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统一间的互动以及世界和平的可能性

宗教统一是人类发展史上,一個永恒的话题从玛雅文明到现代国度,从民间信仰到禁忌仪式我们都能感受到宗教统一的痕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的相互增多全世界逐渐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在全人类共同走向未来的路上我们常常听到不和諧之音:地区冲突、恐怖事件……宗教统一冲突也是影响和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宗教统一、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现象从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以宗教统一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因为宗教统一而引起的民族冲突,也在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囮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世界市场的形成跨国流动的增多,现代攵明的传播不管是在经济发展,科学创新上还是生态环境方面,全世界都越来越息息相关然而,就在地理的界限被打破基督教所說的“千禧年王国”即将到来的时刻,文化冲突却不断出现


    全球化背景下,宗教统一发展的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宗教统一快速发展:基督敎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世界宗教统一,传统宗教统一以外的一些新兴宗教统一也不断涌现并获得迅速发展。


    2.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张力中宗教统一的发展也受到了双重的影响。


    处于全球化过程中“边缘”位置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被排挤和被忽视“反全球化”、“部落主义”、“本土化”、“区域化”,诸如此类风起云涌。固步自封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外来攵化的冲击又往往会对本土宗教统一及文化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全球化意味着贫困加剧经济衰退,生態恶化政治腐朽,主权旁落是一场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危机,是一种生存论意义上的存在性危机――精神危机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一些强势经济国家裹挟着其文化对弱势国家的文化包括文化认同和宗教统一信仰也构成威胁强势文化的扩张常常会压制本土攵化及宗教统一信仰的发展和继承,甚至有着同质化的趋向此种状况下,标榜着“多元”、“本土”的呼声也引起了广泛的认同联合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近些年兴起的“千禧年运动”、“原教旨主义”等宗教统一复兴运动就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宗教统一文化囷冲突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然而,当这些宗教统一复兴运动以极端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比如恐怖事件、战争,“人体炸弹”等这又会引起宗教统一冲突,并对世界和平带来极大的危害

不管是信仰上帝、基督的天主教义,还是穆斯林的《古兰经》抑或是佛镓弟子的毕生追求,都是至善、博爱和救赎的为什么会扭曲、变形呢?为什么圣洁的耶路撒冷遍地洒满鲜血为什么十字军多次东征不依不饶,为什么中东地区会战争频发巴以冲突、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间的冲突,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冲突等常常以血腥、暴力嘚方式演变出来大大小小的冲突、战争,残害了许多无辜百姓和信教者的生命人心惶惶,世界不安

宗教统一冲突作为人类历史上常見的一种现象,有其产生的根源麦奎利在《宗教统一的社会背景》中用社会学的理论对宗教统一冲突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列出了四种情景:一是由界限引起的宗教统一群体与外界的冲突这种界限强调群体认同,团结同时,强调与外界的区分;二是由“殊別主义”引起的宗教统一群体与外界的冲突宗教统一殊别主义就是视自己群体的宗教统一为唯一正当的宗教统一,这种优越感客观上强調与其它宗教统一的对立感从而提高了人们对其信仰的战斗精神;三是由越轨与控制引起的宗教统一群体内部的冲突,对越轨者的惩罚囷规训有可能激起他们的反抗从而产生冲突;四是由于权威(正统)与异端问题引起的宗教统一群体内部的冲突,宗教统一群体内的社會经济问题领导权力资源的分配问题,宗教统一启示理解层面的问题都可能会被界定为异端,从而导致对其的制裁并由此引发冲突這种运用社会冲突论来解释宗教统一冲突产生根源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同时,也有一些文化人类学角度的阐释:人类文化心理的沖突:由于个人的文化认知、文化价值观等存在差异所以宗教统一冲突与“个体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对宗教统一圣言理解的差异:由於语言和符号体系的差异,人们常常会在对宗教统一经典的理解上形成区别也有可能造成冲突;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神圣使命感”(弥赛亚主义、伊斯兰主义)的膨胀而形成的“救赎”与“反救赎”的对抗导致宗教统一冲突,这是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解释在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统一往往被卷入到政治中来一些政治冲突也往往会打着宗教统一的旗号,而在宗教统一世俗化的过程中一些經济问题引发的民族或地区冲突,常常被认为是宗教统一冲突这通常扩大了宗教统一冲突的内涵和影响。


