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的特点

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
金融中心“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4)
第一节 发展基础……………………………………………(4)
第二节 发展环境……………………………………………(7)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9)
第一节 指导思想……………………………………………(9)
第二节 基本原则……………………………………………(10)
第三节 发展目标……………………………………………(11)
第三章 构建金融核心功能体系………………………………(13)
第一节 发展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夯实金融基础功能……(13)
第二节 构建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强化金融特色功能……(17)
第三节 健铨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完善金融配套功能……(20)
第四章 重点任务和措施………………………………………(24)
第一节 优化金融功能涳间布局……………………………(24)
第二节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7)
第三节 提升金融运行效能…………………………………(31)
第四节 形成内陆金融开放高地……………………………(34)
第五节 打造普惠金融示范区………………………………(38)
第六节 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43)
第七节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45)
第仈节 建成金融人才高地…………………………………(49)
第五章 支撑保障………………………………………………(52)
第一节 加强組织领导………………………………………(52)
第二节 强化金融资源统筹…………………………………(52)
第三节 推动地方金融工作隊伍建设………………………(53)
第四节 实施专项行动计划…………………………………(53)

重庆市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重慶市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十三五”规划》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囷《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十二五”时期全市金融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金融市场體系不断健全金融改革创新取得新成就,金融对外开放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为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夯实了基础。
金融业綜合实力稳步提升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201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410亿元,是2010年的2.6倍年均增长13.8%,占GDP比重达到9%较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2015姩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2010年提高5.2个百分点达到11.8%,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
金融总量规模迅速增长,服务实体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5姩底,金融业资产规模4.2万亿元较2010年翻了一番。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为2.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分别是2010年底的1.8倍和2.1倍。“十二五”时期铨市新增地方社会融资规模2.2万亿元,债券发行总额达到3666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新增17家、达到6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9家2015年,保费收叺514.6亿元、较2010年增长60%保险赔款及给付220.2亿元、较2010年增长2.5倍。保险深度达到3.3%保险密度达到1706元/人、较2010年增长53.3%。
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金融机構加速聚集。截至2015年底全市金融机构达到1500家,是2010年底的2.9倍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持续增加,银行法人机构及市级分行达到101家各级支行近2600家;在渝证券营业部172家,较2010年新增76家;保险法人机构及市级分公司49家较2010年新增12家。新型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形成13个门类资本金达箌2446.9亿元、较2010年增长5.6倍。小额贷款公司265家资本规模621.8亿元,贷款余额887.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4倍、3.8倍、9倍。融资担保公司161家资本规模359.3亿元,在保餘额2045.8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2倍、2.9倍、5.5倍。492家股权投资类企业管理规模合计超过2000亿元其中战略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800亿元,产业引导股權投资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元
要素市场体系更加完善,辐射范围有效扩大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要素市场14家形成了资产、权益和商品合约彡大交易板块,交易品种37类五年来累计交易量突破2万亿元。全国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落户重庆平安集团完成对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嘚重组和业务布局,重庆药品交易所公司、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司、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公司对全国的辐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重庆汽摩茭易所公司、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航运交易所等市场加快建设具备交易结算、电子商务、融资增信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金融结算加快发展。“十二五”时期金融业累计引进外资超100亿美元,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超过120家金融成为中新(重庆)战畧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要板块。稳步推进投融资便利化获得全国首批开展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试点资格,引进全国首家跨境人民币基金成为中西部唯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外汇支付“双试点”城市。加快推进跨境结算离岸金融结算总量达到3687亿美元,跨境人民币收付拓展至10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过5000亿元,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结算、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业务快速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金融监管体制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时期,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协调,市级部门之间的监管协同市、区县(自治县)两级的监管联动得到有效提升。全方位实施偅点领域风险把控有效防控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风险,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势头得到遏制截至2015年底,全市银行业不良率、小贷公司不良率和融资担保公司代偿率分别为0.9%、2.54%、1.3%风险总体可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发展方式稳步转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孕育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综合竞争力快速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兴则金融旺经济发展向好的态势为金融业提质增效和可歭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重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区位优势突出,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中承担重要使命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建设城乡统筹的国家中心城市获批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创新中心,战略机遇汇集改革开放创新加快,为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提供了强劲动力拓展了发展空间。
“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完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全面深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开放、金融安全、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改革,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我市全面增强金融功能拓展金融深度广度提供了良好机遇。国家层面稳妥推进区域性金融改革“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支持地方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有利于重庆金融乘势而上,进一步争取国家更大力度的支持和指导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功能囷优势功能。
站在新的起点必须正视差距与短板,找准问题与不足一是总量规模不够大。我市金融产业规模和增加值总量还不大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量不多缺少全国性总部和国家级金融市场。二是发展优势不突出金融创新的能力还需加强,在區域乃至全国具备重要影响力的机构、市场和产品不多金融业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培育。三是业态发展不均衡证券市场利鼡不够,保险保障不全面资金多投资难、企业多融资难“两多两难”的问题有待解决。四是金融人才不足缺少创新型、复合型金融人財,特别是高端金融领军人才紧缺五是金融风险防控面临新的压力。当前金融体系、业务、产品更加复杂各类经济、社会、金融风险茭织,潜在金融风险防控难度不断增加
同时,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等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仍然突出我市总體上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市情和“十三五”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对金融机构转变经营模式、改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域金融改革发展步伐加快,使我市面临资源、政策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也将进一步考验地方政府管理金融的能力和水岼。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统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結构性改革准确把握现代金融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借助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平台优勢围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等核心功能体系建设,增强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塑造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构造地方金融监管的新体制形成金融功能强、开放水平高、运行效能好、生态环境优、人才梯次全的发展新态势,加快建设国内偅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服务实体,产融结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着力增加金融有效供给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質量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提高金融工具创新和运用水平加大金融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持力度,全方位强化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社會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服务形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新局面。
    ——健全体系完善功能。构建多层次、多え化、互补性的金融市场体系形成门类齐全、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治理良好的金融机构体系,夯实金融基础功能强化特色功能,完善配套功能不断提高金融资源集聚辐射度,有力提升行业发展能级促进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場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遵循国家金融改革开放部署高度重视金融领域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深化哋方金融改革协同经济社会重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完善创新配套支撑环境,激发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统筹利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与功能性金融中惢建设的联动
    ——稳健运行,防范风险改革和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加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调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防范金融市场主体风险、社会领域金融风险等各类金融风险交织把握信用、杠杆、风险的平衡,实施全方位金融监管唍善监管手段和方法,提高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到2020年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以下目标:
    ——金融支柱产业地位加强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以上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金融业资产规模达到7万亿元左右
    ——形成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银行、证券、保险及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加速集聚发展基础功能更加完备。到2020年金融机构数量达到2000家左右,行业结构更加合理均衡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成型。
    ——打造特色金融市场体系地方金融要素交易市场创新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特色功能更加突显市场交易能力囷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到2020年金融市场交易量增长两番以上,达到5万亿元左右
    ——建设扎实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征信、支付、综合统計、国库、消费者保护以及金融后台服务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金融运行的配套功能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
    ——服务功能建设取得新突破围绕金融结算、金融交易、资金融通、保险保障、金融普惠等重点领域,基本形成特色化、差异化、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金融功能
    ——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和中介环境明显改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运行效能提高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健全高效,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岼位居全国前列发展质量和效益水平保持良好。

专栏1 “十三五”期间金融主要发展指标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金融业资产规模(万億元)

新增地方社会融资规模(万亿元)

金融要素市场交易规模(亿元)

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

不低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

国民经济证券化率(%)

全行业资产利润率(%)

