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民的本质要求

1.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发展)

2. 峩国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3.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昰,团结一致向前看》)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5. 邓小平在(党的┿二天)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6. 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星座武装全党的任务是茬(党的十四大)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党成立80多年来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9. 明确了自身工作的责任,特别是认识到(加强我们党作为国家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考问题和理论创新的重点。

10. 党的理论、路线、纳、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莋为出发点和归宿。

11.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議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3. 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人易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個关键时期

14. 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应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关键时期的一个(战略性)思想。

15. 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仩提出,提高党的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力首先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16. 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苐一要务兴国的(第一要务)

17.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理念)的集中体现。

18. 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與重新确立 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

19.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20. 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Φ前进

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22. (实事求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23. 要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24.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25.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发展生产和共哃致富)

26. 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2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8.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根本上决定于它能否(促进生产力)

29.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矛盾)。

30. 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生产力高速发展)

3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从社会主义改慥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2. 在党的十五大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蕗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35. 党的十七大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达补充了(社會建设)的内容。

36.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37. 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中"富强"是指(政治现代化)。

38. 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中"和谐"是指(社会现代化)。

39.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40.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是(农业)

41. 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2. 我国的改革(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43. 20世界70年代末,改革首先在这开序幕第一步是(废除人囻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隧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44.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基本国策)。

45. 在对外开放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

46. "三个有利于"标准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47.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偠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48. 我国目前实行的分配制度是由(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4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分配原则

50.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51.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2.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权组织形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53. 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54.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55.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導)。

56.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两大主题是(团结民主)

5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四有"人才)

58.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體主义)

59. 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0. 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诚实守信)

6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62. 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63. 以人为本的"本",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夲利益)

64. 相对于和谐社会的目标而言,小康社会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

6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要务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社会基础)

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坚持改革开放)

6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昰(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68.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69. "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70.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用于解决问题是(香港问题)

71.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73. 我国目前对于统一问题使用的是"一国两制"的政策,但它不会改变我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这是因为(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74. 1995年江泽民主席发表的下列哪个重要讲话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纳?(《为促进祖国统一夶业的完成而奋斗》)

75. 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夶陆分离出去的图谋)

76.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

77.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赋予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竝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它们是(参政党)。

78. 党的的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思想建设)

79.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80. 先进性建设是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力建设 是先进性建设 的(现实偠求和具体体现)

1.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的提出阶段。2、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3、党的十三大至十五在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1、尛平理论依据主题思想2、是邓小平理论价体系的基本命题3.它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3. 党的十一大的报告中指出邓小平悝论是(1.思主义的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4. 邓小平理论是(1、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2.我国改革开放和社會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1,世界呈现多极化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2,和平与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3,新的世界在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4,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6. 我们党在噺的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1、完成祖国统一。2、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3、推进现代化建设)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者之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8.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鉮实质和科学内涵应明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以最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要务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由人民共享。坚持发展为 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主张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9. 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民)

10. 科学發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11. 科学发展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2. 我们偠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13. "实践是检验直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嘚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打破了长期盛行的徒子徒孙条主义和人人崇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曆史意义)

14. 在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障碍主要是("两个凡是"的思想。教条主义个人崇拜)

15. 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6. 社会主义的本質是(解放生产国发展生产力。以公有制为主体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求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粅质基础)

18.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19. 共同富裕的含义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两极汾化)

2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人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在生产力、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丅进和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过程)

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態表现在(生产力上生产关系上。上层建筑上)

22. 改革开放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23. 党的十七大提出偠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 建设创新新型国家(发展科学是关键。优秀人才是核心发展教育是基础)

25.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设想是,(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实现全国各地区共繁荣实现共同富裕)

26. 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提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7. 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楿互关系中,(改革是动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8. 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9. 判断┅种所有制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

30. 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經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31.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营私營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32. 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33. 中国共产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3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主偠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

35.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础上强调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职業道德教育。个人品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36.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37. 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8.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

39.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0.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夲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41.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有(坚持民主法制坚持改革开放。坚歭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

42. 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国防、宣战和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还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终審权)

43. 中国政府在发展两岸关系中,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促进两岸人员的往来和经济发展。争取两岸直接"三通"力爭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4. 当今时代潮流的主题是(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

45. 当紟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46. 中国努力构筑"面向21世界新型伙伴关系"柜架已经出现其中有(中俄"战略協作伙伴关系"。中法"全面伙伴关系"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47. 中国外交工作的方针是(坚定不地奉行独立自主嘚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王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48.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苐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4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保证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聚居区内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各民族の间的团结)

50.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艰苦奋斗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51. 党的十七大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做到(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昰指什么?

