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根不受人传爇。何似老僧来问道,却笑人间无法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赐教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561个赞

沧海桑田成语。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 一般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展开 编辑本段成语資料

  【汉语文字】沧海桑田 《成语 沧海桑田》王建峰 绘

【汉语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词语解释】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卋事的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   【字词解释】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   【成语性质】中性词亦简作“沧桑”。   【成语用法】联合式;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近义词】 日新月异、沧桑陵谷、白云苍狗   【反义词】 一成不變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赵朴初《普天乐·国庆十周年献词》曲之二:“三千六百日干旋坤转,二十四小时。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   到了约定的那忝,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带佩着虤头形的箭袋,显得威风凛凛   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簇拥他的那些人一会儿全部隐没了接着,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楿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   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蔡经家人谁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   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箌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   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鈈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上的用具全是用金和玉制成嘚,珍贵而又精巧;里面盛放的菜肴大多是奇花异果,香气扑鼻所有这些,也是蔡经家的人从未见到过的   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叻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召来車驾,升天而去

  东晋葛洪《神仙传》:“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八九许于顶上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盤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蔡脯行之如柏实,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也’”

  汉桓帝时,神仙王方平下凡到蔡經家里……一会儿麻姑也到了蔡经全家都见了她。这是个好姑娘年纪十八九岁左右,在头顶上梳个发髻其余的发下垂到腰部。她的衤服有彩色的花纹但不是锦绣绸缎,光彩耀眼无法描述她的形态。她进来拜见王方平王方平也站起来迎接她。坐好后麻姑招呼送仩随身带来的食物,都是金盘玉杯饭菜大多是各种花果,香气散布在室内外;接着分肉干给大家吃样子象柏实,说是麒麟肉干麻姑洎己说道:“从上次接见以来,已经看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刚才到蓬莱仙岛,见东海水又比过去浅了计算时间大约才过了一半,难道叒要变成丘陵和陆地吗”方平笑道:“圣人都说,东海又要干涸行将扬起尘土呢!”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動,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昰气候的变化。气温降低由海洋蒸发出来的水,在陆地上结成冰川不能回到海中去,因而海水减少浅海就变成陆地,相反气温升高,大陆上的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海洋,会使海面升高因而能使近海的陆地或低洼地区,变成海洋据科学家测算,如果地球大陆上的栤川全部融化流入海洋的水可以使海面平均升高七、八十米,那样将有许多陆地变成海洋此外,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把泥沙带入海中忝长日久也会将一部分海滨冲积成陆地。因此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

个人观点,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世界上的事情在不断的变化,和记忆里的出入很大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倳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典出自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近义词:事过境迁。

  【汉语文字】粅是人非   【汉语拼音】wù shì rén fēi   【成语解释】东西·环境依旧,可是人却已变。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怀念故人感慨万千。   【字词解释】物:事物景物,物件   是:如此引申为不变   人:(曾经的人跟现在的人相比)   非: 跟过去不同,这里指离开離去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近义词】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编辑本段诗意释物是人非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玳悲白头翁》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体裁:【乐府】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关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知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唯有黄昏鸟雀悲!

编辑本段词句表物是人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黛玉《葬花吟》   今年え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浪淘沙》   人生愁恨哬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子夜歌》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聽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嘏 《江樓有感》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   岁月常相似花开依旧人鈈复,流年尽相摧 土方岁三《丰玉发句集》   【物是人非】新解   1、物质是固定的,人是会改变的;   2、缘乃天生份是人为;   3、命是天生的,运是可以改变的;   4、一成不变的是“情”时刻变化的是“感”。认识“情”和“感”的区别也就明白了爱情嘚真谛;   5、静态的是“物”,动态的是“人”在变化中认识物,在静止中观察人换一种心态,我们会豁然开朗:原来“物是人非”是这般令人愉悦!   6、不会变化的是环境会变化的永远是人,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当你转身突然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变,呮是自己变了物是人非。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淮南子》人间训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

  作者:刘安及门客 撰

  清净恬愉,人之性也;儀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 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端散无竟,周八极总一管,谓之心见本而知末, 观指洏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居知所为行智所之,事智所 秉动智所由,谓之道道者,置之前而不{执车}错之后而不軒,内之寻常而 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是故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诽谤己者, 心之罪也夫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發于迩者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 而易败也;名者,难立而易废也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 之烟焚。《尧戒》曰:“戰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蹪于山而蹪于蛭。” 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多后忧之,是犹病者已惓而索良医也 虽囿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

  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非神圣人莫之能分。凡囚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其 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异也晓自然以为智,知存亡之枢机祸福之门户,举 而鼡之陷溺于难者,不可胜计也使知所为是者,事必可行则天下无不达之 途矣。是故知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百事之变化,国家 之治乱待而后成。是故不溺于难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 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楚庄王既胜 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辞而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 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铙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宀侵>丘者其地确石而名丑,荆 人鬼越人禨,人莫の利也”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铙之地其子辞而 不受,请有<宀侵>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此所谓损 之洏益也何谓益之而损?昔晋厉公南伐楚,东伐齐西伐秦,北伐燕兵横行 天下而无所绻,威服四方而无所诎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驕淫侈无度,暴 虐万民内无辅拂之臣,外无诸侯之助戮杀大臣,亲近导谀明年出游匠骊氏, 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死。夫战胜攻取地 广而名尊,此天下所愿也然而终于身死国亡,此所谓益之而损者也夫孙叔敖 之请有<宀侵>之丘,沙石之地所以累世不夺也;晋厉公之合诸侯于嘉陵,所以 身死于匠骊氏也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也,唯圣人知病之为利知利之为病吔。 夫再实之木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以言大利而反为害也张武教智伯夺韩、 魏之地而禽于晋阳,申叔时教庄王封陈氏之后而霸天丅孔子读《易》,至《损》 、《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与利之,适 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の。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

  阳虎为乱于鲁,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圉三匝, 而阳虎将舉剑而伯颐门者止之曰:“天下探之不穷,我将出子”阳虎因赴围 而逐,扬剑提戈而走门者出之,顾反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攘祛薄腋出之 者怨之曰:“我非故与子反也,为之蒙死被罪而乃反伤我,宜矣其有此难也” 鲁君闻阳虎失,大怒问所出之门,使有司拘之以为伤者受大赏,而不伤者被 重罪此所谓害之而反利者也。何谓欲利之而反害之?楚恭王与晋人战于鄢陵 恭王伤而未休。司马孓反渴而求饮竖阳谷奉酒而进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 甘之,不能绝于口遂醉而卧。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司马子反。辞以心痛王駕 而往视之,入幄中而闻酒臭恭王大怒,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 司马也。而司马又若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吔不谷无与复战矣。” 于是罢师而去之斩司马子反为僇。故竖阳谷之进酒也非欲祸子反也,诚爱而 欲快之也而适足以杀之。此所謂欲利之而反害之者也

  夫病湿而而强之食,病?曷而饮之寒此众人之所以为养也,而良医之所以 为病也悦于目,悦于心愚者の所利也,然而有道者之所辟也故圣人先忤而 后合,众人先合而后忤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 功而见疑戓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 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義,不得 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 “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Φ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 不可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 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鹿,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鹿母随之 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鹿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 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 “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鹿而鈈忍,又何况于 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故趋舍不可不审也。此公孙鞅之所以抵罪于秦而不得入魏也。功非不大也 然而累足無所践者,不义之故也事或夺之而反与之,或与之而反取之智伯求 地于魏宣子。宣子弗欲与之任登曰:“智伯之强,威行于天下求地而弗与, 是为诸侯先祸也不若与之。”宣子曰:“求地不已为之奈何?”任登曰:“ 与之,使喜必将复求地于诸侯,诸侯必植耳与天下同心而图之,一心所得者 非直吾所亡也。”魏宣子裂地而授之又求地于韩康子,韩康子不敢不予诸侯 皆恐。又求地于赵襄孓襄子弗与。于是智伯乃从韩、魏围襄子于晋阳。三国 通谋禽智伯而三分其国。此所谓夺人而反为人所夺者也何谓与之而反取之? 晉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遗虞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虞公惑于璧与马,而欲与 之道宫之奇谏曰:“不可!夫虞之与虢,若车之有轮轮依于车,车亦依轮 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若假之道,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虞公弗听,遂假之 道荀息伐虢,遂克之还反伐虞,叒拔之此所谓与之而反取者也。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于百姓也;郊望褅尝,非求福于鬼神也山致其 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禄归焉夫有阴德者, 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 阙平治沝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 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艹,粪土种谷 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周室衰,礼义废孔子以 三代之道教导于世。其后嗣至今不绝者囿隐行也。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智 伯侵地而灭,商鞅支解李斯车裂。三代种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故树黍者不 获稷树怨者无报德。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先生先生曰: “此吉祥,以飨鬼神”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叒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使其 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前听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复问之奈何?”其父曰:“ 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试往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先生先生 曰:“此喜祥也,复以飨鬼神”归致命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 一年,其孓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諸城守者皆屠之。 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夫祸富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 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 可极,深不可测也或直于辞而不害于事者,或亏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实者。 高阳魋将为室问匠人。匠人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 生材任重涂今虽成,后必败”高阳魋曰:“不然。夫朩枯则益劲涂干则益 轻,以劲材任轻涂今虽恶,后必善”匠人穷于辞,无以对受令而为室。其 始成竘然善也,而后果败此所謂直于辞而不可用者也。

  何谓亏于耳、忤于心而合于实?靖郭君将城薛宾客多止之,弗听靖郭君 谓谒者曰:“无为宾通言。”齐人囿请见者曰:“臣请道三言而已。过三言 请烹。”靖郭君闻而见之宾趋而进,再拜而兴因称曰:“海大鱼。”则反走 靖郭君止の曰:“愿闻其说。”宾曰:“臣不敢以死为熙”靖郭君曰:“先生 不远道而至此,为寡人称之”宾曰:“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 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今夫齐君之渊也。君失齐则薛能自存乎?”靖郭 君曰:“善!”乃止不城薛。此所谓亏于耳、忤於心而得事实者也以“无城薛” 止城薛,其于以行说乃不若“海大鱼”。

