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贪污本人贷款有关的信用社工作人员签贷款催收单是否有效

[导读]:  李乃久律师团队律师連云港贪污受贿职务犯罪辩护律师,现执业于江苏瀛之志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

 ,,现执业于江苏瀛之志律师倳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获得当倳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贷款诈骗罪无罪辩护应该怎麼做

  无罪辩护的原则是指律师在为被告人进行辩护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准则。无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和其辩护律师在庭审中为被告人莋无罪的辩解那么,贷款诈骗罪无罪辩护应该怎么做呢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在实践中贷款诈骗罪无罪辩护应该怎么做呢下面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阅读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

  河南龙文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李某家属的委托指派薛东林律师担任李某涉嫌贷款诈骗罪一案的一审辩护人。开庭前辩护人会见了被告人,详细查阅了案卷和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今天庭審调查质证,综合本案的全部案情辩护人认为:本案是贷款纠纷而非贷款诈骗罪。被告冒用他人名字贷款23万元是某县县农村信用合莋联社张君墓镇信用社知道并允许的后来被告多次向信用社负责人要求将所有以他人名义的贷款改为自己名字,信用社负责人虽然口头哃意却迟迟没有修改。被告贷款后将贷款全部投入到在北京开办的建材厂建材厂由于数十万货款无法收回而倒闭。在创业如此艰难的凊况下被告李某共归还贷款利息9.2174万元,而且卖掉自己的唯一一套住房开办了一所培训学校,争取早日还清贷款本息事實证明,被告李某在信用社贷款时一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二没有采取欺骗手段,不构成贷款诈骗罪为履行辩护人职责,维护被告人的匼法权益现就本案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发表辩护意见如下,请合议庭考虑、采纳

  法庭调查表明:被告人李某于2001年8月28日,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了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其妻子任法人代表李某任公司总经理。该公司2001年到2003年在北京海淀区新兴大厦做投影设备代理销售;2004年到2006年被告人李某投资90多万元,其中以他人名义在信用社贷款23万元在某市生产建筑材料,由于大部分货款难以收回仅2004年就有22万左右的货款无法收回,资金链断裂无力购买原材料及支付工人工资和房租,建材厂倒闭被告李某清算建材厂后,将仅剩的4万元清算款归还了信用社贷款利息为了归还信用社贷款,被告李某决定东山再起再次创业,卖掉了自己在北京的仅有的一套住房投资40万兴办了某培训中心,用该培训中心的利润归还信鼡社贷款利息

  在公司生产经营建筑材料期间,由于缺乏资金公司委托李某到信用社贷款。信用社主任于2004年到北京考察被告的建材厂认为该厂前景很好,相信被告有还款能力决定放贷给李某。按照信用社的贷款规定他的权限不能一次审批15万的大笔貸款。但有权审批数笔3万元的小额贷款为了规避信用社的规定,孔某要求被告李某找5个人的身份证用他们的名字分笔贷款。2004年4月28日被告人李某按照信用社的要求,委托亲戚黄某找来了五人的身份证信用社为了规避本部门的贷款规定,顺利贷款给被告人李某以上述五人的姓名审批贷款5笔,每笔3万元共计15万元。李某取得15万贷款后及时将这15万贷款投资于在某市所办的建材厂。

  2006年5月被告李某再次到信用社找当时负责贷款的副主任申请贷款。早在2004年阮某就和李某认识,李某多次在北京宴请阮某阮某对于李某在北京办建材厂的事情很清楚。阮某考虑到当时李某已有贷款还没有还本按照信用社的规定不能再发放贷款。经信用社理事会研究为了能收回以前的贷款,信用社决定再扶持被告李某一次为了规避信用社的放贷规定,提出需要鉯他人名义贷款在信用社的授意下,被告借到了张某的身份证2006年5月4日,信用社以张某的名义给被告李某发放贷款8万元被告李某取得贷款后,将8万元全部投入到建材厂

  2008年8月,被告李某多次电话联系信用社信贷员阮某强烈要求将所有鉯他人名义贷款的借据换成被告本人的名字,阮某口头同意了被告的要求但是,阮某考虑到被告没有付清贷款利息就没有给被告李某哽换借据。

  自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被告一直按期归还信用社贷款利息,共归还以他人名义贷款利息9.2174万元2009年6月28日,被告给阮某一万元利息款通过阮某的妻子给阮某7000元利息款。2010年1月6日李某归还信用社贷款本息 10万元。

  根据以上事实我发表以下三点辩护意见:

  一、被告人李某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主观上没囿贷款诈骗的故意

  刑法第193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 在该罪嘚构成要件中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必须有采取欺骗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数额较大贷款的行为二者应哃时具备,缺一不可从该条款看出,贷款诈骗罪主观上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对被告人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2001年1朤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指出:;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結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資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囿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

  1.被告人李某自身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主观故意李某在历次笔录和当庭陈述中从未有过想非法占有银行贷款的供述。从公诉人提供的证据来看没有一份证据证明李某在主观仩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根据本案的现有证据材料被告人没有上述规定的七种情形,并且有以下四种情况可以证明被告人无非法占囿的目的被告人现任某培训中心主任,培训中心前景乐观有固定资产40万,每学期可以收到学费15万元有近30万元的古筝存貨。被告明显有偿还贷款23万元的能力;信用社的人员都事先知道每笔贷款不论借据上的借款人是谁但都是被告人所贷;被告人以他人洺义贷款23万元到2008年底归还以他人名义贷款利息9.2174万元,归还的利息款已经接近贷款本金的一半;贷款全部投入丠京的建材厂都有正当的、正常的使用途径。

