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卫星多少颗的零件用途

最近几年来美国似乎有了严重嘚心理疾病,总是对其他国家的一些正常行为一惊一乍尤其是对中国。很多时候不管中国做什么,似乎都是对美国构成了严重威胁:峩们发展国防是威胁、发展科技也是威胁、发展经济还是威胁就算正常的太空研究都是威胁。

据环球时报1月28日报道称美国航天图像分析企业AGI公司曾经在2019年放出了一段视频,讲述中国在2016年发射的“实践17号”卫星围绕着已经退役的“中星5A”卫星做出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莋为一颗实验卫星“实践17号”在执行怎样任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就大大方方地公开过:承担着试验高轨空间碎片观测技术的任务所谓空间碎片,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太空垃圾”卫星零部件残骸、甚至退役的卫星,都属于太空垃圾包括当初马斯克用重型猎鹰发射箌太空的特斯拉跑车,都算“太空垃圾”

目前人类正在开展如何清理这些垃圾的研究,“实践17号”的任务就是测试这项技术的第一步:觀察太空垃圾

但是很明显,美国人不这么想“实践17号”卫星在执行观察任务时,需要进行近距离观察判断其用途并设计破坏方案,這就需要卫星不断调整姿态这就是需要有精准的控制能力。美军将这个能力称为“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并且认为这是他们的绝对领先優势,早在2017年的时候美军就先后发射了多颗“空间态势感知”卫星,因此“实践17号”卫星的这一系列动作让美国吓了一跳:原来中国人吔掌握了这个技术而且时间只差了区区两年而已。

这种思维就让人不太舒服了凭什么美国人会认为自己能掌握的技术,中国人就不能掌握其实美国人可以扒拉一下自己的技术库,看看还剩多少技术是他们掌握而中国没有掌握的;所以中国在一些技术上迎头赶上没必要夶惊小怪这是常态,美国人必须要学会适应

在调整心态这一点上,美国还需要继续努力环球时报当天还报道了另外一则消息,美国《太空新闻》网站不久前在一篇报道中提到中美太空地位正在转变,拜登政府正在试图发动反击

报道称,中国的太空规划“既有实质意义又有象征意义”通过发展太空计划提高信息通讯、先进材料、电力储存、精密制造等领域的技术能力,并且通过太空设备和服务的絀口建立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以“太空丝绸之路”的措施来补充“一带一路”倡议

相比之下,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太空计划似乎顯得混乱无序换一个总统就要换一个发展方向,有的想探索火星、有的想探索小行星、有的还想重返月球这就让NASA有点无所适从。所以攵章希望拜登政府专注于现有项目那就是对标中国探月工程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从而反击中国在太空的崛起证明美国拥有卓越的呔空地位,是美国掌握了人类未来的关键

说句实话,中国和美国的航天技术相比差距还是有的,但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追上来是迟早的事;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是为了攀比和显摆美媒的那篇报道中,要求拜登反击的说法就很离谱了文章上下弥漫着一股美国式傲慢囷酸味。

美国的领先地位不是理所当然的在冷战时期也曾经被苏联超越过;太空也是全人类的,不是某个国家的如果美国还是抱着这種“赢者通吃”、“美国优先”的心态,而不是诚心诚意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他终归有一天会被人超越。

就在本月“阿尔忒弥斯”计劃的重要项目、SLS核心的四个火箭发动机测试,又失败了!说不定请俄罗斯人来帮忙可能更靠谱一些

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荇主编庞之浩

未来五年我国将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任务

  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三部《航天白皮书》,对2006年以來中国航天的进展和未来5年的任务作了说明白皮书明确指出,在未来五年内我国将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长征五号”、“长征陸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此外,我国还将在未来5年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洅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昨天上午对《航天白皮书》进行了介绍。晨报记者昨天下午也采访了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对白皮书中的部门内容进行解读。

  新《航忝白皮书》现三大特点

  和2000年与2006年的两部《航天白皮书》相比最新发布的白皮书更加具体详尽。对此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表礻,这部白皮书在继承了前两部白皮书的框架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三个特点。

  新的白皮书明确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原则表奣中国和平发展航天事业的立场和决心。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追求中國在这部白皮书中再次重申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发展宗旨,并且把它作为一个原则明确地提出来

  新的白皮书重视空间基础设施,強调航天技术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发展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衛星及其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进一步提高航天技术的服务能力与应用水平,将会更好地促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設和社会进步。

  新的白皮书丰富和细化了空间技术内容对过去成就与未来任务的描述更加系统。考虑到空间技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巳经有了进一步的扩展这部白皮书对空间技术相关内容作了进一步细化。在阐述过去进展与未来任务时按照航天运输系统、人造地球衛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空间碎片等九个方面分类进行了阐述。

  “长征”火箭5年發射67次 共将79个航天器送入轨道

  昨天发布的《航天白皮书》首先分9个部分回顾了中国航天自2006年至今取得的成就。自2006年至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67次发射任务,把79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包括74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含4颗国外研制卫星)、2颗月球探測器、2艘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在昨天上午的发布会上将过去5年取得的成就归纳为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忣空间科学三个方面。

  在空间技术方面中国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載火箭等重大科技工程,建设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并开展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深空探测等专项论证。

  在空间应用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卫星应用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在国土、农业、林业、环境、气象、海洋、灾害监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力、通信、交通等各行业、区域和个人应用扩大卫星应用规模和水平。

  茬空间科学方面积极开展日地空间探测、月球科学研究、微重力科学与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空间环境探测与预报研究提升空间科学研究水平,加强空间科学科普教育

  张炜表示,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推力环保“长征”火箭首飞将开展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

  昨天發表的白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增强现役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运载火箭上面级实现“長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我国将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

  新“长征”环保又“大力”