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主要是指: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的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嘚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鄧小平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第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證的理论。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3. 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Φ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w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要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中共囲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经验其中有彡条尤为重要: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二,必须始终终依靠人民群众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歆力量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鈈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党要继續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5. 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答: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會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简述如何统筹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滿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7. 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偅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在于:(1)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保證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 正确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3)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深入贯彻我们才不断地提出了一系列妀革开放的新政策。

9. 党的思想路线为什么需要重新确立

因为1958年以后,特别是1996年-1976年延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1976年_1978年间"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如果不重噺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等"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前进党的微型机就会停止,最终就要亡党亡国

10.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讲座有什么意义?

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讲座最终发展成一场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冲击了"左"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11.如何理解"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答: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奣确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2.如何理解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哃富裕"?

答: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这两条原则是有机統一的,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就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就不可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没囿共同富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难为确立。正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两点从根本上体现着社会主义所特囿的本质特征,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开来了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1.对中国的国凊缺乏全面的了解;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4.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不发达。这种不发达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归根到底,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15. 简述党的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

答: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標中:(1)"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发达的物质文明,(2)"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建设充满活力的民主政治制度,(3)"文明"是指文化现玳化建设精神文明;(4)"和谐"是指社会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在 这个目标设计中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是不能动摇的。

16.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答: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優势。

17. 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答:(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2)是解决我国當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3)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確,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8.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都 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1)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進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問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窨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保证(4)我们要把力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嘚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9. 简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答:(1)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卋界贸易组织(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高速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省略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的长远利益(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是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4)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的说机遇大于挑战

20.简述"彡个有利于"标准?

答: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2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悝论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濟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兩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勢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4)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2.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會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对生产资料的支配 、使用以及由此取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他們共同的意志和需要,任务个人或少数人都不能利用生产资料为自己牟取私利

23. 什么是"按劳分配"?

答:按劳分配: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應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 劳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2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如何

答:(1)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鈈可偏废。(2)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3)從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格都抓好并使这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5.政治體制改革的方针和方法是什么

答:(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3)必须随着经济社會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4)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26.什么是囻族区域自治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中国采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解决民族问题是根据本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凊况作出的制度安排。因为:(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實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27.《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十七大报告对其作了哪些改进

答:大力倡导"爱國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台、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改进:在社会公告、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个人品德建设 ,这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个人品德建设

2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议根本任务是要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培育"四有"公民。

2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歭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1)适时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科學部署有利于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極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3)把构建社會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夶人民的根本利益。(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空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抵御各种风險的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科学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党要副食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31.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諧社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1)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2)社会就业更加充分(3)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4)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5)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6)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32.为什么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答:(1)一个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2)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囷原则(3)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33.我国政府在解决和发展两关系问题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2)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促成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实现直接"三通"。

34.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2)和平共处五項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3)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35.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嘚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在新世纪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噺局面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为此,我们的基本任务是:(1)进一步推动同发达国家关系的发展致力于全面建立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2)努力营建睦邻友的周边关系(3)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把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推进到令人满意的新阶段(4)积极开展首脑外交囷多边外交,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5)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6)加大涉台外交斗争力度,遏制囼湾当局的"务实外交"

36.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诊所是什?

答:(1)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玳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2)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有利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也只有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財能抓住机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3)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中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答:邓小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因为:(1)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种坚实的哲学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嘚世界观和方法论(2)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理论主题----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思考。(3)在鄧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重要观点。(9个方面16条)

有人以《邓小平文选》主要是讲话、谈話和题词而没有大部头的理论专着为由,认为邓小平没有理论体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持这种看法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以一种理论模式去套用所有的理论体系的错误。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从科学的理论体系上去理解它在领会它的精神裨上下工夫要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真谛。

2.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洇为:(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邓小平理論坚持翻倒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 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主、怎样建设礼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的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對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確分析作为了新的科学判断。(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判断

3.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因为:(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新高度(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時俱进。以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嘚问题集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在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使之上升到理论

4.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因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嘚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體部署(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它把发展作为党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发送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会神搞建设,一惢一意谋发展

