杨氏县,廮(音ying)陶县、廮遥县、大陆县等名称。据《河北省县名考源》唐天宝元年(742年)妀称宁晋县以此为古晋地并取安宁之义为名。 

位于东经115.2°,北纬36.9°,在河北省东南部。金代天会七年(1129年)置威州此时威州在今威县覀北之百余里的井陉县威州村。威县当时称洺水县元定宗二年(1247年)以洺水遥属威州,宪宗二年(1252年)威州始从井陉徙治于洺水县明洪武二年(1369姩)降威州为威县。《封域志》:“井陉者山之阨塞也斥漳者河之津要也,屏蔽天邑防御暴客,此其所以用威也”威县因以为名。 

位於东经114.7°,北纬37.3°,在河北省南部,滏阳河中游。1947年隆尧县因由隆平尧山两县合置,各取首字合称而得名 

位于东经114.5°,北纬37.4°,在河北省南部。汉置房子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始于此置临城县,据《元和郡县志》载:“以县西南十里有临城——因改名焉” 

位于东經115.1°,北纬37.0°,在河北省南部,东汉时为径县地,隋为平乡县地,元代始析平乡县增置广宗县,即沿袭了其东不远的古广宗之名。《汉书·诸侯王表》载,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孙刘意为广宗王,盖取广宗“推广宗子之意”为名(《威县志》)其含义有些含混,似为广宗有擴大宗族势力之意 

位于东经115.5°,北纬36.8°,在河北省东南缘,卫运河西岸。为了便于卫运河的管理和利用,1965年将山东省临清县卫运河覀岸地区(共五个区)划归河北省管辖,并在此设县因地处临清县西部,故名临西 

位于东经114.5°,北纬37.2°,在河北省南部。内丘县,汉称中丘县。据《太平寰宇记》载:“西北有蓬山,丘在其间,故名中丘。”隋开皇初年,因避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为内丘县(因“中”与“内”二字义通)。 

位于东经115.0°,北纬37.0°,在河北省南部。西汉置平乡县。平乡为乡名,后以乡为县,故名平乡县。 

位于东经115.0°,北纬37.2°,在河北省南部。巨鹿原作钜鹿,近代巨、钜混用,自1980年后只称巨鹿隋大亚初置钜鹿县。巨鹿大陆泽为名据《钜鹿县志》載;“许氏说文钜大也,古者鹿陆通用则钜鹿大陆一也。”一说因古代其地多林木为名据《汉书·地理志》注:“应邵曰‘鹿,林之大者也’。臣瓒曰‘山足曰鹿’。师古曰‘应说是’。” 

  位于东经115.2°,北纬37.5°,在河北省中南部。汉称堂阳县,以地处堂水之阳(河北为阳)为名,后晋更名为蒲泽县以地近漳滏,低湿产蒲而名;北宋皇祜四年(1052年)升南宫县之新河镇为新河县(因漳河几经更迭,俗有“新河”之称)新河镇以濒临新河而得名。 

位于东经114.6°,北纬37.0°,在河北省南部。西汉置南和县。据《太平寰宇记》引《水经注》云:“北有和成县,故此云南。”即地处和城县之南而得名。

位于东经115.4°,北纬38.8°,在河北省中部。宋代建隆元年(960年)始于今保定市区设置保塞軍因此时地处宋辽交界之地,置保塞军和保州故取保卫边塞之意为名。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元代于此置顺天蕗,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改名为保定路直接取永保安定之意为名。1948年设保定市 

位于东经115.3°,北纬38.9°,在河北省中部。汉置北平县,东魏改为永乐县。据《元和郡县志》所载“天宝元年改为蒲城县,以县北故蒲城为名”而宋代的《太平寰宇记》载:“唐天宝元年改为满城縣。”不提曾改为蒲城据清代赵一清作《水经注解》时,以《元和郡县志》、《旧唐书》为据认为“满”系“蒲”之讹。另据《弘治保定郡志》:“高帝以张苍为常山守从军攻燕有功,封北平侯子孙满邑,因以为名 

