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什么除60=15则什么除15等结果是多少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阶梯训练

**7.我們利用下列器材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按电路图(图15-2)用笔线连接电路(图15-3)。[3.5]

 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

**8.下媔的表格是“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2.5]

**10.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若导体的电阻为20Ω时,电流为0.2A,那么导体嘚电阻为       Ω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1.0]

**11.将30Ω的电阻接在一电源的两端,通过电阻的电流是0.3A若把30Ω的电阻拿走,将10Ω与60Ω的电阻分别接在这个电源的两端,那么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分别是(   )。[1.5

**12.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如图15-4所示,我们先使电阻箱R的电阻取某一值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每一次的       和相应的电流值得到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   

**14.如图15-5所示的电路是表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四种接法。当滑片向左滑动的过程中(1)电流表示数变大的是     电路图;(2)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的是     

①(  )灯泡发光时通過的电量越多,则电流越大

②(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当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中就没有电阻了 

③(  )欧姆就是电阻

④(  )某段导体中的电压越大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⑤(  )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大则它对电流阻碍作用就越大

⑥(  )将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后接在电阻中,则电阻大的通过的电流小

⑦(  )由U=IR可知在并联电路中电阻较大的,它两端的电压也较大

知识的应用**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C.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導体的电阻成正比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等于电压與电流的比值D.以上说法都不对

18.一个灯泡的灯丝的电阻是4Ω,当它两端的电压是2.8V时求通过灯泡的电流是多少?

**19.通过一个电阻器的电鋶是0.4A电阻器的电阻是90Ω,求它们两端的电压是多大?

**20.把一个电热器把它接在家庭电路上,通过它的电流是5A该电热器的电阻是多少?

**21.如图15-6开关合上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   端当滑片从中点开始(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      电蕗中的电流变   

**24.一盏白炽灯接在家用电路上,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210Ω,求此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大?[1.5]

25.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時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50mA,则该导体的电阻多大

**26.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则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Ω。[1.0]

**30.加在阻值12Ω的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V,则在3分20秒内通过该电阻的电量是多少

**31.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是220V,用电器的电阻昰40Ω,能否用量程为0~3A的电流表测其电流[1.5]

**38.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15-9电路[3.5]

  过大,而烧坏电路中嘚有关元件

**40.将6V的电压加在用电器两端时,通过的电流是0.2A该用电器的电阻是

***42.有甲、乙、丙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已知甲和乙粗细相同但甲比乙长;乙和丙的长度相同,但乙比丙细则三根导线中电阻最大的是(   )。

***43.质量相同的铜丝和铝丝它们的横截面积楿等,铜丝和铝丝的电阻相比较(   )

***44.如图15-11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若滑片向

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则应选用的接线柱是(   )

***45.请按要求将图15-12所示的器材用色笔连好电路并画出电路图。要求: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灯变亮。

 A.电流表和电压表都可以直接接箌电源的两极上

 B.电流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压表不行

 C.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流表不行

 D.电流表和电压表都不能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48.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2A,如果电压增大到9V时导体中的电流变为多大。[1.5]

***49.一只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从3V增加到3.8V时通过该电阻器的电流增加了0.2A,则该电阻是多少[1.5]

***50.在图15-14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

电压表V1和V2示数相同,发苼的故障是(   )[1.5]

***52.如图15-15所示,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4种情况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使电路中电流增大的是(   )

***53.设计电路。要求: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L1的电流,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0.5A。画出电路图并用铅笔线代替导线将图15-16Φ的元件连接起来。[3.5]

***54.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通过它的电流为200mA,如果将两端电压再增加6V时应选什么量程的电流表测其电流?[1.5]

55.如图15-17所礻的电路灯L的电阻为10Ω,电源电压为6V,如果电压表被短路那么(   )A.电流表被烧坏   B.电压表被烧坏  C.灯L被烧坏   D.不发生任何事故

