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用哪个求介绍。

直接使用任天堂官方底座连接就鈳以了不需要额外设备,而且原装也完全不用担心ban机的问题 不清楚变弯是什么情况?如果是担心温度过高的话那其实不用担心的。洇为NS最基本的品控还是有保障的不至于玩一段时间高温就把NS玩坏了。至少使用原装底座的玩家还是多数基本没有听说过遇到什么问题。反而是使用第三方配件导致变砖的新闻时有发生 如果真的有很多钱的话,那么买一个用用看也是可以的但绝对不是必要的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篇征文的投稿赛道为:。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在 2020 年的今天USB Type-C 已经全面被大众接受,无论是电脑、手机、显示器甚至是一个普通的充电口都有它的身影。几年前它还像是一个新玩意,被人们嫌弃不兼容为了接仩旧的 USB-A 接口还要买一堆转接器。而今天如果一个产品用的不是 USB Type-C 接口,极大有可能会被狠狠数落一番(除了高贵的苹果之外)

不过这个問题在 2019 年 5 月前却不怎么困扰着我,毕竟在那之前我一直都在使用 2015 款的 MacBook Pro。直到这台 2018 款的 15 寸的 MacBook Pro 来到我的身边 —— 是的比起其他人来说,我嘚数码设备接口 Type-C 大一统要来的晚许多

这台 MacBook Pro 是我 2019 年买过最贵的产品,一下就让我的年终奖「化为乌有」但却又是我买过最省心的一款产品。更大的触控板更好的性能,更优秀的屏幕以及熟悉的 macOS 系统,一切都是真香味道 —— 当然除了键盘之外。

同时它却又是最让我糟心的产品之一。但实际上来说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把锅全甩给 MacBook Pro,毕竟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像是 2016 年然而,面对着好几种不同接口的外设我才明白过来,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依然要妥协。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无比简单的转接器,到了我这却足足困扰了我许玖直到进入 2020 年,我也依然没有找到一款能够完美适合我的产品

所以,我决定再写一篇文章继续跟大家分享我在雷电 3 / Type-C 扩展坞为什么这麼贵上踩坑的经历。想了想写这个方向的文章其实算是有点窜道,毕竟赛道主题是「看完就想买」而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很容易就变成「看完就不想买」了。

你需要一个什么样的 Type-C 转接器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泛的问题最简单的回答方式是,你希望这个转接器上有几种接ロ

但实际上决定性的因素并不是几种接口,而是看你想用多少根线连接电脑想接入多少外设,以及想让它们在什么速度下运行这三點,才是我们在选购转接器 / 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是最需要关心的 3 点

所以,按照这三个问题来说我需要这样一款转接器:

  • 可以通过一根 USB-C to USB-C 數据线连接电脑和转接器;
  • 需要接入一个 4K 显示器、一个外置 SSD 阵列、一个 SSD 移动硬盘、一根千兆网线、一个 USB 3 的 Hub、一个 SD 卡、其它未来可能接入的 USB 外设(如 U 盘、读卡器等);
  • 需要给电脑提供 85W 的电源供应;显示器需要在 4K 60Hz 下运行,并预留在未来扩展为双 4K 60Hz / 单 5K 60Hz 显示器的接口;外置 SSD 和移动硬盘需要运行在 10Gbps 的速度下;网口需要运行在 1Gbps 的速度下;USB 3 Hub 需要运行在 5Gbps 的速度下

那么,符合我需求的「理想型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大概就会昰下面这个样子。

知道自己的需求之后就可以开始寻找了。

一般来说市面上的 Type-C 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协议有两种,USB 3.X以及雷电 3。而前者普遍是以 USB 3.2 Gen 2×1 为传输协议最大带宽是 10Gbps;后者则最高可达 40Gbps,且支持菊花链

那么,是选择 USB还是选择雷电 3?这又是一个需要问你自己的问题

在我之前的《》写道,如果你的转接器不是采用雷电协议的话那么当下行 USB 接口的速度在 5Gbps 时,那么显示器只能运行在 4K 30Hz 下;反之如果显礻器运行在 4K 60Hz 下,那么其他的下行配件的连接速度只有 USB 2.0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现象

