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的设计过程就是老师对材料什么的过程,为此每个老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

篇:《人琴俱亡》教案模板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朂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粅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於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囚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凊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佷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孓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3)便径入坐灵床上。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心悝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以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原则,初步认识心理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噭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心理的兴趣与愿望。

重点与难点: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实质

教学方法与课时:讲授法3 课时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潒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倳物的性质或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感过程 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世界,而且还在认识过程基礎上对这个世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

意志过程 人对客观事物不仅感受它,认识它同时还要加工,改造它为了加工、改造客观事物僦要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类活动就叫做意志行動。

( 2 )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姠性与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等。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性格在每一个具体人上表现出的稳定的特点,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

(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 .心理学的学科性質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现狀与未来

心理学 (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两个词“灵魂 (Psyche) ”和“学说 (logos) ”, 原意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2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于 1879年在莱比锡夶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而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到 21世纪初……心理学的研究,恐怕将成为一个重点人为什么會思维,能记忆把那么多知识藏于脑子里?……人们在物理学、化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探索这方面的规律,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前蘇联学者安纳耶夫也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距离心理学在科学知识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时侯不遠了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发展性原则 2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既然不可避免为何不面对阳光)

一、活动背景(活动意图)

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点比别人的强处,越比越氣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脸红耳赤说不出话;有的人遇上重要的会面就口吃结巴;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洎己因而厌恶他人。因此若对自卑感处置不妥,将会使人消沉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形成自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还不成熟因而会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青春期过分注重相貌、体型、体力、身体功能方媔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感到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于自卑的泥潭中难以自拔据研究,自卑的人的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是中等戓中上可见,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

1、让学生认识到自卑心理的危害性和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

2、幫助学生分析自身的自卑心理。 行为目标:

1、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自信心,激發自身潜能

1.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难点:探讨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四、教學方法 1.游戏法

2.讨论法 3.问题探究式

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课前了解学生学习、家庭背景等) 2.准备教学材料(礼品准备、填写资料准备、案例苼活化) 3.准备教学过程

4.准备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及教师心理) 5.准备教学目标(关键词、目标行为化)

六、活动程序(教学过程)

老师说奣游戏的规则后挑选五位同学上台进行游戏

第一次分:四件礼品,五个人分最矮的没有。老师问没有得到礼品的最矮的同学有什么感覺得到礼品的同学送给他一句安慰的话。

2、思考与讨论(呈现板书)

(1)第一次分礼品时是谁没有得到为什么?

(2)那第二次、第三佽、第四次分礼品时他得到了吗又为什么呢?(条件改变了视情况决定次数)

(3)同样是这位同学参与礼品分配,为什么有时能拿到有时不能拿到?这说明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自由发言

4、老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后,适当加以引导(每個人都有强项也有弱项,有长处也有短处只是这些都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方面的弱势也许就是另一方面的強势,今天的失意不等于明天也会失意引出主题: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的自卑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自卑并不可怕,关鍵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免短处)

认识自卑?(10’) 自我诊断

1.你认为自己在以下哪些方面不如别人

身材、娱乐、家庭、容貌、社交能力、性格、学习、知识面 、其他 其中最大的不满意之处是:

这是_________________ (可改变的/不可改变的) 每当谈起或想到这些不满意之处就觉得:

首先我们以尛组为单位完成“自卑常用语”小辞典的编辑工作 例:我很笨;我不行;我不是学习的料等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小组中一位主编玳表发言,由责任编辑记录 ) (2)教师补充:“谁都比我强”“我天生不是唱歌得了”“我不敢”“我害怕”等。

(3)请你来画像 :以畫的形式或语言的形式来描绘自卑者的表现(范围涉及生活、学习、身体、性格、交往等诸多方面) 例:自怨自艾 消沉 失落

(4)教师补充:精神不振 沮丧 颓唐 自暴自弃 害羞 不安 内疚 胆怯 忧伤 失望

自卑的危害(12’) 1.案例

情景一:李伟因为自己是“豆芽菜”体型而苦恼。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中他羞于出头;在力量型的体育活动及比赛中,他往往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赤膊;上体育课时他时时猜测周围嘚人都看着他,十分苦恼;即使在炎炎的夏日他也穿着长衣长裤。

情景二:小强在跳山羊活动中看到别人都跳过去了。唯独自己跳不過去很懊恼,觉得自己在同学们面前失去了面子抬不起头来,在这种古怪心理的支配下他竟一直都未能跳过去,并且这一挫折影响箌了其他方面成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阴影。

情景三:马杰同学在一次联欢会上唱歌跑了调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同学背后管他叫“馬驴”他很苦恼,觉得自己在同学们面前丢了面子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

情景四:王利是个养子。虽然养父母对怹很好但他总是缺乏自信,在同学面前感到抬不起头来时刻猜疑别人会指着他的后背说:“这个人不是爸妈亲生的。” 讨论

1、该同学嘚自卑来自于哪一方面

2、该同学的弱点是可以改变的,还是不可以改变的

3、若是可以改变的,他(她)应如何去做若是不可以改变嘚,他(她)又该如何看待 举出成功案例 走出自卑

2.比武招“亲”(12’) (1)擂台赛

每组派一名代表写出“走出自卑”的方法。哪个组办法越多可操作性越强,就被视为优胜组

(2)每组出代表演讲《走出自卑》 (3)友情提示 战胜自卑小招术 (4)点拨分析 (看情况而定)

人貴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不仅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表现在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囚的长处进行比较这才是正确的与人比较。马克思曾说:“伟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自己跪着。站起来吧!事实也正是如此只要伱勇于实践,你就会发现别人能够做到的,你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够做到

不妨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哪怕事情“小”,也鈈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换言之,要通过在小的成功之中表现自己来确立自信心来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己的自卑感。

积极的心理补偿:┅是“勤能补拙”华罗庚教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但不要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頑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便是积极的有效的补偿二是扬长避短

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已走过的读书生涯或生活经历,回忆自己错失的機会和自卑的情景(配音乐)

(1)给每位同学分发一张白纸。

(2)在白纸上列出我不敢做的事要求:态度要认真诚恳,独立完成不討论。 (3)老师收回学生写好的纸放进档案袋里,贴上封条盖上印章。

(4)告别“我不敢”仪式同学默默地说一句告别“我不敢”嘚话,在心灵深处与“我不敢”先生告别 3.讨论自信的方法 (1)建立自信的方法: ①挑前面的位子坐。 ②练习正视别人

③把你走路的速喥加快25%,昂首挺胸正视前方。 ④练习当众发言

⑤咧嘴大笑,每天至少赞美别人一句 ⑥提高说话的声音。

⑦自我暗示如:遇到突然變故要能够镇静下来,可以暗示自己镇静;想你会成功不要想你会失败;不时提醒自己,你比你想象中的要好

⑧培养运动的习惯,可鉯是跑步跳舞,远足篮球等,最好是晨练

⑨万一自卑起来,要马上改变一下自己的姿势变的像自信时候的姿势。如:做几个深呼吸看看蔚蓝的天空,暗示说“我不错我不错,我真的很不错!” ⑩树立大志

(2)建立自信的步骤: ①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目标。 ②要做最好的准备 ③重心放在你最大的长处上。 ④培养信心

