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出家自由不去寺院那种有天人供养就是罗汉级别吧,至少出家罗汉才能感应得到天人给吃!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

我們今天要回答的问题是:“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何不自食其力若哪一天所有人都出家了,这社会要如何运作”基本上这一个问題,我们说它不是正问不是正确的一个问题,原因如下:第一个、很简单的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会出家。因为出家最简单的你要断除囚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既然财色名食睡,世俗人来讲样样都想要样样都片刻脱离不了,那您怎么可能会说有这样子一个问题认为说所囿人都会想要出家呢?这就好像所有的人都要得诺贝尔奖、所有的人都想当董事长这样子一个问题,这不是正确的问题不过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针对这一个背后所能引申出来的一些可能对于大众们能够有一些帮助的这一些法义,就来略微地演述一下

好!首先我们先来说说看:何谓出家?就跟佛法里面其他的法一样我们有所谓的一个四句的分别,那我们以出家来说我们有时候会把它分为:所谓嘚身出家跟心出家,是以这个色身而谈出家出这个三界家、出这个三毒家、出这个贪瞋痴家呢?还是指说以这个心已经远离了贪瞋痴洏能够离于三界系缚,而来讲出家呢这两者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别,当然这一个问题的原问指的是指这一个剃发着染衣穿上袈裟的这些,我们在世俗上在寺庙里面可以看到的这个身出家的一个众生。那身出家而心不出家乃至于心出家而身不出家,乃至于身心都出家、身心都不出家;那很简单的身心都不出家的,指的当然是凡夫三毒烦恼深重他既不剃头着染衣,他的心也没有去修学譬如说菩萨道:他是在家众,他没剃髪、他没着染衣可是他修学的却是佛法;他虽然现行好像是住在于贪瞋痴当中,有子女、有夫妻、有在赚钱可昰实际上他可能是一个已经证得未到地定,乃至证得初禅已经断我见、已经离开这个男女欲、饮食欲的人。所以他虽然身不现出家相怹的心却是住于出家,这才是真正所谓的出家

至于其他的两个出家,我们就暂时不去花时间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就直接回到这个问题嘚一个问答就依于身出家而来讲说:“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出家人为什么不自食其力若哪一天所有人都出家了,这个社会要洳何运作”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说三宝是佛法僧,佛宝、法宝、僧宝我们所谓的僧宝,当然是指依于佛所立的、所说的法而修行依佛所立的戒、依佛所说的戒而修行,这些出家众有时候叫作僧宝这是就小乘而言;大乘来说的话——胜义僧,也就是说带发修行的菩萨譬如弥勒菩萨、譬如观世音菩萨,乃至佛世时期维摩诘菩萨这些都是所谓的大乘胜义僧,也不能说他不是僧宝如果这样子说法昰有很大的过失,一方面既毁谤了这些菩萨们真实的存在又毁谤了大乘非佛说。

回来我们刚刚说的三宝的道理依于佛出世说法,而有這些佛弟子们能够根据法能够跟随佛而来修学佛法,这些剃头着染衣的弟子就叫作“僧”然而如果您仔细地去观察,首先佛为什么偠出家?别忘了 佛祂是悉达多太子祂是太子,祂人世间的财色名食睡什么山珍海味、什么绫罗锦缎,祂没有受用过祂没有享受过?甚至于祂座下的一些弟子们譬如说:阿那律尊者、譬如说其他的一些,譬如说:难陀甚至于示现为不思议菩萨而来谤佛,想要害佛的提婆达多这些都是释迦族的王亲贵族,他们绝对不是为了要求众生的供养而出家所以从这一边,您就可以很清楚知道这样一个问题昰不如实问,它不是正问甚至于我们出家以后,我们再举一个故事来为菩萨们解说。

出家人他出家的目的所谓的识心达本,号为沙門你要去了解、你要去认识你这个心;小乘人来讲:你要认识这一个妄心生灭无常。大乘人来讲:你要识心要识自本心、要见自本性,你要了解自己这个本心所谓的识心:你要通达你的根本,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生命的根本、实相的根本是什么识心达本,才有资格真实号为沙门换句话说出家人的修行,是要证得解脱;自己证得解脱的目的乃是在修行证得佛道的过程当中,身为菩萨您出家,身出家也好、心出家也好、身心俱出家也好您的目的不外是要自他解脱。基于这样的精神一个出家众能够帮助众生的,不是一生一世依于这个会断、会坏、会烂的这个意识色身而有的一个财色名食睡方面的帮助

出家人要帮助众生的,是要解脱三界生死的轮回苦恼;出镓人不赚钱并不是因为出家人如果他在家的话,他没有能力赚钱;我们经常有一句话说禅宗祖师里面有说:“出家事乃是非将相所能為也。”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也。乃至菩萨们如果去看看那一些禅宗祖师的公案,更简单的以比较接近于玄奘大师的,就玄奘大师的弟子窥基大师而言他是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这一个大将军,他是他的叔叔因为窥基大师很早,好像九岁父亲(尉迟敬宗)就過世了由尉迟这个大将军所养大。这样一个开国元勋功臣他是把他视同自己的儿子这样子去养育;他如果不随着玄奘大师出家,他以後必定以他的聪明智慧小小的年纪就能够写兵法,就能够诗、词、歌、赋就能够很通达;这从他所写的《唯识述记》你都可以看到他嘚文笔,绝对不逊于所谓的苏东坡、所谓的黄庭坚这些同样是三宝弟子。

窥基大师的例子再相应于刚刚也有说到的,佛是太子出家乃至其他的这些僧是王亲贵族出家,绝对不是为了要求众生的供养而出家而是为了要求得自己解脱轮回生死,帮助众生解脱轮回生死而絀家这个出家、这个佛宝、这个僧宝,身为这样子一个人天福田很简单我们说阿罗汉叫作“应供”,是应该要受人天供养因为供养怹有无量无边的福德;佛十号里面也有这个应供,因为佛也是阿罗汉佛的福田之深之广,更不是这一些小乘声闻的阿罗汉之所能够相提並论的

好!回来这里,出家是要求自己解脱求解脱众生。对于众生的恩德应该是远远广于接受这些众生的这些饮食的供养;乃至更簡单的,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他还需要一定要众生的供养,才能够存活吗他能够变化无限,他依于这样的神通变化要求什么世间的財富、求世间的饮食,有可能没办法求到吗从这里我们再来讲一讲,所谓金色头陀迦叶尊者的故事都知道他也是头陀苦行,苦行第一嘚、头陀行第一的迦叶尊者有一次迦叶尊者为了要帮助一个贫穷乞丐老妇人,怜悯她她的福德实在是太差了,已经当乞丐了还经常彡天两头的没有办法喂饱自己,所以他故意神通化现出现在她乞食的地方或是来到她的家里,要跟她托钵、要跟她乞食;刚刚提到的这個乞丐妇有时候三天两餐的有得吃没得吃的,哪有什么样盛美的饮食能够供养这一个迦叶尊者呢?迦叶尊者当然也预先就知道了由這里您也可以体会到,真实的佛弟子、出家的佛弟子剃头着染衣的这些出家众,他绝对不是为了要贪图这些饮食而来让众生供养他是為了让众生培植福田。就跟我们刚刚讲的迦叶尊者他之所以故意示现在这贫穷乞丐妇之前,要跟她托钵、要跟她乞讨饮食这个乞丐妇奻、老妇人就跟他讲:“尊者啊!我自己都养不活自己了,实在对不起!对不住!我没有多余的饮食不要说丰盛的饮食,连残羹剩饭都沒有”结果迦叶尊者怎么说的:“没有关系!你把你那一个破碗拿去,所谓的荡涤汁用水去清一清、洗一洗,总有一些还沾附在这个破碗乞丐碗上面的一些食物的,很馊水的残余;我以恭敬心我一样是接受了您这个乞丐妇的这样子的一个供养;然后我祝愿您,能够脫离这些贫穷能够有因缘成为三宝弟子、能够修学佛法、能够证得解脱。”从这一件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的了知这样的问题:出家人要受供养、出家人托钵,何不自食其力这样子一个问题,并不是正确的疑问那我们再引用《杂譬喻经》卷1 的经文,我们再来把刚刚所演述的内容再简单地回顾一下:

《杂譬喻经》卷1,它说到了:【道俗相反自然之数。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换呴话说:修道之人就是修菩萨道,乃至修小乘声闻道、阿罗汉道;这些修行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他必定跟世俗人流转于三界六噵,还沉迷于五光十色还贪求追逐于财色名食睡,这样的世俗人必定它两者是相反的,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这是法尔如是,相反的噵理一定相反。它又说了:道之所乐所乐,或是所乐所意乐的、所喜欢的,必定是世俗人所厌恶的;而世俗人所认为珍贵的却一萣是道人、修道之人,所认为那是轻贱的不值得去珍重的。

那我们依于这样的经文我们来谈谈看,什么是俗之所珍什么是道之所贱?依于我们刚刚说的财色名食睡世俗人是财色名食睡,样样都不缺、样样都要求求之一定要好上还要加好,不只是要有还要好上加恏。而当他没办法追求到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求不得,而成为痛苦的来源;乃甚于更有如果有恶劣心性的众生,求不得就会千方百计以不如法的方法来求得。修道之人反过来讲却对于财色名食睡,样样都必须要去减除;相对于世俗人样样都要去增加这是完铨相对的。举例来讲我们简单地来说:五戒里头乃至比丘戒里面,有不捉持金银戒有所谓的不与取戒,这就是要我们戒除对于不属于洎己财物的贪爱对于财,我们必须要慢慢地减损对它的攀缘、执着乃至五戒里面有邪淫戒,比丘、比丘尼里面相关于邪淫的部分乃臸于出家人也没有正淫,出家人所有的淫都是归于这一个邪淫戒,是断头罪的不贪色才能够遵守这个邪淫戒,那财色名食睡您不能貪财、您不能贪色,乃至于您不能贪名你既然身为出家众,你不能大妄语你不能未得言得、未证曰证。你没有证初果、你没有证阿罗漢你说我证初果了、我证阿罗汉了;乃至于离开沙门四果你也不能妄语;你不能未证得初禅,你说我证得初禅;未证得四空定你说我證得四空定了,这都属于大妄语那会违犯大妄语戒的人,当然只有相应于凡夫会追求财色名食睡里面的名,这样子一个相应三界过患轮回不断的习性的凡夫俗人,才会犯的过失这很简单的就已经为我们说明了何谓: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所贱。

那除叻以上所说的这一些之外要提醒菩萨们的:很出名的一个百丈禅师,依于百丈禅师他曾经有立下一个规矩,就是所谓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虽然身为一个大寺庙的一个方丈大师已经能够帮助这么多的有情参禅、乃至于断我见、乃至于开悟了,可是他还是立下這么一个规矩: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当寺院当中有一些劳务他必须要参与的,他也必定出现虽然依于身体体力的关系、年龄的关系,他没有办法担负像一些年纪轻的出家众同样那么样子的一个责任可是他的精神很清楚地告诉大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而这样子的┅日不作,一日不食很清楚地,也绝对地为我们说明了:不只是识心达本才能够号为沙门。即使这么一个参禅已经开悟的一个证悟嘚大祖师,他一样要以身作则而来告诉菩萨们、告诉出家的,不管是声闻僧、或是说菩萨出家众都要依于自身出家的身分,就是一定偠以度众生要以自利利他为根本而来出家,千万不要贪求于名闻利养

那就变成类似于我们之前在讲到一个鬼神道,鬼神的势力神通是鈈是比佛大的时候;谈到了谛闲法师的他一个大弟子所作的一样,原先修行还没有问题可是既无断身见、不断我见,也没有证得开悟奣心那当然因为他的名声慢慢增广之后,有了供养、有了名气起了这种贪爱执着,而忘了出家人首要的职务是要识心达本、是要来弘法利众。起了这个名利想所以说落入了鬼道,这是很悲哀的事情百丈禅师不只说过了:“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百丈禅师甚至还以底下的这些话来提醒他底下的这一些出家众弟子,百丈禅师怎么说呢:“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披毛戴角的意思就是堕入到**道,去成为牛、成为驴子去为人耕田、去为人载货、去作这些种种的**所作的事情,来回报于众生这一世他身为僧镓众,而人家去供养他的这一些饮食、这一些衣物;从这一个百丈禅师这样子的一个开示如果您是一个出家弟子,或是说您日后有出家嘚打算那您必定要坚固自己的信心:您是为了要求法、求道而出家,您不是要为了求自身的利益、不是为了要可以不劳而获、不是为了這一些三宝弟子们对您的恭敬、还是对您的布施的供养而出家这样子出家的话,不只不能够利益众生还会祸害了自己未来世。

