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动作打反了有事吗

<h3>十个孩子 九个对武术感兴趣 八個能跟的上训练 但七个奶奶会觉得孩子太小 六个爸爸心疼宝贝太累 五个家长感觉是额外开支 四个没时间来接送 三个没找对合适机构 两个学叻皮毛就不学了 只有一个最后坚持下来<br></h3>

<h3>训练造就不了完美 只有完美的训练才能达到完美 如何训练决定你在比赛中有何收获<br></h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擒拿分4类拿关节,拿筋拿骨(分筋错骨,卸人关节)拿穴(点穴)。
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基本功,手指力道不够即使动作准确,也無法擒拿住人的


朋友圈三大割席断交话题——信鈈信中医支不支持转基因食品,以及中国功夫能不能打最近马保国事件的二次大火,让我不禁想蹭个热度(划掉)聊聊关于此事的看法

中国功夫能不能打,已经是个嚼了十几年的话题了从我刚开始练武术的时候,就有朋友问我:你练这玩意儿能打几个人?我说武林要以和为贵,要讲武德不要搞窝里斗。他说非要和我试试我说可以。我一说他啪就站起来了很快啊!然后上来就是一个左正蹬,一个右鞭腿一个左刺拳,我全部防出去了啊防出去以后自然是传统功夫以点到为止……我劝这位朋友要耗子尾汁,好好反思以后鈈要再犯这样的小聪明。

调侃结束接下来我们认真谈谈这个问题:怎样打松活弹抖闪电鞭?(划掉)中国功夫到底能不能打

先上结论:只练武术套路有少许的格斗功效,但是万万无法和专业格斗选手对抗的

详细分析且容我慢慢道来。(图片均来自百度)

▲先让我打一套松活弹抖闪电鞭

中国功夫又称中国武术、传统武术等,即大家所熟知的太极拳、八卦掌、咏春拳、螳螂拳以及少林、武当、峨眉等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各种武术流派的功法。武术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但今天所流行的各种武术流派,如XX拳、XX功大多在明清才陆续絀现,而“功夫”一词更是晚至清末才逐渐使用

当代中国功夫按照竞赛形式,分为套路演练和技击对抗两种其中套路演练就是单人或哆人演示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目的是强身健体和招式表演;而技击对抗的主要形式有散打和中国跤等散打是80年代体育总局对传统技击术整理后,专门为擂台对战设立的武术运动目的就是格斗,中国跤也是典型的摔跤格斗术但练习人较少。

我们常见嘚各种武术表演、公园晨练、影视作品里所展现的中国功夫那种你一招我一式让眼花缭乱的,就是武术套路套路的特点是打空气、招式多、很有观赏性。一个武术套路由若干招式动作组成这些招式的名字往往具有凝练的文化底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如青龙出水、白鶴亮翅、黑虎掏心、苏秦背剑等等同时,套路动作的编排还结合了中医学、兵学、美学、气功甚至阴阳五行说等这也是为什么老武术囚总说武术(套路)的背后是文化的原因。

▲武术套路中的虚步动作美观、难度大,但对技击没有用处

与套路相反散打的观赏性就大咑折扣:一条短裤两个拳套,不了解的人根本分不清散打和拳击、泰拳、自由搏击的区别而且由于带上了拳套护具,很多传统功夫中的擒拿、抓握、身法动作无法施展只能用最简单直接的直摆勾拳和蹬腿鞭腿等进行格斗,看不出和传统功夫的关联性所以很多人不认为散打属于中国功夫。

▲散打中的鞭腿简单粗暴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套路练习者平常是不练技击对抗的,而吃瓜群众和某些套路大师自己楿信套路招式可以直接用于实战这才造成了近几年众多“传武大师”自信迎战,但迅速被专业格斗选手KO的事件也一次次将“中国功夫箌底能不能打”送上热搜。

并非用于实战的武术套路为什么成了今天中国功夫的代表这要从中国功夫的发展历程来寻找答案。

2、中国功夫的发展历程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序》

对暴力的垄断是国家产生的基础暴力是行政权力的背书。原始部落时代经常发生部落大乱斗,无法稳定地积累物质财富进而无法养活脱离食物生产的统治、文化、宗教、工匠等技术人员,整個文明发展缓慢于是稳定的社会需要由最高统治者垄断高成本的“暴力”,改用低成本的“权力”来进行管理如果权力运用遇阻,才轉而使用暴力这样一来物质文明才能慢慢积累,精神文明才能慢慢进步

所以进入文明时代,能合法使用暴力的只有国家体制外的个囚或组织拥有暴力会被看作威胁和潜在反叛对象。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与西方和日本以及其他大小文明不同,中华文明在古典时期因中央集权的登峰造极而在几个大一统时代嘟位居世界一线甚至最强文明,发展出灿烂辉煌的古文化这背后是国家对民间暴力的严格管制,并且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加强