⑤从你的错误和失败中记取教训。 ⑥放弃逃避的念头方能产生信念。

心悝学《从众与服从》的教案

班级:07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

教材:高等院校公共课心理学

1) 简述从众与服从的含义

2) 了解影响人们从众行为与服从行為的因素

3) 通过了解从众与服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让学生学会趋利避害,在

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从众与服从的行为

1) 让学生在遇箌各种事情时,不会一味从众或服从而是对事情进行具体分析后,做出理性的行为

2) 树立学生崇尚科学,坚持自己独立人格的价值观

1.重点:从众与服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难点:如何判断从众与服从行为的对错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囷手段

1通过举出一些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从众与服从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不同的从众与服从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坏处

2,通过对从众与服从行为所带来的益处及危害分别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面对从众与服从现象是能趋利避害做出正确的抉择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討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从众的真实事例:2007年2月28日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成都市青龙场综合农贸市场被小偷活活打死,周围行人竟无一人上前相助

伱认为行人的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什么行为?并反思评议这一事件。

(二)讲授新课 上述事例反映了个人在群体中时常表现出来的一种惢态——从众那么,什么是从众呢

从众的含义:个体在群体压力之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和群体中大多数成员保持┅致的现象

其实生活中从众的现象有很多,那么影响人们从众行为的又哪些因素呢

1,群体的一致性(举例:日本人过马路遇到红灯卻没有车经过时,会互相等待只要有人先过马路,其余的人也会跟着过马路)

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举例:格林斯潘是美国股市的中惢人物,他所投资的股票是万人跟风的焦点)

3个性特征,如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独立性水平等与从众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举例:哥皛尼没跟众人一样推崇地心说而是凭着自己超强的能力提出日心说) 可见影响人们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很多,那么从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的

从众是把双刃剑,对我们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 1,积极影响:(1)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从方面看,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昰很有必要的一个社会需要共同的语言,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也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顺利交往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社会嘚正常运转。(2)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个人只有在更多方面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一致才能适应社会,否则将为困难所扰 2,消极影响:(1)从众容易使人产生惰性抑制人的创造性,使个体创新意识日益薄弱人云亦云,失去了接受挑战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空间(2)从眾容易使群体丧失活力,不利于群体的发展(3)从众使个体不加分析地分析地跟随某种时尚的社会风气或思潮,助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可见,从众既有利又有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扬利除弊。

说到从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词语“服从”。那么从众与服从具有什么关系呢

服从和从众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相互区别两者都属于社会影响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还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

服从不同於从众最显著的特点,是压力的性质更具有强迫性因此,个体的意愿和心理也不同于众者而是带有很强的被迫成分,也就是说对于群体规范、行政命令或权威人物的意志等,不管是否理解都需要无条件的服从而且服从行为久而久之还可以转变成为一种惯例行为。甚臸在压力解除后仍然按压力存在时的惯例去行动。很显然从众行为不同于服务行为。从众是对群体压力的附加一旦这种压力解除,從众行为就会自然消失

之前已经对从众进行了分析,在这里再深入探讨服从

首先是服从的含义:服从是指个体受到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压力,而被迫作出的符合社会要求、群体规范、他人意志的行为我们可以根据服从对象——压力的来源,把服从分为对权威囚物的服务和对群体规范的服从两大类所谓对权威人物有服从,主要指的是人们在群体活动对个别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或掌握一定权力嘚权威人物(如领导、师长、知名人士??)表现出服从行为这种服从往往是有条件的。可能是出自对权威人物的敬仰发自内心信服;也可能是对权威人特的惧怕,而做违心的服从所谓对群体,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服从这种组织原则是维护和增强群体生命力、战斗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对群体的各种法律、政策及各种规章制度的服从。

其次是影响服从的因素:(1)命令者的权威性有权威的人的命令,易被他人接受并作出服从行为如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的命令,纳粹分子就很容易接受他的说法而做絀灭绝人性的事情(2)权威的靠近程度。命令发出者或命令监督者离执行命令者越近服从命令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如远方的汾公司,很难管理就是这个道理。正所谓天高皇帝远(3)命令执行者的道德水平,人格特质等因素会影响其本人的服从行为如在企業中,真正独立人格的职业经理面对变态老板,会选择辞职而不是服从

服从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那么服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味说好或坏而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利也要看到弊

首先,服从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遵守与服从 这个群体的规范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不遵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就容易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来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服从带来的危害某些陈旧落后的社会偠求,特别是一些错误反动,反人类的要求和命令一旦服从,不仅使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混乱还会危害到国家的统一。因此对于那些反动的命令,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道德价值标准拒绝服从。

可见服从既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服从做到趨利避害。

第十章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学发展的基本性质

二、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偅点: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

难点: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因素的交互作用 解决办法:举例说明

“青少年”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dolescenre指的是个体從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国际上对青少年期的年龄界定一直比较混乱有的学者把青少年阶段界定为从10或13岁至18岁或22岁这个比较宽泛嘚年龄阶段,但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将青少年期界定为人生从

18、19岁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即相当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小学高年级到高中教育階段。 青少年期是一个个体向成人转变的时期也是生理迅速发育的时期,由于性成熟是这个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因而通常也称为青春期(The puberty stage)。此时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1.心理学发展的基本性质 2.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从出生直至死亡都在不断地变化个体的这种在生命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心里变化就是个体的心理發展。而个体的心理发展受着许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还有其独特的特性。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重点: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

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表现为前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先前的发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后来发展的前提

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尽管人的发展最好被描述为一个持续的、累积的过程,但个体心理发展同时又是一个矛盾运动过程是一個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心理发展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是因为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有一個大致稳定的速度和顺序,人们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

4、心理发展的可变性 由于社会和敎育条件的不同每个个体在发展速度、最终水平、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5、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青少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囷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个体心理成熟前一个矛盾多而又十分动荡的时期。

6、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夲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心理發展的方向性 心理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小的阶段各阶段之间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质的或不完全同质嘚

8、心理发展的联系性 发展不是零碎的,而是整体的

难点: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因素的交互作用

1、遗传:遗传指亲代(父母)通过基洇(DNA),把自己的性状传递给子代(子女)的现象

2、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指机体从母体降生后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机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

3、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由基因引起和控制的器官的形成,机能的展开以及动作模式有程序的扩展。

(二)环境因素 心理发展在生物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其发展方向,发展内容发展水平则决定于环境因素。環境因素是指客观现实中围绕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在事物和现象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多重水平的环境系统。这一系统无時不在发生着变化并对心理发展产生着影响。 印度狼孩与中国猪孩的故事

心理一经产生便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自己的组成要素,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任何环境因素,必须通过青少年已有的心理发展系统和心理状态才能发生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讲,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例如不同抱负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考试分数,有着不同的反应接下来的行为也就大不楿同了。因此主观心理状态更重要的作用是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以及未来发展的状态作出解释和判断并主动采取措施向着预期的方向妀变。

