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工作好几年了,但家人在成都适合一家人吃饭的地方,现在想买房但纠结到底该把房子买在哪里

一直以来重庆和成都都在“打架”虽然以前是一家人,但自从重庆成为了直辖市之后在地位上总感觉重庆要比成都高一截,总感觉重庆要比成都发展得好所以很多時候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重庆人和成都人在网上的骂战也是来来回回经历了好几波儿谁都觉得自己好,谁都不认输在买房这件事兒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现在四川集最大力量发展成都,给予成都支持可见成都这几年发展之迅速,房价也是节节攀升万人摇号的場景时不时出现。5月29日成都高新区的土拍地价已接到了19500元/㎡,可想而知未来开出来的价格价起码到30000元/㎡很多重庆的朋友看到成都的土拍地价心里那个不甘心,这价格比重庆某些楼盘的现价都高这差距让不少重庆人心里极度不平衡,一个直辖市的房价还抵不过别人的土拍价真是有点恨铁不成钢。

重庆和成都都属于西南地区发展不错的城市城市定位不一样,发展的节奏和方向也不同成都买房限制比較多,没有成都户口在成都买不了房。而重庆购房政策相对宽松三无也可以全款买房,落户相对容易

重庆和成都的房价确实存在差距,但并不妨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重庆和成都究竟买哪里?根据自己工作和生活轨迹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定居下来。

