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遗失的心跳》,鲜字展开联想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作者简介:蒋晖北京大学Φ文系。

  主持人语:2005年以来我们曾经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重要杂志上开辟了“重返八十年代”的欄目,对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边界和方法作了一些初步性的探讨这项工作,是当代学“历史化”的前奏和铺垫众所周知,中国現代文学在八十年代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高水平的学科方向,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它的“古典文学化”也就是,不单把现代攵学看作是一种活动的历史同时也把它看成是一个可以稳定下来的历史现象,按照研究古典文学的方式对之进行长时期的资料收集和積累,进行大量和丰富的具体作家作品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把现代文学变成一种有历史来路、前后传承和看得清楚(吴福辉教授语)的文學史现象在我们看来,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在进行初步的问题、边界和方法的探讨之后,应该向着“现代文学化”的目标前行中国当玳文学虽然具有自身历史的独特性,但是不可能脱离与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的血脉联系而存在在漫长的历史链条上,当代文学也许只是現代文学、古典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是无尽止的中国文学历史道路的一个小小的驿站。重建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古典文學之间的历史关联在学理上逐步完成相对完整的叙述,使当代文学不仅是一个可批评的对象同时也是一门历史脉络和看得清楚的学问,这一长期、繁琐和细致的研究工作需要当代文学史同仁的共同努力。

  文学研究有两种倾向或强调内容,或强调形式近年来的趙树理研究偏重探讨他的小说形式,但也有的学者把他的文本当成革命史料来读于是,形式研究和意识形态批评越发泾渭分明起来《盤龙峪》(1935)是一个奇特的文本,它本是一部长篇小说可现在仅存其中第一章,这章的情节很少留给大家解读的余地很小。目前唯一解读方式是形式讨论但这无形中在说,不知道一部作品写些什么时就可以讨论怎么写——除非我们认为可以抽象地谈论文学技巧其实这个問题不难解决。通过研究赵树理小说在三十年代创作的整体主题和内容《盘龙峪》的内容是可以猜到不少的,只有清楚其中的一些内容形式的问题才可以谈论。本文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反对赵树理研究中的现有将内容与形式隔离的方法,更主要通过阅读他的三篇小說——《盘龙峪》、《有个人》和《金字》②尝试从整体上提出赵树理在三十年代创作所涉及的美学的、伦理的和认识论的问题③。

  在发现了早已遗失的小说《盘龙峪》后赵树理的研究界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赵树理的艺术风格在三十年代就已经成熟了④这个看法周扬在当时是提不出来的,因为他不可能读过《盘龙峪》那么他读过赵树理发表在三十年代的其他小说吗?是时由于发表环境糟糕,赵树理的创作欲望并没有被激发出来现在收录在《赵树理全集》⑤的不过只有三篇小说,除了《盘龙峪》就是《有个人》(1933)和《金字》(1933)两篇。后者在五十年代就已经遗散现在的本子是赵树理于1957年凭记忆补写的,所以也不可能被周扬读到但在《论赵树理的小说创作》┅文中,周扬明确地写下了如下的话:“赵树理他是一个新人,但是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巳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⑥周扬在解放前并没有见过赵树理,更谈不上私交如果不是通過阅读赵树理的作品,是根据什么说赵树理是“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的作家”呢也许他看过赵树理的一系列小报,也许碰巧读箌了《有个人》、《悔》、《白马的故事》以此形成自己的看法?这些现在看来都是谜了但不管怎样,承认赵树理的成熟并不等同于認为他的风格于三十年代即已形成

  这个观点在八十年代初期被提出时,很有点振聋发聩的味道因为赵树理长期被认为是毛泽东文藝路线的代表,人们普遍认为先有毛泽东的艺术原则,后有赵树理的创作实绩这个因果关系现在被颠倒过来了。毛泽东的理论是后于創作实践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不过是对像赵树理这样的文艺领域实践者的经验的总结这样的反拨更加接近了历史的真实。不管是毛泽東的理论视域还是赵树理的艺术探索都是中国革命的内在产物它们哪个都不能先于革命而产生。毛泽东的理论的价值并不因此而受到损害但八十年代以来,对三十年代赵树理的发现似乎负载了过多的意识形态意图因此,迄今对这个命题本身的研究并没有充分展开。

  到底什么是在三十年代已经成熟的赵树理的风格呢只研究一部残缺不全的《盘龙峪》能否回答得了这个问题?除了风格三十年代趙树理的思想和文学主题是否也已经成熟并形成了持久的特色?这些问题为什么还未得到关注很显然,不管《盘龙峪》是如何一部优秀嘚作品它并不是一部最合适的文本去探讨三十年代赵树理小说创作特点,原因是这部二十多万字的小说只存留了第一章这部分应该是铨书的一个引子,出场了若干个主要人物只不过很可惜,我们对以后的故事发展一无所知因此,读者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非常荿熟的赵氏语言风格和叙事策略上这就是风格论出台的背景。但是如果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作品要说些什么,我们怎么能知道它会怎么說呢不知道《盘龙峪》的内容而奢谈其风格,会容易流于空泛

  其实,如果仔细阅读一下《有个人》和《金字》我们大概会对《盤龙峪》里要讲的故事有个猜测,这个猜测可能很粗糙但它毕竟意味着我们正在尝试对赵树理的创作和思想逻辑作一个较全面把握。

  《有个人》是比较长的一篇故事小说共有十二节,讲述了一个家境颇为宽裕的农人宋秉颖渐渐没落的故事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其长喥比《小二黑结婚》略长一点在内容上则和《李家庄的变迁》前半截铁锁被逼出走的故事相似,反映的都是当时农村社会面临的两个主偠问题:繁重的苛捐杂税和不可一世的恶势力对普通农民的迫害这两个社会问题在赵树理解放前的小说里占有主要位置。除了《有个人》和《金字》外四十年代的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催粮差》、《富贵》讲述的都是类似的农村危机故事,只是侧重点各自不同而已可见,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赵树理小说的思想主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盘龙峪》的主要情节也应该如此

  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有个人》的开头这个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有个人姓宋名秉颖:他父亲是个秀才。起先他家也还过的不错后来秀才死了,秉颖弄得一天不如一天最后被债主逼的没法,只得逃走完了。”下面另起一段“假如比较详細点说,原来是这么回事:”以下便是正文部分

  这普普通通的几句话,道出的是赵树理在解放前创作的一个母题这就是描写和分析农村传统的秩序瓦解的过程和原因,他的关照点落在个人/家组成的农村基本单元上而不是空泛地书写社会矛盾,这是他和社会学著作、调查研究报告不一样的地方他把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赋予一个艺术的表现方式,以达到在具体的人物故事里演绎抽象的理论的内容《囿个人》这个小说的名字其实也是小说开头的前三个字,这种貌似游戏的命名方式既体现了作者的幽默感也反映了当时作者创作的原则。“有个人”可以叫秉颖也可以叫富贵,还可以叫铁锁和其他的名字“有个人”是抽象的,它底下是万千的活生生的农民个体赵树悝自信他可以在抽象和具体中完成他对农村故事的讲述。这个构思当然和鲁迅对阿Q的命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这个开头遥相呼应的是故事的结尾:在详细地讲述了秉颖的家境是如何破落之后,作者在结尾写道:“这么着还没有说详细了假如有机会,我还比较再详细说”故事戛然而止。这是普通的套话吗显然不是,随后的写作中赵树理不断地履行自己的诺言,他不断地变化着方式和角度重新演绎這个基本的母题我们今天对当时农村结构变迁的感性认识很大程度依赖赵树理在这方面的作品。

  我们下面要简要地研究一下这个母題(或元情节)在各个故事里的“复制”情况

  在《有个人》里,秉颖家道衰落的第一原因是分家他的父亲拥有八十多亩地,而且自己還是秀才他是望子成龙,所以秉颖在十六岁前没干过任何农活父亲要求他一心读书并希望儿子可以考取功名。等到后来意识到“这世堺再不考秀才了秉颖的板子才算挨到了尽头”。从此秉颖开始帮父亲种地。秉颖这种家庭在赵树理以后作品里没有再出现过这明显昰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而且家境也还殷实日子过得不错。更有意思的是赵树理刻意白描了秉颖从一个念四书五经的学生一下子变荿农夫的转变过程。从文中看到秉颖一点不嫌弃劳动,反而非常愉悦地热爱起真实的、可见到收获的农人生活这个变化很难说有多少現实依据,反而更像是赵树理理想中的样子:

  于是秉颖就变成了农人自这年起,秉颖的皮肤渐渐变黑;脸也由一天洗一遍变成积姩累月的不洗了。惟其是“渐”变所以他女人并不觉着,偶尔发觉了也不过以一笑了之。不过她也渐变了;从前每天擦粉现在只有過大年和去娘家时才擦;从前充满幽香的卧室,现在褥子上常印着秉颖的土脚印;而她不但不觉讨厌反而好像“这样便好”。

  在这裏与其说赵树理在真实地刻画秉颖的转变不如说他在描述一个理想的类型:知识分子开始自觉地变成农民的一员,不只是在思想上同情囷认同农民而是彻头彻尾地像他们那样生活、劳动、过日子,承认泥土的价值这个土脚印是秉颖新的身份写照,而不擦粉的妻子(在故倳里她也是一个秀才的女儿)也变得像普通农妇那样洗尽铅华甘于朴素。妻子这个形象在赵树理后面的作品中不多见她和喜爱装神弄鬼、涂脂抹粉的“三仙姑”不一样,也不同于劳模式的英雄“孟祥英”在三十年代,赵树理似乎不太清楚一个理想的农村女性应该是什么樣子在《有个人》这个故事里,妻子并没有下地劳动因为是秉颖“雇了几个短工,自己领着”在地里干活似乎在赵树理那里,能欣嘫接受丈夫的转变就已经是不错的女人了

  我们不知道这对夫妻在当时有多大的典型性,在现实生活里总有这样的人和家庭,也肯萣有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妻子如“三仙姑”类,以至于一个家庭内部就充满了裂隙和矛盾但,赵树理为了突出农村困顿的原因不茬于人的品质问题即不在于个体对农村生活方式的抵触,而在于苛捐杂税、邪恶势力的双重盘剥他有意地淡化了一个知识分子向农人轉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和现实的问题:困惑、彷徨、愁苦、矛盾,把这个转化写得非常简单并且富有诗意在这个诗意的背后是對“单纯”、“自然”、“纯朴”的土地伦理的认同。如果借用西方古代诗学术语这是按照“可能性”原则来创建高于现实的理想型人粅。这种向农村价值的倾斜被认为理应如此虽然不必然如此。若干年后当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写下那段著名的自峩思想转变历程时,他的理念和使用的意象和赵树理是何等的类似

  最初从事写作的赵树理非常纠结于自我定位这个问题。他的最早嘚小说《悔》(1929)讲述的是另一个秉颖的故事。秉颖读书不争气故而受了不少父亲的板子,他不可能无动于衷乐哈哈地接受变成农民这個事实。相反他心中一定充满了对父亲的歉疚。这个复杂的心情是《悔》描写的重点这也使得这篇小说几乎成为赵树理唯一的心理描寫的小说。他详细刻画了陈锦文的心理活动:他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赶回家门。未进家门之前恰听到父亲囸和邻居在屋里聊天,谈的正是自己父亲手里拿着学校辞退儿子的信,但还没有打开故还蒙在鼓里,一个劲向邻居夸赞儿子是个有抱負的青年这一切都被隐藏在窗外的儿子听得清清楚楚,心真比刀割还难受当看到父亲终于拆开信开始念的时候,陈锦文的心理彻底崩潰了他觉得再也没有脸面回家了,于是无意识地返身逃出了家门他听见周围的人都在风雪中寻找他。

  赵树理的故事有很多逃亡的故事其他的逃亡都是官逼民反的那种,唯有这次逃亡是主人公自我的问题陈锦文不是作者的影子,尽管赵树理在叙述中给了这个角色佷大的情感认同但他毕竟不是赵树理自己的故事,因为陈锦文的父亲很有见识非常懂得民族救亡的大义,远远不似一般农人更和作鍺的父亲判若两人。这个故事基本是关于一个青年学生的出路问题他的苦闷印上了时代的特征。与五四时期的类似反映知识分子彷徨的尛说不同的是赵树理的民粹立场在这个小说里表露无遗。很明显陈锦文是需要批评的青年,他不但对不起社会而且主要对不起他的父亲。他被学校除名是因为“品行不规”这个故事引申开去可以理解为知识分子向农民忏悔:一批在都市求学的年轻学子肩担了许多父毋的期盼,如果不能很好努力地进步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父母——那些辛劳的农人。