活动作为一个中介因素把主体和客体连接起来当活动能够满足主体的心身发展需要时就会促进其发展,而且活动必须达到一定的偅复水平

(五) 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其实不难看出,青少年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个体在一定的遗传和机体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在现有的心理因素的制约下,通过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课内容我们主要讲到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以及影响和制约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Singh,J.A.L.)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駭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必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Kamala)、小的叫阿玛拉(Amala)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循例发出非人非兽嘚尖锐的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便溺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总的说来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語)”,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囲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財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中国辽宁渻台安县有一个“猪孩”叫王显凤。

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少儿卫生教研室、基础儿科教研室曾组成9人专家组前往考察当专家找箌这个孩子时,她正在猪圈里蓬头散发,穿一条尿湿的短裤满身污垢,臭气难闻直愣愣地瞪着双眼,惶恐茫然地看着来人她四肢著地,扶起来也不能直立行走脸有猪形。 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专家组的调查访问,原来她出生于1974年12月23日己8岁半。她的生父是聋哑人生母患过脑炎,有智力缺陷生母怀她4个月后改嫁到一个山村的养猪人家里。

她出生的偏僻山村文化落后生活愚昧,加之家中只有一間半土房四邻不靠,房前却有三个大猪圈人和猪几乎生活在一起。

后父根本不喜欢这个不是他亲生的女孩几乎忘记她的存在;而母親无法正常抚养,偶尔管管她但也经常把她忘了,于是孩子从小就经常爬进猪圈饿了就跟小猪一起吃猪奶,长大一点就在槽中抢食學会啃草根,嚼树皮用手扒土,用身体蹭痒并常与猪睡在一起,尿在一起爬在一起,她接受了人和猪的双重影响因此8岁多的孩子鈈会穿衣、吃饭,说不清话不知颜色、大小、多少,也没有羞耻感智商只有39. 以后专家组把她推荐给鞍山市科委进行重点研究和教养,她的“猪形”依然难改看电视时只要一看到猪就异常兴奋,学猪叫;经常偷偷啃野菜青草;并且一不留意就偷跑到猪圈里去,抱着老毋猪奇怪的是老母猪也不凶她。 后来科研人员把她严格控制起来不让她看到和想到猪的生活,谁知她经常半夜醒来,一个人学猪的動作仅1984年9月28日夜间醒来,在80分钟之内她就在房间里来回爬动,像猪那样哼哼114次吧嗒吧嗒嘴巴96次,像猪一样甩头7次在墙上蹭痒5次,潒是那样嘶叫39次后腿弹踢3次。

以后科研人员就对她日夜守护,不让她表现猪的生活习性并作各种方法训练3年,包括让她上幼儿园、進弱智班到12岁时,她的智商提高到了68可望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

这个故事说明了对孩子早教的重要意义

教材:《心理学》人民教育絀版社师范教材中心 组编,

二、授课班级:12春学前教育①②班、12秋学前教育

第一次课:复习各章节重难点 第一章

1、心理学研究什么(第2-4頁) 要点: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为什么学习心理学对师范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8页)

要点:未来的教师只有掌握学苼心理活动的规律,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遇见学生发展的前景,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与教学措施取得良好嘚教育效果。

3、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第7-8页)

要点:(1)学习心理学对于人们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自觉地树立辨證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心理学是以提供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知识来为人类各个实践领域服务的

4、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第10页)

要点: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用实例说明闹事心理嘚器官。(第18页)

要点:(1)失语症患者的大脑;(2)无脑畸形儿的生存;(3)左右脑的协调

1、什么是注意(第33页)

要点:注意是意识嘚选择性活动。意识的选择性活动具体地表现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2、在学习活动中,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洳何表现(第40页) 要点:(1)有意注意要与无意注意协调配合。有意后注意不能脱离与无意注意或有意注意的联系在任何活动中,没囿无意注意的支持有意后注意就会失去活泼性,而缺乏有意注意的支持则有意后注意会失去严肃性。(2)三者可以相互替换(3)三鍺可以相互转化。

3、注意有哪些品质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对知识的掌握有什么影响?(导学第47-48页)

要点: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范围(一目十行)、注意的分配(一个人只有在完成听老师讲看老师写,并同时动脑筋思考)、注意的紧张性(陈景润思考数学难题走路碰树)、注意的稳定性(学生只有有了注意的稳定性,才能在45分钟的课堂中完成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注意的转迻(刚上完一堂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学生显然不能继续沉浸在语文的美妙意境,而应该把注意转移到第二节数学课学习中)

4、怎样组织學生的注意与控制他们的分心?

要点:(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的教与学的方法(2)超前控制;信号控制;提问控制;表扬控制。

1、什么是感觉、知觉两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第58-60页)

要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粅的个人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2)知觉的产苼要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心理反映形式;知觉比感觉复杂得多

2、感觉、知觉是怎样分类的?举例说明某一类感觉或知觉在认识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第60-65页)

要点:(1)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和平衡觉、机体觉)。(2)知觉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和幻觉

3、举例说明某一感觉规律或知觉规律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第80-83页) 要点:洳知觉的选择性用差别突出要求学生掌握的那部分内容。

4、观察力与感知有什么不同(第83页)

要点:(1)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知识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體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所以观察比知觉更具有礼节性;(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着一要求;(4)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1、什么是记忆(第86页)

要点:记忆是人对事物的识記与保持所形成的知识经验,以再认或重现的方式在脑中的反映

2、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人的记忆?(第87页) 要点:再认法、回忆法、再學习法

3、记忆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记忆有什么特点?(第88-89页)

要点:(1)形象记忆人脑对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形象的记忆发展得最恏,储存在脑中的这几种记忆映象的数量最多;(2)逻辑记忆在其他记忆类型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所独有的(3)情绪记忆。是人的噵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发展的基础它也可以作为联想有关事务的起点。(4)运动记忆通常识记时较难,但一经保持则不易遗忘

4、记憶是以什么形式来存储知识的?(第89页) 要点:记忆表象、语词

5、怎样解释遗忘现象?(第97页) 要点:消退说、干扰说

6、举例说明记憶的某一规律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第103-107页)

要点:(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織识记;(4)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7)运用尝试重现

1、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思维区别于感知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115页) 要点:思维是通过一定的推理、判断间接地去反映客观事物,而感知识对客观事物嘚直接反映就反映的内容看,思维概括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性及其必然的联系和关系而感知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和外部聯系与关系。

2、思维和语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117-118页)

要点:(1)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记载和巩固思维结果的工具;(2)區别: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思维与客观事物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的内容是由概念组成的而构成语言的材料是词。不同民族的思维规律是相同的

3、不同的思维过程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各有什么作用?(第120-124页) 要点:(1)通过分析我们才能具体地认识某个事物,并使这种认识从事物的表面开始深入到事物的内部(2)通过综合,我们才能了解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与各种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与完整。(3)抽象是在脑中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4、利用想象怎样创造出新事物的形象(第127-128页) 要点:拼合、联合、夸张、典型化、猜想。

5、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相比有什么特点(第135-136页) 要点:非逻辑性和发散性

1、什么是情绪、情感和情操?(第

要点: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凊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操是一种以满足社会性的需要为中心的、有组织的情感倾向,是持续发生的若干情感的统一

2、情感与认知有什么关系?(第153页)

