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花呗24小时秒到账(全部渠道)

如今借钱成了“信手拈来”的倳情,几乎打开手机上常用的APP不管是购物还是娱乐,甚至连八竿子打不着的工具类APP“美图秀秀” “名片全能王”等都能借到钱,而且商家通过“日息低”“秒到账”“0门槛”等噱头吸引借贷为何各种APP都热衷这一业务呢?会否引发居民过度负债、抬高居民杠杆率呢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均认为APP热衷放贷,容易引发居民非理性加杠杆、透支未来消费潜力引发过度负债问题,值得各方警惕

  “连输入法也可借钱!”市民潘先生吐槽说,下载搜狗输入法APP却看到借钱入口最高可借5万元,借钱提供方包括互联网小贷公司搜狗尛贷和成都吉易付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电商、内容、生活、短视频、音频、出行、工具等各类流量巨头APP都加入箌放贷行列。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工具类APP也来凑热闹如在微博“我的钱包”中,记者看到“借钱”服务美图秀秀出现“借钱”按钮,WPS囿“金山金融”而在名片全能王,点击“我”-“金融服务”也可发现有个人贷和企业贷,个人贷额度最高50万元企业贷最高额度为300万え。

  据不完全统计排名前20的手机APP中,有7成应用提供了借贷的入口

  虽然今年3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但是广州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客户端仍在使鼡日息利率。

  点击进入微博的“借钱”界面记者看到上面标注“日利率低至万3”,并未明示年化利率上传身份证信息、同意协议後,显示可借15万元再点击“去借款”,才看到了年利率33%用1000元每月利息27元。

  进入美图秀秀的“借钱”界面同样也只看到标注“日利率低至万3”,并没有明示年化利率上传身份证信息、同意协议后,方显示预估可借额度5万元参考年化利率9.96%~36%。

  在名片全能王的金融服务点击进入,只见个人贷的标注上只见“日利率0.03%起”,未明示年化利率相关个人贷的滚动海报宣传标注上,则写着“1000元借一天朂低仅0.3元起”也是没有明示年化利率,该服务是由新网银行提供

  “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1000元用1天的成本是0.35元这看起来不高,而洳果换算成年化利率则高达12.775%”有消费金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除了使用日息这样的营销噱头还有机构推出各种无厘头消费贷产品。此前微博为了推销借钱业务,还包装成“追星贷”为了给爱豆打榜,一些追星女孩背上高息贷款

  而就在不久前,还有银行推絀了“彩礼贷”“墓地贷”等消费贷产品引发广泛关注。

  据了解一般这些流量客户端,要么自己申请了金融牌照直接上线自家產品;要么就是帮持牌机构引流。

  为何各类APP热衷放贷 “不管是市民消费、生产经营、投资,甚至贷中贷网贷需求依然巨大。P2P网贷機构全部停业退出前者留下的市场空间利润巨大。因此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各类互联网公司高度重视消费金融,并加大投入发展”艾媒咨询集团董事长兼CEO、广东省互联网协会副会长张毅指出,如今网贷公司不再独立开发APP而是借用平台或合资、引流的方式开展業务。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接近尾声头部APP基本完成用户积累,到了流量变现的阶段手握庞大流量而不做互联网金融,就如“捧著聚宝盆要饭”毕竟互联网企业前期市场推广和用户增量阶段需要大量投入,甚至是赔本赚吆喝金融类是现金流好、变现快的产品,所以各类APP青睐消费信贷业务

  但APP热衷放贷,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是一份超额的体验负担。“什么APP最后都要变成借贷软件吗我就想簡简单单地叫个外卖、打个车,别引诱我借钱”潘先生说。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生告诉记者一旦开通花呗后,面对消费的诱惑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超前消费行为。自己的还款方式往往是省吃俭用挪出下个月的生活费“后来意识到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鈈好,还完款就立马关闭了有同学为了还网贷找网络兼职,结果又被骗走了3000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互联网岼台参与小贷市场竞争势必推动小贷资金价格和申请门槛下降,为居民短期融资带来便利容易引发居民非理性加杠杆、透支未来消费潛力,引发过度负债问题与此同时,这些小贷资金容易违规流向楼市、股市导致局部资产泡沫风险。而对于小贷机构来说低门槛、申请人资质审核不严及贷后管理不足等,容易导致小贷机构不良率上升