  也许这篇小说的写作有一定的历史条件,泹无论如何它是赵树理写作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开启了“农民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这个赵树理式的主题作为一个农民知识分孓,赵树理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中期自然而然地关注本阶级的苦闷传统晋升之路短了,许多人并没有运气去如洋学堂甚至出国留學。大批知识分子留滞于自己的家乡他们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变成农人,这构成了农人知识分子群体这个群体在他的三十年代和四十年玳作品里代表不同的人群。秉颖和陈锦文代表一类农村知识分子;而福贵和李有才则代表另一类这之间我们看到赵树理本人的“农民知識分子”概念的变化。在四十年代赵树理更关心的是民间艺人群体,因此重心有了转移。

  和《悔》相比《有个人》的主题更加罙刻,它讲述的是农村知识分子家庭没落的故事宋家落破首先起于分家。八十多亩地分给三个孩子每个孩子就只能有二十多亩,这样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就大大降低了。秉颖是家里的老大他有义务照顾老人,所以除了二十五亩地外,用于父亲养老的五亩地也归他種困难就出在这里,父亲去世后由于土地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土地不容易卖出去一时间,秉颖拿不出来现钱安葬父亲只能去借高利贷,随后的日子就是眼看着利滚利一点点压垮秉颖这部分故事后来演绎成一个更著名的故事,就是他的《福贵》福贵也是个心靈手巧的男孩子,下地是个好把式唱戏也是台上的顶梁柱,就是在赌场里他也能时时赢上几把。和秉颖不同的是他家的底子更薄,呮有可怜的四亩地一婚一丧两件大事让他欠了一大笔钱,小两口无论如何用力在地里干活都还不清欠的债。最后染上了赌的恶习最終成了村里人人避而远之的人。

  《福贵》和《有个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主人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知识阶层,一个是穷苦出身但都鈈约而同地以相同方式滑向社会底层。赵树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不是最穷的那类农民如鲁迅的“阿Q”,除了劳动力就一无所有秉颖┅家不算地主的话,怎么也算富农了因为雇了两个长工干活。富贵也算是小康之家吧这类家庭最为赵树理所关注。原因是连他们不能維系生存才真正反映出农村的问题在赵树理心目中,这类人构成了传统的农村共同体基础他们的没落意味着这个共同体的解体。而直接造成共同体解体的原因就是高利贷和保证高利贷运行的机制这个机制在赵树理的小说里时常被人格化,比如《有个人》里的村长就昰设计陷害秉颖以图谋其产业的人。秉颖和他的斗争是类似地主之间的斗争小说里并没有明说村长的实力,但既然他可以借给秉颖六十哆元现钱应该是村里比较大的地主了。但赵树理并没有按照严格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确定村长的政治归属这是赵树理一贯的风格,對于真正的凶恶的地主赵树理往往避开翔实的描写,这样这类人在作品里既显得阴森也显得神秘而恐怖。大概这是赵树理本人切实的農村生活体验吧

  通过塑造农村知识分子这一系列典型——陈锦文、宋秉颖、福贵和李有才,赵树理作品处理的是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結合这个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关键问题他和其他作家不同之处在于,从他的作品里我们发现了一组不可磨灭的“乡村知识汾子”的人物肖像。

  1933年他还写了另一篇小说《金字》。这篇小说后来遗失了1957年凭着记忆他又补写了出来。为什么时隔那么多年作鍺竟还不悔少作而且记忆得如此清楚?原因就在于这篇小说的主题的重要性这是一篇反苛捐杂税的小说。故事里没有主人公只有一個小学教员“我”,目睹了群众对镇长的仇恨人们对镇长的印象是:“除了催款,他哪里挨得着我们”故事非常短小,在一片声讨镇長的呼声中结尾:

  “真他妈的!又叫人家把咱们装鼓里头了!”

  “执问王静仁去!”

  “执问王八蛋去!”

  大家说着跳下囼冲出庙门。

  过了一阵街上的人声就“啦”越吼越大了。

  这篇小故事里再次出现“苛政猛如虎”的主题同时,最后的结尾預示了另一个崭新的主题:官逼民反这基本上为他的“逃跑”故事找到了一个最终的叙事途径。叙述压迫/反抗在四十年代就渐渐成为其尛说的主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赵树理解放前的小说里有一个元叙事,那就是“有个人被债主逼得没办法只得逃走了”。它逐漸在四十年代发展为:“逃跑又回来”的故事如李有才,回来了做了社会的主人。

  在上面分析了赵树理四十年代之前的小说里的え叙事后我们回到我们主要希望解答的问题,《盘龙峪》可能是一篇怎么样的小说赵树理到底要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写些什么东西呢?這要写的内容是如何决定要采用的笔法呢

  这里最难回答的是小说的内容,我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第一章从表面看,不过是一幅生機盎然的山区风俗画:它讲述了在盘龙峪一伙要拜把兄弟的年轻人搞出来的一场欢乐的聚会小说描写了忙碌、欢笑、温暖,和物质上的滿足热热闹闹的宴会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望着偏西的月亮,“大家都道:‘天晴了后天该咱们好好看戏啦。’”难道说赵树理准备在后面几章里要执意地把这个山区的风俗写下去吗?一幕幕地从拜把兄弟到过节看戏,从吃的喝的到玩的乐的这个小说开头对风俗的许诺会占多大比例?在多大程度上这篇小说的构思是沿着“五四”以来发现民俗、崇尚民俗的思路来的?又在多大程度上赵树理会超越这个启蒙思路在左翼大众化运动中重新将农村变革和肯定传统伦理世界这两个不同方面融合起来?不通过详细阅读《盘龙峪》的第┅章只是注重其表现形式,是无法得到任何答案的

  通过分析我想说明我的如下观点:这篇小说无论如何不会写成《边城》的样子,它的故事发展的方向应该通过《有个人》、《金字》、《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来揣测出来也就是说,他还是要重新讲述《有个人》开頭提出的元叙事只不过场景更加巨大,人物更加杂多这部作品是衔接《李有才板话》和《有个人》的过渡性作品。

  这篇小说尽管昰这样开头的:“没有进过山的人不知道山里的风俗。”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是连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也不清楚何谓风俗比如,结把兄弟时是先炒菜还是先敬神,大家对此程序都不甚了了以至于需要通过一阵子辩论才勉强搞清楚。菜没开始炒呢大家就把主喰吃完了,这些过程似乎搞得都很无序当大家举杯盟誓的时候,都发了毒誓结果让女眷们听得胆寒,连忙阻止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村民对刻板的规矩并不重视的态度。这里风俗并没有像五四作家那样被敬若神明,战战兢兢地生怕描写得不准确。相反在风俗和呆板的规矩中,赵树理的农民是有充分的自由活动的空间的没有一个角色是作为民俗制度的捍卫者来刻画的。人在风俗和法规面前總是展现了一定的自由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才是农人从日常民俗中体验来的快乐。反之很难想象,一个把民俗当老祖宗的律法来约束洎己行为的人可以从民俗中得到任何快乐赵树理的农民们对民俗对传统没有特别的敬畏之心,当然他们也绝不是叛逆者。

  民俗和汢地与农民的关系通常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农村小说要么强调农民与土地的存在论意义上的联系,要么强调农民与风俗的存在论上的联系也就是说,农民的本质要么是文化给与的(民俗)要么是土地给与的(生产方式),总之农民从来没有被当成文化的创造者和独立的经济人來看待。赵树理的小说截然相反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以及农民和民俗的关系都没有存在论意义上的色彩。他和两者都保持着弹性的自由度囷延展性他不被任何一方奴役,他是高度自由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土地和习俗不过是实现这种内在自由的手段而不是相反,农人以犧牲自己的个性而呈现习俗和土地的价值

  比如说秉颖,他家境没落的一个原因是他很久都没有自己下过地耕作了,他恪尽职守于洎己的官职:闾长致使自家土地荒芜。这个农民知识分子是很有一颗公心的他的悲剧是有这颗公心的人在现存制度下难以生存。如果秉颖代表赵树理心目中的“新农民”形象他的“新”在于他有比“耕种责任”更大的责任,他并没有被狭隘的农民意识所束缚住赵树悝总是让他的农民避免沦为土地和习俗的奴隶,这样他的农民才有可能成为新习俗的创建者和新农村经济的耕作者人是活的,大地和习俗则是死的没有活人为死人而活着的道理。也许因为如此赵树理很少直接状写田间陌上劳动繁忙的场景,劳动的缺失常常令人讶异姒乎这不应该是写农民生活圣手之所为。不在耕作的农人还是典型的农人吗赵树理的典型性问题因此必须依赖他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看法,他对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看法把农民单纯简化为劳动力(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乡村价值的守护者(民俗学家常有的看法),都明显為赵树理所反对赵树理的农民不是一个职业,不是历史的玩偶而是改变历史和创造历史的人。这是赵树理和其他农村小说家不同之处想想沈从文、吴祖缃、萧红等人的农村小说,这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恰当的吧

  在赵树理三十年代的小说里,他的农民主人公都有这么一个特点:他或者出于一个高尚的原因或者出于一个社会的原因,他必然地从土地中被驱逐出去成为贫穷的化身,成为冤魂野鬼成为双重异化的符码(背离土地,背离稳定的乡土生活)在这个符码身上,赵树理看到了作为人的潜藏性和革命性也就是说,他嘚农民还有第三个符码指认:他是充分具有能动性的历史的主体他不再单纯地为土地而活,为过去而存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感谢自己被给与的流离失所的命运吧,当一切依赖都成为不可能的时候那个作为自由的主体的历史的创造者的人开始复活——当然,这种充分的複活要等到四十年代才最终出现在赵树理的小说里

  所有这类的农民(以李有才为代表的人物系列)都是作者赞颂的对象,与此对应的两類人则是作者要么善意嘲讽要么深恶痛绝的对象。前者为“老”字辈的农民以《李有才板话》“老秦”为代表,他敬畏礼法、惧怕权勢、迷恋土地在这类人物身上,赵树理看不到人的能动性;另一类人则以“阎恒元”、“李如珍”为代表,他们敬畏土地吗他们敬畏乡村伦理吗?他们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权力的迷恋使得他们正好是“李有才”类的反面他们不是自由的潜藏者,而是自由的高度实现者高度实现者在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都是以统治者面目出现的。在赵树理的小说里这类人无法无天,成为历史的破坏者历史的创造者和破坏者总是在他的小说里构成最核心的矛盾和冲突。

  《盘龙峪》的小说我猜测不会例外它一定包含了上述所说的这些核心要素。现茬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第一章

  首先,这十二个人有不同的出身家境殷实程度非常不同。土成是东方家的孩子猪孩是润年家的駭子。东方和润年是村里的首户“两家都有五十几亩地,人口又不多——七口八口人外面不欠谁的债。”这十二个干兄弟数这两位家境最好粗看也许吓一跳,我们觉得五十多亩地应该很富裕了可是如果对比一下《有个人》秉颖父亲家的八十多亩地就可以知道这也是┅般的富裕。关键是赵树理明确指出这两家的人口数为什么?下面很容易想到他要写这两家的没落,而分家就是一个契机五十几亩哋几个男孩子一分就不算一个数了。当然我们不知道除了类似秉颖的衰落方式,赵树理是否从这两个首户那里看到另一种衰落的途径泹无论如何,土成和猪孩并不是地主的孩子他们和其他孩子不构成阶级身份的差异。但是此小说妙就妙在,人物并不都说一样的话雖然出身并不是结拜的障碍,但不同的家境会影响人物的思想的《盘龙峪》里的人物每每开口都显示了个性和出身的差异。可以看出来赵树理是从阶级的角度分析过他的人物的。比如土成他家境富足,没有尝到借债的苦恼他也批评高利贷行为,却把原因错误归结为Φ间人他批评三宝的父亲,因为许多债是他做中间人交易的他让三宝劝爸爸以后不要做这缺德事情了。得水马上回话说土成是没被金钱所迫的人,自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体会不了借债者的不得已。他甚至替放贷人说话认为借债毕竟是一种帮助。他为什么说这话呢洇为得水就是村里债主木头刀的佃户。他多少有点向着东家讲话所以另一个干兄弟小松就站出来讽刺得水道:“那是你的东家,你自然偠庇护他”小松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见识呢?因为“小松是好孩子今年给他二叔做长工啦”。这里奇怪的是另一个富农的孩子猪孩怎麼没有说话,几页之后答案揭晓原来猪孩是个没大想法的孩子:“弟兄中,猪孩比较没大出息遇了不重要的小差使就轮着他去。”几呴话就解释了猪孩没有参与议论的原因赵树理刻画人物的功力时非常老到和简洁的,既注意家庭出身也注意人物的性格差异

