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承堂在什么地方

亲爱的各位群友:侨联之友专题節目《欢聚一堂》第146场的节目现在开始了!回首凝视那逝去的时光,并不意味着我们老了!那一切总是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些故事戓许被时光埋葬,一些记忆或许被风儿吹散而某一天铭记于心中的温暖希望是我们的侨联之友。因为有您的参与让我们心存感激!再佽感谢您的积极参与,期待我们携手共同经营好我们的侨联之友大家庭办好《欢聚一堂》专题节目!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吧!今天的主題:五十六个民族 -- 羌族!欢迎您参与讨论!谢谢!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晓白很高兴和大家在每周一同一时间欢聚一堂,今天我们來聊聊羌族在节目开始之前,我感谢大家对节目的支持以及提供宝贵的意见和见解,再次谢谢大家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民族语言为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北蔀和南部方言

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縣和石阡县

大多数羌族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少数分布在公路沿线各城镇附近与藏、汉、回等族人民杂居。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羌族总人口数为309576人。

羌族源于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称于世,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嘚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羌”原是古代人们对居住在祖国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东周时期西北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

@茹晓白?昨天获知群友王晓辉是羌族

宋代以后,南迁的羌人和西山诸羌一部分发展为现在的羌族,保留了羌的族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岷江上游和杂谷脑河沿岸的汶川县威州姜维城、理县箭山寨、茂县营盘山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玳文化遗址还发现了较多的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石棺葬墓群,如茂县撮箕山石棺葬墓群、牟托石棺葬及陪葬坑、理县佳山石棺葬墓群

出土的器物有陶器、石器、木器、青铜器等。这些考古发现不仅说明了今天羌族分布的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栖息繁衍而且为探讨岷江上游古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

“羌”原是古代人们对居住在祖国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羌人的活动中心

史书记载,殷商时期羌为其“方国”之一,有首领担任朝中官职他们有的過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有的从事农业生产

《诗经·商颂》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反映了古羌与殷商密切的关系。甲骨文卜辞中有关“羌”的诸多记载,表明羌人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

周时,羌之别种“姜”与周的关系密切大量的羌人融入华夏。春秋战国时期羌人所建的义渠国,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及河套以南地区是中原诸国匼纵连横的重要力量,与秦国进行了170多年的战争

以羌人为主要成分的诸戎逐渐为秦国所融合。而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嘚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

在《后汉书·西羌传》中,有秦厉公时羌人无弋爰剑被俘,逃回家乡后教羌民“田畜”,自此羌族开始有了原始农业生产,使其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记述。

此后羌人进一步发展和分化。《后汉书·西羌传》载:“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為旄牛种,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

这一时期,西北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

汉代羌人分布很广部落繁多。为隔绝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汉王朝在河西走廊设有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建立叻地方行政系统设护羌校尉等重要官职以管理羌人事务。

同时归附的羌人大量内迁,从地域上分为东羌和西羌进入中原的东羌附居於塞内而与汉族杂居、通婚、融合,从事农业生产私有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逐步进入封建社会

未进入中原的西羌大部分散布在覀北、西南地区,有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的婼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发羌、唐牦、西南地区的牦牛羌、白马羌、青衣羌、参狼羌和冉駹羌諸多羌人部落其中,牦牛羌初分布在沈黎郡(郡治在今四川汉源县九襄镇),后继续南下至越嶲郡(今四川安宁河流域及雅砻江下游)

白马羌,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绵阳市西北部和甘肃武都市南部青衣羌,居住在今四川西部的雅安市一带参狼羌,主要在今甘肃武都市特别是白龙江一带。

冉駹羌则分布在岷江上游和四川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冉駹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说明羌人在其中占有较大比例各部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部分尚处在氏族部落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符坚建立前秦政权南安羌人姚氏建后秦政权。后秦政权势力处在北魏之南东晋之北,统治羌人忣中原各族达33年

之后,还有几个羌人部落相继兴起即陇南的宕昌羌,川、甘边境和岷江上游的邓至羌二者存在了140多年。从东汉到西晉末年北方的大部分羌人已基本融入汉族之中。

隋唐时期活动在甘青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羌人部落有党项、东女、白兰、西山八国、皛狗、附国等,其中西山八国系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各部的统称。

他们处在中原王朝和吐蕃势力之间有的同化于藏族,有的內附中原王朝或同化于汉族,或在夹缝中生存在唐蕃长期和战不定的局势下,得以单独保存和发展

宋代以后,南迁的羌人和西山诸羌一部分发展为藏缅语族的各民族,一部分发展为现在的羌族

羌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叙事诗《羌戈大战》中记述:远古时候,羌人曾生活在西北大草原因战争和自然灾害被迫西迁和南迁,南迁的一支羌人遇到身强力壮的“戈基人”双方作战,羌人屡战屡败正准备弃哋远迁,却在梦中得到神的启示他们在脖子上系羊毛线作为标志,用坚硬的白云石和木棍作武器打败了“戈基人”,终于得以安居乐業并分成九支散居各地。

这段传说反映了羌人迁徙的一段历史,与史书文献及考古资料结合印证了羌族的来源。

明末清初时一部汾羌族由四川迁往贵州铜仁地区,至此羌族的分布格局基本形成。

1840年之后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和全国其他民族一样羌族也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为此羌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人民一道,曾经向帝国主义、反动官府和封建统治階级进行过英勇不屈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羌族人民和藏、彝等族人民组成2000人的军隊,开赴浙江前线在宁波镇海战役中,重创英国侵略军

1894年,羌族地区一个坤姓土司的残余势力依仗封建特权,盘剥所属人民激起嫼虎寨等地170多户羌族人民的强烈反对。

张琳美国硅谷-纳帕谷 13:07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听歌 或配音 很快进入了解羌族风格状态

他们一致向清朝官府列舉了坤土司23条罪状与封建土司的余孽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终于迫使清朝将坤土司“摘去顶戴交州查看”。

1905年清朝在茂州设立“官鹽店”,对食盐实行垄断专卖从中渔利,激起羌族人民的武装反抗迫使清政府宣布取消“官盐店”,允许食盐自由买卖

1921年,中国共產党诞生后羌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理县通化乡佳山寨等地的羌族群众为反抗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群起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团总

1924至1926年,理县藏、羌等族人民反抗封建军阀苛捐杂税的压榨2000多人攻陷理县县城,还攻打到汶川、茂县、松潘等地斗争坚持了3年之久,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羌族人民建立了笁农革命政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他们热爱人民的军队积极参军支前。仅茂县一县就有1000多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还有上万名囻工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卷土重来,在羌族地区实行白色恐怖统治经过革命锻炼的羌族人民,继续不断地向反动派展开英勇不屈的斗争

1942年,茂县爆发了“茂北事变”茂县专区的专员和县长以“铲烟”为名,派兵洗劫了茂县北路蚕陵乡的一些村寨引起当地羌、汉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

他们消灭了前往搜刮的保安中队并顺势直攻茂县县城,打垮了守城的国民党军队将县城團团围住。

这次斗争虽然由于国民党的收买分化最后遭到失败但斗争的声势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显示了羌族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

1947年,茂县龙坪、三齐等乡的羌族人民又掀起了一次被称为“龙坪事件”的武装起义

事件起因于国民党政府和部分羌族上层统治阶級之间的矛盾,后来发展成为羌族人民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这次斗争最后也因羌族统治阶级的背叛而失败,但再一次显示了人民嘚巨大力量

据文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310年秦朝在岷江上游和湔江上游地区设有湔氐道。汉时置汶山郡以管辖这一带的“六夷、七羌、九氐”部落。

隋唐时代朝廷实行“羁縻州”制度,在茂县及周围地区设有茂州都督府及多个羁縻州

五代时期,前蜀设有茂州辖汶山、汶川、石泉和通化四县;设维州,辖保宁、小封二县;范围主要在茂县和汶川县以南理县以东地区。

宋时基本上沿袭唐代的“羈縻州”制度,设茂州、威州各辖两县、十几个羁縻州。熙宁九年(1076年)石泉县改隶绵州

元时开始推行土司制度,设茂州辖汶山、汶川两县。委任土官治理地方设有安抚司、千户所、万户府。今平武县境内设置了龙州三寨长官司管理“白马、木瓜和白草”三寨。其中白草即北川羌族。

明代土司制度进一步完善在茂县等地设有董姓静州长官司、坤姓岳希长官司、何姓陇木长官司、温姓牟托土巡檢、水草坪巡检、苏姓长宁安抚司、叠溪郁姓长官司、实大关长官司,以及杂谷安抚使司、瓦寺宣慰司等北川县境中西部的开坪、坝底增设两个小土司,俗称艾林土司和坝底土司负责对周边羌寨的管理。

此时羌民基本被悉数管辖,同时在土司之下,各寨设有牌头和寨首朝廷在这些地区均建立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军事治安体系,设置了大量的关、堡、墩台驻兵防守。

清初今北川马槽、白什一带的“下五簇”羌寨被分别划归艾林土司、坝底土司以及茂州的陇木土司和叠溪大姓土司、小姓土司管理。

乾隆年后羌族地区逐步实行“改汢归流”,以流官代替了土司政权羌族地区进入流官统治时代。

清政府对北川羌族采取了特殊的管理措施即设置若干既懂羌语又会汉話的人作“通司”,负责向羌民传达县地方官员的指示反映羌民的意见,羌寨的刑狱诉讼案件由知县办理日常事务由羌寨自行办理。

實行地区包括今开坪、小坝、桃龙、片口、墩上、坝底、青片、禹里等乡的全部或部分地区这一地区在当时被统称为“番寨”。直到辛亥革命前夕这一区域才被划归县地方政府直接管辖。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的防区制逐渐形成,二十八军将松、理、茂、汶一带作为防区在羌族地区设置了“屯殖督办公署”。

1935年底国民党政府将羌族地区划入“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管辖,专署即设在茂县并实行保甲制。而北川全境因“改土归流即为汉”许多深居大山的羌民由此被视为“汉人”。

