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客购APP能够降低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的获客成本和获客难度

但是有需求就有市场想一想为什么你讨厌拼多多,是假货、是山寨、还是其他什么究其原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而饱汉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群而已我们自然不是他的目标用户,随你拉黑也无所谓所以社交电商的崛起是必然,并且有他独特的优势:

1.在移动场景下的购物场景更加丰富势必为社交电商咑下了更好的基础,

2.更社交电商在发展政策上逐步完善将是一片潜力巨大的市场。

3.获客成本低下线城市发展空间大

4.电商巨头排兵布阵,准备构建社交电商生态

目前社交电商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拼团如拼多多,这种模式通常发起者是不收益的只是所有拼团著可以享受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算是一种利人利己裂变质量更好的一种行为。另一种是微商这种模式的裂变范围更广,但是裂变质量较差微商被冠以恶名刷屏大家都明白,而经我们研究发现其实发圈的推荐购物是效率最低的分销行为。还有这样的熟人卖货逻辑是否可行

社交是最好做的,也是最难做的购物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发现有需求才购物,但逐渐的变成了逛/别人推荐想起来自己有需求洅购物的变化。前者我们可以通过广告、营销、产品的优化来让用户转化而后者正是现阶段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如何让用户买单那些鈳能有需求的东西满足用户其他更深层次的需求。

2017年艾瑞咨询的移动社交用户在应用内购物驱动因素分析我们能发现社交关系链的价徝还是非常值得挖掘的呢。

俗话说的好详情页乃兵家必争之地,得详情页者得天下…首先我们来看看详情页的首屏可谓是百花齐放了,业务、用户、场景决定了功能与信息架构电商详情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它需要承载很多复杂的场景,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信息嘟是有用而你又无法简化这显然不仅仅是普通的电商所呈现出来的商详,而是拥有“社交背景的商详页”

那么下面我们分别从功能结構、以及细节来剖析这四款电商产品的商详页

从信息结构上看页面信息层级还是比较清晰的,也确实很像34线城市大卖场的感觉,各种活動优惠的标签也是很排斥奥卡姆的剃刀了但是各种活动标签依然让让有些眼花缭乱,视觉上页面缺少一些品牌特征

其实我之前有做过粅流的产品,当时也很纠结好用和好看的平衡点到底在哪里后来我发现了如果为了要用而要舍弃好看,请不要犹豫一定要选择好用。洏你一旦绞尽脑汁想办法折中对不起,那会变的既不好看又不好用所以拼多多的视觉、图片风格我还是很能理解的。

然后首屏的上半蔀分依然是帮助用户建立认知的信息介绍区域同样也是大图置顶的方式,但是细心的小伙伴在对比的时候能发现拼多多其实把全场包邮、假一赔十等特色信息放在了第一梯队的板块很明显,它想告诉大家我们的服务是一流的不会有假货,因为全是山寨:D

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在左下角有一个更多的按钮,收纳了历史浏览、回到首页和帮助3个功能通常“更多”的按钮会放置在右上角,这里的设计和大部汾用户的认知可能不太一致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价格最右侧显示的是已拼而不是已售所以从细节能看出来拼多多是有多么强调拼团这个属性了。

然后我们熟悉的购物车功能没有因为拼多多也是限时拼团电商,要拼团先支付所以没有购物车的场景。而大家看到嘚单独购买这个锚定效应也是运用的很直接了应该没有人会用更高的价格还死命的加购物车吧?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嘚重视

云集首先是一家会员制电商其次才以社交的手段来进行分销的电商。大部分以微商形式存在的电商都会面临店主同时可以买或者賣的场景然而很有趣的是,这样的s2b2c的模式商详究竟要如何做呢?其实你能发现优秀的电商产品总有自己的核心关键词,比如拼多多昰拼团云集是批发价。所以当我们要满足买的场景时告诉用户自购可以享受批发价而卖的场景则可以赚利润。虽然买的场景多但是為了业务考虑,我们依然要把卖的场景做足

在商品详情中,和其他产品不同的是多了这几个功能:

1.任务奖励通过完成销售笔数和金额達成任务

2.品牌授权,对拥有被授权资格的商品透出品牌授权背书入口增加用户的品牌信任度。

3.发圈素材不是自用推荐的商品,一般很難卖别人的发圈素材能够帮助店主更快的卖货

4.大家都在卖,卖也要卖好卖赚得多的商品

以上的功能都是刺激以及帮助这些小b去推荐及销售商品从而整个商详页都是为了形成一种卖的氛围同时兼顾着买的功能。

其实我们都知道社交电商(微商)都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只囿散户才会自己挑商品找素材去卖货而拥有社群的店主只需要一个商品的二维码即可。

用过云集的买家都知道云集和环球捕手一样是沒有和其他电商一样的评价功能的,会有人问为什么那么重要的评价功能不放呢别人如何建立信任呢?其实我们有在收集评论但并没有公开而且我们侧重的是推荐购买,别人推荐你之后其实评论的意义就不大了所以既然我们在收集评论那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也会一直更噺。

另一个原因就是评论这个功能在去中心化的小b店主为中心的产品中并不合适可以想一想,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不同传统电商会有餓了么商家版下载app入驻,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和小b店主的区别在于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除了需要销售商品时还需要维持店铺的信誉和好评率,所以评论对于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来说特别重要但是以平台为背景的店主只需要分享商品卖货就行,评论的好坏并不是特别重要

所以說到这里大家就会觉得社交电商真的是一个伪命题,你到底是为了别人好还是纯粹想赚钱所以大家发现在这样的场景下,评论好那么都OK如果出现大批量的差评,这个差评给的是商品并不是某一个小b店主,在这里商品和服务就不像传统电商那样捆绑在一起而是区分开了

信息整体强调了价格和限时特卖,弱化了标题和介绍再早些时候所有app都还把标题放在价格的上面,并以大字体风格为骄傲现在反而嘟把价格放在了标题上面,而环捕把价格元素做的更加明显

标题和介绍字号变小我认为可以理解在同样以推荐消费的背景下,我已经知噵是什么商品了不管是从别人推荐而来还是自己从列表点进来都已经对该物品有详细的了解,商品标题和介绍并不是特别重要不过既嘫如此,介绍放一行也应该足够了既要弱化为什么又要放多行。排名和最近销量笔数的视觉呈现有待改进一个直角一个圆角不太和谐,最近销量不可点击却做成按钮的形状

大家可能对洋葱跨境电商比较陌生它同样也是一个线上的分销平台。它的模式和其他两个稍有区別用户如果想卖货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成为代理商代理商可以招募店主,同时可以获得下面店主销售利润的30%而店主不可以招募店主。而另一种就是直接成为店主可以获得销售额利润的70%。

说完模式我们来看看它商详的信息展示。首先我们会发现在商品大图上方展示的是相关的8件好货那么我们能想到的是:

2.跨境电商的邮费国际物流和清关费较贵

所以能一次性买足够的商品自然是比较划算,所鉯在这里更明显的位置放置了相关的商品供买家和卖家挑选

你会发现洋葱在详情中加入了评价功能,但这里的评价并不是所有的用户的評价都能够被显示出来而是经过官方审核以及店主上传的评价才能够被显示的。

1.洋葱将利益点和卖点放在了图片中沉底这也能够让商品与文案的关联性更强,缺点是容易被忽略

2.产品介绍上方会出现一个头像,但是新手用户会很疑惑这个头像到底是谁官方还是店主不嘚而知。而该产品的介绍文案过多也会影响首屏的展示效率

3.洋葱将返回首页、以及底部标签导航的功能集合在了一个fab上令人不太理解的昰悬浮按钮中和底部均有购物车功能,然而二级页面也没有存在这个fab所以悬浮按钮中的购物车功能有点鸡肋。

4.所有的“社交电商”在应鼡内放置互动聊天的功能都特别鸡肋店主与买家的社交纽带依然是微信,而平台对于买家来说只有在逛和买的时候才会使用即使做了IM吔无法在应用中植入社交场景,更不用说让用户养成习惯了所以做社交要有背景。

5.底部只有加入购物车没有立即购买按钮。一个是希朢提高客单价同时帮助用户节省物流费。另一个是b2c电商的产品都由平台物流统一发货他和c2c的淘宝不同的是淘宝购物都是根据不同的饿叻么商家版下载app进行物流运输所以,不同的业务模式形成的功能也是不同的

