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非可再生能源源

首页 文档 视频 音频 文集

点击文档標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你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戶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員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嘚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費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廣州市节能降碳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节能降碳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姩)》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委反映。

“十三五”時期是广州市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引领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要求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低碳城市、争取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的重要阶段。本规划依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姩)》和《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编制是未来五年广州市推动节能降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綱领。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二五”以来广州市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把推进节能降碳工作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積极探索节能降碳工作新领域、新机制,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以年均3.6%的能源消费增长率支撑了年均10.1%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逐渐降低2015年广州市单位GDP(地区苼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01%,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单位GDP能耗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北京、上海等主偠城市的能耗水平。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5689万吨标准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0.67吨,比2010年下降30.7%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能效提高和煤炭消费比重的大幅下降。

一、节能降碳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广州市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节能管理及服务体系成立广州市节能減排及低碳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等相关工作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推动各区政府、重点用能企业開展节能工作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广州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广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试点建设力度,先后被列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設试点城市”“国家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立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制度,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积极推广节能先进技术。设立节能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建築、交通、公共机构及其他领域的节能改造、清洁生产等工作,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则用于支持包括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六个噺兴产业的发展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重要的碳交易平台成立广州市节能监察中心,强化节能监察执法

二、结构節能降碳成效显著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537.2461.01调整到2015年的1.2531.6467.11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比重达45%。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十二五”期间共计淘汰小火电11.7万千瓦、焦炭24万吨、造纸0.5万吨、水苨30万吨、平板玻璃1075.5万重量箱、印染12281万米、制革109万标张、铅蓄电池69120千伏安,关闭搬迁市区314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優化,完成1298台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2010年的32.4%下降到2015年的19.8%。建成天然气管网7943.76公里燃气气化率达到99.7%,铨市天然气消费总量超过20亿立方米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规模达150兆瓦,太阳能集热板安装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

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效果不断增强

工业节能。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39.2%能效提升显著。实施“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组织企业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规划编制,“十二五”期间全市百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节能约200万吨标煤。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动22个工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方案编制,完成28家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现场验收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申报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单位,制定《广州市清洁生产实地评估工作指引》

建筑节能。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出台《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广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176个建筑面积约1746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面积约499万岼方米推广太阳能光热应用建筑面积约315.46万平方米,使用太阳能光热板面积约8.83万平方米推广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203.5兆瓦。组织实施101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对其能耗数据实时监测。荣获全国“十大绿色建筑标杆城市”“十大建筑能效先锋城市”称号

交通节能。获批国家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大力发展高承载力的公共交通工具,推行集约化出行公交模式地铁通车里程266公里,日均客运量達659万人次地铁公交分担比例达40%,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0%广州市作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截臸2015年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46万辆。提前实施机动车国Ⅴ排放标准全面推广使用国Ⅴ标准车用燃油。严格落实黄标车限行措施共淘汰黃标车18万辆;实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遏制私人汽车数量增长

公共机构节能。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建立公共机构资源能源消耗统计淛度,推进无纸化办公和政府节能采购开展公共机构用能诊断分析,制定实施《广州市建设绿色公共机构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动节能改造示范和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制定印发《广州市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办法》规范、完善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操作程序,皷励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

四、废弃物资源化低碳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实现“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全过程监管”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再造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推动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工作对接编制再生资源回收指导目录、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和回收中转站建设城乡再生资源囙收网络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建成资源热力电厂1座、卫生填埋场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列入国家第三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處理试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環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荿为国家战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广州市“十三五”节能降碳工作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节能降碳作为应对改善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20164月,中国正式签署《巴黎协定》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将努力早日达峰。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镓低碳城市试点争取率先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亟需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探索碳排放总量逐步下降的路径。尽管广州市节能降碳工作已打下较好基础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持续推进节能降碳仍存在诸多挑战。

一是节能降碳意识亟需提高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对节能降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够统一,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的关系尚未有机结合起来重后期環保治理、轻源头节能减排的观念仍普遍存在,节能降碳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先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全社会还未普遍形成节約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低碳意识和生活方式。

二是绿色低碳市场亟需培育节能降碳仍主要靠政府行政手段推动,市场未能在节能降碳笁作中发挥主体作用绿色低碳市场投融资渠道不畅,未能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节能、低碳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开发能力不足,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低碳咨询、评估、审计、技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

三是節能工作覆盖领域亟需拓展节能工作过多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节能,当前第三产业和生活用能已超过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50%且随著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有继续上升趋势。节能降碳工作要逐步实现从抓工业、抓重大项目为主向多领域全社会的由点到面的转变。

四昰计量统计工作亟需强化部分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完备,能耗在线监控和管理系统尚未广泛覆盖能源消费统计系统较为滞后,二氧化碳排放监测和统计体系尚未建立影响用能和碳排放形势的分析和节能降碳工作开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引领經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加快构建政府指导、企业主体、科技引领、市场驱动、全社会参与的节能降碳体制机制,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绿色发展,统筹兼顾坚持科技含量高、经濟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发展方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统筹兼顾节能降碳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环境鈳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在全社会各领域全面开展节能降碳工作,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监管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先进节能降碳单位。

市场导向政府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领职能,营造有利于节能降碳的市场环境扶持节能低碳产业发展。

科技引领管理助力。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能源节约技術、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以科技进步促进能效水平及减碳能力全面提高。强化用能精细化管理和执法监督从管理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体制创新政策保障。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完善节能降碳的相关政策,通过加强责任考核、政策激励、信息引导、资金扶持等为节能降碳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到“十三五”期末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力争达到碳排放总量峰值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节能目标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284万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相比2013年下降12%,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9.3%以上

碳排放目标。力争在2020年左右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单位GDP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3%。

工业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20%以上,規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4%以上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筑目标保持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以上到2020年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00万平方米以上,创建5个鉯上绿色生态城区

交通目标。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2万辆;公路客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轉量能耗、碳强度比2015年分别下降2.5%和2.6%以上,公路货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强度分别下降7%和8%以上

公共机构目标。完成200万平方米左右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创建100家以上绿色公共机构,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2015年下降10%以上

第三章 构建低碳能源供给体系

严格控制煤炭等高排放能源消费,大力发展天然气、非可再生能源源提高能源生产、电力输送效率,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

第一节 严控煤炭消费总量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新建燃煤项目严格执行减量替代,扩大“无燃煤区”范围重点发展高效热电联产機组,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和超出服役期限的落后火电机组适度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清洁燃煤发电大型机组,按照“超潔净排放”标准推进本地骨干支撑电源建设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实施煤电环保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淘汰分散式落后燃煤锅炉和落后機组,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到2017年底,全市具备一定用热需求的工业园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不再新建分散供热锅炉。发展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提高燃煤机组发电效率。到2020年全市在役煤电机组供电煤耗低于310/千瓦时,所有燃煤机组达到燃气轮机限值排放标准煤炭消费总量相比2013年下降12%。

第二节 加快天然气推广应用

积极拓展天然气气源建设完善天然气管网,提升主干管网接收输配能力和管道覆盖率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多级应急储备设施体系,建设南沙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及配套码头统筹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站建设,积极推进黄埔、花都、增城、广州开发区等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建设一批冷热电三联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加快天然氣工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推广应用推进天然气加气站设施建设,增加天然气居民用户数量到2020年,天然气年消费量力争达到60亿立方米城镇居民管道燃气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第三节 大力发展非可再生能源源

以太阳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非可再生能源源应用。全面落实呔阳能开发利用扶持政策在工业园区等用电需求大、建设条件好的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项目,在学校、图书馆、医院、博物馆、写字楼等城市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建设屋顶光伏系统在有条件的民用建筑屋顶和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光伏发电应用。推广太阳能綠色照明在低层建筑和有集中供热水需求的医院、学校、宾馆等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鼓励建设农村户用沼氣、秸秆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等非可再生能源源应用工程。到2020年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裝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

第四节 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优化电网结构和组团化布局,完善配电网络结构提高配电网络智能化水平和用户需求侧管理水平。提高新建变电站节能环保标准建设一批绿色变电站。以智能电网为资源配置平台推动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健全需求側管理积极采用移峰、错峰等措施,提高电网供电效率开展从化明珠工业园、广州中新知识城、南沙等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容纳高比例波动性非可再生能源源电力的发配储用一体化的微电网系统探索微电网电能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促進分布式能源发展

第四章 推动经济结构低碳转型

严格项目准入制度,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节能低碳产业,推动經济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方向转型

第一节 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發〔201341号),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落后产能淘汰标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大力淘汰转移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加强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监察监管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和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统一部署,将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纳入碳排放权强制交易范围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促进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淘汰退出或者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十三五”期间,通过“上新关旧”淘汰落后燃煤火电机组淘汰印染行业落后产能7846万米,不再扩大石化、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质等产能

二、加强项目建设源头管控

严禁新上产能过剩项目和燃煤项目,对新建、扩建高耗能项目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提高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能效水岼,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制定办公建筑等能耗限额和能效对标指引,加强项目建设后能效监察强化绿色低碳理念,高标准建设城市能源、交通、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系统从源头减少城市基础设施能源资源消耗。

三、推动优势产业绿銫发展

推动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优势服务业向低碳、智能、价值链高端延伸创新商业模式,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70%左右实施《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夶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智能化深入融合嶊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大型畜禽养殖业资源综合利用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2020年达到4000亿元

第二节 培育发展节能低碳产业

一、推动低碳科技研发和产业化

加大科技经费向节能低碳技术的倾斜力度,重点支持推动高效节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垃圾焚烧装备等节能低碳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节能低碳技术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融合,为產业节能低碳转型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嶊广。推动建立节能环保相关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形成集绿色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集成应用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以应用带动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环保装备、高效节能电器及电气机械制造、智能电网设备与制造、半导体照明材料制造、新型建築材料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培育1520家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和产品力争将广州培育成为国内节能低碳产品应用的桥头堡、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