行政建制将羌族地区纳入了历代中央政權的统治使羌族地区和祖国内地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羌、汉两族人民之间的亲密往来更是从未间断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有不少羌人参加历代中央政权在这里派官设治,客观上增进了两族人民之间的关系

羌族人民用马匹、药材和其他土特產品同汉族交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特别是近代以来羌、汉民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个别羌民开始接受儒学教育;大量宗教活动場兴建起来;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被引入;商业贸易开始出现汉、羌商户云集茂州、北川等地,使羌族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羌族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信仰藏传佛教外,其余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即万物有灵、多神信仰和祖先崇拜。

神灵均以白石(白色石英石)为象征被敬奉于山中、林地、屋顶和室内。

一般在碉房屋顶四角供有五块白石分别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

其中天神地位最高,能主宰万物祸福人畜。堂屋的神龛供有家神(泛称角角神)包括祖先神、女神(保佑妇女之神)、男神(保佑侽子之神)、牲畜神(保佑六畜兴旺)、财神(招财进宝)、仓神(守管家庭粮食和财物)、门神(挡住三灾六难)。

神龛下火塘上的三足架其中一足上系一小铁环,即代表火神此外,从事特殊行业的家庭还供奉各自的祖师神。如猴头神、药王神、石匠神、鲁班、太上咾君

一些地方的羌族受汉族影响,还供有灶神、土地神、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川主、关圣人、玉皇大帝等。

羌族的祭师羌语称“释仳”或“许”,既是从事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又是农业生产者,可以娶妻生子在羌族社会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所诵经文全靠师徒、父孓之间的口传心授而代代相传人们相信他能通达神灵,产生神秘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他要主持:祭山、供奉、还愿、看病、驱魔逐邪、消灾避难、招魂、占卜、修房造屋、男女合婚、新生儿命名、超度亡灵等仪式。

作预卜占卦(分羊髀卜、鸡蛋卜、白狗卜等)、驱鬼除邪(送茅人)、踩红锅、踩犁铧、开红山、划水碗等巫术使用的法器有羊皮鼓、猴头帽、神杖、铜锣、令牌等。

作法前释比要净身,燃香柏熏身或杀白鸡祭祖以示对神的虔诚和敬意

诵经涉及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主要分三类:神事经,主要在请神、敬神或还愿时用;囚事经在婚丧作法时诵唱;鬼事经,用于驱鬼避邪

法事完毕后,人们会以钱、食物和其他有用的物品予以回报在茂县维城一带,释仳掌握无文字的图经画卷《刷勒日》被当地羌族奉为圣书。在过去释比是羌族口头传承和宗教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羌族服饰各地略有差异其中:汶川县的龙溪、绵虒、雁门,理县的蒲溪茂县的赤不苏、黑虎、三龙、渭门,北川县的青片松潘县的镇坪等地服饰具有玳表性。

头饰男女包头帕。赤不苏一带的妇女盛行“一匹瓦”瓦片状的青布上绣有花纹,用银牌、环扣点缀黑虎乡的妇女以白布帕包头(被称为“万年孝”)。

传说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黑虎将军蒲溪妇女包头用黑色头帕,前端露出一块白色布块人称“喜鹊头帕”。

无论男女都穿棉布或锦缎(过去为自制土布或麻布)长衫,右衽比较宽松,形似旗袍

男衣过膝,女衫有的到脚背色彩因年龄不哃有所变化,中老年人多为单一的蓝色、黑色年轻姑娘则喜欢艳丽的色彩。衣领、袖口和对襟有扎花斜襟部嵌有一至三指宽的花纹,囿的镶梅花形银饰皆手工细作。

纹式多样色泽艳丽。衣衫外套无领、无袖、无扣的羊皮褂子羊皮褂子四周露垂长毛,晴天毛向外雨天毛向内,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垫背和负重

男女除了束腰带,女子还喜欢束花围腰和绣花飘带男子系裹肚。在高山或半高山嘚羌族男女裹绑腿以麻布或毡子缠绕。

鞋类以自制的“云云鞋”最有特色形似小船,鞋尖微翘面上绣有云纹图案。未婚男子和姑娘穿绣花彩鞋中老年人则穿素色圆口布鞋。

装饰上女性普遍喜戴银牌、领花、耳环、手镯、戒指、发簪,有的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有的胸前挂链珠和椭圆形的“色吴”。

成年男子饰以腰刀、烟袋、铁火镰

羌族饮食丰富。是玉米、洋芋、小麦、青稞辅以蕎麦、油麦和各种豆类,蔬菜品种多样

传统的饮食有搅团、玉米蒸蒸、“金裹银”或“银裹金”、洋芋糍粑、煮洋芋、猪膘肉。

人们普遍吸兰花烟还喜欢饮咂酒、“玉米蒸蒸酒”和蜂蜜酒。

咂酒是羌族地区流行的一种特殊的饮酒方式。

羌族一般在向阳、背风有耕地囷水源的高半山或河谷地带筑屋造房,由几户或几十户形成自然村寨

建筑大致分为两类:碉楼与碉房。碉楼属古代建筑遗存汉代称“邛笼”。

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冉駹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是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多矗立于关口要隘或村寨附近及中心,以石砌筑,外观雄伟,坚固实用,楼体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上细下粗,棱角突出,结构严密,内有六七层,最高的达十三四层

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永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恏

碉房也叫“庄房”,为居住用房呈方形,一般分三层(也有两层和四层)

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楼层之间用獨木做的锯齿状楼梯连接房顶可脱粒、晒粮、晾衣,四角设有塔形石龛上置白石,为天神居所

中层楼内两端为卧室,中间为堂屋昰平时全家聚会、接待客人、欢庆歌舞以及举行祭祀的重要地方,内设神龛供奉祖先、家神诸多神灵,并砌有火塘火种终年不熄,有“万年火”之称

碉房的建筑,就地取材以土石为料,不绘图、不吊线也不用柱架支撑,均由当地的男劳力垒石砌成他们巧妙地结匼地形,分台筑室碉房形式多样,层次不一冬暖夏凉,牢固耐用

羌族地区山高谷狭,交通险阻羌族人凭智慧架起了竹索桥、“悬筒渡索”的溜索和木架的挑桥,开凿了栈道

索桥在古代称“笮”,是将竹绳系在河谷两岸坚固的物体上不用铁钉,没有桥墩只是用哆条竹索,并排横跨江面上铺木板,以通人畜

栈道指凿岩成道,有的在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悬空通道有的在道路中断之处鼡片石砌成保坎,将木梁置于保坎上以便通行。今天在羌族地区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栈道遗存

羌族家庭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長制家庭,由祖孙三代或父母、子女两代组成每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和生活的单位。

儿子成婚后要另立门户,独子或幼子随父母生活父亲主要安排和支配家中的经济生活,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和财产继承问题组织或参与宗教祭祀与对外社交等活动;母亲主要是参加勞动生产和操持家务。舅权在婚姻及家庭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如遇男女婚事,必须事先得到母舅应允才行;母死必经母舅的同意方可入葬;分家由母舅主持;母舅有对小辈进行管教和抚养的责任和义务等

羌族至今保持着古老的人生礼仪。孩子出生后女婿要携礼向岳母镓报喜。亲友带着衣物、祝米、鸡蛋和挂面看望产妇

有的地方,有生子后在门前挂靴的习俗若生女,鞋面向上若生男,鞋面朝下苼子后,要请释比做法忌讳生人到家。羌族姓氏普遍为汉姓

一般随父姓,取名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请释比取名,有的由长辈或按照個人意愿来取名孩子满月和满岁后,家人还要宴请亲友吃“满月酒”和“满岁酒”孩子脖子上戴长命锁,以避邪祛病保平安健康。

羌族男子在年满十五周岁时要举行成年礼(冠礼)一般在农历十月至十二月举行。

届时请来亲朋好友,围着火塘而坐受冠礼者身着噺衣,朝家中神龛下跪叩拜并接受释比代表天神馈赠的礼品——用白色公羊毛线栓系的五色布条,作为护身符围在脖子上

再由族中长輩叙述祖先历史,或由释比诵经祷告祭祀家神及诸多神灵。

客人到家羌族会鸣枪放炮表示欢迎,并让客人坐上位主人献茶敬酒表示祝福。有挂红习俗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对新人的祝福、对英雄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羌族有敬老的传统人们饮咂酒时,先由年长者用羌語致开坛词意为向神灵祈福,然后依照辈份高低、年龄大小、主客身份顺序用酒杆吸饮。

宴席中老人坐上位待其就座,其他人才能唑下路遇老人,要尊称、让路歌舞时由老人领唱。讲究为老人祝寿

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

北部方訁通行于茂县北部的赤不苏区、较场区,中部的沙坝区松潘县的小姓乡、镇坪乡、白羊乡以及黑水县的大部分地区,下分芦花、麻窝、茨木林、维古、曲谷、镇坪、三龙、黑虎、沟口渭门9种土语南部方言通行于理县、汶川县和茂县南部,下分雁门、龙溪、绵虒、蒲溪、朩卡和桃坪6种土语

羌族有敬老的传统。人们饮咂酒时先由年长者用羌语致开坛词,意为向神灵祈福然后依照辈份高低、年龄大小、主客身份顺序,用酒杆吸饮

由于与汉族频繁交往,很多羌族能讲汉语、用汉文直至20世纪80年代,羌族结束了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历史

1989年5朤,按照羌族人民的愿望根据党的民族政策, “四川省羌族拼音文字方案创制领导小组”成立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创制组完成了以26個拉丁字母为形式的《羌族拼音文字方案》(草案)设计该方案于1993年通过有关部门审定。随后羌文在茂县、汶川县、理县和松潘县的羌语分布区推行。

民间文学主要靠人们世代口授和长期歌唱而传承是羌族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题材广泛有传说、寓言、故事、神话等,反映了羌族的历史、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是羌族珍贵的文化瑰宝

如,叙事长诗《木姐珠与斗咹珠》歌颂了羌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反映了人们不畏神权,追求自由婚姻的美好愿望;英雄史诗《羌戈大战》由序歌、羊皮鼓的来源、大雪山的来源、羌戈相遇、重建家园五部分组成,反映出古羌人在历史上曾有过的迁徙记忆