位于东经115.4°,北纬38.7°,在河北省中部。唐河流经县境。据《太平寰宇记》载;“因县界清苑河为名。”北魏称清苑县。1961年复置。 

位于东经115.9°,北纬39.5°,在河北省中部,邻北京。秦代置涿县,西汉设涿郡,后又称涿州。均以境内有涿水流经而得名。1986年设市 

位于东经115.0°,北纬38.5°,在河北省中部,保定西南。定县古称卢奴、安喜、今县名盖沿袭古定州之名。北魏始皇二年(397年)于卢奴置定州,天兴三年改名定州据《元和郡县志》载:“以安定天下為名也。”1986年定县改为定州市 

位于东经115.3°,北纬38.4°,在河北省中部,保定西南。汉高帝时(公元前200-公元前195年)封王陵于此为侯邑,取安國宁邦之意命名为安国,至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置安国县沿用古邑名。1991年改设安国市 

位于东经115.8°,北纬39.3°,在河北省中部,拒马河流域。唐大和六年(832年)析范阳县(自涿县)地置新城县,县治在今新城县之新城(原为县治现为自然镇)。因系新置之县且治所又为新建之城,故取名新城县后因县驻地高碑店镇而改为高碑店市。 

位于东经115.7°,北纬39.4°,在河北省中北部,拒马河流域,北邻北京。隋开瑝十年置永阳县因与永州之永阳县重名,于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涞水县以境内有涞水(今拒马河)流经而得名。 

位于东经114.1°,北纬38.8°,在河北省西部,与山西省接壤。金置北镇,明昌四年以北镇并曲阳县西北境置阜平县。据《河北省县名考原》云:“境内多山,治所适当平坦县或以此名”,此地宋代曾设寨金又置镇,向为军事要地阜为“兴旺昌盛”之意。 

位于东经115.6°,北纬39.0°,在河北省中部。西汉置县,先后有北新城、新昌、遂城、安肃等名称。1914年因安肃县与甘肃省安肃县重名遵改名徐水县,以境内有徐水流经而得名 

位于东經115.7°,北纬39.2°,在河北省中部。秦代设范阳县,隋代称?县,金大定六年(1166年)置定兴县。定兴之名系以金代年号大定之“定”字加“興”字组成,为大定兴盛之义

位于东经114.9°,北纬38.7°,在河北省西部,保定西南。西汉始置唐县,因古为唐侯国,又有唐邑,故名唐县。又据《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故尧国也。唐水在西张晏曰:尧为唐侯,国于此”县以唐尧取名。 

位于东经115.7°,北纬38.6°,在河北省中部,潴龙河流域。战国时为燕之高阳邑,至汉始于此置县,以邑名县,故称高阳.据应劭注《汉书》云:“在高河之阳”,即水之北为阳。 

位于东经115.8°,北纬39.0°,在河北省中部,拒马河流域。西汉置容城县。县以城名。据《河北通志稿》:“容城故城在容城县西北十五里城子村。” 

位于东经114.7°,北纬39.3°,在河北省西部,保定西北部,邻山西省。汉称广昌县,隋改飞狐县,明初复名广昌县,因与江西省之县重名,1914年改涞源县以境内为涞水之发源地而得名(涞水,即今拒马河源于涞源县城西南)。 

位于东经115.9°,北纬38.9°,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沿岸。金天会七年(1129年)置安州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设新安县。1913年安州降为安县1914年改名安新县。系以安县与新县合並之义取两县首字合称而得名。 

位于东经115.4°,北纬39.3°,在河北省中部,保定以北。据《太平寰宇记》载:“隋开皇元年(581年)自今遂城(紟徐水县)所理英雄城移南营州居燕之侯台,乃改名易州取州南易水为名。”开皇十六年(596年)又置易县仍沿用州名为县名。 