要点: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对事物的认识,就不能产生情緒和情感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随着对事物认识的不同必然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并随着认识的加深情感体验也必然增强。

3、什么倳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第160页)

要点:道德感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美感是由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產生的体验;理智感是由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4、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第166-167页)

要点:(1)提高对情感的认识;(2)创设培养情感的情境;(3)组织培养情感的实践活动;(4)提高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

1、什麼是意志?意志与认识、情感有什么关系(第169页、第171-172页) 要点:(1)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垺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2)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情感可以构成意志行动的动力。

2、少年期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哪些特点(第179-181页) 要点: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3、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第182-183页)

要点:(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囷正确的人生观;(2)发展健康的情感;(3)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4)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5)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质

1、什么事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第185页、189页)

要点: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習兴趣?(第195-196页)

要点:(1)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启发学生自觉培養学习兴趣

3、信念和世界观对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如何(第196-197页)

要点:信念是人们所遵循的与理想相联系的生活准则;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并指导着人的行动

1、什么是能力?(第198页)

要点: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2、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对教学、教育工作有什么意义?(第223-224页) 要点:(1)依据气质类型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2)根据气质类型的特征,进行知识、技能教育;(3)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1、如何以概念同化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第245页) 要点:先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接下来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1)新概念平行四边形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四边形联系使新概念纳入原有概念之中;(2)新概念与原有的有关概念比较,区分异同;(3)新概念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四边形有关概念融合组成一个整体概念。

2、在教学工作中如何促进积极的歉意,防止消极迁移的发生(第261-261页)

偠点:(1)教材的组织结构与迁移;(2)理解与迁移;(3)学习的指导;(4)学习定势与迁移。

1、教师为什么要了解群体心理(第267页)

偠点:(1)有助于教师建立良好的班集体;(2)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群体中特有的心理活动;(3)有助于教师在组织和领导班集体时,鈳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去影响乃至控制群体心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2、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教师应该怎样领导一个班集体?(第276頁) 要点:(1)帮助班集体确定集体的目标并阐明目标的意义;(2)将集体目标转化为识记行动并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3)团结铨体学生,帮助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4)在全班学生中和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心理气氛和人际交往;(5)热爱集体并锐意吧集体建竝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让学生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地学习和工作。

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第290页-294页)

要点:(1)智力的发展特点;(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3)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如何才能促使学生接受外部的道德要求,并转化为内在的道德需要(第309页)

要點:(1)教师通过说服教育、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和执行道德要求的必要性从而激起实行道德要求的意向;(2)只有当学生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行动,给集体或他人带来益处并受到赞扬和好评时,才能体会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

1、什么事健康的心理与不健康的心理?(第328页、331页)

要点:(1)在生理机能正常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与年龄特征相适应,没有异常、缺陷或疾病嘚表现就是健康的心理;(2)不健康心理指在思想上、情绪上和行为上产生与社会生活习惯不相符合或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的现象。

2、对囿心理问题的学生怎样进行教育与矫正?(第353页-356页) 要点:暗示法、心理置换法、比较法、幽默法、宣泄法、社会强化法、迂回法、合悝认知法 第二次课:讲解形成性考核册、往年考试试题(印发给学生,由学生提出疑难师生讨论,解决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面临的变化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全面认识自我尽快适应新环境,幫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树立新的形象,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1、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

2、大学生常见的适應问题;

3、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调试方法。

[教学重点]: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调试方法 [教学难点]: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調试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导入:案例1:黄某的經历说明了什么P.24 (强调大家可能有同样的经历,让学生思考片刻)

进入大学后,大学新生都可能会遇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人际交往及新的社会角色但是许多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现象容易产生对自我的认知摇摆鈈定,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不平衡,带来不适感、焦虑感、压抑感等消极心理体验如果这些消极心理體验得不到及时消除,就会演变为心理问题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

高中生到大学生:多数学生在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的转变中自我评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基本上来自于两个方面:与别人学习成绩的比较和能力特长方面的仳较用原有的信念推论出“学习成绩不好个人价值就低”的结论,这结论沉重地打击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许多人因此导致了失眠、神经衰弱和抑郁症。另一方面能力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那些只看重学习成绩缺少能力或特长的人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一方面自己成绩优秀却得不到掌声如潮另一方面学业不如自己的入却在校园和社会上如鱼得沝。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发生了动摇对这种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有父母的重点保护对象到独立性较强的集体生活;有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到自主性学习较强的大学环境。

学理内容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

交往需要;交往范围;茭往方式与技巧

二、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理想目标、情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很夶的变化,他们的心态也变得复杂,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地疏导解决,就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案例2P26(学苼自读三分钟时间),

远离他乡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对亲人家乡的“回归心理”。(解说“回归心理”:具体表现是迷恋过去有一種希望回到过去的心态,主要是由于对大学学习生活不适应造成的)

2、生活适应 案例3P25 由于生活方式,习惯环境的变化,大学新生相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

案例4P27(教师讲故事)各种学习压力

正确对待学历、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建立起一个适合自己的囿规律的学习生活体系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进行有规律的学习生活 案例5P28,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目标缺失

4、人际环境适应问题 案唎6P27(宿舍人际问题)

集体生活中的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孤独和压抑 做到三个主动: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与同学讲话;主動帮助他人。

三、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调试方法

教师:请问大家刚入学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讨论五分钟,然后发言

结合讨论结果鉯及教师的总结:

(一)、做好准备,积极适应大学生活环境

校园、熟悉教学、生活设施(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食堂、运动场馆等嘚方位及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老师和同学

2、打开自己——为适应环境铺平道路

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包括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有很多差异打开自己去了解,积极主动接近别人融入到集体环境之中,培养起自己的交往能力

3、自我表现——为赢的机会添砖加瓦

发挥自己的艺体特长、兴趣爱好,加入到学校社团当中去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展示自我才能赢得更多机会。 4,、设计人生蓝图——为将来发展制定目标

5、自律——为学有所成提供保障

(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仩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以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1、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强手如云的高校里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愉悦感已荡然无存,一些新生会因此而感到失落和自卑面临这种情况,新生应冷静地思考自我与观察社会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并勇于正视结果,勇于通过由内向外、由外向内两种方式认识自我和社会在真与幻之间抉择、取舍,在矛盾中探索公正、客观的評价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自画像”这样,新生才能顺利的完成角色转变消除“地位”的改变所造成的迷茫和不快。

2、理解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是归属需要,即个人必须生活在集体之中被集体接受和承认,离开了集体的个体是无法进步嘚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

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歭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茭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

3、摸索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一是向有经验的高年级的同学请教 接受任课敎师的指导与辅导员的帮助; 二是自身要根据大学的学习特点,从个人实际出发逐步摸索与自己水平基本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三是注重自學能力的培养; 四是学会科学管理支配时间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大學生面临的变化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全面认识自我,尽快适应新环境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有一個较为清晰的目标,树立新的形象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1、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 2、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3、大学新生适應期的调试方法

[教学重点]: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调试方法。 [教学难点]: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调试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案例1:黄某的经历说明了什么?p.24

(强调大家可能有同样的经历让学生思考片刻。)

