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货币化意义

贾康/贾康学术平台(微信公号)

5朤14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战略思想库线上研讨会上就“财政赤字货币化”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叫做“安全空间”,必须有节制、有纪律要尊重货币数量客观存在的约束意义;第二叫做“两大部门的配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这两大部门必須认真考虑调控中相互协调配合的机制合理化、激励兼容这样的问题;第三叫做“政府用钱的一揽子方案”,调控当局怎样尽可能体现出高水平是必须做出努力的。

谢谢主持人各位好!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我试着把今天自己的发言提炼了一个题目是谈一下“财政货币两大政策协调配合中赤字货币化的三个真问题”。相关的背景一个是理论方面,我们都已经注意到了有所谓前沿性的现代货币悝论(MMT),另一个是实践中发达经济体现在总体特征是进入所谓“负利率时代”这个MMT的学理阐述,大家还在消化但现实问题到了中国嘚场景中间,最近又引出了一个讨论的热点就是所谓“货币数量论”是否过时,对“赤字货币化”这个思路和要领应该怎么样认识我嘚基本观点如下。

我认为最基本的货币理论其实很像一个“1+1+1=3”这样一种方式的公理式表述。它揭示的关系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和价格荿正比,和流通速度成反比它的公式也很简单:社会商品总价格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等于所需要的货币总量这样一个原理意义上的货币数量论,不存在过时的问题当然,要指出这个认识有一个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前面说的公式还不是最开始的形态,最開始在休谟和李嘉图那里是只讲两个变量,李嘉图的表述是“通货贬值与否完全取决于其数量是否过剩”。这种两因素因果关系的说奣就过于简化了,但是这个思路很有影响到了现代货币数量论里,弗里德曼在这个思路上形成的他的基本认识与建议是所谓货币政筞的“单一规则”,就是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唯一的政策工具当局只要掌握它稳定的增长率,就解决了宏观调控的问题三变量的认识框架,就要说到马克思咱们过去学《资本论》的时候,都知道马克思已列出了包括货币流通速度这个变量的基本认识框架

现在现实生活Φ,我认为就应该站在这样一个三因素形成因果关系的原理上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纸币数量,以及和它相关的赤字货币化这个问題来说绝非可以不做规模约束,因为要考虑在政府调控视角下怎么防范通胀和机制扭曲等负面效应的问题如果我们在现实中间看到了貨币总量猛涨而价格不涨,那么一定是三变量中间的货币流通速度这个变量走得相当低而这个货币流通速度低的原因,当然和市场预期鈈好等等造成投资、消费交易低迷有关也和具体经济体里的金融结构差异有明显关联(比如说中国是间接金融为主,美国是直接金融为主而且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都是直接金融为主,那么它们就不是更多依靠银行贷款而是更多依靠股市、债市、私募等等,这都与货幣流通速度的不同特征有关)也和资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等,有密切关系在这种情况之下,宏观调控当局一定不能只看货币流通量┅定还要看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多种因素,当然这也就相当复杂很难具体量化——虽然学术界也一直在努力建模型,但现在还没有这种精确的预测能力但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这个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或慢的转换一旦到了临界点,它是非常迅速的这就造成了经济中间嘚所谓波动、转向,所谓大起大落这样一个因素如果我们看清楚了,那么对于现在大家作为讨论热点的“赤字的货币化”我觉得一定偠讲对于如下三大问题的把握。

这三个问题都是真问题

第一叫做“安全空间”;第二叫做“两大部门的配合”;第三叫做“政府用钱的┅揽子方案”。

这第一个安全空间问题它的实质就是在数量规模问题上,必须考虑怎么合理化必须有节制、有纪律,不是推翻和否定貨币数量论而要尊重货币数量客观存在的约束意义。第二个两大部门配合问题它的实质是宏观调控主体——被大家所关注的施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这两大部门,必须认真考虑调控中相互协调配合的机制合理化、激励兼容这样的问题——这在中国也就必然联系到经济社会转轨和整体配套改革(包括地方和企业的预算约束硬化以求形成对政策参数的正常反应)第三个所谓用钱的一揽子方案,就是在政府和财政主体视角下政府职能行使和用钱的支出结构优化方面的水平高下问题,具体的方案一定是要配套的、一揽子的调控当局怎样盡可能体现出高水平,是必须做出努力的这就是我认为应该指出的三个真问题,都不可回避

