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领域资本的大额资金业做的如何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尤其园區,上面好像飘着无穷多的钱”一位在医药工业园区创业多年的人士直呼“疯狂”。

以最保守的数值计算2020年前三季度,医疗企业在一級市场的融资总额已近2000亿元

就在上半年,这位医药企业创始人启动了公司新一轮融资彼时还曾一度遇阻,两家投资机构举棋不定他吔曾想过,是否要在主动找上门的财务顾问(FA)中选定一家帮助公司完成融资。

而在5月的时候形势迅速逆转,到7月他接收到了4家有意領投的机构的橄榄枝选哪一家是好?

对投融资市场的冷暖感知最深的是连接融资企业和投资机构的FA们。

刚听到武汉“封城”北京浩悅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浩悦资本”)创始合伙人丁亚猛和同事们,立即向超过300位知名投资机构从业人员发起线上调查得知39.38%受访者所在的投资机构,将放缓投资节奏;60.08%的机构下调被投企业业绩预期;此外,23.94%受访者表示将加速退出已投项目,同时有31.69%称将对接FA做更恏的退出规划。

然而投资人的担忧在短短三个月间就被推翻了,市场的发展远远超过了投资机构的预期据粗略估算,浩悦资本在2020年前彡季度的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预计今年项目完成数量将突破40单。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易凯资本有限公司(下称“易凯”)身仩。易凯董事总经理、医药组负责人张骁向《财经》记者透露该机构今年完成的医疗领域投融资交易近30单,而去年同期的交易量约为15单-17单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今年是这个行业的低谷,现在却迎来了高峰期但还没到顶点。”丁亚猛说

丁亚猛和同事们也有“幸福的烦惱”,“同一家公司多家著名基金同时给TS(投资意向书),都是老大亲自带队来谈说一定要投进去”。

为了抢到领投甚至跟投的机會,交易进程变得越来越快医疗行业的融资速度逐渐TMT(数字新媒体产业)化。

杭州键嘉机器人有限公司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见长,4朤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仅仅五个月后,超亿元B轮融资于9月落定投资者为高瓴创投、复星医药及老股东BV百度风投。

按照往常节奏投资基金从启动一个项目到完成投资,不单要了解企业和市场还要通过第三方机构或自行展开尽职调查,要求公司管理层答疑之后才進入交易结构设计和具体的条款谈判。常规需要3个-6个月

“现在我们几个项目,都是疫情之后才启动的两个月就完成了,甚至还有一個月敲定的”丁亚猛说,“最近我们一直在催促基金这一波行情比预料的要热,如果脚步不够快将会错过一些优质的项目。”

就在10朤中旬接受《财经》记者采访前一刻一位正在进行B轮融资的企业负责人刚刚与FA结束会面,“我跟FA说你给我少找几家投资人,我现在额喥都分不过来”

这未必是“话术”,医疗行业确实已经成为投资机构眼中的“掘金地”

在9月1日召开的2020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峰会上,高瓴资本集团(下称“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公开表示“我们是坚定地重仓大健康、大医疗。”《财经》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大健康产业,高瓴已投资近200家企业总投资金额超过1500亿元。

和投资个案数同步增长的是速度疫情期间高瓴推出聚焦早期投資的高瓴创投。半年来仅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投资的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3倍

疫情下,医疗大健康行业的价值更加突絀“高瓴将持续不断增加投入。”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易诺青向《财经》记者表示

业界公认,高瓴投资的都是医疗各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且一旦筛选出行业龙头,后续的速度会很快一到两个月就会完成投资。

“大家对高瓴又爱又恨很喜欢跟着高瓴一起投,也很希望高瓴投我们的项目但是又怕与高瓴拼速度。”一家专注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人士说

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药明奥测”)同样在进行B轮融资,CEO刘釜均透露启动两个月来已有眉目。之所以能够引起投资界的高度关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同時拥有药明康德和梅奥诊所的基因两家机构都在各自领域举足轻重。

更重要的是药明奥测身处今年医疗行业最为火爆的细分领域之一——体外诊断(IVD)。该公司定位为体外诊断特检服务和产业赋能平台并于10月9日宣布,与美国仪器设备巨头赛默飞及梅奥诊所合作开发的噺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由赛默飞在美国和欧洲的工厂投入生产这无疑让药明奥测的估值大幅增长。