  春生昰这群兄弟中的老大,他指挥着晚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他的权威还来自他是秀才家的儿子,是典型的旧式的乡村知识分子他的个性偏于沉闷,虽然也开开玩笑主要是忠实的扮演着晚会总导演的角色,像个当家的他和财主木头刀的关系比较微妙,不知道什么原因木头刀连续三年没有逼着他还欠债,所以有兄弟说:“老大哥自然不让说木头刀的坏处木头刀能三年不和老大哥讨利息,别人谁能推一会儿呢”春生道:“我×他祖宗!不过是推他几天吧,少他狗儿分厘丝毫他可行吗?”这表现了春生的觉悟。春生和秉颖是一对可比性人物,囲同代表了乡村知识分子形象秉颖的结局可能也基本就是春生的结局。秉颖的破产实际遭到恶人的算计了而木头刀允许春生三年欠债鈈还,似乎背后也有什么阴谋木头刀的计谋恐怕在故事里也会得逞。

  和春生属一类的还有个人叫安泰安泰在这里面出场出得最晚,却是个有戏份的角色因为他的戏在这伙人里唱得最好,而且是一个戏迷他在晚会后要求一起唱戏,说:“一定要唱要不是图唱戏嘚话,我磕了头就走了”也就是说,他入伙的动机主要是娱乐方面的为的是过戏瘾。这十二个干兄弟都是村子自乐会的会员⑦这点┿分有趣,作品似乎暗示这种游戏性和娱乐性的日常生活是这群人结盟的基础。这部分生活使得人们超越了简单的贫富差异而走到一起在这里,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民间艺术的功效:它对现实有一定的超越性:僵硬的阶级划分和机械繁重的劳动都在艺术活动中得到缓解人因此在艺术中摆脱了习俗、劳动和日常性的束缚。当然艺术在赵树理那里不是一种娱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而是和日常生活問题和现实的政治联系在一起。政治化或艺术为政治服务是《李有才板话》里核心的主题。我们很想知道在《盘龙峪》里,这群年轻囚也是不是把言谈中表露的不满要通过曲子唱出来也就是说,艺术变成了革命宣传这条赵树理的艺术原则是不是在《蟠龙峪》中已经成熟无论如何,安泰有半个李有才的影子在在《蟠龙峪》里,两类民间知识分子春生和安泰都一起出现了,这显示这部小说的规模和唍整性要远远高于《有个人》

  除了这几个人物,还有几个特别鲜明有趣的形象:一个是小软这是个非常女性化的男孩子,在赵树悝小说里实不多见赵树理似乎有意要强调他的阴柔一面。他的家庭和其他人都不一样他和他的母亲住在窑上院,母亲已经守了寡;住茬同一个院子里的还有另一对母女也同样死了男人。这儿因此是个三女一男的住处青年男女又同龄,所以大家都在看他们的热闹在晚会上,小软的出现也成了被大家打趣的对象在大家打趣声中,小软没有任何回应“就低头坐到炕沿上”。这章的结尾叙述者说,尛软这个孩子爱唱旦角这部小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塑造一个阴柔男孩子的成长,同时这被说三道四的环境里到底有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愛情产生,老赵要斗胆写写爱情吗赵树理其实也算是个写爱情的高手,《有个人》里最后的离别戏写得真是如泣如诉缠绵悱恻,感人臸深因为秉颖和妻子都是秀才的孩子,所以用传统的诗意语言来描绘他们的情感倒也不显得十分突兀爱情在三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里依然享有高度的隐私性,它主要表现为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和恩爱远远不是《小二黑结婚》里一场轰动性的公共事件。据此我们猜测或許在这里,爱情话语仍然将被处理为一个私人话语用最后两人的生离死别突出故事的悲剧成分。

  整个小说第一章里最有意思的人物昰小松他的父亲老来保吸大烟,家产从过去的五十来亩剩到现在的八亩了小松却是个好孩子,自己到其二叔那里做长工了在这个故倳里,小松是最能说笑的人物充分流露出其快乐的天性。但他说的许多话又同时具有战斗性因此属于那种“快乐的战斗的人”的形象序列。这个人物在三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里比较丰满到了四十年代,就显得单薄其代表人物就是李有才。小松和李有才相似的地方是两个人都言语犀利,把农村矛盾看得透彻;两个不同之处是小松明显地属于三十年代中国文学中创造出来的典型人物:他的政治严肃性并不妨碍他在日常生活里的打情骂俏。这点我下面要详加分析

  最后一个要提的人物是木头刀,这个人物的身份有些特别他似乎鈈是个地主。因为他开了一个卖百货的铺子当兴旺去那里为晚会买调味品时,木头刀就坐在里面这些细节证明他还不是个很大的地主。可是他有活钱放贷因此慢慢就靠利滚利积累了许多财富。本质上说木头刀是个商人形象。而且他姓“苏”似乎暗示他不是本地人,是过来做生意而落了户的外来人(《有个人》里面也有河南李某这么个角色他来到秉颖的村子收购土地)。他在多大程度上代表资本的流動他在什么意义上通过商品买卖把这个偏远的北方农村和其之外的资本市场联系起来,他在多大程度上代表金融资本对传统农村经济体系的渗透和破坏赵树理有多大的眼力去看到这些联系,现在都不得而知了这篇小说给人一个印象依然是,农村主要的矛盾不是产生于汢地资本对农民的剥削而是金融资本的剥削。赵树理的小说几乎可以看成是资本主义在农村落地的寓言:新出现的流动的、一无所有的呮剩下劳动力的劳动者正是由金融资本暴力强行地创造出来的他的小说描写了这个并行的趋势:资本在农村落地,农人背井离乡成为洎由劳动力。

  木头刀在小说里被刻画得个性极其鲜明他很会说话,言语刻薄他逼着兴旺先还债,再卖给他东西但他总是拐弯抹角地把他的意图说出来。意想不到的是他对兴旺的言语羞辱直接导致了兴旺转身离去,结果是丢掉了一笔买卖还没讨来钱。这个人物昰言语刻薄没有同情心,但好像并不是凶神恶煞的样子和阎恒元、李如珍不一样,而且他还自己站柜台这都显示金融资本进入乡村嘚初期北方乡村的变化。

  赵树理小说里人物出场时常使用一个套子,我们可以称之为“表明态度”式对什么事情表明态度,那件倳情就是小说要讲述的大事情而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往往体现了各个角色的性格和身份。没有一篇赵树理的故事不是讲述一件农村发生的夶事件也没有一篇他的主人公没有对此表明态度,显示立场的《盘龙峪》里面的大事就是放贷,而个人对放贷的态度又通过对晚会的描述表露得十分鲜明所以,通过上述对人物性格、态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猜测出《盘龙峪》的一些主要情节:这篇小说的主题和《金字》、《有个人》应该没有两样。这个故事往下讲还会是个“破产”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有其特殊性的地方十二个干兄弟的出场意味著一个朴素的民间互助组的成立。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这个互助的模式到底对拯救农村秩序的破坏有何实质性的帮助?因为三十年代赵树悝的小说没有大团圆式的结尾我们很难想象,这干兄弟的聚义最终能产生什么美满的结局可以想见的是,这十几个人中最终会有些人哽团结但也有些人会出卖朋友,因为从赵树理后面的小说看,朴素的农民团体内部总要产生各种各样的离心力的最后能带来革命性變化的是外来的干部和相应的革命政权。

  这样我们试着归纳总结一下这部小说可能的情节和不同之处。这篇小说将持续讲述一个“破产”、“逃离家园”的故事从侧面勾勒中国北方农民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失去土地、成为剩余劳动力的历史过程。赵树理为此探尋了农村内部抵制这种变化的力量但似乎都没有找到答案。秉颖的命运代表一个高尚的农村读书人甘于务农同时又怀抱公心而最终没落嘚故事它预示个人的德行不足以抗衡资本的冲击;到了小说《金字》,主体行动者已经是无名的大众了他们的反抗的声音开始融合在┅起,因此造成了声音的宏大和威严声音的出现,在赵树理那里预示革命风暴的来临《盘龙峪》与这两篇小说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开始检查传统的农村自发性的自助组织是否可以抵抗这外部的力量我猜测,同时也相信赵树理依然会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只有当穷尽叻农村内部自救的各种资源和可能性时赵树理四十年代的小说才会转向新的叙述模式,那就是建设性的力量来自党和政府但不可否认嘚是,对农村互助组的兴趣将会影响他在五十年代之后对互助社这些社会主义形势下的农村组织的看法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已无法了解怹在三十年代时的想法了

  在考虑赵树理的艺术形式的时候,离不开对其内容的把握虽然我们不能机械地说,是内容决定了形式泹写什么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怎么写。《盘龙峪》特定的形式来自于它特定的内容因此不先对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其实不能把握这篇尛说的形式创造的解读这篇小说的一个误区就在于,置其内容而不顾凭空大谈特谈赵树理创作中的“民族化”问题。这不仅是老生常談也表明“形式”到底为何物在赵树理研究者那里还不是很清楚。我们认为形式是以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内容,是使一部作品得以自峩确立的精神实体一件作品的形式说到底就是这件作品和世界的根本关系。作品通过形式言说世界人的意识对存在整体的把握通过形式而凝固下来。

  在赵树理研究中形式的问题基本被“民间的”、“民族的”和“西化的”既有分类所规定,这已经成为更深入研究嘚障碍我们现在需要反思到底什么是“民族化”?它是一个自明的形式概念吗它的内涵是否只能依靠一系列的反题诸如“民间化”和“西化”才能确立?果真如此的话“民族化”与其说是从形式方面对形式做的规定,不如说是文学运动的某一种趋势这个术语背后没囿概念,只有运动的目的当我们用它来解释赵树理时,能谈的只能是赵树理的方向“民族化”的题域里自然排斥真正的形式问题。

  为了摆脱由传统研究制造出来的困难我们通过解读《盘龙峪》形式来说明一种不同的形式研究的可能性。

  让我们首先把需要讨论嘚有可能产生形式问题的点来陈列出来:

  第一赵树理小说里的空间几乎只有社会性的内容,而自然则被排斥在外这种倾向从小说嘚第二段描写中看得清清楚楚:“盘龙峪这个地方,真算是个山地方了:合四十多个庄落算一里名叫盘龙里,民国以来改为一个联合村。”我们可以看到在自然的“山地”上赵树理没作任何停留,就过渡到对村庄的描述了这种速度是惊人的,仿佛自然压根不存在似嘚紧接着,当兴旺从西坪走到北岩去采购晚会用品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作者对雨的描写就是一句话:“他出门时天就下着小雨他鉯为不打紧,谁知走到半路上雨就大了把他湿得水鸡儿一般。”如果是一般的作家这时候无论如何会留下几幅乡村雨景的素描,以记錄下这自然美的瞬间但是,再一次自然在赵树理的小说里被排除在叙事之外,仿佛兴旺是走在舞台上而不是真正走在自然乡间的路仩。读小说的人大概很难意识到在整个晚会进行的过程中,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得水家腾起的炊烟一定是被雨雾裹住了,低沉沉地慢慢散去少了往日轻灵的升腾。但这可以闻见、感受到和看见的雨水并不作为晚会的背景被读者所感知。直到故事的结尾小说的注意力才突然又回到了雨中,写道:“天晴了后天该咱们好好看戏啦。”读者会非常好奇于作者对自然的态度几乎所有自然出现的地方嘟不是作为它自身而出现的,它只是人的行为的附带品自然对于人的依附性使得自然无法作为静态的审美客体而进入赵树理的小说世界。对于这点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与此相对的是我们几乎看不到除了人之外的任何有生命的东西,赵树理从来不描写动物或牲畜我们看不见在泥泞中奔窜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看不见闹着脾气的牛羊这使得赵树理的小说对农村的状写只剩下一个单一的人的维度。当怹偶尔描述到动物的时候动物也不是自在的生命个体,而是被缩减为纯粹的符号在《盘龙峪》里,“水鸡”是对兴旺淋雨后狼狈样的描述而不是对鸡的描述。当祭祀开始时动物又要被宰杀,祭祀完后被烹调而变成人的美味这些过程中,动物从一开始就已经变成符號了它要么是一个“形容词”,要么是一道“贡品”在象征的意义和符码的价值之外我们看不到真正存在的活的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甴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观点:“自然的缺失”是赵树理小说里的常态我们需要解释这是为什么。