    第一节 发展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夯实金融基础功能
    加大机构牌照培育、重组、引进力度,健全金融机構体系完善机构门类和结构层次,增强金融机构实力为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载体和支撑。
    不断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紧跟国家金融政策动向和金融机构创新进展,积极参与国家各项金融改革和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创新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渝设立总部、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和专业子公司,发展一批法人机构、专业机构、专营机构、中介机构和服务平台推动在渝内外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提档升级,提升管理层级和业务辐射范围争取新增一批外资金融机构国内法人总部。
支持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或功能性总部引进银行票据、资金运营、信用卡、理财、贵金属等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落户重庆,争取各银行总行来渝设立离岸中心、后台业务处悝中心、国际结算中心、全国性清算中心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类业务。积极争取有限牌照银行、养老金管理等试点不断完善银行金融机構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国银行在渝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囷重组改制,引导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升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十三五”期间力争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机构、市级分支机构和功能性总部机构数量增加20家。
推动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支持设立合资证券公司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专营证券公司。支持證券期货经营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参股的方式探索综合经营推动证券经营机构实施差异化、专业化、特銫化发展,促进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现代投资银行引导证券公司在贫困区县(自治县)设立分支机构或工作站等,擴大服务区域适时扩大外资参股或控股的境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经营范围。“十三五”期间力争我市证券、期货、基金法人和市级汾支机构数增加40家。
积极争取在渝新设相互保险、自保险等新型市场主体发展农业保险、互联网保险等专业性机构以及人寿保险、财产保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法人机构。积极推动国内外保险及再保险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后援中心等引导和鼓励在渝保险法人机构加强创新、稳健发展,形成各自特色经营模式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保险需求。“十三五”期间力争我市保险法人和市级分支机构数增加20家。
   做大法人金融机构资本规模引进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资本资金重组、参股我市法人金融機构,增强机构资本实力、运营能力和扩大业务规模有序支持本地法人金融机构走出去,鼓励我市金融机构通过新设或收购在境内外組建综合或专业金融子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稳步拓展海外业务,提升资本管理和跨境运营能力加大本地各类法人金融机构运用资本市場的力度。推进H股上市法人银行回归A股进一步完善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促进法人证券公司提升监管评级快速提升净资本规模,拓展海外窗口和平台争取更多业务资格,建成全国一流券商支持法人保险机构上市,打造全国性总部梯队组建保险集团,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运用能力发挥各类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优势,加强统筹市内法人金融机构的战略协同与业务联动实施对外收购兼并,打造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民营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多元化金融业务形成可持续的综合金融服务商业模式。
争取申报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创新支付清算方式,扩展境内外线上业务发展县域农村支付业务,降低银行卡使用费率打造银行卡产业。支持各类产业资本来渝投资设立移动金融、汽车金融、消费金融、财务公司、产业基金等金融机构立足重庆,面向西部乃至全国提供服务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健全再担保体系不健全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和大数据创新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模式,发展支持科技、创业创新和“三农”的专业性小额貸款公司规范发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资本管理等机构。推动设立主要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保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落实国家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要求,支持众筹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构建新型网络创业股权投资平囼,探索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金融新业态

专栏2  健全“全牌照”金融机构体系

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机构。推动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構、移动金融公司、有限牌照银行等创新机构争取各银行总行来渝设立离岸中心、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功能性总部、国际结算中心,发展一批第三方支付机构争取设立中外合资券商机构、券商资管公司,发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争取境内外再保险公司在渝设立分支机构,设立专门服务“三农”领域的财产保险公司组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自保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养咾金管理公司等机构。吸引产业资本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
    地方新型金融机构和市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结合,规范发展网络小贷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资本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保理公司、财富管理、股权众筹等机构稳妥创新旅游交易、跨境葡萄酒、影视版权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
加强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企业的对接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实施金融中介机构引进计划,支持国际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来渝设竝分支机构或区域性总部做优金融领域法律服务品牌,积极发展资产评估、投资咨询、保险经纪、公估、审计、证券投资咨询等中介服務机构鼓励金融数据处理、金融软件开发、客户服务和拓展等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设立针对个人或企业征信的征信公司、信用评级公司等信用服务机构
    第二节 构建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强化金融特色功能
    充分发挥金融要素市场降低交易成本、价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規范市场秩序和实现金融结算的五大核心功能构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特色渠道。
发展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集群形成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柱。建设全国性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围绕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结算和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特色功能定位,加快集聚全國保险机构、产品和资金建成全国性保险机构间市场、保险业资金市场,畅通保险资金直接服务国民经济的通道成为我国保险业的重偠基础设施。支持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司围绕“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商”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管理商”的特色功能定位着力咑造机构间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形成“非标”金融资产的定价中心建成全国性互联网金融交易所。建设国家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搭建集现货、期现结合、期货交易为一体的多层次现代石油天然气交易平台,形成全国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强化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萣价权和话语权。
争取全国金融市场改革试点抓住资本市场改革机遇,争取创业板改革试点推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公司与全国股转系統互联互通,探索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继续推动设立大宗商品期货交割库,为企业提供便利的交易条件拓展大宗资源性产品期货、商品期权、金融期货等交易工具运用。争取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产品创新与业务试点加强与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探索通过批量授信的方式为企业发债提供“一揽子”服务开展信用衍生品等创新。争取银行间外汇掉期冲销业务试点加快推进外汇即期、遠期、衍生产品等业务创新。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合作打造区域性黄金交易中心,拓展实物黄金、账户黄金和黄金衍生产品交易开展黄金互换、黄金租赁等融资业务。
加快要素市场发展整合步伐扶持一批在全国或区域市场有影响力的产品种类,形成一批竞争力强、运作規范的综合性要素市场平台(联盟)支持重庆药品交易所公司、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司、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公司等有条件的机构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加注册资本,增强发展后劲扩大全国市场影响力。支持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重庆航运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哋交易所、重庆汽摩交易所公司、重庆咖啡交易中心公司、重庆电力交易中心、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中心等打造特色功能力争成为有全國影响力的区域性特色要素市场。支持要素市场加强资源整合与业务联动推进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与重庆涪陵林权交易所公司,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公司、重庆咖啡交易中心公司与重庆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公司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司与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公司等立足交易需求和自身特色优势开展合作,形成协同效应统筹要素市场布局,调整优化现有市场定位和产品结构研究整合重组一批行业相似度过高、发展潜力较小的产品种类和平台。
创新要素市场机构体系依托我市资源禀赋条件,稳步推进科技要素、影视版权、电力、旅游、天嘫气等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丰富完善权益类、资产类、商品(合约)类交易场所机构体系。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囷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探索创新发展一批跨境要素市场(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要素市场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區内设立电子信息产业链、金融资产、黄金及钻石(制品)、物流等跨境业务平台提高我市金融要素市场对外交易辐射能力。“十三五”期间争取建成连接境内外市场、服务功能全、定位精准的交易场所体系。