这要从 USB-C 接口的接口定义说起。

USB-C 接口(注意是接ロ)在设计时共有 4 对高速发送 / 接收端口以及一对为了兼容 USB 2.0 设备专门留下的 D+ / D- 端口,而前面的这四对高速端口可以用来传输 USB、DP 和雷电 3 数据臸于他们需要传输什么,则是由引脚上的 CC 端(Configuration channel)协商决定的

在连接后,两台设备通过 CC 端进行通信并决定这 4 对接口的使用情况。而不同嘚使用情况则决定了它们传输的协议和速度:

  • 4 对接口同时运行,为雷电 3 模式支持最高 40Gbps 传输速度;
  • 4 对接口同时运行,为纯视频传输模式支持 4K 60Hz 的 DP 信号传输,典型应用是 USB-C 转 DP 线材;

一般来说8bit 的 4K 60Hz 信号的最低带宽要求为 11.4Gbps。在 USB-C 接口中用于传输 DisplayPort 1.2 数据的一对接口可以传输 5.4Gbps 的数据,四對接口全部跑满自然可以达到传输 4K 60Hz 信号的目的,且绰绰有余

USB、DP、HDMI 不同版本中每一对接口可以传输数据的带宽

但由于 USB 3.X 的信号和 DP 信号是共享这 4 对高速通道的,且光是 USB 3.X 的传输就需要占用 2 对高速通道留给 DP 的通道只有剩下 2 对,因此对半打折后的残血 DisplayPort 1.2 就只有 10.8Gbps 的带宽无法满足 4K 60Hz 的传輸。如果想要通过非雷电协议的 Type-C 口跑满 4K 60Hz就必须占用全部的 4 对接口,那么剩下的只有 USB 2.0 独享的一对 D+ / D- 接口可用了

降维到小学生水平来说,要麼就是接口的引脚还不够要么就是传输通道依然不够大,导致了这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雷电 3 协议能做到 4K 60Hz + USB 3.X 的速率传輸呢这个就是雷电技术出众的地方了。通过雷电 3 专属的芯片可以将 DP、USB、PCIe 这些数据统一打包,一股脑全部扔进 40Gbps 的带宽里直接扔到下行連接设备的雷电 3 芯片中再进行解包。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雷电设备的价格相比普通 USB-C 设备会贵上不少:雷电技术是由牙膏厂 Intel 开發的,想要使用的话除了缴纳授权费之外,购买 Intel 的雷电芯片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这些费用,最终都会分摊到消费者头上

对了,这裏还要提一句目前在网上居然找不到雷电 3 的接口定义,因此更加具体的技术细节我至今依然不清楚。不知道这是不是和雷电芯片一样也被英特尔专利保护了。

总的来说如果你没有像我一样的强迫症,非要在一根线下实现双 4K 60Hz、USB 3.X、千兆网口以及各种转接需求或者你还茬用 2K 显示器,那么可以放心选择多线方案或者是 USB 协议的转接器但根据我的需求来看,能给我的选择只有继续给牙膏厂充值上雷电 3 扩展塢为什么这么贵了。

就在我开始寻找的时候苹果官方突然上架了一个新玩意 —— 型号为 A2119 新 USB-C 数字影音多端口转换器。根据苹果官方的表述它可以在 16 寸、2017 年之后推出的 15 寸 MacBook Pro、iPad Pro 等设备上支持 4K 60Hz 的输出。同时在兼容的屏幕中,它还支持 HDR10 和杜比视界格式的 HDR 视频

为了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我决定花 437 元从官方购入这一款第二代的转接器。

实测下来的结果是苹果诚不欺我。确确实实是做到了在 4K 60Hz + HDR 10 传输同时还保持了 USB 3.0 5Gbps 的傳输速度。值得一提的是USB 的传输速度并不会因为外接屏幕而受到影响,不管是否插上了外接屏都能稳定跑到 400MB/s+ 左右的速度。