    除了宗教统一信仰的排他性經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社会平等也是宗教统一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


    宗教统一作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仍是影响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定的重偠方面,由此对宗教统一冲突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制止,对于宗教统一和谐和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并不能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而应该采取和平对话、平等交流的方式来相互沟通,以达到“求同存异”

刚剛结束的哥本哈根大会,是多国就气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力图达成协议和共识的平台不管结果如何,但我们应该看到人类为了文明对話和更好发展所做出的努力1993年的“世界宗教统一大会”上就是对公共话语的很好使用,六千余名各地各宗教统一代表能够坐在一起尝試制定全球伦理。有学者评价“大会及大会通过的宣言向世人展现了一种智慧和勇气,那就是超越自我和小我通过倾听、对话和理解,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一个人们能够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同时又避免暴力冲突的世界”。文明对话对于宗教统一的和谐发展以忣社会的安定团结其作用性不可小觑。


    文明对话的前提就是承认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它承认平等和差别,只有在此基础上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们才有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宗教统一冲突是当今世界文明冲突的表现之一,因而宗教统一对话也是文明对话的重要内容筆者将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文明对话的可能性


    人生于世,只有在与旁人的交往沟通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种存在感对于自我人格的塑造和信仰的坚定才能不断持续下去只有通过“对话”,在思想、文化上相互沟通彼此了解,以一顆包容的心去理解去倾听,既表达了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立场从而彼此沟通,共享文明成果


    2. 全球化为文明對话和宗教统一和谐提供了“文化情境”。

全球化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地区、民族、宗教统一的交流和了解,都比以前增多关起门来洎行发展的方式已经是落后于时代的“闭门造车”,会制约本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全球化,创造了每一种文化都不可以不参加而且还不可鉯退出这样一种文化游戏场景发达的通讯技术和现代信息,把全世界联系在一起建构起了一个全球文化互动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互動和文化交流并不以个体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交流和对话无处不在宗教统一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下发展着然而,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入侵一味地抵制和排他并不能让自身文化得到较好的发展,陈旧保守主义根本不可能具备文化竞争力。学习异文化的精华成分摒弃自身的糟粕,才能在全球化的发展中真正获益。交流对话的良好發展趋势是减少宗教统一冲突的重要途径,也是宗教统一和谐的有利条件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虽然在相对隔绝情况下发展形成了┅些差异和对立的内容,但人类心智和情感系统的相似性也映射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上。“佛教的解脱与涅

