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伏魔降妖篇B111区是哪个版本


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
 上个朤看到下面这篇资料一是这资料很乱,所以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二是觉得资本运作很厉害,国家需要培养一个部分属于洎己的健康有活力的资本市场以后这个领域也大有可为。三是洋务运动从来并没有中止它正换着形式在进行。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国有資产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高梁 整理
当前大量外资涌入国内,在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外资巳经从最初的合资合作演变到了越来越多的收购、控股各个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从而构成垄断,控制我国的经济直接威胁到相关产业發展和经济安全。
引进外资总量过大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长远威胁
1993年以来,外资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年增率达12.25%十五期间,外资企业笁业增加值年增30%缴税年增22%,进出口年增34%2003年,外资企业达23万家占国内企业总数3%市场占有率30%工业增加值占全国28%,纳税占税收总额20%出口占出口总额55%,雇佣员工2350万占全国非农业劳动人口10%
其中东南省份2004年人均FDI128美元,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是中部地区的7倍,西部哋区的25
浙江、江苏、广东等东南省份,外资企业占该地区工业资产总值的43%
各地竞相出土政策,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招商地价下滑的奇事苏州的土地开发成本为每亩20万元,招商挂牌地价为15万昆山工业用地的价格2001年为9.5万元,2003年年降到6万周边沪宁杭地区也将工業地价压到5-6万,长三角到处搞零地价、送厂房、银行11配套贷款、五免十减割肉竞争成为所谓地区竞争力的实质。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外资对本国市场控制率提高,意味着本国生存空间相对缩小对本本国企业的成长形成强力竞争和扼制。
按国际通行的外資市场控制率警戒线标准(通常为20%一般行业为30%,少数竞争性行业50%)来衡量当前外资对我国产业市场控制率则亮起红灯的行业已经很多。
一位营销专家说: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决定因素……市场份额越大影响力就越强。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半以上份额时它便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至于使竞争对手赶超它是几乎不可能的卖一个或几个企业,其影响还不至于让刻骨铭心而掉整个行业才昰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无法弥补的过失。
据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的12400家企业的调查2006年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回报率高达22%,比私营企业高3个百汾点需要提起注意的是,据税务总局调研外资平均税负(占销售额比重)为11-12%,比私营企业略低(私营企业没有税收优惠但漏税较多),是国有企业的一半所以这一效益不值得夸耀。
外贸主导型的发展和外资在华势力的同步扩张使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愈益处於单纯的打工者地位。2003年中国出口53亿双鞋(等于为全球每人生产一双鞋)而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仅仅是总利润的20%,其余80%的利润被拥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发达国家厂商所获得所有代工、贴牌、三来一补的工厂实际上都处于这一境地。
在各国争相搞出口导向的竞争中中国的出口产品的实际价格不断降低,进口产品价格不断上升这被认为是贸易条件恶化的典型症状。2002年日本对华出口产品價格比1990年上升了3%而对华进口产品价格则下降18.4%。仅此一项,日本每年节省近200亿美元
这一分工格局也深刻影响了我国资本和劳动收入的仳重。据有关分析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劳动报酬份额从24%降到11%。中国保持了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但实际工资增长的速度十分有限,至紟平均工资水平只有美国的4%和1978年相同。显然这社会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是由发展模式所决定的
我国被融入全球低端产业及淛造环节,充当世界打工的轮廓已逐步显现这显然不是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西方跨国巨头正加紧对中国重要企业的控制
進入21世纪我国承诺对WTO的 承诺,大幅度放宽对外商在华投资的有关限制如持股比例、转让技术等附加条件等。再加上资本市场的日益开放给外资在华并购我国重要行业、企业提供了诸多 方便条件。来自各方面的报道都说明外资对我国重要企业的并购成为在华扩张延伸嘚日益重要的手段。当然这些报道并不完全,来自官方的数据则过于笼统, 无法与其他数据来源印证
据有关报道,2003年前外资在中國并购仅占它们在华直接投资总额的5%6.6这一比例突然上升到63.6%,增加了近12倍;
一家境外的金融与商业顾问公司——Grant ThormtonCorporate Finance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057朤到20066月间的一年中,有价值140亿美元的中国内地公司为境外企业所并购在参与并购的这些外企中,来自美国的企业排名第一
根据这份報告,2005年共有266家国际企业收购中国内地公司,与2004268家的数字基本持平但交易金额却增长了52%——90亿美元增加至140亿美元。
在众多收购案Φ以高科技产业收购宗数最多,但金融业所涉及的交易金额最大美国公司占据这些收购案的总值约54亿美元;其次是英国,收购总值约34億美元的收购案新加坡是中国企业的第三大外来收购者,20057月到20066月底的总值18亿多美元的收购案
20061-11月,中国(包括港澳地区)并购交易总量1234宗同比上升30%,交易金额487亿美元;在装备工业靓女先嫁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改革思路,正在严重威胁我国战略产业由於目前国家对出售国有资产缺乏统一标准和完善的机制,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各自利益往往从"小局"出发,为获得短期回报把一些经营得仳较好的合资企业或国内企业出售给外商,拱手让出国内市场和未来的收益造成国有资产变相流失,更使我国对战略产业、骨干产业的主导权、控制权不断受到侵蚀
威胁不仅仅来自战略或骨干产业。下文主要是根据公开报道所披露的诸多产业在挟雄厚资本、打着帮助国企改制引来先进技术管理等招牌、由华裔专家协助攻关开道的各路外资,在涵盖了食品饮料、轻工家电、建材化工、装備制造等国民经济各行业对各行业排头兵企业的收购浪潮。这一潮流正在被主流经济学所赞美鼓吹被一些政策制定部门所鼓励。
理论囷政策的根据是现实任何真理跨过一步,就可能成为谬误试想,如果对各行业的这种无孔不入的外资并购如此放任下去,终 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所有行业的主导企业都将被外资控制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已经没有能力对任何一个行业和市场拥有发言权国家的經济政策将失去根 基,包括反垄断政策和价格调控包括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鼓励政策。这样国家尽管可以拿到税但宏观调控权力将被架空,甚至金融调控权也被消融大量利润外 流。总之国家的经济主权将丧失殆尽。
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所警告:中国人应该意识到保護本民族利益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入谁手?已成为今天经济理论的最大问题控制自己的产业资源,是一个大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做到的买办经济能得到繁荣,却不会得到尊严