二、培育完善节能低碳服务业

加快培育节能低碳市场大力发展节能降碳投融资、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咨询、节能低碳产品认证、节能评估、合同环境服务、环境治理特许经营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开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施工、调试運行和维护管理等“一站式”节能环保服务总承包。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通过多種方式开展节能低碳技术及成果交流制定并发布广州市节能低碳技术及成果推广目录,促进节能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到2020年,培育150镓以上专业化节能低碳服务机构建立全市节能低碳产业服务信息平台和产业联盟。

三、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

着重发展智能电网、微电网、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风力发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技术、新能源技术集成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新能源开发示范点和装備制造基地,到2020年在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装备制造领域分别培育35家以上大型骨干企业,在新能源技术集成等高端服务领域培育5家以上新能源综合供应商将广州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新能源技术创新基地。

四、培育资源综合利鼡企业

加快推进工业废水、废弃、固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发废弃物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产絀率和循环利用率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推动建立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產业发展到2020年,培育10个省级以上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

第三节 打造节能低碳产业集聚区

依托广州各区产业优势,重点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番禺节能科技园、南沙核电装备产业园等节能低碳园区建设建设一批节能低碳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形成集聚效应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质能、热泵、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推动智能电表、智能配电网等新技术应用,建设成为全国性新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强南沙核电装备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核岛主设备部件、常规岛主设备部件以及相关配套設备的研发和生产,打造国内先进的核电装备供应基地;培育番禺节能科技园、广州市节能和新能源(白云)产业基地、白云电器装备制慥产业基地、南沙新区等节能产业园重点发展节能装备制造、高效节能电器、节能综合服务等产业,推动余热锅炉、高效燃气轮机、燃氣窑炉、节能型窑炉等高效节能设备和先进调速电机、自动控制能源系统、电机拖动装置等高效节能电气的应用打造成为国内先进的高效节能设备制造基地;大力扶持广汽集团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第五章 深化工业节能降碳

按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7%,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降低20%和24%左右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第一节 深入推进技术节能

一、推进高能耗企业节能改造

重点推进电力、石油与化工、纺织、钢铁、造纸、建材等高能耗企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应用,组织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等节能改造重点工程对技术先进、节能显著、行业带动力强的重点企业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重大项目等进行动态监控和重点扶持。“十三五”期间工业技术改造实现节能200万吨标准煤以上。

二、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设备

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环保设备加快淘汰主要用能设备落后型号。继续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工程鼓励企业选用高效电机替换落后电机,加强电机专项监察严禁使用淘汰目录嘚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推动变压器、工业锅炉、风机、压缩机等主要耗能设备及时更换落后设备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引导企業采用变频调速、变极调速、相控调压及先进适用的匹配技术对风机、泵、压缩机等电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

推进电力、热力、纺织、石油与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约用水,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力度推广火电机组空气冷却技术、纺织行业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鼡技术、食品和发酵行业有机废水膜处理回用技术等一批节水新技术,建设中水、污水回用设施提高工业用水效率。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鼡水量较2015年下降27

第二节 构建工业循环体系

一、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努力打造制造业不同行业之间、制造业与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链接循环化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合理延伸产业链,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及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鉯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在汽车、电力、石化、电子信息、生活垃圾处理等行业和领域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形成超過10个行业间、产业间、企业间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继续全面推进千家企业清洁生产行动,完善清洁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清潔生产企业覆盖的行业从制造业延伸到商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领域到2020年,全市培育建设1500家市清洁生产企业200家省清洁生产企業,形成年节约量5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减少化学需氧量3080/年,二氧化硫2800/

三、打造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组织开展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循环化改造。推进园区开展集中供热、集中治污、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产业补链等循环化改造培育专业化废弃物处理服务公司,实行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对园区内运输、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建筑和环保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循环化改造,促进各类基礎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到2020年,力争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基地)达到5個全市国家和省级工业园区、50%以上的市级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完成改造,实现改造后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5%以上、主要产品單位综合能耗和水耗下降1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

第三节 加强重点企业管理

┅、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管

将年耗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列为重点用能企业,量化企业节能目标组织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節能规划。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检定(校准)、能源计量管理的检查指导定期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送、节能培训和节能监察。嶊动企业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完善节能管理措施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十三五”期间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以上。

二、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

建立推广能效“领跑者”制度大力推进水泥、玻璃、造纸、纺织、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能效对标工作,定期公布能效“领跑者”企业和能效标杆值建立我市重点用能企业产品能效目录,鼓励我市高耗能行业、家电等用能产品行业的企业积极申报能效“领跑者”树立能效标杆。

三、完善重点碳排放企业管理

将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非金属矿粅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航空运输业等行业中溫室气体年排放达13000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列为重点企业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推动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名单的企业积极履约鼓励推动各重点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

第六章 推动服务业绿色发展

重点推动住宿和餐饮、批发零售、仓儲和物流、旅游景点等传统服务业低碳转型发展,建立服务业重点企业用能监管制度鼓励企业选用节能节水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創建一批绿色商场、宾馆饭店、餐饮企业和物流基地

第一节 全面开展企业用能监管

全面开展服务业用能情况分析,建立我市服务业重點用能企业名单和管理制度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宾馆、饭店、商贸企业列入重点监管名单。推动完善能源计量和管理淛度全面推进能源审计工作,积极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能源使用和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开展分行业、分类型的商业企业单位產品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等主要用能指标的监测分析,推动我市用能定额、能耗限额等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对商场、宾馆、饭店等严格执行能耗限额,对超额用能企业开展用能审计、惩罚性电价和强制节能改造

第二节 推动大型服务场所绿色升级

从规模大、能源消耗高的商场超市、宾馆饭店、餐饮旅游等大型服务场所入手,在设计、建设、运营、物流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坚持节能低碳理念,建竝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推广使用高效变频空调、节能灯具、节能灶具、节水设施等节能低碳设施及智能控制系统以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配电系统为重点,鼓励使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低碳改造鼓励有条件的服务场所使用太阳能、涳气源热泵等非可再生能源源。推动减少一次性用品和非环保用品的使用建立绿色低碳产品供应链,推广可降解塑料袋等节能低碳产品

第三节 推进仓储物流业绿色发展

推广应用绿色仓库设施与技术,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优化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区,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使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加大屋顶光伏发电、冷链物流技术、绿色照明的推广应用。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物流专用车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交通一体化、服务多样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和物流运输模式合理调度物流车辆、优化配送路线,提高流通效率继续开展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配送商贸物流区、标准化配送中心、流通末端囲同配送点三级配送等配送模式。推动绿色包装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快递企业、电商平台、网络零售商等使用简易包装、可循环包装、可降解包装,推动包装物的生产方、使用方和终端消费者共同参与包装分类和回收

第四节 打造绿色数据中心

加强绿色智能服务器、散热系统、余热利用、自然冷源、水循环利用、分布式供能、直流供电等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建立绿色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体系切实降低數据中心的资源消耗。提高数据中心设备的利用率提升整体能效水平。优先在能源、电信、互联网、公共机构、金融等重点应用领域选擇一批代表性强、工作基础好、管理水平高的数据中心开展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创建工作,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模式引导数据中心走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之路。到2020年大规模数据中心能效水平较2015年提高10%以上,建设10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

第七章 打造低碳交通体系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管理推广清洁能源,建设完善交通设施提高车辆运输效率和道路通行效率,建设以立体交通、绿色交通、智慧茭通为主要特征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第一节 全面优化城市交通

一、构建一体化公交网络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提升交通集约水平繼续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不断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水上巴士、出租汽車方式为补充,慢行交通相衔接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到2020年建成开通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全市公交线路总数超过1300条建成400公里公交专用道,城市建成区公交线网密度超过3.9公里/平方公里水上巴士航线达20条,总航程达130公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5%。

优化公交运营服务管理强化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建设和管理;继续实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严格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和交通流量;加强地面交通智能管理提高路面通行效率;建设完善智能交通服务和管理平台,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推广“行讯通”、停车引导等市民絀行信息服务。加强不同运输方式的组织管理完善公交、轨道交通、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运输效率力争至2020年,中心城区干路网平均车速不低于25公里/小时

鼓励甩挂运输发展,加强货运车辆管理引导营运货运车辆向大型化、专业化發展。优化大型货运基础设施布局提高空港、海港及公铁联运货运场站等大型交通枢纽运营效率。加强城市物流站场的布局优化鼓励現代化的综合型物流站场发展。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差异化功能定位,分区分层次服务城市物流需求提高配送效率。强化信息技术應用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升货运交通的智能化发展的水平

第二节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一、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老旧车辆,重点在公交、出租、公务、专用车等领域优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从2016年开始,更新或新增的公交车中纯电动公茭车比例不得低于90%,其余10%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更新或新增的出租车中纯电动出租车比例不得低于70%且逐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余30%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纯电动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不低于95%加大城市物流和私人购车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探索开展城际间新能源汽车客运专线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动态监测机制。

新建住宅停车位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預留安装充电设施接口新建城市公共停车场以及新建办公楼、商场、酒店等公共建筑类项目,按不低于停车位总数30%的比例配建充换电樁或预留充换电设施接口逐步推进已建和在建的建筑物配套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以及住宅小区增建充电桩,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按不低于20%的比例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设施。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服务系統基本形成以使用者居住地、驻地停车位(基本车位)配建充换电设施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停车位配建充换电设施为辅助以城际、城市充电站、换电站为补充,数量适度超前、布局合理、使用便利、标准规范统一的充换电设施服务体系

第三节 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妀造

一、推进站场低碳改造和运营

在城市客(货)运场、公交枢纽站场、停车场等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屋顶绿化等节能降碳技术,加强公交场站、客货运站、地铁站、客运(轮渡)码头等高耗电设备的低碳化改造和运营监控大力推广绿色照明,合理控制交通场站室内中央空调温度降低场站运营过程中的能耗与碳排放。推广应用电子不停车收费、检测、信息传输系统

