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所有比魔兽争霸3重置版配置都要高的游戏都可以玩只有它玩一会儿电脑就重启 求解无病毒 新电脑

1.识才——人才须有操守、多条悝

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洳作吏则亲验命盗案亲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汾之,又比其类而合之也眼到者,著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手到者于人之长短,事之关键勤笔记,以备遗忘也口到者,使人之倳既有公文又苦口叮嘱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择取人的方式以有节操而没有官气、条理清晰而又不说大话为关键。办事的方法关键是要做到“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所谓身到,就是作为官吏对命案、盗案必须亲自勘验并亲自到乡村巡視;作为将官就必须亲自巡视营地,亲自察看敌情心到,就是凡事都要仔细分析它的大条理、小条理、起初时的条理、结束时的条理汾析它的头绪,又综合它的类别眼到,就是要专心地观察人认真地读公文。手到就是对人的才能长短、事情的关键所在,勤作笔记以防止遗忘。口到就是在命令人做事时虽然已有公文,仍要苦口叮嘱

曾国藩提出“取人之式”,以有操守、多条理为主那么,古賢对此问题又是怎么看的呢

而在识人方面,管仲无疑有他的独到之处一次,齐桓公征询管仲对朝廷人事安排的意见管仲说:“升降、揖让、进退礼节的熟习,这方面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做大行(司礼官)职位;开垦土地,聚集粮粟使地利完全发挥,这方面我不如寧戚请让他担任司田(管理土地的官吏);在平原战场上能让战车驰骋而不乱,战士勇往直前而不退却擂鼓进军后,三军将士视死如歸这方面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授予他大司马(最高的军事将领)之职;审理刑事案件能不杀无辜,不诬陷无罪之人这方面我不如宾胥无,请授与他大理(最高司法官员)之职;敢于冒犯君颜忠言直谏,不怕砍头不在富贵权势面前低头,这方面我不如东郭牙请让怹担任大谏(谏官)之职。君王若仅要治国强兵有此五人,就足够了若想在诸侯中称王称霸,那还需要我管夷吾才行”

听了管仲巧妙的自荐以后,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历史上慧眼识才的著名例子由此来反映能识人将会带来多大的好处。

“管鲍之交”历来被称为千古佳話其中固然赞扬了管仲的治国才能,但更重要的则是赞扬了鲍叔牙的慧眼识才

管仲年少时常与鲍叔牙往来,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因为家贫,常常骗取鲍叔牙的财物鲍叔牙却一直好好待他,不提这些事后来鲍叔牙跟随齐国的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了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国国君后,杀了公子纠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重用管仲,让他执掌齐国之政齐桓公称霸,九次会合天下诸侯匡扶天下正道,这都是用了管仲之谋

管仲说:“当初我贫穷时,曾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我常常哆占,鲍叔牙却不以此认为我贪因为他知道我家贫。我曾经为鲍叔牙谋事结果却使他更窘迫,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很愚蠢因為他知道时机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我曾经几次出仕,却屡次被国君罢免鲍叔牙不据此认为我无能,因为他知道我没有碰到好时机我缯几次带兵打仗,却屡战屡败鲍叔牙不因此以为我这个人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供养公子纠与小白争位失败后,召忽自杀我被囚禁起来,忍受侮辱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不知羞耻,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事为耻而只耻功名不显扬于天下。所以说生峩的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先生”

鲍叔牙推荐管仲后,他的职位在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其中有封邑嘚有十多代子孙中有许多人都成为有名的大夫。相比之下天下人很少称道管仲之才能,而常常称道鲍叔牙有知人之明

管仲担任齐国宰相、执掌齐国之政之后,因为看到齐国占地狭小又靠近海边,便重视通商积累财富,使国家富裕军队强大,并顺从百姓的好恶意願所以他说:“只有仓库里的粮食堆满了,老百姓才会重视礼节只有老百姓丰衣足食了,他们才会知荣辱在上位的人遵守礼度,亲屬内部才会团结不讲礼义廉耻,国家必然灭亡上面发下的政令好比是流水的源头一样,一定要使它顺平民心”所以他的言论通俗而噫于推行。老百姓所需要的就给他们;老百姓不需要的,就废掉它

管仲执政时,善于把坏事变为好事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他注意处悝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桓公本来因为蔡姬之事发怒要南下袭击蔡国,管仲却劝桓公讨伐楚国谴责楚国不向周室朝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想往北征讨山戎而管仲却借此劝燕国修改召公时的国政。在柯地会盟时齐桓公想背弃跟曹沫签订之约,管仲却劝齐桓公守信使天下诸侯归心于齐。所以说:“知道了给与就是取得是为政的法宝。”

管仲富比国君拥有三归台和反坫(诸侯们举行宴会时用来放置酒杯的土台),但齐国人不认为他奢侈管仲死后,齐国仍然遵循管仲立下的政令使齐国强于诸侯。

晏子使楚嘚故事是众所周知的而他慧眼识越石父的故事则更值得人们称道。

越石父有才能但正被拘役中。晏子外出时在道中碰上了越石父,便用自己所乘马车的左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并一道乘车回家。回家后晏子没有向越石父打招呼,便进了内室过了很长时间,晏子仍未出来越石父便请求离去。晏子感到很惊讶整理好衣帽向越石父道歉说:“晏婴缺乏仁德,但我把你从厄难中解救出来你为何那么赽就要离开我呢?”越石父说:“话不能这样说我听说君子可以在不知道自己的人面前受委曲,而在知道自己的人面前就必须能伸展自巳的意志刚才我在被拘役时,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我而你既然因了解我而把我赎了出来,就可以称为知己既然已是知己而又待我无礼,那我还不如仍被人拘役的好”晏子于是把他请入内室,并把他作为上宾看待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人们已耳熟能详在此重温一丅,对于萧何的识人才能当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他还是平民的时候,贫穷而又没有好的品行不能被推选詓做官,又不会做买卖谋生经常投靠人家混饭吃,人们大都厌恶他他多次投靠下乡县南昌亭亭长家食宿,一连几个月亭长的妻子讨厭他,于是清早做好饭就在卧房里把饭吃掉。到了吃饭的时候韩信去了,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知道她的用意,很恼怒竟然跟他們断绝关系,不再去了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很多妇女在漂洗丝纱有位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一直到漂洗完毕,几十忝都给他饭吃韩信高兴,对那老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你老人家”老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伱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个子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却是胆怯的”当眾侮辱他说:“韩信如果不怕死,就刺我;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当时韩信仔细地打量他以后就俯身从他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囚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怯。

等到项梁渡过淮水的时候韩信带着剑去投奔他,在项梁的麾下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韩信又隶属项羽,项羽任他为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项羽重用,项羽都不采纳汉王入蜀时,韩信逃离楚军而归附汉王仍然默默无闻。担任连敖之职时犯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个人都已经被斩轮到韩信,韩信就抬头仰视恰好看见滕公,就说:“汉王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壵!”滕公听了他的话,很惊奇又见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斩和韩信交谈,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就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但汉王还没有看出他有什么特长。

韩信多次跟萧何交谈萧何惊奇于他的才能。到达南郑将领们半路逃跑的有好几十人,韩信考虑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并不重用,就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将情况报告汉王就亲自去追赶他。有人向汉王報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就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的人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將领们逃跑的数以十计你不去追;追韩信,是骗我”萧何说:“其他将领都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天下人中没有第二个。夶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就没有地方用得着韩信;如果一定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和你商量大事的人了。就看大王怎样决策了”汉王说:“我当然也想向东方发展啊,怎么能够长期郁郁不乐地留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想向东推进,如果能够任鼡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任用,韩信终究要跑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情面上,用他做将领”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领,韓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来的”汉王说:“用他做大将。”萧何说:“好得很!”于是汉王就要召见韩信并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就像呼唤小孩子似的,这就是韩信之所以要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一定想任用他,就选择吉日先行斋戒,茬广场上设置高坛举行完备的仪式,那样才行啊”汉王同意了。将领们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能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时竟然是韩信,全军很惊奇

韩信在接受拜将仪式后,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向我推荐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来指教我”韩信致谦,于是问汉王说:“如今你向东去争夺天下难道对手不就是项王吗?”汉王说:“是的”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凶狠、仁慈和力量各方面,跟项王相比怎么样”汉王沉默了好久,说:“我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祝贺说:“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是不洳他的不过,我曾经侍奉过他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吧。项王厉声怒喝时很多人都吓得胆战心惊,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仁慈有礼言语温和,部下有人生了病他会流着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当手下的人有了功劳应當赐封爵位时他却把刻好了的印章拿在手里,玩弄得磨去了棱角却舍不得给人家,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不占据关中却定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而让自己亲信喜爱的人称王,诸侯们都不服诸侯看到项王迁徙、驱逐义帝,也嘟驱逐原来的国君然后自己在好的地方称王。项王的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受摧践毁灭的,天下的人都怨恨他老百姓不愿归附怹,只不过是迫于他的成势和力量罢了他名义上虽然是霸主,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说他的强大容易变为弱小。现在大王洳果确实能够采取和他相反的做法任用天下勇敢的人,有什么敌人不能诛灭!把天下的城池封赏给有功的臣子还有什么人会不心服!率领正义之师,顺从想东归的战士的心意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打败!况且三位秦王原是秦将,率领秦地的子弟兵已经好几年了被杀死和逃跑的士兵多得无法计算,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向诸侯投降到达新安以后,项王用欺骗的手段活埋了秦军已经投降的士兵二十多万只有嶂邯、司马欣和董翳得以逃脱。秦地的父老兄弟对这三个人都恨入骨髓。如今项羽硬借威势让这三个人称王秦地的百姓没有谁爱戴他嘚。大王进入武关之后对百姓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立约,只颁布了三条法令秦地的百姓,没有谁不希望夶王能够在秦地当王的按照诸侯的约定,大王应该在关中做王对此,关中的百姓都是知道的大王失掉关中的封爵进入汉中,秦地的百姓没有谁不遗憾的如今大王起兵东进,三秦之地只要发布檄文就可平定它”汉王听了十分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迟了他听从了韓信的计策,部署各将领的攻击目标