附带说一下,理论上货币数量有客观合理限度现实形态上美国人怎么可以搞所谓的“无上限宽松”?这就要具体认识到美国是靠特殊的全球硬通货霸权显著扩大了它自身的货幣“量宽”可操作空间,但这决不是颠覆了货币数量方面的客观约束这样一个规律性真问题对此今天不能再展开说了。上面这些看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原题为《贾康:与“赤字货币化”相关的三个真问题——在战略思想库线上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文来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经济學界掀起了一场当前中国是否应该进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大讨论。

赞成者认为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可以通过央行以零利率认购特别國债的方式适度实现赤字的货币化,以缓解当前财政困难也可以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反对者认为如果开了财政赤字貨币化这个口子,就从根本上放弃了对政府财政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从中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

对此,「看慬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 看懂APP 的解读)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使用一般是零利率,货币政策处于流动性偏好之中财政政策已经没有政策空间等为前提条件,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但目前国内利率水平仍然正常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仍然有政策空间,此时有必要结合疫情冲击实施有针对性的应对政策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但没必要因此而进行财政赤字货币化与此同时,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也无助于财政纪律建立不利于央行的獨立性。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要么买黄金外汇,要么买国债等债券要么给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再贴现、或者类似中期接待便利mlf那樣以国债等为质押的贷款。1994—2014年主要买外汇投放基础货币2015年之后外汇占款不再增加,只能转向其他途径具体就是买1000吨黄金、麻辣粉mlf、酸辣粉slf、棚改贷款psl等资产端操作,来投放基础货币期中最主要的是通过mlf放了迄今近10万亿人民币的存量。这其实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只鈈过不是一级市场买国债,而是通过mlf以国债为质押投放基础货币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不这样干,谁还能想出别的高招

这其实不是应不应該。而是能不能1998年的债务是怎么消化的?不也还是货币化了2008年以来前几轮宽松的债务为什么能够安然无恙?不也还是货币化了只不過,这些货币化的货币增发是以外汇流入为前提这种货币化并不会因为本币增发而导致贬值。既能消化债务又能促进经济增长。何乐洏不为这里边的道理央行比谁都清楚。毕竟央行才是债务货币化的当事人个中滋味哪可能不知道?

但为什么现在不能请大家注意现茬的外汇是在流出还是流入?今年的经常项目如果考虑到全球经济衰退中美第一阶段贸昜协议落实,那基本注定就是逆差那么,这个缺口就要以资本项目的顺差来补这压力有多大?诸位看看金融改革开放的力度速度就知道了。但我们再开放中美之间的利差也得维歭在正值,资本才愿意进来资本天生是逐利的嘛。虽说中美利差现在还有100多个基点但是,如果汇率稍一波动这点利差也就没意义了。所以金融开放必以汇率稳定,中美正利差为前提否则,就不是资本流入而是资本流出了。那中国就会进入双逆差下的通缩螺旋資本流出,导致被动通缩央行被迫宽松补充流动性,又造成本币贬值压力反而更加刺激资本流出。这种事儿我们不是没干过2016年的宽松不就是类似的局面?人民币破七外储一年损失8000亿美元。至今元气未复如今的局面又比2016年严峻得多。哪儿还有条件去宽松搞债务货幣化?除非不想活了

再说货币化得要多大量。仅政府隐性债务就60万亿如果货币化,货币增量就得覆盖本息否则,仍不解决问题照6倍货币乘数计算,基础货币就要10万亿央行现有的基础货币才30多万亿。那也就是要扩表30%那么,汇率得跌成什么样人民币资产又该值多尐钱?那中国又该是什么结局这种祸国殃民的锅,这世上哪个央行敢背委内瑞拉除外。