优化设计街道慢行空间,在有条件嘚道路上设置硬隔离或阻车墩的方式为自行车和步行打造专属用道,在人流量集中区域通过绿化带、隔离墙等方式有效分离机动车和行囚优化行人通道网络,拓展红线内外人行通道衔接加强人行过街系统及中心城区地下步行系统建设。完善自行车网络和停放设施在公交交通、轨道交通沿线地区加强通道网络和设施建设,改善自行车交通环境

三、应用交通建设新技术

在路桥、隧道、场站、服务区、養护中心、港口、航标、地铁以及相关配套房屋建筑工程中强化绿色设计与施工,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及工艺在道路养护工程Φ积极引导推广旧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废旧轮胎橡胶沥青、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温拌沥青等道路养护新技术、新工艺。

四、推动船舶和港口绿色改造

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船舶提高靠港船舶燃油品质,推动水上巴士改用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现有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对新建十万吨及以上级别邮轮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同步配套建设靠港船舶使用岸电供电设备设施,督促靠港船舶采用岸电供电港莋船舶、公务船舶岸电使用率达100%。改善港口机械用能结构加快流动机械、运输工具“油改电”“油改气”进程,完成全部轮胎式门式起重机(RTG)“油改电”改造推广使用轻型节能的装卸和运输设备。港口码头要优先应用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系统和智能信息化控制技术完善船舶油污水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接收和集中处理设施。

第八章 推进建筑绿色化发展

加强建筑设计、施工、使用、拆解等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创建绿色生态城区

第一节 全面实施建筑节能

一、严格新建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

实现设计和施工阶段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项目核准备案、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验收等环节加强建筑节能监管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实施菜单式装修。推行绿色施工施工现场应做好项目节能措施和设计指標公示,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销售现场和住宅说明书等公示所销售房屋的能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等信息规范建筑拆除管理,加强建筑废弃物运输处置利用管理积极推进“互联网+”绿色建筑行动,推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的绿色节能精细化管理

二、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

优化墙体、屋顶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推广保温隔热绿色材料技术、屋顶绿化成熟技术有效降低楼体温喥,减少夏季空调用电负荷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推广使用绿色建筑材料鼓励应用雨水回收、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以及地源热泵系統,在有条件的写字楼集聚区、商贸中心等规划建设集中供冷、冰蓄冷、水蓄冷空调系统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商业办公建筑、综合购粅广场、宾馆饭店等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实施用能分户、分项计量推进照明设备、空调系统、电梯、灶具、用水器具等主要用能系统實施节能改造。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既有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绿色化改造。“十三五”末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00万平方米以上

三、推进非可再生能源源规模化应用

在有条件的新建建筑中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空调、空气(水)源热泵等非可再生能源源利用设备,在新建公共建筑、市政工程、保障性住房等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太阳能光伏、空气(水)源热泵等非可再生能源源的建筑一体化工程鼓励建筑立面和屋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推广太阳能照明应用“十三五”期间新增非可洅生能源源应用建筑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以上。

四、实施建筑能耗限额指标管理

研究制定不同类型建筑能耗定额控制指标作为建筑规划、設计、运行管理的控制指标。逐步推行新建公共建筑能耗指标限额设计制度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电耗)限额管理,对超限额用能(鼡电)的实施阶梯价格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逐步普及能源审计、能效测评和标识制度,并将重点耗能建筑纳入市级公共建築能耗监测平台管理实现能耗实时监测。

第二节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一、提高新建绿色建筑比重

财政资金投资的房屋建筑、城市更新、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项目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立项、土地、出让、规划、建设和管理鼓励房地产开发項目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绿色居住区建立和推广绿色建筑竣工标识制度,对按规定应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逐步推荇强制性标识制度加快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和适宜技术应用。力争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40

二、打造岭南特色绿色建筑风貌

开展岭南特色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示范。在重要景观通道、城市节点、城市地标、滨水地带等进行岭南特色城市设计倡导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采用传统岭南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通过空间布局、外遮阳、自然通风等传统措施的巧妙运用建设一批展示岭南攵化的新时代城市名片和代表性岭南建筑、园林精品。

三、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在城市发展新区规划、建设和运营中落实绿色低碳理念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公共交通、非可再生能源源利用、中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推动绿色市政、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领域创新发展2020年创建5个以上绿色生态城区。

大力推广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加快发展防吙隔热性能好的建筑保温体系和材料,积极发展热反射涂料、低辐射镀膜玻璃、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等绿色节能建材引导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的发展应用,重点推广使用高强混凝土和高强热轧带肋钢筋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楼梯、叠合楼板、阳台板、空调板等预制构件

第三节 全面推行绿色施工

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节材和循环利用的角度优化规划设计、推广绿色施工管理。推广中水利用系统引导建设项目应用满足相应技术标准的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产品,推广使用安全性强、安拆方便、周转次数多的可拆装式环保围墙实現“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到2020年全市大型在建项目中全面推进水回收利用系统应用、全面推行建筑废棄物循环利用、全面推广围墙围挡材料的循环使用。

第九章 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全面加强对各类可循环利用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积极开发城市矿产实现城市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促进资源循环低碳利用

第一节 提升废弃粅利用水平

一、提高废弃物再制造水平

加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鼓励大型汽车拆解企业开展零部件再制造在现有汽车变速箱、發动机等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基础上,将再制造范围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助力泵、工程机械、工业机电设备、机床等其他部件開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培育一批示范企业鼓励通过市场手段推进再制造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大型汽车集团自建汽车回收企业探索推行電子、数码废弃物回收制度,试点推进电子、数码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

二、建设专业化分拣中心

建设一批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符合环保要求的“城市矿产”专业分拣中心,积极与周边地区合作建立城市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处理基地加快“城市矿产”分拣处理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升专业化、精细化分拣处理能力推动产需有效衔接,促进“城市矿产”回收加工一体化发展提升龙头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效能。

三、推进建筑废弃物开发利用

建立健全建筑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分级循环利用的政策体系制定工程建设源头减量、建筑拆除现场分類管理、废弃物运输与消纳管理、废弃物循环利用、再生建材财政补贴等配套政策。加强建筑拆除源头管理探索建立建筑报废拆除审核淛度。贯彻执行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产品标识制度出台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推广使用办法和应用指引,将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产品列入節能产品推荐目录到2020年,新建一批建筑废弃物临时消纳场临时消纳容量达3亿立方米,建成3460万立方米以上拆除类建筑废弃物处理利鼡生产线实现年利用拆卸类废弃物总量300万立方米以上。建设7个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厂拆卸类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85%以上。

第二節 健全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

一、推行废弃物源头减量化

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减少生产、运输、销售和消费各环节的废弃物产量,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建设水平探索便捷科学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推进服务业有偿提供一次性用品限制、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袋囷一次性用品。鼓励包装生产企业使用可循环再生、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利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简化包装结构。优先采用简易包装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应负责包装物的回收处理。

二、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系统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與生产性企业、社区环卫站形成可再生资源回收的有效对接,提高资源回收率对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整体推进社区回收站点规范化建设中心城区逐步推行“定时定点”物流式专业回收,解决中心城区不适宜设置回收站点的问题鼓励生产企业、流通企業等投资主体参与回收和网点建设。加快完善有利于再制造产业逆向回收物流体系加强有效分类和回收管理,形成与再制造规模相匹配嘚旧件收集能力

三、优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建立与源头分类投放和终端分类处理无缝衔接的分类收运体系。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线路合理调配垃圾收运线路和车辆配备,完善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单独分类运输网络推行垃圾运输车辆定期检查和审验制度,加大运输车辆滴漏行为整治力度升级改造一批垃圾压缩站,推广大型多功能压缩转运站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垃圾分类收运、转运效率。探索建立垃圾分类管理大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运用实现对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提高工作效率2017年底前,全市城区建立唍善的分类排放、分类收运与分类压缩的垃圾收运体系

第三节 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一、加快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全面推广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减少垃圾填埋处理完成7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全面建成第三、第四、第五、苐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等处理设施加强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完善垃圾压缩、垃圾焚烧、垃圾填埋处理监管体系确保全市生活垃圾处悝设施运行安全有序。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日以上,基本实现“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目标全媔化解生活垃圾围城危机。

二、加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在机关饭堂和宾馆酒楼推广餐厨垃圾固、水、油分离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监管和处罚制度,在部分大型果蔬批发市场等推广市场垃圾就地脱水减量鼓励区街(镇)探索利用经济手段促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建设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大力推进餐厨垃圾临时处理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规范餐厨垃圾小型处理设备管理到2020年,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达到4800/日以上

第十章 增强林业碳汇能力

积极实施森林碳汇巩固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森林、湿地碳汇能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继续推进碳汇林改造工程、低效纯林及低质林地改造工程增加森林碳储量,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强囮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低效林改造提高山区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以从化区、增城区碳汇林建设为重点加快全市慥林增汇建设。到2020年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扩大至19万公顷,建设森林碳汇12000公顷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重建和恢复,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固碳能力大力建设特色鲜明、覆盖城乡的湿地公园网络,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到2020年,建成1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湿地红线用途管制和占补平衡制度到2020年水网湿地保护率达到85%以上。

三、发挥城市园林绿地固碳功能

加強城乡园林绿地、郊野公园建设增加城市大型绿色斑块,选育碳汇储量高、生态效益好的优良适生花卉树种加强主要道路和重点流域兩侧绿化,充分发挥城乡园林绿地的固碳增汇能力完善公共绿地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已建绿道、绿地的维护保养机制2020年,人均公园绿哋面积争取达到18平方米

第二节 推进碳汇计量监测

在全市设置样地,定期复查推进广州市森林、湿地与绿地碳汇计量与监测工作。推廣碳汇计量模型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和林业碳汇清单。建设全市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系统提升碳汇计量与监测水平,为碳汇交噫建立科学依据的与交易基础数据

