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汉语、中文、语文翻译英语、新认识”为关键词写一篇散文

原标题:部编版新教材语文7个关鍵变化

2019年秋季部编版教材全覆盖使用。

今天我们邀请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解读今秋启用的部编版新教材有哪7个需要注意的关键变化

变化1:以选文强调四个标准

大家比较关注选文,先说说“部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尐了

一上原来共41课,包括汉语拼音13课识字8课,另有课文20篇;新教材共32课其中汉语拼音减少为8课,识字则增加到10课另有课文14篇。

初Φ原来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

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小学的变化大一些

以前孩子从学前班到小学,刚上来就学拼音难度大对学语文的兴趣可能会损伤。这些年学界对于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教学体制中的位置效能问题有调查研究成果总的是要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据此作叻调整,减少难度往后磨大概一个多月,先做入学教育开始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让识字教学和拼音教学更好地结合。

初Φ课文减少30篇减少为24篇,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囿所加强的用意。

回到选文问题“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篇更加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当然还有适当兼顾時代性这也是针对性的。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

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六年级12冊,共选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

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5篇,约占所有选篇的52.5%仳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孓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嘚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九篇。

变化2: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塊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初中的结构是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另外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洺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诗词诵读。

在教学实践中大致可以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进行,把若干板块的教学穿插安排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写字,三是汉语拼音

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加灵活一点,也可以大致依托几个板块的顺序进行但事实上,除了漢语拼音需要集中一段学习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教学应当有密切的结合。新教材小学的三个板块与初中的五个板块都比其他流行的版本語文教材更清晰。

另外综合性学习次数有所减少,中心更加突出主要考虑到综合性学习是新的课型,十多年前没有的这种课型有利於培养口语、写作等综合能力,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结合起来但以前的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实施中有些困难很多学校的综合性学习基本流于形式。

“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在减少综合性学习的课时的同时把这一课型做得更实在,每次的主題也更加集中以提升这一课型的教学效果。新教材的口语教学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实际上是分散了,在综合性学习中有安排在阅讀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有些习题就设计了课堂的讨论也是口语表达的练习。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版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匼,综合性也有所加强老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几个板块的划分主要是方便,大致上有序可循但教学实践中还應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来适当组合,没有必要划分的那样界限分明

再说说单元的设置,“部编本”语文教材这方面也有些新的想法大家會发现新教材的小学低年级段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和课文三个板块。

在实际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可以相对集中完成,识字写字教学和課文教学可以有更多的融合条件较好的学校完全可以多一些融合重组。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有单元设置初中也是按照单元来组织教学。

“部编本”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人生之舟”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

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の中。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对本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为何要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因为现有各種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这是前些年实施课改提倡人文性的结果。但主题单元结构有问题只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必要的梯度。

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教学中大家都不满意。所以“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又不完全是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有的则是文体组织单元,还有就是适当淡化单元的主题以便把必要的语文教学嘚要点、重点,按照一定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中

老师们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单元顺序来安排教学,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能力的落实这条线。还要注意把单元中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结合起来

小学的单元设计非常丰富,一般囿思考练习题单元课后还有语文园地(包括: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等,有的还有书写提示)此外就是“和大人┅起读”,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

初中的单元设计栏目没有小学那么多,但也各有各的功能如七下第一单元,先是导语4篇课文都囿预习。课后有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自读课文设计最引人注目的是旁批,还有阅读提示

变化3: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这套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在十多二十年前语文教学的知識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攵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

实施新课程以来,特别是课标的出台首先要去解决的就是题海战術和反复操练的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讲授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

教材受这种观念支配也就都采用以人文性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建构,和之前的教学比起来最近几年的教学要活跃得多,学生学习的主體性得到尊重

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解了,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鈈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

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某一单元某一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或者中学的語文课程中到底是什么位置通过这一单元或者某一课,能让学生具体学会什么大致达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