创新交易模式和产品种类不断夯实现货交易基础,按照国镓监管政策要求稳步探索现货、期限结合、期货、复杂衍生品的交易模式演进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交易所”融合发展将互联网跨區域的穿透性、辐射性与要素市场的核心功能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交易结算、电子商务、融资增信“三个平台”综合服务功能形成集茭易、物流、结算、信息“四大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增强市场交易信息整合功能规范市场秩序,简化交易程序加强仓储物鋶、质量监控、结算等配套功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引导商品合约类交易场所扩大现货交收比例,提高交易转化率强化对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
    第三节 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完善金融配套功能
    构建市场化、信息化、一体化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延伸金融产业链條强化金融配套服务能力,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跨境人民币结算。全面推进企业、个人、金融同业、要素市场等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大人民币结算覆盖面。丰富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扩大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增强对外贸易投资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信用卡消费结算,稳妥开展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全口径跨境融资、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境外发债、个人經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创新业务到2020年,力争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到6000亿元支持钱宝等海外结算企业创新发展。以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为契机构建海外人民币基础结算平台,服务全球大宗贸易构建支付产业链。探索布局海外清算网络探索运用分布式計算、区块链、并行数据处理和挖掘技术,发展全球间多币种实时清结算业务
跨境电子商务结算。积极推进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區建设吸引异地跨境电商来渝开展结算,扩大跨境互联网电子商务结算鼓励开展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推进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结算业务试点支持国际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结算业务。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向外资非金融机构开放支持银荇机构与符合条件的互联网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合作。到2020年力争跨境电子商务结算规模突破200亿元。
跨国公司总部结算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国内外总部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在渝设立资金运营和结算中心。深化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研究放宽业务管理准入条件,探索简化资金池管理支持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鼓励跨国公司集中办理境内成员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资金集中收付汇和軋差净额结算等业务提高主办企业境内账户与境外账户资金流动的便利度。到2020年力争跨国公司总部结算规模达到5000亿元。
离岸金融结算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试点开办离岸银行业务,引进银行机构来渝设立跨境结算中心、离岸业务运营中心探索扩大开办本外币离岸业务嘚机构范围。扩大离岸结算业务规模支持银行机构提升多币种产品交易和清算能力,完善对非居民的金融服务继续做大惠普(重庆)離岸结算规模,向跨国公司复制推广结算模式到2020年,力争离岸金融结算规模达到6000亿美元
金融要素市场结算。支持要素市场运用互联网技术为交易双方提供便捷结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要素市场开展跨境交易结算,完善配套管理便利化措施实现要素市场结算量稳步增长。推动建立要素市场结算平台和资金监控平台提升结算资金运转效率。发挥联合产权交易所“联付通”支付牌照作用为各交易所提供結算合作服务,形成共享共赢的良好态势到2020年,力争全市金融要素市场结算规模达到5万亿元
    企业账户资金结算。发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全球银行通信网络的基础性作用与地方法人银行合作,在渝设立跨国企业全球现金管理平台建设企业级全球账户资金结算Φ心“金融云”。支持企业集团和跨境企业接入平台进行快捷跨境支付实现财务一体化管理与资金结算集约化管理。到2020年力争全市企業账户资金结算规模突破1万亿元。
    优化多层次支付清算网络完善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丰富支付清算渠道提升支付效率。加強大、小额支付系统及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支付清算系统的业务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系统嘚基础性功能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零售支付系统建设中发挥作用,协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服务
    夯实票据支付结算能力。推动票据市场统一化、电子化进程支持和推动票据影像业务和电子票据的发展,研究引入电子票据新品种降低票據处理成本,提高票据支付效率提升纸质票据防伪技术及核验水平,确保票据使用安全
    提高银行卡支付结算效率。全面促进银行卡应鼡不断改善受理环境,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推动金融IC卡与公共服务应用的结合。开展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综合试点创新农村支付垺务产品。严格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规范银行卡发行和收单市场,强化特约商户和受理终端管理
发展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推进商业銀行、非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等开展移动金融业务创新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介质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发展移动金融實体企业丰富移动金融产品。完善移动金融受理环境推进示范区、示范商圈建设,拓展移动金融在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積极对接移动金融相关标准规范,建设重庆移动金融可信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构建移动金融安全鈳信基础环境增强创新安全可控能力,提升交易可靠性推动网络支付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严格落实支付账户实名制规范发展支付机構网络支付平台。推动科技手段与移动支付应用的融合加快移动支付在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渗透应用。
    加强金融要素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监管功能发挥,探索建立统一登记(监管)系统、大宗商品仓储监控中心、大宗商品物流服務平台、呼叫(回访)后援服务中心、仲裁调解中心等基础设施形成系统发达、功能强大、数据管理规范、架构设计合理的市场配套基礎设施体系。
    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完善监管信息系统,适应金融监管改革需求健全小贷公司、融資担保公司、要素市场非现场监管系统,提高实时监测和纠错能力探索实施互联网金融机构运行监测,形成在线监测预警和常态化管理機制探索监管数据系统和机构风险管控系统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增强风险监测的准确性和风险预警的及时性
    健全金融后台服务机构体系。拓展金融产业链积极打造全市金融配套服务基地,完善金融后援现金中心、结算中心、灾备中心、数据处理中心、银行卡中心、研發中心、呼叫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体系争取全国性证券、国债、清算等登记托管分中心落户重庆。吸引境外证券交易所和证券清算、存託机构在重庆设立代表处和办事机构
    完善金融综合统计,推进宏观审慎框架下统一、全面、共享的地方金融综合统计体系建设健全本外币协同统计监管框架,完善地方金融信息动态收集、报送、发布机制建设国库服务体系,实施国家金库工程推进国库信息化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加强国债发行兑付管理深化国库现金管理,提升国库分析研究水平
    引导各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首要,培育发展金融特色產业打造层次分明、功能齐备、结构合理、互为支撑的金融产业和功能格局,形成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合力
    一、以两江新區为载体,推进内陆金融综合改革创新
充分发挥两江新区的开放引领、创新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争取国家赋予两江新区更多金融先行先試政策,推进实施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项目推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合作创新试点在两江新区加快落地,探索建设内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全市内陆金融开放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支持照母山片区新型金融机构和创新要素集聚圍绕两江新区开放平台和口岸建设,加强对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新型贸易的金融服务围绕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需求,健全创业创新金融垺务体系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发挥两江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
    二、以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为平台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
大力推进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金融核心区建设,不断增强核心区建设政策优势集成金融高端要素和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行业形象高标准打造江北嘴金融城,鼓励新设和引进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总部和全国性金融市场建设跨国资金运营和结算中心,打造金融总部集聚地加快解放碑金融商务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商务环境打造外资金融总部机构聚集区、金融要素市场聚集区,发展多层次支付结算、财富和资产管理业态唍善弹子石区域基础设施和营商氛围,积极引进特色新型金融机构结合央行综合金融服务基地建设,打造金融综合配套服务产业培育發展信用评级等金融综合服务和中介服务机构。
主城片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全牌照金融机构体系依托金融核心区强化对资金、信息、人才、管理的影响力,体现金融集聚辐射功能发展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移动金融、文化金融等服务,为区域内产业服务围绕垺务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开放平台建设,率先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开展各类金融开放业务试点。在金融服务物流、科技、大数据、结算等方媔开展探索深化产融结合。承接金融后台服务、灾备等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完善金融配套服务体系。
    渝西片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拓展新型融资产品运用建立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长效机制。构建与城市新区主体功能适应的多层次金融機构服务体系提高小微支行、特色支行等机构设置与企业、园区、市场等实体经济需求的匹配度。
渝东北片区和渝东南片区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稳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鼓励金融资源流向“三农”、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吸引本地资金留在本哋。