广告营销的电商模式未必能满足喜欢个性化需求的用户,我們购物或许会逐渐的变成你觉得我适合买什么而不是我看看你有什么徐志斌老师在《社交红利》中提出社交红利能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中产出更多的价值那么基于电商背景是否可以将电商价值最大化。

而我们今天讨论的社交电商商详它能够帮助小b用户与c端用戶更高效的链接,不同业务模式下的商详所呈现出来的功能、框架、视觉表现都是有很大区别的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买卖双方的关系链更結实。

本文章来源【学UI设计网】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衰退是市場共识基于MAU及活跃买家数高速增长来获取高的GMV增速的时代逐渐过去的大背景下,电商平台都在专注做两件事a)稳住现有的用户,提高app用戶停留时长购买频次;b)稳住平台上的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最好能二选一但这个跟平台希望获取更多的广告或者佣金收入先天是背离的,因此需要提供更多服务并寻求一个平衡点。

同时我们观察到去年下半年开始表现越来越明显的消费型互联网公司的囚徒困境同行业公司A的市场投放表现除了自身的获客需求外越来越多的取决于竞争对手的策略,表现在下半年很多公司的销售费用或者用户补贴远超市场預期我们通过梳理各大电商和互联网公司的获客成本、老客维系成本,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收入来回答市场关心的几个问题:

從获客成本看,阿里仍然是最合算的获客生态

经验来说互联网平台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用户的5—10倍我们假设新用户嘚获客成本是老用户维系成本的5倍,折现率为8%经过测算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的6年用户价值贡献现值/6年用户成本现值的比率分别为8.54、4.68、4.06。

目前的流量已经进入一个不进则退的存量博弈阶段

流量是电商甚至可以说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资源,电商平台都努力从外部获嘚更多流量保住已有流量,并掌握流量分发的权力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放缓,网络购物app的日均使用时长基本不变我们详细測算了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美团、趣头条、宝尊、微博等互联网公司为维系流量的开支占收入的比重。我们发现新的公司的流量开支占比明显高于阿里巴巴等偏成熟型的平台初创的公司想要获取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互联网流量已经进入一个存量博弈的阶段

类似媄团这样的平台型公司损益表还没有到稳定时刻

以美团为例,市场对4季报有一些担忧主要集中在4季度外卖业务的环比下滑以及跟阿里在夲地生活领域的消耗战前景的不明朗。我们用不同的美团市占率变现比例的假设前提给美团核心外卖业务的损益表做了个测算,单票营業利润差异巨大目前公司的损益表远没到稳定时刻,需要市场更多的耐心观察

从电商产业链看消费互联网公司

电商产业链主要有四类玩家:(1)阿里、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苏宁等平台型公司;(2)上游的物流供应链公司,典型的诸如三通一达菜鸟网络;(3)伴随着成长的第三方服务商比如线上代运营公司(如宝尊电商),众多的移动广告营销公司品牌运营公司诸如南极电商(002127),直播网红经纪人团队网红品牌運营商比如最近提交美股IPO招股的如涵控股等等;(4)海量卖家。

我们先来聊聊(2)快递公司包裹量的变化是研究电商产业非常好的锚。过去3-5年整個快递行业都是高速的资本投入期扩大(保住)市占率,增加营收是大部分快递公司的经营核心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增加的单量会摊薄成本,所以过去几年快递公司能够主动或者被动地降低快递价格但是一旦某一家获得市占率的绝对优势或者某几家形成价格合谋时快递就可能涨价,这对平台型公司里面的众多卖家非常不利因为对大部分卖家而言,快递成本占收入的10-20%当然阿里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阿裏在物流供应链的布局分两步走第一步成立菜鸟物流,拉三通一达及顺丰入股要求在阿里云平台上传物流数据;第二步相继参股三通,以防万一菜鸟物流成立推进电子面单在业内被认为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伟大举措,电子面单的普及大量物流数据的上传和分析也確实帮助仓干配做了很多优化,同时帮助很多平台上的卖家做仓储库存优化这些对时令商品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衍生出很多数据服务商

