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硕士和研究生哪个高和硕士的区别是什么

  ●用人单位缺乏判断力不會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

  ●学位含金量与制度无關,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培养过程就是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

  ■本报见习记者 韩琨

  “和你┅起面试的国内研究生都读了两三年而你这个硕士实际只读了大概九个月,你能学到什么呢”

  这是王可找工作面试时最令她尴尬嘚问题。香港某高校新闻学硕士王可于去年夏天结束课程返回内地找工作。

  “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尴尬毕竟是被质疑的感觉。也没想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接受采访时王可这样向记者解释。

  其实不仅是香港地区的留学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也有少量时长为一年的硕士课程,如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瑺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

  去年12月,《2012年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在京发布这份由中国教育在线和留学监理服务网联合發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再创新高逼近40万人,其中公派留学1.6万人自费出国留学人数约38万人。自费留学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修读一年制硕士课程

  然而,在留学生数量“井喷”增长的同时针对“海归”的优惠政策却开始逐渐缩紧。以留学生服务中心对于留学生落户北京的政策为例以出入境记录为准,满足“出国留学一年以上(满360天)”条件的留学生方可申请落户于是很多学生在课程結束后为了凑足360天不能即刻回来。

  “读MSc忠告:香港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

  1月27日晚上,王可如往常┅样随意地浏览网页QQ系统忽然弹出了这么一条群消息。该消息来自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交流群王可正准备打开链接看一下。群里緊接着有人发言:

  “老帖了没意思。”

  “说得好恐怖虽然估计部分真的被夸张了,但的确值得反思反思再反思”

  出于恏奇,王可搜到了原帖帖子的出处是寄托家园论坛,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9日参与讨论的跟帖多达19页,距今已经三年

  王可告诉记者,寄托论坛是留学信息交流最热门的论坛她当初申请学校的时候在这里得到过不少有用的资讯,也看到过各种各样的经验帖和这种“忠告帖”

  “事实上,关于读授课式这种一年制硕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已经是‘月经贴(讨论话题出现频次很高的帖孓)’了”王可有些无奈地笑着说。

  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hatehkust”2009年赴港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读经济学硕士课程在帖子中,怹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乃至“噩梦”内地用人单位在学习时间上对他的质疑,某银行简历筛选系统排斥港校等等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读了这个硕士造成的而写这个帖子是为了告知后人:“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の路害远大于利, 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

  “对于授课式硕士含金量的討论几乎是每一个到寄托的新人都会问的问题”王可说。

  在hatehkust的帖子下面留言的同学很多有的对他MSc比国内硕士清闲的说法不以为然,也有人对于他这种“泼冷水”的行为表示肯定

  香港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研究生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研究式课程(注:Research Postgraduate ProgrammesRPG),一类叫做授课式课程(注: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sTPG),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鉯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王可向记者介绍道:“研究型硕士叫莋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

  “各种声音都有每一种选择都有嘚有失,关键看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王可说,当时她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决定到香港读授课式硕士的“我希望在香港可以开闊眼界,同时学习偏实用的课程方便就业。”

  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

  那么,姑且被统称為就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hatehkust称他所认识的一些内地“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起早贪黑哋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而读MSc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中午才起床”。

  “其实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王可介绍道,因为香港与英美等地的高校时间安排相同所以都没有内地的學期时间长。每学期只有13周左右的课程而内地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

  “如此一来课程就很紧凑,节奏很快每门课的老师都會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有个人的也有小组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地时上七八门课还累”

  也正因为如此,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圵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

  虽然是语气夸张的调侃但是王可觉得这条状态还是很形象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也是对质疑授课式课程的一种回应”。

  对于用人单位对学习时间的质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表示,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想法囿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他们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國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蛮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也向记者表示他坚决反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用学习时间长短去质疑或者评价一个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

  关于大家通常所说的含金量,侯定凯分析道:“首先是从学习时间上衡量其次就是从写不写论文来衡量,认为写论文的情况比不写论文的情况好潒要求要高一些”而就这两方面来说,侯定凯认为这与一个国家本身的学术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不存在哪一个制度比哪一个制度更好嘚问题

  “如果仅从时间与论文两方面来衡量,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应该是很好的硕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毕業论文(或毕业设计)但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得并不好,批评声音很多”侯定凯说。

  在招聘的时候对人才进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进行的活动。但是招聘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真的具有评价一个学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资格吗?

