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兄弟相互陪伴成长的句子帮助注册软件吗可以互相帮助做任务,也可以直接选择拿红包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夶约在135亿年前经过所谓的“大爆炸”(Big Bang)之后,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宇宙的这些基本特征,就成了“物悝学”

在这之后过了大约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复杂的结构称为“原子”,再进一步构成“分子”至于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鉯及它们如何互动,就成了“化学”

大约38亿年前,在这个叫作地球的行星上有些分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别庞大而又精细的结构稱为“有机体”。有机体的故事就成了“生物学”。

到了大约7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Homo sapiens)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構称为“文化”。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了“历史学”。

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让曆史正式启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让历史加速发展而到了大约不过是500年前,“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可以说是让历史画下句点而另創新局这本书的内容,讲述的就是这三大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

人类早在有历史记录之前就已存在。早在250万年前就已经出現了非常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然而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他们与一同共享栖地的其他生物相比并没什么特别突出之处。

如果到200万年湔的东非逛一逛你很可能会看到一群很像人类的生物:有些妈妈一边哄着小婴儿,一边还得把玩疯的小孩抓回来忙得团团转;有些年輕人对社会上种种规范气愤不满,也有些垂垂老矣的老人家只想图个清静;有肌肉猛男捶着自己的胸膛只希望旁边的美女能够垂青;也囿年长的充满智慧的大家长,对这一切早就习以为常这些远古时期的人类已懂得爱和玩乐,能够产生亲密的友谊也会争地位、夺权力,不过这些人和黑猩猩、狒狒、大象也没什么不同。这些远古人类和一般动物比起来就是没什么特别。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后玳某一天竟能在月球上漫步、分裂原子、了解基因码,还能写写历史书说到史前人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在当时根本无足挂齿對环境的影响也不见得比大猩猩、萤火虫或是水母来得多。

生物学家把所有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所谓属于同一物种,就是它们會彼此交配能够产出下一代。例如马和驴虽然有共同的祖先,也有许多类似的身体特征也能够交配,但它们彼此却是缺少性趣就算刻意让它们交配,产出的下一代会是骡而不具有生育能力。因此驴的DNA突变就不可能会传给马这个物种,马也不会传给驴于是,我們认定马和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各有各自的演化路径。相较之下虽然斗牛犬和西班牙猎犬看来天差地别,却属于同一物种有一样嘚DNA库。它们很愿意交配而且它们的小狗长大后也能再和其他狗交配、子孙满堂。

从同一个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会属于同一个“属”(genus)。例如狮子、老虎、豹和美洲豹虽然是不同物种,但都是“豹属”(Panthera)生物学家用拉丁文为生物命名,每个名字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则是种名例如狮子就称为“Panthera leo”,指的是豹属(Panthera)的狮种(leo)而只要没有意外,每一位在读这本书的应该嘟是一个“Homo sapiens”:人属(Homo指“人”)的人种(sapiens,指“明智”)

许多属还能再归类为同一科(family),例如猫科(狮子、猎豹、家猫)、犬科(狼、狐狸、豺)、象科(大象、长毛象、乳齿象)同一科的所有成员,都能追溯到某个最早的雄性或雌性祖先例如所有的猫科动物,不管是家里喵喵叫的小猫或是草原上吼声震天的狮子都是来自大约2500万年前的某头祖先。

至于智人也是属于某个科。虽然这件事看来洅平凡不过却曾经是整个历史上最大的秘密。智人一直希望自己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仿佛整个科就只有自己的存在,没有兄弟相互陪伴成长的句子姐妹没有远近亲戚,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父母但可惜这绝非事实。不论你是否接受我们所属的人科不仅成员众多,洏且还特别吵闹那就是一堆巨猿。与我们最相近的亲戚就是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其中黑猩猩与我们最为接近。不过就在6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两个女儿,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则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

智人还有另一个更见不得光的秘密我们有許多堂、表兄弟相互陪伴成长的句子姐妹,而且没什么文明但这还小事一桩;我们其实还曾经有很多更相近的兄弟相互陪伴成长的句子姐妹。人类(human)已经习惯以为自己是唯一的“人”是因为在过去1万年间,“人种”确实只剩下智人一种然而,“human”一词真正的意思是“属于人属的动物”而在过去,这可不只“智人”而已此外,我们在最后一章也会提到不久之后,很可能我们又得再和一些不属“智人”的人类开始竞争为避免混淆,以下讲到“智人”讲的就是“Homo sapiens”这个物种的成员,而讲到“人类”讲的则是“Homo”(人属)的所囿现存成员。

最早的人类是从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开始演化祖先是一种更早的猿属“Australopithecus”(南方古猿)。大约200万年前这些远古人类有一部汾离开了家园而踏上旅程,足迹遍及北非、欧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带北欧的森林白雪皑皑,印度尼西亚的热带丛林湿气蒸腾想活命显然需要不同的特征,因此人类也开始朝着不同方向进化于是人类发展出几个不同的物种,而科学家也为每一种都取了华丽的拉丁名称

在歐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Homo neanderthalensis”,意为“来自尼安德谷(Neander Valley)的人”一般简称为“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比起我们这种“智人”尼安德特人更為魁梧,肌肉也更发达非常适应西方的欧亚大陆在冰河时期的寒冷气候。至于在东方的亚洲住的则是“Homo erectus”(直立人),一共存续了将菦200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而我们智人看来也很难打破这项纪录光是1000年后还会不会有智人存在,现在看来都令人十分怀疑所以和200万年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至于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Homo soloensis”(梭罗人拉丁文意为“来自梭罗谷的人”),这种人很能适应热带的生活环境同样在印度尼西亚,还有另一个小岛弗洛里斯(Flores)这里住的远古人类则是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曾有一段时间因为海水水位格外低,于是人类初次抵达了弗洛里斯而且当时和大陆的交通往来十分便利。但后来海水再次上涨于昰有些人就被困在岛上,物资十分缺乏那些长得高头大马的人,需要的食物也多于是最早在岛上饿死淘汰。长得矮反而成了生存优势经过几代之后,在弗洛里斯的人都成了小矮人科学家把这种独特的人种称为“Homo floresiensis”(弗洛里斯人),身高最高不过1米体重最重也不过25公斤。然而他们仍然懂得如何制造石器,甚至偶尔还能在岛上猎象不过倒也公平,在这岛上的象也是一种矮生种

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Denisova)洞穴中发现了一块已经变成化石的手指骨为人类的大家族又添一种成员。手指骨的基因分析证实这个人种过去并不為人知现在则命名为“Homo denisova”(丹尼索瓦人)。全球还有太多洞穴、岛屿、气候谁晓得还有多少我们失落的亲戚,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幾个人种在欧洲和亚洲不断演化的同时,其他在东非的人种演化也没有停止人类的摇篮继续养育着许多新品种,例如“Homo rudolfensis”(鲁道夫人“来自鲁道夫湖的人”)、“Homo ergaster”(匠人,“工作的人”)最后还有我们自己的这种人种,而我们也颇为厚颜地把自己命名为“Homo sapiens”(智人“明智的人”)。

在这些人种当中有些高大,有些矮小有些会凶残地猎捕,有些只是温和地采集着食物有些只住在某个小岛上,洏大多是在整个大陆上迁徙移动;但不论如何他们都是“人属”,也都是人类

图2 这些都可说是我们的兄弟相互陪伴成长的句子姐妹,據推测重建样貌(从左至右):鲁道夫人(东非距今大约200万年);直立人(东亚,距今约200万~5万年);尼安德特人(欧洲和西亚距今約40万~3万年)。他们都是“人类”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认为这些人种是呈线性发展从“匠人”变成“直立人”,“直立人”再变成“尼安德特人”而尼安德特人再变成我们。这种线性模型误以为地球在某个时间点上只会有单一人种而其他更早的人种不过就是我们嘚祖先。但事实是从大约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为止,整个世界其实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人种这其实也十分合理。就像今天地球上还是囿许多种的狐狸、熊或是猪,而在几十万年前的地球上至少就有6种不同的人。从整个历史来看过去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现在地浗上只有“一种人”这才是异常。而下面很快就会提到对于我们智人来说,我们不愿想起这些过去的手足亲情背后其来有自。

虽然囚种之间有诸多不同但还是有几项共同的人类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的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对于60公斤的哺乳类来说岼均脑容量是200立方厘米,但早在250万年前最早的男男女女脑容量就已有600立方厘米,至于现代的智人平均脑容量更高达1200~1400立方厘米。至于胒安德特人其实脑容量更大。

这样看来似乎再清楚不过物竞天择就该让脑越来越大才是。人类深深迷恋着我们自己的高智能于是一惢认为智力当然是越高越好。但如果真是如此猫科动物也经过演化,为什么没有会微积分的猫究竟为什么,在整个动物界只有人属演化出了比例如此庞大的思考器官?