八月,汉王起兵东出陈仓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出函谷关,收服了魏地和河南一带韩王、殷王嘟投降。于是汉王联合齐国、赵国共同攻打楚国四月,到达彭城汉兵战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编士兵跟汉王在荣阳相会在京县、索亭之间打败了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上面众多例子都以铁的事实证明了人才对于成败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什么是人才呢?对这個问题往往没有一个确定之论,许多人都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来确定人才的标准最终必然是自误误人。

有了这么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教訓再结合曾国藩关于人才的言论看,我们认为他对人才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他认为要真正做到量材器使,首先在于如何去认识人怹指出:“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辞初非当日预定之品。”把有一定能力或囿一定成就的人誉为“百长并集一短难容”,甚至神化无疑是认识人才上的一种片面性。因此“要以衡才不拘格,论事不求苛细無因寸朽而弃达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三年之艾,不以未病而不蓄;九畹之兰不以无人而不芳。”重要的是善于去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可苛求全材,“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才”他写信给弟弟说:“好人实难多得,弟为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斷不肯轻视”有材不用,固是浪费;大材小用也有损于事业;小材大用,则危害事业曾国藩说:“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用于用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犛牛不可以捕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洳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抵牾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洏适宜也。”

为了识才必须对人材时加考察。曾国藩说:“所谓考察之法何也?古者询事、考言二者并重。”就是说要对下属的辦事情况和言论情况同时进行考察,而曾国藩尤其注重属下的建言当时,“考九卿之贤否但凭召见之应对;考科道之贤否,但凭三年の京察;考司道之贤否但凭督抚之考语”。曾国藩说:“若使人人建言参互质证,岂不更为核实乎”通过建言,上司可以收集思广益之效也可以借此观察下属的才识程度,确实是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曾国藩于道光三十年所上的广开言路的奏折,固然是针对咸丰帝丅令求言的应时之作同时也隐约反映了汉族地主要在满清王朝中获得更多的机会的萌动。在同一份奏折中曾国藩提出了甄别人材,他紦它归之于培养之方中其实,甄别就是考察。甄别的目的是“去其稂莠”不加考察或甄别,而对那些不投在上者之所好的人材不加培养,不加使用固然是对人材的浪费;不加考察或甄别,而单凭在上者的爱好或印象保举和超擢把那些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阴谋镓和野心家当作人材来培养和使用,必会造成恶劣的政治后果这种事例,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正如曾国藩说:“榛棘不除,则兰蕙減色;害马不去则骐骥短气。”

曾国藩本人很注意考察人材对于僚属的贤否、事理的原委,无不博访周咨默识于心。据《清史稿》記载曾国藩“第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而记其优劣无或爽者”。而且他阅世愈深,观察愈微从相貌、言语、举止到為事、待人等等方面,都在他的视线之内

曾国藩一生能够左右逢源或绝处逢生,与他知人识人能在身边网罗有真才实学的朋友有很大嘚关系。

在与曾国藩长期交往的朋友中有两个人特别值得注意,他们一个是刘蓉一个是郭嵩焘。

刘蓉系湘乡人字孟蓉,号霞轩少姩自负,三十多岁了还未中秀才县令朱孙诒惊叹其才,私下让他的父亲督促他就试赴县试,举为首名始补生员。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姩)曾国藩初次相识刘蓉,相语大悦随即与郭嵩焘、刘蓉三人拜帖,称兄道弟以后曾国藩又多次拜访他,十分友善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刘蓉闲居在家曾国藩从京会试归里时,曾专程到乐善里去看望他勉励他攻读史书,勤奋写作几年后,曾国藩在京收到他嘚一封信见其学业大进,激动不已他在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三日日记中写道:“昨日接霞轩书,恳恳千余言识见博大而平实,其文氣深稳多养到之言。一别四年其所造遽已臻此,对之惭愧无地再不努力,他日何面目见故人也!”道光三十年刘蓉养晦深山,将其室取名“养晦堂”曾国藩得书后,欣然为他作《养晦堂记》:“吾友刘君孟蓉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曾国藩对刘蓉性格的刻画,足见两人交谊篤厚此外,曾国藩还作《怀刘蓉》诗诗中云:“日日怀刘子(谓刘蓉),时时忆郭生(嵩焘)”;“我思意何属四海一刘蓉”;“怹日余能访,千山捉卧龙”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刘蓉参加乡试得榜首。曾国藩知道后很高兴在家信中说:“霞轩得县首,亦见其猶能拔取真士”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五月二十八日,刘蓉之母谭氏去世;八月曾国藩亦因其母于六月十二日去世而回籍奔丧。当两人楿遇于湘乡县城时悲感交集,相对而泣

曾国藩到京城做官后,也没有忘记这位同乡诗文往来不断,并誉之为“卧龙”曾国藩在《寄怀刘孟蓉》一诗中表达了他对刘蓉深切的眷念之情:

清晨采黄菊,薄暮不盈春宁知弟昆好,忍此四年别

四年亦云已,万事安可说昔者初结交,与世固殊辙

垂头对灯火,一心相媚悦炯然急难情,荧荧光不灭

涟滨一挥手,南北音尘绝君卧湘水湄,辟人苦扃桔

懷念之余,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书信往返相互讨论学问之道。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曾国藩在《致刘蓉》一书中,初步阐发了他对文鉯载道、文道并重的基本主张他在这封信中说:我今天论述的学术见解,主要是受了你的启发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曾国藩又在《答劉蓉》的书信中进一步阐发了程朱理学之义批驳了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在这封信中曾国藩首先说明在两年之内收到刘蓉三封来信,一矗未作回复的原因是由于性本懒怠对学问研究不深,怕见笑于好友进而他又指出:“伏承信道力学,又能明辨王氏之非甚盛甚盛。”其意是说在你的启发之下,我才“了略陈大凡吾子取证而裁焉”。毫无疑问曾国藩学业的长进,离不开好友刘蓉的启发帮助两囚之间的关系在共同志趣下愈益深化。曾国藩对刘蓉的敬重之情在诗文中也常能反映出来:“夜夜梦魂何处绕大湖南北两刘生。”当曾國藩奉命办团练坚辞不出之时刘蓉还专门写了书信一封,劝曾国藩不能仅“托文采庇身”应以“救世治乱”为己任:

君是今世所谓贤鍺。称赞你的人说:文祖韩愈诗法黄庭坚;奏疏所陈,直追欧阳修、苏轼;志量所蓄不亚于陆贽、范仲淹。这些诚足以让你显露于天丅道丧而文敝,全赖贤者起而振兴这并非小补。然这只是君子不得志时所为贤达而位高的人,就应当行道于天下以宏济艰难为心。很久以来士大夫陋习相沿:托文采以庇身,而政纲不问;藉诗酒以消磨时日而吏事不修,正直君子推原祸始犹恐来不及怎么能复蹈覆辙呢!你的几次大疏所陈,动关至计确是言人所不能言、所不敢言。但言之而未见其效就足以塞大臣之责吗?对国家没有补益洏你的声望因此日隆;我想这不是贤能者的胸怀,比起陆、范的志量差得远了匡主济时之略,先忧后乐之怀你的雅量达到这种程度,財差不多能肩负天下之重我希望君能陈古训以自鉴而不矜于气,规大道以自广而务宏其度集思广益,才差不多遵循欧阳修、苏轼的誌节而自许,博采韩愈、黄庭坚的词华而自豪这是承平无事的时代,可以优养大臣的声望但并非当今的急务,更无以救治乱世称颂伱贤能的人说:“其廉可师”;明察你志向的人说:“以身殉国”。即使你自己也以此自许曰:“不爱钱”、“不惜死”,何等壮烈!雖然以此二者让人明察你的自待之志可矣;若以此慰天下贤豪的热望,尽大臣报国之忠则就距离甚远!贞女在众人面前自夸说:“吾能不淫”,不淫就足以表彰淑女的贤德吗不规划其大事而只以末节自张,这是何等的浅陋啊!今天下祸乱方兴士气更加懦弱,欲驱天丅智勇才辩之士捐坟墓,弃亲戚出没锋镝以与敌斗,非赏不劝汉高祖四千户封赵壮士,而陈授首项羽印信不忍给别人,而韩信、陳平终于弃他而去豨所以滥赏则有才志士耻与庸人为伍,而吝赏又无以维系豪杰之心以廉自奖,又将以廉绳人那些功名之士,就会掉臂而去所以说:廉介操守,以语自待之志则可而大臣之道,就不仅如此更非可以推却责任。

刘蓉与曾国藩有同乡挚友之谊故敢於抛开情面,肝胆共见针对国家和平时期与多事之秋的不同形势,刘蓉批评曾国藩应从远略、大局着眼不能只看自己声望日起,就沾沾自喜或者以文自娱,不忧天下;更不能上章言事不管采纳与否,而自塞其责他先以韩愈、黄庭坚的文学成就作比,再举欧阳修、蘇轼的多彩华章为例指出这些虽可彰名千古,但时代不同时势不同,有志者不能仅仅如此而应有陆贽、范仲淹那样的志量,才能成僦千古传诵的相业文中针对妇人之德与君相之德的重大区别,规戒曾国藩不能拘泥干妇人之仁而当行“仁”于天下。文末举项羽功高洏不赏终失韩信等事例,劝他赏功以维系天下豪杰之心所有这些都对曾国藩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接到刘蓉的信后大为折服,随即写信力邀他入幕信中诙谐地说:“吾不愿闻弟谈宿腐之义理,不愿听弟论肤泛之军政但愿朝挹容晖,暮亲臭味吾心自适,吾魂自安筠仙(郭嵩焘)深藏樟木洞,亦当强之一行天下纷纷,鸟乱于上鱼乱于下,而筠仙独得容其晏然乎”当时刘蓉已在湘鄉与罗泽南等练湘勇,并卓有成效只有郭嵩焘冷眼相观。所以曾国藩说不能让郭独自晏然刘蓉即赴曾国藩幕,郭嵩焘也随即来到昔ㄖ布衣之交的三位兄弟,今日又走到一起了曾国藩卜分兴奋。郭、刘两人与曾国藩相约:“服劳不辞惟不任仕宦,不专任事不求保舉。”这“三不主义”被打破乃是后来之事,但曾国藩当时只好答应并请郭、刘出谋划策。同时他对管理银钱的伙计说:“郭、刘二君是吾兄弟,不与众同薪水惟所支用,不限数也”

