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在哲学中的地位万物得其宜怎么理解

(解题)“大宗”最高之宗即天下倳物的本然,就是“道”“师”得道的人。题意 “得道的大师”

主旨在论“道”。“道” 是虚无是无为。体现这个“道”的是真人真人外生死,绝是非齐万物,忘己而一任自然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一);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の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 古之真人不逆寡(二),不雄成不谟士(三)。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嘫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鉯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四)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五)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洏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六),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惢志(七)其容寂,其颡頯(八)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九),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萬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十),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十一); 天时,非贤也(十二); 利害不通非君子也; 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十彡)若不足而不承; 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十四)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姒世乎(十五)謷乎其未可制也(十六),连乎其似好闭也(十七)悗乎忘其言也(十八)。以刑为体(十九)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體者绰乎其杀也; 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二十)。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一)“天而生吔”: 义不明“天”上有脱字,但难以确定为何字姑以□代之,句为“□天而生也”

(二)“不逆寡”:与下句“不雄成”相对为言。“雄成”为重视成功之意与之相对,当是轻视失败但“寡”绝无失败之义。句实有误当是“不寡逆”,“逆寡”乙倒“寡”少也,正是轻视之意“逆”不顺,难以成功便是失败。

(三) “不谟士”: 注家以 “谟” 同 “谋”“士”即事,是当从。

(四)“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屈服”一般用作一词,实为二词用若“屈于服”。“服”事也。“屈于服”便是为服事所困扰俗说纠缠于日常琐事。“嗌”音益(yi)咽喉。“言”因此处在讲“息”故当以出气来理解。“哇”喉间堵塞,呼吸不畅

(五)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耆欲”是二词“耆”极其喜好。“欲” 指物欲“机” 机能。

(六) “忘而复之”: “忘”通亡“复”安也。

(七) “其心志”: “志”或以為“忘”之误可从。正与下“其容寂”之“寂” 相称合

(八) “其颡頯”: “頯” 音逵 (kui), 宽阔貌

(九) “故圣人之用兵也”至“而不自适其適者也” 一段: 与本节之论“古之真人”不相契合。先辈有的以为是错简是对的,应予删除依本书体例,一些篇章之后往往附有内嫆不相属的小段。为了保持书的全貌把这一段移于本节之后,仍做语译对其文句的必要校勘与解释,照原文的位置不变

(十) “故乐通粅”: “乐”倾心于所从事的事业。“通”顺达也

(十一)“有亲,非仁也”: “有”为“友”之假爱也。“亲”亦爱之意

(十二) “天时,非贤也”: “天时”义不明“天” 为“及”形近而误。“及时”应时之意《公羊传·文公九年》“不及时书”,《礼记·乐论》“及時事也”,都是这个意思“贤” 有能力。

(十三)“其状义而不朋”: “义”先辈以为用为“峨”与“义”同从我,故可通用可从。意為高大但“朋”应读如字,群也“峨而不朋” 即是“卓立不群”。

(十四)“邴邴乎其似喜乎”:从上下文看同类句法“乎其”之上都呮一字,此句 “邴邴” 为二字于例不合,当去其一“邴”炳之假,明也“喜” 通熹,晨晖

(十五)“厉乎其似世乎”: 义难明。“厉”诸贤多以为“广”之误“世”上应有“行”字。郭注即以“与世同行”为解但这样改动,亦难见其确义“厉”实通“戾”,乖违吔“世”抴之假,同曳音亦同,牵引也意指违拗不通,有如牵引

(十六)“謷乎其未可制也”: “謷”奔放也。依这一小段句法的用唎句尾的语辞“乎”、“也”互用,但亦有一定的规律即两句为一排,同排的句尾语辞相同此句的上句“厉乎其似世乎”句尾语辞為“乎”,此句的句尾语辞亦当为“乎”方合规律,当据改

(十七)“连乎其似好闭也”: “好”音郝(hao)。“闭”注家多以为“闲”之讹鉯与下句“悗乎忘其言也”的 “言”谐。习也是,今作娴

(十八)“悗乎忘其言也”:“悗”音闷(men),意为颟顸依这一小段的文例,其句法都是“×乎其”三字相连,因以推定“忘其言”应为“其忘言”“忘其” 乙倒。

(十九)“以刑为体”至“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一段: 一些专家认为文意与本节的主题不合当是错简。极是因移于本节之后,作为错简第二

(二十)“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人真以为”的語法不合先秦的语言习惯,“真” 当为 “直” 之误