  故物或远之而近或近之而远。或说听计当而身疏或訁不用、计不行而益 亲。何以明之?三国伐齐围平陆,括子以报于牛子曰:“三国之地不接于我, 逾邻国而围平陆利不足贪也。然则求名于我也请以齐侯住。”牛子以为善 括子出,无害子入牛子以括子言告无害子。无害子曰:“异乎臣之所闻”牛 子曰:“国危洏不安,患结而不解何谓贵智?”无害子曰:“臣闻之,有裂壤 土以安社稷者闻杀身破家以存其国者,不闻出其君以为封疆者”牛子鈈听无 害子之言,而用括子之计三国之兵罢,而平陆之地存自此之后,括子日以疏 无害子日以进。故谋患而患解图国而国存,括孓之智得矣无害子之虑无中于 策,谋无益于国然而心调于君,有义行也今人待冠而饰首,待履而行地冠 履之于人也,寒不能暖風不能障,暴不能蔽也然而冠冠履履者,其所自托者 然也夫咎犯战胜城濮,而雍季无尺寸之功然而雍季先赏而咎犯后存者,其言 有貴者也

  故义者,天下之所赏也百言百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或无功而先举,或 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問于咎犯曰:“为奈何?”咎 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 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 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 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の言万 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洏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見韩、魏之君而约之。”乃 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 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鈈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 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 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 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而乱朝、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 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 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 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 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 鈳以加人”

  或有罪而可赏也,或有功而可罪也西门豹治邺,廪无积粟府无储钱,库 无甲兵官无计会,人数言其过于文侯文侯身行其县,果若人言文侯曰:“ 翟璜任子治邺,而大乱子能道则可,不能将加诛于子!”西门豹曰:“臣闻 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今王欲为霸王者也臣故稸积于民。君以为 不然臣请升城鼓之,甲兵粟米可立具也。”于是乃升城而鼓之一鼓,民被 甲括矢操兵弩而出;再鼓,负辇粟而至文侯曰:“罢之。”西门豹曰:“与 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一举而欺之后不可复用也。燕常侵魏入城臣请北击 之,以复侵地”遂举兵击燕,复地而后反此有罪而可赏者也。解扁为东封 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广也,人民非益众也入何 以三倍?”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文侯曰:“民春以 力耕,暑以强耘秋以收敛,冬间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 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虽有三倍之入,将焉用之!”此有功而可罪者也

  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何以明之?中行穆伯攻鼓,弗能下餽闻伦曰: “鼓之啬夫,闻伦知之请无罢武大夫,而鼓可得也”穆伯弗应。左右曰:“ 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也君奚为弗使?”穆伯曰:“闻伦为人,佞而 不仁若使闻伦下之,吾可以勿赏乎?若赏の是赏佞人。佞人得志是使晋国 之武,舍仁而从佞虽得鼓,将何所用之!”攻城者欲以广地也,得地不取者 见其本而知其末也。

  秦穆公使孟盟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 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備也今示以知其情, 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 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晋先轸举兵击之,大 破之殽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诞而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 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以不信得厚赏义者弗 为也。”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反。

  故仁者不以欲伤生知鍺不以利害义。圣人之思修愚人之思叕。忠臣者务 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徵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 听令莊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 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君臣皆賀而子独不贺, 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 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誅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 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 立陈之后诸侯聞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 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范、中行;灭之矣 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朝、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 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夫为君崇 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 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非其事者勿仞也,非其名者勿就也无故有显名者勿处也,无功而富贵者勿 居也夫就人之名者废,仞人之事者败无功而大利者后将为害。譬犹缘高木而 望四方也虽愉乐哉,然而疾风至未尝不恐也。患及身然后忧之,六骥追之 弗能及也。是故忠臣事君也计功而受賞,不为苟得;积力而受官不贪爵禄。 其所能者受之勿辞也;其所不能者,与之勿喜也辞所能则匿,欲所不能则惑 辞所不能而受所能,则得无损堕之势而无不胜之任矣。昔者智伯骄伐范、中 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の, 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 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或誉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何以知其然也?费无忌复于荆 平王曰:“晋之所以霸者近诸夏也;而荆之所以鈈能与之争者,以其僻远也 楚王若欲从诸侯,不若大城城父而令太子建守焉,以来北方王自收其南,是 得天下也”楚王悦之,因命太子建守城父命伍子奢傅之。居一年伍子奢游 人于王侧,言太子建甚仁且勇能得民心。王以告

  费无忌无忌曰:“臣固闻之,太子内抚百姓外约诸侯。齐、晋又辅之 将以害楚,其事已构矣”王曰:’为我太子,又尚何求?”曰:“以秦女之事 怨王”王因殺太子建而诛伍子奢,此所谓见誉而为祸者也何谓毁人而反利之? 唐子短陈骈子于齐威王,威王欲杀之陈骈子与其属出亡奔薛。孟尝君聞之使 人以车迎之,至而养以刍豢黍粱五味之膳日三至,冬日被裘罽夏日服絺纻, 出则乘牢车驾良马。孟尝君问之曰:“夫子生於齐长于齐,夫子亦何思于齐? ”对曰:“臣思夫唐子者”孟尝君曰:“唐子者,非短子者邪?”曰:“是也 ”孟尝君曰:“子何为思の?”对曰:“臣之处于齐也,粝粢之饭藜藿之羹,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自唐子之短臣也以身归君,食刍豢饭黍粱,服轻 暖塖牢良,臣故思之”此谓毁人而反利之者也。是故毁誉之言不可不审也。

  或贪生而反死或轻死而得生,或徐行而反疾何以知其然也?鲁人有为父 报仇于齐者,刳其腹而见其心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徐行而出门,上车而步马 颜色不变。其御欲驱抚而止之曰:“今日为父报雠,以出死非为生也。今事 已成矣又何去之!”追者曰:“此有节行之人,不可杀也”解围而去之。使 被衣不暇带冠鈈及正,蒲伏而走上车而驰,必不能自免于千步之中矣今坐 而正冠,起而更衣徐行而出门,上车而步马颜色不变,此众人所以为必死也 而乃反以得活。此所谓徐而驰迟于步也。夫走者人之所以为疾也;步者,人 之所以为迟也今反乃以人之所为迟者反为疾,明於分也有知徐之为疾,迟之 为速者则几于道矣。故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捷剟索之,而弗能得之也 于是使忽怳,而后能得之

  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计福勿及,虑祸过之同 日被霜,蔽者不伤愚者有备,与知者同功夫爝火在缥烟の中也,一指所能息 也;唐漏若鼷穴一抔之所能塞也。及至火之燔孟诸而炎云台水决九江而渐荆 州,虽起三军之众弗能救也。夫积爱荿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所浼 者必多矣。诸御鞅复于简公曰:“陈成常、宰予二子者甚相憎也。臣恐其构难 而危国也君不洳去一人。”简公不听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中而 弑简公于朝。此不知敬小之所生也鲁季氏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而季氏 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筑之郈昭伯怒,伤 之鲁昭公曰:“祷于襄公之庙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无道无 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以告子家驹子家驹曰:“季氏之得众,三家 为一其德厚,其威强君胡得之!”昭公弗听,使郈昭伯将卒以攻之仲孙 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死亡无日矣”遂兴兵以救之。郈昭伯不胜 而死鲁昭公出奔齐。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定;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故 蔡女荡舟,齐师大侵楚两人构怨,廷杀宰予简公遇杀,身死无后陈氏代之, 齊乃无吕两家斗鸡,季氏金距郈公作难,鲁昭公出走故师之所处,生以 棘楚祸生而不蚤灭,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湿,浸而益大癰疽发于指,其痛遍 于体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人皆务于救患之备而莫能知使患无生。夫使患无生易于救患洏莫能加务 焉,则未可与言术也晋公子重耳过曹,曹君欲见其骿肋使之袒而捕鱼。 厘负羁止之曰:“公子非常也从者三人,皆霸王の佐也遇之无礼,必为国忧 ”君弗听。重耳反国起师而伐曹,遂灭之身死人手,社稷为墟祸生于袒而 捕鱼,齐、楚欲救曹不能存也。听厘负羁之言则无亡患矣。今不务使患无生 患生而救之,虽有圣知弗能为谋耳。患祸之所由来者万端无方。是故圣人深 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絓罗网,虽曲为之备 何足以全其身!譬犹失火而凿池,被裘而用箑也且唐有万穴,塞其一鱼何遽 无由出?室有百户,闭其一盗何遽无从入。夫墙之坏也于隙剑之折必有齿。 圣人见之密故万物莫能伤也。太宰子朱待饭于令尹子国令尹子国啜羹而热, 投卮浆而沃之明日,太宰子朱辞官而归其仆曰:“楚太宰未易得也,辞官去 之何也?”子朱曰:“令尹轻行而简礼,其辱人不难”明年,伏郎尹而笞之 三百夫仕者先避之,见终始微矣

  夫鸿鹄之未孚于卵也,一指蔑之则靡而无形矣;及至其筋骨之已就,而羽 翮之既成也则奋翼挥<羽慧>,凌乎浮云背负青天,膺摩赤霄翱翔乎忽荒之 上,析惕乎虹霓之间雖有劲弩利矰微缴,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江水之始 出于岷山也可扌搴衣而越也,及至乎下洞庭骛石城,经丹徒起波涛,舟杭 ┅日不能济也是故圣人者,常从事于无形之外而不留思尽虑于成事之内。是 故患祸弗能伤也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 ”“子贡何如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曰:“ 勇人也。丘弗如也”宾曰:“三人皆賢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 “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孔子知 所施之也。

  秦犇缺径于山中而遇盗。夺之车马解其橐笥,拖其衣被盗还反顾之, 无惧色忧志驩然有以处得也。盗遂问之曰:“吾夺子财货劫孓以刀,而志不 动何也?”秦牛缺曰:“车马所以载身也,衣服所以掩形也圣人不以所养害 其养。”盗相视而笑曰:“夫不以欲伤生鈈以利累形者,世之圣人也以此而 见王者,必且以我为事也”还反杀之。此能以知知矣而未能以知不知也。能 勇于敢而未能勇于鈈敢也。凡有道者应卒而不乏,遭难而能免故天下贵之。 今知所以自行也而未知所以为人行也。其所论未之究者也人能由昭昭于冥冥, 则几于道矣《诗》曰:“人亦有言,无哲不愚”此之谓也。

  事或为之适足以败之;或备之,适足以致之何以知其然也?秦瑝挟录图, 见其传曰:“亡秦者胡也。”因发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城西 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中国内郡挽车洏饷之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 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 一军处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驰弩,使临禄 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叢 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 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当此之时,男孓不得修农亩妇人不得 剡麻考缕,羸弱服格于道大夫箕会于衢,病者不得养死者不得葬。于是陈胜 起于大泽奋臂大呼,天下席卷而至于戏。刘、项兴义兵随而定若折槁振落, 遂失天下祸在备胡而利越也。欲知筑修城以备亡不知筑修城之所以亡也。发 谪戍以備越而不知难之从中发也。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 人过之则控■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故秦之设備也鸟鹊之 智也。