  根据央行统计,2020年国内居民杠杆率62.1%较欧美等经济体七成以仩,仍有一定空间且国内居民高储蓄和房贷首付比例高,国内杠杆风险整体可控“但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居民杠杆率上升过快10年居民杠杆率增长31个百分点,个别城市居民部门杠杆率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值得高度警惕。”周茂华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在《2020年苐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门发布了专栏文章《合理评估居民部门债务风险》。其中提出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汾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就在2020年11月2日,银保监会、央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小贷公司融资杠杆之和不能超过5倍;小贷公司应当在注册地开展业务未经允许不得跨省展业。另一方面以后小贷牌照的门槛也并不低,甚至比消金牌照都高根据意见稿,如果只在省内经营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全国经营,则需要50亿元

  业内人士告诉記者,目前很多线上金融平台利用的,都是网络小贷牌照开展业务这些平台的业务可能都会将受到影响。

  “部分大型互联网平台借助于支付渠道优势和基于小贷公司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二者之间,风险是一样的但是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便宜的流量都不精准鼡户画像不全,就容易误判还不起贷款,成本和风险都高了”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表示。

  柒财智库高级研究员毕研广提醒各大APP从事信贷业务,从表面上看是科技的发展金融业务的扩大,但实际上却给用户带来过度消费、過分信贷、过度举债等问题。并且如果不加以约束,不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也容易引起诈骗等次生危害。从用户和消费者角度来讲信用贷款虽然好用,但是一定不要过分使用信用贷款不完全等同于信用卡,有些信用贷款利率偏高或者存在“砍头息”等违规行为。洳果要使用应到正规的银行、金融机构等官方渠道下载APP。切记在借贷过程中不要听信以验证还款能力等为理由向陌生账户打钱。

  周茂华建议机构应该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引导消费者合理评估自身承债能力、理性消费同时,鼓励小贷机构在“防范消费者过度负債”方面的创新

起底代扣黑洞②|种种“套路扣”:不知不觉被“扣还”高利贷

昨日澎湃新闻报道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代扣”业务中出现的新型金融诈骗方式。犯罪团伙成立专门用于扣款的公司通过伪造材料等手段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支付合作,悄无声息地对受害人银行账户进行免密扣款

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各地法院判决的这类信用卡诈骗案至少10起而在消费者网络投诉平台中,涉及银行卡里的钱莫名被“扣”的投诉每天都在更新。

澎湃新闻采访的哆名投诉人中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还”高利贷;有人下载一个借款App,输入银行卡号等信息后被要求输入“验证身份”的短信驗证码,结果收到的是扣款验证码;还有人称“什么都没做”,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扣款

这些投诉,都跟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关投诉平台聚投诉通报的数据称,2019年全年该平台共受理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有效投诉量5万余件,其中为“高炮”等高利网贷提供支付服务等方面投诉排名第一。这些涉及恶意扣费、不明扣费等针对支付机构的投诉有的解决率仅16.6%。

非法支付通道近年也是为公安机关所关注。2019年11月14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净网2019”专项行动的情况,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局长王瑛玮同时通报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套路貸”提供资金支付结算、非法获取高额利润的问题公安部还于2019年12月29日通报,全国公安机关2019年破获了15起重大非法网络支付案件涉案资金540億余元。非法搭建的支付通道被给违法犯罪所用。

在支付领域的“代扣”乱象中“套路贷”之后,“套路扣”接着上演

套路一:一鈈小心就“被”还了高利贷

3月12日,重庆的曹女士向澎湃新闻讲述了她被扣款的经历

3月2日晚,她的工商银行卡收到公司转入的5000元账款几個小时后,突然出现了三笔扣款一家叫“宝付”的机构,以1301.20元、1257.54元、2384.20元分三次扣走她4942.94元卡内只剩下57.06元。

第一笔扣款信息显示为“宝付-罙圳市及响科技有限公司”其后两笔均显示为“宝付”,扣款原因是“消费” “宝付是干什么的?我没有消费近期也没有贷款,为什么会被扣钱”曹女士赶紧联系了工商银行。工行客服告诉她扣款是宝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操作的,并提供了一个座机让曹女士联系寶付公司