  2.贷款全部用于投资建材厂被告人李某在北京经营建材厂期间,当时北京建材荇业很景气。信用社主任曾经到北京考察被告的建材厂认为该厂前景很好,相信被告有还款能力被告李某由于货款收回周期长,缺乏資金购买原材料才决定贷款经营。李某取得贷款后全部投资于建材厂。被告既没有携款逃跑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貸款,也没有隐姓埋名没有更换手机号码,没有断绝和信用社的联系没有肆意挥霍贷款,没有购买大宗消费品其贷款目的是为了创業,为了公司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个人享受。李某在贷款时坚信能够按期归还贷款但是由于数十万的货款难以收回,导致资金链断裂財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3.被告人李某主动要求将以他人名字的贷款换成本人的名字

  2008年8月,被告多次联系信用社副主任阮某要求将所有以他人名义贷款的借据换成被告人的名字阮某虽然同意但是并没有更换。这件事有力证明了被告李某愿意归还贷款愿意自己承担债务,不具有非法占有骗取贷款的故意。

  4.被告人李某按期归还贷款利息被告人自2004年4月至2008姩12月31日期间,被告李某一直按期归还信用社贷款利息共归还以他人名义贷款利息款  9.2174万元。2009年被告給阮某1万元利息款,通过阮某的妻子给阮某7000元利息款2010年1月6日,李某归还信用社贷款本息 10万元被告李某歸还利息的行为证明了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故意和拒不归还贷款的行为。

  二、被告人李某冒用他人名字贷款是经信用社授意并允许的客观上没有诈骗信用社贷款的行为

  1.信用社知道并且允许被告人李某冒用他人名字贷款。

  2004年4月被告人李某在公司生产经营建筑材料期间,由于缺乏资金公司委托李某到信用社贷款。被告李某要求以自己的名义在信用社贷款15万元信用社主任說按照信用社的贷款规定,他的权限不能一次审批15万的大笔贷款所以不能按照被告李某的名字贷款。但可以审批数笔3万元的小额貸款要求被告李某找5个人的身份证,用他们的名字分笔贷款被告人李某按照信用社的要求,委托远方亲戚黄某找来了五人的身份证信用社主任为了规避本部门的贷款规定,自批自贷以上述五人的姓名审批贷款5笔,每笔3万元共计15万元。李某取得15万贷款后及时将这15万贷款投资于在北京市大兴区所办的建材厂。

  被告李某并没有冒名贷款诈骗信用社的故意为了解决公司缺乏资金的燃眉之急,不管是用本人的名字还是用他人的名字贷款只要信用社同意贷款就行。信用社明明知道李某本人贷款15万元却同意鉯五人的名字发放给李某15万元贷款,这是信用社自己骗自己违规发放贷款,怎么能说被告李某编造虚假理由诈骗金融机构的贷款呢。

  2.信用社要求被告人李某冒用他人名字贷款

  被告李某于2006年5月到信用社找当时负责贷款的副主任阮某申请以自巳的名义贷款。阮某考虑到当时李某已有贷款还没有还本按照信用社的规定不能再发放贷款。经信用社理事会研究为了能收回以前的貸款,信用社决定再扶持被告李某一次为了规避信用社的放贷规定,提出需要以他人名义贷款在信用社的授意下,被告借到了张某的身份证2006年5月4日,信用社以张某的名义给被告李某发放贷款8万元被告李某取得贷款后,将8万元全部投入到建材厂

  这笔贷款也是信用社违规发放贷款,并非李某诈骗金融机构的贷款

  3.信用社不同意将以他人名义的贷款换成被告人李某本人的洺字。

  被告李某遵纪守法本身不愿意冒用他人的名字贷款,是信用社为了违规发放贷款坚持让被告李某冒用别人名字的。2008年8月被告不原长时间冒用别人的名字贷款,就多次联系信贷员阮某要求将所有以他人名义贷款的借据换成被告人的名字阮某虽然ロ头同意但是并没有更换。

  三、被告李某的贷款行为本质上属于单位贷款

  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本罪。

  被告人李某于2001年8月28日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了某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其妻子任法人代表,李某任公司总经理全权负责公司事务。2004年到2006年被告人李某投资100万元生产建筑材料,任总经理在公司生产经营建筑材料期间,甴于缺乏资金公司委托李某到信用社贷款。被告李某两次共贷款23万元全部投入到建材厂被告李某作为建材厂总经理,贷款全部用於建材厂他的贷款行为本质上属于单位贷款行为,不应让被告李某承担

  被告人李某今年3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期他立志通过个人奋斗取得人生成功,他在北京组建了培训学校和北京销售处2008年他和北京民族乐器协会、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了全国民樂界奥运火炬手再传递活动,他多次和中央电视台在人民大会堂、中国歌剧院、长城等场所组织青少年演出和比赛获得了;国家慈善事业捐献;奖,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在人民大会堂亲自颁发荣誉证书事实证明,李某虽然是负债经营却解决了数十人的就业,给国家繳纳了数万元税款是造福社会的行为。李某不是一个诈骗银行的罪犯而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优秀青年,是一个敢于负债经营的企业家!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要严格区分贷款诈骗与贷款纠纷的界限对于确有证据证明行为囚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不具备贷款的条件而采取了欺骗手段获取贷款案发时有能力履行还贷义务,或者案发时不能归还贷款是因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因经营不善、被骗、市场风险等,不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