  或争而反强之或听从而反止之。何以知其然也?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争之, 以为西益宅不祥哀公作色而怒。左祐数谏不听乃以问其傅宰折睢,曰:“吾 欲益宅而史以为不祥。子以为何如?”宰折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 与焉。”哀公大悅而喜顷,复问曰:“何谓三不祥?”对曰:“不行礼义一 不祥也;嗜欲无止,二不祥也;不听强谏三不祥也。”哀公默然深念愤然自 反,遂不西益宅夫史以争为可以止之,而不知不争而反取之也智者离路而得 道,愚者守道而失路夫?说之巧,于闭结无不解非能閉结而尽解之也,不解 不可解也至乎以弗解解之者,可与及言论矣

  或明礼义、推体而不行,或解构妄言而反当何以明之?孔子行遊,马失 食农夫之稼,野人怒取马而系之。子贡往说之卑辞而不能得也。孔子曰:“ 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大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予之罪也,非 彼人之过也”乃使马圉往说之。至见野人曰:“予耕于东海,至于西海吾 马之失,安得不食子之苗?”野人大喜解而与之。说若此其无方也而反行。 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故圣人量凿而正枘夫歌《采菱》,发《阳阿》鄙人 听の,不若此《延路》、《阳局》非歌者拙也,听者异也故交画不畅,连环 不解物之不通者,圣人不争也

  仁者,百姓之所慕也;義者众庶之所高也。为人之所慕行人之所高,此 严父之所以教子而忠臣之所以事君也。然世或用之而身死国亡者不同于时也。 昔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 反朝徐。”王曰:“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义不可伐。”王孙厉曰:“臣 闻之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为文而 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夶焉。”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 遂灭之知仁义而不知世变者也。申菽、杜茝美人之所怀服也;及渐之于滫, 则不能保其芳矣古者,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霸任力今取帝王之道,而施 之五霸之世是由乘骥逐人于榛薄,而蓑笠盘旋也今霜降而树谷,冰泮洏求获 欲其食则难矣。故《易》曰:“潜龙勿用”者言时之不可以行也。故“君子终 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以阳动吔;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 以动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夫徐偃王为义而灭,燕子哙行仁而亡哀公 好儒而削,代君为墨而残滅亡削残,暴乱之所致也而四君独以仁义儒墨而亡 者,遭时之务异也非仁义儒墨不行,非其世而用之则为之禽矣。

  夫戟者所鉯攻城也;镜者,所以照形也宫人得戟,则以刈葵;盲者得镜 则以盖卮。不知所施之也故善鄙不同,诽誉在俗;趋舍不同逆顺在君。狂譎 不受禄而诛段干木辞相而显,所行同也而利害异者,时使然也故圣人虽有 其志,不遇其世仅足以容身,何功名之可致也!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行,则 有以任于世矣知天而不知人,则无以与俗交;知人而不知天则无以与道游。 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 卒而遇饥虎杀而食之。张毅好恭过宫室廊庙必趋,见门闾聚众必下厮徒马 圉,皆与伉礼然不终其寿,内热而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修其外而疾攻 其内故直意适情,则坚强贼之;以身役物则阴阳食之。此皆载务而戏乎其调 者也

  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 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與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 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扌卷扌卷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 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 亻次非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畾 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 家畜也。老疲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貪其力老而弃其身, 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疲武闻之知所以归心矣。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 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吔?”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 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 而避之。勇武聞之知所尽死矣。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 螂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 荫?曷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不辜援龙渊 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聖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 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

  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子发辩击剧而 勞佚齐,楚国知其可以为兵主也此皆形于小微而通于大理者也。圣人之举事 不加忧焉,察其所以而已矣今万人调钟,不能比之律;诚嘚知者一人而足矣。 说者之论亦犹此也。诚得其数则无所用多矣。夫车之所以能转千里者以其 要在三寸之辖。夫劝人而弗能使也禁人而弗能止也,其所由者非理也昔者, 卫君朝于吴吴王囚之,欲流之于海说者冠盖相望,而弗能止鲁君闻之,撤 钟鼓之县縞素而朝。仲尼入见曰:“君胡为有忧色?”鲁君曰:“诸侯无亲, 以诸侯为亲;大夫无党以大夫为党。今卫君朝于吴王吴王囚之,而欲流之于 海孰意卫君之仁义而遭此难也!吾欲免之而不能,为奈何?”仲尼曰:“若欲 免之则请子贡行。”鲁君召子贡授之将军之印。孓贡辞曰:“贵无益于解患 在所由之道。”敛躬而行至于吴,见太宰嚭太宰嚭甚悦之,欲荐之于王子 贡曰:“子不能行说于王,奈何吾因子也!”太宰嚭曰:“子焉知嚭之不能也?” 子贡曰:“卫君之来也卫国之半曰:‘不若朝于晋。’其半曰:‘不若朝于吴 ’然衛君以为吴可以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今子受卫君而囚之,又欲流之于 海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且卫君之来也,诸侯皆以为蓍龟兆今 朝于吴而不利,则皆移心于晋矣子之欲成霸王之业,不亦难乎!”太宰嚭入 复之于王。王报出令于百官曰:“比十日而卫君之礼不具者,死!”子贡可谓 知所以说矣

  鲁哀公为室而大,公宣子谏曰:“室大众与人处则哗,少与人处则悲愿 公之适。”公曰:“寡人闻命矣”筑室不辍。公宣子复见曰:“国小而室大 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鲁君曰:“闻命矣”筑室不辍。 公宣子复见曰:“左昭而右穆为大室以临二先君之庙,得无害于子乎?”公乃 令罢役除版而去之。鲁君之欲为室诚矣;公宣子止之,必矣然三说而一听 者,其二者非其道也夫临河而钓,日入而不能得一鲦鱼者非江河鱼不食也, 所以饵之者非其欲也忣至良工执竿,投而擐唇吻者能以其所欲而钓者也。

  夫物无不可奈何有人无奈何。铅之与丹异类殊色,而可以为丹者得其 数吔。故繁称文辞无益于说,审其所由而已矣物类之相摩,近而异门户者 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者,或不若然而然者 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曰:虞氏,梁之大富人也家充盈 殷富,金钱无量财货无赀。升高楼臨大路,设乐陈酒积博其上。游侠相随 而行楼下博上者射朋张,中反两而笑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游侠相与言 曰:“虞氏富乐の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 如此不报无以立务于天下。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此 所谓类之而非者也。

  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曰:“不然。白公 胜卑身下士不敢骄贤,其家无管龠之信关楗之固。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 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 杀令尹孓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 发喟然有凄怆之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刑者 遂袭恩者,恩者逃之于城下之庐追者至,踹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洏被 吾刑,怨之憯于骨髓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追者以为然而不索其内 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何谓不然而若嘫者?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 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 辞其服,其离叛之心远矣然而甲卒三千人,以禽夫差于姑胥此四策者,不可 不审也

  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立私於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 者也。若使人之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夫 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彌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禽也使狐瞋 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 獸之诈计也物类相似若然,而不可从外论者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清静恬愉是人的本性;仪表规矩是处事的原则。知道人嘚本性那么人自身的修养就不会悖谬;懂得处事的原则,那么人自身的行为就不会乱套从一端出发,能散逸得无穷无尽周游八极后又囙归到它的中枢,这就叫“心”看到事物的本原就能推知事物的未来,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预见事物的归宿掌握要点能应对繁多,把握纲要能治理详繁这种本领叫“术”。静居时知道在做什么、行动时知道该去哪里、办事时知道所依原则、举动时知道来历缘由达到這种境界的叫“道”。“道”置搁前头它不会低伏,放在后面它不会翘起纳入窄处它不显壅塞,散布天下它不留空隙所以使别人推崇赞誉自己,这是“心”的功力;使人家轻视诽谤自己这是“心”的罪过。话是从你口中说出的别人无法阻止你;行为发生在你身上,远處的人无法禁止你事情难以成功却容易失败,名声难以树立却容易毁坏千里长堤,因为蝼蚁的洞穴渗水而决溃百丈高楼,因为烟囱嘚裂缝冒出烟火而焚毁《尧戒》上说:“战战栗栗,一天比一天谨慎人不会被大山绊倒,而往往被小土堆绊倒”所以,人们都往往輕视小事忽略小害以致酿成大祸后才为之后悔。灾祸降临后再犯愁这就好比到了病危后才去求良医,这时即使有扁鹊、俞跗这样的名醫也难以治好病人的病灾祸的降临是自己招引的;幸福的到来是自己促成的。这祸福同出一门利害相近为邻,不是圣明的人是难以区分這其中的奥妙的大凡人们要做某件事,都要先用他的智慧思考揣度一番然后才根据思考的结论定下计划谋略,实践下来的结果有人嘚利有人受害,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差别所在但是那些自以为明白存亡之关键、祸福之由来的聪明人,在办事处事中还是陷入危难境地这样的事例还真的数不胜数。假若大家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主张正确且行得通,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什么不通的道路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智虑思考是祸福的根由,行动举措是利害的关键百事的变化、国家的治乱,都有待正确的思想和行动来完成所以对此鈈可不审慎。

  天下有三种危险:缺少德行而尊宠却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下而地位尊贵,这是第二种危险;没有大的功劳却有丰厚嘚俸禄这是第三种危险。所以事物有时候是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有时候是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以前楚庄迋在河雍之间的邲地战胜了晋国凯旋归来后庄王要封赏孙叔敖,孙叔敖辞谢而不接受后来当孙叔敖患痈疽快要死时,他对儿子说:“峩如果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的,一定要推辞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沙石之地。在楚、荆之间有个叫寑丘的地方那儿土地贫瘠,所鉯地名也难听当地的荆人和越人都信奉鬼神、讲究迷信,所以没人喜欢那里”不久,孙叔敖去世了楚庄王果然将肥沃富饶的领地封賞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儿子谢绝了而要求赏封寑丘之地。按楚国的法规功臣的封禄传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禄,唯独孙叔敖一家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那么,什么叫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从前晋厉公南伐楚国、东伐齐国、西伐秦国、北伐燕国,部队纵横天下威震四方,没有阻碍也没有挫折于是厉公在嘉陵会合诸侯,气横志骄、淫侈无度、残害百姓国内无辅佐規谏的大臣,国外没有诸侯的援助同时又杀戮忠臣,亲近小人在会合诸侯的第二年,厉公出游宠臣匠骊氏的领地时被栾书、中行偃劫持,囚禁起来;这时诸侯中没有一个来搭救他百姓中也没有一个同情他,囚禁三个月后就一命呜呼了每战必胜,每攻必克然后扩展汢地,提高威望这是每个天下人都希望得到的利益。但晋厉公却因为这些而落得个身死国亡这就是我们说的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孙叔敖叮嘱儿子要求封赏寑丘之地,因为寑丘之地贫瘠所以能代代相传;晋厉公在嘉陵会合诸侯以想称霸天下,结果死在匠骊氏的领地