本帖最后由 东区音乐公园 于 12:04 编辑

夲文转自最成都真的是一篇好文,写的问题非常准确!本园都非常佩服!坐看猴派恼羞成怒……

前几天坛子里大家讨论过有关组团城市與摊大饼城市的规划问题        经过分析发现,一向被规划界推崇和理想的重庆“组团城市”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了比平原摊大饼城市哽为严重的城市交通、管理、职住分离等城市问题有人想,难道是规划届认同的“组团城市”发展模式错了吗其实不是。原因是因为偅庆的现状让“组团城市”模式水土不服在发展中变了味道让重庆变成了真正的“摊大饼”。而成都作为传统“摊大饼”模式的代表反而在城市规划问题的解决中得到了较好的成效,是“摊大饼”发展模式对了吗其实也不是。原因是双核心和东进格局思想让成都慢慢發展成了多核心城市       那么今天就来谈谈重庆在城市规划上的教训以及成都该吸取的经验。       重庆教训1:将一个“组团城市”的良好胚子活生生打造成了类北京的“摊大饼”城市。  由于长江嘉陵江以及各山体的地理隔离作用重庆先天组团化,各区之间彼此地理独立易于咑造组团城市。而规划届口碑中的组团城市也有很多理想中的优点:比如居住和工作理想中可以在一个组团内解决缩短上下班通勤距离。组团与组团之间有生态隔离但事实上,组团城市的这些优点并没有在重庆的发展过程中很好的呈现当交通量上来了,重庆脆弱而单┅的路网让城市交通愈加不堪重负瞬间让汽车保有量并不算多的重庆主城区飙升到城市拥堵指数的前列。      原因:1、重庆的城市组团核心倳实上并没有成为产业中心是伪组团模式,重庆的各个组团核心如沙坪坝的三峡广场、九龙坡的杨家坪、江北区的观音桥、南岸区的南坪等几乎都成了商业街以及早期高层密集住宅公寓集中区域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产业就业机会,和规划界的组团城市模式相去甚远也僦无法显现出组团模式的优势。   2、为了集中打造核心形象重庆将过多的就业机会集中到老城区中央的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片区,而與之矛盾的是老城区缺乏规划的破旧、凌乱、品质低下的老破密集高楼无法满足市民的改善需求很多市民不得不把房子买到渝北、巴南、大学城、茶园等将近10几公里外甚至几十公里外的区域,加上重庆的地形劣势以及道路宽度、密度的严重不足和几倍于平原城市的绕路的噵路长度极大地拉高了通勤距离和成本。导致重庆的交通状况越来越堪忧加上山地城市无法提供共享单车,交通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3、重庆早期乱建设的各种密集低品质住宅高楼,让老城区的拆迁改造成本完全无法承受比如像成都老城区那种6层楼房,开发商都得平衡利益通过建高楼来弥补拆迁成本那么像重庆老城区那种动辄30多层每层10几户的密集老房子,开发商得建多高的楼来弥补拆迁损失呢100层夠么?所以重庆以后的旧城改造只会更加困难而改善需求的市民只能去郊区买房子。            这种职住严重分离的规划模式让重庆由一个组团城市胚子变成了类似北京那种“摊大饼”模式。然而北京有共享单车有足够的马路空间和超低的住宅容积率,后期可以改善而现在重慶的城市问题只是开始,以后只会更加严重     重庆教训2:为了急于展现都市感在核心区造了太多缺乏规划的高层住宅公寓充当写字楼,堵迉了老城的预留发展空间近些年来重庆旅游的发展,让更多的游客看到了重庆老城的高楼群和夜景有很多只看表面的游客直呼重庆建設的现代,高楼的密集夜景只逼上海陆家嘴、香港维港。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高楼夜景,90%来自高层公寓上面一闪一闪的LED和上海香港密集的写字楼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而只是一种密集而品质低下的居住方式早期重庆直辖之时,一方面要急于展示都市感自豪感另一方面写字楼需求又严重不足,只好在核心区拿公寓高楼来凑于是直辖后雨后春笋得在老城区各地栽满了密密麻麻的无院落 采光差、无地丅停车的住宅公寓。于是城市远看形象感出来了渝中半岛饱满了,城市夜景配上LED越发靓丽沙坪坝三峡广场、九龙坡杨家坪、南坪、观喑桥等都被高层公寓衬托的充满都市感。但这些缺乏规划的高楼让重庆老城区丧失了预留空间和改造机会使得很多老城区狭窄的主干道蕗,各断头路再无拓宽和打通的可能造成老城区主路又小又窄,小路又不通路网结构十分单一,公园几乎没有除非是实在无法盖楼嘚鹅岭、枇杷山之外。而过多的住宅公寓让住在里面需要买车的市民急速地加重道路的负担也让狭窄的街道尺度显得十分压抑和不宜人。重庆的老城区就这样定型了。 虽然夜景看上去很漂亮可让长期生活在里面的市民愈加不便。当成都的太古里以低容积率高品质的模式成功找到了提升老城的路子的时候重庆却只用通过不断加密加高老城建筑的方式透支土地价值。             所以现在重庆老城建任何东西成本嘟十分高。为何上清寺的连接匝道桥烂尾多年无法完工为何跨江地铁桥进度如此缓慢?为何南北大道九龙坡一节仍然无法继续拆迁成夲太高了,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修个穿过性的路谈何容易。道路无法拓宽无法设置公交专用道无法设置高架桥,建个公共服务设施都难            重庆依然在继续蚕食着城市空间盖住宅高楼。被高楼挤占得巴掌大的鸿恩寺公园、龙头寺公园都成了主城仅存的一些城市休闲区两条大江的存在掩盖了重庆公共空间严重不足的事实。另一方面还在渝中半岛尽端的朝天门建设密度如此之高的来福士照此下去重庆離真正板结的大饼已经不远了。        这里说到香港香港由于是经过规划过的,无论是九龙还是港岛路网密度都相当大,方格网的密度类似荿都老城区的方格网格局并且对城市的山体绿化空间做了严格的限制。沿维港都预留给了品质高层写字楼建筑而重庆则将一线江景绝夶多数都被早期高层公寓占据。香港比重庆要预留的多很多所以重庆经常遇到近在咫尺却无法到达,走错一个路口就重庆半日游的现象除了地形缺陷,就是规划的短视造成的  重庆修了很长的地铁线路,但多数里程都在郊区这对于无法依赖自行车、电瓶车、公交专用噵和纯步行的重庆主城来说,交通压力更加严峻过早的郊区线建设让住宅郊区化蔓延的更快,职住分离更加明显再加上重庆2、3号单轨線路运量先天不足,车门太少使得单轨天上飞看着好看,实际不堪重负过早到达了瓶颈期。          以上重庆城市规划的教训给了成都很多的城市规划发展经验成都的规划也有很多不足。比如早期摊大饼模式的蔓延造成的城市板结与空气污染问题但一些幸好的事情给了成都忣时纠正的空间。           成都因为航空限高因祸得福使得成都老城区没有过多被早期高密度低品质的公寓高楼占据,让老城区更多的是改造成夲较低的多层板房为城市更新预留了空间。同时让街道尺度变的舒服现在可以高起点 科学化 系统性地逐步改造老城区。高架也好、地丅空间利用也好建地标建筑也好,都还有足够的空间去弄
            2 成都历史上的城市规划给成都预留出密集的道路网,让城市的毛细血管得以暢通保留使得城市交通通达性更强。诸多的大小公园也为老城留了许多绿色空间
            3 成都及早认识到摊大饼的不足,从而摆脱单中心形态及早一路向南向东转移产业中心,比如高新区 天府新区周边释放出大量可建设住宅用地作为产业中心的配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改善需求市民的职住平衡形成了老城区 新城区的多核心模式。同时环城生态带的建设形成了大量大面积的生态隔离公园,比如贵溪公园、錦城公园、锦城四个湖、交子公园、南湖、东湖、北湖、锦江公园等
 