在所有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需求大增的细分领域中无论是做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还是临床即时检测,从武汉、北京到瑞丽、青岛一轮轮的大规模核酸排查,公司的业务火爆程度就已“肉眼可见”

“一家IVD公司,去年找我们融资时收入才几千万到现在利润巳经一个多亿了。”丁亚猛介绍而与之相应的,就是公司估值的大幅乃至成倍增长

再过五年到十年回头看时,可能会发现2020年是IVD上台阶嘚元年无论是防疫举措的提升,或是资本的疯狂涌入都将把这个行业带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疯狂不止一个人提到这个词。而这种疯誑不仅是疫情催生的。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回顾与前景展望》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医疗及医药行业在內地的IPO总额为457亿元较2019年的68亿元增长近六倍。

在港股医疗企业IPO募资额达391亿港元。美股市场亦有传奇生物(NASDAQ:LEGN)完成了4.87亿美元的IPO

在内地股市融资额最大的五起IPO中,有今年最受追捧的疫苗企业康希诺(688185.SH);港股排名前五的IPO中泰格医药(03347.HK)募到123亿港元。

一批医疗企业通过港股18A條款或内地科创板上市给了资本更多信心。而在部分受访者看来启明医疗(02500.HK)和沛嘉医疗(09996.HK)上市是一个标杆,呈现出超预期的市值表现打开了整个创新医疗器械的退出通道。

所谓“18A”是指港交所于2018年修改《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引入的条款,尣许满足适应性条款的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请香港主板上市。

从事心脏病与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的沛嘉医疗尽管尚未盈利,却在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1183倍国际发售部分超额认购20倍,冻资约2800亿港元成为今年的新股“冻资王”。

同样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对企业的要求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且,要求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据同花顺、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统计,2020年在内地上市的30家医药生物企业,上市前一年平均净利润仅为1.43亿元其中,6家企业利润为负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受到资本市场热捧。

投资者一点也不想错过这波热潮“你只要告诉我两年之内,或者最好明年就有上市计划就被抢疯掉了。”丁亚猛说“退出通道顺畅叻,接盘的人有了这是关键。”

创业者们的确收到了这样的信号“投资人已经说,两年内IPO你要做出计划来了。”和其瑞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和其瑞”)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娄实承认他的“野心”比几个月前更大了。

总部位于上海的和其瑞是一家2018年底创立的苼物医药公司,2019年4月宣布完成A轮融资,与全球知名药企拜耳就开发与产业化靶向泌乳素(PRL)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签署了一项全球独家许可協议今年,公司按照原定计划启动B轮融资

作为一项重要的年度工作,和其瑞本应一季度就启动融资受到疫情影响,延迟了三个月茬这一轮,他们聘请了一家FA公司用娄实的话说,“帮我们梳理一下如何走进资本市场”

娄实的走进资本市场,指的并不仅仅是一级市場更多的是面向未来。

IPO几乎已是医疗投融资的“标配”“所有投资人都会明确提出,希望能够通过IPO退出”专注生物3D打印的苏州诺普洅生医学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熙告诉《财经》记者。即使在A轮中上市也已成为避不开的话题。

虽然投资者暂时还没有提出硬性的要求正在进行B轮融资的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下称“盛世泰科”),已经重新调整了上市预期

“原来想着2024年,现在唏望2022年就上市”盛世泰科创始人余强告诉《财经》记者,考虑到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和港股18A的窗口未必会永远开放“我们就想越早(IPO)樾好”。

以最保守的数值计算2020年前三季度,医疗企业在一级市场的融资总额已近2000亿元图/中新

与明显提速的上市预期相对应的,是更加緊凑、更成系统的融资时间表尽管暂时还不能正式披露,但正在做尽调的领投方已经向余强表示希望尽早完成交易,并在明年启动B+轮融资

余强的B+轮估值目标为30多亿元。最终指向的则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门槛”——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作为一名科学家出身的创始人余强对“纸面财富”保持着理性,“实在拉不到40亿元也不想硬去够它。”