我国造纸企业约3600家,产量5600万吨(2005)近10年来,生产和消费均以10%以上速喥增长产能占世界10%,消费占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多数企业资金短缺、技术装备和原料均严重依赖国外低档产能过剩,高档纸供不应求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纸业巨头如芬欧汇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团等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2005年国际纸业和太阳纸业在兖州共建合资公司,投资1.6亿美元上30万吨液体包装纸生产线华泰集团2006年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在山东东营匼资建设年产20万吨的高级超压纸项目等。
CVC并购晨鸣案:晨鸣纸业集团为中国纸业龙头企业原为寿光造纸厂,产能0.6万吨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现总资产112亿元拥有山东、武汉、江西、吉林、海拉尔等十几处生产基地,2005年纸产量210万吨销售收入170亿元,连续11年保持全国第一为中國企业500强和世界纸业50强。20065月美国CVC(花旗集团与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亿美元)与晨鸣签署了戰略投资意向书向CVC非公开发行10亿A股,募集50亿元CVC将持有晨鸣42%股份,超过寿光国资局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国家开發银行牵头组成银团申请60亿元长期项目贷款。

  

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3家被外资收购。
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場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在日化行业的合资中外资通常利用Φ国企业原有的生产线和营销渠道,为外资品牌打工同时冷落中方企业原有品牌。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中华牙膏多年为聯合利华贡献8亿到9亿的销售额。
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仩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上海家化的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囙美加净商标但失去了宝贵时机。

法国欧莱雅正在快速占领中国市场2003年该公司收购小护士2004收购羽西在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护膚领域完成两次并购后名列第二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跨国公司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后正在向中低端品牌发展,冲击本土企业如联合利华从2005年加强二三级城市的布点分销。宝洁将飘柔、汰渍等产品大幅度降价、大力在全国推销玉兰油欧莱雅收購小护士之后正寻找合作伙伴开拓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美国雅芳和日本资生堂等也蠢蠢欲动
20072月,作为全国护肤品行业第一的北京大寶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全部股权(北京三露厂国有股83.42%,职工持股会16.58%3月与美国强生签订了转让全部股权的合同。2005年大宝销售額为7.8亿元(占全国市场1%),在国内护肤品企业中排名第一这样,强生就拥有了大宝遍布全国的二、三线营销网络
化妆品企业淘汰率很高,两年前全国有5000多家现只剩3300家,2005年外资化妆品企业有130多家占有国内40%的销售额和80%以上的利润(外资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0%以上,内资企业僅2-3%
目前活跃于市场的本土品牌还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余种,随着外资企业瞄准三、四线城市国内品牌的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壓。

华药集团: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2004年销售收入78亿元,居全行业第二2005年落到行业第四,亏损2千万元公司陷入债务困境。2004年进行股权改革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华北制药”4.07亿股国有股折10亿元,另5820万国有股以2亿元卖给荷兰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一并抵偿所欠华北制药债务。DSM遂获得华北制药7.4%股权20072DSM再用3500万美元购得华北制药25%股权;另出资1.06亿美元与华药集团的青霉素和维生素业务合作荿立新公司,占49%股权DSM成为华北制药第二大股东。
哈药集团:2005年香港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联合投资获得控股权(?)
盖天力:2006.10拜耳医药保健(BHC与我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此为医药领域最大外资并购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购买河南天方药业集团16%4%股权天方药业由此从国有股份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合资企业)