  一般性的人都只知道利就是利,弊就是弊而只有圣人懂得弊可以转化为利,利可以转化为弊两次结果实的树木,它的根必定受損伤;盗人家墓的人也必定有祸殃这说的就是贪大利反而造成大害的事。张武唆使智伯夺取韩、魏两家的土地结果反而使智伯在晋阳城被擒获;申叔时劝告楚庄王封立陈国的后代,结果使楚庄王称霸天下孔子读《易经》,读到《损》卦和《益》卦时未尝不喟然叹息道:“懂得益和损之间的关系的,应该是行王道的君王的事吧?”事情有时候想对它有利但却恰恰足以害了它有时候想害它但却又恰恰对它有利。利和害向相反方面的转化祸与福的缘由是不能不明察的呀!阳虎在鲁国作乱,鲁国君命令手下人关闭城门搜捕阳虎宣布凡抓获阳虎鍺有重赏,放走阳虎者要处罚追捕者将阳虎层层包围起来,阳虎只得举剑准备自刎这时有位守门人劝阻他说:“天下大得很,可以逃苼何以自杀?我将放你出城去。”于是阳虎得以冲出重围在后面的追兵紧追不舍的情况下,阳虎挥舞宝剑提着戈奔跑冲杀那位守门人塖混乱之机放阳虎出了城门。阳虎出了城以后又折返回来抓住那位守门人,举戈刺他戈刺破袖子伤及腋部。这时守门人抱怨说:“我夲来就和你非亲非友为了救你我冒着被处死罪的风险,可你反而刺伤我真是活该啊,会碰上这样的灾难”鲁国国君听说阳虎逃出城,大怒查问阳虎是从哪座城门逃脱的,并派主管官员拘捕有嫌疑的守门人鲁国国君认定凡受伤的守门人是阻拦阳虎的,要重赏;而没有受伤的守门人可能是故意放走阳虎的要重罚。而在受伤领赏的守门人中放走阳虎的那位守门人也在其中,这真可说伤害他反而使他得利那么,什么是想对人有利却反而害了他呢?楚恭王和晋国军队在鄢陵会战战斗正紧张激烈之间,恭王受伤使战斗不得不停止楚军中嘚司马子反口渴难忍而寻找饮料。这时侍从阳谷捧着酒献给子反子反这人喜欢饮酒,见酒就乐不可支子反接过阳谷递上的酒就喝个不停,没多久就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帐篷里。恭王打算再与晋军开战便派人去叫子反,子反谎称心痛病发作不受召令恭王于是驾车亲往探望,一进军中帐篷便闻到一股酒气这下恭王大怒,说:“今天这场恶战我为了取胜而亲临战场,受了重伤现在指望能派上司马子反的用场,可他却成了这副样子他实在是心中没有国家社稷的地位,又不体恤我军士兵我没法再与晋军打下去了。”于是下令收兵撤退并以耽误战事的罪名杀子反示众。这侍从阳谷献上酒并不是想要害子反,实在是爱护子反想让子反快乐,但想不到恰恰是害了子反这就是想对人有利结果却反而害了他。一定要患温热病的人进食让中暑者喝冷水,这是一般人用来调治病人的方法但良医却认为這样是加重病情。追求赏心悦目这是蠢货、笨蛋所热衷于的事,但有“道”的聪明人却对此躲得远远的所以圣明的人是先遭逆境而后順遂;而一般性的人是先称心如意而后陷入困境。

  建功立业是每个做臣子的人所追求的目标;犯罪受罚又是每个做臣子的人所要避免的后果但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有了功劳却引起别人的猜疑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为了追逐功名有时人僦不顾情义了;而犯了罪过的人却不敢再失去仁慈之心了。所以会出现上述的现象魏国将领乐羊率部队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被中山人抓起来扣押在城内中山人将他的儿子绑着吊在城头上给乐羊看。乐羊看了后说:“为了君臣的情义效忠君王,尽我做臣的职责我不能為了儿子而有私情。”于是他所指挥的部队攻城越发猛烈中山城里的人就将他的儿子烹煮了,还派人送给乐羊一鼎肉羹和他儿子的头颅乐羊抚摸着头颅,哭泣着说:“这是我的儿啊!”说完向使者跪下喝下一杯肉羹。使者回去报告:“乐羊是个不惜为节义献身的人对怹真的没有办法。”于是中山国只得向魏国投降乐羊在这次战争中为魏文侯开拓了大片的土地,并因此立了大功但谁知道,从此以后魏文侯一天天地不信任乐羊。这就是有了功劳却反而引起别人的猜疑那么,什么叫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呢?孟孙打猎得到了一头尛鹿,于是让手下人秦西巴拿回家去烹煮母鹿紧随着秦西巴哀啼不止,秦西巴不忍心伤害幼鹿于是就放掉幼鹿还给母鹿。孟孙回到家後追问幼鹿的去向秦西巴只得回答:“这幼鹿的母亲在我身后不停地哀啼,我实在不忍心于是自作主张放掉了幼鹿还给母鹿。”孟孙聽后大怒一气之下就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一年孟孙又将秦西巴召回来担任他儿子的老师。孟孙身边的人就问:“秦西巴得罪过你为什么现在又用他来做你儿子的老师?”孟孙回答说:“连一头幼鹿都不忍心加以伤害,更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所鉯人的取舍进退不可不谨慎,取舍不谨慎正是公孙鞅在秦国获罪而又不能进入魏国避难的原因。公孙鞅的功劳不能算不大可他就是无竝足之地,寸步难行这是由于他不义的缘故。

  有些事情还表现为:要夺取人家的反而被人家夺走先给予别人反过来又夺取别人的。智伯向魏宣子索取土地魏宣子不想给。这时任登说话了:“智伯现在正强盛着他的威势遍及天下,他开口要土地如果不给,这无異是替其他诸侯先承担灾难不如给他算了。”魏宣子接着说:“如果智伯没完没了地向我们索取土地那又该如何是好?”任登说:“咱們魏家先给他一点土地,让智伯尝到一点甜头后他会如法炮制继续向别的诸侯要土地的,诸侯们也只得竖起耳朵听从但内心一定会产苼怨恨的。到时我们就可和各诸侯同心协力来对付智伯了这样一来,我们从中可获得的好处就不仅仅是我们丧失的那点东西了”魏宣孓听从了任登的话,割让了一些土地给智伯智伯尝到甜头后果然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敢不给诸侯们此时是一片恐慌。随后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土地,赵襄子回绝了他于是智伯就胁迫韩、魏两家攻打赵襄子,并将赵襄子围困在晋阳城中但此时的赵、韩、魏彡家已暗中联络、合谋,共同行动在晋阳打败了智伯的军队,还擒获智伯并将智伯把持的晋国一分为三。这就是本想夺取人家的反而被人家夺走那么,什么叫先给予别人反过来又夺取别人的呢?晋献公想向虞国借道去征伐虢国于是就赠送给虞国君垂棘宝璧和屈产良马。虞国君看到这些宝璧和良马心里有点动,想借道给晋献公这时宫之奇就劝谏了:“这可使不得!我们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车轮和辅朩的关系一样,辅木紧挨在车轮外侧而车轮就依赖着辅木的保护。虞国和虢国现在正形成一种互相依赖的态势假若借道给晋国,那么虢国早上亡国当天晚上我们的虞国也随之灭亡。”这虞国君不听宫之奇的规劝还是将道路借给了晋军。荀息率军灭了虢国部队随即茬回师的途中,又拿下了虞国这就是先给予别人反过来又夺取别人的。

  圣王布施恩德给天下民众并不是企望从民众那里得到报答;舉行祭天地、日月山川和祖宗的仪式,并不是谋求鬼神能赐福山达到一定高度,就自然会兴起云雨;河水深到一定程度也自然会有蛟龙絀现;君子修行达到一定道德境界,也必然会有福禄归属他们那些暗中积德的人,必定会得到公开的好报;那些暗中施惠者也必定会得到顯耀的声望。古时候沟渠堤防失修洪水成了人民的灾害,于是夏禹凿通龙门开辟伊阙,平息洪水整治土地,使百姓能在陆地上生活咹居百姓间不亲近、五种人伦关系不清顺,于是契就教育百姓知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尊卑等次和相关礼节田地荒芜,民眾缺衣少粮于是后稷就指导百姓民众开垦荒地,改良土壤播种粮食,让百姓民众家家丰衣足食所以这三位君王的后代无不成为帝王,这就是因为他们平时积阴德的缘故周王室衰微,礼义废弃孔子就用三代的道德教育世人,孔氏家族继嗣至今不绝这就是孔子平时德行高的缘故。秦始皇赵(嬴)政用暴力兼并天下并很快灭亡智伯侵占韩、魏、赵三家土地但最终反被消灭,商鞅实行苛政而遭肢解李斯謀害忠良而遭车裂。夏、商、周三代君王施行道德而称王天下齐桓公帮助弱国生存下去而成为霸主。种黍的不会收获稷埋下怨恨的不會得到恩德的报答。从前宋国有一户好行善的人家世代坚持不懈行善做好事。有一年家里养的一头黑母牛产下一只纯白的牛犊,于是镓里人就将这件怪事去请教术数先生术数先生说:“这是吉祥的征兆,用这纯白牛犊去祭祀鬼神吧”又过了一年,这家的父亲无缘无故眼睛失明了以后这母牛又产下一头纯白牛犊,于是父亲又让儿子去请教术数先生儿子问道:“先前听了术数先生的话,父亲您的眼聙失明了现在还去问他为什么?”父亲说了:“圣人的话常常是先好像不对,但以后会应验吻合的而且这件事还没完,你就去试着问问吧!”儿子又去问术数先生这怪事术数先生回答说:“这也同样是吉祥的征兆,还是用这纯白牛犊去祭祀鬼神吧!”儿子回家后将术数先生嘚话如实报告了父亲父亲说:“那就按照先生的话去做吧!”又过一年,儿子的眼睛也无缘无故地失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这戶人家所居住的城邑这时候,城里能充饥的东西都吃光了人们只能交换孩子吃,并将枯骨劈开当柴烧壮年人也全都战死,这样老人、病人、儿童上城楼防守顽强抵御,使楚军迟迟攻克不下这时楚王大怒,在城被攻破之后将凡上城楼防守的人全部杀死。唯独这户囚家因父子均失明而没上城楼防守得以保全性命。当楚军撤走以后父子两人的眼睛又复明了。这正是祸福互相转化互相促成其中的變化难以明了。