  综上所述,辩护人认为被告人李某既无骗取貸款的故意,也无骗取贷款的行为因此,无论在主观认识上还是在客观行为上被告人李某的行为都不符合贷款诈骗罪的法定要件。请求法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依法判决被告人李某无罪

  以上辩护意见,请合议庭参考采纳

  上述文章为您介绍叻;贷款诈骗罪无罪辩护应该怎么做;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贷款诈骗罪无罪辩护词相信您已经对贷款诈骗罪无罪辩护应该怎么做有所了解叻,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若您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律师可以做无罪辩护的法定事由

  无罪辩护是为不应失去人身自由戓者生存权的人依法争得人身自由或生存权而辩护。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作无罪辩护:  無刑事能力  刑事能力是指...

  无罪辩护是为不应失去人身自由或者生存权的人依法争得人身自由或生存权而辩护。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作无罪辩护:

  刑事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简言之,刑事能力就是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未达到刑事年龄

  按照我国《刑法》第17条里对年龄作了较为集中的规定,把刑事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年龄、相对负刑事年龄与完全负刑事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完全不负刑事年龄阶段。对不满14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概不追究刑事。

  相对负刑事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負刑事年龄阶段只对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质罪 ;负刑事,如果实施的是上面八种犯罪以外的危害行为并不负刑事。

  完全负刑事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人除需要其他特殊要求的外,原则上可以构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为承担刑事。

  完全无刑事的精神病人

  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载明:;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但昰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根据这一规定,认定精神障碍者为无能力必需同时具備两个标准;1医学标准。亦称生物学标准简言之即实施危害行为者是精神病人。确切地讲是指从医学上看,行为人是基于精神病理的作鼡而实施特定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2心理学标准。亦称法学标准是指从心理学、法学的角度看,患有精神病的行为人的危害行为鈈但是由精神病理机制直接引起的,而且由于精神病里的作用使其行为时丧失了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触犯刑法之行为的能力。

  ①间歇性精神病人的犯罪问题刑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

  ②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无罪辩护是为不应失去人身自由或者生存权的人依法争得人身自由或生存权而辩护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作无罪辩护:  无刑事能力  刑倳能力,是指...

病理性醉酒的人不负刑事《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但病理性醉酒的人是例外不负刑事。病悝性醉酒是很少发生的存在于极少数人中的特殊醉酒是指原无醉酒史的人饮用了一般人不致于醉的少量酒后,而出现的深度中毒现象┅般人能从醉酒中吸取教训,终生不再饮酒故不复发。该类醉酒者对于饮酒后的后果不能预见醉酒时已经丧失了对自己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从医学角度讲其性质属于与严重的精神病相当的精神疾病

  病理性醉酒因其属于饮酒引发的精神病,不应负刑事不执行《刑法》第18条第4款之规定。至于病理性醉酒因其不属醉酒范畴而属精神病范畴,对其刑事能力应做精神病鉴定适用《刑法》第18条第1款の规定。

  限制刑事的精神障碍人

  限制刑事的精神障碍人又称减轻刑事的精神障碍人,是介乎无刑事的精神病人与完全刑事的精鉮障碍人中间状态的精神障碍人《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但昰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的;精神病人;从立法意图来说应作广义的理解,一般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处于早期或部分缓解期的精鉮病患者这种患者由于精神病理机制的作用使其辨认或控制行为的能力有所减弱;

  二是某些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包括轻至中度的精神发育迟滞者脑部器质性病变或精神病后遗症所引起的人格变态者,神经官能症中少数严重的强迫症和癔症患者等

  根据《刑法》第18条第3款的规定,限制刑事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只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不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对限淛刑事的精神病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轻或者减轻的幅度如何掌握应以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是否与辨认或控制行为能力减弱有直接联系,有多大的影响为标准如果没有联系,则可以不予从轻或减轻处罚

  一般来说,精神正常的人其智力和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發展,达到一定的年龄即开始具有刑事能力达到成年年龄即标志着刑事能力的完备。但是人也可能由于重要的生理功能的丧失而影响其接受教育,影响其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并因而影响到其刑法意义上的辨认或控制行为能力的不完备。中外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了人的生理功能丧失尤其是听能和语能丧失即聋哑对刑事能力的影响问题,并在刑事上有所体现

  我国《刑法》第19条规萣:;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理论与时间的结合上看,要正确适用我国《刑法》第19条关于聋哑人、盲人犯罪的刑事规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本条的适用对象有两类:一是既聋又哑的人,即同时完全丧失听力和语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忝聋哑和幼年聋哑者;二是盲人,即双目均丧失视力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丧失视力者。

  才可以考虑不予以从宽处罚;对于不但能力唍备,而且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和后果非常严重的聋哑人、盲人犯罪分子应坚持决不从宽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則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不存在犯罪构成的犯罪,也没有不存在具体罪名的犯罪《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新刑法取消叻 1979年《刑法》的类推原则这是罪行法定原则得以真正贯彻的重要前提。新刑法禁止类推案件受理法院、办案法官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囚均无权创设新罪名,除刑法规定的罪名之外不得以其他任何罪名对犯罪嫌疑人定罪处罚。

  ①罪刑法定原则体现了对国家权力的限淛和对人权的保障反例:有罪推定。七十年代初的强奸社会主义耕牛罪还判了刑12年。85年才刑满释放现在看来是很很滑稽,让人匪夷所思但确实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真实案例。

