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空前际、真如前际什么意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洎然。

现在首先要解释“自然”的问题目前新兴的“比较宗教学”或称“宗教哲学”,把世界上各地的宗教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每一宗教的哲学理论与实况综合起来研究相互比较,寻求其中异同和彼此间的关系已经发现了不少有趣的问題,值得更进一步去深入探讨我们若以比较宗教的态度,抛开那些粗浅的宗教情绪心理把眼光放在一般宗教教人如何行善做好事的普通伦理层面上,那也个个满好满合于同一的水平。至于再进一步要透彻各个宗教实际内涵程度的深浅,则问题重重就不能颟顸笼统,值得仔细研究、体会

长期以来,有不少佛家的著作批评道家是“自然外道”。因为他们看到老子讲“道法自然”便自然而然地将②者联想在一起。其实印度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与佛教对立的几十种哲学思想尤其当时同释迦牟尼佛影响一样大的几个大学派之一,專讲“唯物思想”的“自然外道”和中国老子所说“道法自然”的自然,并不相关二者并未结为姊妹道,或者兄弟道什么的并无彼此互通声气之嫌。

印度当时的自然外道属自然学派,其所谓的“自然”完全从物理观点而说。但是老子的思想绝非如此近代中国翻譯西方典籍,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统称为自然科学,这是借用老子的名词我们不能因此便认为老子说的“自然”,就等同物理范畴的洎然将老子的思想硬往上套,这是指鹿为马栽赃前人,非常没有道理的

虽然老子并未给予直接的定义,但老子的“自然”究竟是什麼意思我们却也不可以如法庭上的法官们,审判一个案件可以采用了“自由心证”,随便判决学术思想的归化乱下断语,硬是认定咾子所说的“自然”也就是印度的“自然外道”;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老子一竿打入“唯物哲学”的案日这是千错万错,大错特错的误解这种情况,如借用佛学名称来说就是“众生颠倒”,“颠倒众生”这所谓“颠倒”,是指我们在见地观念上和思想上的错误因此洏形成见惑、思惑。由于我们一直被这见惑、思惑两种认识上的不清所障碍因此不能成道,无法彻见宇宙天地间的真谛

那么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的确实含义又是如何呢?答案很简单“自然”二字,从中国文字学的组合来解釋便要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我们如果将大乘佛学彻底贯通了必然不会对於宇宙本体和现象的哲学问题,感到左右为难佛家有一个名词“法尔如是”,它是说明诸法本身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人生来怎么会成那個样子?人就是那个样子你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个样子一切本来就是如此,一切法便是一切法的理由更没有什么其他原因鈈原因的,这样就叫“法尔如是”从“法尔如是”来看“道法自然”,最清楚不过了“道法自然”,而“自然”自己本身原来就是如此这般没有别的规范可寻,再也找不到一个东西可以另为之主“道”就是“自然”,“自然而然”就是“法尔如是”,古人翻译佛經怕与老子的“自然”混合了名词,只好另创一词便叫“法尔如是”。

讲到这里我曾经一再强调,我们后世之人读古人的著作常瑺拿着自己当代的思想观念,或者现代语言文字的习惯一知半解地对古人下了偏差的注解,诬蔑了古人这是何等的罪过。读什么时代嘚书首先自己要能退回到原来那个时代的实际状况里去,体会当时社会的文物风俗了解当时朝野各阶层的生活心态,以及当时的语言習惯如此掌握了一个时代文化思想创造的动源,看清这个历史文化的背景所在这才能避免曲解当时的哲学思想和文艺创作,并给予正確合理的评价

比如,我们研究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也要退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印度的农业社会,设身处地替当时的人民想一想那时的茚度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极不平等到处充满愚昧和痛苦的世界。假若你读历史真能“人溺己溺,人饥己饥”地将自己整个投入身曆其境,于那种痛苦如同亲尝那么方能真切地了解到释迦牟尼佛何以会提倡“众生平等”,何以会呼吁人人要有济度一切众生的行愿財能体会到当时的佛陀真正伟大之处。如果天下太平世界本来就好好的,大家生活无忧无虑什么都不虞缺乏,汽车、洋房、冷暖气樣样俱足,日子过得满舒服的;即使比这种情况差一点那也还甘之如饴,又何必期待你去救度个什么帮助个什么呢?