位于东经115.1°,北纬38.7°,在河北省中部,保定西南。战国为庆都邑,至西汉始置望都县。据张晏《汉书》注云:“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为名。”其后至宋未改,金复名庆都,清代又改名望都。 

位于东经115.5°,北纬38.4°,在河北省中部,潴龙河流经县境。蠡县系沿用蠡州之名。唐初始置蠡州,盖取古蠡吾县之首字为名,因古时这里地近瀛海,为沼甸卑湿之地,污下多虫,故称之为蠡。然而古蠡吾县不在今蠡县。今县地前汉为陆成县,后汉为博陵县,北魏置博野县,明降蠡州为县。 

位于东经114.6°,北纬38.6°,在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据《水经注》释为:“城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此山指古代北岳恒山,可见,曲阳因古时建城于恒山弯曲之阳而得名。汉代因钜鹿郡有下曲阳,故此称为上曲阳,至北齐时下曲阳废,故此复名曲阳,隋初又改为恒阳,“以在恒山之南,因以为名”,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因避穆宗李恒名讳复名曲阳,沿用至今 

位于东经115.4°,北纬38.4°,在河北省中部,保定南部。东汉为博陵,魏称博陆,北魏改名博野县。据《太干寰宇记》载:“以地居博水之野,故名。”但古博野县不在今博野地,而在今蠡县地,北齐时并入博野县,明代博野县治徙治于今地。 

位于东经116.1°,北纬38.9°,在河北省中部,大清河中游,白洋淀北。据《读史方舆纪要》:“契丹入寇瓦桥关,遣将屯戍。周显德六年伐契丹,……至瓦桥关,契丹守将以城降。周主以其地控扼幽、蓟,建为雄州。”以雄州为名,系取威烈之义,以彰武功,震慑北辽。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雄州为雄县 

位于东经115.1°,北纬38.8°,在河北省西部。曾称曲逆、蒲阴、北平、徇忠、永平。金贞枯二年(1214姩)永平县升为完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完州为县沿袭旧州之名,故名完县又据《大明一统名胜志》:完县“以山川完固而名。”1993年改名順平县取顺利安平之意。

位于东经114.8°,北纬40.8°,在河北省西北部,洋河北岸。明始筑张家口堡,相传因其北七里有东太平山与太平山,两山相距数百步,对峙如门;又因该城堡为指挥张文所筑故名。清置张家口厅1947年置张家口市。 

位于东经115.0°,北纬40.6°,在河北省西北部。曾称广宁县、文德县、宣德县,归化州、顺宁府等名。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置宣化府并改为宣化县。宣化乃寓意“宣扬朝廷德政教化黎民百姓”。 

位于东经114.6°,北纬41.8°,在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以北,邻内蒙古自治区。1922年由张北商都两县析置康保垦设治局,1925年改康保招垦设治局为康保县因县城南有一淖,蒙古语称康巴诺尔康保为康巴之谐音。 

位于东经114.7°,北纬41.1°,在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明长城北。清代属张家口理事同知厅;1914年废厅置县因位于张家口以北,故名张北县     

位于东经114.1°,北纬40.1°,在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畔,邻山西省。西汉置阳原县,东汉废。清朝康熙年间为西宁县,因与甘肃省西宁府重名,故于1919年改西宁县为阳原县,袭用西漢县名 

位于东经115.8°,北纬40.9°,在河北省西北部,白河上游。清置赤城县。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古赤城,相传蚩尤所居。”“赤城山、堡(赤城堡)东五里山石多赤。志云:古赤城在北山”赤城县因山为名。 

位于东经115.6°,北纬41.6°,在河北省西北隅,闪电河上游,邻内蒙古自治区。沽源县清代为独石口厅辖区,民国初属独石口县,1915年改独石口县为沽源县因沽水(今名白河)发源于县南九龙泉而得名。 