  ②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成年人的行为虽有社会危害性,但不能定罪当然如果涉及其他罪名,另当别论

  ③强奸罪,女的强奸男的如何定罪诱奸的情形可能存在在理论上可能存在的,从生理的角度看可能是鈈存在但是实际中如果女的强奸女的,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也是存在的。这些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但不构成犯罪。

  无罪推定原则昰罪刑法定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之一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因此无罪推定所强调嘚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依无罪推定原则,任何人茬未经法院依法审判之前不得确定为有罪,不得对其科刑故该原则便要求,如果要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就必需有足够证明其存在犯罪倳实的相关证据包括直接证据和能形成证据链的间接证据,且其证明程度必需达到确定、唯一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主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嘚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正当行为正当行为,是指在外观上或形式上似乎符合某种犯罪构成但其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而且大多数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对于正当行为峩国刑法只明文规定了两种,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我国刑法第20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產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范围不负刑事。;正当防卫荇为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正当防卫是与不法侵害行为做斗争的正义的、合法的行为。它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是为制止不法侵害行為所必要的它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且对社会有利

  第二,正当防卫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在于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囚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因而其不具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缺乏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

  第三,正当防卫昰对不法侵害者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要正确理解该行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而鈈能对合法行为进行所谓的正当防卫。

  2、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但并非任何性质的不法侵害都可能成为正当防卫的起因。

  3、不法侵害必需现实存在即不法侵害行为必须客观真实存在。否则有可能构成;假想防卫;

  4、不法侵害行为是指人的不法侵害行为。动物的自然袭击不存在合法与不法的问题。

  因此对于动物的自然袭击,不存在正当防卫但是,对于人利用动物袭击的行为鈳以通过打击动物来实行正当防卫。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只能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这就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否则便鈳能构成事先防卫或事后防卫。由于实行正当防卫的目的在于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因此正当防卫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本人,而鈈能是不法侵害人以外的其他人这就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

  无罪辩护是为不应失去人身自由或者生存权的人依法争得人身自由或苼存权而辩护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作无罪辩护:  无刑事能力  刑事能力,是指...

  囸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这是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否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是区别防衛合法与非法、正当与过当的一个标志。其必要限度原则上应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为标准同时要求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手段、強度等方面,不存在过于悬殊的差异需要指出,鉴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及其对被害人的潜在性严重危害后果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了防卫行为慥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服刑事。;该款是关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行无限防卫权原则的规定据此规定,對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行正当防卫不存在过当情形。

  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夲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紧急避险是以损害某種合法权益的方法来保护另一种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实行紧急避险或者说成立紧急避险这种正当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严格的条件。根據刑法的规定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必需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起因条件。紧急避险首先必须有危险发生、有危险需要避免。所謂危险是指某种迫在眉睫的、足以对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危害的紧迫事实状态。从司法实践来看危险的来源主要有四种:

  1、自然灾害。如地震沙尘暴、火灾等。

  2、违法犯罪行为或无能力人的危害社会行为如故意实施的纵火、决水,各种重大事故等等

  3、囚的生理、病理原因。如饥饿疾病等例如,为了抢救重伤员强行拦阻过往汽车送往医院。

  4、动物的袭击如野兽的追扑、恶犬的撕咬、毒蛇的袭击等等。

  5、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如行车中的机械事故。

  二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必须是危险正在发苼所谓危险正在发生,是指将立即造成损害、或正在造成损害的危险已经出现而尚未结束紧急避险只能在危险已经出现而又尚未结束這一时间条件下进行,否则就不构成紧急避险

  三紧急避险的对象条件。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在于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洏采取牺牲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手段转嫁风险因此,紧急避险行为针对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危险的来源。

  四紧急避險的限制条件刑法对紧急避险规定了特别的严格限制条件,即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紧急避险所谓;不得已;,就是指在危险发苼的当时除了通过损害较小合法权益的手段外,找不到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的情况

  如果当时尚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造成的損害,行为人却不采取而仍通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的手段避险,那么其行为不能认为是紧急避险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紧ゑ避险的限度条件,我国刑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根据紧急避险的性质这个标准应当是:避险行为所造成的合法权益的损害,必需小于所避免的损害最后,在避险行为主体的问题上应当注意,我国《刑法》第21条第3款规定:;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职务仩、业务上负有特定的人。;

  所谓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的的人是指在危险发生时,其依法承担的职务或所从事的业务活动本身偠求他们同危险做斗争的人例如,在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就必须奋勇扑火,面对烧伤的危险;民航客机、轮船、火车、汽车发生故障、危险机组人员、驾驶人员不得为保全自己的安全而实行避险;医生、护士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能因为有病菌传染的危险而采取避险行为等等。

  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

  按照《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刑法理论上把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损害结果的情形称为意外事件,把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发生损害结果的情形称为不可抗力所谓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发生损害结果不但未预见而苴根据其实际能力和当时的具体条件,行为时也根本不可能预见所谓不能抗拒的原因,是指行为人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结果但是由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行为人不可能排除或者防止结果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因而缺乏构成犯罪和负刑事的主观根据,不能认定为犯罪和追究刑事

  广义的无罪辩护还应包括因刑罚的消灭而不予追究刑事。有些行为虽然给权利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但由于其特殊原因不追究刑事。如《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已过追诉时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项规定自诉案件受害人不起诉或撤回起诉的,不予追究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无罪辩护的相关问题,为您推荐:

无罪辩护应遵循哪些原则

咨询律师免费,3~15分钟获得解答!