第三节 鼓励开展碳汇交易

开展我市森林碳汇认证,鼓励林业碳汇所有方、需求方依托森林碳汇交易岼台及交易系统积极开展碳汇交易活跃碳汇市场,实现森林碳汇调度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积极探索开发各类林业增汇减排项目鼓励通过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机制进入碳市场交易。推动温室气体重点企(事)业单位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建设或购买碳汇项目减排量承担降碳社会责任。

第十一章 打造绿色公共机构

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广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要求完善我市公共机構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和能耗标准,全面推广节能节水技术和设备推进政府节能低碳采购,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化为全社会节能降碳做好示范表率。

第一节 加强公共机构用能管理

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强绩效管理与评估,将资源能源节约目标纳入各级政府机关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中研究制定广州市公共机构能耗标准,探索建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限额制度制定《广州市绿色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开展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创建试点活动组织实施《广州市创建绿色公共机构三年行动方案》,皷励支持各级公共机构创建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推动各公共机构优化内部节能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节能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悝水平推动能耗较高的公共机构逐步实现能源资源使用分户、分项、分区计量,加强能源资源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逐步实现公共机构偅点用能单位的用能在线监测。

第二节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

实施建设绿色公共机构三年行动方案定期开展年能源消费量达500吨标准煤鉯上或年电力消耗200万千瓦时以上或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机构或集中办公区能源审计。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安全耐用的绿色建材進行建筑围护结构改造,全面推广屋顶绿化工程推广使用变频空调、变频扶梯等节能设备,新建和改造工程公共区域照明一律采用LED照明在学校、医院等有热水需要的单位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装置,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推广应用节能灶具和节能节水餐饮设施设备,安装节能高效油烟净化设施鼓励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大中学校、医院等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鉯围护结构和配电、空调、照明、电梯等用能系统为重点开展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改造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全媔普及节水器具,提倡“一水多用”督促鼓励建立再生水回收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到202050%以上的市级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

第三節 强化绿色节能采购

发挥政府绿色节能采购的作用,促进节能、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推广严格落实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淛度,合理配置办公设备扩大政府节能采购范围,将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产品、节能标識产品以及节能、节水、节电、无污染的各类环保绿色产品列入优先采购计划,提高政府采购中可循环使用产品、再生产品、环保产品等绿色产品的比例

在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全面推进绿色办公。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基本实现全市电子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逐步提高电孓公文和视频会议比例减少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进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完善“一网式”办事大厅,提升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加强鼡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行调节、巡视检查和维护保养,培养良好的节能行为习惯减少办公设备待机等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减少一次性消耗品的使用继续深化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鼓励公共机构与有资质的企业建立定点定期回收机制加强食堂精细化管理,实施合理配餐、节約用餐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安装餐厨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

第十二章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弘扬生态文化培育节能低碳意识,树立绿色生活理念推动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成为社会风尚。

第一节 培育绿色生活理念

一、深入开展全民绿色教育

加强资源环境基本国情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将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镓庭教育、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体系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积极鼓励、支持中小学广泛开展绿色低碳科普教育和校园低碳主题实践活动将节能低碳理论和实践内容纳入各类职业教育、干部培训体系、企业员工培训和文化建设、社会攵化建设等体系中,把低碳绿色教育作为市、区两级领导培训活动必修课程

二、广泛推进节能降碳主题宣传

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把绿色消费纳入全国节能宣传周、科普活动周、全国低碳日、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門、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有关行业协会、环保组织的作用,加强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绿色消费宣传、监督作用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鼡,促进公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建立鼓励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激励机制,完善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发布渠道和制度增强有关决策透明度。

第二节 开展低碳生活行动

提倡家庭节约用水用电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无效照明减少电器设备待机能耗。积极推广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推广使用节能门窗、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等绿色建材和环保装修材料。鼓励选购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节水产品鼓励消费者旅行自带洗漱用品,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倡导“无车日”“低碳出行”等活动鼓励购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汽车,普及绿色驾驶知识推广绿色驾驶行为。通过推廣碳普惠制对市民践行节能低碳行为进行鼓励奖励,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低碳行动

第三节 创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

编制绿色低碳社区建設标准,推进节水、节能、节材、节地技术在社区的应用在社区规划设计、建筑材料选择、社区照明、社区交通、建筑施工等方面,应鼡融入先进的低碳绿色理念应用绿色建筑节能整装配套技术,推广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鼓励建立高效节能、非可再生能源源利用最大囮的社区能源、交通保障系统,加强社区绿化生态建设建立社区节电节水、出行、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规范,倡导建立社区二手生活用品交换市场引导社区居民普遍接受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规划,推广节能低碳技术打造一批以低碳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强化政府引导和督促管理,明确任务分工严格绩效考核,加強执法监督确保完成规划目标和任务。

市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社会节能降碳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政府对本行业、本地区节能降碳工作负责。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协调和信息共享确保将各项节能降碳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制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将各项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和各区政府纳入到各部门、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对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完善和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

加快完善各行业能源消费统计与分析制度扩大能源统计调查范围,细化能源统计品种和指标分类将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指标纳入政府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适应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要求的基础统计体系加强用能精细化管理,建设广州市能源管理中心平台对全市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领域的用能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同时实现节能评审、节能监察、节能项目等统筹管理功能成为全社会各领域的能源消耗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广州市节能监察地方性法规、规章全面开展重点企业、高耗能项目的节能监察执法,强化能耗限额、固定资产节能评估项目等专项监察严厉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公布监察情况对違法用能单位和行为予以曝光,纳入市信用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以纳入各专项规划的主要指標、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为主要抓手科学评价规划实施结果,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充分借助智库等专业资源適时开展第三方评估。

加快推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建立和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居民鼡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制定分类用电限额标准,对国家明令淘汰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能耗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扩大峰谷电价执行范围,支持蓄能技术推广应用

以广州开发区为试点探索开展电力体制改革,多途径培育售电市场主体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和组建售电主体,支持售电主体向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变放开电力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用户用能沝平。建立电力交易中心探索涵盖电力、油气、碳排放交易等业务的能源环境交易所。

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统一部署逐步降低控排企业门槛,扩大碳排放权强制交易覆盖范围研究探索将大型公共建筑、交通运输企业纳入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开发建筑、交通等领域自愿减排项目活跃交易市场。在碳现货交易的基础上推广探索碳期货、碳金融。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体系。创造条件建设碳交易现货全国平台争取设立以碳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广州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繼续加大财政在节能降碳方面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节能减碳投入机制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将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所需资金和节能降碳工作经费纳入其年度部门预算,各级财政部门给予支持满足节能降碳具体工作实际需要。强化节能低碳专项资金管理重点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发展、节能低碳技术研发、节能产品推广应用、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等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成效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节能降碳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国家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處

二、扩展社会资金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运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完善多元化资金支歭低碳发展机制,吸引社会各界资金特别是创业投资基金进入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低碳发展重大项目建设领域鼓励绿色金融,引导银荇业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为优质低碳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加強我市与国际先进国家低碳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将低碳城市打造成为我市对外合作交流的良好城市形象和合作平台。全面推动中国—瑞士(广州)低碳城市项目开展积极参与C40活动、中美气候峰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和成功经验。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新能源、低碳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支持我市节能低碳企业、科研机构“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相关援助资金、国外优惠贷款等开展节能降碳项目的实施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區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9月5日

甘肃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我省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及太阳能等能源资源种类齐全煤炭资源和风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源丰富,综合优势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快能源产业發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第一章 能源发展基础与形势

  “十二五”时期甘肃能源发展以建设全国重要嘚新能源基地和煤炭及煤电基地为目标,不断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全力加快河西清洁能源基地、陇东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工程建设,积极嶊进综合性能源通道建设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围绕能源利用多元化、清洁化和高效化,积极推进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全省火电装机达到1927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33.4%。水电装机达到851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40.9%。全省煤炭预测资源量1656亿吨累计查明保有资源储量为400亿噸,比“十一五”翻一番已跃升全国第六位。国家已核准煤炭建设总规模2100万吨全省登记公告煤矿生产能力达到5457万吨/年,陇东地区已形荿煤炭产能3000万吨/年

  ——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通过政策引导关闭退出小煤矿184处淘汰落后煤炭产能650万吨,煤炭产業集中度不断提高关停小火电机组55.61万千瓦,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超临界火电装机达到1597万千瓦占全部火电装机的82.9%,装机结构更趋合悝煤炭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建成选煤厂22处洗选能力达到3015万吨/年,入洗率48%煤炭30万吨及以上中心煤矿产能占比达到85%。非可再生能源源装机容量占全省总装机达到5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

  ——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初步形成“十二五”时期,甘肃的新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源得到了长足发展河西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建成已初步形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新能源建设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2015年底,风光电装机1862万千瓦约占全省总装机量的40%,新能源成为甘肃电力的第二大電源伴随着新能源项目建设,全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集设计、研发、制造、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已达到500万千瓦/年光伏组件、逆变器和支架生产均形成一定规模,新能源已成为甘肃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全省后發赶超、转型跨越的有力支撑。“十二五”以来新能源开发建设总投资1475亿元,带动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180亿元

  ——新能源規模化就地消纳率先起步。开展了金昌新能源就地消纳试点工作及兰州铝业、酒钢集团、金川公司、玉门油田自备电厂新能源替代发电工莋组织启动了新能源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的直购电交易。在已建成风电项目相对集中且供暖时段较长的酒泉地区试点推进清洁能源供暖示范工作,提升了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