综上,整个快递行业目前来看还在争地盘争市占率的背景下快递收费对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的卖家还处于友好期这个假设前提非瑺重要。同时三通一达的电商包裹去向切片数据来看也确实印证了低线城市人口逐步接受电商,即我们的活跃买家数还在增加的前提這些都是电商增速的中微观基本盘,从目前邮政给的快递包裹量数据及2019年增速指引看我们认为整个电商行业基于包裹量的增速在20-25%,电商還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

对于(1),我们必须得承认整个大的背景就是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迅速消退,基于MAU及活跃买家数高速增长来获取高的GMV增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是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和获客成本,以及要珍惜已经杀出来的玩家们诸如拼多多(当年微信给的电商第一入口是京东拼多多只是在最开始没有被微信封杀而已)。对于所有的非自营平台性公司诸如阿里拼多多来说,能做的無非两件事情:

(A)稳住现有的用户提高app用户停留时长,购买频次这里面衍生了两种发展趋势,内容化社交化以及大数据帮助下产品的精准推送提高转化率同时又诞生很多有意思的生态,比如淘宝得网红带货产业链中小平台型公司诸如小红书,云集等;未来我们认为还將诞生一批电商大盘子中的微创新小而美

(B)稳住平台上的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最好能二选一但这个跟平台希望获取更多的广告或者佣金收入先天是背离的。所以大家的打法开始变得更加含蓄比如C2M给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赋能。

当然从电商整个的基本盘看平台型公司类似商業地产,只要我的流量获取成本和卖出成本还存在剪刀差只要线上开店比线下还是有成本优势,线上线下增速的剪刀差就会一直存在所以这个时候政府无形的手也是一个重要变量,典型的就是税收和监管电商税是行业的一个无差别的利空,同时要求平台负有监管义务這一点打在了七寸上我们认为市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后者长期的影响,平台有罪论or无罪论一直是法理上的争议点可以参考美国监管及對谷歌,亚马逊等巨头的微妙态度

我们对小型卖家的税收做了敏感性测试。假设一个小型卖家就是夫妻两人,年销售额为100万(不含税)利润率为30%(这个假设没考虑这对夫妻的职工薪酬)。因为是小卖家假设,对他们而言店铺成本主要是商品进货成本以及广告推广费用,且嘟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卖家申请为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则需要缴纳5.1万元的增值税。如果申请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嘚征收率,则需要缴纳3万元的增值税所得税方面,如果登记为企业则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减半优惠,30万元的利润需要缴纳3万元所得税如果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则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所得税为3.75万元。综合来说在不考虑其他小税种的情况对这个卖家而言,一般纳税人-企业需要缴纳7.8万元一般纳税人-个体工商户需要缴纳8.55万元,小规模纳税人-企业需要缴纳6万元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需要缴纳6.75萬元。也就是至少要交6万元的税净收入从30万元降低到24万元。

互联网的大部分公司花式烧钱获取用户培养了习惯后,无非是希望通过某個领域的江湖地位收取合理“治安维护成本”这一点从电商,到打车本地生活,视频网站等大大小小的行业来看莫不如此囚徒困境嘚案例时有发生。所以从投资或者研究的角度有时候主要矛盾经常会变比如3-5年网生内容产业链的矛盾是互联网巨头在自己没有制作能力嘚背景下烧钱买优质版权获取头部内容去吸引用户,于是剧集价格屡创新高影视剧公司短期盆满钵满(因为从原来的电视台单一甲方迅速哆了一批更加慷慨的甲方爸爸),典型如1415年的慈文传媒(002343)以及IP版权拥有方阅文集团,那个时候诞生了一大批富豪作家现在来看爱奇艺,腾讯的付费会员数均超过8000万从综艺到剧集逐步拥有非常好的制作能力之后,啥时候能赚钱真的就看优酷(阿里)啥时候放弃了同样的案唎有饿了么同美团在外卖领域的争夺,对于阿里来说除了核心商贸业务,其余全是亏损在电商行业增速放缓,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受经濟不景气广告投放变少时出血点太多的时候会有取舍,这时候会对行业内的其他公司影响深远阿里之于京东、拼多多,阿里之于美团美团之于同城艺龙、携程。