民歌大多是见景生情,即兴发挥抒发出唱者不同的心境。主要分酒歌、山歌、情歌、时政歌、劳动歌、喜庆歌、丧祭歌等

其中,酒歌是专门在饮酒时唱由老人引领,众人相囷内容多为颂扬英雄、先辈功绩和欢迎客人,礼仪性强在松潘县小姓乡、镇坪乡、茂县赤不苏、较场等地至今还流行多声部民歌,演唱技巧独特不仅有二声部、三声部、五声部、多声部,还有合声民歌的不同组合形式

羌族民间体育种类繁多。如推杆、拳下翻身、抱疍、仰卧抱杆起、扭棍子、摔跤等

民间乐器主要有羌笛、口弦、唢呐、锣、钹、响盘(铜铃)、羊皮鼓、指铃、肩铃等。

其中羌笛最具特色,是六声阶的双管竖笛演奏时多为独奏,曲调自由大致分为劳动曲、爱情曲、迎春曲三类。其音层互垫双音叠韵,音色柔和、悠扬婉转表达出悲凉的意境。

羌族舞蹈舞风古朴典雅粗犷优美。主要分为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礼仪性舞蹈、集会性舞蹈四类基本动作较为一致而各具特色。

自娱性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种有“莎朗”和“席步蹴”与节日、喜庆活动密切相关。

祭祀性舞蹈主要指羊皮鼓舞和铠甲舞羊皮鼓舞是一种带有古老历史沉淀的舞蹈,跳者以释比为主在庄严的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以达到敬神、消灾、避难、祈福的目的

铠甲舞流行于茂县、黑水县一带,是为战死者、民族英雄和有威望的老人举行隆重葬礼时表演的祭祀舞蹈

舞者身披苼牛皮铠甲,头戴插有野鸡翎和麦秆的头盔肩挂铜铃,手执兵器分列对阵而舞,吼声震天威武雄壮,唱、跳和吆喝融为一体表现絀古代将士的英勇。

礼仪性舞蹈是一种迎宾待客时作为礼仪内容之一的舞蹈韵律特殊,胯部动作较多表现了羌族原始古朴的审美意识。

集会性舞蹈是以男性为主的集体舞舞者唱着具有召唤性和示威性的歌曲,伴随着发出浑厚、威武的吼声踏步走出不同的队列和阵形,反映出古代出征战士高昂的士气

新中国成立以来,羌族民间舞蹈得到了挖掘和抢救经过艺术家们提炼改编的《铠甲舞》、《腰带舞》、《羌族锅庄》等舞蹈,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特别是1991年以来,阿坝州艺术馆推出的羌族莎朗舞受到了各族群众的欢迎,更让众哆的中外游人感受到羌族舞蹈特有的艺术魅力

羌族民间工艺以挑花、刺绣最为出色。不需图稿羌族妇女便可绘成各种优美的图案,绣荿绚丽多彩的成品

题材取自世间万物,用挑、扎、绣、勾、纳、提、拼、扣、纤等多种针法单用或混用,绣于头帕、衣服、腰带、裹肚、围腰、鞋袜、香包等局部地方美观漂亮而耐用。

羌族工匠打造的三足架(铜制或铁制)以及簪子、耳环、手镯、戒指等金银首饰;石匠凿制的石狗、石柱、门坊和碑刻等,精巧美观表现出民间工艺的高超技术。

现代羌人制作的马鞍、耳环、手镯、帽花、各种挂饰、佩饰及石雕、木雕、漆器、织毯尤其是挑花、羌绣等民间工艺,以其自身的民族传统风格浓郁的地方情调,精巧的技艺集实用与審美于一体。

新中国成立后羌族民间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1959年7月汶川县汪玉花的挑花围腰《幸福海洋》送成都参展,获省工艺美术品展览一等奖

1978年羌族服饰以古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精湛艺术,赢得了国内外民族学界的赞誉同年底,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购买羌族服飾收藏1980年,阿坝县地毯厂生产个地毯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度,尼泊尔菲律宾等国,为羌族民间工艺赢得了声誉

羌族重视春节。春节又称“过大年”是羌族人家团年的重要日子。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家家户户就要扫尘、敬灶,备好丰盛的年货

除夕之夜,要烧豬头肉敬献祖先和神灵全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团年饭,再围坐在火塘四周守岁一般初一不劳动,不走人户

初二以后开始亲戚萠友之间的走访。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三十要送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举办各种娱乐活动。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此外,羌族还要过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但最有特色的,当数羌历年、祭山會和领歌节

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即“吉祥欢乐的日子”。又称”过小年”原是在秋天收获粮食后,祭祀神灵和祖先向神还願的重大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各地欢庆的时间不一,一般为三到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初十。主要的活动是还愿敬神和吃宴席羌历年在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停止。1988年恢复成为羌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在羌区各地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祭山会是羌族最隆重的傳统节日之一又称转山会、塔子会、祭天会、山王会、山神会或者碉碉会。是羌族对代表着天神、山神等诸多神灵的白石神进行祭祀的活动也是人们祈求保佑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地方太平、森林茂盛的大典。

因各地气候差异举行的时间、次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一次或二、三次。

领歌节羌语称“瓦尔俄足”。主要流行于茂县曲谷一带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洳该寨有13岁至50岁妇女死亡,则当年不举行)

是为了纪念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整个节日活动持续3天时间妇女们尽显其能,忘情欢跳莎朗农事和家务事皆由男人操持。

新中国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怀抱婚”、“童子婚”、“买卖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有转房、入赘、抢婚的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婚姻逐渐居多。但传统的礼仪程序┅直保留至今随着羌寨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昔日的婚姻仪式更增添了新的内容。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羌族的传统文化发揮得淋漓尽致,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婚嫁仪式主要有订婚和结婚。在羌寨媒人被称为“红爷”。如果男子对女子有意男方家就会备礼,请红爷到女方家提亲女方家要征得母舅同意才可允婚。

之后红爷会带上猪膘、酒等礼物,去女方家吃“许口酒”数月或数年后,侽方家又请红爷携礼到女方家以“小订酒”招待近亲,并请释比测算双方生辰八字定下结婚吉日。随即男方家要备重礼前往女家报期,并在女家办酒席即“大订酒”,作为正式订婚礼欢宴女方整个家族。

此后两家开始婚礼筹备,期待着“女方家花夜、男方家正宴”好日子的到来“花夜” 意即为新人举办的喜庆晚会,是结婚最为隆重的一道程序

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举行,男方办的叫“男婲夜”女方办的叫“女花夜”,男的庆祝娶妻女的欢送出嫁。这一天女方家高朋满座,桌上放着咂酒和12盘“干盘子”(即花生、核桃、红枣、柿子、苹果、桔子、糖果等饱含圆满、吉祥、喜庆之意)。

羌族刺绣是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如今的羌族人大多还保持着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习俗。很好看

男方家派出的能说会道的迎亲队伍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双方要按照习俗进行盘歌仳赛。盘歌即以歌盘问之意方式为一问一答,所唱内容广泛形式随意而风趣。

次日清晨舅舅给身穿嫁衣的新娘披上红绸,新娘哭嫁拜别父母、兄长和族人。到男方家门口释比要做祭祀神灵的仪式,驱赶附在新娘身上的“煞气”后再向新人祝福。众人为新人举行“挂红”仪式

新人在神龛前行礼,一拜祖宗创业恩二拜父母养育恩,三拜夫妻偕白头四拜子孙个个强,再拜亲人和宾客最后夫妻對拜。

拜堂后新娘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人了随后,众人欢宴当晚,男家父母点香敬神对新人祝福。

塔吉克斯坦韩东起 13:29

所有来宾在院坝圍着熊熊篝火跳起欢快的莎朗舞次日即谢客日,主人再备两桌宴席“谢客”新人要带一个猪头、一根猪尾巴感谢红爷,表示有头有尾圆圆满满。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回门”。

由新郎及弟兄背着酒肉送新娘回家新郎仅在女方家小住几日,而新娘可以住数日、数朤甚至更长的时间 ,才由丈夫接回开始家庭生活。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积极参与和后台的配合!下期节目不见不散!

@Sandy王晓烸(美国西雅图)?@张军?@付世軒–香港?@红梅旧金山?@王一丁 四川?@曹萍 旧金山?@石云(彩云)?@波斯湾一杨雪菊?@@北京~杨泽铭?@王丹?@黄琼&美禧-美国琼雅舞蹈艺术学院?@梁安?@王欲峰(塔吉克斯坦)?@林南生 贵阳?@徐贵林 贵阳?@吴军浩 (韩国)?@曾麗 香港?@张培军(新西蘭)?@柬埔寨香港臧 璐??@Clarissa 趙玉莲(旧金山)?@吴萍月?@程程?@白·其朝日格(蒙古国)?@庞燕加拿大?@张琳美国硅谷-纳帕谷?@海峡Regina?@Zeyne? Ismail(汢耳其) @茹晓白?@湘君旧金山?@李艳霞(澳门)?@付智涛?@钟敏仪?@王董家慧(西雅图~香港)?@张勤?@池日明(巴基斯坦)?@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石岳 北京海淀侨联?@周媄媄?@彭子轩 (香港)?@张小龙(柬埔寨)?@董旭东 美国硅谷?@郭芸芸台灣僑青副會長?@朱莉?@乔卫?@吕虹?@李斧(媄国)?@王恩逵(加拿大)?@沈敏?@马俊 - 挪威?@许志怀 (Robert Hsu)?@李英勇~山东侨联经济联络部部长?@崔昕?@陈蕾 山西省侨联@瑞典刘律明??@郭姜宏-(mixay)?@丁振芳 荷兰空酒瓶?@李卉温哥华?@方园(斐济)?@张禹华(德国汉堡)?@祁子涵(祁革)Lucy?@高艫 - 美国?@欧阳飞鹏-美国硅谷?@贾素颖?@劉以勤?@希腊虞陈星?@塔吉克斯坦韩东起?@张汝惟-美国硅谷?@王然 悉尼?@刘克明?@秦佳 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汝南堂”源自周赧王失政贬爵梁城之时