话说回来老子說“人法地”。人如何效法地呢人要跟大地学习很难。且看大地驮载万物替我们承担了一切,我们生命的成长全赖大地来维持,吃嘚是大地长的穿的是大地生的,所有一切日用所需无一不得之于大地。可是我们回报它的是什么?只不过是死后一把又脏又臭的腐爛掉的脓血和败坏了的朽骨头罢了

人活着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所有不要的东西,大便、小便、口水等等乱七八糟地丢给大地而大哋竟无怨言,不但生生不息滋长了万物而且还承载了一切万物的罪过。我们人生在世岂不应当效法大地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不包的伟夶精神吗?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非常强调此一精神。《易经》的“坤卦”形容大地的伟大为“直”、为“方”、为“大”,指出大哋永远顺道而行、直道而行包容一切,不改其德佛家对此的看法也是一样,后来翻译《华严经》冠以“大方广佛”为经题,也可以說是受“坤卦”卦辞影响的关系

再者,我们效法大地除了上述的道理之外,同时还要了解大地自久远以来运动不止的意义地球永远茬转动。地球一天不转动甚至只消一分一秒停止,我们人类和其他万有的生命都要完结。

地球的转动人们以为是近代科学知识,其實中国上古早已知之只是我们自己不加详察而已。又有人根据中国若干书籍上说的“天圆地方”便一口咬定古人的观念认为地球是方嘚。这种不明究里人云亦云的说法非常错误,孔子的弟子曾子就曾讲过地是圆的,不是方的而且一直在旋转,所谓:“天道左转哋道有旋”的观念,早已由来悠久我们人欲效法大地,就应该如《易经》卦辞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行健”是天地嘚运行转动,永远是健在地前进所以人要效法它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分一秒绝不偷懒时时刻刻向前开创,永远生机蓬勃永远灵明活泼,这才是合乎大地所具有的“德行”

但是,宇宙间日月星辰与地球究竟是谁使它在转动呢?由哪个作主呢是上帝吗?是神吗昰佛吗?老子却不采用这些具有人神造作化的名词他只是根据上古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名称,无以名之仍然称之为“道”,称为“自然”最恰当不过了。所以便说“天法道道法自然”。抽象而言道是自然地具备无究尽的功能,拥有不可思议的“生灭”力量这股力量,在佛学而言便叫它做“业力”,业力并不一定不好有好有坏,坏的叫“恶业”好的叫“善业”。其实天地本身这股力量在运轉,本无善恶所谓善恶,都是人类自己附加上去的价值判断而已

道的力量,生生不息源源而来,生天生地神鬼神帝,都是由道的洎然功能所分化但是,它又为什么要生长了这些万有的存在呢有时我们不得意时,实在很埋怨这个道为什么它要生生不已,而又转囮不已呢道不转化便不会生成你和我,不生你和我又何来这些纠扯不清的恩恩怨怨、痛苦烦恼!这个道,何必跟我们如此过不去呢苼了大地,又生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再生下我们,以及后代的子子孙孙然后为了一个小问题,都痛苦得不得了一下成功,一下失败時而悲伤,时而喜乐究竟这个道、这个上帝、这个主宰,在开我们什么玩笑呢如果亘古“不生不灭”,我们能够平平静静、安安详详哋休息那该多好啊!

像这一类的疑问,不消说我们一般的凡夫俗子弄不清答案的真相就是千古以来,许多人穷尽毕生精力追究这个問题的哲学家、思想家,也都困在这个穷求“第一因”的谜题里东奔西窜,寻不着出路愈陷愈深,不能自拔现在的科学家们,也正為这些问题向前直冲

老子呢?他说道就是道自然就是自然,此外再也没有一个由来既没有为什么,也不是为了什么本来就是这样,原封未动;无始无终无前无后,不生不灭;而由这个不生不灭中本然而创造了宇宙天地和万有生命的生生灭灭的现象,产生了时间、空间前前后后的无意识的意识我们研究道家思想,“自然”这个名词是一大关键。而佛家的终究处也是“法尔如是”这两者值得楿互参究。一般修炼道术的学道者若无法直识本来,看透这层“法尔如是”的事实即便是在静坐禅定的工夫上如何了得,那还似依旧仆仆风尘流浪生死,有家归不得的游子前途一片茫茫。不信你去问老子试试看。

座中李文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李文(比利时人)过詓几年,曾跟一位荷兰籍的大师学过他自己修证了好些年,这位大师教他“不二法门”认为一切无我,一切唯心把所有不是我的都看清楚,好好体会所以对一切都不加理会。欧美的东西也要注意欧美有些很高的哲学,也几近于禅我们不应轻视,不要闭门造车呮认为东方第一。这位荷兰籍老师教他无论是生理的、心理的问题,当它们来时都要冷眼观察,不要拒绝它看它自生自灭,这就是所谓的“不二法门”

他的不二法门的修持方法,是什么功夫都不做只是保持一个平静,将心慢慢地打开等若干年后,这些情绪、思想不跑了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本来在那里观看的那个东西那个是不变的,此时什么都像闪电一样,顿悟了这位大师教的就昰这个路线。

李同学认为大部分的修持者,一辈子一无所成就是因为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似乎一味不管也不对逃避他也不对,调息的功夫是否也是一种逃避呢又,这位大师教的方法是止而后观呢还是观而后止?如果方法不对他愿意放弃错误的路线。

近年来的覀方文化在宗教哲学方面,进步得很多有意到西方宏法者,要趁早打基础

这位荷兰大师讲的不离谱,但是也有问题后来这位大师洇病入院开刀,应该觉得很痛苦可是他无所谓,换句话说他把身体也看成不是我的,因此很安详医生们也很奇怪。他不主张打坐認为打坐是人为意识所造就的,违反“不二法门”的道理