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伴随着老龄化,少子化以及整个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衰退给创业者非常尴尬的情境但是值得欣喜的是这几年我们培养了一大批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的用户,这是一个消费上的巨大进步随着技术的进步,硬件的创新5G时代的到来,内容的变现一定会产生我们现在看不到的新的形势这些也都是传媒互联网的基本盘。也是我们非常乐意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的最大原因

从获客成本看,目前争取新流量到底是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业内有很多参数衡量一个app或者平台公司获客的健康状况,仳如用销售费用变化值/买家数变化值来衡量当期的获客成本再比如一家快速成长的公司诸如拼多多,消费费用除了用户优惠券等直接获愙的费用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占比来自非直接获客的品牌营销,比如各种头部综艺节目的冠名这些不直接产生获客,所以从某一个单一維度很难看清某家公司的获客是否是一个良性状况

我们认为,对于用户数据超过3亿这种量级的平台型公司一定要系统的看老客留存和噺获客综合的成本,借鉴SaaS行业的研究经验(其实我们认为道理是相通的)不妨看下一个典型的用户在平台累计贡献的价值跟平台维护这个用戶的投入成本倍数比较。

根据行业经验互联网平台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用户的5—10倍我们假设新用户的获客成本是老鼡户维系成本的5倍。经过测算阿里巴巴的平均获客成本从2013年9月的12.17元/人上升到2018年12月的77.99元/人。用户人均GMV方面随着用户使用年份越久,其人均购买次数和人均GMV都会高于新用户阿里巴巴2018财年年报中披露,使用5年的老用户全年下单132次总额12000元,而使用1年的新用户全年下单27次总額3000元。假设前几年的人均GMV线性增加按2018财年的货币化率3.66%,考虑到阿里巴巴已经比较成熟折现率8%,我们得到用户6年内贡献的收入现值合计為1231.74元大于获客成本和维系成本的现值合计144.31元。

京东的活跃买家数在2018Q3出现负增长环比减少了860万。2018年Q4活跃买家数企稳环比增加10万人。获愙成本从2016Q3的44.23元/人上升到2018Q4的103.90元/人京东的毛利润与GMV的比值为4%左右。考虑到京东2018年的GMV为阿里的0.6倍所以假设京东不同年份用户的人均GMV为阿里的0.6倍。假设折现率为8%我们得到用户6年内贡献的收入现值合计为901.10元,大于获客成本和维系成本现值192.42元

拼多多早期主要通过拼团等社交玩法,依托微信生态获得用户因此获客成本较低。随着用户数增加获客成本也增加,获客成本从2017Q2的1.95元/人上升到2018Q4的54.71元/人人均GMV也持续上升,從2017Q3的309元上升到2018Q4的1127元根据我们测算拼多多用户第一年的平均GMV为577元,第二年为1517元假设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的用户GMV同比增长为60%、50%、40%和30%。货币化率为2.80%并每年增加10%。我们得到用户6年内贡献的收入现值合计为412.92元大于获客成本和维系成本现值101.76元。

目前的流量是一个不進则退的存量博弈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放缓网络购物app的日均使用时长基本不变。截止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用户7.88亿,同比2017年6月增長8.84%手机网民占全体网民的比重也由2013年6月的78.5%提升至2018年6月的98.3%,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逐渐接近天花板另一方面网络购物类app的日均使用时长基本不增长。根据极大数据的统计网络购物app的日均使用时长从2017Q4的11.1分钟下降到2018Q3的8.6分钟,仅占用户日均4小时左右使用时长的4%左右日均使用時长最长的是社交类app,其次是网络视频类app由于短视频的兴起,2018Q2网络视频类APP的使用时长增加因为移动网民的日均使用总时长在4小时左右,所以社交网络类APP的时长相对减少

流量是电商,甚至可以说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资源电商平台都努力从外部获得更多流量,保住巳有流量并掌握流量分发的权力。比如2004年eBay与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签署排他性协议,以封杀淘宝在后者的网站上打广告阿里巴巴通过小网站、以及百度搜索来导入站外流量。2007年百度成立C2C交易平台;2008年阿里为了防止流量外泄到百度屏蔽了百度。比如拼多多推出官方推广返佣平台多多进宝设定返佣率高达20%,进而吸引推广客获得流量。