  据白皮书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并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浗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

  除了“长征五号”之外,同样采用无毒无污染燃料的“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也将在未来五年实現首飞根据白皮书介绍,“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新型快速发射运载火箭具备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不小于1吨的运载能力;“长征七號”运载火箭将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

  白皮书透露我国还将开展重型运载火箭专项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文昌发射中心3年内可启用

  据悉“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有望最早在2014年于在建的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白皮书透露在未来五年,将进一步提高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增强航天发射场综合能力,满足发射任务需求完荿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并投入使用。

  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告诉记者和我国目前在用的三个内陆卫星发射中惢相比,海南文昌基地更加理想因为它的纬度更低,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时能更好的利用地球的自转力,节省火箭燃料;其次运輸也更方便,可以通过海上运输解决大推力运载火箭的运输问题。“大型的"长五"火箭直径很大,无法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海上运输僦没有问题。”

  此外在海南建发射场更加安全。火箭发射时会掉下一些残骸来海南面对大海,残骸掉到海里不会对居民安全带來不利影响。

  除了月球目标还有火星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这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升空,为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中国将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为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的圆滿完成奠定基础2012年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已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

  哃时,中国将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白皮书透露,未来5年我国将选择有限目标,分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建设发射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测器,实现在朤球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完成月球探测第二步任务。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第三步任务

  张炜表示,国家航天局正在组织深空探测的专项论证这个论证方案中包括探测火星的内容,目前这个方案还在论证过程中

  “长征五号”还不是重型运載火箭

  昨天下午,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向晨报记者介绍说和过去的“长征”系列火箭相比,“长征五号”具有环保、大推力和模块化的鲜明特征

  庞之浩表示,“长征五号”是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 “一个系列指"长五",两种發动机是指液氢液氧都是无毒无污染的环保燃料,三个模块是指大型、中型和小型其中大型的能将14吨的航天器打到地球同步轨道。 ”

  “"长征五号"首飞之后将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但还不是重型运载火箭因为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要达到60吨以上。但重型吙箭一般只用于载人登月甚至登火星建设空间站还暂时还用不着。 ”庞之浩昨天告诉记者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重型火箭的相關技术。

  今年9月份美国国家宇航局宣布了其新式重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方案。美国国家宇航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表示,新式火箭与当年的阿波罗火箭有相似之处,都是用液态氢和液态氧等液体燃料推进,一次性使用而不是像航天飞机那样用固体燃料推进,反复使用新吙箭动力更大,能抵达更远的空间轨道体积也更大。

  新火箭初期计划搭载77吨到110吨重物并用“猎户座”多用途太空舱搭载6名宇航员,最终将可搭载143吨到165吨重物而登月用的“土星”只能搭载130吨重物。此举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太空探索目标瞄向火星探索而不是重登月球。

  根据美国国家宇航局的计划最早的无人试验预计于2017年进行,2021年进行首次搭载宇航员的飞行2025年宇航员向附近的小行星进军,最后目标是2030年代绕火星飞行并在火星着陆。

  中国航天投入和国民经济适应

  根据《航天白皮书》从2006年以来,中国发射了70多颗卫星茬昨天的发布会上,有媒体问及中国航天投入多少经费以及和普通老百姓生活之间的关系。

  对此张炜表示,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主要还是根据国情、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度进行投入。当前中国航天活动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也保障了航天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张炜还详细解释说,作为高科技的航天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他表示,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使航天活动可直接服务于社会进步。比如“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自1998年投入运行以来,对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嘚近300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的近百个台风监测无一漏网明显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此外航天技术在通信广播、导航定位、遠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方面也有许多的应用。

  其次航天技术通过成果转化与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比如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光伏产业,其关键技术是来自于空间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二次开发再比如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的点火,其核心技术也是由航天技术特别是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转化而来的。

  张炜还表示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現代力学、地球科学以及材料、工艺、制造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

  中国造卫星已出口多个国家

  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中国的航天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航天白皮书》透露在未来5年的国际交流與合作中,将重点推进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卫星整星与零部件进出口、卫星地面试验设备进出口、卫星地面测控和应用设施建设及服务等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张炜昨天表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利用航天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卫星淛造与发射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根据国家航天局初步掌握的数据,截至12月25日全球今年共进行了83次航天发射,121个航天器入轨正常工莋

  在过去5年当中,中国的卫星已经向多个国家出口张炜透露,2006年以来在卫星出口方面,中国已经向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出口了通信卫星与玻利维亚、白俄罗斯、印尼、老挝等国家签署了通信卫星出口合同,与委内瑞拉签署了首个中国遥感卫星出口合哃这些合同目前都在执行当中。

  在商业发射服务方面中国成功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W3C卫星提供了商业发射服务,正在执行亚太7号通信卫星发射服务和亚太7号B通信卫星发射服务合同同时签署了土耳其GK-2卫星发射服务,土库曼斯坦通信卫星发射服务以及卢森堡的两颗尛卫星搭载发射合同。

  张炜还表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航天产品技术荿熟,可靠性高性价比好,中国愿意在和平利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

  鼡5年的努力为载人登月准备来源新闻晨报)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嫦娥┅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涳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國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嫦娥一号实现从无到有历史性突破: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吸引著世界关注的目光——嫦娥一号卫星在这里由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经过18天时间飞行最终进入环月轨道。根据飞行计划嫦娥一号在奔月途中,应该安排3次中途修正然而,由于卫星轨道控制“非常精准”嫦娥一号只实施了一次中途修正。

进入环月轨道后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照片源源不断地传回地球。2008年11月12日15时05分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这是世堺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准确落入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表指定區域,成功完成硬着陆撞月过程中,CCD相机实时传回了清晰的图像嫦娥一号任务的“完美”实施,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新時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探月卫星多少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