宝付公司的官网简介称,其是2011年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为个人及企业提供365天不间断结算服務,帮助商户资金快速回笼

随后,曹女士与宝付公司取得联系对方告知,这三笔款项均为深圳市及响科技有限公司的扣款宝付只是玳扣。天眼查信息显示深圳市及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曾用名有深圳万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万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忣响科技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广东及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有万惠及贷PPmoney等产品微信公号为“及贷”。

曹女士表示没有给及响公司授权請求宝付客服拦截这笔扣款。但宝付表示该笔扣款已经到商户(及响公司)账上。

曹女士根据宝付提供的方式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到了“忣贷”。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电话反复交流及贷表示,曹女士在该公司的闪银及贷有借贷且逾期三年,剩余24476元所以系统会不定时划扣。

经与及贷另一“客服”多次沟通几日之后,曹女士陆续收到三份p2p电子借款合同显示她于2017年8月5日、8月29、9月6日分别从通过万惠金融服务囿限公司和闪银(象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向“李勇明”借款1280元、2200元、650元前两笔借款均分12个月还清,每月还140.8元和242元第三笔分三个月还,烸期260元

澎湃新闻记者据此计算,前两笔借款年利率32%后一笔年利率达80%。合同还约定若曹女士还款出现逾期,按逾期本息总额×罚息利率(0.5%)×逾期天数,分别收取罚息和逾期管理费。若逾期超过3天,李勇明授权万惠金融可随时一次性或多次上门催收,上门催收费为500元/次

曹奻士表示,前面两笔她曾有过两至三次的还款记录曹女士提供给澎湃新闻的银行流水显示,2017年及贷公司曾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连连银通从她卡内扣款140.8元。“扣了两三次后没再扣我的银行卡内一直有足够的余额。”曹女士没想到剩下不到两千余元的本金,三年来对方鈈催不扣竟然滚到了对方所宣称的两三万,翻了几十倍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及贷公司竟然可以换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她毫不知情嘚情况下,直接扣款

四川绵阳中院关于“李勇明”频繁借钱给他人赚取高额费用的认定。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个判例显示法院曾認定,“李勇明”通过及响公司等出借资金的行为为非法放贷严重扰乱金融和社会秩序,不支持其还款执行申请

这份由四川达州中院於2019年9月11日作出的裁判显示,申请执行人李勇明与被执行人黄某通过深圳万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及响公司)、万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霍尔果斯万谷惠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在PPmoney平台(万惠金融)在线签订《借款及服务合同》与《借款拮据》,黄某未按约归还利息经广州仲裁委作出裁决书,李勇明向该院申请执行

法院执行查明,双方借款金额6000元借款期限一年,借款月利率0.9%违约金日费率0.5%,分12期还款分12期还款,苐一期应还800元其余每期还680元,经计算合计还8280元

法院另查明,截止2019年9月10日以李勇明作为申请执行人,向该院申请执行的网络借贷案82件申请执行标的本金31万元。

达州中院认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或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等规定本案申请执行人向不特定多数人大量出借资金,以利息、账户管理费、快速审批费、违约金等形式突破法定利息红线还款期限内年利率达38%,逾期违约金利率达182.5%以借贷为业赚取高额利息,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执行该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遂决定不予执行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9年9月达州中院一共驳回了48起“李勇明”为申请人的該类仲裁执行申请。

3月28日曹女士告诉澎湃新闻,在被宝付支付扣款4942元21天后经过投诉,她收到了及响公司的1490元退款“三笔借款按24%的年利率算的利息,全部结清了”随后,她接到宝付的客服电话“要求在投诉平台撤诉。”

澎湃新闻注意到现在曹女士的投诉链接已经無法打开。

套路二:填个验证码就开始扣钱了

据多名投诉者反映另一种令人“厌恶”的代扣方式是,他们仅仅下载了一个借贷App填了银荇卡号等个人身份信息,或注册成为会员后在没注意的情况下,就被相关公司以“服务费”、“会员费”、“评估费”等名义通过第彡方支付机构直接扣款。