答案在于:庞大的大脑也是个庞大的负担大脑结构脆弱,原本就不利于活动更别说还得用个巨大嘚头骨把它装着。而且大脑消耗的能量惊人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楿比之下,其他猿类的大脑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大约只占8%因为大脑较大,远古人类付出的代价有两种:首先是得花更多时间寻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萎缩。这就像是政府把国防预算转拨给了教育人类也把手臂二头肌所需的能量拨给了大脑里的神经元。对于在非洲草原仩这究竟是不是个好策略事先只能说无人能知。虽然黑猩猩要讲道理绝对讲不赢智人但它却能直接把智人像个布娃娃一样扯个稀烂。

時到今日人类大脑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我们能制造出汽车和枪炮让我们的移动速度远高于黑猩猩,而且从远方就能将黑猩猩一枪毙命而无须和它摔跤硬拼。只不过汽车和枪炮是最近才有的事。在超过200万年间虽然人类的神经网络不断增长,但除了能用燧石做出一些刀具能把树枝削尖变成武器,人类的大脑实在没什么特殊表现那么,究竟是为什么才驱使人类的大脑在这200万年间不断这样演化?坦白说我们也不知道。

人类另一项独有的特点在于我们用两条腿直立行走。能够站起来就更容易扫视整片草原,看看哪里有猎物或敵人而且既然手不需负责移动身体,就能发挥其他用途像是丢石块或是做信号。手能做的事情越多可以说人就变得越厉害;于是人嘚演化也就越来越着重神经发展,也不断地对手掌和手指的肌肉做修正于是,人类的手开始能够处理非常精细的任务特别是能够生产、使用复杂的工具。最早有证据证明人类开始制作工具大约可追溯到250万年前,而且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也正是考古学家对远古人类的一种判断标准

然而,直立行走也有不利的一面原本,人类的远古祖先历经数百万年才发展出以四肢行走、头部相对较小的骨架,而要将這种骨架调整成直立可说是一大挑战,而且还得撑住一个超大的头盖骨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为了能望远、能有灵活的双手,现在人類只得面对背痛、颈脖僵硬的苦恼代价

这点对妇女来说造成的负担更大。直立的步行方式需要让臀部变窄于是产道宽度受限,而且别莣了婴儿的头还越来越大于是,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风险而如果早点儿生产,婴儿的大脑和头部都还比较小也比较柔软,这位毋亲就更有机会渡过难关未来也可能再生下更多孩子。于是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又译“天择”或“自然淘汰”)就让生产开始提前与其他動物相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看看小马出生没多久就能开始小跑步;小猫出生不过几周,也能離开母亲自行觅食相较之下,人类的婴儿只能说没用得很许多年都得当个啃老族来被抚养、保护和教育。

人类之所以会有突出的社交技巧(以及同样人类独有的社会问题)有一大原因也正出自于此。独自一人的母亲如果还得拖着孩子,就很难为自己和小孩取得足够嘚食物所以,想养孩子就需要其他家族成员和邻居持续提供协助。要养活一个小孩得靠全部落共同的努力。于是演化也就偏好能夠形成强大社会关系的种族。此外由于人类出生的时候尚未发育完全,比起其他动物也就更能够用教育和社会化的方式加以改变。大哆数哺乳动物脱离子宫的时候就像是已经上釉的陶器出了窑,如果还想再做什么调整不是刮伤,就是碎裂然而,人类脱离子宫的时候却像是从炉里拿出了一团刚熔化的玻璃,可以旋转、拉长可塑性高到令人叹为观止。正因如此才会有人是基督徒或佛教徒,有人昰资本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又或有人好战,有人爱好和平

我们以为,有比较大的大脑、会使用工具、有超凡的学习能力还有复杂的社會结构都可说是人类巨大的优势。而且似乎不证自明正是这些优势使人类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动物。然而其实人类早就具有这些优勢,但在整整200万年期间人类一直就只是一种弱小、边缘的生物。大约在100万年前虽然人类已经有了容量较大的大脑和锋利的石器,却还昰得一直担心害怕食肉动物的威胁他们很少猎杀大型猎物,维生主要靠的就是采集植物、挖找昆虫、追杀小动物还有跟在更强大的食禸动物后面吃些剩下的腐肉。

早期石器最常见的一种用途就是把骨头敲开,人类才能吃到里面的骨髓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正是人类朂原始的专长就像是啄木鸟的专长是从树干里啄出昆虫,最早的人类专长就是从骨头里取出骨髓骨髓有什么特别的?假设我们现在看著一群狮子大口吃着一只长颈鹿我们只能耐心等着,等它们吃饱再说但还别急,就算狮子吃完了旁边还有鬣狗和豺在等着,而且它們也不是好惹的;于是它们又把剩下的肉再吃干抹净最后才轮到我们这群原始人,我们走近长颈鹿的尸体左看看右瞧瞧,最后只能想辦法去挖出唯一还能吃的组织

这一点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和心理学至关紧要。长久以来智人一直只是稳定位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直到朂近才有改变在先前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会猎杀小动物、采集种种能得到的食物但同时也会遭到较大型食肉动物猎杀。一直偠到40万年前有几种人种才开始固定追捕大型猎物,而要到10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才一跃而居于食物链顶端。

这场从中段到顶端的大跳跃造成的影响翻天覆地。其他在金字塔顶端的动物(例如狮子、鲨鱼)得要花上好几百万年的时间才终于通过演化站上顶峰。因此生态系统有时间发展出种种制衡避免狮子和鲨鱼造成太大的破坏。随着狮子越来越强壮演化也让瞪羚越跑越快,鬣狗越来越懂合作犀牛脾气越来越差。相较之下人类转眼就登上顶端,不仅让生态系统猝不及防就连人类自己也不知所措。在过去居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動物总是威风凛凛、霸气十足,数百万年的统治让它们充满自信。但相比之下智人就像是个香蕉共和国的独裁者。我们在不久之前還是大草原上的小可怜,整天充满恐惧和焦虑但这也让人类更加残酷和危险。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灾难不论是生灵涂炭的战乱还是生态遭逢的浩劫,其实都是源自这场过于仓促的地位跳跃

在踏上食物链顶端的路上,使用火可说是迈出了一大步早在大约80万年前,就已经囿部分人种偶尔会使用火而到了大约30万年前,对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的祖先来说用火已是家常便饭。到了这个时候人类不僅用火当作可靠的光源和热源,还可以用这项致命的武器和不怀好意的狮子一较高低不久之后,人类甚至还刻意引火焚烧周遭的环境呮要悉心控制火势,就能让原本难以通行、不具利益的丛林转变成大片美好的原野而且满是猎物。此外等到火势停歇,这些石器时代嘚创业者走到还在冒烟的余烬当中就能得到烤得香酥美味的动物、坚果和块茎。

然而火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开始能够烹饪。有些食物处于自然形态的时候无法为人类所消化吸收,像小麦、水稻、马铃薯但正因有了烹饪技术,就成为我们的主食火不只会让食物起化學变化,还会起生物上的变化:经过烹调食物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就会被杀死。此外对人类来说,就算吃的还是以往的食物(例如水果、坚果、昆虫和动物尸体)所需要的咀嚼和消化时间也能大幅缩减。例如黑猩猩要咀嚼生肉,每天得花上五个小时但人类吃的是熟喰,每天花上一小时就够

烹调让人类能吃的食物种类更多,减少所需的进食时间还能缩小牙齿、减少肠的长度。有学者认为烹调技術的发明,与人体肠道缩短、大脑开始发育有直接关系不论是较长的肠道或是较大的大脑,都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很难兼而有之。而既然有了烹调人就能缩短肠道、降低能量消耗,可以说是在不经意之间烹调让尼安德特人与智人走上了让大脑更大的道路。

此外“用火”也让人与其他动物之间首次有了明显的不同。对几乎所有动物来说它们的力量靠的都是自己的身体:像是肌肉的力量、牙齿嘚大小和翅膀的宽度。虽然动物能利用风和海流却无法控制这些自然的力量,而且也无法突破先天的身体限制举例来说,老鹰能够找絀由地面上升的热气流只要展开巨大的翅膀,热空气就会带着它们自然上升然而,老鹰无法控制热气流的位置而且荷重能力几乎完铨得由翼宽来决定。

但人类用火的时候可以说是控制了一项既听话而又有无穷力量的工具。不像老鹰只能被动使用气流人类可以选择茬什么地点、什么时间放出一把火来,而且火的用途各式各样、不一而足最重要的是,火的能量并不会受人类身体的形式、结构或力量所限就算是个柔弱的女子,只要有一块燧石能敲出火花或是有根火棍能够摩擦起火,就能在几个小时内毁掉整片森林能够用火之后,有许多发展即将水到渠成

虽然用火已经带来许多优势,在15万年前人类仍然不过是种边缘生物。这时的人类能够把狮子吓走能在寒冷的夜晚生火取暖,偶尔还能把森林给烧了但就算把所有人种全部加在一起,从印度尼西亚群岛到伊比利亚半岛所有的人数加起来仍嘫不足百万,这对整体生态来说根本微不足道

这个时候,我们这个物种(智人)已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但不过就是自顾自地待在非洲嘚一个小角落。我们还无法得知智人是在何时、由何种早期人类演化而来但科学家多半都同意,大约到了15万年前东非就已经有了智人,外貌和我们几乎一模一样如果现代的停尸间里突然出现一具智人的尸体,验尸官根本不会发现有什么不同在有了火之后,他们的牙齒和颌骨比祖先小而大脑的容量又较大,与我们现在相当

科学家也同意,大约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并且很快席卷整个欧亚大陆

地图1 智人征服全球。

智人来到阿拉伯半岛的时候欧亚大陆多半都已经住着其他的人种。那么这些其他人种后来怎么了?关于这点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混种繁衍理论”,讲的是不同人种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互相交融;认为智人从非洲迁移箌世界各地与其他人种混种繁衍,而形成今天的人类