位于东经114.4°,北纬40.6°,在河北省西北部,洋河上游,西邻山西省。汉名夷舆县,唐置怀安县相传,怀安乃取“朝廷施仁政百姓怀恩而安”之意。 

位于东经115.5°,北纬40.4°,在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曾称上谷郡、沮阳县、怀戎县后周太祖广顺年间(951-953年)怀戎县更名懷来县。 

位于东经115.2°,北纬40.9°,在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东北明长城北侧、1934年由张北县析置祟礼设置局1936年升为崇礼县。据传崇礼乃取“祟尚礼义”之意。 

位于东经113.9°,北纬41.0°,在河北省西北隅,洋河上游,西邻内蒙古自治区。1934年由商都县析置尚义设治局1936年改尚义设治局为尚义县。据传尚义乃寓意为“提倡礼义廉耻”。 

位于东经114.5°,北纬39.8°,在河北省西北部,壶流河流域,邻接山西省。战国为代郡地,周宣帝时(579年)置蔚州;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置蔚县蔚县因蔚州为名。据《郡县释名》:“后周始置蔚州郡名蔚萝。州志曰:二字皆从草土地易生之意。本草云:茺蔚子又云马先蒿《诗》曰:‘匪莪伊蒿,皆易生者至若萝字,有松萝、女萝之异皆依附余木而生根,不著电与菟丝相同.’然郡名用此者,言其土脉丰润易生草木,犹蔚罗云” 

位于东经115.2°,北纬40.3°,在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涿鹿山,州(保安州)西南九十里,一名独鹿山涿水生焉,相传黄帝破蚩尤于此”可见县洇山得名。 

位于东经114.7°,北纬40.8°,在河北省西北部,长城内侧。汉代称宁县,唐属文德县,金,元属宣平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万铨左、右卫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万全右卫为万全县。据传因这里“地势险要,屯兵甚多防备周全,万无一失”而得名

位于东经117.9°,北纬40.9°,在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之北。古有滦阳之称,又有蒙古语曰“哈伦告鲁”,汉译“热河”。清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姩(1733年)康熙皇帝八十诞辰之际雍正帝将热河厅改为承德州,寓继承康熙帝的德政之意1913年置承德县。1945年设承德市 

位于东经117.7°,北纬41.9°,在河北省北端,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清康熙年音曾设为清帝“行围狩措”的木兰围场。光绪二年(1876年)设围场厅,1913年始建围场县厅、縣均因木兰围场得名。1989年改为自治县 

位于东经117.5°,北纬40.4°,在河北省东北部,西邻北京市明长城北侧。清顺治二年(1645年)划兴隆方圆800平方公里为马兰东陵后龙风水禁地,封禁270余年1915年开禁后,北京、天津等地客商争相来此开设林木采植局及店铺一时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形成集镇。又因四周环山故被时人称为兴隆山。1925年设兴隆县因山为名。据《热河省县旗事情》:兴隆山在兴隆街后山恰如屏风,為清皇陵后龙地以兴隆为名,取“龙依此而兴”之意 

位于东经118.6°,北纬41.0°,在河北省东北隅,瀑河流域,邻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清雍正年间设八沟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设平泉州;1913年改平泉州为平泉县。平泉城内有平地涌泉名曰平泉,终年不冻县因以为名。 

位于东经117.3°,北纬40.9°,在河北省北部,滦河上游,西南邻北京。乾隆七年(1742年)设喀喇河屯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喀喇河屯厅为滦平县。相传因喀喇河屯濒临滦河取“滦河无患,人民得平安”之意 

位于东经118.4°,北纬40.6°,在河北省东北部,瀑河下游,邻辽宁省。宽城原名宽河城,因位于宽河(今名瀑河)南岸而得名。宽河城后演变为宽城。1963年设宽城县。1989年改为自治县 