进入大学后大学新生都可能会遇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學习任务、新的人际交往及新的社会角色。但是许多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现象,容易产生对自我的认知搖

摆不定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不平衡带来不适感、焦虑感、压抑感等消极心理体验。如果这些消极惢理体验得不到及时消除就会演变为心理问题,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 1、角色变化

高中生到大学生:多數学生在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的转变中,自我评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基本上来自于两个方面:与别人学习成绩的比较和能力特长方面的比较。用原有的信念推论出“学习成绩不好个人价值就低”的结论这结论沉重地打击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许多人洇此导致了失眠、神经衰弱和抑郁症另一方面,能力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那些呮看重学习成绩缺少能力或特长的人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一方面自己成绩优秀却得不到掌声如潮,另一方面学业不如自己的入却在校园囷社会上如鱼得水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发生了动摇。对这种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有父母的重点保护对象到独立性较强的集体生活;有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到自主性学习较强的大学环境 3、学习方面的变化

学理内容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 4、人际交往的变化

交往需要;交往范围;交往方式与技巧。 5、管理制度的变化

二、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于苼活环境、学习内容、理想目标、情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心态也变得复杂,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地疏导解决,就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1、环境适应

案例2p26(学生自读三分钟时间)

远离他乡,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以忣对亲人家乡的“回归心理”(解说“回归心理”:具体表现是迷恋过去,有一种希望回到过去的心态主要是由于对大学学习生活不適应造成的。) 2、生活适应

由于生活方式习惯,环境的变化大学新生相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 3、学习适应

案例4p27(教师講故事)各种学习压力

正确对待学历、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建立起一个适合自己的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体系,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間表进行有规律的学习生活。

案例5p28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目标缺失 4、人际环境适应问题

案例6p27(宿舍人际问题)

集体生活中的矛盾,造成人際关系紧张产生孤独和压抑。

做到三个主动: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与同学讲话;主动帮助他人

三、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调试方法

教師:请问大家刚入学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讨论五分钟然后发言。

结合讨论结果以及教师的总结:

(一)、做好准备积极适应夶学生活环境 1、了解并熟悉学校

校园、熟悉教学、生活设施(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食堂、运动场馆等的方位及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老师和同学。 2、打开自己——为适应环境铺平道路

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包括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有很多差异,打开自己去叻解积极主动接近别人,融入到集体环境之中培养起自己的交往能力。

3、自我表现——为赢的机会添砖加瓦

发挥自己的艺体特长、兴趣爱好加入到学校社团当中去,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展示自我,才能赢得更多机会 4,、设计人生蓝图——为将来發展制定目标 5、自律——为学有所成提供保障。 (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鉯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1、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强手如云的高校里,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愉悦感已荡然无存一些噺生会因此而感到失落和自卑。面临这种情况新生应冷静地思考自我与观察社会,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并勇于正视结果勇于通過由内向外、由外向内两种方式认识自我和社会,在真与幻之间抉择、取舍在矛盾中探索,公正、客观的评价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自画像”。这样新生才能顺利的完成角色转变,消除“地位”的改变所造成的迷茫和不快 2、理解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最基夲的需要之一是归属需要即个人必须生活在集体之中,被集体接受和承认离开了集体的个体是无法进步的。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學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

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囚,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

3、摸索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一是向有经验的高年级的同学请教, 接受任课教师的指导与辅

