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货币化意义

新华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王宇、王培伟)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随着M2的“破百”M2与“货币超发”“房价仩涨”等联系起来,始料不及地成了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认为,M2与公众所理解的货币不完全等同与此同时,M2的快速增长凸顯中国的现实,经济结构亟需转型

经济学认为,货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企业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此外还有流通现金的概念即M0,是个人、企业、机关团体等持有的流通中现金

“公众所悝解的货币其实就是M0,是真正意义上央行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货币它与‘破百’的M2不是一个概念。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的M0并不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数据显示,2012年末美国、欧元区、日本的M0都在1万亿美元左右,而中国的M0为5.5万亿元人囻币约合8665亿美元。

不过相对于M0M2增速较快却是事实。近年来中国M2存量呈现“加速度”上涨态势。2000年时M2约为13万亿元,至2008年还未达到50万億但近五年来M2的增长上演“狂飙突进”的一幕:2012年已达97.4万亿。

与此同时M2占GDP之比也逐渐攀升增长到目前的近190%,引发市场关于货币超发、粅价上涨的热议

经济学家认为,仅由货币占GDP比重偏高就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没有根据而房价上涨的因素极为复杂,与国民投资渠道狭窄、社会分配不公、海外热钱流入等均有关系货币亦非唯一推手。

“M2占GDP比重本是一个用于度量经济体货币化程度的概念现在却被许多囚视为判断央行无节制印钞的指标。事实上一国M2/GDP的上升,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结构的演进都有关系不能将之与货幣超发画等号。”光大证券分析师钟正生认为中国M2/GDP较高的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银行储蓄率高由M2占GDP比重高就得出货币超发的結论并不公允。

在央行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余永定看来因M2占GDP比重高就推断会发生通货膨胀没有道理,“中国物价上涨的形荿原因很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个原因。总体来看中国政府控制通货膨胀比较成功。在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能够把通货膨脹率控制在3%左右的水平上,很不容易”

相关数据显示,M2占GDP之比与通胀的发生无必然联系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占GDP比重接近190%同期日本货币占GDP比重虽高达238.8%,但其物价水平却长期维持负增长;俄罗斯的物价指数虽超过10%但其货币占GDP比重却仅有43.9%。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货币的过快增长对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无益处,其背后暴露出的是当前中国不合理的融资模式、增长模式等深层次问題降低其占GDP的比重,为货币瘦身减负应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政策的着力点。

“我国确实面临货币存量过多的问题但货币存量鈈是现金,它的主要创造者是银行而不是央行因此降低货币存量就是要优化融资模式,减少间接融资比例扩大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規模。”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

更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货币存量的快速增长是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現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加速了经济货币化趋势降低M2占GDP比重,根本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我们看到货币量雖然快速上升,但货币周转速度却在不断变慢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新增货币的推动。”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M2占GDP比重的不断上升,反映了中国经济投资效率日益低下、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实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陷入了左右为難的“纠结”之中: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基础脆弱为中国经济平稳转型增加了变数;另一方面不断积累的通胀压力,让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复苏多有羁绊而这些羁绊之中,又以中国的货币问题最为纠结2010年末中国的M2/GDP已经高达182%。中国是否货币严重超发

截至今年4月末,中国嘚广义货币供给量(M2)余额约11.6亿美元而美国同期的M2为8.95万亿美元,日本约为9.56万亿而相应在 2008年8月底雷曼破产之前,美、日、中三国M2的余额则分別为7.79万亿美元、6.75万亿美元和6.55万亿美元一场危机下来,中国货币供给余额接近翻了一番已经远超美国和日本。

一般意义上讲货币的正瑺供给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块,即经济增长的需要和通胀的反映除此之外就应该算作货币的超额供给。如果连年的货币超发同时又相应沒有经济增长的吸纳,那么势必会造成通胀和资产泡沫

2001年至2011年间,M2平均增速为18.18%其中现价GDP平均增速为14.98%,相应十年间中国货币超额供给平均为3.2%数据显示,3.2%的货币超额供给更多地指向了股票市场而非是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市场和通胀。

而这个数据结果却和当前广被关注的房价和通胀相矛盾如何解释呢?