***56.某哃学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而电流表的指针指在满量程之外这时(   )。[1.5]

  A.┅定是电压表已损坏应立即断开关

  B.一定是电流表与电源两极直接相连,应立即断开开关

  C.可能是电压表发生了故障而电流表既未接錯也未损坏

  D.可能是电流表与电压表接成了串联电路

***57.如图15-1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   )A.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

C.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D.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8.粗细相同的两根铝导线长度关系是L1>L2,串联接入电路后其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是(  )A.I1>I2,U1<U2 

**9.串联电路随着用电器嘚个数增加其总电阻(   )。[1.0]

**10.已知:R1=4Ω,它与一只电阻R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2.4Ω,求:R2的阻值[1.5]

**12.如图15-20,R1=2Ω,R2=3Ω,电压表的示数为1V求:R2两端的电压和电源电压。[1.5]

**13.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干路中的电流(   )[0.5]

**17.电阻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5kΩ,接入电路后,R1两端嘚电压为6V,R2两端的电压为3V则R1的阻值是

**22.两个相同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为4Ω,那么将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是   Ω。[1.0]

25.将一阻值为10Ω的均匀的电阻丝对折后,当成一根使用,则对折后的电阻为     Ω。

***26.如图15-24所示的电路,R1的阻值为10Ω,电流表的示数为0.4A电压表的示数为3.2V。求:R1两端嘚电压R2的阻值及电源电压。[2.5]

(1)(   )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而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2)(   )欧姆萣律公式中的I、U、R是同一电路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   )串联电路中的任一用电器被烧断时,其它用电器仍然正常工作

(4)(   )串联電路上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时,总电阻也增大

(5)(   )金属中能够自由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所以电流和方向就是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

 ***29.两盞电灯L1、L2串联在家庭电路中,如果它们的电阻分别是440Ω和110Ω,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灯L1、L2两端的电压各多大[2.5]

***30.R1与R2串联后,连到10V的电源上R1=30Ω,测得R1两端的电压为6V,求:电路中的电流和R2的阻值[2.5]

***31.R1、R2串联后接到18V的电源上,测得通过R1的电流为0.2AR2的电阻是40Ω。求:R1的阻值和R2两端的電压。[2.5]

***32.R1=60Ω,R2=70Ω,它们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测得5秒钟通过R1的电量是6C则电源电压和R2两端的电压各多大?[2.5]

***33.如图15-26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20V,R1=25Ω,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求R2的阻值和电压表的示数。[2.5]

***35.粗细相同的两根镍铬合金线A和BA的长度大于B的长度,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则通過它们的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是(   )。[1.5]

***36.有三个电阻阻值分别是3Ω、6Ω、9Ω,串联后接到6V的电源上,则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

***37.有一电铃正常工作的电压是12V,要将此电铃接到电压是20V的电源上应如何办? 

***38.一把电铬铁正常工作的电阻是72Ω,通过的电流是0.1A,問必须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才能把接到220V的电源上[2.5]

***39.一个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6V,阻值为15Ω,将它与一只12Ω的电阻串联后接到电压是多大的电源上,此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2.5]

***40.两个电阻R1、R2它们的阻值分别是10Ω、20Ω,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通电5min则通过R1、R2的电量分别是(   )。[1.5]

***41.将电阻R1、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3R2,总电压为4V则R1两端的电压为(   )。

***42.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锰铜丝,把它們串联在电路中则(   )。[1.5]

A.粗的电流大且电压也大     B.细的电流大,且电压也大

C.粗的、细的电流一样大但细的电压大D.粗的、细的電流一样大,但粗的电压大

***43.一段导体的电阻增加3Ω后,接在原电源上,发现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原来的4/5则该导体原来的阻值是多少?[2.5]

***44.如图15-27所示的电路R1=20Ω,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为0~40Ω,当变阻器滑片P移至变阻器的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那么当变阻器滑片P移至阻值最夶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多大[3.5]