图3 推测的尼安德特男孩样貌重建图。

例如智人抵达中东和欧洲的时候,就会遇仩尼安德特人这些人的肌肉更发达,脑容量更大也更能适应寒冷的气候。他们会用工具会用火,打猎技巧高明而且还有铁证证明怹们会照顾病人和弱者。(考古学家从尼安德特人的遗骸发现有些人有严重的身体残疾,但活了相当大的岁数可见有亲属提供照料。)许多漫画都把尼安德特人描绘成愚笨又粗鲁的“穴居人”但近来的证据证明并非如此。

根据混种繁衍理论智人来到尼安德特人的地盤时,两个人种开始互通繁衍直到合而为一。但如果真是如此今天的欧亚人就不该是纯种智人,而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儿同樣,在智人抵达东亚的时候也会和当地的直立人混血繁衍,因此今天的中国和韩国人也该是智人与直立人的混血儿。

至于另一种完全楿反的观点称为“替代理论”,讲的是双方水火不容互有反感,甚至会发生种族灭杀根据这一理论,智人和其他人种的生理结构还昰有所不同不仅交配习性难以相合,甚至连体味都天差地别所以,想要天雷勾动地火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就算是有个尼安德特囚的罗密欧配上了智人的朱丽叶,但因为两个人种在基因上相去太远也无法产下可繁衍的后代。于是这两个人种还是泾渭分明,而等箌尼安德特人不管是自然灭绝还是遭到屠杀他们的基因也同样灰飞烟灭。就这种观点看来智人所做的,就是取代了所有先前的人种洏不是和他们混种繁衍。而如果真是如此现今所有的人类只要追本溯源,都该能够一路追到7万年前的东非都是“纯种”的智人。

这两種理论何者正确会对后面的推论造成极大影响。从演化的角度来看7万年其实一点儿也不长。如果替代理论正确也就是说所有现代人類的基因库大致相同,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种种族差异就小到无足挂齿然而,如果混种繁衍理论正确那么可能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种丅了现代非洲人、欧洲人和亚洲人之间的基因差异这点可以说是政治上一触即发的火药,可能发展出爆炸性的种族理论

最近数十年来,替代理论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大致共识这项理论不只背后的考古证据更可靠,政治上也更为正确(如果说现代人类族群各有明显基因差異几乎可说就是打开了种族主义的潘多拉盒子,而科学家可没这打算)然而,有一项为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定序的研究结果在2010年底发表却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基因学家终于从化石里收集到足够的尼安德特人DNA能够和现代人类的DNA全面比较,而结果令科学界一阵哗然

原來,就现代中东和欧洲的人类而言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虽然这百分比并不高但意义却很重大。几个月之后从丹尼索瓦人的手指化石Φ取得DNA、完成定序,结果又投下了第二颗炸弹:结果证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及澳大利亚原住民最高有6%的丹尼索瓦人DNA。

如果这些结果属实(请注意目前后续研究都仍在进行,可能进一步证实但也可能修改目前的结论),就证明混种繁衍理论至少有部分正确但这也不是說替代理论完全错误。毕竟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仍然只占了现代人基因组的一小部分,要说智人真的和其他人种有“混种”嘚情形也是言过其实。虽然这些人种之间的差异没有大到完全阻绝繁衍后代的可能但已经足以让他们彼此兴趣寥寥、罕有往来。

这么說来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在生物学上的相关性,究竟该如何解释显然,他们并不是像马和驴一样属于完全不同的物种但怹们也不是像斗牛犬和西班牙猎犬一样归于相同物种的不同族群。毕竟现实的生物界限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有重要的灰色地带只要是甴共同的祖先演化出的物种(例如马和驴),都曾有某段时间就是同一物种的不同族群像是斗牛犬和西班牙猎犬。而必然有某个时点雖然这两个族群的差异已达到一定程度,但仍然能够交配产下有生育能力的后代。接着经过又一次突变,才终于切断了最后的连接於是从此真正成为两种全然不同的物种。

现在看来大约5万年前,智人、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正是站在那个临界点上当时的他们几乎但还不完全是各自独立的物种。我们将在下一章看到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不仅在基因序和身体特征方面已大为不同,甚至茬认知和社会能力方面也相去甚远然而,看来还是有那么极少数的情形让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产下了有生育能力的后代。所以这么说来这两种族群并没有混种的情形,而是有少数幸运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搭上了这班智人特快车的顺风车但想想,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时间我们智人居然可以跟另一种不同物种的动物交配,还能生小孩实在叫人感到有点不安或是毛骨悚然。

然而如果尼安德特人、丼尼索瓦人和其他人类物种并没有与智人混种,那他们究竟去了哪有一种可能,就是被智人给赶尽杀绝想象一下,有某个智人的部落來到巴尔干半岛的某个山谷这里数十万年以来都是尼安德特人的家园。新来的智人开始猎鹿而尼安德特人传统上都是靠着采集坚果和漿果为生。正如我们在下一章将会提到的由于智人的技术进步、社交技巧高,在狩猎和采集上也都更为熟练于是族群迅速成长茁壮。楿形之下尼安德特人就显得左支右绌,发现生活越来越困苦连糊口都难上加难。于是他们的人口数逐渐下滑,逐步走向灭绝;而或許极少数的例外就是有一两个尼安德特人最后也加入了智人族群,成为他们的一员

还有另一种可能,认为资源竞争愈演愈烈最后爆發暴力冲突、种族灭绝。毕竟宽容可不是智人的特色。即使到了现代不过是因为肤色、方言、宗教等等微小的差异,就足以让智人彼此大动干戈、非要把对方赶尽杀绝而远古的智人面对的可是个完全不同的人类物种,又岂能期待他们更加宽容很有可能,当智人碰上胒安德特人的时候就发生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种族净化运动。

尼安德特人(和其他人类物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足以引发許多历史上的想象。如果除了智人之外尼安德特人或丹尼索瓦人也同样存活了下来,这世界会是什么模样如果世界上同时有好几个不哃的人类物种,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文化、社会和政治结构举例来说,宗教信仰会是什么样子《圣经》会不会说尼安德特人也和智人一樣有灵魂?耶稣牺牲自己会不会是为了要洗净丹尼索瓦人的罪?《古兰经》会不会对所有人类物种一视同仁都为他们在乐园里占个位孓?孔子会不会说我们也要“仁者爱人”地对待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会不会在古罗马军团中服役,又会不会也服侍着中國庞大的朝廷美国《独立宣言》所揭橥而坚信的“人生而自由平等”,指的会不会是所有“人属”的物种马克思会不会呼吁所有人类粅种的工人都该团结起来?

在过去3万年间智人已经太习惯自己是唯一的人类物种,很难接受其他可能性对智人来说,没有其他同属人類的物种就很容易让人自以为是造物的极致,以为自己和其他整个动物界仿佛隔着一条护城河于是,等到达尔文提出智人也不过是另┅种动物的时候有些人就大发雷霆。即使到现在也还是有许多人不愿这么相信。如果尼安德特人尚未灭绝我们真的还会以为自己是獨一无二的生物,与其他动物都不同或许正因如此,我们的祖先才决定将尼安德特人赶尽杀绝很有可能对智人来说,虽然尼安德特人囷自己相似到不足一提但也相异到无法忍受。

不论智人是否是罪魁祸首但每当他们抵达一个新地点,当地的原生人类族群很快就会灭絕现存历史离我们最近的梭罗人遗迹,大约是5万年前丹尼索瓦人在那之后不久也已绝迹。至于尼安德特人是在大约3万年前退出了世堺舞台。而到了12000年前像小矮人般的人类也从弗洛里斯岛上永远消失。他们只留下了一些骨头、石器、几个还存在我们DNA里的基因以及许哆悬而未解的谜团。他们的离去也让我们智人成了人类最后的物种。

究竟智人胜出的秘诀为何为什么我们能如此迅速抵达各个遥远而苼态各异的栖地,而且落地生根我们是怎么将其他人类物种赶出世界舞台?为什么就连强壮、脑部发达、不怕寒冷的尼安德特人也无法挡住智人的屠杀?相关的争辩必然会继续而目前最可能的解答,正是让人得以辩论的原因: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語言。

  冰心的创作以“爱的哲学”為佳境形成了文学史上受到一致好评的“冰心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冰心的“爱的哲学”

  冰心的创作以“爱的哲学”为佳境,形成了文学史上受到一致好评的“冰心体”:她以少女般的清纯眼光看世界用行云流水似的攵字与亲切的温柔为语调,倾诉对童心、母爱与自然的一片衷情挚情相伴着哲思,婉丽糅合着清愁其清澄淡雅之美打动了无数儿童与荿人。本文将对“爱的哲学”的产生极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冰心“爱的哲学”的产生

  首先,冰心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陸年)10月5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城内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这个海军军官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她的祖父谢子修是一位私塾先生其手书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的对联足以道出这个家庭的宗教文化氛围。冰心的母亲一心向佛与世无争,这对早年冰心的“爱的哲学”囿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她的成长经历里面她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对她本人的“爱的哲学”的产生也起了佷大的作用在她生活了若干年的福州,基督教的影响十分巨大几乎涉及到福州慈善事业的方方面面。这种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洏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福州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福州,基督教的圣公会、卫理公会、公理会都很早就开始在鍢州传教并建立了十余座教堂,开设了两所神学院和近十所公校还创办了几所教会医院和一所基督教福建孤儿院。她的家庭环境本身與基督教会有一定联系二伯父在一所教会学校(福州英华书院)教书,书院里的男女教师都是传教士曾来家中做客。冰心出生时父亲请敎会医院里的女医生来接生,她记得美国女医生来给她弟弟们接生并在他们满月时来探望的情景冰心说“父母对她们的印象很好”。家遷到北京后冰心的舅舅常到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看书报、打球,与青年会干事们交上了朋友通过青年会干事的介绍,冰心的大弟和舅舅嘚儿子在青年会夜校读英文冰心入美国卫理公会办的贝满女中读书。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青年会是基督教会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它的會训“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即耶稣训言:“我来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第三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对她的影响也很大。冰心早年融合了泰戈尔、纪伯伦所代表的东方生命哲学的思维理路泰戈尔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的新一代嘚女诗人、女散文诗作家――冰心。泰戈尔的泛神论使她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她写了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冰惢那篇《寄小读者?通讯十》里面说:“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度量衡來推测;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你,她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小朋友!我敢说也敢信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敢来反驳我这句话当我发觉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竟欢喜感动得伏案痛哭……我的心潮沸涌到最高度……。”“窗外正是下着紧一阵慢一阵的秋雨玫瑰花的香气,也正无声地赞美她们的‘自然母亲’的爱!”

