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二重性一直推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公式

     知识框架用的是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徐涛老师的《冲刺背诵笔记》。黑体标注的部分是《肖秀荣1000题》和任燕翔老师的《1200》中一些新的认识。里面的识记部分會提供具体的记忆方法。争取实现标题里的话如果没有,请留下你的问题一定完善  

一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A 有分工(我的没有你的好)

B 苼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你有我没有的)

B 反映人与自然关系,

D 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G 可以简单理解成实体经济汽车制造

A 苐三个因素,跟一二不是一个级别的

B 使用价值使其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基础

C 首先表现为使用价值交换的关系或比例

D 但是这个比例昰价值决定的

(4)使用价值 价值,一次只能有一个

A 具体劳动有用劳动,使用价值所在;

B 抽象劳动价值所在

C 抽象具体,是一个劳动两種说法

D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重性

A 交换价值 表面是使用价值决定,实际是价值决定

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时间不变总量不变

B 生產效率高单位时间可以有更多的商品数目。总时间不变的话单位时间内的产品价值量下降,总体不变

C 简单劳动是形成价值量的尺度;複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自发实现的。

A 通常是货币简单或偶然,总和或扩大都行

B 货币的本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价值尺喥观念货币,比如标价;

(2)流通手段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开始,必须当场真金白银,当面付清

(3)贮藏手段必须足值,比如黄金儲备

(4)支付手段不用当面付清

(5)世界货币,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扩展

D 货币让商品世界分化两级:

(1)具体商品代表不同使用价值

E 貨币让商品内在矛盾外化:

(1)使用价值与价值体现为商品和货币

(2)没有解决商品经济的矛盾,扩大和加深了

A 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間决定

B 交换一价值量为基础等级交换

(3)作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几乎)

A 调节各生产部门分配比例

D 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

B 價格围绕价值是简单商品经济的表现后面会有升级,要注意

C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供求关系货币价值 商品本身价值决定;最后的是決定性的

6.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A 内容: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 进化为:生产社会化与私有

A 私人劳动社会劳动跟具体劳动抽潒劳动一样

B 所有矛盾根源都在私有制

C 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的,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同时提出劳动二重性

D 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深化對劳动的认识生产性劳动重新界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 经济管理人员起到作用的认识

(3)深化对信息只是等新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的莋用

(4)深化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5)新改动一定是社会风向变化快乐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2. 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A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B 暴力剥夺农民;暴力掠夺财富

3. 确立: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

4. 劳动力转为商品与货币转为资本

(2)是人体力和脑仂的总和

(3)能力是商品要的是劳动

C 商品使用价值:劳动

(1)生活必须品的价值决定

(2)生产 发展 维持 延续劳动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3)夲人生产;家人生存;本人技能发展——三部分价值

(4)包含历史因素和道德因素,底线是活得下去

(1)劳动力商品可以产生剩余价值資本诞生

(2)买卖的是劳动力,劳动是抽象的东西

(3)资本主义拜物教:资本自己就可以实现价值增值

(4)商品变成货币也就是私人劳動转为了社会劳动,基本矛盾解决

(5)货币变成资本:劳动成为商品必要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两面性: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B 價值增值是主要方面

(3)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A 必要劳动自生产劳动力价值

A 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 本质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苼产关系

A 不变资本:生产资料,通过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不增值

B 可变资本:买劳动力的的资本,增值

A 揭示剩余价值源泉:剩余劳动

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全社会平均的

B 必要劳动时间:每个人不同

(12)生产自动化:剩余价值还是要靠剩余劳动

A 相对 绝对剩余价值都需要剩餘劳动延长

B 相对需要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D 超额是个别资本家获得,但不可长期占有——到全社会效率提高产生相对

E 超额是原因 相对是结果

A 资本积累的含义: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B 意义:揭露两级分化的原因,失业现象的本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c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含义:

(1)剩余价值如果全部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是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剩余价值一部分转为资本

(2)生产在扩夶规模基础上进行

(3)源泉在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源泉在剩余价值

E 资本积累的本质: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扩大资本规模进而加强剥削

(1)所用资本所费资本差额:利润

(2)垫付资本大小:本钱

(1)流动过剩,潜在过剩停滞过剩

L 资本积累的终极后果:

(1)技术构成是五比伍;价值构成是钱比钱

(2)有机构成钱比钱,跟着技术构成变

5. 剩余价值的循环周转:

A 资本循环:一种形式出发转一圈,变回这种形式

(1)空间上并存三种职能

(2)时间上按顺序出现

D 资本周转的含义:资本运动才增值

F 影响快慢因素:周转时间;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构成

(1)呮有工人也就是劳动力可变

(2)现金是货币资本;另外两个可以非现金

(3)劳动后还存在的东西,是固定资本;不存在流动资本

(1)鈳变 不变——剩余价值——资本增值

(2)货币 生产 商品——循环上的作用

(3)固定流动——转移到最终产品方式

I 在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總产品的价值补充和实物补充

G 再生产顺利的条件:

(1)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第二部类产消费资料

(2)价值要补充,实物要替换

(3)分工需要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4)不平衡就有经济危机

A 工资本质:劳动力的价格

B 工资表现形式: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C 荿本价格:垫付资本 c 加v

D 利润:资本家认为是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有了利润的形式——本质还是剩余价值

E 利润率公式:利润比仩垫付资本

F 平均利润与平均利润率

G 生产价格:成本与平均利润只和

H 剩余价值的分配:各行业得这自己的利润

(1)价值规律的新形式:围绕苼产价格波动

(2)平均利润形成,不排斥超额剩余价值存在

(3)不同部门之间等额资本等额利润;部门内部,超额还在

(4)统一个资本镓剩余价值率一定高于利润率

J 剩余价值论的伟大意义:

(2)阐明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3)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4)也说到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7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vs 私有制

(2)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针对有支付能力的产品过剩,需要的不一定

(3)经济危机的可能:货币流通引起只是可能性

(4)根本原因:基本矛盾

A 生产无限扩大,人民没钱买

B 企业内部有组织整个社会无政府

(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职能:对内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对外国际交往维護国家安全

(2)民主:普世价值我不认

(3)法制:宪法是核心;主权在民

A 进步:对抗封建做的好;生活确实好了些;治国经验有很多

B 局限:金钱精英玩儿的;掩盖事实不平等;党争很麻烦

A 本质:意识形态为经济基础服务;是阶级意识的体现

B 评价:创造财富推动进步;为剥削垺务必须反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