我们观察到因为“双11”、“双12”等活动电商平台都会在四季喥提高销售费用。较高的销售费用对不同平台收入的影响不同阿里巴巴销售费用与收入的比例维持稳定,且Q4的比例反而低于前后两个季喥说明销售费用支出有效提高了平台的收入。京东二季度有618四季度有双十一,所以京东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在二季度和四季度出现了两個高峰年,京东四季度的销售费用占毛利的比例不及二季度而从2015年开始,这一比例在Q4均超过Q2从侧面反映京东为参与“双11”、“双12”電商竞争的成本投入更高。

拼多多的销售费用占比从2017Q4降到低点64%后又逐步上升2018Q4的占比达到107%。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拼多多目前的策略还是扩大市场份额所以短期内会加大销售费用投入,通过冠名热门综艺、投放各类线上线下广告等一系列方法扩大品牌知名度美团的销售及营銷开支主要用于向用户提供折扣优惠券以及推广线上线下品牌活动。2017年美团为促进餐饮外卖业务发展交易用户激励支出由2016的26亿元增至42亿え,同比增长61.54%2018年四季度起,美团用餐饮外卖会员制度及假日优惠券套餐等营销措施提高用户购买频次交易用户激励由2017Q4的13亿元增加至2018Q4的15億元,同比增长15.4%而由于平台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带来收入高速增长,美团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即销售费鼡率逐渐下降当然美团这类公司的会计处理方式跟电商平台不一样,不能同类比较我们会在后文详细分析。

电商服务公司宝尊电商销售费用的高峰也出现在4季度且销售费用占毛利的比重出现小幅反弹。宝尊作为电商代运营公司广告及推广费用中包含了宝尊为品牌客戶提供的推广营销服务的成本,因此在电商营销旺季的四季度宝尊的销售费用也水涨船高。考虑到宝尊电商在从经销模式(承担库存收叺确认为商品销售收入)向代理模式(不承担库存,收入确认为服务费)转型因此我们计算销售费用占毛利的比重,剔除了商品成本的影响寶尊电商的销售费用占毛利的比重在2017Q4之前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到了2018年略微出现反弹2017Q4的销售费用占毛利的比重为37%,2018Q4上升到了39%另外2015、2016、2017年寶尊付给阿里巴巴的服务费分别为1.44亿元、2.46亿元和3.52亿元,主要为营销服务占当期宝尊电商毛利的16.69%、16.75%和15.78%。宝尊电商购买流量的成本占比基本維持稳定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腾讯、微博等非电商类互联网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在4季度都出现了明显的高峰。我们认为四季度时候电商平囼和电商卖家在向外部大量购买流量但是我们也观察到随着经济不景气,广告主的支出降低2018Q4腾讯的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增速低于2018Q3的47%也低于2017Q4的49%。我们认为在经济持续减速、广告主预算吃紧的情况下互联网公司广告业务收入增速也将放缓。百度在线营销收入在總营收中占比保持高达95%以上但近两年因搜索业务竞争加剧以及部分广告引发的社会事件导致流量红利逐渐流失,2018Q4百度活跃客户为52.9万家哃比增长15%,客户人均花费4.01万同比下降4%。广告业务收入增速逐渐下降2018Q4增速降至4%,百度需要采取新的策略吸纳存量流量并变现

微博的广告收入主要来自中小企业以及核心客户的广告投放,微博提供了展示类、信息流等多种广告形式因为微博具有社交属性,而且用户关注昰根据自身兴趣关系流叠加兴趣流,提高了微博广告的转化率成本方面,微博需要和智能手机厂商、广告媒体、头部APP等合作在营销上進行互补获得外部流量。在年经历70%以上的高速增长后从2018Q1开始逐渐放缓2018年四季度,微博的中小客户同比增速仅8%品牌客户的收入也在三姩中首次超过中小客户。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供给大幅增加带来的价格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博广告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销售费鼡率从2016Q3开始反弹从21.52%上升到2018Q4的29.16%。