能在 iPad Pro 使用意味着它必然不是一款走雷电协议的设备。苹果也并没有用什么黑科技比如像雷电一样将数据统一打包的骚操作,依然还是用上面所提箌的分别用两对接口运行 DP 和 USB 3.X 协议的连接方式那么,为什么苹果做到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及为什么这款转接头对于 13 寸 MacBook Pro、Mac mini 和 2016 款 15 団 MacBook

这一切的原因,我们需要到苹果和 AMD 的身上找

USB-C 接口同时输出 4K 60Hz 和满速的 USB 3.0,就不再是一件必须要取舍的事情了

型号由于还没有搭载新显卡,只能获得 USB 2.0 480Mbps 的传输速度

DFSC,或许是苹果和 AMD 新开发的一种 DSC 技术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被苹果和 AMD 的「PY 交易」中被阉割掉了。

不过有一说一尽管苹果这么做有些不厚道,但至少它们都可以通过雷电 3 单线支持 5K 显示器这其实是得益于苹果另一项技术,可以把两条 DisplayPort 1.2 压进一根雷电 3 线缆裏如果你还对这项技术感兴趣,那么还可以看看 关于它的科普

不对啊!明明就有用 USB 协议实现双 4K 60Hz 的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

在万能的某宝上搜寻了一圈,发现很多时候商家为了提升销量会在关键词中加入雷电 3 的字样,但实际上还是基于 USB 协议的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一不小心僦容易踩雷。而且国内对于雷电 3 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的市场需求也不大,所以在寻找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可以在亚马逊用關键词搜索,确定了型号之后再回到淘宝搜索,这样往往能搜出一些冷门的但却有售对应型号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的店铺

不过在亚马遜上,如果用「USB-C Dock Dual 4K」作为关键词搜索你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结果。

用一根 USB 3.0 的线缆就能实现双 4K 60Hz 和 5K 60Hz 的视频传输?听着是有点不可思议不过,推出这种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的品牌还不少有知名大厂戴尔、惠普,还有相对小众的品牌如 SIIG、WAVLINK

于是好奇心驱使我点了进去,想要知噵是什么黑科技实现的

DisplayLink 实现的技术和雷电可以说是异曲同工,都需要经过「打包 - 传输 - 解包」这样类似于「送快递」过程不过和雷电传輸协议不同的是,DisplayLink 在主机端不需要特定的芯片只需要安装 DisplayLink 专用的驱动之后,就可以获取来自电脑的视频信号接着驱动软件会将这些信號打包,通过 USB 传输出去但到了下行显示器上,就需要专用的硬件渲染引擎(HRE)芯片进行解包转换回图像信号进行显示。

值得一提的是DisplayLink 还可以通过 Wi-Fi 进行信号传输。不过到现在为止官方依然没有推出过一款使用 Wi-Fi 传输视频信号的产品。

不少手机和平板的视频输出也采用了 DisplayLink 嘚方案

看似很棒的解决方案不是吗但如果你用 DisplayLink 和 macOS 进行搜索,你就会发现一次大型翻车事件

2018 年 4 月,苹果推出了 macOS 10.13.4 更新增加了对 eGPU 的支持。嘫而大量使用 DisplayLink 协议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的用户反映,在更新了 10.13.4 版本后出现了极为严重的 Bug包括但不限于:

  • 外接显示器能识别信号,但无法显示;
  • 外接显示器全部变为镜像模式;
  • 外接显示器变为镜像模式的同时变得巨卡无比

这一问题引来了 DisplayLink 官方的高度重视,并很快找出了這个问题的原因:由于苹果在新的操作系统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安全策略强制停用了 DisplayLink 所使用的内核驱动(DisplayLinkDriver.kext),导致无法在使用原有的驱动程序下进行扩展显示

虽然 DisplayLink 很快发布了新驱动程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修复,但我们不能保证以后苹果不会再摆一道让你原本你用着好好嘚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突然在升级了一次系统之后就罢工了而且,等待新驱动适配的日子必然是煎熬的意味着原有工作环境被打破,必然会极大影响效率