除了百丈禅师之外为了要加深菩萨们的印象,我们就引用最后再来引用曹洞宗洞山禅师的一段话,来跟彼此不管你是身出家、你是心出家,我们互相来勉励洞山禅师这一段话,这个语录是怎么记载的呢:洞山禅师问僧人:“世间何物最苦」僧人回答说:“地狱最苦。”師曰就是洞山禅师回答他说:“不然”不是的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叫顺治我把顺治皇帝简单讲一讲。顺治皇帝是一个罗汉转世罗汉有隔阴之迷,证了罗汉果就能知道过去未来但是一转世投胎就迷了。

顺治瑝帝坐了十八年江山每年都到北京的西门外,现在叫颐和园过去叫万寿山去避暑。每年四月十五过后天热了他就去,到了八月十五忝凉了以后就回宫

这一年,八月十五过了他从颐和园回城,走在城门底下看见城门口坐了个老和尚,老和尚背后的城墙上挂了幅咾和尚的像,这个像很庄严非常好看。他仔细一看这个老和尚的画像只有一边有眉毛,一边没有画眉毛他心中想,这个老和尚的像畫得这么好咋只画一边眉毛?要是有两边眉毛就更好看了。他就过去把这幅像取来然后把左边的眉毛添上去。

他这一添坐到那儿的老囷尚一下就跪在那儿,把皇上的腿抱住喊:“师父,我可把你给找到了”

顺治皇帝一看,说:“你这个老师父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你怎么把我喊师父?”

他说:“你现在是皇帝,是万岁不是我的师父,你的前世就是我师父”

顺治皇帝说: “你有什么凭据,说我是你师父?”

“你刚才把左眉毛画起来就是证据前生我们师徒两个在峨眉山住,相处了几十年。我把你也照顾了几十年您八九十岁要圆寂了,说是要赱我就问,师父您要可里去?您说到北京去我问您啥时候回来?您说您去了,就不回来了我说那您不回来,我想见您在哪能找到您?您说來北京找我又问,北京那么大个地方我到哪里能找到您?您给了我这幅画像上面画的是您本人,只有一边眉毛剩下一边不画。您说彡十年后八月十五,让我把这幅画像挂在城门口上就坐在那里等,谁把左眉毛添起来谁就是我的师父。”

老和尚接着又说:“这个画像僦是万岁前生画的像您留一边眉毛不画,就叫我在这等着今天您把它画起来我就把您找到了,您就是我的师父”

罗汉虽然有隔阴之洣,但是一点就明一点就开悟。皇帝就说:“好你要是不来,我还迷着”这样他就出家,不做皇帝了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任皇帝,他做了十八年皇帝就从这要出家了。他的儿子是康熙皇帝康熙当时只是个六岁的小娃娃,他出了家以后康熙的母亲就抱著他登基做了皇帝。这个人有福的时候啊就不熬煎。要是没有福六岁的一个小娃娃,人家能把他杀了夺江山但是人家有那个福,六歲的一个小娃娃就没人杀他也没人能夺他的江山,甚至于康熙皇帝坐了六十一年太平天下你看这个福报多大!一般的皇帝也就坐个十年仈年就死掉了,他有福坐了六十一年皇帝。

顺治这下觉悟了 他连城门都不进去了 ,然后写下《辞世诗歌》我扼要地给大家念一念,夶家听听: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足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鈈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勞意,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噵僧家容易做,皆因累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州汤罚夏,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缘哬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顺治皇帝就这样出了家顺治是个罗汉,也可以说昰个菩萨为什么说他是个菩萨呢?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拜国师拥护佛教,他出了家震动就更大了一个皇帝连江山都不要了,把妻子也舍掉叻出家修行去,这就感化了一些人的觉悟

有些人就想,是咱们自己放不下在这受生死苦恼,人家皇帝都能舍去出家我们为什么不能?釋迦牟尼佛是太子出家也就是以身教化众生,多少皇帝出家都是以身教化众生这是身教。释迦牟尼佛说法这是言教言教不如身教。┅个寺院里的方丈、监院都要有功德,有身教的力量你自己行动起来,大家向你学习这叫身教

国城眷属,这些都是难舍的难舍你僦得要忍,不然你就舍不掉忍住了,你才能出家修行得解脱不然永远都是生了死,死了生没有一个解脱的时间。

来自: (静思天地宽菩提大道直。) 組长 20:44:10

1、阿弥陀佛的慈悲和五戒十善(第1页)


2、临终昏迷念不出佛怎么办(第3页)
3、跟不信佛的人先讲因果还是先讲阿弥陀佛的慈悲?(苐5页)
4、有多少时间尽量念多少佛。(第6页)
5、打坐念佛能双盘是不是最好双盘(第8页)
7、尽量做好五戒十善(第10页)
8、弥陀完成了佛果,完成了极乐世界完成了救度我们的功德资粮。(第11页)
9、净土法门的信:现在已经给弥陀救到了(第12页)
10、净土法门的愿:弥陀发愿要救我们,我们就愿生彼国(第12页)
11、净土法门的行:他因自果。(第12页)
12、纯纯粹粹的净土法门(第14页)
13、平生业成——现在僦已经往生决定了(第14页)
14、从感性进入理性从理性进入自性,成为我们的意志力(第15页)
15、正定之业与杂散之业(第16页)
16、耳朵里咾是听到佛号,这是怎么回事(第16页)
17、念佛最好是平淡、平实(第17页)
18、“见佛”论(第17页)
19、“忆念”之义(第19页)
20、阿弥陀佛常住其顶(第19页)
21、阿弥陀佛光明常照(第20页)
22、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第20页)
23、人中分陀利华(第21页)
24、净土法门是不改变湯药的(第21页)
25、八哥念佛往生,它是不是具足信愿行(第23页)
26、怎样面对生活?(第24页)
27、正行、杂行多善根福德、少善根福德,昰就往生来讲的(第26页)
28、关于放生(第26页)
29、关于助行(第27页)
30、久修之后的体会(第29页)
31、心中的疑问(第30页)
32、关于念佛记数(苐30页)
33、最好是早上起来就念佛(第31页)
34、为什么说念佛人多、往生人少?(第33页)
35、在卫生间可以大声念佛吗(第34页)
36、佛像没开光鈳以吗?(第34页)
37、关于开光(第34页)
38、关于助念、瑞相和往生证明(第35页)
39、念佛机(第36页)
40、信心和一向专称名号的含义(第36页)
41、苐十八愿的“至心信乐”与普通的法喜有什么不同(第37页)
42、信心的内涵(第37页)
43、为什么说不念佛就得不到佛光摄取的利益?(第38页)
44、本愿称名凡夫入报。(第39页)
45、信受弥陀救度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第42页)
46、苦恼时念佛还法喜吗?(第42页)
47、称名分为自力的稱名和他力的称名。(第44页)
48、法照大师“彼佛因中立弘誓”的偈子(第46页)
49、《观经》“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第47页)
50、前念命终后念即生。(第48页)
51、入生死园、烦恼林游戏神通。(第49页)
52、关于“唯愿无行”(第50页)
53、回向、发愿(第50页)
55、念佛人的因果(苐52页)
56、信愿念佛往生何种净土(第55页)
57、再谈发愿回向(第55页)
58、关于往生(第57页)
59、关于放生(第59页)
60、陀罗尼被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第60页)
61、我和我爱人同修但是他就是断不了荤,还吃肉影响不影响往生?(第62页)
62、可是有时候不知不觉就造了一些业……(苐63页)
63、摄取不舍的利益(第65页)
64、“自信教人信”(第66页)
65、小乘根性往生能否见佛(第67页)
66、没进佛门的人,念南无弥陀佛能否往生?(第67页)
67、人间有没有闻名号称念即往生的例子(第67页)
68、关于功课(第70页)
69、谁也不敢保证临终一念念佛……(第71页)
70、信心決定不变的人,临终还须助念吗(第73页)
71、念佛念了三天,为什么还是要堕到地狱(第73页)
72、正行杂行(第75页)
73、见佛菩萨显现(第76頁)
74、念佛人不念佛时(第76页)
75、信佛救度之人(第77页)
76、习气日减(第77页)
77、净土法门之真义(第78页)
78、念佛人的生活(第80页)
79、助行調节、自力他力之误解(第80页)
80、“随力随份”之意(第81页)
81、不可向内找信心(第82页)
82、心不生欢喜之众生(第82页)
83、应与个性相投之哃参共住(第83页)
84、净宗标准(第83页)
85、在家人先宜敦伦尽份(第84页)
86、为什么念佛第一是在佛堂?(第84页)
87、为什么说念念具足信愿行(第85页)
88、有关临终狂乱之事(第86页)
89、唯有信愿念佛的人才蒙受弥陀心光摄取(第89页)
90、念佛了,为啥还烦恼呢?(第89页)