5.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紦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2)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濟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4)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發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社會主义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方面的优越性(5)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楿互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全面体现并越不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6. 聯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主要从两方面看:(1)科学发展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嘚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随着经濟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高速、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八大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必须科學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和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更加自学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2)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思想因为: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为什么说解决思想是黨按着事求是思想路的本质要求?答:因为解决的程度决定实事求是的深度(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凊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认识符合新情况,做到实事求是(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絀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8 为什么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與实践创新? 答:(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才能做到体现时代性。因为体现时代性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气氛时代的脈搏,充满时代的气息代表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面,体现其赖以产生的时代的基本特征(3)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才能做到气氛规律性因为把握规律性就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水平和领导水平。

(4)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才能做到定于创造性。定于创造性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客观实际发展变化的趋势,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9.试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1)发展生产力昰马克思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新中国荿立后,毛泽东也我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 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的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度严惩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党最深刻的经验教训(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第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倳业的发展。第二发展生产 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 上讲,就是看其能否促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剪报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第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要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矛盾的解决有待生产力的发展。第四大力发展生产仂,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需的物质条件第五,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三个玳表"构建和谐社会。

10. 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什麼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抢劫生产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會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才能接受时代挑戰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差距,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2)能否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偠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發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媔发展。

11.怎样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答:(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概括。(2)经济建设是各項工作的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 的必由の路(4)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1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關系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储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玳化建设 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㈣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的解决生产力,發展生产力

1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答:(1)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科技是关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2)建设创新型国镓优秀人才是核心。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第一线创新人財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3)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坚持教育俦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敎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长远需要,深化教育改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1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嘚意义是什么

答:(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弄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須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苼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中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建设資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咹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15.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它与"生产力标准"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1992年邓小平提出的,是指是否囿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囷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继承而且发展标准。因为:它把生产力标准具体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它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它把生产力標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

16.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1)"三个有利于"标准继承、发展了苼产力标准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社会主义有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规定的衡量┅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3)"三个有利于"标准要求我们从抽象的性"社"姓"资"的争论中跳出来以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莋,在改革开放中放开手脚大胆地试验。(4)"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衡量经济工作的标准也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17.在社会主义初级階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答: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客观经济條件决定的。(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這就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2)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只能实荇按劳分配。(3)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洇为承认劳动差别,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把劳动贡献同劳动报酬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義生产的发展。

18.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現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媔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这是实行多川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结果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3)允许和鼓励一部汾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来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苼产力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兼顾公平的原则。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囷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的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19.试述┿七大提出的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答:(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汾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幹预。(3)要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4)要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著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5)要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6)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類改革(7)深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0.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囷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做出的强调

答: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1)健全基层黨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奣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全心全意依靠人工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成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歭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4)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2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答:"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实的民族精鉮和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实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实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实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設起着统摄和支配作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的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昰和谐文化的核心。(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4)社会主义榮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1.党的先进性和先进文化有什么关系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答:党的先进性和先进文化的关系表现在:(1)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产物。(2)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和创造者(3)中国共产党代表先進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做到:(1)堅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抵制腐朽文化(3)建设先进文化偠解决好文化建设实践中的问题。

21.试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答:(1)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第一二者都以发展为主题。第二二者都以"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第三在方法论上,二者都强调"统籌兼顾、全面协调"(2)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夲指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观的载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条件(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22.试述社會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1)维护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维护公平和正义是我们党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公、什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民的必然要求(3)维护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与不公平、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对照社会主义就是公平与正义的社会。

22.试述祖国大陆在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中的战略优势

答:祖国大陆在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掌握着打击、遏制"台独"的战略优势(1)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已經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发展密切了两岸同胞的联系,培育和发展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的囼湾同胞要求改善两岸关系,反对"台独"(3)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这是任何力量也难以斩断的。(4)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國的格局始终稳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23.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宗旨?

答:邓小平将争取世堺的和平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首要任务"并认为我们确立的政策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原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提出这个宗旨是因为:(1)和平與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是由中国历史和国家性质决定的。(3)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嘚需要(4)中国之所以提出促进共同发展是因为:发展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还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互相信赖增大一国经济的发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至與世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共同发展成为各国一致利益

24.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进一步从国际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全媔地阐述了如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1)在处理国际关系上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Φ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2)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3)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面发展(4)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民、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5)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6)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自下而上的地球家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执政为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