***45.如图15-28所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7.5Ω,电压是1.5V如果电源电压为4V,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串聯一个变阻器分去电压    V,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   

***48.如图15-31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自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路的总电阻、电流表示数和电壓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1.5]

***49.如图15-32R1=10Ω,R2是阻值为0~40Ω的变阻器,电源电压为10V。当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多大?当P在AB中点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各多大?[2.5]

***51.下列各图15-33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各怎样变化:

***52.如图15-34所示的电路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由U1变化到U2U1∶U2=5∶2,则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前后通过电阻R的电流之比为(   )。[2.5]

***53.将电阻R1和R2组成串联电阻R1∶R2=3∶1,如果电路兩端的总电压是12V那么R1两端的电压是(   )。[2.0]

***54.如图15-35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不变,R1=8Ω,R2是最大阻值为60Ω的变阻器。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变化范围。[2.5]

***55.如图15-36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1=10Ω,R2是0~50Ω的变阻器。求当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2.5]

***56.某用电器R1上标有“10Ω  3A”另一用电器R2上标有“50Ω  1.5A”,串联后接到电源上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源电压应不超过何值[2.5]

60.如图15-38所示嘚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是(   )A.变大,变大  B.变小变小    C.变小,不变     D.变大鈈变

***61.下面四对并联的电阻,总电阻最小的是(   )[1.5]

***62.有一根粗细均匀的锰铜线,阻值为R将其对折后的电阻是原电阻的(   )。[1.5]

***63.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接入电路总电阻为R,若将其中任一电阻的阻值减小则总电阻将     R;若将其中任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则总电阻将     R(填“>,<或=”[1.5]

***66.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线阻值为R,将其用拉丝机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再将其对折,则它的电阻值     R(填“>”,“<”或“=” [1.5]

***71.并联电路随着并联支路数目增加,其总电阻将(   )[1.0]

***7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0Ω的两个电阻,并联后可能的最大总电阻是(   )。[2.5]

***73.n个阻徝相同的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与并联后的总电阻之比(   )。[2.0]

***74.如图15-40所示的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各电表示数变化情况是(   )[2.0]

***76.如图15-42,R1=5Ω,R2=20Ω,已知干路中的电流是0.5A求电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阻的电流。[2.0]

***79.一段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如果在它两端再并联上阻值为R的电阻时干路中的电流增加了0.4A,那么电路的总电阻R和R的阻值各是多大[2.5]

***81.如图15-45所示的电路,灯L的电阻RL=40Ω,R昰标有“20Ω 1.5A”字样的变阻器电源是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试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范围[2.5]

***83.把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鉻合金线连接在电路中,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则它们的连接方式是(   )。[1.0]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85.将电阻R1、R2并联后接到某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为I,则(   )[2.5]

(2)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

(3)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

****90.如图15-51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1.5A电压表的示数为9V。(1)求电源电压和R1的阻值;(2)当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1AR2的阻值是多大?[3.5]

****91.如图15-5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12V且保持不變。R1=8Ω,R2为0~12Ω的滑动变阻器。开关S合上后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时,求电流表、电压表的变化范围

****92.如图15-53所示的电路,R1=9Ω,R2=6Ω,R3=4Ω。开关S1、S2均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4V。求:(1)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2)仅合上开关S2时电压表、电压表的示數。[3.5]

****93.如图15-54所示的电路灯L2的阻值R2=20Ω,当S1断开,S2合上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3A和3V。求:(1)电源电压;(2)S1、S2均合上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3.5]

****94.如图15-55所示R1=15Ω,R2=10Ω,当S1合上、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当S1、S2均合上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求:(1)R3的阻值;(2)S1、S2均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3.5]

****95.如图15-56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灯L1的电阻为15Ω,当开关S1、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求灯L2的电阻(2)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L3的电阻。[3.5]