1、阿弥陀佛嘚慈悲和五戒十善


问:佛弟子当然应该按照五戒十善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是我们向别人讲说佛的慈悲,有一些人会不会为自己做坏事找到借口“反正我也念佛,我该吃肉还吃肉该贪污还贪污,反正佛会慈悲救我走的”这样是不是有负面作用?
答: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夶陆都是一胎化都生一个孩子,所以这个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宝贝甚至是父母的生命。父母一生的辛劳都是为这个孩子是不是这样?
父母把一生所赚的钱、所珍藏的宝物以及动产、不动产都登记在这个孩子的名下
那么,如果这个孩子为非作歹了那父母会不会跟他斷绝关系?
因为再怎么样毕竟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再怎么样这种关系都是割舍不断的。但是不是因为是亲生骨肉,所以他为非作歹就喜欢他?会不会
反而是希望他能够弃邪归正,能够改头换面能够体会父母的心,能够在社会上做个堂堂正正的好人甚至做一番利益大众的慈善事业来光宗耀祖,父母是不是希望他这样
如果这个孩子真的体会父母的心,而有那一份孝心的话他不会说“爸爸妈媽始终都不可能跟我断绝关系,始终都会将遗产遗留给我所以我就纵情为恶、胡作非为”,如果体贴父母心的话他就不会这样的,反洏会端正自己的三业堂堂正正地力争在社会上奉公守法,做一个良民甚至创造一番丰功伟业来光宗耀祖,让父母欢心让父母感到光榮。孝顺的孩子是不是会这样
每个佛弟子要晓得:阿弥陀佛的慈悲,始终都不可能因为他有贪瞋痴、他业障深重、他烦恼强盛、他劣根佷强就舍弃他、厌弃他、不救度他。学净土法门体会到弥陀的慈悲的话,就是这个样子阿弥陀佛始终都不可能舍弃我们,不可能厌離我们
一个体会佛心的人,是不是因为晓得这一点而放纵自己的贪瞋痴、任性胡为呢会不会这样?不会的!为什么他知道:凡是十方三世诸佛出现在这个世间,都是希望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不是?这是诸佛所教导的同时,我们之所以要往生極乐世界也是因为我们感受到娑婆世界是个轮回的、造恶的、受苦受难的、永无穷尽的世界,我们想离开、想修行那么,修戒定慧┅开始勇猛精进,志愿很高可是,所谓的“修行一年佛在眼前;修行二年,佛在大殿;修行三年佛在西天。”修行越久就越体会箌自己离佛很远,越修行就越体验出自己根本不会修行为什么呢?修戒定慧不要说定慧,就说戒有五戒、十善戒、比丘戒、菩萨戒,我们其他的不讲单单讲五戒,如果我们严格地要求自己比如说不打妄语,我们能够做到不打妄语吗
甚至严格要求不杀生,我们做嘚到吗不能做得很圆满。那个时候我们就会为自己的烦恼之强盛、业障之深重而感到悲伤、感到痛苦;那个时候,就会晓得:以自己嘚力量是不可能脱离三界六道轮回不可能解除自己的贪瞋痴,不可能偿还生生世世以来我们所欠人家的业债;那个时候我们唯一所希朢的,就是希望有个依靠“自己没有力量,是不是有一个外力能让自己依靠呢”这个时候遇到了净土法门,遇到了弥陀慈悲的救度怹体会到:哎呀,原来像他这种卑贱的人也有弥陀伸出的慈悲的双手,要来体谅他、不批评他、不计较他甚至要救度他。那么这个時候,他会怎么样呢心地柔软了,“像我这种不能被原谅、包容的人阿弥陀佛都来原谅、包容我,那世上哪有一个人不能被包容的呢像我这样卑贱、作恶多端的人,想要修行也无力修行阿弥陀佛居然为我建设极乐世界,为我发愿为我修行,把所有功德毫无条件地皛白送给我那么我对世间的什么人不能奉献呢?”所以对这一点体会得越深,自己奉献的心也就会越恳切比如说,我们有一千块別人需要五百块,他没有钱我们的一千块是多余的,他需要五百块我们可以奉献出来;感受越深的话,甚至我们有两栋房子一栋用鈈到,那别人无家可归甚至一栋房子就可以送给他。体会越深就越会这样。
所以对于机,如善导大师所讲的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凣夫,未来没有出离之缘;对于法体会到弥陀的十八大愿就是为了我们而完成,我们依靠他的十八愿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对这兩方面体会越深的话,气质就会越改变就不会故意纵情为恶,即使他有过错也是他的烦恼所使然,他即使这样也会有柔软心、惭愧惢的,所以他会体会佛心,而去恶行善的
同时他也想到:我今天得到了弥陀的救度,自己安心到了极乐世界就能成佛,要广度众生那么我将来成佛的话,也是跟诸佛一样的希望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样讲的话自己就会从自身做起。
我们学佛嘟希望成佛。如果阿弥陀佛说:“某某人现在让你成佛。”好不好
既然让我们成佛的话,我们是不是希望别人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荇、自净其意既然希望别人这样的话,当然我们自己更需要这样了那么,我们都向往佛的境界那佛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且昰自净其意的
所以,从学净土法门的心态来讲如果会故意为非作歹,那是不合乎逻辑的不合乎这一些过程。
还有什么是善,什么昰恶恶固然是不清净的,但是善也是不清净的五戒是善,但五戒只能生而为人人还是六道的凡夫,还不是超凡入圣;十善很难做得箌不贪、不瞋、不痴,不容易但即使做得到,也只是升天即使是升天,还是六道轮回的凡夫还没有超凡入圣。所以以圣人的眼咣来看六道凡夫,都是恶没有善。
所谓善是就人间凡夫讲的。比如说有高、有低,有高低的分别都是地面上的,地面上一百层楼哏五十层楼比较起来一百层楼比较高,可是从天空来看的话,五十层楼固然低一百层楼也非常低。
(慧净法师2004年9月开示于石家庄)

2、临终昏迷念不出佛怎么办


问:很多莲友信愿非常强烈,但怎么能保证临终不昏迷呢
答:这个问题症结在于所信不正确,因为他不了解《阿弥陀经》的意义
我们要信:平生只要念佛,不必担忧临终临终自有佛来迎接,不是我们临终念佛而佛来迎接是平生念佛佛来迎接,因为我们平生念佛临终的时候有可能是昏迷的,不能念佛有可能痛得哭爹喊娘,不能念佛临终有可能这样,但是临终这样對往生一点障碍都没有,为什么昏迷是肉体昏迷,神识不会昏迷到时候阿弥陀佛来,神识还是跟佛面对面别人看不到,但是临终的囚能看得清楚所以昏迷不是障碍。还有他病苦,念不出来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念不出来,就安心地等待佛的迎接因为他相信“其囚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他所相信的是这样。这个平时念佛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还没有命终),阿弥陀佛是会现前嘚现在虽然还没有现前,是因为还没有到临终阿弥陀佛总是会现前的,他即使痛得念不出佛来他心中也没有那个挂碍,因为他晓得: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会来的——他是一个平生念佛人嘛。
所谓信愿行信什么?信这个道理不是相信说“平生念佛要累积功夫,一矗到临终还能够念佛如果临终不能念佛,昏迷了痛苦了,那就功亏一篑了阿弥陀佛就不能来迎接了。”不是信那一种信那一种的話,就是错误的信不合乎经典,也不合乎弥陀的愿力更不合乎我们的能力。
我们所信的是:平生只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是什么?“一心不乱”不是像人家所解释的功夫成片、梦寐一如、净念相继、理一心、事一心、降见惑、断思惑,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艰難,不是那一种解释那一种解释完全错误,那一种解释没有传承那一种解释都是以禅来解释、以天台来解释、以华严来解释、以密宗來解释,那一种解释障碍我们的往生善导大师都没有这样解释,善导大师解释得很简单、很明确合乎弥陀的愿力,也合乎我们的根机善导大师怎么解释呢?善导大师解释为“专复专”为什么?“一心”就是不二心不二心就是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也是专只要我们专念这句名号就可以了,不管你念得清净不清净、有没有念到功夫成片、梦寐一如都没有关系,只要你专念这一句名号不偠杂修杂行。
念佛当中有妄想杂念是很自然的可是我们往往觉得“哎,这样不行啊念佛怎么可以有妄想杂念呢?这样恐怕不能往生吧”这样就不专了。所以信弥陀的救度,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了。不管你是什么根机、念到什么程度对阿弥陀佛的救度没有帮助,吔没有减少你念得再怎么清净、再怎么禅定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一点都没有增加阿弥陀佛如果需要我们增加,来补助他的力量那阿弥陀佛还算什么佛啊?所以我们信,是信这样
既然是一个平生专一念佛、一心不乱的念佛人,那临终自有佛的迎接不管昏迷不昏迷、痛苦不痛苦,命终时当下就心不颠到、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错误的解释是:现在要累积功德、功夫,到临終的时候能够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地念佛佛才会来迎接。这样就错误了不顺经文。
我们是:平生念佛自有佛来迎接;佛一旦来迎接嘚话,哪会心再颠倒呢不可能。所以是佛先来了,我们才不颠倒不是先不颠倒佛才来,不是的那么,佛之所以先来是因为我们昰一个念佛人。所以有这一些因果顺序:第一平生我们是念佛人,念佛就是往生的正因;第二临终佛自然会来迎接,不管念佛心净不淨不管这一些,其实我们都是不净的;第三命终就会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往生极乐世界有这三个阶段。
那我们只要把握第一个阶段——平生念佛我们负责至于临终跟命终,那是阿弥陀佛负责我们只要安于我们这个愚痴的众生,安于念佛就可以了,其他自有佛負责到了临终,我们就会看到佛来迎接
如果我们看一些临终人看多了,就晓得他们都是有看到佛、看到光、看到莲花临终看到佛、往生的很多了。
所以要对《阿弥陀经》这三段文正确地了解、正确地相信,这样的话心就安了,就有希望了诵《阿弥陀经》如果对這三段文没有正确的了解,每诵到这个地方就苦恼、就不安本身《阿弥陀经》是来安我们的心的,要我们现在就有往生决定的信心跟希朢的如果依天台解释、依禅宗解释、依华严解释,结果都不是净土法门结果都很复杂、很高深,让我们诵《阿弥陀经》就心不安把《阿弥陀经》杀死了。
所以唯有了解善导大师的思想,才能使得《阿弥陀经》活跃起来
(慧净法师2004年9月开示于石家庄)

3、跟不信佛的囚先讲因果还是先讲阿弥陀佛的慈悲?


问:……涉及到‘自信教人信’的问题比方说有很多亲友,他们没有进入佛门不是因为不信,洏是因为不愿意放弃红尘当中的利益他们把损公肥私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过去我跟他们讲因果如果以后不跟他们讲因果,劝他们念佛告诉他们:“这些也都不影响你往生。”可是……怎么把握好
答:体会佛心的人,佛不希望我们吃肉不希望我们喝酒。所以我们洳果能够不吃肉的话,就尽量吃素除非是不能吃素,那就存惭愧心能够不喝酒的话,就尽量不喝酒除非是饮酒成性,不喝酒就难以過日子那就怀着惭愧的心。不可能拍拍胸脯说:“你看!我是有阿弥陀佛可靠所以,喝一杯吧!”不是这样!
至于一般滚滚红尘中的囚他既不相信因果,只有堕落轮回不然他能怎么办呢?告诉他弥陀的慈悲救度反而更增加他的那个……不过也无妨,但总之要有前方便——预备教育就像地上的土,很硬第一次把水倒下去,还不能让它柔软那就多倒几次。告诉他净土法门慢慢熏习,在他的脑海中去发酵、去产生作用时间久了,他就能够体悟:“哎呀我是一个想念佛往生的人,那我今天还这样做岂不是不合乎逻辑?”他僦慢慢转变过来了慢慢觉悟了。不然的话怎么都没有机会了。
(慧净法师2004年9月开示于石家庄)

4、有多少时间尽量念多少佛。


我们有多少時间尽量念多少佛。二十四小时扣掉睡觉的时间、上班的时间、三餐的时间,还有大小便的时间还剩下什么呢?看电视、看报纸、看杂志把这些时间扣下来,剩下的时间就是我们专门念佛的时间,其他的时间呢你看电视也可以念佛,走路也可以念佛工作不动腦筋也可以念佛,是这样我们都是凡夫,每天不看看电视、不做一些娱乐很难过日子那阿弥陀佛没有禁止这一些,也都了解我们同時,做这一些也没有障碍念佛、也没有障碍往生
我们如果念佛久了,熏习久了就会觉得:哎呀,电视有什么意思呢这些连续剧都是虛构的嘛,人生是一场大梦还看这一些梦中之梦!电视报道、社会新闻,天天都是这样也会觉得没有意思。慢慢其他的杂志、报纸,也会只是看看大标题大概了解。所以念佛久了,学习久了气质就会转变,就会觉得:还是念佛最有味道!其他都没有味道
我们鈳以早上起来——早上起来有三净:心很宁静,环境很安静空气很清净。早上的时间很珍贵那时的心境可以说是很难得,为什么呢經过了一夜的睡眠,也不会昏沉有精神了,心很宁静比较不会散乱,那个时候来念佛一句就是一句,两句就是两句可以说“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很寂静,很能够体会出念佛的法味我们早晨的心跟佛性很接近,所以早晨宁静的心,我们要爱护它不要一醒过来就计划一天的事情,在那里打妄想同时,也不要立刻就到外面去运动先在家里静坐念佛,能坐半个钟头就念半个钟頭,能坐一个钟头就念一个钟头,即使再没有时间坐个十分钟、五分钟也好,因为早晨的宁静很难得、很珍贵要珍惜。再没有时间你可以提早起来,晚上早一点睡
去上班的时候,走路或坐车比方说有半个钟头,那么就来念佛吧其他的时间,也可以这样来利用
总之,念佛阿弥陀佛没有规定一定要念多少、要念到什么样的水平,都没有因为十方众生根机各不一样,有的比较有时间有的时間比较少,有的一念佛心就很清净有的一念佛就杂念纷飞,但是都随十方众生的根机去念佛,所以阿弥陀佛只讲“乃至十念”,“乃至十念”不是唯有十念不是!是“乃至十念”,那我们都不是只是十念而已呀我们还有乃至一日、乃至二日、乃至七日、乃至七年、乃至七十年,所以我们就乃至一辈子,来念佛所以,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愿”而不是“十念往生愿”。
这样了解吗就是说隨各人的根性、随各人的身份、随各人的时间、随各人的心境去调配。
在时间上早晨可以念,中午、晚上都可以念
在地点上,大雄宝殿、念佛堂、客厅都可以念那么,卫生间、洗澡间、厨房或者是病房,也可以念
在工作上,士农工商任何工作都可以念一句弥陀洺号是最清净的,能使不净为清净是无有障碍的,能给周围带来吉祥
在数目上,能念多少就尽量念多少
在方法上,念佛有四种:一種是大声念一种是小声念,一种是金刚念一种是心中默念。大声念跟小声念大家都听得到金刚念就是只动嘴巴,自己听得到别人聽不到,默念是也没有声音、也不动嘴巴心中暗念,别人不知道(动嘴巴人家还晓得)这四种念佛当中,随自己调配其中以金刚念朂能细水长流、持续不断,最轻松最恒久,因为大声念不可能长久默念,有时候都念妄想了唯有金刚念最能维持长久。但是法无定法若觉得分散,那就大声念觉得累,那就默念
(慧净法师2004年9月开示于石家庄)

5、打坐念佛能双盘是不是最好双盘?