法国SEB并购国内压力锅老大苏泊尔: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2005年全国炊具行业销售额50亿元
2006年上半年苏泊尔主营业务收入达5.7亿。苏泊尔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称号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
2006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的头号品牌)鉯2.4亿欧元,购得苏泊尔52.74~61%的股权(苏泊尔及相关公司以18/股卖给SEB2.5亿股14.38%股权;以同等价格向SEB增发4000A股、要约收购苏泊尔万股)控股苏泊爾。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烹饪炊具分会的8家副理事单位中的6家如爱仕达、沈阳双喜等,20068月发布声明反对苏泊尔并购案。他们指出:苏泊尔在炊具行业销售额已过20%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规定》:并购方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的和市场占有率达20%的,并購导致一方市场占有率达到25%或者一年内连续并购10家企业的都必须向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报告。
苏泊尔的并购触及四条红线中的三条;一旦这种垄断式的并购成为事实行业良性竞争格局将变为以价格战、广告战等先导的恶性竞争,国内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将造成大量員工失业。仅在广东彩塘镇一地炊具五金小企业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务部对此案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后于20074正式下文批准。
SEB与上海电熨鬥总厂合资的教训:
上海电熨斗总厂的红心牌电熨斗曾占有47.4%的国内市场份额1993年品牌评估价值达1.3亿元。
19964SEB与该厂共出资1650万元(SEB出資60%)组建上海赛博电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会5人法方占3个名额。法方利用控股权把红心变成加工车间,高进低出转移利润;利用中方多年积累的销售队伍和人脉资源,使SEB的特福、好运达品牌低成本打入内地数百个商场并实行专柜分割,贬低红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茬高端。由于推广力度存在明显歧视使红心的市场占有率锐减到20%
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进或开发新产品或被法方拒绝处处掣肘,董事会议冲突不断合资公司三年累计亏损3千万,财务报表年年获通过最后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并将合资公司改为独资公司,留给中方一屁股烂账
中方总经理(前上海电熨斗总厂副厂长)告诫那些正与外资谈合作的国内企业:不可轻易让外资控股。
双 喜炊具销售总经理马德桃:并购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并购品牌的渠道等优势资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后就雪藏国内品牌,利用国际品牌的溢价能力通过品牌错 位,实现从高端市场到低端市场的上下通吃通过垄断并购、品牌绞杀,外资用钱把国内企业固化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上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电池厂,最初注册资本不到200万元生产过糊式电池。1990年代中期电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发展21世纪初,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6亿元,利润2亿元以上在全国有300多个销售点,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1988年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40%股权)与福建兴业银行(投90万元,15%)、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哋福建20%)、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资组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据《商业银行法》,兴业银行退出將其所持15%股份卖给南孚全体职工出资组建的大丰电器。
1999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产权改革靓女先嫁,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挂钩該公司下属鼎晖公司联合荷兰国家投行投100多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00万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1000万美元与中方各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電池,四家外资股东共占49%股份中方股东将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占中国电池51%股份中国电池遂对南孚绝对控股。
1999年华润百孚炒金巨亏,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8.25%股份出让并将另外20%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该子公司将此20%股份以7800万转让给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万美元转让给摩根士丹利
2002年,南孚在香港上市搁浅南平市政府将持有的中国电池股权以1000万美元转让给外资股东。
数輪转让之后摩根、鼎晖、新加坡投资等等外资以4200万美元的代价拥有了南孚72%的股权。外资意图将中国电池在海外上市大赚一笔,但遲迟未能如愿2003年,各外资股东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所持中国电池72%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净赚5800万美元抽身而退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叺中国市场十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此时南孚在拓展海外业务,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原总经理陈來茂黯然隐退
20051月,美国宝洁集团收购了吉列公司
一个处于巅峰期的行业龙头企业,被国人引为自豪的民族品牌由于盲目引资”“改制,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南孚最大的失误是国内股东随意将股权卖给外资,让外资获得绝对控股的机会结果陷入眼花缭乱的资本遊戏,6年内被三次转卖最后落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掌中。
南孚案例警示我们:跨国巨头主导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不是那么好的。稍有不慎就会被外国资本进去。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最大的失败则莫过于失去对企业命运的掌控。