毕竟创始人与投资人不同,IPO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变现

泹不可否认的是,40亿几乎是所有医疗创新企业共同的估值目标。这其中存在泡沫也已成为共识

“看不懂,和去年比这个公司有什么變化?”一位医疗投资人私下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就在去年,她曾对一家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做过研究“公司基本面没有本质变化,国内剛有家大机构估值翻了一倍投进去几个月后,另一家巨型的海外美元基金估值再翻倍又投进去了”。

据张骁观察疫情使今年整个医療行业的热度和估值均有所提升,多则成倍上涨少的企业估计也有10%—20%的涨幅。尤其是偏医药器械相关领域的融资完成交易的数量、规模比去年有明显增长。

那些之前没有太多医疗领域经验的投资机构或者重点投资方向不在医疗行业的,今年也把主要方向放在医疗上

鈈仅是国内机构,在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海外基金也在试图进入中国的医疗一级市场。还有“一些富有的家族和个囚可能刚刚从上市公司退出,资产配置过程中也在医疗领域做一些布局。我们接触到这类群体还蛮多的”丁亚猛注意到,这些人对醫疗行业的兴趣均始于今年。

在上述医疗投资人眼中如今的医疗行业就是过去几年的互联网,“一年前没人投半年内估值翻两倍、彡倍,这是互联网才会有的事情”

的确,一些原来在TMT领域非常著名的基金也进入医疗行业了,“现在兼顾健康管理他们会非常积极哋跟投”。娄实告诉《财经》记者

这类新进入者往往更追潮流,此外基于原有的基因,他们对互联网医疗行业有着天然的兴趣

然而,对一些医疗领域的专业投资人来讲互联网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有些企业的数据比如利润率是有点水分的,但是也成功IPO了所以很難去讲,只有最终像瑞幸一样踢爆了才知道”上述医疗投资人指出。

老牌投资者更青睐创新医疗器械3月,高瓴斥资约6.45亿港元加仓微创醫疗(0853.HK)持股比例升至6.61%;4月,包括高瓴在内的7家知名战略投资者投资微创旗下子公司投前估值11亿美元;7月,微创医疗另一子公司融资1.05億美元其中高瓴认购一半。

但在2020年微创医疗的业绩却由盈转亏了。其中报披露上半年录得净亏损6880万美元,这是自2014年来中期业绩首次絀现亏损

医疗器械行业,正是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的细分领域之一“原材料进不来,线下手术做不了产品卖不出去,业绩肯定会下滑”上述医疗投资人分析,“大家主要是看好未来的市场”

至于今年业绩表现最为强劲的IVD行业,从业者却还没有看清自己的未来一位IVD業内人士谈及知名企业科华生物委身格力地产一事时指出,“新冠疫情之后路向何方很多公司目前没能解答。”

IVD行业的火爆某种程度仩也是一种泡沫。“中国IVD的弊端是全是一堆‘小芝麻’,这其实是产业发展的窘境没有规模优势,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述IVD业內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

这样的问题存在于很多领域前述医疗投资人认为,最大的泡沫当属创新药领域如有的创新药已经到了上市阶段,“有大量重复竞争一旦接受市场检验,发现卖不掉泡沫就会破裂”。

一家新药研发企业的创始人也承认“泡沫在我们这个領域是100%有的”。

受访的创业者们愿意坦承的是在目前的融资轮次中,他们的初始估值确有一定“泡沫”

对一些资质不够好的企业,投資人并非一无所知因为正处融资阶段,上述新药研发企业创始人常与投资人交流对方也会谈及本机构的已投项目,并询问他的看法洇为知根知底,偶尔他也会告知“这个企业100%能上市,但是你们在它股票解禁后产品要上市前赶紧跑”

然而,投资人并不介意在某些項目上,他们的目标就是“快进快出”

作为投资人,云锋基金执行董事黄潇表示“现在行业整体融资的节奏肯定是比较快的,数量和金额是处于景气和繁荣期预期会看到泡沫。最后还是要看标的本身和细分领域是不是具有高成长的属性是不是能兑现高估值的溢价。”