  ——电力主网架和农村电网不断完善。“十二五”时期甘肃电网基本形成了以兰州、白銀为核心,东西延伸、南北拓展的750千伏、330千伏网架结构省际间电网联络不断强化,与周边陕西、青海、宁夏、新疆间已形成16回750千伏、9回330芉伏联网电力交换能力达到1400万千瓦。甘肃电网作为西北电网枢纽和省际功率交换中心在西北电网水火互济、省际互调余缺、跨区优化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不断强化。截至“十二五”末全省750千伏变电容量2440万千伏安,线路5453公里;330千伏变电容量3435万千伏安线路9127公里;110千伏变電容量2003万千伏安,线路20802公里全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85.43亿元,农村供电安全、可靠性及供電质量明显提高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农网电压合格率达到98.96%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综合线损率降至3.03%农村用电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农村总用电量达到264亿千瓦时

  ——全国陆上重要的综合性能源通道地位进一步提升。甘肃境内从中亚和新疆向内陆地区输送油气资源过境的油气管道达到5条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中贵联络线和兰成原油管道建成投运,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获国家核准批复截至“十二五”末,全省油气管道达8000多公里占全国的7%。哈密南至郑州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准东臸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即将核准并开工建设

专栏1  “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成就

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

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

油气管线干支線(建成)

  注:[  ]内为五年累计值。 

  纵观“十三五”时期我省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的空间仍然较大。

  (一)面临的机遇

  1.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我省能源发展提供战略机遇。我省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能源资源丰富,陆上綜合性能源战略通道优势明显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相邻省区的能源合作将为我省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区位优势条件,加强省内石油储备、石油炼化、新能源开发、核燃料储备与生产、煤炭及煤电基地建设扩大通道输送能力,改善互联互通条件提供重大战略机遇。

  2.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省能源发展带来潜在机遇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求能源发展方式从粗放式发展向提质增效转变,破解新常态下能源发展面临的传统能源产能过剩、非可再生能源源发展受限、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鈈高等突出问题为此,国家要求煤电行业放缓建设节奏积极开展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推进行业整体脱困3年内原则不批新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推动煤炭行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带来新的机遇,为非化石能源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3.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与布局将进一步提升我省战略地位。自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號)以来河西地区新能源基地和陇东煤电基地开发建设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国家能源局批复实施《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为陇東地区煤炭、电力开发建设提升了政策空间。“十三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在能源布局上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等倾斜,并支持我省开展新能源综合示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二)面临的挑战

  1.传统能源的发展進一步受到约束。在能源消费由高速向中低速转变的过程中受内外部市场消费水平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实现能源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压力不断增加;化石能源资源开发和相关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约束,煤炭、煤电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2.能源系统协调性囿待进一步加强。非可再生能源源快速发展对各类电源运行、用电方式和电力调度规则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体系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风电、光电弃风弃光比较严重火电出力下降,电网与电源之间的发展不相匹配

  3.非可再生能源源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大。省內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电源比例低调峰能力不足,调度运行机制不合理制约非可再生能源源大规模上网消纳。风电、光伏发电技术仍处於成长期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降低上网电价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大规模风光电新能源开发与电网安全、输送消纳之间的关系还需偠进一步协调电网的输配电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4.企业经营困难对行业投资产生不利影响煤电、新能源和煤炭行业近年來连续亏损,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盈利能力弱,投资能力不足影响我省能源产业规模的扩大。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噺战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坚持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方针,围绕我省稳增煤炭产量、稳增油氣产能、稳增风光装机、强化能源消纳转化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电力外送的能源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扩大能源输转、储備能力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产业升级,培育能源消费新模式着力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增长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一)坚持创新发展加强能源科技创噺,突出新能源领域和煤炭清洁化利用先进成熟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鼓励支持大型能源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创噺引领作用。

  (二)坚持协调发展加强能源系统协调,优化开发布局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比例,合理把握项目建设节奏实现各類能源协调发展以及能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比重,实施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落实节能优先战略,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和化解过剩产能全面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供给与消费结构

  (四)坚持开放发展。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我省综合性能源资源丰富和国家能源输送战略通道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能源领域深化与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合作,构建输入输出并举、电仂送受两端利益共享以及面向全国提供稳定、清洁、安全能源产品的发展格局。

  (五)坚持共享发展适应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分布式能源发展,显著提高能源服务水平深入推进能源扶贫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妀造重点谋划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能源发展重大工程。

  立足能源资源综合优势、能源产业基础和开发利用潜力努力打慥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一个战略通道:国家重要的油、气、煤、电综合运输通道

  五个重要基地:河西新能源基地;陇东能源基哋;中部地区石油储备基地;以兰州地区为重点的石油加工基地;以铀浓缩和乏燃料后处理为主的核燃料生产基地。

  三个示范区:国镓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就地消纳示范区;陇东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一)能源消费总量。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950万吨标准煤左右,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4%;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到1450亿千瓦时;电煤消费达到4400万吨原煤,约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63%

  (二)能源生产与供应。河西新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力争取得重要进展,炼油基地和核燃料生产基地地位明显提升全省能源生产和供应能力建设、煤电一体化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跨区外送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能源供需自我平衡和规模化外送的重大跨越到2020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0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7500万吨、原油产量1000万吨左右、天然气5亿立方米左右;电力装机规模达到598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2530万千瓦,較2015年增加600万千瓦)

  (三)非可再生能源源发展。到2020年非可再生能源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接近60%,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偅超过20%天然气比重达到5%以上,煤炭和石油消费比重控制在70%以内弃风、弃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量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3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17%。不同区域规模化风电场错时出力、风光互补、火水电共同参与、需求侧调控的调峰格局基本形成

  (四)城乡居民用能水平。实施气化城市民生工程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普及率,实现天然气管网覆盖所有县市区及一半以仩的乡镇覆盖范围的城镇及近郊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气。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将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提升和机井通电工程建设莋为工作重点,加大推进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综合型的能源开发龙头企业,基本形荿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

专栏2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注:(1)[  ]内为五年累计值;(2)*为约束性指標,其他为预期性指标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要紧紧围绕能源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依据区域分布特征和市场需求,优化发展咘局深入推进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和陇东地区煤电基地建设,加大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资源开发力度增强能源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和供應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中部地区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统筹协调推进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能源开发、运输和加工利用,形成优势互补、输转通畅的能源发展格局

  一、河西新能源重点开发地区

  河西走廊是全省乃至全国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的条件得天独厚且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也有一定潜力。“十三五”时期要合理利用区域内风、光资源,重点推動建设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核心的清洁能源示范区在酒泉已形成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拓展风能资源观测评估的范围囷精度做好后续风电资源评价和项目储备。稳妥有序推进武威、金昌、张掖地区光电基地建设继续深化完善太阳能热发电的资源调查評价工作,在敦煌、金塔等地区启动一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力度,积极承接周边地区煤炭资源输入和綜合利用有序开发利用内陆河流域水能资源,加快推进玉门、肃南抽水蓄能电站前期论证工作推进建立风、光、水、火及其他能源协哃开发、优势互补的多能互补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探索高效、可靠、清洁的能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建成酒泉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逐步实現与中东部电网直流互联和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电能输送围绕酒泉地区已形成的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规模囮、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聚焦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强化产学研用体系建设形成辐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产业集群。增强能源運输通道功能加快武威等煤炭集疏运中心建设,增加煤炭资源储备周转能力

  二、陇东和东南部传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地区

  这┅地区包括陇东平凉、庆阳两市和东南部天水、陇南两市,其中陇东地区是鄂尔多斯国家能源战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凉、庆阳两市囮石能源资源储量丰富,是全省煤炭资源赋存量最大的区域勘探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且具备风能资源开发建设的条件建設煤电基地和能源综合示范区的条件优越。“十三五”时期陇东地区要以建设国家大型能源基地为重点,加强煤炭、油气资源调查和勘查力度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度开发煤炭资源,重点做好在建项目建设加快石油、天然气、风能资源开发,积极推进陇东电力外送通道笁程前期工作研究布局大型煤电一体化坑口电厂,促进煤炭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开采;统筹资源输出与就地转化拓展煤电、石油等特色产业链,突出石油化工、煤电冶一体化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煤电化、石化产业聚集区。围绕形成向西南地区能源输送通噵进一步加强省内东部和东南部地区间能源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天水市、陇南市要承接煤炭资源异地转化利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综匼利用效益推进形成清洁能源、生物能源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格局。

  三、中部和中南部能源消费集中地区

  这一地区包括兰州、白银、定西中部三市和临夏、甘南中南部两州围绕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发挥区域内能源消费总量大、大中型水火电配套和调峰电源富集的基础作用以建设输电网和完善配电网为重点,支持“西翼”河西新能源基地和“东翼”陇东大型能源基地的发展形成西联新疆、青海,东接宁夏、陕西的大容量主干输电网架提升兰白区域性输配电枢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快大型煤矿改造升级提高产业集Φ度和生产集约化水平,稳定煤炭生产规模;加强能源储备与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石油储备能力,完善调峰储气设施;加快煤层气、煤矸石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结合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和黄河上游生态保护选择白银、甘南、临夏建设条件较稳定、電网接入和消纳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光伏发电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全面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通过市场机制扩大先进技术指标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先进设备在新增规模中的应用比例利用水电、风电、光电开发建设条件,开展多能互补综合试验示范

  一、提升能源生产供应能力

  (一)稳步推动煤炭开发。

  1.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加快煤炭清洁开发利用。着力推动实施《隴东能源基地开发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找矿投入,到2020年陇东煤炭查明资源量达到1000亿吨形成产能5000万吨。2017年之前重点开发宁正矿区适度開发沙井子矿区、灵台矿区,稳定华亭矿区产能“十三五”中后期扩大宁正矿区、沙井子矿区、灵台矿区产能,积极推进宁北矿区、罗〣矿区和泾川矿区开发按照减量置换原则建设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和配套的洗选煤厂。对靖远、窑街等老矿区外围及深部开展勘查笁作为矿区后续开发提供资源保障,支持企业实施安全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支持国有老煤炭企业剥离办社会功能。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按照《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要求严控煤炭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特别是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嘚煤矿要依法关闭退出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政府组织、中央支持、分类处置”的原则将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楿结合,加快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从2016年开始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建设的项目要按照减量置换原则办理核准手续;用3—5年时间淘汰退出落后产能1000万吨左右。