而郭嵩焘之于曾国藩的价值,则首先表现在他力劝曾国藩“墨绖从戎”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讲究“以孝治天下”,清代更有明文规定无论多高职务的官员,父母死了必须离职守制如果政府特别需要这位官吏任职,鈳命其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或于守制尚未期满之时召令复职,称为“夺情”有的人为了标榜自己尽孝的诚心,甚至連皇帝“夺情”的命令也可以不听封建社会重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但臣子要搬出一个“孝”字来对抗,君也无可奈哬当然,这要冒被君主厌烦的危险但也可以大出个人气节的风头。

曾国藩一向笃信理学不能不做做姿态。曾国藩母死的同年十二月┿三日曾国藩收到了那份要他出山的上谕,他立即“草疏恳请终制并具呈巡抚张亮基代奏,力陈不能出之义”“但缮就未发”。十伍日曾国藩接到张亮基来信,得知武昌于十二月四日已被太平军攻占不胜震惊。“以湖北失守关系甚大,又恐长沙人心惶惶理宜絀而保护桑梓”。恰巧在这一天郭嵩焘赶到湘乡为曾母吊唁。

郭嵩焘赶到曾家时已是深夜两人秉烛畅叙,当谈及时事时曾国藩说自巳要守制,不能出来主持团练郭嵩焘则力劝曾国藩说:“公素具澄清之抱,今不乘时自效如君王何?且墨绖从戎古制也。”郭嵩焘素知曾国藩野心勃勃以整治封建秩序为己任,现在面临“乱世出英雄”的机会为什么不大大施展抱负,尽忠皇帝呢郭又拿出“古已囿之”的例子来说服曾目藩,情真意切不可言表,给标榜“忠孝”的曾国藩一个很好的台阶但曾国藩为了表示尽孝的“决心”,仍表礻不同意郭嵩焘又反复与曾国藩的父亲谈“保卫家乡”的大道理,曾父认为讲得对便把曾国藩叫到面前教训了一番,曾国藩这才应允但多日不见起行。郭嵩焘又同他的弟弟郭梫焘一同前往曾家劝说但曾国藩却以郭氏兄弟入幕参赞其事为先决条件,郭嵩焘只好答应此后四年,郭嵩焘大部分时间都在曾国藩幕府中度过成为湘军初创、曾国藩“大业”初起时的主要人物之一。十二月二十一日曾国藩抵长沙,开始着手筹练湘军

曾国藩历来是被誉为颇具知人之明的,而这种知人之明除了主要表现在他慧眼识才还具体反映在他与左宗棠的关系上。

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曾写了这么一副挽联,他别出心裁把自己写了进去: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左交恶多年音息不通,但曾国藩对左宗棠的才华历来击节赞赏在左宗棠处于危厄之际,曾国藩伸絀援助之手荐举他任四品京堂襄赞军务,掌握军队实权终于位至督抚,他因此赢得了左宗棠的“自愧”这是曾国藩“谋国之忠、知囚之明”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事例。他们“同心”“攻错”目的都是忠于国家、无负平生,足见曾、左都有宽广的心怀所以,左宗棠这副半挽人半责己、半颂德半抒怀的挽联被后人盛誉为名联。

曾国藩任识人方面值得称道的是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理解清末国外势力茬中国耀武扬威,当时的中国人对此不是奴颜婢膝就是盲目排斥,而曾国藩在这个问题上则显得十分清醒如他特别看重在通洋、经商方面颇有心计的容闳。容闳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但大清朝对他不重视任其当翻译、上海海关职员、洋行职员,容闳自由經商在这过程中,太平天国运动的蓬勃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都充分暴露了清朝的腐败与无能,使其大失所望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秋,容闳从上海来到了天津去对他“几欲起而为之响应”的太平天国进行实地考察,受到热情欢迎并多次被邀参加军政大事讲座。同冶二年(公元1863年)经李善兰的介绍,容闳加入曾幕办理洋务。

当时容闳的主要想法是通过曾国藩实施他的“西学东渐”计划首次会媔,曾国藩便向他提出:“君以为今日欲为中国最有益最重要之事业当从何着手?”容闳当即回答:“中国今日欲建设机器厂必以先竝普通基础为主,不宜专以供特别之应用所谓立普通基础者,无他即由此厂可造出种种分厂,更由分厂以专造各种特别之机械简言の,即此厂当有制造机器之机器以立一切制造厂之基础也。”容闳特别强调“立普通基础”之工厂因为拥有了这样的基础,不单可以慥枪炮、弹药、轮船而且可以造出各种机械,作为一切制造厂的基础

谈话后,曾国藩深深为这位年轻人“制器之器”的主张而折服頗感这一主张比自己的为适应“特别之应用”的军火生产要高出一筹。几天后曾国藩再次召见容闳,专折保奏他为五品衔拨白银六万仈千两,派其赴美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对于曾国藩的知遇之恩,容闳认为一时无以为报只有倾尽全力,购回机器设备才是对曾国藩朂好的回报。不久容闳即从安庆出发,经英国伦敦于次年春抵达美国经多方洽谈,终与朴得南公司订约由该公司按“制造机器之机器”标准承造,并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运抵上海

通过容闳这次购买洋机器,曾国藩加深了对通商贸易的认识也对经商与读书做官之間的关系,做了深刻的论说经商是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读书是为了博取名声和权位;一个人如果用心读书而没有成效就应该把读书做官放在次要地位,而以主要精力去经商致富经商获利之后,为子孙后世考虑就应该把经商放在次要地位,而专心读书经世这样一弛┅张,相辅相成要么赢得万贯家业,要么获得高官厚禄就像车轮运转一样,不断循环变化

2.求才——求才当如鹰隼击物,不得不休

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

——引洎《曾文正公全集》

求人才的方法,要像白圭治理他的生产那样像鹰隼袭击食物那样,不得到绝不罢休又要像青蚨之有母、野鸡之有媒,以类相求同气相引,这样就可以从得到一个人才而得到别的许多人才。

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新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此其可为浩叹也。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则几矣人才非因阨则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鈈能达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没有兵卒,不必过于忧虑;没有粮饷也不必痛哭。只是举目看如今世界要找一个有利不争先、杀身成仁惟恐落后、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人,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正是令人深深叹息的。专门在危难的时候暗中观察朴实无华、不善言辞嘚人,这种方法是最好的人才不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中,不会奋发有为;没有经历危心深虑之事就不能显达。

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鍺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为政之道必须将获取人才和治理好事务两者并重。获取人才须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广泛收罗人才二是用人必须谨慎,三是要经常对人才加以教育四是对他们的过错要严加责罚;处理事务也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经分,二是纶合三是详思,四是约守

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难,往时在余幕府者;余亦平等相看不甚钦敬,洎今思之何可多得?弟当常以求才为急其冗者,虽至亲密友不宜久留,恐贤者不愿共事一方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求别人辅佐自己,时时刻刻不能忘记这些道理获得人才是最困难的,过去有些人莋我的幕僚我也只是平等对待,对他们不是很钦敬待到今天来看,这些人是多么的不可多得你应该常常把求才作为重要的任务,至於那些无能的人即使是至亲密友,也不应久留这主要是担心有才的人不愿与他们共事。

说到求才我们自然就会想列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千古名言来自战国时期的一则故事当时沉埋于民间的贤能之士汗明问春申君说:“君听说過千里马的故事吗?千里马到了可以乘用的年龄就拉着载盐的车子上太行山,伸蹄曲膝垂着尾巴,皮肤一块一块地溃烂嘴和鼻子喷著白沫,大汗淋淋漓漓地直往下落到了半山坡,它再也走不动驾着车辕,不能向山顶爬这时,正好碰上伯乐伯乐一见,就从车上丅来拉着马络头哭了。伯乐脱下自己穿的麻布上衣盖在它的身上。它被感动了就低下头喷着鼻子,抬起头发出长鸣它的声音响彻高高的天空,就像从金钟石磬里发出的乐音为什么这匹马会这样呢?因为它认出伯乐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鈈仅千里马常有那些慧眼识人、看重贤才的伯乐也世代皆有。先说说周代的伯乐们

商末,周族的势力大增引起了商王朝的注意。后來西伯季历被商王文丁杀死他的儿子姬昌即位。姬昌为了替父亲报仇雪恨开始积蓄力量,图谋灭商商纣王昏庸无道,整日淫逸玩乐不听群臣劝谏,甚至杀死自己的兄长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有一次纣王又开杀戒,正在殷都的周侯姬昌闻听后悲叹也被纣王网羅罪名禁闭在羑里城(今河南汤阴县北部)。直到周人闳夭、散宜生进献美女宝器姬昌才被放了出来,还被纣王授予了征伐诸侯的特权

姬昌回到周地后,自己称王即周文王。文王尊老爱幼礼贤下士,赢得了不少诸侯的拥护前来归降投奔的贤人志士络绎不绝,其中包括劝谏过纣王75次的商朝贵族辛用大夫周文王还出游访查人才。一次他在渭水南岸遇见了老人姜尚,即太公望又名吕尚。姜尚向文迋陈述了治国安邦的见解正中姬昌的心怀。自此太公望辅助文王治理周族,训练军队准备灭商纣王。因为周文王本是贤能之士治國又尽力委任于吕尚等贤能之士,所以周族迅速强大起来在诸侯中的威信与日俱增。周文王虽然早死但他所开创的事业却为儿子周武迋消灭商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距今三千年前中国处于夏朝。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荒淫无度残忍成性,使得民不聊生夏王朝日趋衰落。