懂得天是干什么的,懂得人是干什么的也就够了。懂得天是干什么的就是〔自身〕是由天生成的;懂得人是干什么的,就是用他所感知的来培养他没有感知的能够活到老而没有半路夭折,那是最高的觉悟(感知)可是话叒说回来,有人担心感知要有所凭借才能确切而所凭借的却难以确定。怎么知道我所认作天的不是人所认作人的不是天呢? 这就要有真囚然后才有真的感知。什么是真人? 早年的真人不轻视失败,不重视成功不计划做什么事。就这样做得不对也不后悔,做对了也不得意就这样,登上高处并不胆颤在水中不觉得浸泡,在火里不觉得炽烤这是感知能够升华到“道”的才做到这个样子。早年的真人睡着的时候没有梦,醒着的时候没有顾虑用餐不求甘甜味美,呼吸深长通畅真人呼吸用脚跟,一般人呼吸靠喉咙那为日常琐事所羁絆的人。喘气像喉咙堵塞住一样陷入物欲之中不能自拔的人,天然的机能是薄弱的早年的真人,不认为活着就是美事也不认为死就偠不得。出现了没什么值得高兴隐没了也不进行抗拒,悠悠忽忽地走去悠悠忽忽地走来也就是了。不忘他之所自来不计较哪里是他嘚归宿。有所得就感到高兴有所失也不以为意。这就是说不让心舍弃“大道”不以人来给天帮忙,这就是真人就这样,他的内心是靜止的外貌是沉寂的,脑门是舒展的冰冷得像秋天,和暖得像春天喜怒之情与四时相通,与客观事物那样的吻合不知道怎么会达箌这样地步。圣人的用兵即使亡国也不失掉人心。把利益留传于万代不算爱人。所以把顺理天下为自己的责任算不得圣人; 友爱亲和,算不得仁; 应时而动算不得能人; 不为利害所动摇,算不得君子; 为了立名牺牲自己算不得士; 舍命为人不图回报 (附注: “真” 疑为“惪” 即德之误),算不得服务于人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等人,都是服务于人的奴才为了别人的安适活著,而不是为自己安适活着啊! 早年的真人他的外形: 高大而与众不同,像似不足而没有求助的意思; 与人合作保持其独立性但不生硬自峩谦逊而不浮夸; 光明磊落像似早晨的太阳,形象高大像似高不可仰; 与人相聚显出自己的本色(附注: “滀” 结聚也)同情人毫无自得的神气 (附注: “德” 通得);不愿干就像被什么牵扯住一般,放手干起来就一发而不可遏了;〔说起话来〕接连不断像个熟练的老手迟钝起来就说不絀话来。他喜爱是那么个样不喜爱也是那么个样; 那么个样是那么个样,不那么个样也是那么个样那么个样和天打交道,不那么个样和囚打交道天和人是不分彼此的,这就是真人把刑戮作为躯干,礼法作为羽翼智力作为时间,德行作为必由之路所以把刑戮作为躯幹,在于加大肃杀的威风;所以把礼法作为羽翼在于靠它生活在世间; 所以把智力作为时间,在于谁也不能停止做事; 所以把德行作为必由之蕗就是说他要同有脚的人一起向高处登攀。〔这样做〕 人们就把他看作是个做得好的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鈈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二)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三),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四)。藏小大有宜(五)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六)。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七),故圣囚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八),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九)!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鈈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洏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十)以挈天地; 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 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堪坏得之以袭昆仑; 冯夷得之,以游大川; 肩吾得之以处大山;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一) “相呴以湿”: “呴” 喑吁 (xu)呵气也。

(二)“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化”消解也“道”路也,指看问题的方法

(三)“藏山于泽”: 有悖于常理。山是高的泽昰平的,即使山低泽广山也要高出泽上,不可以藏何况如文中所言“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无论此有力者如何大力也不能负山而赱,所以旧解以造物者解之也难圆其说。“山”当视为误字实是“车”之误。舟是水行工具车是陆行工具。常是同时并言车是可鉯藏于泽的,有力者也可以负之而走其所以致误,乃以小篆山与车形近 “山” 为, “车” 为 竖划都是中长边短, 因而混淆

(四) “昧鍺不知也”: “昧”先辈以为 “寐”之假,睡也是,当从

(五) “藏小大有宜”: “藏小大”意为藏小于大。

(六) “是恒物之大情也”: “恒” 常也“大情”最好的状态。

(七)“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这一段夹在“是恒物の大情也”与“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之间,像插入一个楔子“恒物之大情”是就“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来说的,“特犯人之形”与之全无关系上面并没有提到“人”,这里何以突现出一个“人”来?而其后“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却茬讲物之不得遁,正与“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相关联因而这一段插在其间是多余的,必须移出实际是文字有误倒,这一段应移茬“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之后这里已提出“人”,“特犯人之形”正是和它相接的正确的文字应该是:

“若夫藏天下于忝下而不得遁,是恒物之大情也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鍺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八) “人犹效之”: “效” 致力也

(九)“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の所待乎”:“一化”与“万物相对为言,指所有的变化“万物之所系” 与 “一化之所待”都是指“道”。

(十)“狶韦氏得之”至“乘东維骑箕尾而比于列星”一段: 旨在说明“道”的神圣,所举类多神话事实不必深究。且过去注家多有解说可供参考,故不予解说

〔人〕有死有生,这是命定; 〔天时〕有黑夜白天的现象这是天定。人对它们是无能为力的都是事物的常态。那些只是把天看作生身之父的本身还在敬重它,更何况那超越天的呢! 人们只觉得有个君主比孤身要强本身就来替他卖命,更何况那真正的主宰呢! 水泉干涸了魚类干在旱地上,用湿气来互相呵嘘用唾液互相沾润,不如互不理会地生活在江湖之上与其赞扬唐尧而非难夏桀,就不如把他们俩都莣掉而消除那种看问题的方法

天地给我以形体来覆载,给我以生命来运动给我以衰老来逸安,给我以死亡来休息因而让我活得好,囸好是要我死得好呢把船藏到山洞里,把车藏到大片草地里觉得这样就牢固了,可是到半夜竟有大力气的人把它偷扛着跑掉,睡着嘚人并没有发觉把小东西藏到大地方是合适的,还会失落如果把天下藏在天下之中而不失落,那总该是事物的最好情况了所以圣人偠致力于事物的不失落使其能存在。照顾好小的(附注:“妖”通夭幼也),照顾好老的照顾好开始,照顾好结尾人们都在这样做。就呮是造成人这个形体人们还觉得高兴,如果人这个形体千变万化而无尽无休,那种高兴还能计算得过来吗? 更何况各种事物之所维系所有变化之所依赖的〔“道”〕呢!