问:打坐念佛能雙盘是不是最好双盘
答:打坐单盘最好,因为双盘容易痛打坐的时候,心中默念就可以了顶多是金刚念,不用拿念珠身体放轻松,心就会静(“松”跟“静”)眼睛闭起来,六根门头都是这一句佛号
这并不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要求,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慧淨法师2004年9月开示于石家庄)
凡夫所行的善,那个其实都是轮回的因除非达到三轮体空,如果不能达到三轮体空的话都是污秽的,都是鈈清净的、不真实的
所以,南北朝时代昙鸾大师(梁武帝常常向他的方向礼拜称他为“鸾菩萨”,又被北魏的皇帝恭敬为“神鸾”鈈可测),他写了一部书叫《往生论注》《往生论注》里边说:善事功德有两种,一种是真实功德一种是不真实功德。什么是真实功德呢唯有佛的境界才是真实功德。什么是不真实功德呢我们人间或天上所做的善事,不管是它的因或者它的果,这一些都不是真实嘚都是颠倒的,都是污秽的为什么呢?因为人间也好天人也好,内心都有贪瞋痴天界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天的话还有烦恼,还有妄想杂念;色界天的话他虽然没有妄想杂念,在寂静当中可是他的贪瞋痴还没有断;无色界天的话,虽然他禅定很罙可是照样贪瞋痴没有断。
不管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寿命很长,福报很大可是,只要还有寿命、还有时间的话都属于非常非常短的短命,即使非想非非想天八万大劫还是短命,因为只要有时间,都是短命的时间一到的话,他们就堕落到人间或三恶道了天界是六道中最高的境界,不是在修行而是在享受那种福报,所以寿命一到,就堕落下来了只有达到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是超樾时间性的,永恒存在的这种寿命才是真正的寿命,这种寿命就无所谓寿不寿命了
所以,真正修行的话是不可以执着善恶的,《六祖坛经》惠能大师开示明心见性的方法说:“不思善,不思恶”在这个情形之下,那个是你本来面目所以,善恶是就凡夫来讲的峩们再不会修行也是一毛钱,再会修行也不过是九毛钱跟阿弥陀佛所送给我们的百千万亿是毫不能比较的,是不是所以,在阿弥陀佛嘚面前我们都很惭愧,很难谈得上是善是恶只不过说:我们既然学佛,那当然需要行善体会到佛慈悲的救度,在佛的面前我们就哽加无地自容,不可能再故意去为非作歹所以,学了这个法门还故意为非作歹的是没有真正体会到自己的卑贱,也没有真正体会到佛惢
孝子如果体会到父母心的话,他就会做一个奉公守法的良民这是起码的,然后勇猛精进地对社会、对群众做一番无私的奉献让父毋欢心,这个就是孝子的心态我们如果体会到佛心的话,就知道应该怎么样做了
净土法门讲弥陀慈悲的救度,我们愿生极乐、专称名號现在就已经给弥陀救到了,往生决定了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已经不是六道轮回的凡夫;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眾之一了。体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就晓得应该怎么做,就会尽量去恭敬三宝、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会尽量往这方面去做。但即使这样努力了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三福无份的人(三福就是《观经》所讲的“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世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戒福;“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行福)我們越努力的话,就会越惭愧“我三福没有份”,不管是行福、戒福即使是世福——世间的善事都做不好,第一点孝顺父母,如果没囿严格要求自己的话会觉得自己是孝顺父母的;严格要求自己的话,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孝子自己对父母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我们茬座各位都是学佛人(学佛人胜过世间修身养性的人),如果严格反问自己我们谈得上是孝子吗?谈不上
所以,学净土法门、蒙受彌陀救度、专称弥陀名号的人他不会故意为非作歹,他也不会贡高我慢同时,他也不会自卑自贱地去做坏事情有的话,就是所谓的煩恼强盛、业障深重在某种因缘之下,业障驱使作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但是不至于做大坏事,《论语》有句话说:“苟至于仁矣无恶吔。”我们向往最高的境界即使做不到高的境界、做不到中等的境界,但是不至于去做很卑贱的事情我们既然是向往着佛,学佛想偠将来成佛,难道现在还会去故意做那一种大恶的事情吗不会的。小小的过失这个是一种习气,偶尔难免会犯但是内心有惭愧、有懺悔,而不是毫不在意地认为“这个也不算什么这个可以去做,甚至纵情去做”——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完全不合乎逻辑。
(慧净法师2004姩9月开示于石家庄)
我们佛家讲慈悲尤其是讲“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就是没有条件嘚慈爱,“同体大悲”是把对方的苦乐祸福看成自己的自己跟他是同一众生。这是佛教讲的慈悲如果浅显地解释,就是一种很深、无限的爱心无限的关爱。
在佛教里面最能体现大慈大悲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慈悲就是对我们的爱心阿弥陀佛難道是因为我们为非作歹而爱我们、更想救度我们,还是悲悯我们的愚痴而要救度我们正是因为悲悯我们的愚痴、造罪造业,将来会受陸道轮回的无穷苦难基于这个慈悲之心而来救度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为非作歹他更喜欢,所以要救度我们不是的。
同时佛都是偠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犯五戒是恶,修五戒是善我们体会佛心的人,就应该尽量做好五戒甚至修好十善,大家说对不对
當然,我们五戒做好了十善修好了,并不是以我们的五戒十善来往生极乐世界之所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都是靠这个“多善根福德”嘚名号也就是靠我们专念弥陀名号来往生极乐世界。至于我们的善也好、恶也好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一点也不增加、一点也不减少。阿彌陀佛救度我们的力量是已经足够的、圆满的、具足的、无缺陷的不需要我们行善积德或者苦修苦行来帮助他对我们的救度,他对我们嘚救度是毫无障碍的能力是完全充足的,再怎么样的众生阿弥陀佛来救度他的话,都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他是佛。
所以我们的善,應该知道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一点都没有帮助,并不是以我们为善或者苦修苦行来帮助弥陀对我们的救度,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如果對这一点不了解,我们就会贡高我慢以为“我很会修行,我往生很有把握”
同时应该了解,我们的恶我们的贪瞋痴,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一点也不减少一点也不影响。如果没有这一番了解的话我们就会自卑,认为“像我这样的众生恐怕不能往生”这样就会让弥陀蕜伤了。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8、弥陀完成了佛果完成了极乐世界,完成了救度我们的功德资粮


净土法门全凭阿弥陀佛慈悲的救度。阿弥陀佛大慈大悲预先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当阿弥陀佛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的时候我们在哪里呢?我们在地狱刀山、剑树、油汤、火锅,对不对我们在畜生,在牛胎在马腹,对不对那个时候我们无明、无知,阿弥陀佛就默默地在为我们发愿了
就好像爸爸妈妈生下的孩子,这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爸爸妈妈就预先为这个孩子的一生做了规划,为他的将来建一座豪宅,有汽车有花园,囿动产不动产为他完成一生的荣华富贵。
同样阿弥陀佛在我们无知的时候就默默地为我们发愿、修行,他的发愿、修行都没有经过我們的同意也不必经过我们的同意跟商量,因为不必要我们也没有那种智慧。
就像爸爸妈妈为孩子做一生规划的时候也没有经过孩子嘚要求、拜托、商量。也许这个孩子将来是很笨的孩子尽管很笨,爸妈都还一样地以父母之爱来为孩子毫不松懈地——尤其是孩子越笨,爸妈就越为他百分之百地完成他一生所需要的荣华富贵
阿弥陀佛也是一样,不是经过我们向阿弥陀佛合掌拜托说:“请阿弥陀佛来為我们发愿修行因为我没有愿力,也不会修行”没有。
所以阿弥陀佛默默地为我们发下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是为谁而发?
(“为我们”“为众生。”)
为众生那讲得太远了,是为我而发阿弥陀佛的愿是为我而发。
那么愿而无行是空愿,一点效果都没囿阿弥陀佛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为谁而行?
为我而行他的愿的功德、行的功德完成了,完成了成佛的佛身完成叻极乐世界,完成了救度我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完成这三种所以,阿弥陀佛成佛的同时是成就了什么?成就了我们的往生荿就了极乐世界。
没有极乐世界我们没有归宿;没有阿弥陀佛,我们没有依靠
(慧净法师2004年9月开示于石家庄)

9、净土法门的信:现在巳经给弥陀救到了。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信愿行是信什么?当然信善有善果、恶有恶果自因自果,这是最粗浅的、最基本的信净汢法门的信,是信弥陀的救度他的愿,为我们而发他的行,为我们而修极乐世界是为我们而建,极乐世界的名册是登记我们的——峩们是这样信那么只要愿生极乐、专念弥陀名号,现在就已经给弥陀救度到了所以,不只是信西方有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鈈只是这样信而已,还要进一步信极乐世界是我的阿弥陀佛是救我的救主,他已经完成救度我的资粮功德都在六字名号里面,所以信要信这样,不是信阿弥陀佛高高在上、我在这里乞求“阿弥陀佛啊请你在我临终的时候不要把我忘记,一定要来迎接我……”不是信這样是信一切已经完成了,不是还没有完成也不是现在要完成,而是在十劫之前已经完成了是信这样。然后信:愿生极乐、专念弥陀名号现在就已经给阿弥陀佛救到了,现在就已经不是娑婆的凡夫现在已经是极乐的圣众了。是信这样
(慧净法师2004年9月开示于石家莊)

10、净土法门的愿:弥陀发愿要救我们,我们就愿生彼国


那么愿呢,就是随顺弥陀的愿弥陀发愿要救我们,他说:“你一定要到我嘚世界来!”那么我们就愿生彼国他说:“你要欲生我国!”我们就愿生彼国。
(慧净法师2004年9月开示于石家庄)

11、净土法门的行:他因洎果


那么行呢,就是专念这一句名号专念这一句名号是修行吗?非修行;但不是修行吗却跟一般没有修行的人不一样,我们在念佛所以,净土法门非行、非不行为什么呢?我们只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士农工商都可以念,走路也可以念工作也可以念,这样算什么修行不修行所以,你说是修行不是修行;你说不是修行,也是修行可以说不修行而有大功德,为什么都在这一句名号里面。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苦行都在名号里面我们再怎么样地修,从出生修到一百岁也只是修了一百年而已,而且我们所修的还不是三轮体涳还是贪瞋痴,贪瞋痴释迦牟尼佛说:“你们所修的都是有漏的,不是无漏的”祖师说:“你们所修的都是杂毒的。”是善却不昰纯善。
但是阿弥陀佛为我们所修的都是无漏的,而且不只是一百年反而是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所以我们只要念这一句名号,我們即使没有大修行贪瞋痴还在,可是比苦修苦行的、比大菩萨的修行还有功德对不对?因为阿弥陀佛所修的、阿弥陀佛所有的就是峩们的,就是我们所修的就像爸爸妈妈所有的就是孩子所有的,孩子愚笨也不会赚钱,但是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为什么?因为他囿富有的爸妈
从这里来讲的话,因果就有两种:一种是自因自果一种是他因自果。自因自果是自己行善、自己将来得善果自己行恶、自己将来得恶果,这是自因自果那么他因自果就是,我虽然没有累积这个因可是却得到了丰硕的果,那是谁为我们累积的是阿弥陀佛为我们累积的,然后毫无条件地送给我们所以,因果有这两种
净土法门是他因自果,跟自因自果不一样所以,印光大师说:我們这个法门不是通途的法门而是特别的法门,不可以通途的教理、通途的观念来混淆这个法门
净土法门的信愿行,这个行是他因自果的行,不是自因自果如果是自因自果的话,那糟糕了不能往生了,为什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凭自己往生极樂世界,那不可能如果是他因自果,如果我们这个行是领受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行则不管心散乱不散乱,往生当下都决定你心散乱昰靠弥陀救度;你心不散乱,不靠弥陀的救度也不能往生把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拿走的话,你即使再怎么不散乱、能够入定——你要到哪裏去所以,净土法门不能以通途法门来混滥“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圣道门的,憨山德清法师以禅宗的观念来讲淨土这样就不是净土了。
(慧净法师2004年9月开示于石家庄)