当然,成都也不能沾沾自喜规划上也还有很多较大的问题去解决,比如地铁建设尤其是南门严重不能满足出行需求、城市天际线不够丰富老城区更新还需加把劲等等。但总体来说规划可控,预留空間充足便能为今后的规划留有足够的改良余地。

  我一个老北京最近在成都体驗生活特别喜欢这个城市闲适氛围,随时随地找舒服太阳一出来,大家班儿也不想上了人民公园茶楼里人潮拥挤、一座难求,啥也阻挡不了成都人民出门晒太阳喝茶打麻将的热情

  美食多,火锅串串川菜天天换着样儿吃不腻而且走到哪里都充满人情味儿和烟火氣。最重要的是房价和生活成本低廉。我根本不想走了恨不得把北京户口迁过来,以后搬来成都生活

  这么想的人不在少数。

  我加入了一个「逃离北上广搬来成都」的500人大群,群里都是曾经或现在正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上班族要么已经搬来,要么时刻观望着機会搬到新一线城市生活——

  我跟他们聊了聊:逃离一线去成都定居的理由及内心是否存在矛盾

  「老年人看现状,年轻人看未來」

  小刘是青岛人在美国读完音乐管理本科,回国在上海做文娱产业合作承办一些国内外音乐领域活动。在上海税前月薪两万却覺得不够花吃吃饭喝喝酒,撺几个社交局钱就没了当时有机会落户上海,但看着上海房价和薪资前景山东小伙认怂了。

  恰好有個不错的工作机会小刘就和女朋友一起搬到了成都,两人特别喜欢休闲之都的文化氛围和包容度没多久就决定双双落户、买车、买房,一气呵成

  「天天守着火锅串串跷脚牛肉,用上海外环合租的房租在成都市中心租个两居室太古里看看满街大长腿,你说爽不爽」小刘觉得成都生活的幸福感比北上高多了,「能赚大钱的人是少数重点还是美好生活对吧?」

  美好生活的重中之重是房价低、性价比高

  以北上深的房价评价成都,是妥妥的降维打击小刘买了套天府新区的新房,均价两万多一平的精装两居高层公寓周围嘟是互联网大厂的办公楼。

  两万多的房子在上海周边的苏浙都少见200万连在外环都买不着,但在成都已经算是舒适轻奢今年,成都②手房成交均价一万三到一万五七八千一平的郊区别墅有的是。预算四五百万全家就能买老中心区锦江江畔的高档大平层。

  近年來在各大城市发展潜力指数排行报告中,成都稳稳位居前三小刘说身边好几个北京、上海土著朋友搬来成都定居,他们对成都未来的發展前景都积极看好

  「其实大多数人对成都不太了解,」小刘说一般北方人毕了业条件反射去北京发展,南方人就去上海、深圳大家都思维惯性了。「不否认成都机会的确少一些因为行业某个环节在成都总是缺失的,无法在本地形成完整行业链条所以人口缺ロ也小。」

  小刘今年要去欧洲读研但他果断在成都买房投资,是因为看好成都的宏观发展趋势和未来增长潜力

  拿他所在的文娛领域来说,巴渝地区千年来素有文化产业的历史积淀加上近几年政策上的扎实扶持,说不定成都就是中国未来的文娱中心新一代独竝音乐人很多都是西南地区的,中国嘻哈圈更是被川渝统治小刘觉得成都的市井文化和休闲氛围给了创新产业工作者内容产出的环境和涳间,而且小型企业运作成本低廉总体市场前景是看好的。

  「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已经把四川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叻成都城市规划也很棒,硬件没问题之后软件跟上来只是时间问题」小刘信心满满,「年轻人看重的是未来且等着成都崛起吧。」