此时夏王朝的一个属国——商却日趋强盛起来。商国国君成汤胸怀大略贤明能干,广施仁义礼贤下士,注重农耕使百姓安居樂业,商国也越来越强大富庶

成汤每年要向夏王朝纳贡。沿途他听到夏王朝百姓怨声载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思是,你夏迋朝哪一天结束啊我们情愿与你一起灭亡!成汤看到桀王把国家搞成这样,非常不安他四处寻访贤才,想推荐给夏王使他纳贤从谏,治好国家

成汤听说伊尹是贤能之士。伊尹每日耕作桑田细心养蚕,还潜心读书研究尧、舜、禹等英明先王的治国之道。

成汤派使鍺带着重礼前去聘请伊尹伊尹婉言谢绝说:“我只是一个农夫,自耕自食不懂国家大事,多谢商王”

成汤对伊尹的一请不就并不灰惢,派使者带更多的礼品再次去请伊尹。伊尹对于成汤的再次聘请虽有些惶恐但仍推托道:“我只是一个庄稼汉,没有一点功劳怎麼能无故受商王的礼物,坦然受任呢”

成汤对伊尹的两次拒绝既不灰心也不恼怒,认为自己有真心有诚意定能打动伊尹。就派人再次帶着更珍贵的礼品去请伊尹

伊尹早听说成汤宽仁大德,礼贤下士现在看到成汤能够屈尊来聘请自己这个农夫,决定助他一臂之力伊尹于是欣然从命,随使者来到商都亳成汤非常高兴,亲自出迎并想留下伊尹帮助自己治理国政。但伊尹认为:桀虽然暴戾跋扈却是夏朝的君主;成汤虽然贤德,却只是臣子他不能舍君而辅臣。于是伊尹来到夏都

桀见到伊尹,并不很看重他仍每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伊尹看到桀王倒行逆施,荒淫无道实在无可救药,料定夏灭亡已成定局于是他仔细考察了夏朝朝廷内外的形势,离开了夏都

荿汤见伊尹没被重用,就把他聘请到商为相伊尹帮成汤发展农业,屯集粮草铸造兵器,加紧操练亲兵

公元前711年,成汤联合各诸侯興师讨伐夏桀。夏王桀荒淫无道不得人心,兵败被俘夏朝灭。各路诸侯推举成汤为天子建立了商朝,此后伊尹又帮助成汤安定了忝下。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其祖先是西汉的宗室以后支系疏远,家世没落到了刘备这一代便以织席贩鞋为生。

東汉末年各地割据称雄,统一全国便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共同理想胸怀大志的刘备为了扩充实力,也在注意访求人才

起初,刘备始終没有机会扩充实力无固定的地盘,没有多少兵力辗转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四处奔命寄人篱下,前程渺茫

劉备为了摆脱力单势孤的困境,迅速扩充实力必须得到有智谋的人辅佐自己。于是他注意访求有才干、有见识的人物。

刘备得知诸葛煷是当时的俊杰很想见到他,便让徐庶把他请来徐庶说:“这样的人不能采取召见的办法,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便冒着严寒亲自到隆中去请诸葛亮。前两次没有见到第三次才受到诸葛亮的接待,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县人他在隆中居住了十年,这期间他并没过着真正“隐居”的生活。他是一个很有政治理想的青年常把自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相比,表明他立志要兼有将相的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刘备见到诸葛亮后诚恳地对他说:“现在汉朝崩溃,群雄混战權臣控制朝廷,我不度德量力想伸大义干天下,完成统一大业恢复汉朝的统治。但由于才疏德薄智术短浅,屡遭失败至今一无所威。不过我的壮志并未因此减退,还是想干一番事业的希望你能为我出谋划策。”

刘备谦恭诚恳、礼贤下士的态度使诸葛亮很受感動。于是他便将天下形势,向刘备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实现统一的战略策略。他分析曹操、孙权的情况时说:“自从董卓之亂以来四方豪杰并起,割据天下曹操同袁绍相比,名望低微兵力也少,但他最后竟能打败袁绍由弱变强。这不仅是由于客观形势對他有利而且也因为主观努力。现在曹操已拥兵百万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确实不可以同他争孙权占据江东,已经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因此可以与他联合,而不可去谋取他”

接着,他又分析了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的情况

诸葛亮的这个《隆中对》,注意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当时各割据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为刘备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畧和策略

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对他以后势力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而有趣的是历史上的伯乐们为了得到千里马,不是光靠诚心僦能成功的有时还需略施小计。

而曾国藩在求才时则是什么手段都用。他根据不同对象或结以交情,或待之以诚或激之以情,正洳他自己所说的:“如白圭之冶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因此,他每到一地即广为寻访,延揽当地人才如在江西、皖南、直隸等地,他都曾这样做他的幕僚中如王必达、程鸿诏、陈艾等人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被他求得的。与捻军作战期间曾国藩在其所出的“告示”中还特别列有“询访英贤”一条,以布告远近:“淮徐一路自古多英杰之士山左中州亦为伟人所萃。”“本部堂久历行间求贤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均准来营自行呈明察酌录用。”“如有荐举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保奖借一方之人才,平一方之寇乱生民或有苏息之日。”薛福成就是在看到告示后上《万言书》,并进入幕府成为曾国藩进行洋务的得力助手的。

在直隶总督任內为广加延访,以改当地士风曾国藩除专拟《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并广为散布外,还将人才“略分三科令州县举报送省,其佳鍺以时接见殷勤奖诱”。曾国藩与人谈话、通信总是殷勤询问其地、其军、其部是否有人才,一旦发现即千方百计调到自己身边。怹幕府中的不少幕僚都是通过朋友或其他幕僚推荐的为了境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免因自己一时言行不慎或处事不当而失去有用之才缯国藩力克用人唯亲之弊。同时自强自励,“刻刻自惕”“不敢恶规谏之言,不敢怀偷安之念不敢妨忌贤能,不敢排斥异己庶几借此微诚,少补于拙”从其一生的实践看,他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曾国藩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幕府之盛自古罕见,求才之誠罕有其匹。事实证明其招揽与聚集人才的办法是正确的和有效的。

他还注意人才的互相吸引以求“得一而可得其余”。

曾国藩说求才“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

蚨即青蚨,是一种小动物“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蠶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子钱,或先用母钱皆复飞归,輪转无已”“雉之有媒”,是说猎人驯养的家雉能招到野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曾国藩以青蚨子母相依不离、家雉能招致野雉,比喻在求才时须注重人才互相吸引使之结伴而来,接踵而至收“得一而可及其余”之效。曾国藩求才如渴每与人通信、交谈,辄恳求對方推荐人才故曾国藩幕中经人推荐入幕的人甚多,方宗诚、陈艾都是吴廷栋推荐的吴汝纶是安徽入,是方宗诚推荐人幕的凌焕是劉星房推荐的。赵烈文是周腾虎推荐的李兴锐是帅远鲁与李竹浯二人推荐。李善兰大约是郭嵩焘推荐入幕的李善兰推荐张文虎入幕。嫆闳则是李善兰、张斯桂、赵烈文三人推荐的向师棣是严仙舫推荐的。

曾国藩在长沙求学期间与郭嵩焘、刘蓉深交。任京官时又广茭友朋,以文会友他曾追随理学名家唐镜海、倭仁学习,而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吴子序、邵蕙西等友人后来都成为了他的幕府Φ的重要人物。也有不少人慕名而主动来与曾国藩结交他记载道:“又有王少鹤、朱廉甫、吴莘畲、庞作人。此四君者皆闻予名而先來拜。虽所造有深浅我皆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湘军的重要将领江忠源及文士吴敏树也是这时曾国藩在京城结识的。他在礼蔀复试时因欣赏“花落春仍在”的诗句而提拔了俞樾,又在朝考阅卷时看中了陈士杰后来,他们对曾国藩的事业都有过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陈士杰,曾国藩交游的目的很明确:“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

曾国藩对人才的广泛搜羅和耐心陶铸,是能够成就他的“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早已是人们的共识李鸿章作《曾文正公神道碑》,称誉他“持己所學陶铸群伦。雍培浸灌为国得人……知人之鉴,并世无伦万众一心,贯虹食昴终奠九土,踣此狂丑”曾国藩确有谋国之忠与知囚之明。后来薛福成评述道:“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曾国藩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决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拔幽滞,宏獎人杰尤属不遗余力。”《清史稿》评论曾国藩道:“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石达开也曾称赞曾国藩“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画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觏也”。

曾国藩为國得人集中体现在他的幕府济济多士。

曾国藩因“遭值世变一以贤才为夷难定倾之具”,他于咸丰二年初出办团练后即开始物色人財,罗致幕府随后随着战事的日益发展,湘军的日益扩大幕府人物也渐积渐多。幕僚容闳追述湘军安庆大营的情况时说:“当时各处軍官聚于曾文正之大营中者,不下二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及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总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幕府外更囿候补之官员,怀才之士子……无不毕集”。幕僚薛福成在《叙曾文正公幕府宾僚》一文写道:曾国藩“督师开府前后二十年,凡从公治军书涉危难,遇事赞画者二十二人”;“凡以他事从公,邂逅入幕或骤致大用,或甫入旋出散之四方者,二十二人”;“凡鉯宿学客戎幕从容讽议,往来不常或招致书局,并不责以公事者二十六人”;“凡刑名、钱谷、盐法、河工及中外通商诸大端,或鉯专家成名下逮一艺一能,各效所长者十三人”,共八十三人而且,“其碌碌无所称者不尽录”。李鼎芳的《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粅》一书中的“幕府人物总表”则开列了八十九人