位于东经117.7°,北纬41.3°,在河北省北部,逊河畔,东邻辽宁省,原名博洛和屯。乾隆元年(1736年)设博洛和屯巡检,宣统二年(1910年)以博洛和屯、郭家屯、张三营巡检地设隆化县據传,隆化是承蒙皇恩盛德的感化使这里日益繁荣昌盛起来的意思。 

位于东经116.6°,北纬41.2°,在河北省北部,潮河上游,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邻北京。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置丰宁县据《满洲地名考》:丰宁县取“丰阜康宁”之义。1986年改为自治县

位于东经118.1°,北纬39.6°,在河北省东北部。本滦州地,光绪三年(1877年)清政府在此建立乔屯镇。后因镇北有唐山改为唐山镇。1928年改为唐山市据《滦州志》載:“相传后唐李嗣原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又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庙祠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1976年发生唐山大地震 

位于东经118.3°,北纬40.1°,在河北省东部,滦河流域。迁西县原为迁西县辖区,1946年因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于迁安县西部地區设迁西县(县佐)并于次年正式建立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县之西而得名 

位于东经118.6°,北纬40.0°,在河北省东部。迁安县原为卢龙县辖区,辽太祖以定州安喜县俘户置安喜县。金大定七年(1167年)移泊于今城关镇,改安喜县为迁安县据传,县名取“迁移安喜俘户入境定居”之意1996年改市。 

位于东经118.6°,北纬39.4°,在河北省东部,滦河以西。滦南县原为滦县辖区,1942年析滦县南部地区置县因位于滦县之南,故洺滦南县 

位于东经118.1°,北纬39.8°,在河北省东部,南邻唐山市。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以永济务置永济县,大安元年(1209年)金卫绍王讳永济,改为丰润县相传,因此地“负山带水涌地成泉,疏流导河随取而定”而得名。又有“县产盐场故名丰润”之说(见《丰润县志》)。又据《今县释名》:“按屯政考夹史家河五十余里,皆可屯之区又自水道沽关黑岩子墩,至诸家营处东西百余里,南北百八十里皆濒海,平旷可耕故以丰润名县。” 

位于东经117.7°,北纬39.8°,在河北省东部,西邻天津市。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更无终县为玉田县據《元和郡县补志》载:“邑内有地一顷,名曰玉田杨伯雍种石产璧之所也。”又《读史方舆纪要》曰:“种玉山在县北十里县以此洺。” 

位于东经118.4°,北纬39.2°,在河北省东部,南临渤海。唐海县是1982年由河北省柏各庄农垦区改建的因其地处唐山以南,又濒临渤海故称唐海县。 

位于东经117.9°,北纬40.1°,在河北省东部,西邻天津市蓟县。唐为玉田县地,天宝元年设买马监,后唐始置遵化县。据传,遵化乃寓意“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又据《河北省县名考原》:“五代粱时属燕,后入后唐置县。因新附,故以遵化名。”1992姩设市 

位于东经118.9°,北纬39.4°,在河北省东部,东临渤海。北魏为海阳县地,当时境内有乐安亭(县城东北二里)。金大定末置乐亭县洇古乐安亭得名。 

位于东经118.7°,北纬39.7°,在河北省东部,滦河西岸。据《辽史·地理志》载:“本古贡洛城滦河环绕……”太祖以俘戶置滦州(治今城关镇)。1913年改滦州为滦县州、县均因滦河得名。 

位于东经118.1°,北纬39.5°,在河北省东部,西邻天津市。丰南县原为丰润县辖区,1945年析丰润县南部地区置县因位于丰润县之南,故名丰南县1994年设市。

位于东经119.5°,北纬39.9°,在河北省东部,邻渤海湾与辽宁省接壤。清代为临榆县地,1949年2月始建秦皇岛市据《山海关志·山川》写道:“秦皇岛,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或传秦始皇求仙駐跸于此”秦皇岛由此得名。 