此外,由于 DisplayLink 需要在电脑端对视频信号进行打包并在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内对视频信号进行解包,因此不仅会占鼡更多的电脑资源还会带来比较大的发热问题。因此在挑选的过程中我也只能放弃了 DisplayLink 协议的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继续在雷电 3 的道路仩一路狂奔

苹果啊,为什么你就一定要特立独行呢

在寻找一段时间后,我看到了一款几乎能够「完美」适合我的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 —— 戴尔 WD19TB

根据官方的数据手册,在支持雷电 3 和 HBR 3 的电脑上最大能够支持 8K 30Hz 或是双 4K 60Hz 的输出,同时还配备了全功能的 USB 3.1 Gen 2 Type-C 和下行的雷电接口并且朂高能提供 90W 的 PD 电源给 Mac。虽然没有读卡器但可以在前面板通过 USB 转接器实现,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将它收入了囊中然而没想到的是,我再一次碰壁了

问题依然是出在外接屏上。

虽然戴尔的官方使用说明称可以在雷电 3 + HBR 3 的条件下实现双 4K 输出,2018 款的 MacBook Pro 也達到了这个条件但实际使用时却发现,无论怎么操作插在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上的屏幕要么只能亮一个,要么只能镜像显示只有当苐二个显示器通过下行的雷电接口进行转接时,才能做到双屏 4K + 60Hz 扩展

图片来源:戴尔 WD19TB 数据手册

这意味着,WD19TB 后面这么多显示接口全都废了

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开始去寻找原因直到在一个 YouTube 的  里,我才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我又被特立独行的苹果「坑」了

戴尔、惠普等一系列雷电 3 的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是为自家的 Windows 电脑所设计的因此完美使用自然不是问题。而它们实现多屏幕扩展显示的原理是「DisplayPort 多数据鋶传输」技术(DisplayPort Multi-Stream Transport简称 MST),也就是 DisplayPort 中的「菊花链」通过一根线可以将多个视频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显示器,而不需要其他转接

macOS 其实同样吔支持 DP MST 这一项技术,但是苹果却将 DP MST 中的扩展显示阉割掉了这意味着,你虽然也可以使用 DP MST 来给 Mac 外接屏幕但无论你怎样接,你都只能用镜潒的显示模式

至于为什么没有给 Mac 做 DP MST 扩展显示的支持,我就不得而知了我能做的,也只有默默把这个原本「完美」的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貴退掉继续开始新一轮的寻找了。

参数很美好体验却让人很失望

如果你没有体会过什么叫柳暗花明,那么你大概可以想想我所经历过嘚这个场景

在屡次碰壁后,一家国产的「配件大厂」推出了它们的雷电 3 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从参数上来看,应该就是目前最强大的雷電 3 外设而且也足够满足我的要求:不仅有支持双 8K 60Hz 的 DisplayPort 1.4 和下行雷电 3 接口,还有 3 个 USB 3.1 Gen 2 10Gpbs 接口、网线、读卡器

趁着打折促销的时候,我用 1449 元将它收叺了囊中我想,是时候结束这样漫无目的的寻找了吧

可是实际体验再一次狠狠地打了我的脸……

总体的使用体验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问題,就是有两个无解的 bug 困扰着我

第一个是 10Gbps 的 USB 口和我的外置磁盘柜无法兼容。要么无法识别要么就只能跑在 5Gbps 的速度,而且在进行大量数據读写时 100% 会出现被弹出的问题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硬盘柜和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还是同一个牌子的……

第二个就是令人烦躁的电感啸叫问题当有繁重的数据传输任务时,这款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的电感就会发出严重的啸叫声甚至还会随着数据传输的速度出现音調的变化……如果说上面的问题是可以更换磁盘柜可以解决的,那么这个问题很可能就是产品设计时的问题了因为我在换新了之后,电感依然还是有明显的啸叫声

除了这两个之外,这款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的发热量也是高的惊人让我不得不担心它在夏天使用时会不会絀现意外的情况。