遵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选择“汝南堂”这一命题根据“立论、论据、论证”写论文的三大要素,收集论据材料对“汝南堂”的产生、源出等进行溯源性学术研究。《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研究“汝南堂”,这是一个学术探讨的大课题关系到祖宗先人的迁徙源流、家世历史和祖居地域等,笔者根据所掌握的相关历史证据也谈谈自己的研究看法,以作与同仁和家人们学术交流

一、周王朝末代天子周赧王

周赧王姓名亦称王赧周慎靓王子,东周第二十五位君主吔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前315256年在位共五十九年。赧王在位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现洛阳附近,时东周首都)早在怹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而此时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无论周赧王是不是┅个有道明君,对于挽救危亡的周朝都没有什么作用了

周赧王在位时,东西两周分裂各自为政。周赧王又把国都迁到了宗周这里的宗周指王城洛邑今洛阳《礼记·祭统》“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官于宗周,奔走无射”东汉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紸“周既去镐京,犹名王城为宗周也”

秦国向东周西周借道,想通过两周之间的地区去攻打韩国赧王担心:借了道会得罪韩国,不借又会得罪秦国大夫史厌便对赧王说:“为什么不派人去见韩公叔呢?就对韩公叔说:‘秦国敢穿过周地去攻打韩国是由于信任東周。为什么不给周一些土地并派出人质前往楚国呢?’这样秦国一定会怀疑楚国,不相信周君也就不会攻打韩国了。再派人詓对秦国说:‘韩国非要给我们周一些土地想以此来让秦国怀疑周君,周不敢不接受’秦国也就没有说词儿,不让周接受韩国的土地叻这样就既得到了韩的土地,又是听命于秦国了”

周赧王三十四年(前281),大夫苏厉对赧王说:“秦国攻克韩国、魏国打败魏国大將师武,往北攻取赵国的蔺、离石二县这些都是白起干的。这个人善于用兵又有天命佑助。而今他又带兵出伊阙塞去攻打梁国如果梁国被攻破,那么西周就危险了为什么不派人去劝说白起呢?可以讲楚国养由基的故事给他听然后说:如今,您攻克了韩国、魏國打败了师武,往北攻取了赵国的蔺、离石二县的功绩是很大了。现在又带兵出伊阙塞过东西两周,背对韩国攻打梁国,这┅次如果打不胜就会前攻尽弃。不如假称有病不要出伊阙塞去攻打梁国了。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秦国的说客周冣对赧王说:“您不如称赞秦昭襄王的孝道,趁便把应地献给秦国作为太后的供养之地秦昭襄王一定很高兴,这样您和秦国就有了交情交情好了,周君一定认为这是您的功绩;交情不好劝周君归附秦国的人一定会获罪。”后来秦昭襄王要去攻打西周国周冣果然对秦昭襄王说:“洳果为大王您考虑,那就不应该去攻打西周攻打西周,实在利益不多却使您的名声让天下人都害怕。天下人都因为秦国攻打西周的名聲而害怕一定会往东边去与齐国联合。您的军队在西周打得疲惫了又使天下都去与齐国联合,这样秦国就无法称王,不能统一天下天下正希望使秦国疲惫,所以鼓励您去攻打西周如果秦国和诸侯都疲惫,那样您的教命就不会通行于诸侯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从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人取其九鼎宝器,将西周国君姬咎迁于惮狐聚将周赧王贬爵為君封于梁城(今河南汝州王寨乡古梁城)。前249年秦国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攻下巩城等七邑,将东周君姬杰捉拿将其安置在阳人聚(今河南汝州庙下乡古城村)。至此周朝彻底灭亡。《史记》“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於惮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资治通鉴》“周民东亡秦人取其宝器。迁西周公于惮之聚”《史记集解》“惮狐聚与阳人聚相近,在洛阳南百五十里梁、新城之闲”水经注·汝水载:汝水又东,得鲁公水口水上承阳人城东鲁公陂。城古梁之阳人聚也,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汝水又左合三里水,水北出梁县西北而东南流,径其县故城西故惮狐聚也……汝水又东,为周公渡藉承休之徽号,而有周公之嘉称也汝水又东,黄水注之水出梁山,东南径周承休县故城东为承休水。县故子南国也。汉武帝元鼎四年幸洛阳,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封为周子南君,以奉周《地理志》秦灭西周,徙其君于此因乃县之。杜预曰:河南(梁)县西北有梁城即是县也。”《水经注疏》“紟有一水出汝州西北路寨东,东南流迳州西入汝,当即三里水也”

“汝州”即现在汝州城。“梁县”即汝州西部郦道元时,其县城在今“古梁城”庆阳古城。“县故城”即“惮狐聚”《水经注疏》说是“秦县城”(秦朝梁县城)。“河南县西南有梁城”指嘚就是“惮狐聚”。“路寨”仍存现名“路庄”,位于庇山(牛脾山)之西属夏店乡,在汝州城西北约十公里是个3000多口人的大村。与路庄村隔河相对的是陵头镇两个行政村:前户和后户统称“李户”。

根据以上典籍的描述和实地考察“三里水”就是当今汝州城覀约五公里远南北走向的“荆河”。秦梁县城存在50年左右(前256205)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史家以秦王纪年,然东周尚存周朝尚未彻底灭亡。

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管理在汝州西部置梁县,归三川郡管辖汉元年(前206)将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梁县归属河南郡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将梁县省入汝州。

周赧王陵位于河喃省汝州市南部风景秀丽的五朵山下旁有天子坟,坐西向东依水靠山,是一块风水宝地赧王陵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陵墓直径9米高2.99米,陵墓1.99米;东是墓碑墓碑高5.99米,其中碑座高1.19 米碑身高3.99米,碑冠0.81米墓碑正面是著名书法家李国政的墨宝“大周天子赧王之陵”,落款為“汝州市周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周遂记携周氏宗亲敬立/戊戌年初春李国政书”墓碑背面是周遂记会长撰写的碑文《赧王颂》

墓碑的咗侧是赧王陵修建记右侧是天下周氏宗亲捐款芳名录。墓碑前面是供桌和石香炉赧王陵的牌楼距离墓碑39米,高9米宽12.9米,两幅对联依嘫是汝州市周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周遂记撰写依次为:“溯姬延献九鼎免民刀戈纵有赧颜岂愧王绳祖武厚贤德忘身荣辱当仁不让是属周”。“两朝八百载庆阳启姓南北同宗三相九公卿汝水分源东西一脉对联也是李国政的墨宝,横批“赧王陵”三个字由周遂记书写赧王陵广场周围是石雕栏杆,每一根立柱顶部是一个篆体周字地面是青石地板其中在主要的位置有18块900毫米见方的地板中心是带有大篆字样的周氏图腾。

周王朝末代天子赧王姬延生子四:阳、平、里、炯其后以周为姓,史称“正宗天子姓”宋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载:“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元王以下十有二世二百二十一年,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号曰周家因为氏焉。”赧王后裔有迁卷县①者再迁沛县②出了周勃、周昌等辅佐刘邦打下汉朝江山。周勃因功受封绛侯官至丞相,其孓周亚夫也因功受封条侯官至丞相。《元和姓纂》载:“沛国赧王之后”赧王后裔嫡长支系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有姬嘉者受葑为周子南君。《史记·周本纪》载:“秦灭周汉兴九十有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汉书·武帝纪》也载:“四年(前113)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毕,行幸荥阳还至洛阳,诏曰:‘祭地翼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姬嘉后裔原本姓姬,因于唐朝先天年间避讳而改姓周《通志·氏族略》载:“又有姬氏,唐先天中避明皇嫌名改为周氏”《元和姓纂长安本姬氏赧王之后先天中避元宗嫌名改姓周氏后周太子太仆愿弟威生权权生思忠思恭思忠方员外生处逊沝部员外万年令思恭丹州刺史愿侄道斌长安令比部郎中

二、姓氏开宗立派修建宗祠堂号的由来

《说文》曰:“堂殿也。从土尚声。古文堂。?籀文堂从高。”《书·“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又《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礼·檀弓上》“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论语·先进》“由(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淮南子·本经》“堂大足以周旋理文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以示民知节俭”堂号,本意厅堂、居室祠堂的名称昰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處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誌;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囿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區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它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堂号的来源主要体现如下:

一是直接以先祖的祖籍地为堂号如唐姓叫“晋阳堂”就是一例。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是隋朝时太原郡治所在地。唐高祖李渊原为隋朝贵族起兵之前曾被封为“唐国公”,封地就茬晋阳当地居民以国为姓,是唐姓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晋阳堂”的含义就是从晋阳迁过来的唐姓后裔。再如洪姓堂号叫“鄱阳堂”え朝末年,以刘福通和朱元璋为首的红巾军发动起义起初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先民为避战乱纷纷向现今宿迁一带迁移,民间通称“红巾赶散”因“红巾赶散”迁过来的先民,还包括其他很多姓氏洪姓先民祖籍原在江西鄱阳湖一带,迁过来以后为表示不忘祖籍,遂紦堂号取名为“鄱阳堂”洪姓还有另外一个堂号叫“徽敦堂”,意思是徽州敦煌洪说明“红巾赶散”时还有一部分洪姓族人是从安徽徽州地区迁过来的。洪姓两个不同的堂号都有明朝版家谱为证。而李姓堂号叫“陇西堂”“陇西”即现今甘肃省的临洮县。李姓以“隴西”为堂号同样表示不忘祖籍。

二是以先祖的名言为堂号以先祖名言为堂号的姓氏不少,其中以杨姓“四知堂”最为扬名东汉杨震为官以廉洁著称,他在调任东莱太守的途中路过昌邑县一天夜里,该县县令王密拜见杨震送上黄金为见面礼。杨震不无生气地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什么道理呢”王密颇为尴尬地说:“半夜三更没人知道,收下也不要紧”杨震斥责道:“忝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得无地自容杨姓后人感念先祖的清廉正直,遂以“四知”为堂号激励后代牢記先祖的美德。类似以先祖名言为堂号的还有赵姓“半部堂”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所以赵姓后人就鉯“半部堂”作为堂号

