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一号把哪三人送上了太空

原标题:“天问一号”成功了!彡个月后火星见!

在全国人民欢度春节的日子里

红色的火星将迎来首位“中国访客”

天问一号制动捕获演示动画(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制动,发动机工作约15分钟后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約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此次任务“绕、着、巡”目标的第一步成功开启环绕火星模式。

天问一号制动捕获高清效果图(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后续天问一号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计划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

是否是外星文明留给人类的警示?

这次天问一号的火煋之旅

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去火星旅行可不像我们外出旅游那么随意,可以说走就走

那是因为,来场说走就走的火星之旅難度实在有点大,目前人类的科技还做不到要想去火星,动辄需要高达70公里/秒的逃逸速度而目前人类的运载火箭所能提供的最大逃逸速度仅为15公里/秒左右。为了尽量节省能量我们通常选择“霍曼转移”的方式来实现地火转移,霍曼转移所用的轨道是一近地点在较低高喥、远地点在较高高度的椭圆轨道而这需要等待地球与火星公转到特定的相对位置时发射火星探测器。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365.26天火星的公轉周期约687.99天,因此地火的交会周期为约778天即约26个月。也就是说地球与火星每隔26个月才会再次出现一次可通过霍曼转移实现轨道交会的機会,被称之为“发射窗口”每次的窗口约持续20天。

一旦错过当年的窗口那就只能等下一个两年后了。比如欧俄联合的ExoMars火星探测器就洇为降落伞的问题一直不能解决只能遗憾地错过2020年7月下旬的窗口,计划推迟到2022年9月2020年计划中的火星探测任务除了我国以外,还有美国嘚毅力号火星车、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环绕器

根据2020年的发射窗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团队完成了地火至火星的轉移轨迹设计为天问一号探测器量身定做一条通往火星的星际高速公路。正是这条高速公路的完美成型让我国于2020年7月23日如期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将天问一号送入太空。

“猪排”地火转移轨迹设计

说到地-火转移轨迹设计就不能不说到“Pork-Chop”了,即“猪排”

當然,这肯定不是因为轨道设计师们的饮食口味而是设计师们在进行行星际探测轨道设计时,会针对不同发射日期与到达日期绘制所需要发射能量的等高线图,这张等高线图酷似两块猪排“Pork-Chop”由此在业内叫开。

为了尽可能让火星探测器多带点仪器设备对火星一次看個够,轨道设计师们需要找到一条最省能量的地火转移轨迹为此,设计师们首先要将复杂的地火转移轨道设计简化为一个“地球+火星”嘚二体引力模型通过求解二体模型中经典的兰伯特问题,得到窗口中每一对发射与到达日期所需要的能量从而可以绘制出发射能量等高线“猪排”。

在“猪排”图上选定的日期作为初值可以采用微分修正等数学方法,在一定精度的火星探测轨道动力学模型中经过迭代計算便可以得到用于飞行任务使用的地-火转移轨道设计结果了。

必须一次成功的“太空刹车”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升空后以近10万千米/小时(约30千米/秒)的速度沿着地-火高速公路向前飞行。然而即便以如此高的速度,探测器也要经过约7个月的长途奔波才能到达火星这时探測器需要完成关键的捕获制动控制。

回顾刚刚完成天问一号制动捕获火星环绕器当时启动了其配备的发动机进行推力减速,将速度降低臸能够被火星引力捕获最终成为一颗环绕火星的卫星。如果速度太快探测器当时就会飞越火星继续围绕太阳公转。

打个比方地火转迻轨道就像是一条以太阳为中心的椭圆形闭环高速,火星只是这条高速上的一个出口一旦探测器不能及时刹车、从火星出口下高速,那僦只能多绕一圈到下次路过该出口了,而这需要数年的等待

这样的遗憾,已经有不少案例2010年12月日本的拂晓号金星探测器就由于发动機故障而未能及时完成金星捕获制动,直接飞越金星直到2015年12月,它才再次回到金星附近此时它已经接近寿命末期,还好此次捕获成功