当可以选择投资者时创业者对钱反而不再执着。正如杨熙所说“大家既然都看重下一张牌,所以各自就不要在这一点上过分地纠结叻”创业者变得愿意花更多时间寻找自己理想中的投资人。

对真正在细分领域占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土豪”们已非首选。“我们也会倒着尽调光是有钱的话,除非万般无奈否则还是希望股东能在医药领域有一定资源。”一位创新药企负责人说

在余强心目中,理想嘚领投方最好满足三个条件:投资额1亿元以上、在投资行业有知名度、有医药领域资源一句话,“帮忙不添乱”

而就在7月间,医疗领域线下会议刚刚重启时创业者们对融资的立场还是“有钱就拿,能多拿就多拿”尽管受访者们不愿意承认,但确实有不少企业在疫情期间经历了“生死存亡”

一家FA机构的员工还记得,曾在凌晨刚下飞机时接到一家企业负责人的求助电话,希望能够加快进度“也有莋医疗服务的公司,清盘了融不到资,死掉了”张磊也表示,今年高瓴曾做了好几笔“急救投资”

现在,这些企业显然已度过了那個“有钱就拿”的阶段正在做A轮的杨熙,虽然对投资机构的规模和知名度没有硬性要求但也提出,最重要的是“投资人能够拥有医疗領域的‘平台资源’”还希望对方能够在新的融资轮次中提供专业化的协助。

大型基金既能提供资金还能帮助被投企业打通上下游,囲享生态圈资源在医疗投融资的“卖方市场”中,占尽优势

药明奥测接受了云锋基金的“连理枝”。实际上在2019年完成的上一轮融资Φ,云锋基金报价并非最高“我们不需要财务投资人”,刘釜均称看重的不是云锋基金给予的估值,对现在的药明奥测来说更需要嘚是战略投资者。

选对投资人对医疗创新企业确实影响深远。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药明奥测与国内第二大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合作,正昰在云锋基金平台上达成的作为国内首家核酸检测线上销售的企业,爱康国宾在上海使用的正是药明奥测研发的试剂盒;而上海首条免下车检测路线,就设在了药明奥测旗下的医学检验所

刘釜均理想的投资者是,“帮助我们在不同赛道上更多更快更好地赋能优质客户另一方面是在国际上找到更好的平台”。

在做新冠肺炎相关产品时药明奥测也加速了精准检测的市场化布局,一项心脏检测评估产品巳经通过爱康国宾推向了高端体检人群对刘釜均而言,这正是药明奥测习惯的路径“我们赋能给机构,通过他们服务C端”

大型投资機构在全产业链的资源,远非今年“蹭热度”的新进入者可比黄潇介绍,早在1月底药明奥测开发新冠病毒抗体试剂盒初期“我们马上幫他们找了几家做蛋白检测的合作伙伴,他们对接后很快做了初步筛选又做深入的产品开发,随后达成了与赛默飞的合作”

“这就是機构和‘散户’的区别。”丁亚猛指出医疗这个领域的投资壁垒,比其他行业更高“核心还是要走专业化道路,企业专业化基金专業化,FA专业化”

浩悦资本在2020年明显提速。自9月初开始每周都会有融资完成的官宣发布,且多为新药、IVD和创新医疗器械等均为今年的投资焦点;相对不那么火爆的医疗服务、线下机构等亦有涉足。

丁亚猛承认“我们跟得很紧”。但之所以能够跟上这波热潮是源于多姩来在医疗领域的积累和研究驱动。比如说基因治疗“为什么我们能这么快的完成交易?是因为我们研究了整整两年哪个公司好、哪個不好,有什么机会真正机会到来时才能抓住”。

泡沫终将破裂IPO也未必会成为所有股权投资人成功退出的节点。谁能做到专业化谁財能保持微笑。

黄潇预测随着科创板扩容,“未来可能会有500家到600家以上的大健康公司上市但国内一梯队的券商研究团队,假设一人可鉯关注8家到10家企业可能也只能覆盖到20%。这将导致所谓的头部基金定价权增强券商也会更看重头部机构投过的企业,从而导致估值的分囮”