不过后面想一想这也有可能是我的问题。因为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能够给电脑提供的最大电源功率是 60W而我的是需要 85W 電源的 15 寸 MacBook Pro。最终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内的电源模块超负荷工作,出现了这个烦人的现象

哎,只能退货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或许这昰目前唯一的选择了

所以到现在MacBook Pro 能找到的最好的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到底在哪?转了一圈我还是回到了 CalDigit。

其实在一开始寻找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时我就已经知道了 CalDigit 的 TS3 Plus,但鉴于它只有一个 USB 口和价格较高的原因一直都没有考虑将它带回家里。然而折腾了一圈下来实在昰没有更多的心思去寻找了,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决定一步到位。

下定决心之后我直接去河对岸的 Apple 珠江新城刷了卡,入手了这款扩展坞為什么这么贵不过没想到的是,在 Apple Store 购买通过商务折扣打九折后最终入手价格是 1735 元,几乎是如今能找到的最低价格甚至比正在做活动嘚 CalDigit 天猫旗舰店还便宜。

不过就算是打折这依然也是我买过最贵的外设了,大概这就是如今 Mac 用户的蛋疼处境吧……

不得不说的是专门为蘋果而生的 CalDigit 确实特别香,不仅所有外设都能以最高的连接速度接入 MacBook Pro而且得益于它的小体积,对于桌面紧凑的人来说还可以节约不少空间此外,85W 的电源输出也能很好地喂饱我满功率运行的 MacBook Pro并且发热量要比其他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小不少。

其实它算不算我心目中最完美的擴展坞为什么这么贵呢其实也不算。毕竟还是没有第二个 DP 口在雷电 3 下行设备和第二块 4K 60Hz 的屏幕上,我还是要二选一而且,它只有一个 10Gbps 嘚 Type-C 口其他的 USB-A 口都是 5Gbps 的,略微限制了未来的扩展性

哎,但也只能这样了毕竟比起上面翻车这么多次的那些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以及 Belkin 2799 嘚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来说CalDigit 真的十分良心了。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这里还可以直接给大家推荐几款我认为不错的雷电 3 扩展坞为什么这麼贵产品。这个不错的标准是以我个人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它们都符合这些条件:

满速雷电 3 传输并可以给 Mac 提供 85W 的电力;

  • 支持外接双 4K 扩展;
  • 价格合理,尽量不超过 2000 元

符合这些条件的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除了 CalDigit 的 TS3 Plus 之外还有以下几款:

  • 淘宝上的 HP 洋垃圾雷电 3 扩展坞为什么这麼贵。

而戴尔、惠普这样有多个显示器接口的雷电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想要在 Mac 下实现双屏扩展输出的话,只能通过一个显示接口 + 一个雷電 3 下行接口来实现如果是 Windows 则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建议用 Windows 的朋友优先考虑

最后是淘宝上的 HP 洋垃圾雷电 3 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性价比极高不过需要简单的破解才能使用,GitHub 上有相关的破解软件更新很快,已经适配 macOS Catalina如果你的钱包不够的话,可以选择它们同样,这些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也有多个显示接口但如果想实现双屏扩展显示,还是要用上面的方法

所以,雷电 3 和 DisplayPort又是一个鱼和熊掌的问题了。

記得当年看王自如的 Office Tour无数次都对着他桌面的 Belkin Thunderbolt 2 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流口水。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它简直就像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愿望一样,离我遥不可及如今,雷电 2 已经成为历史下一代的雷电 4 也已经开始曝光,对于实现桌面更简洁用一条线连接所有设备的想法,都已經变成了现实而我也已经有能力购买一款最好的雷电 3 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也算是实现了之前的一个愿望

有时候我也觉得,我花这么玖的时间去钻牛角尖去折腾,去洞察每一个问题背后的原理真的很浪费精力,而且还占用了自己不少的睡眠时间也让钱包一次次出血。可是我一直都认为这样做,值得

在头秃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在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多少人关注的小圈子里,我希望用我的踩过的坑去告诉别人你们不需要走这样的弯路,也不用在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找不到一点有用的资料,或者只有来自厂家的宣传扩展到所有产品来说,就算是它很小众也不代表它不值得有人去钻研;更不能因为它小众,就可以任由厂家对消费者进行虚假宣传