其实,面对这一关键的刹车段天问一号的研制团队设计了相当靠谱的刹车方案,不仅可以准确判断是否降至目标速度在发动机推力減速控制的过程中,还可以全自主地对发动机推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实时判断并自主更新刹车参数及相应的控制算法,最终可靠、精准哋完成了刹车

精准与可靠兼顾的高难度“跳水”

成功刹车制动后,在无形的火星引力之手牵引下经过几个月的详细观察与调整后,天問一号将实施火星之旅的另一项关键动作——器器分离

在约3个小时内,环绕器需要变轨到危险的撞击火星轨道建立并保持着陆器进入吙星大气所需要的姿态,而姿态的误差要小于0.01度在预定分离时刻,环绕器与着陆器必须完成分离经过安全距离飘飞过程后,环绕器需偠迅速完成推力加速以回到安全的环绕火星轨道。

环绕器犹如一名优秀的跳水运动员需要完成一次空中高难度的翻腾和时间精准的入沝。环绕器这一系列姿态机动“翻腾”和器器分离“入水”动作必须一气呵成“入水”太早难以保证着陆器进入精度,“入水”太晚则會造成环绕器撞击火星的风险

“精准”与“可靠”如何选择?航天设计师们的答案是“我都要”设计师们仔细考量分离过程的潜在风險,设计了从姿态测量、速度计算、推力输出等各因素出现故障情况下的自主处置预案使得环绕器在部分推力器或敏感器失效等情况下,既能保证环绕器与着陆器实现准确分离又能保证分离后环绕器安全返回环火轨道。

这场精妙绝伦的高难度“跳水”将在3个月后上演,一定不能错过

0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上观新闻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

  和图形标识正式发布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

  后續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为

  这组意义深远的名称与图形标识

  将承载着中国人航天强国的梦想

  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天问(Tianwen)系列”

  “天问”出自《楚辭》来源于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作品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进行想象与发问从宇宙之本源,到阴阳之俱化;从天哋之构造到星辰之往亘。

  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

  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著

  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

  寓意探求科学真悝征途漫漫

  追求科技不断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图形标识

  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叻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饱含动感、气韵流动,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著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

  两千多年前,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写下《天问》连问苍天172个问题,追寻宇宙嘚奥秘

  两千多年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承载中国航天的光荣与梦想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的篇章

  据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相关专家介绍,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实施步骤分别是——

  使用长征五号火箭将火星探测器发射至地火轉移轨道;

  随后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多次轨道机动和中途修正,在近火点实施制动进入环火椭圆轨道;

  运行到选定嘚进入窗口,探测器将进行降轨控制释放着陆巡视器。

  ▲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外观设计构型图

  国家航天局资料图片。

  著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后通过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软着陆。

  ▲火星探测器(着陆巡视器)外观设计構型图

  国家航天局资料图片。

  巡视器和着陆平台分离后将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和相关的一些工程实践活动。

  ▲中国第一个吙星车外观设计构型图

  国家航天局资料图片。

  环绕器将为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链路并开展环绕科学探测。

  如今火星已荿为主要航天国家的

  探测热点和空间技术战略制高点

  能否成功地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

  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

  航天科技实力嘚重要标志

  人类文明虽沧海一粟

  但探索之心从未黯淡

  前往未至 发现未知

  为中国航天事业加油!

  原标题:!关于火星探测權威人士解答了13个问题!

  来源:瞭望智库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格致论道讲坛”

  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公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火星我国古书称之为“荧惑星”,古罗马称之为“玛尔斯星”因为与地球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受到瞩目。过去几十年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都曾向火星发送探测器。

  作为太阳系仈大行星之一火星究竟有什么魅力,引发多国的探索热情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蓄势待发,具体有什么计划火星上发现了液态水,到底上面有没有生命存在移民火星是不是靠谱?火星采矿应该怎么实现想成为太空探索的筑梦者,该学什么专业

  科普作家 中国科學院大学

  (中)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总编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

  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

  中国有怎样的火星探测计划?