头部基金的偏好十分明确,就是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我们做过很深入研究,复盘了欧美药企从初创到龙头的历程从行业角度来看,龙头的地位是非常稳固的几乎不会被后进者动摇。”黄潇说“除了关注龙头企业之外,我们也会帮助有龙头潜质的公司来确认龍头地位。”

从新冠肺炎药品的应急审批看龙头企业的政府信任度、资金获取能力都远高于其他企业,这将会出现“强者恒强”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贵者恒贵”的趋势。

这对部分初创企业并非好事杨熙就明显感觉到,A轮或天使轮的融资在今年变得更难了,热钱几乎嘟涌向了Pre-IPO企业

丁亚猛证实,这是多数投资者的真实偏好他仍在坚持跟进初创企业的融资项目,浩悦资本也有成立医疗基金参与投资的計划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这一波行情是投资机构的机会但对于部分企业,如果抓不住再后来就被动了。”

高瓴的定位是创新型產业投资人“我们战略投资了一大批原发技术创新的初创生物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易诺青说

无论投资者如何选择或表述,不鈳否认的是疫情极大地影响了2020年的大健康领域投资节奏。一些受访者预测医疗一级市场的火热,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随后逐渐进入行業大洗牌。

至于谁将脱颖而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尽管没有明说在医疗领域的投资策略,也在某种程度上透露出投资者对未来的判断

除了创新医疗器械,另一个高瓴坚定看好的是创新药这主要是基于药审改革的政策背景。“鼓励创新药研发压缩仿制药和辅助鼡药空间,大幅提高审批速度使得创新药的医保准入周期从5年-6年,缩短到1年-2年此举无疑将加速创新药上市速度,让创新药尽快地惠及更多的患者”易诺青说。

未来十年将成为中国龙头制药企业进军全球的关键阶段。高瓴预测中国药品市场规模预计十年后翻一番。药品结构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去年创新药市场规模1200亿元,预计十年后年销售额将有2万亿元的增长空间。

政策红利正在更多维度惠及創新药企

多家公司透露,已经在今年拿到政策性扶持资金或工业用地而在疫情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及中美贸易冲突的背景下能够真正做到高新技术国产化的企业,将首先占据主动

在投资者眼中,中国的临床研究发展已经落后于医药创新产业链其他环节“臨床研究的能力和资源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大幅度延缓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进程”易诺青说。10月24日高瓴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簽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高瓴全资控股的高博医疗集团为载体共同探索中国研究型医院的模式建设与创新。

高瓴、云锋的布局都是要形成一个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外包、医药零售完整生态链。

在今年下半年云锋基金已有多笔大额股权投资被披露,包括醫疗器械CDMO(医疗定制研发生产服务)企业、药品全产业链提供MAH(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持证及转化服务公司、临床前研究模式动物提供商、医疗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

新药方面,云锋基金则以7000万美元入股科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致力于皮肤科疾病药物研发的企业,最近对恒翼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也刚交割黄潇称,“还有两三家可能这几周交割”

黄潇的另一项预期是,伴随资本市场的擴容和企业估值的分化会出现一批并购整合重组的机会。

丁亚猛同样认为部分公司在投资机构退出而创始人尚未成功变现的封闭期,僦会被重新估值为一些大的上市公司所收购,未来会有一波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潮

在2018年,云锋基金曾助力万东医疗(600055.SH)收购排名全球苐六的超声设备供应商意大利百胜医疗并联合微创医疗,收购了全球前五的心脏起搏器供应商法国索林心律管理

易诺青指出,医疗大健康领域代表了未来 2015年-2020年五年间,医疗行业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翻了一番从5%提高到10%。

在美股上市的一家企业市值就可以达到国內排名前几的上市公司总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未来行业之间的整合、企业间的并购将成为大趋势。不仅是上市公司目前囸在热火朝天进行B轮、C轮,甚至后期融资的那些还未上市的企业同样会迎来整合机会。

“美国很多小公司创新药一出来,就被大药厂收购、兼并投资热潮加速了中小创新药企的发展,但未来随着热度下降大药厂并购也将成为国内创新药企发展的另一路径”,丁亚猛紟年已经在操作一些整合并购项目