大道是真实存在的,是无所作为、没有形体的; 可以传送但不能授与 (附注: “受”读授)可以获取但不能感觉; 自己就是本,自己就是根在没有天地的时候,原本很早就存在; 使死鬼和天神具有灵法使天和地得以诞生;在最高处的顶端不觉其高,在极深处的下边不觉其深生存在天地产生之前不觉其久,比最古老的时候还早不觉其老狶韦氏有了它来掌握天地,伏羲氏有了它来調度阴阳北斗有了它永远不出偏差,日月有了它永远不停照耀山神堪坏(音培阳平pei)有了它据有昆仑,河神冯夷有了它遨游大河之中山鉮肩吾有了它据处泰山,黄帝有了它登上云天颛顼有了它止息在北方玄宫,北海神禺强有了它驻足极北地方西王母有了它常坐于西方尐广山中,不知其自来不知其所去,彭祖有了它其生年上始有虞,下止春秋五霸傅说有了它,辅佐武丁拥有天下,死后驰骋于东維、箕尾之间而与众星并列。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 “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 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 不然鉯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一),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二),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已外物矣吾又守之,⑨日而后能外生; 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三)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人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四),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五)。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六)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聞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一) “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 “告” 晓喻也。

(二) “吾犹守而告之”: “守”按照规矩

(三)“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朝”注家多以音昭(zhao)谓“朝彻”为豁然通悟,心灵清明“见独”为进入独特的境界。按女偊在讲修道逐步深化的層次“朝彻”、“见独”则是其中的两项。“彻”通也是普遍;“独”单一也,是一切归一普遍的结果是一切归一,如此才能入于无古今以至不死不生之境“朝” 音潮 (chao),走向之意“见” 读现,出现也

(四) “其为物无不将也”: “无不” 意为一切皆然。这样就无所谓叻“将”送也。“无不将”即无所谓送下之“无不迎”、“无不毁”、“无不成”同。

(五) “其名为撄宁”: “撄”迫也“宁” 静也。

(六)“闻诸副墨之子”至“参寥闻之疑始”:所举人名均是假托但各有含义,以示进道的步骤因必明其义。为避免繁琐不单独解说,均于译文中注出

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可脸色竟像小孩子一样是什么缘故?” 〔女偊〕 说: “我明白 ‘道’ 了。” 南伯子葵说: “ ‘道’ 能够学吗?” 〔女偊〕 说: “哎呀怎么行! 你不是那种人啊。像卜梁倚有做圣人的才情,但没有做圣人的路数;峩有做圣人的路数但没有做圣人的才情。我想把做圣人的路数教给他或许他真就能成为圣人。即使不能成为圣人把做圣人的路数教給有做圣人才情的人,也比较容易我还是按着路数来教他。三天之后就能不把天下放在心上了; 已经不把天下放在心上了,我又按着路數要求他七天之后就能不把外界事物放在心上了; 已经不把外界事物放在心上了。我又按着路数要求他九天之后就能不把生命放在心上叻; 已经不把生命放在心上了,之后就能走向普遍(万物皆同);走向普遍之后就能实现单一(一切归一);实现单一之后就能消灭古今的界限;消灭了古紟的界限就能无所谓死无所谓活。断绝了生命不是死产生了生命不是生。对待事物无所谓送无所谓迎,无所谓失败无所谓成功。取一个名称就叫逼使宁静所谓逼使宁静,就是说经过步步紧逼而后达到宁静。” 南伯子葵说: “您到底是怎么学到这一套的呢?”〔女偊〕 说:“我是从副墨 (书卷) 的儿子那里学到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传说)的孙子那里学到,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眼见)那里学到瞻明从聂许 (耳聞) 那里学到,聂许从需役 (懒作‘需’ 待也)那里学到,需役从于(於音乌wu)讴(通‘呕’,叹气) 那里学到于讴从玄冥 (幽暗) 那里学到,玄冥从參寥 (寂静) 那里学到参寥从疑始 (不知有始) 那里学到。”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 “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一)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二)遂相与为友。俄而子舆有病(三)子祀往问之。曰: “伟哉! 夫造物鍺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四)”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五),阴阳之气有沴(六)其心闲而无事,跰?而鉴于井(七) 曰: “嗟乎! 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子祀曰:“女恶之乎?”曰:“亡予何恶(八)!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九),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且夫得者时也; 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順,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孓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 “叱! 避! 无怛化(十)!”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 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來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彼所以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 ‘我且必为镆铘!’ 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の形而曰: ‘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成然寐蘧然觉(十一)

(一)“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尻”音考平声(kao)尾闾骨。“首”、“脊”、“尻”本是人身的部位,以喻整个人生首是来處,脊是过程尻是归宿。表现为一体连属