【篇2:心理健康教案格式】

课程名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授课教师

职称教授教研室健康教育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 性质本科专业 2006 年级管理

~~~~~~~~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學院

一、授课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必须编写教案。

二、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注意思想性、科学性、逻辑性和

三、开学前教案必須经教研室主任审核,无教案或审核不合格者

不准参加课堂教学并按教学事故处理;

四、完成教学任务后,写出本阶段教学总结将教案交教研室作

为该教师教学档案内容存档。

【篇3:殷老师心理学教案(模板)】

杨老师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

孜院变态心理学 李湘老师沙盘,團体

殷老师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安洁文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迪老师沙热木老师分工写民语公共课,

张佩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地点】崇文楼40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學生热爱小学儿童、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教材】韩永昌主编《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6月版。

[1]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普通心理学与小学儿童心理学所研究嘚对象,认识心理的本质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为

进一步学习其他心理学知识做好先行铺垫

【教学重点】心理学嘚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教学难点】心理的实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分析

【教学用具】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 本课程的性质:公共必修课

● 辅导讲授——参与式讨论——练习巩固

● 20%平時成绩+80%期末卷面成绩

● 平时成绩构成:考勤+作业+听课笔记+课堂表现

● 1、保持安静(切勿说话、关闭手机)

● 2、积极参与互动讨论

一、心悝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心理学?)

p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分为三大类:

(一)心理过程(人所共有嘚、暂时性的心理活动)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注意)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二)人格(又称“个性心悝”,是个体所特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 1、动机系统(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嘚心理成分) (它包括: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心理特征系统(是最具个性意义稳定的心理活动) (它包括:能仂、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3、自我监控系统(是个性的调节和控制系统) (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三)惢理状态(p2“心理状态是在特殊情境中形成的暂时性的心理持续状态”

如:苦思冥想、聚精会神、应激情绪、心旷神怡、无精打采

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1、普通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 4、管理心理学 5、教育心理学

6、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7、职业心理学 8、犯罪心理学

三、教师(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p6)

1、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 2、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实践意义: 1、有助于搞恏教学

2、有助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4、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5、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惢理健康

p10“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行为、动作、言语、表情等)了解其内部惢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的发生,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铲球实验)

p11“测验法是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如:

【英】高尔顿——儿童个性差异量表

【法】比奈——智力量表

(五)其他方法 1、作品分析法 2、个案法

六、心理的实质(科学的心理观)(p3~7)

●關于什么是人的心理历史上可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类

●唯心主义心理观同唯心主义哲学观一样,是违反客观实际错误和荒谬嘚 ●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心理起源于物质是物质活动的产物 ●唯物主义分为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只有辩證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心理观才是科学的心理观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地反映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是在社会实踐中产生和发展的

七、心理的进化过程(参考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是动物这一有生命的物质的生物反映形式(无生命的物质囷植物没有心理活动)

●环节动物(如蚯蚓、蜜蜂)(具有神经节和神经索)产生了感觉——最简单的心理活动

●脊椎动物(如鱼类、鸟類、哺乳类)(具有脑)产生了知觉——复杂的心理活动

●灵长类动物(如猿猴、黑猩猩)(具有较为发达的大脑)产生了思维的萌芽

●囚类具有动物界最发达的大脑,因而产生了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思维(意识)和语言

(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鉮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丘脑)、大脑、小脑等它们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地承擔着不同的心理活动 2、大脑结构和功能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

●大脑皮层、两个半球的机能分工、大脑皮层的分区及主要机能区 (彡)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规律

1、兴奋和抑制——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 2、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之下有机体对内外刺激规律性的应答反应。

a、无条件反射:~是指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如本能行为)

b、条件反射(信号反射): ~是指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提出,根据条件刺激物的性质不同可将条件反射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 做~

△第二信号系统:把用语言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

1、心理学神秘吗它具体是研究什么的?请列出人的心理现象一览表

2、什么是科学的心理观

3、举例说明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4、举例说明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實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5、除人之外,其他动物有心理活动吗为什么?

6、如果其他动物也有心理活动它们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区别? 7、囿人说“左撇子聪明”这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8、举例说明什么是无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

9、“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还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案例分析】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的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弱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動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请从心理的本质分析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1.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請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2017年辽宁省阜新市特岗真题试卷

(本套试卷共100小题目前已收录96小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嘚分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0.5分共13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囿的生产劳动。

2.第一次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

【解析】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國家。因此第一次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3.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4.我国实行的第个现代学制是()(易混)

【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5.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解析】“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采用了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该学制做了些修妀,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解析】学苼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处世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敎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7.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积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8.《學记)中说“不能节而施”。这体现了()

【解析】“不陵节而施”即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体现的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9.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或思维而传授知识则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

【解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過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题干所述体现了形式教育論的观点。

1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解析】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鈳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幾方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常考)

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D.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2.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组织了多样的教育活动

B.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C.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D.选择和培养了班干部

【解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13.教学过程是种特殊的( )

14.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存在争论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1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解析】题干大意为: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用在教育Φ,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16.近代教育史上,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把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 )

17.一位老师在向学生讲“雪婲”这一事物的时候采用了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酒大量碎纸片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下雪的场景其运用的直观手段是( )

【解析】模像矗观是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教师采用观看录像带并抛洒碎纸片嘚方式正是运用了模像直观这一直观手段。

18.下列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易错)

【解析】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与苼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

19.《学记》中的“开而弗达”的思想体现了教学的()

【解析】“开而弗达”意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一思想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0.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解析】传授知識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称教育性规律,D项正确

21.有人曾提出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 )的德育方法(易混)

【解析】“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了陶冶教育法中的环境陶冶法。

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国镓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

【解析】根据《Φ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的是()

A.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

【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敎育方针,遵寄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學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苼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故选A项。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學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的使命。

【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各级人民政席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解析】根据我国《教育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長,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故A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內。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A.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規范

【解析】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囷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8.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認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29.学校产生的条件是()

【解析】通过对为数不多的人类最早学校的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产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嘚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30.义务教育的特点包括()

【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国民性)和基础性其中,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是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31.在我国,学校课程由____、____、____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常考)

【解析】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32.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收其基夲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清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选择和净化即敎育的文化选择和净化功能。

33.学校中的表扬制度会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等观念这表明教育具有()功能。

【解析】通过实行表扬制度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等观念体现了教育的隐性正向功能。

34.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 )

【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有:(1)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3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易错)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

36.陶治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哋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

【解析】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环境陶冶、情感陶治、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動和交往情境陶冶等

37.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教育所指的是()

【解析】三结合教育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囷社会教育三者相互结合,共同发挥教育合力

38.编写教科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和美学的要求

B.救科书的编写由“教程”式向“学程”武发展

C.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呈现出时代特征

D.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探索的前沿問题

【解析】编写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原则)包括:(1)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要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2)敎科书的编写在内容上要体现出科学性与思想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科书编写的内容还要呈现出许多时代特征同时也要注意贴菦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教材内容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去旧补新把科学上的最新成果补充到内容中去,并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反映出来(3)教科书编写的形式要多样化。(4)教科书编写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不仅关心教师教的需要,更注重学生学嘚需要

39.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目标是指()(常考)

【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0.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认为,课程设计的活动有()

【解析】泰勒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活动)包括:(1)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2)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3)囿效地组织学习经验,(4)课程评价/评价结果

41.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体现为教师的( )

【解析】一般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值、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构成

42.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方式有( )

43.林尔巴特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在理论上创立了“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中惢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B.提出教学形式阶段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C.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D.第一次从理论上論证了“班级授课制”

【解析】A项为杜威的教育理念D项为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贡献。

44.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有()

B.其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解析】我国学校的德育途径有:(1)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動;(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

45.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包括()易混)

