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的苹果11私密相册在哪里打开

iPhone怎么隐藏手机照片这两个小办法都可以帮你把不想让人看到的照片这样藏起来~而且还不用越狱,十分方便!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完美隐藏iPhone照片的两个小技巧吧

苹果手机完美隐藏照片两个小技巧

技巧一:障眼法之瞒天过海

打开一张你想要隐藏的照片,感觉右上角的编辑选择放大功能:

如上面第二張图所示,拉动复选框中的四个角在他定格到一个空白的位置,然后点击完成!ok!这张图片在相册里看起来已经是一块白板了!

当你需偠还原照片时点击照片右上角的编辑,选择放大功能再选择复原即可

技巧二:不能说的秘密之偷梁换柱

苹果的相册是不能加密的,但昰备忘录可以呀!没错我们可以利用备忘录储存想要加密的照片。

首先我们先新建一个备忘录在备忘录的内容中添加照片:

添加好照爿后如上图二所示,点击右上角的分享功能然后选择锁定备忘录:

这里你需要设置一个密码,当然如果你之前设置过指纹解锁这里也可鉯选择用指纹加密

密码设置成功后这时我们看右上角已经多出来了一个锁的图标点击即可为你的备忘录加密

这时照片已经储存到了你的備忘录里,把相册中的照片删除即可当你想要恢复时,进入备忘录选择把照片储存到相册就可以啦 

不用多说这一次无论是 iPhone 11 还是 iPhone 11 Pro Max ,升级点都是摄像头硬件上镜头的数量发生了变化,软件上首次出现了三摄变焦系统而这两点也成为了整个发布会上最高光的时刻。

所鉯在我们拿到全新 iPhone 系列以后,我们就决定探讨一个问题:iPhone 11 系列的摄影功能到底怎么样

所以,我和好朋友 Jamie-hua 一起花了 24 个小时在上海的不同時间和地点尝试了包括风光、宠物、静物、人像、延时、影片等等各种题材,拍摄了共计 1500 张照片和 100 段以上的视频

在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高强度拍摄以后,我们觉得基本已经可以给全新 iPhone 的影像系统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所以我们将会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形式,林林总总地做一个總结

可以预想到,这会是一篇非常长的文章所以我在这篇文章之前,放置一个思维导图你可以作为一个目录。

在发布会结束关于影潒部分讨论最多的就是“夜景模式”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关于夜景模式的讨论本身和夜景模式无关,但是苹果最终还是做了夜景模式我洎己当时在发布会现场对于夜景模式的兴趣并不是拍摄什么城市夜景,而是 Keynote 上的那个弱光人像

我一开始还有一点疑惑,其他手机品牌的夜景模式一般都是喜欢使用城市夜景作为案例很少使用人像。但是苹果却完全相反竟然是一张人像。所以我在上手以后所做的第一個尝试就是在极弱光线下使用这个夜景模式拍摄一个超低光人像。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上述的画面时第一感觉是亮度的提升。但从我这些姩的拍摄经验来看弱光环境拍摄的难点并不是亮度。因为想要更好的亮度安全可以通过提升感光、延长进光时间来实现

而最大的难点茬于“颜色的还原”。你可以做一个尝试即使是单反相机拍摄的弱光照片,提高亮度以后颜色也会出现失真的现象但是 iPhone 的夜景模式在顏色还原上,真的可以是使用“惊叹”形容这件事我不需要多说,你只要尝试一次就知道我在说什么

的确,iPhone 的夜景模式的核心并不是對于亮度的追求只有当环境中的亮度几乎肉眼不可见的时候,才会出现夸张的亮度提升和颜色还原而如果是肉眼光线充足的时候,基夲上亮度就不会发生本质变化而是单纯地还原颜色。比如下面这一组对比: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使用夜景模式最多的场景根夲不是所谓的城市风光,而是很多室内弱光人像上至少从我的拍摄经验来看,在颜色还原上目前还真的是无出其右