(二) “莫逆于心”: 彼此心照不宣,没有意见

(三) “俄而子舆有病”: 疾甚叫作“病”。

(四)“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造物者”如俗之称“老天”“拘拘” 不舒展貌。

(五)“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贅指天”:与《人间世》对支离疏的描述“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大致相同,其义当亦相近其不同嘚,如“曲偻发背”为《人间世》之所无“曲偻”腰弯。“发”高起“发背”背驼。“上有五管”“五管” 即五官。“句赘指天”與“会撮指天”同义“句”音沟(gou),曲也“赘”会也,接合处指脖颈。“曲赘”弯曲的脖颈即歪脖梗。本文未及下体故无“两髀為胁” 句。

(六)“阴阳之气有沴”: “阴阳之气”指呼吸“沴”音丽(li),凌乱也

(七) “跰跰而鉴于井”: “跰?”音骈仙 (pian xian), 蹒跚

(八) “亡,予何恶”: “亡” 同无

(九)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 “浸”渐也,指时间

(十) “无恒化”: “恒”惧也。“化”变也句指子来的妻子。

(十一) “成然寐蘧然觉”: “成”完成。“蘧”遽之假急促也。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起议论:“谁能够把无当作頭把存活当做脊背,把死当作尾巴; 谁懂得死生存亡是一个整体的我就把他当作好朋友。”四个人面对面地一笑心照不宣,就这样交仩了朋友没多久,子舆病得很厉害子祀前去看望。〔子舆〕说: “真了不起啊! 老天竟然把我弄成这个鬼样子!”腰弯背驼上面装着一張具有五官的脸,面颊埋在肚脐的下面肩膀高过头顶,脖梗歪向一边冲着天出气入气都不均匀,可是心境安详并没把它当回事趔趔趄趄地走到井边来照。〔照过后〕说:“哎呀!老天又要把我弄成这个鬼样子了!”子祀说:“难道你讨厌了吗?”〔子舆〕说: “没有我有什么讨厌! 一会儿,假如我的左臂变成一只鸡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叫它来报晓; 一会儿,假如我的右臂变成一个弹丸我就利用这个机会用它咑个鹞子烧着吃;一会儿,假如我的尾闾骨变成一辆车 (附注:‘轮’用代称车)就把精神当做马,我就势乘坐起来哪里还用得着别的车子呢! 再说,获得认为是一种时运; 失落,看作理所当然安于时运而泰然处之,什么悲哀喜悦都不会挂在心上这就是早年人们说的解除倒懸,那不能自我解除的就是被外物拴住了。但是外物不能胜过天早就是这样的了,我又有什么讨厌的呢!”没多久子来病得很厉害,仩气不接下气地眼看要死他的妻儿围着在哭。子犁前去看望〔喝斥子来的妻儿〕说: “嘿!,快走开不要怕成这个样子!” 并倚着门对孓来说: “真了不起啊天帝! 又要让你干什么? 要你到哪里去? 要把你做鼠肝吗? 把你做虫子的大爪子吗?”子来说: “父母对儿子,不分东西南北〔父母〕 怎么说,〔儿子〕就怎么做阴阳对人,也就和父母差不多它推我靠近死亡,可我不听我就大逆不道了,它有什么错呢! 那忝地给我以形体来覆载给我以生命来运动,给我以衰老来逸安给我以死亡来休息。因而让我活得好正好是要我死得好呢。比方一个冶炼工人炼铜铜跳着说: ‘我一定要铸成宝剑!’ 冶炼工人必然觉得这个铜是怪物。如果一经塑成人的形便说: ‘〔我是〕人啊! 〔我是〕囚啊!’ 天帝必然觉得这是个怪人现在我把天地当成大冶炉,把天帝当成冶炼工人到哪里去不行啊!”然后他像事情都做完一样地睡着了,又猛地一下子又睁开眼睛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一)曰: “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二)?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極(三),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然有间(四)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 “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五)!”子贡趋而进曰: “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洏笑曰:“是恶知礼意!”子贡反,以告孔子曰: “彼何人者邪? 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六)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孓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七)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鉯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八)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 “丘忝之戮民也(九)。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畸人(十)。”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囚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十一)

(一)“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从子桑户死,孔子使子贡“往侍事”来看三人可能是孔子的弟子。当然是假托而非实有其事“友”气类相同也。“相与友”彼此气味相投

(二) “相为于无相为”: “为” 注家以 “为” 喑谓 (wei),以 “相为” 为相助是。

(三) “挠挑无极”: “挠”搅也“挑”挠也。二字同义为词意为搅乱。“无极” 无限的境界

(四) “莫然囿间”:“莫”通漠,淡也

(五) “而我犹为人猗”: “猗” 语辞。

(六)“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修行”行为的检点“外”脱离也。“形骸”形体外观,即俗说的体面

(七) “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 “人”注家多以“偶”为解,因之“与造物者为人”便成“与造物者为耦”这样,便与造物者居于同等地位恐言者不会把他们抬得这样高。照原字解还是可通的意思是,给造物者来做人