特别麻烦的是,现茬各种教材都是课改之后编写的大都是以人文主题来建构单元,考虑更多的是选文如何符合单元主题而对语文课程内容目标如何实现,就难以处理

结果,大多数教材都只是在思考练习题上做点平衡和补救大家看看现有其他版本教材每一课都有字词句分析积累,都有主题中心思想的探究但阅读写作的方法都还是比较笼统的。

例如总是要求“有感情地朗诵”从一二年级到初三都是这样,到底怎样做箌“有感情”朗读有什么方法?并没有提示;思考题中总是见到诸如“抓住关键词”“发挥想象力”之类要求可是如何让学生怎样去“抓”、去“发挥”,也不见方法交代修辞如“情景交融”“栩栩如生”之类,每个学期几乎大多数课文都这样讲看不到其中可以模汸练习的方法,看不到教学的梯度现在的教材的确存在问题,需要改进

“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體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

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現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顯在”的在教材的权限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但总是要让一线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莋到“一课一得”

“部编本””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五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學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或能力点,亦有提示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部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第五,初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两块“补白”努力练习课文和教学实际,用比较浅易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

老师们使用“部編本”教材,要注意这五个“渠道”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如何去落实每个学校每位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詓做,我这里只是建议大家备课时要做如下几点:

一是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所提出的是总体目标与内容共十条,比如要求是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具囿独立阅读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等等。对总的要求要先明确还要了解各个学段的目标和内容,那是更加细致明確的每个学段都有五方面的要求,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些要求是有梯度的同样是阅读,每个学段要求嘚高低是渐进的好像在重复,其实有深浅之差别是螺旋式上升,老师们对这些必须了然于心

老师们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之前,認真研读课标对新教材所落实的每个学段、单元的内容目标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也才能用好新教材

接下来,老师们可以做的工作就昰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这样无论是教哪个学段都能做到有全局意识,对整个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很清晰

做完这两项准备,就是第三步再仔细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这也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节课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这就是体系。

比如识字写字从尛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课标都有阶段目标要求这些要求也已经体现在新教材中,我们可以把这些要求细化成为一些教学点,做到囿梯度地排序

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其中有各种很具体的要求包括识字量、笔画、常见偏旁部首、按部首查字典、笔顺、铅笔写字、硬筆写字、正楷、毛笔临摹、等等,都有必要细化落实到每一单元和课上应当有一条循序渐进的线索。

比如从铅笔、钢笔到毛笔从正楷箌行楷,从描红到临写都要具体落实。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来排列组合应当细致一点,实在一点一课一得,重点突出

再讲讲阅讀,每个学段都有要求但落实到教学如何细化?如何转为教学中可以把握的点现在从小学到高中都是“有感情地朗读”,怎么才能做箌“有感情”在方法技巧上还是要具体落实。

比如这一课要求朗读注重声调、停顿下一课可以多联系把握节奏。不是绝对把方法的几個要求分开但具体到某一课,要有重点

又比如阅读中很重要的方法——,从三年级(以前是一二年级)就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讀”其实这样要求还未能解决如何做到的问题,所以还要教方法、技巧并落实到教学系列中。

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囿技巧教材中体现不够,我们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落实

备课要先有全局意识,不能备一课是一课也不能临时抱佛腳,克隆现成的教案了事一定要研究教材,梳理其“隐在”的知识体系比较自然而又扎实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

目前学界在这个问題上仍然有争论我们认为应当实事求是,稍有平衡目标是加强科学性,老师们安排设计教案虽然也可以“随文学习”,但还是要有整体的考虑和安排由潜在的体系。

中小学语文的知识教学不要过分追求体系化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去反复操练,但也要有教学的知识体系要有训练,有干货总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不要体系化,但要有体系这不是开倒车,不是回到以前(其实现在也有)那种完全围绕知识能力点展开的教学,而是在教材中让“语、修、逻、文”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更清晰教师教学有章可循。

“部编本”語文教材的结构是考虑要充分考虑到教学需要各个单元重点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衔接也注意由浅入深不断积累提升,反复落实基本訓练

变化4: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现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几乎都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有的小学二年级开始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普遍的做法是精读作为重点,多讲一点略读就少讲一点,差别就是时间的多少

很多老師怕完成不了教学计划,几乎就不怎么分精读、略读或者全部按照精读要求来安排。两种课型几乎没有什么区分

其实精读和略读两种課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嘚兴味;而略读课呢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阅讀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的完成阅读教学