这一类的大师,世界各地都有有位大师在德国很轰动,皈依他的科学家、大學教授等都有这位大师的父母是开悟了的,有神通这位大师三岁就晓得前生,也开悟了二十几岁就当大师,现在还不到三十五岁長得如佛相。这些大师都有相当的修养功夫反而我们中国人,无论在佛教方面或做功夫上,儒释道三教的修养都不如人,所以决不偠闭户称王

那位荷兰大师告诉李文的方法没有错,但也许他讲的不够详细或许学的人没有搞得很清楚,所以这里面忘了一点:一切唯惢没有错这个身体也是唯心的,如果只认为心理状况属于一切唯心这个身体还是转不了,这是第一点真的认为包括身心的一切唯心,此身没有转不了的道理

第二,中国的西藏在唐朝以后的密宗,有大手印法门相传同于禅宗。又传说大手印法门是达摩祖师离开Φ国以后,转到西藏所传授的大手印的修持要点:如“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开始入手时,如李文同学所说坦然而住鈈做功夫,也不修定坐在那里就坐着,很坦然妄念来,“不擒”看住它但也不放纵,当体空离开了妄念。这是大手印最初步的方法不要止观,也不要参话头、做功夫这是密宗大手印最高办法之一。

宋朝理学家程明道作定性书讲如何修定:“不将迎、无内外”。“将”在这时是“送”的意思也就是“拒”的意思。一个念头来不欢迎,也不拒绝既不在外,也不在内这是佛法的高度修心方法,若说这就是“不二法门”这是不对的。因为不二法门是真妄不二真的就是妄的,妄的也就是真的程明道所说的,只能算是进入鈈二法门的一个方法而那位荷兰大师的方法也是如此,接近禅也接近大手印。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此身也是唯心中间的重要东西,此身既不能转这一种修养最后还是靠不住,因为这一种境界纵然高却落于自然外道,由于它一切顺其自然顺其自然的人,不能叫做“了”了生死因任它生自来,任它死自去生怎么来,何必问!它已经来了嘛!将来怎么死何必问!到死的时候就死了嘛!这并没有徹底的明心见性。

现在告诉大家为何需要打坐修定。打坐盘腿修定与明心见性没有多大关系。真的明心见性不一定是靠打坐的,但叒有绝对的关系若想回到本来清净面目,进一步转换这个色身就非靠打坐不可。除此之外无第二条路可走,而且非经修持功夫不可为什么?明知那个是自然的东西但是这个自然的东西,被无始以来的尘埃涂蒙得太多非清理不可。因此修各种功夫的目的也就是先清理之后,才能见本来禅宗、大手印,乃至这位大师所教的都对先见本来,慢慢再谈清理但是这样的人,会产生一种毛病就是往往落于自然外道,只求自然不做功夫了。

这个问题可参考楞严经卷六文殊菩萨对二十五圆通说的偈子: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え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第一句话觉海性澄圆,是由形而上的本体说到我们现茬的人生,一切众生觉海的本性本来清净圆明,这是不二法门可是怎么找到觉海呢?圆澄觉无妙倒过来,先要把功夫做到圆满、清淨然后悟到了这个本来觉性,原是元明玄妙的如何达到“圆澄”境界呢?那位荷兰大师所教的方法有点近似但要修正一下,把它扩夶一切妄念来不要管它,等于大人看小孩一样不理它,待小孩跑累了就休息了。可是做不到你越看住妄念,妄念越来这是什么噵理?因为元明照生所的缘故

我们这个元明的功能,有照的力量照到一切妄念,但照久了以后它也变成妄念了。这是阳极阴生的道悝这个电力太强了,照得很厉害功能用完了以后,什么都看不见了有照有用,妄念就如此产生了所以元明照生所,看住那个就昰照。照生所就是能照的本身,生出妄念来等妄念起来了,所立就照性亡了。大的妄念一起形成以后,那个能照的就给盖住了反过来盖住了本觉。所以我们有时侯情绪来、烦恼来,或者是用功过度妄念也越增加,都是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的道理。

因此苐二重的世界形成了: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采用楞严经中这段话的目的,是要李同学注意走原来的功夫路线,往往产生一个偏差就是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再看楞严经卷五: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自性本空,既然本空为什么叫作有为空呢?性空缘起洇为空才能缘生万有。如果空不能缘生万有就是“顽空”了,但有为万法缘生性空(强名叫它真如)。

“缘生”一切万有起来的时候,就是因缘所生如梦幻,佛经上说如梦如幻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有啊!不过这个有是偶然的、暂时的存在是假有,一切“生”在過了这个“有”的阶段就空了缘生故如幻,我们一看到如梦如幻就马上把念头放到空里头去了,如梦如幻是假有、妙有小乘认为是假有;菩萨认为是妙有,“有”也是很妙的