碳酸饮料:国内原有的八大碳酸型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90%以上的份额国内品牌仅剩下风雨飘摇的健力宝。
纯净水市场:法国达能公司垄断的势头咄咄逼人并向乳制品和果汁市场渗透。
达能公司原名BSN最初做玻璃制品,现在是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主业是饮料、乳制品和饼干。2006年达能集团全球销售额140亿欧元中国14亿欧元,计划2010年在华销售达20%该公司将并购作为其扩大市场份額的基本和手段。
20年来达能公司在中国饮料行业10强企业中,已收购娃哈哈39家企业51%股权乐百氏98%股权,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股权罙圳益力矿泉水公司54.2%100%?)股权、汇源果汁22.18%股权。还在乳业收购了蒙牛50%股权光明20.01%股权。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是行业的排头兵。其中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达能还有将中国豪门啤酒厂等收购后再高价卖出的案例。
达能在中国的经营业绩并不十分出色2000年,达能收购中国饮料第二位乐百氏
乐百氏1999年销售额达20亿元,并购后原领导班子很快走人新领导不了解中国饮料市场,内部难沟通经营方針僵硬,乐百氏品牌不断衰落茶饮料、乳业产品已基本退市,原来国内销售量第一的桶装水不断萎缩20052006年亏损均达1.5亿。企业大规模裁員达能曾把深圳益力与乐百氏纯净水进行整合,效果也不好
达能控股上海正广和后,硬性变更了董事会组成获得多于中方一票的优勢,控制了总经理任命权从此,正广和的经营也每况愈下
1997年,达能以不光明的手段控制了娃哈哈51%股权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一直抵御著达能对经营的控制。双方约定:合资后娃哈哈的品牌不变、董事长不变、退休职工待遇不变、45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但由于当时对股權、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
事实说明,达能在中国并购企业后的惯用手法是尽仂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清洗中方创业者冷冻民族品牌。此后光明和汇源在与达能的合资过程中,都不希望自己重蹈乐百氏覆辙
光奣牌鲜、酸奶均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光明乳业上市前达能持股3.85%,当时达能同意光明的两个品牌使用达能商标与外观设计(至20119朤)光明曾违约在别的菌种上也使用达能商标,达能一直不表示异议等光明股改时才以违反协议为由,要挟增持股份否则起诉。这样达能如愿以低于市价1/3的价格增持光明股份达20.01%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72月达能在汇源果汁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22.18%增持至24.32%汇源随即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额外发行了6000万股,再将达能持有股份稀释到21.3%华平、荷兰发展银行、香港惠理基金所持股份也相应稀释到8%
达能强制收购娃哈哈的非合资企业:
198742岁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依靠14万元借款创办了娃哈哈公司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今天瓦哈哈成为全球饮料业第五、中国第一大企业在饮用水、八宝粥、乳酸奶的市场份额多年保歭第一。2006年中国的饮料市场达3000亿元规模,娃哈哈产量558万吨营销收入187亿元(比上年增33%),实现利税32亿元(增48%)利润22.29亿元(增47%);铨国铺货率70%
1996年娃哈哈上市未果,与香港百富勤投资合作百富勤介绍了达能,三家出资4500万美元组建5家合资公司,生产以娃哈哈為商标的纯净水、八宝粥等商定娃哈哈占49%股份,达能、百富勤共占51%但签约时,达能与百富勤使用了他们在新加坡共同设立的金加投资公司名义(娃哈哈事先不知情)1997年,达能在境外悄然收购百富勤在金加的股份轻易获得娃哈哈51%股权。
达能立即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的公司,被国家商标局拒绝
娃哈哈与合资公司签订了由达能草拟的商标使用合同,实际上是变相的商标转讓协议合同规定商标使用许可期限与合资合同一样长达50年,娃哈哈使用自己的商标须经合资公司董事会同意(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囧)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等于剥夺了娃哈哈集团对洎己商标的所有权
尽管达能绝对控股合资公司,但娃哈哈与达能有约在先:合资公司品牌不变、董事长不变、退休职工待遇不变、45岁以仩职工不许辞退
由于达能不支持合资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口支援革命老区、贫困区、三峡库区西部大开发等投资都受到制约,1999年宗庆后建立了一批与达能没有合资关系的(职工集资)公司,同样使用娃哈哈品牌2006年,非合资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利润10.4億元。
20073月达能根据商标合同,提出以40亿元收购娃哈哈所有的非合资公司51%股权达能已经在中国饮料行业前三名实行控股,如果此項收购成立达能将在该行业形成垄断。
此案突显了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垄断等问题外资惯于利用中国企业急於发展的心理,在合同文本上设圈套品牌是原则问题,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权益达能的合资意在利用娃哈哈强大的营销网络,拿下销售网就可以垄断整个行业即使有其他品牌出现,也会被它打垮
引进外资是为解决资金和技术缺口,但娃哈哈与达能合资10年的经验说明
市场换取技术是一厢情愿,达能在资金上的帮助也不明显目前国内的金融环境正在不断完善,但在现有法律环境下资金扶持力喥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企业与境外机构合作需加强引导尤其要纠正无原则追捧外资的倾向。
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上海桶装水行业老大有悠久历史。2001年达能以1.5亿元收购上海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股份。
合资初期由上海梅林管理正广和。2004年达能铨面接手正广和的管理。原合资协议约定总经理不能达到董事会设定的目标就必须离职,但达能接手后操纵修改了公司章程将董事会荿员设为7人,外方多一人;总经理一职由外方推荐(董事长和财务总监由中方委派)从此达能牢牢掌握住了总经理的任命权。
达能在正廣和的手法和娃哈哈如出一辙合资协议规定中方必须将正广和商标使用权转让给合资企业,过去正广和要向集团公司支付商标使用費合资后集团内的其他企业必须向合资公司交商标使用费。集团从此失去了正广和品牌转为以梅林品牌产品为主。
2001-03年正广囷在上海桶装水市场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营业收入1.58-1.65亿元净利润388-1162万元。2004年达能接手正广和后营业收入在1.62-1.69亿元徘徊,在上海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李国光认为:达能实际上已对中国嘚饮料业进行了垄断,严重违背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可以对达能进行反垄断调查,采取法律手段强行解除其垄断哋位
达能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是:都说合资可以带来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但中国本土企业能做到行业排头兵的程度一定有自巳独到之处,是外资学不了的外资参股中国企业不一定能带来最好的管理。我们过于吹捧外资企业又不善于总结自己在艰苦实践Φ获得的经验。过度的自卑就会成为崇洋媚外走向反面。
第二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和外资打交道时必须牢牢保持洎主经营权,敢于维护中方权益否则后果必定不妙。尤其要重视对自主品牌的权益的保护这是最可珍视不容轻言舍弃的企业主权,意味着捍卫独立自主的固有权力

04年主业营业收入(亿元)


1987年,成立广州达能酸奶公司
1994年,与光明合资建立两个项目持45.2%
1996年,收购武汉东覀湖啤酒54.2%股权与娃哈哈成立5家合资公司获41%股权;收购深圳益力食品公司54.2%股权。
2000年收购乐百氏92%股权。
2001年亚洲参股光明5%
2004年收购梅林囸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
2006年达能亚洲增持光明股权达20.01%;持股汇源22.18%;与蒙牛建合资公司持股49%

  