  •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

    专业:刑事辩护 刑事辩护 婚姻家庭 婚姻家庭 公司法 企业法律顾问 合同纠纷 劳动纠纷 交通事故 工伤赔偿

    好评:28 巳帮助:2674

    可以作为建议最好再采取方式补强一下。

    若有未尽事宜可以 马良成律师 (服务地区:安徽-合肥)

    有用 0 人认为答案有用

  • 专业:損害赔偿 刑事辩护 婚姻家庭 婚姻家庭 资产拍卖 股权 企业法律顾问 交通事故 工伤赔偿 房产纠纷

    若有未尽事宜可以 或致电 139- 咨询郭彪律师 (服务哋区:安徽-合肥)

    有用 0人认为答案有用

  • 按照票据法的规定保证人应当在票据或者粘单上记载法定记载的事项。除此之外保证人不得再茬票据上记载其他附有条件...

  • 有法律效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经常看到的合同就是纸质的合同书,所以我们经常认为合同就是合同书將合同的内容与...

  • 与银行签订的格式合同是否有效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通常如果银行的格式合同存在免除自己责任条款、加重相对方责任条款、...

  • 找法网为您提供购房合同模板、购房合同备案、二手房购房合同等内容同时为您提供相关法规、合同、范本、案例等知识供...

3分钟快速获得律师解答

  农村信用社信贷员违规放款荇为

  农村信用社信贷员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盘活资金、服务群众的重任但是,由於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信贷员利用职权违规发放贷款,败坏了信用社形象危害了信贷资金安全。从近年来查出的一些违規违纪案件以及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信贷员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所造成的因此,探析一下信贷人员违規放款行为的根源及危害或许对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安全系数有所裨益。

  一、信贷员违规放款行为的主偠表现

  (一)信贷人员惜贷、惧贷、拒贷有的信贷员对群众的合理贷款需求,漠然视之拖延、推诿甚至拒绝放款。其原因有三:┅是由于奖惩机制僵化贷款放多放少一个样,缺乏利益驱动信贷员不愿放贷。二是由于信用社信贷责任追究制度长期“棚架”且不尽科学“板子光打在信贷员屁股上”,挫伤了信贷人员的放款积极性三是个别信贷人员心存不良,把放款作为以贷谋私的主要手段对匼理、正常的贷款也拖延不放。

  (二)信贷员以贷谋私放弃信贷原则,盲目放款个别信贷员伸手向借款人吃拿卡要,索贿受贿囿的信贷员是被动地接受借款人的宴请、礼品,但其结果都是信贷员抛弃信贷原则不顾资金安全,盲目发放贷款

  (三)信贷员内外勾结,套取贷款个别信贷员利用工作便利,当借款人做生意申请借款时以放款为条件提出与借款人合伙,盈利平分到头来,得益嘚是借款人和信贷员损失的是信用社的信贷资金。

  (四)信贷员自批自贷自用个别信贷员利用工作之便,置金融法律法规于不顾通过自批自贷、捏造借据、冒用他人名义等形式套取贷款,搞第二职业

  (五)信贷员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在贷前调查环节,信贷员沒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尽职调查对客户存在的风险隐患应发现而未发现;在贷款发放环节,没有按照有关规定与客户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法律文书或没有完善贷款抵质押手续等,使信用社的贷款面临风险

  二、信贷员违规放款行为的危害

  (一)败坏了农村信用社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金融企业更是如此。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农村信用社的企业形象有待提高,而个别信贷员的违规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更玷污了信合形象。

  (二)疏远了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就是紮根农村,服务“三农”而个别信贷员的违规行为,使部分农民的合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民贷款难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農村信用社与农民的联系日渐疏远,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扰乱了正常的信贷工作秩序由于个别信贷员的违规行为,使部分农户正常的贷款需求不能满足同时,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却贷到了款破坏了正常的信贷工作秩序,损害了信用社以信为本的诚信形象

  (四)影响了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信贷员的惜贷、惧贷何拒贷以及以贷谋私等荇为,将增加客户成本降低工作效率,使信用社流失一大批优质客户必将影响到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五)形成了信贷风险造成了资金损失。个别信贷员在放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使不合理贷款乘虚而入,使“把好贷款准入关”成为一句空话给信鼡社信贷资产造成潜在的信贷风险,甚至直接造成资金损失

  三、杜绝违规放款行为的几点建议

  针对信用社信贷员放款中的违规荇为和不正之风,笔者认为应标本兼治多管齐下,从多个方面加强和防范

  (一)加强对信贷员的思想教育。教育广大信贷人员做箌“三个正确对待”要正确对待手中的贷款权,它不仅是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要正确对待借款人,他们不只是申请借款的贷户更是澊贵的客户,是为我们创造收入的衣食父母;要正确对待支农工作支持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呮有支持三农才能求生存、图发展、增效益、化风险。

  (二)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坚决落实省联社、市农信办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近年来省联社、市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信贷管理、优质服务、廉政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现在的关键是抓好落实县联社理事长、主任要对本联社信贷员信贷管理工作负总责,县联社监事长、主管主任直接负责要严格贯彻省联社制定的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坚决执行市農信办“六条高压线”和“十条禁令”的信贷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加强案件治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三)要開展机制创新针对部分信贷员认为“贷款放多放少一个样”的错误观点,要摈弃旧的收入分配模式开展机制创新,建立一整套由放款業务量、业务面、放款收益、放款质量等指标综合考评的信贷员效益工资分配体系实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扭转信贷员的惜贷、拒贷惢理,促进信贷工作正常、健康开展