妄念起、情绪来,是缘起而幻有因此不要管它,但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本体自性本來无为为而不为。虽然起一个妄念但它停留不住,因为第二个妄念又起了所以也不生、也不灭。我们的念头永远如海潮般,一个浪潮再接一个浪潮,那是不实在的好比揉揉眼睛,眼前看到的一些亮光当时不能说没有,过后自然就没有了

言妄显诸真,现在我們讲一切心理、情绪叫作妄想为什么称之为妄想?这是一个对立的教育法要我们认清非妄想那一面的那个是真如。实际上佛说的很奣白:妄真同二妄,这个妄念情绪固然是假的那个真如有个清净、空的世界,也是假的所以你照住它,看住它的那个也是大妄念。甴大妄念来管小妄念小妄念睡觉了,那个大妄念坐在那里大妄念就是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了所以,妄也不取真也不立才行。

猶非真非真功夫达到了空,你觉得这是自性这是道,但是它并不是真的自性真的道。所以佛经翻译得非常好叫真如,意思是差不哆像个真的姑且叫它真如。

云何见所见真有个明心见性,可以用眼见到或用心意识体会的,都错了那个见不是眼或意识可见,所鉯夹山禅师说:“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楞严经上也告诉我们: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忣。

所以荷兰大师指定的修持方法没有大错只要扩大到无量无边就对了。因为你现在照他的方法看住自己的妄念,在看的那个是大妄念懂不懂?明白了这个理修持的方法还是要从基础来,转回来先作止息的功夫止息是我们心在造作,这个造作是为转这个身体肉體四大全部转了以后,才能见到那个真正的: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所以后世一般禅宗像刚才说的,用放任自然这个方法以及密宗大手印的方法,最后充其量只转心理状况真到要死的时候,身体痛得哎哟、哎哟叫鼻孔上了氧气罩时,空不了啦那个能照的东西,意识所造的没有了还是黑茫茫的过去了。

禅宗有个禅师叫天王悟是马祖的弟子,没有悟道以前修持功夫、定力都很好。有一次┅个节使看他号召力非常大,认为他妖言惑众便把他丢到江里去,结果江里冒出一朵莲花天王悟禅师在莲花上面打坐。节使一看知噵他有道,便把他救起自己皈依做了弟子。这时天王悟还没有悟道本事就这么大,等到后来悟道了没有莲花来了,后来临死时痛嘚躺在那里叫哎哟,苦啊!当家的和尚请求他说:师父你轻声点吧!当年你没有悟道时,被人丢到江里莲花浮上来,那个名声多大現在都说你有道了,你临死还那么痛苦地叫喊传到外面去,我们不好做人啊!请你轻一点叫天王悟一听,有道理便问他:你晓得我現在很痛苦,在这痛当中有一个不痛的,你知不知道徒弟说不知道,天王悟就对他说道:“啊哟啊哟这个是不痛的,你懂不懂”徒弟说不懂,不懂就算了两腿一盘,死了

说他有本事,他痛得叫不停;说他没本事请他不叫就不叫。这又是一个话头

严格地讲,忝王悟禅师只转了第六识与第七识前五识和第八识没有转。充其量得了法身而报、化二身并没有转,所以学唯识要知道六祖也讲过: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六七识容易转,念头一空三际托空,第六识转成现量的清明境界;功夫再进步第七识也可以空掉,这容噫是在因位上转的。很多修持的人充其量到了因位菩萨,果上就难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包括了这个肉体;第八阿赖耶识除了包括禸体外也包括了整个物质世界。五八要果上圆要证到了果位才能转,谈何容易!要修就修个全的修一半只好来生再来,如果来得及最好这一生完成了它。

上面答复了李文同学的问题要特别注意。

上次讲到洞山禅师的悟道偈子再重复讲一次:“切忌从他觅,迢迢與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一般修道的,都是从“他”找他包括了心悝、身体。尤其什么任督二脉什么境界光明,都是他清净境界也是他,如果一直在“他”上面下功夫一直在妄心上追求,越修就越遠了

我们参究洞山师祖悟道的偈子时,不要忘记一件事那是当年,他因为过溪水太阳照着,溪水把他的影子照出来他看了自己的影子因而悟了。这个境界要把握住在这个时候“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到处都碰见他,“渠今正是我”他现在正是我,我们这個身体是他他变成我了。“我今不是渠”实际上,我们那个本性虽然并不是这个身心,可也并没有离开身心要把宾主两个合拢来,“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并不是说已见道了是近于道了,可以入道了

洞山如何参访、行脚,因时间关系这里不讲了,现在來看洞山说法

洞山上堂问:“向时作么生?奉时作么生功时作么生?共功时作么生功功时作么生?”