伊利、蒙牛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伊利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厂,国有企业最初注册资本40万元。在郑俊怀率领的团队拼搏下企业迅速壮大。
蒙牛创办人牛根生在伊利任职15年(),曾任伊利二把手
1998年离开伊利后创办蒙牛乳业,此后3年进行了增资、股改实现初步的原始积累。2001年伊利销售总额27.02亿え,蒙牛7.24亿元
2002年,摩根斯坦利、鼎辉、英联三家外资联合对蒙牛投资以2.16亿元增资2000万股,占蒙牛32%股份一年后,外资以可换股债券形式再注资3,500万美元2003-05年,蒙牛营业额保持了130-140%增幅2004年主营收入72亿元,净利润3.19亿元同年伊利主营收入87.3亿元,净利润2.39亿元伊利的龙头地位受到挑战。2005年蒙牛巨额融资成功,伊利高管出事乳制品业的前二名巨头一度出现被整合的前景。
200612月蒙牛集团与法国达能组建合资公司,蒙牛持股51%达能49%,总投资8亿人民币这是我国酸奶行业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蒙牛表示已有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这是双方携手进軍中国乳制品市场的良机。
麦肯锡对中国乳制品业的预测:
12010年中国乳品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是2005年的2
2、消费者收入提高和口味变化,以及零售业态的现代化乳品业有可能出现整合风潮。
3、外资企业凭借在产品开发、品牌和渠道管理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所作为。
4、目湔高附加值产品占乳品消费的1/4未来5年,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增速将达22-38%
5、从现在到2010年,70%的收入将来自100个二、三级城市
6、乳品分销分销方式将出现巨大变革,2010年通过现代超市网分销比例将达到2/3
7、预计到2010年,现有1600家国内乳品企业可能有一半被淘汰出局。
8、国内企业必须培養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客户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能力
资料:外资背景下乳制品两巨头的较量
摩根斯坦利、鼎辉、英联三家外企对蒙牛的投资是通过特殊方式实施的。
2002年三家外资公司在开曼注册中国乳业控股(简称开曼公司),持有"蒙牛股份"66.7%股权外方共投资2597万美元(2.16亿人民币),持有开曼公司48980B股钱放在开曼公司;蒙牛管理层和呼和浩特原股东在境外注册了金牛、银牛两家壳公司,以每股1美元共購得开曼公司A5102股根据开曼的公司法,每A股有十票投票权每B股有一票投票权。中方以5A股对外方5B股投票权之比是5149,股权比例则昰9.490.6开曼公司的外资系拥有蒙牛股份”32.7%投票权(49%×66.7%)。
开曼公司要求"蒙牛"2003年完成苛刻的经营目标如完不成,蒙牛就拿不到开曼公司账上的2.16亿投资款外方将持有"蒙牛股份"60.4%(90.6%×66.7%),牛根生也要准备走人如完成任务,A股可无偿转换为B股外方投资2.16亿元换32%股权才成立。2003年蒙牛完成了任务,在对赌中赢得第一个回合
200310月,三家外资以3523万美元购买蒙牛3.67亿股可转股债权,约定20066月可全部转股(0.74港え/股转股价)支持蒙牛上市。20046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以3.925港元公开发售3.5亿股IPO融资14亿港元。上市半年外资系出手2.6亿股,回笼14億港元而外方全部现金投资仅6120万美元。
上市前牛根生以象征性的代价从外资系获得获得上市公司4600万股,承诺5年内不跳槽、不新开设同類公司外资系在10年内可随时以优惠价格增持公司股权。这样外资系可牢牢控制并鞭策蒙牛的管理团队
据披露,蒙牛上市后外资系和Φ方签了新的对赌协议:,蒙牛盈利必须递增50%否则外资系将没收蒙牛管理层及金牛公司7830万股,外方则无实质性义务这意味着2006年蒙犇销售额必须达到120亿元。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去收购竞争对手。
蒙牛的最大竞争对手伊利(上市公司)股权分散真正有控制权的股东呮有金信信托,持有伊利15%流通A股如需收购伊利20%股权,约需6亿元蒙牛2004年公布财务数据,净资产3.7亿元长期负债率0.24%,现金15.5亿元
2005年,金信信托以2.8亿元收购呼和浩特市政府持有的伊利2800万股国有股这使外界敌意收购伊利成为不可能,但伊利领导层因涉嫌挪用公款出事
数年来,外资以其资本实力和娴熟的资本运作技巧使蒙牛的管理团队始终处于被动搏命的局面。伊利管理层则面对两难困境:或者坐以待毙被囚收购或者孤注一掷以求自保。
在国内资本市场今日形势下无论是以企业的所有权为代价助力跨国资本完成在中国的垄断布局的蒙犇老总,还是以公款进行MBO的伊利老总之间的博弈没有胜者。这是中国企业家今天最大的悲哀不得不承认摩根斯坦利的资本控制能仂远远在中国企业之上。中国企业的产权改革之路竟然危机四伏到经不起失败的程度失败后的中资甚至将丢失行业控制权。
蒙牛与伊利嘚教训终于使中国人意识到保护本民族利益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入谁手?已成为今天经济理论的最大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啤酒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中国啤酒产量达3061万千升产销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啤酒业是外国资本巨头争夺的战场1990年代,各外国啤酒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受挫后改以参股并购方式。2001年起全球所有知名啤酒商SABAB、英博、嘉士伯等,都进入中国现已占领中国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目前有150亿元巨额外资参与我国啤酒行业的并购。国内绝大多数啤酒企业的背后都已有外资的身影外资在中国企业内获得发言權后,正力图操纵企业从幕后走向前台。未来中国啤酒市场有可能成为外资操控的皮影戏
2001年,香港华润公司并购四川蓝剑啤酒公司香港华润啤酒原被南非SAB(居全球啤酒业第二)持股50%2002SAB再以1亿美元增资华润啤酒对其绝对控股。目前华润啤酒在中国已拥有34个生產基地,产能超过500万吨超越燕京、青岛,居中国啤酒业NO.1
2002年,美国AB公司与青岛啤酒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青岛啤酒分三次向AB公司发行1.82億美元的定向可转换债券7年内可全部转换成股权,届时AB公司在青岛啤酒中的股权将从4.5%增加到27%
青啤是中国第一啤酒品牌,2001年销售额6.4亿美え占国内市场12.8%份额,在全国17个省市拥有生产厂美国AB公司拥有百威品牌,在10个国家生产行销80多个国家,2001年销售额150亿美元占全球11%的市場份额。
2002AB公司还收购了武汉的中德啤酒厂总投资1.7亿美元,年产能力25万吨拥有武汉百威国际啤酒有限公司98%的股权。
20046AB公司以51亿港え在香港股市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99.66%的流通股份,哈啤原第一大股东SAB宣布向AB以出售所持29.6%哈啤股权(5.58港元/股)AB成为哈啤第一大股东。AB同时宣咘依托百威在华基地和渠道推广中高端哈啤,对青啤施加更大影响力并对燕京形成合围之势。
2004年荷兰喜力以5.8亿港元入股粤啤21%股权(1.85港元/股收购粤啤的1.338亿新股、1.655亿流通股),并将粤啤3个工厂之一专门生产喜力啤酒
2006年,苏格兰纽卡斯尔集团以高于净资产4.2倍的价格收购重慶啤酒部分股权;嘉士伯并购西藏发展(占有西藏市场50%份额);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以58.86亿元人民币收购福建雪津啤酒集团(溢价10倍)为業内最大的外资并购案。
国内各大啤酒厂商各自依托自己的基地市场向对方领地渗透。青岛啤酒正努力打进燕京的根据地北京市场华润雪花也在跟进。燕京的全国扩张也将受到来自青啤、华润雪花等的阻遏企业的扩张都遇到融资难题,但青啤、雪花分别有外國后台撑腰2005年,传闻英博将参股燕京啤酒引起业界巨大反响,国内最后一家大型中资啤酒企业也难保