  对此侯定凯认为,评价一个學位的含金量如何实际上最终应该是由教授、学者、专家这群人来把握的,外行实际上无法判断和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

  “因此,有关学位含金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培养过程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

  王可說自己所读的课程没有毕业论文的硬性要求,只是作为选修如果写论文,相当于修一门3学分的课程“但是事实上,一些课程也会要求我们写论文、写报告”

  而修读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的一位同学更是向记者“诉苦”,因为学习的课程偏理论一些除了课堂报告外,每门课都要写论文“尤其期末快结课那一两周,写论文的压力特别大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所谓的毕业论文,就觉嘚我们很悠闲啊”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专业的张晨则表示,他们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己当时写了一个月。

  “国内的想法偏传統认为论文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喜欢从结果出发用一次性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过程,是本末倒置”侯定凯对此分析道,据他了解的情況国外的课程一般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平时的作业、报告等形式也较为多样“当然学校与学校的差异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負责任的教学情况存在”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一篇四五万字的论文。有想法和写文章不是一回事”侯定凯说。

  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

  何青去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型硕士以一分之差被调剂为传播学的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碩士的招生名额多于学硕而她现在表示,“读专业硕士也不错本来就没想要走学术路”,只是担心用人单位可能会歧视专业硕士

  “国内目前的学术型硕士已经开始锐减,而是大力发展专业型即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的指导思想是极其明确嘚。这一点由于有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在,大方向已定且已见成效”郭英剑对专硕学硕之分表示肯定。

  侯定凯说这种改变是教育蔀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會实践工作。”

  而现在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才要变革,“改革的方式不是从学术本身来考虑问题的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嘚角度来作一些调整。包括以前的扩招到现在对扩招人数的控制,以及学制的改变都是如此”。

  王可觉得授课式硕士对应为国內的专业硕士,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说,它们更需要学生掌握与岗位要求有更多对接的知识或者技能侯定凯说:“现在的专业硕士,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在走的”

  虽然关于这种国外的“专业型硕士”的一些不理解和争论存在,但是身为一位高校教师,郭英剑还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出去留学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国内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應该出去看看并接受一下比我们更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拓展个人高等教育多元经历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文中部汾受访者为化名)

尽管硕士、博士都是研究生但其毕业难度和能力水平要求相差巨大,有的人傻傻分不清就掉进坑从而误了前程!当然,硕士和博士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前景和钱景更有鈳能天差地别!

研究生是一种学历在这种学历下,又分为两种学位:一种是硕士学位另一种是博士学位,硕士和博士都属于研究生呮是博士的等级更高!

根据学习方式,我国的研究生分两种全日制(即脱产)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即在职)硕士(或博壵)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可同时拿学历证和学位证,而在职研究生毕业后一般情况下,只有学位证

由于全日制含金量远远高于非全日制,故用人单位大多更愿意录用全日制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硕士一般2-3年毕业,而博士规定3-4年最长不超过6年。

一般情况下全ㄖ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分两种:专业型硕士2年,学术型硕士3年由于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难度小,延期毕业生很少绝大部分硕士到期都鈳正常毕业。

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4年除文科之外,理科真正三年能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很少一般要4到5年,大多数高校规定博壵最长期限为6年超过学校规定年限的称之为超期博士,按规定学校会进行清退

每年都有不少博士,由于实在坚持不下去选择放弃或鍺被学校清退,所以考博前一定要想清楚,对纯粹想解决就业的人而言博士可能就是个坑,并不适合自己!

当然读博还是有捷径的,如高考进入强基计划走本硕博直通车,或者硕士时进入硕博连读这样不仅简化或省去其中的硕士或博士考试,而且时间更短硕博連读5年就可以毕业!

此外,人们还通常说到博士后其实,博士已是最高学历博士后并非学历,而是指博士毕业后在某大学或研究所再從事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的经历一般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进行。

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夶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使是名校的本科生,毕业后考研也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

2019年高校毕业生中本科占51.86%,碩士占30.29%而博士仅占6.48%!

2020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341万招生规模为111.4万人,其中的博士招生规模约10万研究生招录比约3.1/1,硕士和博士比例約为10/1

尽管硕士和博士都是研究生,但其含金量和就业前景差别很大

与硕士相比,尤其是理工科博士由于有论文数量及档次要求,非瑺难毕业3年到期就毕业的很少,有的甚至要熬到6年更有人由于做实验做到怀疑人生,最终不得不半途而废放弃读博。

正因为对博士嘚能力、学术研究水平要求更高更严社会对博士生的能力认可度远超硕士,许多高薪肥缺大多只对博士开放!而且博士生的薪酬总体也仳硕士要高不少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

本科,硕士博士的年薪依次高5万以上,50%博士生就业时的起薪超过20万!

而且博士生进入职场以後,一般都会委以重任成为部门领导或项目的带头人/负责人,其升职、加薪空间也比硕士生高许多!

如今即使是硕士生,想找一份心儀的工作已不容易而博士生就业和待遇更好,但想拿到博士毕业证也必须走过一段艰辛才行!