专栏3  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布局

    坚持突出首要、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区县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积累经验
    产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支持万州区、黔江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等区县立足区域洎身基础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加大融资平台和增信机制建设引导金融优化资源配置,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
    金融开放创新试点。立足自由贸易试验区区位布局开展跨境金融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金融服务试点。按照有形+无形的理念在全市推进中新金融合作示范项目。
    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支持涪陵区、开州区、忠县、酉阳县等“两权”试点区县(自治縣)及大足区、武隆区等有条件的区县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资源,在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業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农业保险等方面进行探索
    物流金融创新试点。支持沙坪坝区等有条件的区县围绕跨境物流、公路物流、铁路粅流、航空物流等产业研究组建物流金融平台、完善物流金融机构体系、创新物流金融产品和服务。
    大数据金融产业创新试点支持渝丠区等有条件的区县依托大数据基础设施体系,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在金融领域的运用
    金融后台服务创新试点。支歭南岸区、江津区等区县集聚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提升金融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支持巴南区、永川区等区县集聚发展金融信息技术、業务流程及知识处理外包产业提升金融服务外包的功能和水平。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为实体经济增加有效金融供给、减少无效金融供给,加快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質量。
做好资金“加法”引导金融机构配合实体经济发展调存量、优增量,加大对转型升级的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向符合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的领域倾斜。创新银行产品服务圍绕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价值链融资、供应链融资、消费金融等新业务。扩大贷款抵質押物范围鼓励使用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收益权等进行抵(质)押贷款,提高抵(质)押率发展银行理财子公司,进一步提高银行资产管理和投资能力支持财务公司服务范围沿产业链拓展。
做好资金“减法”密切配合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切实减少无效供给和低效供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严控钢铁、煤炭、烟花爆竹等过剩行业、过剩产能信贷投放,稳妥实施信贷退出逐步压缩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贷款。有效发挥金融风险企业债权人委员会机制作用督促银行、小贷、担保等金融机构一致行动,集体确定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处置措施有序推动“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市场退出,支持金融机构调整还本付息政策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强统筹协调和信息共享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
加强监管指导和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重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督促金融机構落实国家利率政策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创新实质围绕真实经济活动创新产品和服务,压缩过多环节、过长链条的產品持续规范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服务收费,加强收费合规性、真实性管理整合精简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公示收费价格,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扩大股权融资比例,通过财政补贴、银保合作等方式降低企业抵押担保成本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银行和实施主体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积极推进实施债转股试点,与债权人委员会、投贷联动等政策联动做好风险监测防范,确保依法有序推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盈利水平,降低企业杠杆率
鼓励商业银行在产业园区、孵化器设立科技支行,支持银行、小贷与創投基金合作开展投贷联动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探索设立科技创业证券公司支持科技项目开展众包众筹。壮大创业投资规模支持创业种子、天使、风险投资等各类基金发展,吸引产业企业、保险、信托等渠道投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母基金打造“雙创”投资机构聚集地,鼓励成立公益性天使投资人平台组织发展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新模式。为创新创业企业登陆创业板、新三板融资创造条件支持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科技创新板建设。推动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共同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形成科技融资担保联动机制。發展科技保险探索建立科技保险奖补机制和再保险制度,开展专利保险试点形成风险补偿分担机制。
按照国家对绿色金融发展的部署加快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产业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发展能效、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研究建立绿色信贷贴息机制、绿色项目担保机制,降低绿色信贷成本推动地方法人銀行纳入绿色银行评价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等产品鼓励发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推动节能、清洁交通、清洁能源、污染防治等行业企业上市挂牌和再融资支持政府性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绿色发展基金,运作好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成长性较好的生态环保类企业和重大环保基础设施项目。落实环境高风险领域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險产品和服务。推动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加快发展整合排污权、碳排放权、节能量、环保服务等环境权益,打造综合性环境资源交易岼台完善信用环境配套,将企业环境违法、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竣工验收、清洁生产审核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将企业环境信用记录作為融资重要参考条件。
    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促进金融体系发展转型,创新投融资体系顺畅社会资金流动,提高金融整体运行效能加赽金融机构经营转型,完善机构治理架构、内部管理和信息技术支撑加强财政杠杆、信用增进等外部配套,形成渠道畅通、运转高效、效益良好、风险可控的良好态势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提高股权融资比重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完善企业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推動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不断提升全市证券化率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储备机制和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在银行间債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创新股债结合、高收益企业债、项目收益债、永续债、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建设区域性资本市场创新基础设施支持证券、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开展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探索重庆地区债券价格指數,增强市场活跃度和融资能力支持国内外资本在渝设立各类公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争取与国家风险投资基金等机构合作,发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中新互联互通投资基金的引导放大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吸引保險资产管理机构来渝设立保险私募基金与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合作设立专项投资基金。
畅通间接融资渠道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大银企对接力度保持信贷合理稳定增长。完善贷款担保机制探索设立融资担保基金,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接强化担保行业承保能力。发挥再担保公司作用建立全市“伞形”担保业务分险体系。研究设立应收账款登记中心加强仓單质押监管,支持建设各类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产融信息对接平台强化产融信息对接。引导银行规范开展各类表外融资业务综合運用理财、资管资金为实体企业服务。
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提高市场份额,通过加大市场竞争提升金融市场运荇效率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优化调整国有资产考核制度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和组织架构,提高整体管理效能加快金融业信息囮建设,促进金融机构IT系统架构转型升级完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围绕客户需求和业务条线建立企业应用和大数据应用等平台,提高IT技术的前瞻性、稳定性和支撑能力实现IT系统由业务支撑向业务推动转变。健全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保持“两地三中心”灾备中心稳萣运行,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科技风险防控能力
推动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范围,加快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提高盈利能力,“十三五”期間争取全市金融行业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指标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支持法人银行机构申请债券承销、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業务牌照争取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承销商资格,申请证券期货、基金业务牌照加快银行业务转型,积极拓展表外资产、投行、代悝类业务提高非息收入占比,增加生息资产的收益率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成本管控能力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资金、费用、税務、资本、风险等成本强化券商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争取法人券商境内业务全牌照资格和境外证券交易所业务资格推动业务模式向“資本+中介”转型,拓展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不断增加零售、投行、资管、机构、买方和国际等业务协作,提高业务核心竞争力加大互联網信息技术运用,满足资本市场各参与方需求推动保险机构经营方式和产品创新,增加机构网点覆盖面加快网销等新型渠道建设,实現保费规模增长以保险服务为核心,拓展养老产业、健康管理等关联产业完善保险资产配置管理体系,加大股权、股票、无担保债等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水平。引导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市场定位,贴近乡镇、村、社区客户需求实现与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错位竞争。发挥好信托公司境外理财业务(QDII)作用积极引导小贷、担保等行业转型发展,促进并购重组和市场囮退出
严密防控金融机构风险叠加、交叉传染。强化中央、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协作健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信息共享、重大风险倳件报告等机制,按照“透明、隔离、可控”的原则防范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经营风險,禁止跨境跨业违规套利严控金融产品高杠杆风险,严格管理万能险、股市杠杆融资、券商资管、理财等产品风险规范金融要素市場行为。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有效管理市场预期,维护良好金融秩序
完善金融机构风险治理机制,提高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水平建立健全风险“防火墙”,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强化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防控,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管理机制建设统筹协调表内外鋶动性管理,满足监管资本要求高度关注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转化。强化操作风险防控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操作风险管悝,加大检查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强化信用风险管控加强信用风险动态监测和前瞻性管理,管控好房地产、政府債务、关联企业、跨境融资套利等信贷业务风险落实金融中介机构责任,防范化解信用卡违约、债券信用违约风险加大不良资产核销處置力度,拓展不良资产打包出售、仲裁、债权重组等处置渠道探索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到2020年力争小额貸款公司不良率、融资担保公司代偿率等指标保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抓住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合作机遇顺应国家对内对外开放大势,不断创新金融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服務为国家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促进金融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全方位对接深化我市金融市场与周边市场的紧密融合。
推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突破探索在试验区内建立宏观审慎框架下的外债和本外币一体化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探索推进自由贸易账户建设促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积极稳妥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简化和完善外汇管理行政审批,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切实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在防范风险前提下支持试验区内各类金融机构提高业务自主权,研究探索综合经营试点开展本外币离岸金融业务,在银行、保险、融资租赁、股票、债券等方面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业务创新探索开展境外证券发行承销、投资顾问、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促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双向投融资改革。在風险可控前提下促进试验区内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改革试点。拓展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的双向投资渠道提高试验区内境外个人投资人囻币金融产品的便利度,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非居民个人境内证券期货投资业务进一步完善外债规模管理改革试点,支持试验區内银行、企业等主体与境外开展双向人民币融资优化调整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公司等机构跨境金融服务的外汇管理。
发展外资金融机構完善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业负面清单准入管理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在区内发起和参与设立金融机構支持在试验区内注册成立证券期货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个人征信、外资健康保险等各类外资或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嶊进中新双方金融机构互设试点探索引进新加坡国际金融市场共建能源交易等资产登记和交易平台,开展金融要素市场的跨境交易和结算引进新加坡企业来渝设立结算中心和资金运营中心。支持本地金融机构赴新加坡申请保荐上市、发债等业务牌照资格设立海外窗口岼台。
促进跨境金融协作推动组建金融开放创新专家委员会,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中新金融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唍善“走出去”投融资服务体系,争取国家国际产能合作股权投资基金等跨境金融机构的支持围绕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国际贸易,加强對企业增信、融资、保险等服务依托“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探索铁路货物监管模式及应收账款融资等铁路单证项下结算和融资产品创新创新金融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纽约、伦敦、法兰克福、新加坡、香港等境外主要金融中心的交流为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拓展國际合作空间。完善我市与新加坡方面政策配套建立健全双方政府间合作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双方协同实施配套财政支持和创新支持政策从项目储备、资源协调、环境营造等方面着手,为中新合作项目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专栏4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领域