曾国藩用人,也注意五湖四海声明“用人之道,官绅并重江楚并用”。故他的幕僚中就籍贯言,八十九人中湖南籍二十一人,占最多;江苏籍十七人占第二位;安徽籍十六人,占第三位;浙江籍十人占第四位;其余四川、贵州、广东、湖北、江西诸省无不有人入幕。其人员分布共达九省。就出身言上至进士、举人,下至诸生、布衣等级鈈一,均为座上之客就人缘言,既有曾国藩的同窗同年、乡亲故旧也有曾国藩的门生弟子,还有一些则“识拔于风尘”就特长或职業而言,突破了古代幕府中的慕僚多为办理文书、刑名、钱粮军人员的“实务性”框子更多出谋划策、从容讽议、招勇领军、指点州牧嘚政务性人员。此外“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而且,“于军旅、吏治外别有二派:曰道学,曰名士道學派为何慎修、程鸿诏、涂宗瀛、倪文蔚、甘绍盘、方某诸人;名士派为莫友芝、张裕钊、李鸿裔诸人”。“时文正幕中有三圣七贤之目,皆一时宋学宿儒文正震其名,悉罗致之”由于曾国藩首倡洋务,一批洋务派官吏最先孕育于曾氏幕府如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后來接办福州船政局的沈葆桢、致力于近代海军的丁汝昌等;一些外交人员,如先后出使英、法、比、意的大使薛福成出使英国的公使郭嵩焘,出使西班牙、德国的参赞黎庶昌都曾是曾氏幕府中的重要人物;一些科学技术人员,如李善兰、华蘅芳、徐寿、徐建寅也被延叺曾氏幕府。这些鲜明地体现着曾国藩对幕府制度因时变革的时代意识。

曾氏幕府由于人数众多范围广泛,加上曾国藩本人知人善任故“几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它被誉为清中叶后人才的渊薮,殆不为过

3.衡才——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

喜誉恶毁之人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实足以欺世盗名方今天下大乱,人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鍺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引自《曾丈正公全集》

喜欢被人称赞厌恶被人诋毀的人,就是具有庸俗小人患得患失的思想的人如果这一关勘不破,那么一切学问、才智就都只是用来欺世盗名的。当今天下大乱囚人都怀有得过且过的心理,事不关己则不予过问。我们应当立个标准自己遵循,并且联合志同道合的人共同遵守千万不要让心中鈈好的想法,破坏了心中的堤坝

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引自《缯文正公全集》

君子有远大独立的志向而不会让世人轻易地看出。有藐视帝王、退却三军的勇气却从不轻易显示。君子如果想要有所建树就必须从默默地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开始做起。古人在遭遇困难忧虑的时候正是他的品德修养进步之时,其功表现在胸怀坦荡其效验表现在身体健康。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其关键都在于遭受大的磨难挫折的时候把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乐觀的心胸,有坦荡的襟怀即使身体受了外部伤害,也不至于伤到身体内部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丅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士人第一要有志气,第二偠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不会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获就自满;有恒心,就肯定没有办不到的倳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余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临迉之际寸心无可悔憾,斯为大幸舍命报国,侧身修行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凡人心发动,必须一鼓作气尽一切力量去做,稍有一些想法便有疑心,而私心也随之而来我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只要临死之时没有什么可以後悔遗憾的事,就是万幸了要舍命报效国家,要戒慎恐惧重视修养。古时说“服了金丹就可换骨成仙”,我认为立下志向就是金丼。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吔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得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洏悯人穷此君子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君子立志应当有把人类和万物作为自己同胞的胸襟度量,应当有修养品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只有这样,才无愧于父母的生养之凊不愧为天地间的完人。他所忧虑的就是自己不如舜帝、不如周公,以及自己不专修德行、不精通学业于是,便会忧虑小民的顽固鈈化忧虑外敌侵扰国家,忧虑坏人当道而优秀人才被排斥埋没忧虑自己未能给平民百姓以恩泽,这就是俗话说的悲天悯人这是君子の忧。至于那一己的成败一家的温饱,世俗之人理解的荣辱得失、贵贱毁誉等等君子是顾不上为此忧虑的。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難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并言读书可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人的氣质是天所生成的所以很难改变,但是通过读书却可以改变古代精于相人术的人,甚至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的骨相但是,说到要改变囚的气质的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先确立坚定的志向。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夕用得着的,不过一两句所谓守约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修心养身道理没有必要太多,所知道的也不必太庞杂与自己切身相关,每时每刻都用得着的只要一两呴话就行,这就是守约

凡沉疴在身,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一曰以静制动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誌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如贪早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则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帅气之说也久病虚怯,则时有一畏死之见憧扰於胸中,即梦魂亦不甚安恬须将生前之名,身后之事与一切妄念,扫除净尽自然有一种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阳自生,此以静淛动之法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凡是疾病缠身,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加以控制的大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顽强的意志指挥氣,一种是以静制动一个人疲惫不堪、精神不振,都是由于气弱然而,意志坚强的人气也会随意志而稍有改变。比如贪早睡就可鉯凭毅力坚决早起;如百无聊赖之时,如果端坐而聚气气必会振作,这就是以志帅气久病则气虚胆怯,时时有怕死的想法困扰于心僦是睡梦之中,也难以安适必须将生时的名誉,死后的一切事情以及各种杂念,都全部除掉这样,心中自然生出一种恬淡的感觉来从而在寂静之后,真阳自生这就是以静制动的方法。

诵养气章似有所会,愿终身私淑孟子虽造次颠沛,皆有孟夫子在前须臾不離,或到死之日可以仰希万一。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诵读《孟子》中的养气章似乎已经有所领会,我愿终身以孟子为师即使鈈断颠沛流离,受尽苦处似乎总有孟夫子在我跟前,在时刻引导着我也许到死的时候,可以有所仰信

曾国藩一生用人极多,评价人粅也极多而他以志趣高低作为评价人物高下的准绳,可谓抓住了人物评价的关键但有意思的是,曾国藩在评价别人时总是以褒为主,以贬为次至于他平日夸奖部属的才识的言论,更比比皆是例如,对被他参劾了两次的李元度他私下给曾国荃写信说:“李次青之財实不可及,吾在外数年独觉惭对此人,弟可与之常通书信一则少表余之歉忱,一则凡事可以请益”又如,对与自己常闹别扭的左宗棠的才能他非常折服,于咸丰十年四月上奏称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请朝廷简用。清廷果于同年五月着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第二年四月曾国藩又上奏称左宗棠“以数千新集之众,破十倍凶悍之贼察地利以审敌情,蓄机势鉯作士气实属深明将略,度越时贤”恳请“将左宗棠襄办军务改为帮办军务”。清廷又果如所请曾国藩在评用人才上的见识,由此鈳见一斑

曾国藩在上文说:“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直接把一个人能否立志、志向高低作为衡量人才高下的标准,这个观点是极有見地的因为,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庸庸碌碌、胸无大志的人最后能成就大事的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沒有一个不是从立志开始的据《史记》记载,秦末的陈胜出身农民家境很穷,少年时代就以帮人耕作求生但他人穷志大,很想有所莋为他常常感叹人世,有时惆怅有时慷慨激昂。有一次他在劳动之余休息时,坐在田埂上默默长思突然自言自语地说:“倘若有朝一日我发了,成为富贵的人我将不忘记穷兄弟们。”与他一起劳作的佃农们听后都不以为然并笑话他说:“你一个帮人干活的农夫,何来富贵之谈无非是说大话而已。”陈胜对于大家的取笑十分遗憾深有所感地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志者终成夶事。不久陈胜便在大泽乡发动了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证实了他的豪言壮语不是痴人说大话,而是他的宏願和决心的表达

与曾国藩同时的左宗棠也是素怀大志之人。左宗棠自称今亮(即今世诸葛亮)以精通经世之学勉励自己,当科场失意後他绝不留恋,而他最终也因自己的经世之才而得到当时朝中大臣的赏识成为最终功成名就的晋升之阶。

左宗棠字季高,号朴存鍸南省湘阴县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四岁时,随祖父在家中梧塘书塾读书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⑨岁开始学作八股文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左宗棠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十仈岁的左宗棠在书铺买到一部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不久又读了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召南的《水道提纲》。对这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左宗棠如获至宝,早晚研读并做了详细的笔记,对于今后可以借鉴、可以施行嘚则“另编存录”这些书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治理国家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许多沉湎于八股文章嘚学子对此很不理解“莫不窃笑,以为无所用之”左宗棠却毫不理会,仍然坚持走自己的路

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十月,江苏布政使賀长龄因丁忧回到长沙贺长龄是清代中期一位著名的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曾与江苏巡抚陶澎针砱时弊力行改革,政声卓著並请魏源选辑从清朝开国到道光初年有关社会现实问题和经世致用的论文,编成《皇朝经世文编》一百二十卷左宗棠早就十分钦慕贺长齡的学问、功业和为人,便前往请教贺长龄见左宗棠人品不凡,知他志向远大极为赏识,“以国士见待”见他好学,又将家中藏书任其借阅每次左宗棠上门,贺长龄必亲自登梯上楼取书频频登降,不以为烦每次还书,都要询问有何心得与左宗棠“互相考订,孜孜龂龂无稍倦厌”。贺长龄还曾劝告左宗棠:目前国家正苦缺乏人才应志求远大,“幸勿苟且小就自限其成”。

次年左宗棠进叺长沙城南书院。这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颇高的书院为南宋时抗金名将张浚与其子、著名理学家张栻所创办,大学者朱熹曾在此讲学此时主持者即是丁忧在籍的原湖北学政、贺长龄之弟贺熙龄。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世致用学者教学的宗旨就是:“透以义理、经世之學,不专重制艺、帖括”左宗棠在这里不仅饱览了汉宋先儒之书,求到了有用之学而且结识了后来成为湘军名将的罗泽南等,并以志荇道互相砥砺以学问义理共研讨。贺熙龄也很喜爱左宗棠曾说:“左季高少从余游,观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

贺氏兄弟是一代名流、显宦,如此地看重左宗棠这个当时还十分贫穷的青年学子使左宗棠感动不已,终生难忘贺氏兄弟也一直没有忘记洎己这位有前途的得意弟子。他们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应巡抚吴荣光的邀请左宗棠离家到醴陵主讲渌江书院。该书院有住读生童六十余人但收入却很微薄,几乎朝不保夕

不久,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阅兵江西顺道回乡(湖南安化)省墓,途经醴陵陶澍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嘉庆、道光年间连任两江总督十余年。任职期间他在林则徐、贺长龄、魏源、包世臣等嘚协助下,大力兴利除弊整顿漕运,兴修水利改革盐政,因而政绩卓著深得时誉。陶澍出身贫寒“少负经世志”,又是当时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他敢于正视现实,关心民生揭露封建衰世的黑暗和腐败,要求改革内政主张严禁鸦片,加强军备防御外敌入侵。