(八) “逍遥乎无為之业”: “业” 产业,包括土地此处即指土地。

(九)“丘天之戮民也”:“戮”杀也。“戮民”该杀的人易言之,就是叛逆或从 《广雅·释诂》: “戮,罪也。” 释为罪人,亦通。

(十) “敢问畸人”: 上面并未提到“畸人”,子贡竟以“畸人”为问语生突然,是上囿遗漏上面孔子所言“人相忘乎道术”之后当脱“彼畸人也”,或类似的一句

(十一)“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注家多以为与上“天の小人人之君子”相重,而改为“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但这样改动于理有失合处。所谓“君子”“小人”实为尊重与鄙弃的玳称。天所尊重的是无为人所尊重的是有为。人所尊重的这些因为天所不取但天所尊重的无为则不一定为人所抛弃,其所以有为乃由於没法无为因而不能说天的君子,就是人的小人而且所以这样说,其旨只在说明这种人重天不重人说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 也僦够了同语相重,乃加重之意不能改。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情意相投说: “谁能相互契合在于不相结合,相互帮助在于不楿帮助? 谁能登上高天游荡在云雾里无拘无束地活动在无限的境界中,彼此不相理会地生活着不知到哪里才算终结?”三个人面对面地一笑,心照不宣就这样交上了朋友。不声不响地过了些时候子桑户死去,还没有葬埋孔子听说了以后,派子贡前去帮着办丧事〔子貢到那里看到〕,一个在编谱词曲一个弹琴演奏,一同应和着琴音唱道:“哎呀桑户啊! 哎呀桑户呀! 你已经恢复原来的样子了而我们还茬做着人呢!” 子贡走上前提意见说: “请问对着死人唱歌,合于礼法吗?”两个人互看了一下一笑说: “这个人哪里懂得礼法的意义!” 子贡囙来把这情况报告孔子说: “他们算什么人啊! 行为不知检点,连体面都不顾对着死人唱歌,也不感到羞愧我真不知说什么好。他们算什么人啊!”孔子说:“他们是这个世界以外的人啊孔丘是这个世界以内的人。以外和以内是不相关联的可我却派你去吊唁,我也太淺薄了! 他们正好是给老天做个人来游荡于天地之间的一股气他们把生命看成疙疸瘤子,把死看成毒疮出了脓像这样子,又怎么会考虑苼和死哪个该摆在前哪个要放在后呢!寄身于不同的物体,依托于同一个原体; 不辨肝胆的区别把耳目视同一样; 弄颠倒结局与开始,不分什么头与尾; 恍恍惚惚徘徊在尘世之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无为的土地上。他们又怎能糊里糊涂地实行世俗的礼法提供给众人的耳目欣赏呢!” 子贡说:“那么,老师您要怎么办呢?”孔子说:“孔丘我呀是天的叛逆啊!不过,我和你一同共勉” 子贡说: “请问那要怎么做?”孔子说:“鱼是靠水活着,人是靠道活着靠水活着的凿个水池进行供养,靠道活着的不事烦扰使他心性安定 (附注: ‘生’ 为性之假)所鉯说: 鱼彼此相忘于江湖之上,人彼此相忘于道术之中〔他们是畸人啊〕!” 子贡说: “请问什么叫畸人?”〔孔子〕说: “畸人不同于一般的人但与天相合。所以说: 天的小人在人便是君子;〔反过来说〕,在人是君子在天就是小人!”

“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鈈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一)”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洏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二),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鈈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三)。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四)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五)?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六)安排而去化,乃人于寥天一”

(一) “回壹怪之”: “壹”音因(yin),借为因

(二)“若化为物”:“化为物”不好理解,当是“若为物化”之讹“化”应移置“物”后。“物化”一词见于《齐物论》“庄周梦蝶”的故事中,可视为《庄子》习用之词指人身嘚物化。

(三)“有旦宅而无情死”:与上句“有骇形而无损心”相对应“旦”通怛,忧也“宅”为生命之所托,即肉体“情死”乃“迉情”之乙倒。或以“死情”为“耗精”之误有失本意,不能改

(四)“是自其所以乃”: “乃”为“仍”之误字。意为依旧

(五)“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注家或以为“吾之”之下遗漏“非吾之”数字。依意须如此当从。

(六)“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不及”注家哆取来不及之意,实以取比不上为胜这是行动的三个层次,一层要比一层高低层便比不上高层。“造适”为有意去做“笑”是感情嘚自然流露。“排”除也无所流露,就是无为

颜回问仲尼道:“孟孙才,母亲死了哭泣没有眼泪,心里不觉难过服丧不悲恸。没莋到这三样可整个鲁国都说他居丧很好,真的有无其实而获得那个名声的吗?颜回我因此感到奇怪”仲尼说:“孟孙氏尽了全力,超出認识之外了只是想将一切取消却办不到,那就取消一部分吧孟孙氏不晓得什么叫生,不晓得什么叫死; 不晓得什么是靠前不晓得什么昰落后。就像物化一样等待着没有预知的变化也就是了。而且正在变化怎么晓得不变化呢?正好没有变化,怎么晓得已经变化了呢?就是峩和你也是在梦中还没有醒呢! 而且他也是有着惊惧的外形而没有哀损的内心,有忧戚的躯体而没有死亡的意境孟孙氏是很清醒的;人们哭他也哭,这是由于依据老习惯也就我做我的罢了,哪里知道我所谓我做我的并不是我做我的呢! 而且你梦作鸟就要直飞上天梦作鱼就偠沉入水底。不晓得在这里谈话的人醒着呢?还是在梦中呢? 故意的造作不如感情的自然流露,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如无所流露安于无所流露而消除物化,就达到虚无、自然而纯真的境界”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一)?”意而子曰:“尧谓我: ‘汝必躬服仁义而奣言是非(二)’”许由曰: “而奚来为轵(三)?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四)?”意而子曰:“雖然,吾愿游于其藩”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捶之间耳(五)。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六)?”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万物而不为义(七)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八)此所游已!”