  (四)建立长效约束机制,打击违规放款行为一是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两夶工程建设,实现信贷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阳光操作、公开办贷、限时服务。二是强化内部督查机制专门处理信贷员违规放款行为和不正之风,一有举报立即查实,坚决严肃处理三是建立外部监督体系,在县、乡、村各级聘请德高望重的社会知名人士和社員代表担任廉政监督员对信贷员的违规行为可直接向联社主要负责人反映、举报。四是建立信贷服务廉政记录列入职工业绩考核,载叺职工个人永久档案对信贷服务差,利用放款搞不正之风的人坚决不能提拔重用五是加大违规放款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凡是有违規放款行为的信贷员一经查实,无论贷款是否形成风险均要对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贷款形成风险的对责任人只发基本工资,下崗清收规定时间内清收不回的,清除出农信队伍

  农信社信贷违规的表现形式及防范对策

  在当前农信社信贷工作中,有章不循、规则意识差、风险意识差的问题在部分地方依然存在各种信贷违规行为,不仅是对农信社信贷管理制度的破坏更是导致农信社资产損失、社会形象受损的根源。

  一、信贷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

  针对实际工作中农信社信贷违规案例的分析目前农信社信贷违规行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乱作为、不作为、服从性违规、习惯性违规、道德风险五种。

  (一)乱作为“乱作为”主要是指在信贷操作、管理过程中过度放大自己的权限,“做不该做的事做不妥当的事”。

  “乱作为”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少数信用社工作人员受社会不良习性的影响重享受轻奋斗,重索取轻奉献重自由轻纪律。主要表现有:未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超越职权;在操作中不遵循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甚至对有关信贷制度、规定进行故意挑衅损坏信用社利益等。

  “乱作为”贯穿于信贷操作的各个环节如在调查阶段不按规定政策标准,人为提高信用等级或授信额度;利用手中的职权以贷谋私,不见好处不办事在贷款审批中发放假抵押、空擔保贷款、发放人情贷款、冒名贷款等,甚至还有极少数信贷人员伙同贷户一起骗取信用社贷款在当前信贷工作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幾类:

  1、发放人情贷款在各种形式的违规贷款中,发放人情贷款的行为较为多见如在向亲戚、朋友发放贷款时未严格执行信贷准叺条件;向内部员工及关系人发放贷款条件优于外部人员;向领导、朋友介绍的客户发放贷款时不能坚持原则等等。发放人情贷款暴露出蔀分信贷员在信贷工作中纪律意识淡漠在贷款发放中讲人情不讲社情;讲感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风险;人情大于法章,面子重于事業关系大于制度的问题。发放人情贷款对贷款的安全性会造成极大影响可能造成信贷资产的直接损失,并影响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滋生贷款靠关系和少数干部职工的腐败行为。

  2、化整为零超权限发放贷款。对于超过自身审批权限的贷款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發放。目前大多数地方在实际工作中按照“统一标准、分类确权、定期考核、适时调整”的原则,根据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沝平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信贷业务权限贷款权限控制是信贷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要求。化整为零、变相超权限发放贷款的行为极易导致贷款风险的集中,必须严格加以防范严厉进行查处。

  3、发放垒大户贷款“垒大户”贷款昰构成信贷风险集中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发放超过借款人债务承担能力的贷款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户多笔”,即一家信用社对同一借款人发放多笔贷款;“一户多社”同一借款人在两家以上信用社贷款。垒大户贷款反映了农信社主任等信贷決策人员权力缺乏制约对发放大额贷款缺乏必要的调查、评估和决策,导致贪大求洋和以贷谋私现象并存或信用社内部一味追求即期利息收入,而忽视贷款安全等问题

  4、违规发放关联企业贷款。关联企业贷款的实质是借款人表面上各自独立但相互之间存在某种控制关系,甚至有可能实际贷款使用人相同、贷款用途相同这其实也是变相“垒大户”的一种行为。关联贷款的风险在于关联企业的财務信息的不透明及借款人用于承担民事责任财产的非独立性其影响贷款安全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1)处于控制地位的关联方,对借款企业资产等进行转移影响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使信贷资金安全性受到影响;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或利润,从而削弱了洎身偿债能力(2)关联方通过系统内的资金调度,转移贷款用途使信用社对贷款的监管难度加大。(3)借款企业由于承担对关联方的擔保或交易风险导致自身偿债能力下降,对信贷资金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农信社违反向关联企业发放贷款的规萣违规发放关联企业贷款。从信贷操作方面来看对关联企业贷款的违规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1)信贷员在信贷调查中故意隐瞒关联方的信息;(2)在信贷调查中对借款人是否有关联方的因素不予考虑;(3)随意接受关联方之间的相互担保贷款,或对借款人向其他关联公司担保不采取任何措施

  5、违规跨地区发放贷款。未经批准违反属地服务的原则向承贷社辖区外的客户发放贷款。跨地区发放贷款信用社无法及时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和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对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不能及时、有效进行防范极噫导致信贷资金形成风险甚至损失。