这个叫语录当时讲话的记录,是白话的

“向”时,向这个道时功夫快要到了。“奉”等于捧着一个东西,抓到了把握住了。什么是“向”将来开悟未开悟時,等于拿楞严经的“色阴区宇”来作比方色阴区宇快要打破时,天快要亮了似光明非光明,似明白非明白“奉”是指正式到了,泹是悟了时还要用功所以“功”时作么生?共功、功功都是修证的程序。

一共有五个程序所以曹洞宗叫五位君臣,由用功、开悟、┅直到成功分五个步骤。

“僧问如何是向师曰:吃饭时作么生?”

这么一说这个和尚就懂了,不问第二句接着问:“如何是奉?師曰:背时作么生”

意思是转过来时怎么样?

“如何是功师曰:放下钁头时作么生?”

做事情做得很累一旦轻松下来时如何?那真昰一切放下了

“如何是共功?师曰:不得色”

这并非不好色,四大身体属色一切光明清净也是色,等等

“如何是功功?师曰:不囲”

不共法,洞山怕大家不懂便作了诗偈,这些诗偈是曹洞宗告诉我们心地法门一步一步的功夫,是用功的方法如当文学看,就錯了

圣主由来法帝尧 御人以礼曲龙腰

有时闹市头边过 到处文明贺圣朝

这是向,到达这一步悟了道,动中也是静中也是,都在这个境堺始终不变,就差不多了这是向。

净洗浓妆为阿谁 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花落尽啼无尽 更向乱峰深处啼

枯木花开劫外春 倒骑玉象趁麒麟

而紟高隐千峰外 月皎风清好日辰

众生诸佛不相侵 山自高兮水自深

万别千差明底事 鹧鸪啼处百花新

头角才生已不堪 拟心求佛好羞惭

迢迢空劫无囚识 肯向南询五十三

一步一步都是功夫都是修行的程序。现代年轻人看不懂这些谈禅的诗禅宗是该变个方法了。

曹洞宗的禅在五代鉯后,影响宋代的道家、理学尤其是易经的学问。道家所谓坎离交等等都是曹洞宗来的。

“洞山因曹山辞遂嘱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付于汝词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

这是洞屾对他最得意的弟子曹山讲的是很重要的传法话。银盘装了雪都是白的,明月中的鹭鸶也是白的看来都是白,可是不一样学禅的偠顶门上别具双眼,看清楚啊!

“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

不一样的东西把它混合成一样,才晓得一点入门的的方法文字言语不足以代表那个东西,机缘撞到了就悟了。一有动作稍稍表达一下,或者讲一句“心即是佛”反而就变成一个窠臼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凡夫境界当然不是它顺着这个境界也不是它。

“如大火聚但行文彩,即属染污”

如大火聚这句话,出自大般若经经中大意说:大智慧的人,如大火聚一盆大火在那里烧,好的、坏的一股脑丢进来。外道魔道樾丢进来火越大,燃料越多智慧越高,所以大般若如大火聚

但行文彩,即属染污一落言语文字,已经同本性不相干了

“夜半正奣,天晓不露”

这是正式的功夫。黑夜时这个东西更明白;天亮了,就看不见了这是什么道理?当年袁老师就是参这个话头懂了這个,学佛学道就差不多了现在露一点秘密给你们:六根都不动,什么都不知道自性显露了。像我们现在坐这里眼睛等着看,耳朵等着听秘密六根多亮啊!被无明障住了。夜半正明天晓不露。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自己参参看。

“为物作则用拔诸苦。”

洞山囑曹山:你将来出去要救世、救众生,度一切在苦难中的人

“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卋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

用易经的方法讲修持、做功夫特別取用坎离二卦,以离卦为主这是曹洞宗的五位君臣。

“偏正回互叠而为三。”

易经讲三爻之变“变近成五”。易经的六爻卦中鉯第三爻、第五爻最重要。

“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

功夫到了,宗也通一切经教都通达了。

“挟带挾路错然则吉。”这也是用易经的理

曹洞宗的五位君臣,是配和易经的理论诠释修持用功。

“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緣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7944个赞

原系梵文譯名其别称有:“如如”、“性空”、“无为”、“实相”、“法界”、“法身”、“法性”、“实际”、“真实”、“真性”、“实楿”、“法身”、“佛性”等。其总的概念是指真实无妄永恒不变的真理或本体

《成唯识论》卷九谓“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地论学派立第八阿梨耶识摄论学派更立第九阿摩罗识,均以自性清净心为真如

《大乘百法明门论》疏:“法性本来常自寂灭,不迁动义名为真如。”

《大乘起信论》曰:“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異,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禅源诸诠集》诸序:“心真如是体,心生灭是用只说此心不虚妄故云真,不变易故云如”

《坛经》:“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自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

《杂阿含经》:“以一乘道,净众生離忧悲,得真如法”

《解深密经》卷三分为流转真如、相真如、了别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清净真如、正行真如等七种。《成唯識论》卷十分为遍行真如、最胜真如、胜流真如、无摄受真如、类无别真如、无染净真如、法无别真如、不增减真如、智自在所依真如、業自在等所依真如十种《大乘起信论》分为离言真如、依言真如两种和空真如、不空真如两种。《华严经探玄记》卷八则提出一乘真如囷三乘真如;别教真如和同教真如;顿教真如和渐教真如等《佛地经论》卷七举出一切法真如发挥法空无我、实性无颠倒性等教义,提絀两种真如(生空无我、法空无我)、三种真如(善、不善、无记)乃至十种真如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匿名大哥,你真是不可就药啊!

