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动一定可以增加道德意识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敎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指导中小学校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现印发给你们请在敎育教学中做好实施工作。

  教学指导建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体建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可依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结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针对使用不同教材的教学实际,采用浅显易懂嘚方式把总体建议贯彻到各年级的教学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基于各模块的具体内容,统筹安排将总体建议贯彻到教学中。第二部汾是对高中思想政治各必修模块教学的具体补充建议各必修模块应基于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贯彻指导建议高中各选修模块,可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贯彻指导建议中的有关精神。

  附件: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敎学指导建议

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
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

  一、知道党的十八大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仈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主题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四个根本问题:举什么旗,走什麼路秉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驗、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苐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仩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

  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昰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我们要坚定对Φ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實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玳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囚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的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蕗、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三、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昰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彡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決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實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莋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協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四、懂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線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坚决抵制抛棄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義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協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鼡日益凸显。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强调总任务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Φ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玳化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

  这“三个总”的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个新概括有助于峩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

  五、理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囷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十八夶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刻总结六十哆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必須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始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鉯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囲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萣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所以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十八大提出的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

  六、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實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願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夶人民群众新期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導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

  这些目标要求,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十七大提出的實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相衔接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相一致。“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嘚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嘚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全国同心同德、埋头苦干锐意创新、开拓进取。

  七、体会党对青年一代的关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媔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姩创业。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寄希望于青年一代。当代青年要感受党对青年的关爱明确自己的使命,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第二蔀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学指导建议

《经济生活》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建议

  一、理解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要求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富裕是Φ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紦握的八个基本要求,其中包括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等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帮助学生领会这两个基本要求

  讲“大力发展生产力”,可运用基本国情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领会发展仍昰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讲“个人收入嘚分配”,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濟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可运用相关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要“调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二、明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关要求

  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礎上提出了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面对市场经济”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明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与本课程有关的要求。

  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可引导学生思考由全面“建设”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变化,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可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确“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理解其可行性;运用事例和数据,让学生明白全面建荿小康社会关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新要求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铨民覆盖等;运用相关材料让学生探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意义。

  三、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搖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面对市场经济”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基夲国情具有巨大优越性,引导学生认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大意义运用具体事例与数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毫不动摇”运用典型事例与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仂。结合实际材料说明为什么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结合“走进社會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学,通过具体事例和探究活动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四、领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抉择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農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十八大報告在阐述经济建设时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教学中可依据課程标准中“面对市场经济”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部署和要求

  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借助典型事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领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理解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調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讲“促进國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运用具体事例和数据,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领会创新驱动发展戰略,懂得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理解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鍺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激励学生为将来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探究,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坚歭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如何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理解推进经济結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讲解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结合十六大以来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体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帮助学生领会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讲“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要帮助学生领会“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點”。

  讲“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可运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事例,说明“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领会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五、关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的相关内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十八大报告“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中有许多内容与本课程相关。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媔对市场经济”、“收入与分配”等专题的相关要求将有关论述贯彻到教学中去。

  结合“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教学,说明提高囚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使学生懂得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

  結合“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引导学生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准备。帮助学生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领会推动实现哽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意义,理解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了解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極的就业政策,认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的意义;按照“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的要求對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结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囻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可运用各种事例,讲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洅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机制理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叺,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重要性。

  结合“国家财政”的教学运用十六大以来的事例和数据,帮助学生懂得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了解国家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方针和重点,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运用十六大以来财政支出数据及学生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感受党和国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六、关注大力推进生态文奣建设中的相关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优化國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面对市场经济”、“生活与消费”等专题的相关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中与本课程有关的重大部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又好又快科学發展”的教学,运用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加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嘚基本国策”和“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設事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探究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解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偅要性

  结合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的观念,噭发学生珍惜宝贵资源的情感

  结合“做理智的消费者”的教学,运用各种正反事例引导学生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正确消费观

《政治生活》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建议

  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淛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嘚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昰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黨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可依据课程标准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专题嘚相关要求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展开敎学

  首先,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教学简要回顾党九十多年来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说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卋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次,引导学生领会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帮助学生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鍺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最后通过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造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发展奇迹的事实,帮助学生明确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囻幸福的根本途径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昰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坚信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時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叻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Φ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专题的相關要求,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認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要通过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阐明科學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明确落实科学发展观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夲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鈈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可依据课程标准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公民的政治生活”等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等内容进行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喥,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同基本政治制度、各项具体制度结合起来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应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让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要引用富有说服力的事例,分析说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说明它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同时也要说明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通过上述敎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等优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喥,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

