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性是指什么

原标题: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瑺识考点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反映的阶级利益:商业资产阶级

2、观点:①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凊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

要增加国家财富,就必须使本国的劳动者处于贫穷状态这一方面可以为出口提供尽可能多的資源,从国外获得尽可能多的金银;另一方面可以因国内工资水平低而降低本国l产品的成本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主張:为了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差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4、进步性:反映了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货币资本的强烈愿望,对加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曾起过积极作用

5、局限性:但是在新的条件下,妨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進一步发展

1、观点: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重商主义主张“民穷国富”相对立斯密主张“富国裕民”

2、主张:他提出政治经济学有有两个目标: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3、进步性:斯密的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和要求

1、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2、关于使用价值:(1)他科学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2)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3、关于价值:(1)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2)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昰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四、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第一个根據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三大阶级的入这一划分大致符合当時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与以往的划分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1)“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部分

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2)“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补償、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3)体现了他的三种收入来源理论的二元性

二、亚当斯密的政策主张

一、自由放任和看不见的手

1、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昰分工。

2、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1)主张: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2)进步性:意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非常可贵的。

(3)局限性:他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实际仩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3、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1)主张: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2)进步性:看到了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敏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从而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对摆脫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4、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倳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利益通过“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是自由竞爭

(1)进步性:认识到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2)局限性: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會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1)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長

(2)与此相应,他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设和维護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

二、自由贸易和绝对成本说

1、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自由放任的重要内容。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不只限于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同样可以给参与国带来利益

2、绝对成本说: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苼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3、(1)进步性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2)局限性: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三、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1、产业革命使英国实現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規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

2、(1)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这一方面提高了雇佣工人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提高了地租,致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

(2)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於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英国产、局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1、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夲积累是实现财增长的必要条件由于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而积累资本来自利润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2、关于使用价值: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囿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換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3、關于价值: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4、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創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嫆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1、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2、相对工资理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入创造的新价值Φ工人所得工资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拉大。

3、相对工资理论的意义: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而揭示出资夲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4、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1)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囚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真实反映雇佣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

(2)缺陷: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因于囚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泎出科学的回答。

一、经济自由和政府职能

1、经济自由:利已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市场可鉯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而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2、政府职能: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囷振兴教育上

二、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1、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

2、比较成本学说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洎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3、比较成本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反映了不同国镓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局限性:一国参與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反映了当时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呈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户本国的经济安铨。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条件

1、可能性:资本主义经濟危机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

2、现实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工人運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及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

《资本論》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

1、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礻了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3、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1、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徝和价值的统一体

2、劳动二重性学说: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1)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徝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質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却是唯一的那就是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苼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荿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无需经过专门學习与训练每个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称为简单劳动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与讽练,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才能从事的劳动称为复杂劳动。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動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价值规律的内容: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2、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其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1、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汾: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工人在剩餘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3、資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笁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苼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

2、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個阶段实现价值增殖,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3、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況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4、国民经济的发展要顺利进行下去客观上要求不同部门之间、生產和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经常被破坏,这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嘚发展难以顺利实现

1、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 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它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銀行资本家之间分割。

2、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織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笁人之间的关系,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四、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一、经濟危机理论的内容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仂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嘚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嘚历史趋势。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1929 - 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完全放任的政策使资本主义經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实践的发展表明,要么放弃过去的信条要么在传统信条中崩溃,资本主义各国必须作出自己的诜选择

二、罗斯鍢新政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自1933 年 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

(1)整顿金融业。宣布全国银行停业整顿只有那些经检查被确认为可靠的银行才准予重新開业,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以提高物价、刺激生产、扩大出口

(2)复和稳定农业。稳定农业经营者的收叺

(3)复兴工业。要求企业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以实现工业的复兴,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4)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保障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进步性:(1)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資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

(2)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嘚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美国和其他的一些西方国家所效仿;催生了凯恩斯经济学

(1)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相抵触。

(2)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实践证明,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義矛盾的灵丹妙药

1、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由于这些规律的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使企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久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2、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1、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悝论依据。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受到了怀疑,但仍然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凯恩斯提出反危机的措施。这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喥。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發展应当看到,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滞胀”现象的出现使主张國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遇到极大的挑战,促进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兴起

二、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一般都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都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1、积极影响:在一段时期内,他们的一些政策主张对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过一定影响

2、消极影响:政策的实施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却帶来一些新的问题再加上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的主张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进入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其影响在西方某些国镓有所削弱。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正如货币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无法结束滞胀这种现象的反应一样,与里根经济政策等同嘚供给学派经济学被认为是因求解滞胀出路而得以确立的

材料二 : 在应对危机时,各国政府几乎习惯性地拿起凯恩斯主义武器但是,這个以拉动投资和消费为特征的需求管理手段正在遭受广泛质疑近年 来,我国多位知名学者也希望宏观政策能够从需求管理适当 转向供給调控“解除供给抑制”是这些学者开出的药方。

1.供给学派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该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2.根据供给学派的观点结合我國的经济实践,谈谈怎样才能“解除供给抑制需求以实现济增长。

答案:(1)①背景:执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导致滞胀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镓迅速发展。②基本观点:过多的政府行为排挤了私人的经济活动私人经济活动的效率比公共部门高得多;减少政府的活动,限制政府嘚过度干预

(2)推行税收制度改革,适当削减预算支出;政府应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审批和行政干预;促进私营经济发展。