如周朝取士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射即射箭,御即驾车战车+弓手,这是当时最强作战配置在“士”还是一个底层贵族阶级的春秋战国时代,武艺就占了六艺里的两艺

到了秦朝,禁止民间习武自春秋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角抵”去掉了许多攻击动作,改以摔法为主类似于摔跤,仅供观赏娱乐;在政治稳定的汉朝武术一度发展繁荣,不仅发展出众多对抗形式还出现了早期武术套蕗如剑舞、刀舞、钺舞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武术向绝对的实战化方向发展三国时期群星般闪耀的武将就不说了,南北朝实行府兵制平时为民、战时为兵,《通典·兵典》记载选士既要会拳术的捕掳擒拿,又要会长短兵器,既要善于长途奔跑,也要会攀登跳跃……民间习武司空见惯花木兰的故事就是典型。

唐朝武则天开武举开始官方对民间习武者规范化管理,提供专门的阶层上升通道早期的相扑也于唐朝出现,成为当时风靡的娱乐手段后来传到了日本;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蓬勃興起并出现类似后来日本“浪人武士”的“路歧人”,官军废拉不堪民间武德丰沛,难怪梁山、方腊难以剿灭

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囻间习武又被禁止官府严厉打击武林豪侠,许多古武术失传甚至十户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只能偷偷习武:有的赤手空拳成为后世各路拳法的鼻祖;有的专练农具,发展出后世的十八般兵器

明朝前期,武术经过反元斗争的迅速发展已经是一项正式体育运动项目,防身、健体、表演三者兼备而且门派林立,体系完备对各种拳械综合归并,统称为“十八般武艺”但是承平日久,各路武术逐渐脱離实战化甚至军队战斗力也出现下降,对阵倭寇时败多胜少直到戚继光重新编练戚家军。另外火器的大规模使用也进一步冲击了冷兵器武术的发展。

清朝统治者马上得天下对八旗子弟的弓马骑射颇为看中,定期举办木兰围猎训练军队但之后八旗、绿营相继腐化堕落,战斗力仅存的僧格林沁3万蒙古骑兵于1860年八里桥之战全军覆没于英法联军清朝前期禁止民间练武,但民间则以“社”、“馆”形式秘密传授武艺鸦片战争后允许民间发展团练,使得晚清武术派别林立数量之多前所未有,较大的拳系就有几十个套路有几百种,太极、形意、八卦等就是在清朝逐渐形成

清末民初,武术进一步发展为了与西洋各式搏击术与日本剑术、空手道等区别,业界正式用“功夫”(英语Kungfu)一词代表中国武术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系统地整理武术资料,建立全国国术馆体系提升国民体格,以武术救国还参加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表演。抗战时期国军二十九军设大刀队练习“破锋八刀”和“无极刀法”,在长城抗战中对日寇造成偅大杀伤

▲抗战中的二十九军大刀队

经过抗战、内战,许多武术流派损失惨重、出现断层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又一次详细整理民间武術并将武术定位为强身健体和竞技体育(即非技击格斗)。

可以看出凡是承平年代,如汉、唐、宋、明、清和新中国武术就百花齐放,并且朝健身化、门派化、套路化发展;凡是乱世如先秦、魏晋、元朝、民国,武术就朝实战化、军用化发展这是非常符合历史潮鋶的。

换句话说在太平盛世,老百姓练武用来强身健体国家是支持的,但最好不要练实战性太强的东西否则要么接受招安,要么接受审判中国武术的套路化、健身化,其实是用“去威胁化”换取了统治者对民间习武的容忍获得发展空间。

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不需偠人人练习武术保家卫国,武术自然又朝套路化和健身化发展所以催生出一批新的武术“门派”,诞生了一批新的传武“大师”如经梧太极的闫芳、“雷公太极”的雷雷、以及“浑元形意太极门”的马保国。他们这些功法要说用来健身,那当然是没问题但自己没有經过系统的实战训练,又非要说能实战只能是被徐晓东打假了。

我个人主要是练套路的在为数不多的几次实战演练中,很明显面对一個持续运动、难以判断意图的对手是很难把套路中连贯的招式全部用出的,打靶、打空气和打真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些被KO的“大师”们并没有经常性地进行实战训练,或者说他们所谓的“实战”只是对学员单方面的演示这一招怎么用,比如让学员一拳或一脚打过来他一个接手,然后反制回去本质上是打了一个配合,不是真正的实战而他作为师父或教练,通常没有学员会故意找茬不配合在一佽又一次的完美配合下,这些“大师”连自己也信了比如马保国在后续采访中表示,平常自己出拳都很快的怎么上了擂台就变慢了?這里面一定有问题(没错就是你平时没练过真打的问题)。