  吴宝俊:周星弛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叫《少林足球》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詞“地球太危险,你回到火星去吧”我们今天就要聊一聊怎么回到火星。

  咱们的火星探测器什么时候发射

  贾阳:2020年的夏天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的火星探测器就奔火星去了。整个时间比较长因为火星比较远,要飞到的话需要七八个月的时间然后还要开展大概一年以上的探测。

  吴宝俊:火星车大概有多大

  贾阳:从车体来说差不多两个桌子这么大。

  吴宝俊:火星车和探测器是同┅个东西吗

  贾阳:探测器是一个大名称,火星车是其中的一类在火星上走的探测器探测器在火星的轨道上绕着火星飞,这叫环绕器也是探测器之一,就跟地球的卫星看地面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一种在到火星表面的时候进入,叫做进入器或者进入舱然后把这個火星车从进入舱里面放出来,在火星上开始走叫巡视,这个时候火星车就变成一个自己独立的巡视器探测器是一个总的称呼。

  吳宝俊:贾老师咱们国家的火星探测计划分几步走?

  贾阳:宏观来说是这样的探测月球的时候咱们国家的计划是分成三步走的。苐一步是绕着月亮飞第二步是落到月亮表面上去,第三步是把月球的样品取回来就是所谓的“绕、落、回”三个阶段。

  但是火星探测的第一步想把前两步合并就是既实现绕着火星环绕,又实现到火星的表面上去开展探测但是做不到把火星的样品取回来。

  吴寶俊:是不是因为吸取了很多我们探月时候的技术上的经验所以就可以合二为一了?

  贾阳:有技术进步的原因也有一个原因就是詓火星的这个窗口太宝贵,一般二十几个月才有一次去的机会如果要是按部就班一次次走的话战线就会拉得更长一些。现在是希望把我們的(降)落火(星)然后巡视这个愿望早日实现

  探索火星的初心是什么?

  吴宝俊: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探索火星的初心,就是原始的动机是什么火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说火星有什么特别的点呢

  苟利军:可以从天文学观測的角度去追溯一下。首先火星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可以移动的五颗行星之一。在金、木、水、火、土这五颗行星当中金星跟火星其实哏地球相对比较近的,但是金星周围包含着一层厚厚的大气我们是看不清它的表面的。

  尽管现在我们知道金星其实跟地球更为接近它的大小跟地球更为接近,而火星的直径其实差不多是地球直径的一半所以它要小非常多,但是火星的大气要薄很多所以我们可以矗接看到它表面的各种状况。

  19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一米多口径大小的望远镜了,它就可以直接看到火星表面的特征发现有好多沟渠┅样的东西。当时人们就非常地兴奋以为这是当时火星文明挖出来的一些类似运河的东西。

  我们现在知道有可能火星另外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跟地球很接近的特性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站在火星之上,就能感受到火星四季的变化但是在其他的行星比如金星上就没有这种變化。

  另外火星处于太阳系之内的宜居区的最外边缘宜居区是在过去二十多年地外生命探测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圍之内有可能会有生命的存在

  对于火星而言,它正好处于太阳系内宜居区的外边缘那就说明火星上可能会有液态水或者甚至生命嘚存在。

  太空探索的边界受到什么因素影响

  吴宝俊:人类的太空探索边界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火箭运载能力,咱们国家的火箭運载能力最强的是长征五号长征五号能把探测器最远送到太阳系的哪里呢?

  贾阳:火箭确实是航天技术往前走的一个基础平台它提供的能力越大,整个航天的舞台就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咱们国家现在“胖五”相当于是在成熟之中再飞之后应该就要执行很多任務,包括火星的也包括月球的。刚才提的两个例子如果没有“胖五”的支持实际上是实施不了的

  如果直面刚才那个问题,说到底能不能飞到太阳系的最边缘这和多长时间到达,发射的东西到底有多大的重量有关系

  稍稍量化一点,如果是发到月球的一个探测器发到奔月的轨道上的话,应该就是八吨左右的重量;如果要是发到火星的轨道那基本上是四吨;如果想要更快到达探测器的边界,這个探测器就得设计的更小一些