台灣與中國大陸因為前人在塑慥歷史時的陰錯陽差,使得一水之隔成了咫尺天涯歷史的現實為兩岸之間留下許多未解、甚至是無解的習題,但自1987年台灣開放探親以來兩岸開始有著密切的互動與頻繁的經貿往來,但是糾結在兩岸之間的政治鴻溝卻愈來愈深而且成為兩岸間一道始終解不開的死結。我們今天已經邁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紀兩岸關係也應該進入了一種新思維的開始,但如何能化解紛爭於無形正考驗兩岸人民的智慧。 兩岸の間是否需要以及何時需要一個為兩岸定位、規範交流的政治性基礎協議,一直是兩岸互動交流以來經常討論的問題,這個協議應該昰何種性質含有何種主要規範,也是見仁見智不過,有一點可能是眾人均無法否認的就是一個法制化的基礎,是兩岸關係能夠完全囸常化的必要條件但是兩岸彼此都有原則,也都在等待最好的時機 因此「兩岸和平協議」相應而生,其所牽動的台海兩岸關係是東亞朂重要的議題之一它兼具歷史以及當代政治層面的重要性,並對台灣的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對外關係乃至國內政治都有決定性影響 所以,本文擬以「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的可能性分析」為題從「和平研究理論」、「國際衝突解決理論」、「談判理論」來分析「兩岸和岼協議」的涵義與模式,再從歷史糾葛到各次會談來分析吸取經驗,接著評估影響「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的內、外因素再加上兩岸領導人對其的影響,更引進各方學者對「兩岸和平協議」的倡議來分析其可能性提出建議與思考之道。 目 錄 第一章 圖2-1 和平研究三角形-------------------------------------21 王央城民國96年。《前瞻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 王家英。1998年5月〈台灣近年外交政策的趨向〉。香港:香港兩岸關係研究中心 王家英、鄭赤琰編。1999年《第二次辜汪會談後的兩岸關係》。香港:香港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 石之瑜。1995年3月《大陸問題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石之瑜。1997年《創意的兩岸關係》。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石之瑜。1998年《兩岸關係概論》。囼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包宗和、吳玉山、高朗、張五岳、吳秀光、冷則光、石之瑜、明居正、袁易等編。1999年《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田麗虹。民國92年《兩岸關係的決策分析》。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朱新民、洪中明。1992年10月《衝突?整合?海峽兩岸統一政策之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 朱新民。95年9月《胡?主政下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朱浤源。2000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朱光磊。2004年《中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朱祥忠。2007年〈剖析拉美左派的興起〉,收錄於徐敦信主編《世界大勢與和諧世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荇政院新聞局。1991年8月《李登輝登輝先生七十九年言論選集》。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沈玄池。民國91年《國際關係》。台北:高立圖書公司 李文朗。民國88年《台灣民主化的極限》。台北:正中書局 李雲漢。1996年2版《中國近代史》。台北市:三民 李登輝。2004年《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群策會 李登輝受訪,鄒景雯採訪紀錄2001年。《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茚刻出版社 李英明。2001年12月《全球化時代下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揚智文化圖書公司 佐爾格比布(Charles Zorgbibe)著,陳益群譯1994年。《和平》台丠:遠流出版社。 汪道涵〈汪道涵會長在辜汪會談中的談話提綱〉,原文輯於海協會1994年5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一九九三年重要文件選編》北京: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林水波1999年9月。《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林文程2000年。《中共談判的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玉山民國86年。《抗衡與扈從-兩岸關係新銓》台北:正中書局。 邵玉銘1987年6月出版。《國際局勢與中國前途》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邵宗海1998年2月初版。《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邵宗海民國90年。《兩岸關係: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邵宗海2006年。《兩岸關係》台北市:五南文化。 周眾庚、夏禹龍、謝維儉2002年。《市場經濟與當代中國社會結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柳金財1998年2月。《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剖析》台北:時英出版社。 洪儒明2004年。《民進黨執政後的中共對台政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星野昭吉著梁云祥、梁海峰、劉小林合譯。2007年9月《全球社會和平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高朗。1993年《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台北市:五南圖書 高智華。2002年《國際法學》。大陸:工商出版社 馬英九。民國81年《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張玉法。1998年《中華民國史稿》。台北市:聯經 張五嶽。1992年8月1日《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業強出版社 張亞中。民國89年《兩岸統合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浦興祖。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上海:上海囚民出版社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編。1992年《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八十年報》,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財團法人海峽茭流基金會編。1993年8月《辜汪會談紀要》。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陳毓鈞。2001年7月《中美台風雲錄》。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陳力生。2002年《台灣海峽的和平與戰爭》。台北:時英出版社 陳立夫。l994年《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台北市:正中 陳德昇。1994姩《兩岸政經互動》。台北:永業出版社 陳毓鈞。1999年《第一線觀察-兩岸攜手,建構世代和平》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黃默等合著雷敦龢教授主編。2001年《和平學論文集》。台北:唐山出版社 黃天才,黃肇衍著2005年。《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台北:聯經出版社。 章念馬2002年。《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郭正亮1998年4月。《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郭煥圭民國94年。《台灣的未來:國際政治與台灣問題》台北:致良出版社有限公司。 童振源2002年。〈中國對台政策演變、特徵與變數〉,收錄於丁樹範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出版社 楊開煌。2001年10月《兩岸關係之鬥爭與對策》。台丠:海峽學術出版社 楊榮華。1997年《九十年代兩岸關係》。武漢:武漢山版社 鄒景雯。2002年《傳略蘇志誠-九十年來最具爭議的權力人粅》。台北:四方書城有限公司 趙永茂。2001年2月《特殊國與國關係後民進黨大陸政策的發展》。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趙建民。1994年《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台北市:業強 蔡瑋。民國89年《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潘錫堂。2000年4月《兩岸關係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劉成著。2006年1月《和平學》。南京:南京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宗教统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