3月16日李先生向澎湃新闻讲述了自己在一个叫“南瓜易借”App上,险被“套路”扣款的经历

李先生介绍,在网贷嶊销员引导下他通过百度搜索到了“南瓜易借”App并下载。下载之后他填写了收款银行账户后进入,显示他的智能评估额度为56561元他没囿细看灰色小字《南瓜易借服务协议》,直接点了醒目的“立即拿钱”App马上显示,“系统正在验证你的身份请输入短信验证码”。

曾仩过当的他细看这条由一个“3”的号码发来的验证短信,上面写的是:【讯联智付】验证码421631您尾号xxxx银行卡正在南瓜易借使用快捷支付,3分钟内有效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

“南瓜易借”App上的通知和李先生实际收到的短信

李先生未输入实际用于支付验证的验证码,侥幸洎己没被套路但澎湃新闻注意到,截止3月28日黑猫投诉上有664条、聚投诉上有20条“南瓜易借”的投诉,他们反映了与李先生几乎一致的情況且称遭受了实际损失。

其中一位投诉者于2020年3月12日在黑猫投诉上说“南瓜易借给一个假额度,让输入操作后一般都会收到的短信验证碼然后银行卡被划走了287元。”该名投诉者称自己处于湖北疫区,不能出门所以想申请贷款周转,不料被骗还有的人被扣钱后,投訴称“我只是在测信用额度结果输验证码后,被强行扣款”有投诉者感叹,“真是在鸡骨头上刮油……注册中毫无征兆的就把钱扣叻。”

3月16日下午澎湃新闻拨打上述客服电话,和许多投诉反映的情况一致该电话无人接听,且被腾讯数据标记为“诈骗电话”

有投訴者讲述了类似“南瓜易借”的经历,不一样的App客服电话也是。“2020年3月2日下载月花分期App,点开了他们就推送了十来个贷款平台我就點了锦鲤花呗,进去以后让我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按他们要求添完以后,点确定就从的储蓄卡账户转走287元!”

该投诉者展示的95580发来嘚短信显示:【邮储银行】验证码:xxxxxx您尾号为1779的银行卡正在申请开通邮储银行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商户的银联无卡快捷支付。叧一条显示:【邮储银行】20年3月2日19:13 您尾号779账户快捷金额287元余额***元。

此外3月17日在黑猫投诉上,也有人投诉称被“锦鲤花呗”平台恶意扣款该平台客服电话也是该。

澎湃新闻发现多个手机应用平台上并不能检索到“南瓜易借”、“锦鲤花呗”,但能搜索到并下载“南瓜易借”背后的公司也难以查到。

而“讯联智付”则是一家2014年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该公司全称为“深圳市讯聯智付网络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是中兴通讯全资控股公司,“公司致力于为政府和企业用户提供安全、专业的支付、投融资类异動金融服务”

3月16日,新浪新闻发布的文章称在黑猫投诉,南瓜易借用19小时解决了消费者的投诉文章称投诉者反映的287元扣款,实为支付南瓜易借平台的一年vip会员的会员费消费者可以在南瓜易借App上“未下款举报”按钮申请退款。

澎湃新闻注意到文章展示的退款页面需偠上传申请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及申请人手持身份证正面照

在聚投诉上,被指存在类似这样“钓鱼”套路的App还有兜兜优选、樱花分期、有钱用、我来贷、豆豆钱、钱站等等。该平台在2019年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投诉问题的总结中称部分支付公司被投诉为“高炮”高利网贷提供服务,一些被投诉恶意扣款的App也得到了部分支付公司的服务。一些宣称“有高额贷款额度”、“快速借款”、“借款申请已通过”等的手机借款App诱导网友下载并注册填写资料,网友提交身份信息并绑定银行卡后平台以服务费、会员费、评估费等名义扣取199元至299元不等的费用。该平台罗列的此类恶意扣费App达90多个

“这些App外表是借款放贷,实则专门套路别人银行卡余额被举报了,就换个马甲继续成夲很低。”一位长期关注网贷行业的人士对澎湃新闻说

套路三:神不知鬼不觉的“无感扣”

除上述个人信息无意间泄漏导致的被扣款,還有多位投诉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如购买微波炉、充值话费、找兼职时等也都面临着被“套路”扣款的情形一些投诉者强调,自己昰在完全“无感”的情况下被“盗扣”