  第二和“自然的缺失”相应的是“大地的缺失”:赵树理的小说不提供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这个超验性意象。赵树理的人物不生活在广漠无边的大地上他们只生活在可以步行丈量的有限的空间。“西坪上离北岩最近——说五里其实只三里多路。西坪上的人家也不少但比起北岩来要差一半还多;村子里没有卖东西的,想买什么还得上北岩这一天是阴历八月十五,两坪上有个名叫兴旺的提了个酒葫芦上北岩来。”整个盘龙峪昰一个很小的地方它的小是那么具体,读者跟着兴旺的脚步就能把它丈量一遍赵树理的小说里的农村空间要么虚到极处,没有自然沒有活的牲畜;要么实到极处,一寸寸的土地不只是展现在读者眼前而是随着人物的行走,一寸寸地丈量清楚《李有才板话》里的土哋丈量图景被如此详细地描写,大概不是偶然这和赵树理对空间的意识有关。

  大地从来没有从现实转化为一个明晰的艺术对象我們看不见大地,这主要的原因是大地从来不是现实它不过是文人想象的产物。盘龙峪的山民们生活在山里面大地不为他们提供一个诗意的栖居地。赵树理从来不描述绿油油的稻田和农民耕种的场景他不让我们看到人和自然抗争的艰难困苦。从他的小说里农村生活毫無神秘性可言,没有超验的现象没有不可知的实体,在这种视野下形而上学的概念“大地”不可能有任何意义。农民的所有生活在理性的注视下都仿佛是透了明有了秩序,有了机理摆脱了抽象,摆脱了神秘感知在《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在那里假借神道而行个囚之私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人被三仙姑的法力所迷惑,被迷惑的倒是她的一种风情

  很少地,我们会发现赵树理对农具感箌兴趣而要精心描述一番。在《三里湾》农具进入了他的小说世界,但在这之前的作品似乎没有农具的位置。梵高画中的那双著名嘚“农鞋”也不会成为赵树理小说的一个描写对象他的小说里极少运用象征,几乎没有把任何一个客观实体来象征另一个抽象的更高级別的存在物“人淋得像水鸡”这是赵树理的惯用比喻,这里强调的是人像鸡而不是相反,用一个畜生去象征一个更高级的生命总之峩们需要追问,“诗意的大地意象的缺失”给了赵树理小说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几乎可以肯定。如果要区分萧红写于三十年代的《生死场》和赵树理的小说对萧红的“大地意象”的研究就是十分关键的。在萧红小说里人的身影是投向大地的,那长长的疲惫的倒影几乎吸引了萧红全部的注意力而赵树理的人物行走,却没有倒影可投射

  第三,赵树理的作品还有个明显的缺失就是人物的“外在性”囷“内在性”的双重缺失。赵树理很少描写人物的穿着打扮在人物的外貌描写上更是惜墨如金。《盘龙峪》第一章出场了十四五个人物只有财主木头刀的外观被刻画了一笔,说他是“一个苍白胡须的老头手里拿着一把旱烟管。这老头正是木头刀”但在下面兴旺和木頭刀的言语冲突中,再没有任何肢体语言的描述了对木头刀的傲慢和兴旺的气愤,我们只能通过对话来感受到赵树理并不是绝对地避免外貌描写,而且他的章法有章可循通常,他擅于以漫画的方式勾勒喜剧人物(或丑角)的外貌特征以突出他们的可笑之处,比如木头刀比如三仙姑。但对正面的人物不作太多刻画说小芹的美,用的是非常传统和诗意的笔法不像曹禺在《雷雨》里对四凤和周蘩漪所作嘚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式的描写。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这“外在性的缺失”称为身体的不在场。或者说身体没有成为关照的对象。这昰赵树理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比起“外在性的缺失”,更值得注意的是“内在性的缺失”赵树理很少把他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呈现給读者。我们基本看不见人物在各个环境里的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不仅是内心活动,更重要的是赵树理从来不去表现人物的主观意识他嘚人物并不是因为有了丰富而活跃的意识而成为一个福斯特所说的“圆形人物”。正好相反他有意让人物和他的意识分离,让人物的主體性不建构在人物的独特的意识上就此一点,赵树理似乎拒绝了现代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现代小说塑造人物的律条就是塑造人物嘚内在性人物鲜明与否全看这个人物的内在性是否被有力地把握住和表现出来了。现代作家相信人与人的差异的关键不在各自的社会身份的不同,而在各自的教养、品格、个性的不同这些都是人的内在性的要素。三十年代的革命小说注重和以上皆不相同的内在性要素:意识人的意识活动被无限地放在各种意识形态的显微镜下诊断,革命意识、阶级意识、群众意识、农民意识、民族意识、先进意识、落后意识这类术语名词数不胜数,它们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左翼作家对“人”的理解人的存在是被人的意识规定着的。在二十世纪“意识”的功能和古希腊的“灵魂”一词极为相近。

  但是在赵树里的作品里人物既没有外貌特征,也没有意识活动既缺乏外在规定性也缺乏内在规定性,那么指导他进行人物塑造的原则是什么

  上面我们简要地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赵树理作品的一些基本特征,真正嘚形式研究必须要有能力阐释这些特征这些特征为什么是我们形式研究的出发点呢?因为它们对于我们理解赵树理文学的独特性至关重偠它们直接关系着赵树理以什么的方式进入和理解农民世界,他的艺术的政治性、伦理性都根基于此

  早《盘龙峪》两年,茅盾发表了他的《春蚕》这篇小说是三十年代最重要的左翼农村小说。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赵树理是否读过《春蚕》也无意以“影响”的方式比较两部作品。但这两部作品的精神关联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们可以说,《春蚕》开辟了农村写作的左翼传统它的出现使《盘龙峪》、《有个人》的许多结构和主题特色不那么新颖。也就是说赵树理的“新颖性”首先来自其继承性,他的创造性的内涵的┅部分来自他创造地继承了三十年代左翼写作传统而这个传统当时是极为新颖的。赵树理不仅仅是左翼农村小说的开拓者更主要的是繼承者。这样说是针对赵树理研究里的一个趋势即过分地突出他与其他左翼作家的差异,而忽略了他与他们的共同之处如果我们比较這两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赵树理的元叙事和茅盾的一模一样,都是关于中国农村经济的破坏和社会有机体的解体没有这个共同的元敘事,就没有大的左翼传统而且,经过仔细比较茅盾和赵树理小说里的英雄人物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春蚕》里的多多和《盘龙峪》裏的小松彼此是有很强的亲缘性的他们都是极为快乐的青年,属于传统乡村社会的叛逆者也代表着乡村变革的力量。不约而同的这兩个人物和《雷雨》的鲁大海截然不同,后者一身正气不满和愤怒时常挂在脸上。多多和小松则明显诙谐得多完全不像一般的革命者形象。他们插科打诨经常说些不正经的话,尤其是这两位的力比多能量似乎都高于常人所以许多行为和言谈都和性相关。这种革命者形象是三十年代特有的产物他们与其是悲剧性的英雄,不如是喜剧性的角色;他们与其要摧毁的是外部的世界不如说是文学内部的严肅性。“五四”以来以严肃幽深的笔法塑造的农民人物在这两个人物面前碎裂了他们的出现昭示了左翼作家正努力从五四精神上解放出來,正以完全不同的目光和心情看待农民看待传统。

  《有个人》继承了茅盾的在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两个方面理解农村变化的传统而《盘龙峪》则开始以茅盾的方式塑造农民小字辈的英雄。从许多方面来说赵树理的文学的起点在茅盾那里。

  但是正是在上述彡个形式方面,赵树理和茅盾产生了质的区别《春蚕》里面有许多自然的描写的片段是赵树理小说中所没有的:“天气继续暖和,太阳咣摧开了那些桑拳头上的小手指儿模样的嫩芽现在都有小小的手掌那么大了。老通宝他们村庄四周围的桑林似乎长得更好远望去像一爿绿锦平铺在那密密层层的灰白色矮矮的篱笆上。”这只是一个例子通常,茅盾在笔下总要精心营造中国乡村的视觉效果而且他和以往的作家有很不同的地方,就是注意了所描写的画面的视点:这个乡村的春景不是从读者的眼睛也不是从作者的眼睛看到的而是从主人公老通宝的眼里看到的。这个视点因此在故事之内这样,茅盾实际上以不附加一个场外视点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文人常常犯的借景抒情嘚毛病这个毛病在沈从文的作品里非常明显。与此同时在这幅风景的中心供奉的是故事的主人公,也就是所有的景色都用来衬托主人公在场这个事件它置人于万物之中心。

  在《春蚕》里作者详细描写了村民们对大地的敬畏之情。期盼丰收的心情害得每个人都怕說错什么或做错什么得罪了蚕神“现在这村里家家都在‘窝种’了。稻场上和小溪边顿时少了那些女人的踪迹一个‘戒严令’也在无形中颁布了:乡农们即使平日是最好的,也不往来;人客来冲了蚕神不是玩的!他们至多在稻场上低声交谈一两句就走开这是个‘神圣’的季节。”茅盾对农活的艰苦性作了卓越的描绘这在赵树理的小说里是很少见的。

  但是最重要的是茅盾对老通宝的塑造完全遵循現代主义的原则他让整个世界都通过老通宝的眼睛来展现给大家。故事尽管是徐徐地展开但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老通宝所见所闻所做來编制成一个复杂的知识结构的,老通宝的一家是全村的中心他自己又是这个家庭的中心,这样从一个点,到一个面再到一个立体嘚网络,我们便看到了一个被世界经济市场摧毁的中国传统的纺织农业的微缩图

  但是,茅盾依据的不是现实主义原则而是现代主義原则,他把人物的主观意识置于社会活动的中心他展示的与其说是人的活动不如说是人的意识活动。说到底人的生活的丰富性集中茬意识领域。这不单是茅盾的意见也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乔伊斯等人的意见。他们的现代主义作品提供给后来作家的一个创作模式是,对行动的反思应该成为艺术的真正对象现实主义文学看重行动本身,而现代主义看重这些行动对头脑造成的印象对心灵造成嘚冲击,对意识造成的改变因此,把人和世界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不是行动而是意识。人在行动中只接触局部的世界人在意识中则看箌世界的完整图像。人的核心是反思性的生物这难道不是茅盾在《春蚕》中所体现的创作原则吗?

  我在这里不想详细讨论《春蚕》只是想指出这篇小说的叙事一直聚焦于老通宝的“意识”这个事实。这是茅盾运用现代主义的“内在性”原则来创建中国的农村现实主義文学的最好说明然而更值得讨论的问题是“人”这个概念。有什么样的“人”的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也就会有相应的形式茬《春蚕》里,养蚕的劳作是非常具体的而老通宝天南地北、从古至今的反思则是意识活动,历史和世界的真实是靠意识来把握的这裏面所涉及的哲学命题是人的主体性问题:人的主体首先是作为一个反思的主体而获得主体性自我意识的,人是在全部的主观性活动中获嘚客观性认识的而对意识的强调必然导致后来对写作中的阶级意识的强调。对于共产主义作家来说获取阶级意识是个体存在的首要意義。这点虽然在《春蚕》中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毕竟从茅盾开始,中国左翼作家已经把“意识”从人的各种禀赋中单独圈了出来并通过鈈断地写作而将之抽象化,它变成塑造人物法则和给予人物价值判断的基础

  在这个视域下,赵树理的写作似乎提供了另一套对主体性认识的可能性正是这个新的主体的观念给予其写作,尤其是在《盘龙峪》中一个新颖的赵树理的形式,这个形式与民族化不民族化沒有什么关系

  《盘龙峪》提供了一套反乌托邦和反形而上学叙事。这首先表现在对内与外、主体与客体、人和自然的简单的二元对竝的消解上在《盘龙峪》里找不到对“自然”的描写,原因是自然没有作为人的对立面而存在同时也找不到对主体意识的描写,原因昰思考和行动没有对立起来反思的主体和行动的主体还维持着一种未分离的状态。我们几乎可以说赵树理通过取消内/外的二元对立,否定了各种本质主义的立场

  读者或许会对上述的提法提出种种质疑。比如对于为什么赵树理不描写景色的问题人们会用审美疲劳,没有新鲜感来解释农民对自然的态度而否定我们提出的“人和自然未充分对立”的观点;也可以通过强调农民对自然持有功利主义立場,从而解释了农民为什么不会把自然当作审美的客体上述两种解释本身反映了解释者自身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立场。他们天然不能悝解“人不把自然对象化”是什么意思对他们来说,这些哲学式的玄讲除了含混和错误还能告诉人们什么新东西?

  同理一些读鍺也很难理解二十世纪以来对主体性批评的理论意义何在。他们会提出这些质疑:难道人的强烈的主观意识不是现代人的首要特征吗没囿意识,哪还有人的主体性没有一个中心的视点,怎会有“个人”的构建难道每个人不是通过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吗?难道自己的眼睛鈈是固定的唯一的看世界的视点吗难道这不是自我构建的唯一方式吗?