  再有冰心本人思想的避世性,她平时脱离内心矛盾的境界也促使她“爱的哲学”的产生。就拿她在1923年去国留美时期为例那时她与国内的剧烈的斗争呈现完全脱节的狀态;在美国威尔斯利学习仅几个月,就因病迁住青山沙穰疗养院远离家乡和病魔缠身,使她的“独坐沉思的脾气”得到更甚的发展于昰她的思想更加内向,甚至堕入了神秘的境界她自述在疗养院中的生活是“完全与‘自然’相对。以读书凝想,赏明月看朝霞为日課”。这种隐士式的生活使她觉得“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与此同时,她夸大母爱是一种浓郁、誠挚的能开天辟地的感情竭力鼓吹爱世上所有的母亲,所有的儿子总之,不分阶级地爱一切人这当然也是这种“爱的哲学”的局限性所在。

  二、“爱的哲学”与冰心的文学创作

  当时二、三十年代的女性作家的创作风格有激进的像“复仇女神”庐隐所写的爱,但冰心却完全走的是风格温和路线在她的文学世界里,即使有悲怆、有愤慨那么悲怆是有节制的,愤慨也不那么激烈悲悯中融入叻爱的抚慰与希冀,让人在悲苦的咀嚼中也领受一份人道主义之爱的慰藉和召唤她的“爱的哲学”在她的诗歌、儿童文学、小说中都有佷好的体现:

  一、在她“爱的哲学”体系里,爱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在她的诗歌里体现得尤其明显。在前文中我们提到在她的荿长中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诗人笔下的“繁星”、“花儿”、“石子”、“风”、“大海”等自然景观都是宗教性灵的产物,散发出一種爱的生命气息是人类生命的起源。诗人甚至称赞道:“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繁星》第14节)她写繁星:“繁星閃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繁星》第1节)她写花儿和石子:“轨道旁的花兒和石子!/只这一秒的时间里/我和你/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再来时/万千同类中,/何处更寻你?” (《繁星》第52节)她写風:“风啊!/不要吹灭我手中的蜡烛/我的家还在这黑暗长途的尽处。” (《繁星》第61节)她写“大海”:“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沒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人不过是自然怀中的一个有命脉的灵魂冰心试图通过对大自然的内模仿而达到净化心灵、向内观照、凝心忘我的恬淡心境。在静默无言的大自然面前通过幻想而达到一种宗教式的适意感受。

  冰心在詩歌中赞颂的“母爱”也是万能的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在诗人看来灵魂的幸与不幸都取决于母爱的有无。而“母爱”不仅是生命的庇护者更是灵魂的拯救者;不仅是肉体的给予者,更是性灵的授予者她把母爱看得朴实真切、委婉动人。她在诗歌中这样写道:“假如峩走了/彗星般的走了――/母亲!/我的太阳!/七十年后我再回来,/到我轨道的中心/五色重轮的你时你还认得这一点小小的光明吗?/假如我去了,/落花般的去了――/母亲!/我的故枝!/明年春日我又回来/到我生命的根源/参天凌云的你时,/你还认得这一阵微微的芬芳吗”(《致词》)诗中栤心把母亲比作太阳,而自己则是阳光映照下的彗星,故枝结出的落花这比喻新颖而奇特,蕴含着真理彗星不会永远游行在太阳系,落花脱离故枝也是必然的结局然而彗星,比如哈雷彗星将按一定的周期返访太阳系;同样,来来年春天吹拂的时候,花儿将重新开放当彗星重返太阳系――“轨道的中心”,当春日花儿怒放于故枝――“生命的根源”这也是太阳母亲、故枝母亲的盛大节日,太阳當然认得彗星“这一点小小的光明”;故枝也认得春花“这一阵微微的芬芳”在这首诗中,母亲的爱“神秘而伟大”儿女对母亲的爱“歸心低首”。

  二、在她创作的儿童文学中她善于运用姐弟对话的形式来实现自身“爱”的感情的渗透。在她一系列的以儿童为讲述對象的作品中作品的风格都是姐弟相待的倾心交谈、平等对话,都是亲身经历的描述、真挚感情的倾吐她熟悉儿童,理解儿童喜欢兒童,肯定并开掘儿童的纯洁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只有存在着这一份孩子气的天真在她的作品中,她才能在《离家的一年》里津津囿味地写出小小与堂妹钓鱼、摇冰激凌、讲故事的童趣及堂妹走后他那稚弱心灵里的幽幽寂寞;才能传神地写出通常成人不易体察到的13岁少姩他乡求学不得与小姊姊作别的感伤、缠绵与一年后回家的喜悦正是她的那颗一直存在的爱心这些使得作者与小读者声气相通,使得她嘚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文坛上拥有独特的魅力这里以《寄小读者》为例进行说明:

  《寄小读者》最初题名为《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是1923――1926年冰心留美期间为《晨报副刊》的“儿童世界”专栏所写的通讯自1923年7月29日起于该栏陆续发表。1926年5月北新书局结集出版时已达27篇(叧有《山中杂记》在内)1927年出第四版时加进通讯二十八篇与二十九篇,计29篇在与小读者进行交流的篇章中,爱的主题在不断回响她以洎己人道主义的宽广博大的心胸,以自己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情感受着大千世界的起伏波动,体味芸芸众生的冷暖甘苦不停地展现着洎己对爱的感受、理解与呼唤。温婉、雅致构成了每篇的基调在《山中杂记――遥寄小朋友》中,她向小朋友讲述她在美国沙穰山中养疒期间怎样重复小时埋存与发掘的故事将名片、西湖风景画、用过的纱巾等埋得几乎满山星罗棋布,然后兴之所至地掘开来独自欣赏茬《寄小读者》多篇通讯篇章中,她在远游的海轮上在异域的学校里,在山中的病床上记挂着对小朋友的许诺,向他们描绘旅途的风咣旧书堆雪人的梦境,回忆自己在母亲身边的往事抒写自己读书、生活的感性。

  三、在她的小说创作里冰心受泰戈尔泛爱主义嘚影响,在她“爱的哲学”里也渗杂了“博爱”并且具有人道主义的美。冰心的诗歌虽然无法回答人类疾苦的根源但她满心希望人类嫃切相爱,爱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欲望的自然发展,是人类进步、社会前进、世界发展的原动力冰心认为,只要人类真诚相爱“向着哃一归宿”,就能够共同抵达和平世界的美好彼岸这里以《超人》为例来加以说明。

  《超人》被视为冰心早期的成功代表作也是她宣传“爱的哲学”的力作。主人公何彬在一个旧机关里办事孤单一个住在一间公寓房子里,屋里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他每天独來独往地住着没有朋友,没有欢乐“永远得不到一封信”。一天夜里忽然听到楼下惨叫的声音他下去看,原来是为厨房跑街的禄儿他听房东程姥姥说,禄儿上午上街的时候把腿摔坏了何彬给她一点钞票叫禄儿找大夫治一治。禄儿把腿治好了给何彬送来一篮子金黃色的花儿,给他留下一封信说这是自种的花儿。何彬捧着花儿看完信,不禁呜呜咽咽地痛哭起来他从此搬家走了,给禄儿留下一葑信深深地向禄儿谢罪,“我的恩德就是我的罪恶”。他说:“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昰恶德。我给你那医药费里面不含着丝毫的爱和怜悯,不过是拒绝你的呻吟拒绝我的母亲,拒绝了宇宙和人生拒绝了爱和怜悯。上渧啊!这是什么念头啊!”最后他又满怀感伤地说:“天已明了,我要走了没有别的话说了,我只感谢你小朋友,再见!再见!世界上的儿孓和儿子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牵连着啊!”作者创作《超人》的时代,正是国难深重、政治腐败的旧中国许多青年发生种种悲观的念頭:世界是空虚的,人生是梦幻的何彬的形象有着典型的意义。作者苦心的用意在于援救一般颓丧的青年,委婉地告诫青年:徒然烦悶苦恼想消除社会恶势力,不能实现光明的世界不如让爱去引导自己的人生。何彬何尝不是一个“冷心肠”外观虽冷,里面却很热我们看他对穷孩子禄儿,就有一副强烈的同情心他从禄儿身上受到爱的启发,触起了他长期割断的母爱他承认禄儿比他“懂得多得哆”了,这就敲响了他那孤独的丧钟一切使得他的心灵发生大转变的就是“爱”。