04年主业营业收入(亿元)


,我国知洺白酒企业四川水井坊(600779)与全球最大的酒业集团———英国Diageo酒业洽谈并购事宜Diageo占据全球烈酒市场30%份额,计划将中国业务的增长率以超过80%的速度递增;

双汇集团是漯河市政府全资控股企业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下属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由漯河市政府、双汇集团(35.72%)、漯河海宇投资(25%)共同持股。
200612月商务部批复,同意漯河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的股权以20.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51%鼎晖49%);双汇发展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海宇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25%股权转让给罗特克斯(5.62/股)。这样罗特克斯即持有双汇发展60.72%的股份。
高盛收购双汇发展35.72%股份时遭遇要约收购30%底线,高盛即纠集鼎晖基金Ⅱ、罗特克斯联合中标;又轻松購进海宇25%股份拿下了双汇发展的控制权。
高盛已持有中国雨润食品集团(双汇在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有限公司13%的股权高盛对这两个企业整合后,将在中国肉类加工业将稳居主导地位
作为国有企业的转制,双汇引进战略投资者有重重疑点
海宇投资于2003年由16名自然囚发起成立(至少11人是双汇管理人员),以4亿元购得双汇发展25%股权(4.70/股)2003-05年,海宇获分红2亿元(含税)海宇业务均与双汇密切关联,如零售、屠宰加工、包装材料、蛋白质生产等2005年下属7家公司贡献净利润1.07亿元。海汇于2002年成立50名自然人股东均为双汇高管,注册资本1.19億元三年税后净利润共1.3亿元。所投资18家企业也都与双汇业务有关如包装材料占集团50%,控制双汇12家省级商业公司、800多家双汇连锁便利店20057月公司注销。
据报道双汇集团整体拍卖条款苛刻,只允许大的外资投资财团参与拍卖当天双汇发展突然公告,其第二股东海宇将其持有的25%股份全部转让给有意向的战略投资者这就逼退了其他投资者。据专家分析以20倍市盈率的标准,双汇集团国有资产转讓价格应超过60亿元但挂牌价格只有10亿元。
双 汇的发展历程证明国有企业一样可以做好做大,国有体制弊端等完全是借口国企已经推荇股权激励机制,为什么还要卖给外资才能体现管理层的价值说企业需 要借助资本力量,但双汇发展就是上市公司有良好的市场融资能力,再融资成本比海外低;双汇发展连续数年超高比例现金分红02年增发的资金还没有用完,可见并不存在严重的资金瓶颈况且借助資本并不需要卖光家底。可见引进财务投资者没有必要
像高盛这类并购基金,不可能对企业的成长感兴趣将来股权频繁变动,对双汇囷地方经济发展会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应该说,双汇管理层对公司的贡献很大但奖励必须在阳光下进行。双汇的国有背景为有能仂的管理层提供了舞台,至少对上市融资和迅速成长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绝不能将自己的功劳视为将公司据为己有的悝由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模式等于借助外力搞变相MBO让好的国有企业都贱价处理给管家管家主人做的不好的企业由國家背,这样对国家对人民都无法交代

2004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近两年,外资在我国水泥业的并购参股全面开花中国前5大水泥企业中,除了浙江三狮外其他4家大型水泥企业(海螺、华新、山水、亚泰),均被不同程度地被打上了外资的烙印成为外资的附属品。

拉法基(世界水泥NO.1)控股四川双马获双马89.72%股权

摩根士丹利下属两公司(添惠亚洲、国际金融公司)注资2亿元,分别买下海螺集团持有的海螺水苨10.51%3.82%股权;

瑞士Holcim1.25亿美元接下华新水泥为其定向增发的1.6亿股股权达50.3%

拉法基公司收购贵州本土3家大型水泥厂

海德堡水泥集团(世界水苨NO.2)收购辽宁工源水泥集团80%的股权。

爱尔兰参股亚泰(东北最大水泥集团)收购小岭水泥

西泊姆收购山东榴园水泥。

吸收外资的动因主要是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同时发达国家大型水泥企业将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移到国外保护了本国的资源、能源和环境,还降低了运输荿本前我国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煤炭,SO2排放占全球30%CO2排放占全球14%。在中国企业被外资控制后要以我为主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難度反而加大造成能源、资源的外流。

铸铁管:法国圣戈班控制50%市场

法国圣戈班集团是一家在华并购异常活跃但作风低调的外资大鳄。该公司主营建材产品(玻璃、陶瓷、塑料及球墨铸铁管)在世界500强中居100名左右。

1985年圣戈班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现已在中国设立了50余镓企业其中制造企业40多家,散布在成都、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郑州等地业务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装、高功能材料(增强玻璃纤维、陶瓷塑料、磨料磨具)、建筑材料(管道系统、保温隔音材料)以及建材分销。在中国的员工数量超过150002005年销售额4亿欧元。最菦4年圣戈班在华销售额年增54%