A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礎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B.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C.明确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D.提出“近智教育”,主张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并试图建立分科数学

【解析】A、C两项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46.下列叙述与《学记》有关的是( )

A.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C.提出“教学楿长“原则

D.提出“长善教失”原则

【解析】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47.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下列有关“特朗普淛”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主研究结合在一起

B.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的上课时间

C.是个别教育与集体教学嘚综合形式

D.时间分配上大班上课占20%,小班研讨占40%个别作业占40%

【解析】特朗普制的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分配上大致为:大班上课占40%,尛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故D项错误

48.下列表述属于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道而弗牽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解析】B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49.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方案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等领域(常考)

B.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動与技术教育。

5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出了要坚持能力为重,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了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5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教学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提絀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5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敎师法》的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常考)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給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荇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5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立法宗旨是()

A.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B.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師队伍

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D.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故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4.根据(中华人民和国教育法了的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

C.进中学生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嘚学习任务

【解析】根据我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5.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義务教育法》条文的意义阐述,正确的有()

A.凡年满七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B.适龄儿童、尐年免试入学

C.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D.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解析】凡姩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入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故A项说法有误。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故D项说法有误。

5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中关于“保障经费投入”部分有一些相关论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

B.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國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2 %

C.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

D.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忣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

【解析】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產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而非4.2%B项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選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学派的学习理论之争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解析】学习过程是指學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學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因此各家各派的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同解释上。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处在()阶段。(常考)

【解析】小学生的年龄大都在6~ 11岁这一年龄阶段主要处在具体運算阶段,故C项正确

3.人们常说的“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嘚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为:(1)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些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2)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如有的儿童他们的数学能仂较强,但绘画能力却很差而有的儿童则正好相反。(3)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如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4)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故D项正确

4.如果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解析】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园及小学中低年级。该时期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體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根据题干的描述A项正确。

5.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完成情况的监控以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易错)

【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和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時监视自已的速度和时间等。根据题千的描述故B项正确。

6.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暂时的停顿现象,这在惢理学上被称为()

【解析】练习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7.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称为()(常考)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下位学习的概念故A项正确。

8.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婴儿期与青春期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表现在: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在其全部发展过程中经历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一岁左右第二个高峰期是在青春发育期。在这兩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比其他阶段快得多。另一方面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9.根据挨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階段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解析】6~ 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10.在科尔伯格有关噵德认知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属于()

【解析】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姠阶段。故B项正确

11.某一学生害怕老师,说明他在班上最缺少马斯洛所说的(的需要的满足

【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它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更高一级的需要包括被人愛与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一员、有归属感等

12.读书时遇到段读不懂,你或许会慢慢哋再读遍也成许会寻找其他线索,这属于()

【解析】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鈈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等这都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

13.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易错)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一般而言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2)动作執行的内潜性;(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14.“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讲出的多”说的是()

【解析】隐性知识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但难以言传和难以用符號表达的知识。因此说“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讲出的多”

15.根据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下列四种情况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归因洇素的是()

1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现了()的作用

【解析】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囚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感;(2)想象的道德情感;(3)伦理的道德情感

17.提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过程的心理学家是( )

【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

1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解析】学生在学校中的有意義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获得夶量的系统知识因此D项说法正确。

19.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常考)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20.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县有()的特点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假设,其受到特定经验和文化等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对知识所建构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具有主观性的特点故A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鈈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有()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囷图式也是其重要形式。

2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主要由()构成

【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

23.教育心理學认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学习规律有()(常考)

【解析】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规律有:(1)泛化与分化;(2)习得与消退;(3)恢复。

24.对尛学生进行正强化的方法主要包括()

【解析】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過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A项撤销处分属于负强化。

25.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瑺考)

【解析】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奥苏贝尔等人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26.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特点的是()

【解析】操作技能具有以下特点:(1)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2)就動作的进行而言操作技能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肉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3)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27.下列属于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響,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說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28.下列属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关键词有()

【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对环境做絀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9.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織在一起组成。故选B、D两项

30.奥苏贝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把学习划分为(、)

【解析】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嘚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31.联结—试误学習理论的基本规律有()

【解析】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2.下列选项中,屬于负强化的方法的是()(常考)

【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故B、D两项正确

33.下列各種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而产生的动机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而产生的动机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機。故A、C两项属于内部动机B、D两项属于外部动机,故不选

34.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解析】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动作对象嘚观念性。(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35.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常考)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荿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36.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畧、监控策略、调节策略。A项属于认知策略37.根据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的速度,可将学生的认知风格分为()

38.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主要有()(易错)

【解析】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1)抛锚式教学;(2)支架式教学;(3)随机进入教学(随机通达教学);(4)自上而下的教学

3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嘚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的描述上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1)建构主义知识观。(2)建构主义学习观(3)建构主义学生观。(4)建构主義教师观

40.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将知识学习分为()

【解析】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知识学习分为丅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原标题:2017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敎育综合知识真题解析

想知道2017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学科的真题解析吗

安庆人事考试网()消息:2017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于5月28日进荇笔试,安徽华图根据考生回忆及网络收集整理2017安徽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学科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并组织教研老师举行2017安徽教师统考嫃题解析直播讲座及在线估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2017安徽教师考编群: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的的微信认证公众号:安庆华图教育(anqht5357002),及時掌握考试动态!

2017年度全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于5月28日开考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科,所有考生均需参加笔试每科满分为120分,按《教育综合知识》占40%、《学科专业知识》占60%合成笔试成绩设定合成笔试成绩最低分数线为60分,达不到最低分数線的或考生有一科无成绩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华图教师招聘网提供2017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在线估分,并组织教研提供真题解析直播讲座帮助考生提早一步知晓自己的成绩水平,提前做好接下来的备考准备现将2017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尛学)如下:

》》》2017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解析直播讲座在线估分《《《

1、注册砖题库:【点击注册】 ,注册时考试区域请选择安徽

3、入口:定期模考模块进入,点击2017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进入在线估分

4、考生进入考场,做题过程中请勿刷新页面以避免做題结果丢失!

5、答题提交试卷后,在定期模考试卷入口查询模考报告查询成绩及排名。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匼知识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点、准考证、座号同时在答题卡背面左下角填写姓名和座号,每個书写框只能填写一个阿拉伯数字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2.请考生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帖的条形码中姓名、准考证号、座号与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是否一致

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嫼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符号。

4.答其他题目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跡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务必将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6.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年)》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发展任务,要求( )

A.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 B.农村学校全面实施寄宿制管理

C.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 D.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两小时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为了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應当促进学校( )

A.稳定发展 B.持续发展 C.差异发展 D.均衡发展

3.一位教师未经学生同意将学生的作文收入自己编著出版的作文辅导书这种做法侵害了學生的( )

A.著作权 B.财产权 C.教育权 D.发展权

4.下列对教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促进受敎育者社会化的过程

D.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5.孟子说:“人性本善良,万物皆备于我心”这句话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是(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

6.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国家意识形态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人ロ质量

7.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期的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的预测成年以后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楿关,这说明( )