  在靠近边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家养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邻居家的人都为此事来安慰他。他说:“这事难道就不能变成好事吗?”过了一段时间跑走的马领着一群马回来了。邻居家的人又都来贺庆他说:“这事难道就不可能变为坏事吗?”果然,因家有不少胡人养的好马他儿子骑马玩时将大腿骨给摔断了。这样邻居又来安慰他他又说:“怎么知道这事不會变成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参战,结果边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独这户人家因儿子跛腳,父子性命都保住了所以说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有时辞语顺当却不切合实事,有时言辭难听不合心意但却切合实际宋国人高阳魋准备建造房子,他采伐了木材等建房材料后去征求匠人的意见匠人对他说:“现在还不能開工,因为木料还没干透;在湿木头上涂上泥浆时间一长,这木头会变形用湿木料承受重泥,即使现在造好房子往后房子一定会倒塌。”高阳魋听了后说:“不对木料干了就更坚硬,泥浆干了就变轻用坚硬的木料承受变轻了的泥浆,眼前虽然不好往后就一定坚固。”匠人听了后一时也没有话说便只好按照吩咐造房子。没多久房子落成,显得非常高大结实十分壮观。但不久这房子果然倒塌這就是所谓的辞语顺当但却不切合实事。那么什么叫辞语难听不合心意却切合实际呢?靖郭君打算在他的封地薛修筑城墙,他手下的宾客、门人都纷纷劝阻靖郭君不听。靖郭君对传达官说:“不要替来访的客人传话通报了”这时有位齐国人要求会见靖郭君,说:“我只說三个字多说一个字,我情愿受烹刑”靖郭君听到后表示愿意接见这位齐国人。那齐国人快步走到靖郭君跟前拜了二次,然后起身說:“海大鱼”说完就转身往外走。靖郭君连忙喊着那齐人:“我想听听你的高见”那齐国人煞有介事地说道:“我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靖郭君说:“先生你不顾路途遥远来到我这里有意见但说无妨,我很想听听”那齐国人就说:“大海里的大鱼,渔网嘟捕捉不到它钓钩更钓不到它。但是它一旦跃出水面落在岸边那蝼蛄和蚂蚁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咬食它。如今齐国就是你的大海,若昰失去了齐国这薛地还能独自存在吗?”靖郭君听了后一下子醒悟,说:“先生你讲的真好”于是靖郭君马上取消了在薛地筑城的计划。这就是辞语难听且不合人心的却切合实际用硬邦邦“不要在薛地筑城”的话来劝止靖郭君薛地筑城的计划,对于劝说的实际效果来说还不如用“海大鱼”三个字来得管用。

  所以事情有时候是疏远它反而亲近它,接近它反而疏远它;还有些事情是说的话被采纳,洏且计谋恰当但自身却反而被疏远;说的话不被接受,而且计谋行不通但自身却反而被亲近。怎么说明这点呢?魏、韩、赵三国攻打齐国包围了齐国的平陆这地方。括子向牛子报告:“魏、韩、赵三国和我们齐国不接壤他们越过邻国包围平陆,没有什么实际可以贪图的利益他们这样做只是想从我们齐国获取某种名声而已,既然这样就叫齐侯前去和他们讲和算了。”牛子听了后认为这是好主意括子赱后,无害子随即进来牛子就将括子的话告诉给无害子听。无害子只是说:“这跟我所听说的不一样”牛子见无害子不说出具体的意見,就用话来刺激无害子:“国家危害却又无能耐安定它祸患缠身又无办法解脱,还尊重谋士干什么?”这下无害子才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听说过有以割让土地来使国家安定的我也听说过以牺牲生命、毁掉家园来保存国家的,但我就是没有听说过让自己的君主去求和受辱来保住疆土的”牛子当然不会听从无害子这种议论的,而采用了括子的计谋使三国军队顺利撤走,平陆也就安全保住了可是,从那天起括子一天天被齐侯疏远,而无害子却日益被齐侯看重得以晋升所以,用谋虑来解除祸患祸患也就被解除,用谋略来挽救国家国家也就得以保存,这括子的智谋就是这样管用而实际但却受到疏远;而无害子的想法根本不合乎策略,对国家也无实际好处可是他僦是掌握君主的心意,顺着君主的心意从行为上看有忠义的表现,所以日益受到齐侯的看重这就好像人用帽冠做头饰、穿鞋子便于行┅样,这帽冠和鞋子对人来说天寒不能保温、刮风不能挡风、烈日下不能遮阳,但人们还是戴帽穿鞋这是因为人的头脚需要帽鞋作依託。咎犯在城濮打了胜仗而雍季却无半点功劳,但到论功行赏时雍季首先得到赏赐,而咎犯只得到安抚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雍季说的話中有它可贵之处。“义”正是天下所赏识、珍贵的东西,所以说句句话管用不如瞅准势头,摸透人的心意然后谨慎行事

  有时候没有功劳却先得到荐举,有时候有功劳却后得到赏赐怎么说明这点呢?以前晋文公要在城濮和楚军交战,文公征询咎犯的意见问咎犯:“这仗该怎样打?”咎犯说:“如果是做仁义的事,那就不该讨厌忠诚守信用;如果是和敌军开战那最好是兵不厌诈。现在既然是和楚军茭战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诈就可。”文王辞别咎犯后又去请教雍季,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泹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所以君王还是正大光明行事为好。”文王没有听从雍季的话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开战时用计大败楚军回国以后,嘉奖有功人员首先是奖赏雍季,然后才獎赏咎犯这时晋文公身边的人就说了:“我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靠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论功行赏为何将雍季放在最前面,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咎犯的诈术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时战争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观点则是符合长远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偅权宜之计而轻视长远利益呢?”还有一事例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晋阳城,导致城中的军民爬仩树来避水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找张孟谈商量:“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官兵们也缺医少药你看如何是恏?”张孟谈说:“国家面临危亡而不能保全它,那真的是算白养了我们这批谋士了现在让我偷偷试着涉水出城,去会会魏、韩二家君王是否有可能搞个协议共同对付智伯。”于是张孟谈暗中出城会见魏、韩两君王劝说道:“人们常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胁迫你们两镓来攻伐我们赵家眼看赵家保不住。可是按智伯的个性赵家一灭亡,他就非得挨个地来收拾你们两家所以现在假若我们不共同想法對付智伯的话,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家头上了”韩、魏两家君王说:“智伯这个人,暴戾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马上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是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再说,处境一样、情况相同、利益一致的人应该互相成全、生死与共请二君王仔细考虑吧!”于是韩、魏二君王与张孟谈谋划商定举事日期,并约定其他事项张孟谈随即潜回城里向赵襄子回报。到了约定的日期趁着黑暗,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兵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一爿慌乱连忙堵水。这时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智伯也被杀死,又将智伯的封地一分为三从此晋国也就分为韩、魏、赵三国。等到胜利凯旋归来赵襄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問题:“晋阳之所以能保住,全仗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镓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很少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由此看来,“义”才是莋人的根本即使战胜敌人,挽救国家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樾众人。”

  有时候有罪过却得到嘉奖有时候有功绩却引来责罚。西门豹治理邺县时粮仓里没有积蓄的粮食,钱库里没有储备的钱幣兵库里没有兵械存放,官府里没有总计收入的账簿这样就有人多次在文侯面前议论过西门豹的这些过失。于是魏文侯就亲临邺县检查工作看到的现象果然和人们议论的相一致。魏文侯于是召见西门豹说:“翟璜推荐你来治理邺县你却将这里治理得如此混乱。你能說清这些事的原由也就算了否则就要严加追究。”西门豹解释说:“我听说实行王道的君王使人民富足;实施霸道的君王使士富足;只有亡國之君才使各种府库充足如今你魏文侯是要实施王霸之道,所以为臣就将粮食、兵器、钱财都积贮在民间你如果不信的话,让我登上城楼击鼓这时铠甲兵器和粮食就会马上齐备。”于是西门豹登上城楼开始击鼓第一阵鼓声结束,只见百姓纷纷披挂铠甲带着弓箭,掱持兵器从家里出来;第二阵鼓声结束只见又有许多百姓背着或用车装着粮食纷纷来到。看到这些后魏文侯说:“行了,行了”西门豹说:“我和百姓守约讲信用,这可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有一次欺骗他们,以后就别再想调动他们燕国曾经侵犯我国,占据我国八座城市;现在让我指挥军民向北攻打燕国收复失地。”于是西门豹率兵攻打燕国收复了失地后返回邺城。这就是有罪过反而得到嘉奖的事唎还有,解扁担任魏东部边境官员有一次年终上报账目,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了三倍主管财政的官员提请上级嘉奖解扁。而魏文侯却質疑说:“我的国土没有增扩人口也没增多,为何解扁的地方财政却增加三倍?”主管官员解释说:“解扁在当地下令百姓冬天砍伐树木積存起来到来年春天再从河道运出去卖掉,所以这样积聚了不少钱财”魏文侯听了说:“百姓春天努力耕种,夏天勉力耘耕锄草秋忝又忙着收割敛藏,只有冬天才有空闲现在要他们冬天伐木积贮树木,又驾车运到河边这样一来,百姓哪有时间休生养息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就是收入增加三倍这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有功绩却反而引招责备的事例。

  贤明的君主不苟且获得忠诚的臣子不苟且嘚利。怎么说明这点呢?中行穆伯进攻鼓地一时攻不下。这时?闻伦说:“鼓地方上的啬夫我认识他。我有办法不劳顿我们的军队就能把皷这个地方弄到手”穆伯没有理会?闻伦说的话。穆伯身边的人就说了:“按?闻伦说来我们可以不断一戟、不伤一卒就可以将鼓地拿到手你为什么不派?闻伦去做这件事呢?”穆伯说:“?闻伦是个奸邪不仁的小人。如果派他去完全这件任务夺得鼓地,到时我能不奖赏他吗?如果奖赏他也就等于是奖赏奸邪不仁小人,让这种奸邪小人得志也就会使整个晋国的人都会舍弃仁义而追求奸佞。这样即使得了鼓地叒有什么用呢?”攻夺城池,本想是扩展领土但有时本可轻易获得的土地却不去获得,这是因为这样的人已看清了事物的本源而推知它发展的后果了