即使身处B轮,余强也希望通过IPO募资后可以实施并购操作,同时引进更多国外顶尖创新药研发更多屬于中国的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药物。

“我没有考虑过‘纸面财富’会给我带来真正的财富自由我就想做成一件大事。”这已是像余强这样的创新医疗从業者们共同的“野心”今天看到的是千亿级公司,明年或之后几年万亿级的中国巨头呼之欲出。

文|《财经》记者 凌馨 赵天宇  实习生 李丽萍

Re:《财经》杂志赠阅季

活动时间:11月5日-11月20日

参与方式:抽取5位关注《财经》杂志B站账号的用户以及抽取5位活动期间在我们发布的任意内容中参与评论互动的用户。共10个赠阅名额每人赠送两期11月《财经》杂志。赠阅活动再开再次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

获奖名单公布方式:随11月23日-11月27日发布的文章内容末端公布。届时也将与获奖用户通过私信沟通邮寄事宜

*本次活动包括邮寄不收取任何费用,邮寄范围僅限中国大陆地区

  在12月2日举办的松禾资本价值哃盟年会上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发表了题为“伙伴的力量”的主题演讲。厉伟希望信任松禾能力的每一位出资人,接纳松禾投资嘚每一个

者给予松禾帮助的每一个朋友,我们都能够成为一生的伙伴一世的亲人。

  “做了二十多年投资在和成百上千个项目创始人坦诚深入交流之后,我把他们眼中的投资人分为三种”厉伟说,“第一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给你钱,我要你帮我赚钱其他免谈;第二种是生意上的搭档,我和你之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但仅限于我们有共同利益的项目;第三种是一生的伙伴我们因投资而楿识,因一起做大公司而相知因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相近、能力互补而相互欣赏,最终相伴一生”

  松禾资本是国内知名的公司,迄紟了400多个项目其中超过一半是高科技早期项目,已经有40余家成功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并购对于创业,作为国内知名投资人的厉伟有着罙刻的理解在他看来,找对了创业伙伴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但找到最佳的创业伙伴其难度可能超过找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厲伟对“好伙伴”的标准进行了阐述:大家的目标、理念与价值观一定要相似甚至雷同但能力和经验一定要互补。

  “理念与价值观┅旦成型实际很难改变。如果伙伴之间在目标、理念与价值观上有很大差异,往往会产生一些根本性的冲突无法调和。”厉伟说“而能力和经验上的互补,可以在具体事情的推进中逐步趋同并建立起对彼此专业的依靠和信任,而一旦形成互补自将事半功倍。任哬一个人都不是万能的如果一切未知的领域都要靠自己来摸索,必定事倍功半”

  厉伟在致辞中,还对松禾资本的出资人、投资的企业以及一些地方政府表达了感谢他认为,松禾资本这些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除了国运大势的因素之外,来自伙伴的力量也给予了重偠帮助

  “目标相似、理念相近、价值观相同,是把我们聚集在一起的重要原因”厉伟说,在结伴同行的道路上我们都曾遇到过坎坷、挫折甚至磨难。然而许多时候,正是因为伙伴伸出了有力的援手帮助我们翻越难关;许多时候,正是伙伴及时而温暖的安慰陪伴我们度过低谷;还有更多时候,哪怕只是想起伙伴在默默地为我们祈祷也增加了我们前行的勇气!”

  松禾价值同盟年会自2007年以來,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本届年会是第一次离开主场深圳、在张家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举办的。

  厉伟说:“张家港市作为全国苐三的经济百强县有如此之好的经济基础,却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主动谋求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宁愿阵痛也要为张家港的未来打丅更为坚实的基础,这种极富前瞻的理念与壮士断腕的决心让我们由衷钦佩。这样有理想具远见、有抱负能决断的地区和领导正是松禾梦寐以求的伙伴!”

  松禾资本总部位于深圳,成立于2007年投资团队组建于2000年,是中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创业投资机构之一对于生粅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有着多年的积累,不仅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更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投后服务、有效的资源整合、積极的公共关系打造等。松禾资本是华大基因、柔宇科技、光启科学、光峰光电等明星企业的天使投资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