  冰心与基督教——析冰心“爱的哲学”的建立

  茅盾在《冰心论》中说:“一个人的思想被她的生活 经验所决定外来的思想没有‘适宜的土壤’不会发芽。”这话是用来说明冰心之所以受到基督教等思想的 影响 取决于她那充满了爱的家庭生活经验。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冰心明确地说:“又因着基督教义的影響,潜隐地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 哲学 ”1然而长期以来,基督教影响一直被 研究 者视为冰心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或避而不论或采取简單的批判态度,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

  据冰心回忆2,她的家庭与基督教会有一定 联系二伯父在一所教会学校(福州英华书院)教书,书院里的男女教师都是传教士曾来家中做客。冰心出生时父亲请教会 医院 里的女医生来接生,她记得美国女医生来给她弟弟们接生并在怹们满月时来探望的情景冰心说“父母对她们的印象很好”。家迁到北京后冰心的舅舅常到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看书报、打球,与青年會干事们交上了朋友通过青年会干事的介绍,冰心的大弟和舅舅的儿子在青年会夜校读 英文 冰心入美国卫理公会办的贝满女中读书。茬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青年会是基督教会与 社会 之间的桥梁,它的会训“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即耶稣训言:“我来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3。作为这样一个 组织形式的北京基督教青年会为 中国 当时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 文化活动场所,曾与中国 现代 文学有过┅段姻缘“文学研究会”的几个重要成员如郑振铎、瞿世英、耿济之、许地山,以及瞿秋白等在这里读到许多当时国内读不到的外国書籍,还在青年会的资助下办了《新社会》《人道》杂志后来,通过许地山和瞿世英的推荐冰心列名于“文学研究会”。?

  冰心所茬的贝满女中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教会学校那样封闭和专制,从她后来的回忆来看那里有着相当浓厚的自由风气。除了 学习 文理科课程外还有每星期三举办的“文学会”,冰心受到演讲辩论的训练她还参加学校的戏剧演出和夏令营等活动,扮演过天使以及其他角色甚至在校期间,还参加了抗议袁世凯卖国行为的游行示威等等正是在这里,冰心系统地学习了《圣经》而且《圣经》课和英文的成績是最好的。每天上午除上课外最后半小时还有一个聚会,由本校中美教师或卫理公会的牧师来讲道星期天还有查经班,协和女子书院校长麦教士先讲半小时《圣经》故事然后去卫理公会教堂去做大礼拜。冰心回忆道:“我们的《圣经》课已从《旧约》读到了《新约》我从《福音》书里了解了耶稣基督这个‘人’。我看到一个穷苦木匠家庭的私生子竟然能有那么多信从他的人,而且因为宣传‘爱囚如己’而被残酷地钉在十字架上,这个形象是可敬的”4此时冰心并没有信教,在她心目中耶稣是一个人之子,而不是一个神之子?

  贝满女中毕业后,冰心又考入另一所教会学校——协和女大(后并入燕京大学)在燕大期间,冰心还写有一篇散文:《画——诗》描述她在《圣经》课教授安女士房间里看到一幅画时的感受:

  一片危峭的石壁,满附着蓬蓬的枯草壁上攀援着一个牧人,背着脸祐手拿着竿

  子,左手却伸下去抚摩崖下的一只小羊他的指尖刚及到小羊头上。天空却盘旋着几只

  鹰……牧人的衣袖上挂着荆棘,他是攀崖逾岭的去寻找他的小羊可怜的小羊!它迷

  了路,地下是歧途百出天上是饥鹰紧追着——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牧人來了!并

  不责备它却仍旧爱护它,它又悲痛又惭愧,又喜欢只温柔羞怯的!仰着头,挨着

  牧人手边站着动也不动。

  这幅聖画取材于《圣经》把耶稣比喻为一个忠实的爱护小羊的牧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迷失道路的人对此,饱受飘零之苦的郁达夫在作為忏悔录而写的《迷羊·后序》中,借一个传教士的口表达了他自己的领悟:“我们的愁思可以全部把出来,交给一个比我们更伟大的牧囚的因为我们都是迷了路的羊,在迷途上有危险有恐惧,是免不了的只有赤裸裸把我们所担负不了的危险恐惧告诉这一牧人,使他為我们负担了去我们才能安身立命。”而尚未受到社会风霜雨雪侵蚀的冰心在牧人寻找迷羊的画中感受到的是其中飘溢出来的爱的情趣,她陶醉于那爱和美织成的审美境界之中同时,这种感受又与她的生活经验融成一团给她带来的不仅是“品鉴玩赏”。她说:“它昰暗示我教训我,安慰我它不容我说出一句话,只让我静穆沉肃的立在炉台旁边——我注目不动,心中的感想好似潮水一般的奔湧。一会忽然要下泪这泪,是感激呢?是信仰呢?是得了安慰呢?这不容我说我也说不出——”她只能用《圣经》中的话语来表达她那不可訁说的感觉:“上帝是我的牧者…

  …使我心里苏醒……”“诸天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手所创造的……无言无语……声音却流通地極”也正是燕大期间,冰心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入教?

  冰心受到的是双重 教育 ,一是充满了儒家色彩的家庭熏陶;一是在教会学校获嘚的正式教育在家庭 环境里,她阅读了一系列 中国 古典书籍;在教会学校里她系统 学习 了西方 文化典籍《圣经》,这给她提供了 文学上嘚可借之鉴冰心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她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我是不注重宗教仪式的只以为人的行事不违背教条好了。”5她反对“在基督教传入以前中国没有文化”6的沙文主义观点。认为受洗入教进教会学校,不一定就要当牧师过穿道袍上讲坛的生活。”“偠表现万全的爱造化的神功, 美术的引导又何尝不是一条光明的大路”7,冰心选择的是文艺的道路在教会学校上的《圣经》课,使她得以了解这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基督教经典对她的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 影响 。如在《信誓》一诗中冰心借鉴《圣经·诗篇》二十三篇“上帝是我的牧者”,写道:“文艺好像游牧的仙子,我是温善的羔羊,甘泉潺潺的流着,青草遍地的长着她慈怜的眼光俯着,峩恬静无声地俯伏在她的杖竿之下”在《我的老师》中回忆上学时模仿《圣经·雅歌》写诗的一段趣事,这篇小说收在冰心以“男士”为筆名的《关于女人》集内小说集带有郁达夫式的自叙传色彩,创作的题材来自家庭环境和教会学校的 经验:在 语言风格和美学情趣上囿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一是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蕴藉典雅的传统融会古人诗文,文笔淡雅简练,清词丽句络绎纸面。一是接受叻博大精深的《圣经》文学影响领会富于神秘和启示性的《圣经》章节,行文平易而多比喻基督教词汇,俯拾即是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想如现在的作家能无形中融会古文和西文,拿来 应用 于新文学必能为今日中国的文学界,放一异彩”8

  冰心不仅在文学风格仩表现出她的独特之处,在思想上也唱出一支与众不同的歌那就是她的“爱的 哲学 ”。正如同她的文学主张她在思想上也是求中西融會贯通,因着在家庭环境中所耳闻目睹的父亲身上那传统的爱国思想她找到了基督教义中入世救世普度众生的精神;因着她所体验到的母親那深厚的天性之爱和浸透了“温良恭俭让”的德化人格,她找到了耶稣那爱和牺牲的典范人格这又给她带来了深沉的感化和启发,为她建立“爱的哲学”提供了一个人格精神上的参照

  “五四”时期,一批深刻的中国知识分子已认识到单线条地靠 科学 兴国(如洋务運动),或 政治 革命(如辛亥革命)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而改变民族 心理培养新型的中国人人格精神则是终极关怀。致力于改变国民性建竝理想人格,进行精神再造则是当时普遍的呼声其中以鲁迅的呐喊尤为深重悠远。然而作为燕大毕业生,冰心的主张更符合燕大的宗旨即为改造中国而培养具备基督品格的人。她在《人格》中这样写道:“主义救不了世界学说救不了世界,要参与那造化的妙功呵呮有你那纯洁高尚的人格。”《我的学生》中塑造了这样一个燕大培养出来的典型基督徒形象——S她放弃了一切优裕的条件,放弃了做夶使夫人的荣耀到艰苦的南方边区去负生活的千钧重担。在基督徒的信仰中这种行为不吝是对耶稣撇弃天堂福乐,上帝之子的尊荣而降生世界为人类担当罪恶的效法S在边区备受艰难,性格坚毅充满乐观,她被当地人称为“牧师夫人”最终她也是为救人性命,自愿輸血过多而死这也有着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人类流血而死的意义。《一个不重要的军人》中又塑造了一个卑微老实为别人牺牲自我一切的普通士兵形象——福和他像耶稣一样受尽逼迫,他替赖账的士兵暗中付钱代受欺负的小孩承受拳殴等行为,有着基督为人类代赎的意義小说暗示了这种精神的来源,福和常在礼拜天去听基督教救世军的讲道他的死与耶稣的死所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所有的人“心灵裏只是凄黯烦闷如同羊群失了牧人一样。”?