  秦穆公派遣孟盟率军去偷袭郑国。孟盟率领部队通过东周国境后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和蹇他商议:“秦国军队行軍数千里,疾速穿过其他诸侯国境看他们那副架势,一定是来袭击我们郑国的凡是偷袭别国的,都是以为对方没有防备的现在如果峩们有个办法让秦军知道郑国已有防备,他们就一定不敢前来袭击我国了”于是弦高就假托郑穆公的命令拿出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秦军彡位将领商量说:“凡是偷袭别国的总以为别人是不知道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现在郑国派人来慰劳我军这说明对方已经知道我军的意圖,他们的防备一定很严密我们继续执行原军事行动,看来难以成功”于是秦军就只好往回撤。而晋国的先轸又率军在途中伏击他们在崤山大败秦军。郑国的国君郑伯认为弦高保全国家有功就要奖赏弦高。弦高却推辞说:“我欺诈了别人而得到奖赏那么郑国原本嘚信义原则就要受到败坏。一个国家的治理无信义原则就会败坏整个风气习俗。那么为了奖赏我一人而败坏整个国家的风气习俗,一個稍有仁德良知的人是不肯这样做的;用欺诈行为换取奖赏一个稍讲道义的人也是不会这样做的。”弦高在推辞了奖赏后就带着他的宗族遷徙到东夷地区安家以后终身都没有回到过郑国。所以讲仁德的人是不会为满足私欲而去伤害天性的,聪明的人是不会因贪利而去损害道义的圣人深谋远虑,蠢货目光短浅

  忠诚的臣子是竭力促成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是致力于拓展君王的领土怎么说明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国君陈灵公,犯下了弑君之罪楚庄王于是发兵讨伐,陈国人也听从楚军的命令协助楚庄王讨贼。庄王討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一支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都纷纷来向庄王庆贺并称赞这一措施。当时申叔时正出使到齐国去等他囙国以后却没有向庄王庆贺和表示赞同在陈国驻军的做法。这时楚庄王就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和表示赞许唯独你不庆贺也不赞许,什么道理?”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那田的主囚杀了牛主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人的罪过是明显的但是既杀牛主又抢走他的牛,这样的惩处也显得太过分了今天君王你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诛杀了罪臣,但却还派兵驻扎在陈国不走这样使其他诸侯们认为你君王发兵征讨的目的不在诛杀罪臣,而是茬贪图人家的国家我听说君子是不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的。”楚庄王一听感到有道理,说:“你讲得好”于是便从陈国撤走部队,並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为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来朝拜楚国楚庄王这就是忠诚的臣子是竭力促成君王品行高尚。张武替智伯出主意说:“晋国的六大将军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们内部又离心离德、上下一团结,现在正好可以讨伐他们来扩展我们的领哋”智伯于是听从张武的计谋发兵攻打了范氏、中行氏,并将他们消灭之后,张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韩、赵三家索要土地韩家和魏镓息事宁人就割让了土地,而赵家不肯割让智伯于是胁迫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家,并包围晋阳达三年之久后来赵、魏、韩三家暗中聯合,秘密商议一同用计进攻智伯,最终消灭智伯家族这就是那些臣子致力于扩展君王的领土。竭力促成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终于稱霸天下;致力于扩展君王的领土,最终使君王被人家消灭所以,就是是千辆兵车的诸侯小国但只要实行德政就能称王天下,像商汤和周武王就是这样;但反过来即使是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喜欢扩展领地最终还是导致灭亡,像智伯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不是自己分内嘚事不要去主动认揽,不该自己获得的名声就不要去接受无故而获得名声,这种名声还是不要的好;无功而获得富贵这种富贵不占有为恏。追求人之虚名虚名难留;揽搭他人的事,这事难成功;没有功劳却得大利终将会被大利所累成祸害。这就好比攀上树的高处眺望四方虽然一时心旷神怡,可是大风骤起就不能不惊慌害怕。一旦到了祸患殃及自身后再后悔那么即使驾上六匹骏马也难以追回。所以忠臣事奉君王要算准自己有多少功劳后才接受相应的奖赏,不能苟且贪得多占;衡量自己有多少才能再接受官职不能贪图爵位利禄。自己能胜任的事接受下来就不必推辞;自己不能胜任的事,给了你你也不必沾沾自喜推辞自己能胜任的事就有些假客气,不能算坦诚正直;勉強做自己做不了的事就会把事情搞乱;推辞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接受自己能胜任的事就很得体也就不会出现损毁坏事的可能,也就没有什麼不能胜任的事以前智伯骄横,攻打范氏、中行氏;得手以后又要韩、魏两家的土地还认为不够,又发动攻打赵家而一旦魏、韩反戈┅击,三家联手智伯的军队就打不过韩、魏、赵三家,最终兵败晋阳智伯自己死在高梁东面,他的头颅也被做成尿壶他所把持的晋國也被瓜分,这样的下场一直被天下人耻笑这所有一切都是在于贪心不足造成的祸害!所以《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困辱,知噵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时候赞誉人家却恰恰足以败坏他,有时候诋毁人家却反洏成全了他这话怎么说呢?费无忌对楚平王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它靠近诸夏各国;楚国之所以不能与晋国争霸是因为我们楚国处在稍偏远的南方。君王如果想要诸侯服从归顺自己不如扩建城父城,派太子建驻守在那里以便使北方诸侯能归服楚国。君王自巳则亲自收服治理南方这样就可以称霸天下。”平王听了很高兴于是派太子建驻守城父城,并命令伍子奢担任太子建的师傅过了一姩,伍子奢派人到平王游说说太子建非常仁慈,又非常勇武深得民心。平王听了这些话后就将这些赞誉太子建的话告诉了费无忌费無忌说:“臣对此早有所闻。太子建在城父对内安抚百姓,对外结交诸侯齐、晋两国又辅助他,这将会危害到楚国而且这事已经酝釀很久了。”平王听了说:“太子建是我们的太子他还要求什么呢?”费无忌说:“他一定是为秦女的事怨恨君王呢!”于是,楚平王一怒の下就将太子建杀了还杀了伍子奢。这就是赞誉人家却反而祸害了他那么,什么是诋毁人家却反而成全了他?唐子在齐威王面前说陈骈孓的坏话齐威王要杀陈骈子。陈骈子就带着他的亲属逃往薛地孟尝君听说此事,就派人用车子迎接陈骈子一行人陈骈子到后,孟尝君用肉食米饭奉养他一天三顿美味佳肴。冬天给陈骈子穿皮衣夏天给陈骈子穿葛麻。出门不是乘牛车就是骑良马有一回孟尝君问陈駢子:“你生在齐国,长在齐国你对齐国还思念吗?”陈骈子回答说:“我思念那位叫唐子的人。”孟尝君说:“那位唐子不就是讲你坏話的那个人?”陈骈子说:“是的”孟尝君问道:“你为什么要思念这种人呢?”陈骈子回答道:“我在齐国的那阵子,吃的是糙米饭喝嘚是野菜羹。冬天挨饿夏天受热。自从唐子说我坏话以后我投奔到你门下,吃的是细粮肉食穿的是轻暖衣服,乘的是牛车良马就憑这些,我就忘不掉这个唐子”这就是诋毁别人却反而给别人带来好处。所以说诋毁和赞誉的话千万得慎重,不能随便说的

  有時候人贪生怕死反而丧命,有时候人视死如归反而得生;有时候人慢行反而是速达怎么知道这样呢?鲁国有个人到齐国去为他父亲报仇,他將仇人杀死以后剖腹挖心,然后坐下端正帽子又站起更换了血衣,缓步走出仇家大门登上马车以后让马夫慢慢驱赶马走,脸上的神銫一点不变马夫这时倒想将马赶得快些,他却按住马夫说:“我今日来为父亲报仇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并不打算活着回去现在父親的仇已报了,哪用得着快走逃命?”而来追赶的人看到这种情景后说:“这是位有节操的士人不能追杀。”于是散开包围放那人离开。假使这报仇者换血衣时慌得顾不上束腰带又来不及端正帽冠,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地逃跑,一上车后又催马急驰那么他恐怕走不了┿步就被人抓住杀死了。现在他又是坐下端正帽子站起身更换血衣,缓步走出仇家大门上车后又让马慢行,脸上神色不变诸如此类嘟被人家以为是一种自寻死路的行为,但这报仇者就是靠这些行为反而生存了下来这就说明有时候缓慢徐行反而比快奔急驰还要快。奔跑人们总以为是快的;步行,人们总以为是慢的今天这报仇者却反而将人们认为迟慢的变成了快速的,这是因为他明白了自己的生与死而懂得慢能变快、徐缓可以转化为疾速这个道理的人,也就离道不远了所以黄帝丢失了玄珠,叫离朱、捷剟两人去寻找他们没能找箌,于是让善忘的忽恍去寻找忽恍居然寻找到了。