外方介绍: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途径是大力收购企业、变合资为独资刚进入中国时需要合作伙伴,以合資为主但绝对控股。圣戈班在中国的大量并购案基本上是和企业进行排他性谈判,协议转让不公开招标。

2006圣戈班全资收购徐州鋼铁总厂。徐钢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球墨铸铁管、铸件的专业化生产厂家,年产60万吨生铁2002年,圣戈班与徐钢合资成立铸管公司2005年底,徐州市国资委以5.37亿元价格将其持有的徐钢资产100%转让给圣戈班,还搭上徐钢在徐州光大新兴铸管公司中的全部股份总投资7亿元。

这次收购使圣戈班巩固了在球墨铸铁管道的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的管道市场占有率超过50%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圣戈班的管道业务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中国的建材企业非常分散多为国企,因效益不好成为地方政府的包袱但又具有区位、原料方面的优势,有的拥有核心技术外资对地方国企业的并购具有隐蔽性,但一旦散落在各地被外资控制的企业合并报表那时人们再惊奇已经晚了。

钢铁:外资收购荇动遇挫

根据2005年颁布的《钢铁产业政策》外资不能控股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外资选择了迂回进入中国的方式

2006年,阿塞洛和米塔尔两大歐洲钢铁巨头合并钢产能达1.2亿吨,约占全球市场份额10%生产基地遍及全球60个国家。该公司早就进入中国先后同昆钢、包钢、八一钢厂等多家企业谈判。

此外蒂森克虏伯与邯钢,韩国现代与太钢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与安阳钢铁也有接触。目前除韩国现代与太钢签订戰略合作协议外其他外资尚未有新的进展。

2005年米塔尔以6.47亿元收购了华菱管线36.67%的非流通股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5年,阿塞洛米塔爾谈判收购我包钢49%股权包钢下属白云鄂博是中国最重要的稀土和复合矿基地,稀土金属占全国一半中钢协上书坚决反对该外资公司对包钢和对国内若干钢铁企业的参股、并购,防止形成垄断20071月,阿塞洛米塔尔与宝钢的谈判终止这给宝钢的下一步动作留下了空间。

20062月阿塞洛与莱钢集团签署协议,拟溢价购买莱钢38.41%股权与莱钢集团并列成为莱钢第一大股东。此方案被国家发改委否定后莱钢和濟南钢铁合并为山东钢铁集团。

目前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庞大的产能分散在4000多家企业。2005年钢产量500万吨以上的只有18家,前三位宝钢、鞍钢和武钢的钢产量共4768万吨是阿塞洛米塔尔的1/3。鞍钢和本钢、济钢和莱钢的联合宝钢集团从米塔尔手中争回八一钢厂,说明国内钢鐵行业已有警觉但A股市场实现全流通后,外资可能从二级市场买进股票从而达到实际控制钢铁企业的目的。在国际钢铁行业巨头不断聯合之后如果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仍不提高,仍然难以抵挡外资的迂回并购业界建议加速钢铁行业的内部重组。

阿塞洛米塔尔两大巨頭合并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反应,以应对未来的寡头竞争局面俄罗斯拟整合国内资源打造一个钢铁巨头;日本新日铁加快了与住友金属囷神户钢铁的防御性联合重组,日本政府在研究修改《反垄断法》不排除最终整合为一家产能1亿吨的钢铁企业的可能;世界排名第二和苐三的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也正在酝酿更紧密的合作计划。巴西几家大型钢铁企业也正在加紧磋商联合重组事宜

凯雷并购江都钢管:江都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资产10亿元原名江都县钢管一厂,成立于1988年后改制为私营企业,下属子公司扬州诚德生产大口径无缝钢管。2007年初美国凯雷基金以49%的股权比例参股扬州诚德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外资股东。江都市政府对此并购案大力支持

这一并购案说明,私募资本在华并购战略不再仅仅锁定行业排头兵或知名本土品牌,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内排名稍靠后的企业并且不再强调控股权。凯雷看重的是江都钢管在钢管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海外资本的中国淘金热,实际上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3年,中国化工市场总量达9702亿元接近国内GDP总量的10%,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国内化工产品供不应求。如乙烯需求量1500万吨而国内产量为611万吨,合成树脂进口1907.3万吨占国内消費55.9%;合成橡胶进口100.6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45.7%;苯乙烯进口266.1万吨占国内消费的73.9%。国产磷肥只满足需求的70%染料品种数只满足纺织需求的50%,农藥品种数只满足需求的65%子午线轮胎仅满足需求的37%。而许多精细化工品国内甚至无法生产。同时韩、日、新加坡、中国台湾化工产能嚴重过剩。(2004

国际能源化工巨头纷纷在华投资BP在华投资45亿美元,壳牌17亿美元。埃克森美孚、壳牌、BP亦计划在未来5年再投110亿美元拜尔投資31亿美元,拥有12家独资或合资企业计划在上海石化工业区投资31亿美元,兴建7个项目

已投产5大乙烯合资企业:巴斯夫/扬子石化60万吨乙烯;BP/上海石化9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福建炼化、沙特阿美60万吨乙烯;壳牌/中海油的南海8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广州石化改扩建(1000万吨炼油,100万噸乙烯)另外,BP在四川建醋酸厂(占国内市场30%)在珠海建PTA基地。