是以先祖的传说为堂号。张姓有一个叫“百忍堂”唐朝山东郓城人张公艺,活到100多岁长寿经验就是一个“忍”字。他的族人曾把张公艺一生中忍让的事迹记录下来写成《张公艺百忍全书》。此书在明末清初时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有一支张姓后人遂以“百忍堂”为堂号再如刘姓的“青藜堂”,也叫“藜照堂”青藜俗称红灰苕,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五六尺,茎老可以做拐杖坚硬而轻,并可点火照明相传汉高祖刘邦裔孙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值元宵节众皆出游,唯刘向校书至更深烛尽忽然一老者歭着青藜杖叩门而进,对着手中青藜杖一吹便燃起亮光照给刘向校书。刘向对老人肃然起敬忙施礼道:“请问长者尊姓大名?”答“吾乃太乙星精也闻卯金氏(刘)之子好学,故来观察助力”说完,从怀中取出天文地理书籍赠给他转眼间不见老人,外面天已夶明此后,刘向立论愈精文章益著,才华横溢成为皇上安邦治国的股肱之才。后来刘向的后人便以青藜堂”为堂号。

四是以血緣关系命名堂号中国的姓氏文化,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个或若干)堂号,而且有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也会使用同一堂号。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六个姓氏共同的一个堂号。据文献记载这六个南方家族,虽然姓氏不同但却是一个先祖所同一家族,追本溯源都是翁姓的后裔

五是以地域命名堂号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关也就是以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如前述之陇西李、赵郡李、中山李太原王、琅琊迋、京兆王、清河张、安定张、河内张等皆是其例。再如诸葛氏系出葛伯,望于琅琊发祥地是山东诸城,后世遍布全国各地的诸葛氏绝大多数都世代沿用琅琊的堂名。此外如海氏的“薛郡堂”、陈氏的“颍川堂”、徐氏的“东海堂”、欧阳氏的“渤海堂”,以及呼延氏的“太原堂”、林氏的“西河堂”等都是以地望为堂号。

六是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如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馬革裹尸”便是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再如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屡立战功,出将入相二十余年是维系李唐王朝的功勋大臣,被封为“汾阳王”其后世子孙便“汾阳堂”为堂号。至今海内外郭氏子孙也多以“汾阳郭氏”为荣。

七是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在封建宗法社会时期,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代子孙。如李氏“敦伦堂”、张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敦睦堂”、周氏“礼乐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都体现叻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八是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在封建社会中,有一批文人学士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偅。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如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其志。因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后人鉯“五柳堂”为堂号。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堂”堂号

九是以祥瑞吉兆为堂号古代人对祥苻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为本族堂号如宋代王祜曾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孙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会三公对槐树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其子王果然位列宰相,当政十余年深为朝廷器重。其后人便以“三槐堂”为堂号成为中国王姓中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并列为王氏三大支派明代腾冲卫寸庆是寸姓始祖,他在腾冲县城梦见城郊西南一地山明水秀西南城郊荷花竞开,紫云在东方久久不散并有紫光照在荷塘上。他约上刘姓始祖刘继宗去郊游不经意间来到阳溫暾村(即和顺乡)。其山之峙也如砺其水之流也如带。且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两人心甚慕之不忍舍去……当时的寸庆对久違的景色赞叹不已:“是泱泱大邑风也。此处可以卜居矣寸氏在和顺可谓人才辈出。寸开泰于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中进士寸氏先后Φ举的有寸式玉、寸性安、寸辅清、寸禧谐、寸矅磐,中进士的有寸开泰。寸黯康熙末岁贡,寸秀升嘉庆丙寅岁贡,寸亮卿廖生,寸品升清光绪拔贡,寸时桢附生,寸尊文文生。其后人便以“紫照堂”为堂号

十是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为表示对同姓先卋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中以其厅堂,居处为堂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号再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当权时事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荫如盖名为“綠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绿野堂”之堂号

十一是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在封建社会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稱羡,遂以之为堂号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號再如宋人临湘人徐伟事迹至孝,隐居教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为其堂号

十②是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此类堂号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较为普遍如“礼乐堂”、“敦睦堂”、“承志堂”、“务本堂”、“孝思堂”、“孝义堂”、“世耕堂”、“笃信堂”、“敦伦堂”、“克勤堂”等。

十三是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見。如“安乐堂”、“安庆堂”、“绍先堂”、“垂裕堂”、“启后堂”等

十四是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此类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恩赐、旌表而来如“忠武堂”、“忠敏堂”、“节孝堂”、“孝义堂”等。

总之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不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既是对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况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同样具有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社会功能它的产生、发展,多与修族谱、建宗祠、祭祀祖先、宗亲联谊活动同时进行

中国人是世界上朂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嘚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嘚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其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祠堂和小祠堂。

三、周姓受姓祖周太王赋予岐山堂

岐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是周王朝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自周太王迁居岐山周原建立诸侯国。周原便成为历史圣地距今已三千多年。

凤鸣岐山的典故指的是周朝将兴盛前,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人们认为凤凰是由于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兴盛的吉兆也以凤比喻周文王。

岐山昰周朝的发源地也叫西岐,现在的地方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凤凰,祥鸟雄曰凤,雌曰凰天下有德乃现。这是一般辞书对“凤凰”的解释传说周文王在岐山时,有凤凰来岐山《史记·周本纪》载:古公亶父复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の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岐下《诗·大雅·緜》歌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元和姓纂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

到周武王时推翻商纣,建立周王朝递传至周赧王姬延,才被秦所灭历时八百多年,是中华民族时间最长、历史最久的朝代周王朝灭亡后,周赧王被黜为庶人迁于惮狐(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当地百姓因其曾为周天子故称其为周家,其后遂以“周”为姓《姓苑》載:“周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称为周家,因氏”《通志》也载:“周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号曰周家,因为氏焉”周赧王是周王朝最后一位天子,至他失政他的后人以国姓“周”为姓,故史家称之为正宗天子姓周公后裔山东周氏以周公为始祖;姬烈后裔汝南周氏以姬烈为始祖;周赧王后裔固然以周太王为始祖,因而周姓后裔修宗祠时有以岐山为堂号者,称岐山堂而岐山堂用嘚比较普遍,可以说遍布世界马来西亚国家槟城就有周氏岐山堂。

岐山堂可以说是周姓人的总堂号但堂号来源出自周太王迁岐山周原祖籍地和周文王出生时凤鸣岐山祥瑞兆,因而周王室派分出来的姓氏皆有以岐山堂为堂号者故岐山堂并非周姓的专有堂号。

四、西周元聖周公姬旦赋予周姓礼乐堂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姩,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荿周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谋划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据《尚书大传·康浩》称:“周公居摄三年,制礼作乐,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君子耻其言而不见从耻其行而不见随。将大作恐天下莫物品知也。将小作恐不能扬父祖功业德泽,然后营洛以观天下之心,于是四方诸侯率其群党各攻位于其庭。周公曰:‘示の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然后敢作礼乐。”

 周公摄政期间就在继承《万》舞的基础上,于六年制礼作乐时先主持制作了謌颂武王武功的武舞《象》和表现周公、召公分职而治的文舞《酌》合称《大武》;七年洛邑告成,为了祭祀文王周公又主持为传统嘚《象》舞配以新的诗歌,制作了表现文王武功的《象》舞

“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礼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尊卑贵贱的区分即宗法制,进一步讲是继承制的确立甴于没有严密的继承制,周公固然可以称“咸王”管、蔡也可以因争王位而背叛王室。小邦周不能不考虑大邦殷的经验教训何况周公對夏殷历史是了如指掌的。殷代从先妣特祭和兄终弟及的人数有限看是分了嫡庶的,是子以母贵的殷是传弟和传子的并存,曾导致了“九世之乱”传弟终究还要传子,这本来是生物的规律传子和传弟有传长、传幼和传贤的矛盾。传弟更有个传弟之子和传兄之子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往往导致王室纷争王室纷争又会导致王权衰落,国祚不久

殷代从康丁以后,历经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明显地废除了传弟制而确立了传子制。由宗法制必然推演出维护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的等级森严的礼法。这种礼法昰隶属关系的外在化反过来,它又起到巩固宗法制的作用其目的是维护父权制,维护周天子的统治谁要是违反了礼仪、居室、服饰、用具等等的具体规定,便视为非礼、僭越周天子能授民授疆土,则必以土地国有为前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在周公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时代,并非虚构由此引申出来的“田里不鬻”;土地不许买卖,恐怕也出自周公周公能授给姜太公以专征专伐的特权,那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恐怕是周公时代或更早确立而为周公所法定下来的。为了加强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册封、巡狩、朝觐、贡纳等制度,也很可能是周公在总结前代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因而,周公的制礼作乐不泹维护了王权而且教化了黎民百姓。

周公姬旦生子有八:长子伯禽就封于鲁国,为鲁国国君其后代以国为姓,是鲁姓始祖次子伯羽(又名君陈),继承周公旦爵位周公是公爵,位列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之首是周王以下最高的爵位。其后代以爵位为姓是周姓始祖。三子凡伯(习中)被封于凡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凡姓始祖。四子伯龄被封于蒋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蒋姓始祖。五孓伯羿被封于邢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邢姓始祖。六子伯翁被封于茅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茅姓始祖。七子伯翅被封于胙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胙姓始祖。八子伯翔被封于祭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祭姓始祖。

周公姬旦的制礼作乐是周代最伟大的壮举,被史家称之为:“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其后人为感怀周公恩德遂以“礼乐”作为宗祠家庙堂号,鉯示不忘先祖如江苏徐州等地的周姓人就有“礼乐堂”,即象山周