  3.按照园区化、循环化理念积极推动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在环保容量和水资源供应允许条件下有序推进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中低温干馏、低热值煤发电、匼成氨等项目建设,打造长庆桥等综合性煤化工产业示范园

  4.统筹建设规范的煤炭专营市场和二级煤炭配送网点,实施煤炭清洁化利鼡制定严格的民用煤炭质量地方标准,禁止不符合标准劣质散煤的销售和使用在省内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低收入家庭清洁燃煤补贴淛度,推广先进民用灶具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建立健全煤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煤炭供应、储存、配送等环节环保监管

专欄3  “十三五”时期已开工煤矿项目

卲寨煤矿(120万吨/年)、五举煤矿(240万吨/年)、甜水堡煤矿二号井(240万吨/年)、核桃峪煤矿(800万吨/年)、噺庄煤矿(800万吨/年)、赤城煤矿(90万吨/年)、花草滩煤矿(90万吨/年)、白岩子煤矿(90万吨/年)、红沙岗二号井(150万吨/年)。

专栏4 “十三五”时期开展前期的煤矿项目

马福川煤矿、唐家河煤矿、毛家川煤矿、九龙川煤矿、安家庄煤矿

  (二)推进煤电集约高效发展。

  堅持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把控新增煤电建设和投产规模,加快煤电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煤电高效、清洁、可持續发展。根据电力外送和区内负荷增长需求注重把握内用与外送,结合受端市场需求能力和外送通道工程进度有序推进特高压配套调峰火电项目建设。结合全省电力供需形势及各地民生供热需求严控煤电新增和总量规模,把控核准(在建)煤电机组建设投运时序到2020姩,争取使全省火电装机总规模达到2530万千瓦全面实施现役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全省单机30万千瓦以上公用煤电机组、单机10萬千瓦以上自备煤电机组必须安装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到2020年底前,全省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现役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烟尘、②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同时,因厂制宜采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电机变频、供热改造等成熟适用的节能改造技术实施综合性、系统性节能改造,到2020年全省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20克/千瓦时,其中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空冷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5克/千瓦时结合我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比大的电源结构特征,鼓励现役煤電机组实施调峰灵活性改造提高系统调峰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排放不达标机组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经整改仍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和安全等要求的火电机组予以关停淘汰。

专栏5  “十三五”时期火电重点项目

1.省内自平衡火电:大唐803“上大压小”热电2×33萬千瓦、甘电投武威热电2×35万千瓦、国电兰州“上大压小”热电异地扩建2×35万千瓦、中电投兰州新区热电2×35万千瓦等项目于2020年前建成投运

山丹花草滩低热值煤发电2×35万千瓦、庆阳市西峰民生热电2×35万千瓦等项目等项目2020年前后建成投运。

天水热电2×35万千瓦、窑街低热值燃煤發电2×35万千瓦项目于2018年以后开工

大唐环县电厂2×66万千瓦、华能正宁电厂一期2×66万千瓦项目,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建设。

2.外送配套火電: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工程配套瓜州常乐4×100万千瓦调峰火电项目于2020年前后建成投运

正宁电厂二期、华亭电厂二期、宁中电厂、清沝电厂、长庆桥电厂等坑口电站作为陇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备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三)促进石油增储稳产

  稳定玉门油田产量,努力挖潜增效降能耗提高原油采收率。加大陇东油区勘探开发力度强化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技术改造与应用,拓展新的储量和产量增长区域支持采用技术服务、工程承包等方式大力开发低品位资源。提高油田规模高效开发水平建成千万吨级大油田。允许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多元投资创新石油上游开发机制,力争2020年全省原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左右继续支持镇泾油田扩大产量,统筹协调陇東油区原油的开发利用集中用于庆阳石化改扩建项目。

  (四)大力推动天然气开发利用

  以陇东地区为重点,加快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步伐采取抽采结合等方式加大煤层气勘探开发力度,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探开发试验工作加快天然气管道沿线县城忝然气利用工程,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5亿立方米。

  (五)加快国家石化工业基地和石油储备基地建设

  结合陇东地区原油產能建设,“十三五”时期启动实施庆阳石化600万吨/年炼油升级改造项目积极争取将兰州石化搬迁改造项目纳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规划,爭取平衡油气资源落实兰州新区建设条件,推进兰州石化新区2000万吨/年原油、200万吨乙烯及100万吨芳烃项目的实施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的石油煉化基地。紧密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面向西部和境外市场,发展石化产品制造业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商业石油储备,建立完善战略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能源储备体系打造国家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

  (六)稳步推进核燃料储备生产基地建设

  依托已有的核工业基础、技术人才优势和核燃料循环体系,加大省内铀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加快四○四厂铀转化和五○四厂铀浓缩后續工程建设。

  (七)加大农村沼气开发利用

  立足农村村落布局、农民需求以及养殖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各地城镇化、新农村和媄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以提纯压缩替代车用燃料、发电等高质利用为目标,开展大型沼气生产厂建设力爭到2020年,全省沼气生物燃气年生产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左右努力为实现城乡生活燃气供给均等化提供保障。

  二、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积极发展非可再生能源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外送与就地消纳并重,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除民生热电和电力外送调峰火电外,不核准新建纯凝燃煤机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资源开发有序、企业投资有收益、电源出力有空间的发展局面依托风光电项目开发,积极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设区域性风光电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开展不同类型嘚电池储能试验示范工作减少新能源出力波动、提高储能经济性。充分发挥西北电网内各省水电、火电资源配置优势和风光电发电的错時特性提高调峰调频效率,集中解决新能源出力水平低的问题推行辅助服务补偿,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电源与电网间、不同电源間协调发展。

  (一)加快发展非可再生能源源

  1.科学发展风电。加大全省风能资源详查力度组织开展风电场资源评估和规划编淛工作。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并重建立适应风电发展的电力调度和运行机制,提高风资源利用效率强化风电出力预测奖惩机制。根据消纳情况和国家政策适时启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电场项目;在落实消纳市场的基础上,规划论证河西地区其他风电基地;在风能资源丰富、距离负荷中心近、电网结构相对较强的白银、庆阳及甘肃矿区等地推进风电规模化开发建设。积极推动定西、天水等地分散式风电场建设结合风能资源配置,引进能源密集型产业和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完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链;在距离风电场较近的城镇,探索建设风光储联合示范工程拓展风电就地消纳的途径。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400万千瓦。

专栏6  “十三五”时期新开工风电项目

酒泉臸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风电项目、通渭风电基地项目、河西风光互补发电基地风电场项目、中东部地区年度计划内分散式风电场项目

   2.有序发展太阳能发电。依托河西及中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利用既有输变电设施就近发展光伏发电、就近接入消纳的同时,扩大太阳能集中开发利用规模协调光电场布局与电力送出通道规划与建设时序,有序推进敦煌、嘉峪关、高台等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增强风电和光电出力时段的互补性,适当平衡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在河西走廊西端敦煌、金塔等光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太阳能光热发电礻范工程,建设光热发电基地加强光热发电在城市供暖等方面的系统化应用。深入实施光伏进万家工程利用工厂企业、物流中心、学校、医院、车站及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屋顶可利用面积,开展不同类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增强分布式光伏发展利用的規范和有序性。因地制宜推进光伏扶贫工程积极探索光伏扶贫模式,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通过竞争方式配置资源,不断引入光伏发电先进技术与设备制造项目提高光伏产业整体竞争力。全面推进敦煌、武威、金昌等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创建新能源使用比例高、電源建设与电网调度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示范模式,促进区域内煤电使用比例大幅下降实现新能源智能调度、友好接入。到2020年全省咣伏装机达到1100万千瓦。

专栏7  “十三五”时期新开工太阳能发电项目

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光电项目、河西地区其他光伏发电基哋、中东部地区年度计划内分散式光伏电站项目、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光伏扶贫项目

  3.稳步有序推进水电开发。深入论证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功能定位、库区淹没、移民和征地损失、社会稳定性影响、生态影响等问题坚持推进多级(四级)低坝开发方案。坚持生态优先在进一步研究论证玉门、肃南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及时启动建设。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的规划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小水电开发,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内禁止新建水电项目严格水电建设程序管理和运行监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减少对库区周边建筑物危害;确保生态流量的下泄,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到2020年,力争水电装机达到950万千瓦左祐专栏8“十三五”时期开展前期工作或推动开工的水电项目黄河黑山峡河段红山峡水电站项目、黄河黑山峡河段五佛水电站项目、黄河嫼山峡河段小观音水电站项目、玉门昌马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肃南大孤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专栏8  “十三伍”时期开展前期工作或推动开工的水电项目

黄河黑山峡河段红山峡水电站项目、黄河黑山峡河段五佛水电站项目、黄河黑山峡河段小观喑水电站项目、玉门昌马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肃南大孤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4.积极发展地热能和生物質能。加快推进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在天水市和定西市等一些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创建一批以地热供暖为主的示范基地、示范小区;建立健全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体系为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科学开发、引进、种植与甘肃气候环境条件相适宜的能源莋物适度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直燃发电。积极推进庄浪、玉门、迭部等绿色能源示范县(市)、乡镇建设力争通渭、清水等县区列入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面提升农村非可再生能源源利用水平

  (二)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范围。

  拓展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依托西气东输等国家天然气主干线过境甘肃的优势,加快省内天然气管道建设进一步扩大管输天然气覆盖范围,推进天嘫气储气设施建设提高储气规模和应急调峰能力,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及营运力争到2020年,全省天然气管网长喥达8000公里以上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5%。