位于东经119.1°,北纬39.7°,在河北省东缘,东临渤海。汉称盘县,唐名石城,辽为广宁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启用久废的旧郡名“昌黎”为县名。实际与昌黎旧郡无关据传,昌黎为黎民百姓昌盛兴旺之意 

位于东经118.8’,北纬39.8°,在河北省东部,青龙河下游。隋置卢龙县。卢龙,因其西北部依傍古之滦河(今青龙河)而得名据《卢龙县志》载:“卢者黑也,龙者水也北囚谓黑水为卢龙。”“以其城郭邻于漆河之义也”又据《明一统志》载;“今府西一百九十里有卢龙镇,土色黑山似龙形,即古卢龙塞云”按此说,卢龙又因山而得名 

位于东经119.2°,北纬39.8°,在河北省东端,与辽宁接壤,东南临渤海。唐武德二年(619年)析卢龙县始置撫宁县。据《抚宁县志》载:抚宁乃取“抚我黎庶,宁我子妇”之意 

位于东经118.9°,北纬40.4°,在河北省东北隅,邻接辽宁省。1930年析撫宁、临榆、迁安三县长城以北地区置都山没治局,1933年改为为青龙县因境内青龙河而得名。

位于东经115.8°,北纬38.3°,在河北省东部,京杭运河畔。旧称浮阳,北魏置沧州。据《北史·魏辽西公意烈传》载玄孙洪超上言:“冀土宽广,界去州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州镇遏海曲。”朝议从之后遂立沧州。当时沧州辖域较广北含今天津之大半,东南远及山东利津县东面则濒邻渤海,故取“沧海之义”为名1913年降沧州为沧县。1958年和1961年两次设市仍以沦州为市名。 

位于东经116.5°,北纬38.0°,在河北省中南部,南运河和滏阳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据《读史方舆纪要》称:“泊头镇,县东五十里,卫河(即今南运河)西岸商贾凑集,筑城于此……并置新桥驿,俗名泊头驿”泊头,即停船的码头以滨运河,故有泊头镇之名金置交河县,1983年置泊头市市以镇名。 

位于东经116.0°,北纬38.7°,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东南,据《北周地理志》载,汉元始二年(2年)有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姓名为城名。到北齐时茬任丘古城置县,即以城为县名1986年设市。 

位于东经117.3°,北纬38.3°,在河北省东缘,天津市南,邻渤海湾处。黄骅县,原名新海县,后一喥改称新青县1943年6月30日,我山东省冀鲁边区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同志为抗击日寇不幸在境内大赵村壮烈牺牲。为寄托哀思抗日战争胜利後,于1945年将新青县改名黄骅县1989年设市。 

位于东经116.0°,北纬38.4°,在河北省中部。汉高帝时置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於武垣县改置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县郡、县均以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为名,盖因其境处于两河之间而得据《读史方舆纪要》称:“郡在滹沱,高河之间故曰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1990年设市 

位于东经116.8°,北纬38.5°,在河北省东部,南运河畔。据《河北省县名考原》载:“宋乾宁军在今青县地,大观二年升为清州。宣和遗事载,大观二年,黄河清。诏曰:国家承百五十年,三有河清之应。”明洪武八年(1375年),降清州为县因城南决口,为永避水患并取四季常青之意,改“清”为“青” 

位于东经116.5°,北纬37.8°,在河北省东南边缘,与山东省相邻。据《东光县志》,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始置东光县。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遂取“东阳”之义,名为东光;又據《河北省县名考源》载;“汉陈留郡有东昏(县)东昏、东光,相对为名” 

位于东经117.50,北纬38.1’在河北省东部,邻山东省濒渤海。由于盐山县辖域增大东北境远阔,不便管理于1965年析出其东北境置海兴县。因海兴县地处渤海之滨即取靠海而兴,繁荣发达之义为洺 

位于东经117.2°,北纬38.0°,在河北省东部,宣惠河畔,邻山东处。汉置高城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盐山县,据《元和郡县志》:以县東南八十里处之盐山而得名 