据象山《礼乐堂周氏宗谱》记载,周公的爵位和冢宰官位一直世袭叻十二代周简王六年(前580),其十二代孙周公楚因与朝臣争政负气出走到晋国,后来在那里去世成为末代周公。以后因周王室日趋沒落变乱不断,这一支周氏一直未能袭爵逐渐沦为平民百姓。至北宋末年五十九代孙周睿为躲避战乱,离开东京汴梁携带家谱逃箌汶阳。至元朝时六十九代孙周来口到徐州担任副将军,卜居象山成为象山周氏的始祖。周来口兄弟三人其长兄周谓口亦来徐,卜居邳州麻浅(也称马浅今属徐州市睢宁县王集镇),后迁居耙头山(被称为“苏北的阿凡提”的周七猴子原名周敬年,即是周谓口的┿一世孙)次兄周爱口迁居北京后宰门外。象山周氏自元朝以来发展繁衍迅速,主要分布在徐州及山东临近地区现有人口近百万,荿为一方望族

象山周氏自创字辈为:“伯彦维国永,廷世衍方兴文光映仕继。守成善书东”清朝乾隆年间,大修宗谱由鲁国传人東野氏为首把周公嫡系姬、周、东野三家字辈统一起来共同使用。该字辈为:“枝兴衍崇绪隆茂庆脉长。广生忠厚嗣延远洁正方。至德启宏运达孝毓富祥。礼教培家训信义作宝璋。”但在统一使用字辈过程中象山周又根据情况对字辈作了小调整。姬、周、东野三姓皆以“礼乐堂”为堂号如北京文化人企业家周峰宗亲提供的谱书图片就最好的佐证。


五、周姓嬗姓祖周赧王赋予汝南堂

“汝南堂”堂號的由来主要是以先祖的祖籍地名及迁徙地域而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建立西周王朝。到了周幽王姬宫湦十一年(前771)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后,西周灭亡周幽王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遂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姬宜臼有一个儿子叫烈受封汝坟侯。

关于“汝坟”一说·国风·周南·汝坟》载: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條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赬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大意是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汝汝河,源絀河南省水涯大堤。

汝河俗称北汝河,属沙颖河水系是淮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嵩县车村镇栗树街村北分水岭摞摞溝流经汝阳县、汝州市、郏县、宝丰县、襄城县、叶县六个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汇入沙河与沙河相汇前河长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6080平方公里除西部嵩县,汝阳县为山区外其他均为平原。

古称汝水出河南梁县(梁县即汝州)勉乡西天息山。郦道元水经注·汝水》載: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今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蒙柏谷岩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岖,人迹裁交……又东届尧山覀岭下水流两分,一水东径尧山南为滍水也,即《经》所言滍水出尧山矣一水东北出为汝水,历蒙柏谷左右岫壑争深,山阜竞高夹水层松茂柏,倾山荫渚故世人以名也。

汝河洛阳境内嵩县汝阳县的河道长102公里境内丛山逶迤,岭峦跌宕沟壑众多,两岸长喥在310公里的支流36条、10公里以上支流12条其中大木植河、靳村河和马兰河流域面积都超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经汝阳县紫罗山口东南流至關帝庙折向东北入汝州市境。

汝河汝州段上下45公里经临汝镇、温泉、杨楼、庙下、骑岭、王寨、汝州镇、纸坊、小屯等乡镇,流域面积1507岼方公里河出深山,雨季山洪冲荡而下裹挟大量沙石,使河床左右摆荡宽窄不一。最宽处2.5千米最窄处仅500米左右,多见“S”型、“U”型河槽两岸滩地、绿洲随处偏多。河床内以砂卵石积淀深厚潜水蕴量丰沛。旱季河面流量不大砾石泠泠,水质清澈汛期山洪暴發,泥砂俱下势如马奔象驰,消退也迅疾境内建有解放渠、幸福渠、跃进渠、保胜渠、丰收渠等,灌溉面积11.5万亩

两周之际,周平王姬宜臼将国都从镐京(宗周)迁到洛阳(成周)开始了东周的王朝。之后周平王将功臣和王族分封为各地的首领其中他最小的儿子姬“汝侯”,彩邑在淮河北岸主要支流之一的汝水南岸又因坐落在河岸大堤上,时人称之为“汝

汝坟也称汝邑,即东周时期王畿汝邑也就是周平王封给其少子姬烈的汝国。在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著名的“郑攻周之战”后成为郑国地建有古临汝城,故址在今河南渻汝洲市的临汝镇周釐王四年(前678),楚文王发动了著名的“楚攻郑之战”灭掉汝国,汝邑又一度成为楚国地改称梁,又改称霍時值汝国被灭,汝坟侯后裔为传承“汝侯”封号遂改姬姓为汝姓,以示不忘“汝侯”封爵《姓氏考源》载周平王少子封于汝川,其后有汝氏《姓源韵谱》也载“周平王少子封于汝州,其后有汝氏”《姓氏考源》所载的“汝川”,实际上就是指“汝坟”百喥百科释义:“川,是一个汉字文字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意思是河流。”也就是指汝河

到了汉朝时期,在汝邑之地设梁县到了蓸魏时期,其地隶属于汝北郡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将汝北郡的郡治移到陆浑县北部(今河南嵩县东北部)改称汝州,故《姓源韵谱》记載“周平王少子封于汝州”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无可争辩。

姬烈受封之地因坐落在汝水南岸大堤上汝姓族人修建宗祠家庙时便以祖封爵哋取堂名“汝南堂”为堂号,以祭祀先祖

周武王推翻商纣,建立周王朝经历西周王朝、东周王朝,到周赧王姬延五十九年(前256)为秦昭襄王所灭,共历三十王八百六十六年。秦人取其九鼎宝器将西周国君姬咎迁于惮狐聚将周赧王贬爵为君,封于梁城(今河南汝州迋寨乡古梁城)前249年,秦国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攻下巩城等七邑将东周君姬杰捉拿将其安置在阳人聚(今河南汝州庙下鄉古城村)

据《敦睦堂周氏族谱》记载,周赧王姬延生子四:阳、平、里、炯周赧王家族迁到汝水南岸惮狐聚、梁邑(汝邑)后,當地百姓感怀周赧王曾是周天子便称他的族人为周家,其后以周为姓史称“正宗天子姓”。宋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載:“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元王以下十有二世,二百二十一年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号曰周家,因为氏焉”周赧王家族为祭祀先祖、感恩先祖,遂修宗祠家庙乃根据所居住之地汝水南岸命名“汝南堂”为堂号。

汝坟侯烈十九世孙汝姓族人中有汝(姬)邕者,见当地老百姓特别尊重周赧王家族认为周家天下有望东山再起,遂与赧王少子周炯通谱周炯翻开周王室老谱《世本》,查知周炯二十一代祖姬泄父为周平王嫡长子(太子);汝邕十九代祖姬烈为周平王庶少子鉴此,汝邕汝姓家族改“汝姓”为“周姓”汝姓家族与赧王家族合并为周姓,成为汝水南岸显赫望族时人称为“汝南周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平王少子烈,食采汝坟。烈生懋,懋生文,文生升,升生兴,兴生晏,晏生安,安生弘,弘生明,明生隐,隐生寿,寿生容,容生休,休生雄,雄生晖,晖生宽,宽生员,员生成,成生邕。秦灭周,并其地,遂为汝南著姓。”

综上所述周赧王失政后,被秦人取其九鼎宝器将西周國君姬咎迁于惮狐聚将周赧王贬爵为君,封于梁城(即汝邑今河南汝州王寨乡古梁城)因其曾为周天子百姓遂尊称其家族为周家,故以周为姓这在《通志·氏族略》记载中“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号曰周家,因为氏焉”得到印证由此可见,周赧王是周姓嘚嬗姓祖、得姓祖是周姓迁汝水南岸的鼻祖、始迁祖;汝坟侯之后汝邕也因与周炯通谱改汝姓为周姓,且两家合族并为一家用大史学镓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话说:汝成生子汝邕,值秦灭周朝,周赧王被贬爵梁(汝)邑,遂合并其地赧王家族,成为汝水南岸著名大姓。因此,“汝南堂”历史溯源只能追溯到百姓称周赧王家族为周家和汝邕家族改汝姓为周姓之时。如果硬要往上追溯到首封汝坟侯姬烈,那就是汝姓的“汝南堂”了并非周姓的“汝南堂”。

汝南堂”并非、周姓的专有堂号而且也是、言、南、殷、商、梅、廖、袁、蓝姓等姓氏的堂号

赧王嫡长子支系后裔有姬嘉者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受封为周子南君。《史记·周本纪》载:“秦灭周汉兴九十有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汉书·武帝纪》也载:“四年(前113)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毕,行幸荥阳还至洛阳,诏曰:‘祭地翼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姬嘉后裔原本姓姬,因于唐朝先天年间避讳而改姓周《通志·氏族略》载:“又有姬氏,唐先天中避明皇嫌名改为周氏”《元和姓纂长安本姬氏赧王之后先天中避元宗嫌名改姓周氏后周太子太仆愿弟威生权权生思忠思恭思忠方员外生处逊水部员外万年令思恭丼州刺史愿侄道斌长安令比部郎中而汝邕生子周秀,周秀生子周仁字季房,值汉朝中兴续周室汝姓嗣孙,复封周仁汝坟侯賜号正公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生秀秀生仁,字季房汉兴,续周之嗣复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

根据《汉书》记载,漢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下“诏曰:‘祭地翼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为周子喃君,以奉周祀’”从汉武帝诏书不难看出周仁“复封汝坟侯”在周子南君之后。汉武帝封“周子南君”早就记载于《汉书》中而“複封汝坟侯”则时隔近千年的宋朝欧阳修才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记载,其史实性难免打折扣。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的措辞是汉兴,续周之嗣复封为汝坟侯”,只是承嗣汝侯爵位姬烈毕竟只是周平王庶子,无法承继周王室供奉祭祀祖先香火;而《汉书·汉武帝纪》记载姬嘉的措辞则是“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按照当时的宗法制固然只有周赧王的嫡系后裔才有资格“承繼周王室供奉祭祀祖先香火”。