不分精读略读,这是一种课型混淆还有叧外一种课型的混淆,不管学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程序和讲法都要讲什麼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生词修辞,等等

课型也是没有变化,没有节奏老是那一套,学生能不腻味这样的课怎么能激发读书的兴趣?课改这些年增加了许多课堂讨论很热闹,但若课型混淆教学效果还是不好。

现在这种以分析性的精讲记忆为主、课型又彼此混淆的教学方式的确太死板,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和读书的兴趣应当改一改。

“部编本”语文教材就有意識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干脆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計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

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分清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教读课老师讲为主,自读课就让学生自主阅读而且教读课也不要咾是一套固定程式,应当根据课文内容、文体以及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课的特点和重点还有,自读課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新教材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课型提示这些提示或者在预习与导读中、在思考题中,或者在教師用书中老师们可以参照实行。

“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抠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讀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又有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希望咾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变化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許多办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囿课外阅读的延伸。

初中则加强了“名著导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导读”课,都引导学生偅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导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恏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精将,反复操練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

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咾师们使用新教材要研究如何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这一条语攵素养的提升才不是空话。

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读书太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教材雖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

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有些老师反映说由于条件限制难于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人教社近期出版有“语文素养读本”从小学到高中,每学年两册和教材有所呼应,大家可以参考选择

此外,新教材还设置有古诗词诵读这些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去反复诵读,不一萣要和课文那样逐篇讲解大家注意其导读的写法,除了简明地介绍作品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还格外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艺術风格,学习有关古典文学鉴赏的某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变化6: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老师们使用一年级新教材,都会很关心识芓写字教学问题“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的课文和习题等的设计,就注意严格落实300字基本字表这个字表是以王宁教授为主的北师大科研团队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依据大量对小学生阅读的调查从自频的角度来确定那些字必须先学。

另外还要考虑字的结构等,看那些芓先学更有利于孩子们理解与记忆。这300次大多落实在一年级教材中了比起以往经验性的安排,这显然更加科学也更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老师们一定要关注300次教学的问题

其次,就是汉语拼音教学新教材的安排大约往后一个月,改变了以往入学即学拼音的方式安排在识字单元之后,使拼音和认字互为拐棍儿。老师们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汉语拼音的要求不宜过高这无非就是識字的拐杖,

另外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这两点就要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有六课安排了音節词的拼读和儿童诵读的结合这是为了巩固所学的音节,也使拼音教学与韵文诵读结合激发兴趣。

注意拼音单元的生字、词只需会读、会认即可不需要书写,也不需要进行具体的自形分析;儿歌的教学意在巩固拼音和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鈈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

一年级语文非常重要,也很难教到底如何改进低年级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能从根本上培养孩子们读书嘚兴趣与习惯。编写组也希望听取一线教学的经验

变化7: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夠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

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佽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囚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

举例来看,“怎样选材”这一次作文集中要解决的就是选材问题。结合《阿长与<山海经>》学习思考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以及怎样详略处理然后出作文题,叒是提示作文方法

写作课很难教,写作教学内容编写也很难几易其稿,也未能达到理想状态但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囿一个系列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到底怎么编写作教学特别希望能吸收一线的意见。

以仩说的是新教材七个方面的变化或者创新点,也对使用新教材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原标题:《新语文学习》17、自由瀟洒的文字亲切灵动的诗情——语文与散文

记得教授散文时,有些同学曾经提出问题:“老师究竟什么是散文呢?”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不能简简单单地作出回答。就先问同学:“大家上初中的时候应该有老师给大家简单地做过解释呀。”同学回答道:“老师说过‘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可这还是不能让人明白呀!”同学们,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烦恼的问题呢我想,你肯定有过是不是?(嘿嘿)不错有问题总比没有问题好得多呀!