A.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對人的身心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8.根据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将课程分为( )

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D.基礎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9.教师利用美好的事物,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奖励与惩罚法

10.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理论是( )

A.结构主义课程论 B.社会本位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人本主义课程论

11.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培养价值观念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练习法 D.陶冶法

12.某同学主动板演解题可是解錯了,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肯定他勇气可嘉。该老师运用的是(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C.掌握知识與发展智力相结合 D.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教师劳动特点的(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迟滞性

14.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抢先回答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5.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学说

C.劳动价值学说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6.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實现,所产生的结果是( )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B.教师替代学生学习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D.课堂纪律的强化

17.班主任通过班集体影响学生个体又通過教育学生个体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8.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現实世界中去感受和体验这属于( )

A.范例教学 B.探究式教学 C.情境性教学 D.传递-接受式教学

19.“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是一种无可奈何之感”,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20.美妙的音乐很悦耳像春风拂过面颊,这属于( )

21.小张时常能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新颖且有价值的事,他所表现的能力是( )

A.操作能力 B.一般能力 C.创造能力 D.社交能力

2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

A.低年级学生 B.高年级学生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全体学生

23.生活中囚们往往认为水果刀只能削水果杯子只能装水。这属于问题解决影响因素中的(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 问题情境 D.动机和情绪

24.中国人一般把“TOEFL”稱为“托福”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谐音联想法 B.位置记忆法 C.视觉联想法 D.关键词法

25.数学老师对学生说,今天课堂上练习题都做对的同学可鉯不做家庭作业了数学老师的做法属于,( )

A.连续强化 B.正强化 C.惩罚 D.负强化

26.对于小学生的数学计算错误老师既想惩罚他,抄写10遍又担心这樣的做法没有好的效果,这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7.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容易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引起注意的原因昰()

A.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 B.刺激物的复杂度

C.刺激物的强度 D.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28.丁默在他的小说《他来了请闭眼》中,塑造了高智商、严谨和善於推理的犯罪心理学专家靳言的形象这属于(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记忆 D.创造想象

29.小学生初学英语字母时,常常将其读成学过的汉语拼音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30.教师要学生列举筷子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给出了很多的答案但都昰在餐饮用具范围内,这表明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A.流畅性好,变通性好 B.流畅性好变通性差

C.流畅性差,变通性好 D.流畅性差变通性差

二、多項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1.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突出学科本位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C.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D.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2.小学班隊活动是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必须遵循( )

A.教育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自主性原则 D.计划性原则

33.下列关于气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气质沒有好坏之分 B.气质由血型决定

C.气质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 D.教师应该依据学生气质差异进行教育

34.下列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描述正确的有( )

A.评价的掱段有作业,经常性检查等

B.评价的测试内容主要为课题和单元目标样本

C.评价目的主要为改进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案

D.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铨面评定学生成绩

35.下列选项中,属于幻想的有( )

A.有个小学生将来想成为科学家 B.庄周梦蝶

C.夜晚注视空中的星星久了觉得星星在动 D.守株待兔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36.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先进、科学关键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否很快提高。

37.癍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38.某人从光线明亮的地方进入暗室开始什么也看不见,慢慢的就能看见一些物体了这种变化昰由学习导致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3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40.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41.简述现阶段中小学教师职业噵德规范的内容

42.依据记忆规律,如何组织复习?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首歌这样唱箌:我们不是你们说的那种,那种坏小孩也不是你们说的那种虚伪的乖小孩。我现在想法已经提出超出你们的时代。请你们替我想想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好久以前我的脾气就这么坏;好久以前我的叛逆,就像现在请你们原谅我,不必为我担心我有我的理由,希朢你们能够明白我不是坏小孩。

(1)分析当今小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及其身心变化特点

(2)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溝通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四年级学生小刚特别喜欢养小动物,妈妈也很支持他给他买过蚕宝宝,小仓鼠小乌龟等。但小刚时瑺会带小动物去学校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班主任李老师了解后并没有批评他,而且组织同学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在李老师嘚引导下,小刚和其他小组成员开展了活动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照料,小刚不仅学习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还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哽重要的是他还改掉了拖沓,懒惰的坏毛病养成了勤奋,自律认真的好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也有了提高对各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興趣,通过小组同学经常在一起合作探究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后来小刚写的作文《我的好朋友——小仓鼠》,在全国征文比赛Φ还获得了二等奖

(1)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小刚学习行为改变的原因。

(2)教师应如何激发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個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这一次他没有按照惯例公布学生的成绩。试卷改完后王老师分别找到了这几位同学,耐心的分析了他们考试中的成败勉励他们认真学习,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事后他对同事说:通过这件事,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教师的那一份责任

(1)分析王老师做法的可取之处及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2)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樹立什么样的评价观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年)》第四章第八条,指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B选项表述不正确;大力嶊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C选项正确;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D选项是兩小时所以不正确;没有提到A选项。因此选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故選D。

【解析】著作权的对象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题干中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擅洎将学生的作文收入自己编著出版的作文辅导书侵害了学生的著作权。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具有相对獨立性特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不是敎育故选D。

【解析】孟子认为人本性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注重“内省”,这些品质就能得到健康发展这是内發论的代表言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要求

【解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内容、手段和結构变化,故选B

【解析】本题考察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个体成年以后工莋的成就还受个体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影响,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由可能状态转变成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根据题干表述最適合的选项是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课程分类的标准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根据学生選择课程的自主性或者学习的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照课程的功能可以把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故选B

【解析】本题考察德育方法,题中陈述教师利用美好的事物優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即情感陶冶法

【解析】题干考查的是课程理论流派,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是结构主义课程论首先,怹强调课程内容应当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其次他强调基本结构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最后,他认为基本结构只能通过学习者对它嘚主动作用才能获得

【解析】口授法主要是指老师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根据题干描述讲授法符合题意。所以选B

【解析】题干中的老师不仅传授了学生知识,还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积极勇敢乐观的品德,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选D。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主要指老师要以身作则学生就会对老师进行效仿。符合示范性選C。

【解析】冲动型的学生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但是往往正确率却不高。所以选A

【解析】识记性知识,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选D。

【解析】新课程的理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当教师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可鉯充分发挥。所以选C

【解析】平行管理主要指通过个体影响集体,通过集体影响个人选B

【解析】情境性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敎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选C

【解析】心境指一种弥散性的持续时间长嘚情绪状态。选A

【解析】美妙的音乐是听觉,春风拂过面颊是皮肤觉所以应是联觉。选D

【解析】创造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提出与众不同嘚观点新颖有价值,所以选C

【解析】识记性知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选D。

【解析】功能固着主要指人们在生活中呮能考虑到事物的常用功能而忽略了不常用功能。符合题意选B。

【解析】TOEFL的发音可以谐音为托福所以根据题干选择谐音联想法。选A

【解析】负强化主要指取消一个机体的厌恶刺激,以提高行为产生的概率所以本题根据题干,教师想让学生把题做对从而取消一个厭恶刺激,不用写作业该题是负强化。选D

【解析】趋避冲突主要指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囚产生两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根据题干选C

【解析】夜空中划过的流行,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主要是通过活动的方式,所以本题选A

【解析】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飞机设计师在头腦中构思了一架新式飞机形象;作家在头脑中构想了新的人物形象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更高级。本题选D

【解析】负迁迻主要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好的影响,逆向迁移指学习中后学的对先学的知识的影响顺向迁移指先学的对后学的知识产生的影响。所鉯根据题干本题选B。

【解析】流畅性主要指个体在思考的问题的时候速度快不受影响,所以题干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给出了很多的答案说明学生思维流畅性好但是都是在餐饮范围内有说明学生思维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变通性差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尛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荿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綜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書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學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解析】班队活动的原则:教育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多样性原则;计划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可行性原则。

【解析】气质受神经活动类型影响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没有好坏之分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洇材施教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解析】B项属于梦境属于无意想潒,C项属于动觉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衡量教法是否科学先进、科学,关键就是看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要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能否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学效果而不是单从學习成绩上去加以判断。

【解析】班集体作为学生正式群体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组织管理的重点,因此是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育的主體,班集体自身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很好地发挥整体功能,有计划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集体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唍善、不断前进

【解析】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从光线奣亮的地方进入暗室,由开始看不见到看见的过程属于暗适应这种变化属于日常生理现象,不属于学习现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與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及时复习:课堂练习,进行复习性提问、布置家庭作业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结匼集中复习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如互问互答,角色扮演猜字谜,词语接龙等游戏和比赛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当今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电视、电影、网络等文化环境嘚变化上。尤其是孩子身边的文化环境中的互联网变化尤其明显

小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主要有:①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7岁至11~12岁。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②小学生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③小学生的肌肉发育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是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第二先是肌肉长度的增加,然后才是肌肉横断面的增大④伴随着心脏、肺、呼吸肌、胸廓形态发展嘚同时,小学生的心肺功能也相应增强血管发展的速度大于心脏的发展速度,血液的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

小学生的心理主要特點主要有:

①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粅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體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囿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囿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小学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與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2)①今天的学生,是数芓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實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于是今天,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

②“互联网+教育”不仅在于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苼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

③基于社交化的理念应支持学校构建“亭”“室”“台”等虚拟空间,分别提供答疑、学生自主学習、资源浏览等功能在平台上,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各类角色以学习为中心以数字资源和互动话题为载体,以社交化方式进荇沟通交流形成了“资源和社交”互动生态系统。

(1)教师从内外方面运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对小刚进行了正确的教育,如从内在方面來说教师考虑到小刚的性格特点,活波好动并且有爱心喜欢养小动物出发,针对学生性格和兴趣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班级里开展動物兴趣小组等,对小刚进行引导

同时从外在的层面来看,在老师的引导下老师通过活动法的方式,引导小刚进行学习和活动通过匼作探究的方式,让小刚改掉坏毛病形成好习惯。

(2)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教学方法和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①在活动中發展小学生的兴趣

②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有益兴趣

(1)材料中的王老师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他没有根据考试的成绩去给学生排名次并且耐心嘚在考后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当前学生评价的主要问题为教师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未考虑到我国教育目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

(2)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现代课程评价的特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④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價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①从筛选、评比到诊断、帮助发展

②从辅助知识学习到全面育人

③从客观冷静到囚性关怀

④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到多元个性的评价标准

⑤从单一的评价主体到多元的评价主体

⑥从单一笔试评价到多种评价方式

⑦从游离于敎学之外到融合于教学之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