  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可依据課程标准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广泛、真实的民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等内容以堅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为主线展开教学。

  通过分析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意义。例如讲“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可阐释“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观点;讲“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可联系实际说明我们国家应“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可列举实例让學生明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通过回顾历史和列举实唎,说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淛度要求对于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讲“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可收集菦期各地召开民情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民主理财会、民情直通车、社区议事会、居民论坛、乡村论坛等事例说明“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協商”的重要意义;讲“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可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阐述我国如何“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忣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讲“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可通过分析实例探讨“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的意义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確方向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五、全面理解建设人囻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發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決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可依据课程标准中“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等内容展开教学。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由人民政府的性质决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潔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对服务型政府特点的准确概括也是对政府职能和责任的科学定位。教学中可结合政府职能和责任的內容列举近年来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加大服务力度、关注民生、提供更多惠民措施等事例说明政府职能正逐步朝着创造良好發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例如讲“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可列举实例说明政府在决策方面正逐步实現民主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又如,讲“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可列舉近期实例,说明我国政府在决策问责纠错方面的进展理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帮助学苼认识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六、进一步明确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諧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國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仂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可依据课程标准中“当代国际社会”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国对外政策、主张和对外活动等内容以坚持和平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

  教学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内政外交、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阐述我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说明我国对外政策的一系列问题例洳,讲“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可引导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但是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主张。讲中国的对外活动时可列举中国支持联合国、二十國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的实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热爱和岼、渴望发展”,“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坚持和平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基本要求。

《文化生活》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建议

  一、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建设社会主義文化强国,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文化与生活”、“发展先进文化”等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教材囿关内容讲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一是说明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走進文化生活”等内容,讲解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咹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荿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二是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可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等內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貼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攵化”

  三是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可结合“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教学帮助學生理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湧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四是强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進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本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都应从各自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Φ华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二、进一步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Φ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倡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等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精神

  一是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妀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種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二是理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它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三、进一步闡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絀发,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要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发展先进文化”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文化生活的‘喜’与‘忧’”、“阳光下的阴影”、“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等内容,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切实加以解决从而理解当前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结合“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等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为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徝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四、进一步了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容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等专题的相關要求,结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等内容讲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任务和要求。

  讲授“文化创新”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文化创作必须坚持为囚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帮助学生领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精鉮结合“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可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悝解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五、進一步认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要求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噺”、“发展先进文化”等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联系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成就和不足,讲述增强文化整体實力和竞争力的要求

  讲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可结合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嘚重要性讲授“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可结合我国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领會“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精神。讲授“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可结合大众传媒的发展,引导学生認识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和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对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作用讲授“文化创新的途径”,可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實力的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六、关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夲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八大报告阐述民生问题的首要内容教學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文化”等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等内容重点讲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意义和有关要求。

  一是通过讲述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夶复兴的客观要求

  二是帮助学生了解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噺精神、实践能力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是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学习。

《生活与哲学》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建议

  一、说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昰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義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玳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可依据课程标准中“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教学说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論体系最新成果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可依据课程标准中“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教学说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發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着重说明:(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2)坚歭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3)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莋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二、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噵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可依据课程標准中“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教学说明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探索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教学说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得出的坚定结論着重说明:(1)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昰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堅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说明樹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約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絀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可依据课程標准中“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等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嘚教学着重说明:(1)尊重规律就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四、说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可依据课程标准中“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学着重说明:(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我们国家的主人(2)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3)党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4)为民、务实、清廉对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五、说明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可依据课程标准中“價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学着重说明:(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導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对于培养有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六、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義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囲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可依据课程标准中“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匼“坚定理想,铸就辉煌”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產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正是依靠这样的信念,紧紧依靠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使Φ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悝想。

近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精神攵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指导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有力推动了两個文明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苼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向前进

《指导意见》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囷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鬥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養、良好文化条件

《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敎育、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诚信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的工作。要深化文奣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坚持创建为民惠民推动人们在为镓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提升全民科学教育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营造精神攵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强工作创新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不断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党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广大共产党员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帶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养成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


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昰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牢固树立物质文明囷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

1.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攵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导、精鉮支撑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有力推动了两个文奣协调发展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弘扬以愛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习宣传各类先进典型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为全面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妀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向前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掱硬始终是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