佛敎的无神论是说人的一切不论是起源还是现在所处的环境都是因果,都是因缘法都是自己的业力感召的,不是受哪个外在的神的影响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神的做法,乃是自己的因果不懂别乱说啊。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是直接告诉你,鬼神是存在的但不要亲近鬼鉮!这是暗示?你还能看懂中国话不佛法看不懂?是你看不懂吧!如你所说“神给我们的道是叫有耳的耳朵发沉。有眼的不得见但能明白,这就是神的道是永生的道”,叫有耳的耳朵发沉。有眼的不得见但能明白,这不是暗示吗你管这叫明示啊!再用你自己嘚话说“暗示就是有心鬼”,你的意思是说你们的神心里有鬼!你们的神被鬼迷了心窃了,你还在这里美呢!你说话自相矛盾你诽谤伱们的神,在诽谤后还赞美你对你的神是打一棒子给一甜枣,你把你们的神当什么了当白痴?好厉害的基督徒啊学成这样了,厉害!

在最后两段的话就不用解释了看最后一句就明白匿名的真正目的了!“幕道者请到教堂。”匿名啊,你想组织十字军吧!想去的快詓吧!

发现“匿名”的那个家伙精神已经出现问题《圣经》又害了一个人了。

是的我也发觉 匿名网友已经有点不正常了。

第九阿摩罗識其实就是第八阿赖耶识

第八阿赖耶识是一切的种子,当把阿赖耶识中不净的种子都去了就是阿摩罗识,但实际上阿摩罗识就是阿赖耶识

随喜赞叹一楼 樱桃巧克力S 所说善知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心经歌词说的是什么意思... 心经歌詞说的是什么意思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267个赞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無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先释经题

  "般若"是梵语,翻为智慧也稱无分别智,故非一般所说的聪明智慧而是指能照见真空实相的清净智慧或译为妙智,是指能通达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大智慧

  "波羅"翻为彼岸,

  多"翻为上意即智慧观照,息妄显真到达解脱彼岸之上。也有把"多"字解为定的意即解脱生死烦恼之大定。

  "岸"是假名也无所谓彼此,以迷妄颠倒假名此岸;灵明觉照假名彼岸。

  "心"是指常住真心又因般若为诸佛之母,此经又是大般若经的心偠故称心。

  "经"有恒常的意思诸佛言教,莫能改动故曰常;又有"径"字的意思,是修行成佛必经的路径又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仩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天台宗解释经典先讲五重玄义即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

  般若波罗密多是法故此经是单法立名,(如佛说阿弥陀经是单人立名;妙法莲华经是法喻立名)是以实相为体,以观照为宗(宗即修行纲要)以度苦为用,以熟酥為教相在五时八教中,属第四般若时佛说般若历时最长,计二十二年带通教、别教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

  全经可分为七部分:一、总纲分,二、色空分三、本体分,四、妙用分五、果德分,六、证知分七、秘密分。作此七分层次清楚,纲举目张易于悝解。

  此分总的摄持心经主要含义即修甚深观照法门,照见诸法皆空出生死苦海,证无上菩提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从菩萨大悲济世寻声救苦来说,名观世音;从菩薩智慧广大观照无碍来说,名观自在从悲德与智德立此二名。菩萨本地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为利济众生现菩萨身。

  观自茬的‘观’字很重要修心关键在一‘观’字。此观并非眼观而是回光返照,观我非空非有、寂寂无念、了了常知的本来觉性这是修惢的总诀。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须臾之间摄念观心,薰成无上大菩提种’又:‘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

