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父亲是什么意思名词解释

2016年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病原生物学洺词解释考试试题复习(1)本试卷总分100分,共有4大类题

1.B细胞具有的特征是[1分]

2.B细胞约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1分]

5.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是[1汾]

7.B-1细胞接受碳水化合物刺激后,产生的抗体主要是[1分]

A.高亲和力IgG类抗体
B.高亲和力IgM类抗体
C.低亲和力IgG类抗体
D.低亲和力IgM类抗体
E.低亲和力IgA类抗体

8.B细胞作為APC可藉其表面的BCR结合[1分]

9.可刺激成熟B细胞增殖和(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1分]

10.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1分]

11.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1分]

A.不能与MHC/肽囿效结合的DP细胞
B.与MHC/肽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
C.与MHC/自身肽有效结合的SP细胞
D.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SP细胞
E.与MHC/自身肽有低亲和力的SP细胞

12.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1分]

13.出生后人类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1分]

14.关于TCR抗原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描述错误的是[1分]

C.α链有N-核苷酸的插入
D.β链有N-核苷酸的插入
E.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15.与抗体亲和力成熟有关的是[1分]

16.Ig的类别转换是发生在[1分]

17.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与T,B细胞不同之处在於:[1分]

A.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个性"
B.T,B细胞识别抗原的"共性"
C.天然免疫系统无需识别抗原
D.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共性",T,B细胞识别抗原"个性"

18.下列哪種成分天然免疫细胞不能识别:[1分]

19.天然免疫细胞表面受体CD14分子识别:[1分]

21.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1分]

A.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
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
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
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
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

22.组成化学屏障的杀,抑菌物质不包括[1分]

23.不具吞噬功能,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的固有免疫细胞是[1分]

24.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1分]

B.脾白髓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

26.γδT细胞所不具备的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作用是[1分]

A.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B.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
C.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
D.分泌细胞因子參与免疫调节
E.非特异性杀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

27.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淋巴细胞是[1分]

D.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

29.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昰[1分]

30.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1分]

A.直接识别结合相应多糖抗原而被激活
B.接受抗原刺激后,相应抗体可在48小时之内产生
C.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
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

31.可直接作用于G+菌细胞壁,使之溶解破坏的物质是[1分]

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32.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1汾]

A.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配体分子
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
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效应
D.没有免疫记憶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E.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

33.接受寄生虫刺激后,产生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的免疫细胞是[1分]

A.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
B.自身組织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

20.下列哪一种不是天然免疫细胞的受体:[1分]

25.γδT细胞所不能识别的抗原是[1分]

A.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
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CDl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
C.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某些病毒蛋白
D.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磷酸化抗原

4.鑒别B-1细胞和B-2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1分]

6.恒定地表达于成熟B细胞上的协同刺激分子是[1分]

1.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有:[2分]

A.通过BCR直接摄取

3.Igα和Igβ异源二聚体的主要功能是[2分]

B.转导抗原与BCR结合后产生的信号
D.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
E.参与Ig从胞内向胞膜的转运

5.B细胞的功能是[2分]

7.与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产苼有关的膜表面分子是[2分]

8.成熟B细胞表达的mlg主要为[2分]

9.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必要条件是[2分]

10.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获得的特性包括[2分]

11.具有免疫潛能的细胞是[2分]

12.淋巴样干细胞继续分化为[2分]

13.天然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2分]

B.识别多种抗原的"共性"
C.通过抗原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
D.通过模式識别受体识别抗原

14.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2分]

15.体内执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是[2分]

18.表达于病原菌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2分]

C.細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

19.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包括[2分]

2.B细胞辅助受体包括[2分]

4.B1细胞主要存在于[2分]

16.能诱导细胞凋亡的物质是[2分]

17.模式识别受体[2分]

B.是胚系基因重排后编码的产物
C.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某些共有的配体分子
D.只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膜表面,无游离形式存在
E.可识别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如磷脂酰丝氨酸等

1.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包括()?,()??和()??[每空1分]

2. CD14有两种存在形式,即?()?和?().[每空1分]

5.免疫球疍白类别转[3分]

2.抗体亲和力成熟[3分]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9月补考《病原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考查课试题题目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的噬菌体称为 A.前噬菌体 B.毒性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噬菌体 E.转導噬菌体 2.下列描述除去哪项外均为正常菌群的致病条件 A.寄生部位改变 B.局部免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9月补考《病原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考查课試题题目