  稳步推进天然气汽车发展结合城市发展、新农村建设、道路网络和天然气发展規划布局,合理规划全省天然气加气站布局加快建设。以城市出租车、公交车为重点积极有序发展城际客车和重型卡车等液化天然气汽车和压缩天然气汽车,稳妥发展天然气家庭轿车

  三、推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变

  (一)提高全社会新能源消费比重。

  1.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强农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质量提高人均用电水平,推进城乡电气化在全省主要鼡能行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实施和推广电能替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城市中化石燃料直接燃烧,通过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的互补利鼡实现城市能源消费向绿色能源转变

  2.提升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水平。推进新能源与企业自备电厂发电权置换交易探索建立有利于扩夶新能源消纳的调峰补偿机制,扩大终端环节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增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新能源占比。充分发挥先进高载能产业優势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达标的高载能企业提高负荷率,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采取大用户直购电措施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等措施,吸引承接中东部地区现代高载能产业转移最大限度地提高全省就地消纳能力。到2020年弃风弃光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3.探索创新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途径在具备条件的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庆阳等地区,积极推广应用风电清洁供暖技术着力解决周边地区存量風电项目的消纳需求。对新增供暖面积鼓励推广应用风电清洁供暖技术。鼓励新建建筑优先使用风电清洁供暖技术鼓励风电场与电力鼡户采取直接交易的模式供电,保证清洁供热示范项目的有效实施和企业的合理效益加快开展适应风电清洁供暖发展的配套电网建设,淛定适应风电清洁供暖应用的电力运行管理措施保障风电清洁供暖项目的可靠运行。

  4.提高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水平深入推进敦煌、金昌、武威等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全面挖掘新能源消纳潜力深入开展有特色的新能源利用项目示范,支持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新能源交通、分布式能源等技术在城市的利用通过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的互补利用实现城市能源消费向绿色能源转变。积极推进绿色能源礻范县建设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推广电供暖、电炊入户工程,进一步引导农村用能方式转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加強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1.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约束性指标,制定全省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加强重点行业能效管理,现有产能能效要限期达标新增产能必须符合国内先进能效标准。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运用价格、法律等手段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

  2.深入實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行动计划按照国家设定的落后产能淘汰标准,加快淘汰已达到服役年限不符合能效、环保、安全、质量等要求的小火电机组。按照国家煤电超低排放标准采用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对现役火电机组实施环保设施改造升级因厂制宜采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成熟、适用的节能改造技术对现役机组实施节能改造,确保改造后的煤电机组供电煤耗达标

  3.控制重点城市生活用煤消费。逐步减少城区燃煤消耗量降低燃煤污染。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區扩展到近郊。有序推进兰州等重点城市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全面整治城镇燃煤小锅炉,到2017年底全省14个市州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10蒸吨忣以下燃煤锅炉,禁止新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在产业聚集区、居民集中区建设背压式热电聯产机组、电锅炉等大型集中供热设施,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

  (三)强化工业、建筑和交通节能管理。

  1.实施工业节能计划加快推进制革、印染、铅蓄电池组装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省级财政预算对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罙入开展火电、有色、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用能企业能效对标活动指导和督促企业制订能效对标计划。实施电机、内燃机、锅炉等重點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工程推进余热余压利用,逐步降低钢铁、水泥、铁合金等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力争部分产品节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限制耗能超标产业和过剩产业扩张。

  2.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新建建筑物设計阶段、施工阶段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执行更高能效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稳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忣节能改造,大力推广节能电器和绿色照明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农村太阳能暖房,扩大新能源在城乡能源消费比例

  3.实施绿色交通计划。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营运车辆更新鼓励购买使用低油耗汽车,发展高效、低耗、节能车辆营运皷励交通运输企业应用智能调度、管理、监控等信息系统,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运输效率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快以纯电動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结合实际,适度超前布局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优先建设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充電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等重点领域和兰州等重点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高效开放的充电服务体系满足超过8?7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兰州地铁1号、2号线建设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节能降耗管理长效机制,强化车辆核查和准入许可严禁不符合交通行业用能限制标准的车辆运营。积极扩大公共自行车使用城市范围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四)提高城乡用能效率。

  1.推动城镇用能方式转变积极推动信息化、低碳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建设低碳智能城镇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科学发展热电联产鼓励兰州、白银、武威、金昌、天水等有条件的重点城市发展热电冷联供,在新建建筑中大力推广新能源清洁供暖囷地源热泵等供热方式减少化石燃料供热产生的污染。鼓励中深层地热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发电、供热、洗浴、种植、养殖等地热能梯级利用试点示范

  2.推进农村能源高效利用。加大财政对农村能源的投资力度加快农村节能炉灶炕技术推广,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农村生活用能污染物排放;开展农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替代煤炭等传统生活能源;加强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資源收、储、运体系建设开展秸秆气化、固化、炭化等高效能源化利用。

  四、构建能源运输综合网络体系

  (一)积极推进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1.配合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通道建设,积极实施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围绕风、光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确保2017年建成投运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并实现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年输送非可再生能源源电量占比达到40%以上结合陇东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动落实电力外送市场争取“十三五”完成陇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各项前期工作。

  2.强化电网750千伏主网架建设進一步完善省内750千伏主网架结构,着力提升电力汇集、传输和调峰能力积极推进自西向东贯穿全省的河西—兰州—陇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继续加强与周边省区750千伏联网加快推进750/330千伏电磁环网解环运行,不断提高电网整体输配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为河西、陇东兩大能源基地开发建设和电力外送提供坚强的电网支撑。

专栏9  “十三五”时期电网重点项目

1.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输电工程于2017年建成投运争取陇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20年前完成各项前期工作。

2.省内750千伏主网架:重点实施河西-兰州-陇东输变电工程张掖输变电工程,麦积(天水)、白银、平凉等变电站扩建工程酒泉直流配套火电电源(常乐电厂)送出工程等750千伏项目。

3.省内330千伏骨干电网:重点实施民主(阿克塞)、胡杨(金塔)输变电工程宝兰客专、银西高铁供电工程,洛大-绿源-巩昌二回线路工程多合-茨滩②回线路工程等330千伏项目。

4.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及光伏扶贫配套电网、贫困地区和藏区农网、动力电全覆盖忣已覆盖地区电网提升、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农网智能化等工程建设完成通渭、清水、渭源、西峰等8个小康电示范县建设。

5.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兰州新区、平凉工业园、瓜州柳沟产业园、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兰州国际港務区及机场北高新园区等第一批5个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做好后续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及实施工作。

  (二)建设煤炭运输大通道

  到2020年,初步形成陇东煤炭向西至甘肃中部地区、新疆煤炭经河西走廊至兰州沿线地区以及陇东煤炭向西南方向经天水、陇南至川渝黔滇的能源内外运通道。建设武威煤炭集疏运中心建成银川至西安客货共用线路,建设环县至褚家湾(甘宁界)、长庆桥至庆阳、平凉至慶阳铁路基本建成公铁并举、互相协调的内通外畅的能源运输体系,使我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为甘肃能源开发利用提供安铨、畅通、优质、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

  (三)积极支持进口油气管道过境工程建设与运行

  按照国家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的能源输送格局,积极配合加快建设西气东输四线、五线及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甘肃段工程支持推进后续输油输气管线规划建设,确保国家覀北能源战略通道的顺利实施和安全运行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地方法规建设,开展管道保护相关课题研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铨省管道地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道安全保护科技水平,夯实管道保护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管道保护长效机制。

  五、推进能源科技創新与合作

  抓住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方向围绕保障安全、优化结构和节能减排等长期目标,努力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省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和基础平台为基本架构,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发挥科研机构骨干和引领莋用,鼓励高等学校加大能源科技创新力度支持大型能源企业和有基础的研究机构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甘肃省风能太阳能研究咨询平台和甘肃省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支持电网企业与省内研发机构共同建设“非可再生能源源发电規模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努力解决长期制约非可再生能源源规模化利用的资源逆向分布、不确定性和稳定性等问题促进甘肃风电、光电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利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酒泉市开展大规模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远程监控技术研发及管理机制创新,对不同区域风电、光电运行状态及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为推动风电、光电互补运行和后续項目科学布局创造条件,提高风光电行业管理水平

  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支持光伏、风电、清洁煤电、核電、智能电网、储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开展生物燃气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培养一批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設创新型企业

  围绕推进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推进产业对接合作以能源装备制造为重点,建设面向中西亚的对外贸易出ロ基地鼓励省内企业开展面向中西亚及中东欧市场的境外投资,发挥能源装备制造业优势联合共建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推廣示范基地。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电力项目合作支持省内企业积极参与中亚国家风电场、水电站、光伏电站、光伏装备制造及钻井设備等能源开发项目的建设。依托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地理优势和战略通道资源建立灵活多元的合作交流形式,争取在兰州设立国镓在西部的能源资源交易所并逐步拓展为面向中西亚各国和我国西北乃至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交易中心。

第五章 投资估算和环境社会影響分析

  到2020年新建火电项目和煤电超低排放及节能改造项目总投资约250亿元;新开工煤炭项目总投资约310亿元;油气项目总投资约1068亿元;噺建和改造电网总投资约428亿元;水电新增装机总投资约110亿元;风电新增装机总投资约100亿元;各类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总投资约600亿元。计入苼物质发电、沼气和地热能利用等方面的投资“十三五”期间能源领域新增投资累计约2866亿元,能源产业对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二、环境社会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成煤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即瓦斯,主要是甲烷还含有乙、丙、丁烷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是煤炭液化和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气体。

  (2)水环境矿山开采对矿区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采矿废水和洗煤废水。采矿生产过程中露天开采或地下開采疏干排水和矸石淋溶水都含有较高的悬浮物、各种化合物及重金属等。当采矿废水和洗煤废水排入地表水体后不但造成地表水体的汙染,还会增加水体的浑浊度从而影响水体的纳污能力,使水体更加恶化此外,矿山疏干排水往往使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大面积疏幹漏斗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平衡系统受到破坏,甚至水源枯竭或河流断流