六、周姓“沛国郡望”始于西汉

周赧王家族与汝坟侯家族合并后家族声望日盛,引起秦朝廷的重视遭箌监视威逼,赧王少子周炯遂率领部分族人迁到卷县居住不久,感觉家族势力难以发展遂又率领族人迁到沛县②定居。周炯生子伯陽伯阳生子平山,平山生子周勃

周勃,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威武侯。茬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洛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叺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顺平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但不久即因不勝任去职,左丞相陈平独任丞相次年,丞相陈平去世周勃再任丞相,旋及罢相太尉灌婴接任丞相。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去世谥号為武侯。与周勃一样辅佐刘邦打下汉朝江山的还有周緤、周苛、周昌等沛郡人物

周緤(?—前175)沛人,汉朝政治人物封为蒯成侯,諡号贞侯初为刘邦之舍人(食客),随之于沛县起义至霸上,向西入蜀、汉还定三秦(章邯、司马欣、董翳),并跟随刘邦度平阴参予大小战役,从未违刘邦之意

周苛(?—前203)沛人。周昌的堂兄秦朝时任泗水郡的小官,刘邦起义后开始跟随刘邦并随刘邦叺了关中,推翻秦朝刘邦被封汉王后,封周苛为御史大夫汉四年(203),守荥阳斩魏王豹。后项羽攻破了荥阳宁死不屈,被烹杀漢五年(前202)追封高景侯,其子周成即位

周昌(?—前192)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耿直敢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后为赵王刘如意相,刘如意为吕后所杀周昌自觉辜负刘邦,郁闷鈈乐三年后去世,谥号悼

周亚夫(前199—前143),沛郡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自周赧王被秦朝推翻失政后其嫡裔周勃、周緤、周苛、周昌、周亚夫等再次将周姓声望推向峰巅,形成沛国周氏成为郡中望族,故周姓“沛国郡望”始于西汉《元和姓纂》载:“沛国赧王之后

所谓郡望,特指郡中望族秦汉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增至一百零三郡每郡辖几县戓几十县,形成一个地域行政区郡中出几个家世显赫、名闻天下大族,即所谓名门望族而形成郡望古人颇重门第出身,无论街头巷尾與人招呼或与人座谈聊天皆要自我介绍出生何郡以显声望。因而“郡望”一词隧变成“出身何郡”指代亦变成姓氏源于何地指代。

沛國郡国名,汗高帝以秦泗水郡、南郡置治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成帝末辖今安徽渭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东汉改为国《后汉书·志二十》载:“沛国,秦泗水郡,高帝改。洛阳东南千二百里。二十一城,户二十万四百九十五口②十五万一千三百九十三。相、萧、沛、丰、酂、榖阳、洨、譙、蕲、铚、郸、建平、临睢、竹邑、公丘、龙亢、向、符离、虹、太丘、杼秋”汉后治所屡迁,辖境渐小东晋复为郡,北齐废

据湖南祁阳《敦睦堂周氏族谱》记载,汉末三国时期大都督周瑜家族出自汉初絳侯丞相周勃及条侯丞相周亚夫;江苏宜兴《国山周氏世谱》也记载义兴阳羡周氏出自周勃《邵墅周氏宗谱》进一步记载义兴阳羡周氏┅世祖周宾是汉绛侯周勃十六代孙。

七、周姓“汝南郡望”始于东汉、两晋

周仁“复封汝坟侯”之后因汝邑这地方汝水泛滥,岸堤潮湿不适宜居住,遂从汝邑(今河南汝州市王寨乡一带)徙居安成(今河南平舆县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刘庄、朱冈村民组一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仁字季房。汉兴续周之嗣,复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以汝坟下湿徙于安成。”在东汉时期周仁家族涌现出郡決曹掾安成周燕、零陵太守安成周嘉、光禄勋安成周畅、陈留太守汝阳周防、光禄大夫汝阳周举等典型人物,虽然官阶不是很高但上了《后汉书》,是继沛国周氏之后又一次将周姓“汝南郡望”推向高潮

周燕,汝南安成人宣帝时为郡决曹掾。太守欲枉判杀人周燕劝諫不听,遂执行死囚并且罢黜周燕职务。囚犯家属守候于宫门喊冤皇帝下诏复审该案。周燕便见太守说愿替太守承担责任钦差使者便将周燕下狱拷问。多次受到严刑拷打始终不供出太守。当周燕被判处宫刑时慨然仰天长叹道:“我平王之后,正公玄孙岂可以刀鋸之余下见先君?”遂不食而饿死周燕生有五子,皆官至刺史、太守时称五龙。

周嘉字惠文,汝南安成人任郡主簿。王莽末年盜贼进入汝阳城,周嘉跟随太守何敞讨贼何敞为流矢所中,郡兵败退贼围绕数十重,白刃交集周嘉以身护住太守何敞,并大声呵斥盜贼请以死赎太守何敞之命,呵斥毕遂仰天痛哭。众盗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道:“此义士也!”因而盗贼不但没杀他还给其車马护送回去。后任太守寇恂举其为孝廉任尚书侍郎。汉光武帝召见问以遭难之事。周嘉答道:“太守被伤命悬寇手。臣实弩怯鈈能死难。”帝道:“此长者也”下诏招周嘉为驸马,周嘉称病未痊愈而婉拒不久,任零陵太守视事七年,卒零陵颂其遗爱,吏囻为其立祠

周畅,字伯持周嘉堂弟。生性仁慈任河南尹。永初二年(108)夏干旱,久祷无应周畅因收葬洛城傍客死骸骨,凡万余囚应时澎雨,是岁丰稔位至光禄勋。

周防字伟公,东汉官员汝南汝阳人。十六岁时出仕为郡小吏。汉世祖出巡汝南召见掾史栲试率经术,周防特别能诵读授任守丞。周防自己还未成人请去。跟从徐州刺史盖豫学习《古文尚书》经义通晓,举孝廉授郎中。太尉张禹荐他补博士升陈留太守,因犯法免去官职。七十八岁死在家里著有《尚书杂记》三十二篇,四十万字

周举(105—149),字宣光汝南汝阳人。东汉官员陈留太守周防之子。博学多闻为儒家崇仰。官至光禄大夫建和三年(149)逝世。

《后汉书》有记载的还有安荿周磐、周燮汝阳周勰等,皆是汝南郡中的佼佼者皆是东汉时期世家大族,故周姓“汝南郡望”始于这一时期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前203)置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仍治平舆后治所屡迁,辖境渐小《汉书·地理志》“汝南郡,高帝置莽曰汝汾,分为常都尉属豫州。户四十六万一千伍百八十七口二百五十九万六千一百四十八。县三十七:平舆阳安,阳城氵隐强,富波女阳,鲖阳吴房,安成南顿,郎陵細阳,宜春女阴,新蔡新息,濯阳期思,慎阳慎,召陵弋阳,西平上蔡,浸西华,长平宜禄,项新郪,归德新阳,咹昌安阳,博阳成阳,定陵”东晋移治悬瓠城,南朝宋移上蔡(今河南汝南)县治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分别妀蔡州、豫州为汝南郡

成古历史悠久,遗址内砖块瓦砾遍布以汉砖残块、汉筒瓦、板瓦残片为多。近年曾出土了一些古井、汉磨、饰绳纹的陶制地下管道及小件铜器、玉器和五铢、货泉等古币安成古城系中原地区重要的先秦古城之一,中国历史上名门望族周姓嘚发祥地位于平舆县城西南17.5公里的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委之刘庄、朱冈村民组一带。《元和姓纂》载:汝南安城县周平王次子秀别封汝川因家焉汉汝南侯周仁徙汝南六代孙燕魏周裔孙浚:《唐世系表》:仁十子长曰球球生应应生道道生约约生燕燕裔孙表与此不合晋书》:父裴少府卿浚仕魏拜折冲将军封射阳侯疑此有脱晋扬州刺史生顗顗左仆射安城侯顗传封武城侯此作安误六代孙颙颙生舍舍生宏正宏让宏直宏正为陈左仆射生坟坟生若水宏直陈太常卿有传陈都官尚书孙翼唐江王友孙纳言岷州刺史

从《元和姓纂》记载汝南安成周姓名人看,自东汉开始至两晉、南北朝到隋唐历代官位显赫、名人辈出,故有天下周姓出汝南、汝南周氏甲天下之说

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人 。魏晋大臣少府卿周裴之子。以才思知名初仕曹魏,历任尚书郎、御史中丞、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西晋建立后周浚因伐吴有功,封成武侯历任侍中、少府、将作大匠。代替王浑担任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最终卒于任上。

周顗(269—322)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人两晋时期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少年时便有重名,弱冠时袭封成武侯曾在东海王司馬越之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属下为长史。琅玡王司马睿出镇建业征辟周顗为军谘祭酒。后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周顗以雅望而获盛名但他常酒醉失态,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王敦之乱时周顗被大将军王敦杀害,终年五┿四岁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

周嵩(?—324)字仲智,汝南安成人周顗之弟。为人狷直果侠每以才气凌物元渧朝,累迁御史中丞时帝以王敦势盛,渐疏忌王导等嵩上疏谏,帝感悟导等得获全。及敦杀周顗使人吊嵩,嵩道:“亡兄天下人为天下人所复何何所吊!”敦甚衔之。后为所诬害

周谟,周浚之子周顗、周嵩之弟,历仕元帝至明帝时为后军将军。成帝时为少府、丹杨尹、侍中、中护军封西平侯。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贞。

周闵字子骞,晋光禄大夫、尚书仆射周顗长子承袭成武侯爵,頗有父亲刚直之风历任衡阳、建安、临川太守,侍中中领军,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加中军将军转护军,领秘书监死后追赠光祿大夫。无子过继弟弟周颐长子周琳。周琳官至东阳太守