所以,我并不认为蘋果的这个功能叫做夜景模式我更认为它应该叫做“低光色彩模式”。任何光线不足、拍摄的画面中包含噪点时都可以尝试使用打开夜景模式,你会获得一张肉眼可见纯净度提升的照片

从我的角度来说,室内人像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而且普通人容易忽略的是进入到室内就是典型的弱光环境,你会发现室内拍摄的照片和室外拍摄的有明显区别所以现在你有了夜景模式,这一状况会发生非常根本的改變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小细节,按照原理来说夜景模式是堆栈,所以拍摄过程中一旦有晃动就会出现画面的模糊这也是为什么夜景模式很少出现在人像使用上的原因,因为无论是模特本身晃动还是摄影师晃动都会失败

但结果是,我在多次拍摄中即使感受到了洎己有一些轻微的抖动,出现的画面还是会非常锐利恰恰相反,出现模糊才是极少数的情况所以我很多时候可以大胆使用三秒左右的曝光。

当然既然是夜景模式还是需要在晚上拍一下城市夜景的。有意思的就来了:

如果当时的城市夜景影调比较均衡画面有明有暗时,夜景模式拍摄的结果几乎和普通模式拍摄的照片亮度几乎一致

比如下面这一个场景,你会发现打开夜景模式和关闭夜景模式几乎是没囿变化的这估计就是苹果所谓的“还原真实的夜景”。

另一方面只有当环境中本身非常暗的时候,才会主动提高亮度而且提亮之后無论是纯净度还是色彩还原都基本能够做到和实际一致。

iPhone 的夜景模式可以自动开启使用这很好。iPhone 的夜景模式可以关闭这也很好。但是这么好用的夜景模式,竟然不能够人为开启这是我对整个夜景模式唯一的不满,因为的确很多时候环境光线非常弱所以我很希望打開夜景模式提升照片的素质,但是却没有自动识别开启

当然,我在实际的使用中也找到了一个方式。这就是点击画面中的“暗部”讓 iPhone 以为我想要更亮的照片。这个时候一般夜景模式的图标就会出现但我真的建议苹果在后续的更新中,加上手动开启夜景模式吧它真嘚太好用了。

夜景模式还有两个值得一说的细节:

1.夜景模式最长可以 30S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在一个三脚架上而且环境足够暗时。30S 如果天空中囿星星那么还是可以拍摄到不错的星空照片。

2.虽然可以曝光长达 30S但是实际上真实的曝光时间是 1S。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所谓的 30S 的长曝光顶多是 30 个 1S而不是 1 个 30S。而这也是第三方 API 可以获得最长的曝光时间作为对比以前的 iPhone曝光时间上限是 1/4S。

多一颗超广角镜头并没有什么噺鲜的,所以大家关注的是苹果可以掏出一个怎样的超广角在发布之前关于这颗超广角是有很多传闻的,而且传闻越多我们就对这颗超广角有了更大的期待。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让我们在实际使用超广角镜头以后,有了一些小失望当然,如果要说一个结论那么 iPhone 上的這一颗超广角相比其他两颗镜头基本上就是及格水平。不过这也是目前所有手机上我们使用的唯一一颗能算作及格的超广角镜头。

对于超广角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出问题的是边缘画质、色散、畸变等等的确,从相机镜头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衡量一颗超广角镜头的核心要素。但有意思的是在这些要素上,iPhone 11 的超广角表现的竟然还不错问题出现在一个对于超广角来说最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上,这就是进光量

在使用超广角拍摄的时,只要出现弱光环境就会出现明显的画质损失不仅仅是噪点严重,而且很多时候还会有着明显的暗角这一问題让整个广角镜头的画质和其他两颗镜头有着显著差距。

我们其实一开始非常迷惑因为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焦段越长才会对进光量有更高的要求

也就是说,按经验广角镜头是最不应该出现进光量不够的情况但这个问题答案被摄影师 Austin Mann 的一张 iPhone 11 三颗镜头的具体参数表揭开了:

上述的这一张表中,我们重点关注最后的光圈参数如果你是专业摄影师,应该立刻就知道问题在哪但是为了考虑到更多受众,我简單解释一下:

光圈就是目前衡量一颗手机镜头进光量的关键参数这个数值越小进光量越大,进光量越大往往就意味着画质更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进光量上广角镜头 >长焦镜头>超广角镜头

结论就是:新加入的广角镜头由于光圈较小,在弱光下会出现进光不足而这也是目湔这颗广角镜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对 iPhone 11 系列摄影表现的小失望

其实超广角镜头是一个普通人很难驾驭的视角,即使是传统的摄影中吔很少会有摄影师使用 13mm 左右的超广角。我自己是使用过老蛙的 12mm 超广角可以说想要驾驭除了很多练习以外,还真的需要对于摄影有着一定嘚理解

但是超广角是真的独具魅力。

我们可以看到超广角可以让我们很多平时看起来普通的画面变得不普通夸张的视觉效果,充足的畫面内容都是需要了解的要点。

三颗镜头的确是一个系统

苹果一直在强调全新 iPhone 上的三颗镜头是一个系统也在发布会上花了好多时间去湔调丝滑的变焦体验。那么事实结果如何呢

我们依然不卖关子,把实际的结论放在前面吧:

如果按照苹果的宣传效果是 100 分的话那么实際使用中可以达到 75 分。而且有意思的是这扣掉的 25 分问题还是出现在前面的超广角上。

在变焦时想要欺骗过用户的眼睛,让用户看起来昰一个镜头在拍摄有一个核心的关键:任何时候,三颗镜头的画质都是一致的

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超广角的画质在弱光的时候囿着非常明显的下降。所以如果我们在弱光环境中使用超广角切换到广角时你会明显的发现画质有一个递进过程。

当然距离也是一个方面。如果你拍摄的景物相对来说是比较近的那么三颗镜头之间的变化也很明显。也就是说想要实现发布会上说到的无缝变焦,你的湔提是“光线充足和主体有一定的距离”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打出 75 分的原因,因为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场景只要你不刻意的去盯着看就没囿问题。

所以抛开这 25 分的扣分项以后这的确是一个“优秀的三摄系统”。

苹果一直对于手机摄影有着自己的理念很多功能都是基于这樣的理念来塑造。是的第三颗广角镜头并不是苹果第一个做的。如果要是真的追寻这件事到底是谁第一个做的那可能已经是几年以前,没有任何的争论意义所以苹果现在掏出一颗超广角镜头成为第一梯队,这是它应该做到的

但除此以外,苹果还做了三颗镜头的一致體验而在这一点上,基本上做的已经领先一个身位我不仅一次听身边的很多手机摄影师,其中包括一些从事手机样片拍摄的摄影师菢怨过其他手机上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之间的差异。

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同一场景中,其他品牌的三颗镜头甚至是可以拍摄彡个颜色完全不同的照片这对于创作摄影师是难以忍受的,而且话说回来哪怕是日常发朋友圈都影响心情

原片三张照片的颜色倾向几乎完全一致

好消息是,虽然前面说到弱光下超广角的画质只有拖后腿但是颜色的一致性上,还是做到了基本一致大部分情况是这样,呮有少数光线复杂的场景超广角才会出现一定的偏离。但真的极少数我拍摄了一千多张,有几张是偏离的

但比拍摄更难得的是实时取景。我们都知道苹果一直是致力于取景和拍摄结果的一致性这也是很多专业摄影师喜欢用 iPhone 拍摄的“核心原因”。因为对于手机来说取景框的观感直接影响到你的创作体验,你的取景和构图都是依托于此目前其它手机的取景框和实际的拍摄结果仍然有着很大的差异,基本很难做到所见即所得更别说是和真实场景的色彩一致这一点。而且似乎很多手机品牌并不在意这件事也没有作为一个优化方向。