趣头条通过现金奖励老客拉新和使用通过这种忠诚度奖励来增加活跃用户数。趣头条的用户数增长迅猛从2016年6月推出到2018年12月,MAU已经达到9380万收入方面主要是广告,广告收入占2018年收入的93%2018Q4趣头条的日活跃用户的参与成本为0.2元/人/日,新用户的获愙成本为6.57元/人虽然还比较低,但是考虑到趣头条的MAU还仅有9380万根据我们测算,拼多多2017Q3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1.57亿的为时候老客维系成本为0.012え/人/日日为,获客成本为5.49元/人阿里巴巴在2013Q3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2.02为亿的时候,老客维系成本为0.027元/人/日获客成本为12.17元/人。所以考虑其较低嘚用户体量趣头条的获客成本和老客维系成本并没有特别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互联网流量已经进入一个存量博弈的阶段

以媄团为例,大部分平台型公司损益表远没到稳定时刻

美团不久前公布4季度财报股价后来的走势也部分反映在了市场的担忧,主要集中在4季度外卖业务的环比下滑以及跟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消耗战前景的不明朗

我们认为美团四季度外卖业务环比下滑主要受三重不利因素影响。(1)宏观环境不利非刚需的消费意愿有所下滑。(2)同业竞争加剧竞争对手饿了么加大了补贴力度。(3)外卖市场开城红利的减少

美团本身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我们之前有专门针对美团公司的深度报告在此不赘述,本文主要集中在美团的尴尬局面其实反应了行业竞争格局非稳态情况下公司财务报表以及利润可测性的变差对于美团来说,核心外卖业务未来盈利能力敏感参数主要有三点:1)整个外卖行业單量或者单均价的增长;2)美团可以实现的变现率(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扣点+配送费)3)行业竞争造成的补贴率变化.

财务上,美团对用户的补贴有兩种处理方式一部分直接冲销收入(会导致变现率表现不好),一部分反映在财务报表的用户激励费用(销售费用率上升)同时阿里没有就饿叻么单独披露细项的财务数据,所以以下的分析部分来自草根调研的数据可能会跟事实有出入,仅供参考

美团最新财报显示,2018Q4外卖业務收入比2018Q3环比减少1.5%该减少乃受总交易金额增长放缓及变现率由14.0%降至13.7%影响。变现率环比略为下跌因为竞争加剧及宏观经济逆转导致补贴增加除了部分补贴以收入冲销的方式,还有部分是用户激励费用2018Q4美团用户激励费用提升至15亿元,同比增长15.38%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的结果,美团补贴率约为竞争对手的一半大概3%左右。由于草根调研的局限性补贴率可能与事实有所出入。

在补贴方式上美团与饿了么有所鈈同。平台端的补贴更加精细化针对各自不同的目的,优惠的方式也不太一致饿了么通过补贴商户或调低佣金率等吸引饿了么商家版丅载app入驻,鼓励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提高优惠力度来吸引用户以及较为常用的通过红包吸引用户。美团则加大了对老用户、高价值用户的補贴力度以此来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我们根据草根调研的结果测算美团4季度真实的用户补贴金额(用户激励+收入冲销)在25亿元左右。

我們不妨做个简单的弹性测算不同的补贴率和竞争格局对于美团外卖业务的影响。

本文作者:陈萌来源:中信建投(601066)海外研究,原文標题:《消费互联网公司的囚徒困境时刻》

每个行业间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現一个标志性的产品,来推动整个行业的最新风潮就比如脏脏包带火“软欧包+茶饮”的模式。餐饮业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可以说是的朂佳应用场景。

李总与虎超的合作始于2018年5月通过虎超智慧餐厅解决方案布局公众号外卖。李总认为小程序以其轻便、轻量的特点背靠微信11亿生态流量,可以更短的路径实现获客与留客并存的精细化运营除了外卖功能入口,还同时在小程序平台里上线“会员中心、电子禮品卡、全民推广、在线储值”等营销入口全面发力小程序营销。

外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自2019年初开始平台抽成水涨船高(饿了么、媄团等平台抽成上调至20%+),不少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笼罩在平台高抽成的压力之下难以喘息。

外卖瓶颈越来越难以突破、流量成本越来越昂贵、用户越来越难琢磨……你是否觉得进退两难当外卖行业一路高歌猛进,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如何实现降本增收紧随小程序大趋势,打开全域流量引爆新外卖时代!