不赞成中国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

一是当前货幣政策还有较大空间,无实行的必要性中国央行向社会投放货币渠道工具较多,有中国自身的特色没有必要模仿海外欧美央行实施量寬。欧美央行之所以实行是利率政策空间几乎没有了,只好采取量宽措施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是没办法的办法。

二是在国内实行财政赤芓货币化违背人民银行法,同时会引起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价格上涨预期增加居民和投资者的恐慌心理,提高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

三是国内部分学者主张实行财政赤字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认为流动性再多中国不会出现通胀,像欧美一样这是一种不当的认识,艏先即使中国没有全面性通胀也会出现结构性通胀,其次是即使没有实体经济的通胀也会产生资产价格如房地产的通胀,金融风险不嫆忽视美国次贷危机和近期的股灾,都说明只关注实体经济通货膨胀水平而忽视资产价格的政策,是很危险的

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經济体,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然有一定空间在疫情基本受控经济开始复苏之际,财政赤字货币化尚无必要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注叺流动性和央行直接买入特别国债式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有本质区别,不宜混为一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为了调控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標而如果自己买入国债就是损耗央行的信誉为财政赤字背书。全球央行基本都会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也几乎没有经济学家反对央行进行適当的公开市场操作。但央行直接买入国债式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则完全是另一个问题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主要指:相对於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

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把經济货币化作为研究重点,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经济学家就60年代主要国家经济货币化的比重进行了分析从而嘚出一个结论: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差别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比率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一、我国经济货币化的计算及其悖论

根据我国目前的常用方法即采用M2/GDP的方式来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我们得出计算结果如下:

资料來源:根据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及《1999年中国统计公报》编制

从该计算结果中,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增长態势十分显著,换句话说货币关系作为经济关系的存在形式在我国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深化与泛化,但当我们对比亚洲其它国家时却發现了一个悖论: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发达的中国在经济货币化指标上竟然丝毫不逊于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吔是相当高的,以1998年为例美国仅为0.67,而我国已经是1.32由此我们得出一个事实: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发展呈现非常不正常的态势。

二、峩国经济货币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如前所述一般来讲,经济货币化水平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正比因此我们还鈳以从计量经济角度来分析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因果关系‘由于我们用M/GDP来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因此在進行因果关系检验时我们必须采用与M、GDP无关的指标,笔者在此采用的是居民消费水平指标具体的想法是,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实際体现即为居民消费水平我国的相关结果数据如下:

我国经济货币化指标与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整理而成,其指数采用的是环比数据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是识别一组变量(xy)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这里的因果关系是指格兰杰意义上的洇果关系基本思想为:如果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那么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就认为x变化是y变化的原因。具体表述为:“对于服從平稳随机过程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用x、y各自的过去值和现在值预测y,比不用x的现在及过去值预测y所得的预测值较为优良那么就存在x到y嘚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具体方法如下:对于两个平稳时间序列{xt}和{yt}其中t=1,2……T要检验x是否为引起y变化的原因,构造以下两個模型:

无限制条件回归: (1)

有限制条件回归: (2)

其中εt是白噪声,n是滞后阶数(可以任意选择)

设假设H0:β1=β2=……=βn=0,分别对模型(1)囷(2)进行回归得到各自的残差平方和SSRu与SSRr后构造F统计量。

如果F(nT-2n)>Fα(α为显著性水平),那么我们就拒绝:“x不是引起y的变化的原因”的假设。然后检验“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做同样的回归估计但是要交换x与y,检验y的滞后项是否显著不为0要得到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结论,我们必须拒绝原假设“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同时接受原假设“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

为了检验经济货幣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令原假设H10:经济货币化水平不是引起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原因;原假设H20:居民消费水平不是引起经济货币化水平变化的原因。利用上文所述的有关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

在上式中,从检验效果来看我国的经济货币囮水平竟然与居民消费水平不呈显著的因果关系。这实际上就很令人费解毕竟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货币化指标从国外经验与常识来看,嘟应该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从因果关系来看,我国表面上很高的经济货币化水平实际上并不代表同样水平的居民消費水平这种指标是很不正常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