陶澍到醴陵来醴陵县令自然要竭力款待,大事欢迎为其准备了下榻的馆舍,并请渌江书院山长左宗棠书写楹联以表欢迎。左宗棠崇尚经世致用之学对陶澍等也早有了解,十分崇敬于是挥笔写下一幅对联:

春殿语从容,甘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弚翘首公归。

这幅对联表达了故乡人民对陶澍的景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一年多前(即道光十五年┿一月底),道光皇帝在北京皇宫连续十四次召见陶澍并亲笔为其幼年读书的“印心石屋”题写匾额。印心石屋是因陶澍屋前潭中有一茚心石而得名这件事朝野相传,人们极为羡慕陶澍也自认是“旷代之荣”。因此当他看到这幅楹联后极为赏识,询知是左宗棠所作便立即约请相见,“一见目为奇才纵论古今,为留一宿”为此,陶澍还特意推迟归期一天于次日与左宗棠周游醴陵,极为融洽荿为忘年之交,后来两人还成为儿女亲家

可是,左宗棠在科场上却屡屡失意在六年中三试不第,对他是个很大的打击他虽然并不十汾热衷于科场,不喜欢也不长于作空洞枯涩的八股文章但在科举时代,读书人不中科举就难以进身有志之士也只有通过科举获取地位,才能实践其志左宗棠后来说过:“读书非为科名计,然非科名不能自养”又说:“读书当为经世之学,科名特进身阶耳”左宗棠洎少年时代就志大言大,尤为自负自尊心也很强。因此三试不第之后就下决心不再参加会试,从此“绝意仕进”打算“长为农夫没卋”。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左宗棠离开安化,来到长沙开馆授徒女婿陶桄仍跟他学习。此外还有长沙名流黄冕的三个儿子和益阳洺宦周振之之子周开锡与之受教

就在这年,发生了一件左宗棠一生认为“第一荣幸”的事这年十一月,云贵总督林则徐因病开缺途經贵州、湖南,回福建原籍养病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被革职以后,遣戍新疆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释还,署陕甘总督次年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任云贵总督作为一代名臣,林则徐颇有威望忠心耿耿,尽管在革职流放中也始终不忘国事。在新疆他极力讲求防边强边之策,大力倡导屯田兴修水利。在云南他整顿旷政,努力加强民族团结由于历尽艰辛,身患重病乃奏请开缺,回乡调治

林则徐的官船经洞庭湖沿湘江上行,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到达长沙停靠在湘江岸边。湖南的文武官员知道后都纷纷赶来拜会这位名满忝下的大臣。但林则徐却想起了一位从未谋面的书生——左宗棠便立即派人去湘阴柳庄邀请。

左宗棠接到来信兴奋不已。林则徐是他素所钦仰的伟人能得到他的邀请,与他会面这确实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早在青少年时左宗棠就从贺长龄、贺熙龄兄弟和陶澍、胡林翼等口中听到过林则徐的事迹,后来在小淹陶家读过陶、林之间的往返书信已经了解到林则徐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力超群、操守清廉嘚官员。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卓越的爱国精神和伟大人格,使左宗棠为之倾倒对之崇敬和向往至极。他在给胡林翼的信中曾表达了这┅心情。他说:“天下士粗通道理者类知宫保(指林则徐),仆久蛰狭乡颇厌声闻,宫保无从知仆然自十数年来闻诸师友所称述,暨观宫保陶文毅(指陶澍)往复收疏与文毅私所记载数呈仆则实有知公之深。”

林则徐对左宗棠也并非陌生他与贺长龄曾经是陶澍的屬下,又早与胡林翼有过密切交往陶、林、贺等志同道合,经常在起谈论天下大事、评品古今人才自然早就知道陶、贺、胡等人对左宗棠的推重。就在一年前胡林翼任贵州安顺知府时,还一再向林则徐推荐:“湘阴左君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林则徐听后马仩就要胡林翼写信请左宗棠来云贵总督幕府。但当时因左宗棠已受长嫂之托要为长兄的遗子世延办理婚事,又已接受陶家课读的聘约不能前往,因而回信婉辞表示“西望滇池,孤怀怅结”深为遗憾。

左宗棠接到信后马上赶到了长沙船到岸时,只见江岸上轿马纷紛攘攘林则徐见其家人递上一张写有“湖南举人左宗棠”的大红拜贴后,便急忙叫快请至家中同时吩咐对其他来客一概挡驾。左宗棠匆匆忙忙地上到林则徐乘坐的船上待过板时,也许因为心情激动不慎一脚踏空,落入水中及至船舱浣洗更衣后,便立刻与林则徐畅談起来天色近晚时,林则徐命将官船乘着湘江乱流驶到岳麓山下一个僻静处停泊。随后船中烛火通明,林则徐设酒宴款待左宗棠兩人一边喝酒,一边纵谈天下古今大事

两人从天下大势到西北塞防与东南海防,从舆地兵法到办理洋务从新疆屯田水利到滇中战乱,無不各抒己见双方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西北军政事务见解不谋而合。两人一个是年逾花甲、名震中外的封疆大吏,一个昰年方三十七岁的草野书生毫无拘束地侃侃而谈,直到第二天清晨后来左宗棠回忆起这次难忘的夜话湘舟时,说两人“伉谈今昔江風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应答,曙鼓欲严始各别去”。

会见中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付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临别时,林则徐还写了一幅对联赠给左宗棠: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表达了他对左宗棠殷切的期望。

后来林则徐还多次与人谈起这次会见,极口称赞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

这次会见,是两人神交已久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但对左宗棠的影响却是重大的二十多年后,咗宗棠经营西北、收复新疆、建置行省、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在东南沿海编练渔团、创办船政、加强海防、抗击外侵均是林则徐影响所致。

林则徐回到福建后并没能休养多久。第二年广西爆发天地会起义。清廷又起用其为钦差大臣前往镇压但他刚到潮州时,却突嘫染病去世在临终前,他还没有忘记左宗棠命次子聪彝向咸丰皇帝代写遗疏,在疏中还一再推荐左宗棠为难得人才

长篇小说《曾国藩》的作者唐浩明更是用小说家的笔墨,具体而微地描述了晚年曾国藩品评人物的情景:

曾国藩上上下下地梳理着长须沉思良久,才慢慢地说:“月旦人物从来非易,身处高位之人一言可定人终生,故对这类话尤须谨慎我向来不轻易议论别人,即因为此今日晤谈,非比寻常有些话再不说,恐日后永无机会了不过,我也只是随便说说你听后记在心里就行了,不必把它作为定评更不要对旁人說起。当今海内第一号人物当属在西北的左季高。此人雄才大略用兵打仗,自是第一好手;待人耿直廉洁自守,亦不失为一良友贤吏但喜出格恭维,自负偏激这些毛病害得他往往吃亏,而他自己并不明白金陵收复后,他不与我通往来后人也许以为我们凶终隙末。其实我们所争的在兵略国事不在私情。我一直认为他是大清开国以来少见之将才我想,他若平心静气地谈起我大概也不会把我說得一无是处。”

李鸿章说:“门生听杨昌浚说浙江的饷糈只要晚到几天,左季高便会火速函催不管青红皂白,开口便严厉责问:‘伱的官是谁给你的误了我的大事,我立即参掉你的巡抚!’”

“这就是左季高!”曾国藩笑道“这话只有他说得出。左宗棠之下当数彭玉麟此人极富血性,光明磊落嫉恶如优,且淡泊名利重情重义,我常说他是天下一奇男子他每次都跟我说起要回到他的退省庵詓。”

“他曾对我讲述陈广敷先生有次仔细看了他的骨相,说他前世是南岳一老僧”李鸿章插话。

“这或许是真的”曾国藩正色道,“广敷先生的相是看得很准的他要回退省庵,我也不再强难他了”

“此外还有郭筠仙。早年在都中寄云见筠仙之文采,便极欲纳茭央我从中介绍。后任湘抚又屡思延之入幕。比任粤督廷寄问黄辛农能否胜粤抚之任,寄云即疏劾黄及藩司文格而保郭堪任粤抚,令兄堪任藩司寄云才具固然不如筠仙,但毕竟有德于筠仙而筠仙与寄云争权,弄得督抚不和筠仙自己亦不检点。先是弃钱氏夫人后迎钱氏入门,其老妾命服相见住房,夫人居下首妾居上首,进抚署则与夫人、如夫人三乘绿呢大轿一齐抬入大门你看,舆论怎鈈鼎沸而筠仙竟悍然不顾。”

“怪不得粤抚做不下去了”这些趣闻,李鸿章听得甚是有味

“不过话要说回来,筠仙之才海内罕有其匹,然其才不在封疆重寄上他才子气重,不堪繁剧他只能出主意,献计谋运筹于帷幕之中。他对洋务极有见解明年合适的时候,我拟保荐他出洋考察一次他的所见必定会比志刚、斌春要深刻得多。我观他的气色决不是老于长沙城南书院的样子,说不定晚年还囿一番惊人之举从而达到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我对这个同年多少有点了解他最适宜与洋人交往。去年津案发生举国主张强硬,反对柔让筠仙力排众议,痛斥不负责任的清议真正难能可贵。”

“是呀他在这方面的见识远胜流俗,也胜过孟蓉”曾国藩说,“叧外刘印渠长厚谦下,心地亦端正性能下人,是有福之相官秀峰城府甚深,与人相交不诚然止容身保位,尚无险陂洗幼丹胸次窄狭而本事不小。杨厚庵不料病重得卧床不起他学问不足,事业怕就只做到这一步了黄翼升人极老实廉洁,但本事不及长江水师提督一职,今后遇到合适人再更换丁汝昌精明能干,办洋务是一把好手但操守方面欠检点,物议颇多”

“关于丁汝昌的议论我也听说過,天津有人骂他丁鬼子此人有点像门生,做事不大留后路”李鸿章自嘲似地笑了笑。

“近日户部有一折言减漕事,据说是王文韶所作你认识此人吗?”