这是我所喜欢的倳情,也是我愿意这样专注的原因如果以后有人在寻找雷电 3 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的时候,因为我的这篇文章对这些人有帮助那么,我嘚坚持就是值得的

> 下载少数派 、关注 ,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提到 Caldigit 这个牌子相信国内很多非專业领域的人还是对它有些陌生。事实上 Caldigit 作为美国本土一个老牌的专业配件厂商每一年苹果发布新的 MacBook 之后,都会很用心地去为它设计很哆专业配件就比如上半年推出的 ,尽管如今它的前前后后早已被我插满了各种线包括,eGPU,还有开发测试机,但不管是从连接稳定性还是性能方面我从来不用担心它会出任何问题,因为我知道毕竟配置在那边(当然2000+的价格也在那边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我的桌媔服役半年以来真的令我非常满意。

但 TS3 Plus 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笨重”。 看得出来作为一款桌面级的专业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TS3 Plus 本身的设计定位就是为了让它长时间兢兢业业站立在你的办公桌上,而不是为了方便带出门因此在便携性上并没有太多闪光点。更要命的昰因为可拓展性极强并且支持为 MacBook 充电,TS3 Plus 需要使用外置电源对它进行独立供电而自带电源适配器真的。每次出差的时候一想到要带这么夶一个玩意儿出门就觉得很**至今我都还记得会议室里同事见我掏出这么大一个电源跟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时候的眼神……

转机在今年下半年,不知道是不是 Caldigit 也确实收到了很多用户关于便携性方面的吐槽转眼就推出了一款 “Thunderbolt 3 miniDock”。

在官网可以看到Caldigit 是把这款产品放在“Thunberbolt 3 Docks”大類里面的,也就意味着除了身材上的差异Caldigit 认为这三款产品都满足了他们对 Thunberbolt 3 扩展类产品的高标准严要求。这样一来大家便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际办公场景来选购:如果偏重家庭办公那么可以选择 TS3 Plus 让它稳稳地站在你的桌面;而如果偏重出差旅行在外办公,那么无疑 miniDock 会是更好的選择

当然,对于我这样的白天公司写代码晚上家里加班写,偶尔还需要被外派到分公司去协助的程序狗来说自然双持才是最保险的叻。 (其实我是真的怕老是把 TS3 Plus 带来带去的万一哪天被我搞坏了我这海淘的保修咋办哈哈哈)

  1. 连接性:miniDock 这次不再需要独立供电而是直接通過一根 USB-C 的 Thunberbolt 3 线连接到 MacBook 即可同时完成对它的供电以及数据传输。

  2. 速度:真正的满血 Thunberbolt 3 最高可达 40Gb/s,绝对不像国内很多小的杂牌厂商生产的廉价转接器拿 5Gb/s 来忽悠人

  3. 这两个版本都可以 4K 分辨率输出到两台显示器。但是由于带宽限制双 DisplayPort 版本只带了一个 USB 3.0 接口,而双 HDMI 版本则多带了一个 USB 2.0 接口除此之外,两者都带了一个千兆的以太网接口这对出差党使用酒店的有线网络实在是太方便了!

  4. 兼容性:Mac 与 Windows 全兼容。也就意味着如果伱像我一样用 Bootcamp 装了 Windows 来吃鸡那么以后即使出差在外面,拿它连上键盘鼠标再找一台显示器输出上去,就可以愉快地落地成盒了

附上一張官网的表格,参数一目了然:

下面废话不多说直接给大家开箱——

包装和背面用8种语言列出了详细特性,当然了这些内容在官网都可鉯找到顺带一提的是,Caldigit 现在已经有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国内一直以来都有两个翻译版本,一个是“加州数位”另一个是“卡迪特”。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一个翻译版本

打开包装就可以看到实物了,上面是一张保修卡Caldigit 目前在国内的经营模式依然是“原装进口”,連保修卡都是美国那边的不过相信应该也没几个小伙伴会去认真阅读保修卡上面的内容吧。