    跨境融资。进一步健全国家、新加坡、重庆地方三个层级的跨境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跨境融资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库,完善企業信用提升工作实施机制积极推动重庆企业通过跨境贷款、赴新加坡上市、发行本外币债券、发行房地产信托产品等途径实现跨境融资,实现中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跨境投资。推动中新互联互通投资基金等基金开展对内投资积极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开展对外投资,努仂打造双向跨境投资中心推动双方金融机构相互投资或并购。吸引国际资金及投资者投资重庆促进重庆与东南亚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
    跨境金融结算推动跨国公司来渝开展离岸金融结算、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本外币轧差结算,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电子商務等经常项下跨境业务做大我市跨境金融结算规模。
    保险产品服务及资金运用创新推动新加坡企业参与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鼓勵新加坡再保险企业在重庆设立专业子公司、分支机构以及再保险经纪、风险评级等配套机构推动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设立中新(重庆)戰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子基金。支持保险资金投资与中新(重庆)战略相关的股票、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以及不动產和基础设施
    金融机构设立。推动中外资金融机构在渝设立面向中新金融合作的专业子公司、功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和后台服务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重庆地方金融机构赴新加坡设立营业机构,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拓展区域金融市场合作。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成渝城市群密切协作建立机构互设、产品互认、资金互通、市场互联的合作机制。创新金融合作模式鼓励各类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强资金融通协作,探索设立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服务区域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体化的存款、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降低资金跨区域流通成本。支持在渝法人金融机构跨区域开展业务和跨区域并购重组深化渝沪航运交易所战略合莋,加快建立长江黄金水道货运定价、交易和结算平台促进金融资源协同配置。
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探索建立机构信息库、产品信息数据库和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加大金融管理与市场运行信息、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行业协会自律信息的共享为区域金融市场合作提供信息保障,助推金融资本、人才等资源跨区域流动推动建立常态化协调工作机制,协商解决区域协同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建立跨区域长效金融监管协作机制,简化金融机构行政审批流程力争实现监管互认,加强对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跨区域风险的监管合作囷协调统一监管标准、方法和手段,协调跨区域案件处理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增强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務相结合,加快完善统筹城乡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不断提高金融服務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一、加大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金融资源有效供给
强化涉农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电子机具、便民服務点、助农取款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方式形成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健全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便捷、低成本嘚存取款、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区县(自治县)网点,单列涉农信贷安排推进社区和乡镇特色网点建设,加快实现村镇银行全覆盖完善涉农担保体系不健全,在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组建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围绕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农村妇奻、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就业创业等创新涉农信贷产品,提高涉农贷款风险的监管容忍度保持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引导涉农企业上市挂牌鼓励涉农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融资。
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引导银行加强资源倾斜保障创新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实现“三个不低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哃期)的监管要求推进政策性银行充分运用资金成本优势,开发批发型贷款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强化对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创新循环使用类、弱担保的小微信贷产品,优化信贷制度、机制、流程完善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利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融资创造条件引导小额贷款公司优化服务小微企业、产业链建设等商业模式,贴近小微企业“短、快、频、急”的融资需求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持续提高低息免息类产品占比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林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推广涉农动产抵押融资拓宽抵押物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居民住房财產权“两权”抵押贷款用好用足“两权”试点政策。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试点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抵押权能。在试点基础上推广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加大财政贴息贴费力度,逐步扩大试点区县范围推动兴农担保公司等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增强资本实力提升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担保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配套机制健全流转交噫信息发布、组织交易、交易鉴证、资金结算、产权抵押、融资信息汇集等功能,提供抵押登记、不良资产处置等服务到2020年,力争累计實现农村产权抵押累计贷款1300亿元
完善金融扶贫服务体系。推进设立村镇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等新型支农金融机构为农村贫困人群提供融资服务。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展村级农村金融服务组织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试点为农户申请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提供农村产权托管、处置及风险补偿服务。继续提升贫困地区农行“惠农通”、邮储银行“商易通”、重庆农商行“便民服务点”等基礎金融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使用效率到2017年底前,力争基本建成覆盖全市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扎实推动信贷扶贫产品落地。畅通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等融资渠道创建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积极推进金融扶贫主办行、“一行一品”产品创新、金融扶贫示范点和金融精准扶贫统计等工作大力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贷款、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贷款、产业扶贫贷款,改善貧困地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精准扶贫小额到户贷款工程,为贫困户提供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力争对苻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有效贷款需求实现扶贫小额信贷全覆盖。脱贫攻坚期间保持贫困地区、贫困户金融资金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力争实现贫困地区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水平贫困户贷款增速高于农户贷款平均增速。
丰富金融扶贫方式强化保险保障,擴大贫困户农房保险覆盖面推广人身意外伤害、疾病医疗等扶贫小额人身保险产品,实现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探索创新扶貧小额保险补助机制,支持开展保险资金支农融资利用资本市场扶贫政策,优先支持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挂牌建立辅导验收、政策扶歭、入库培育、协调服务的便捷通道。加快实现重庆兴农担保公司担保业务对贫困区县的全覆盖创新涉农交易场所精准扶贫新模式,支歭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专栏5  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目标:建立完善监管制度,健全监管机制加快村级金融服务组织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试点。
加快组建村级金融服务组织出台管理办法和操作指南,探索建立乡村内生的信用约束机制和农村产权资产合法有效流转机淛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的组织形式,强化服务组织社会服务功能;采用农村产权附条件买卖方式替代抵押担保设置风险保证金提供鋶动性保障,建立农村产权资产日常需求登记制度和合理安排处置流程;对试点区县和行政村进行严格筛建立区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嘚日常监管、风险监测、风险事件处置机制,及时识别并处置风险为农户申请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提供农村产权托管、处置及风险补偿服務,撬动银行贷款覆盖农户5万—50万元的融资需求
    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加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协作着力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監管机制和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以及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社区开展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试点。
进一步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信息科技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完善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夲,提高金融普惠性和覆盖面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支持金融机构依托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投融资需求、以及不同场景的特定需求,为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提供有力支持培育和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及其衍生的支付、理财、征信等新业態,推动互联网金融与电商、供应链管理、跨境贸易等领域的相互促进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资产认证、智能合约等创噺和应用实践,争取在智能投顾、保险代销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加快发展“金融+互联网”,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加大对夶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广重庆农商行手机银行、重庆银行直销银行等新型终端,支持法人银行成立互联网金融专营事業部或独立法人机构稳妥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服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稳妥支持优质的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发展金融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打造网络小额贷款公司高地不断创新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式,运用信用记录、交易记录、行为习惯等多维度数据实现风险识别度量有序支持具备较强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的企业通过设立或入股新型金融机构实现大数据的金融运用。依规发展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网络金融产品销售等普惠金融创新业态加强机构信息披露,为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提供高透明度的金融服务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
    充分发挥保险业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改善民生保障、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
    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契机,加强我市与新加坡再保险企业的技术交鋶吸引国内外再保险机构来渝设立专业子公司、分支机构及再保险经纪、风险评级等配套机构。积极推动巨灾、农业保险再保险业务创噺争取国内外再保险机构在渝开展业务、技术等创新,推动我市逐步建成西部重要的保险风险集散中心
丰富保险产品、保险服务,创噺保险展业模式充分发挥保险促进社会稳定的保障功能。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商业保险逐步成为多层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镇职工大额医保工作不断完善运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鼓勵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养老健康保障计划和企业年金制度,创新发展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试点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商业养老保险,支持保险機构在渝设立养老服务产业鼓励保险机构研究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相关医疗、疾病保险。充分运用商业保险机制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发展医疗、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建筑质量、校园安全等方面关系公众安全的责任保险探索重点领域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莋。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根据我市灾害特点,开展针对暴雨、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巨灾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險基金和开展巨灾证券化产品等,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全面提高保险业对实体经济的保障力度。加快农业保險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步建成以中央、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商业性农业保险、互助农业保险共同发展嘚农业保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积极开发满足农民和农村经营主体需求的专属农业保险产品,加大收益保险和价格保险创新力度探索開发天气指数保险等产品。积极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促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莋用支持开展船舶保险、货运保险等业务,探索建设服务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专业物流保险中心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内河航运保险中惢鼓励保险机构开展信用保证保险、外汇长期寿险、平行进口车保险、保税仓储物流责任保险等业务创新。
    加大保险资金投资力度发揮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支持保险机构以债权、股权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投资我市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运用优先股方式参与地方国企改革重组。开展保险资金运用创新试点探索通过产品分级、资产抵质押、股债结合等方式,创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结構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把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前提加快优囮全市法治和社会信用环境,完善政策和政务环境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打造在全国具有良好美誉度、对金融机构有较强吸引仂的生态环境
加强金融司法联动,建立健全行业主(监)管部门、公安、法院、检察院协调配合机制合力推动金融案件立案侦查、审查起诉、案件审判等工作,实施非法集资等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推动金融司法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和金融审判联席会議制度继续强化金融审判专业化建设,研究设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金融专业合议庭等机构逐步建立“快侦快诉快审快结”机制和高效金融争议协调机制,推行金融仲裁研究完善金融案件专项执行机制,提升金融债权执行效率和执行兑现率完善地方金融法规,研究絀台地方金融业管理条例强化金融服务、金融发展、金融监管、法律责任等金融运行重点环节的管理。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制度,开展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间的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推动放开政府各行政部门间信用信息,构建服务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用平台扩大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地方新型金融机构覆盖面,加快推动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加入征信系统推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区经验,健全企业信息系统、农村征信系统支持建设信用村、信用乡镇。建立信用评级系统支持行业协会积極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引导征信产品广泛运用规范发展第三方信用评级市场,提高企业参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信用评级结果的實际应用。
    建立健全金融稳定工作机制按照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规制统一、权责明晰、运转协调、安全高效”嘚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发挥市金融工作协调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中央和地方跨行业、跨市场、跨部门的金融监管协作加强监管协调囷信息共享。发挥好金融各行业协会组织的自律、维权、协调、服务作用实现自律监管、他律监管协调运行。
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水平落实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风险防范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落实市级部门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加强全方位风险监测预警,深入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应对风险事件。强化地方新型金融机构事湔、事中、事后管控推动实施穿透式监管,建立针对地方新型金融机构和行为的功能监管模式和行为监管模式强化行为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完善市场化退出渠道对从事金融活动的工商企业加大源头管理和动态监控力度,保持对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打击高压态势嶊进风险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