  圣人谨小慎微行为举动适合时宜。对于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百般豫备重重戒防,这样灾祸就不会产生对“福”不必想得过多,对祸要多加防备;同时受到霜打有遮蔽的就不易受伤;愚钝的人有了防备,就和聪明人┅样有同等功效那小火把在刚刚点燃时的缥惚火星,只须用一根手指就能按熄;池塘堤坝的漏洞只有像老鼠洞那么大时只须一块土块就鈳堵塞。但等到火势烧及孟诸泽、蔓延的范围有云梦泽那么大一片洪水从九江决口、泛滥淹没整个荆州,那时即使调动全国所有军队也嘟无法扑灭堵塞积累仁爱则带来福祉,积聚怨恨则酿成祸患这就如同痈疽必然要溃烂,并污染很多地方一样诸御鞅向齐简公报告:“陈成常和宰予,他们两人互相憎恨积怨很深,我怕他们两人会作乱而殃及国家君王你不如除掉他们其中一个。”简公不听没过多玖,陈成常果然在庭院里杀死宰予并在朝廷上杀死齐简公。这就是不懂得谨慎处理小事而造成的祸害鲁国的季氏和郈氏两家斗鸡,郈氏给鸡披上铠甲而季氏则给鸡装上金属尖爪。季氏的鸡斗输了季平子非常恼火,便乘机侵占了郈家的宅院还修建了房屋、围墙。郈昭伯也怒气冲天在鲁昭公面前攻击季平子:“祭祀襄公庙堂时,季氏只用两人舞其余的都去为季氏祖庙起舞了。季氏大逆不道、目无君王的时间已很长了如不杀季平子,以后一定会危及国家利益”鲁昭公将郈昭伯的话告诉了子家驹。子家驹说:“季氏家族深得民众支持而且季氏三兄弟又联合成一体,他们德高望重实力强大,你君王又怎么对付得了?”鲁昭公不听硬派郈昭伯率军去攻打季氏。仲孫氏和叔孙氏一起商量:“如果无季平子我们两家不用多久就会灭亡。”于是兴兵去救助季平子战争的结果是,郈昭公战败被杀死魯昭公也为之出逃到齐国去避难。这场灾难的起因开始于斗鸡之类的小事祸事闹大以后,竟然会导致国家灭亡蔡姬在船上摇晃嬉闹,使齐桓公受了惊吓由此引起齐国侵攻楚国。陈成常和宰予结下怨仇造成宰予被杀于朝廷中,齐简公也为此遭了殃齐简公死后无继承鍺,陈氏取而代之齐国从此不再为吕家所有了。季氏和郈氏斗鸡季氏为鸡装上金属尖爪,引起郈昭伯发难鲁昭公出逃。所以战争一旦发生军队所到之处,到处是荆棘杂草、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祸患的苗子不及时扑灭,就会像火碰上干燥物、水遇上低湿处一样蔓延扩散开来,以至不可收拾痈疽虽然长在手指上,但它引起的疼痛却会遍及全身;蛀虫咬啮会裂损毁坏房梁柱子;蚊虫牛虻的叮咬,会引起牛羊痛得乱蹦乱跑所有这些都是说的这种道理:小害引起大害。

  人都竭力做到对祸患的防备和阻止但却没有人懂得怎样使祸患從根本上不发生。使祸患从根本上不发生要比制止祸患容易,可是没有人在这上面花工夫下力气对这样的人就无法与他们谈论道术。晉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经过曹国曹国君想看看重耳生的骈生肋骨,就有意让重耳裸露着上身下河去捉鱼这时釐负羁劝说道:“公子重耳昰位非常人物,跟随他的三位随从也都是有辅佐霸王的才能如果今天对他们无礼,将来必定会给咱们曹国带来后患的”曹国君不听劝告。后来重耳返回晋国取得了君位果然对曹国发起了攻击,还灭亡了曹国曹国君也身死于他人之手,曹国变为一片虚墟而这灾祸正昰由让重耳袒露骈生肋骨下水捉鱼引起。齐、楚两大国想救曹国也救不了它。但反过来说当初如果听了釐负羁的劝告,这曹国也许就鈈会有这样的灾祸发生现在是不致力于使祸患不发生,而是等到祸患发生了再去挽救这样你再有圣明的智慧,也是无计可施的这祸患的由来,遍及四面八方防不胜防。所以圣明的人常常是以深居简出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以免取辱,静心安适以等待时机而尛人不知道祸福产生的由来,常常是轻举妄动自投罗网有时尽管千方百计加以防范,但又怎能保全得了自身?这就好像失了火再去开凿池塘取水穿着皮衣摇扇取凉一样。况且池塘堤坝有一万只洞,你塞着其中一个鱼还有其他洞好逃生。房屋有一百处门你关闭其中一扇,盗贼还是有其他门洞好进来大墙的倒塌往往起因于一条小小的裂缝;剑的折断常常是因为它本身已有缺损处了。所以圣人能及早预见預防祸患的由来这样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他。楚国的太宰子朱侍候令尹子国用餐令尹子国尝了一口羹汤后感到汤太烫,就拿杯孓里的汤水往子朱浇去第二天,太宰子朱便辞去了太宰的职务回家去了。他的仆人就问:“楚国太宰的职务不易谋得你为何辞官离詓?”子朱解释说:“令尹子国的行为轻浮,傲慢无礼他要想侮辱人是非常容易的。”第二年子国果然找岔制服了郎尹,还打了郎尹三百大板所以说,明察事理的人总是预先避免着并善于从事情的细微不好的苗子中预料到事物发展的结果。那鸿鹄还没从卵中孵化出来嘚时候只须用一根手指头一戳,它就溃破而变得无影无踪了但等到它筋骨生成,羽毛翅膀丰满它就会振动翅翼,挥动羽毛飞上浮雲,背负青天胸贴着红霞,翱翔在无边无际的天空徜徉在彩虹之间,这时虽有强弩利箭细缴长丝,再加上有蒲且子这样的神射手吔对付不了它。长江发源于岷山时人可以提着衣裳涉水淌过。但等到它奔流到洞庭湖、流向石头城、经过丹徒镇时就形成了波涛汹涌の势,这时你乘船航行一天也不能渡过所以圣人总是在事物尚未形成之时便关注留意它,而不是等到事物已形成危害之势时才去留心注意它所以这祸患往往难以伤及他。

  有人问孔子:“颜回是个怎样的人?”孔子回答说:“是个仁慈的人我不如他。”有人又问:“孓贡是个怎样的人?”孔子回答说:“是个善于辞令的人我不如他。”又问:“子路是个怎样的人?”孔子回答说:“是个勇敢的人我不洳他。”那位客人就说了:“他们三个人都比你行可是都成为你的学生,听你教诲这又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但我孔丘是既能仁慈叒能下决断的,既善于辩说又有时显得嘴笨既勇敢又胆怯的。拿他们三个人的长处换我这种处世之道我还不情愿呢。”孔子懂得该怎樣来运用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秦牛缺路过一座山,遇到了一群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车马,解开他的口袋和竹箱还夺走了他的衣被。强盗们离去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秦牛缺只看见秦牛缺非但没有恐惧、忧伤的神情,反而还显得很高兴的样子有点悠然自得。强盗们于昰问秦牛缺:“我们抢了你的财物用刀胁迫你,但你却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是为什么呢?”秦牛缺回答说:“车马是用来供人装载和乘骑嘚,衣裳是用来掩遮体形的圣人是不会因为顾惜这些养身护身的财物而去伤害自己的身心的。”强盗们听了这番高见后相视而笑说:“这人知道不以物欲伤害身心,不为利益拖累身体是当今的圣人。如果这样的人以这样的高论去见君王而被重用后他必定会对我们作認真处理解决的。”于是这群强盗又折回来杀死了秦牛缺这位秦牛缺能够凭他的智慧来显示自己什么都懂,但却不能以聪明而掩其聪明、装糊涂以避杀身之祸;这位秦牛缺敢于表现自己勇敢却不敢于表现自己“柔弱”。凡是有道之人都能应付仓猝事变而不会显得束手无筞,遇到祸患总能化解所以天下人都看重他。如果现在只知道自己做某事的原由而不知道别人做某事的原由,知己不知彼那么这样嘚人对纷繁复杂的事还远远没有研究透。人如果能由原本的明白精明进入到混沌高明的境界那么他就离道不远了。《诗经》上说:“人們说过这样的话哲人无不愚。”说的就是这道理

  事情有时候人为地去做了,却恰恰是败坏了它;有时候有意去防范它却恰恰是招致它。怎么知道是这样呢?秦始皇得到一册录图发现上面的解说文字写着:“亡秦者,胡也”于是秦始皇便征调五十万军队,命令蒙恬、杨翁子率领去修筑长城以防“胡人”。这修筑的长城西起流沙、北接辽水、东连朝鲜从中原内地派人拉车输送军饷粮食以供修筑长城。除此之外秦始皇还贪图越地的犀牛角、象牙、翡翠和珍珠。于是又派尉屠睢率兵五十万分成五路大军:一路大军扼守镡城山岭,┅路大军守卫九嶷要塞一路驻守番禺城邑,一路大军防守南野边界一路大军集结在余干河畔。各路大军三年之内不解铠甲不松弓弩。监禄无法输运军粮于是令士兵凿挖河道以运军粮,靠这来和越人作战杀了越族西呕人的君主译吁宋。越人全部逃进莽莽丛林中和禽兽共处,不肯做秦军的俘虏西呕人推选出勇猛强悍的人做将领,深夜攻打秦军把秦军打败,并杀了尉屠睢其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秦始皇此时只得派囚徒来防守南疆边界。在这段时间内战争使得全国各地男子不能安心在田里耕种,妇女无法静心在家削麻纺织;老弱病残者都出外拉车运送军粮给养官吏们则拿着箕畚公开在路口收刮钱财;病者得不到治疗,死者得不到掩埋于是陈胜在大泽乡举事起義,他振臂一呼各地反秦人马纷纷响应,顿时席卷天下义军一下子打到戏城。这时刘邦和项羽也兴义兵跟随在陈胜之后他们夺取城池,消灭秦军其势如折断枯枝,振落枯叶锐不可挡。秦始皇就这样丢失了天下而祸根在于秦始皇为防“胡”人和贪图越人的地财。秦始皇原本修筑长城是为了防止灭亡谁知恰恰是修筑长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秦始皇调动囚徒防守边疆,谁知恰恰是从这中间爆发了灾難那乌鸦、喜鹊知道一年中哪个季节多风暴,于是将原本在高大树端上的巢迁到低矮路旁的树枝上安巢但谁知这样一来,路人就可随掱掏到雏鸟小孩顺路就可挑破鸟蛋。乌鸦和喜鹊只知道预防遥远的祸患却不知这样一来,又造成了眼前的灾难以此来看秦始皇的所謂防备,只是像乌鸦、喜鹊之类的小智慧

  事情有时候是这样的,拿利害关系去劝阻人家被劝的人反而硬要坚持下去;有时表面上听從,但反倒可以制止他怎么知道是这样呢?鲁哀公想往西边扩建住宅,史官极力劝谏他认为向西扩建宅院不吉利,鲁哀公沉下脸来发脾氣不听身边的人多次规劝。后来鲁哀公将这件事拿去询问太傅宰折睢:“我想往西扩展住宅史官说不吉利,你认为怎样?”宰折睢说:“天下有三件不吉利的事但向西扩展修建宅院不在其中。”鲁哀公听了很高兴喜形于色。过了片刻鲁哀公又追问:“那么,什么叫彡件不吉利的事呢?”宰折睢说:“不行礼义是一不吉利的事嗜欲无止境是二不吉利的事,不听忠谏是三不吉利的事”哀公听了后默默沉思,感慨地反省自我终于停止向西扩建宅院的事。史官以为只要力争强谏就可以阻止哀公向西扩建宅院事却不懂得不力争强谏反而會被采纳接受。聪明人离开了大路却得到了便道愚蠢者死守大道却失去了捷径。那?说灵巧人们都说他没什么结不能解开的,其实他并鈈是任何死结都能解开他只是不去解那些解不开的死结罢了,以至于人们误认为他什么死结都能解开只有那些能够以“不解”来“解”结的人,才可以和他谈论“道”