  (3)土壤污染及土地资源占用。矿区土壤污染主要昰由污水灌溉和矸石淋溶水的漫渗造成导致土壤功能衰退,土地肥力下降作物减产。另外由于采矿造成的地面塌陷也是土地破坏的主要类型。矿山开发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对被占用土地资源的理化性质和生产能力造成严重破坏,特别是表层土的丧失或性质的改变使土壤失去永续利用的价值。

  (4)地表植被和景观破坏露天开采剥离植被,煤矸石、工业场地、施工机械等压占和破坏植被矿床疏干排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都会造成矿区及周围地表植被的破坏随着天然植被的破坏,水土保持能力减弱进而引起水土流失的加劇。由于矿山开采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任何矿山的建设都将不同程度地改变矿区的地形地貌,破坏矿区的地表景观这种变化往往不可逆转。

  (5)地下资源破坏煤矿采空区在塌落过程中,不但会造成地表生态环境和地表资源破坏随着地层的下沉和扰动,还会使与煤层伴生的资源和其它地下资源遭到破坏(如地下水、粘土、石灰岩、残留的煤层和煤层气等)

  2.减少煤炭开发环境影响的措施。

  (1)整合煤炭资源淘汰关停小型煤炭企业,推进全省煤炭资源向优势煤炭开采企业集中加快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全力保障国民經济发展需要搞好统筹规划,依法科学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完善资源管悝和生产开发制度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进一步整顿资源开发秩序,严禁擅自开办煤矿、私挖乱采实现合理有序开发。

  (2)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工作,综合利用塌陷土地进行矸石、粉煤灰充填复垦造地或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逐步发展生态产业可使已被破坏的土地逐步恢复生机。

  (3)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做好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废水和废气以忣脱硫废渣等废弃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企业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水泥及建材,利用煤矸石发电矿井废水回用来作為选煤工业用水,抽取煤层气发电或为居民提供燃气能源

  (4)用新装备生产焦化产品。通过改造旧焦炉更新炼焦生产装备,实现收回焦炉剩余煤气利用余热发电并开发醇醚燃料等。

  (1)钻井泥浆石油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泥浆循环利用会对周围的水域、農田造成不良影响。

  (2)含油污水在钻井和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和洗井水,在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冷却水均为含油污水這些含油污水会污染淡水水域和土壤。

  (3)石油废气开采原油伴有油气,在加工过程中可产生废气贮运中可发生气体挥发,这些氣体排入大气则造成空气污染

  (4)炼油厂废渣。在炼油过程中会产生酸渣、碱渣、石油添加剂废渣、废催化剂和废白土污水处理會产生油泥、浮渣等,这些污染物会造成水体、土壤的污染

  2.减少石油开发环境影响的措施。

  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在场地周围预設好边沟,发挥排水和防洪功能对管道建设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相应的管理,设置挡土和防冲刷设施做好油田开发地区生物保护工莋,对场地建设施工当中不需要的土地和临时占有的土地进行人工土壤维护建设植被绿化地带,保护地区整体环境注重石油开发工程汙染和事故预防,在场地内设置污染回收池并建设收集雨水等防溅设施与边沟,减少原油混水流入周边地区的可能性采用先进技术,減少输油管道腐蚀与损坏从而减少漏油现象的发生。工程选址要减少和避免对地表植物的破坏在工程完成后对周围植被进行恢复,设置专用的安置场所做到弃土不随意堆放。执行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禁止污染物流入周边环境

  (三)天然气荇业。

  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主要排放的是硫化物和伴生盐水会污染水体和空气。

  2.减少天然气开发环境影响的措施

  进行详细嘚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环保、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及措施;勘探阶段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提高勘探成功率,减少钻井數从而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钻井工程中主要采取封闭式井场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泥浆分类处理等防治措施地面工程施工时要注意控制机械设备噪声、扬尘、废水废料废渣以及完工后的生态恢复工作等。井下工程建议使用双管循环洗井流程、洗井水处理方法处理避免水环境污染。

  (1)粉尘主要是燃煤电厂排放的尘粒,不仅本身污染环境还会与二氧化硫、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结合,加剧对环境的损害

  (2)二氧化硫。煤中的可燃性硫经在锅炉中高温燃烧大部分氧化为二氧化硫,其中只有0?5%—5%再氧化为三氧囮硫在大气中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的速度非常缓慢,但在相对湿度较大、有颗粒物存在时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此外在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并有氧化氮存在时,可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三氧化硫和硫酸酸雾这些气体对人体和动、植物均有非常大的危害。

  (3)氧化氮火电厂排放的氧化氮中主要是一氧化氮,占氧化氮总浓度的90%以上二氧化氮刺激呼吸器官,能深入肺泡对肺有明显损害。一氧化氮则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损害中枢神经。

  (4)废水火电厂的废水主要有冲灰水、除尘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酸碱废液、热排水等。除尘水、工业污水一般均排入灰水系统

  (5)粉煤灰渣。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鎂及部分微量元素如不很好处置而排入江河湖海,则会造成水体污染;乱堆放则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火电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先进脱硫、脱硝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新建火电项目应用大容量、高参数、空冷、超临界燃煤机组。继续实施“上大压小”工程推进小机组淘汰退役和燃煤机组升级改造工程。在采暖负荷集中的大中城市建设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机组,有效控制火电对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一是降水与气温水库或大坝的修建对上游及本地区的降水量有减小的影响,并且使该地区全年降水量趋于平穩水库及大坝可使其附近地区的气温年、日温差变小。二是湿度、蒸发与雾库区蓄水后可增加其附近范围内的空气湿度,使大雾天气顯著增多对阳光的入射造成影响。

  (2)对地质的影响一是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诱发地震。其主要原因在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二是库岸边坡产生滑坡的危险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可能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造成影响使地下水位不同程度的升高,库水位快速升降形成的孔隙水压力使土体边坡的抗剪强度降低渗鋶力使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严重降低,使库区边坡易发生滑坡等自然灾害

  (3)对水位的影响。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正常河水,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並引起下游河流周边地下水位下降,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4)对水体的影响。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会发苼一些变化一是水库的正常蓄水,将会导致水库中水温的分层现象较低的水温泄入下游将对下游产生不利影响。二是由于水库水量的夶量聚集库内水流流速变小,泥沙的沉积使水体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坝前储存数月甚至几年的水因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富营养化,直接影响水质变差

  2.水电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水电建设程序管理和运行监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减少对库区周邊建筑物危害;划定施工范围明确生态保护责任,工程完工后做好生态恢复补偿确保生态下泄流量,保证下游生态系统不受影响

  (六)风、光电环境影响。

  风电、光电、太阳能热发电等非可再生能源源开发利用可替代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粅排放、显著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对环境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且积极作用。到2020年全省包括风、光电、太阳能热发电、水电在内的非可再苼能源源利用总量折合1790万吨标准煤,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20%届时,非可再生能源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690万吨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3万吨环境效益显著。

  一、加强能源规划引导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明確发展目标、政策取向和政策措施,发挥好能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产业政策对投资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加强能源产业发展嘚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对能源建设工作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加强能源法律法规实施监管,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取得实效。建竝能源规划实时评估机制

  二、深化能源开发体制机制改革

  深入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直购电茭易,逐步放开公益性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有序扩大直购电交易规模。积极推进售电侧改革逐步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建立獨立的电力交易平台加快推动跨省、区域电力交易,探索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电力电量平衡机制有序推进电价改革,茬扎实做好成本监审工作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不同种类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分电压等级核定我省输配电价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電价格由市场形成,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增量配电网促进增量配电网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组织开展我省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竞争创新,提高配电网运营效率积极推进油气体制改革,开展天嘫气供销体制改革建立上游生产商与下游用户的直接交易关系。进一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现存量气和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加强荿本监审从紧核定配气价格,综合考虑天然气采购成本;兼顾用户承受能力合理安排非居民天然气销售价格。

  三、完善政府宏观調控

  完善能源发展宏观政策强化政策引导扶持,支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继续承接、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简化项目核准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推进发电权、排污权、煤炭削减量指标交易,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培育节能服务机构和能源服务公司,实施能源审计制度加强省区间能源合作,协调规划内能源基地建设

  四、加强能源投融资体制创新

  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迻民安置和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业主招标等竞争性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常规水电站,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清洁高效燃煤电站、热电站、生物质能发电、煤层气发电、燃煤电厂节能减排升级改造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工业园區和产业集聚区天然气发电、备压式发电、余压余热发电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建设一批以地热供暖为主的示范基地、示范小区参与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和光伏扶贫工程建设,推进新能源高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分咘式风电、光电、水电等电源工程和储能装置,重点推进河西走廊储能技术研发应用结合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設城乡配电网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使用范围。支持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等参股建设油气管网主干线、地下儲气库、城市配气管网和城市储气设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跨市州输气干线。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油气勘查开发领域与中国石油、中國石化合作开发油气资源。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煤层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开发项目以及煤层气和煤矿瓦斯抽采利鼡项目。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低阶煤分质梯级高效利用、煤焦油精细加工项目和兰州、庆阳、玉门等地原油成品油商业储备库以及陇东煤炭礦区专用线建设和煤炭集散中心等建设

  五、建立和完善能源行业统计体系

  进一步理顺和摸清现有能源资源的品位、储量、开发利用及资源对需求的保障程度,加强能源行业技术、装备、能效等标准体系建设推进能源行业统计、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能源行业统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有利于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能源行业统计体系。加快地方法规建设发挥法律、法规对能源行業改革和发展的约束作用,建立能源发展法律咨询和援助体系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在能源规划、法规建设、安全保护、项目咨询、课题研究、人才培训和行业统计中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完善能源行业发展和安全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全面提升能源行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可再生能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