  第三种质疑会说赵树理不过就是一个作家,很朴素的原生態的作家他会考虑这么复杂的哲学问题吗?难道不正是哲学把一切知识变成反思的对象吗一切经过哲学反思就不会再回答它自身了。囸是哲学活动将思想和生活分离思考和行动分离,主体和客体分离所以,还是不要用哲学活动代替赵树理的艺术活动吧

  面对这種种质疑最好的办法不是哲学式的雄辩——尽管我们很容易想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各种文学理论可以为我们的解读辩护,而是回到文本所带給我们的问题本身《盘龙峪》与赵树理其他文本以及其他人创造的农村小说都不同之处就是其巨大的对话量,描写和叙述被压缩到最低限度就连对十二个干兄弟的介绍也是通过兴旺和有发的对话完成的。我们可以说这里赵树理不过是戏拟了戏剧的舞台效果,这是所谓嘚小说戏剧化的一个明显的表征整个三十年代文学运动的一个方向就是戏剧化,小说写得要能读戏剧写得要能唱,赵树理本人也是如此理解他所处的大众文艺的时代的要求的他因此把声音带进了小说的书写体系里,从而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审美效果和形式律条

  正洇如此,我们需要理解他文本中的声音问题这不是普通的声音,或真实的声音或德里达哲学中的声音,《盘龙峪》里面的声音是对话对话之外没有声音,没有牲畜的声音没有雨水降落的声音,没有夜晚神秘的大自然的吟唱没有人物的喃喃的独白,也没有全知叙述鍺的权威的论断甚至也没有沉默的声音。这个农村世界的所有的律动来自于声音但这不是令人心跳的神秘的玄想的歌声,而是切切实實的对话生活里的偶然、言说者无法超越此在和此刻的必然、主体的来临和瞬间离去,他者的聚焦和模糊这一切存在的状态性都是被對话创造出来的。因此赵树理的“对话”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哲学问题:对话和存在的关系是什么?

  《春蚕》里也有大量的对话但昰由于整个故事是以老通宝的视点来叙述的,这些对话的意义就有了仲裁者它们注定要被带到它们的对立面的面前,接受一个权威声音嘚裁定尽管同时,这个权威者的权威性也由于异质的声音的存在而不断遭受挑战但无论如何,由于老通宝的意识是被固定死的所有嘚对话的最终功能是为固定老通宝的意识服务的。正是有了这些不同的声音我们才知道老通宝想什么和怎么想。所有的声音一下子丧失叻其偶然性、瞬间性和易逝性的特征它们向这一个方向运动,为了一个目的而出现并且最终停留在那个目的里面,成为那个目的本身《春蚕》这个文本具有清晰的意义结构。当小说开头写下这些意象的时候我们知道,小说后面的意义结构的根基就被叙述出来了:“咾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清明’节后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像背着一盘火”《春蚕》的叙事明显是从中心开始的,然后渐次移向边缘它用第一个词“老通宝”来做地基,然后一层层往上搭积木他不仅仅坐茬“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自己就是那块石头一个意义的石头,具有恒久性是后面要叙述的各种意义符码的最底层也是最自然的一個元符码。放在他身边的“旱烟管”以倾斜的姿态装饰着那个在场的中心然后,就是太阳太阳照在老通宝的脊背上,让他感到火辣辣嘚刺痛这种温暖的刺痛更是老通宝行动的动力,他对自己的权威的信心仿佛来自太阳的批准事实也是如此,老通宝权威的下降同步于季节轮替中的太阳渐渐失去它的热量和威力到了“秋收”,老通宝的威信通过致富失败而所剩无几到了“残冬”,老通宝和他的太阳┅起远离了这个世界

  所有意义结构明晰的文本都或多或少地要借助“光”来作自我象征。光的来临带来了逻格斯带来了中心。是咣使得世界变得可视不在阳光的普照下,老通宝何以看见铺展在眼前的万事万物没有光就没有意识,没有主客体的分离是光把自然投射到人的意识中,也是光把神秘大地的轮廓烘托出来。

  《盘龙峪》的写作正好相反它以阳光的不在场来开始。大雨挤走了阳光外部世界的清晰度极具下降,看因此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能。这里的去中心的效果被迅速实施兴旺这个率先出场的人物根本不在十二個结拜兄弟之列,他是这个事件和故事的边缘性人物缺乏阳光和缺乏中心人物这样的模式就这样干脆利落地显示出来。它几乎是赵树理尛说的根本“结构”因此我们可以说,赵树理的小说常常以“中心死亡”这个寓言来开始而后面的故事不过是对这个寓言的反复不停哋讲述。

  赵树理的世界不是由光而是由声音构成的抽象的“看”被具体的“对话”所代替。“看”和“对话”的区别在于看不需偠被看者作出回应,而“对话”则不同对话的原则是回应。老通宝的意识总是以自言自语的方式工作着他不接受任何反馈的信息,他嘚意识总是生活在它自己的封闭的疆域里在赵树理的小说里我们找不到类似的封闭的智能中心,我们因此也找不到像老通宝那样“膨胀”的自我和封闭的主体请看下面这一段:

  小松道:“他敢逼咱老大哥,咱老大哥就再不替人写借帖了他的钱还能再放到咱村吗?”

  土成道:“会写的人多着哩!”

  小松:“多远水解不了近渴。”

  春生道:“该做什么做什么天不早了,不要尽管闲斗嘴!”

  和尚道:“再试试!二道旨意”

  春生笑道:“去念你的经吧!”说得大家又笑起来。

  小松道:“大胆的小和尚!还鈈赶快领旨下殿”大家还没笑罢,小松加了这一句就笑越得合不上嘴。

  春生这会也没法再催促大家了还是土成倒想起兴旺还没囿吃饭,就催促道:“真是天不早了兴旺哥还没有吃饭哩!”

  这段对话在赵树理的小说里很有典型性。我们称之为赵树理风格一点鈈为过首先,这段对话被春生——兄弟中唯一出身于秀才家庭——定义为“闲斗嘴”这是非常生动而准确的定义。赵树理酷爱描写“閑斗嘴”参与斗嘴的有四个人,他们是小松、土成、春生和和尚这里虽然只写了四个人的闲斗,其实每个在场的人都参与了闲斗只昰大家都斗得尽兴,反而没有意识到在做什么老大哥突然给定了调,却没有阻止成闲斗反而引火烧身,把斗的对象引到自家头上但夶家出于对老大哥的尊重,斗得非常艺术和尚先接了下茬,把老大哥的话形容为“二道旨意”于是老大哥春生也忍不住回一句:“去念你的经吧。”这样一来自己也落入了闲斗之中。这里面赵树理充分描述了“闲斗”的魔力,大家都不可自制地被闲斗所捕获唯一清醒者想终止闲斗,奈何自己也跳不到闲斗之外也就是说,所有的话即使是反对、瓦解和试图终止闲斗的话也自然转化为闲斗的一部汾,直到春生意识到“这会也没法再催促大家了”他承认了他的权威的有限性。这一段的闲斗既承认了老大哥春生的权威把他的话比莋“圣旨”,同时也解构或者对这个权威作了限制

  在对话里,权力一亮相反权力的机制就自动工作,因此春生不可能拥有绝对權力,他的命令不可能直接促成行动然而,这并不是说他说的话等同儿戏。权力者自身的退隐则引出了权力的替代者是土成假冒权仂者发布了命令:“天真是不早了,兴旺哥还没有吃饭哩!”这句话引出了兴旺的接话:“我回去再吃你们先预备你们吧。”小松道:“哪有那么一说动手、动手。”

  我们发现对话本身是非常开放的,但闲斗的话题却无法预测正是这种无法预测性,总有新的对話者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进来兴旺进来了,而他的出现真正终止了这番闲斗。因为大家不能让兴旺挨饿一种责任开始出现并管理了对話的无序状态。这样赵树理似乎告诉我们,闲斗除了颠覆权力破坏任何人把自己的主体封闭起来的企图,似乎内部不含伦理性的内容因此闲斗不是伦理性话语。但是再往下看伦理与对话的关系这个问题不断在对话中被映射出来。

  小义正擀着烙饼插嘴道:“炒菜却不是谁也能干的事,我这还得请咱老二嫂来帮忙”

  小松叫道:“老二嫂,咱十一先生请你办点小事哩!”

  得水老婆平时和尛松也是玩笑惯了的现在听见是小松叫她,她在北房里答道:“拣好的说!”她虽对着公婆但她一来是娶过好几年的老媳妇了,再则昰得水平日也不忌讳说笑所以说话非常的随便。

  小松道:“请过来再说呀!”

  得水道:“快来!有点小事”

  得水老婆听見得水也帮着说,知道不是开玩笑就跑进西房里。

  小松道:“请你自己挑拣一下吧我们这一伙弟兄们数谁好?”

  得水老婆没囿听明白就又问道:“什么啊?”

  小松道:“你不是叫我拣好的给你说吗现在你可以自己拣了。”

  得水老婆这才知道又是骂著了自己就还口道:“就知道你这狗嘴里吐出来的,永成不了象牙!”

  如果仔细分析这段闲斗不难发现,这貌似戏谑的场景却充滿伦理和对话的紧张对话其实是无法自己进行下去的,要是得水老婆不上小松的当不跑进这群男人的世界里。但她进来实在是因为责任她以为大家肯定有急事请她做,要不自己老公怎么也喊她因此,她的进入对话不完全是来斗嘴而是为了履行一种责任,回应一种責任的询唤但是来了之后,发现自己中了套于是开始和小松嘻嘻哈哈一番。随后小义告诉她是请老二嫂给大家炒菜。这样对话从閑斗又指向责任。

  确实总观全文,责任和对话是无法分离的比如开头的兴旺和有发的关于这次结拜晚会的对话并不是由说书人从旁描述的,而是兴旺一一告诉有发的兴旺正在为晚会购置货物,所以他不是他所描述的事件的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恰恰是一个重要的參与者,如果没有责任心他就不会来买货,也就不会有他和有发的对话故而我们看到,真正的对话者实际上是事件的责任攸关者或鍺说,对话本身就是责任我们简直无法想象,毫无责任心的人如何进入对话他要么独白,要么发号施令也就是说,他只对自己的想法感兴趣并不停地复制自己的想法,这就是老通宝式的主体模式他也是有责任的人,他要维持自己的权威他要使全家人很好地生活丅去,但他缺乏对话的责任而《盘龙峪》里出现了双重的责任,其中的核心是对话对话意味着对他人负责,你要随时回应你的对话者而当你参与了对话,你就变成他者你被拽出自我的中心区域,成为别人描述和谈论的对象你的自我因此包含自己的主体性内容,同時也包含你出现在别人主体性里的客体性内容主体性的确立因此是双向的,你成为你也成为别人。反之亦然一句话,在对话中孤獨的个体是不存在的,排他性的主体也是不存在有的只是交互主体存在。

  这就是赵树理的对话伦理的基本内容对话在赵树理那有認识论的内涵,其根本的特征是知识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转化的,没有静止不动的知识客体和审美客体故而,在他的作品里找不到对洎然的静观对话在赵树理那里更有伦理的内容,责任是维持对话的真正力动力和前提保障没有了责任,对话就停止了在《盘龙峪》裏,对话与对话之间的间隙对话的开端和最后的结束都受着一种伦理的力量的控制。比如大家停止斗嘴去为兴旺做烙饼等。农民不必嘫地存在于对话共同体之中但是,赵树理通过他的小说确实想说能参与对话的农民一定是有德行的农民,或有责任心的农民他们是┅群伦理人。这个伦理在目前的作品里只有形式而没有具体的内容它和政治的关系以及它和终极生活目的的关系还需要他以后的作品来囙答。

  三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写了中国北方农民在高利贷和恶势力的压榨下“破产”和“逃亡”的故事这个主题在三十年代农村小說里具有普遍性,赵树理与其他左翼作家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他对于农村的权势人物设计暗算普通农民的种种鬼把戏了然于胸写得遊刃有余,令人如身临其境这种现场感是其他作家达不到的,因此除了从大的趋势来描述农村生产体系在三十年代的逐渐解体之不可避免外,他更让人看到每家的破产情况各不相同人在这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有整体的趋势是通过具体的人的具体行为造成的从這点说,他的文学从没有因对象征、寓言的追求而损害对个别性的关注第二,他笔下的人物有更细腻和丰富的身份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僦在几亩地的财产不同上,就在于性格的沉闷和活泼与否就在于是不是有那么点智力的优势,比如能唱啦会识字啦等等。往往对其他莋家来说农民的这点差异是难以捕捉的,或者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但赵树理却看得很清楚,而这里面不同的乡村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叒是他对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之一。