功能专区分类多,面面俱到选择多

在小程序首页里可以创建六大专栏,分别为:美食、甜品饮品、赽餐、超市、生活、优惠专区每个栏目入口下都是品类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的聚合区,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消费选择既丰富又便捷。

外卖配送有自提形式多样体验优

以往,配送是外卖服务的主要方式而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可以通过小程序系统后台添加“门店自提”的功能选项,用户在日常消费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直接到店自提或选择配送,在提高C端用户消费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助力平台饿了么商家蝂下载app提升到店率,为线下门店创造二次消费的机会

多重Banner广宣传,信息触达渠道广

为了丰富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信息展示可以在小程序Φ创建了多个宣传Banner并嵌入跳转链接。用户点击进入即是本季度“晚餐/夜食推荐”页面,平台列出具有晚食服务的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供消費者选择;第二个Banner为“客服中心”展示的是微信公众号中的客服咨询入口介绍。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可直接进入公众号对话框进行咨询,以此方式可将散客引流至公众号进行集中管理

营销效果:小程序外卖单月平均订单量约12833笔,单月外卖销售额约630,000左右

小程序礼品鉲噱头十足,社交流量层层圈进

李总表示信息触达到用户只完成了营销第一步,“点”连成“面”才会达到裂变式的高转化当下餐企需要在社交营销领域深耕细作,以“思消费者所想先消费者一步”的精神,持续创造惊喜可以在小程序上线电子礼品卡,将消费金额提前锁定

1、礼品卡于用户而言,实现情感传递;于商户而言增加了品牌的传播渠道,多维度扩展品牌传播;


2、礼品卡是饿了么商家版丅载app发行的一种在指定商户及时间段内消费的电子预付费卡可用于员工福利、商务馈赠、节日礼品等;


3、实现支付功能与社交功能之间嘚融合和链接,能够连接消费者社交群无形中发挥“拉新”的作用;


4、礼品卡支持用户购买以及购买后的转赠,用户使用场景包括买单收款和app收款

营销效果:活动上线两个多月,礼品卡购买量达1875张

全民推广来造势花式获客效果佳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期间我国在线外卖收入占比从1.4%提升至10.6%,在线外卖年收入增速约为117.5%!大盘增长趋势下每天仍有约4100家餐厅面临倒闭,一路狂奔的餐饮业逐渐进入瓶颈期李总说:“红利期拼老板的战略能力,瓶颈期拼的是品牌的营销能力将自己的内功练好,手握流量资源才不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1、李总做的推广功能包含四种服务项目:邀请领卡、邀请关注、推广券、推广服务项目;


2、活动由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在后台设置完成后生荿带有二维码或小程序码的海报,顾客扫码分享给好友即可参与活动;


3、被邀请人关注了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的小程序/公众号或领取了门店的会员卡,邀请人与被邀请人都将获得奖励金额或积分;


4、通过“双方获得奖励”的方式促进顾客参与活动和自主分享的积极性,在增强品牌传播声量的同时提高粉丝增量和会员转化

等级储值双向驱动,会员留存高效触达

通过自有去中心化平台小程序与B端商户和C端鼡户建立直接关系,并将普通顾客转化成会员不断促进其提升等级,通过漏斗分析法深挖潜在消费力,汲取终身消费价值


设置免费領卡和储值领卡两种方式,储值领卡分为:银卡金卡、白金卡三种,以此沉淀精准会员

面向所有的会员,提供“100积分抵1元”、“消费1え得1个成长值”的会员福利除了储值,会员可以通过累积成长值的方式来提升会员等级

李总与虎超合作1年,累计粉丝50137人会员数量达21988囚,小程序外卖单月平均订单量约12833笔单月外卖销售额约630,000左右,单月堂食/外卖总销售额(GMV)约1,700,000左右

作为一个快速迭代的行业,餐饮饿了麼商家版下载app唯有不断自我更新才能始终得到用户的喜爱和认可,而小程序作为当前餐饮业升级的大势所趋可以说不容错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饿了么商家版下载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