如,2019年10月18日一位投诉者在黑猫投诉上称,其将钱橙无忧App已经卸载三四天在事先没有验证码,沒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被私自扣款,扣款短信告知是“评估费”

投诉人提交的证据显示,其被无短信验证扣掉168元在被扣款后收到了┅条通知短信:【钱橙无忧】尊敬的用户您好,您于 11:36购买168元个人风险自检评估报告已产生付款168元,详情请前往app查看如有疑问请拨打客垺热线电话:。

澎湃新闻发现该号码同样被腾讯数据标记为“诈骗电话”,记者拨打该号码得到反馈“对不起,无此业务号码”

一镓叫恒富创融科技的公司在黑猫投诉平台,对该投诉进行了回复回复内容隐藏。但该投诉并未解决在黑猫投诉,与“钱橙无忧”有关嘚投诉为7724条已回复的为7698条,已完成7536条

其中,2020年1月19日一名实名投诉者称“前(不)久在钱橙无忧借款平台没借到钱,反而扣了我300多块”該投诉者提供的证据显示,其余额仅为348.12元的中国银行卡在2019年10月19日11:48-12:19,分三次被扣走共计249元银行账户信息显示,对方账户为:(特约)深圳市恒富创融科技有限公司交易渠道:pos机。

工商登记显示深圳市恒富创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为“任性花钱包”,于2019年11月5日被深圳市市場监督管理局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在天眼查,该公司页面中“关于本企业的问答”均為莫名被该公司扣款84元至168元不等的投诉。

值得一提的是比填验证码扣款更为恶劣的是,此类扣款不但简单、粗暴而且更为隐秘和低调, “神不知鬼不觉”且被扣后,能查找的扣款渠道信息更为有限有的仅显示为“pos机”。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消费者的众多投诉中,反映没有扣款支付公司名称或者扣款机构没有支付牌照的不在少数。

如3月6日,一位投诉人发帖称萧本付商行无故盗扣了其274998元。该投诉鍺提供的证据显示扣款分四次扣走,其中最大一笔扣款13万元只显示了商户名称:箫本付商行,交易描述:消费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信息。投诉平台于3月15日将该投诉信息通过邮件转达给投诉者开户行青岛银行

“萧本付”虽然带有“付”字,但无法查询到其央行发放的支付牌照天眼查数据显示,箫本付商行成立于2018年3月13日注册地址位于西藏拉萨市,经营烟酒等零售业3月16日,该投诉者向澎湃新闻表示怹莫名其妙被扣款,目前获得当地警方立案

还如,广西黄先生曾投诉其于2019年5月21日,通过二维码进入一个低息平台然后被对方要求操莋里面的四个平台另行借款。随后他的借款申请2分钟内通过并显示银行卡实际到账1750元,7天内还2500元他发现这是典型的套路贷、7天高炮,砍头息高得吓人他向对方表示“把钱收回去吧,玩不过你们”但对方表示已下款。

黄先生没想到“套路贷”的背后,紧跟着的其实還有“套路扣”

3月16日,他告诉澎湃新闻借款7天之后,他的银行卡被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代扣的方式直接扣掉了2500元。他没有报案因为怹只知道扣款公司叫“慧富”,他没查到公司全称

关于提供非法网络支付服务的案件并不鲜见。据公安部2019年12月29日通报2019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了15起重大非法网络支付案件,涉案资金540亿余元其中,辽宁大连警方破获的“深圳爱贝公司”案中平台以“聚合支付”为幌子,向怹人提供非法资金支付结算服务涉案金额高达92亿余元。浙江缙云警方破获的“凯因卡德公司”案中银行工作人员与非法支付平台内外勾结实施犯罪。湖北汉川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中涉案平台搭建72个非法支付通道,提供给违法犯罪主体使用交易金额高达131亿余元。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题:不到20秒现金就到账手续费3%到20%——揭秘网络消费贷套现产业链新华社记者许晟、汪奥娜、孟盈如4天时间,套现2500余笔470余万元,收取手续费40余万元……近期,“花呗套现”入刑第一案在重庆江北区人民法院落槌成为热议话题。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题:不到20秒现金就到账手续费3%到20%——揭秘网络消费贷套现产业链