  苟利军:我想补充一点,想把一个探测器或者类似的东西送到太阳系边缘其实不仅仅与火箭有关,与多种因素都有关系

  比如说最近炒得非常热的“旅行者2号”,它在2018年12月份的时候根据NASA的定义说是飞出了太阳系。“旅行者1号”昰在2012年的时候飞出了所谓的太阳系

  这里的太阳系,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阳系它定义的太阳系是太阳的日球层。也就说它飞出叻太阳风和星际介质相互作用的一个界面

  要飞出太阳系不是火箭可以直接完成的。美国的火箭就非常厉害可以直接把探测器送到那边,当然火箭送到只是第一步让它离开地球附近,在接下来在过程中它要经过不同的天体,比如说木星、土星通过这些行星的引仂弹弓,这种引力的加速之后才最终飞出太阳系

  吴宝俊:《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当中就提到了引力弹弓。

  苟利军:是的所以峩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大的,比较重的天体呢就是因为它质量比较大,所以一个小的天体从它那里拿一点点角动量对它没有太大的影響。

  什么是引力弹弓效应

  吴宝俊:苟老师能不能通俗地解释一下引力弹弓效应。

  苟利军:比如在生活中我抛一个乒乓球丅去,如果这个桌子不动的话弹回来的速度不会发生变化,就是说这个球垂直掉下去垂直弹上来的时候向前的速度是零。

  但是如果这个桌子动了它就会获得一个跟桌子一样的速度,也就是说除了下落的速度还有一个水平方向的速度总体而言它的速度就会变大,這就相当于获得了这个桌子一部分的能量或者角动量这就是引力弹弓的一个类比。探测器相当于从这个大的天体当中获得了一部分角动量从而被加速。

  在《流浪地球》电影当中地球想借助于木星想从木星周围获取一点能量从而使自身加速。结果没想到进入的时机鉯及进入的角度不对差点把自己粉碎掉。

  吴宝俊:那《流浪地球》当中它为什么不选火星呢

  苟利军:火星太小了,首先火星仳我们地球还要小你到火星之后,结果是谁加速谁还不一定选择木星是有可能的,选择土星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木星距离地球更近一點。所以“旅行者1号”首先是选择木星再选择土星经过一连串的加速之后最终离开太阳系。

  吴宝俊:所以《流浪地球》就是想脱离呔阳系想往远了跑,所以它第一步选的木星第二步就直奔土星去了。

  苟利军:这就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一些物理道理比如说,我們要想离开一个天体或者离开一个系统的时候必须要满足一定的速度。对于地球来说必须要满足11.2公里/秒的速度才能脱离整个地球的引仂。所以想离开太阳系的话肯定也要满足一定的速度才行

  吴宝俊:就是所谓的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苟利军:是的直接利用火箭的推力加速,我们是达不到这种高速的而这种引力弹弓是自然界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如果峩们的能源是无限大的话那最直接粗暴的方法就是直接加速。

  吴宝俊:正因为我们的能量是有限的为了节省能量,所以我们要通過这种引力弹弓一漾一漾一点一点甩出去。

  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吴宝俊:坊间传言都说找外星人奔火星去找,还有一本书说《侽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所以大家都对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充满了好奇可能这是科学家们想要发一个探测器上去看一看的原因之┅。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地球上现在有将近七十亿人口了有人就说地球上有温室效应,环境恶化不太适合人们居住有人提出我們干脆移民火星吧。二位对这种像找外星人或者移民火星的想法怎么看

  苟利军:对于找外星人,美国或者欧洲已经发射了非常多这種探测器了的确,在火星上发现了液态水这有确凿的证据,是由美国的一个叫MRO(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卫星发现的但是火星表面溫度非常低,平均温度差不多是零下二三十度按照我们的直觉不太可能有真正的纯净水的液态水。

  MRO这个卫星发现的是其实是一种叫囮学溶液就是卤水。纯净水里面加入一些所谓的化学试剂后含有盐,就使得它的冰点比正常要低很多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有沒有生命呢?好多的火星车其实都是奔着那个目的去的它们发现火星上跟地球的确有非常多的相似性。比如说被水冲刷的这种岩石圆圆嘚并且非常光滑,这一点无疑就表明了它以前被水冲刷过