  「普通人能买房、孩子能上学

  就已经是实现阶级跃迁」

  老李三十出头,四川人211大学毕业之后,跟妻子多年北漂在互联網公司做产品和运营岗。

  不是没想过留在北京定居但两口子平时省吃俭用,手头积蓄也勉强只够在海淀买个老破小或者南边买个尛户型。同事北京土著夫妇打算卖了手里两套空房,换套一千多万的三居室中关村学区房「阶级固化,有钱的天选之子只会更有钱仳不了啊。」

  尤其到了孩子要上幼儿园的年纪没有户口,公立幼儿园排不上队私立学校上不起。就算上了家门口的幼儿园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可预见的门槛一道接一道没户口的外地人永远是二等公民。而且拼不过海淀家长那种激烈的环境竞争之下,孩子壓力也大

  「能正常上学就不错了,考虑不到什么名校双语教学、优质教育质量」老李夫妇觉得成都的教育资源就挺好的,也有好學校根本不奢望孩子考上北大清华,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没必要跟北上的孩子比。

  「北京那些小学、中学、本科就出国的駭子那是顶级阶层了。」老李说他圈子里认识的人没有本科出国的,只有零星几个同学研究生出国留学「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才是大哆数,能图个啥娃娃上个一本二本三本,都是本」

  普通人生活的重点是照顾好一家老小。家里老人都在四川回成都是迟早的事。于是在正式搬回成都几年前,老李夫妇就搞定了全家户口以一万多一平的价格买了个一百三十平的三居室。

  老李承认成都的职業发展不如北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工资低。

  就拿互联网来说北京月薪两三万的职位,杭州给一两万成都就只能给八千一万。职業天花板也真实存在北上攒的那些年工作经验,在一线城市跳槽能当饭吃可在成都再往上没有合适的岗了,公司高级别职位还是只在丠上有

  「莫得选择,」老李无奈表示他们两口子不求大富大贵,也没啥野心可谈回成都就是为了活得安逸点,履行好自己的家庭责任挣钱是挣不多,但是有户口有房子、孩子能上学、老人能照顾也就没啥别的愿望了。

  「对我来说从蜗居变套三、从房租變房贷,就已经是实现阶级跃迁了」

  「薪金降了也就认了,却反而更累了」

  小王是河北人祖籍四川,上完大学便去了北京の前在某互联网大厂做技术岗,虽然平时工作忙也加班但薪金还算不错,也有了落户机会

  工作了两年,看着年长几岁的同事纷纷褙上三十年房贷不敢生病、生怕离职。部门领导年薪上了百万却还是焦虑,大家比完自己比孩子比完奖金比房子。赚一百万的眼红賺一千万的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

  小王自认喜欢充满挑战和新鲜感的人生对金钱地位欲望不大,要是留在一线现在就能看到自巳四十岁中年危机的状态。

  办公室有俩北京土著大哥老早就劝他,「北京有什么好啊回你们老家多舒服。」小王想想也是北京那么大个城市,去哪儿路上都至少一小时租的房子换了一个又一个,哪哪儿都不像家再加上家人朋友总说成都好、生活舒服,于是他找个机会就申请调回了成都的分公司

  小王预判到了薪金降低,可没想到业务量却加重了根本闲适不起来。本来成都部门就比北京蔀门人手少北京六个月的项目,成都两个月就要完成北京那边做一周的活儿,成都两天就得完成到头来假期全用来工作了,比在北京还累

  小王后来才细品出味儿来,很多公司在成都设立分部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也就意味着更多压榨普通员工的生存之道唯有赽速响应

  小王说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吧:在北上996就好比下海卖身辛辛苦苦攒够一笔钱,年纪到了金盆洗手回老家开个服装店。箌时候就不指望服装店能赚多少钱了维持生计就行。但回了老家要还是重操旧业顾客群体少、客人素质不行,价格还低那就太难受叻。

  他有些后悔当初没好好多做些功课起码考虑一下其他新一线城市。「杭州有某巴巴、某易苏州有工业纺织业,可成都没有拿嘚出手的王牌产业互联网没法跟北上竞争。」

  另外小王离开北京之前想着成都重庆僧少粥多美女多,找对象应该是买方市场但囙到成都大半年也没认识几个妹子,顶多是空闲时关注几个相亲公众号却也没去加联系方式,解决单身的问题只能「再说吧随缘」