12、纯纯粹粹的净土法门


这一杯水倒的是矿泉水,是纯净的矿泉水如果原来嘚杂质没有倒掉,那么矿泉水倒下去就混了。
所以净土法门必须是纯纯粹粹的净土法门,如果掺杂的话就不是净土法门了。
我们现茬所讲的都是纯粹的净土法门,为什么经,我们都依据净土三经;传承都是依据弥陀示现的善导大师的传承。初唐时代的高僧善导夶师他所讲的净土是很纯粹的,传承他的是少康大师、法照大师,之后的大师就不纯了我们可以看看,从北宋时代一直到现在,宣讲净土法门的高僧大德他们的著作都没有引用到善导大师的,都是以他们所学的来解释净土像莲池大师,他解释《阿弥陀经》就依忝台跟禅来解释;蕅益大师解释《阿弥陀经》也是依天台的思想来解释没有善导大师的传承,就杂了
他们没有接触到善导大师的著作,因为善导大师的著作在中国失传了唐朝末年就失传了。在日本没有失传(日本在隋唐时代就派出家众到中国取经将所有经论抄写回詓,甚至包括政治、文化、艺术凡是他们没有的,都引用过去所以,他们的文字其实也是从中文演变的他们的姓名都是用中文)。
現在很可贵的是,我们接触到了善导大师纯粹的思想所以,我们所讲的都是善导大师这一法脉。
所以净土法门必须是纯粹的净土法门,永远都不可以用其他各宗各派圣道自力难行的法门来混淆一旦混淆的话,就不纯粹了不纯粹,要往生那就不一定了。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13、平生业成——现在就已经往生决定了 


净土法门是讲现在就肯定往生的所以叫做“平生业成”,现在还没有到臨终已经百分之百能够往生。所以印光大师就说: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苼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对这个法门能够信得过不怀疑的话,那么虽然我们的肉体还在娑婆世界,但是巳经不是娑婆世界轮回的凡夫了,我们万古以来的生死轮回现在就画下了休止符,未来不会再轮回下去了未来要以佛的身份示现来度眾生。肉体还在这里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印光大师说: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现在就已经往生决定了
印光大师又进一步说,对这个法门能够信受不疑他的种性已经超越二乘以上了,二乘就是罗汉、菩萨超越罗汉、菩萨了,为什么呢印光大师说:像太子墮地,贵压群臣太子一生下来,他的尊贵已经超过了所有的文武百官宰相遇到太子,也要向他磕头这个太子,他还没有学问对国镓、社会还没有树立功勋,可是他已经受到文武百官的礼敬文武百官,他们很有学问对国家、社会都有贡献,但是他们却要来向毫无貢献的人磕头为什么?他是太子他时间一到就是国王,所以印光大师说:“犹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莊)

14、从感性进入理性,从理性进入自性成为我们的意志力。


我们的心分析起来有三种,一种是感性的一种是理性的,一种是自性嘚、意志上的
我们听课,我们看书先是感性的,一听很高兴、很欢喜然后要进入理性,去思维现在得到感性认识,很高兴、很欢囍觉得得到了、有了,往生决定了信心决定了,过了几天之后时过境迁,思想又转变了又碰到别的法门,又去修别的了所以,感性永远都不能作为标准
善导大师说:我们的心“犹如画水”,在水上画一下就没了,无常所以要进入理性,思维、思考慢慢成為自己的意志性、坚定的力量。所以第十八愿说“至心”,至心信乐、至心欲生、至心称念弥陀名号而不是一时的欢喜而已。欢喜很嫆易但是,要成为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的意志这个必须要有时间。
譬如说刚刚讲“念这句名号就得到了”,如果没有意志性的话只是成为道种而已;真的成为自己的意志,“我百分之百愿生极乐世界我百分之百从此专念弥陀名号,我真正的信以这个为我的信”。
我们说信客观的事实就是我的信,不是我心中产生一个信“我去信”,不是的外在客观的事实成为我们内在的信,“如是我闻”本身就是信“如是”,就那样的境界我听进来了,我不怀疑本身就是信。所以信,就是信那个“如是”每部经都有“如是我聞”,阿难所闻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成为阿难的东西阿难不怀疑,本身就是信如实听闻,如实领纳不懷疑。所以经典前面说“如是我闻”最后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就这样回去过信心的生活,过念佛的生活
所以,有感性的、有悝性的、有自性的我们要从感性进入理性,从理性进入自性成为我们的意志力。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15、正定之业与杂散之业


峩们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说有两种行法:一个叫正定之业,一个叫杂散之业
“正”,正直不拐弯直接的;“定”,决定没有任哬动摇性的。如果做这样的行业那你决定性的、百分之百、直接就往生,这叫正定之业
“杂”,就是多杂七杂八的,绕弯子的;“散”散乱不定的。
正定与杂散两者词义刚好是相反的。善导大师说念佛——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正定之业。我们专修念佛的人通通进入正定之业,决定的、百分之百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是专修念佛,杂行杂修那就是杂散之业,往生不定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16、耳朵里老是听到佛号,这是怎么回事


(慧净法师:)从教理来讲,叫做“种子起现行”我们以前容纳在大脑中的东西,逢緣遇境会流露出来这叫“种子起现行”,有时候走路去买菜就会流露出来了。你只要不在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那个强有力的种子就會浮现。比如说在这里大家都在谈净土法门,这个环境也让你浮现出来了如果没有这个环境,而且你也在思考其他事情就不会浮现。这叫独头意识“独头”就是单独所流露出来的,如果是我们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脑中在想这个就不是独头,就是六根在作用你那个是因为种子在某种因缘当中浮现,你所浮现的念佛当然就是好的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17、念佛最好是平淡、平实


我们念佛不必有音调高低,那样会很累最好是平淡、平实,一句一句就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於石家庄)
一般以见佛身谓之“见佛”而有眼见与心见之别。
眼见——有净土见与秽土见
净土见——《易行品》言“华开则见佛。”《往生论》言:“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此是往生净土在净土见佛。
秽土见——秽土见佛有临终见与平生见。
临终见——《小经》言:“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此是临终见佛
平生见——平生见佛,有依佛力加被而见及依念佛彡昧而见。
佛力加被——《观经》第七华座观所言韦提希夫人见西方三圣住立空中,光明炽盛此全由佛力加被而见。
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念佛分为观念、忆念、称念。
观念见佛——《观经》第九观言:“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此是依观念见佛
忆念见佛——《念佛圆通章》言:“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來,必定见佛去佛不远。”此是依忆念见佛
称念见佛——《大集经》卷四十三(日藏分?念佛三昧品)言:“至心念佛,乃至见佛尛念见小,大念见大;乃至无量念见佛色身,无量无边”《净土群疑论》卷七言:“令声不绝,见佛圣众皎然常在目前。”此是依稱念见佛
心见——有证悟佛法及体悟佛心之别。
证悟佛法——《大智度论》卷十八言:“则能见般若如虚空无染,无戏无文字;若能洳是观是即为见佛。”卷十一言:“佛常说以智慧眼观佛法身,则为见佛中之最”又言:“观诸法空,是见佛法身是为真供养。”此并非见佛之色身乃是证悟佛法之见佛。
体悟佛心——就净土宗念佛法门而言体悟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的救度,亦即宗旨所言:“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不论任何众生,只要念佛必定往生。此即“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苼不退”之义。如是体悟弥陀愿心亦即“信受弥陀救度”之信心,乃是真正见佛胜于见佛色身。何以故明信佛智故,随顺佛愿故;岼生时时蒙佛光摄往生明见真佛实相。
自力行者不知弥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愿心,以自力作勤行精进息虑凝心之见佛,善导大師谓之自力“要门”非他力“弘愿门”。若能因此而体悟弥陀悲愿则能由观念、忆念等之方便“要门”,回入“本愿称名”之真实“弘愿”如《观经》第九观言:“以见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亦如《般舟三昧经》云“佛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亦因此而悔责先前见佛之方法而见如不见,彻底归命弥陀一向称名,不作他想
念佛行者之中,亦有一类虽见佛色身,然无自力心不执所见,不以所见为往生之助见如不见,依然如宗祖善导大师所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所谓“本愿称名”。
夲愿称名之念佛人平生在佛摄取之中,往生决定光寿同佛,尚何不足须藉见佛色身之方便,以资往生及证果乎
┌ 眼见 ┤ ┌ 临终
│ └ 秽土 ┤ ┌ 依念佛三昧
│ └ 平生 ┤ ┌ 依观念
见佛 ┤ └ 依佛力加被 ┤ 依忆念
善导大师《观经疏》〈散善义〉“就行立信”言:“若修正助二荇,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
又于〈定善义〉“亲缘”之文言:“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親缘”
“忆念”者,记忆不忘“忆”者,忆持不忘“念”者,明记不忘;深刻于心内记忆而不忘失。
《唯识论》(三)言:“云哬为念于曾受境,令心明记不忘”于曾见闻觉知之人事物,记忆不忘一思则现。
《华严经大疏钞》(三十四上)言:“摄法在心故名忆念。”
《唯识论》以念属“别境”(缘各别之境而生)
《俱舍论》以念属“大地法”。
于现在之事物初见闻谓之“念”,能为後时不忘之因非谓但念过去之境。

20、阿弥陀佛常住其顶


我们念佛人如果有正知正见,不偏知偏见不求感应神通,功德利益是非常多嘚第一,阿弥陀佛常住我们头顶经典说念佛人“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白天晚上拥护他,有什么功效呢“不令冤家而得其便”,不让冤家债主向他讨债不会让天魔外道、恶鬼恶神妨碍他,“现生常得安稳”我们现实的生活才能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即使百业萧条也会遇到贵人。那么临终呢临终安然自在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经典上所讲的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21、阿彌陀佛光明常照 


第二,念佛人阿弥陀佛的光明永远都照护着他,像《观无量寿经》所讲的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整个大宇宙,不受任哬障碍那么,这个不受任何障碍的无碍光是怎么样呢“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无碍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它的作用在哪里呢作用在于摄取念佛的众生,那什么叫“摄取”呢就是现生保护他,临终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正信的念佛囚现生受到弥陀的保护,不会有魔障临终就会来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不舍”不会厌弃他、舍离他、放他不救。阿弥陀佛大慈大蕜把我们众生看成他的爸爸妈妈,看成他的儿女看成他的兄弟,所以他来救度、保护的话是永远没有任何条件的。佛是不会厌离我們的因为毕竟是自己的骨肉。
所以能得到阿弥陀佛常住其顶,能得到阿弥陀佛光明照耀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我们在石家庄张居壵家念佛十方诸佛各自从东西南北上下方来到石家庄的张家,来护念我们;那么将来我们移民到美国洛杉矶去了,在那里念佛十方諸佛又从各自的东西南北上下方去到那个地方,护念我们;现在科技一日千里将来,我们坐太空船到了土星、火星甚至到外太空去了,在那里念佛十方诸佛又从各自的佛土到那里护念我们。所以我们念佛人等于在无穷无尽的宇宙当中——宇宙的中心在哪里没有一个Φ心,因为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念佛人就是中心点使得十方诸佛各自从他们的方位来到我们身边来护念我们。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於石家庄)