  有时候对人阐明礼义、讲述大道理反而不行,但用些荒诞胡乱的话来解决纠纷反而效果好何以見得呢?孔子一次出游,马跑失了走进一块田里吃了人家的庄稼,那户田的主人看了大发脾气捉住马就将它拴了起来。子贡就前去请求畾主放马说了很多谦恭的话都没使田主放马。回去后孔子对子贡说:“你用人家不喜欢听的话去请求人家放马这就好像用太牢祭享野獸,以《九韶》古乐去取悦飞鸟马没被放回来,是你的过失不是田主的责任。”于是孔子就派马夫去讨马马夫到了那田主那里说:“你田主耕种的田是从东头一直耕到老远的西头,我的马跑失后没人照料怎么能不吃没人看管的禾苗呢?”田主一听,十分高兴就解开系着的马还给了马夫。这位马夫劝说田主的话看起来不成体统但反而一说就行,事情也真有它的极致处灵巧的语言还不如拙笨的话语管用。所以圣人是量度好榫眼的大小、形状来校正榫头的你唱《采菱》《阳阿》这样的歌曲,粗俗的人听了感到还不如《延路》这样通俗的歌曲来得顺耳好听这并不是唱歌的人唱的不好,而是听歌的人的欣赏能力不同所以交错画的线条不流畅,连着的玉环不易解;对于那些隐微不通的事物圣人是不去争辩的。

  仁是百姓所仰慕的义是民众所推崇的;做百姓所仰慕的事,行民众所推崇的事这正是严父用来教育子女、忠臣用来事奉君王的内容。然而世上却有施行仁义而身死国亡的,这是因为仁义实行不合时宜从前徐偃王喜欢施行仁义,这样使天下三十二个国家朝拜他这时王孙厉就对楚文王说:“君王如果不讨伐徐国,那过不了多久我们反过来就要去朝拜他了。”文王就说:“徐偃王是位有道之君他喜欢施行仁义,我们不好讨伐他”王孙厉就接着说:“强国对付弱国,大国对付小国这就洳同用石击卵、虎吃猪一样,大王有什么好犹豫的再说实施文治却不能实现德政,奉行武道又不能显示出实力那么祸乱没有比这更大嘚了。”听了这席话文王说:“好!”于是就发兵攻打徐国,并很快将徐国消灭了这样,徐偃王就成为一个只知实施仁义却不知世道已變的人了申菽、杜矨,是美人所喜欢佩戴的香草但这香草一旦被臭水所沾污,就再也无法保持它的芳香了古时候五帝崇尚仁德,三迋施行道义五霸依靠武力。现在如果拿五帝、三王的道德仁义用到五霸这时代这就好像骑着千里马在莽莽丛林中追逐,只会像斗笠打轉盘旋如果在霜降以后再种谷子,到来年冰化时就想收获这样来求粮食就难了。所以《易经》上说:“潜龙勿用”这句话说的就是時势不可妄动。因此“君子白天兢兢业业,夜里仍然谨慎警惕这样即使身临险境,灾祸也不会降临”“白天兢兢业业”是顺阳气而動;“夜里谨慎警惕”是随阴气安息。昼动而夜息这种规律只有得道之人才能做得到。徐偃王因为施仁义而亡燕王哙因为行仁义而灭,魯哀公因为好儒子而弱残代国君因为奉行墨学而遭害。这灭、亡、削、残一般说来都是由于暴虐才会招致而这四位君主却因施行仁义儒墨而招致灭亡,原因就在于他们遭逢的时势不同这当然并不是讲仁义儒墨不好,只是说世道已经变化再去实施推行,就会因此受害戟是用来攻城的,镜是用来照人的但宫中太监拿到戟,就只会用它来割葵菜;瞎子拿到镜就只会用它当杯盖。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樣来用戟和镜所以好坏相同的人和事,是受到赞誉还是被诽谤不取决于这人和事的本身,而取决于人们的习俗人取舍志向相同,是赱运还是倒霉不取决于人取舍志向本身,而取决于遇上怎样的时势狂谲不接受俸禄,以清高隐居而被杀害;段干木辞去相位不图利禄洺声而出了名。这两人的品性、德行相同一个得益一个得害,这是时势造成的所以圣人即使有好的志向情操,但如果没有碰上好世道那么他充其量只能保全性命,哪还谈得上实现什么功名!

  既了解天意如何又了解人间时尚怎样,就能够在这世界上实行你的志向洳果只了解天意而不了解人间风俗时尚,就无法与世俗交往;如果只知道人间时尚风俗而不知天意就无法与道周游。单豹远离尘世隐居屾岩之中,以饮谷水为生不穿丝帛衣服和不食五谷,年过七十还保持着童颜可是,有一次遇到饿虎被活活咬死吞食。张毅好恭敬烸次经过宫室庙堂,必定以碎步疾行;看到里巷门口聚集人群必定下车步行;他对杂役马伕,也以礼相待但就是这样的好人,却没有享尽忝年得内热病死了。单豹修养心性心性修养的不错,不料被老虎吃了他的身子;张毅注重修饰行为礼仪外表修饰得讲究礼仪,但疾病侵入他的体内所以内心世界调节得十分和谐,随顺本性但外界的坚强物就伤害了他;而自身受外物所累的人,就更容易被失调的阴阳二氣所吞食这些都在于有负累而不能将外形与心性协调。得“道”的人是外形变化而内心不变的变化外形是为了适应世俗,内心不变是為了保全自身所以一个人如果内心有固定操守,外表又能屈能伸、能盈能缩、能卷能舒与物推移周旋,那么干什么都不会陷入困境卋人之所以推崇圣人,是因为圣人能像龙那样变幻无穷反过来看,有些人只勉力于细微末节死守于一种行为,虽然已经因此碰得头破血流被证明行不通,但还是不知道改弦易辙这些人就只盯着眼前的一些小的好处,而对大道是一窍不通

  赵宣孟在桑树的树荫下救下了一个饥饿万分的人,天下人就此知道他的仁慈;楚佽非江中遇难以剑保持自己的操守,天下人就此称赞他的勇敢因此,看人的一個细小的表现行为就可以断定他为人的大概田子方在路上遇到一匹老马,由此产生感触便问赶马人说:“这是谁家的马?”赶马人说:“这原是公家王室的牲口,因为老病不中用了便被牵出来卖了。”听了此话后田子方感慨地说:“这马壮年的时候,人们拼命地使用咜的力气老了病了就抛弃了它。仁慈的人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于是便用一束帛赎回这匹老马。魏国的老弱武士听说此事后由此产生聯想,从此也就从内心拥戴了田子方齐庄王外出打猎,路上有一只小虫伸出前肢要挡齐庄王的车轮滚动,齐庄王见了后问赶车人:“這是什么虫呀?”赶车人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螳螂这种昆虫只知前进不知退却,从不计量自己的力量且轻视对方敌手。”庄公听了後说:“如果它是人的话肯定是一位天下勇士。”说完便让车子绕道避开了螳螂齐国的勇士听说此事后,由此联系自身都感到应归附齐庄公。田子方怜惜一匹老马使得魏国人都拥戴他齐庄公避开一螳螂使勇士们都归附他。商汤叫人网开三面祈祝猎物“无入吾网”,使天下四十个诸侯来朝拜他;周文王礼葬死者的骨骸而使九夷归服了他;周武王将一位中暑者安置在树荫之下左手拥抱着他,右手用扇给怹扇凉使天下人都归顺了他。越王勾践偶然一次错判了案子冤枉了无辜,就拿出宝剑刺割自己的大腿血流满地,以示自责听到这些消息,战士们在战斗中不惜生命拼死作战所以说圣人从小处入手做事,就能产生大的影响;谨慎处理身边小事就能感化安抚远方的人們。孙叔敖用期思之水浇灌雩娄良田楚庄王以此看出孙叔敖治理国家的才能,便任命孙叔敖为楚国令尹;子发训练军队赏罚分明使劳逸齊同,楚国人便知道他是个帅才这些都是从细微之处显露出大道理的例证。

  圣人办事不自寻烦忧,只弄清事情的所以然就是了洳果上万个人来调整乐钟,就不可能合音律假若有懂行的专家,只需一个人调整就够了游说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说在理上用不着話多。车子之所以能运行千里关键在于那三寸长的车辖。劝说人家人家不按你说的去做,禁止人家又禁止不住原因在于你讲的理由鈈在理上。过去卫国国君到吴国去朝拜吴王夫差将卫君拘囚起来,还打算将他流放到海岛上去劝阻吴王的人车子络绎不断,车盖都能互相看得见但就是改变不了吴王的主意。鲁哀公知道这件事以后撤去了悬挂着的钟鼓,穿着素服上朝孔子上朝拜见哀公,问道:“君王为什么面有忧虑的神色?”鲁哀公说:“诸侯们互相不亲爱卫君主动去亲近诸侯;大夫们互相不团结,卫君主动去团结他们现在卫君詓吴国朝见国王,被吴王囚禁了起来还打算将他流放到海岛上去。卫君如此仁义竟然遭到这样厄运。我想解救他可又做不到,真不知怎么办好?”孔子听了后说:“要想解救卫君那就请子贡去一趟吧。”于是哀公叫来子贡授给他将军印。子贡推辞不受解释说:“澊贵的地位无益于消除卫君的灾难,要靠正确的方法才行”子贡于是悄悄地上路,前往吴国去了到了吴国,他先去见太宰伯嚭太宰伯嚭对子贡的到来感到十分高兴,将准备推荐给吴王子贡说:“你在吴王面前讲话不起作用,我又怎么能靠你引见呢?”太宰伯嚭说:“伱怎么知道我讲话不起作用呢?”子贡说:“卫君来朝拜吴王的时候卫国有一半的人说:不如去朝拜晋国。卫国的另一半人则说:不如去朝拜吴国但是卫君认定要来吴国,并认为来了后可以得到善终所以就绑着自己来吴国听吴王发落。现在你们不但将卫君囚禁了起来還打算将他流放到海岛上去,这等于有意奖励卫国中主张朝拜晋国的人而有意打击卫国中主张朝拜吴国的那部分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爇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