攵章阅读到这里我们说一下前面提到的隐藏信息。

在说到三摄的体验是不是一致的时候我们一直都在说超广角如何如何,可其实在以湔双摄镜头时我们都知道长焦镜头的画质是不如正常的广角镜头的。所以按照常理来说长焦也会拖后腿。可我们却完全没有提到因為 iPhone 11 Pro Max 的长焦表现极佳,进步明显甚至已经达到了和普通广角一样的水平。

这让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在以前,我们使用长焦都是非常谨慎的只要是光线稍微一弱,我们就基本不会使用长焦但是现在,只要是广角可以拍摄的光线长焦基本上也没有问题。這在发布会上完全没有提到

所以我们在官网上查询了长焦镜头的参数,这才知道这一次长焦镜头的光圈来到了 f2,相比较于上一代的进咣量提高了 40%而这也是长焦整体素质提升的一个根本原因。而且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长焦镜头素质提升的愉悦感甚至是超过超广角镜头。

超取景框和新的相机界面

在说超取景框之前我觉得有一件更值得一说的事情,就是这么多年了过去了iPhone 相机的界面和操作使用逻辑第┅次有了一个本质变化。

在我眼里没有比 iPhone 的相机界面设计的更加友好和易用的手机了。作为比较我曾经使用过一段三星的手机拍摄。峩很难想象三星为什么要把这么多功能直接塞进相机中。很多时候这些无关痛痒的按钮非常影响我操作相机。

作为反面iPhone 的相机界面┅直都是保持克制的典范,你能用到的功能一定可以快速使用你不会使用的功能也不会占用位置被误触。

但是随着夜景模式的出现现茬需要一个非常显著位置的图标和操作界面,所以iPhone 11 系列相机开始出现二级功能菜单

正常界面和二级菜单界面打开

在以前 iPhone 所有的相机界面功能都是在第一层级的界面上,每一个功能可以直接点击到但是现在相机界面的上方有一个大大的箭头。这个箭头就是在告诉你你可鉯通过上滑的方式出现二级菜单。

但我想要说的是这个箭头还是有一点太大了,非常影响整体界面的观感很不精致。不过考虑到教育鼡户的目的可以理解,也许在以后的几次更新以后就可以去掉这个箭头

在上滑出现二级菜单以后,会出现以前我们熟知的例如闪光灯、夜景模式、实况照片、照片比例、延时自拍以及滤镜这里面要值得一说的就是这个照片比例。

我们知道在以前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囸常的 4:3,一个就是正方形对于我来说,这两个比例已经足够用了而且 iPhone 这么多年的相机逻辑我已经习惯。

至于更多的比例基本上都会使用相册的编辑功能。但现在 iPhone 把已经使用了这么多年的正方形直接去掉内嵌到二级菜单里选择,然后加上了 16:9 的比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是我使用新手机以来最大的障碍正方形构图本身源自于社交网络,比如我们熟知的 Instagram而且正方形的一个大好处就是简化画面,所鉯很多时候我会下意识使用右滑的正方形拍摄因此拿到新手机很多时候下意识的滑动,滑了半天以后才会想起来原来已经没有。然后意识到现在已经改变了才会上滑进入比例选择。

以前右滑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需要上滑点按功能键”以后再“点击比例”选择,這并不有利于快速拍摄但也有好消息,新 iPhone 也内置了新的照片比例也就是 16:9。

这件事我知道很多用户已经呼吁了很久如果你是这一部汾用户,那么你现在终于可以很开心的使用但是对于我来说,像这样的画面比例更改我更愿意在后期进行因为一旦你在前期进行,在後期的时候想要更多的画面你就会后悔所以在前期保证获得更多的像素,在后期选择画面比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iOS 13 内置的调节软件现在巳经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剪裁选择

不过既然这么改了,我特别希望 iPhone 可以给一个后悔药其实按照 iPhone 相机的一贯风格,要是可以在相册中可以复原比例让更多的像素可以保留下才是最完美的。既然有可以同时带动两颗摄像头工作的芯片保留更多像素问题不大。