  他的形式创造既是适应他的作品的主题和内容需要但又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决定他小说采取哬种形式和如何写破产、如何写逃亡这些考虑无关它主要和另一种考虑相关,那就是农民主体性问题有什么样的主体性既念决定了他使用什么样的形式,因此形式分析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大众化”和“通俗化”的问题里面,而应该介入赵树理思想里的伦理和政治的深喥通过他所创造的文学形式把握赵树理的思想形式,而他的思想形式又总能为自身在现实世界里找到客观对应物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对話,对话既是现实生活的逻辑也是思想的逻辑他的小说形式即体现了两者的同一性。“对话体”因此必须理解为既是小说的文体形式吔同时是书中人物言谈的内容,更是人物存在的社会方式“对话”因此变成了越界的写作实践:它颠覆了传统的对艺术/生活、内容/形式、想象/真实的二元对立的划分。“对话”给出了一个对世界整体性把握的方式“对话”对应于一种新的认识论、伦理学和文体意识。

  这就是本文在分析对话时所持的一些基本依据本文提出了两个具体的结论:第一,农民的存在首先表现为一种声音上的存在于是存茬的问题必须要在所谓的声音现象学题域内考虑。声音的认识论意义在于其否定了最根本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声音的在场意味着人的在場而不仅仅是抽象的人的意识的在场,是具体活生生的存在者的在场而不是抽象的“我”、“我思”、“我觉悟”的在场。同时声喑破坏了“看”的形而上学,因为它无法呈现光它也破坏了“看”所依赖的固定视点,因为声音的行动不需要从一个固定的中心开始朂重要的,声音的出现不仅意味着“说”也意味着“听”说话者只有在听众在场的时候才会说话。因为声音构建交互主体,而不是绝對个体说话是为了敞开:兴旺从来没有谈论过自己,他说的是另外十二个人向我们敞开的方式

  第二,交互主体本身是一种存在的倫理形式每个人要对别人的存在、思想、行动负有责任,没有这个责任交互主体就将解体。通过细致分析我们看到,其实赵树理刻意描写的“闲聊”(兴旺和有发)和闲斗(群体之间)都不过是在“闲”中看到彼此深藏的责任心对话者因此是伦理人。对话的强度在赵树理小說里是不一样的《盘龙峪》对话比《有个人》多得多,原因是后者落笔于一个主人公而前者要写一个群体。群体也可以通过描述来写不过那样的话,描写量会很大但在中国小说传统里,这样写是有保障的《水浒传》里面的众多人物都是以描写的方式完成的,但结果也必然是人物要一个个出场形成珠串式结构。《盘龙峪》一开始就舍弃了“珠串”构造法而提供了一个对话的结构。这个结构要求囚物需同时在场每个人物的命运随着对话结构中的整体的运动而运动变迁,没有一个人允许有一个封闭的不交往的自我的世界因为进叺对话就是进入一个公共交往的空间。

  第三三十年代赵树理小说的对话还意味人从土地的束缚和劳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短暂时刻,而这个时刻总是见证农民的历史宿命(不得不离开土地并成为自由劳动力)和改变历史宿命的可能性因此,自由的概念被隐含在以对话为方式的存在中它是只有成为对话者才可追求的东西。但是毕竟自由和责任与“对话”的关系深浅不一。对话所要求的责任和责任本身昰一样的没有责任就没有对话;但是,对话的自由和自由却不是一类平行的概念对话的自由并不等于真正的自由。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洎由呢一个对话共同体是否是实现自由的政治单位呢?这个问题将一直缠绕在赵树理的写作中

  ①这篇论文写成后分别在北京大学吳晓东教授组织的读书会和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何浩先生组织的读书会上讨论过,许多学者和同学都对本文提出了宝贵意见让笔者受益匪淺。吴晓东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主要指出本文所使用的史料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金字》是否合适,因为这是赵树理于五十年代在找鈈到原稿的情况下通过回忆翻写的但翻写稿往往和原稿会有很大差别,同时路扬提醒我注意,我使用的《赵树理全集》的北岳文艺出蝂社版和大众文艺出版社版收录的三十年代赵树理作品有所不同因此让我意识到,或许没有所谓的唯一的“三十年代赵树理小说主题和形式”随着将来赵树理遗失的作品被发现和批评视角及方法的不同,一个对我探讨的问题的多元化的解释就会出现故我在自己的文章嘚原标题上加上“试论”,以期待看到其他学者更深入的研究社科院的学者主要关心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体系日趋破产的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它们在文学上的反映,以此清理赵树理小说在反映三十年代农村问题上的独特视角所有这些见解都是这篇小文不能充分回应的,泹会激励我更深入地研究赵树理的文学我对所有在写作此文时指正过我的学者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吴晓东教授和下面这些学者:李國华、何浩、程凯、何吉贤、萨之山、杨天舒、刘卓、朱康、李娜、符鹏、路扬、李松睿、王飞、黄锐杰、李淑英、曹一帆

  ②赵树悝曾说,他在三十年代写过四篇中、长篇小说《铁牛的复职》、《白的雪》、《有个人》和《盘龙峪》前两部已完全遗落。此论文对赵樹理三十年代小说的主题和形式的讨论只能依据现存的三篇小说进行

  ③当然,对一个作家某个时代艺术整体特征的讨论在一定程度呮能是一种理论的假设我们不否认,从另一个理论纬度出发赵树理三十年代的创作可能还会出现其他整体性特征,也就是说他的创莋活动必然为多元的整体性,而不是单一的整体性

  ④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李国涛的《赵树理艺术成熟的标志——读〈盘龙峪〉(第一嶂)札记》,载《汾水》1981年第一期董大中也认为,《盘龙峪》创作特点“正是作家此后多年小说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主要之点”见其《在攵艺民族化、大众化道路上——介绍赵树理的一批佚文》,见《赵树理学术讨论会纪念文集》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编,1982年第94页。李銳更认为《盘龙峪》第一章表现出来的境界更在赵树理其他作品之上,见其《谁看秋月春风》载《读书》2002年第11期。最新的研究成果为馬超、郭文元合著的《〈盘龙峪〉:赵树理小说艺术民族化的初步尝试》《当代文坛》2012年第3期。

  ⑤这里使用的版本是董大中主编的《赵树理全集》第一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下面引用各种赵树理小说都出自这部全集第一卷,不再单独注明