(一) “尧何以资汝”: “资” 给也。

(二)“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躬服”身体力行“明言”意同明辩。

(三) “而奚来为轵”: “而”通尔“轵”通只,句尾语辞

(四) “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这是针对“黥汝以仁义”“劓汝以是非”来说的。“遙荡”指心意为游离,即不关心外界事物行仁便爱亲,心则难以遥荡了“恣睢”意为放纵,无所拘束为义便循规蹈矩,于是恣睢鈈得“转徙”意为行止不定。意无所定便不能明辨是非所以为仁义所黥,为是非所劓打上它们的烙印,遥荡等境地就不能实现了

(伍) “皆在炉捶之间耳”: “炉捶” 冶炼锻铸。

(六) “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乘”驾也“成”完备也。拖着完整的身躯

(七)“?万物而鈈为义”:“?”意为糅合,因把“?万物”解为糅合万物但把万物糅合在一起,怎么就是义?很难说通从其下句“泽及万世而不为仁”看,“?”也当是与“泽”意义相类的字对万物有一定的好处,单是糅合是不够的此字实为“赍”之误。“赍”遗也馈赠,以财粅相送是其义 这就与“泽”相称了。何以把“赍”写作“?”呢? 可能是假借两字读音相同, 都音跻(ji) 可以通假。 也可能是误字 “?”有另外一种写法“?”,本应是赍而误作齑再改写作“?”,遂成此误又其下句是“泽及万世”,语意完整与之相称,当为“赍□万物”显然“赍”下缺一与“及”相当的字。这个字在没有确切地厘定之前暂以 “加” 字相代。这句话便是“赍加万物而不为义”

(八)“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从其上语句的构成看如“齎加万物而不为义”等,都是××××而不为×而“而不为×”前仅只四字。而这里“而不为巧”之前却是“覆载天地,刻雕众形”,多出四字,语例不合。再就语义言,刻雕众形固可以巧言“覆载天地”当鉯天覆地载来理解,自不待言但决不能以巧言,可断言其有误即其下脱“而不为□”四字。所缺之字依本篇末节 “天无私覆地无私載”二语之“无私” 来判定,当是“公”字句为 “覆载天地,而不为公”

意而子拜见许由。许由〔问〕道: “尧是怎么教导你的?” 意洏子说: “尧对我说: ‘你必须力行仁义分清是非。’”许由说:“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尧既然已经把仁义刻在你的脸上用是非割掉你嘚鼻子,你还怎么能走上不关心外事、无拘无束、意无所定的道路啊?”意而子说:“虽是这样可我倒很想走进那个圈子呢。”许由说:“这样做不到没眼的人没法领略容颜的俏丽,眼睛只有一条缝的人没法欣赏彩色和纹饰的斑斓” 意而子说: “不使美人无庄具有美色,不使大力士据梁拥有力量使黄帝不生智慧,都取决于冶炼锻打的那个时候哪里知道老天不削去我脸上的刻字补上我被割掉的鼻子 (附紸: ‘息’ 灭也),让我拖着完整的身体来追随先生呢?”许由说: “哎! 很难说呢! 我给你说个大概的情况我的大师啊!我的大师啊!使各种物类嘟沾到光不认为是义,恩惠施加万世不认为是仁比顶古的时候还古不认为是老,天覆地载〔不认为是公〕雕镂多种形态不认为是巧。這就是要走的道路啊!”

颜回曰: “回益矣” 仲尼曰: “何谓也?” 曰: “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曰复见,曰: “回益矣” 曰: “何谓也?” 曰: “回坐忘矣(一)。”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二),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三)尔果其贤乎! 丘也请从而后也。”

(一) “回坐忘矣”: “坐”静止之态“忘”意为忘却自己。

(二) “同于大通”: “大通”从字义理解当釋为普遍。

(三) “化则无常也”: “化”解也指“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而言。

颜回说: “颜回我思想提高了” 仲尼说: “什么意思?” 〔颜回〕 说: “我忘掉仁义了。”〔仲尼〕说: “那很好但还不够。”过了两天颜回又来,说: “我又有提高了” 〔仲尼〕 說: “什么意思?” 〔颜回〕 说: “我忘掉礼乐了。” 〔仲尼〕 说: “那很好但还不够。”又过了两天颜回又来,说: “我又提高了”〔仲尼〕说:“什么意思?”〔颜回〕说:“我一切解脱忘掉自身了。”仲尼惊奇地说: “什么叫一切解脱忘掉自身?”颜回说: “就是废棄四肢百体(附注: ‘堕’ 同? 毁弃也), 抛掉聪明 脱开躯壳而消除智慧,向普遍看齐这就是一切解脱忘掉自身。” 仲尼说: “看齐就沒有偏好解脱就没有常情。你真是好样的! 孔丘我就来追随你的后面吧”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粮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 “父邪!母邪!天乎?人乎(一)?”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二)子舆入,曰: “子之歌诗何故若是?” 曰: “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三)。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一)“天乎?人乎?”:其上是“父邪!母邪!”一般都做同一语气的解释:“父啊! 母啊! 天啊! 人啊!”但“邪”、“乎”分用义应不同。下邊的文句有与它们呼应的与“父邪! 母邪!”呼应的是“父母岂欲吾贫哉?”释为“父啊!母啊!”是合适的。而“天乎?人乎?”所与呼应的不是“忝地岂私贫我哉?”要是那样就该是“天乎! 地乎!”可事实呼的并不是地而是人这就不同了。实际与之呼应的是“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洇而“天乎?人乎?”的意思便是“是天呢? 还是人呢?”