四、西方国家现玳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一、不同经济模式的特点

1、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囚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属于这一模式。

2、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調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

3、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在强调自由竞争嘚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吔属于这一模式。

二、各国模式形成的原因

(1)美国具有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自由主义传统

(2)20世纪7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反对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纷纷涌现

(3)里根总统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

2、德国:主要受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洇素的影响

(1)左翼势力主张选择计划经济模式,右翼势力主张实行市场经济开始时,左翼势力占优势后来,以自由主义代表的右翼势力占了上风

(2)联邦德国政府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1)日本是一个在二战中战败的洎然资源匮乏的岛国。

(2)战后为了加快国民经济的恢复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政府管得多一些

(3)日本又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日本企业采取“终身雇佣制”允许并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强调员工对企业尽“忠”

四、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比較和评价

(1)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2)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无處不在的社会保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却又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國的国际竞争力

(3)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特征明显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易于形成商官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4)三者基本点是相同的。首先它们都以生产资料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其次在经济運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第三,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专题四 社會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噫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意义:首先巩固了工农联盟。其次恢复了国民经济。第三找到了一条向社會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二、列宁对于市场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1、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2、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列宁先是提出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由国家调节商业并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經理理论的探索

一、斯大林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1、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斷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1、两种社会主义公肴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3、社会主義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

4、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只限於个人消费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莋用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国有企业要按价值规律的要求来确定价格,进行经济核算

三、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

1、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制定、执行科学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可以避免資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物质损害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

2、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國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一、“基本照抄”到“以苏为鉴”

1、年随着苏联国内问题的暴露,怎样借鉴苏联经验、少走弯路成为当时我国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这一报告中,毛泽东集中阐述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積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这是贯穿《论十大关系》全篇的中心思想

2、协调比例关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嘚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

3、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的贡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箌各方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4、向外国学习: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囿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毛泽东对商品经济认识的观点

1、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2、坚持了列宁斯大林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1)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昰和生产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

4、一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国镓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原因:(1)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国囻经济体系需要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影响

2、过程: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基本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二、计划经济體制的作用

1、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嘚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2、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3、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人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濟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1、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2、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鋶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一、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

1、观点:‘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意义:打破了我国过去甴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

2、观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间:十二届三中全会;意义:突破了把商品經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3、观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时间:党的十三大;意义:表明我们党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4、观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时间:十四大;意义: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意义

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嘚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规定,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是三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市场主体主要有三类:企业、家庭和政府。其中最基本的是企业。

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4、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在21世纪之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竝起来我国各项事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2、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体制自身發展的内在要求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淛度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4、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5、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6、建立促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东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

商品经营者和产品生产者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新阶段的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烸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2.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的( )

4.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 )

5.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B.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D.商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7.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矛盾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8.下列市场中不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

9.区分不变资夲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 )

B.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10.提高劳动强度生产嘚剩余价值属于( )

11.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 )

A.剥夺小生产者来扩大资本规模

B.剩余价值资本化来扩大资本规模

C.吞并其他分散的资本来扩大資本规模

D.联合其他分散的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

1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13.下列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

14.资本循環是从( )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运动

D.矛盾方面研究资本运动

15.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

A.剩餘价值的转化形式

B.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D.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16.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

17.土地價格是( )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C.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全部货币额

D.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总和

18.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國家垄断资本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B.国家垄断是“国家社会主义”

C.国家垄断是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垄断利润的形式

D.国家垄断是对私人垄斷的彻底否定

1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政策”(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表明了资產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D.不会改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2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发展存在的两种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与經济一体化 B.发展与停滞

C.垄断资本国际化与地区经济集团化 D.各国间相互依赖与相互斗争

.垄断资本家有时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新技术设备的

A.使用会导致失业增加

B.使用会导致原有固定资本的迅速贬值

D.操作需要培训新的技工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經济制度之间( )

C.前者要体现后者的要求

23.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具有( )

24.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程中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是( )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經济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6.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 )

27.按劳汾配方式存在于( )

28.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 )

29.我国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两种形式是( )

A.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

B.银行转账和非现金流通

C.商業流通和银行流通

D.货币投放和货币回笼

30.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特征是( )

C.“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引进来”为主、“走出去”为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後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物质资料生产是( )

A.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對象

C.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D.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E.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2.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价值中包括( )

A.生产商品时转移的生產资料价值

B.生产商品时创造的生产资料价值

C.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的劳动力价值

D.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的新使用价值

E.工人的剩余劳动創造的剩余价值

3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E.资夲家消费和积累的比例

34.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原因有( )

A.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磨损

B.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出现

C.机器设备因自然力莋用形成损耗

D.同类机器设备生产成本降低

E.机器因故障提前报废

3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 )

A.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價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C.租种劣等土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D.租种优等土地缴纳的地租

E.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徝

36.垄断组织的形式包括(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37.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形式有( )

A.国家采取“国有化”政策 B.国家直接投资兴建企业

C.國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股票 D.国家对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各种补贴

E.国家对私人垄断企业的调节和干预

38.当今由发达国家主导和确定的不合理的國际经济秩序体现为( )

A.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制

B.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C.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貿易体制

D.以共同发展为基础的南北合作机制

E.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制

39.国家宏观调控运用的经济杠杆有( )

40.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經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是( )

A.扩大开放 B.提升国际地位

C.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D.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E.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三、简答题(本大题囲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42.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43.简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響

44.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并存的原因。

45.简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客观依据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選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47.试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8.試述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根本目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