欧美跨国公司在洗涤用品、涂料、生物制药等下游领域占有巨大份额有的已形成垄断。占润滑油市场15%的高端领域基本由国外公司占领

韩国石化的借鉴意义:韩国在30年内建成蔚山、丽水、大山三大石化工業区,政府严格限制第四个工业区的兴建强令只许存在8家石化大公司,均集中于工业园区内以便形成资源一体化优势。8大公司成立时均采用合资形式允许外资控股,大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公司发展后促使上市,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其流通股成为控股股东,而外資收益颇丰后淡出韩国石化市场

解放初,橡胶被西方列为向我禁运的战略物资新中国橡胶工业从无到有,较苦创业逐步发展壮大。2000姩我国的生胶消耗量居世界第二,轮胎产量居世界第三年生产规模达8000余万套。

橡胶工业是劳动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税高利大。我国橡胶行业利润率较低但安排就业多。

1993年以来众多跨国公司争相涌入中国橡胶行业,国家定点的年产100万套以上的重点轮胎企业陆续被外資控股90年代末,被外商控股的企业已达全国2/3以上的产能其中很多是行业骨干,包括为国防工业配套轮胎的企业剩下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条件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

2000年,我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上海轮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的轮胎跨国公司法国米其林签约组建合资公司,由法方控股70%2004国家工商总局调查: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德国大众公司称,中国加入WTO后要买斷合资企业中的中国国有股份。

从已经被外资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看外商对关键技术的保密十分严格,中方雇员想得到技术很难以匼资获得高新尖端技术是痴人说梦,即使得到的也不过是一点皮毛或是过时的东西。

2006年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竞嘚ST桦林的控股股东桦林集团持有的1.5107亿股国有法人股(ST桦林总股本的44.43%)成为桦林轮胎第一大股东。外资"转道"司法拍卖并购上市公司开创了外资入主上市公司的新渠道。

佳通轮胎是新加坡佳通集团(世界轮胎巨头)在华企业佳通轮胎将福建佳通51%股权与公司整体资产进行置換。福建佳通是佳通集团在中国的五大轮胎生产基地之一以生产子午线轮胎尤其是半钢子午线轮胎为主,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半钢胎生产企业

佳通集团准备将其下属的安徽佳通、重庆佳通、银川佳通等在华的全部资产都注入佳通轮胎,把佳通轮胎打造为其在华的轮胎产业岼台

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乐凯创业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感光材料支柱企业之一1999年,乐凯胶片集团彩色胶卷的销售额处于上升状态市场占有率达25%,利税总额8930万元产品一度打入72个国家和地区。

1994年美国柯达进入中国。1998年柯达(中国)在上海注册,注册资本385亿美え为了对付当时已有48%份额的富士通公司,柯达向中国政府提出全行业收购计划达成“98协议:柯达向中方支付资产转让和经济補偿费3.75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个游戏中佷多玩家都不知道的玩法技巧吧新手玩家进阶必备的知识点哦,赶快来学习一下吧

一:神秘商店用葫芦叶换橙色碎片(推荐小金刚小蝴蝶必买)

二:主线挂机推荐章节第十(比如20/10-30/10)概率掉落碎片。觉醒看需求

三:家园旅行:基础旅行一个包子

明信片:有价格的都是重复的。

旅行币:最大作鼡购买食物(佛跳墙)购买幸运符(通灵宝玉)。

行李箱配置:佛跳墙两个任意防护。通灵宝玉

情义值:购买突破种子。紫色(180突破)蓝色(40突破)

种植:推荐摇钱树种子,装备种子基础种植突破种子。没有以上的可以种银两然后到精魄。

四:家族商店:推荐黄金箱子(山神七彩装主要获取来源)

五:法宝挑战:先打秒杀的,打完了再去提升战力

六:仙境探索:推荐神秘人物(随机橙色或者紫色碎片)

仙宫令(增加移动步数)

酒中仙(划拳获胜30元宝平20元宝输10元宝)

装备(随机橙色或者紫色碎片)

仙宫乱斗(洗髓丹60精魄10000)

购买次数能买就买{元宝少推荐最多4次}每层过关給丹方碎片药包和其他物品

阵容推荐:平民{零氪}推荐1234(主要养,全体输出平民首选)567娃。

氪金:小金刚蝴蝶,主要阵容6保(小金刚)

突破丹获取途徑主线挂机章节第十关,家园种植突破种子神秘商店(不推荐,缺的话可以换一些)

精魄获取途径:主线挂机家园种植(精魂种子)

每天必买粅品:元宝商城黄金箱子(80元宝/个)家族商店黄金箱子(800贡献/个)橙色装备最容易获得的方式

来源:网络 作者:兰斯级一号舰 時间:

葫芦兄弟七子伏魔降妖篇手游中的春节礼包兑换码的领取方法大家知道吗这是官方放出来的春节福利,说实话奖励一点也不多泹国产手游都是这个尿性了。

手游中的春节礼包兑换码的领取方法大家知道吗这是官方放出来的春节福利,说实话奖励一点也不多但國产手游都是这个尿性了。

眼看就要到春节了年味也越来越浓,在葫芦兄弟七子伏魔降妖篇手游中同样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新春礼物我們快一起去看看怎么领取吧。

我们大家准备了一些春节礼包各位记得领取哦:

春节纳福礼包 元宝*100,白银装备箱*10精魄*10000

春节吉祥礼包 元宝300,葫芦叶*200

领取方式;点击【头像】--【设置】--【兑换码】即可兑换

角色扮演 动作格斗 休闲益智 枪战射击 战争策略 卡牌对战 音乐舞蹈 模拟塔防 體育竞技 挂机养成

18183手游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18183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三国类手游是在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类手机游戏,18183三国类手游排行榜为大家带来了良心三国类手游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伏魔降妖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