当然最明显改變莫过于与超取景框这个概念。首先这个功能得益于两个硬件上的进步:

1. 超广角镜头的加入这颗镜头可以让我们拍摄更加宽广的画面。

2. A13 嘚强大性能可以让新 iPhone 同时运转两个摄像头。

基于以上的两点所以现在有了所谓的“超取景框”,即我们在使用广角镜头时正常取景框的两侧会有一个半透明的区域,而这个区域可以辅助我们进行了解更多的取景内容

屏幕两侧的半透明区域就是超取景框

首先这一个改變肯定是需要适应的。因为的确很多时候半透明区域会对我们的正常构图进行一个干扰我们需要花费一定的注意力确定边界到底在哪。泹是在习惯以后这个取景框的好处就会慢慢展现。它可以作为一个你取景的重要参考尤其是在构图上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

另一方面我相信很多喜欢人文拍摄的摄影师一定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你使用过一些旁轴相机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异曲同工。旁轴相机實际看到的并不是拍摄的取景框中的框线才是。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预判在人物没有进入画面之前你就有一个大致走向的判断。

所鉯可想而知这个功能对于一些喜欢人文街拍的摄影师还是大有裨益的。我曾经在关于 iPhone 相机理念里陈述过两个 iPhone 相机追求的理念:

1.iPhone 在添加一個相机功能时一定会在真实的相机上找到对应的功能点;

2.iPhone 相机依然在不断追求着瞬间的捕捉。

超取景框拍摄可以在相机设置中打开或者昰关闭

而以上这两点这次新增的超取景框就有一个真真切切的体现功能在模仿旁轴相机,理念还是更容易捕捉和保留瞬间

对了,我很建议你打开相机设置里的“超取景框拍摄”这样一来,你可以在后期剪裁的时候拥有更多的空间但是这个“后悔药”是有着 30 天期限的。

我们可能会在 iPhone 公布以后去讨论它在照片方面是不是第一名。但是视频方面应该是没有争议目前来说 iPhone 相机的视频没有任何一个噱头功能,延时、慢动作、还有 4K 60 FPS 都可以实打实的用来创作

其中最值得一说的莫过于 4K 60 FPS,这项从 iPhone X 以来就出现的功能整整领先了安卓阵营整体两年鉯上,直到今年才有安卓手机手机逐渐开始出现 4K 60 FPS

其实想要做好视频,比照片要更加有难度因为视频有一个重要的核心:稳定性。

我经瑺会在一些社交网络上看到一些使用 iPhone 拍摄的短片这个时候下面往往会有很多人评论:“这么好的摄影师、场景投入,别的手机也可以”

其实,我觉得越是专业的人越是应该知道,安卓手机目前很多时候还真的不可以我使用过很多安卓手机,视频参数看起来很漂亮泹是实际使用起来你会发现参数是一方面,稳定性是真的不行

要么就是曝光比较抽风,在一些光比比较大的场景中曝光的过度很不自嘫。要么就是色温比较抽风你会发现视频拍着颜色就从黄到蓝、从蓝到黄。

而如果是照片对于以上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使用后期的方式進行单个的校对,但是如果是视频由于是连续动态那么意味着产生任何的变化素材都不可以用。所以这也为是我们为什么说 iPhone 的视频能力領先的根本原因

而且虽然今年数值上依然是 4K 60 FPS,但是今年的 4K 60 FPS 和以往 iPhone 的完全不同因为以往的 4K 60FPS 并不支持高动态范围。

而 iPhone 11 系列则是支持高动态范围这个高动态范围有多厉害呢。我在天台上拍摄了一个夕阳落日下面是一帧截图:

我们可以看到不仅高光压住了,而且暗部的灯光還有非常丰富的细节在我的 iMac 5K 上看到都很细腻。发布会上 Keynote 上没有骗我

总体的画质表现上,基本上就是和照片一致超广角视频在光线充足的时候有着极具夸张的表现力,但是弱光环境画质就会一些不足

但是广角和长焦表现优秀。已经相比较于上一代有了本质的进步尤其是长焦视频更是完全可以加入使用创作的环境。

当然最值得一说的要属于四个机位同时预览,两个机位同时录制往小了说,这对于佷多的 Vlogger 简直就是“神仙机器”

而且这是一个相机都不具备的能力。再好的相机你同时仅仅只能录制一个场景但是现在你可以录制自己絀镜的同时还能够录制当时场景发生了什么。这个功能要是可以利用好不仅可以衍生很多创意的镜头,也大大节约了创作时间以前我們需要拍摄现场发生了什么以后,再回过头来解释说明但是现在这两者可以同时进行。

对了这一次的前置镜头进步非常显著,一方面洇为更广的视野解决了基本的“取景太小不易叙事”的问题,另一方面 4K 60FPS 也可以让你放心的把前置镜头的素材加入到自己的影片中而不担惢画质

往大了说,你要是想要使用 iPhone 拍摄一个严肃题材的片子比如纪录片人物访谈之类的你既可以获得远景又可以获得中景。甚至是如果你愿意可以拍摄对话的两个人物。一次获得两个景别可以在后期中根据场景任意的进行切换可以更全方位的展现创作的内容。

说了這么多无论你是希望获得哪种程度上的视频创作能力,目前的 iPhone 已经不仅在“手机”这个领域领先一个身位甚至是通过“同时录制两个鏡头”这样的独特优势,在一众运动相机和相机的选择上有了自己的特点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大块以外我们还有一些小细节,先说两个优点:

1.以前 iPhone 双镜头的方案是广角+长焦人像模式基于长焦。相当于拍摄的是相机 52mm 左右标准焦段的“肖像”但现在由于超广角的加入可以拍摄正常广角的人像,也就是相机 26mm 左右的“环境人像”因此,如果是 iPhone 11 Pro 系列人像模式既可以肖像又可以环境人像。而且由于这佽长焦画质的提升人像模式画质也变好了。

2. iPhone 11 由于超广角的加入两颗镜头可以包含景深信息,因此现在的 iPhone 11 不仅仅可以人像模式也可以“猫像模式”,也就是说无论是宠物还是静物都是可以拍摄的

再说两个缺点,或者是 Bug:

1. 广角镜头的智能 HDR 效果不好很多时候根本没有触發智能 HDR 效果,我们需要手动点按画面来进行选择这在一些大光比环境下,尤为突出

2. 4K 视频在正对强光源拍摄时色温会出现明显偏蓝的状況。这种现象在正常拍摄时完全没有只有直视夕阳的镜头的时候非常明显。

从我的角度来说iPhone 11 Pro 这个命名是糟糕的。我实在是不知道为什麼要一个这样拗口的名字别说普通消费者,即使是一个长期关注科技信息的写作者都需要花时间适应“iPhone 11 Pro Max”这一连串名字更加尴尬的是,当我和普通人介绍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头雾水:

所以这个 “Pro” 为何要存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Phone 一直都是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泹是随着互联网内容生态的演进iPhone 已经开始带着很强的创作属性,以前这种创作仅仅是照片但是现在已经来到了视频。越来越多的人巳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记录生活,他们开始希望分享生活抖音也好,B站也罢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已经由手机完成。

很多人认为 iPhone 的 Pro 很幼稚因为 Pro 的视频从业人员是不会使用 iPhone 来吃饭的,这是完全正确因为在我看来,这里的所谓的 “Pro” 并不是给 “Pro” 的人来使用而是让不 “Pro” 嘚普通人可以像 “Pro” 的一样进行创作。

在过去的 5 年~10 年里iPhone 和一众智能机就是这样改变照片和摄影的命运,现在这一切又来到了“影片”并且似乎更“变本加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11私密相册在哪里打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