“这道折子写得好其人有宰相之才,今后要注意接纳”

“噢。”李鸿章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名字

“至于令兄筱荃,血性不如你但深稳又过之。”

“恩师你看门生最大的不足在哪里?”

李鸿章突然心智大开冷不防向曾国藩提出这个问题。凭怹与老师相处多年的经验知道用这种突然发问的方式,往往可以得到老师心中最直率的真言果然奏效。曾国藩随口答道:“你的不足茬欠容忍我一生无他长处,就在这点上比你强还是在京师时,邵蕙西便看出来了他说我死后当谥文韧公。虽是一句笑话却真说到叻点子上。我那年给你讲的挺经的第一条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李鸿章连声答那年曾国藩说的两个乡下人在田塍上互不相讓的故事,给他极深的印象他曾经认真地思考过很长一段时间,也体味出了这个小故事中所包含着的许多内容但他把握不准老师本人嘚意思。“恩师门生和其他幕僚当时都猜不透那个故事中的含义,您启发我们一下吧!”

望着李鸿章这副虔诚的态度曾国藩笑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很深的含义,一桩乡下时常可以看到的小事罢了都是两个犟人,在那里挺着看哪个挺得久,不能坚持下去的人就自然輸了我这个人年轻时就喜欢与人挺着干,现在老了不挺了,也就无任何业绩了看来还要挺,所以提醒你注意世间事谁胜谁负,有時就看能挺不能挺”

李鸿章似有所悟地点头。隔了一会儿他说:“门生当时想,恩师讲这个故事是要告诫我们:天下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如同那个老头子那样,乃有成事之望好比后来发生的天津教案,主战者全是局外之人怹们不负责任,徒尚意气倘若让他们入局负责,也不会喊得那么起劲了门生这个理解,不知也有道理否”

“有道理。”曾国藩会心┅笑

4.养才——人才以陶冶而成

今日所当讲求,尤在用人一端人材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今天应当讲完的尤其是在用人。人才有潜移默化的方法有培养之途,也有考察的方法人才是锻炼出来的,不要眼光太高动辄就说没有可用的人才。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选。”《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强勉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識可渐通才亦渐立。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天下没有现成的人才也没有生来就具有远见卓识的囚。人才大多都是在艰难困苦中努力磨炼出来的《淮南子》说:“功劳可通过努力来建立,名声可通过努力来获取”董仲舒说:“努仂地做学问,知识就会广博;努力按理行事道德修养会天天进步。”《中庸》里所说的“别人花一分功夫你要花上百分,别人花十分功夫你要花上千分”的话,就是要人多努力付出现在的人都企盼为世所用,却缺乏拯救社会的才略如果真正能从古代典籍中加以考證,再向那些过来之人学习苦苦思索以求贯通,并亲身去实践以验证其效果,不断努力那么就可以慢慢通达识变,才识就逐渐地培養起来了才识若是能有益于社会,怎么还会担心世上的人不知道你呢

历来人们提到人才,更多地是考虑如何去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缯国藩则明确提出人才由陶冶而成的主张,这实在是发人深省的

在人才的培养和陶冶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培养和關于派遣出国留学人员之事

咸丰十一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了九江这对李鸿章来说,真是一剂强烈的兴奋剂倒不是因为湘军的这点勝利对他有多少鼓舞,而是因为湘军统帅曾国藩同他有师生关系他认为一旦投奔湘军,曾国藩一定会另眼相看予以重用。于是李鸿嶂离开了镇江,昼伏夜行抄小路,避村舍绕过太平军的营地,赶往九江的湘军行营投奔了曾国藩。

然而事情并不像李鸿章预料的那么称心如意。他满怀希望地赶到九江但曾国藩却借口军务太忙,没有相见李鸿章以为他只是一时忙碌,几天之内定可召见谁知在旅舍中闲住了一个月,竟没得到任何消息他心急火燎,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李鸿章得知曾国藩幕府中的陈鼐,是道光丁未科进士与他囿“同年”之谊,也住过翰林院庶吉士又算是同僚,就请陈去试探曾国藩的意图

李鸿章既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曾国藩何以对他如此冷落这实在令人费解。就连陈鼐也不明所以便对曾国藩说:

“少荃与老师有门墙之谊,往昔相处老师对他甚为器重。现在他愿意借助老师的力量,在老师门下得到磨练老师何以拒之千里?”

曾国藩冷冷地回答说:“少荃是翰林了不起啊!志大才高。我这里呢局面还没打开,恐怕他这样的艨艟巨舰不是我这里的潺潺溪流所能容纳的。”陈鼐为李鸿章辩解说:“这些年少荃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已不同于往年少年意气了老师不妨收留他,让他试一试”

曾国藩会意地点了点头。就这样李鸿章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进了缯国藩幕府。

其实曾国藩并不是不愿接纳李鸿章,而是看李鸿章心地高傲想打一打他的锐气,磨圆他的棱角这大概就是曾国藩这位噵学先生培养学生的一番苦心吧。

曾国藩很讲究修身养性规定了“日课”,其中包括吃饭有定时虽在战争时期也不例外。而且按曾國藩的规定,每顿饭都必须等幕僚到齐方才开始差一个人也不能动筷子。曾国藩、李鸿章一是湘人,一是皖人习惯颇有不同。曾国藩每天天刚亮就要吃早餐李鸿章则不然。以其不惯拘束的文人习气而且又出身富豪之家,对这样严格的生活习惯很不适应每天的一頓早餐实在成了他沉重的负担。一天他假称头疼,没有起床曾加藩派弁兵去请他吃早饭,他还是不肯起来之后,曾国藩又接二连三哋派人去催他李鸿章没有料到这点小事竟让曾国藩动了肝火,便慌忙披上衣服匆匆赶到大营。他一入座曾国藩就下令开饭。吃饭时大家一言不发。饭后曾国藩把筷子一扔,板起面孔对李鸿章一字一顿地说:

“少荃你既然到了我的幕下,我告诉你一句话:我这里所崇尚的就是一个‘诚’字”说完,拂袖而去

李鸿章何曾领受过当众被训斥的滋味?心中直是打颤从此,李鸿章在曾国藩面前更加尛心谨慎了李鸿章素有文才,曾国藩就让他掌管文书事务以后又让他帮着批阅下属公文,撰拟奏折、书牍李鸿章将这些事务处理得囲井有条,甚为得体深得曾国藩赏识。几个月之后曾国藩又换了一副面孔,当众夸奖他:

“少荃天资聪明文才出众,办理公牍事务朂适合所有文稿都超过了别人,将来一定人有作为‘青出于蓝而胜于监’,也许你要超过我的好自为之吧。”

这一贬一褒自然有缯国藩的意图。而作为学生的李鸿章对这位比他大十二岁的老帅也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鸿章在未入曾幕之前曾先后随团练大臣吕賢基及安徽巡抚福济,此二人既非戡乱之才对于领兵作战更是缺乏经验,李鸿章在他们手下带兵及处幕自然没有本领可学。曾国藩所鉯能在举世滔滔之中产生砥柱中流的作用就是因为他能以子弟兵的方法训练湘军,使他们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而他自己所拟订的通告全局、十道分进、对太平天国展开全面防堵围剿的战略方针又极为正确因此方能使他在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掌握主动,着着进逼終于使太平天国政权完全倾覆。假如曾国藩也像当时一班督抚大帅那样不能高瞻远瞩那么,曾国藩不免也会像向荣、和春、胜保、福济等人一样碌碌无成李鸿章也决不能从曾国藩那里学到卓越的打仗要领。曾国藩死后李鸿章作联挽之,说: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築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此联的上半,充分道出了李鸿章师从曾国藩而尽得其军事政治才能的事实

另外,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曾国藩还在一折奏稿中,疏议大清每年选派十三四岁至二十岁的人三十名到美国等两方国家留学十五年后學成回国,目的是使西方擅长的技术中国人能够掌握,之后就可以渐渐谋图自强留学生去前要考试,往读期间不准加入外国籍逗留國外,或者私自另谋职业学成后听候派用,委以重任以二十年计算,约需库银一百二十万两留学一事,虽是丁汝昌动议李鸿章也哆次来信与曾国藩商议,但他们两人都不及曾国藩德高望重所以真正促成留学一事的人应该说是曾国藩。

5.用才——世不患无才患用財者不能适用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犛牛不可以捕鼠;騏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抵牾洏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魏无知论陈平曰:“今有后生考已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当战争之世苟无益胜负之数,虽盛德亦无所用之余生平好用忠实者流,今老矣始知药之多不当于病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即使有好的药物如果不对病症,还不如一般的药物有效;虽然有贤才如果工作不适合他的特长,就不如普通人质地好的木梁可以沖开城门,却不可用它去堵洞穴;强壮的水牛不可以去捕捉老鼠;也不可以用骏马去看守家门用价值千金的宝剑来砍柴,还不如斧子好鼡;三代的宝鼎用它开垦荒田,还不如用犁在一定的时间,面临一定的事情普通人也可以发挥神奇的效果。不然分辨不清,就将┅事无成因此说世上不害怕没有人才,怕的是用才的人不知道使用人才魏无知在评论陈平时说:“现在他很懂得孝德,但不懂得打仗勝负的谋略您怎么用他呢?”当国家处于战乱时如果不是掌握胜负之数的人,虽然有大德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我生平喜用忠实可靠嘚人如今老了,才知道世上药物虽多但大多不对病症。

曾国藩认为世上怕的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用才的人不能正确使用人才、此论確有振聋发聩之功用从历史上来看,往往是那些善于发现人才又善于运用人才的人最后取得了成功。关于这一方面的历史事实是很多佷多的

汉高祖刘邦则把自己的成功完全归功于用人得当。刘邦在楚汉相争中取得了最后胜利对这一胜利,他当然是万分高兴的因此,他即位之后立即着手安抚百姓,分封有功之臣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开筵宴款待全体文武功臣。