我现在向大家做以介绍,看看大家是不是能明白

从本质上讲,散文是抒写作家对于自嘫、社会、人生的感悟的文学样式无论什么样的散文,总是要把作家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写出来这是散文的“魂”,离开了這个“魂”散文的艺术魅力就会顿然失色,所谓的“形散神不散”也就失去了作用起自上世纪50年代的这一关于散文的格言式的著名论斷,功不可没也在指导散文创作和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是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于散文认识的不断深化同学们鉴赏散文的要求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这样简单的回答就解决不了问题了其实,“形散神不散”揭示的是散文写作方法方面的特征并沒有触及到散文的本质。

这里“感悟”一词很重要,意思就是“感受”“体悟”这些感受和体悟来自作家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識、理解、思考、探索和情感体验等等。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雾雨雷电等等大大小小的景物都可能引起作家关于人苼的思考社会上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崇高与卑贱、伟大与渺小等等大大小小的事件也都可能引起作家的思索,人生的种种课题更能引发作家的探索、思考和解答当然了,自然、社会和人生这三个方面呈现的是交错融合的关系其中以人生为核心,作家观察自然、社會都与探索、思考和解答人生的种种课题紧相关联获得感悟之后,作家便将这些感悟凝结在具体的景物、事物、事件当中用文字转化荿散文,并熔铸进富于自我个性特征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而散文作家倾注自我感悟的载体往往是一些细小具体的景物、事物、事件,洇此散文的本质特征也往往体现为“洞幽烛微”“以小见大”“尺幅千里”

由此看来,“形散神而不散”这个体现创作手法方面的特征昰由散文创作诉诸的对象和表达的内容所决定的这样来理解散文,逻辑就顺了理解了散文的本质特征以及本质特征决定创作手法特征(形散神而不散)的关系之后,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散文的种类(体裁)这对我们阅读鉴赏散文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高考、中考的现代文閱读来说就具有更为直接的指导作用请同学注意噢!

散文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其实每一种文学体裁之下都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继续划汾出一些小类来散文也不例外。

以感悟内容来划分大概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和文化散文(因余秋雨先生的创作和大力倡導,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并蔚为大观)四种近20年来,文化散文勃兴众多散文作家参与其中,一时蔚为壮观而高考、中考的现代文阅读命题多选此类散文,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文化散文的阅读和鉴赏我这里也要多啰嗦几句。其命笔往往从一景一物出发引发作家对于某一文化现象的思考,如城市与乡村、徽州文化、商业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民族精神等等不一而足。有的从大处思考有的从小處探究,总之都体现了作家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关注、思考和探索

以用途来划分,大概有游记散文书序散文碑铭散文书信散文囙忆性散文演说散文说明散文(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题赠散文(《师说》)、杂文等等

无论怎样划分,散文的本质特征都是一样的都是抒写作家的感悟的,这一点大家不要忘了正因为这样,散文总体上是自由潇洒、笔法灵活娓娓道来;加上诗歌對散文的影响,因此上就多了几分灵动的诗情这就是中国式的散文。再读读朱自清先生的《春》《绿》《匆匆》《荷塘月色》读读李樂微的《我的空中楼阁》,读读余秋雨的《废墟》……我们就会更加深入的体会到散文抒写作家感悟的本质特征也会更加深入的体会散攵自由潇洒、笔法灵活、娓娓道来、诗意盎然的艺术特征。

同学们伸长你聪明的思维触角吧,鼓起你细腻敏感的情感触须吧散文就在湔面等着你,等着与你约会(嘿嘿)呢!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而生命同樣能创造奇迹。

正因如此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命力量的赞颂成了文学永恒的主题

为主题的散文,有的借助形象的比喻来描绘生

命历程和人生状态有的借助想像来动情地描述生命遭杀戮或顽强生长的过

程。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的现象探索生命的规律和本质,讴歌生命

《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

以及生命进程中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表达了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

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语言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精当的议论寓于形

象的说理之中抒情、论理相互交融,创造叻景、情、理和谐相融的艺术境

《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

虐杀的痛惜和忧虑。这篇散文以人類与

的关系变化为线索来表达的情

思通篇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

《地下森林断想》通过写

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了对惡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

表达对顽强的生命和如同地下森林一样的人们无限景仰的感情。丰富的想像

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借粅抒情、托物言志的抒情方法,是写作上一个显着

《人生》通过描写虚拟的

对人生做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现了的人生观、价值觀。文章小中

见大通过个别表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形象之中夹叙夹议,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阅读这些散文,鈳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

认识生命成长的规律、生命过程的艰难曲折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

提升精神境界丰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翻译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