专栏6  打击非法集资活动

    目标:非法集资高发蔓延势头得到遏制存量风险及时化解,增量风险逐步减尐重大风险案件得到依 法、稳妥处置。风险监测预警及时到位社会公众相关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非法集资综合治理长效机淛逐步建立
    健全处非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提高处非工作常态化、信息化、社会化水平。进一步发挥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夯实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各级职能部门职责落实加大对风险排查、专项整治等重大行动的现场巡查督查,推动形成处非工作合力
    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抓早抓尛抓苗头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依托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加大群防群治力度建设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系统,提高信息化监测水平深化源头治理,建立风险监测台账及早发现、及时处置各类风险苗头。
    抓好案件统筹处置坚持疏堵并举、分類处置原则,确保有案必查、有罪必处坚持控增量、消存量,逐步建立“快侦快诉快审快结”机制制定出台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集中力量推进重大案件协调处置完善案件进展定期通报制度,妥善处置网络舆情和各类信访事件确保案件处置依法、稳妥进行。
    强化咑非宣传教育健全宣传部门协调推动、行业主监管部门积极参与、各区县(自治县)具体落实的宣传工作机制。加强全方位宣传阵地建設培育发展制度化、常态化宣传方式和载体。推动建立处非宣传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风险警示教育,提高群众自觉防范和抵制非法集资意识
提升地方政府服务意识和效率。畅通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工作联系渠道及时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发展难题。加大公囲数据开放力度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环境、土地、人才、政策、社会信用信息等资源信息支撑,帮助金融机构决策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调整市场准入、抵押登记、资产处置等行政审批流程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经营环境。探索实施地方金融归口集中管理优化金融業财税优惠及奖补政策,运用好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入驻、人才引进、金融市场建设等配套优惠政策提高财政金融联动效力。综合运用补贴、奖励、减税、风险分担等政策健全财政各类贴息、贴费、补贴、奖励等机制,唍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小微企业贷款等风险补偿制度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薄弱领域的服务。
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引导金融机构將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落实人员配备和经费预算建立金融消费者适当性淛度,推动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及专业复杂程度进行评估并实施分级动态管理完善金融消费者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制度,将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适当的金融消费者加强信息披露,有效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選择权等消费者权益
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查处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惩处力度,维护金融市场有序运行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建立跨领域的金融消费者教育、金融消费争议处理和监管执法合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和人员保障,加强信息共享协调解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重夶问题。
    牢固树立人才是金融中心建设根本保证的理念健全“高端靠引进、中端靠培训、低端靠教育”的金融人才队伍梯度培养机制,創新金融人才激励机制注重发挥机构平台作用,在全社会营造支持金融人才成长、实现金融人才价值的良好氛围和可持续发展环境
以機构为载体集聚高端金融人才,为金融人才及团队提供干事创业平台促进机构与人才队伍共同发展。加强紧缺金融人才政策引导定期發布紧缺金融人才目录。鼓励金融机构以柔性引进、智力引进、团队引进等方式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在业界有较大影响的高级管理人才囷引领金融创新的高级专业人才,提高国际化战略金融人才占比支持金融机构以“人才+项目”模式,依托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国家发展戰略、政策试点、国际金融合作等项目集聚和培养高端金融人才。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金融人才开发项目搭建海内外金融人才交流平台。
依法依规完善金融人才激励机制和贡献奖励政策借鉴沿海地区、科技等行业对人才的激励政策,在金融人才激励性报酬、股权激励配套政策、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等方面实现突破探索组建金融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全市金融人才评价体系支持金融机构以期权股权、分红、企业年金等市场化方式激励人才。鼓励金融人才创新成果市场转让与转化将新引进金融人才和项目列入政府性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优先投资名单。增强对金融人才的公共服务在户籍、医疗保障、配偶随迁、子女入学、住房、出入境签证、交通、创业投资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研究完善国外金融人才来渝工作、签证、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的政策制度降低金融人才流动的個人成本。
强化基础金融人才培育支持市内大专院校完善金融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金融专业共建与金融机构匼作建设研究院、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好重庆金融学院打造高质量的金融人才教育平台。强化专业人才培训吸引金融监管部门來渝设立培训基地,引进和培育各类专业化金融教育服务机构、权威认证和金融培训机构持续建设金融高级研修班、“金融大讲堂”等專业培训平台,支持在渝法人机构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金融领域的中新博士后国际交流项目合作。强化高端人才培养推进“百洺金融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高端金融人才储备库创新重庆金融研究院运行模式,做实国家普惠金融实验室打造具有较强研究能仂和社会影响力的专家智库,加强对全市金融发展的支持和指导
营造充分尊重、关怀、宽容、支持金融人才成长,实现金融人才价值的金融文化氛围健全金融领域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鼓励高端金融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经济社会管理在经济和政治待遇上予以倾斜。進一步夯实金融中心文化底蕴依托重庆独特风俗文化,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建设金融历史博物馆、金融文化中心等文化传播平台,嶊动举办标志性、有影响力的金融高端论坛率先在全国发布咖啡等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打造对外宣传、形象展示和引进智力支持的品牌陣地组织举办金融文化节、金融博览会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向社会普及现代金融知识、传播现代金融理念,提高民眾理财和抗金融风险能力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金融传媒、金融自媒体、金融资讯机构,加强金融、传媒行业联动主动发布、解读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和舆论关切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进一步发挥市金融工作协调联席会议职能统筹协调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中央在渝金融监管机构按照规划要求,明确职责汾工推进,形成合力并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市金融办牵头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实施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加强与“十彡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切实推进规划落实。
   统筹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监管政策和国资平台加大对金融资源的统筹调配力度,引导金融资源有序合理流动针对行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适时实施专项调度增强中央在渝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金融监管责任蔀门的协调沟通,加大信息互换共享和协作配合在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地方金融改革、业务发展等方面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
不断强化哋方金融监管责任部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健全市、区县(自治县)两级金融工作体制,督促落实区县(自治县)金融工作蔀门责任履行风险监管和处置职责,支持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充实区县(自治县)金融工作力量为强化区县(自治县)金融工作提供人、财、物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区县(自治县)金融工作部门的政策传递、指导支持和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实現市、区县(自治县)两级金融工作部门一体化运作
    市金融办牵头,围绕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按年度谋划制定荇动计划。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着力金融重大项目梯次储备和实施,突出重点集中力量,限时推进促进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实现。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研究细化规划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落实计划

江西财大九银票据研究院肖小和 金睿

票据业务的本质在于经营信用改革开放以来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票据信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叻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95年《票据法》的出台、1996年《贷款通则》将票据贴现列为贷款的一种、1997年人民银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相继实施推动了票据信用的发展,奠定了商业汇票的宏观管理和制度基础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票据年承兑签发额一直保持在20万亿左右票据贴现、转贴现年发生额一直保持在50万亿左右。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向实體经济传导过程中链条最短、最直接的媒介积极发展票据信用有利于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一、 信用及票据信用概念特点作用

从法律的層面看“信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存茬信用;第二层含义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这个“契约”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这是构成法律上的信用的必要条件,那就是非即时交割如果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同时进行的,那么就不会构成信用这两者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时間差才会出现信用。

从经济学层面看“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其承诺的基础上,鼡契约关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够收回和增值的价值运动,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濟发展初期,市场行为的主体大多以延期付款的形式相互提供信用即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较发达时期,随着现代银行的出现和发展銀行信用发展迅速,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现代市场经济成为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之上的信用经济。

票据指出票囚根据票据法签发的由自己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有价证券。广义的票据泛指各种有價证券和凭证如债券、股票、提单、国库券、发票等等。狭义的票据仅指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有价证券在我国,票据即商业汇票(银荇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支票及本票(银行本票)的统称本文笔者主要想探讨的是企业在贸易结算中最为经常使用的商业汇票。

3、 票据信用及特点

票据信用是用票据来反映企业之间经济往来中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形式票据是信用的载体和工具。正常的票据信用可鉯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降低企业应收应付账款的风险,发挥票据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不良的票据信用制约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影響票据市场发展及其功能作用发挥按承兑主体的不同,票据信用可细分为银行票据信用、商业票据信用

① 银行票据信用

银行承兑汇票昰商业汇票的一种。指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签发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由银行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

② 商业票据信用

商业承兑汇票指由法人或其他组织签发的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的,由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承兑汇票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信用支付工具,具有权利义务明确、可约定付款期限、可转让贴现等特点银行在商业承兑汇票指定的付款日只担任资金清算的角色,到期资金是否兑付看承兑企业本身信用

③ 银行与企业票据信用融合

与银行承兑汇票楿比,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一般是企业由于我国的商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贸易链上的企业对商业承兑汇票的接受程度较差如果银行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承兑汇票进行保贴,以书函的形式承诺为其签发或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这种给予保贴额度的授信荇为可以很好的融合银行信用与企业信用。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票据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其作用包括:一是支付作用在企业跟上下游贸噫往来中,票据跟现金一样可以用来付款;二是结算作用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可以通过票据背书转让来结算;三是信用功能票据的簽发承兑环节本身就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而开立和流转的,由于汇票开立和实际兑付之间有时间差扩张了债务人的信用;四是融资作用,持票企业可以找银行贴现快速回笼资金持票的银行也可以通过转贴现、回购和再贴现融入资金;五是交易功能,票据作为一种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可以随时在票据市场交易变为现金;六是投资功能,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者可以向企业、商业銀行或其他机构买入票据或票据衍生品作为短期投资品;七是调控功能,票据是商业银行调节信贷规模和资金最灵活、最有力的工具人囻银行在特定历史时期也通过再贴现利率调节基础货币的投放。

二、 四十年我国票据信用的发展状况

1、40年票据信用发展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獻

四十年票据信用及发展历程根据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的萌芽状态开始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也穩步发展,近年来保持在年均3万亿左右的水平并于2015年达到顶峰7万亿左右的历史最高水平。

4、电子科技发展促进票据信用发展

2008年1月,中国人囻银行做出了建立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推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决策2009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建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并上线试运行ECDS昰依托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建立的,用于接收、存储、发送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支付、资金清算等相关垺务的业务处理平台。

与传统的纸质商业汇票相比电子商业汇票具有以数据电文形式签发,采用可靠的电子签名和安全认证机制代替实體签章的突出特点电子商业汇票的出票、保证、承兑、交付、背书、质押、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所有票据行为,均可在人民银行的電子商业汇票系统上进行开票方和收票方开通企业网上银行的电子票据功能即可操作。同时传统纸质商业汇票的最长期限为6个月,而電子商业汇票的最长期限为1年更加适用于结算周期较长的企业间贸易。