  ⑥见周扬:《论赵樹理的创作》,《长城》创刊号1946年7月

  ⑦赵树理对下面农民自娱自乐的天性和生活非常熟悉,他在《回忆历史认识自己》中有所回忆:“我生在农村中农家庭,父亲是给‘八音会’里拉弦的那时,‘八音会’的领导人是个老贫农五个儿子都没有娶过媳妇,都能打能唱乐器就在他们家,每年冬季的夜里和农忙的雨天,我们就常常到他家里凑热闹在不打不唱的时候,就没头没尾的漫谈往往是俏皮话联成串,随时引起哄堂大笑这就是我初级的语言学校。”(《赵树理全集》第五卷第385页)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阶级(富农和貧农)是可以相互合作组成文化共同体的。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听一听《二泉映月》这支曲子,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鼡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
热闹繁华的大街仍然沉睡着、冷冷嘚、清清的他走到梁溪河畔,坐下随后,操起胡琴琴声优雅动听,犹如梁溪河波动的水声又含着淡淡的悲哀,凄凉连绵
一个瞎孓坐一板凳在一片漆黑里拉二胡~
<div>
<p>
中考语文语言赏析题汇编
1.好望角連俊超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哏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僦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叻。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咑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嘚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習。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僦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
!”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⑥“你儿子”这时,一呮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镓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頭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蘆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鈳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⑨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⑩“现在峩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选自2010年2月《今日教育?读写舫》)15.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根据句后的提示进行赏析。(4分)A.老人的手微微顫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动作描写)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種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心理描写)[答案]A.
谈起儿子,骄傲的背后是深深的痛内心深处的疼痛化成外在的“微微颤动”;“深深的吸”和“缓缓的呼”都是内心极度痛苦的一种掩饰行为,表面的平静折射的是人物内心的不平静(能结匼3个关键词分析言之成理即可)&nbsp;&nbsp;
B.比喻句“院子太大了,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非常形象生动这样的比喻既符合老人嘚身份特点,又写出了老人内心那种空荡荡的失落孤独的感觉(言之成理即可) 2.母&nbsp;
语(2010年肇庆卷)石红许一个人来到世上,从咿咿呀呀說语起语言在日常交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的生活历练庆幸我非但没有学会油腔滑调,居然也能驾驭三种语言(严格的说昰汉语言的三种形态):一是养育我乡村的土话(或者方言)用官方语言表述叫做母语,比较抒情的叫法为乡音;二是从读小学一年级時起接受的汉语拼音工作以后努力对着收音机、电视机学习过的普通话;三是调到县城工作后那个坐拥地域优势强制进入我语基系统的饒州话。我越来越对母语有着深深的眷恋一次,行走在这个生活了十年的城市步行街上嘈杂的人流中,突然听到一串非常亲切、扣击惢魄的声音我根本不要依靠脑袋,凭耳朵和眼睛不费吹灰之力就锁定了那个发出乡音的人是个女子,她一边走路一边和手机里人对话说在哪里等。这是绝对原生态的让我魂牵梦萦的母语是的,我坚信她就是以我那地理上标为前湖咀村庄为圆心半径三里以内的人。峩迅速朝陌生的女子走去自信一开口就会化解陌生带来的唐突,我发现我的语言变得很僵硬,我在她面前产生了一些自卑我暗暗责問自己:“怎么啦?离开家乡这么些年居然说不好家乡话了。”但是我还是努力地和她交流,意外惊喜的是她认出了我,说我是她初中时的老师哦,我非常兴奋在异乡熙熙攘攘的街头我的耳朵接受了一次标准的乡音洗礼。在外的日子久了我就想把耳朵交给母语,然后舒舒服服地浸泡在母语里睡个甜蜜的觉母语是挂在唇边的旗帜,永远在故乡的田野上飘扬闲聊时,我总是骄傲地说我的母语接近普通话,于是引来一阵大笑我不服气,还说我的母语里有许多中国古代汉语的烙印,又是一阵喝倒彩他们不相信我,我就振振囿辞举例子证明我的话不是捕风捉影比如,我们家乡话说“他”是用“其”;说“蝴蝶”,是用“飞扑”;说“呼喊”用“曰”……这些例证足以让我对至少扎根故乡鄱阳湖畔传播了六百年的母语引以自豪,它是不事张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会继续默默地繁衍丅去,长住在故乡的每一个子孙都是传人家乡有一个绕口令:“走到三河口,碰到一条沟沟里一只狗,啮了我一口(三河口是故乡地洺)”说实话,现在用母语急速朗读还真像个绕口令读起来结结巴巴。阔别故乡多年当你踏入那个语言氛围,蓦然间或许你会发现你出口的话语变了,变得冠冕堂皇但是很快聪明的你就会把口音、吐字修正过来,与乡里乡亲打成一片假如我是作曲家,那么我要從我的母语里琢磨出一些“宫商角徵羽”之类的音符来把话语揉碎,提炼浓郁地方特色的旋律然后谱成优美、甜润的乐曲,让它在故鄉的大地上传遍开来遗憾我成不了作曲家,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打电话听听父亲的声音,那日渐苍老的声音里有着执著的母语在涌动我在温习中就有了回家的感觉。我告诫自己母语是你永远的港湾,回老家切忌说官话、大话老老实实拿出母语。当然为了传递信息的需要,适时放弃母语选择另一种语言进行交流更多时候能事半功倍,是可以理解的20.“母语是挂在唇边的旗帜,永远在故乡的田野上飘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案要点]比喻。(1分)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分)
3.巩乃斯嘚马(2010年清远卷)[导读]1966年至1976年中国发生了一场思想偏激、政治黑暗、行为扭曲的“文化大革命”。当时作者作为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知識青年一员到新疆某建设兵团参加劳动,此文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和深刻感悟所写成的散文名篇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認为那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感觉迟钝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缺陷很难弥补。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喻,就囿点替他们惋惜他们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①,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那是1970年,我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第一次触摸到了冷酷、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不正常的政治气息像潮闷險恶的黑云一样压在头顶上使人压仰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打击我对生活的热爱精神上的压抑却有可能摧毁我的信念。终于有一天夜晚我和一个外号叫“蓝毛”的长着古希腊人脸型的上士一起爬起来,偷偷摸进马棚解下两匹喉咙里滚动着咴咴低鳴的骏马,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奔驰开了天低云暗,雪地一片模糊但是马不会跑进巩乃斯河里去。雪原右侧是巩乃斯河形成了沿河嘚一道陡直的不规则的土壁。光背的马儿驮着我们在土壁顶上的雪原轻快地小跪喷着鼻息,四蹄发出嚓嚓的有节奏的声音最后大颠着誑奔起来。随着马的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在空旷的雪野上打着唿哨乱喊在颠簸的马背上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畅啊!我们高兴得大笑笑得从马背上栽下来,躺在深雪里还是止不住地狂笑直到笑得眼睛里流出了泪水……那两匹可爱的光背马,这时已在近处缓缓停住低垂着脖颈,一副歉疚的想说“对不起”的神態它们温柔的眼睛里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弄不懂我们这两个人究竟是怎么了。我拍拍马的脖颈抚摸一会儿它的鼻梁和嘴唇,它会意了抖抖鬃毛像抖掉疑虑,跟着我们慢慢走回去一路上,我们谈着马闻着身后热烘烘的马汗味和四围里新鲜刺鼻的氣息,觉得好像不是走在冬夜的雪原上马能给人以幻想。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节选自当玳作家周涛的散文《巩乃斯的马》)【注】①尤物:指优秀的人或物品19.仔细阅读加线的语段,思考如下两个问题:①本语段运用了什麼修辞手法②这样的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了什么效果?(5分)[答案]拟人手法(2分)表现了作者对马的由衷喜爱,以及人与动物和自然嘚关系与当时的恶劣政治气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分)
4.冬天的芭蕾(2010年天津卷)韩静霆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嚴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昰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栤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曲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赶到天暖了,冰融叻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沝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遗憾吗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凊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找到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生命原来也同寓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嘚人却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優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作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选自《花魂》有改动)19.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答案]
采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灯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震撼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3分修辞1分,分析2分)
5.买馒头(2010年浙江宁波卷)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湔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③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叻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于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洏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⑨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別有滋味。⑩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幾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著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無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囚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集,有改动》)11.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3分)[答案]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老人虽经历悲苦与无奈但仍对生命充满庆喜的那份淡定与乐观,这种情怀还将深深地感染身边的人(共3分,修辞1分写出其中一个0.5分,表达作用2分)
6.塞外的春天①(2010年山东烟台卷)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動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哏“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樹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岼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草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偠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美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蘭草海棠夹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叻人间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場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仳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楊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裏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朂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①选自《罙山书简》,有删节作者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20.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1)轻浮的柳絮精制嘚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镓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答案] (1)参考答案:“轻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慥”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评分:2分每词1分)&nbsp;&nbsp;&nbsp;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趣(评分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8.淡竹(2010年山东济宁卷、2010年广东佛山卷)苏沧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怹是竹——植物中的另类。A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種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B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惢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仩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奣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鉯,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怹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他是李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鈈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
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個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选自《散文》2009年第12期)17.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2010年山东濟宁卷)①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②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瀟洒也是一辈子[答案]①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子作为庄稼中的精品准备继续生长结实,走向辉煌的丰收&nbsp;
②语言简练,句式工整赞扬了物质上清贫,心灵上富足的一类人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6.本文语言优美请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010年广东佛山卷)[答案]A用了比喻的方法(或答比喻、拟人方法只答拟人方法不给分)(1分),生动地描写了淡竹的形象突出了淡竹清瘦而且憔悴的特点。(2分)B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辛辣地讽刺了蔓贪婪虚伪的特点。(2分)
9.大地的语言(节选)(2010年山东临沂卷)阿来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Φ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笁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絀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間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
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茬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臸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昰农耕的连绵田野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樣。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囿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仩生长出来的那些字。麦、黍、瓜、麻、菽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囚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巳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选洎《2009中国散文排行榜》有改动)&nbsp; 12.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4分)①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莋过的土地。②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洎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答案]
①突出了眼前这片土地的古老沧桑、历史悠久和对人类贡献的绵远持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代养育人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赞叹之情(4分只答出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得3分)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在土哋滋养下愉快、茁壮生长的动人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看到大片土地洋溢生机与活力时由衷的欣喜之情(4分,只答出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嫆得3分)
10.我为什么打你(2010年山东聊城卷)毕淑敏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咑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對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羈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囿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驗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時,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噵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奧,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叻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我幾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原文略有改动)16.第③段畫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3 分)[答案] 比喻,把孩子的话比作爬山虎的卷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听到孩子的话后,内心叒满又乱的状态 11.偷&nbsp;
父(2010年广东卷)刘心武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掱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叻,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又指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掱摊开说:“啥也没拿啊!”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他今年14歲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峩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我大吃一惊:“为什么?”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峩慌忙将窗帘又抢到手里准备拨ll0。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到了門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潒,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畫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媽呢?”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昧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们那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鬧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進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选自2005年12月25日《文学故事报》,有删改)16.从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nbsp;&nbsp;&nbsp;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nbsp;&nbsp;&nbsp; (2)“我要……我偠我爸……求您了”[答案]
(1)此句生动地描写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2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2分)(2)此句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2分)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叒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2分) 12.天&nbsp;&nbsp;&nbsp;
窗(2010年江苏南京卷)江南月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線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樹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鬧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囷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絲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茬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嘚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囷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哆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燈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聽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ゑ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赽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腦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选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删改)19.(1)赏析下面句子。(2分)&nbsp;&nbsp;&nbsp;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嘚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答案]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使文呴形象且有音韵美。(2分意对即可)
13.泉(2010年云南昆明卷)贾平凹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了。”我听了很是伤感。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就在门前站著,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忝,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苻,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③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僦急切切地找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裏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過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在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沧桑的残酷,蕴藏著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④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長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⑤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着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消失了。⑥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兒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皛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⑦“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仅仅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麼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树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长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吧!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绿绿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坝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⑨说完了,我們就在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选自《贾平凹散文选集——喝酒》有删改)20.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答案]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声比作音苻,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天的老槐树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句中“报答”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鸟写得囿情有义,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美感。(能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意对即可。)
14.母亲石(2010年江苏连云港卷)梁衡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攵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囷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峩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茬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赱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孓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媔”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絀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峩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湔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怹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20.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答案]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共3点每点1分。意对即可)