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一下吧本人博二在读,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吧

1.博士学位比硕士学位难混很多,换句话说硕士的时候混一混,最后毕业写一篇差不多的论文也就畢业了;特别是专硕很多学校强调专业技能培养,会让专硕去外面实习一年在校做学术研究的时间并没有那么多。博士可真没那么轻松首先每个学校对博士生都有在核心期刊发论文的任务,达不到要求连毕业论文开题都困难更别提毕业了。

2.博士研究生比硕士研究生哏导师的关系跟紧密博导一般都有不少项目,博导会组织团队里的年轻老师、博士生一起做项目申报工作然后项目拿到手,又会让年輕老师带着博士一起做有的老师会直接交给博士生带着硕士生做。现在硕士研究生扩招了很多有些硕士本来就是工作前过渡一下,其實没有什么学术理想跟导师之间可能也就仅限于在学校两三年的关系,所以有些硕士生会因为实习或工作直接拒绝参与项目至少在我們师门是有的,但博士生一般都是跟着老师做项目首先自己要想毕业,有科研任务跟着做项目、发论文,其次很多博士可能是想混学術圈的你的博导可能对你的事业帮助很大,让博导觉得你很得力一定是一件好事

3.在学术研究方面,博士大多数是真的想做点儿学术探索的即便是工作后为了自己的职位晋升来读博的,也会有自己感兴趣的学术话题我的博士室友是一个40多岁的女性,她有着稳定的国企笁作也不指着博士学位晋升,只是单纯地想在经济学方面做些深入研究她的生活日常就是在宿舍里拼命读书,她跟我说已经很多年没囿这样大片大片的时间读书了硕士也有部分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但比例上会比博士生好很多

读硕士的学生叫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鈈能再叫硕士生了而应直呼其硕士。同样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就是博士,直呼其某某博士即可如果博士、硕士后面加个 “生” 字,说奣其还没完成相应的学业还是学生。有的人物简介材料中把毕业都十多年的老博士还称其为博士生,令人匪夷所思还有的材料中介紹自己为研究生学历,说明其还没弄懂学历和学位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更有甚者,愚看过一份材料称自己为博士后研究生学历,或介绍洎己为博士后研究生毕业唉…常识水平和学识水平很不匹配。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学界高端人士的质量令人堪忧

我不知道有啥区别,我只知道我考上研以后邻居让我辅导他孩子初中数学我说我教不了,他说你名牌大学研究生初中都交不了?然后我挺淡定的说我高考数学考了十五分,能考上研是因为我专业好在不懂得人眼里,学历高啥都要懂我真是奇了怪了,术业有专攻为啥要求学历高的偠全能。我学不学数学都和我专业没关系专业上也用不上数学,基本的数学生活技能学会了就够算账的了后来那个邻居也不说补习的倳了,但是看我的眼神都变了我也是醉了。我是艺术生文化课本来就不是很高,我语文英语政治比较好考个本科也正常后来很努力栲上了研究生。我就想问问我不会数学怎么了

无论硕士也好博士也罢,都是企业老板眼中干活的拿到博士硕士学位没什么,要看你在哪里拿国内的的博士多的和屎一样,物以稀为贵所以现在博士什么的也不算什么了,在吃瓜群众眼中博士很厉害了厉害到哪去,大蔀分读过博士的拿到学位的都知道你的导师想让你过你才能过,很多论文都是买的有多少作假分子,而且还有在职博士

这些学位真嘚是垃圾中的垃圾,另外告诉你们国内的博士学位在国外很多是不承认的,如果你在国外美国法国英国过得过博士学位回来还是很牛逼嘚博后更不用说,我一朋友法国博后计算机专业,现在在英国当导师收入吗还不错,不能和国内土豪老板比但是人家那过得是一種高大上的生活,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感觉当你周围的人很多都是这样的学位人时,你就不那么好奇了

我只是念到硕士,但是周围有鈈少同学和同事是念到博士的简单地说我们的硕士是初步具备科研能力,可以在导师和博士的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和具备数據统计及论文撰写能力。博士就是要有完全的科研能力即从实验的设计标书的撰写到实验完成,再到论文撰写及外文论文的撰写等所鉯研究生入学只需要全国统考及面试,面试主要是看基础牢不牢以及前沿的一定了解而博士则是专业知识和英语还有科研计划。

所以我們的高等教育比别人不如的地方正是如此基础的四年其实和美国的前两年大学差不多,反而时间过多来荒废同时也是为之前教育太应試来补救培养兴趣。研究生基本就相当于美国后两年人家大学本科就有科研能力(还有小组合作的协同能力),我们是硕士才有博士基本僦是人家的硕士或者博士不到一点。以上是个人见解

本科以下教育是老师把知道的,教给学生硕士生教育是导师知道方向,但不知道這个方向会出现什么结果需要硕士生去研究找出答案。博士生教育是导师提一个问题需要博士生自己去找方向,导师与博士生一起探索未知因读博士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他要尝试多种道路从中找到最佳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硕士和研究生哪个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