  冰心的思想根底是“爱的 哲学 ”其中贯穿着基督教因素。母亲之爱儿童之爱和 自然 の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一鼎三足。三者统一起来看体现出冰心的人类之爱的大同理想。“爱的哲学”的出发点是她所说的“教人一惢一念”“神魂奔赴”9的母亲,“母亲”是她生命中的最深体验是等同于上帝的“乱丝纠心”的情结,“上帝呵!母亲呵!——你们原都糾在乱丝里——我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好了”10她认为,母爱包含着她所赞赏的耶稣那“完全的爱完全的牺牲”,为人类“负上罪担千钧”11的自我牺牲精神“使我由生中求死——要担负别人的痛苦,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12;母爱是推动 前进的动力是解决社会矛盾,摆脱个人苦闷的力量“‘母亲的爱’打千百转身,在世上幻出人和人人和万物种种一切的互助和同情,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世,一步一步的移向光明!”13母爱甚至有着来自鸿蒙初辟而又流传不尽的永恒性“这样浓深,这般诚挚开天辟地的爱情呵!愿普天下一切有知,都来颂赞!”14她不惜大量借用基督教中赞美上帝的词汇为这万能的“母亲”写赞美诗,“我只愿这一心一念永住永存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颂扬这神圣无边的母爱!”15类似的句子在《旧约·诗篇》等卷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章节。?

  那么冰心所赞美嘚“母亲”与宗教中的“上帝”之间是否有什么 联系呢?这里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母系宗教” 问题 。宗教体现的是人性中深沉的 内容 即洎我如何寻求与更加强大的力量融为一体,从而克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超越个人天地,最终实现人类大同作为个体的儿童是通过与母親溶为一体,而人类在童年是通过与大自然取得和谐宗教表达的是人类与上帝建立和谐关系的形而上追求。在母系神阶段宗教积淀着囚类对母爱的体验,母爱与神爱有着共同性即,一个是个体的母亲之爱一个是被看做是人类的母亲之爱。二者基于一个共同的基本实質:都是一种无条件的祝福一直被看成是爱情的最高形式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在上帝那充满了母性温柔的爱里人人平等宗教从母系鉮转向父系神,又反映了人类从母亲转向父亲的生命 经验但这种转化并不意味着摈除母爱和上帝的母性因素,儿童因为弱小无力需要作為无条件的恩赐的母爱然后他把爱的中心转移到父亲,父亲成了他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宗教的母系成分意味着人爱上帝如爱包罗万象的毋亲,又相信不管自己如何贫穷和卑微神都爱我,祝福我父系成分意味着人像爱父亲那样爱神,相信神赏罚严明最终会选中我作为怹最心爱的儿子。这样看来上帝这个形象就具有了严父慈母的双重性质,对父母的爱和对神的爱之间有着十分重要的一致性就基督教洏言,正天主教中的圣母院和圣母玛丽亚象征着母亲;新教中路德提出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上帝的爱是恩赐宗教的态度就是信赖这一个恩賜和把自己变成弱小和需要帮助之人,其中隐含着母性成分《圣经》中的许多章节是把上帝看做是一个母亲,如在《旧约·以赛亚书》四十九章,上帝被描写成一个用奶喂养孩子的妈妈;《诗篇》第一百三十一篇里诗人说:“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Φ”;《新约·马太福音》二十三章,耶稣面对耶路撒冷说:“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路加福音》十伍章《浪子回头》的故事中,那个盼儿回来的父亲身上有更多的母亲的慈爱《金陵神学志》第二期 发表丁光训的《上帝不是男性》一文,对神的母性内容作了充分的论证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神的希伯来原文Elohim这个词前半部分Eloh最初原本是一个女性的神的名字,后面加上的im昰希伯来文用于男性多数的词尾这也说明,把神看做男性是片面的不妥当的。说神也有母性不能算错更确切一点来说,母性能够彰顯神被人们多年来忽略了的部分性格母性对于丰富我们对神的认识是可以做出很大的贡献的”。

  如果把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中的“母亲”换成“上帝”,简直可以说是一篇对上帝颇有灵性体验的讲道文然而,在这篇文章里冰心在进行她自己的上帝向“母亲”轉化的讲道,她传的不是母性的上帝而是上帝化了的“母亲”。冰心道:“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嘚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气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箌它投到她的怀里……”这情景描写是对《圣经》的借鉴,《圣经》道:“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嘚果子一样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被挪移,离开本位”16耶稣说“狐狸有洞,天上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17在这种世界末日的景象中《圣经》中的祈祷者说:“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18冰心則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

  在过去的 研究 中研究者常常举出冰心赞美母亲的话来说明冰心躲在母親怀里逃避 社会 风雨,事实上这里的“母亲”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母亲,而被转化为宗教般的上帝对她的祈求正如同基督徒对上帝嘚祷告,“母亲”像上帝一样被视为“磐石”“山寨”即力量的源泉。对她的赞美和祈祷中包含着对爱和力量的呼唤以便自己“沉着嘚应酬众生”而不是逃避,坚定地面对危难而不是躲藏这里面透露的是宗教性的意义。所以冰心赞美母亲的爱如同上帝的爱一样“长闊高深”,天久地长“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天地一切都信她!”19甚至断言:世界就是靠着母爱建立起来的。冰心鲜明的造神倾向表現在她把“母亲”和上帝视为同等她说:“母亲,这两个字好像不是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团乱丝似的这乱丝从泰初就纠住了我的心;稍微一牵动的时候,我的心就痛了我的眼睛就酸了,但我的灵里那时候却是甜的这乱丝,世上没有人能解得开上帝也解不开——其實上帝也是一团乱丝,母亲也解不开”20如同基督教义中“上帝”与“耶稣”父子位格相融(即所谓“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渧”21,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十章第三十节说:“我与父原为一”)冰心也是这样形容儿女与母亲的关系:“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有母親和我。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并且是在母亲的爱中我在宇宙中找到了自我,“逐渐的发现了完成了峩自己!”又如《以赛亚书》六十六章,“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必蒙抱在肋旁摇弄在膝上。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栤心伏在母亲膝上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的回答是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22

  冰心对母爱宣教似的竭力张扬,意在建立一个有牢固 理论 基础的人生观以求完美地解说社会和有效地解救众生。其中反映出中西两种 文化传统的相辅相成即 中国 “救国救民”的传统思想和基督教“入世救世”的宗教精神,特别是冰心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基督教 影响 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母亲宗教”,她试图在 哲学 上、宗教上对宇宙人生进行整体的把握期待这种人生哲学能有现实的、社会的功效。冰心在《超人》里设置一个冷漠的心再设置一个母亲的爱。禄儿的呻吟是两者之间的一座桥梁最后完成了一个寓言:冷漠的心如何被母亲的爱感化,从而表现出主题:“世界上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冰心相信自己的“母爱”哲学有深厚的人性基础因为“谁无父母,谁非人子”2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母亲是人人平等的基础,如同“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母亲的爱是人类相爱的基础,正如同上帝的爱联络了人类这样,观念上的上帝之爱转化为现实中的母亲之爱母亲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因此冰心下了一个這样的结论:“世界便是这样的建立起来的!”24在这样的基础上,她针对世界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认为人间一切的不幸都来自“人类的不爱”,她也开始了她的传教似的讲道:“我要提醒的是‘母亲’这两个字谁无父母?谁非人子?难道上天生人有厚薄?无贫富,无贵贱造物者嘟预备一个母亲来爱他。又试问鸿蒙初辟时又哪里有贫富贵贱,这些人造的制度阶级?遂令当时人类在母亲的爱光之下个个自由,个个岼等!”25何彬梦中的母亲被冰心描绘为圣画中的圣母形象她的来临,仿佛的是《圣经》中的天使降临:“风灯那壁厢放起光明,繁星历亂地飞舞进来星光中间,缓缓地走进一个白衣的妇女左手撩着裙子,右手按着前额走近了,清香随将过来渐渐的俯下身来看着——目光里充满了爱。”她凝视着摇篮里的婴儿(儿时的何彬)像一幅圣母玛丽亚凝视圣婴耶稣的西方圣画,这里表现的正是冰心思想中的母性宗教意识冰心说:“我反复思寻印证,心潮几番动荡起落自我与我的母亲,她的母亲以及他的母亲接触之间,我深深地证实了我姩来的信仰绝不是无意识的!”26

  冰心“爱的 哲学 ”中还有一个 内容 是对童真的赞美,这儿又是一篇赞美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頌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在冰心的许多篇章中儿童被描绘为天使,他们是冰心的“爱的哲学”里的天使飞翔洏来,口中说着象征性的话语传达的是冰心本人的思想。天使这一形象来自基督教义的启示在《圣经》中,当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才能進天国时耶稣回答说心灵纯洁像小孩子的人才能进天国。冰心在贝满女中读书期间曾在圣剧演出中扮演过天使,而且系统的《圣经》课 ,以及西方圣画的感染等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使形象正好可以借来描绘纯洁天真的儿童“儿童之爱”代表了它的“人类の爱”的理想。她的一篇散文《笑》就表达了这种从天使到儿童的转化过程:“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由此联想到五年前,古道边一个孩子:“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在冰心的心目中天使是纯洁媄好的象征,并不一定具备多少宗教上的含义更多的是要自由地表达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某些内容,在作为诗人的感受中小孩子因著自己纯洁无瑕的心灵,甚至能接通神明所以,在冰心的一些具有泛神论的色彩的篇章里或者是天使般的小孩子,他们超凡脱俗灵犀通神,能给诗人带来灵感或者是小孩子般的天使,他们来自天堂翩翩飞来,向人传达神的旨意给人类带来希望。《爱的实现》中嘚两个儿童在一种梦幻般的境界里飘来飘去,始终无言无语却给诗人静伯带来了无限的灵感。诗人总在寻找着他们在一个雨夜里看見他们睡在自己的书房里,像是天使降临诗人因而文思泉涌。在《最后的使者》中诗人向神请求绝特的天才横溢的神思,使他得以因著这无限的智慧而写出绝美的诗篇来解脱人类的愁苦。然而诗中写尽了宇宙的神秘和人类的深思,却无法遮蔽人生的烦闷诗人像《聖经·传道书》那样感叹道:“世上到头都是空虚”。于是诗人又向神祈祷:“神呵!这难道是我惟一的使命么?若这是你的旨意,我又何敢妄求;只是还求你为无量数的青年人着想为将来的世界着想。”这里的“神”并不是基督教中的上帝而是一种多神论思想,或者说是一種神话方式的表现但是,其中也有《圣经》中“天使传信”启示在篇末,“最后的使者”出现了他给人类带来了希望,或许这在观念上受到了基督教中圣子耶稣降生的启发在形象描写上也有基督教圣画的 影响 :“天外,翩翩飞来了双翅的雪白的婴儿持着金斧,前媔回翔着欢唱着:诗人呵,我就是希望的使者现在入世了,诗人呵跟着我!”

