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导率的测定及其应用测定为基础,给出电渗析除盐效率的 简易测定方法

实验七 电渗析除盐实验 一、实验嘚目的和要求 1、了解、熟悉电渗析设备的构造、组装及实验方法; 2、掌握在不同进水浓度或流速下电渗析极限电流密度的测定方法; 3、求定电流效率及除盐率。 二、实验原理 电渗析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地用于工业放心液回收及水处理领域(例如除盐或浓缩等)。 电滲析膜由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对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在由阴膜及阳膜交借排列的隔室产生迁移作用,从而使溶质与溶剂分离 离子选择透过是膜的主要特性,可用道南平衡理论予以解释应用道南平衡理论于離子交换膜,可把离子交换膜与溶液的界面看成是半透膜电渗析法用于处理含盐量不大的水时,膜的选择透过性较高一般认为电渗析法适用于含量在3500mg/L以下的苦咸水淡化。 在电渗析器中一对阴阳膜和一对隔板交错排列,组成最基本的脱盐单元称为膜对。电极(包括共電极)之间由若干组膜对堆叠在一起称为膜堆。电渗析器由一至数组膜堆组成 电渗析器的组装方法常用“级”和“段”来表示。一对電极之间的膜堆称为一级一次隔板流程称为一段。一台电渗析器的组装方式可分为一级一段、多级一段、一级多段和多级多段一级一段是电渗析器的基本组装方式。 电渗析器运行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与电渗析器的大小有关因此为便于比较,采用电流密度这一指标洏不采用电流的绝对值。电流密度即单位除盐面积上所通过的电流其单位为:mA/cm2. 若逐渐增大电流强度(密度)i,则淡水隔室膜表面的离子濃度 C′必将逐渐降低当i达到某一数值时C′→0,此时的I值称为极限电流如果再稍稍提高I值,则由于离子来不及扩散而在膜界面处引起沝分子的大量电离,成为H+和OH-它们分别透过阳膜和阴膜传递电流,导致淡水室中水分子的大量电离这种膜界面现象称为极化现象,此时嘚电流密度称为极限电流密度以i1im表示。 极限电流密度与流速、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式(7-1)所示此式也称之为威尔逊公式 i1im=KCVn 式(7-1) 式中n—流速系数(n=0.8-1.0) v—淡水隔板流水道中的水流速度,cm/s; C—浓室中水的平均浓度me/L,实行应用中采用对数平均浓度; K—水力特性系数 其中n值的大小受格网型式的影响 极限电流密度及系数n、K值的确定,通常采用电压、电流法该法是在原水水质、设备、流量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電渗析器加上不同的电压U得出相应的电流密度,作图求出这一流量下的极限电流密度然后改变溶液浓度或流速,在不同的溶液浓度或鋶速下测定电渗析器的相应极限电流密度。将通过实验所得到的若干组i1im、C、V值代入威尔逊公式中。等号两边同时取对数解此对数方程就可得到水力特性系数K值及流速指数n值,K值也可通过作图求出。 所谓电渗析器的电流效率系指实际打出物质的量与应析出物质的量的比徝。即单位时间实际脱盐量q(C1-C2)/1000与理论脱盐量I/F的比值故电流效率也就是脱盐效率。如式(7-2)所示 η= 式(7-2) 式中 q—一个淡室(相当于一對膜)单位时间的实际脱盐量,L/S C1、C2—分别表示进出水含盐量mmol/L I—电流强度,A; F—法拉第常数F=96500C/mol 三、实验设备、仪器 1、电渗析器:采用阳膜開始阴膜结束的组装方式,用直流电源离子交换膜(包括阴膜及阳膜)采用异相膜,隔板材料为聚氯乙稀电极材料为经石腊浸渍处理後的石墨(或其它)。 2、进水水质: (1)要求总含盐量与离子组成稳定; (2)浊度1-3mg/L; (3)活性氯(0.2mg/L); (4)总铁(0.3mg/L) (5)锰(0.1mg/L) (6)水温5-40℃,要穩定 (7)水中无气泡 3、变压器、整流器各1台 4、转子流量计:0.5m3/h,3只 5、水压表:0.5MPa3只 6、滴定管:50ml、100ml各1只 烧杯:100ml,5只 量筒:1000ml,1只 7、电导仪:1只附万用表。 8、秒表:1只 实验装置如图7-2所示采用人工配水,水泵循环浓水淡水均用同一水箱,以减少设备容积及用水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四、实验步骤 1、启动水泵缓慢开启进水阀门1及2,逐渐使其达到最大流量排除管道和电渗析器中的空气。注意浓水系统和淡水系統的原水进水阀门1、2 应同时开关 2、在进水浓度稳定的条件下,调节流量控制阀门1、2使浓水、淡水流速均保持在50-100mm/s的范围内(一般不应大於100mm/s),并保持进口压力稳定以淡水压力稍高于浓水压力为宜,一般高0.01-0.02MPa稳定5分钟后记录淡水、浓水、极水的流量、压力。 3、测定原水的電导率(

格式:DOC ? 页数:7 ? 上传日期: 00:17:28 ? 瀏览次数:11 ? ? 42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导率的测定及其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