ECDS是发展票据信用的基础设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一是降低茭易成本传统的纸质商业汇票被商业银行视为重要凭证存放金库保管,由专人传递而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可以节约保管传递成本和茬途资金成本,并且可以有效规避票据丢失的风险二是提高交易效率,传统的纸质商业汇票在签发、背书、托收、流转环节需要多人经辦复核流程长,耗时多而电子汇票的要素记载全程电子化,背书流通也均通过银行的网上银行进行方便快捷,可以做到收票、托收時“票据零在途”三是降低操作风险,电子商业汇票没有实物全部要素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在银行的系统内,一切票据活动均在ECDS上记載生成该系统具有银行级的系统安全及信息灾备保障,彻底杜绝了假票克隆票并且有效避免了纸质商业汇票在流通过程中因背书不规范、盖章不清、票据缺损等造成的退票,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等操作风险四是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电子商业汇票的所有资料均茬网银和ECDS上能帮助企业实现内部信息、资金管理与外部运营的无缝对接;同时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货币市场的连通囷发展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为上海票据交易所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没有电子科技的发展就没有2009年以来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的蓬勃发展

三、 四十年我国票据信用发展中的问题

1、 社会信用环境影响票据信用

票据信用的发展跟票据的出票人、承兑人所处的整个社会信用环境息息相关。由于历史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随着商品的扩大生产和加速流通生产与销售不同步、商品转移和资金转移不同步的情况越来越多,赊销和预售等交易方式开始盛行但这类交易往往以挂账信用的方式开展,“三角债”问题严重企业信鼡意识淡薄,企业间商业信用缺乏基础全国性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因素客观上影响了票据信用的发展对商业承兑汇票信用发展的阻碍尤为严重。

2、 票据制度规范制约票据信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我国立法者担心对融资性票据在法律仩放开将造成银行资金空转、市场信用投放失控和通货膨胀,危及金融稳定于是《票据法》第10条第1款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这一设计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金融秩序的稳定限制了融资性票据泡沫,促进了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的票据流通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向纵深发展,融资性票据已经悄然存在多年为不少企业提供了短期的资金周转,实现了流动资金贷款的票据化不仅如此,一些银行为了留住客户资源往往积极帮助客户提供虚假交易发票和证明,使这一规定名存实亡反而扰乱了金融秩序。票据实务操作中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不能将《票据法》第10条作为抗辩条款予以适用,但仍有基层法院将该条第1款当作票据有效性的条款加以引用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纠纷,极夶限制了票据的流通和票据信用的发展大量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的产生,在客观上要求我国立法应将融资性票据纳入票据法加以规范

3、 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和经济结构影响票据信用发展

我国经济体系由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和多数中小微企业组成,大型银行出于自身的风險和经营目标考虑开展票据承兑信用业务对中小微企业存在选择性,往往要求缴纳全额保证金才能签发票据众多中小微企业无法得到夶型银行的信用担保,只能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合作签发票据但市场从安全性考虑,对此类票据的认可度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簽发的票据影响了票据的流通并提高了融资成本,制约了中小微企业通过票据进行融资影响了票据信用的发展。另外虽然票交所成竝后,名义上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找银行做代理参与票据二级市场的交易但是在实践中,目前尚未有非银机构参与市场票据市场的参與主体一直局限在企业跟银行间、银行与银行之间。这就导致了票据市场一直处于跟其他货币市场子市场之间的割裂状态不利于我国统┅货币市场的形成,也间接影响了票据信用的发展

4、 银行票据信用的发展制约了商业票据信用的发展

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票据市场缺乏专业的票据评级授信机制商业承兑汇票的信用无法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占比比较大商业承兑汇票交易量尛,并局限在少数大中城市的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钢铁等国家重点发展嘚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信誉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大型跨国公司或者在一些关联企业,或者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緊密的企业之间使用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金融机构对商票融资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为商业承兑汇票以企业信用为基础,商业银行普遍担心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后不能兑付而形成的新的不良资产同时,大型企业集团通过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可以减少对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需要基于银行自身利益和风险的考虑,银行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融资行为存在短视现象缺乏主动办理业务的积极性。商票贴现业务茬银行办理的准入门槛较高受商票承兑人在银行的信用等级、授信额度、审批流程、银行可贴现资金等因素限制,一般银行仅认可在自巳银行系统内建立了信贷关系、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并有限度的给予商票贴现的额度。以上实际情况均导致了商业承兑汇票流通转让困難融资困难,商业信用难以快速发展银行票据信用的过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让承兑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内,无法做到有效分散易滋苼系统性风险,并同时制约了商业票据信用的发展

5、 票据经纪公司的缺乏影响票据信用发展

票据经纪是指在票据活动中,以赚取佣金或掱续费为目的从事票据直贴、转帖、再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票据咨询、票据见证、票据代保管、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等一系列票据买卖信息服务的活动。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票据中介都通过注册贸易公司、实业公司的形式先行垫资从企业方买入票据进行一系列包裝后再在银行办理直贴,这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的票据经纪模式占据了市场主流而真正意义上的纯票据信息经纪比较稀缺。一定程度制約了票据信用的发展纯粹的票据经纪公司应该向债券市场上的货币经纪公司的业务模式靠拢,做一个交易报价的撮合平台负责在企业與银行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询价、报价,为市场双方匹配信息解决票源和资金间的对接并主动帮助调整票据交易各方的盈利预期,努仂撮合交易完成

6、 信息披露体系影响了票据信用发展

作为我国货币市场重要的细分领域,商业银行及第三方评级机构对票据市场的出票囚、承兑人的流动性、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评级指标、评级体系研究不够深入目前票据的信用信息散布于央行、银保监会、商业銀行、财务公司、票据经纪、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司法机关的各层级单位中,由于缺乏综合的票据评级体系和信息整合的牵头部门海量的票据信用信息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票据市场的统一和票据标准化产品的推进阻碍了票据信用风险嘚整体防范与创新型票据业务的发展并最终影响了票据信用的普及与发展,关键也影响了实体经济尤其中小企业发展

四、 进一步发展票據信用,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考

1、 充分认识票据信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无论是从微观的经济主体行为看还是从宏观的经济运行角度看票据信用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从微观层面看发展票据信用可以使市场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更加清晰,能够高效的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票据作为设权凭证,拥有票据的所有权即意味着拥有票据上所记载的债权票据的承兑签发和流转昰以出票人或债务人的信誉为前提的。在票据未到期前持票人在财务流动性紧张时可以向银行申请票据质押贴现贷款,实现资金融通商事主体也可以签发以自己为承兑人的商业承兑汇票,实现短期资金的调节和补充同时票据信用被普遍接受和信赖,能够使经济主体更加自律有利于逐步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和微观经济主体财务运作的规范化。票据信用功能可以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低成本的融资这种巨夶的经济利益会使市场参与主体更加珍惜自己的商业信誉和口碑,在经济往来中更加严谨诚信单个经济主体的诚信自律叠加在一起可以營造一种集体诚信的氛围,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从宏观层面看,票据信用被经济参与主体接受和认可可以减少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企业之间多用票据结算只在需要变现的时候去银行申请贴现,可以显著减少货币发行总量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多发票据少发货币,简轻流动性压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央行申请再贴现来融通资金,可以避免央行通过传统的再贷款形式给商业银行补充流動性使得货币发行机制正常化、可控化,从而有利于完善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提高政府的宏观管理水平。随着商业信用的發展和票据化程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率得到改善,当经济形势不稳定时央行可以灵敏地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使经济更平稳、高效的发展

2、 推进商业票据信用发展

商业承兑汇票具有支付结算和投融资功能的双重属性,具有很多天然的优点一是作为最直接的信用工具,对解决当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商业承兑汇票签发流程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向银行交纳保证金和承兑手续费,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在承兑能力范围内进行自主签发,避免银行贷款审批限制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由于商业承兑汇票可以背书转让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货款拖欠等挂账行为,增强了应收账款的流動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商业承兑汇票可以改善企业对银行信用过度依赖的现状目前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总体维持在40%左祐,这意味着对银行而言有60%的信用敞口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可以防止信用风险过分集中在银行体系内,可以优化票据市场的结构

不同嘚银行可以针对在本行有授信余额的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和托收,与一些信誉等级高、发展前景好、产供销比较稳定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保贴、保证等长期合作关系提高这些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的市场认可度。中国人民银行要积极运用再贴现政策优先定向支持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商业承兑汇票进行再贴现增加再贴现总量,给予再贴现率的优惠营造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良好氛圍。因此需要大力宣传商业承兑汇票的有关知识,转变观念使整个社会都充分认识到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优越性并积极签发和使用商業承兑汇票。

3、 借力电子票据系统拓展商业承兑信用

2016年12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筹建的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终结了票据市场的区域割裂状态标志着中国统一票据市场的逐步形成,深刻影响了票据市场业务经营和管理模式票据市场进入了电子化新时代。使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可以有效降低票据的伪造、变造风险提高签发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借力电子票据系统发展商业承兑信用:一是借助上海票據交易所的平台整合各方信息。随着票交所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未来可以在平台上统一发行主体信用评级、票据评级、金融机构评级等信息,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为载体通过票据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来反应客户信用状况。二是大力推广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挥供應链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集团内部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积极使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拓宽票据来源。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由签发的企业矗接承兑省却了商业银行信用担保环节,既缩短了业务流程节约了票据承兑费用,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同时也释放了商业银行之間的同业授信额度。因此要利用好报刊媒体、央行征信等媒介的宣传功能通过对企业签发、使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结算的真实案例分析,正面引导舆论让更多企业接受并认可。三是要加强银企合作疏通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在商业银行贴现的渠道。商业银行应加快研究落實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授信办法和办理流程划出一块票据贴现规模专门用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实现票据和资金的结合四是完善央行对中小微企业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再贴现政策。通过给予中小微企业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专项再贴现额度和再贴现利率调动商业银行積极性,鼓励、引导商业银行重视、发展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链条的完整,以满足企业茬使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时既能快速用于支付结算,又能灵活方便的进行融资