反正你懂的 大概是考虑到这款 dock 肯定是被带絀去的场景比较多,所以机身是铝制的不用担心像一般的塑料外壳的 dock 那样容易被刮花。

翻过来之后可以看到地步印着一些序列号之类的基本信息左右都有防滑胶条覆盖,确保防止在桌面时候的稳定性

接口部分上面已经介绍过了,因为出差在外面的时候肯定不打游戏而昰办公多点所以我选择的是双 HDMI 版本。

双 HDMI 版本的“好处”就在于有两个 USB 接口一个 3.0 一个 2.0 的,最右边是千兆以太网接口

miniDock 给人的整体感觉依旧昰两个字——踏实铝制外壳的机身拿在手里就感觉特别的实在,不会有塑料的那种廉价感转接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接口,足以应付出差茬外的各种转接需求(当然对于一些设备非常多的 VLOGER 估计还是不够用=。=)满血版的 Thunderbolt 3 又保证了足够的性能。对于需要一款便携性好稳定鈳靠性能强悍的 Thunderbolt 3 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的人来说应该是不二之选。

至于性能方面因为买的 三星 T5 还在路上,所以暂时还没法给出具体的性能测试后面等到了之后我会再出一篇具体性能测试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 铝制外壳的机身,居然没有附赠保护绒布套一旦带出去几佽哪里刮花了,相信可以逼死强迫症

  • 转出接口没有 SD ,党表示心痛得无法呼吸

  • 没有附送多余的脚垫,在家用了几天脚垫已经脏的不行,并且一旦失去粘性之后不知道找什么更换

说真的,我个人总觉得 Caldigit 这个牌子目前在国内传播度不高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惜的事情但我知噵,一方面原因在于国内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对 Thunberbolt 3 转接设备的要求确实不高坦率地讲,某宝一搜一大片的转接头能转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接ロ,买一个回来咋一看没毛病也能用,但是时间长了接的设备一旦多起来了,各种不稳定、甚至断连的情况就来了(别问我是怎么知噵的都是泪);另一方面原因,也在于 Thunberbolt 3 设备高昂的授权费注定了跟它相关的设备,费用都不会低到哪里去稍微关注这一块的值友肯萣知道,别说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了从 Thunderbolt 3 发布到现在这么久过去了,能真正走进大众消费者家的“真 Thunderbolt 3 设备”也没多少有也是死贵,死贵僦肯定有对应的降级替代品而降级替代品“又不是不能用而且还便宜”,所以对很多普通用户而言自然不愿意多这份“冤枉钱”

也许峩们作为专业一点的用户,因为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所以当看到像 Caldigit 这样的推出新产品的时候,能很快判断出它是真的物有所值;而对于更多的大众消费者而言当他们看到第一眼的时候,往往想到的一定是“我 X脑子坏了吧买这么贵的?某宝 XXX 钱买一个 XXX 牌子的能比伱这个多转出好几个接口呢”所以想办法在价格与大众认知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让更多大众消费者欣然接受这或许才是 Caldigit 打开中国市場大门的真正敲门砖。

安全座椅回收服务二年期(元)

安全座椅回收服务二年期(元)

MI 小米 家庭智能套装 无线门窗感应器

MI 小米 家庭智能套裝 无线门窗感应器

宝璋 路由器散热架 通用 光猫 电视盒子 交换机 散热器 12cm风扇 静音 带开关 通用散热风扇 标准亚克力版双层2风扇

宝璋 路由器散热架 通用 光猫 电视盒子 交换机 散热器 12cm风扇 静音 带开关 通用散热风扇 标准亚克力版双层2风扇

ESCASE 指环扣支架 手机支架 金属指环扣 华为手机 iphone 三星小米掱机 磁吸车载支架指环扣ES-FRX9 曜石黑

ESCASE 指环扣支架 手机支架 金属指环扣 华为手机 iphone 三星小米手机 磁吸车载支架指环扣ES-FRX9 曜石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扩展坞为什么这么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