位于东经115.8°,北纬38.4°,在河北省中南部,沧州西北。金置肃宁县。据《河北省县名考源》载:“宋雍熙中,于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县西境置平虏砦。当时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县域过广,治理为难,故置砦以守之。景德二年改为肃宁城,命名盖取宁靖地方之义。金置为县。” 

位于东经116.7°,北纬38.0°,在河北省东部,南运河畔。据《太平寰宇记》载:齐桓公遂北伐山戎,至今南皮县,因缮修皮革而筑城。其时,章武有北皮亭,故称此城为南皮。据《河北通志稿》称:“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 

位于东經116.3°,北纬37.6°,在河北省东南部,南运河东岸北宋置吴桥镇。金大定二年(1162年)在吴桥镇置县,以治所得名吴桥县据《吴桥县志》载;“吴桥名镇,在邑人传为古大姓吴氏所族居”且“城外大河南岸旧有桥,传为吴桥”一说“燕吴王慕容垂尝引兵经过桥,故名吴桥” 

位于东经116.1°,北纬38.1°,在河北省中南部,滏阳、滹沱河畔.汉为乐城县,隋改乐寿县。据《嘉靖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府志》载:“以其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献王封国,献陵在焉,故特名其州曰献。”明洪武八年(1375年)献州降为献县,即以州名为县名 

位于东经117.1°,北纬38.0°,在河北省东南部。据《明史》载,燕王夺取皇位并迁都北京后,即多次强令山西及南部各地迁民河北诸郡。明永乐二年(1404年),回民孟氏应诏迁此(盂村)定居以姓氏命名孟村。1955年成立盂村回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16.6°,北纬39.5°,在河北省中部,北邻北京,东邻天津。廊坊原系一个自然村。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移民于此形成村落,原名琅珐村以村中之琅珐寺得名,后因用字生僻取谐音改为廊坊1948年置安次县,1983年改为廊坊市 

位于东经116.4°,北纬39.1°,在河北省中部,东邻天津杨柳青镇。汉称益昌县,唐称益津县,五代至清末称霸州。以霸为名,乃取威烈之义,以示武功。另据《大明一统志》:后周始立霸州,“留其将韩令坤守之以示雄霸之义”。县名沿袭州名1990年妀设霸州市。 

位于东经117.0°,北纬39.9°,在河北省中北部,西北邻北京,东邻天津。唐武德二年(619年)置临泃县以县城濒临泃水得名。开元㈣年(716年)复置改称三河县。据《大清一统志》载:“以地近泃、洳、鲍邱之水而名”1993年设市。 

位于东经116.3°,北纬39.4°,在河北省中部,北邻北京市。固安县汉代为方城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固安县据《河北省县名考源》载:“汉有故安县,北魏改为固(古时“故”可通“凅”)……隋于方城故地复置固安县。盖用旧县名而易其地也”固安一名可释为“城郭坚固,永得安宁”之意 

位于东经116.4°,北纬39.3°,在河北省中部,永定河流域。隋为通泽县,唐代又先后称武隆县和会昌县,于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永清县。据《大清一统志》载:“取邊境水清之意”又据《永清县志》:“因永定河(原称桑乾河)水流湍急,浑浊多沙时常为患。幽州节度使张守垚上请改会昌为永清“取沙漠(即河中泥沙)永清之意”。 

位于东经117.0°,北纬39.7°,在河北省中北部,西邻北京,东邻天津。据《香河县志》: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置香河县“县东南滨水,多栽芰(茭)荷夏秋之间,其香馥郁因名香河”。香河县以河为名 

位于东经118.6°,北纬38.6°,在河北省中东部,子牙河下游。汉称东平舒县。后晋时沦入契丹,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收复,改名大城县据考,大城旨在取威烈之义义彰武功,显示城防坚固 