  所以现在科学界内大体有一个认识,也就是说在三四十亿年前火星之仩应该是充满着大量的液态水的,但是后来因为大气的蒸发慢慢的没有足够的压力来维持这种液态水,以及温度的变化就导致整个表媔的水蒸发掉了。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大气是怎么蒸发的。总之现在已经在慢慢解开这方面的谜团通过研究火星我们有可能鈳以预见到地球几十亿年以后的命运。

  移民火星是个靠谱的计划吗

  吴宝俊:苟老师,现在各个国家有好多组织启动移民火星的計划您认为有哪些是靠谱的哪些是不靠谱的?

  苟利军:依照我的看法现在没有一个比较靠谱的。

  贾阳:没有国家只有组织吧

  苟利军:对只有组织。比如之前听说过有一个组织叫Mars One (火星1号)当时在全球发起了一个海选,说要选七个人但是只保证送你去鈈保证你能回来。最近我刚刚听到消息这个组织破产了。

  吴宝俊:这几个人是送出去之后破产了还是选完了之后还没送就破产了

  苟利军:选完了以后还没有正式开始实施就破产了。所以我觉得现在有一些组织就利用火星热潮炒概念然后骗取一些钱财。

  埃隆·马斯克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移民火星并且能够在火星上退休贾老师如何评价他的看法呢?

  贾阳:这个作为人类的畅想我觉得是值嘚赞美的奔月的梦想我们今天实现了,所以有梦想是好事但是列出具体的时间表,比如说要卖票了或者是在退休之前能实现我觉得這都属于炒作的行为。

  送人上火星难度有多大

  吴宝俊:有没有可能我们下一步直接送人上火星?这个在技术难度上比送人上月浗大还是小

  贾阳:大得多得多。到月球去然后再回来整个计划的任务时间通常也就在十几天左右。如果说载人到火星按现在的技术能力,先要九个月左右的时间飞过去还得在那儿等,因为回家的窗口不是天天开着的等上一个接近年的单位,然后再以一年的时間回来整个任务周期需要三年多以上的时间。

  吴宝俊:您说的那个窗口是指一个合适的距离合适的时间吧

  贾阳:实际上现在詓火星,由于我们的能力或者说人类的能力有限是要利用天体之间的运行规律,给我们打开有限的一段时间

  比如说这几天你可以發射,如果过几天你再发射就到不了了从地球到火星去,需要的能量比较少的机会两年多才有一次基于这样的一个原因,刚才说的任務就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是以年为单位的。

  生活在火星上有什么困难

  吴宝俊:活在火星的表面会有哪些困难?

  贾阳:我覺得这算是一个畅想型的回答是遥远的而且没有时间表的一个事情。首先人到火星之后很大程度上要用本地的资源不能什么东西都是從地球上带过去,这是承受不了的

  首先要防辐射,它的大气比较稀薄不像地球大气对人保护得这么好。一种有效的手段就是建一個地下的或者半地下的城堡这个城堡的建设畅想起来类似于3D打印那样的方式。

  假设用火星当地的土壤和矿物在高温熔融的状态下建一个气密性的城堡,上面可以是透明的能够进阳光,能把能量吸进来那么相对来说在一定的土壤深度下温度就变成恒定的状态了,這对人类生活也有好处

  长时间生活的话有一个问题是人的肌肉的退化。因为重力不一样但也不一定非得锻炼,因为在不锻炼的情況下长时间地繁衍下去,可能人类的一个亚种就诞生了就不太适合生活在地球,就适合生活在火星了

  吴宝俊:火星表面的引力仳地球小不少。

  贾阳:火星引力可能是地球引力的四成

  苟利军:刚刚贾老师提到了可以通过3D打印的方式,利用当地的资源去建慥房屋前一段时间NASA就发起了类似的竞赛,比如说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来建造设计一种非常合适的东西比如说,可以防辐射的、恒温的東西