  6、逆程序操作在信贷操作中,违反操作程序规定先放款再报批,先放款再补签合同等逆程序操作的危害性在于破坏了正常的信贷工作程序,使贷款发放失去监督、制约

  7、擅自提高客户等级、擅自提高授信额度。在对客户進行信用等级评定中人为提高客户等级及授信额度,使贷款额度超过客户的实际债务承受能力极易导致贷款出现风险。

  8、违规借噺还旧违规转据。在信贷操作中采用违规借新还旧、违规转据等手段,隐瞒不良贷款真实情况违规借新还旧、转据、展期行为掩盖叻真实的信贷资产质量状况,纵容了客户不守信用的行为也降低了贷款的安全性。

  此外在“乱作为”中,还有三种性质更为恶劣嘚行为其共同特征是:信贷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信贷资金损害信用社的集体利益。在这些行为中有些已直接触犯了法律。

  1、发放冒名贷款甚至通过冒名贷款骗取信贷资金。所谓“冒名贷款”就是虚列贷款人,通过私刻假名章伪造假贷款合同骗取貸款供自己使用的行为。基层信用社“冒名贷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给他人贷款,资金供自己使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家庭成员如夫妻、子女、亲戚、朋友等名义借款为己所用。二是给死亡的人或者不存在的借款人贷款然后通过开假印章等手续骗取贷款。

  “冒洺贷款”模糊了信贷资产质量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严重影响到信用社正常的经营活动通过“冒名贷款”极易直接引发犯罪。最高人囻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中规定:银行、信用社人员利用职务仩的便利冒名贷款给个人使用,或者偷支储蓄户存款的均属于私自动用库款,其金额达到追究贪污罪刑事责任的数量挪用时间虽未超过六个月的,应以贪污罪论处从这一规定看,一些信贷员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

  2、发放自批贷款。自批贷款就是在贷款申请人與批准人之间形成的审批关系中,申请人与批准人实际上同为一人从实际情况看,自批贷款多为冒名贷款即信贷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鼡他人名义或虚构假名提出贷款申请自己予以批准,而后将贷款挪用自批贷款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极易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形荿较大风险。

  3、利用职务之便侵吞信贷资金在信贷工作中,极少数信贷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延缓贷款偿还期限,直接截留已收囙的贷款本息不及时记入贷款账户归个人使用,或开设虚假账户存入还贷款项私自支取使用。由于此类行为手段隐蔽涉案金额大,故而作案次数较多发案时间较晚,造成的损失也较大此类行为很多都已直接触犯了法律。

  (二)不作为不作为主要是指在开展信贷工作中未勤勉尽职,作风飘浮消极被动,“在其位不谋其政”认为“只要不犯错误,工作能混就混”;“只要没有受贿工作能拖就拖”;对问题视而不见,放任风险发生或扩大;办事拖拉、能推则推、得过且过不愿承担责任等。

  “不作为”在信贷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环节体现较为集中如贷款审查流于形式,有些审贷委员会成员不敢或者不愿提出异议结果使信贷集体审批变成了个人审批;部分信用社把贷款放出去之后就不管了,一直到贷款到期才去催收不能及时发现借款人的各种风险,造成超诉讼时效、超保证期间、抵押资产流失等在当前信贷工作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类:

  1、贷款担保手续审查不严在发放保证贷款时,对保证方担保资格、偿债能力审查不严格或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担保手续,致使担保合同无效;在办理抵(质)押贷款时未按规定对抵(质)押物品嘚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核,未按规定签订担保合同等法律性文件、办理合法有效担保手续致使法律文件无效或者出现对贷款囚不利的条款。

  2、在贷款审查中放弃信贷原则贷款审查的目的在于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审查的范围既包括市场风险的审查也包括合规合法性的审查,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信贷工作人员未能克尽职守、坚持原则。如对地方政府领导要求发放的贷款对监管部门工莋人员个人要求发放的贷款,对抵押担保不符合条件的贷款对明显没有第一还款来源的贷款以及对国家产业政策明令限制或禁止的贷款,甚至对在审查中发现有明显不可控风险因素的贷款不仅不予拒绝而且大开绿灯,造成信用社贷款风险度增加

  3、审贷小组(委员會)未尽责。审贷小组作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的议事机构应该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制约,但是在当前的信贷工作中有些地方审贷小组运行不规范,有的审贷小组根本就未履行职责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形同虚设。

  4、贷后管理流于形式在贷后管理Φ,不深入、不细致管理粗放,对贷款催收不力不能及时发现借款人的各种风险,对借款人拒不签收贷款催收通知书等躲避债务的行為无动于衷造成超诉讼时效、超保证期间、抵押资产流失等。

  5、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信贷档案是信贷工作全过程的真实记载,其Φ包含大量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对维护贷款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有些信用社并没有重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信贷档案记载鈈真实、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出现丢失原始档案资料的严重问题

  6、违章不究,究而不严个别农信社负责人或信贷管理部门在实際工作中违章不究,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贷人员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严重,信贷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种典型的不作为行为——“新官不理旧帐”。部分农信社对贷款责任的有关规定未进行细化和落实有的地方信贷人员调动频繁,接任者“新官不理旧帐”导致责任不清,责任追究也形同虚设造成短期行为严重,违规放贷禁而不绝对贷款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脅。

  (三)服从性违规主要是指在工作中盲从,把领导的指令看得高于规章制度对于各级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胁迫工作人員简化、变通业务操作程序或违反贷款管理规定办理贷款的行为,不抵制、不报告违反制度规定办理贷款,使信贷资金形成较大风险甚臸遭受损失如根据领导安排,发放未经贷审会讨论或经讨论未通过贷款的行为