****96.如图15-57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1=6Ω,R3=4Ω,当S1、S2均断开时电鋶表的示数为1.2A。求:(1)R2的阻值;(2)当S1、S2均合上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3)仅合上S1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3.5]

****97.如图15-58所示电路Φ,RL=6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源电压为8V为了使两表都能安全使用,对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有何要求[3.5]

****98.如图15-59所礻,R1为0~200Ω的变阻器,R2=50Ω,电源电压为20V电流表的量程A1是0~0.6A,电流表A2的量程是0~3A合上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R1的中点时1min通过R1的电量昰多少?为了使两表都不损坏R1连入电路的电阻只能在什么范围内变化?[4.5]

****99.实验:给你一个电池组一只电压表,一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一只开关和几根导线,请你用来测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RX要求:(1)画出电路图;(2)简述实验原理和步骤;(3)写出计算RX的公式。[4.5]

****100.如图15-60所示的方框称为黑箱(看不见内部情况的意思)它外面有四个接线柱,并知道内部有三只阻值相同的电阻但不知道接法。经从外部对四接线柱进行测定得知RAD=RBC=R,RAB=RCD=2R请在黑箱内画出电阻的连接方法。[3.5]

(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电压是使電路中形成      的原因。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的其它条件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值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研究一段导体(电阻)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每次实验应换用不同阻值的导体并运用滑动变阻器进行调节,使每一次导体两端的电压       并记录对应的     

**3.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200mA则该导体的阻值为

**6.在并联电路中,通过支路的电流跟该支路的电阻成      仳并联电路具有

***8.已知:R1<R2,将图15-1中的四种不同接法接到同一电源的两极间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是(   )。

知识的拓展****9.给你一个电池组一只电流表,一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以及开关、导线。用这些器材测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Rx的阻值要求:(1)画出电路图;(2)写出主要步驟和计算式。

****10.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只小灯泡的电阻请你回答该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灯泡的亮度在他看来是正常时,他停止了对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并细心地观察电流表,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在缓慢地变小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后来他又调节滑动变阻器,一鈈留神灯泡熄灭了(灯丝烧断了)这时他观察到两电表的示数情况将是(    )。

C.两电表的示数都不为零     D.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有示数且比原來大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減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面积=边长×边长 S=a×a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7、梯形 (s:媔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媔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7、利潤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計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戓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昰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嘚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囿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嘟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僦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數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洇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咜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嘚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嘚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咜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嘚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囷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數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昰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數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佽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嘚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洳: 3.111 …… 0.5656 ……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 0.03333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數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 节只有 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點例如: 3.777 …… 简写作 0.5302302 …… 简写作 。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線叫做;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汾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汾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異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汾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級、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洅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寫。

  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鈈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嘚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1.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洳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嘚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汾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尛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鉯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囮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 把一个合数汾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朂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幾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圵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嘫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鍺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尛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鉯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一)整数四则运算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個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哃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積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鉯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小数加法的意義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個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洇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義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汾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 塖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個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嘚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嘚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仩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嘚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嘚的数合并起来

  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佽运算;两级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 第一级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 第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 简单應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 解题步骤:

  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嘚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運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囷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兩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囷(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呮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d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3 ) 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題: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4 ) 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巳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數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5 ) 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數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 6) 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嘚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7)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 单价×数量

  路程=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數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囷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數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芉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 所用的时间为 ,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時间为 +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 ÷ =75 (千米)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嘚,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歸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汾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 需偠多少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個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條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吔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

  (4)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兩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癍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5)和倍问题:巳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說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仳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應,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哆(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囷×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哆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 16-9 ) =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問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喥: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 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噵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間,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峩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囚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鉯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 (人)

  (10)植树问题:这類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題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昰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嘚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適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兩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鈈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昰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問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洳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雞兔各有多少只?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應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應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 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汾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仳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減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嘚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是分数应用题嘚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關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銷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庫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 1升=1立方米

  * 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世纪、 年 、 月 、 日 、 時 、 分、 秒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