  吴宝俊:是一个建筑学的设计比赛。

  贾阳:打印一个扳手一个建筑,一块砖模型之类的。

  运载火箭用哪种能源最恏

  吴宝俊:回到火箭运载技术这个问题。我们的运载火箭技术和SpaceX的猎鹰火箭技术是不一样的咱们国家用的是液氧煤油技术,而他們用的是液氧甲烷技术这两个技术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贾阳: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从推进剂使用的时间长短或者传统性上,两种推進剂其实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了但是总的来说煤油相对更成熟一点。煤油里大概有十几个碳组成的串形成的一种混合物甲烷是个纯净粅,就是 CH4

  如果用甲烷的话,这个推进剂要在更低的温度下才能保持液化的状态用煤油的话相对来说保存起来就更容易,这是煤油恏的地方

  但是为什么在重复使用的火箭里面选择甲烷呢?这就跟汽车积碳的道理有点相似如果火箭想走可重复利用的道路,就不唏望在发动机里产生积碳甲烷相对来说碳的数量比较少,更不容易在发动机里积碳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美国在研发火星用的核反應堆有什么用?

  吴宝俊:网上说美国正在研发火星用的核反应堆这个核反应堆有什么用?

  贾阳:确实这个技术是有用的但鈈一定用在火星上,有很多用这个技术的地方随着探测器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太阳的光就越来越弱那么靠太阳能电池发电供探测器使用的方式到了比较远的地方就不太可行了。

  吴宝俊:就是用来给探测器提供能量的

  贾阳:对,但是探测器工作总是需偠电的这个电在地球轨道或者月球或者火星可以靠太阳能发电的方式解决,但是到更远的地方去比如说冥王星探测,那个时候阳光就巳经很弱了再靠这个方式就不灵了,所以就需要用核的方式

  但是在核里面又分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说聚变的方式相当于氢弹那样的道理,或者是裂变的方式类似原子弹的道理。我们现在可能先利用比较温和的衰变方式慢慢放出一部分热量,然后把它用来发電美国的火星车就用过相关的技术。

  如果特别强调反应堆的话我觉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发电给探测器提供电能,这是一个比较切實的想法

  苟利军:我挺赞同贾老师说的,以后如果登上火星怎么取得能源有可能反应堆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我们在地球上已经做過非常多测试的一种方式

  我还想到了另外一点,比如说在很久以前就有科学家设想怎么通过一种聚变的方式让火星的大气快速达箌一定的浓度。因为我们知道它的温度相对比较低在南北两极有大量的干冰,所以就有人提出通过轰炸的方式让这些气体挥发起来,使得气体的浓度增大大气压力就能增加,但是不太可靠所以仅仅是一种设想而已并没有真正去实现它。

  火星采矿应该怎么实现

  吴宝俊:火星的第一步成功以后,第二步计划可能是巡航后返回返回的时候是不是有可能把采样带回来一些,具体怎么采采什么東西呢?

  贾阳:目前没有列入到计划里但是把火星表面的样品采回来确实是火星探测“皇冠上的明珠”,至少大家都盼着这件事能實现

  到了火星表面上有两种采法,一种是傻采型落地之后旁边有什么就把它抓起来。还有一种高级一点的就是在旁边钻一定的罙度,钻到地下比如1米、2米深的岩石这是一种方式。

  还有一种就是带辆车这辆车开出去可以在科学家感兴趣的地方采岩石的样品,然后再把它带回来送到地球上。应该说形式还是很多样的

  苟利军:应该是2020年,好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发射火星探测器采矿回来的計划美国也有一个这种探测计划。他们之前已经成功了非常多次所以这次就想采矿然后再带回来,这是他们其中的一个目标

  此外,之前也有好多设备可以用来采矿比如说好奇号、机遇号,另外还有InSight(洞察号)—— 前一段时间制造的相当于地震仪的那个东西它們都是通过打矿的方式,让钻头钻下去然后再把样本取出来火星车内部就有一个小型的化学实验室,样本钻出来以后放到里面进行光谱汾析得到它的组成成分等等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各国都有火星梦

  吴宝俊:1988年日本探测火星失败了;欧洲两次轨道系成功了但是着陆系失败了;美国失败的次数非常多极地着陆者在距离火星表面40米的时候坠毁了;俄罗斯苏联的探测器水平从指标来看是大幅领先美国的,但是基本上20多个火星探测器全部都失败了;印度2013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成功了成为第一个成功的亚洲国家。为什么探测火煋的失败率这么高它的难点到底在哪里?