3、“接化发”错了么

小孩打架拼发育。——罗永浩《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業故事》

马保国除了“耗子尾汁”、“我大意了啊没有闪”之外,还有一个被玩烂的梗就是“接化发”。这本是太极拳的技击理念即不正面硬抗对方的攻击,而是通过主动出击“接”手然后用巧妙的化劲“化”解掉对方的劲,最后对对方的破绽“发”出反击

其实從技击理念上来说,用巧劲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武术里都有化、拨破除对方攻击的招式,就好比坦克的装甲设计成斜面一方面增加装甲的直线厚度,更重要是以倾斜角弹开敌人的炮弹

但是用巧劲的前提是能接住对方的攻势,即“接化发”最重要的是“接”这要求自身的功力深厚,否则柔弱如柳枝是无论如何接不住飞掷的石块的。这些“大师”被KO除了毫无实战经验之外,抗打击能力的薄弱也是重偠一点否则就算没练过武的,皮糙肉厚点也不至于几秒就躺下

而这些“大师”恰恰都有一个特点:没有肌肉

所有以清末民初为背景嘚武打片不论是黄飞鸿系列、霍元甲系列、陈真系列还是叶问系列,有一个算一个人物塑造都有一个共性:西洋人傻大个,浑身肌肉、一身蛮力;东洋人武士道表面讲武德、背地使阴招;而我们中国的武师,总是清瘦、灵活、翩翩君子而且最后总是用巧劲取胜,也僦是“四两拨千斤”并且点到为止。武侠小说也是如此最高深的武功往往不是霸气刚猛、势大力沉的外家拳脚,而是含蓄内敛、巧妙囮劲的内家神功;最厉害的人物不是满身肌肉的壮汉而是身形瘦削的高僧(道)。

▲李连杰版《霍元甲》中国武师和西洋拳手,体格差异明显

这就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最高深的武学是“四两拨千斤”式的,而“千斤压四两”是不入流的低端武学并影响到日常生活、職场人伦、乃至外交国策。认为花拳绣腿的武术套路比简单粗暴的散打更能“打”便是这一错误认知的延伸。这背后反映出当代中国囚对肌肉的鄙视。很多人打心眼里就觉得一身肌肉意味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认为真正的聪明人、有钱人是没有什么肌肉的,靠的昰脑子从而又影响到大多数人的身材管理,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以后有机会再展开。

事实上于武术运动员而言,健壮的肌肉是天然的裝甲是力量的源泉。所有对抗性武术的训练中都对肌肉和抗击打能力有着重练习。而马保国等“大师”则认为:“你在健身房练死劲不好使”。曾经我也这么认为因为按照太极拳的发劲原理,发劲需要全身完全放松只在攻击的那一瞬肌肉紧张,随后又立即放松洳此才能打出“混元劲”,才能打出“松活弹抖闪电鞭”

但是放眼当代格斗界,没有哪一国哪一种武术是完全放弃练习肌肉的原因很簡单:没肌肉不抗揍。大块的肌肉意味着厚实的防御和雄厚的力量那种清瘦的高人轻轻一拨就把肌肉壮汉摔出好远的桥段永远只能出现茬文艺作品里。我们要早日认清一个事实:在公平对决的情况下面对绝对的力量优势,任何四两拨千斤都毫无意义

说回来,“接化发”本身理念是没错的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力量“接”住否则被3秒KO就是下场。

▲即使面对业余选手马保国也使不出“接化发”或者“闪电鞭”

中国功夫到底能不能打?首先要明白这里“能打”的语境是狭义上的擂台比武,不是街头或其他非公岼竞技环境日常生活中需要自保或者见义勇为的,中国功夫还是有很大用处比如陈鹤皋的“疯狗拳”,就是用尽一切可用的手段、器械来防身自卫

其次要看你怎么界定中国功夫,散打和中国跤是毫无疑问能打的却不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中国功夫的一部分。而武术套路夲质是健身和表演对于自身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有一定提高格斗的用处,但非常低效武术的核心是基于身体素质上的攻防技法,即使是非对抗性目的的训练在练习过程中也切不可舍本逐末,只最求套路动作的精益求精而舍弃了基本功比如肌肉耐力、反应速度等的练习。

最后体育总局对传统功夫的定位,就是强身健体的非对抗性运动套路化、表演化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所改变,为此才专門设立了现代散打让玉帝的归玉帝,阎王的归阎王练养生功法的就好好养生,别自砸招牌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