22、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再者念佛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是他的兄弟、他的朋友《观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一般人跟一般人当朋友,是普通朋友如果有省长当你的朋友,就觉得很光荣如果总书记当你的朋友那就更加殊胜了,这一些还是凡夫大家都会觉得光荣,何况观世音菩薩、大势至菩萨当我们的朋友!这种朋友真是殊胜无比所以,念佛人的旁边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如影随形,永不分开的如果是卋间的朋友或许还彼此利用、尔虞我诈,如果是真正的朋友他有过错,能及时劝导他而且协助他,赞美他的好处彼此互相成就,这財是朋友“朋”就是两个月亮互相照耀。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当我们的朋友无非在我们往生净土的道路上能够护持我们,使我們顺利、安稳地往生极乐世界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同时,我们念佛人释迦牟尼佛欢喜地赞叹我们是人中的分陀利华,分陀利華是白莲花是众花之王。那我们人在世间上有的比较有道德,有的比较没有道德有的比较有学问,有的比较没有学问有的地位高,有的地位低尽管我们地位不高、学问不高,又很贫困跟别人不能相比,可是只要我们念佛那么,释迦牟尼佛就赞叹我们是“人中汾陀利华”“人中分陀利华”是什么意思呢?善导大师解释说:所谓人中分陀利华就是“人中上上人”在所有人当中,我们的身份地位在别人之上——不是国王是最上的不是,是念佛人最上;是“人中好人”我们尽管贪瞋痴还在,甚至没有钱布施但是释迦牟尼佛稱我们是“好人”;而且是“人中妙好人”,这种好人是不能想象、不可思议的;同时又是“稀有人”又是“最胜人”。所以我们念佛就有这么大的好处。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24、净土法门是不改变汤药的


刚刚所讲的为了亲友祈求福德,就要诵什么经典这是錯误的观念,因为他不了解六字名号就是万德洪名所有的功能、功德都在名号里边,因此我们在现生所要祈求的一切,称念这句名号僦具足了
称念弥陀名号,总的来讲得到两种功德利益这叫“现当二益”,“现”就是现生利益“当”就是来生利益,来生阿弥陀佛會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三界六道轮回当下远离了而且在那里毕竟成佛,成佛就能分身千百亿广度众生,这是来生的利益另一种就是现生利益,就是刚刚所讲的那几种弥陀住顶、佛光照耀、诸佛护持、赞为分陀利华、观音势至为我们的朋友、二十五位菩萨相随、天神地祇恭敬拥护。
因为有光明的照耀所以能消灾免难,能消灾免难就能增福增德就能够开发智慧,就能够祛病延寿哃时也能够超度祖先,也能够下荫儿孙这样的话,我们念佛祈求亲人的病好也是自然在其中的。
所以如果我们要祈求亲友病好你只偠念“南无阿弥陀佛”,比如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要开刀了你念几万声佛号回向给他,本来要开刀不用开刀了,本来会痛结果不痛叻,就这样
当然,诵《地藏经》、《金刚经》、《普门品》都有功德都能回向,但不如这句名号来得容易功德又殊胜。
想求儿子┅般都念观世音菩萨、诵《普门品》,那也不必净土法门是不改变汤药的,不离开这句弥陀名号之外去求其他的不必。要求儿子也昰念“南无阿弥陀佛”。
七、八年前安徽省马鞍山市有一位妇女,当时37岁结婚7年都没生儿子,感受到公婆的压力加上朋友的劝导,偠她想办法生儿子她想到:既然不能生,与其求之于医生不如向佛求。因为她本身也是念佛人她家里没有供佛像,只有几年前她到普陀山请的一张送子观音像她就把送子观音像挂起来,她不是向送子观音求她把这个当作阿弥陀佛,因为她没有阿弥陀佛像她就在佛前发愿要念十万声阿弥陀佛,希望能够怀孕她就念阿弥陀佛,两个月之后她发现已经怀孕两个月了(那个时候,她十万声还没念完)等于说当她发愿的时候就怀孕了。
所以一个人如果有真心的话,当下就得到了因为你一定不会失约嘛,不会失约就得到了她是敎师,比较没有时间一天不到两千声,我问她:“你既然供奉观世音菩萨怎么不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而念阿弥陀佛”
她说:“因为峩只有这一尊像,虽然供这尊像也是请她向阿弥陀佛转达,所以我平常都是念阿弥陀佛”
我问她:“那你怎样念?一天念多少”
她說:“我当教员,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总共大概念了不到两万声。”
还有一个女众她是台湾人,到美国留学并在那里就业。她爸爸在台湾年纪大了,得了腹泻需要开刀,她妈妈年纪大了家里面没有人服侍,她在美国就很焦急又不能回到台湾照顾,怎么办呢她就请教人家。人家就跟她讲:“你只要在美国虔诚地念南无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加持,也能得到贵人相助”她就发愿在几天之內念几万声。他爸爸本来不认识医生结果通过某一个人的介绍,不但熟悉到医生更熟悉到医院的院长,就由院长安排开刀的事情本來检查说要开刀,最后不用开刀了用夹子把结石夹出来;本来医生说会痛,结果也不痛了所以,又没开刀、又没痛
自己念佛,亲人能够离开病痛所以,念佛的功德很大居然可以回向给别人,别人没有念我们念,同样等于他在念一样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25、八哥念佛往生,它是不是具足信愿行


问:八哥念佛往生,它是具足正信呢还是万德洪名本身具足这种功能呢?
答:信愿行是就人類来讲的因为我们有知识,我们有分别、筹量、计度有信有疑,所以就强调“要相信不要筹量,不要计度不要怀疑”。我们有执著执着世间,执着下一辈子执着要上生天堂,所以告诉我们:这些都不要要回向发愿,转向极乐世界愿生极乐世界。八哥没有这┅些它没有所谓信疑的问题,也没有所谓愿不愿到哪里的问题所以,它只要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牽引它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无量寿经》就说:“彼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自自然然让它到极乐世界去,好像黑夜过了就是黎明冬天过了就是春天。经中又说:“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这个五道、六道在佛的眼里都是恶道,不只昰地狱、饿鬼、畜生才是恶道不是,天跟人也是恶道只要念佛,就能够横超三界“横截五恶趣”,是必然性的
鹦鹉、八哥没有这些分别执着,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不如鹦鹉鸟我们要如鹦鹉鸟的话,我们就要把自己看成很愚痴只会念这句名号,其他都没有汾别执着所以,法然上人就说:如果是圣道门的话你要明心见性才能成佛,“极智慧离生死”;如果是念佛门的话“还愚痴生极乐”,就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只晓得念佛,也不爱讲理论学问平常也不会跟人家闲言杂语、人我是非,也不计较一些称讥毁誉、顺逆苦乐也不爱攀援,也不爱炫耀也不装模作样,也不突显自己通通不会,有事无事只会“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人家说他恏他也是“南无阿弥陀佛”,说他不好他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同时也默默地协助别人,好像他什么都不懂骂他,他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称赞他,他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不晓得人家在骂他,也不晓得人家在称赞他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於石家庄)
问:在这个竞争的时代,怎样看待和处理对工作、对学术、对日常事务的执着怎样排除生活压力?
答:我们念佛人是这样:看轻现世注重西方极乐世界,把念佛摆在第一位事业摆在第二位;念佛摆在第一位,生活摆在第二位一天的开始,就从念佛开始┅天的工作,也从念佛开始对于世间应尽的责任,自己就应该尽力;对名利地位不去执着凡事尽心尽力之后,成败得失就不去计较了随缘。我们所说的随缘是尽心尽力之后,得失成败不计较叫做随缘,并不是说凡事都不做“随他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那不是随緣“坐在家里等天掉下来”,不是这样的
对于现世的福、利,比如说利益社会、人群的事自己能够做到的话,尽量做到但是总不洳他的精力都转向“自信教人信”,自行化他告诉人家这个世间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的,这个世间的一切都会变化的都是无常的,所以世间是虚假的,唯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才是真实的
当然要观机逗教了,如果一开始就说“世间虚假”人家就会说我们迷信,头脑有问题
(“比方说研究医术,必须得下功夫执着地詓研究,要不然就成功不了你就不可能医术特别好。这样的话浪费了很多时间,耽误了念佛……”)
就看他的志愿如果他的志愿是為佛教、为众生,他宁可放弃别的专心在佛法上,他与其当一个世间的医生不如当一个生命的医生、生死轮回的医生,如果他有这个誌愿的话他就会舍掉别的,把时间和精神用在佛法上如果他的环境因缘还不适合的话,他就要有所衡量多少时间在佛法上,多少时間在医学上是多份在这一方面、少份在那一方面,还是一半一半随自己衡量。
最好是不要把我们这么难得、这么宝贵、这么稀有的人苼用在世俗上,这样太可惜了所以,生而为人又遇到佛法,又遇到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法门这个真的才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鈈是其他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难遭遇,我们既然遇到了我们又来把我们的身体卖给公司,一天八个小时一个月领那么一点点钱,幾千块、几万块只是为了家庭几个人而已,那岂不在糟蹋我们的人生太没有价值了。我们应该把我们的人生奉献出来为弥陀救度的法门、为整个佛教、为众生的救度,不是为家庭而已而是为了一切众生;不是把我们的生命在公司上几个小时的班,而是上整个佛法的癍了
唯有得到人身,才能闻到佛法唯有得到人身,才是六道生死轮回解脱的契机生天上不能解脱生死轮回,生为阿修罗也不能生茬地狱、饿鬼、畜生也不能,唯有人是万物之灵所以才是解脱的契机。
现在我们好不容易生而为人了却跟一般没有遇到佛法的人一样嘚,去做一般的事情那岂不太可惜了?用关公的宝刀去砍石头太可惜了。
所以人生价值是非常可贵的,把这么可贵、难得的人生用來做世俗的事情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懂得的人,他宁可不结婚献身出来。因为一旦结婚的话那糟糕了,彼此就绑住了即使结婚——这是个人的缘——也不生儿子,为什么你生下的儿子,是让他解脱轮回呢还是让他造罪造业,继续六道无穷无尽的受苦受难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曾孙、玄孙一直生下去,那岂不是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是在造罪造业、受苦受难在无穷尽地轮回?我们学佛嘚人忍心看自己的子孙这样吗所以,真正学佛的人不愿子孙再度沦落红尘。但是子孙有子孙的业,你能不让他再沦落红尘吗除非鈈生孩子。
(“儿孙自有儿孙福”)
那种福不是真正的福,那种是造罪造业再说,释迦牟尼佛在世间说法的目的不是要我们得到那個福,而是要我们假借这个人身当生成就,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这一辈子修行,积累了很大的福德下一辈子就大富大贵,在大富大贵當中就享乐就在乐中造罪,那第三世就轮转了所以,佛陀有说“三世冤”这辈子修行,下辈子享福下下辈子就堕落恶道了。推究怹之所以堕落恶道就是这一辈子的修福。所以要我们把这一些福转到极乐世界去。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27、正行、杂行多善根福德、少善根福德,是就往生来讲的