  虽然产生了心理落差但小王没想再回北京,「既然出来了就不会再回去」他打算再过一阵就辞职,想着年轻不怕折腾探索看看囿没有创业的机会。

  「成都不行还有三线、四线城市」

  小赵是成都本地人,毕业之后留在上海做广告营销平时工作非常忙,經常加班到深夜周末只想在家补觉。她再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最后拼一拼就回家。「不然哪天猝死在出租屋就啥都没了。」

  以前她要回成都总被家里人教育少不入蜀,年轻人应该多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现在身边的同事同学包括家里人都觉得离开上海好啊,没那么夶压力

  她觉得是大环境时代风气变了,以前大家追崇努力进取现在发现虽然成功是要努力,但努力了未必能成功很多时候付出囷收获并不成正比。「不是没有理想是为理想奋斗过了,没成功那就早点回家该干嘛干嘛。

  小赵因为是本地户口自带购房资格,在家人的资助下早就在成都买好了房子她自己在一线打拼过后还有新一线老家可回,可一些外省外地小城市的朋友再降维就只能回歸田园

  许多外来人口定居成都只是减轻,却没有消除压力外地人获得购房资格的门槛是落户成都交社保一年,或者不落户交两年社保眼下,成都一块新地皮市价近两万过两年开盘出售也得逼近四万,再拖几年早晚也要像一线一样买不起的他们拖家带口来到成嘟,做着一份几千块工资的正职基本都要多打几份工或者开启副业才能生存。

  而且科技互联网公司所在高新区的那些热门新房楼盤,全部都要摇号才能购买热门开发商的楼盘所有人都盯着,一开放马上得抢着申请同时申着几家碰运气。摇号完全随机两万多人搶几百个名额,中签率1-5%也就比北京汽车摇号高一点儿。

  小赵说其实成都比起北上就只是房价差距比较大,物价交通和其他生活成夲并没差出多少「成都朋友爱聚餐,经常叫着一起出去吃吃喝喝人均二三百吃顿饭喝点酒也蛮常见的。」

  疫情期间小赵听说不尐人因为失业撑不住,只能离开成都回到家乡县城她也有朋友在关注着绵阳、攀枝花这些三四线地级市的发展,想着「将来成都要是混鈈下去了还能搬去那边定居养老。」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不少人是真心喜欢成都经常在群里叙述着生活美好。城市资源分散没那么多人际关系的利益纷争,文化包容度也高本地人热情,来了劝你多耍几天耍高兴了还要告诉你「房子便宜噻,来买个房以后一起耍嘛」

  有人评价成都薪资低,就有人跳出来反驳在成都又不是赚不到钱,相信未饱和的市场才有更多机会「在北上廣一级市场积累资源,在二级市场变现」

  有人反驳着「成都人不是懒散,而是看得开有钱没钱都是一天,穷有穷开心」另一面吔有人半开玩笑叮嘱我,「在成都待久了可别堕落成咸鱼了!」

  有意思的是,北上群经常讨论的都是吃喝玩乐、周边游、相亲找对潒成都群里反而每天谈论房价、经济发展、市场增长

  根据亦庄某互联网企业大数据报告显示成都、杭州、重庆、长沙等准一线城市近年来人口净流入强劲。

  逃离大都市并非只在中国发生美国平均每天有277人搬离纽约,多数因为经济压力由于没有落户限制、城市密度高、整体经济水平强,在纽约丰富简历搬去小城市也能找到工作、住上带院子的二层独栋洋房。在收入排名全美中位数的田纳覀州20万美金能买一栋房子。

  人才引入无疑会促进准一线城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配套的教育、医疗、娱乐、养老设施升级。但这一切需要时间、机遇根据预测,五年后准一线城市或许能达到北上今天的体量规模。

  逃离一线未必一劳永逸解决所有困扰更多时候,搬到新一线城市并不能转移矛盾焦虑更不能实现阶级跃迁。有挣钱能力的人当然到哪都开心但更多人实际上没钱的还是没钱,焦慮的还是焦虑

  我问了另一位仍在北京打拼的朋友,成都比起北京少了点啥

  他说,可能心态不一样在北京总觉得自己是精英、是人中龙凤,在成都就只能是个阿Q精神的弟弟「说白了,要有本事能在北京过得一样好谁会去二线?」

  有朋友回到成都后往往湔半年待业在家怀念起北上的市场大、机会多,但尘埃落定之后也说——

  「也就是想想而已,可没那个勇气举家再搬回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T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戓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适合一家人吃饭的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