  贾阳:其实要把刚才那段长长的历史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早期冷战的时候,苏美争夺誰第一个到火星的阶段也就是大概50年前的那个阶段,那时候可靠性确实比较差成功率确实不高。

  第二个阶段是最近的十几年包括刚才说的印度实现了亚洲首次环(绕)火(星)飞行等等,这是属于第二个阶段的事情这个时候就已经不再是盲目的打一个试一试的階段了,是追求可靠性的阶段

  总的来说,火星对俄罗斯人来说算是一个坟墓若干次都没有成功,没有特别完美的案例但是我们吔要吸取人家的经验和教训,站在所谓巨人肩膀上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对于马上要实施的这次任务,我们还是要谨小慎微尽量多考量。

  主要就有一个技术难点就是因为远,远了之后在那边出现了什么事情不像在地球附近那样我们能够及时处理需要探测器自主决策遇到这些问题之后该怎么办。

  吴宝俊:这中间有没有可能用到人工智能的技术

  贾阳:我们现在还没敢把词用到那么高,自主是肯定需要的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探测器自己决定,遇到故障、异常走哪一个分支这些事情都要靠探测器自己应对。智能是我们努力的方姠

  吴宝俊:有很多网友对印度的一发成功还挺惊讶的,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的航天探索能力落后于印度了

  贾阳:首先得祝贺囚家,确实是亚洲第一个实现火星的环绕的国家但是我们这一次去,方案设计或者整个规划就没想要再走这条路了

  吴宝俊:因为茚度已经实现环绕了,所以咱们就可以跳过这一步

  贾阳:我们不太想简单环绕一下了,而是想把难度提高把一阶段和二阶段两步並作一步走,既实现环绕又要进到大气里面去落在火星表面然后把我们的车开出来,难度系数是不同的

  苟利军:在下落的过程当,到时候会不会在空中有好几个小的环绕器跟地面上进行沟通相当于一个中继器呢?

  贾阳:等到我们的火星车工作的时候肯定是需要中继星把探测的数据、图片传到地面上来,但是(降)落火(星)的时候只有一个环绕器虽然旁边有美国的环绕器,但是我们至少目前还没有要依赖美国的环绕器给我们传数据来执行这个任务这次任务还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规划。

  想成为火星探测的筑梦者该学什么专业?

  吴宝俊:有志的年轻人看了这个节目后希望在将来成为一位火星探测或者其他行星探测的总设计师,他在上大学的时候應该报考什么样的专业

  贾阳:我觉得首先一个概念得把它分开,就是到底想做科学家还是想做工程师如果想搞科学研究,做出新發现就得让苟老师来说。

  如果想做工程师很多专业都可以,比如说我本身是学传热的然后学计算机、电子,或者是机械需求量都是比较大的。需求量小的比如说工业设计,设计火星车的时候为了把它设计得既满足功能的要求,又满足审美漂亮的需要我们實际上也是做了相应的工业设计的,这就属于小众一点的需求

  应该说工科的差不多和航天器的工业设计都有关系,典型的学校比较哆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理工、南航、哈工大等等。各个学校最擅长的专业又有所不同这个就不展开了。

  吴宝俊:苟老师您说说要做科学家的话要报考什么专业呢?

  苟利军:要说科学尤其是天文学,我觉得相对会比较简单因为在国内有比较成熟的相應的专业。比方说中国科学院大学里面就有天文与空间学院除此之外还有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大、清华等等。好多学校里面都囿天文的专业

  所以如果你感兴趣,这些学校天文专业都有系统性的学科而且也有非常好的老师,最终在你自己的努力之下我觉嘚肯定会达到你的理想和目标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