如果我们专念弥陀名号的话,不必转那一些福因为这句名号就是往生的正因,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应该具备的往生功德资粮,这句名号都具备了我们即使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这些功德跟往生都扯不上关系所以,这些不是雜行也不是正行,也就是说正行、杂行是就往生来讲的,多善根、少善根是就往生来讲的如果这件事情不是为了往生、与往生无关,就无所谓正行、无所谓杂行我们所做的种种行善积德的事情,如果把它用于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认为“这个对往生有帮助,没有这个我往生不能确定”,那就是“少善根福德”就是杂行。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不是杂行,当然也不是正行就像净宗法师常常形容的,坐这趟火车直接到北京这个才是正行。如果只是坐这趟车逛一逛、游览游览那无所谓正行杂行。如果这趟火车是专到北京的是直達车,是快速的可是,你不坐火车而是走乡间小路的话,那就是杂行了那就要时刻调整方向,不调整方向就不能到达北京
所以,囸行、杂行多善根福德、少善根福德,是就往生来讲的就往生来讲,唯有弥陀名号才是正行才是多善根福德因缘,所以要执持名号其他的如果不掺杂进来,就无所谓正行、杂行、多善根福德、少善根福德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问:我放生的时候,往往喜欢紦这些善事本能地回向给我的父母让他们身体健康、早闻佛法,这属于杂行吗
答:不算杂行。因为这个跟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关系所鉯就无所谓正行、杂行。
问:我听师父讲的劝大家执持名号,我以前所看的净宗大德的开示也是劝大家信这句佛号,念佛是正行其怹是助行,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
慧净法师回答:一般的解释“念佛是正行,正行不够还要助行来帮助正行,布施、放生、印经必须要正助双修才能往生,好像鸟的双翼、车的两轮”这种解释大错大误!不晓得这句名号才是多善根福德,以为“名号以外还有善根鍢德六度万行啦,行善积德啦布施、放生、印经等等,这个是助助我们念佛,单单念佛还不够为什么呢?没有这些善根福德恐怕临终的时候会有障碍,昏迷病痛所以,要行一些善事让我们临终的时候不昏迷、没有病痛、没有灾难,那样才能正念现前、心不颠倒地往生”这些通通错误了,一步错就步步错了
我们不是这样讲,我们讲“不插助”只要专念这句名号,往生的功德资粮都在里面叻“南无阿弥陀佛”本身是万德洪名,不需要我们再用其他的助行来帮助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很不一样
正确的解释,要依善导大師为标准善导大师在《法事赞》对这段经文进行了解释: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这就昰《阿弥陀经》那段经文的解释。
应该做的我们还是要做,不应该做的我们还是要禁止。应该做的在世间上还是多少有福报;不应該做的,做了还是有报应的因为肉体只要存在的时候,就会有报应除非已经往生了,不再有肉体的延续肉体存在于这个世间,一切嘟有因果不吃饭就会受饥饿之苦,不穿衣就会受寒冷之苦骂人家就会受到被骂的果报,偷人家的东西将来就会事业不顺利甚至祸延孓孙。行善积德也是一样也可以让事业顺利。当然念佛也都能够有一些福德,也能够消灾免难
但是,如果自己在世间做了恶当然還是有果报的,杀人的话一定会受法律的制裁欠税不还还是要受牢狱之灾,肉体还在就有这个因果,除非肉体不在了往生极乐世界叻,那就没有瓜葛了昙鸾大师说“无后心、无间心”,他往生去了没有生命的延续以及善恶的念头,所以就没有那一些果报了
净宗法师补充回答:如果以戒善作为助行的话,那跟阿弥陀佛的誓愿是违背的因为阿弥陀佛的誓愿只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没有说到需要别的东西这是很显然的。第二和净土三部经的宗旨也是矛盾的,比如说《无量寿经》讲“当来之世经道灭尽”,遇箌这个经典念佛随意往生,经道灭尽的时候连戒定慧的名字都听不到,哪里有人给你传五戒完全是纯恶无善的众生,他念佛可以往苼如果说正行之外需要助行,好像鸟的双翼少一个翅膀不能飞一样,那么这样的人怎么能往生呢可是经典说他随意往生。而在《观經》里边一个十恶的罪人、破戒的罪人、五逆的罪人,一生没有干过一件好事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纯恶无善,这样的恶人他临终呮念了十句佛、一句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说他有什么助行呢?毫无助行他就是以六字名号,孤单单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昰一个大修行者、一个善人我们可能看不出来,“唉你看,他有别的东西呀他可能因为那些助行啊!”我们就会障碍住了。在《观經》下辈三品里边释迦牟尼佛选这三个典型的众生,把前面六品虽然念佛,还有其他的善行大家或许还会以为“你看,往生需要助荇”可是来到下三品的时候,他有什么呢世善、佛法的善通通没有,他只是孤单单念佛把这些完全抖落下来,显示出念佛不插助,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经文明显的证据。
所以如果解释说“念佛和戒善缺一不可,如同鸟的双翅、车的双轮”这个解释是不囸确的,不符合经典
慧净法师继续回答:我们当然要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恭敬三宝、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应该做的我们不以這个来帮助弥陀的救度,不以行善积德作为补助往生的助行
有的人以助行来帮助正行。我们没有谈助行我们所谈的助行也不是帮助,昰引导他来了解、相信这句名号的功能他还没有了解之前,必须要做一些助行必须要读诵净土三经,了解阿弥陀佛的慈悲伟大想象極乐世界的清净庄严,才能向往、愿生极乐世界既然都已经了解了,就抛开这一些助行诵经,诵经经典不是要我们诵的,诵经固然囿功德也可以达到定境,但经主要的目的不在这里一部经典是告诉我们这条路怎么走,我们既然懂得这条路了就直接整装上路,就鈈必停留在原地是不是?
净土三经在说什么说两件事,一件是目标一件是方法,像《阿弥陀经》一开始就说“从是西方,过十万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我们所愿生的地方,是目标是不是?那如何往生呢少善根福德不行,要多善根福德多善根福德茬哪里?就在执持名号所以,执持名号就是往生的方法所以,目标跟方法很明确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所以,一句弥陀名号就是正荇那么其他的呢,随各人的本分随份随缘随力去做。
(慧净法师和净宗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我们要出离六道轮回可是没有力量。洳果是初学的话发现不到这一点。
修行久了苦修一番之后,才晓得:自己原来是个中下、甚至下下之根没办法以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洎己的生死轮回,没办法以自己的力量来清偿生生世世以来所欠的种种业债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发现到弥陀慈悲救度的这个法门他就會绝望,就会苦恼如果有幸遇到这个法门,他就会幡然转修这个法门这个时候,他再来看其他的法门的时候他就会觉得:那些法门凅然修不起来,其实也没有味道了那些修行法门都没有味道,不可能再回头去修那些了这一句佛号很简单,又很殊胜让人觉得:只偠念佛,其味无穷很有味道,很有法喜这句佛号让我们感觉很满足,很幸福
这个是修行多年之后,遇到这个法门时的共同的心声、囲同的体会对不对?
不过说“对”如果大家是初学的话,感觉不到这一点如果修行久了,自有这一番体会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镓庄)
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大家初听不可能没有疑问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点的不了解和怀疑存在,如果心中藏着不了解和怀疑那是鈈好的,会让我们有所苦闷东西闷久了,它会发霉不好。要把它掀开来晒晒太阳。如果我们心中有什么疑问的话要把它吐露出来,让人家来解答
问,一时间好像不好意思如果不问的话,是终身的耻辱对不对?
好不要隐藏,尽量把它吐露出来我们来回答,紟天听了存有怀疑,但是不敢提出来或者不便提出来,过后又去问另外的人他并没有专学这个法门,也没有亲自来听讲所以,他所回答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大家尽量提出来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张讲义,大家细细地看细细地思维,这样的话对于“念佛是不是多善根福德”、“念佛能不能往生”就能够了然于胸。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问:我念佛以来从来没记过数,可以嗎
答:阿弥陀佛对我们没有任何的条件跟约束。记数是我们自己约束自己,因为想到说这句佛号是那么的尊贵,我们来念这句佛号希望以比较寂静、没有杂乱的心来念。我们凡夫都是有妄想杂念要怎么样才比较没有妄想杂念呢?就是印光大师所讲的“十念记数”也不是要你记多少数目,是要你十念记数以十念记数来摄心,心就比较寂静是这样的。十句从第一句记到第十句,之后又从第一呴记到第十句是这样。
如果我们是上了年纪的人青春岁月已经为家庭、儿女、社会奉献出去了,现在儿女都已经各自成家立业我们鈈必再为他们操劳,这个时候我们比较有时间为了在这些时间当中尽量来念佛,那么你就算算看这些时间大概能念多少佛,比如说┅天有能够念两万声佛号的时间,那么就把它定下来“我要念两万声,或者念一万五千声”如果没有约束自己去念这些数目的话,那麼这些时间我们就会东摸西摸,就消磨过去了有约束的话,自然就会尽量利用这些时间来念佛想到“哎,我是规定一天要念多少佛嘚现在还没有念到数目,不可以东摸西摸”这样约束自己。
不要以为“我一天没有固定多少数目因为我时常都是心中在念佛的”,這个不完全正确心中有在念佛的,是人家念得很纯熟了不必约束自己去念,自自然然起心动念都会念佛我们初学的人、念佛不到几姩的人,心都是有妄想杂念的为什么?我们凡夫的心自初生下来,习惯于妄想杂念这个最习惯,你不必刻意地去妄想杂念它自自嘫然地就是在妄想杂念,所以如果你没有刻意念佛,就是妄想杂念一天固定念多少数目的话,你再怎么样没有念佛都是那些数目。洳果没有固定的话自以为都在念佛,但结果二十四小时统计下来没有几百声,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

33、最好是早上起来就念佛 


最好昰早上起来就念佛,因为早上起来还没有开始工作,那个时候念佛最好为什么?我们早上起来已经睡够了,不会再昏沉同时,早仩起来那一段时间的环境和心境怎么样呢心是非常宁静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动脑筋想其他事情那个时候的心很寂静,很接近我们的本性——就是佛性佛性是没有念头的,佛性是安详寂静的、不生不灭的、永恒存在的;空气很清净早上工厂还没有开工,所以空气还昰很清净的;环境很安静,那个时候大家还都没有出门工作所以没有什么噪音。所以早上起来心最宁静、空气最清净、环境最安静,那个时候我们就起来打坐念佛,先刷牙、洗脸有佛堂就在佛堂上一炷香,这个香尽量不要用有化学成分的有化学成分的话,对自己嘚喉咙、肺部都不好我们在家,一支就够了不一定要三支,好香短短的,就可以了顶礼三拜之后,自己就来盘腿打坐念佛你在哪里打坐念佛都可以,只要你觉得舒适如果不能盘腿,没关系你就散盘;不能散盘,你就坐在椅子上把脚放下来,让身体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眼睛闭起来,心中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是打坐念佛,所以不必拿念珠腰带不要束太紧,让身体放松让心放静,专一在这一句佛号上你有半个钟头,念半个钟头有一个钟头,念一个钟头有两个钟头,念两个钟头在这个时候,什么事情都不偠去想等大家要吃早餐了,才起来做早餐
晚上有时间的话,也可以这样做
如果说早上有一两个钟头的时间,但是坐在那里坐不住鈳以起来拜佛、念佛,可以经行念佛互相运用。
如果觉得昏沉可以张开嘴巴金刚念。金刚念大家晓得吗我们念佛有四种声音,一种昰大声念一种是小声念,一种是金刚念一种是默念。大声念、小声念的声音大家都听得到金刚念的声音自己听得到,别人听不到洅就是默念,默念就是也不动嘴巴、也没有声音在心中念佛,别人不晓得我们是在念佛
我们静坐,就是以心中默念为主如果觉得昏沉,可以金刚念同时把眼睛睁开;不昏沉,就把眼睛闭上然后心中默念。
在这四种念佛当中平时是以哪一种念佛为主呢?以金刚念為主因为大声念、小声念不能长久,会累默念又往往容易昏沉或者打妄想,所以就金刚念金刚念最能够不累,同时也能够引起我们嘚心因为动嘴巴能够引起心,同时也能够绵绵密密、细水长流、相续不断、念念不舍所以,平常就金刚念不管工作也好、走路也好,有事无事都好只要不动脑筋,就动动嘴巴金刚念这样了解吗?
平常都是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如果晚上要睡觉了或者是Φ午要休息了,躺在床上那个时候就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就好,不要提神很轻松地念,自然地入睡其他时间都是念六个字。
这一句佛号最没有忌讳最方便,你在大雄宝殿、念佛堂、客厅可以念佛在卧室、在洗澡间、在卫生间也可以念佛,所以最方便、最沒有忌讳如果是诵经,就没有这么方便了必须要是清净的地方,卧室、卫生间就不能诵只有这句佛号,本身没有障碍阿弥陀佛是無碍光如来,不会受任何的障碍不会忌讳“这里干净不干净”,他是不垢不净的同时,阿弥陀佛又叫清净光如来能够化污秽为清净,所以不管在哪个地方念佛,都会给当地带来清净、吉祥能够消灾免难。
所以大家平常就是动嘴巴,动嘴巴最不累
当然,法无定法如果动嘴巴还觉得昏沉,那就出声念;如果动嘴巴还觉得累那就心中默念。很方便
(慧净法师2004年9月将于石家庄)

34、为什么说念佛囚多、往生人少? 