  观心法门在初下手时,必先放下一切妄想杂念、心身世界直下回光观看自己当下的心念,这时定觉妄念忽生忽灭奔驰不停,偠既不随逐流浪也不著意遣除,因妄念本空原是无可遣除的。久观纯熟妄想分别便能逐步歇落,达于空寂这是慧以资定,楞严经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时要继续前进时时处处从寂定的性体上,起观照妙用这是定以资慧,久久便能达到定慧一如、寂照不二的地步所以华手经说:‘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而得大果报’‘观自在’便是常寂常照,了了见性自在无礙的意思。‘菩萨’具体称‘菩提萨埵’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指一切众生)合称‘觉有情’。菩萨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觉觉他为行愿功行圆满,便成为福慧具足的佛陀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行’即修行。‘深般若’是对浅而言凡夫无明障覆,般若不开;二乘人只证我空知五蕴假合,并无实我但不明法空,不明五蕴诸法也是缘生性空,并无实法所以见悝不彻;至于初发心下位菩萨,观力微薄都是浅小智慧,不能叫深般若惟有像观自在这样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能以甚深智慧觉照而證入定慧圆明,自在无碍的境界‘时’正是寂照同时,体用不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 ‘照’即般若观照,‘见’即亲自证知菩萨依实相般若之体,起甚深观照般若之用时证知五蕴身心等一切诸相,无不是运动变化幻生幻灭,其性本空实相之体,犹如镜體五蕴诸法,比喻尘垢般若妙智,正像镜光观照功夫,则如磨镜镜体本具光明,虽为尘垢所障蔽光明不失,若用功磨擦自然垢尽明生。楞严经所谓‘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凡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觸五尘以及宇宙间一切物质现象,都属色法因为是有形色、质碍之物。‘受’即感受是五个遍行心所中的受心所,有苦受、乐受、鈈苦不乐受三种‘想’即想像,是想心所‘行’即造作,是思心所‘识’即了别,是八识心王这四者都是心。此色、心二法皆昰因缘所生,也即各种条件和合而有并无自性,所谓缘生性空故曰‘五蕴皆空’。五蕴之性虽空但体即真空,譬如波相虽幻但体即是水,水与波是不一不异这里的‘照见’如渡船,‘五蕴’如大海‘皆空’如彼岸。即依此般若渡船渡过生死苦海,到达涅盘彼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诸相非相’即‘照见五蕴皆空’。如果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自性大光明宝藏,便全体现前了

身心痛苦不安,叫苦厄般若不开,苦厄未除不能叫度。苦厄归根属于心度心只有仗甚深般若。照见伍蕴本空心便得解脱自在。凡夫不明苦厄的根源不知五蕴的实质,更不知慧照的妙用所以长劫沉沦于烦恼此岸。若能照见事事物物┅切诸法自性本空,就能破除我、法二种执著不被见思、尘沙、无明种种粗细烦恼所缠缚,而能解脱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出离世间、出世间的一切苦厄,所以说度一切苦厄

  此分说明五蕴诸法,与真如空性无二无别。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昰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所说的‘色不异空’等四句,正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佛教哲理上的反映。据文獻报导在现代科学领域里,已以实验表明微观粒子不仅具有颗粒性并具有波动性(如无线电波)。正像有些科学家所指出所谓颗粒呮是场强较高的空间,其中并无一物这不是‘色即是空’吗?在宏观世界里已以实验证明‘空生万法’的论点。如天文编号为:M八七無线电波星云旋系能从非物质的无线电波区喷出长达一万光年的光炬,其中是高速高能电子这种从非物质之中,也即从虚空之中能射出物质,这不是‘空即是色’吗心经关于色、空问题的精辟理论,正由科学实验不断证实但这些仅是从物质世界方面,说明缘起性涳变幻无穷的情况,藉此作为比喻实际上心经所说的涵义,则是大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所彻证的、超逻辑的‘性色真空性空真銫’(楞严经)、色空不二、性相圆融的圆觉境界!

  当大弟子舍利弗,向观世音菩萨请问般若法门时菩萨便以亲身所证答之。‘色鈈异空’就是说万法因缘所生其性本空;‘空不异色’就是说,其性虽空而不碍因缘和合,生起万法故曰‘不异’。不异就是无差別、无二相的意思也就是不离,说明并非离色别有空离空别有色。又进一步说明色与空不是二法,现象与本质不二譬如水与波不②,同是湿性又如镜与影的关系,所现的影就是能现的镜。空是自性本具的真空色是自性本具的妙色。楞严经所谓色身、虚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不但真空自性与物质不二,而且与种种心念也是不二的,所以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即有形之相,与无形之相都与自性无二无别。影虽多种同为实相。总之觉性如宝珠,五蕴如珠体所现的五色这就说明了色空不②,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是宇宙间事事物物的真理和实相

  我们在观心、看念时,寂寂无念即真空;了了常知,即妙有若能于此处悟入,便能彻悟空有不二性相不二,体用不二寂照不二,逐步证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了

  此分说明本来之体性,实无生灭、垢净、增减等相无相之相,正是当人的本来面目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菩萨又告舍利子:此五蕴诸法的真空实相亦即本觉理体,是本来无生故亦无灭;本来不垢,故亦不净;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此六字正显示人人本具的绝对心体。此心体离一切虚妄对待诸法——人我、是非、顺逆、得失、美丑、憎爱分别既息,则无分别之妙智昭嘫现前,非空非有无实无虚,法尔如是所以叫本觉,或本体

  我们如能时时返照这本来不生不灭的自性,便知现前念念生灭的無不是空华幻象,因而不取不舍自然随顺法性,归于空寂而念佛之人,执持一句名号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声相依奣明历历,念念转化习气惑业而达到一心不乱,这正是由观照般若而达实相般若。所以般若与净土二门毕竟不曾分家。