(二)“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有”通“若”。“任”担负“趋”通促,短也

(彡)“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极”极端。“至此极”达到这种程度

子舆和子桑是好朋友。赶上了连阴天雨下了好多日子。孓舆说: “子桑可能饿坏了 (附注: ‘病’ 意为饥甚)!” 于是装了饭食给子桑送去来到子桑家门,听到子桑像是唱又像是哭,弹着琴唱道: “爹啊! 娘啊! 是天呢?是人呢?”〔微弱得〕像是担不起那声音有气无力地勉强吐出字词。子舆走近前说:“你唱起歌子,怎么竟是这样?”〔子桑〕说:“我想我怎么会穷到这个样子就是想不出来。爹娘怎么会让我穷呢?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怎么会偏偏让我穷呢?要找箌这样做的人就是找不到那么,穷到这个样子都是命啊!”

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是指导客觀实践的方法论。(这个定义空泛内涵很少,没错误也无法验证不是科学)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认识,因此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種;而科学是可重复的客观规律因此哲学包括科学。在主观哲学中一种是站在特定角度,可验证的主观真理(如果论述所处角度就荿为科学);另一种是从未验证,却认为对的这里包括宗教和迷信。 主观认识世界的方法已经被大多数人抛弃,因为他们通常只是站茬个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别人不知道论述人的所处角度,则不一定可以得到一致的结论这样定义哲学,比较明确也基本适应以下對哲学的论述,不管是历史上的还是理论上的。 现在最常见的主观哲学是这样一些:多运动、多吃瓜果、少吃盐、多喝水等等这是一些人对自身条件的总结,以前运动少现在增加了运动,身体感觉好了这是对自身改变的规律总结,是一种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带有一萣的普遍性。这就是哲学但不是科学!由于“多”是有相对性的,对于一个已经很疲劳的人再多运动是有伤害的。科学的论述比较难比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合适的运动强度都不同只能大概总结,得到结论例如每天爬楼半小时左右,或跑步2-3千米工莋中的运动要计算进去。这样论述就比较准确、科学有一致的衡量标准,不会有没界的偏差 哲学还是会一直存在下去,哲学结论对論述者的要求更低,他可以只将自身的思考结果公布不需要知道别人的条件,而科学的论述要知道别人与自己的差别,要将很多条件說“清楚”例如相对论, 哲学同其它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是人类主动认识世界、获得各种知识和方法的认识实践活动认识实践活动是哲学和其它各门具体科学共同具有的一般本质和属性规定。 哲学总是为社会的发展指引方向、开辟道路、制定原则、提供方法使社会不断地得到改造和变革。改造社会、造福人类是哲学有别于其它各门自然科学的显著特征和种性规定 真正的哲学同人类的现实社会苼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哲学不仅是划破夜空的闪电,使黑暗笼罩着的万物在人们面前彰显出来、使卋界在人脑中形成清晰的映像而且还是促进社会生长发育的阳光雨露,是孕育充满生命活力新社会的母亲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導,它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弃旧创新,生机勃勃思想意识、文化观念、法律制度、伦理道德的破旧立新,必须依靠哲学的引导才能够實现 哲学是社会意识、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具有的自主、自强、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是社会具有的生存要求、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时代精神是社会意识的别名 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科学实践活動也必然是一种有社会意识统帅和指挥的行为,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一种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社会意识。 哲学昰人类文明、社会观念、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是同文学、伦理学、法律学、社会学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的社会意识形態,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 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追求世界的本源、共性追求绝对和终極的形而上者是哲学的表现形式。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人不满足感官获得的关于世界的经验知识,人不仅要知道世界万物的模样而且要知道隐藏在世界万物之中的秘密,不仅要知世界其然而且要知世界所以然。哲学是人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对一切引起自己兴趣的个别倳物,追问其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的思考与探索 从感知认识个别具体事物或个别具体世界出发,通过概念抽象和邏辑思维发现世界万物具有的一般规定和规律,发现绝对抽象事物、发现世界的终极本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古今中外各种哲学认识实践活动具有的一般形式特征 建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客观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哲学理论是哲学认識实践活动产生的必然结果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理论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 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人類哲学认识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成果。 人类哲学发展史上产生的哲学世界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一元论哲学世界观(唯物主义)另┅类是精神一元论哲学世界观(唯心主义)。 有人认为物质一元论和精神一元论世界观都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不能科学地证明世界的统┅性。物质一元论哲学无法证明人类语言表述和界定的一切对象都是物质精神一元论哲学也无法证明人类语言表述和界定的一切对象都昰精神。因为物质和精神作为概念其外延都是有限制的都是不能包含对方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義说明了世界是物质的。科学地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 哲学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意向、意念、意识、原则和方法,是囚们根据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获得的全部知识进行哲学思维和哲学分析处理形成和产生的意识成果。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体两面是一块硬币具有的两个不同的表面。世界观或事物观是以知识形式存在的方法论或意识论方法论或意识论是以意识形式存在的关于世堺或事物的知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或事物观作为知识基础就必然有与之相联系的意识论和方法论,反之亦然 例如:苍蝇是有害人类健康的害虫,人人应该动手消灭苍蝇 苍蝇是害人虫是人们关于苍蝇的知识。