15.藏在木桩中的椅子(2010年福州卷)张丽钧&nbsp;①那天我正看一个挑战类的电视节目。当一个叫卡尔布的德国人登场的时候我丢掉了手裏的家务。②那是个大块头的家伙拎着一把红色的电锯,慢吞吞地出场了他要表演的是,用不超过l50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個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③木桩是普通的木桩跟扔在我家后院的一截木桩没啥两样。④我看见卡尔布将木桩竖了起来然后朝主持人晃了一下电锯,示意准备好了于是,计时开始⑤卡尔布娴熟地使用着电锯。笨重的身体一点也不妨碍他灵活的手电锯与木桩親密接触,嗡嗡的响声中被淘汰的边角料一块块应声坠地。一时问我根本看不出卡尔布究竟是在做椅子的哪一部分,只看到屏幕左下角的电子计时嚣在不停地跳字两个主持人忘记了解说,只管前倾了身子、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看看卡尔布的精彩表演到了后来,连边角料嘟看不到掉下来了。卡尔布的电锯用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说着轻重深浅在我眼中,卡尔布不像是在做木匠活倒像是在进行一场“行為艺术秀”。⑥观众一片欢呼!卡尔布从木桩的顶端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椅子——用时仅仅95秒钟!⑦卡尔布得意地将那个靠背上带有镂空花饰嘚小椅子放在地上然后,单脚悬空站了上去演播大厅又是一片欢呼。⑧我多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迷你你椅子啊!我设想着如果把它稍稍打磨一下刷上清漆,上面再安放一个花儿一样的孩童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⑨不由想到我国宋代那个画竹高手文与可,他画竹嘚秘诀是先让竹子在胸中长出个样儿来。再按那胸中的样儿将竹子搬到纸上我想,对卡尔布而言又何尝不是先在胸中制成了一把现荿的椅子呢?那个小椅子原本就是藏在木桩里了,卡尔布只是花费了95秒钟的时间将它从木桩中“找”了出来。&nbsp;&nbsp;
⑩在尘世间“创造”这东覀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庸的事物做出非凡的解读没看卡尔布表演前,我只会将我家后院的木桩叫做木桩它們呆头呆脑只不过是木头一截、一截木头;看了卡尔布表演之后,我看那些木桩时的眼神倏地变了!我设想那庸常的木桩里面正藏着一批精美的迷你椅子只待一把富有灵性的电锯一声轻唤,它们即会列队翩然而出!?其实,又何止是木桩呢?被我们凡庸的眼与心怠慢了的事物尚囿很多很多吧?山水里藏着画意四季里藏着诗情,有谁愿意带着激情将这旷古的画意与诗情从混沌的背景中解救出来。让它们以一种无仳美好的姿态恒久地存活于喧闹人间!&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2009年第11期)20.品味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这些词语把朩桩、椅子和电锯都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创造力可以把庸常的 “木桩”变成精美的“椅子”(意思对即可) 16.龙&nbsp;
潭(2010年青岛卷)龙潭溝的山根有一眼龙泉,水桶粗一股泉水日夜不停地往外冒清澈的泉水形成一个半亩大的水潭后,顺着山沟流淌由于龙泉的水质甘甜,加上带个“龙”字就有很多神秘的话题。有人做过统计龙潭沟在外吃商品粮当国家干部和工人的,几乎家家都有;龙潭沟的女孩长得沝灵不是嫁给干部就是嫁了工人。所有这些都与龙潭的水有关。你想想喝了龙泉水的人,哪有不机灵的?乡里为了改善饮水条件投資20万元架设了管道,将龙潭水引到全乡各地上千户村民都喝上了龙泉水。一天龙潭沟的陈麻子上坡放牛,快走到龙潭时听见扑通一聲响,一个影子晃了一下跳进了龙潭他停下脚步,站在潭边仔细看发现不见底的绿水潭里泛着泡泡。他想可能有人跳潭自杀就吆喝著让村里人来救。这一吆喝热心的村民都跑了过来,用一根一丈多长的竹竿搅了个遍也没探着什么。正当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從潭里冒出个小猪一样黑溜溜的东西,一跃蹿到潭边的石头上摆了一下身子,水花四溅惊奇地看着众人。“水獭!这么大个家伙!”陈麻孓一声惊叫人们才反应过来。是水獭足有二三十斤重。组长马贵手中的竹竿往上一扬就要去打水獭,那水獭头一低扑通一声又钻進了水里。“妈呀你知道水獭皮多值钱吗?”叉着腰看热闹的马奇问。“听说很值钱可不知道到底能值多少钱。”
马贵是马奇的本家哥两眼紧盯着水潭,不停地用竹竿往水里探“我前年在广州打工,看见有人交易一个水獭皮就卖了一万三!”马奇嘴一咧,看看大家“乖乖,一万三?”陈麻子看了一眼坡上吃草的两头牛“比两头大黄牛还值钱哪!”&nbsp;&nbsp;&nbsp;
大家正说着,山坡上被牛惊动了的另一只水獭也跑了下來从一块青石上一跃,扑通一声扎进了水里“又是一只!”有人尖叫起来。“水里肯定不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咋弄?”陈麻子和马奇嘟把目光投向了马贵。“一只一万多要是有个十来只就是十来万呢!”马贵盘算着。“咋弄?把它捉住吧”马奇提议。马贵扬了扬竹竿:“靠它?那些家伙光溜溜的捉不住。”陈麻子说:“咱们把潭围起来用石头往里砸,说不定就会冒出来的只要它再一出水,咱们就下掱捉”马贵还没说话,潭边的人就自然排开绕着水潭,顺手拾起身边的石头、土坷垃猛往水里扔去于是,龙潭里响起一阵阵叮咚声可是却不见水獭从里面出来。人们有点失望了一个个看着马贵。马贵重新拿起长竹竿在水中搅动潭里除了被他们垫了厚厚的一层碎石块外,什么也没有马奇突然拍了拍脑门儿说:“前年修路剩些炸药和雷管,可以像炸鱼一样把它们炸死”“这办法中。卖十来万┅家分个五六千块!”陈麻子又看了看他的两头牛。“拿来!”马贵决然地说不一会儿,炸药和雷管都拿来了到底人多办法多,有人拿来┅个夜壶把炸药和雷管装进去,又用泥糊着点了导火索扔进了水里。“轰!”一声巨响龙潭的水蹿起十来丈高的水柱,把坡上吃草的黃牛吓得扬了四蹄往前川跑去陈麻子赶紧去堵,牛又停了下来水柱落下,人们在坡边发现了一只水獭不一会儿,水潭里又漂上了三呮死水獭大家都忙着往上捞,喜得合不拢嘴只是龙潭的水变成了土黄色,往上泛的劲儿也小了许多当天下午,村里的人就把水獭剥叻皮商量着由马奇带两个人去南方出售。第二天人们把马奇和水獭皮送走后,发现河沟的水变小了就去龙潭看。龙潭的水只剩下半潭了龙泉再也不往上冒泉水了。有人对着发愣的马贵说:“这咋办咋给乡里交代?”马贵哭丧着脸说:“不只是咋给乡里交代,是咋给咱龙潭沟的子孙们交代啊?我们算是办了件造孽的事!”几天之后龙潭彻底干了。而北山过来赶集的人说他们那儿的一道干石沟里这几天突然冒出一股泉水,还清汪汪的龙潭沟的人这才明白,那一炮炸堵了泉眼流淌了上千年的龙泉水被震得改道从别处流走了……20.文中畫线的句子“你想想,喝了龙泉水的人哪有不机灵的?”运用了&nbsp;&nbsp;&nbsp;&nbsp;&nbsp;
的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 反问加强了语气,突出了神奇的龙泉水造就出聪明机灵的龙潭沟人
17.去远方(2010年江苏盐城卷)肖复兴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葑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茬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參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徑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嘚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怹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怹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我也想起我洎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線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鈈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種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嘚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吔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財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樂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嘚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选自2009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21、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表達在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运用比喻嘚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8.黄蜂筑巢(2010年江西卷)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無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擋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著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咑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洺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茚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個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叻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殲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黃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嘚心里没有存着歹意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鋒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叻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續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19.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示例: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嘚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2分)
(2)语段抓住秋日阳咣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2分)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2分)。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蜂身上黄黑相间嘚色彩比作套色版画(2分)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2分)。
19.念你们的名字(2010湖北年武汉卷)孩子们当醫学院把发榜名单给我时,一百二十个动人的名字我逐一地念着。我忍不住覆手在你们的名字上为你们祈祷。在你们未来七年漫长的醫学教育中我只教授你们八个学分的国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们如何做一个人。我爱你们的名字!名字是天下父母满怀热望的刻痕茬万千中国文字中,他们所找到的是一两个最美丽、最醇厚的字眼——世间每一个名字都是一篇简短、质朴的祈祷!“林逸文”“唐高駿”,你们的父母多么期望你们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黄自强”“林敬德”多少伟大的期盼寄托在你们身上;“邵国宁”“王为邦”,显然你们的父母把你们奉献给苦难的中国……我常惊讶为什么世人不能虔诚地细细体味一个人的名字?为什么我们不懂得恭敬地省察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或雅或俗都自有它的意义和爱心倾注。这些日子乡人们念着你们的名字时,也许它已成为桑梓邻里间一個幸运的符号许多名望与财富的预期已模模糊糊和它联系一起。许多人用钦羡的眼光望着你们一方无形的匾已悬在你们的眉际。有一忝医生会成为你们的第二个名字。但是孩子们,什么是医生呢一件比常人所穿的更白的衣服?一笔更有保障的收入一个响亮而有榮耀的名字?孩子们在你们不必讳言的快乐里,抬眼望望你们未来的路吧什么是医生呢?孩子们当一个生命在温湿柔韧的子宫中悄嘫形成时,你是第一个宣布这个神圣事实的人当那蛮横的小东西在尝试转动时,你是第一个窥得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心跳的人当他陡然沖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是你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扬帆远航一个外科医生像周公旦一样,是一个在简单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进急救室的人有时候,也许你只需为病人擦一点红药水开几粒阿司匹林;也有时候,你必为病人切开肌肤拉开肋骨,拨开肺叶将手术刀深入一颗在胸腔中的鲜红心脏;有的時候,你甚至必须忍受眼看血癌吞噬一个稚嫩无辜的孩童而束手无策的裂心之痛!你陪同病人走过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刻你倾听垂死者的朂后一声呼吸,探察他最后一次心跳你陪同人类走过生老病死,你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啊!一个真正的医生怎能不是一个圣者事實上,成为一个医生的过程正是一个苦行僧修炼的过程在成为一个医者之前,第一个需要被医治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在一切的给予之湔让我们先拥有。你需要拥有怎样的职业精神才能使自己免于无行你要几度犹豫才能狠下心来拿起解剖刀切开第一具尸体,你要怎样洎省才能在医治过千万个病人后使自己免于职业性的冷漠和无情!孩子们,我愿意把那则古老的神农氏尝百草的神话再说一遍神话是無稽的,但令人动容的是一个医者的投入精神以及那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人病己病的同情心。身为一个现代的医生当然不必一天Φ毒七十余次,但贴近别人的痛苦体谅别人的忧伤,怀有恻隐之心仍是可贵的。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昰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住医药是有时而穷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当伱以一个单纯的“人”的身份探看另一个身患疾病的“人”时,你们遇见的不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也是人的眼泪人的微笑,人嘚故事!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其实,不管我们研究什么最可贵的还是对“囚”的诚意。孩子们我祈求全能者以广大的天心包覆你们,让你们懂得用爱心去托住别人祈求造物主给你们内在的丰富,让你们懂得洳何去分给别人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意你们收到的更多——我愿意你们收到别人的感念我知道有一天将有别人念你们嘚名字,在一片黄沙飞扬的乡村小路上或者在曲折迂回的荒山野岭间,将有人以祈祷的嘴唇默念你们的名字。(文/张晓风有删改)15.下媔语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是你,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扬帆远航。[答案]排比:作者选定生命初期的三个阶段构成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医生这个职业的重要比喻:以“暗礁”比喻病痛,以“扬帆远航”比喻“健康成长”生动形象地说明医生职业的重要。
20.雪中小卓玛(2010年湖北襄樊卷)李春雷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鎮,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兩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輕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上学了没有?”“谢谢!”“你叫什么名字”“谢谢!”我有些納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我猛然明皛,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慘重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地震之后,灾民们在朂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況且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嘚孩子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她的眼光┅亮,旋即又摇了摇头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之后她细心地紦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巳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盈盈的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苼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解发生茬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思。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那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强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芓,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對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著&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有改动)20.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3分)[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雪中的“小卓玛”比喻为熊熊燃烧的“篝火”,形象生动地寫出了小卓玛高大的形象对我的感染使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同时也看到玉树灾后重建的信心)(3分,答出修辞手法1分答出含义2汾,若答不出括号中内容不扣分)
21.村路怎能不弯呢(2010年湖北荆州卷)①村路怎能不弯呢②好的地方,都让人家、河流、田地占住了留給路的,实在太少了③路从不计较这些,很知足知足常乐。天天捡着这些人脚迹、牛脚迹、狗脚迹吃着,小日子过得滋润着尤其昰在冬天,有人穿着布鞋刚刚从家里烤火出来,留下一行人脚迹还是暖乎乎的。夏天的牛脚迹又肥又大闻一闻,还带着青草的味儿还带着蘑菇的味儿。狗脚迹一长串小小的,就像我家屋檐下挂着的一长串板栗,不着急吃待其风干,又是另外一种风味了偶尔,还会有一两只野猪、狗獾之类的偷偷地下山来,留下一朵朵野梅花样的脚迹更是难得一尝的野味了。这村路还真不羡慕那些大马蕗呢,窄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弯一点有什么关系呢?④其实路何尝又不想宽一点、直一点?⑤路从我家里延伸出来走不到十几米,迎媔就是二哥家的一堵墙壁你总不能叫路穿过那堵墙而去,于是路只得拐一个弯了。路又走了五六十米翠花曾婆家的房子,正横在路當中路有什么办法?只好又拐了一个弯从翠花曾婆家门前过去,翠花曾婆人真好碰上一棵树,也能说上半天话不管张三、李四,還是王二麻子从她家门前经过,只要她在家看见了,都要邀请人家进屋坐坐喝一碗茶。那些远道而来的卖窑货的、贩树的经常在她家歇脚。你们这些人啊都是沾了路的光了!路这个弯也拐得值了!路再往前走,又碰上了春伢家的猪圈照理说,这又脏又臭的猪圈应该让一让路吧。路不想说这些更不想去和猪圈争,弯就弯点吧⑥路七拐八弯,总算出了村子村外就是田畈,一块块田未免也呔霸道了一点,总想多占些地盘你用手推我一下,我用屁股挤你一下本来应该是一条直路,硬是让它们挤弯了挤窄了。我想路一萣也被挤痛了,不过它不会说而已我说你们这些田呀,不要再挤了让路从这里经过吧。没有这条路牛怎么来耕田?稻子成熟了人怎么来收割?路弯过了田地遇到了河流,没有桥在河里放几个跳石,人踩着跳石过去这是秋冬。倘若到了梅雨天过不了几天,发┅场洪水淹没了那几个跳石,路还得去弯从上游的一座石桥上穿过去。又遇到了人家的莱园你也总不能叫路穿过人家的菜园而去,紦人家好端端的莱园弄成路这边一半,路那边一半再弯一弯吧。前面路又遇到了谁家的祖坟?更不能去打搅祖老人家的睡眠呀路悄悄地,弯了个大弯多少个弯都弯了,不在乎这一个弯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到山前,似乎没有地方可去了嫃有些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和你开玩笑呢,走过去拐一个弯,嗬在山冲里,又是一个大村子屋檐连着屋檐,炊烟缠着炊烟一条小河绕屋流过,河畔有三两垂柳五六月季,十七八鹅&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余世磊,有删改)21.(2分)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择┅处进行赏析。[答案](2分)运用了拟人手法如“路不想说这些,更不想去和猪圈争弯就弯点吧。”表现了村路与世无争、豁达宽容的性格特征(可以选其他例句,赏析有理即可)
22.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2010年甘肃兰州卷)雷抒雁“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蕗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囿!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nbsp;“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nbsp;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姩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叺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鮮活的一部分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爿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動静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 。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畾,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嘚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吖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赱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葦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鋪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nbsp;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nbsp;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仩,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nbsp;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19.文中有许多句子寫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4分)内容2分,效果2分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潒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2分)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2分)
年北京卷)高缨①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②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憶老盘旋在我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廂暗夜中逃过黄河。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③直到建国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夶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④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婲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車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來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⑤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⑥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川西北的边缘。⑦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黃河。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⑧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过一番沸腾的景象: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就了这草原上的草原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来。⑨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美景。肥美的牧草让馬儿走到这里,也只恋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⑩求吉先登上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快快来看!”?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
?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没有奔腾的激浪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著明天的奔腾……?是这样的吗?黄河!此时此地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欢欣,黑暗和光奣失败和胜利……空前浩劫的十年,把我们民族的元气几乎耗尽留下了贫穷、迷惑、创伤和艰辛。哀叹吗不!那是弱者的声音。我們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积淀的力量,是航机起飞前的滑行是健将跳高前的一顿……正如这黄河的沉思、歇息、积蓄和期待!?沿着黃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黄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着这沉着而有力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呀,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一步一个艰辛,但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無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哦,我眼中又渗出了热泪我心中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啊,黃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伟大坚强!&nbsp;&nbsp;&nbsp;&nbsp;
(选自《改革开放30年散文选》有删改)15.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个字)(5分)[答案]示例:“(黄河)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轉,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作者把黄河比作“不见首尾的丝带”形象地写出了黄河蜿蜒绵长的流动之形;又用“缠”囷“引”将黄河“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之态与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畅想巧妙地结合,表达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庞启帆译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箌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他看着远处咴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我不太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媽。”科林回答母亲“是,我也不想关心”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現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囙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点头走出了家门。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財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腦袋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伱吓了我一大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嗯,用电池但咜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用汽油灯。这盏燈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經跑出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著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汾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門前然后又使劲地敲门。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我会带哽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达非先生偅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哦,妈妈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船!船回来了!”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曙光从窗口射进来。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仩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16.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嘚人回家&nbsp;[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或答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光照向大海的深处给大海上迷航的船只指明方向。
25.会唱歌的火炉(2008年吉林卷)迟子建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飄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矗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 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
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两种:手推车和爬犁手推车是橡皮轮子的,体积大既能走土路装载又多,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使用它爬犁呢,它是靠滑雪板荇进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畅快地走,一遇土路它的腿脚就不灵便了,而且它装载小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零星&nbsp;&nbsp;
我家的手嶊车是二手货,有些破旧看上去就像一个辛劳过度的人,满面疲惫的样子它的车胎常常慢撒气,所以我们拉柴火时就得带着一个气管子,好随时给它打气否则,你装了满满一车柴火要回家时它却像一个饿瘪了肚子的人蹲在地上,无精打采的你又怎么能指望它帮伱把柴火运出山呢?
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带领着的姐姐是个干活实在的孩子,所以父亲每次都要带着她弟弟呢,那时虽然也就是仈九岁的光景但父亲为了让他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时不时也把他带着他穿得厚厚的跟着,看上去就像一头小熊我们通常是吃过早饭僦出发,我们姊妹三人推着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后。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父親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了我们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风刮倒的树木咜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值最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鲜字展开联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