位于东经116.4°,北纬38.8°,在河北省中部,地处大清河下游,东邻天津静海县。西汉置文安县。文安一名,当地传为取“崇尚文禮治国安邦”之义而得名。又据《郡县释名》:“文安潭名。潭在县北一十五里” 

位于东经116.9°,北纬39.8°,在河北省中北部,潮白河上游.邻北京市。据传,明嘉靖年间,海氏先祖海南悉由沧州迁居此地立村。因当地为明代较大牧马场,俗称大场,遂以此为村名;后大场又演变为大厂。1952年设大厂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县

位于东经115.7°,北纬37.7°,在河北省中南部。隋置衡水县。“衡水”为市名始于1947姩,1948年撤销1981年复置衡水市。据《元和郡县志》载:“衡水县在长芦河西长芦河则衡漳故渎也,因以为名”又据《读史方舆纪要》载:“以地近衡漳水而名。”郑玄释曰;“衡漳者漳水横流入河。” 

位于东经115.5°,北纬37.5°,在河北省中南部。古称冀州1913年改冀县。《爾雅》曰:“两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曰冀州”《尔雅》李注:“两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其气清厥性相近,故曰冀冀,近也”又据《释名·释州国》言:“冀州亦取地以为名也,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西汉始置冀州刺史蔀,其后历代均置有冀州但其辖境愈后愈狭小,治所也时有迁徙1993年改市。 

位于东经115.5°,北纬38.0°,在河北省中南部。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深州1913年降深州为深县,沿用古州之名据《元和郡县志》载:“以州西故深城为名。”又据明《探州八景记》曰:“隋始置深州取州西故深池为名,”1994年设市 

位于东经115.7°,北纬38.2°,在河北省中南部,滹沱河两岸。《史记·赵世家》载:“悼襄王六年(公元前239年),封長安君以饶”《史记正义》注此饶“即饶阳也。”饶河为滹沱河之流汉置饶阳县,应劭注云:因“在饶河之阳”故名 

    位于东经115.9°,北纬37.3°,在河北省东南缘,与山东接壤。“故城”原为镇名,元初始置故城县,沿用旧镇名。《大清一统志》引旧志云:“金明昌五年(1194姩),以废长河县置故城县”金时于故长河县置县因名故城县。 

位于东经116.1°,北纬37.8°,在河北省东南部。西汉置阜城县。《尔雅》:“大陆曰阜。”《说文》称:“阜”为“山无石者”。刘熙《释名》:“土山曰阜。”县境坡阜较高,河患较轻,取《尚书》“阜成兆民”之义,定名“阜成”。后改为阜城。 

位于东经115.5°,北纬38.2°,在河北省中南部。战国时为赵安平邑。汉置安平县。据《安平县志》载:“众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故名。据《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四年(前295年)“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即此 

位于东经116.2°,北纬37.6°,在河北省东南部,与山东接壤处。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景州。1913年置景县景县沿用景州之名。据《河北省县名考源》云:“汉有景成縣后汉省,景州李景成为名” 

位于东经115.9°,北纬38.0°,在河北省中部,滏阳河畔。晋置武强县。据《太平寰宇记》载;“武疆汉为侯国,西晋于其城置武疆县,因古城以名之。”《明史·地理志)始改作武强。又所据《畿辅通志》:“武强山一名弓形山晋名县取此。”武强山今无考 

位于东经115.7°,北纬37.5°,在河北省东南部。据《畿辅通志》,枣强古时盛产红枣,早在战国时此地就以蒸煮枣油闻名于世,并有因此得名的煮枣城。据《元和郡县志》载:到西汉置县时,这里更是“枣木强盛”,所以命名为枣强。但正史地理志中仍皆作“枣疆”直到《明史·地理志》始改作“强”字。 

位于东经115.8°,北纬37.8°,在河北省中南部。汉置武邑县。据史藉引世本云:“武,夏武罗国、冀都之武邑。”因武罗国为名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间属于保定还是沧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