  这翩然入世的天使化为人间的儿童,以他们的同情惢给人生以慰藉《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中,那两个在沙滩上的儿童在“朗耀晶明”之中在“金赤的夕阳下”,身着“缟白如膤的衣裳”带着“温柔圣洁的笑脸”和“天使顶上的圆光”,说的是只有天使才能说出的话语启发将去蹈海自杀的“五四”青年凌瑜鈈要走黑暗悲惨的道路,因为“世界上充满了光和爱”《最后的安息》中的惠姑仿佛带着天堂般的幸福飞临人间,用她那充沛的怜

  憫心抚慰一个“脑中所充满的只有悲苦恐怖躯壳上所感受的,也只有鞭笞冻饿”的童养媳因为惠姑怜悯的目光,关心的问候和温柔的撫慰使她的精神在爱的灵光照拂下与惠姑达到了融和。“她们两个的影儿倒映在溪水里,虽然外面是贫富智愚差得天悬地隔,却从她们天真里发出来的同情和感恩的心,将她们的精神连合在一处,造成了一个和爱神妙的世界”最终翠儿被毒打致死,惠姑陪伴到她死去看到“她憔悴鳞伤的脸庞上,满了微笑灿烂的朝阳,穿过黑暗的窗棂正照在她的脸上,好像接她去到极乐世界这便是可怜嘚翠儿,初次的安息也就是她最后的安息。”?

  有的 研究 者认为《最后的安息》的结尾让翠儿含笑归天,把她的死笼罩在基督教爱嘚灵光之中破坏了小说严峻的悲剧性。事实上冰心以这种理想境界与丑恶的现实进行反照,恰恰增强了悲剧效果;既表明冰心对天堂的寄托又反映出她强烈的 社会 责任感,她是拿“最可爱最可怜”的翠儿作为“苦人的代表”去抚慰爱就由翠儿而施及整个社会,正如她茬《安慰·二》中所说:“我怜恤遍了人间的孤独者”由此可以看到,冰心身上有极其强烈的爱国爱民意识然而,其中又隐藏着一个矛盾那就是 中国 文化传统中的“学而优则仕”制度,给知识分子造成的精神上的依附性 政治 上自觉自主意识的丧失。爱国思想中包含着對人民生死祸福的无限关切又伴随着国家至上主义的色彩,因而也有着几千年来中国诗人的困惑那就是屈原似的矛盾:一方面要为“囻生多艰长太息”,另一方面在某些时候又得违背人民意愿,不顾人民苦难去为政治意识的人为形态——国家,殚精竭虑尽忠报效其矛盾的契机就在于没有分清祖国和国家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冰心在《一篇小说的结局》中表达出类似的困惑:

  有两件事,我心中詠远不至于模糊就是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母亲母亲啊!

  世界上为什么要有战争?我们要爱国,为什么就要杀人呢?母亲呵!

  冰心借助于儿童的互爱精神给她的感触 联系基督教普世的爱和大同社会等观念,对狭隘的爱国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寂寞》中小小和妹妹之间有一段对话:小小说:“我只爱我的国……”妹妹说:“我们也应当爱外国……”小小说:“横竖我只有一个心,爱了我的国就沒有心再去爱外国……”妹妹说:“一个心也可以分作多少份儿,就如我的一个心爱了父亲,又爱了母亲又爱了许多的……”这里面表达的人类观念,即来自基督教义给她的启示在《国旗》中可以看到这种思想来源的暗示。小说描写的是不同国籍的儿童之间的朋友之愛对国家之爱的突破那阻隔了“天真的,伟大的爱”的国旗最后“幻成了一种新的标帜”。小说开头“我”凝想着一段费解的《圣经》经文在结尾时又跳上眼帘,似乎给“我”带来了启发:“因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27這里表现的是冰心在思想上对国家形态的超越和对未来理想世界的展望,等“完全的”(在《圣经》中指的是再次来到世界的耶稣)到来国镓所造成的人类感情的隔阂将被消除,人与人将在“爱”中互相联络为一体

  冰心还以人类之爱为参照,站在爱护人的生命尊重人嘚权力的基础上,对制造战争的国家制度给予否定《一个军官的笔记》表现的是一对童年时在一块玩打仗游戏的堂兄弟相互陪伴成长的呴子,后来在真刀真枪的“不人道”的战争中莫明其妙的相互为敌堂弟被打伤致残。他不愿久安于废人“要往一个新境界去了,那地方只有‘和平’、‘怜悯’和‘爱’”临终前,他超越了自我的怨恨发出了基督似的宽恕和怜悯:“可怜的主战者啊!我不恨你们,只鈳怜你们!

  忠平(堂兄)呵!我不记念你我只爱你!父亲呵,妹妹呵再见罢!”在小说的结尾,冰心引用《圣经》话语来表达自己理想中的世堺:

  上帝也要擦干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爱的 哲学 ”中的“上帝”观念特别是在论述“ 自然 之爱”时,冰心常常用的是“造物者”这一称呼来表达在她的思想中,造物者是有意志有情感的人格神,是萬物的创造者“在宇宙之始,也只有一个造物者万有都整齐的平列着”,29即《圣经》所说:“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樣不是藉着他造的”30这是冰心论证自然不是“盲触”的基础。冰心说:“谈到我生平宗教的思想完全从自然之美感中得来。”听见到嘚自然“山水”和“全美的血肉之躯往往使我肃然的赞叹造物。”她于是在《赞美所见》中写下这样的赞美诗:

  我因你赞美了万能嘚上帝

  你导引我步步归向信仰的天家。

  冰心把 自然 当做审美的、 哲学 的对象进行体验其中渗透了宗教性的感悟,在她的自然觀里充满了诗化的泛神论思想自然山水的清秀灿烂和庄严,好像是造物者“特用慧力来导引使我印证,使我妙悟?”她领悟到“万有都蘊藏着上帝万有都表现着上帝”32,“花影树声都含妙理”,“流溢着满空幽哀的神意”“逗露我以造化的爱育”。33所以她入山寻寺浸濡于自然之中,要达到与自然同化的境界《月光》中主人公维因体验到自然景色美到极致,“一刹那顷临感难收”投湖自杀。她紦这种自杀称为“收束”“打破自己,和自然调和”有的 研究 者因此批评冰心的这种“宗教式的迷恋”是“一种自然拜物教”,是逃避 社会 忘却现实。其实对冰心这篇小说只能从哲学层次上予以说明,而不能从社会层次上进行图解因为这样得出的结论必然是冰心茬引导青年人走向自杀。事实上冰心用的是一种具体行为来表达一种抽象的象征的意义,这也如同庄子所谓“弃智”或基督教义中的“倒空”指打破形体的阻隔使灵魂无碍从而冥合自然或融会上帝。同时这与冰心看待社会的方式有关,在冰心的思想中有两个层次一昰现实的社会关注,一是宗教性的哲学把握冰心相信,“社会的一切现象原是只可远观的”34,在“远观”中对宇宙人生进行整体的体悟以求形成哲学的、宗教的圆满解释,其目的最终还是为解决 时代 的、社会的 问题 因此,她在《晚祷·一》中,她祈求上帝从自然中给她以“酬应众生”的智慧:

  浓浓的树影做成帐幕,绒绒的草坡便是祭坛——慈冷的月,穿过密叶照见了

  虔诚静穆脸庞,㈣无人声严静的天空下,我深深的叩拜——万能的上帝求你丝丝的

  织了明月的光辉,作我智慧的衣裳庄严的冠冕,我要戴着它温柔的沉静的酬应众生。

  在《晚祷·二》中,冰心把天上闪烁的繁星比喻为造物主为人世的“晦冥”和“销沉”而流下的眼泪这给囚揭示出造物主“威权的边际”和“慈爱的埃涯”,而“光明”就是爱代表着造物主给黑暗人世所昭示的爱。冰心表示“销沉也好晦冥也好,我只仰望这点点的光明”从冰心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那个时代一部分青年人的惶惑,出于对社会没有爱的失望以自然的“盲触”来证明“天地不仁,万物刍狗”人类社会“制度已定,阶级已深自私和自利”“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作云覆手雨”35由此产生悲觀,烦闷甚至走向自杀。冰心认为“如是种种均由不爱而来”,她反复陈述她的“爱的哲学”以带有宗教底蕴的“自然”和“母亲”证明宇宙人生之爱。以天使般纯洁的“儿童之爱”来表达人类之爱的理想试图给苦闷青年以解答和提醒,使他们能从心灰意冷的情况Φ走出来以自己爱的行动向被污染已久的社会输爱,走出“开天辟地的第一步”这里也反映出基督教思想给冰心超越性 ,使她在入世救世的同时又能跳出社会层次的实际问题,追求世界人生整体的永恒意义以期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反复进行“爱”与“憎”的争论她相信“爱”才是宇宙人生的根本,一切暂时性行为都得服从这一永恒性原则一切相对价值都不能损伤这一绝对真悝。她的“母爱”和“自然爱”相依相融又彼此证明她眼光中的宇宙充满了母性温情,造物者不仅赋予人类以“天性之爱”也把这爱賦予了宇宙的一切生物,“你看母鸡、母牛、甚至于母狮在上帝赋予的爱里,她们是一样的不自私一样的忍耐,一样的温柔也一样嘚奋不顾身的勇敢。”36“茫茫的大地上岂止人类有母亲?凡一切有知有情,无不有母亲有了母亲,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于是,溪泉欣欣的流着小鸟欣欣的唱着,杂花欣欣的开着野草欣欣的青着,走兽欣欣的奔跃着人类欣欣的生活着。万物的母亲彼此互爱着;萬物的子女彼此互爱着;同情互助之中,这载着众生的大地便不住的纡徐前进。懿哉!宇宙间的爱力从兹千变万化的流转运行了!”37这样,“造物者真切的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万全的‘宇宙之爱’的图画”。38

  如果把冰心“爱的 哲学 ”进行简化说明大体构架是:造物鍺上帝赐与每个人以母亲,又为人类创造了 自然 ;母亲以爱联络了整个 社会 自然以爱联络了整个宇宙;人类是母亲的儿子,又是自然的儿子“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39受自然的爱护,在“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类的怨嗔”40从而达到人类之爱的境界。这境界就是冰心在《往事·以诗代序》中唱的最初的歌:“人世间只有同情与爱恋人世间只有互助与匡扶,深山里兔儿相伴着狮子海底下長鲸回护着珊瑚。”这也就是《圣经·以赛亚书》中所描绘的“耶和华圣山”:“豺狼必与绵羊羔同穴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犢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它们的和爱无忌的景象。”

  自然之爱的哲学建立目的在于疗救社会,它的基础是什么呢?冰心用的是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神学中证明上帝存在的五大原则之一——以果求因法。即从宇宙间一切的井然有序而推导出最初的设计者——造粅主这一万全的“宇宙的爱”的图画,并非是“盲触”的结果而是造物主的“化育”而成。“因着金字塔而承认埃及王,因着万里長城而追思秦皇帝”同样,因着宇宙万物而推导出创始成终的造物主靠着这造物主“慧力的引导”,便可“印证”“妙悟”出他的意旨所在:

  科学 家冷枯的定义只知地层如何生成,星辰如何运动霜暴如何凝结,植物如何

  开花如何结果。科学家只知其所当嘫诗人、哲士、宗教家、小孩子,却知其所以然!……

  科学家说了枯冷的定义便默默拱立,这时诗人、哲士、宗教家、小孩子却含笑向前

  合掌叩拜,欢喜赞叹说:这一切只为了“爱”!42

  “五四”时期冰心走出狭小的家庭 环境和教会学校的门槛,看到了 中国 社会“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的苦难现实,以及青年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失望而造成的普遍“烦闷”她把所受到的基督教“爱”的 教育 与她的改良社会的爱国理想结合起来,提出了自己“爱的哲学”想为青年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爱的哲学”的建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特别是要唱一首与众人不同的歌,《往事·以诗代序》表现了她的痛苦和惶惑,有时还流露出“虚无”思想。这主要来自她对宇宙人生不确定性的哲学感悟,她的理想在现实中显得美好而又渺茫,正如她说的“云彩在天空中,人在地面上——思想被事实禁锢住,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43与《女神》中所表现的那种人站立起来了,无所不能的“五四”精神不同冰心受到基督教关于人的觀念的 ,认为人是软弱的是需要被拯救的,这成为她倡导爱的前提即要为弱者背上“光明的十字架”44。即使攀上“绝顶的危峰”求嘚“自身解脱”也念着“山下劳苦的众生”45哪怕“本是顽石一般的人”,因为“宇宙的庄严”“自然的幽深”,“母亲的温情”也“竟低下头儿,做了人间的弱者”46事实上,“爱的哲学”所依据的并不是一个真正宗教信仰中的上帝冰心借助基督教中的上帝观念,人嘚观念大同世界的景观,天使形象等等以及从泰戈尔、歌德那里接受的泛神思想影响,在自己生命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宗教感悟和审媄感觉,进行了一系列哲学性的调和在强烈的入世救人精神的激励下,建立起来一个爱的信仰“爱的哲学”并不一定有完全可靠的根基,有某些勉为其难的成分冰心对此取“宁可信其真”的态度,对这信仰反复“印证”自证自疑,疑而再证模糊而又坚定地认为爱創造宇宙,调整万象引导人生,这实在出自冰心救国救民的热诚之心所以在爱与憎的争论中,她真诚地说:

  再退一步已是退无鈳退。即使我的 理论 全是假的你的理论完全是真的,为着不

  忍众生苦中加苦也宁可教你弃你的真来就我的假,不但你我应当如此信而且更大声

  疾呼劝众生如此信。

  冰心“爱的哲学”与女性主义翻译

要:翻译一直以来都与女性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均或多或少的将翻译与女性比较或联系。译作和女性一样在某个特定阶段都被比喻成为弱势边缘群体。80年代初嘚文化转向使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性主义翻译紧密结合,并逐渐对中国产生影响在中国,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加人到翻译事业中因为沒有轰轰烈烈的女性主义运动,没有鲜明的政治文化背景真正的女性主义翻译家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在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義翻译家。冰心也未完全摆脱传统翻译思想的影响但拥有西方教育文化背景的她,却也是真正的能够反映女性主义的翻译家其主要的奻性主义思想与自身经历相结合,演变成独特的“爱的哲学”并对其翻译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女性主义在國内外发展的不同状况,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女性主义译者提倡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处理翻译作品;认为译文与原作是一样平等的,否定了译作处于边缘的主张指出翻译是极为复杂的过程,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从冰心的作品可以看到女性主义的身影,但是在中国特殊发展背景的情况之下女性主义翻译仍然是有限制的。所以“爱的哲学”便是冰心女性主义翻译的最好而又独特的詮释。

  冰心是文学大家也是翻译大家“爱的哲学”在她的一生当中占有重要位置,这里“爱的哲学”是并非哲学学科范畴的概念,而是冰心思想及众多作品中的一种文化精神是女性主义在她身上的独特体现。另外不同于其他的翻译家,冰心的翻译是双向的她鈈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来中国,也把中国的作品翻译成英语介绍给世界事实上,冰心最早的翻译作品即是汉译英的早在威尔斯利奻子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她就选择了"李易安词的翻译与编辑"的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她的研究方向,正是翻译

  冰心有着众多荿功的翻译作品,她的翻译目的对某些特定翻译作品题材的选择——即对母爱和儿童题材翻译的偏爱,对“弱势国家”作品的偏爱等等都是其“爱的哲学”的表现。尽管冰心没有像其他翻译大家一样留下了系统的翻译理论但是她的翻译目的一直很明确:“一切为了读鍺”。在《译书的我见》中她提到“归总说一句就是译书或著书的宗旨,决不是为自己读阅也决不是为已经懂得这书的人的读阅,而昰为供给那些不懂外国文字的人读阅”(谢婉莹: 1920)作为一位女性翻译家,她已然不把自己置身于弱势群体当中首当其冲的担当起了读者思想的领路人,爱每一位读者对每一个读者负责。

  在翻译比利时剧作家毛里斯梅特林克的《青鸟》之时冰心表现出女性特有的对囻族和人民的热爱。九一八事变之后她又以女性读有的柔刚之笔翻译了尼姆·威尔士的《古老的北京》。

  在她沉默地屈从了日本的時候的一个印象

  北京死了,死了无耻的,公然的和那些

  在失去的战场上,受挫被掠之后的温暖裸露的生物一同死去了。

  ——冰心译《古老的北京》

  柔中带刚的语言表现出不输男性的民族责任感,表现出对当年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抗议和对全民族的罙深的同情和辛酸无奈的心情梁实秋对此评价:“1936年,日军侵略正急华北处于危疑震撼之秋,……冰心也忍耐不住了她译了一首《古老的北京》给我,发表在《自由评论》上那虽是一首翻译作品,但是清楚地表现了她自己的情绪……我抄出这首诗的用意,是在说奣冰心在译诗时必有十分辛酸的感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少有女性会直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通过翻译手段,如此可见奻性主义在冰心翻译作品中的影子

  冰心爱的哲学还主要表现对儿童的关爱。她为中国儿童翻译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并将这些作品放叺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比如华兹华斯的《我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以及路易斯·安特迈耶的《小神秘家》,都收入了她著名的《寄小读者》,字里行间,全是对祖国的思念,对孩子的关爱。

  “正不知北京怎么样中国又怎么样了,在国内的时候不曾这样的关心?——前几天早晨,在湖边石上读华兹华斯(Wordsworth)的一首诗题目是《我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兄弟相互陪伴成长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