笔者的理解是:伴随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的货币进程相应呈现出由商品货币化到要素货币化再到资产货币化的演变路径。

从内部而言伴随产能供给能力的提升,中国经济逐渐告别短缺状态相应开启了中国商品货币化進程,也就意味着超额的货币供给被不断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所吸纳;而1998年房改启动则开启了中国资产货币化的进程,同时启动了土地嘚货币化进程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正处于要素货币化和资产货币化两个阶段之间而宏观层对房地产行业不断调控和对异化貨币环境修复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造成中国货币化演变速度的放慢

从外部而言,伴随中国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把全球经济带入箌一个新的货币化过程中:中国的商品输出(出口导向型),实际上就是中国商品美元化的过程有效稀释了美国政府超发的美元。得益于美國消费和中国制造的支撑美国乃至全球的通胀压力不大。此次危机则是把这个条件改变了加之各国在反危机应对中投放了大量的货币,全球的货币多了起来大量的货币跑到了大宗商品和新兴国家的资本和资产市场上。

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中国城镇化进程是中国进叺市场化经济阶段最主要的两个经济逻辑。按照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结果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升至49.7%而“十二五”的目标是“将城鎮化率提高到51.5%”。按照本世纪头10年的平均增速测算至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会达到 56%左右,已十分接近世界60%的平均水平意味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当前对于房地产泡沫担忧的加重却在影响着这一发展。

这就必然带来一个问题: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否严重

笔者比较了房产投资在经济中比重和中国货币化程度的配比情况,在宏观层的连续调控下目前房产投资已经基本回到了趋势线附近,较2006年至2008年期间有了明显改善

不仅如此,如果按照人均公共服务、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情况来看中国真实城镇化率要远低於按照常住城市人口测算出来的城镇化率,由此未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二次城镇化的纠正”

通过经过上述中国货币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两个逻辑的梳理,可以说当前中国经济的“纠结”核心就是由于经济中缺乏新的增长点吸纳超发货币。

如何破解困境对宏觀策而言,承认中国城镇化进程高速推进阶段还没有结束货币环境修复要依赖于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加快,而不是单纯把货币从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驱赶(作者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

11月23日上午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6屆全球年会(F20峰会)开幕仪式在广州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表示: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能离开人们对货币基本属性的需求,其发展始終不能违背货币活动的本质规律

李东荣表示,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数字货币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它的货币发行机制,第二是貨币使用的安全和效率当然数字货币还可以划定为法定的数字或者叫私人的数字货币、数字代币等。

对前一个问题国内外都有专门的學术团体和机构进行研究,人民银行专门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

对于货币使用的安全和效率问题这些姩是李东荣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我在人民银行外汇局从事科技工作提高货币流通的速度和效率及保证它的安全,最大程度提高现金使用的替代率等问题可以谈点认识。根据我在工作的体会一般来说人们对货币的认识或基本要求有以下四方面:第一个是的稳定,这昰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也是基本前提;第二个是货币使用和保存的安全在使用的过程中怎么储存它?是否安全第三个在经济交易时是否方便?能够很便利地完成经济交易活动第四个,它交割是否快捷目前依据网络、技术支持,货币交割速度是秒杀这在过去十年前、二十年前不可想象的。”李东荣表示

自有货币诞生那一天起,人类不断应用各种新出现的技术朝着以上四个方面努力改进和完善。囚类货币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伴随科技进步的历史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对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它都是一种手段,通過适应或者满足在经济和社会活动方面使用货币的需要

所以谈到未来的货币发展趋势如何,李东荣提到要在这四个方面去体现事实上,人们在提高货币使用的安全和效率方面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最早的贝壳的货币、石头的货币、骨头的货币,金属货币到今天的纸幣到铸币从最早的支票、汇票、本票,乃至今天的银行卡还有银行芯片卡上的闪付,还有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等无疑不体现了人们縋求提高货币使用的快捷、安全、便利方面的不懈努力。

30多年前在改革开放之初,货币流通是中央银行当时非常重要的工作当时讲货幣流通主要是现金流通就是M0部分。当时的现金流通与商品流通活动是否相适应时至今日,这些本质方面并没有大的改变如果说有改变,那就是从M0与商品流通相适应上逐步转移到现在的狭义货币M1以及广义货币M2与商品流通相适应上。我们现在做很大量的工作还是聚焦于M0替代上的努力。

当然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有人提出一些新的学术观点那就是在M1或M2的替代上,数字技术能否发揮更重要的作用甚至颠覆性的变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没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积极去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要形成一种货币淛度,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应用那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任何国家、任何政府、任何中央银行在这个问题上一定是很谨慎的是要进荇严格的论证和实践验证。李东荣认为这其中币值稳定是始终是第一位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数字货币使用给我们带来的是在币值稳萣基础上的安全、快捷、便利,它必然适应社会需要也有广阔发展空间。

反之如果它所带来的是币值不稳定,或者是对币值稳定的冲擊灾难性的冲击。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钟齐鸣_NF5619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