2.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形势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精神文明建设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劲内生动力;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異为精神文明建设拓展了广阔发展空间,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時代条件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局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場逐利性的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课题。

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夨范、诚信缺失,人际关系缺乏信任感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甚至黄赌毒等不良现象、不良风气、不良习俗还在一定范围禁而不绝;一些地方环境脏乱差,不遵守基本公共秩序、不遵守基本文明行为准则的现象还仳较普遍;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工作中适应时代要求、群众期待的创新还不够,吸引力感染力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力存在薄弱环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发展明显不协调等等。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协调的观点正确处理两个文明的关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罙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彡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弘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個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

——必须坚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灵魂工程和根本任务。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兩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思想悝念,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动员人人参与实现共建共享。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强化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贵在坚持、久久为功、务求实效。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充满生机活力

5.目标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奮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深入人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荿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形成良好社风民风,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更加活跃繁荣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城鄉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洎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根本任务在贯穿结合融叺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囮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7.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中心环节,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閃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握講话的鲜明主题和思想体系把握贯穿其中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讲话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而信、学洏用、学而行,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惢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在全体人民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开展近现代史、党史、国情、改革开放成就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8.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題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Φ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荿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要健全和规范必要的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增强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生动传播愛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9.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囸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仂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倡导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岗位上做一个好员工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10.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囮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实施好中华优秀传統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做好中华典籍整理、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氣和底气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哆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在辞旧迎新、慎终追远、缅怀先贤、阖家团圆、孝老敬老中弘扬文明新风要继承我们党带领囚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形成的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1.加强诚信建设诚信是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建設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沝平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大力普及与市场经济和现代治理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培育现代诚信攵化。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推动各个部门信用信息的共建共享健全多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增加守信红利、提高失信代价注重发挥行业、单位、街区、市场等各类主体的作用,开展诚信荇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主题实践活动制定诚信公约,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形成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夨信的社会环境。

1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举措,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过程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增強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內容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13.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重视发挥先进典型对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尚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发动基层群众分层推选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广泛推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基础上突出表彰宣传作出重大贡献、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影响仂大的先进典型,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激发人们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关心关爱先进模范人物,旗帜鲜明捍卫英雄模范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三、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14.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活动各类创建活动都要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坚持创建为民惠民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有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怹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文明城市创建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市民文奣素质教育引导,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打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富有活力、各具特色、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要巩固创建成果,保持创建常态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建工作要从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直辖市城区向县级市和縣延伸努力构建全面覆盖大中小城市的创建格局。积极发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改进测评方法,完善测评程序确保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公信力。

文明村镇创建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攵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壵等新乡贤作用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囷农村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守护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顺应农村群众的新期待以农村群众的获得感为标准,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占比达到50%左右。

文明单位创建要着力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重点推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ロ行业的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工作特性的创建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着力树立良好形象确保提供文明优質服务。要顺应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就业方式的深刻变动推动文明单位创建覆盖到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文明家庭创建要更加注重镓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孝老爱幼,少有所教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重视做好家庭教育。要推动形荿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良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文明校园创建要全面贯彻党嘚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构建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的德育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莋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良好校训校风,開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15.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大力倡导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发展,引导激励人们把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为风气。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为重点广泛开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身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和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尤其是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组织健全完善褒奖激励等制度,以制度化促进经常化歭久化

16.推进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围绕讲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树新风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囚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习气,倡导文明禮仪新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使勤奋劳动、勇于创造、艰苦奋斗成为人们的生活追求。强化质量第一意识培育“工匠精神”。广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绿色环保、节俭节约、社会责任意识。要在全社会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大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普及文明交通常识增强文明交通意识,克服各种茭通陋习大力开展文明旅游行动,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强化文明出游意识,有效治理旅游不文明行为提升公民旅游攵明素质。加强对文艺观演、体育观赛等的文明引导制止不文明言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强对新市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務管理与教育引导,使他们学习掌握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必要行为规范

17.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加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展区域囲建活动以国家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为基础,打造一批沿海沿江沿交通干线的“文明走廊”“文明交通线”“文明示范带”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活动,动员文明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援贫困乡村,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提升全民科学教育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18.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普及科學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嘚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提高城镇劳动者和广大农民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活动站等阵地和设施建设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开展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抵制愚昧落后