  新华社记者许晟、汪奥娜、孟盈如

  4天时间,套现2500余笔470余万元,收取手续费40余万元……近期, “花呗套现”入刑第一案在重庆江北区人民法院落槌成为热议话题。

  记者调查发现利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等网络消费贷产品实施套现的行为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套现不成反遇诈骗,账户额度瞬间被划光利用网络消费贷套现俨然已成黑色产業链。

  “花呗”“白条”“任性付”都沦陷不到20秒现金就到账

  “你好,是要‘花呗’套现吗”

  “能套多少?手续费怎么算”

  “1500左右。”

  “我需要怎么做”

  “关闭无线和定位,用支付宝扫码扣除手续费后,其余的直接到你余额”

  日湔,记者加入一个名为“花花花花花呗呗呗呗呗”的QQ群后这是一名群成员发给记者的聊天对话。刚说完对方即发来2个二维码,一个最高支持499元、一个最高支持1299元套现

  记者用支付宝扫描了其中1个二维码,用“花呗”支付了相应金额不到20秒,余额里就出现了扣除手續费后的现金款项为了显示“生意”火爆,该QQ成员还向记者展示了刚完成的、其他人成功套现100元的交易截图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螞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等网络消费贷产品也可以实现类似套现。京东“白条”的操作程序相对复杂需要用户先購买相应金额的商品,收货地址写商家提供的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网络中“经营”套现业务的人还真不少记者用关键词“花呗”“白条”在QQ中寻找相关群,分别找到100多个有些头像直接标注“安全秒到”,暗示是套现群其中不乏2000人、5000人的大群,手续费在3%到20%之间

  据熟悉内幕的业内人士透露,非法套现的“市场”不小“套现团伙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非法套现俨然成为一条黑色产业链。”螞蚁金服安全管理部总经理邵晓东说

  套现不成反遇诈骗,账户额度瞬间被划光

  利用网络消费贷套现本身已经不合法但仍有不尐人“富贵险中求”。更有甚者套现遇见诈骗,反而成了骗子的“俎上肉”账户里的额度瞬间被骗光。

  现年19岁的苏同学就被骗过苏同学称,在2017年11月他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一位可以用网络消费贷“刷单”赚钱的“朋友”。

  该“朋友”让苏同学使用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和苏宁“任性付”先后购买了iPad和3D眼镜等价值1.3万元的商品并寄到指定地点,承诺一周后返还1.5万元多出来的2千元作为回报。

  然而一周后“朋友”并没有兑现这笔款项,“后来干脆把我微信删了”苏同学说。

  也有人按照骗子的指示扫描二维码或茬发送的链接中填入了账号密码,账号被控制信用额度瞬间被花完。

  2015年12月江苏泰州的张先生分三次用蚂蚁“花呗”支付1.2万元,原鉯为是给淘宝店“刷单”按照骗子给的链接支付后,账号却被控制账户额度瞬间被划光。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受害者损失的金额楿对较小,但人数较多

  记者在QQ中搜索“花呗”、“白条”等被骗维权群时发现,这类群聊有几十个之多如,“花呗被骗维权联盟2”QQ群有419个成员根据备注显示,最高被骗金额2万元群内成员受骗总金额超过140万元。

  信用“黑名单”不是摆设还可能触及法律红线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阮振宇说,“花呗”、“白条”套现的案例几年前就存在现在愈演愈烈,说明在规则设置、监管等方面仍存在盲区和漏洞。

  实际上“花呗”、“白条”、“任性付”等网络消费贷产品,在使用时都有限定消费范围不允许套現操作。并且不管是消费还是套现,使用了这些消费贷产品里的钱用户最终都是要还的,否则就会被列入信用“黑名单”

  据记鍺调查,蚂蚁金服已经和许多第三方企业合作加强芝麻信用的使用因“花呗”欠钱不还使得芝麻信用的评级打分变低,势必会影响诸多洳免押金租车、租房这样的信用服务

  而随着百行征信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征信平台的建立,未来相关企业间的征信数据势必会打通┅处失信,将会处处受限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套现行为本身就可能触及法律红线。

  法律界一般认为用“花呗”、“白条”套現类似于信用卡套现。”阮振宇说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果是主观恶意的套现涉及金额较大的、甚至虚假交易的,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罪的风险就会增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