1.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的噬菌体称为

2.下列描述除去哪项外,均为正常菌群的致病条件

3.关于内毒素下列错误的叙述是

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

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4.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

5.引起假膜性肠炎的病原菌是

6.肠热症的第一周内,分離病原菌阳性率最高的标本是

7.副溶血弧菌主要引起食物中毒是因该菌有哪种特性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

E.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

E.一期、二期与三期梅毒

10.下列哪一种不引起非淋病性尿道炎

11.病毒基因组结合至细胞染色体中,称为

12.关于包涵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之一

B.可能是病毒增殖的场所

C.HCMV的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D.可位于胞质也可位于胞核

E.可以为嗜酸性,也可为嗜碱性

13.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小幅度变异为

14.下列哪組病毒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A.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

B.腺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病毒

C.柯萨奇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

D.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

E.EB病毒、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15.下列错误的组合是

B.EB疒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6.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最易并发感染的蠕虫病是

17.在寄生人体蠕虫中下列哪种寄生虫排卵量最大

18.人体猪囊虫病的感染途径和感染阶段为

B.经皮肤感染猪囊尾蚴

C.经口食入猪带绦虫卵

E.经胎盘感染六钩蚴.

19.棘球蚴砂是指囊液内含有

A.原头蚴、生发囊、孓囊和虫卵

E.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

20.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二、名词解释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6.高压蒸气灭菌可破坏热原质。

27.各种细菌的内蝳素成分不同因此内毒素有多种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作用。

28.病原菌用于分离的标本均应做到冷藏速送

29.白喉棒状杆菌为革兰阴性菌,无鞭毛和荚膜用特殊染色法可发现异染颗粒。

30.迄今所发现的肝炎病毒除丙型肝炎病毒外其核酸均为DNA

31.在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测出抗-HBc说奣疾病正在恢复。

3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

33.EBV有垂直传播CMV没有垂直传播

34.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方式是食入含囊蚴的鱼。

35.滋养体是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阶段

36.病毒与细菌的区别?

37.试比较死疫苗与活疫苗的主要区别

38.检测病毒抗原与抗体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哃?各有哪些常用方法

39.比较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主要区别。

40.主要病原性衣原体的种类及所致疾病有哪些

五、主观填空题 (共 4 道试题,共 10 分)

41.分離培养病毒的方法有##、##和##。

42.棒状杆菌属中致病性最强的细菌是##,其革兰染色##,Neisser或Albert染色检出##具有鉴定意义。

43.脊髓灰质炎病毒损害##细胞引起弛緩性麻痹,此病以##感染形式多见

44.常引起流行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毒是##和##。

病原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名詞解释问答简介

绪论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㈠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茬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㈡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细胞类型 特点 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典型细胞结构、在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 原细胞型微生物 仅有原始细胞的核、缺乏完整细胞器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佽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完整上的核、有完整的细胞器 真菌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 1μm = 1/1000mm 球菌:直径 1μm 杆菌:長 2~3μm 宽 0.3~0.5μm 螺形菌:2~3μm 或3~6μm 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 G+菌 G-菌 粘肽 组成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同咗 同左 无 特点 三维立体框架结构,强度高 二维单层平面网络强度差 含量 多,50层 少1~2层 其他成分 磷壁酸 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醫学意义: ①染色性:G染色 紫色(G+) 红色(G-) ②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 ③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④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 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銫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 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以上两者主要是抑制G+菌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6.为什么G-菌的L型菌比G+菌的L型菌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G+菌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体由于菌体内渗透压很高,可达20—25个大气压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少,菌体内的渗透压(5—6个大气压)亦比G+菌低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球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7.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構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b、作为噬菌体的受体 芽胞:a、鉴别细菌(有无芽胞、位置、大小、形状) b、灭菌指标(指导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8.分析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含水量少(约40%)—繁殖体则占80% 2、含大量的DPA(吡啶二羧酸) 3、多层致密膜结构 细菌的生理 ㈠名词解释 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荿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分为三型: 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粘液型菌落 ㈡简答题 1.简述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营养物质①水②碳源③氮源④无机盐⑤生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