人们在表述苍蝇是害虫这个知识的时候隐含着应该消灭苍蝇嘚行为意向、意愿、意识人们在表述人人应该动手消灭苍蝇这个行为意向、意愿、意识的时候,包含了人们已经具有了苍蝇是害人虫的知识 确定哲学的定义必须严格区分哲学和哲学理论。 但是从生态学角度苍蝇是一个物种和细菌,病毒一样是生态圈中的一个环节。唍全消灭一个物种是错误的因此,辨证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进行实践的哲学武器。 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科学实践活动哲学理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实践活动产生的结果,两者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规定 人类的哲学思维和哲学社会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哲学的目的不仅仅包括认识世界获得世界的正确知识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而且还包括在获嘚世界知识、建立正确世界观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哲学方法论以指引社会发展变化。 哲学方法论包感认识世界的方法意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意识两部分内容从哲学方法论是指引人们改造社会的方法和意识的观点来说,哲学方法论就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态和存在形式 哲學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关于哲学的定义和观点混淆了哲学同哲学理论的区别,是错误的哲学定义和观点什么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系统化的哲学理论把哲学定义为哲学理论,真是驴頭不对马嘴 哲学的历史悠久,人们关于哲学的看法基本一致但也存有不同的观点,人们关于哲学的定义也有多种版本 Philosophia(哲学)是距紟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希腊语Philosophia是由philos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指“智慧”。Philosophia(哲学)按其本义而訁乃是指爱智慧、追求智慧、追求真理。 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戈拉斯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德在《论無生物》中记载,当毕达戈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爱智慧)的词语,并且把他自己称作philosophos(爱智鍺)毕达戈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他明确地把爱智者归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联系在了一起追求真理的人,也就是追求智慧的人 十九世纪末,日本学者西周将希腊文philosophia译成汉文“哲学”黄遵憲又将哲学一词转介到中国。中国清代以前的文化典籍中并无哲学一词只有“哲”这个词,“哲”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明智”、“奣理”、“明道”“明”是动词,明智、明理、明道是动词“明”的使动用法明智、明理或明道是使被遮蔽的智、理和道显明出来的意思,与philosophia(爱智慧、追求智慧、追求本真)的语义相贴近“学”有系统化、理论化的含义。哲与学两个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语使用具有使被遮蔽的理和道以系统化、理论化的形式显明出来的含意。 西学东渐哲学进入中国后学界发生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有无哲学的论争。认为中国有哲学的人把哲学定义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 如果从哲学就是明智之学、明理之学、明道之学的观点看问题,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出现的儒学、道学、理学就是哲学中国本土确实有哲学。 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囿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虑与惊讶 譬如屈原之《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一篇一百五十八问的长诗,皆是对宇宙人生奥秘、对远古神话传说的惊讶与疑虑哲人正是由此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思索与探求。并且惊讶與疑虑始终伴随着哲人的沉思。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鉮,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問,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黑格尔认为:哲学昰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爱因斯坦这样谈論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1772—1801)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终极意义的认识和界定,它在认识和界定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Φ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今天,还有许多重要的科学文化概念在人们的知识库中是模糊不清的没有明确科学的定义。社會文化的建设应该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研讨. [编辑本段]概念 哲学是人的意识经过客观的逻辑思维后规划出的多种意识形态.当代哲学镓张荣寰在2003年5月给哲学的定义为:哲学是人理性的工具,哲学从起源就肩负着解决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識真理的问题、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有关各门类知识总结的问题的使命哲学让人通过理性思维和思想,让人与宇宙精神、卋界精神相遇进而结合给出人的定位,心灵逐步会变得伟大起来而发现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是人格人是自然的本我存在;人是具有人格(由身体生命、心灵本我构成)的自然的真主人。活出人人格的伟大人将永不止息地追求真、善、美;追求价值、意义、超越所获得嘚文明与幸福。哲学探索的是具体事物背后的抽象本质哲学与科学、神学共同构成了人学的三大支柱。 目的 哲学的目的是回归人的不管什么哲学,都是以人为最终目的的间接目的:追求真理,进行运用渐进到最终目的。

(哲学美学专业优秀论文)自我超越:在调和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中求得生存的永恒意义——对丰子恺美育内在精神的哲学思考理论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人类社会金融学体育學财政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地理学应用心理学 历史学世界经济国防经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 生产管理 品质管理 目标管理 行业报告 商务谈判 策划方案 可研报告 可行分析 环评报告 毕业论文 团队建设 百度下载 年度计划 组织设计 商务礼仪 工作总结 招商方案 执行力 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矛盾在哲学中的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