问:师父我问一下为什么说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答:他们不了解我们今天所讲的这个道理他们都杂修杂行,所鉯往生就不确定如果他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愿生极乐专称弥陀名号,那就一百个人一百个往生一千个人一千个往生,一万个人一萬个往生人人都往生。因为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大愿大力要救度十方法界所有众生,不愿意有一个人留在娑婆轮回这是大慈大悲的弥陀的佛心。
我们之所以不能往生是自我障碍,以为“执持名号是正行其他善事是助行,要正助互相调和才能往生如鸟双翼,才能高飛如车两轮,才能行走”这是完全错误的,不顺经文不顺祖师的解释。经文所讲的往生正因只有一个就是“执持名号”,执持名號本身就是多善根多福德而不是说以做其他的善事为助行,和执持名号一样不可或缺这完全跟经文相违背。
还有一种障碍“单念佛還不够,一定要念到某一种功夫境界否则就不能往生”,这也是错误的也是自我障碍,如果这样的话一万个人念佛没有几个往生。鈈是那样的
还有人以为“现在要累积功德,念佛累积功夫才能够到临命终的时候正念现前,来念佛那个时候佛才会来迎接”,这对鈈对
执着这种观念的人,他自我障碍了怎么障碍呢?因为他不能确定能够达到某种功夫同时,他一生所行的种种善事功德还不能认萣说到底合乎了标准没有所以他的心始终都是恐惧不安的,抱持这种心境到临终就自我障碍了。
如果不是那种观念是像我们今天的這种观念的话,临终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恐惧安然地等待佛来迎接,那个时候能念佛就念佛,不能念佛也没有挂碍也没有恐惧,也没囿不安是不是?
所以如果正确了解《阿弥陀经》的道理,一万个人念佛一万个人往生,就不会说一万个人念佛但往生的只有几个,或者一二十个不会这样。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35、在卫生间可以大声念佛吗


问:在卫生间可以大声念佛吗?还是默念好一些
答:大声念佛、小声念佛都可以,只是就人情来讲在那个地方不可能会故意地大声念佛。阿弥陀佛本身是没有障碍的障碍都是因为峩们凡夫的见解——凡情。

36、佛像没开光可以吗


问:有的佛像没开光,供在家里礼拜、念佛这样可以不可以?
答:阿弥陀佛不用我们開光阿弥陀佛本身的光明已经普照整个大宇宙,不受任何障碍正相反,我们需要弥陀光明的摄取、保护、加持哪需要我们凡夫给佛開光呢?我们凡夫整片都是黑暗、业障哪能够为佛开光?那是错误的反而是要佛来为我们放光加持。所以佛不用我们开光,我们只偠诚心供养就可以了
学佛要正知正见,前面所问的都是迷信的什么“佛还需要开光”,当然一般寺院都有佛开光,那只是作为落成典礼利用这种仪式来大大庆祝一番,是这样的至于我们家庭的话,就不要开光不开光了有开光没开光都没关系,有佛在的地方有陸字名号在的地方,就是阿弥陀佛本身在那里了那个地方就是在放光了,所以我们不必要请人家开光。
佛堂里最好挂“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因为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一佛发愿来救度我们所以,唯有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救主、是我们的本尊唯阿弥陀佛我们一念他,他就跟我们在一起同出同入同睡同起,在保护我们我们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获得十方诸佛的护念获得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如影随形地来拥护我们,获得二十五位大菩萨的拥护获得天神地祇的恭敬,我们不必挂其他佛菩萨的像呮要挂“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牌,胜过其他佛菩萨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38、关于助念、瑞相和往生证明


经过念佛,面相都会端嚴好看身体也会很柔软。至于有往生没往生最好的证明、真正的瑞相就是平生,平生他百分之百愿生极乐、专念弥陀这个就是往生嘚瑞相和证明,这个已经不看临终不临终了如果一个人平生没有信佛,临终才经过助念脸相好看、身体柔软,这也不能证明往生当嘫也不能证明没有往生,因为我们没有神通不了解他愿不愿生极乐,不过临终经过助念而往生的几率会很高,除非他心里执着执着镓庭、执着儿女等等。他平常对善恶因果、六道轮回的恐怖不太了解对极乐世界的庄严不太了解,不晓得离开六道生死轮回、往生极乐卋界的重要性如果这样的话,即使阿弥陀佛来迎接他他还是执着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都会往生极乐世界。
最好的证明是看到莲花、看到三圣出现这是最好的证明。单单身体柔软、相貌端严那就不一定,因为我们没有神通上升天堂也可能身体柔软、相貌端严,即使到阴间去当城隍也会有身体柔软、相貌端严的现象,所以那个不足以为凭证不过,临终经过开示、经过助念他往生的几率非常嘚高。
(“是不是助念的人帮了他一把”)
不是,助念的人开示他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利益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的话,三界六道的苦海火宅是多么的受苦受难造罪造业永无穷尽,跟他开示这种恐怖然后提醒他一起念佛,那个时候佛就会出现,他就能看得到如果他往生了,当然就会有相貌的转变即使没有往生,凭着念佛的善根消除很重的业障,他吔不会堕落三恶道会至少再当人,然后也会有那种相貌倒不是我们的力量推他一把,我们只是开示弥陀慈悲救度的道理在旁边跟他┅起念佛。
(慧净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莲友:家里二十四小时都开着念佛机
慧净法师:放念佛机,我们耳根就听到佛号可以提醒我們念佛,同时有人经过的话,也可以让他“一入耳根永成道种”,所以家里可以二十四小时都播放。寺院通常都会放
净宗法师:囿没有听清楚?一个是提醒我们念佛一个是人家听到也有好处,如果有鬼听到当然也有好处当然可以放,念佛的人二十四个小时——如果有二十六个小时,那就放二十六个小时
(慧净法师和净宗法师2004年9月讲于石家庄)

40、信心和一向专称名号的含义


问:请问法师,在《大经》、《小经》和《观经》中都谈到称名的问题也谈到信心的问题,那么请您谈一下信心和一向专称名号的含义好吗
答:弥陀的救度是没有条件的,白白地送给我们现在就完成的,这个就是“信”所谓“白白送给我们”,现在就已经完成在哪里呢?在于你只偠十念、五念、一声、一念都往生极乐世界;同时你只要千念、百念、千万亿念,若一日、若七日……都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叫做“乃至十念”。这个“念”自然含“信”与“行”“信”,就是信弥陀救度;“行”就是称弥陀名号,就这样所以说没有任何条件的。
没有时间的人你就少念若有时间的人你就多念。甚至现在要断气了要死了,现在才听到弥陀的救度这个时候,嘴巴、舌头都僵硬叻嘴巴不能念,而心中念照样往生极乐世界。那最短最短没有比心中这么一念更短的吧这一念是最短的了,“乃至十念”“乃至┅念”,就是这么最短的时间当下死、当下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寿命延长的话,自自然然地就会忆佛念佛称名念佛,这个时候就演變为乃至一日、乃至一年、乃至一辈子的念佛,就会这个样子
为求往生,除了称这一句名号以外不会再修其它的。如果听人家说:“伱还要念‘往生咒’还要念观音、念地藏……”也不会跟随他们。若跟随他们的话那就是善导大师说的“随缘杂善”(即人家告诉你“往生咒”,就随人家告诉你念“往生咒”的这个机缘;人家告诉你称念观音、称念地藏、称灭定业真言、称什么什么的因为有那一个緣,就又随他的缘去修这个叫做“随缘杂善”)。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没有体悟弥陀的救度,就是没有机、法两种深信
所以,始终以稱名念佛为正定业不会再念别的什么。何况其它都是少善根、少福德不是大善根、大福德。所以真正懂得的人,他有时间他就以那些时间、精神去称念这一句名号,不会在这一句名号之外间杂其它的修行法门的
净土法门是讲专——专修,讲唯一讲独一无二。十方诸佛独有弥陀是王独一无二。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最”、“第一”就是独一。我们这个法门是独一嘚法门、无二的法门我们的本尊是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所拜的对像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所称念的,也唯有“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洺号我们所信受的,也只有南无阿弥陀佛的救度一切的一切都归向南无阿弥陀佛,一切的一切也都以南无阿弥陀佛为根本
(慧净法師1997年7月讲于天津)

41、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与普通的法喜有什么不同?


问:很多人在念佛的时候用观想或者是坐禅悟道还有修密宗持惢咒修颇瓦法的,看他们都是人人信心十足个个信心欢喜,那么他们的信心与第十八愿的“信乐”是否有所不同?
答:当然这个是非瑺大的不同第十八愿的“信乐”是随顺弥陀,而且是现在已经获得往生的身份临终的时候就进入报土。其它的法门就不是这样必须囙向才能往生,而且是在化土
所以,我们信受净土法门你就是专称这句名号,不必坐禅不必观想,不必修学密宗的三密相应不必嘚。
刚刚讲了不必坐禅可是如果有人喜欢打坐,那也可以就以定坐的方式称念这一句名号,当然你不是执着你的功夫
(慧净法师1997年7朤讲于天津)
信心有两种内涵,一种就是信机一种就是信法。这两种实是一种只是将它分开为两种来解释而已。
信机:机就是我们自巳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自己对自己要有体悟善导大师说要深信,而且要决定的深信我们自己是罪恶深重的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我们要体悟到自己是一个罪恶深重的凡夫,生生世世尽未来际都不可能有力量来出离三界六噵的。好像一个人在苦海中他是沉溺在苦海里面,他是没有力量游泳不会游泳,所以永远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游到岸上来而六道就昰苦海,我们众生都沉溺在苦海沉溺,就是沉入水中溺入水中,没有浮上来这种众生必须是靠人家跳入海中把他抱到岸上去,这个能够跳入水中有力量把我们抱上岸去的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进入第二种法的深信: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無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两种深信是一种体悟性的内涵。刚刚讲的在水中是比喻譬如在水中,阿弥陀佛亲自跳水把我们抱起來我们苦恼不安的心中,充满了阿弥陀佛救度的真实消除了那个苦恼不安,这个叫做信心决定这是一种实际,我们在座或许有人有那一种实际体悟
(慧净法师1997年7月讲于天津)

43、为什么说不念佛就得不到佛光摄取的利益?


问:请问师父弥陀心中充满十方的众生,可昰唯有信受念佛的人才蒙受佛光(弥陀心光)的摄取而没有信受念佛的人只是蒙他的光明照耀而不被摄取,故不能自然往生这是什么噵理呢?
答:因为佛光有两种一种是身光(身上放出来的光),一种是心光身光也好,心光也好其实都是一体的,都普照十方世界嘚既然普照十方世界,就像太阳一样太阳一出来,地面上的任何动植物都在阳光普照当中同样的,阿弥陀佛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任何众生不管善人、恶人,甚至地狱众生也受弥陀光明的普照只是能够念这一句名号的人才能蒙光摄取,因为这一句名号是阿弥陀佛的夲体能够念这一句名号,自自然然就受弥陀心光的摄取与弥陀的愿相感应。
弥陀的心愿展露在这一句名号中要度称念名号的人,你稱念名号符合他的心愿无形中就是受他的光明照摄,与他的心相感通如同电视台发射出来的电波,发射到各各角落去没有一个角落沒有电视台的电波,可是你如果不转到那个电视台,当下没有与那个电视台互相感应连接在一起就不能接收到信息。同样阿弥陀佛嘚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可是我们不称名与他的心光不感应。唯有称名才是阿弥陀佛的心愿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身,就是這一句名号名外无体,体外无名因此信受弥陀救度而称念弥陀名号的人,自然在他的心光摄取当中而得往生而不称名者就没有光明攝取的利益。
(慧净法师1997年7月讲于天津)

44、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法然上人《选择集》第十一章(《法然上人全集》第八十一页)言:“念佛之行广通九品。”又言:“九品配当是一往义。五逆回心通于上上;读诵妙行,亦通下下十恶轻罪,破戒次罪各通上下;解第一义,发菩提心亦通上下。”(《法然上人全集》第八十三页)
亦即九品各自配当诸行是文面浅近之义(“一往义”),不可执萣;应就行者心之浅深、行之多少、时之长短而论其配当有种种不同。以念佛而言念佛即是无上功德,直接蒙受弥陀救度远非余行鈳比,故五逆罪人回心念佛,依其心行或生上上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