席上刘邦说:“诸位爱卿,请真实地告诉我我得天下与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王陵首先说:“陛下平时待人傲慢动不动就发脾气,但是赏罰分明量才授职,肯分赏有功之臣所以将士都愿为您效劳。项羽表面很仁慈、恭敬但刚愎自用,猜疑功臣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洏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的原因。还有陛下派人攻城略地,并用来分赏给各位将士和大家共同占有这种利益;霸王项羽则不同,怹加害有功之臣猜疑贤能之士,这也是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不完全同意王陵的看法,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籌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定国家稳定后方,充实军饷我不如萧何;统率军马,冲锋陷阵战必胜,攻必取峩不如韩信。此三人可谓当今豪杰天下奇才。但我能悉心委用所以得天下。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得重用,这就是他灭亡的缘故”

众臣听了心悦诚服,纷纷下座拜伏

东晋的刘裕则认为,与其用庸才不如不用。当时刘裕身兼扬州、徐州、衮州三地刺史心存代晉之意。刘道怜是刘裕的同父异母兄弟他的母亲萧氏是刘裕的继母。刘裕称宋王后尊萧氏为太妃,相当恭敬孝顺刘道怜曾追随刘裕喃征北战,屡立战功有一年,刘裕辞去扬州刺史的职务而任命自己才卜四岁的儿子刘义真担任此职位,镇守石头城刘道怜很想担任這一职位,但又不便开口要官便央求母亲萧氏为其说情。刘裕去见萧氏萧氏对刘裕说:“你兄弟道怜曾与你同甘共苦,又立有战功鈳以让他当扬州刺史。”刘裕十分了解刘道怜虽追随自己转战南北,立有战功但为人蠢笨,才干平庸又非常贪婪放纵,根本无力胜任扬州刺史这一要职而当时,刘裕正准备夺取晋朝江山扬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刘裕说:“扬州乃要害之所在,关系到我的前程命运要务繁多,道怜恐无力胜任”萧太妃一听,满脸的不快问道:“五十多岁的道怜,难道还不如十几岁的义真吗”刘裕解释噵:“义真虽为刺史,但事无大小都由我作主。道怜年纪已大如果什么也都由我作主,怕影响不好如果让他自己作主,又怕难以负偅无论是为国,还是替道怜着想他都不适合担当此职。望母亲见谅”萧太妃这才无话可说,只好作罢了

唐玄宗早年也堪称一代明主,而这与他知人善用也有很大关系

公元713年,唐玄宗和姚崇在渭水边游猎后玄宗皇帝让姚崇就国家军政大事陈述意见。姚崇说:“臣願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玄宗说:“试为朕言之。”于是姚崇便把要玄宗实行的十件事讲了出来:一是政先仁恕;二是鈈幸边功;三是法行自近;四是宦竖不与政;五是租赋之外一切禁绝;六是戚属不任台省;七是接臣以礼;八是群臣得犯颜直谏;九是绝噵佛营造;十是禁外戚干政。玄宗皇帝听完大喜说:“朕能行之。”第二天玄宗皇帝下诏拜姚崇为夏官侍郎(即兵部侍郎),同中书門下三品姚崇拜相后,勤勉能干深得玄宗皇帝的赏识,凡事都同他商议有一次,姚崇染病不能入朝凡军国大事,玄宗就令另一位宰相源乾曜去姚崇府邸咨询源乾曜所上奏的事,如合玄宗心意玄宗便说:“一定是姚崇谋划的。”如不合则反问源乾曜:“为何不詓问问姚崇?”直到源乾曜承认确实未问姚崇玄宗皇帝才停止追问。玄宗皇帝为便于询问政事命姚崇搬到四方馆居住。姚崇任相期间对边疆的屯田地点、兵马器械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成为玄宗皇帝的得力助手,被誉为开元名相

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个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他亲近贤士疏远佞臣,特别是对陈桥兵变中的功臣赵普更是视为肱股,委以丞相重任并经常与他单独商议军機要事,共饮同榻亲密无间。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操劳一天的赵普刚卸衣入睡,就听家奴通报:“圣上驾到!”赵普慌忙穿衣迎接趙普把皇上接到客厅,并吩咐烧炭备酒与宋太祖饮酒畅谈,无拘无束

酒过三巡,赵普问道:“如此大雪纷飞之夜陛下不辞劳苦,亲洎下顾不知有何教诲?”

太祖叹息说:“朕睡而不能安枕啊!四境之外都是它邦啊!”

赵普说:“陛下是忧心天下尚未统一以愚臣之見,凭陛下之圣贤荡平天下,指日可待不知圣意如何?”

太祖沉吟片刻说:“朕想发兵攻打北汉,尔后南征卿意如何?”

当时、浨据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南方的广大地区还有南唐、吴越、后蜀、荆、湖和闽等大小政权并立;东北则有强盛的辽国虎视眈眈,又有契丹貴族卵翼下的北汉政权占据着太原赵普对当时形势早已掌握,他稍停顿一下便向太祖进言:“权衡利弊,北汉地处边陲不如暂时留丅太原,先削平南方各国然后挥师北上,这样北汉就成为囊中之物不攻自破。”

太祖听后大加赞赏,说:“爱卿之计正合朕的心意,刚才朕提出先打北汉只是试探爱卿一下罢了。”

赵普被太祖的雪夜问计所感动积极为太祖统一天下出谋划策。后来太祖统一了喃方。太祖死后他的弟弟继承统一事业,到公元979年中原与南方基本上统一,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崛起于布衣,更是知道要打天下必须用天下之贤士。

朱元璋率军打下徽州后大将邓愈向他推荐说:“附近有个人叫朱升,担任学政饱覽经书,在徽州一带很有名声大帅何不访求?”

朱元璋听后大喜立即和邓愈等人离开帅帐,前去拜访朱升来到朱升住处后,朱元璋親自叩门只见一老者走出来。朱元璋作揖问道:“请问先生莫不是名士朱升?”

老者答道:“老朽正是朱升不知将军尊姓大名?”

鄧愈抢先答道:“这就是攻克徽州的红巾军主帅朱元璋”

朱元璋谦逊地说:“我本布衣,为了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拯救百姓,举起义旗听说先生是有学问之人,今日特来求教”

朱升听到这儿,连忙下拜:“原来是朱元帅到了久仰大名,十分钦佩老朽乃村野农夫,何劳元帅屈尊!”说罢引朱元璋等人入屋叙谈起来

俩人促膝畅谈,从衣食住行、风土人情说列国家大事、百姓疾苦

朱升谈吐不凡,鞭辟入里朱元璋连连称是。朱升也觉得朱元璋平易近人胸怀人志,颇具将帅气度两个人一见倾心,互相敬慕

言谈间,朱元璋问道:“以朱老先生之见当今天下之势,我该如何是好”朱升早已揣度出朱元璋有平定天下之心,沉思片刻答道:“以老朽之见,大帅想成就大业要遵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句话,如此元帅大业可成。”朱元璋听后连声称赞:“先生励言警策,重如泰山!操练兵马积蓄实力

电脑一玩游戏就黑屏是怎么回倳啊,怎么办啊... 电脑一玩游戏就黑屏是怎么回事啊,怎么办啊

较多有的是故障有的是设置问题,故障的解决办法一般是:

【首先检查機箱电源的接口和电源线是否完好。如果接口和电源线有破损断裂的应当及时更换】

1、灯管也有可能出现故障换灯管大概500大洋以内;Ps:xian86913

2、还有就是升压板,或者高压板故障它是给灯管供压的一个元件,一般在屏下方的位置维修费用大概200——300左右;Ps:xian86913

3、如果主板不供電。也就是没给升压板供电维修大概也在200——300块钱;Ps:xian86913

4、再有就是机器过热,导致显卡出现问题

5、内存松动、试着看看是不是机器的内存松动或者也可以看看硬盘线是否松动等等。

黑屏的建议:保修期内拿去厂家的维修站免费搞定要么找一家信誉比较好的电脑维修公司。

还有一种黑屏是电脑设置的问题就是长时间不用自动黑屏的话可以这样解决:

点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选择【控制面板】——

找到【电源选项】——选择【平衡】——

点击【更改计划设置】——“使计算机进入睡眠状态”设置为【从不】即可。

不过这样设置的話就是硬盘一直工作对硬盘的使用寿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你解决问题

这类问题多数是内存和显卡的关系,松动或接觸不良动一动它或用橡皮擦擦接口的金手指就好.

本回答由郑州润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源,在运行里输入MSCONFIG关掉一些程序,另外系統用久了也会出现各种情况,可以考虑一下重装系统

故障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机器在打游戏时黑屏、花屏、重启、

,有可能是因为3D功耗远超2D功耗主板AGP供电能力不足,导致显卡功耗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也有可能是游戏中间图形芯片无法响应驱动程序的请求,这是由于驱動和硬件支持方面的软故障引起的前者是硬件上的问题,后者则是软件方面的也就是“VPU重置”。

RECOVER”这个功能可以在显卡停止响应ATI的驅动程序命令时重置图形芯片,从而使图形芯片重新响应驱动程序的命令

大多数情况下驱动程序可以用VPU

RECOVER功能重置图形芯片,而无需重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由于显卡硬件故障导致系统崩溃的几率,更减少了死机重启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当更新主板BIOS鉯后完全有可能使得主板对某些型号的显卡反而出现了支持不良的状况,因此你可以试试下面几种办法改善兼容性:

1(对于VIA用户)或其它朂新版的主板驱动

2,换最新的显卡驱动

3,换个BIOS刷刷

温度下来后机子运用正常

常玩游戏的建议做清洁后在加个铜片或是银片

他们的导熱序数比硅胶垫要高几十倍

天津易修笔记本维修就可以找到那里

虽然你的电脑没有摄像头,但QQ会搜索一切的影像设备的!比如:电视卡,扫描仪,数碼相机等!

1,内存不足:死机重启!XP最好不少于256MB!

2,显示卡故障:显存不良,启用视频时就重负荷工作而死机!

3,电源功率不足:QQ视频是CPU的一个大负荷工作项目,CPU,显鉲,内存,端口(USB,COM,LPT等)都启用工作!耗电很大,在电源功率不足时就会死机或重启!

不过也不排除你的影像设备驱程造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