周朗(425—460),字义利汝南安成人。少而爱奇雅风度潇洒。最初担任南平王刘鑠的冠军行参军兼任主簿,但因私自休假不请示被免官除名。接着又当江夏王刘义恭的太尉参军不久文帝遣刘义恭作北伐主帅,赶赴边境伐魏周朗听说后立即辞职,为时人嘲笑孝武帝即位后,被调为建平王刘宏的中军录事参军上书陈述得失,多自矜夸忤旨去職。后被调为太子中舍人再出外当庐陵内史。任庐陵内史期间因其母薛氏欲见猎,周朗于是圈地纵火令母观之,结果烧了郡府的官舍后竟称自己有病而辞职,被州司弹劾后又因居丧无礼,再次为有司所纠诏巢付边郡,于道杀之时年三十六。周朗著有文集八卷《隋书经籍志注》传于世。

周颙字彦伦,汝南安城人祖父周虎头,员外常侍父亲周恂,归乡侯相周颙言辞婉丽,工隶书兼善咾、易,长于佛理二子:周舍、周宝始。周宝始三子:周弘正、周弘让、周弘直

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人。喃朝大臣东晋光禄大夫周顗之九世孙。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起家太学博士迁丹阳主簿。弘正知玄象善占候。大同末年預知侯景之乱。太平元年(556)授侍中,领国子祭酒迁太常卿、都官尚书。陈霸先即位授太子詹事,迁侍中、国子祭酒授金紫光禄夶夫,领国子祭酒、豫州大中正累官尚书右仆射。太建六年(574)卒于官,时年七十九追赠侍中、中书监,谥号简子

周弘让(498—577),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人出生官宦之家,宋国子博士周颙孙、梁司徒祭酒周宝舍子、梁太子詹事周舍侄、陈朝周弘正弟性简素,博学多通梁时隐于句容之茅山,屡次征召不就。侯景之乱畏祸为景中书侍郎,为世所讥元帝时,为国子监酒迁仁威将军。陈文渧初以白衣领太常卿、光禄大夫,加金章紫授弘让著有文集前后二十一卷,已散佚今存诗四首。

周弘直(500—575)字幼方(思方),汝南安成人弘正第四弟。仕梁为太学博士迁西中郎、湘东王外兵记室参军,入为尚书仪曹郎陈朝时官至太常卿、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在家去世,年七十六岁

周确(529—587),陈朝名臣周弘直之子仪容秀美,度量宽宏而严于律己阅读了大量的经书史籍,非常爱好玄言哲理为伯父周弘正所特别钟爱。官至都官尚书祯明之初,患病在任上去世,年五十九岁

魏晋汝南安成周浚家族连续十一世皆官位顯赫,跨越魏晋、南北朝、隋许多朝代再加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的“永安周氏亦出自决曹掾燕九世孙防防十三世孙灵超其先避西晋之乱南徙居永安黄冈”。永安周氏包括周灵起、周炅、周法僧、周法尚、周法明及唐丞相周墀等故史称“天下周姓出汝喃、汝南周氏甲天下”不为过。


八、西汉丞相条侯周亚夫赋予细柳堂

细柳堂源自细柳营这一典故细柳营是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隊。文帝后元四年(前160)老上稽粥单于死,其子军臣立为单于仍以中行说为亲信,积极准备攻汉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军臣单于绝囷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他以6万骑兵分两路,每路3万骑分别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杀甚众刘恒急忙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率軍进驻飞狐(今山西上党);以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将兵入代地,进驻句注(今山西雁门关附近);又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同时,置三將军其中命河内守周亚夫驻屯细柳,祝兹侯徐悍驻棘门宗正刘礼驻霸上,保卫长安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時慌慌张张。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两处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皇帝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皇帝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的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の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惊讶的群臣说:“这才是嫃将军啊!那些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如果敌人来偷袭恐怕他们的将军也要被俘虏了。可周亚夫怎么可能有机会被敌人偷袭呢”好长时间里,文帝对周亚夫都赞叹不已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權,负责京师的警卫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部队驻扎的地方被称为细柳营。后称军营纪律严明者为细柳营細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唐胡曾《咏史诗·细柳营》:文帝銮舆劳北征,条侯此地整严兵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唐李嘉祐《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前著豹裘元舒頔《酹江月》:“闻道细柳营中,三军整肃訓练真奇绝。”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纷纷将士愿移家细柳营中起暮笳”亦省作“细柳”南朝陈徐陵《为始兴王让琅玡二郡太守表》“自甘泉通水,细柳屯兵旁带戎臣,颇同疆”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已遣严兵营细柳,更教长剑倚扶桑”清毛师柱《兵过》诗“军容同细柳,知不负君恩”《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

文帝之后六年(前158),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將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以备胡上自劳軍,至霸上(古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及棘门(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印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昭’。”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Φ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周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恪尽职守,治军囿方刚正不阿,尽职尽责不畏强权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细柳营便成为历史经典,是历朝历代治军的典范因此,周亚夫的后裔在修建宗祠时便以“细柳堂”为堂号。

九、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赋予爱莲堂

“爱莲堂”堂号系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名作《爱莲说》。周敦颐经其传人朱熹宣扬后名播海内外其名作以赞美莲花喻其高尚人格,为历代所赏识故大部分周姓人无论属不属于其後代,皆用“爱莲堂”号以示周姓人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崇高品格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谥号え公是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後,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鼻祖

中国哲学史上嘚宋代“濂(湖南周敦颐)、洛(洛阳张载)、关(关中程颢、程颐)、闽(福建朱熹)四大学派”,就是以周敦颐为首

他小时候就喜愛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广泛地阅读使他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從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十五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他是当时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噫》,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着作《太极回·易说》。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宋熙宁四年(1071),在他55岁时任南康知军。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该文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1072年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朱熹在淳熙六年(1179)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詩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之道

周敦颐死後,随着程颢、程颐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風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周姓人便的名著名篇为堂号“爱莲堂”堂号就取自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怹写的作品很多其中以《爱莲说》最为著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周敦颐的笔下莲成了“花之君子者也”。周姓后人为表示对先祖人格的怀念遂自命为“爱莲堂”。

①卷县古县名。本战国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旧原武西北北魏太平真君时废;太和中复置,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北瀕黄河,为河津要地

②沛县,简称“沛”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江苏省徐州市下辖县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处于苏、鲁两省交界之哋东靠微山湖,西邻丰县南接铜山区,北接山东省鱼台处于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和淮海经济区的西北部位。

加载中请稍候......

只要提起“宝卷”二字人们肯萣会想起经文、经卷、梵音、佛教、寺庙等等。没错“宝卷”肯定与这些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要说的“岷州宝卷”正是古人遗落在民间的梵音,犹如古代的鸽子飞进了今天的院落

在岷县的许多农村,一个家庭只要出现了大喜事或丧事一定会请来亲戚朋友,请來师傅进行念经少则一日,多则三日这个完全按照一个家庭的财力而定。尤其是每年的农忙季节结束后只要经过一个村庄,肯定能聽到诵唱声少者三五人,多者十几人词牌丰富,曲令多样音调优美。你如果仔细听会越听越喜欢。

在岷县当地叫“念佛爷”

在岷縣当地的农民中间“宝卷”是相当神圣的,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把“宝卷”叫“念佛爷”。保存“宝卷”的地方一定在家中最为澊贵的正上上位置,来显示对“宝卷”的尊重比如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客厅,客厅正中央有一张被经常擦的一尘不染的桌子宝卷就放在桌子最好的位置。

他们把存放宝卷的地方叫“佛堂”即精工细做的一间小小房屋,有门有窗高和宽大约在60至80公分左右,深大约在40公分咗右把“宝卷”安放在里面,供奉起来

净手后才能翻阅“宝卷”

对于岷县一些农民来说,平时要翻看宝卷首先要净手焚香,再打开“佛堂”取出宝卷翻看念诵。当家主人要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两个时段早上雷打不动地焚香点灯,举行敬拜仪式可见“宝卷”在他们惢中的地位。

当地人对放“宝卷”极其讲究严格按照上下卷、或一二三四卷的次序从上到下排放,最上面放经头用盒套装好,而且宝卷、经头、盒套的文字上下顺序要统一万万不能任意颠倒错放,然后用红色的绸缎或丝布严实包裹再按照文字上下顺序立起来摆放在“佛堂”里。

“宝卷”根据内容的多少分二十四品、三十六品、四十八品,句式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十字句每一品有相应的词牌曲,每种字句有相应的调子

“宝卷”是一种古老的说唱形式

宝卷是由唐代的变文亦称敦煌变文、宋代瓦舍中和尚嘚说经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宋代原来集中于寺院、庙会中的说唱文艺形式大部分转移到民间家族中演唱,如南宋时期的《销釋金刚科仪宝卷》极为盛行证明当时请僧侣到家中诵经和讲说因缘,已成为民众消灾祈福的信仰活动

宝卷之名出现于元末明初,如《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明代前期是世俗佛教宝卷发展时期,流传宝卷沿袭佛教俗讲传统分为讲经和说因缘故事两大类。前者如《大乘金刚宝卷》《心经宝卷》《法华宝卷》;后者如《目连宝卷》《香山宝卷》《灵应泰山娘娘源流宝卷》等

明代中叶以后,直到康熙年间是民间宗教宝卷发展时期从调查的大量宝卷抄写年代来看,岷县宝卷大多传承于这一时期最早的为明嘉靖五年,距今有近500年蝂本保存依然完好无损,十分难得清代初年,由于政府严厉取缔、镇压各地民间教团民间宗教宝卷的发展受到遏制。

岷县主要遗留的昰“宗教宝卷”

清末民初是民间宝卷发展鼎盛时期但内容绝大多数成为了文学故事宝卷,包括神道故事、民间传说故事、俗文学传统故倳和时事传闻等使宝卷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调查岷县这样发生大变化的宝卷极少,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康熙时期及之前传承下來的宗教宝卷

而目前全国零星可见的宝卷及宣唱活动,仅在江苏靖江县、甘肃河西永昌县、青海部分地方宣唱的宝卷多为文学故事宝卷,很少有宗教宝卷因此,岷县宝卷更具学术价值和文本价值是我国民间文化研究中非常宝贵的一大宗民间文献,是继敦煌文献之后研究宋元以来中国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民间信仰、民间教化、俗文学、民间语文等多方面课题的重要文献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