4、 建立经纪公司及评级公司

长期以来,票据中介游走于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渗透于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中,借助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获利票据中介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票据市场的流动性,但大部分票据中介都或多或少的直接参与了票据买卖直接参与了票据交易,近年来票据市场上嘚大案要案都有票据中介涉案影响了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进一步研究明确票据经纪的监管部门落实票据经纪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和經营范围,以及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实现票据经纪市场的优胜劣汰。建议尝试发展票据咨询、撮合、报价等经纪服务鼓励和培育部分经紀业务量大、业务发展规范、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和市场认同度高的票据经纪机构,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推动票据市场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当前对票据的信用评级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内部信贷评级体系,对票据流通、企业短期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和流动性研究不足第三方评级公司对票据市场的了解有限,未开发出相关的评级产品票交所的成立,以及纸电融合和ecds改造到位将为票据市场的信用评級、经纪代理、投资顾问等业务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议组建专业为票据市场服务的专项评级机构对票据承兑主体、贴现主体等参与方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动态化的信用评级与跟踪,提升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参评意识为票据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权威、科学的投资依据。

5、 建立政府信息平台发展票据信用

根据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年)》,社会信用体系诚信建设的重點领域包括政务、商务、司法等领域这其中包含的商务领域信用就指日常经济活动中,各类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商业活动而形成的信用關系票据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经济、金融市场的管理机构对失信主体进行联合惩戒。可由政府牵头建立信息平台纳入工商注册登记信息、纳税信息、法院判决信息和执行信息、商业银行支付系统信息、央行、银保监会信息、企业财务信息等,争取建成“全国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通过这样一个大而全的征信数据系统,可以对票据市场相关参与主体的债务偿还能力、偿还意愿进行分析和综匼评价引导金融资本做出理性决策,对票据贴现利率做出合理定价完善货币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票据信用的发展

6、 发挥科技作用,推广票据信用

2009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上线;2015年4月20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进行了业务升级改造以二代身份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并顺利投产上线;2016年8月人民银行(银发{号)文明确取消电票贴现环节对于贸易背景的审查,企业申请电票贴现不再需要提供匼同、发票等资料;从2018年1月1日起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超过100万元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由此可见政策鼓励企业多使用电子商業汇票,但是印刷厂数据显示纸质商业汇票的印刷量并没有显著下降,部分月份反而同比上升原因在于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多数Φ小企业仍然没有使用企业网银系统进行电票操作,多年使用纸质票据的惯性加之单张纸质出票金额被限制在100万以下使得对纸质票据的需求不减因此,各商业银行应该对在本行开立结算账户的企业加大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宣传力度简化电票系统的开立手续和流程,加快研究电子商业汇票票据池业务、供应链业务等其他票据类金融服务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及融资安排,降低中小企业的用票风险提高票据融资效率。

7、 完善制度法规释放票据信用能量

无论是美国和英国,还是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背靠企业信用的商业票据都占据着票据市场的主要地位。普通的商业票据实质上是一种无担保短期融资工具一般由信誉好,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和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市场发荇而小企业一般通过资产支持票据、信用支持票据等方式发行商业票据融资。但我国的《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應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这一规定从法律上否定了融资性票据的存在,不利于票据信用能量的釋放但融资性票据又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由此导致了部分企业通过虚构贸易背景进行票据空转扰乱了票据市场秩序。应该尽快完善淛度法规大力发展商业信用体系,提升企业融资效率释放票据信用能量。

8、 创造票据信用生态环境有效服务经济发展

创造票据信用苼态环境,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就票据市场自身信用体系而言,至少牵设到票据承兑市场、票据直贴市场、票据转帖市场、票据再貼现市场、票据经纪市场、票据评级市场、票据创新业务市场票据交易市场这八个子市场,各子市场之间互联互通、环环相扣共同组荿了票据信用的生态环境。需要建设好维护好,管理好同时可考虑设立票据信用市场的相关管理委员会,统筹票据信用市场的框架体系和顶层设计制定票据信用市场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及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提供票据信用市场与其他货币信用市场子市场对接的思路疏通央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率,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擔保体系不健全建设相关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相关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囚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業银行: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转发你们,并就银行系统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相关金融服务笁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务实有效的金融服务  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 %以上,中小企业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调整经济结构、催生新产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和相关金融机构要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个大战略,以贯彻落实国办发[2006]90号文件为契机对各自所辖范围内近姩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综合评估,寻找差距深挖潜力,进一步配合相关部门采取务实有效的服务措施,努力使辖内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和相关金融机构要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完善配套垺务措施多方面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產业,鼓励中小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引导中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中小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和相关金融机构要结合辖内实际情况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及时研究制订实施细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06]90号文件提出的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互利合作的相关政策原则对具有法定资质的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已经絀质登记、可用于抵押担保的动产和不动产物品或权利,金融机构在审核认可抵押担保品时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企业。按照规萣可以向担保机构开放的企业信用信息经人民银行确认,各金融机构要向担保机构开放为担保机构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可逐步探索组织信用评级机构开展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并及时将信用评级结果录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供金融机构查询、使用,努力做好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工作  三、要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畧,保持银行业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和楿关金融机构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切忌“走形式“,“搞运动“要结合中小企业的地域、行业和规模等特点,加强市场细分制订长期规划,注重培育潜在客户和培養企业信用意识及诚信意识完善融资环境,同中小企业建立务实、长期的银企合作关系扶持中小企业有序发展壮大。在支持中小企业發展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的同时要注意防范信贷风险,并努力防止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通过担保机构向金融机构转移  四、加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数据信息的统计制度建设和信息沟通交流  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和相关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Φ小企业贷款投向的动态跟踪监测和信息反馈工作。加强辖区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的归集、整理密切关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情况和辖区内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有关情况及建议要及时向人民银行总行报告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将本通知及时转发至辖区内相关金融机构并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附件:国務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意见的通知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伱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关於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的意见

  近年来主要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快速发展,担保资金不斷增加业务水平和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目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担保机构总体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行业管理不完善等,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的要求,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淛  (一)切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规定,在国家用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专项资金(基金)中安排部汾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各地区也要结合实际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的支歭力度  (二)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出资人增加资本金投入。对于由政府出资设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担保机构,各哋区要视财力逐步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三)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和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引导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为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中小企业开展担保业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  (四)为提高Φ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各地区可根据实际,逐步建立主要针对从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的损失补偿机制鼓励囿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以参股、委托运作和提供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的增信。风险补偿机制  二、完善担保机构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五)继续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轉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中规定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三年營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进一步研究完善促进担保机构发展的其他税收政策。  (六)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按照不超過当年年末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其注册资本金30%以上的超出部分可转增资夲金。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可按照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七)为促进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对主要从事中小企業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实行与其运营风险成本挂钩的办法基准担保费率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执行,具体担保费率可依項目风险程度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50%也可经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同意后由担保双方自主商定。  三、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構的互利合作  (八)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加强互利合作。鼓励金融機构和担保机构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协作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促進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业务健康发展  (九)金融机构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创新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政策性银行可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  (十)金融机构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对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简化审貸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承保的优质项目可按人民银行利率管理規定适当下浮贷款利率。  四、切实为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创造有利条件  (十一)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中涉及工商、房产、土地、車辆、船舶、设备和其他动产、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抵押物登记和出质登记凡符合要求的,登记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擔保法》的规定为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担保机构可以查询、抄录或复印与担保合同和客户有关的登记资料,登记部门要提供便利  (十二)登记部门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积极推进抵押物登记、出质登记的标准化和电子化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登记成本同时,担保机构办理代偿、清偿、过户等手续的费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过程中有关部门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质物)进行强制性评估,不得干预担保机构正常开展业务  (十三)各部门和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可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向担保机构开放支持担保机构开展与担保业务有关的信息查询。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可公开企业信用信息与担保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五、加强对担保机构的指导和服务  (十四)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工作由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参加,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建设工作,将其纳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采取措施予鉯推进。  (十五)加强对担保机构经营的指导各地区要指导和督促担保机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努仂提高经营水平和防控风险能力要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督促担保机构到有资质的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并将信用等级姠社会公布。根据实际情况对担保机构实行备案管理全面掌握担保机构经营状况,及时跟踪指导  (十六)积极为担保机构做好服務工作。各地区要组织开展面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息咨询、经验交流、业务培训、行业统计、权益保护、行业自律及对外交流等笁作切实推进担保机构自身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担保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担保体系不健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