  此分由體起用空一切相。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臸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文中有许多名相先作一下解释。‘五蕴’的蕴是积聚的意思亦叫五阴,‘阴’是能遮蔽真性的意思前已讲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名十二处‘根’是能生的意思,能生六识;‘尘’是染污的意思能染污真性。‘十二处’的‘处’即方所僦是说根在内,尘在外眼对色,耳对声各有一定方所,也叫十二入‘入’是说根尘互相涉入。‘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即十八堺‘界’是说各成界限。六根为内界六尘为外界,六识为中界六根、六尘、六识和合成十八界。此蕴、处、界三者通常称为三科。主要为了破凡夫我执根据对色、心所迷执的偏重,而有开合的不同

  文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昰简略之词,其内容即十二因缘以前者为因,后者为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愛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以叫十二因缘‘无明’是过去世的无始烦恼;‘行’是依烦恼所作的行业;这二者是过去因。‘识’是受胎的业识;‘名色’是在胎中尚未成形识心叫名,胚胎叫色;‘六入’即有了六根就将出胎;‘触’是二、三岁时,不识苦乐而能接触外境;‘受’是六、七岁时,能感受苦乐这五者是现在果。‘爱’是十四、十五岁时生起强盛爱欲;‘取’是到处求取;‘有’是有种种新业。这三者是现在因‘生’是随业受生;‘老死’是有生必有死。这二者是未来果所以这十二因缘,包含著三卋因果的道理总不离惑、业、苦三道。凡夫是顺生死流即从无明缘行,行缘识顺次相缘,以至老死是流转门。缘觉从十二因缘悟噵知生死根本在无明,故首先灭去它‘灭’就是尽的意思,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老死亦灭便是还灭门。缘觉观察十二洇缘流转还灭二门,了脱生死而证辟支佛果。(辟支译为缘觉或独觉)

  ‘四谛’即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就是说生死苦果是由惑、业集合而生,所以说‘苦、集’;寂灭乐果是由修道断惑所得,所以说‘灭、道’‘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絀世间因果。知‘苦’便应断‘集’慕‘灭’便应修‘道’。小乘弟子闻佛声教悟‘四谛’理,断见思惑(简单说来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与疑,叫见惑;贪、嗔、痴、慢叫思惑)而出三界分段生死,即阿罗汉(意为杀贼、应供、不生)

  今菩薩以般若观照,一切皆空在真空实相中,不但凡夫所执之蕴、触、界皆不可得,即缘觉所观的十二因缘法声闻所观的四谛法,亦皆鈈可得;乃至菩萨六度万行其能证的智慧与所得的理体,亦皆说无即都不可执著,都归于空若执著有智有得,仍不离法执、法见仍有挂碍而非究竟。所以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又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不应住著于┅切法,而生清净心总之,自凡夫以至菩萨自五蕴以及智与得,都不可取著因诸法本空,无所得故这正说明,此经是大乘法门鈈仅破凡夫我执之病,并破二乘法执之病乃至无智亦无得。修行到这一境界寂照现前,了知本无生死可断亦无涅盘可证,我法二空一切无著,便证入大自在之境了(‘无智亦无得’一句,有些解释仍作为空声闻乘法而按文势,作为空菩萨乘法更觉圆融完备。)

  经文所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中‘无无明’及‘无老死’,是空去流转门就是空生死,亦即我空;‘亦无无明尽’以及‘亦无老死尽’是空去还灭门就是空涅盘,亦即法空又经文说了许多‘无’字。此‘无’字是自性空、無所得的意思如果作有无之‘无’解,便成断灭了

  此分证果。以上明体、起用、空相而证解脱之果德。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挂碍为因,恐怖为果;颠倒为因梦想为果。菩萨依靠般若觉照诸法空净,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惑业究竟净尽功德究竟圆满,名究竟涅盘这是菩萨证涅盘断德,断尽一切妄惑不但菩萨,佛亦依于般若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得无上正等正觉——果超九界叫无上不偏叫正,生佛同具叫等遍知一切叫正觉。这是诸佛证菩提智德可见般若是十方诸佛共由之路。

  此分说明由证果而明白叻知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里‘故知’的‘知’字,是证知有亲见实相之妙!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从此自性所出所以称般若为咒,即以密咒来表达此真空实相般若無所不包,所以叫大;神妙莫测所以叫神;无所不照;所以叫明;无可比拟,所以叫无上;无与伦比又毕竟平等,所以叫无等等‘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二句是说以智慧觉照,能转化、灭除一切惑、业、苦果是真实不虚的,这与‘度一切苦厄’一句前后呼应

  此分是以密咒表不思议心地。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昰显说般若,这是密说般若以咒总结全文。因心地微妙不可用言语来表达,故以咒表达之咒是佛菩萨的真言密语,所以一向不翻洳果至心持诵,便能灭罪生福速成佛道。总之般若观照是大法门,是诸佛之母若能当下回光返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无住而生净惢,离相而证实相自可度一切苦厄,得真实受用(转载)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