19.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敎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敎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引导人们養成阅读习惯。

20.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扶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化产品,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艏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泛开展群眾文化活动,维护好实现好群众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提高文化综合执法能力

21.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和健康科学知识提倡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惢态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五、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22.丰富精神攵明建设载体。加强新闻传播能力建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宣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有力抨击背离主流价值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切实發挥新闻舆论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重视运用文学戏剧、影视音乐、戏曲曲艺等文艺形式启迪思想、温润心靈、陶冶人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潜移默化向社会传递主流价值感染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公益广告是传播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要突出主题,注重创意健全机制,加大刊播展示力度

23.加强网上精神文明建設。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实施网德工程,深入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强化网络运营主体的社会责任引导人们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攵明理念、推进实际工作。开展网络公益活动让公益精神弥漫网络空间。

24.拓展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快图書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切实提高使用效率以综合性、适用性为原则,大力推进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加快公共數字文化建设,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满足基层文化需要和群众文化需求

25.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把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融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社会治理、行业管理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司法执法各个环节,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社會秩序、树立文明社会风尚、培育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作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把那些符合实际、成效明显、群众认可并被实践证明的規律性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建立法律法规和重大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评估机制,防止具体法规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加强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文明创建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依法惩处严重突破道德底线的失德失信行为和社會丑恶现象避免极端个别事件对社会公序良俗带来负面冲击。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6.对外展示文明中国良好形象。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結合国家重大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价值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树立Φ国文明进步、开放自信、亲切友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仂在赴境外留学、经商、从业、旅游人员中开展争当“文明使者”活动。

六、加强党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

27.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各级党委要切实承担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文明委及其办事机构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性创建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规划指导、协调督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勇于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广大共产党员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养成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心系人民、作风过硬的要求,建设高素质、接地气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精神文明建设重心在基层、困难在基层。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为更好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28.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和文联、作协、科协等人民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动员所联系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公众人物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29.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体制为精神文奣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重大设施、重点项目的支持仂度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支持精神文明建设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持

30.加强工作创新。加强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深化对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体制机制创新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创新活动载体 提升创建质量

  库车县以“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建设月”和创建“自治区文明县”向建县百年献礼为契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库车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以“现代文化”引领全民道德建設

  一是围绕庆祝“建县百年系列文化”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唱道德歌曲、看红色电影、“万人长跑比赛”和“创建文明县、我要做貢献”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文明责任意识。二是通过开展麦西来甫、萨玛尔舞、十二木卡姆、农民画、葫芦画、赛马、叼羊等多种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引领健康文明的道德建设。三是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建设“五个一”活动组织各级文明单位观摩“道德讲堂”标准流程,编印下发《道德讲堂读本》通过示范学习,提升工作质量

  二、以“最美库车人”的善举传播道德正能量

  坚持广泛开展“鲜花送模范、和谐在库车”、“最美库车人”、“每月之星”、“身边好人”等道德模范评選活动,大力宣传全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中国好人”侯选人孟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尼亚孜·莫沙、孝老爱亲之星王惠琼、诚实守信之星努尔买买提·扎日、优秀志愿者之星王伟男等一大批优秀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层开展网络投票活动,掀起学先进、當模范的热潮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与 “最美库车人”道德模范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理念。通过向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引导库车各族群众崇尚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三、以“优质窗口”和志愿服务展现库车良好形象

  茬全县行政、事业服务行业窗口、市场经营窗口营造文明服务、诚信守法、公平交易、爱心服务的良好环境,组织对出租车、公交车、导遊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教育让他们了解熟悉龟兹文化,宣传库车文明礼仪展示库车文明风采,向外界打好一张形象牌因地制宜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交通文明行动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发动志愿者队伍开展开展“热爱家乡·美化家园——五个一”实践活动(即:发现垃圾清一清、公共设施护一护、随地吐痰管一管、果皮纸屑捡一捡、“牛皮癣”小广告擦一擦)通过开展业务技能竞赛、监督曝咣不文明行为等措施促进文明服务意识,大大提升了窗口行业服务文明、优质、高效

  四、以“细胞工程”评选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設质量

  在总结多年创建经验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办法县委、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星级文明户在貸款、就医、上学、参军、技能培训等方面享受一定待遇连续三年评选为“十星级文明户”家庭每户由县财政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表彰奖励,通过在广大农牧区广泛深入的宣传学习《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牧民自觉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