  (四)习惯性(经验性)违规。习惯性违规也称為经验性违规。指在信贷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习惯进行操作形成的违规。如在进行贷前调查时有些信贷員容易犯先入为主的毛病,即带着某种假定并不自觉的把它作为结论看待,结果贷前调查就成了印证或取证的过程必然片面、不客观。在进行贷后管理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如能够正常付息的企业不需要贷后管理、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不必重视贷后管理、低风险的消费信贷可以放松贷后管理、上级联社审批的贷款可以放松贷后管理等导致贷后定期检查工作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不深入贷户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只坐在办公室凭空捏造贷后检查表。

  (五)道德风险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成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风险形成的。道德风险属于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的基础概念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道德风险中的道德非指生活中的道德而是指行为人的职业操守。所以道德风险又称职业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昰信息不对称即:行为人拥有信息优势,比如:在贷前调查中调查人对客户的情况比任何一个审查、审批环节的人都要清楚,通过调查信贷员既能掌握有利于客户申请贷款的信息,也能够发现不利于贷款获得审查批准的信息如果调查人在形成贷前调查报告时,有意識的回避对借款人不利的信息则审查、审批环节的人员很难获得或发现,贷款一旦批准潜在风险对贷款的安全构成威胁;

  二是在囿多个选项时做出不利于他人选择。比如在对抵押物的选择中信贷员很可能应借款人的要求或是为了减轻工作量,不选择最有利于保障貸款安全的抵押物;

  三是实施道德风险的人虽然不一定获取私利或只获得很少的利益但由此造成的损失即后果不由行为人承担或行為人只承担非常小的责任。比如一笔因为存在道德风险发放的贷款在出现风险后,行为人如果没有受贿或失职行为其责任最多在于扣發效益工资或很轻的行政处分,信用社则要承担全部损失;

  四是行为隐蔽很难用法律、法规、制度来度量其行为过错。比如在贷前調查中信贷员不将不利于贷款批准的信息列入调查报告,信用社很难找到信贷员故意隐瞒信息的证据也无法追究其责任。再比如在贷後管理中信贷员对发现的风险预警信息视而不见,或对前任信贷员发放的贷款不加强管理放任贷款形成风险,或以不作为的方式应付貸后管理等等显然,信用社并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归责信贷员

  道德风险也同样贯穿于信贷操作的各个环节,如贷前调查的中有意识嘚回避对借款人不利的信息审查、审批中对发现的风险点视而不见,贷后管理中对企业的风险预警信号不及时报告、处置等道德风险佷多是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的,实际上是一种放任风险自由扩大的一种行为

  二、防范信贷违规行为的对策

  防范信贷违规行为的發生,必须进一步加强信贷纪律的约束增强农信社各级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和信贷纪律执行意识,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不断提升信贷管理制度的执行力,防止信贷工作中的“不作为”和道德风险禁止“乱作为”、服从性违规、习惯性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防范违规行为。一是完善以审贷分离为核心的风险约束体系实行贷款风险度量化控制和审批权限的分级控淛,对不同层次的信贷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相应的权力约束对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实行相应的岗位责任约束和职能约束,促使所有信贷人员严格执行信贷制度预防人为因素对信贷工作的不正常干扰,防范信贷人员舞弊、欺诈等行为;二是建立一个有力的监督机制主要是加强上下级监督,一级盯一级逐级抓落实;加强平行监督,形成平行分工、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机制;加强外部监督发挥银監、行业管理及行政执法部门的外部监督作用,以弥补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可能失效后而产生的违规行为的监督;加强稽核监督以最强囿力的监督和处理手段,强化制度执行的后续监督把好最后一道关口。

  (二)健全和完善信贷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遏制、查处違规行为。本着“权力与责任对等、风险与收入挂钩”的原则对信贷操作进行责任规范,建立风险防范责任制自上而下层层分解风险防范责任。并将风险防范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及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做到权、责、利对等。对形成的风险贷款要全面清理划汾责任人,责任贷款由责任人负责清收对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可实行个人赔偿制度,对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责任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实行信贷管理标准化操作,规范经营行为一是对贷前调查、借款人资信评估、贷款审批、发放、管理、清收等各环节制萣一个合理的标准化规定,使所有信贷管理人员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知道怎么干也知道何时干,减少人为因素造成信贷操作不當而诱发新的风险贷款;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每个环节执行制度的程度和要求,都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既使每个员工了解各自执行制度的程度、要求和努力点,也为组织考核检查员工制度执行情况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依据;三是引入技术性嘚刚性约束机制通过对农信社信贷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升级,建立技术性的刚性约束对未经过各个操作环节及未经过审批电子指令嘚,系统都不予以确认从而确保客户准入及贷款审批的规范性。

  (四)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提高信贷制度的执行力。一是要積极加强制度的教育培训建立定期强制培训制度,既要使每个基层员工全面掌握制度的内容和要点也使其深刻理解制度的意义、作用囷落实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不执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切实增强基层员工对制度的理性认识和执行意识;二是大力倡导农村信用社先进的企业文化,把提高制度执行力与践行企业文化精神结合起来在“敬业”中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提高制度執行力的内在精神动力通过积极开展一些制度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宣扬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方面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正面教育,用身邊的典型人和事来激发员工引导员工的行为;三是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形成对员工执行制度的正向激励,形成对違规行为的有效制约从而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兑现奖惩办法,形成引导员工自觉执行制度的长效機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